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心得体会 > 关于机遇与挑战的演讲 > 导航 > 农村金融支持三农经济面临的机遇、风险与策略

关于机遇与挑战的演讲

农村金融支持三农经济面临的机遇、风险与策略。

我们会不经意地忘记对手精辟的观点,就像忘记自己愚蠢的想法一样。对于阅读或观看过的作品,用自己的话语把它写出来,我们称之为心得体会。写心得体会是我们学习时经常遇到的事情,写心得体会目的是提升我们的思考能力,指导我们的实践,在写自己的心得体会时要注意些什么呢?经过整理,小编为你呈上农村金融支持三农经济面临的机遇、风险与策略,如果合你所需,不妨马上收藏本页。

农村金融支持三农经济面临的机遇、风险与策略

一、农村金融支持“三农”经济迎来新机遇

农业部审议并原则通过的《全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第十二、五规划》,提出了未来五年扶持农业发展八个方面的举措:(一)要抓好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规模化、专业化生产基地,平整、建设田间水利设施、提高耕地质量为重点,大规模推进中低产田改造,力争5年新建旱涝保收高标准农田4亿亩。(二)要抓好新一轮“菜篮子”建设工程。要突出抓好大城市郊区和优势产区,重点建设标准化扶持批发市场、冷链系统、质量安全检测站点建设,促进“菜篮子”产品安全有效供应和质量提升。(三)要抓好现代种业工程。要重点扶持建设大型种子繁育基地,完善重要农产品种质资源和品种选育基础设施,培育一批育繁推一体化种子龙头企业,提高国内种业整体竞争力。(四)要抓好渔政渔港工程。要重点建设一批国家级大型渔港、大型渔政执法船和渔政码头,完善渔船管理信息系统,改善渔政执法条件,提高渔业防灾减灾能力和维权护渔能力。(五)要抓好新型农民培养工程。要大力发展农民培训和职业教育,重点培养种养大户、农机手、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产品经纪人、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经营主体,建设适应现代农业发展需要的实用人才队伍。(六)要抓好农业资源环境保护工程。要积极推进草原保护与建设,大力实施退牧还草,建设农村沼气和农村清洁工程,开展测土配方施肥和水生生物资源养护,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七)要抓好农业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工程。要继续推进乡镇或区域性农技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监管体系建设,加大农机化、农产品市场、农业信息化建设力度,加强服务设施建设,提高装备水平,改善手段,创新机制,增强活力,提高服务保障能力.(八)要抓好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工程。在全国创建200个以上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壮大主导产业,突出重要农产品,推进发展方式转变和农业经营制度创新,引领区域现代农业发展。

在加大农村发展措施的同时,进一步完善农村补贴机制:(一)要继续增加农民补贴。加大“四补贴”实施力度,扩大补贴规模,增加补贴种类,提高补贴标准,完善补贴办法。推动实施农业防灾减灾和稳产增产关键技术与服务补助。(二)要继续完善农业补偿机制。加大粮食主产区补贴规模,强化和完善大县奖励政策,建立与产量直接挂钩的奖励机制。(三)全面实施和完善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加大水生生物资源增殖放流和海洋牧场建设支持力度。(四)要继续完善农产品调控政策。推动稳步提高粮食最低收购价,探索建立目标价格政策。完善农产品临时收储办法,健全重要农产品储备制度。完善“菜篮子”产品应急调控预案,制定鲜活农产品调控办法。(五)要继续完善农村改革政策。稳定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健全有利于农业农村发展的体制机制,促进城乡统筹,完善城乡平等的要素交换关系,进一步解决农民工问题,推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

《全国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第十二.五规划》中描述的扶持农村发展八个方面举措,完善和增加农村补贴机制,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和关心农村、农业和农民,把加固农业基础,增大农业投入,增加农民收入,减轻农民负担放在第一位,《农业和农村规划》的实施,必将在农村资金供应,农村融资渠道,农村资金投向,农村资金结算,都将发生根本性变化,这将会给农村金融部门带来新的发展机遇。

二、农村金融支持“三农”贷款风险涛声依旧

农村金融机构在支持农村经济、农业生产、为农提供信贷服务流程中,最直接、最前沿的是农业风险,而农业风险又连环导致着“三农”贷款营运风险,严重造成农村金融资金安全投放与回归,致使农村金融支持“三农”贷款风险涛声依旧,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风险:

(一)个人信用风险。指交易对方未能履行约定契约中的义务而造成经济损失的风险,又叫违约风险。个人信用风险,在农村金融“三农”贷款中有以下三种情况:1、个人失约风险。由于市场的主体是由社会各个个体组成,个人信息便成为社会信用的基础,在借贷过程中,个人信用与金融机构息息相关,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我国农村现行体制是多种经济形式、多种经济成份并存的农村体制结构,在农村生产、经营活动中,有个体农民,有自愿合股的农户,有农业生产销售公司,还有农业集团公司,而信用风险均集中反映在为首的经营者、经营经理、经营董事一个人身上,他们是个人信用的起点,又是个人信用的归缩,信用没有度,不可尺量,不可磅称。信用也不分南北和国界,是一个看不见,摸不着的影子,只要某个人行为失约,就会发生个人失信,农村金融“三农”贷款营运就孕育风险。2、个人意识风险。有的借款人明知自己无能力借款,但为了个人、或小团体利益,或各种荣誉光环,甚至有的借款人为了达到借款的目的,不惜重金,请客送礼,贿赂金融机构人员,瞞着或勾搭金融机构工作人员伪造资料,以虚抵实,以小夸

