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心得体会 > 党建强发展强心得体会 > 导航 > 强力推进人口计生工作持续健康发展

党建强发展强心得体会

强力推进人口计生工作持续健康发展。

每个人对事情,对作品的理解是不一样的,将自己阅读过的文字,以写作的方式来对它进行点评,这个过程就是写心得体会的过程。写心得体会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写作训练,写心得体会可以记录我们的思想活动。写好一份优质的心得体会要怎么做呢?下面是小编为你精心整理的“强力推进人口计生工作持续健康发展”,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强力推进人口计生工作持续健康发展


固本强基凸显特色
强力推进人口计生工作持续健康发展

我镇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把人口计生工作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第一抓手,固本强基,凸显特色,强力推进全镇人口计生工作持续健康发展。自20xx年以来,连续3年被评为全区人口计生工作优质服务先进单位,20xx年首次被授予全市人口计生工作模范单位、全省计生协会先进单位殊荣。我们的主要做法和体会是:
一、强保障,坚持计生国策地位不动摇
我镇始终坚持计生国策地位不动摇,把人口计生工作置于全镇工作的首要位置,提供了强有力的保障机制。一是组织领导保障有力。坚持党政主要领导对人口计划生育工作亲自抓、负总责,每月党政联席会议都要研究人口计划生育工作,解决发展难题问题,每周干部职工会议都要部署安排和调度人口计生工作,确保工作进度。在全镇年度目标管理综合考核方案中,把人口计生工作列为重中之重,明确考核分值占40分,实行人口计生工作责任制,驻村领导、驻村干部、计生组干部和村干部一起捆绑考核,年终奖罚兑现。在干部分组分工上选派精兵强将,先由计生组挑选优秀人员,再由其他组挑选人员,在干部使用上切实做到调整干部优先保障计生干部,推荐干部提拔优先考虑计生干部,评先评优推荐计生干部。二是制度保障有力。20xx年初,我镇结合上级文件精神,出台了《关于加强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责任的有关决定》,实行计生工作责任金制度和诫勉谈话制度,镇干部每人每年拿出20xx元,村(社区)干部每人每年拿出1200元作为计生工作责任金按季度兑现计生工作奖惩,对每季度计生集中服务,“四大手术”和社会抚养费征收未完成任务且排名后三名的村(社区),由镇长、人大主席对其支书、主任、计生专干进行一次诫勉谈话,连续二次诫勉谈话的支书、主任、计生专干就地勉职,并对全镇的村(社区)计生专干实行聘用制,即村计生专干可以是村委委员,也可以不是村委委员,这样大大加强了镇村干部对计生工作的责任感。三是经费保障有力。我镇把人口计生工作经费列入财政预算,切实做到了“三优先三确保”,即优先研究人口计生经费、优先解决人口计生项目经费、优先落实解决人口计生手续经费,确保人口计生经费及时足额到位,确保计生岗位津贴按时发放,兑现独生子女保健费,确保在新农村建设中村级计生服务 的建设经费。20xx年投入120万元建设好了镇计生中心服务站,筹资20万元,新建了太阳坌、南香、大丘铺村级阵地,修缮了街洞社区阵地,配置了电脑、办公桌椅、档案柜等设施,改善了办公条件,确保了我镇人口计生工作有序开展。
二、强措施,扭住整治违法生育不松劲
我镇紧紧扭住整治违法生育不松劲,坚持惩治与教育并重,两手抓,两手硬,标本兼治。特别是对党员干部职工的违法生育行为始终保持高压态势,发现一例,惩处一例,决不心慈手软。一是宣传教育不留死角。我镇深入宣传新颁布的《××省人口计划生育条例》采取召开会议、张贴标语、编印宣传资料分发等多种形式广泛宣传,确保不留死角死面。让全镇人民都知晓相联系关的法规和政策,特别是宣传了对违法生育惩治的相关政策,营造舆论上的高压态势。二是依法惩处敢动真格。对于不主动接受处理的违法生育对象,我镇依法起诉,申请法院强制征收社会抚养费,对暴力抗法分子从严从重从快坚决予以打击。如××村××*夫妇违法生育拒交社会抚养费,其社会背景复杂,在社会上造成的影响比较恶劣,一名领导多次出面协调要求我镇予以减免,镇党委政府予以拒绝,申请法院强制征收了社会抚养费1.3万元,处理××夫妇后,全镇有××*夫妇等3对违法生育对象主动来镇接受了处理;又如××村××、××夫妇违法生育拒交社会抚养费,我镇向法院提请诉讼,区法院强制执行征收社会抚养费时暴力抗法,持刀威胁执法人员,区法院依法判处该对象有期徒刑6个月,征收社会抚养费2.8万元,起到了“查处一案、震慑一片、教育一片”的良好效果。据统计,3年来,我镇申请法院强制执行社抚案32件,结案32件,征收社会抚养费120万元。三是依法查处一视同仁。本文 我镇按照区政府的要求,大力开展国家公职人员和党员违法生育专项清理行动。对1998年1月份以来违法生育的农村党员进行了全面清理和核实,对未处理的党员落实了党员纪律处分,是村干部的农村党员执行“一条鞭法”,全部清除村干部队伍,对于违法生育的干部职工从严处理,坚决开除公职。20xx年。镇党委、政府顶住来自各方面的压力,从严查处了原水厂聘用人员××夫妇和××夫妇违法生育案,依法征收社会抚养费,对两名职工开除公职。3年来,我镇共查处农村党员违法生育案件2起,企业聘用职工违法生育案2起,在全镇起到了很好看震慑和教育效果。
三、强导向,突出维护群众利益不懈怠
我镇坚持以人为本,

