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心得体会 > 学习焦裕禄精神心得体会 > 导航 > 从毛泽东同志身上看学习精神

学习焦裕禄精神心得体会

从毛泽东同志身上看学习精神。

每个人对事情,对作品的理解是不一样的,心得体会就是将自己的感想和思考整理出来的文字。小学中学阶段有一项重要的写作训练就是写心得体会,写心得体会能够培养人思考的习惯。心得体会的内容要写些什么更好呢?经过收集并整理,小编为你呈上从毛泽东同志身上看学习精神,欢迎阅读,希望你能够喜欢并分享!

从毛泽东同志身上看学习精神

毛泽东同志是一位终身学习的领导人,也是一位传授理论知识的导师。在数十年学习和实践的过程中,毛泽东同志积累了丰富的学习经验,形成了深刻的学习思想。

一、学习是人性的,贵在有度

学习总是主体(人)的活动,即人的活动,是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充分体现。因此,学习首先是和必须是符合人的本性的,必须在人的身体条件范围内有限度地进行。那种脱离人的具体实际,强制进行,忽视人的本性的学习只能是一种被动的冷冰冰的知识灌输,是不会为人所接受的。

1941年元旦,毛泽东同志为延安保育院的小学生金德崇题词—“又学习,又玩耍”。简单生动的几个字包含了对学习的深刻理解。毛泽东同志一向认为,爱玩耍是孩子的本性,也是他们认识事物的方式。他说,入学前的小孩,一岁到七岁,接触事物很多。两岁学说话,三岁哇啦哇啦跟人吵架,再大一点就拿小工具挖土,在玩耍中模仿大人劳动,这就是观察世界。他还认为,对孩子的认知引导应该循序渐进,不能盲目拔高,要在人认识事物的本能和自然形成的过程范围内来培养孩子的抽象思维。其实,只要合理安排,学习和玩耍并不矛盾,而是相互促进的。从认知的角度来说,人学习的最初阶段就是玩耍和模仿。交互式的学习活动包括群体玩耍和整体模仿都是人实现社会化的最初阶段。学习主体的创造力、表达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都是在玩耍和模仿中获得的。所谓“寓教于乐”讲的也就是这个道理。

学习要在人的身体承受范围内进行,要有度,特别是要符合年轻人的身体特点。这是毛泽东同志多次强调的观点。1953年6月30日, 毛泽东同志在接见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主席团成员时说:青年时期是长身体的时期,如果对青年长身体不重视,那很危险;青年比成年人更需要学习,要学会成年人已经学会了的许多东西;但是,他们的学习和工作的负担都不能过重;尤其是十四岁到十八岁的青年,劳动强度不能同成年人一样;青年人就是要多玩一点,要多娱乐一点,要跳跳蹦蹦;这些特点都和成年人不同;一方面学习,一方面娱乐、休息、睡眠,这两方面要充分兼顾,两头都要抓紧。1957年11月17日,毛泽东同志在莫斯科大学会见中国留学生时,祝福学生们首先要身体好,然后是学习好,将来工作好。1965年7月3日,毛泽东同志在一个文件的批语中,又一次指出学生负担太重,影响健康,学了也无用。他大力支持“健康第一,学习第二”的教育方针,要求学校的课程、讲授和考试不能以学生为敌人,要利于培养青年们在德、智、体诸方面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得到发展。这些从学习主体出发来认识学习活动的思想是非常深刻的,对我们今天的教育现状尤其具有针对性。

二、学习是全面的,贵在分析

学习是一个综合的和全面的三维过程:不仅包括学校的学习,还包括社会实践中的学习;不仅是教学活动,更是研究活动;不仅是对正确经验的获取,还是对错误教训的规避。

毛泽东同志主张,学习要结合社会的实践,不但要读有字之书,还要读无字之书。1957年3月12日,毛泽东同志在中国共产党全国宣传工作会议上指出,要使自己的思想适应新的情况,就得学习,要接受新事物,要研究新问题;许多东西单从书本上学是不成的,要向生产者学习,向工人学习,向贫农下中农学习;在学校则要向学生学习,向自己教育的对象学习。1958年9月8日,毛泽东同志在最高国务会议上进一步提出,教育必须与劳动相结合,学习和劳动结合起来是一大改革。他赞赏古人“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治学之道。正是为了践行开门求学的原则,毛泽东同志在湖南一师读书期间曾利用假期考察湖南农村。北伐战争期间,毛泽东同志于1927年专程赴湖南考察湘潭、长沙等5 县的农民运动,并写出了《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对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同志不止一次地讲过,我们一定要继续努力学习,但要学的是属于普遍真理的东西,并且学习一定要与中国实际相结合;我们的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毛泽东同志不仅把理论与实践比作箭与靶的关系,更把对理论的应用或实践本身看作是更重要的学习,提倡在实践中学习。