农村金融支持三农经济面临的机遇、风险与策略第2页

大,以偏概全搞评估,达到谝取贷款的目的。造成有的万头猪场、千亩果园、百里栆带、成为摆摊子项目,豆腐滓工程。有的巧立名目,改变贷款用途,逃避金融机构监督,套取金融机构贷款。造成农村金融支持“三农”贷款至险至损。3、违法风险。借贷人通过恶意欺诈,揑造事实,隐瞞真相等违法手段,有的还与金融工作人员相互勾结,或与金融工作人员合伙骗取金融机构贷款,用于购买xx,放高利贷、打牌赌博、抢运抄车、盗窃金融库款、等违法行为,使金融资金遭受重大损失和风险。

(二)抵押物风险。抵押物是指债务人为担保某项义务的履行转给债权人的担保物。目前,抵押物贷款风险存在以下几种情况:1、产权不明。由于有的房产归几个成员共同所有,而在办理产权证时,只办到一个成员身份上,造成有的成员瞞山过海,混水摸渔,瞞过其他几位共同享有产权的成员,瞞过金融机构工作人员,擅自以共同所有的产权向金融机构抵贷。当经营亏损时,事以暴露,抵押物大幅减少。还有的共同成员当发生了债务,为了逃废债务,搞假离婚,造成银行信贷资金风险。2、重复抵押。由于土地和房屋属两个不同的类别,归属两个不同的部门管理,因而造成拿土地证到这家金融机构办理土地抵押贷款,持房产证到另一家金融机构办理房屋抵押贷款。钻产权政策的空洞,得到一证多贷。3、空置抵押。有个别狡诈抵贷户,与金融工作人员拉关系,通过小恩小惠,请客送礼,拉拢和腐蚀金融工作人员,造成有的借款人持产权证到这家金融机构办理抵贷后,通过关系把产权证取出来,又持证到另一家机构办理抵押贷款。4、违法抵押。《担保法》规定,保证人必须具有一定的资格,国家机关、学校、幼儿园、医院等以公益事业为目的的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不得为保证人。但有些求功心急的政府官员、部门领导,不顾法律规定,以政府的名义,以政府的楼堂管所,为开发项目提供违法担保抵押。造成“三农”贷款风险。

(三)农产品市场价格风险。因为农产品在生产、储藏、购销过程中,由于市场价格的变化,市场供求的变化,经济政策的变化等因素,而引起农产品价格上下波动不一致的市场行为。我国属农业大国,还属于传统的农业,农业基础落后,农业生产的主体大多是农户,其居住分散,田土分散,规模小,其农业生产季节性强,农户种什么,什么时候种,种多少,都是靠农户自己决定,他们既是生产者,又是产品营销者,是集生产、供给、营销为一体的经济体,所以,当市场农产品价高时,大家群而哄起都去种那种产品,反之,就无人生产那种产品。他们靠盲目的市场无绪的调节自己的生产,无绪的调节自己的产品结构,无绪的调节自己的产品营销。农产品价格的不稳定,堆积了大量的农产品卖难,使总供给大与城乡居民总需求,加之,农产品加工规模小,技术落后,转化增值的速度受到制约,同时,由于农业季节性气候影响,在农产品储备、储藏、运输等环节发生变化,导致农产品滞销。这些因素,不仅使农户冒着颗粒无收,甚至倒贴本血的情况,农村金融部门信贷资金也冒着巨大风险。

(四)农村自然灾害风险。自然灾害是人类依懒的自然界中所发生的异常现象,自然灾害对人类社会造成的危害触目惊心。1、突发性灾害。如地震、火山爆发、泥石流、海啸、台风、洪水等。四川省汶川大地震直接经济损失达8451亿元,遇难69227人,受伤37463人.8月9日的莫拉克台风,造成渐江省27个县、454个乡镇、34.29万人灾,倒塌房屋1844间,农作物受灾面积143.2千公顷,死亡牲畜3771头,直接经济损失达22.5亿元,其中农业直接经济损失9.2亿元。2、环境灾害。人类在自然界生产、生活活动中造成的水体污染,水土流失等环境灾害。随着农村经济的持续发展,农村环境灾害事故也频频发生,湖南的湘南一个山村,由于地下开矿采煤,几分钟之内,全村1.5平方公里的稻田、道路、输电线路和160多栋房屋受损,800多人逃离家园。3、病虫灾害。由于农业科技还不是什分先进,农村病虫害、畜禽瘟疫也很突出,威胁着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提高。据了解,我国因猖獗的蝗虫、稻飞虱、稻瘟病、猪瘟、猪蓝耳病等病虫瘟疫的危害,全国每年因病虫害袭击损失粮食近500亿斤,各类经济作物1800万吨,畜禽疫病造成经济损失260至300亿元。这些人类难以控制和不可控制的灾害、灾难和瘟疫,使农村金融机构蒙受重大损失。

三、农村金融支持“三农”经济策略期待决策

由于“三农”经济的季节性、市场性、灾害性等风险特点,给农村金融支持三农经济带来很大的变数,针对这些情况,农村金融部门要从金融政策、政府连接、贷款投向、服务方式、农民负担等方面做文章,切实以支持农村、农业、农民发展为福址,真正想为农所想,急为农所急,为此,笔者提出以下策略:

(一)取消“三农”贷款抵押物过户登记。目前现状是:凡到金融机构办理抵押贷款的,在办理贷款前,首先需拿产权证到有关部门登记过户,如办理一笔房产抵押贷款,先要拿房屋产权证到房产部门过户登记,还要拿土地使用证到国土管理部门过户登记,如是共同财产就更麻烦,到国土、房产部门办理过户登记费用高,增加了借款人的成本,也延长了贷款时间,一笔小额贷款,通过这样折腾,就是低息贷款也变成高息贷款了。为此,对“三农”小额贷款,农村金融部门应取消到有关部门过户登记,只要金融机构认真核对好借款人产权证的真实性,实行专人、专柜保管,就可抵押放款。同时,对农村土地、林果园、山地、保险单、股票、企业债券均可做低押物贷款,以拓宽农村融资渠道,加快提高农村整体经济融资后劲,增强农村金融部门扎实为“三农”提供给力的坚强后盾。

(二)加快开办“三农”保险。目前现状是:农业生产季节性强,各种灾害较多,农村种地无保障,靠天吃饭仍然主导着农民的生产生活,由于农业生产不攒钱的效应,农村中青年男、女农民几乎进城外出打工,有的农村只有六十多岁的老人留家种田、种地,农村房屋空置,田土荒芜掘指可见,目前,虽有的农村对一些特殊开办了保险,但还只是杯水车薪。为此,对农村种植业、养殖业、加工业要实行全面保险,做到农民种什么就保什么险种,养什么就保什么险,加工什么就保什么险,使农民种地不赔本,只攒钱,以解除农民发展种、养、加工风险无保障的顾虑。在农村全面开办“三农”保险,不仅刺激农村经济的发展,而且会吸引趆来越多的在外地打工的农民,返回家乡,建设家乡,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给力。从而也对农村金融机构贷款投放与收回提供了物质保证。

(三)扩宽“三农”小额贷款面。目前现状是:真正单户种田的农民在金融机构贷款少,据对某县百户农民调查,百户农民中,没有一户农民在金融机构得到贷款支持。据反映,单个农民到农村金融机构贷款还是很难的。小额贷款占比小面窄的原因,一是怕麻烦。放小额贷款户数多,收贷款难,工作量大。二是上级部门调控.把贷款集中于房地产、龙虎豹工程、面子工程、形象工程等,削弱了投放小额贷款实力。三是效率低。放一笔5万元的贷款和一笔100万元的贷款,效率效果不一样,一笔5万元的贷款成本和一笔500万元的贷款成本差不多,如放一笔5万元贷款,期限一年,月息6%,一年只收利息3600元,同样,投放100万元贷款,一年可收利息7元。为此,农村金融部门对“三农”小额贷款,要从思想上重视,形成共识,从金融政策上松动放宽增大小额贷款比重,从资金投向上向效益好的小额贷款倾斜,使真正种田农民很容易到农村金融机构借到贷款,充分发挥农村金融小额贷款在“三农”经济中的作用。

(四)实行贷款世袭制。目前现状是:建国以来,农村实行的是集体所有,队为基础的体制,一大二公的优越性扎根于农民的思想,国家银行长期来属于政策性银行,他们认为,银行的钱就是国家的钱,是不用还的,特别是经过几次割免核销,在部分农民中有抵触情绪,思想固执落后,个人信用差,借款不还,死牛任剥,座等国家割免,等银行核销。为此,对农村金融贷款要实行世袭制,继承父借子还的传统信用观念。实施对个人借款国家不再割免,金融机构不再核销的金融政策,以解决中国农民信用观念差的问题,又能充分体现个人贷款的公平、公正、公开的竟争原则。

f132.cOm更多心得体会扩展阅读

农村信用社如何参与当前农村金融市场的竞争


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的《关于推进农村改革发展若干重大问题的决议》,对新形势下农村金融体系建设做出新的规划。按照该决定的规划部署,首先是市场竞争主体的更加多元化。该决定重申了农行、农发行、邮政银行在农村金融市场的主体地位,同时还开放了小额信贷公司、村镇银行、投资公司等金融企业进入农村金融市场,农村信用社(有的已成制为农村合作银行,以下简称农信社和农合行)竞争对手呈现多元化、多样性特点。另外,《决定》直接提出“综合运营财税和货币政策工具,定向实行税收减免和费用补贴”的规定,本规定极大地调动了各类金融组织参与竞争的积极性,农村金融市场“百家争鸣、百花齐放”的局面即将来临。
摆在农信社(农合行)面前的形势非常严峻,挑战也是前所未有的,农村金融市场将面临重新洗牌。农信社(农合行)作为农村金融市场主力军的地位受到威胁,市场份额正在缩小。以前是“三农”主动选择农信社(农合行),现在转变为“三农”有了更多选择金融服务对象的余地。显然,农信社(农合行)曾经的主导优势不复存在。另外,随着城市周边农村的城市化,农民的市民化,农信社(农合行)面对的已经不仅仅是农村金融市场的竞争了。
呼和浩特地区现有国有四大银行及其他商业银行22家之多,还不算雨后春笋般的小额贷款公司和民间融资组织。显然,市场还是那么大,谁的份额占有最多,谁的蛋糕分得最大。那么,农信社(农合行)如何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呢?

