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心得体会 > 学习十八大精神心得体会 > 导航 > 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考试题及答案

学习十八大精神心得体会

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考试题及答案。

因为经历和思想不同,针对同一事同一作品,想法当然不一样,将读过的东西,把最受感触、最重要的部分做为中心来写。在日复一日的生活中,大家都对心得体会很是熟悉吧,写心得体会能够提升我们的书面表达能力。关于好的心得体会要怎么样去写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收集的“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考试题及答案”欢迎你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考试题及答案

姓名:成绩:
一、填空题(每题3分,共30分)
1、党的十八大召开时间是11月8日。
2、国内生产总值达到47.3万亿元进出口总额跃居世界第2位。
3、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求真务实是科学发展观最鲜明的精神实质。
4、解决“三农“问题的根本途径是城乡发展一体化。
5、我国根本政治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
6、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依据是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总布局是五位一体;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7、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8、改革开放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9、只要我们胸怀理想、坚定信念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顽强奋斗、艰苦奋斗、不懈奋斗,就一定能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一百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一定能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10、到2020年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翻一番。
二、单选题(每题3分,共15分)
1、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自觉地把a作为核心立场。
a、以人为本b、全面、协调c、可持续d、统筹兼顾
2、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自觉地把d作为根本方法。
a、以人为本b、全面、协调c、可持续d、统筹兼顾
3、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我国经济年均增长b。a、10.6%b、10.7%c、10.8%d、10.9%
4、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经济体制改革的核心是b。
a、处理好“姓社“还是“姓资“的关系
b、处理好政府与人民群众的关系
c、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
d、处理好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对接的关系
5、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两个增长“和“两个同步“。其中“两个同步“是指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c。
a、农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
b、城镇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
c、劳动报酬增长和产率提高同步
d、国民生产总值增长和生产率提高同步
三、多选题(每题5分,共25分)
1、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要abcd。
a、要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
b、要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
c、要丰富人民精神文化生活
d、要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
2、总书记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加强社会建设必须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必须加快推进社会体制改革。做好这方面工作主要要做好以下abcdef具体工作。
a、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b、推动实现更高质量的就业c、千方百计增加居民收入d、统筹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建设e、提高人民健康水平f、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
3、5、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必须自觉地把bc作为基本要求。
a、以人为本b、全面、协调c、可持续d、统筹兼顾4、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全面落实abcef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
a、经济建设b、政治建设c、文化建设
d、体制建设e、生态文明建设f、社会建设
5、党的十八大报告指出abcd是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最鲜明的精神实质。
a、解放思想b、实事求是c、与时俱进d、求真务实
四、问答题(每题15分,共30分)
1、11月15日中共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一次全会选举了新一届中央政治局委员,其中中央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委员和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是哪些人?
答:中央政治局常委分别是:习近平、李克强、张德江、俞正声、刘云山、王岐山、张高丽。
中央军事委员会副主席分别是:范长龙、许其亮
2、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两个增长“和“两个同步“。其中“两个增长“是指哪“两个增长“?
答:“两个增长“是指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和城乡居民收入增长。

f132.COM更多心得体会延伸阅读

学习党的十八大精神体会


学习党的十八大精神体会


中国共产党从诞生之日起,就肩负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就确立了建设共产主义美好社会的远大理想。一代代中国共产党人,坚定自己的理想信念,并为实现宏伟目标而浴血奋战,接力探索。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着中国各族人民在几十年社会主义建设实践中探索出的一条强国富民、振兴中华的正确道路。早在革命战争年代,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开辟出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符合中国国情的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领导着全国各族人民推翻了三座大山,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新中国成立后,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中,不断探索,为后来的改革开放提供了宝贵经验。在改革开放的三十多年中,以邓小平同志为核心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以江泽民同志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总结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正反两方面的经验,借鉴世界社会主义历史经验,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坚定不移地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阔步前进,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局面。如今,我国综合国力、国际竞争力、国际影响力迈上一个大台阶,我国经济总量已跃升到世界第二位,科学技术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如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越走越宽广,五位一体的建设,已为我们展示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美好前景。我们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充满自信和自豪!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中国共产党的行动指南,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思想武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形成了包括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在内的理论体系,是当代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如今,这个理论越来越成熟,越来越显示出它的巨大威力。尤其是科学发展观,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有着长期的、重大的指导意义。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要全面落实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促进现代化建设各方面相协调,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相协调,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统筹改革发展稳定,统筹内政外交国防、治党治国治军各方面工作,统筹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统筹各方面利益关系,努力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充满自信和自豪!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保障,它包括政治制度、经济制度、文化制度、法律制度等等。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充分发挥了它的优越性,充分保障了广大人民群众民主权利和经济利益,充分调动了各方面参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积极性。改革开放以来,尤其是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领导集体,十分重视改善民生,十分重视“三农”问题。如今,医疗保险、社会保险实现了城乡居民全覆盖,这不是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吗?农民种田,历朝历代都要交“皇粮”,而在当代,农民种田不仅不交公粮,反而要得补助。除此而外,农民养猪养牛有补助,盖房修路有补助,买家电安太阳能有补助,这不是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吗?城乡居民收入不断增加,生活一天比一天好,真正尝到了改革开放的甜头,尝到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甜头。在当代,我们亲眼看到,洪灾、旱灾、特大地震等等自然灾害,都没能难倒中国人民。如汶川大地震、玉树大地震,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众志成城、抗震救灾,在党的领导下,全国各族人民都热心帮助灾区人民及时摆脱困境,尽快重建家园,这也充分显示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从几十年的现实生活中,我们深深体会到: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给中国各族人民带来幸福祥和的生活。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充满了自信和自豪!
让我们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党中央周围,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实现党的十八大确定的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献计出力。