强力推进人口计生工作持续健康发展第2页

切实维护群众利益,关注计生家庭的民生民本,在全镇牢固树立了计划生育家庭光荣又实惠的正确导向。一是认真执行计生奖抚优惠政策。认真执行对农村独生子女、纯二女结扎户的在校小学生按每人每年发放助学金200元的政策,3年来,累计发放助学金万元;申报符合农村奖励抚助对象12名,3年来累计发放计生奖励抚助资金 元,特别家庭抚助对象人,出生缺陷干预对象 对,奖抚各项工作按程序落实,上报准确率100%。二是深入开展生育关怀行动。我镇认真开展了对计生贫困家庭实施励志帮扶活动。3年来共确定帮抚对象户,发展“三结合”项目个,争取发放帮抚资金万元,使 户计生贫困家庭走上了致富的道路。我镇还明确规定,对计生困难家庭在临时救助方面,优先安排,重点解决,在每年的春节前后和“529”活动工作间,我镇由计生协会牵头,联合团委、妇联、民政等部门广泛开展走访计生困难家庭活动,3年来,共走访慰问计生贫困对象 户,发放慰问金 元,发放慰问品件,特别是20xx年抗击特大冰雪灾害中,我镇把计生贫困户中的房屋全倒或半倒户作为重点扶助对象,帮助 夫妇等重建了住房。三是扎实开展计生家庭农民素质技能提升培训。我镇结合新农村建设的相关培训,组织计生家庭开展农民素质技能提升培训活动。聘请区畜牧水产局专家开办了计生家庭养殖培训班,聘请市职业中专老师开办了水果种植技术培训班等,3年来,共培训计生家庭 户人次。
四、强基础,凸显计生特色工作创一流
我镇一贯重视基层工作,突出节育手术落实和社会抚养费征收两大重点,破解流动人口管理难题,创新计生协会工作思路,打造计划生育工作系列的亮点。一是开创了优质服务新局面,四季集中服务活动方案做到镇村干部人人头上有任务,季未结算,奖罚兑现增强镇村的责任感,并协调郴州福康医院和省生殖保健医院病人携带先进的医疗设备来镇协助妇检,免费开展“三查一治”活动,宣传讲解生殖保健常识,得到育龄妇女的普遍欢迎,使妇检率节节攀升。全年落实计划生育“四大手术”529例,征收社会抚养费50多万元,优质服务满意率达98%,连续3年被评为计生优质服务先进单位,开创了计生优质服务新局面。二是全力破解流动人口管理难题。充分利用同学情、同事情等正常关系,加强计生工作的横向联系与交流,进行流动人口的管理合作,互通信息,互补服务;在镇辖区内协调公安部门和工商部门落实“齐抓共管,各负其责”的工作措施,确保综合治理到位率达标。全年共全面清查流动人口4次,查验证145配,孕检88人,其中由外县市区合作单位实行孕检16人次,三是创新计生协会工作模式。积极开展了“五星农家”创建活动,首创了活动方案,科学讨论考核评分表,将“少生优生、遵纪守法、勤劳致富、卫生健康、文明友善”五条标准细化,引导育龄妇女转变传统生育观念,走上“少生快富道路”,全镇共21户家户参加评选,并建设了“五星农家”南香村示范点,得到省、市领导的一致好评。镇计生协会还积极参与到“三结合”项目建设活动,扶持建设畔冲村水晶梨项目得到了省计生协会秘书长梁文明一行的充分肯定,同时配合镇计生办开展了计策双策法规管理活动,打造了计生宣传标语一条街,举办了“两办两争”活动和“529”地会活动日暨庆祝“六一”关爱女孩活动,富教子乐,扩大了协会的影响力,为全镇计生工作顺利开展奠定基础,被省计生协会评为先进单位,为我区计划生育工作增添了光彩。
强力推进人口计生工作持续健康发展

F132.cOM更多心得体会小编推荐

关于促进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心得体会


篇一:中国经济新常态心得体会三篇

中国经济新常态心得体会三篇

中国经济新常态心得体会三篇

(篇一)

*日上午,我有幸参加了在**召开的**县委中心组理论学习会,会议邀请南京大学原党委书记**教授为全县领导干部作《中国经济发展新常态》专题讲座,李教授的讲课深入浅出、思想独到,使我对于当下整个中国及地区经济发展有了更为深刻的认识。

中国经济新常态,简单可理解为:这是不同以往的、相对稳定的状态,实质上是经济发展告别过去传统粗放的高速增长阶段,进入高效率、低成本、可持续的中高速增长阶段。新常态下中国经济的发展具有中高速、优结构、新动力、多挑战的特点。

新常态有利于就业充分、收入均衡、社保完善、增长平稳、物价稳定、质量提升。

一是就业将更充分。服务业吸纳就业能力高于制造业,新常态下,服务业占比上升、GDp总量增加,就业状况也将明显改善。

二是收入将更均衡。就业充分,劳动者收入提升也就有了保障。另一方面,新常态下,要扩大消费就应增加居民收入,特别是增加边际消费倾向更高的低收入者收入,收入分配将渐趋合理。

三是社保将更完善。新常态下,要消除居民消费的后顾之忧,就应精心编织世界上最大的社会保障网。

四是增长将更平稳。“旧常态”下,经济增长更多依赖投资和出口,出口需求受外部环境影响会经常变化,投资需求也会随着经济周期出现过热过冷的波动。而新常态下,更多依赖消费拉动的经济增长将相对稳定,周期性波动的波幅会明显缩小。

五是物价将更稳定。经济平稳增长带来的后果之一就是物价相对稳定。比如,物价在2012年和2013年仅上涨2.6%,2014年上半年更是仅为2.3%。

六是质量将更提升。新常态下,随着资源环境约束强化、中国经济转向创新驱动,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将成为企业和社会追求的更高目标。

总体上看,新常态有利于中国经济加快转变发展方式,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继续保持较长时期的中高速增长。

(篇二)

在**日上午县委中心组理论学习会上,有幸聆听了著名经济学家、南京大学原党委书记**教授的关于《在新常态中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专题讲座,让我们对当前经济发展形势有了初步了解和认识。近几年来,全国经济增速持续下滑,过去快速增长积累的风险逐渐凸显和释放,原有发展方式已经越来越不适应经济增长的阶段性变化,旧的增长模式已经难以为继,国家常态的宏观调控政策和货币推动政策不可持续,经济增长的动力悄然转换,全国经济步入了新常态。可以预见,在新常态下,全县各大小企业的经营困难将会增多,生存压力将会加大。在此情况下,作为公安交警部门,更要发挥服务职能,调整服务模式,拓展服务载体,全力地做好全县企业交通安全保障工作,有效服务企业发展。

一要建立定期联系机制。通过定期深入企业调查走访、召开座谈会、征求意见建议等形式,了解企业车辆运输、管理及职工交通安全等情况。同时积极开展服务企业工作,协助企业健全交通安全管理制度,排查整改车辆安全隐患。对于走访中收集到的企业反映的问题,要认真对待,按照单位职能,迅速抓好落实。

