范文 > 心得体会 > 提高医疗质量安全演讲稿 > 导航 > 对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认识

提高医疗质量安全演讲稿

对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认识。

每个人的经历与看法都不相同,面对同一作品,想法当然千差万别,有时我们需要将自己对观看或阅读过的内容以文字的方式记录下来。在日常的生活中,大家都写过心得体会吧,心得体会可以总结出具体的经验和想法。那么你知道正确的心得体会书写格式吗?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你带来的对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认识,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对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认识内容显示中
关键词:会计信息质量相关性可靠性真实性失真内部控制
内容提要:本文通过对会计信息质量的重要性,判断标准、表现、对策等几方面的分析,主要是探讨了如何在具体工作中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以及对经济生活的影响。
会计信息的质量是指会计信息产品满足规定或潜在需要的特征和特性的总和。会计信息质量特征就是会计信息所应当达到或满足的基本质量要求,即会计信息为满足规定或潜在需要而必须具备的那些特征和特性要求,它是会计系统为达到会计目标而对会计信息的约束。要想全面、正确地理解会计信息产品质量特征的本质,必须认识到会计信息质量受到信息的使用时间、使用地点、使用对象、社会环境、市场竞争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其基本本质是一个动态、变化、发展、相对的概念,而不是固定的概念,即要求内含的质量特性均满足用户需要,并在一定条件下实现诸特征的最佳组合。
当前,人们对于会计工作议论最多的话题就是会计信息质量问题,上至国家领导人,下至普通民众,对这一问题都极为关注。而这个问题也确实是非常重要的。会计信息是各种经济信息的基础,是政府部门进行经济决策的重要依据。由于会计信息占了整个经济信息量的70%以上,因而会计信息质量的好坏决定了经济信息的质量,进而影响经济工作决策的质量。但是,严峻的事实却是,我国目前会计信息普遍存在失实的情况,有些甚至非常严重,可以说是“造假”,直接影响了国家税收,在一定程度上扰乱了整个经济工作的秩序,阻碍了我国现代化的进程。
一、计信息失真的表现。
1、会计信息失真,由于会计工作秩序混乱,核算不实而造成的信息失真现象较为严重。
2、费用支出失控,潜在亏损增加,造成企业报表失真,无法为会计信息使用者提供真实完整的决策依据。
3、违法违纪现象时常发生,造成不法分子侵吞企业财物,大量国有资产流失。
4、虚假的会计信息成为以权谋私行为的保护伞,助长了行贿受贿,贪污腐败现象的发生,扰乱了财经秩序。
5、企业会计信息失真,是市场经济信号失灵,既影响国家宏观调控政策的实施,又误导投资者和债权人,破坏投资环境。
二、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
(一)外在原因
1、法规不健全。我国会计法规体系已初见规模。但《企业会计准则》、十三个行业《会计制度》、相继颁布的具体准则共同起作用,状况较乱。《会计法》是会计工作的根本大法,在实施过程中显现出不足之处。如对违法处罚规定中,使用“情节严重”、“数额较大”等词语,缺少量的标准,可操作性不强,急需进行修改,出台相应的实施措施。
2、会计理论不完善。现有的会计理论在很多方面还不能满足完全客观地反映经济业务的需要。如会计期间假设,是人为地划分时期,其结果必然与客观事实有差距;货币计量假设,假设币值不变,遇到通货膨胀时,货币计量假设基础上核算的会计信息就不能如实反映客观情况。真实的现在情况;重要性原则,是将重要的事项单独反映,不重要的事项合并反映,由于合并了相对不重要的事项,使会计信息与业务原貌有出入;谨慎原则在应用时,预计可能发生的费用和损失,少预计或不预计可能发生的收入,使会计信息带有了估计成分,影响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3、外部监督乏力。上级主管部门为了权衡本部门的利益,偏袒自己下属单位,监督弱化;税务机关以税收征管为宗旨,注重税款的缴纳,忽略其他会计核算监督;审计机关重点是对预算内的行政事业单位和国有大中型企业的审计,不可能对所有企业实施全面的经常性监督。
4、收入分配制度和对经营者的激励机制不适应经济的发展,也是会计信息失真的重要原因。生产决定分配,而分配以对生产起着反作用,合理的收入分配激励机制会使生产经营者按照经济规律办事,实事求是地反映企业的经营成果。由于我国收入分配制度还未完全适应市场经济的发展,社会上企业与企业、部门与部门、东部与西部等之间的收入差距加大,企业的经营成果与经营者的收入联系的紧密度低,对经营者的积极性激励不够,会导致一些企业经营者为了个人利益或小集体利益铤而走险,违反财经法纪做假账、设帐外账、私设“小金库”,提供虚假的会计信息。
5、有法不依、执法不严也是会计信息失真的重要因素。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为了完善企业管理制度,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规范会计核算,制定了一系列的法律、法规,基本上已与国际接轨。但任何完善的法规制度,都无法阻止一些利益主体违法违纪行为的发生。制定比较完善的财经法规制度只能起预防经济领域各种违法违纪行为的发生,减少违法违纪行为发生概率的作用,要杜绝违法违纪行为的发生,关键在于依法执法,是否能将违法违纪者绳之以法。有法不依、执法不严是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根本原因之一。执法不严,法将不法,对违法行为往往只是以罚代法,支付一些罚金,企业领导及有关人员并没有受到应有的法律制裁。一些企业的经营者和会计人员因此对法律熟视无睹,法律观念极为淡薄,一些执法机构也往往有章不循,执法时随意性大,从而助长了部分经营者的违法行为,使会计信息失真问题朝量化方向发展。
(二)内在原因
1、单位负责人指导思想不正。单位负责人对会计信息有举足轻重的影响。有些单位负责人利用手中权力,为了个人私利或本企业利益,指使会计人员弄虚作假,搞“厂长成本、书记利润”、“官出数字”、“数字出官”,搞账外账、小金库,大搞短期行为,使会计信息失真。
2、会计人员失职。会计人员是会计核算和监督的主体,所有会计信息最终都出自会计之手。有些会计人员素质低,业务水平差,技术不过硬,责任心不强,导致会计核算错误,信息失真。
3、会计管理体制的弊端。会计人员作为企业的一员,受本单位领导的控制和制约,其经济待遇、工作安排、职务任免等都基本上由领导决定。虽然《会计法》规定:“国有企业、事业单位的会计机构负责人、会计主管人员的任免应当经过主管单位同意,不得任意调动或撤换。”但主管部门并没有起到保护会计人员行使职权的作用,守法的会计人员遭打击报复、被撤换,主管部门往往顺从单位负责人的意见,出现了会计人员“顶得住的站不住,站得住的顶不住”,会计人员出于自我保护,屈服于单位领导,会计核算缺乏独立性,内部监督职能没有发挥出来。
4、会计基础工作薄弱。有些单位无视《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规定,会计机构设置不健全,会计人员配备不合理,岗位责任制不明晰,会计交接手续不规范,缺乏有效的内部管理制度,会计监督机制不健全。
三、计信息质量的判断标准
可靠性和相关性一直是有关会计信息质量特征的争论焦点。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在其发布的《编报财务报表的框架》中,将“如实表述”作为可靠性的内涵。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中规定“会计核算应当以实际发生的经济业务为依据,如实反映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将如实反映或真实性作为可靠性的唯一内涵。至于相关性概念,则相对比较模糊,比较一致的规定企业的财务状况、经营业绩信息要能满足会计信息使用者的决策需要。可以说,可靠性和相关性都是会计信息质量的核心标准。最近几年来,随着大量会计舞弊案件的曝光,相关性逐渐成为衡量会计信息质量的实质性标准,也就是能够只有满足决策需求的信息才是报表使用者真正需要的。可以看出,会计信息质量的改进目标在于使会计信息更好的满足国家、投资人、债权人、企业内部职工、企业上下游供应商等利益相关者的不同信息需求,以“着眼于用户”为根本改革方向。
相关性质量信息特征作用于会计信息质量的负面影响:
(1)企业为了内部利益,授意会计人员仅提供企业管理当局相关的会计信息。无论是通过债务重组、关联方交易或非货币性交易虚构收入,还是通过多计应收帐款、任意摊销费用虚列支出,无不体现了会计信息仅仅是相对于企业内部的需要---或为圈钱,或为二级市场炒作,或为避免戴帽以及退市等。这些企业提供的会计信息对于企业自身来说无疑是有用的、相关的,但是严重违背了客观性原则,欺骗了信息使用者,破坏了企业在社会公众心目中的形象。
(2)过分强调会计信息的相关性,会计人员不得不听命于上级,造成会计人员职业道德沦丧。为了满足企业内部或者当地政府的某些要求,会计人员往往置国家法律制度于不顾,用不正当的手段伪造会计信息,以求得生存和晋级等。在此过程中,会计人员逐渐淡漠了作为信息提供者最重要的品质---诚实守信,放弃了应有的职业道德。