学习党的十八大精神札记


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宏伟目标的热期待和冷思考——学习党的精神札记

王兆铮

(中国共产党中央党校,北京100091)

摘要:党的十八大提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人们既对这个重大的系统工程寄予厚望,更应按十八大精神进行冷静清醒和理性的思考,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坚定地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艰苦奋斗,稳步地达到既定目标。

关键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系统工程;十八大精神

中图分类号:D610.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 - 8520( 2012) 06 - 0001 - 05

历史翻开了新的一页,书写着:“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鲜明地回答了我们党朝着什么样的发展目标继续前进的问题,吹响了新的进军号角。10年前,在新世纪之初,我们党通过十六大的庄严讲台郑重地宣布:“我们要在本世纪头20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5年前,党的十七大对我国发展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具体勾画出到2020年的宏伟发展蓝图。在党的十六大、十七大确立的目标基础上,十八大报告与时俱进地提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要求。正如党的十八大报告所指出,“只要我们胸怀理想、坚定信念,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顽强奋斗、艰苦奋斗、不懈奋斗,就一定能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一定能在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全党要坚定这样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这符合人民的意愿和事业发展的需要,必将极大地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极大地凝聚社会各方面的力量。当然,新征程并非坦途,会遇到很多可预见的和不可预见的困难和挑战,但我们相信,广大人民群众的热切期盼决不是浮夸,只要我们冷静理性地把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一定会实现!

热期待是有科学根据的

根据头10年的发展势头,到新世纪第二个10年末,党的十八大所规划的“经济持续健康发展,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取得重大进展,实现国内生产总值和城乡居民人均收入比2010年翻一番;人民民主不断扩大,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是可以达到甚至能够提前达到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欣欣向荣,人们的热切期待是很自然的,也是有科学根据的。我们现在干的的确是一个成熟的具备了实施条件从而可以推进的事业。弄清我们现在所具备的各种有利条件,弄清这些条件达到的程度,从而实现有效地整合,是很有意义的事情。

第一,有中国共产党的正确而强有力的领导。

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我国的社会主义制度,是最根本的保证。改革开放之初,邓小平就说过,“不要小视我们的党”。中国共产党有着动员和团结群众的历史传统,在领导革命和建设的进程中不断地锤炼和强化着社会动员能力,并且使之与时代精神相结合,不断更新、丰富和充实新的时代内容。社会动员具有某种独特的效应,这一优势运用得当,将会产生十分明显的“集中力量办大事”的社会效果,将会有助于应对现阶段许多重大的难题包括一些突发性事件,解决许多已有的社会问题和应对相继出现的新的社会问题,并增大社会解决这些问题的力度。

因此,我们的党必须如十八大所要求的那样,“全党必须牢记,只有植根人民、造福人民,党才能始终立于不败之地;只有居安思危、勇于进取,党才能始终走在时代前列。全党要增强紧迫感和责任感,牢牢把握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先进性和纯洁性建设这条主线,坚持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全面加强党的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反腐倡廉建设、制度建设,增强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能力,建设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的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确保党始终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 )也正是这样,十八大报告强调:“面对人民的信任和重托,面对新的历史条件和考验,全党必须增强忧患意识,谦虚谨慎,戒骄戒躁,始终保持清醒头脑;必须增强创新意识,坚持真理,修正错误,始终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必须增强宗旨意识,相信群众,依靠群众,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必须增强使命意识,求真务实,艰苦奋斗,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第二,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以经济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加强,初步具备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所必不可少的基础。