学习和思考要相结合。毛泽东同志这一主张与孔子的名言“学而不思则罔”一致。青年时期,毛泽东同志就曾批评学而不思的陋习。他说:“吾国二千年之学者,皆可谓之学而不思。”1964年7月5日, 在和一名大学生交谈时,他明确反对注入式教学法,勉励大学生,尤其是高年级学生,要自己研究问题,不要把分数看重了,要把精力集中在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上,不要只是跟在教师的后面跑,自己没有主动性。毛泽东同志在读书时善于独立思考。尤其是在读历史书的时候,常常通过品评历代政事,臧否人物,吸取经验教训,悟出自己所需的为政方略,并在同古人的对话中激发出自己的新思想、新观念。

“一万年都有两点”,这是毛泽东

从毛泽东同志身上看学习精神第2页

同志最为崇尚的辩证法。在学习的问题上,他更是强调学习是辩证的,强调学习贵在分析,择其善者而从之。这一点比较集中地体现在学习外国的问题上。他批评有些人对任何事物都不加分析,不掌握“两点”,完全以“风”为准,今天刮北风,是北风派;明天刮西风,是西风派;后来又刮北风,又变成北风派;自己毫无主见,往往由一个极端走到另一个极端。他在《论十大关系》中说,我们的方针是,一切民族、一切国家的长处都要学,政治、经济、科学、技术、文学、艺术的一切真正好的东西都要学;但是,必须有分析有批判地学,不能盲目地学,不能一切照抄,机械搬运;他们的短处、缺点,当然不要学;对于苏联和其他社会主义国家的经验,也应当采取这样的态度;外国资产阶级的一切腐败制度和思想作风,我们要坚决抵制和批判;但是,这并不妨碍我们去学习资本主义国家的先进的科学技术和企业管理方法中合乎科学的方面;只有学会和熟练运用了这些原则,我们的国家才会富强起来。

三、学习是渐进的,贵在自知

学习是一个由不知到知,由知之甚少到了然于胸的循序积累的线性过程。在学习的起点上,要甘当“小学生”,谦虚自知,才能“积跬步而至千里”。毛泽东同志在长沙求学时期曾立言以身心之修养、学问之研求为主,用功读书,虚心求教,持之以恒。在延安时期,已是中国共产党主席的毛泽东,在读艾思奇的《哲学与生活》一书时,曾亲笔作了3000余字的摘录,还致信艾思奇虚心求教。他在《〈农村调查〉的序言和跋》中说,要了解情况,“第一是眼睛向下,不要只是昂首望天。没有眼睛向下的兴趣和决心,是一辈子也不会真正懂得中国的事情的”。在《论十大关系》中,他从国家的高度指出,自然科学方面,我们比较落后,特别要努力向外国学习,但是也要有批判地学,不可盲目地学;在技术方面,我看大部分先要照办,因为那些我们现在还没有,还不懂,学了比较有利;但是,已经清楚的那一部分,就不要事事照办了。上世纪60年代,在“两弹一星”的研制过程中,全国出现了“技术革新,技术革命”的群众运动高潮。核工业系统有人对还没有学会和掌握的尖端技术,就跃跃欲试地想搞革新。宋任穷及时地发现和提出了这个问题,并写信向毛泽东同志作了汇报。毛泽东同志在中南海接见宋任穷时,针对这一现象明确提出,像小孩学写字,要先写正楷,后写草书。二机部根据毛泽东同志的这一指示,提出对没有掌握的苏联设计“不准改”,对苏联供应的仪器设备不准乱拆乱动,对苏联的设计和设备做任何改动,都要经过上级批准,等等。这就及时“压缩了空气”,避免了可能发生的混乱。