一、农信社(农合行)农村主力军地位不能动摇

“立足社区、面向三农、服务中小”是农信社(农合行)的市场定位,对于“三农”的扶持,永远是农信社(农合行)发展的主旋律。农信社(农合行)出生于这片土地,成长于这片土地。多少年来,农信社(农合行)是“农民自己的银行”这一观念已根植于“三农”的心中,对于“三农”的金融服务永远是农信社(农合行)发展的动力。所以,农村金融市场不仅不能放弃,而且还要进一步巩固,要继续强力打造小额农户贷款,农户联保贷款,巩固农村阵地。
面对时代和市场新的变化,农信社(农合行)应找准业务发展的主攻方向和着力点。由于城乡一体化步伐的加快,“三农”的需求发生新的变化,农信社(农合行)的思路应紧跟时代的思路,跳出农业的圈子看“三农”。

二、对原有产品更新、再造升华,创新出适应当前市场的产品

继续做好并且大力推广小额农贷和农户联保的同时,不断创新农户贷款的品种。农民是弱势群体,农业是弱势产业,农民抵御风险的能力很差,一旦遇上雪灾、冰雹、洪水、养殖业疫情等灾害,农民便陷入困境,甚至威胁到生存,偿还贷款便无从谈起。
尝试与保险公司合作,为弱势农户量身定做一款专门针对农业生产的保险产品,这样既可以大大减少灾害对农户造成的打击与损失,同时也为支持弱势群体、弱势产业的农信社(农合行)提供了贷款安全回收的保障。探索、借鉴一种“信贷+保险+担保”的金融服务新产品,以分散农业信贷风险,减少农民和涉农中小企业的损失。
创新是企业发展的灵魂,企业只有创新才有活力,才会赢得更多的客户,一个没有创新的企业只能是停滞不前。
小额农户信贷品牌已成为农信社(农合行)的代表产品。该产品凸显了“灵活快捷、周转使用、随用随贷”的品牌特点,在一定程度上较好地满足了广大农民和农村市场的金融需求,被广大农民接受和认可。“农民自己的银行”形象和小额信贷品牌意识已根植于广大农村及千家万户,这是任何其他金融机构都无法做到的。但随着城乡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三农”的内涵和外延已经发生重大变化,农村需求呈现多元化、多层次化。农信社(农合行)应加大小额信贷品牌和服务方式的创新力度,树立市场营销理念,确立以市场为导向,以客户为中心,进一步开发适销对路的,被市场接受的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产品,以满足客户的需求。
可根据经济环境、地域、经营状况划分三等区域:农村农民区域、城乡半农区域、城市市民区域。针对不同的区域制定不同的信贷政策,实行分类调控,分类管理,有针对地打造特色产品;可以根据目前城乡一体化现状,拓展小额信贷的服务对象,将小额信贷移入城镇社区及中小企业。对市民和中小企业分为:一般、较好、优良、优秀四个等级,按级授信,采取“一次核定、守信守约、随用随贷”的政策;增强和完善银行卡功能,将客户的评级授信,小额信贷的借还、结算、汇兑等综合需求融入银行卡功能,真正做到“凭卡借贷,一卡多能”,增加小额信贷品牌的科技含量。

三、研发新产品,满足不断发展市场要求,按照个性化服务要求,不断创新金融服务产品

品牌产品和特色业务匮乏已成为目前农信社(农合行)亟待需解决的问题。银行品牌是银行产品个性化的体现,也是此银行不同于彼银行的重要标志。在这个金融产品同质化严重的竞争时代,没有本行品牌产品也就没有形象、没有竞争力,不能给客户留有深刻印象。可以说,农信社(农合行)还没有形成自己过硬的品牌产品。
四、服务创新,打造个性鲜明的地方性银行形象

创建学习型企业,大力倡导全员学习风气,强化内功的修炼,培养知识型员工,把企业理念、网点外观、员工素质、规范管理等有机结合,推进社会形象的全面提升,凸显个性鲜明的地方性银行形象。将理念内化于心,外显于行,提高客户的认可度和忠诚度。
农信社(农合行)应开展形式多样、喜闻乐见的活动,强化团体意识,在丰富职工业余文化生活同时寓教于乐,让员工在潜移默化中受到农信社(农合行)企业文化的熏陶。
把员工培训作为一种长效机制,一种福利制度。培训不是只针对某一项知识和技能,也不是只针对某一特定时期,而是全方位的、与事业一起共存的全过程。临柜人员有一张笑脸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有一流的服务技能,能为客户手头资金找到最大的投资组合,而获得这些知识和技能的最佳途径就是培训。
总之,市场不相信眼泪,农信社(农合行)只有从原来的基础上快速转型,摒弃粗放经营的管理模式,转变经营理念,加大产品创新、服务创新和科技创新力度,真正实现由“形似”到“神似”的转变,从而把农信社(农合行)全力打造成农民的银行、市民的银行和中小企业的银行。

农村教育发展面临时代挑战体会


中国正处于由人力资源大国向人力资源强国迈进阶段,农村人口素质问题已经成为制约中国迈向人力资源强国的瓶颈。从根本上讲,提高农村人口素质必须依靠农村教育,农村教育在中国人力资源强国建设中的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作用日益凸显。回顾农村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伟大成就,正视农村教育面临的时代挑战,深入探讨适应中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农村教育发展战略,成为当前和未来农村教育研究的重要课题。
成就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从穷国办大教育起步,中国政府用实际行动诠释着中国由人口大国向教育大国的历史跨越。在这一历史跨越中,我国农村教育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伟大成就。

——农村义务教育走向全面普及。建国以来,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义务教育在党和国家政策引导下逐渐走向普及。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提出“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明确规定“国家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各地根据不同时期党和国家的教育政策,结合本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状况,努力推进农村义务教育普及工作,农村义务教育普及率不断提高。到XX年年底,完成“两基”验收的县占全国总县数的比例达到98.5%,“两基”人口覆盖率达到99%。

