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心得体会 > 学习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 导航 > 杜洪英先进事迹学习心得

学习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杜洪英先进事迹学习心得。

对你来说,别人的想法你也不一定会接受。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心得也不例外,在学校的时候我们都写过心得体会,写心得体会能够提升我们的书面表达能力。如何写好一份值得称赞的心得体会呢?经过收集,小编为您献上杜洪英先进事迹学习心得,供有需要的朋友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你。

杜洪英先进事迹学习心得

有人说:人生是洁白的画纸,每个人都是手握各色笔的画师;人生是一条看不到尽头的长路,每个人都是人生道路的远足者。面对每个人都只有一次的人生,该如何书写?怎样打造更加精彩的人生,需要我们认真思考。前不久,我在题为《她的人生"档案"很精彩》和《奉献的人生最精彩》的两篇文章中找到了答案。杜淑英31年淡泊名利、爱岗敬业的精神和祁爱群为了工作,把生命留在了藏北高原的先进事迹告诉我们:一个人的精彩人生是平凡、无私、奉献。人生会因为树立正确的价值观而变得激情荡漾、美丽绽放。

也许有人说,当今社会纷繁复杂,追逐名利与自我,还有谁能够做到平凡、无私、奉献。但我要说,人类在发展,社会在进步,爱岗敬业、勤奋职守、无私奉献的精神永远是社会的主流,因为它符合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需求,更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与价值的追求。

全国创先争优代表杜洪英,31年如一日,与无言的卷宗打交道,窝在档案室里除了剪剪贴贴、就是装装订订,把别人看来简单枯燥的档案工作当成实现人生价值的舞台来对待。“把工作做好,让每一份档案更完整规范,组织考察干部时有准确的档案记录”是她赋予进步的含义。“规矩如石,原则似铁。“态度应该谦让,原则绝不能退让”是她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曾有人说“跟着组织部,年年有进步”。而杜洪英对这句话的理解,从来都不局限于个人职位的升迁,而是工作一年比一年出色。因此在玉环县委的组织部里,流传着她三拒调升的故事。杜洪英,在繁忙的工作中挤出时间,抓紧学习,对组织工作的政策法规熟记于胸,努力成为组织工作的“活字典”、“业务通”;就是在这样31年如一日的坚守里,杜洪英赢得了尊敬,赢得了属于她的骄傲。

还记得莽莽藏北高原上那朵“圣洁的永不凋零的雪莲”吗?党的优秀组工干部祁爱群,一位女同志,在海拔4700米的藏北高原扎根群众,面对艰苦的环境、艰苦的岗位、一生都在默默奉献。可她,一个普通的女共产党员都做到了!一句“鱼儿离不开水,我离不开藏北牧民”道出了她一心为民的崇高之心声。祁爱群虽然走了,但她留下了一座组工干部胸怀磊落、公道正派的丰碑。她的光辉事迹将永远铭记在人们心中。

忘不了在20xx年雪灾中,贵州怀化组工干部们用实际行动唱响的那一曲曲防冻抗灾的英雄赞歌。由于大雪封山,交通运输不畅通,粮油等生活必需物资无法供给。为了解决灾民的温饱难题,是他们冒着摄氏零下5度的严寒,翻山越岭,背着一袋袋大米徒步进村,也是他们,多次上高山、下深沟,踏冰趟雪,修复了10多处高压输电线路和设备,为37万苗乡人民送去了光明,他们是在用党性、品行向人民群众展示了新时期共产党人的风采。

回望身边,在我所在的企业——宁夏能源铝业,也有这样的党员干部。他们带头学习,带头接受急、难、险、重的生产任务,带头完成党员模范工程;他们服务职工,及职工之所及,想职工之所想,成为职工信得过靠得住的贴心人;也是他们,为了企业又好又快发展,视奉献为己任,视创新为快乐,视拼搏为荣耀。

是啊,正是这样的人,舍去浮华,舍去光彩夺目,去追求一种高尚的情操,一种忘我的境界,一种无私的品格。他们用微笑回答,用眼睛诉说,用爱传递着一个答案:我们是这样的人,一个无怨无悔为祖国,为人民,为企业奉献了青春和力量的新时期组工干部,一个时刻做到“讲党性、重品行、做表率”,无愧于过去、现在和未来的人。因为他们心中坚信:漫漫人生路定会在正确价值观的指引下大放异彩。