二是建立主动服务机制。要切实提升服务企业的主动性、实效性,细化措施,履行职能,当好企业运输车辆安全管理的服务员、宣传员、参谋员和监督员。根据企业车辆和驾驶人情况,适时做好年检告知、违法告知等服务,协助企业做好车驾管业务的办理、车辆安全检查检验等工作。定期组织民警深入企业协助做好交通安全宣传教育工作,不断提升广大运输车辆驾驶人员以及企业职工的交通安全意识和自我防范能力。力所能及地解答企业在交通安全管理方面遇到的法律问题,帮助解决车辆和驾驶人管理工作中的难点和薄弱环节,警企协作,最大努力地维护运输车辆的交通安全。

三要建立优先服务制度。积极适应全县经济建设和经济发展的新要求、新期待,对企业车驾管等业务,要“一次性告知、一条龙办理、一站式服务”,并结合实际,积极推行预约办理、延时办公、错时办公、现场办公等便企利企服务机制。要力所能及地为运输企业产品、原材料和农副产品的车辆,提供绿色通道,积极营造有利于企业发展的良好交通环境。企业运输车辆或职工一旦发生的交通事故,应坚决快速出警、快速处置,优先勘察、优先调查、优先调解、优先办理,最大努力地将交通事故对企业的影响降到最低。

(篇三)

**日,县委中心组理论学习会上,我国著名经济学家、南京大学原党委书记**教授为全县领导干部作《在新常态中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转变》专题讲座。听了洪教授的讲座后,我对经济发展新常态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

当前,我国正处于经济增速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三期叠加”阶段,经济增速有所回落是必然现象,是一种新常态。

面对新常态,首要的在于抢抓机遇。现在我们拥有城镇化的广阔空间、“四化”融合的巨大动力、消费升级的庞大市场、技术创新的突飞猛进,还有远未得到充分发挥的资本潜力、劳动力潜力、土地潜力等等。让这些潜力源源不断地焕发出来,关键在于全面

深化改革,用“改革红利”赢得“人才红利”“创新红利”的新机遇。

面对新常态,我们还要全面提升开放型经济水平,创建新的竞争优势,积极参与全球经济治理,用“开放红利”稳固“全球化红利”,以互利共赢、多元平衡、安全高效的开放型经济体系在激烈的国际经贸格局变化中争取主动。

面对新常态,如果我们跟得上时代步伐,继续发扬敢为人先的精神,就能够抓住机遇,实现新一轮的创新大发展;如果因循守旧、止步不前,就会处于被动境地和淘汰行列。我们要把对新趋势、新时代和新机遇的把握,同本地区、本部门和本单位的实际紧密结合起来,从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上谋划新的发展。)

篇二:关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学习心得

关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学习心得

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是我国经济领域的一场深刻变革,关系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党的十七大明确提出,要把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作为一项战略任务,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调带动转变,由主要依靠增加物质资源消耗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中央领导同志的重要讲话,是对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再动员再部署,是对党的十七大关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战略思想的丰富和完善,是关于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思路的理论创新、发展目标的全面部署,充分体现了我们党对现代化建设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

一、关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大意义

关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大意义,胡锦涛总书记概括为“五个必然要求”:一是适应全球需求结构重大变化、增强我国经济抵御国际市场风险能力的必然要求;二是提高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必然要求;三是在后金融危机时期国际竞争中抢占制高点、争创新优势的必然要求;四是实现国民收入分配合理化、促进社会和谐稳定的必然要求;五是适应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新要求、满足人民群众过上更好生活新期待的必然要求。胡总书记的讲话全面系统地阐述了在新的历史阶段要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这一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并对一系列重大问题作出了全面的安排部署,非常全面,非常深刻,非常切合实际,具有普遍的指导意义。

(一)从经济发展历程看,经济增长方式”拓展为“经济发展方式”,反映了我们党对经济发展问题熟悉的深化,体现了经济发展规律的客观要求。

尽管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与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内涵和要求不同,但两者都是为了促进经济协调健康发展而提出的重要方针。回顾新中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经济发展历程,我国经济发展迅猛,经济增长总量连续多年大幅度上升。同时,经济增长主要依靠增加要素投入和物质消耗推动,带有明显的粗放特征。为促进经济协调健康发展,历次党代会都提出相应的措施。党的十二大提出把全部经济工作转到以提高经济效益为中心的轨道上来;十三大提出要从粗放经营为主逐步转上集约经营为主的轨道;十三大提出促进整个经济由粗放经营向集约经营转变,并于十四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两个具有全局意义的根本性转变,即经济体制从传统计划经济体制向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十五大和十六大对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分别提出了更加明确的要求,十六届五中全会把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作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所必须坚持的原则。转变经济增长方式这个提法,是我们党在探索“快中求好”过程中提出一个重要方针,反映了当时对我国经济发展规律的熟悉水平,对指导我国经济发展产生了重大作用。

十七大在分析我国发展的阶段性特征时,一个基本判定就是长期形成的结构性矛盾和粗放型增长方式尚未根本改变。这表明,尽管我们为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做出了巨大努力,但其收效却低于预期。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效果不理想,主要有三方面原因。一是受经济发展阶段的客观制约。我国目前处于工业化和城市化“双加速”发展阶段,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本身具有艰巨性和复杂性。在工业化中期阶段,重化工业发展快、比重大,对能源、原材料消耗大,污染排放多。在城镇化加速发展期,大量基础设施需要投资,产生较大的资源环境压力。二是经济体制和政策尚不完善。政府职能、考评体系、投资、财税、土地治理体制和资源价格体系等关键领域的改革比较滞后,面临艰巨的攻坚任务。如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和干部考核评价体系不完善,资源价格偏低造成对资源要素过度需求和浪费,一定程度上刺激了经济的粗放型增长。三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目标和手段相对单一。经济增长方式是指通过生产要素的数量、结构、质量变化来实现经济增长的方法和模式。虽然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也要求提高技术水平,提高劳动者素质,改变要素结构,非凡是提高科学技术对增加经济总量的贡献。但是,这种转变中心目标还是指向数量的增长,没能突出强调经济质量的整体提升;这种转变主要强调通过要素结构和质量变化来提高资源效率,科技进步、结构优化、劳动者素质提高等都是数量增长的手段,没有提出必然要求,强调的力度也不够。在新世纪,我国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我们对增长与发展的熟悉有了进一步提高,在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统筹城乡区域和经济社会发展、促进可持续发展以及调整需求结构等方面,进行了新的实践。在新的发展阶段,经济建设实践客观上需要一种既涵盖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又突出经济整体素质变化,还涉及社会、文化等领域的其他因素的新的指导方针。鉴于此,党中央在深刻总结我国经济发展经验的基础上,将“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拓展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这一转变反映了客观规律,顺应了时代要求。