四、学习是长期的,贵在坚持

“一万年都要学习嘛!”这是毛泽东同志《论十大关系》中的一句话。“一有意志,万事皆成。我劝同志们也和我一道学习。事务太多,时间不足,然亦可以挤一点。养成学的习惯,就能学下去。”这是毛泽东同志于1959年9月11日在中央军委扩大会议上讲过的一句话。

毛泽东同志用自己的一生来诠释和践行了这两句话。毛泽东同志曾说:“我一生最大的爱好是读书。”“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日不读。”自少年时代起,毛泽东同志就善于挤时间看书学习。长沙求学时期,他勤学苦读。革命战争年代,他利用战争空隙争分夺秒地研读。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他更加嗜读和加强学习。毛泽东同志在中南海的故居就像个书的海洋,居室的书架上摆满了书,办公桌、饭桌、茶几上到处都是书。床上除躺卧的位置外也全都被书占领,连卫生间里也摆放着书。为了读书和学习,毛泽东同志把一切能利用的时间都用上了。外出开会或视察工作时,毛泽东同志也总是带着几箱子书,一有时间就开卷学习,孜孜以求。直到临终之前,毛泽东同志也未放弃对书本的钟爱和对学习的坚持。在1976年9月7日至8日下午的弥留之际,毛泽东同志仍在坚持看文件、读书和学习。据医疗护理记录,8日这一天毛泽东同志看文件、看书共11次,达2小时50分钟。其中有一次在工作人员的帮助下看了7分钟的书,他又昏迷过去了。10多个小时后,毛泽东同志在书香中离世了。

毛泽东同志的学习思想贯穿于他学习实践的全部和生命历程的始终,充分揭示了学习的内涵、意义和方法论基础,有助于我们进一步深入思考学习的本质,对于我们在建设学习型政党的过程中,真正理解“谁在学习、什么是学习和怎样学习”具有很强的现实意义。毛泽东同志的学习思想和理论,其内容之丰富和深刻,并不是一篇短文就能概括的,充分研究和发展毛泽东同志的学习思想和学习理论也将会是一个针对现实的重要课题。

f132.cOm更多心得体会扩展阅读

学习弘扬毛泽东的五种精神


学习弘扬毛泽东的五种精神

今年12月26日,是中国共产党、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要缔造者,中国各族人民爱戴的伟大领袖毛泽东同志诞辰110周年纪念日。为了进一步加深对毛泽东、毛泽东思想深刻内涵的认识,我到了**冲,到了延安,看到一幅幅照片,目睹一件件实物,领略了领袖的风范,毛泽东的形象在我的心目中矗立的更高大,更具个人魅力。深切体会到,他老人家有五种精神,令人敬佩,需要大力弘扬。

一是求知精神。毛泽东一生追求知识,追求真理,博览群书,学贯中西,知识渊博,是一位大学问家。从我们看到的影像、书籍和资料中,毛主席除了操劳党和国家的大事,谋划中国的革命和建设,就是手不释卷,看书学习。他的书房,就是知识的海洋。他一再号召全党,要认真看书学习,弄通马克思主义。要求各级干部不仅要读马列的书,还要广泛涉猎文学、历史、自然、社科等方面的知识,不断丰富完善自己。他一再倡导端正学风,理论联系实际,既注重书本知识,更要向实践学习,学以致用,指导实践。到了晚年,毛主席还在学习英语,这种求知欲望,这种刻苦精神,对激励我们终生学习,建立学习型社会,学习型机关,树立了榜样,做出了示范。

二是探索精神。毛泽东是植根于中国大地的革命家,对中国革命和建设,有深入的研究,有独到的见解。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他立足于当时的国情,借鉴苏俄武装斗争经验,敢于走前人没有走过的路,闯出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全国政权"的道路,推翻了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迎来了新中国胜利的曙光。在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照搬别国的经验不足取,他走遍祖国大地,深入基层,深入群众,调查研究,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探索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道路,提出了具有中国特点的一系列治党、治国方略。既然是探索,没有现成的道路可走,那就有成功与失败。吃一堑长一智,使我们更加聪明起来。我认为与实践,就是继承毛泽东末竟的事业,是毛泽东思想在新的历史时期的丰富与发展。今天改革开放的好形势,祖国面貌日新月异的变化,毛泽东作为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奠基人的作用,功不可没,永载千秋。