没有改革开放以来的快速发展,没有人民生活总体上实现了由温饱到初步小康的历史性跨越,没有改革开放以来大量贫困人口的脱贫,没有国家财力特别是中央财政的增强,没有持续健康发展的强劲势头,我们就不可能在21世纪的头10年之末,得以抗击百年不遇的国际金融危机。

我们已经具备了较为坚实的物质基础,可以为缩小社会差距、促进社会公平、完善社会保障、发展社会事业、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等提供更充分的物质保证。

第三,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全面团结进步创造了良好的社会基础

由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在党和国家工作中的指导地位得到确立并不断巩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教育科技文化事业不断发展,全体人民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总体处于不断提高的进程之中,这都是有利于我们进一步前进的最基本的前提条件。

第四,有人心思安定、思和谐、思发展的民众基础。

在我国,各民族、各阶层、各党派、各团体政治上享有平等地位,根本利益一致,民族凝聚力不断增强。中国既有着人心思定的传统,更是当今大势所趋,一些可能的动荡会由于缺乏民众基础而难以出现,即使出现,其表现程度也会由于能量不足而较弱。互惠互利、合作共赢容易成为社会各个群体的行为取向,从而成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必要基础。

第五,我国有值得珍惜发挥的历史传统深厚底蕴优势。

——中国有着高强度的民族向心力和凝聚力。中国有着几千年延续而没有断代的文明,一种根深蒂固的“中华”民族主体意识,这有利于社会的安全运行和健康发展。

——中国文化精神有着高度包容性。“和而不同”的传统,强调多种文化类型的共存共生以及相互之间的自然融通和互补。这种宽容、尊重的价值取向,有成为民族认同的纽带,有利于缓解社会各利益群体之间的不少摩擦与矛盾以及观念之间的冲撞,激发社会成员的创造活力,寻求人们自由而全面的发展,从而增强社会的整合。

——中国有着扶弱济困的传统。中国是一个容易对弱势群体产生同情并进而提供帮助的社会。这种传统经过必要的、符合现代理念的转换,对于保证弱势群体成员的基本生活底线和基本尊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中国有着深厚的务实精神,崇尚有度地渐进推进,关注基本民生问题,注意各个社会群体之间利益结构的协调,使社会得以尽可能地避免重大动荡。

积极开发和整合中华民族历史文化传统优势,使之与时代的需要相结合,对于社会稳定和发展是十分有利的。

第六,我们有着后发借鉴的优势。

起步较早的发达国家以及许多发展中国家在建设过程中积累了大量的得与失两方面的经验与教训,近年来发达国家出现金融危机更为我们提供了许多需要重视的问题。中国是一个后发国家,可以从中获取必要的参照与借鉴,追则有目标,戒则有所鉴。这也是一个不可无视的优势,最重要的在于党和国家对学习借鉴的自觉性和能力在不断提高。这有助于增强中国在未来建设的过程中所持有的判断能力、选择能力和创造能力,并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形成合理有效的建设和改革的路径,最大限度地避免重复别的国家和地区的失误,降低前进的成本。

认识中国拥有着大量有利于发展的优势和有利条件,既增加我们的信心,更提出了认识和把握优势,使之有效发挥的任务。这对于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来说至关重要。换言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干得会不会成功,进展得会不会顺当,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这些优势的开发和整合的程度。只要做好了,就能如同十八大报告所要求的那样:“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

辩证地进行冷思考

为了实现热期盼的好愿景,我们特别需要在领会十八大精神的基础上进行冷思考。尤其要认识到以下几点:

第一,从当代世界的主流和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实际出发,实现规律性与主动性的历史统一。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开创人——邓小平以其丰富的阅历深刻指出:“中国是这么大的国家,我们做的事是前人没有做过的。中国有自己的特点,所以我们只能按中国的实际办事。”229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一个巨大系统工程,需要我们按照唯物辩证法办事。我们的心要热,热在研究世情和国情提供的需要和可能,从现阶段的实际出发,去理解、谋划和实践。更要对发展进程中不同阶段的特点进行细化研究。