——农村高中阶段教育规模有较大发展。随着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农村人口接受高层次教育需求的增长和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拉动,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我国高中阶段教育开始以较快的速度稳步发展。据统计,XX年年农村初中毕业生升入普通高中的比例为33.3%,同时农村初中毕业生升入非普通高中学校的也占一定比例。农村人口接受高中阶段教育的机会有了较大提高,而且提高速度较快。

——青壮年文盲基本扫除。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农村面临的一个重要教育问题和社会问题是扫除文盲,中国政府致力于扫除文盲工作。经过各级政府和社会各界的努力,扫除文盲工作取得了重要进展和显著成就。1993年,《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纲要》提出20世纪90年代的扫盲目标:全国基本扫除青壮年文盲,使青壮年中的文盲率降到5%以下。XX年《中国全民教育国家报告》显示,XX年至XX年,中国青壮年文盲已经控制在4%左右。

——农村教育办学条件不断改善。据不完全统计,20世纪80年代初,全国中小学危房面积占校舍总面积的16%,且危房多数集中在农村。经过30年的建设,到XX年年底,全国农村初中和小学校舍建筑面积达81507万平方米,危房面积所占比例下降到3.6%。农村中小学体音美器械配备达标学校数的比例也有较大幅度的提高,“老三室”改造工作不断深化,“新三室”建设正在有序推进。农村教育办学条件得到了非常大的改善。

——农村教师学历达标率不断提高。在我国高等教育和教师教育发展的推动下,我国农村教师学历达标率不断提高。据统计,XX年年农村小学专任教师达到高中阶段毕业及以上的学历、农村初中专任教师达到专科毕业及以上的学历和农村普通高中专任教师达到本科毕业及以上学历的分别占99.0%、96.0%和81.2%。

——支持农村教育发展政策不断完善。20世纪90年代以来,国家加大对农村教育的支持力度,采取了许多支持农村教育发展的政策措施,如,“国家贫困地区义务教育工程”、“中小学危房改造工程”、“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工程”,以及东西部教育对口支援、城乡教育对口支援政策等,有针对性地支持农村特别是贫困地区农村教育发展。

挑战

在新的发展观视野下,在新的发展阶段,农村教育要以其取得的伟大成就为起点,不断梳理和研究发展中遇到的新课题,积极地迎接时代挑战,以期在更高层次上服从和服务于农村乃至国家发展的大局。

——农村教育体系迫切需要调整。农村教育体系,按阶段可以分为学前教育、小学教育、初中和高中教育,按类型可以分为普通教育、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从阶段上看,提高农村义务教育质量是农村小学教育和初中教育面临的主要矛盾,也是未来农村教育发展的核心任务和工作重点。农村高中阶段教育和农村学前教育发展的主要任务是如何在保证质量基础上稳步扩大规模的问题。从类型上看,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面临的问题更加突出,许多地方出现了普通高中“一头热”的倾向。提高农村职业教育的职业性和成人教育的实效性,成为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发展需要解决的重要问题。

——农村教育资源分布现状有碍教育公平。从宏观上看,中国的教育资源分配存在较大的区域差异和城乡差异。从县域看,农村教育资源在县城、乡镇和村之间也存在较大差异。农村教育资源过分集中于县城和乡镇,村级教育资源较为缺乏。县城、乡镇和村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使得农村教育发展不仅面临城乡间教育公平问题,而且面临县域内县城、乡镇和村不同层次间教育公平问题。农村教育资源的分布现状使城乡教育公平和农村教育内部教育公平的实现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

——农村儿童心理与教育问题凸现。我国农村教育改革与发展是在城镇化背景下进行的。农村大量劳动力以农民工的形式到城镇谋求生活和发展,这种大规模的农村劳动力流动对农村教育产生的直接后果是,许多农村儿童以留守儿童和流动儿童的身份,在农村和在父母所流入的城镇接受教育。由于缺乏父母的关爱与教育,农村留守儿童往往容易形成不良的生活习惯和个性,容易受到不良影响。由于缺乏稳定的生活,并且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与城镇儿童差距悬殊,加之外界相应的支持措施不健全,流动儿童也面临很多心理和教育问题。

——农村教师发展与培训空间有限。由于农村教师继续教育与培训经费不足,加之农村教师工作时间紧,农村教师发展与培训空间有限。在许多农村地区,小规模学校普遍存在,还有一些一师一校的小学,这些学校的教师要教一个或多个年级的所有课程。教师没有时间参加培训,即使有时间参加培训,也往往只能参加一个科目的培训,其他科目的培训限于教师本人的时间、精力、经费等而无法进行。这种情况的存在,极大地限制了农村教师发展与培训的空间,给农村教师的专业发展和素质提高带来了许多不利影响。