(二)从当前发展实际看,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破解现实发展难题的战略选择,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拓展了“好”的内涵,指明了求“好”的方向。经济发展是指一个地区摆脱贫困落后状态,走向经济和社会现代化的过程,包括经济增长、结构升级、福利提高等方面内容。经济发展方式是指通过经济增长、整体经济结构变化等来实现经济发展的方法和模式,包括数量型和质量型发展方式两种。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仅要求经济增长方式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而且要求由单纯追求GDp增长的数量型发展方式向注重提高经济整体素质的质量型发展方式转变。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更加强调经济发展过程的协调性、可持续性和发展成果的共享性。协调性是指经济发展各种要素的作用要有机整合,供求总量和结构要平衡合理,产需衔接连贯密切;可持续性是指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相适应;共享性是指全体人民能够充分分享经济发展的物质文化成果。总之,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就是要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和降低能耗、保护环境的基础上,实现速度质量效益相协调、投资消费出口相协调、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真正做到又好又快发展。

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内在要求,对于化解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诸多难题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心立足社会主义初级

阶段基本国情,总结我国发展实践,借鉴国外发展经验,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按照党的要求,经济发展必须从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和可持续发展。十七大告明确指出:“更好实施科教兴国战略、人才强国战略、可持续发展战略,着力把握发展规律、创新发展理念、转变发展方式、破解发展难题,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实现又好又快发展,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打下坚实基础。”近年来,我国经济快速增长,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城乡居民消费结构不断升级。然而,发展中仍然存在诸多问题,如经济增长的资源环境代价过大;高附加值、高技术含量和低消耗、低排放的先进制造业发展滞后,现代服务业发展严重不足,经济结构性矛盾凸显;农业基础仍很脆弱,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的趋势还没有得到遏制,城乡二元结构矛盾突出;区域经济差距继续拉大,区域产业特色不突出,区域协调发展的任务依然艰巨;关系群众切身利益的问题仍然较多,部分低收入群众生活比较困难。这些问题和矛盾反映了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中存在一个突出弱点,就是经济增长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还没有整体性突破,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还没有实质性提高。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把单纯追求经济总量的扩张转变到更加注重优化经济结构、提高经济效益和质量上来,把“物质化”的发展转变到更加注重“人本化”的发展、让广大人民群众共享经济发展成果上来。这一转变,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加快这一转变,有利于解决好当前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

(三)从未来经济发展看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根本途径,体现了经济发展目标任务的要求。

在外部环境和发展条件发生重大变化的情况下,要扩大总量、优化结构、提高效益,保持经济持续较快发展势头,必须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必须看到,这次国际金融危机后,全球需求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国际市场需求短期内不会恢复,甚至还会相对萎缩;资源环境约束不断加剧,长期形成的主要依靠物质投入的传统经济发展方式与资源环境的矛盾日益突出。在这种情况下,继续坚持过度依赖较高投资率实现经济增长的外延型扩张模式将难以为继。我们必须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立足扩大内需,积极寻求投资与消费的结合点,努力使经济增长从主要依靠投资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不断增强经济发展的内在动力和可持续性。

从我国发展所处的历史阶段出发,统筹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实现三者深度融合、互动发展,必须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从一定意义上讲,现代化就是工业化。工业化的过程也是城镇化的过程,工业化创造供给,城镇化创造需求,农业现代化创造条件,三者相辅相成,必须协调推进。目前,我们正处于工业化的中期阶段,这一阶段大力推进工业化,切实加强“三农”工作,积极推进农业现代化,应以加快城镇化为依托,调整优化城乡和区域结构,强化扩大消费需求和投资需求,促进经济长期平稳较快发展。我们必须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着力推进“三化”统筹,用工业化推动城镇化,用城镇化带动农业现代化,用农业现代化有效解决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中带来的一系列问题,走出一条具有吉林特色的工业化、城镇化与农业现代化互动发展的新路子。

着眼于抢占未来发展制高点,赢得后国际金融危机时期竞争的主动权,提升区域竞争力,必须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从历史经验看,每一次大的经济危机都是一次国家间、地区间、企业间实力和地位的重新调整。后国际金融危机时代,决定经济发展成败的关键是看谁能跟上科技革命和新兴产业发展潮流,不断形成新的战略支点。如果我们不能在转变方式、调整结构、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中抢占一席之地,就会在新一轮的竞争发展中陷入被动局面。我们必须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不断推动体制机制创新,积极引进外部要素,着力激活资源、放大存量、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努力形成新的竞争优势。

二、关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实现途径

在我国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只是一个提法变化的问题,而是历史发展中的必然性问题,是破解世界性难题问题。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一个比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过程更丰富更艰难的系统工程,需要采取综合措施,有计划的快速推进。

(一)要更新发展理念,这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必要前提。

有什么样的发展理念,就有什么样的发展道路和经济增长方式,要摈弃片面追求GDp产出而不计资源环境成本投入、只重视物质财富积累而忽视人的全面发展、只考虑当代人不顾及后代人的发展理念,坚持走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之路,实现速度质量效益相协调、投资消费出口相协调、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真正做到又好又快发展

二)要把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放在“四位一体”的新发展模式中去把握,赋予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以新的涵义。

从新世纪新阶段开始,发展将是一个“四位一体”的现代发展体系:一是经济发展,包括经济增长、经济结构、资源配置、技术创新等;二是社会发展,包括社会事业的发展(如教育、卫生、文化、体育、科研等),以及社会组织和和谐社会的建设;三是人与自然关系的和谐发展,包括人口、资源、环境等;四是人自身的全面发展,包括人自身的物质生活、精神生活、自身素质以及对社会生活和政治生活的参与等。我们应把握发展的崭新内涵,突破传统的狭隘的发展思维,把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放在 “四位一体”的新发展模式中去把握,赋予经济发展以新的涵义。