恩格斯在他的晚年曾以深沉的历史沧桑感说过这样一番话:“历史可以说是所有女神中最残酷的一个,她不仅在战争中,而且在‘和平的,经济发展时期中,都是在堆积如山的尸体上驰驱她的凯旋车。而不幸的是,我们人类却如此愚蠢,如果不是在几乎无法忍受的痛苦逼迫之下,怎么也不能鼓起勇气去实现真正的进步。”这既是对以往人们没有认识唯物史观的时候,对于历史发展规律缺乏自觉性的批判;也是呼唤掌握了历史发展规律的马克思主义者在可以推进的历史关头要勇于推进历史,要善于认识和把握历史机遇,实现历史的进步。在人类历史上可圈可点的重大进步都是表现为规律性、机遇性与创造性的历史统一。社会主义国家问世就是共产党人把握历史机遇而进行的伟大创造。在人类历史上,特定历史条件所提供的机遇并不是很多,中国现在正面临前所未有的机遇,这就要求立志创造历史进步的共产党人要善于识别和把握历史机遇,创造性地开拓前进的进程。

社会主义实践表明:始终认识和尊重规律是不容易的,一次认识了和把握发挥得很好,不能保证以后步步都认识和把握得正确与准确。这不会是一帆风顺的。能否始终保持清醒,始终使自己的创造实践体现社会发展规律的要求,不是容易的事情。这要求不断提高认识和把握规律、认识和把握机遇的能力。作为认识了历史发展趋势的中国共产党人当然要尽力而为,努力奋斗,但“尽力而为”的前提是必须对“力”有正确的估量,并坚持量力而行,不能急于求成。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是中国共产党入成为执政党以后作出的历史性选择,更是在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在中国建设社会主义的根本问题进行不断探索的进程中所达到的深刻认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个大题目,要具体研究。我们必须认识,在当今,我们

所处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具有的一系列重大特点:其一,这是我们党对人类历史发展总趋势有了深刻而坚定的认识基础上的伟大探索,方向是坚定的;其二,我们曾经在探索进程中走过弯路,我们既对弯路有深刻认识,更是要在实践中不断解决弯路留下的问题;其三,十分重要的是:我们在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已经找到了正确的道路并不断地行进中,并且已经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其四,处于全球化时代实行开放政策的中国能够以世界眼光来广泛认识和借鉴各种经验教训,从而得以选择可能的捷径,避免可以减少的曲折;其五,正是由于前几种因素,我们既面对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又面对着前所未有的挑战,机遇和挑战相交织的复杂也是前所未有的;其六,这就使我们既面对着新旧矛盾接踵而来的态势,但又有着能在不断解决矛盾中前进的根据。这有着与历史和现实中其他国家很多类似但’却又难以全然类比的原因。这要求我们考虑问题不能有片面性的倾向。

邓小平生前谈到在改革开放问题上存在不同认识的时候讲到了这样一种情况:“在改革中也有不同的意见,但这里的问题不是要不要改革,而是改革到什么程度,如何改革,如何开放。这是很自然的,没有什么好奇怪的。”新事物处于探索前进历程中,如何认识,如何恰到好处地把握,很重要。

第二,实现牢牢把握经济建设中心和更加重视经济社会发展并重相统一。

胡锦涛在十八大报告中指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兴国之要,发展仍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只有推动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才能筑牢国家繁荣富强、人民幸福安康、社会和谐稳定的物质基础。必须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的战略思想,决不能有丝毫动摇。”解决中国所有问题的关键在于加快发展。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尽管我国经济总量已居世界第二,但社会生产力总体上还不发达,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水平还不高,物质技术基础还比较薄弱;支持维护生态平衡的物质技术条件尚欠缺。因此,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就要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以为当今可以忽视或放松发展社会生产力,甚至轻视物质基础的建设,那决不是马克思主义,而是形而上学。以为存在着社会发展薄弱环节就是因为抓经济过头了,甚至以为可以宁肯经济不发展也要一心一意谋公平,那就不仅离马克思主义千万里,而且是靠唯心主义近了许多。