(3)相关性质量特征客观上只是对一部分信息使用者有用,却以牺牲大多数的企业外部信息使用者为代价,从而加大了社会成本。相关性质量特征原本是让所有信息使用者都能得到有用的会计信息,然而由于企业管理当局与会计人员固有的直接的紧密的联系,对所产生的会计信息必然首先考虑其对于企业内部或当地政府的相关性,另一部分甚至是绝大多数的信息使用者能够得到的却是不对称的、不相关的、甚至是有意误导的粉饰虚构过的信息。这些严重虚假的信息不但直接损害了大部分信息使用者的利益,更为严重的是扰乱了社会秩序,败坏了社会风气,加大了社会成本,由此而引起的一系列后果必须经过相当长的时间才能够消除。
为了满足众多信息使用者的需要,适应全球经济一体化要求,并与国际惯例接轨,我国先后制定了《会计法》等一系列经济法规和《企业会计准则》、《企业会计制度》等规章制度,对会计人员和会计信息的质量特征进行了具体规定。然而,由于我国目前市场经济体制不完善、证券市场不成熟、公司治理结构不健全导致股东大会名存实亡、国企“一股独大”、董事会、监事会、经理人的治理关系导致管理者“一手遮天”,众多上市公司为了当地政府和企业管理当局的利益甚至部分管理者个(更多精彩文章来自“秘书不求人”)人的利益,不惜唆使甚至逼迫会计人员粉饰财务报告,采用各种非法手段提供虚假会计信息,造成企业内外部会计信息的严重不对称。因此,解决会计信息来源、信息使用者的社会化与会计信息生产的个体化之间的矛盾,是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根本途径。
四、加强内部控制制度,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一)职务分离
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控制要求单位按照不相容职务相分离的原则,合理设置会计及相关工作岗位,明确职责权限,形成相互制衡机制,不相容职务主要包括:授权批准与业务经办分离,业务经办与会计记录分离,会计记录与财产保管分离,业务经办与业务稽核分离,授权批准与监督检查分离等。一个人不能同时兼干可以隐慝自已所犯错误和不轨行为的职务。记帐职务与经营保管的职务相分隔,可以有效防止那些接近资产的人挪用资产,并采取涂改会计记录的办法隐慝这些行为。不相容的经济业务至少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个人和部门参加,只要这些人员和部门不互相勾结,差错和不轨行为就很容易被发现,通过职务分离不但能提高作业效率,而且也使内部会计控制得到实施,有效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完整。
(二)授权批准
授权批准要求单位明确规定涉及会计及相关工作的授权批准的范围、权限、程序、责任等内容,单位内部的各级管理者必须在授权范围内行使职权和承担责任,经办人员也必须在授权范围内办理业务。审批人应当严格按照授权批准权限的规定,在授权范围内进行审批,不得超越审批权限,经办人应当在职责范围内按照审批人的批准意见办理业务,对于审批人超越授权范围审批的事项,经办人有权拒绝办理并及时向审批人的上级授权部门报告。
(三)有效的会计系统
会计系统是指企业为了汇总、分析、分类、记录、报告企业交易,并保持对相关资产与负债的受托责任而建立的方法和记录,一个有效的会计系统应能做到以下几点:
1、确认并记录企业所有真实的交易。
2、及时且充分详细地描述交易,以便在会计报表上对交易作适当的分类。
3、正确计量交易的价值,以便在会计报表上记录其适当的货币价值。
4、确定交易发生的期间。
5、在会计报表上公允披露交易及相关事项。
(四)加强内部监督
企业内部控制是一个过程,这个过程必须纳入管理制度,为了确保企业内部会计控制制度被切实执行、效果良好,内部控制必须被监督,企业应设置内部审计机构或建立内部控制自我评估系统,加强对本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的监督和评估,及时发现内部控制中的漏洞和隐患,并针对出现的新问题和新情况及内部控制执行中的薄弱环节,及时修正或改进控制政策,做到有章可循,违章必究,违规必罚,以罚促纠,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以期更好地完成内部控制目标。
要加强内部审计的作用,先要提高内部审计的地位,对于审计部门的设置应该高于其他职能部门,独立于被审计部门。这样才能保证内部审计的独立性和权威性,否则只能行同虚设,同时要把内部审计部门的主要职能从查错防弊转到对公司的管理做出分析和提出建议上来。
(五)激励约束机制
建立相应的激励约束机制,把核心人员及其员工的短期行为长期化。股票期权制度可以解决这个问题,重要的是在具体化操作过程中要掌握好激励和约束的度,使激励和约束相适应。通过这种激励和约束,使公司核心人员更关注公司的长远发展,从根源上消除虚假信息的动机,建立良好的人力资源管理机制,提高公司有关培训、待遇、业绩及晋升等政策和程序的合理程度。
(六)提高人员素质,进行岗位轮换
企业的成就主要还是要依靠职工的素质。任何内部会计控制制度的成败取决于其设计水平和高素质人员的贯彻执行。加强对会计人员的继续教育,要重视业务技能的培训,以提高其工作能力,减少会计业务的技术错误引起的会计信息失真。同时要对会计人员进行职业道德培训,加强对会计人员的违法违纪,反腐倡廉等方面的教育。
对职工实行休假和轮岗制度,当其他人员接替原工作人员工作时,以往日常工作中的差错和不轨行为容易暴露,轮岗可以消除有些人蓄谋侵占盗用的念头。增强会计人员自我约束能力,履行各项法律法规,遵守财经纪律,做到奉公守法,廉洁自律。
(七)建立良好的信息沟通系统,实现控制计算机化
一个良好的信息和勾通系统可以及时、全面、正确地提供企业的运营信息,并在有关部门和人员之间进行沟通。目前,勘察院总院及各分院财务大部分都配备了计算机,在会计核算上基本可以脱离手工操作的帐务处理过程,实行会计核算计算机化,这既节省时间,提高了工作效率,又减少了人为因素对内部控制效果的影响,逐步建立高质量的企业信息系统。
总之,在新形势下,必须高度重视单位内部会计控制建设问题,强化单位内部涉及会计工作的各项经济业务及相关岗位的控制,严格约束各单位内部涉及会计控制的所有人员,保证单位内部涉及会计机构的岗位合理设置及其职责权限的合理划分,真正做到不相容职务相互分离,相互制约,相互监督,从源头和制度上保证经济活动的有效进行和资产的安全完整,防止、发现、纠正错误与舞弊,保证会计资料的真实、合法、完整,提高会计信息质量.
五、对会计信息质量的经济性分析。
会计信息具有一定的经济后果,这已是不争之实。会计信息是决策者进行决策的重要依据之一,因此,会计信息最基本的质量特征就是决策有用性,会计信息的质量直接关系到决策者的决策及其后果,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和可靠性是保证信息使用者做出正确决策的基本前提和条件。会计信息失真所带来的经济后果是十分严重的,它将引起投资决策失误和社会经济资源的无效配置,使交易费用越来越高昂,最终导致交易的停顿,企业由于无法筹集到资金而纷纷破产,银行倒闭,失业率高,物资短缺,物价飞涨,整个社会将陷入严重经济危机之中。1929—1933年美国经济危机就是会计信息失真“催化’的结果。众所周知,由于各种原因,目前我国存在十分严重的会计信息失真问题,造成了国有资产严重流失、证券市场发育不良、社会交易费用高昂、企业难以筹集到足够资金而出现“贫血”,严重降低会计信息的质量,影响会计信息使用者的正确决策,进而在宏观上影响国民经济的运行秩序和发展。因此,研究如何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如何在最大范围内防止会计信息失真,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会计信息真实性及其相对性和动态性
所谓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是指会计信息真实、客观地反映各项经济活动,准确地揭示了各项经济活动所包含的经济内容。可以说,真实性是会计信息的生命。没有了真实性,会计信息的相关性就会削弱,严重的还会贻害社会和广大公众,损害广大利益相关者的利益。
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原理告诉我们,真理是相对的和发展的,而不是绝对的和静止的。因此,我们认为,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具有相对性和动态性的特点。
之所以说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是相对的,主要是因为会计信息是客观经济活动的会计反映,从哲学上说,意识对存在的反映既受反映者本人的条件的制约,也与所运用的工具和方法有关,因此,会计信息的这种反映既与会计人员的素质、能力、经验、品德等有关,又与会计准则、制度、程序、方法等紧密相联。
从会计人员的角度分析,不同的会计人员有不同的道德水准和技术水平,这就决定了他对会计信息真实性愿意做出和可能做出的最大承诺和保证的程度不同,由其根据客观经济活动加工处理形成的会计信息的真实性程度也就有所差别。