当前企业统战工作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当前企业统战工作面临的问题与对策文章标题:当前企业统战工作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当前企业统战工作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在某矿集团实施五年发展战略、积极圈占外部资源,掀起新—轮创业高潮的新形势下,如何进—步加强和改善企业统战工作、积极探索开展统战工作的新途径和新方法,为企业创业发展打造良好环境,本文就此进行相关的阐述。
一、企业统战工作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
(一)企业体制和管理创新对统战工作运行机制提出了新要求。现代企业制度的建立使得企业实行权责分明、管理科学、激励和约束相结合的内部管理体制。适应新体制的需要,企业党政群各部门要按照精简、高效的原则和通过竞聘上岗的方式组建机构。尤其是减员增效对本来“先天不足”的统战工作来说无疑加大了难度,原有的以组织干部为主兼统战干部的格局发生明显变化,这种状况不利于加强统战工作。
(二)统战人员价值观念的多样性,对统战工作提出了新要求。当前,统战人员思想非常活跃、知识分子中老与新、不同的价值观相互交锋,新旧观念激烈碰撞,特别突出的是知识分子队伍不稳定。究其原因,既与社会人才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外部环境有关,也与企业待遇不高、人才机制不活有关。统战人员思想意识、价值观念的多样性,必然同传统的教育、管理方式等发生摩擦、向统战部门的工作方式提出了挑战。
(三)新时期统战工作对统战干部的综合素质提出了新要求。由于统战干部队伍多为兼职,他们面对新形势新任务缺乏新思路。一些同志有开创新局面的愿望,但力不从心,干工作往往在老传统,老套路上打转转,无论是“老统战”,还是新兵,普遍缺乏统战理论知识,专业知识底子薄,相关专业知识匮乏,这种状况与其担负的繁重任务极不相称。
二、做好新形势下企业统战工作的对策
(一)从管理创新入手,完善统战工作运行机制。处理好继承与创新的关系,形成“大统战”格局。要针对减员增效、精简机构后出现的兼职多、跨专业多等新情况,在完善统战工作机制上下功夫。在各级党委书记负责统战工作的同时,设立专职统战干部;基层党支部设立统战信息员,及时掌握反馈统战动态,把统战工作落实到最基层,形成党委统一领导、专兼职结合的领导网络,使企业的统战工作层层有人管。
树立与时俱进观念,健全和完善统战工作管理制度。企业要根据当前统战工作现状,修订完善统战工作制度,将工作运行管理、统战理论政策宣传教育、情况通报、联谊交友、党外代表人物的选拔培养等内容,都在制度中作出规定,逐级明确党政领导、统战部门、统战专兼职干部的工作范围、责任、标准和程序。通过管理创新,带来统战管理观念的更新、管理方式的改进和管理水平的提高。
(二)从适应一专多能入手,建设高素质的统战干部队伍。鉴于统战工作政治性强、政策性强、敏感性强的特点,针对当前统战干部新人多、兼职多、水平低的状况,统战干部上岗前应先行培训,解决基本素质问题,要从事业心、业务能力、工作方法入手,切实解决不愿干、不会干、不敢干的问题。鉴于统战工作连续性强的特点,保持统战干部的相对稳定很关键,要通过制度约束解决统战干部“走马灯”似的调动现象。
探索建立自我激励机制。由于统战部门在企业的地位一般不及其他部门,统战干部很难进.入本单位的“评先”行列,使统战干部的积极性受到挫伤。要在企业统战系统开展评比“优秀统战干部”、“党外人员之友”等活动,这种做法对于调动积极性,激励统战干部爱岗敬业有很强的促进作用。
(三)从协调关系入手,充分调动统战人员为服务中心做贡献。一要用交友、联谊等方法引导统战人员把个人价值的实现同企业需要有机结合起来。党政领导和统战干部要善于用“交朋友”、联谊会、座谈会等方法,广泛接触党外代表人物,通过做他们的工作进而影响其他党外群众。要引导青年知识分子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自觉处理好个人利益与企业整体利益的关系。同时协助有关部门解决各种利益纠纷带来的矛盾,使各类统战人员不断与企业发展的要求相适应。
二要为知识分子成才营造宽松环境。知识分子流动、自主择业是市场竞争的表现,对此不能怨天尤人。统战部门要配合组织部门为吸引人才、培养人才、用好人才创造条件,还要为人才在企业内外的合理流动、公平竞争搭建平台。特别是对那些有才干而有这样那样缺点的党外人员,统战部门要出面积极协调,为他们发挥特长铺路搭桥。对各类代表人物,则要用统战政策把他们吸引在党的周围,并向统战组织推荐,加以培养。
三要发挥统战人员的优势,围绕企业改革发展中心任务服务,最大限度地把统战对象的智慧和力量凝聚到企业改革发展目标上来,是企业统战部门的一项重要任务。企业要根据统战对象的不同特点,大力开展“为发展高新技术献计攻关”、“为企业文化建设进诤言”、“为企业创新创业创优献良策”等活动,为促进企业“三个文明”建设做贡献。统战工作只有贴紧企业的中心工作发挥作用,才当前企业统战工作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当前企业统战工作面临的问题与对策能显示出自身的价值和优势,才能在统战人员中产生凝聚力和吸引力。
《当前企业统战工作面临的问题与对策》来源于第1,欢迎阅读当前企业统战工作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当前企业统战工作面临的问题与对策

关键事件,班主任成长的挑战与机遇


关键事件,班主任成长的挑战与机遇


班主任在自己专业性岗位上,会经常遇到一些影响其专业成长的事件,人们称之为关键事件。它之所以关键,是因为这些事件对班主任专业成长既是挑战更是机遇。可能使弱者望而却步,坐失良机。使强者迎难而上,借助关键事件的处理,既提高教育质量,又实现自身的专业成长,我们班主任能否把握住教育过程中的关健事件,能否将这些事件变成自已专业化发展的宝贵资源,并充分地加以利用。这也是班主任专业素养和水平的重要体现。

班主任在践行任职条件,履行班主任职责,对班级进行科学管理、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的工作实践中,所出现的关键事件,及其对自身专业成长的意义缺乏应有的认识和把握的能力。这就需要我们加强修养,使自已对关键事件保持高度的敏感和深刻的反思,并利用它来发展自己。