三是无畏精神。不信神,不怕鬼,敢于斗争,敢于胜利的大无畏精神,是毛泽东性格中最鲜明的特征。在追求真理上,他敢于破除迷信,解放思想,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顶住压力,敢于斗争。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我们提供了思想武器。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如何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成为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在当时形成两种态度、两种风格,也产生了截然不同的两种效果。一种是教条主义,照抄照搬,把马克思主义生吞活剥,造成惨重失败,几乎要断送中国共产党、中国工农红军、中国革命前途。一种是实事求是,毛泽东与他的战友一切从实际出发,用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指导实践,取得了革命的胜利。在对敌斗争上,他讲"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在战略上藐视敌人,在战术上重视敌人,赶走了日本鬼,消灭了蒋介石的800万军队。更具胆识的是抗美援朝,大长了中国人民的志气,大灭了帝国主义的威风,使"美联军"尝到了正义的铁拳,我们赢得了这场战争。当时的国际国内环境,我们的装备与力量,与美国有着极大的差距,能奋起与之战斗,充分显示了毛泽东大无畏的英雄气概,使中华民族以不畏强暴的形象更加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在经济发展中,我们工业水平差,农业落后,科技不发达,毛泽东领导全国人民,战天斗地,改变一穷二白面貌,使中国一天天发生变化。他不屈服于外力,依靠自己的力量研制成功自己的两弹一星,回忆起那段历史,我们历历在目,对毛泽东的历史功绩认识更深刻了。

四是群众精神。毛泽东一生信奉。相信群众,发动群众,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又到群众中去,是毛泽东独具特色的领导艺术,充分体现了党的宗旨。我们要取得斗争的胜利,只有把群众发动起来了,各方面积极性调动起来了,才能达到目的。建国初期,为了改变贫穷落后的面貌,在指导建设上犯了急躁冒进的错误,但他老人家的主观愿望是尽快使国家发展,人民生活富裕,除此之外,没有任何个人的利益。人民群众在毛泽东的心目中占得份量很大很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让人民过上好日子,是他老人家终生的追求。人民群众生活遇到困难,他痛心疾首,苦苦思索解决的办法,并以身作则,与人民共渡难关。上世纪60年代初全国经济困难时期,他带头不吃肉,带头节衣缩食,带头生产自救,以至腿上浮肿,营养不良,这就是党的主席、国家领导人的博大胸襟。为什么毛泽东逝世27年,人们还这么衷心爱戴他,怀念他,就是因为他与人民心连心。现在我们学习邓小平理论、""重要思想和胡锦涛总书记"群众利益无小事"指示精神,就要坚持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把群众冷暖挂在心上,为人民谋幸福,这是我们的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五是自律精神。毛泽东自律要求非常严格,在许多方面树立了典范。革命取得胜利,人民感谢,资产阶级也出来捧场,毛泽东头脑清醒,要求全党要"两个务必",作出"不做寿,不送礼,少敬酒,少拍掌,不以人名作地名,不要把中国同志和马恩列斯并列"的六项规定,严格执行。国难当头,他毅然把自己最心爱的儿子毛岸英送到朝鲜战场,当牺牲消息传来,他讲的那句"谁让他是毛泽东的儿子",让多少人热泪盈眶。在政治上,他光明磊落,坚持马列主义原则,坚持民主集中制,不摆架子,不耍权威。在执行党的纪律上,他带头不享受任何特权,不接受任何礼物。在生活上,他与群众同甘共苦,一生保持着艰苦朴素的作风,保持着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中****园毛泽东故居,床上盖的被单,用的枕套,地上摆放的鞋袜,衣架上挂的睡衣,那就是毛泽东的生活写照,光彩是多么耀人。

我们纪念毛泽东不仅仅是缅怀他的丰功伟绩,追忆领袖的风范,更重要的是继承他的遗志,学习弘扬他的精神,发扬党的光荣传统,不断推进我们的事业,把我们正在办的事情办好,这才是最好的纪念,也是真实意义所在。