从所运用的会计程序与方法而言,受会计自身特点的制约,会计信息的加工过程也会影响到会计信息与客观经济活动的吻合程度。首先,会计对经济活动(在会计上表现为会计主体的财务状况和经营成果)的反映,是通过对会计要素的确认和计量来实现的。会计所运用的确认和计量方法肯定会影响到会计信息的真实性程度,如收入、费用的确认和计量是以实现原则、配比原则和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的,这就使会计反映的当期利润与当期实际现金净流入可能不一致,从而使利润缺乏实际货币保证,会计收益的概念与人们通常的“经济收益”的概念有差异,会计提供的仅仅是名义收益加非“真实”收益。其次,对相同的会计事项,往往可以有不同的会计处理方法可供选择,这种可选择性虽然也有一定原则以供遵循,但由于选择何种会计处理方法才最合适完全取决于客观环境的要求和当事人对其合理性的判断,因而带有较强的主观性,我们很难说哪个方法得出的结果是真实的,哪个方法得出的结果就是不真实的,这就给判断是否“如实反映”带来困难,例如,存货计价有先进先出法、后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个别辨认法等,固定资产折旧有平均年限法、工作量法、各种加速折旧法等,不同的方法必然产生不同的结果,我们只能选择其中任何一个方法,但我们无法证明自己的结果是否真实。会计处理方法的可选择性模糊了会计信息真实性的界限,因此对会计而言,无所谓真实不真实,只可说客观不客观。第三,会计处理过程中包含大量的不确定因素,很多参数需要估计和预测,如固定资产折旧年限、预计残值、或有事项等,这种预计带有很大的主观成分,预计的结果是否与实际情况吻合,在很大程度上会影响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最后,会计核算中重要性原则和成本效益原则的应用,也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会计信息与客观经济活动的吻合程度,从而影响会计信息的真实性。
之所以说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是动态的,主要是因为世界在不断运动,经济活动经常变化,会计信息反映的只是某个时期和某个时点的经济活动的情况,与当时的客观环境是相适应的。从发展的眼光看,都是历史的和过去的。在当时条件下,基于当时的客观情况,这种反映可能是真实的,但随着环境的变化和人们认识水平的提高,对会计的理解逐渐深化,会计处理程序和方法也不断完善,对经济活动的会计反映要求会发生变化,原来被认为是正确的做法可能会被认为不正确,原来认为是真实的会计信息可能变得不真实。相反,一些原来认为是不正确或不可能的做法可能会得到承认和支持。因此,会计信息的真实性是以一定的条件为转移的,是处于不断发展变化之中的,呈现动态性。
(二)、会计信息失真的经济性分析
所谓会计信息失真,是指会计信息未能真实地反映客观的经济活动,给决策者的相关决策带来不利影响的一种现象。从产生过程看,我们可以将会计信息失真分为会计事项失真引起的会计信息失真和会计处理失真引起的会计信息失真。会计事项失真引起的会计信息失真是指会计事项未能真实反映客观经济活动,会计事项本身就不真实,从而引起会计信息失真,实务中通常所说的“假账算算”就是指的这种情况;会计处理失真引起的会计信息失真是指虽然会计事项真实地反映了客观的经济活动,但由于会计处理过程中的错误引起会计信息失真,即“真账假算”。当然也有二者同时存在的可能,即“假账假算”。
根据是否由主观引起,会计信息失真可分为会计信息的有意造假和会计信息的无意失实。会计信息的有意造假是指会计活动中当事人为了个人利益,事前经过周密安排,故意以欺诈、舞弊等手段;使会计信息歪曲反映经济活动和会计事项。会计信息的无意失实是指会计人员在遵循会计规范提供会计信息的过程中,由于主观判断失误、经验不足和会计系统本身的局限性等,造成会计信息未能如实或准确反映经济活动和会计事项的内容。判断会计信息失真是有意造假还是无意失实,其标准应是当事人是否有故意使信息失真的动机。具体可以依据下列两个标准进行判断:(l)当事人是否有造成失真的主观愿望。(2)当事人是否可从中得到个人利益。根据会计信息与会计处理的关系,会计信息失真可分为会计制度引起的会计信息失真和会计操作引起的会计信息失真。会计制度引起的会计信息失真是指由于会计制度自身的不完善、会计技术本身的局限性等引起的会计信息无法真实反映客观经济活动和会计事项,造成会计信息失真。可以说,这是会计信息失真的制度原因。从理论上说,这一部分的会计信息失真可以通过制度的变迁得到改善。会计操作引起的会计信息失真是指由于会计操作的错误(可能是主观的和有意的,也可能是客观的和无意的)引起的会计信息歪曲反映会计事项的情形,其原因包括会计人员素质不够高、会计处理方法选用不恰当、对会计事项的判断欠准确等。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可以从不同的角度去研究。从经济学的角度看,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一是会计制度本身的不完善。制度经济学认为,组织中的个体有各自的利益,每个个体都将寻求自身利益的最大化。但是,个体不可能无限地扩大自身的利益,因为个体利益最大化的前提在于组织中的其他个体行为不影响该个体寻求自身的最大利益。因此,个体在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的同时,必须对组织中的其他个体的利益影响最小。这种由于不同个体寻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导致产生的个体的最优行为解的集合就是规则,规则的集合形成制度。可见,制度的实质就是合同,一个关于组织内个体行为及其后果的合同,而制度的形成是多方博弈的结果。
会计制度,从广义上说,泛指为界定、确认和保护产权而制定的、引导会计活动的各种法律、规则、准则等,理想的会计制度要能充分兼顾各方利益,成为博弈双方自愿执行的有约束力的社会契约。任何人若想通过违反制度来得到什么好处,则必将从别的方面受到更大惩罚,从而是得不偿失的,制度成为人们普遍接受的社会规则。而我国会计制度的制订无论从空间还是从时间上都缺乏一个充分博弈的过程。而且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环境的变迁,新的经济情况、新的经济业务不断涌现,旧的会计规范亟待更新,新的会计规范尚未建立,会计规范中也难免有漏洞和有不完善之处。二是企业产权中各行为主体的利益冲突。经济学假定人是有理性的,理性的个体追求自身利益最大化。制度经济学进一步考虑了交易成本之后,假定个体只有有限理性,每个个体都在他所依存的体制所允许的有限的范围内最大化自己的效用。由于个体利益的不同,在组织中将产生不同的利益主体。
一般而言,企业产权中有政府、债权人、所有者、经营者和其他与企业相关的个体等几大主体。政府最关心税收的征缴;债权人最关注其债权是否能按时地收回本金和利息;所有者关心的是自己投入的资产能否保值和增值;经营者关心业绩的增加是否给自己带来额外的经济收益;证券市场上的投资者关心股票的价值和公司的业绩。由于他们具有不同的行为目标和经济特征,存在着不同的利益驱动,不可避免地出现利益冲突。而经营者的地位与其他利益主体相比有其独特之处,即经营者直接管理着企业,他对企业的经营、运作负直接责任,因而他有着得天独厚的信息优势。然而,基于其自身利益的考虑,经营者只会提供信息披露边际收益等于边际成本这一点的信息量,也即信息披露量满足其本身利益最大化要求。许多信息从社会利益最大化角度考虑应该披露,而经理阶层从自身利益出发;只会选择少量披露甚至不披露,从而损害社会利益。同时,由于信息不对称所引起的经营者“偷懒”动机会带来“道德风险”问题,即经营者有动机操纵会计信息生成甚至提供虚假信息,导致会计信息失真。
从信息使用者方面看,由于各自的利益目标不同,对信息的要求也不一样,有些信息使用者确实需要真实、客观反映经济活动的会计信息,而有些则不然。从理论上说,政府部门和国有资产管理部门是最需要真实的会计信息的信息使用者,因为它们肩负调节社会经济运作、管理国民经济、维护社会稳定、保障公众利益、确保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职能,它们能直接感受到会计信息失真的严重后果和对社会经济造成的巨大破坏,但是有时由于个人、部门和地区的利益驱动,出于某种特殊国的如粉饰政绩或隐瞒事实等的需要,他们可能并不需要真实的会计信息,如果这些真实的会计信息时它们的目的不利的话。从债权人角度分析,它们关注债权是否能按期收回,也应要求真实的会计信息以做出正确的判断,并尽早采取对策。目前企业最大的债权人是银行,是否所有银行真的都需要真实的会计信息呢?恐怕未必。这里同样涉及到银行的利益问题。目前我国的银行大部分是国有银行,接受贷款的企业大部分是国有企业,如果说在贷款发放之前银行对企业会计信息的真实性还有所要求的话,那么贷款发放之后会计信息真实性的重要性就大大降低了。其中的原因主要包括:一是银行和信贷部门及信贷人员自身业绩考核的需要,真实的会计信息对他们不见得有好处,二是就算他们知道借款企业的真实情况,他们也无法做些什么。剩下股东,应该说证券市场上的投资者是最需要真实的会计信息的,因为他们与企业的产权关系最明晰,其利益相关性最大。但以目前我国证券市场而论,投资与投机并存里后者占的比重较大,以赚取短期差价为目的的“股民”甚众,而真正愿意以“股东”身份出现的长期投资者却为数甚少,会计信息是否真实对广大股民来说并不重要,他们所关心的是会计信息是否会使股价上升因为这才是他们的利益之所在。有时,不同的产权主体为了达到各自的但又是一致的利益目标,可能相互串通,合谋提供虚假的会计信息,虽然这不仅可能损害其他产权主体的利益,而且可能损害企业的长远利益。例如,企业出于自身经济利益最大化的共同动机,经营者可能与某些以短期炒作、获取差价为目的的机构投资者走到一起,制造虚假会计信息,引起股价的大幅波动,借以操纵股价、牟取暴利,最终贻害社会和坑害广大中小散户股民。“琼民源’案件即为典型一例。可见,某些产权主体可能存在的对不真实会计信息的内在需求,是导致会计信息失真的一个重要原因。
三是激励与约束机制的不对称。激励与约束机制是企业中极为重要的两大机制。制度经济学认为,产权结构影响组织中个体的行为,即不同产权结构可以导致同一个体做出不同的行为。产权指的是人们所接受的、与物的使用有关的人与人之间的行为关系。产权安排实际上规定了人在与他人的相互交往中必须遵守的与物有关的行为规范。违背这种行为规范的人必须为此付出代价。产权在组织中的具体表现为制度。制度框架通过影响个体获得的报酬及其违规应付的代价来具体影响个体行为。
六、提高会计信息质量的途径。
基于以上的分析,要提高会计信息质量,主要应当在以下几个方面加以注意:
1、必须保证会计准则严格执行,及时披露
提高会计信息披露的可靠性,首先就要建立健全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可靠的法规法则,做到有法可依、执法必严;其次,会计信息来自于企业日常的经济活动,如果企业能按现代企业的要求建立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可以大大减少操纵会计信息的行为,若年终财务报告采用企业内部公示的制度,对预防会计信息的作弊也是一种有效方式;第三,要进一步完善注册会计师的会计制度,对于不负责的注册会计师,要进行曝光,追究其法律责任,给会计信息的可靠性提供一个较好的经济和法律环境。
一个强有力的信息披露制度是对公司进行市场监督的基本保障,是股东具有行使表决权能力的关键,上市公司的所有股东都有权及时全面地了解公司的信息。市场经济发达国家的经验表明,信息披露也是影响公司行为和保护投资者利益的有力工具。强有力的披露制度有助于吸引资金,维持对资本市场的信心。股东和潜在投资者需要得到定期的、可靠的、可比的、足够详细的信息,从而使他们能对经理层是否称职做出评价,并对股票的价值进行评估。信息短缺且条理不清会影响市场的运作能力,增加资本成本并导致资源配置不当。但信息披露也不能无理增加企业的行政和成本负担,公司也不必公布可能危及其竞争地位的信息,除非这些信息的公布对投资者充分了解投资决策和避免误导投资者是必需的。为了明确哪些信息是必须公布的,许多国家使用“实质性”这一概念。实质性信息指的是这样的信息,即如果遗漏或谎报这些信息,将影响信息使用者的经济决策。
2、明晰产权,发挥产权对会计信息生成过程的规范和界定功能。
产权是业主取得市场法人资格的基本条件,只有产权明晰的企业才能真正成为市场主体。企业本质上是一个合同,该合同广义地规定了哪项任务应当由企业中的哪些成员来完成,在这里,基本权力(收益索取权、使用权、让渡权)实际被分割给了不同的利益团体。在产权不明晰的企业里,权力的让渡不足,使得企业的行为在一定程度上偏离了市场,未能按市场的规律实施企业行为,从而造成会计信息并未按市场的需要提供。
只有产权的明晰界定,才会使市场主体根据会计行为规范开展会计管理交易活动。这是因为产权的明晰为会计信息目标的实现创造了两个重要条件:一是所有者追求资产收益的最大化,二是所有者和经营者之间存在经济上的契约关系。在这两个条件之下,资源的配置相对地有效率:经营者在最大化自己效用的同时也不降低(甚至增加)所有者的效用,按照市场而非所有者的旨意来实施经济行为。同时,会计主体可以根据交易费用的高低来选择会计规范组合方式,充分发挥会计规范的激励、约束、资源配置和收入分配功能。产权与会计信息失真的关系可以通过以下的研究成果得到验证,即会计信息失真在私营企业大都表现为虚减利润,以逃避交税;而在国有企业则大都表现为虚增利润,以形成业绩良好的形象,使经营者获得经济利益和政治荣誉。
3、加强会计规范的建设
我国会计信息失真的一个原因是会计规范建设上存在缺陷。因此,我们应当加强会计规范的建设工作,尽快健全和完善我国的会计规范体系。对于我国会计制度的制定过程中博弈主体不到位,这一问题,我们认为,在会计改革之初,为了减少会计制度变迁的阻力,使会计准则能早日出台,以规范市场经济条件下的新会计实务,尽早实现与国际惯例的衔接,即由政府直接参照国际会计准则来制定中国的会计准则应是无可厚非的。与此同时,每个具体会计准则的制定和修订都要充分征求各方意见,进行反复讨论与论证,最终使准则能为各博弈方所接受。政府机构要维护该机构制定的准则的权威性,对违反准则的行为要进行处罚,目的是使违反准则而提供失真会计信息者得不偿失,其私人成本接近或等于社会成本,从而消除会计信息失真的外部不经济现象。这样,会计信息供给方就会愿意提供真实而相关的会计信息,使各博弈方都能得到合作利益,而不愿提供失真会计信息而使自己遭受损失,从而提供失真会计信息的经济利益动机得以消除。
4、理顺各方的利益关系,减少利益冲突
由于企业内部存在的多层级的、复杂的委托一代理关系,因此理顺委托方和代理方的利益关系就极为重要。
经济行为的后果的产生有两个原因,一个是实施经济行为的个体的选择,即决策厂是由于环境的原因,造成经济行为最后显现出如此的后果。委托方只能观察到经济行为的后果而不能得知经济行为的过程本身。而在事前辨别经济行为的后果到底是由于主体的选择还是由于自然环境作用的结果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这样做成本极高。因此,委托方应当根据某些假设(如关于代理人偏好和冲击的分布函数等信息),根据经济行为的结果为代理人确定一个报酬方案。委托方应当使得在这个方案下,代理人将不但最大化自己的效用,同时也最大化委托人的效用。这样,委托人和代理人有了经济利益上的一致性基础,使利益关系清楚,减少利益冲突,从而减少由于利益冲突原因而产生的会计信息失真问题。
5、强化契约关系。
交易成本经济学认为合同的事后支持制度是重要的。合同关系的强化有利于降低违规行为的预期收益,提高违规行为的预期成本,从而有效地控制会计信息失真的情况。
首先,必须使企业中的个体严格地执行已经订立的合同。这就意味着必须有一个科学的、严格的监督和约束机制,以使得违反合同的成本极其之高,远远高于违反合同可以得到的利益。同时,防止那些等到饼做大了以后想捞一把的行为。尽管饼做大了是他的功劳,但是在这种情况下,只允许新的谈判,而绝对不允许机会主义。
第二,应当订立关系合同而非完全合同。合同中应当允许一定的发展余地存在,使得合同各方可以根据情况的变化和经营成果的变化来确定风险和报酬。此时,违规行为变得没有必要,或者说违规行为的成本变得很高,合同当事人就不会故意地选择舞弊、欺诈等违背合同的行为,从而可以减少会计信息失真的可能性。
二、会计信息失真的治理措施
(一)加强会计法规建设。《会计法》明确规定:会计人员对不真实、不合法的原始凭证不予受理;对违法收支不予办理。在实施《会计法》过程中,有法不依、执法不严、违反普遍、处罚难办。我国目前正在进行《会计法》的修订工作,将修改《会计法》的不足之处,明确法律责任,特别是对将虚假会计信息提供给国家、社会、投资人,并导致损失的人员在《会计法》中规定给予重罚,详细规定处罚的具体标准,提高《会计法》的可操作性,逐步废止《企业财务通则》和众多的行业会计制度,使指导会计工作的技术标准只有《企业会计准则》和各项具体准则,使具体业务核算必须遵循相应具体准则的规定,防范会计舞弊,杜绝会计信息失真的现象。
(二)加大执法力度。“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这几个环节要齐抓,凡是单位负责人授意、指使会计人员编造、篡改会计数据,弄虚作假,损害社会利益的,必须依法严惩,追究责任人员的法律责任,随时发现,随时处理,真正做到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美国20年代经济危机前后,虚假会计信息充斥证券市场,政府通过法律将会计责任明确界定给企业经营负责人,违法乱纪者给予重罚,较好地杜绝了虚假会计信息的泛滥。这一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三)逐步完善会计理论。会计理论与实践发展至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有些原则、假设虽有缺陷,但还将继续使用。我们在发展会计理论的同时,尽量减少信息失真的程度。会计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随着世界经济由工业经济向知识经济转变,会计理论也将不断创新和发展,使提供的会计信息适应经济发展的需要。
(四)改革会计管理体制,实行会计委派制。会计委派制,是由上级主管部门或政府会计主管部门统一向企业派遣会计人员的制度,被委派会计人员的考核、调整、任免和管理由委派机关负责,使会计人员从企业中完全独立出来,不受企业负责人的制约,使会计人员“顶得住又站得住”,保证会计人员的根本利益。
五)加强监督力度。对会计信息质量进行验证、检查、监督是国际通行的做法。各级财政、税务、审计机关要依法对企业加强财务检查和审计监督,各级主管部门也应负起责任,在对所属单位的会计人员业务上进行指导,核算上进行监督、检查,对查出的问题必须予以纠正,对弄虚作假、违反财经纪律的行为要严肃处理,对有关人员予以行政处分,直至追究刑事责任。发挥审计事务所、会计事务所等社会中介机构的作用。建立注册会计师审计制度。注册会计师应树立起强烈的风险意识、责任意识、职业道德意识,依法执业,客观公正,保证会计信息质量。
(六)提高会计人员素质。会计人员是处理加工会计信息的操作员,应选拔政治素质高、业务能力强,遵守职业道德的优秀人员担任会计工作。加强会计人员培训,准确掌握会计准则,按要求进行会计核算。还要经常对财会人员进行执业道德教育,明确职业道德标准,认识会计工作的重要性、严肃性,使之在履行职责时大公无私、廉洁奉公、坚持原则、不谋私利,保证会计信息真实、完整、准确,杜绝伪造、编造会计信息的现象的发生。不断吸收优秀的人才加入会计队伍,进一步提高会计队伍的整体水平。
(七)加强会计基础工作。认真执行《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发挥会计的核算、监督职能,按照《会计基础工作规范》的要求,规范整个会计处理过程,建立、健全稽核制度、内部牵制制度、会计人员岗位轮换制度,为会计信息报告打下良好的基础,使会计信息失真在源头就实施有效预防和控制,并把制度落到实处,取得实效。
会计信息的真实性不仅是国家宏观管理需要,在经济体制转轨时期,企业要想闯出自己的路子,就必须注重会计信息质量,想方设法提高会计信息的真实性,认真了解企业会计信息失真的原因,认清楚它的危害性,将对策时刻运用于会计工作中,只有这样,才能将会计信息正确运用于企业的决策过程,使企业在市场竞争的激流中立于不败之地。
参考文献:
《博弈与信息经济学》
《企业会计制度讲解》财政部会计司
《会计改革与会计信息质量》
《财会月刊》会计版2004,