F132.cOM更多心得体会小编推荐

学习支月英先进事迹心得领会


学习支月英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35年来,她走得最多的路,是崎岖、坎坷的山村小路;

35年来,她想得最多的人,是天真、可爱的山村孩子;

35年来,她做得最多的事,是寂寞、艰苦的山村教学;

35年来,她心中始终笃定的一个目标,那就是教好深山的每一个孩子,做一棵大树、守望那片深山。今天,她做到了,用35年的坚守做到了。

她就是2010年度感动奉新士佳人物,2011年江西省五一劳动奖章获得者,2016年宜春市最美劳动者、道德楷模,2016年张丽莉式优秀教师,2016年全国模范教师龚全珍式好干部、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江西省奉新县澡下镇白洋教学点的女教师支月英。

一、山村讲台,默默地坚守

1980年,奉新县边远山村教师奇缺,时年只有十九岁的南昌市进贤县姑娘支月英通过考试,毅然选择宜春地区(现宜春市)奉新县澡下乡泥洋村小学当了一名深山孩子王,她不顾家人的反对,远离家乡,只身来到离家两百多公里,离乡镇45公里,海拔近千米且不通班车的泥洋小学,成了一名深山女教师。

一到目的地,她发现那里比想象中的还要艰苦的多,学校地处奉新和靖安两县交界的泥洋山深处,这里交通不便,离最近的车站都有20多里,Mei师生上学全靠两条腿在崇山峻岭爬行。山村生活条件异常艰苦,食品稀缺,支老师象当地人一样,自己动手种菜做饭。

当地老百姓十分疑虑,这外地姑娘能坚持下来吗?是不是想过渡一下,过不久就溜掉,这话不假,山旮旯太偏太穷,前些年,教师如同走马灯似的来了又走。过了一年又一年,家长们不但是看到支月英硬是坚持下来,还看到她无论刮风下雨、结冰打霜,她一个个送孩子回家,跟他们聊聊,像自己亲弟弟、妹妹一般对待,他们才信任这位姑娘了,于是议论开了,嗨,这位姑娘靠得住,恐怕会用心思教好我们的孩子!但也有风言冷语说的,莫想啊,你看咯,顶多两年就会走掉,我们这地方哪能留住这般好的姑娘啊!

二、孱弱身躯,为山村孩子遮风挡雨

一年又一年过去了,她留在大山与一双双渴望知识大眼睛相伴,她教孩子们读书识字,唱歌跳舞,家长们看在眼里,喜在心头,经常翘起大拇指,赞不绝口地说:嗯,这姑娘不错,是位好老师当然,这个好不是短暂一两天、一月或是一年的,更不是一个、两人或几个人说了算的,要得到长久的口碑并非这么简单。