从温总理身上想到的体会


从温家宝总理身上想到的体会


前几日在网上有两条关于温家宝总理的新闻,一个是总理致信《温家宝:教育大计,教师为本》里一处地质知识的错误并对广大读者致歉;另外一个是总理为送别美国前国务卿基辛格亲自撑伞。
当这两条新闻被报道后,社会上的公众反应十分强烈,大家纷纷表示对总理的钦佩,表达出各种赞美之词。通过这两件小事,让大家感到了做为一个大国总理所具有的平易近人的风范,这种行为让我们钦佩不已。
可是我突想到,为什么这样的小事发生在总理身上,会让我们感动不已?我们因总理而生发出的种种感动,大都缘起于一些细小之事,十年穿一件棉衣、写信更正错误、亲手撑伞送客,这些事情,于常人身上,可谓再正常不过之事,亦是一个普通人应有之品格,何以到了总理那里,就能屡次“感动中国”?
说到这一本文点,就必须提及一个问题—有些政府工作人员在公众面前呈现了一副什么样的面孔?相信很多人都能勾勒出一副官员面孔,其中有为民请命的面孔、有敢于担当的面孔、有克己奉公的面孔,亦有贪赃枉法、高高在上、好大喜功的面孔。但是无论官员在公众心底留下了什么样的印记,有一点却无可辩驳,即:尽管这几年来个性官员愈来愈多,但更多存在的,依然还是说话中规中矩、少在公众面前敞开心扉的官员。
当官员以不出错、不逾规为至上法则的时候,就必然导致一个后果———官员不会或者不善于在公众面前表现自我、舒展情怀。而这种不会与不善于,又进而导致官员在公众面前刻板、缺乏情怀印记的加深。对于公众来说,他们大多都无从了解官员的生活,亦不了解官员到底在做什么、如何在做,所形成的印象,基本上都源自于具有浓郁宣传稿意味的新闻报道中。而温家宝总理则不同,在他的身上,公众可以看见他的潸然泪下,可以看见他为苍生而怒的面孔,可以看见他穿了十年的旧棉衣———对大多数公众来说,总理在现实中是距离他们很遥远的,但这些呈现在公众面前的一个个细节,却让公众似乎看到总理就在自己的身边。从总理的身上,公众找不到惯常印象中的刻板官员的印记,找不到将不出错奉为天条的烙印———通过这一个细节,公众能清晰地感觉到,总理和我们惯常接触的很多官员,着实不一样。
说不一样,是因为,在公众的心目中,温家宝总理是一个清晰的形象,而大多数距离我们很近的官员,却让我们怎么也看不清他到底有着一副什么样的面孔。能够看清楚的,公众自然会去亲近他,自然会因他的一些深具人文情怀及朴素道德的行为而感动不已;而那些看不清楚面孔的,公众自是不知他在以何样的心思对待公众,了解尚且谈不上,更遑论亲近与感动了!
公众之所以不断地因温家宝总理而感动、钦佩不已,说到底,一方面是因为总理身上所显现的巨大的道德力量与人文情怀,让每一个个体无法不感动;另一方面,更是因为更多的官员,无法为我们呈现出一副清晰而又亲近的面孔。公众无法从身边的官员身上获得感动与认同,便只能将所有的对官员的美好期许,寄托于总理身上。


学习毛泽东同志《为人民服务》心得体会



中小学时代,就能够熟记毛泽东同志的《为人民服务》一文,对有的语句至今记忆犹新,如“我们的共产党和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新四军,是革命的队伍。我们这个队伍完全是为着解放人民的,是彻底地为人民的利益工作的。”“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我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为了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走到一起来了。”“要革命,就会有牺牲,死人的事是经常发生的。”等等。但由于当时的经历所限,对其中的微言大意及深刻内涵难以理解和把握。

现如今,走过了二十多个春秋,历经了文革后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立的不同历史时期,个人上过大学,当过教师,呆过工厂,进了机关,从一名农民子弟逐步成长为一名大学生,一名共产党员和一名人民检察官,学习经历、工作经历和社会阅历日渐丰富,再回过头来重温《为人民服务》,认识大为不同。我理解,《为人民服务》一文,虽然短小不过区区七百余字,但的确非常精妙,意境深远,不失为长期指导共产党人行为经典之作。毛泽东同志论著《为人民服务》一文虽然写在一九四四年,至今已过了六十余年,社会已经发生了深刻变化,但是对于我们的党,对我们每位共产党员而言,仍然具有非常现实的指导意义,并且将在更长的历史时期甚至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乃至更长的历史进程中,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指导意义。