f132.COM更多心得体会延伸阅读

会计信息系统的实习心得


实习内容

会计信息系统课程实习主要是通过运用用友T3财务软件的财务处理模块,进行系统初始化、日常账务处理、结账、编制会计报表等工作。具体内容包括系统管理、总账系统初始化;日常账务处理中的填制凭证、审核凭证、出纳签字、记账等;期末业务处理中的期末转账、对账、结账;报表处理中新建财务报表、报表制作等。

实习时间

会计三班实习时间是20xx年5月20日--20xx年5月25日期间的星期一、星期三、星期五晚上。会计学是我的第二学位,在实习期间由于课程冲突、操作出错等多种原因,于5月29日早上才把实习的内容完成。

实习目的

会计信息系统作为会计学的一门核心课程,实习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学生通过实习操作可以巩固课堂所学知识,深入了解本门课程的知识体系,增强实践动手能力,为以后进入工作岗位打下结实的基础。

学生完成实习操作后,要生成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资产汇总及表动表。任课老师会对这四张表的数据进行检查。

实习心得

在会计学所有实习课程中,会计信息系统是我折腾时间最长,也是收获最大的一门课程。因为基础知识不牢、操作粗心等原因我在实习期间犯了不少低级错误。操作--出错--找原因--更正--继续。经过多天的努力,终于有了结果,虽然

然老师检查出来有一张报表还是存在错误。但我已经尽力而为了。不管以后会不会从事会计工作,会计实习过程中的收获都将受益终身。有太多的感触,仅在这简单谈谈我最深刻的感受。

欲速则不达。财务处理工作不难,但是很繁琐。大到整个账簿,小到一个数据,一个标点符号都不能出错,为了完成任务急急忙忙赶着做的财务报表很容易出错,填制凭证时的数据不对,生成报表也必定会有错误;在系统初始化操作中,倘若少设了权限或者其他什么功能,后面就无法正常操作;包括数据的保存备份也要注意,记得第一天实习操作结束,本来该备份保存的数据,我不小心以输出形式保存,在下次上机时数据无法恢复,随后只能全面翻工。令人哭笑不得,第一天的成果就这样由于一时大意,全废掉了。

从错误中收获。不尝试,你永远不知道哪里不懂;不尝试,不会犯错,自然也不会有进步。在实习过程中,犯的错误太多,好几次我都想拎包跑了,转念又觉得不行,修双学位的确苦逼,不过既然已经选择,又何必惧怕它难?最终还是逼着自己坐下来,一点一点啃着那些及其繁琐的操作步骤。通过不断犯错,不断学习,不断进步

态度决定结果。会计做账必须拿出吃饭的热情,绣花的细心,蜗牛般的小心翼翼,带小

朋友的耐心才能做好。这一点是我整个实习过程中感触最深的。

实习结束,要特别感谢会计班同学的帮助,虽然至今还不知道她们的名字;更感谢仁慈的任课老师,在实习过程中不厌其烦的给予指导指导,延长我的实习时间(我几乎是最后一个完成习作业的学生)。

会计信息系统实习心得


信息系统实习心得

实习内容

会计信息系统课程实习主要是通过运用用友T3财务软件的财务处理模块,进行系统初始化、日常账务处理、结账、编制会计报表等工作。具体内容包括系统管理、总账系统初始化;日常账务处理中的填制凭证、审核凭证、出纳签字、记账等;期末业务处理中的期末转账、对账、结账;报表处理中新建财务报表、报表制作等。

实习时间

会计三班实习时间是2013年5月20日--2013年5月25日期间的星期一、星期三、星期五晚上。会计学是我的第二学位,在实习期间由于课程冲突、操作出错等多种原因,于5月29日早上才把实习的内容完成。

实习目的

会计信息系统作为会计学的一门核心课程,实习是必不可少的环节,学生通过实习操作可以巩固课堂所学知识,深入了解本门课程的知识体系,增强实践动手能力,为以后进入工作岗位打下结实的基础。

学生完成实习操作后,要生成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资产汇总及表动表。任课老师会对这四张表的数据进行检查。

实习心得

在会计学所有实习课程中,会计信息系统是我折腾时间最长,也是收获最大的一门课程。因为基础知识不牢、操作粗心等原因我在实习期间犯了不少低级错误。操作--出错--找原因--更正--继续。经过多天的努力,终于有了结果,虽然老师检查出来有一张报表还是存在错误。但我已经尽力而为了。不管以后会不会从事会计工作,会计实习过程中的收获都将受益终身。有太多的感触,仅在这简单谈谈我最深刻的感受。