(三)要把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变成全党全社会的自觉行动,使其融汇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的各个方面,贯穿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各个阶段和过程。

其一,要坚持走新型工业化道路,要更为注重经济结构的战略性调整,以增强自主创新能力来提升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通过节能减排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其二,要坚持城乡和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战略,要坚持城乡和区域协调发展的战略,坚持不懈地实施统筹城乡和区域发展的方针和政策,在继续推进城市化的过程中,扎扎实实建设好社会主义新农村;在鼓励东部地区率先现代化的同时,促进中部崛起、西部开发和东北等老工业基地

振兴。其三,要进一步扩大内需,要努力调整投资消费关系,把增加居民消费特别是农民消费作为扩大消费需求的重点,不断拓宽消费领域和改善消费环境。其四,要推动产业结构升级。在向工业化中后期转型的阶段,科学发展需要各部门、各个产业的协调发展,产生整体效益。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需要调整增长要素的投入比例,降低一般的资金、资源、人力的投入,更多地依靠科技进步的因素实现增长。其五,要通过节能减排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科学发展需要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和加强生态建设。要从一次性和单一性利用资源转向循环利用和综合利用资源,从以牺牲环境为代价的经济增长转向以环境优化增长和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双赢。

三、关于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干部保障

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必须适应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努力提高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能力。

(一)党员干部必须加快转变发展观念,变革思维方式。观念是行动的先导,有什么样的发展观念,就会有什么样的发展方式。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不仅局限于产业结构、需求结构、投入结构的调整转变,更是经济发展理念、思路、方法与工作方式的深刻变革,这就要求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在发展观念、思维方式上,必须彻底改变和摆脱既有思维方式的束缚和路径依赖,绝不能以牺牲环境和浪费资源为代价求得快速发展,绝不能以扩大社会矛盾为代价求得快速发展,绝不能以增加历史欠账为代价求得快速发展,要始终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咬定科学发展不放松,充分发挥政府和市场“两只手”的作用,一心一意谋科学发展,坚定不移地坚持协调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坚持谋大谋深谋远,坚持统筹兼顾,坚持把扩大内需与改善民生紧密结合,坚持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坚持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相统一。

(二)党员干部必须坚持以人为本,着力改善民生。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以人为本的发展目的决定了经济发展方式必须转变。实现以人为本的发展,不仅要求始终把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作为经济发展的根本目的,而且要求经济发展方式必须符合发展阶段和人民的新要求。这包括经济发展方式要体现发展内容的全面性,即符合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要求;要体现发展过程的均衡性和发展成果分配的公平性,有利于逐步缩小城乡和区域之间的发展差距以及不同社会群体间收入分配的差距;要体现发展环境和条件的可持续性,使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不仅满足当代人生活和发展的需要,而且能够造福于子孙后代。这些都要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从注重数量和速度的粗放型发展转向注重效益和质量的集约型发展。同时,要进一步发展科技、教育、文化、卫生等社会事业,既要维护其公益性,保障人民群众基本生活需求,又要把握社会需求多层次、多样化的特点,调动各方面参与发展社会事业的积极性。

(三)党员干部必须促进领导干部知识结构的转型升级,用新知识、新理念为科学发展注入新动力。

篇三:推动经济和社会的跨越式发展经验学习心得体会

[推动经济和社会的跨越式发展经验学习心得体会]

是否落实是事业能否成败的关键,推动经济和社会的跨越式发展经验学习心得体会。为了推动经济和社会的跨越式发展,察北管理区按照市委八届五次全会精神和全市上半年经济工作调度会的要求,于8月14日至8月23日,由部分区领导带队,两乡五个管理处、政府口职能局室、派驻机构及部分企事业单位负责人组成的外出考察团,紧紧围绕农业产业化、工业化、城镇化的“三化”互动发展战略,先后实地参观了北京房山韩村河(现代化集体农庄)、山东乐陵(畜牧业)、济南前屯(城镇化建设示范村)、江苏张家港华西村(中国第一村)、山东寿光(农业产业化示范基地)、烟台(南山工业园)、大连(城市规划、绿化)等地。本着“看到什么、想到什么、回来后结合实际应该做什么、该怎样做”的考察目的,进一步明确今后的主攻方向,努力推动全区经济和社会的跨越式发展。

(一)把解放思想作为推动跨越的第一动力

事实证明,一个地方经济发展上的领先,必然是思想观念上的领先。通过这次外出学习考察,该区认真审视自我,努力冲破观念这个“瓶颈”,解开制约发展的“死结”。借助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活动的开展,促使广大干部群众特别是领导干部,换思想、洗脑子,在全区再掀思想大解放的新高潮。针对目前部分干部群众“不思跨越、不敢跨越、不会跨越”的种种思想表现,重点从两个方面入手狠抓干部群众思想解放,第一提升境界,鼓起跨越发展干劲。要求各级干部努力做到“六克服,六增强”。一是克服“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有气无力撞不响”的懒惰思想,增强“创业为民、事业至上”责任感,二是克服“一看、二慢、三通过,炮打不惊很沉着”的散漫思想,增强勇往直前、时不我待的紧迫感,三是克服“畏首畏尾、放不开手脚”的畏难思想,增强百折不挠、志在必得的信心和决心,四是克服“临时观点、不干硬活”的无为思想,增强一心为民、甘于奉献的事业情结。五是克服“小成即满、固步自封、夜郎自大”的短视思想,增强超越自我、干大事业、当大老板、做大贡献的发展意识,六是克服“资源限制论、区位论、速度论、难赶论”的泄气思想,增强矢志不渝、奋力赶超的雄心壮志。并要求把六克服、六增强作为解放思想的主线。第二,坚持“三个有利于”,坚决破除循规蹈矩、唯书唯上的旧观念。要求全区干部要以“发展没有禁区,凡事敢为人先”的勇气,以敢闯“禁区”,敢踏“雷区”,敢涉“盲区”的胆识,以“舍得一身剐,倾心为事业”的豪气,敢走别人没有走过的路,敢干别人没干过的事,叫响全区的“三个有利于”,即只要有利于农民群众收入增加,只要有利于干部职工收入增加,只要有利于全区乡村综合实力的增强。就要大胆闯,敢于冒,一切可能的办法都要试一试,一切能走的路子都要趟一趟,以超常的灵活招数促进经济的超常跃进,尽快缩短与发达地区的差距。