一、关键事件怎样才能成为自已专业成长的资源

英国教育家约翰,沃克在研究教师职业时提出了关键事件这个概念。他认为关键事件是影响教师职业生涯和专业发展的重要事件。利用好关键事件对教师专业成长具有重要作用。怎样才能把关键事件变为自己专业发展的可利用的资源呢?众所周知,班主任专业发展是自主的、能动的发展,是受其需求和发展动机的内驱力影响的。这种内部动力的强弱,取决于班工生任自已的人生目标,对事业的追求及工作中的抱负水平。目标越明确、追求越执著,抱负水平越高,越能尽快地把关键事件转化为自已专业成长的重要资源。决定着班主任专业成长的速度和质量。下面从两个方面略陈管见:

首先,要对关键事件保持高度的关注和积极的态度。一般情况下,关键事件本身不会对班主任的专业成长产生作用。只有班主任对关键事件高度重视,并采取积极的态度,以及在处理关键事件时所采取的有效的决策,并对自己特定的行为做出正确的选择,才能对自身的专业成长和发展方向发挥重要的作用。如,当校领导交给你一项相对较难而又非常重要的任务(参加主题班会大赛、参与教育科研、为学校撰写一份材料)时,态度不一样,结果也大不相同。有的班主任强调客观原因加以推辞,有的却迎难而上积报参与,并千方百计将其做好。前者就失去了锻炼和专业发展的机会。而后者因抓住了这次机会,克服了种种困难,出色地完成了任务,这个过程也就丰富了自己的专业知识、实践经验,提高了专业能力和专业水平。

第二、要善于把关键事件作为课题来研究。班主任在长期从事教学和班主任工作中会取得一些成功的经验,遭遇一些失败的挫折,这些都是我们遇到的重要事件。对此有的班主任可能因成功而高兴一阵子、因,失误而沮丧一阵子,不久就忘怯了。这就使关键事件失去了应有的价值。而一些有目标追求的班主任,往往会对这些成功与失败,都问一个为什么,对成功的经验要进行系统的理性思考和总结,对失误的教训进行批判性反思和梳理,在找准失误原因的基础上,寻求解决问题的办法,并用实际行动去再实践,验证新方法是否正确。这样一来,班主任也就走上了问题一反思---设计策略---行动---取得成果,并将这个过珵用文字表述出来,形成生动教育案例的教育科研的道路,这个过程也正是班主任专业成长的过程。这其中问题是前提,反思是关键,调整决策、改变行动、解决问题是目的。这也就应了美国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的教师成长公式:经验+反思=成长。

二、迎接挑战,把握机遇

班主任面临的关键事件,一般有两种情况:

一种是始料不及的偶发事件,它可能让班主感到非常棘手,甚至陷入尴尬的境地。这时有的班主任会大光其火、对学生大发雷霆之怒,造成师关系的严重对立;有的班主任则因束手无策,而采取弃课的方式:我教不了你们,我走还不行吗,于是拂袖离开自己的神圣岗位,这显然也不是应有的选择;而有些的班主任却能坦然面对,冷静处理。(班主任 )而且表现出三个突出的共同特点:一是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做到当怒而不怒,这是处理好偶发事件的前提条件;二是善于判断事件的起因和性质,体现迅速而准确的判断力;三是能够采取灵活的处理方法加以解决,体现其灵活而巧妙的变通力。记得一位一向以管理严格著称的张老师,新学期被派到高二1班担任班主任。学生得知消息后,很不欢迎他,于是就出现这样的逐客事件:当张老师走进教室后,发现黑扳上赫然写着:张老师,请出去!张老师很生气,但他控制住自己的无益激情,面对教室里紧张的气氛,沉思片刻说:同学们,我知道你们是在用一种新的方法考验你们的新班主任,你们知道吗请出去这三个字几乎把我打蒙了,可我发现你们还是很懂礼貌的。你们知道吗,这个请字让我好感动,假如你们换成一个滚字,我将无地自容。(同学们笑了)因此,我请你们收回成命,相信我一定能成为受你们欢迎的班主任。教室气氛一下子活跃而轻松起来,问题也在幽默的话语中迎刃而解,张老师高水平的专业素养和教育智慧也在处理这次偶发事件中彰显出来。

另一种是当班(队)活动评比、班主任基本功大赛、冶班方略展评、教育科研成果展示、教育案例交流等活动摆在我们面前的时候,都是我们在专业成长过程中的关键事件,这无疑是学校为我们专业化发展搭建起广阔的舞台,但是,我们对这些事件持什么态度,是迎难而上,还是消极应对,直接反映出班主任是否能够坚持自主专业发展的积极性和能动性。也会决定一个班主专业成长的速度。班主任专业发展是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但推动其专业成长的根本动力是班主任的专业自我认知和情感体验,因为,班主任才是专业发展的主体,只有自己主动参与这些活动,才能实现自主发展、自我提高。也许参与这些活动,会给班主任工作带来一些麻烦,甚至有可能的失败风险,一些有目标追求的班主任决不会惧怕挫折与失败而退缩,反而会更加亢奋,迎难而上,在奋斗中实现专业成长。李镇西老师的职业生涯中遇到的挫折很多,有的所造成的压力是常生难以想象的,但他都能淡定自如,在战胜一个个困难的过程中,逐步成为我敬重和学习的榜样。