欲速则不达。财务处理工作不难,但是很繁琐。大到整个账簿,小到一个数据,一个标点符号都不能出错,为了完成任务急急忙忙赶着做的财务报表很容易出错,填制凭证时的数据不对,生成报表也必定会有错误;在系统初始化操作中,倘若少设了权限或者其他什么功能,后面就无法正常操作;包括数据的保存备份也要注意,记得第一天实习操作结束,本来该备份保存的数据,我不小心以输出形式保存,在下次上机时数据无法恢复,随后只能全面翻工。令人哭笑不得,第一天的成果就这样由于一时大意,全废掉了。

从错误中收获。不尝试,你永远不知道哪里不懂;不尝试,不会犯错,自然也不会有进步。在实习过程中,犯的错误太多,好几次我都想拎包跑了,转念又觉得不行,修双学位的确苦逼,不过既然已经选择,又何必惧怕它难?最终还是逼着自己坐下来,一点一点啃着那些及其繁琐的操作步骤。通过不断犯错,不断学习,不断进步

态度决定结果。会计做账必须拿出吃饭的热情,绣花的细心,蜗牛般的小心翼翼,带小朋友的耐心才能做好。这一点是我整个实习过程中感触最深的。

实习结束,要特别感谢会计班同学的帮助,虽然至今还不知道她们的名字;更感谢仁慈的任课老师,在实习过程中不厌其烦的给予指导指导,延长我的实习时间(我几乎是最后一个完成习作业的学生)。

提高党务信息质量有效服务领导决策


近年来,市委办公室的党务信息紧紧围绕中心工作,强化制度、健全网络、创新机制,采编数量、采用质量和传输手段有了新突破,实现了市委领导要求“信息要有用”和党务信息工作上台阶、在全省评比进位次的目标。

一、明确定位,充分发挥信息整体效用

时代进入信息社会,信息成为当今社会最基本的资源。党务信息是领导耳目的延伸,耳聪目明,决策离不开信息;党务信息是党务工作的灵魂,上传下达,协调离不开信息;党务信息是夯实工作的载体,督察评比,落实离不开信息。信息工作是一项充分发挥整体合力的工作,这种合力主要来自:①市委领导高度重视。主要领导经常过问,秘书长不断为信息工作的开展创造良好环境。信息工作人员可列席和参加委常务会、市长办公会和市委的重要活动,优先阅读(本资料权属家园,查看更多精彩文章请登录原创网站)须要把信息的真实性、准确性放在首位,在编发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提高水平。目前《党务信息专报》已成为各县区、各部门向市委领导汇报工作、反映情况的桥梁和纽带。四是加大信息约稿力度。通过建立党务信息网络,不仅为办好《党务信息专报》扩大了信息源,同时,也使更多原汁原味的信息反馈上来,由此发现好的信息,再对各有关方面进行的约稿达1/3。我市报省信息约稿多达20篇。

提高对农民工加入工会的认识


提高对农民工加入工会的认识农民工,是在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中,农村富余劳动力进行非农转移和异地就业中形成的一个特殊社会群体。目前,无论从理论上还是现实中,农民工都已成为我国产业工人的重要组成部分。正视农民工的社会地位和作用,充分认识新时期工人阶级队伍外延和内涵上发生的深刻变化,不断提高对农民工加入工会的认识,是各级工会组织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
站在发展的前沿:从推进城镇化、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宏伟目标看,吸收农民工加入工会具有历史的必然性。农民是工人阶级的后备军,农民工是工人阶级的新生力量。党的十六大指出,“农村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趋势”。根据全面小康的实现指标,到年我国城镇化率要达到%。这就意味着今后每年要有万农民进入城镇,意味着随着时间的推移将有越来越多的农民会成为工人,成为工人阶级队伍的新成员。工会作为工人阶级的群众性组织,必须顺应历史发展趋势,着眼于统筹城乡和经济社会与人的全面协调发展,着眼于建设一支团结统一的、强大的工人阶级队伍,接受农民工已经走进并将继续走进工人阶级队伍这一现实,真正把农民工纳入工人阶级的范畴,在巩固原有工会会员的基础上,关注和吸收新的职工群体,特别是明显处于弱势的农民工队伍,使工会真正成为面向所有劳动者、面向工人阶级全体成员的群众组织。
站在维权的基点:从农民进城务工所遇到的问题和劳动的属性看,吸收农民工加入工会具有客观的现实性。农民工是我国社会中的弱势群体。农民进城务工后,易受到社会歧视、就业歧视和利益侵害,已是不争的事实。而作为从农村走入城市依靠工资收入的劳动者,农民工所从事的工作,都是属于产业工人的性(更多精彩文章来自“秘书不求人”)质,与农民在土地上从事农业劳动已经没有任何职业上的相似之处。他们与农村惟一的“天然脐带”只不过是原农村户籍所在地仍拥有的责任田而已。农民工在职业上已经实现了从农民向工人的转变,在客观上具有了工人阶级的属性,成为我国工人阶级的新鲜血液和不可忽视的组成部分。农民工在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中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已成为大多数人的共识。我们不应该只承认他们的劳动,而不承认他们作为劳动者应享有的平等权益。面对农民工工资拖欠现象严重、超时加班加点普遍、劳动安全卫生缺乏有效保障等严峻的现实问题,面对农民工迫切需要表达和维护自己合法权益的强烈的组织需求,工会不应该也不能缺位。承担起维护农民工合法权益的职责,是党赋予各级工会的神圣责任和庄严使命。工会要通过办好事、做实事、解难事,来增强工会对农民工的吸引力,让他们真正感受到党和政府的温暖,感受到工人阶级队伍大家庭的温暖,感受到工会组织的温暖。
站在政治的高度:从工会组织需要发挥的“三个作用”来看,吸收农民工加入工会具有长远的战略性。我国是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要求工人阶级不仅要有质的提高,而且还要有量的扩大,使工人阶级具有先进性和群众性的双重属性,实现质和量的统一。我国工人阶级队伍的发展壮大,一个重要的补充源头在于农村和农民。农民工一头连着农村、农民,一头连着城市、工人。作为个体,农民工存在着重新回归农民的可能性,但作为一个源源不绝的新群体,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改革的深化,他们将实现从农民到工人的转变是必然的趋势。因而,农民工加入工会不仅仅是要解决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给予农民工应有的国民待遇等问题,而是事关我们国家要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工人阶级队伍的问题。最大限度地把已经属于或将会属于工人阶级重要组成部分的“农民工”吸收到工会中来,强化他们的阶级意识,增强他们的组织观念,从而不断加强对他们的教育和引导,是巩固党的执政基础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的重要方面,是工会更好地发挥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国家政权的社会支柱作用、表达与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作用,努力为改革发展稳定服务的重要途径。
站在群众的立场:从全面实现小康社会的重点难点看,吸收农民工加入工会具有十分的紧迫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是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心愿和根本利益。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完成从总体小康到全面小康的历史跨越,重点是农民,难度在农村,关键是农业。没有发达的农业,没有繁荣的农村,没有殷实的农民,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全面小康。富裕农民,必须减少农民,这是增加农民收入的根本性措施,是许多发达国家已经走过的并被实践证明是正确的道路,是我国沿海各省总结出的成功经验。“出路,出路走出去才有路;困难,困难在家呆着总困难”。有调查显示,全国农民收入的%来自劳务收入;在劳务输出大省安徽和四川,这个比例高达%。只有把农民转化为工人,农民脱贫致富才有希望。各级工会要从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高度,充分认识农民工问题的本质是农民问题,解决农民工问题,也就是解决农民问题。要通过工会的组织形式,把农民工组织起来闯市场,团结互助求发展,不断提高农民工就业的稳定性和竞争力,有效解决农民工外出务工无序流动、权益易受侵犯等问题,为农民增收、农业发展和农村稳定,推进农村工业化、城镇化和现代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作出工会应有的贡献。
站在责任的角度:从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要求看,吸收农民工加入工会具有极端的重要性。我们党是执政党,党的一切工作都是为了人民的。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不能停留在口号和一般要求上,必须围绕人民群众最现实、最关心、最直接的利益来落实。农民工作为一个庞大的社会群体,他们的贡献关乎社会的发展,他们的冷暖关乎社会的稳定。始于去年年底的农民工工资“清欠风暴”,使农民工的境遇和命运引起了全社会前所未有的集中关注,加大对农民工的权益保护已成为整个社会的广泛共识。工会作为党联系职工群众的桥梁纽带,作为职工利益的表达者和维护者,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是工会的应有之责。而维护农民工的合法权益,必须首先把农民工组织起来,吸收到工会中来,使农民工通过组织化的方式,实现“组织起来,切实维权”。组织起来在一定意义上是团结起来,凝聚起来,壮大起来,最大限度地把广大农民工组织到工会中来,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农民工投入城市建设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最大限度地维护广大农民的合法权益。也只有组织起来才能增加工会组织的活力和战斗力才能发挥工会组织的维权作用努力做到替职工说话,为职工办事,解职工之难,帮职工谋利,不断推动《劳动法》、《工会法》等关系职工切身利益的法律法规得到有效贯彻实施,推动更具根本意义的改革,实现农民工“权益困境”的最终破解,使城市真正成为农民工的谋生之地,创业之基,精神家园。