我认为,《为人民服务》一文至少提及我们要牢记以下几个方面的意识或者精神:

一是牢记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毛泽东同志在《为人民服务》一文最明白不过地表达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该文开篇即开字明义的指出,我们共产党和共产党领导的队伍,就是彻底地为人民利益工作的。中国共产党首先是人民的党,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中国共产党的立党宗旨,成长历程和执政历史都证明了一点:即为人民大众服务,为人民的利益而奋斗,为了人民的解放而成长壮大,为谋取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而执政。《中国共产党党章》明确:“党除了工人阶级和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没有自己特殊的利益。党在任何时候都要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同群众同甘共苦,保持最密切联系,不允许任何党员脱离群众,凌驾于群众之上。”中国共产党党员必须时刻牢记我们的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永远做劳动人民的普通一员,永远为人民而工作而服务。

二是牢固树立公而忘私的牺牲精神。中国共产党党员是具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先锋战士。共产党员不是普通群众,共产党员必须牢记自己的角色定位,即是中国工人阶级的有共产主义觉悟的先锋战士。共产党员必须“不惜牺牲个人的一切,为实现共产主义奋斗终身。”共产党员在日常学习中,必须比普通群众先学一步,学深一步;在日常工作中,必须比普通群众更加勇挑重担,先当骨干;在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国家利益相冲突的时候,必须毫不犹豫地牺牲个人利益直至牺牲个人的生命。毛泽东同志在《为人民服务》一文中指出,“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为人民利益而死,就比泰山还重。”毛泽东同志进而指出:“要革命就会有牺牲,死人的事是经常发生的。但是我们想到人民的利益,想到大多数人民的痛苦,我们为人民而死,就是死得其所。”毛泽东同志这些话,是在革命战争时代讲的,但对于社会主义建设时期也具有极强的针对性,而且对于现在更具有极为重要的现实性。作为共产党员我们必须谨记领袖教诲,切实发扬共产党员勇于牺牲的精神。当然,这种牺牲不必指生命的牺牲,更多地包含着对个人时间、个人利益的牺牲,即在具体学习、工作和生活实践中做到勇于牺牲,甘于奉献。

三是牢固树立接受监督意识。毛泽东同志指出:“因为我们是为人民服务的,所以,我们如果有缺点,就不怕别人批评指出。不管什么人,谁向我们指出都行。只要你说得对,我们就改正。你说的办法对人民有好处,我们就照你的办。”这条极为重要。从历史发展规律看,从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看,从中国共产党的成长历程看,错误都是难免发生的,历史的每一点滴进步都是在纠错过程中实现的。从党的现代史看,革命战争时期,我们党不断克服“左”的和“右”的错误,不断成长壮大;社会主义建设时期,我们历经了“文化大革命”等重大错误走向改革开放;改革开放过程我们不断更新观念,从放弃计划经济到建立商品经济到建议社会主义时期经济,也是一个逐步的渐进发展过程。对于腐败问题,党的坚定反腐态度也足以证明这一点。这是对党而言,对个人而言也是一样,每个人都不可能十全十美,对待自身不足和差距,首先要有清醒的认识,要有坚决改正的态度和行动,同时更要自学接受监督,以诚恳的态度接受批评,改正工作中的缺点和错误,不断完善和提升自己,使自己的言行更加符合共产党员党性的要求。

四是牢固树立团结奋进的意识。毛泽东同志指出:“我们都是来自五湖四海的为了一个共同的革命目标,走到一起来了。”“我们的干部要关心每一个战士,一切革命队伍的人都要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这就要求我们,共产党员首先心中要有大局,要有胸怀全局的意识,要立足共同的目标来规制自己,来团结同志;同志之间既要勇于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也要互相关心,相互爱护,相互帮助,团结合作,为了共同的事业而奋斗。在具体工作中,既要坚定信心,又要提高本领;既要有面对困难的勇气,又要有解决困难的办法;更重要的是要加强团结,运用集体的智慧和结晶,来共谋大局,共谋发展大计,共同推动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