(二)把项目建设作为推动跨越的第一抓手

事实证明,地方经济的发展,招商引资上项目是必然的选择,没有项目建设就很难谈到发展,心得体会《推动经济和社会的跨越式发展经验学习心得体会》。该区以往的发展主要是靠引资,通过学习考察,该区又对自身重新定位,要求在全区再掀项目热,再兴引资潮,努力形成全区上下人人热心引资上项目,关心引资上项目。要求各级干部要有抓不到项目食不甘味、夜不能寐的劲头,自觉将引资抓项目作为自己从政的第一职责。捕捉到信息,就要穷追不舍、力争引来;引进了项目就要热情扶持、周到服务,力促早建成,早投产。靠项目支撑来推进工业化,完善产业化,加速城镇化。把“三化”互动,整体推进作为察北实现跨越发展的基本模式和根本途径。

经济能不能搞上去,核心在工业化。与南方先进地区比,该区工业化的水平还差得远。为了加快发展进程。在今后一个时期,该区在重点锁定引资做大乳业龙头的同时,积极扶持肉业龙头做强做大,努力引建薯菜、胡萝卜汁加工等特色农产品加工龙头,努力形成“工业化集群”,打造发展工业化的基础平台,培育强势产业,形成强势支撑。

(三)抓住主要矛盾,补强薄弱环节,提升产业化水平

分析该区乳业产业化的发展态势。加工龙头这一环节,在圣元、蒙牛新生产线建成后,档次和水平在全国同行已步入一流,与国际接轨也不成问题。当前摆在该区面前的两大突出问题,一是加工环节的先进性与基地粗放生产矛盾;二是奶牛饲养量的不断增长,与草业发展的相对滞后矛盾。如果不解决这两个矛盾,将会制约这区乳业产化化的良性发展。当前和今后,该区提出全区必须以科技支撑为武器,打响草业做强和基地升级两场硬仗。

在草业做强方面,该区要求各级领导班子和全区干部,要把抓草业上升到“执政为民”的理念牢不牢、发展的责任感强不强、从政能力够不够的政治高度来认识。主要在精耕细作上、投入上下功夫。教育农民,引导教育合理的水浇地的合理利用问题,实现优势资源和优势产业的合理配置。另外,要解决好多年生草地和林间牧草地的改良提高、引用新品种、发展水浇牧草地、发展专业化经营等问题。并要求在今冬明春,区相关局和各乡、管理处,要将草业做强列为头等大事,进行深入探讨研究,一定要提出一个切实可行的方案确保落实到位。 推进养殖基地的规模化、园区化方面。针对有相当的奶牛养殖户,虽然进了小区,仍然还是粗放饲养问题。该区提出了要把推进五化(市场化、专业化、规模化、集约化、园区化)作为基地升级坚定不移坚持的发展方向来抓。在具体动作方式要尽力减少政府帮办成份,扩大市场化运作成份。要扶持调动规模养殖大户自建小区,调动扶持龙头企业、民间资本建托牛所和挤奶站,探索以市场化运作手段,联结千家万户小生产组成社会化大生产的有效途径。

(四)、借鉴外地经验,加速推进城镇化

1、在建设上出精品。按照全区城镇建设总体规划,坚持高水平、高起点、高标准,使新区每一处建设都成精品。该区要求当前要抓紧做好道路、电力、供水、供热、排污等基础设施建设,以新区开发扩展城镇空间布局。进一步拉开城镇框架,特别是要抓好行政中心、广场等标志性建筑的规划设计和开工建设,每个建筑都要各具特色,自成景观。突出以人为本,做好”绿”字文章。新区建设要留足绿化空间,高质量搞好绿化美化。按照统一规划,统一建设、政府引导的办法,高标准建设新区特色住宅楼群,塑造城镇亮点。同时以新带旧,加快旧城改造步伐。加快构建全区特色袖珍小城镇的步伐。2、在筹资渠道上多元化。先进地区发展城市(镇)化,有雄厚的经济实力作后盾。而对于经济欠发达的察北,单靠政府出资搞建设,显然不现实,必须走多元化路子。一是坚持以地生财。坚持政府高度垄断土地一级市场,进一步加大储备力度,加强土地收购和招拍挂工作,变“黄土”为“黄金”,最大限度地增加土地收益,用于城镇建设。二是坚持招商引资借力建镇。进一步扩大招商领域,采取市场化运作手段,引资加快基础设施建设,活跃房地产开发。三是根据实际政府适度举债经营。充分运用银行贷款,特别是政策性贷款,进行一系列大的开发建设,做到“借鸡生蛋”、“借梯上楼”。四是坚持政府引导,带动激活社会资本。决定区财政根据实力每年拿出一定的城镇配套发展资金,完善公益基础设施,同时引入社会投资,激发城镇建设的活力。建筑单位垫资要稳妥可靠。特别是重点建设项目,让有实力的企业来干,能守约守信,能垫得起,又不引发其它矛盾。3、在管理上高效能。“三分建、七分管”,这是该区学习外地城市建设的又一重要经验。针对该区环境”脏、乱、差”老大难问题,要求各级借鉴外地经验,要下大力进行区容环境综合整治,并建立长效管理机制,城镇环卫、给水、排水、物业要明确责任主体,实行分片承包,分段定责,绩效管理。切实提高城镇管理效率和水平。

(五)、探索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与先进地区相比,目前该区的集体经济几乎是空白,基层组织没有集体积累,无钱办事,号召力就不强,就没有生机和活力,村内一些公益事业也严重滞后。基于此,该区把发展集体积累提上发展议程。要求要通过调动广大村干部和村民的积极性创造性来进行探索,通过创新在发展中积累,但不能伤害了群众的合法利益。力争通过几年的时间或者更短的时间使全区的集体经济翻番。


登封市谋划区域比较优势强力推进县(市)域经济快速发展


近年来,该市坚持以结构调整为主线,在加快发展中调整经济结构,以经济结构调整促进经济发展,立足实际,因地制宜,突出特色,发挥优势,强力推进县(市)域经济快速发展。2005年,全市生产总值完成111亿元,地方财政收入7.1亿元,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7422元,农民人均纯收入3876元。综合经济实力居全省县(市)第7位。在第五届全国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评价中,该市名列第138位,5年提升了119个位次。