八十年代初,她的工资只有二十几块,有些孩子交不起学费,支老师总是为学生垫付学费、买文具,有时甚至把自己买米买菜的钱都垫上了。

穷山村的学校破烂不堪,她买了薄膜等,把教室修好,把冬日刺骨的寒风拒之窗外,学生在教室里暖洋洋的。

八十年代初,她的工资只有几十块钱,有些孩子交不起学费,家长迟迟不让孩子来报名,支老师总是自己为学生垫付,垫着垫着,有时买米买菜的钱都不够,

先进事迹学习心得


医者父母心,她做到了;不是一天,而是30年如一日:减轻病人痛苦是我最大安慰。
这是一位从普通护士成长起来的著名医学博士;这是一位曾数次在自己身上做医学实验的医者;王玲,广东省第二人民医院(原广州军区177医院)血液科主任、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她30多年如一日,视病人如亲人,尽心尽力无私地体贴和关心病人,以高尚的医德、无私的爱心和精湛的医术,赢得了人们的爱戴,营造了和谐的医患关系,展示了新时期优秀共产党员的高贵品质。
从护理员到主任医师,从原有的初中文化程度到摘取医学博士学位,王玲的成长道路一步一个脚印。她攀登医学高峰所付出的坚忍不拔的努力,是她赢得患者衷心爱戴的客观基础。而尤为难能可贵的是,王玲真正把病人当成了亲人,在尽力解除病人身体痛苫的同时,细心呵护他们的心灵:她可以在临床实验需要正常骨髓作对照的时候,两次抽取自己的骨髓;她可以经常通宵达旦地坐在电脑前,搜索、比较国内外治疗血液病的不同药物,为患者选择最省钱又能达到最好疗效的治疗方案
从王玲的事迹中我们不难看到,立足本职,敬业爱岗,对工作极端负责,对人民极端热忱,是她从业生涯的真实写照。王玲说过,解除不了病人的痛苫,就不是好医生。她还说过,作为一个医务人员,我不能不讲良知。透过这些质朴的话语,人们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她所在的科室是医院经济效益最差的科室之一,为什么她对病人送给自己的红包或礼物无一例外地加以谢绝。在她的心目中,病人的利益永远放在第一位。
好医生王玲的先进事迹感人至深,令人敬佩。从业30多年来,她视病人如亲人,以高尚的医德、精湛的医术、无私的爱心,树立了医务工作者的崇高形象,展示了新时期优秀共产党员的高风亮节。无论是对于爱国、守法、诚信、知礼现代公民教育活动,还是对于在党员中开展的理想、责任、能力、形象教育活动,王玲都是一个优秀的榜样。
我们广大医务人员应以王玲医生为榜样,树立一切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心中时刻怀有强烈的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不求回报,永以病人利益放在第一位,急病人所急,想病人所想,文明行医,廉洁行医,以满腔热情、高度的责任心、和善的服务态度为病人服务;要不断地学习新知识,掌握新技术,不断地跟踪世界先进步伐,不断地充实、完善、提高自己,以高超的技术解除病人的痛苦,努力提高人民的健康水平。

先进事迹学习心得(2):

被称为生命的守护神43岁的大化瑶族自治县板升乡弄丛村村医蓝云,他身患癌症4年多,仍坚持带病行医,担心自己不久于人世后无人给村民看病,又送妻子到卫校学医,继续为群众看病
当我坐在电视机前,我内心是何等的感动:当我们与家人团聚,享受着现代物质文明的种种便利时,在大山的那一边,有多少人忍受着不堪忍受的贫穷与苦难,蓝云医师在那样贫困的环境中扎下了根,奉献自己,服务他人,多少次在山间独行,多少次在暗夜中行走,有了他,村里少了死在送往乡卫生院路上的小孩与老人,有了他,村里的人们不再为疾病担忧害怕,他就是他们的守护神,是最无私的白衣天使。

蓝云的先进事迹,感动了社会各界,在河池掀起了学习先进典型,立足岗位创先争优的热潮。蓝云同志心系群众,以大局为重,身患绝症后仍以顽强的毅力穿行在大化之间,含辛茹苦救治病人,表现了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
党的队伍里有着这样一个为国家为人们坚贞不移无私贡献的优秀农民医生,他的故事传遍山城,触动着每一个人的神经,感动着每一个人的心灵。究竟是什么让他长期冲在一线面对艰难困苦不畏惧?是什么让他为救死扶伤坚守执着?是什么让他扶危济困慷慨相助?又是什么让他身患重病却对本职岗位不离不弃?蓝云同志之所以能获得群众的拥护,在于他心系民情,为民解忧,倾心付出,服务群众不摆架子、从不放弃。

蓝云同志为了帮助山里贫困百姓看病,四处奔走、日月兼行,积劳成疾,但出色的完成了本职工作。在实际工作中,我们也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困难和问题,如果仅仅是牢骚抱怨、推脱逃避,往往无济于事,难有收效。蓝云同志的诸多事迹都告诉我们,要履行好职责,就必须有一颗为人民服务的耐心。而这正是我们年轻工作者必需的品德要求。
当我看到蓝云身患重病还冲在一线的先进事迹时,其心系工作,惟独没有他自己的精神再一次感动了我。扪心自问,作为健健康康的我们,平时的工作再苦再累,这点付出其实又算得了什么呢?我们要多想想得到了什么,不抱怨我们付出什么;多思考还有什么差距,不自满于小小的成绩,不固步自封停滞不前。毛主席曾说过:做一件好事不难,难的是做一辈子好事。为人民服务不难,难的是蓝云十几年来始终如一地做到了这一点,这种矢志不渝的恒心告诉我们,任何成绩的获得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持久地追求和坚持。确实,我们的工作,我们的事业,无不需要我们坚持不懈的付出和努力。必须坚持不断学习、提升素质、追求创新。只有拥有恒心的支撑并贯穿工作始终,个人的潜能才可能被发掘,工作的素养才能被培育,良好的业绩才能被获得。