如何提高会议营销的购买率(医药)


 一、一促的职责是一场活动中最为重要的环节,它的存在贯穿了整个活动的始终,包括在会前、会中、会后,不同的时间充当不同的角色,所以职责的主次程度则也不同,通过展述主要把他分为三部分,具体如下:
1、活动前。在活动前期要充分熟悉自己所配合的专家,了解他所在的工作单位及他本人所突出的学术研究,包括哪些荣誉,在哪方面所发表的学术研究,在前期家访患者时要提前做口碑宣传,提高专家知名度,在短时间内把自己所了解的专家完全介绍给患者。
与专家沟通,通过会前短暂的沟通要通过语言沟通很巧妙的把活动中最重要的部分告知专家,让他自己现在的整体趋势向我们的销售靠拢,让专家在必要时用肯定性语气与患者沟通,患者最相信专家的话,把这些话告诉专家,并抬高专家,因为专家是整个活动的卖点,他代表着权威,是活动中的主体,所以会前与专家沟通是一个最重要的环节,因为他们直接影响整场活动的销售,所以这一环节是相当重要的。
2、活动中。一促的职责是很默契的配合好专家,因为专家这时是主讲病情,而你的工作重心是抓患者主讲的问题,专家的答复及解决问题,很快地帮患者定位,找到根源,通过这些来主讲药物及疗法对他这方面的好处及利益点,要配合专家讲解产品用法及跟踪服务的重要性,要充分利用假设成交法来讲解,重要的是一定要体现时刻包装专家,维护专家的形象,必要时也让专家和你一起说服,把利益点充分地体现,从各个方面说服,但一定要记住要表现出我们是关心他,在达成购买时要充分树立收取定金的理念,很委婉的告诉患者这是国家公益性的活动,此时我们把协议充分地区性推出,把协议作为重点,加强可信度。收取定金的技巧应该是比较让人接受的言语,既能拉近感情又不伤和气,诸如:“您把零头或尾数留下,这样方便我们工作人员在拜访时,您不必找零钱,您说呢?”。同时在一促配合专家工作中要进行感情诉求和恐吓诉求并用。
3、活动后。要跟踪服药和未服药的患者,对于服药的患者(这类准顾客)一定很好地维护,真正地帮助他们解决实际问题,让其相信我们的服务,肯定我们的服务,以备后期有助于我们的口碑宣传,对于未购药的患者充分分析为何没有买药,调整后期如何跟踪的方案,最好能够达成家访去了解未购药的真正原因,为之服务,争取后期跟进达成售药。
二、二促的主要工作内容是配合一促携手做一些补充工作,在原则上活动中一、二促不分家,在必要时也应该注意不抢话和不插话,否则患者会认为主次不分,混乱思绪,重心偏移,抓不住重点患者。二促的补充工作是快速的建立挡案,快速开单领药,快速的收款、收定金、快速的安排送药。在填写的同时要与患者情感交流,让他充分建立治病的信心,并讲服药的方法及辅方的配用,告知药效,介绍后期跟踪及当地所建立基地的作用,来解决出现的问题。
三、小外围,这一岗位也及其重要,因为他属于活动现场与患者直接接触的一线人员,此岗位的工作人员必须是一名很熟悉业务流程的工作人员,他在整场活动中处于承上启下的作用,工作的范围是维护现场秩序,能在较短的时间内识别重点患者,能与患者沟通,提前介入患者人群,把信息迅速的反馈二促,安抚患者做到提前智能疗法的灌注。在会场中有躁动及有扎堆意向的患者分离,此时有小外围应该把话题充分引到活动做到第一次的洗脑工作,同时也要讲专家的特权时刻树立专家的形象,让患者的心理感觉到他所看的是真正代表肿瘤界权威的专家。另外,小外围应与其他组的工作人员保持密切联系,不出现脱节现象,例如:他组有意向转组的患者有无购买意向得到确切的信息,告之一促,确保重点患者不轻易流失,真正做到一个都不放过的境界。

对提高整体生产组织能力的认识


对提高整体生产组织能力的认识


对提高整体生产组织能力的认识
近年来,随着商业“按客户订单组织货源”向工业“按客户订单组织生产”的转变,这就要求生产计划的执行是刚性的,并对公司根据市场需求进行的微调作出快速响应,无形中对生产组织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面对新情况,各相关部门紧紧围绕生产组织能力建设做了大量的尝试和探索,从今年每月根据《卷烟生产组织能力评价准则》进行的生产组织竞争力自我评价情况分析,我厂的生产组织能力得到了不断的提升。但就如何更好的处理公司的生产“指令”和我厂各部门联动之间的关系?如何确保公司下达的生产计划中的旬计划和“突然”的计划微调的执行,从而提高生产快速响应市场的能力,值得我们大家探讨。下面就结合我厂当前好的做法谈一些粗浅的认识,谈不上观点,只能算是总结或窃取吧!
一、提升生产组织能力,要突破思想观念,增强应变能力。
就以前的生产组织模式,赵九来总经理曾一针见血指出:“一些卷烟厂和部门对按订单生产还还不适应,市场导向意识不强,快速响应市场变化地主动性不够,对订单变化带来地生产调整思想准备不足、工作协调不够、应对机制不健全,有的针对生产计划和加工牌号地必要调整不理解,强调客观,工作被动直接影响市场响应速度……”。
从赵总的话里我们不难看出:对公司的生产计划必须刚性执行。刚性执行就是对计划总量和品牌结构上都必须按照公司下达的生产计划按质、按时、按量完成,并对公司根据市场需求进行的微调,作出快速响应,因为在市场面前我们唯一的选择就是“市场需要什么,我们就要生产什么”。
我们不可否认,对生产厂的生产组织来说,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积累了很多丰富宝贵的经验。但随着行业的快速发展,我们的“身份”定位发生了变化,市场需求发生了变化,管理流程和适应能力都应该跟着发生相应的变化,如果用“老方子治新病”,能会产生好效果么?为了跟上“时代的步伐”,无条件服从公司下达的“指令”,就要及时调整和突破以前已不合时宜的工作习惯和思路,针对产品规格多和不确定的计划调整因素,找准工作的突破口和着力点,以应对当前多变的形势。但是突破不是一切从头开始,不是推倒重来,不是另起炉灶,而是要与总结经验和学习借鉴结合起来,以增强我们的应变能力。
二、提本文升生产组织能力,要确保生产计划的刚性执行和效率。
杨自业副总经理在第五期《河南中烟杂志》上“全面提升按订单生产组织生产的能力”中对“计划安排要到位”进行了重点阐述,这其中就有生产计划。河南中烟从20xx年下半年开始,生产计划从按厂下达向分牌号、分规格下达,由月计划细分到旬控制,这就要求生产计划刚性执行的同时,计划的编制还要兼顾可执行性与效率。
从20xx年的公司计划下达情况看:产品规格多,每个月都在2个规格以上,9月份多达4个规格;旬度计划执行控得严,一年有11个月有旬度要求;变更频繁,全年有六个月变更了两次,3月份变更了3次,且两次变更时间仅相隔一天。从计划下达情况分析,控的越来越严,微调越来越多。针对这种情况,如果在编制计划时不科学、可执行性不强、调整慢效率低,肯定会为生产组织带来困难。为了确保计划的刚性执行性和效率,主要从以下几方面采取了措施。
一是编制生产计划要做到四个结合。就是要和省中烟下达的生产计划结合起来,要和现有设备能力结合起来,要和各种原辅材料供应相结合,要和生产工艺质量要求结合起来。
二是建立一个计划控制平台。通过月调度、旬控制、日监控,建立了一个计划控制平台,将月计划、旬计划、日进度紧密结合在一起,确保进度计划的实现。
三要兼顾效率。提高效率的目的就是强化对公司计划的响应速度。为了提高效率,一要各相关部门在要求的时间内,提供准确科学的信息,并确保信息的有效性;二要坚持集中生产和均衡生产相接合,依据收集的信息,根据机型的特点,合理安排生产机台和换烟时间,尽量减少换烟频次并缩短换烟时间,即降低了管理过程中的内部协调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又可以稳定质量降低消耗。
三、提升生产组织能力,要建立高效顺畅的生产指挥系统。
公司为积极适应“按订单组织生产”的要求,采取了一系列措施,其中“建立顺畅高效的生产指挥系统”是其中的一项重要工作。作为一个生产厂而言,要适应新要求,建立一个高效顺畅强有力的生产指挥系统是必须的。
首先要建立一个熟悉企业产品,熟悉企业生产过程的生产组织体系。生产计划的编制仅仅是生产过程的开始,生产过程的组织是实现生产计划的最关键一环。在生产组织过程中通过实时掌握进度,及时组织协调处理生产过程中碰到的一切问题,对实施的偏差不断进行调整,确保每个生产环节和每个规格都能按日、按旬、按月完成生产任务。