(一)提升县域经济发展水平,推进经济结构调整。2005年,三次产业的比重为5.4:70.7:23.9。工业经济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着主导作用。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超过195家,全市销售收入超亿元工业企业超过25家。形成了以煤炭、电力、耐材、铝及铝制品等产业为支柱的工业体系和以少林景区为龙头、拥有三个4A级景区的旅游产业体系。

(二)壮大县域经济发展实力,做大做强工业经济。围绕特色育龙头,培育了一批像华润电力、登电集团、发祥铝业等主业突出的产业发展龙头,形成了县域经济发展的稳定支撑。围绕特色建群区,全市已初步形成了卢店磨料磨具群区、三里庄高新技术园区、东金店木材加工群区等五个群(园)区。正在规划、建设的登封市工业循环经济园区,规划项目10多个,总100亿元。目前,全市电力装机总容量超过150万千瓦,原煤年产2000万吨,水泥年产250万吨,铝及铝制品年产20万吨。2005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64.7亿元,同比增长35%;今年1—4月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完成25.6亿元,同比增长34%。

(三)突出县域经济发展特色,着力发展旅游产业。坚持“开发与保护并重,规划与建设并举,管理与促销并进”,加快现代化旅游名城建设,着力打造国际一流景区。从2003年开始,对少林景区进行了大规模的拆迁建设,对嵩阳书院、中岳庙景区进行了整治改造。少林景区、嵩阳书院景区、中岳庙景区先后被命名为国家4A级景区。打造文化旅游精品。先后启动了嵩山申报世界自然文化“双遗产”和少林功夫申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2004年,嵩山被命名为世界地质公园,少林功夫已列入国家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中国·嵩山《禅宗少林·音乐大典》实景演出项目,目前正在加紧建设,今年“十一”前将与观众见面。2005年,全市各景区接待中外游客320万人次,旅游直接收入8328万元,同比分别增长34.5%、51.4%;带动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26.8亿元,同比增长13.3%。今年1—4月份,全市累计接待游客179万人次,门票收入3500万元,同比分别增长61.3%、70.2%。

(四)巩固县域经济发展基础,加快发展农村经济。全面落实支农惠农政策。2005年,全市各级“三农”投入累计达到1.3亿元,是上年的2.5倍。大力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8家企业成为农业产业化经营龙头企业,6个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初具规模。农村劳动力实用技术1.8万人次,向非农产业转移1.6万人。积极实施人畜饮水、移民搬迁、农村道路改造等工程,农民生活环境、农业生产条件显著改善。

县域经济作为的基本单元,该市牢牢抓住“十五”时期的良好机遇,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扩大招商引资规模,提高对外开放水平;把政府工作重点、新增财力投入重点向“三农”倾斜,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强力推进县(市)域经济快速发展,力争2—3年综合经济实力跨入全国百强县(市)行列,为促进中原崛起提供强有力的县域经济支撑。

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人口计生事业发展分析思考


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人口计生事业发展分析思考

20xx年是实施“十一五”规划的重要一年。是我县全面建设和谐社会的关键年,也是稳定低生育水平、统筹解决人口问题,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关键时期。为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我县人口和计划生育综合改革,科学分析和判断我县的人口和计划生育形势,把握工作的主动权,创新工作思路,促进整体工作上水平,根据统计、调查等资料,对我县人口和计划生育作情况分析如下:

一、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取得的初步成效

一是低生育水平保持稳定。截止到今年3月末,全县常住人口为205,277人,出生婴儿621人,符合政策生育率为94.4%(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了0.6个百分点),人口出生率为3.01‰,自然增长率为0.54‰。较好地稳定了低生育水平。

见下表:

年 度 总 人 口

(人) 出 生

(人) 出生率

(‰) 死 亡

(人) 死亡率

(‰) 自然增长率(‰) 符合政策生育(%)

20xx年 222,785 1,837 8.24 819 3.67 4.6 92.8

20xx年 217,796 1,809 8.2 777 3.5 4.51 91.2

20xx年 207,904 1,932 9.07 768 3.61 5.467 93.89

二是《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领证率逐年上升。自20xx年起我们在全省以 “直通车”方式发放农村独生子女父母奖励费后,群众的合法权益得到有效维护,调动了群众自觉实行计划生育的积极性。

见下表:

年 度 现有一孩数(人) 领证人数(人) 领证率(%) 农村领证率(%)

20xx年 36,084 24,154 66.94 100

20xx年 35,543 244,433 68.7 100

20xx年 34,811 23,093 66.3 100

三是社会抚养费征收金额逐年递增。我们在建立《执法人员行为规范》、《执法责任追究制度》、《信访案件查处制度》等规章制度的基础上。严格执行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六个不准”规定,杜绝在人口和计划生育行政执法中的“不作为”和“滥作为”的现象,倡导人性化执法、正确执法、文明执法,使社会抚养费征收金额逐年呈上升趋势。在20xx年,全县征收社会抚养费36.8万元;20xx年征收社会抚养费32.1万元;20xx年,全县共征收社会抚养费 29.7万元。违法生育现象明显好转,也为提高全县的符合政策生育率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四是信息化建设得到提高。我们投入2.1万元,更新了4个乡镇微机。在建立新户卡阶段,先后四次培训了乡级统计员和微机员;组织各乡镇统计员、微机员在富林乡进行了户卡模拟填写,发现问题及时解决。发动乡、村干部360人,利用近1个月时间,入户核采集基本信息。做到乡不漏村、村不漏户、户不漏人,认真填写新家庭户卡,及时更户卡数据。为保证质量,由计生局业务副局长带队,深入8个乡镇抽查户卡填写情况,共抽查82个行政村的4,101户,发现误差限期整改,保证了家庭户卡档案填写规范、准确、信息变更及时。在新wis系统数据录入阶段,及时升级新wis系统,对录入进度慢的乡镇,我们采取多人多机录入。在数据审核校验阶段,发现有漏项的或逻辑不符的,及时更改,按时完成了全县新wis系统数据的录入、审核和校验工作,由于我们前期做了大量工作,在后期打包上传数据时,全县8各乡镇一次成功。及时把数据上传到省人口计生委规统处,保证了新wis系统的正常运行。