学习陈超英先进事迹有感


最可爱的人

——学习陈超英先进事迹有感

胡俊 中建二局第一建筑工程有限公司上海分公司

第一次听见陈超英,是在八月份公司新员工,参观高检项目部的时候。项目工地的板房上贴满了"学习超英精神"的宣传和大姐的画像,匆匆一瞥,印象不深。

来项目后,有次闲暇跟其他项目的同学聊天,又说起了陈超英。他说刚学习了陈超英先进事迹,感触颇深,还说咱们公司的新生都得写写"超英精神",心里对这个人又好奇了一会,以为是哪位工人模范,到时随便拼凑点应付一下就行,还是没放心上。

直到前两天我看了陈超英大姐的事迹介绍。

"生前","大姐书记","因公殉职",这是我再次接触陈大姐时一直萦绕脑中的字眼。53岁是她生命的一个终止,却也是她另一个生命的开端。

身为领导,手握重权,她却从没为自己谋取过私利。妹妹失业,侄儿外出打工,她也从没为亲朋安排过任何岗位;工作中她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出差或者办公事刷自己的卡,连她自己都不清楚刷多少次,用了多少钱,甚至累积下来的车贴她也一分没拿。

公而忘私,以苦为乐,她把工作当成自己生命的一部分。担任领导以来,她每年深入上百个项目办公,亲历亲为,对每个项目,每名员工的情况了如指掌;当公司遇到棘手任务,她不顾自己身体状况,多地辗转,热情似火,被同事们称为工作上的"女超人",却总在旅途的车上,疲惫地闭上眼睛。

言出必行,行之必果,她的言行一致在各单位都是出了名的。对于职工反映的问题,她一定会记在心里,对自己向职工的表态从不食言;上级安排新的工作任务时,她常说:"请领导放心,我们会努力做好。"无论任务多么艰巨,困难多么棘手,她总是坚持从行动中找问题,在行动中追求完美。

大姐是平凡的,她也像我们所有人一样,过着平常的生活,厄难临身,也逃不开死神的眷顾;大姐是不平凡的,35载工作中,始终保持着高尚的风格,品德如一,用她坚定的信念,映衬出一份平凡工作的伟大。

陈超英大姐,您就是我心中最可爱的人!(胡俊)

教师先进事迹学习心得


小编最近发表了一篇名为《教师先进事迹学习心得》的范文,感觉写的不错,希望对您有帮助,希望大家能有所收获。

今天浏览了乡村教师郭莉莉的先进事迹后,我心潮腾涌。她那一心只为,只为他人的事迹深深地感动着我,震动着我,让我堕入了深深的思考。她的行为,虽比不上教育家有影响力,但她全力以赴实施着。为了山里求学的梦想,她付出了自己全部的血汗,乃珍宝贵的青春和幸福。

老师,美在坚强。在生活的道路上,我们都会碰到各种曲折、磨难,我们或许会感叹时运不济,会愤恨名运不公,会抱怨人情冷漠。郭莉莉应不应当抱怨?应不应当放弃?是啊!20多岁,接二连三的失去可亲可敬的父亲和丈夫,还有比这更残暴,更使人难过的事?可她并没有在悲痛中度过,而是化悲痛为气力,用她那柔弱的肩膀支持起两个家庭,既照顾外家妈又照顾婆家妈,还有那仅一岁多的孩子,纵使这样,她也没有耽误。他靠的是甚么?永不伏输、永不放弃的精神。难道她身上的这类精神不值得我们学习吗?