对提高整体生产组织能力的认识第2页

 其次,优化业务流程,建立高效顺畅的运行机制。在梳理过程中,要以当前公司管理标准整合为契机,在坚持专业分工的前提下,简化横向的交叉,使各个职能部门能够对自己的专业管理工作全面统一负责,实现各个物流、业务流从头到尾的管理,为科学生产组织提供健全的规章制度。
第三、高度强化协调职能,实行层层协调,提高应急调度能力,确保生产组织顺畅。协调的目的就是对异常情况(计划异常、物料异常、设备异常、品质异常、产品异常、水电异常)的快速处置,我厂建立的“生产组织应急预案”就发挥了应有的作用。在职责协调中要不留缺口,减少交叉重叠,达到无缝对接,相互联动,一个牵头部门发出声音,其相关部门就要积极响应。如果因一个环节出现滞后,影响生产计划的执行,必然会导致工作的被动。
四、提升生产组织能力,要有柔性生产的实现条件
关于柔性生产有好多的论述和好的做法,我们厂做了大量的尝试,并取得了很好的成效。对于我们来说柔性生产就是“你给我什么牌号规格(硬盒包装除外)的烟,我们都能生产,而且保证质量、按时完成。”但我们要给它实现的条件。
一是要提升设备的整体有效作业率,减少小停车次数。设备有效作业率并不仅仅局限于某一机台或工序的有效作业率的高低,而要关注整体的有效作业率。有效作业率提升了,但如果小停车多,设备也很难达到高效平稳连续均衡的运行。在今年3月上旬生产运行中,1#和2#卷包对接后,由于奥斯卡故障多,而引起的整个机组小停车次数明显增多,但据统计就单个卷接或包装机台的原因引起的小停车比较少。
二是要有良好的职工素质,特别是实际操作技能。好的产品都得靠人生产出来的,因此对于员工素质的提高特别是实际技能的提升很重要。就好比今年9月份计划多达4个规格,由于要求了旬完成计划,从欧式包装的红旗渠(软红),转换成美式包装的金许昌(软红),再转回红旗渠(软红),设备在半个月的时间“手术”了两次,但每次都能够在很短的时间适应。如果没有技术熟练的员工,恐怕很难实现。
三实现柔性化生产、离不开信息化的支持。随着信息技术在企业管理中的不断运用,大大提高了生产管理水平,如果与生产现场连接起来,实现数据上的无缝对接、共享,使生产组织通过该系统在最短的时间内掌握生产现场的变化,无形中会大大提高生产组织的效率。
面对变幻莫测的市场,需要我们对生产组织模式不断研究和革新。随着行业的高速发展,对于生产厂来说,生产组织是核心,提升生产组织能力更是对我省生产制造中心建设的有力支持。
对提高整体生产组织能力的认识

完善机制追求质量提高党务信息服务水平


近几年来,我市党务信息工作保持着上升的势头,去年受到国家人口计生委办公厅的表扬,今年前半年综合成绩又处于全国前列。2004年以来,得到国家人口计生委和市委、市委领导的批示25次。

一、注重根本,探索抓好党务信息的长效机制

我们建立了一些制度,保证信息工作有人主动抓,抓得及时,突出“三个着力”:

一是在健全网络上着力。按照“广泛结点、多向连线、主体布网”的思路,着力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覆盖全市、反应快捷的信息网络体系。确定18个市辖市和30个县(市、区)人口计生委为信息专报点,明确分管领导和专(兼)职信息员。同时横向拓展网络,加强与有关部门、新闻媒体的联系沟通,进一步畅通信息渠道,扩大信息来源。

二是在队伍建设上着力。选派信息业务骨干到国家人口计生委办公厅、市委办公厅学习,选派市辖市、县(市、区)信息员到市人口计生委跟班轮训,组织市辖市和部分县级信息专报点工作人员出市考察学习。举办全市人口计生系统党务信息班,邀请领导机关党(本资料权属家园,查看更多精彩文章请登录原创网站)务公开》信息,市委主要领导批示"全市人口计生系统政(村)务公开的经验值得总结,应予推广",市委办公厅上报中办后被编辑采用。将一些地方积极参与预防艾滋病"爱心四项行动"的做法编写上报后,市委领导3次给予批示。总结一些地方的成功经验,开发报送的《建议以银行存折形式发放农村独生子女父母奖励费》信息,服务了领导决策,全市推广了这种做法,有效促使了农村独生子女父母奖励费的落实。

(三)兼顾全面性。坚持实事求是,有喜报喜,有忧报忧。我们向各地明确要求在上报信息中必须做到每月报送一篇问题性信息。报送的信息必须反映事物的全貌,既要报送初始情况,也要有后续反映,展现事物的全过程,做到客观、全面、深刻。7月中旬,我们向市委报送的《张维庆主任在豫考察时指出河南人口计生工作出现崭新局面,但形势不容乐观任务依然艰巨》刊发后,引起了市、市两级党政领导的高度关注。

(四)突出时效性。从2004年初起,市人口计生委只接受网上报送,不再处理纸质信息,提高了信息编发效率。现在,重大信息当天就能送达领导手上,一般信息不超过两个工作日。目前,我委建立了与国家人口计生委、市委、市委办公厅、各市辖市人口计生委的信息传输网络,实现网上信息流动。7月份张维庆主任来河南视察期间,我们利用快速、便捷的电子网络,及时将维庆主任在河南的活动情况,报送国家人口计生委、市委、市委和有关新闻媒体,《河南日报》连续4天报道了张主任的考察情况。

三、强化责任,调动各方的积极性

做好党务信息工作,落实各项工作制度,关键还要强化责任。我们主要强化四个责任:

一是强化齐抓共管的责任。市人口计生委坚持一手抓业务工作不放松,一手抓党务信息不动摇,把党务信息作为各业务工作份内职责,每完成一项重要工作必报信息,下去调研不忘反馈信息,形成了人人参与、共同关心、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党务信息已由边缘工作上升到中心地位,由被动应付转变到主动服务,由孤军奋战扩展到齐抓共管,全市人口计生系统形成了抓信息、用信息的浓厚氛围。

二是强化目标责任。我们提出,市人口计生办公室要力争信息工作处于全国的前列。各单位向市人口计生委办公室报送信息数量要求是:各市辖市人口计生委每月至少报送4条;各信息直报点每月报送1条;委直属单位每月报送1条;委机关各处室每月至少报送2条。

三是强化质量责任。建立审核制度,市人口计生委办公室负责对上报信息的

审核把关和《情况》的印前审核。各处室有负责人对所报信息进行审核。压缩信息的文字,倡导编写更精炼的信息,工作动态信息以200字以下为宜,调研文章原则上不超过3000字。

四是强化调研责任。市人口计生委提出10个课题,每个课题给予5000元的经费,并要求年底完成。市人口计生委办公室做好信息调研的组织工作,建立约稿制度,提出调研题目,指导各单位开展信息调研、撰写调研文章,必要时牵头组成临时调研小组,就重点题目集中调研。每年,市人口计生委对市委办公厅、市委办公厅和国家人口计生委办公厅,以及市人口计生委办公室采用的信息调研文章评奖,给予资金奖励。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