五是队伍建设得到加强。针对我县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人员实际情况,计生部门制定了周密的工作计划和培训日程表。从去年10月下旬起,每月集中培训技术服务人员1次,每次2天,每次集中培训。为严肃纪律,端正学习态度,集中培训时,实行点名制,事假的一次扣100元,迟到早退的一次扣50元。全县的技术服务人员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相互督促、唯恐落后。科技大练兵活动历时六个月,投入近2万多元,采取多媒体直观教学和专家面对面辅导的方式,集中培训6期,累计12天,进行业务考试6次。3月9日,全县19名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人员全部参加了全市的科技大练兵技术大比武考试。取得综合排名第四名的成绩,通过这次科技大练兵技术大比武活动,即培养了全县计划生育技术服务人员的团队精神,又提高了她们的服务水平和服务能力。

六是优质服务得到有效开展。在深化优质服务上,计生部门改变过去开展“三查一治”服务时间长、参检率低的做法,从2月25日至3月末,集中利用35天时间,由各乡镇服务站负责,以村、屯为单位,统一出车126台次,接送育龄妇女到乡

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人口计生事业发展分析思考第2页

服务站接受“三查一治”生殖保健服务,现场宣传生殖保健、优生优育知识。技术力量不足的乡镇服务站,由县服务站协助,摸清了年初的孕情、环情、病情,及时落实补救措施,准备在挂锄期间,又组成医疗小分队,入村开展生殖保健服务。截止到3月末,共普查10,852人,普查率为85.98%,患病率为22.86%,治疗率为81.23%,患病人群得到及时救治。

七是服务环境得到改善。今年我们把服务站形象建设作为提高乡镇服务站服务能力的重点,按照服务站形象规标准,扩建县计划生育服务中心;按照设计图纸,准备新建了浓河镇计划生育中心服务站和富林乡计划生育中心服务站.凤山镇计划生育中心服务站.祥顺镇计划生育服务站.有望在12月份投入使用。

从以上统计数据可以反映出我县人口计生工作取得了较好的成绩,这些成绩的取得主要得益于以下几项措施:一是农村奖励扶助制度及计划生育特殊家庭扶助制度工作成效显著。严格实行资格确认、资金管理、资金发放、社会监督的“四权分离”管理运行机制,认真做好奖励扶助对象的调查摸底、资格确认和上报工作。目前为止,对 20xx年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对象进行见面、资格审查、三级公示,审批327个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对象,县民政局、县残联积极配合,经过层层审查和三级公示,共确认132个特扶对象,以全部足额兑现。20xx年的奖扶.特扶对象正在申报审查中。各项奖励政策的落实,调动了群众实行计划生育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二是治理出生人口性别比工作稳步推进。公安、卫生等部门认真落实市政府《关于禁止非医学需要的胎儿性别鉴定和选择性别的终止妊娠的通告》,联合开展专项行动,严厉打击“两非”行为,确保出生性别比趋于正常。农委、扶贫办.农村信用社等部门利用春蕾助学计划、阳光女孩计划、青春风采计划等载体,“计划生育“三新”活动”,开展主动争取政策和资金,解决资金26.63万元,资助53个贫困计划生育女孩家庭.17个计生家庭脱贫,并发挥40个致富典型的辐射作用,用利益导向引导群众自觉实行计划生育。努力营造有利于女孩成长的舆论氛围和社会环境,建立健全有利于女孩及其家庭的奖励优先优惠扶持政策,切实维护了女孩的合法权益。三是基层基础建设工作进一步夯实。近三年,每年的三月份。县、乡、村三级联动,重点对新婚、哺乳、生育旺盛期和流动人口家庭进行走访,大力宣传优生优育、生殖保健等科普知识,摸清新婚情况、现孕情况、计划外出生情况和流入流出情况。计生局成立督察组,局长带队,不定期抽查各乡镇深入基层走访服务活动的效果,发现问题及时纠正、及时解决。仅三月末今年我们共抽查了8个乡镇的16个行政村、57个自然屯,夯实了人口统计数据。

二、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面临的严峻形势

一是早、非婚现象仍然存在。**县是农业县,农村人口占80%以上,养儿防老等传统的生育观念仍根深蒂固,早非婚现象仍然存在。见下表:

年 度 女性初婚(人) 19周岁以下(人) 23周岁以上(人) 早非婚率(%)

20xx 975 18 230 1.8

20xx 851 23 179 3.8

20xx 732 14 185 1.9

由于取消了计划生育管理费,我们对早婚人员的计划外怀孕缺乏相应的处罚手段,单纯的宣传教育很难奏效,给计划生育管理与服务带来了更大的挑战。

二是计划外二、多孩生育现象有所抬头。虽然经过20多年的努力,多子多福的传统生育观念得到了改观,但是,人们需要一个男孩及“儿女双全”的愿望还比较普遍,尤其是双女户和独生子女户考虑到老有所养,所以不符合生育政策的夫妇,也要再生育;再婚家庭为求家庭稳定和日后生活保障,也要再生育。这是二孩、多孩计划外生育增多的主要原因。20xx――20xx年,计划外二、多孩生育有所抬头。

见下表

年度 计划外出生人数

(人) 计划外

二孩

(人) 计划外

多孩

(人) 计划外

生育率

(%)

20xx 111 76 35 6.0

20xx 91 66 25 5.0

20xx 119 78 41 6.1

群众的生育意愿与现行生育政策差距很大,而且在短时期内难以消除,工作难度加大。如果计划生育工作稍有疏忽,就可能造成违法生育现象的反弹,影响低生育水平的稳定。

三是计划生育技术服务队伍老化。由于我县计划生育干部队伍超常规的稳定,缺少技术服务人员.加之文化水平较低,接受新事物慢,很难满足育龄群众日益增长的生殖保健服务需求等等。

这些突出的问题和矛盾,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有待于我们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解决。

三、下步工作打算

坚持科学发展观和以人为本的理念,突出稳定低生育水平这个中心工作,以推进综合改革,强化基层基础建设,创新工作机制,加大综合治理人口问题的力度,全面提升人口和计划生育整体工作水平,为创建和谐社会提供良好的人口环境。

(一)提高符合政策生育率,继续稳定低生育水平。

(二)夯实基层基础工作,强化基层基础建设。

(三)推进综合改革,创新工作机制。

(四)加大执法力度,提升依法行政水平。

(五)落实综合治理工作,解决综合治理人口问题。

(六)抓好宣传教育工作,促进和谐社会建设。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