三、对待成功与挫拆,要有正确的态度

处理关键事件无非有以下几种结果:一是取得了成绩,获得诸多荣誉、二是遭遇失败和尴尬、三是说不上失败,也说不上成。这三秤结果都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对结果的态度,决定着班主任今后的专业发展。为什么呢?先说如何对待成功。例如在全国班队活动大赛上有上佳的表现,获得了一等奖,报刊上也有了名字。对此就有截然不同的态度。有的在鲜花、掌声和奖励面前,沾沾自喜,甚至飘飘然起来。有的则不然,一位济南获大奖的班主任,当我问她获奖的感受时,她对我说:我体验到了什么是成功的快乐与幸福,但我也发现每位参赛者都有值得我学习的地方,特别是您关于班会活动的设计创新与科学评价的讲座,使我发现了自己组织的班会活动还有改进的空间。有的获奖者对我说:成绩只能代表过去,未来的道路仍然遥远。这次参赛让我们开阔了眼界,发现了自己的设计与展示与同台展示的其他老师的差距,以后我要多学习、观摩,提高班队活动设计与组织能力。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些班主任在专业化发展道路上一定会阔步前进。

在处理关键事件的过程中,迎接我们的不全是鲜花和掌声,遇到挫折,甚至遭遇失败也不足为奇,关键仍然是如何对待挫拆与失败。有的在挫拆面前,丧失信心,一蹶不振,甚至觉得自己就不是当班主任的料。从此,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做个好班主任的信念开始松动,专业成长的目标开始模糊,这样下去职业倦怠就会不期而至,还谈什么专业成长。而更多的班主任在挫折与失败面前有正确的态度和选择。这些同志有一个共同的认识:挫折并不可怕,只要我们不屈不挠、千方百计、永往直前,一定会迎来雨后美丽的彩虹。有的班主任说:失败也是资源,如果我们真的能够好好反思,找准原因,改变行动就一定会达到吃一崭长一智的目的。当我们取得成功或遭遇失败的时候,更可怕的是不能正确地对待来自周围同志的反映。当你成功的时候,有的同事出于各种原因,或不服、或忌妒,可能对我们进行讽刺挖苦,当你失败的时,也可能向我们投来鄙视的目光。这些都是考验我们意志的时候。李镇西在面对同样的打击的时候,始终认定自己的方向,坚定地走自己的路,他成功了,成了著名的教育大家

总之,班主任是自己专业发展的主体,其能否实现专业发展及其专业成长的速度,只要我们信念不变、方向不变、努力不变,就一定能够实现专业成长,成为一名专业化的班主任。

把发展县域经济与建设新农村结合起来


 
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不仅为解决“三农”问题提出了具体的目标任务,而且也为全面建设农村小康社会指出了明确的路径。如何完成“生产发展”这个首要任务,实现农民增收这个核心目标,就县域范围而言,需要通过大力发展县域经济来全面推进新农村建设。把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与发展县域经济结合起来,关键要根据各地要素禀赋和经济发展的实际情况,做好六篇文章。
发展县域现代农业
推进现代农业发展,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基础,是实现粮食安全的根本保障。要坚持用工业理念谋划农业发展,加快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变。发展现代农业,要加快推进产业化,同时突出工业的主导地位,这不仅是解决“三农”问题、实现农民增收的重要途径,也是培植支柱财源、实现财政增收的重要渠道,更是壮大县域经济的关键。
发展县域中小企业
中小企业是县域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90%以上的中小企业在县域行政区,中小企业快速发展,是县域经济跨越式发展的活力源、火车头。县域就业、群众增收和农民脱贫等复杂问题的解决,中小企业起了很大的作用。同时,中小企业已成为我国技术与机制创新的主体,目前我国75%以上的技术创新是由中小企业完成的,80%以上的新产品是由中小企业开发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促进县域经济跨越式发展,就应当加大投入,集中必要的财力扶持县域内前景看好的中小企业,特别是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为它们向“精、特、新”方向发展创造条件。
发展县域外向型经济
外向型企业出口创汇的主导产品一般是劳动密集型产品,能够充分发挥农村人力资源丰富、土地资源相对廉价等要素禀赋的特点,能够进一步引导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小城镇有序转移,带动小城镇和相关服务业的发展。为此,应充分发挥对外开放的先导优势,大力实施外向带动战略。
促进家庭、个体经济发展
县域经济包括县城经济、小城镇经济、乡村经济和家庭经济等四个主要组成部分。稳定和完善以家庭联产承包经营为基础、统分结合的双层经营体制,因乡因村制宜,大力发展灵活多样、小而特的家庭经济,利用家庭积累扩大再生产,提高家庭经济收入水平。全面推动农村个体创业,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新的经济增长点,所以,应帮助、引导和鼓励农民创业,想方设法为农民增收增效提供产供销信息、生产技术,协调资金信贷渠道。
发展县域生态经济
良好的生态环境是建设以人为本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内在要求之一。发展生态工业、农业,既是推动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的有效途径,也是发展循环经济,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产业趋同,突出县域经济特色的主要措施。以结构调整为主线,充分发挥生态型产业、企业在建设新农村中的作用,创新农业发展模式,走科技兴农、兴企的新路子,大力发展县域循环农业,促进产业之间的良性循环,努力将县域的生态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和发展生态经济、特色经济的优势。
推进城镇化建设
加快小城镇建设,既是解决农村富余劳动力的重要途径,也是发展县域经济、解决“三农”问题、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必由之路。首先,以农民就业和增收为目标,以产业为依托,实现业兴城富。其次,发展小城镇在具体运作方式上要与全面发展农村经济相结合。把发展小城镇与农村产业结构调整结合起来,与乡镇企业二次创业结合起来,与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结合起来,与突出地域特色发展特色产业、产品结合起来。再次,发展小城镇需要排除城乡二元结构的体制性障碍。同时,改革完善现行的户籍制度和乡镇制度,为小城镇建设提供配套的制度保障。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