最美老师,美在大爱。爱包含了人间最美的语言。天空会因爱而变得湛蓝,大地会因爱而变得殷实,人生也会因爱而变得更加灿烂。郭莉莉对家庭、对学生、对事业的爱是一种无私无畏的大爱。她的孝心足以感动每个人,那她对学生的爱更是让人敬佩。本就微薄的工资,照顾两个家人已经是全力以赴,她还十分关心学校的留守儿童,每次包饺子、蒸包子、炸油条都把这些孩子叫来一起吃饭,正由于她的心中装着她的学生,所以被孩子们亲切地称为校长妈妈!由于有了她,照亮了孩子们人生的道路;由于有了她,暖和了孩子们的心;由于有了她,点燃了山区教育的希望。

最美老师,美在敬业。我要回去,我的课没人代。简短朴实的一句话,这不正是郭莉莉敬业精神的表现吗?亲人的离开并没有打垮她,教学上的出色成绩填满了她内心。她所带的学科连续多年稳居全县前茅,还实现了坡底中学20年来的第二个康中梦,这足以令我们赞叹。可见,作为教师要有良好的平和的心态,只有视教书育人为自己的神圣职责,视学生为自己的子女,才能有端正的态度,饱满的工作热情,吃苦刻苦的工作精神去做好自己的工作。

在山区教育的讲台上,他人离开的时候,她留了下来。为了孩子们,为了山区的教育事业,她贡献了全部的光和热。我决心以最美教师郭莉莉为榜样,做一个对学生尽心、对工作尽职、对社会尽责的人,以满腔的热情全身心的投入工作,脚踏实地的做事,兢兢业业的工作,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

支月英先进事迹心得领会


支月英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今年55岁的支月英,现任澡下镇白洋村教学点负责人。1980年,支月英通过教师招聘考试来到海拔近千米的偏远山区澡下镇泥洋小学任教。36年来,支月英一直扎根山区教育,精心培育桃李,把青春和热血无私奉献给了大山里的孩子们。

在长期的农村教育教学工作中,她勇挑重担,认真钻研业务,勤于教学实践,积极推动学校发展,以酷爱教育的事业心、认真负责的教学态度、勤奋务实的工作作风赢得了同事、群众和组织的认可,支月英先后荣获全国优秀共产党员、中国好人、全国师德楷模、省五一劳动奖章等。

记者一见到支月英,她满脸愧疚地说:前段时间出去到外地去办事,没有给孩子们好好上课,很对不起孩子们。为了表示歉意,在回来途中,她特意在县城给孩子们买了棒棒糖带上山。

1980年,19岁的支月英通过考试,在距县城100余里的澡下镇泥洋教学点当起了小学老师。没想到这一待,就是34年。34年来,她坚守在人烟稀少、交通不便的大山深处教书育人。在深山里她教育了整整两代人,从风华正茂的支姐姐教成了支妈妈支奶奶。

长期超负荷工作,支月英这些年常常头晕眼花,她患有甲状腺功能减退、高血糖、高血脂、高血压、声带结节等病症,2006年因视网膜出血,MEi她的一只眼睛已经看不见东西。但是,支月英割舍不下孩子们,我每个月都存不下钱,很多花在看病吃药上,每天都要吃药。上课嗓子实在太累讲不动了,我就放课件光碟给孩子们看。

山路弯弯,绵延崎岖。10月11日上午10时,从奉新县城经过近2小时颠簸,记者眼前出现了一栋二层的小楼。院门上的白洋教学点字样映入眼帘,鲜艳的五星红旗迎风飘扬,孩童朗朗的读书声声声入耳。

人有两件宝,双手和大脑;双手会做工,大脑会思考;用手不用脑,事情做不好支月英一边以手势演示,一边带领孩子们朗诵。

丝毫看不出支月英已年过55岁,此时此刻,她完全沉浸在课堂与孩子们的互动中。

36年了,既是认真的老师也是贴心的朋友

36年前,19岁的支月英从共产主义劳动大学冶城分校毕业,通过招考来到离家乡进贤县数百公里的大山深处奉新县澡下镇泥洋村小学当老师。支月英满怀献身教育的理想和激情来到泥洋村,但生活条件的艰苦、教学设施的简陋,着实让她傻了眼:教室里只有一块黑板、课桌椅都是拼凑成的当地人烟稀少,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