这就要坚持,实行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就必须坚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基本方针,激发活力,提高效率,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既需要充分发挥广大工人、农民、知识分子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主力军作用,又要鼓励和支持其他社会阶层人员积极贡献力量;既需要保持发达地区、优势产业和先富群体的发展活力,又需要高度重视和关心不发达地区、比较困难的行业和群众;既需要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又需要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健康发展。总之,就是尊重和保护一切有益于人民和社会的劳动,尊重和鼓励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实践。我们一定要把发展是第一要务的思想和“四个尊重”的方针贯穿于实践的全过程中,努力营造鼓励人们想干事、会干事、干成事、不出事的社会氛围,放手让一切劳动、知识、技术、管理和资本的活力竞相迸发,不断推进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我们应当正视我国实际生活中存在的经济发展与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发展存在着的“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不协调现象。正视问题,研究原因,提高认识,采取对策,都是很必要的。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各项社会事业发展的滞后,不仅不符合社会和谐的要求,也不利于经济发展。要在坚持“一个中心”的前提下,着力解决“一条腿长,一条腿短”的不协调现象。社会发展包括科技、教育、文化、卫生、体育等社会事业的发展,也包括社会就业、社会保障、社会公正、社会秩序、社会管理、社会和谐等,还包括社会结构、社会领域体制和机制完善等。要实行鼓励、引导的政策措施,调动企业和社会各方面参与社会事业发展的积极性、主动性。

第三,体制改革既要有坚定攻坚决心更要善于适度把握。

改革开放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源,这既包括破除不利于解决矛盾和化解冲突的体制机制,也包括根据实际需要创新有利于解决矛盾和化解冲突的体制机制。十八大强调,正确处理新形势下的各种社会矛盾需要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等各个方面全方位推进体制改革,积极探索建立妥善处理社会矛盾的新机制,不断促进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进一步相适应。

当今我国社会上存在的相当多的问题,都不同程度地同改革措施不到位不配套有关,是由某些体制性障碍引起的。因此,唯有及时深入地推进改革,才能减少和消除不协调、不和谐的因素。要正确把握构建与深化改革的关系,继续坚持市场取向的改革不动摇,用深化改革的办法建立新的体制机制,更好地维护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在实际的推进中要特别注意审时度势地把改革的力度与发展的速度、群众能够接受的程度统一起来,使改革真正惠及大多数群众。

第四,处理好“全国一盘棋”和发展不平衡的关系。

我国幅员辽阔,是个发展很不平衡的国家。这个“不平衡”又是方方面面的,既有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各领域之间的不平衡,又有地区之间发展的不平衡,也有着各个不同人群之间的不平衡。这种不平衡是种种历史和现实的、自然和社会的因素所导致的。既有长期历史发展进程的烙印,又有现实生活中许多人为因素的影响。改革开放以来,一些旧的不平衡,有的得到了解决,有的有所解决,有的还没有解决;而一些新的不平衡,又在发展中出现,甚至有的不平衡的趋势还有加剧之势;更应当预见到在进一步的发展中,还会有新的不平衡出现。逐步扭转不平衡差距扩大的趋势,促进协调发展,不仅是重大的经济问题,也是重大的政治问题,不仅关系现代化建设的全局,也关系社会稳定和国家的长治久安。

问题在于不平衡是一个客观存在,从根本上说是绝对的,不可能“根除”的;而且许多“不平衡”的解决需要多方面的长期努力;更会有在发展进程中,旧的“不平衡”解决之后,又出现新的“不平衡”。我们在这个问题上要有清醒的头脑。

这就要求强化系统意识。先行者和后行者都要有一个科学的态度,都要在“全国一盘棋”的思想指导下认清自己的责任。先行者要认识自己帮助后行者不仅是义不容辞,而且还有着在帮助中达到推进自己发展的有利条件,实现双赢;而后行者既要努力寻找争取先行者支持和协作的结合点、切人点,更要从先行者的经验教训中获取启迪。这对贯彻落实十八大的战略部署很重要。

加快后进的领域、地区、人群的步伐,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问题。而要紧的是,首先在于发现这些后进的领域、地区、人群中的创造活力所在。在多数情况下,后进的领域、地区、人群都有着各自不同的没有被正确认识的优势,而且在许多情况下,一些被传统观念认为是劣势的方面常常可以进行转化。我们需要从系统协调方面的方法论获得启迪。

第五,把握国际环境建设的主动权。

我们的事业不是在闭关锁国的条件下进行的,而是同世界息息相关的。改革开放以来,我们党更加重视国际环境的研究,并使之成为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战略设计的基本考虑之一。中国的发展始终是与人类共同进步联系在一起的。我国既要充分利用世界和平发展带来的机遇发展自己,又要以自身的发展更好地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和谐中国”需要“和平世界”,“和平世界”也离不开“和谐中国”。十八大报告强调:“中国将继续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帜,坚定不移致力于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要完成我们的战略任务,必须要有一个“和谐世界”的国际环境。提出构建“和谐世界”,既充分体现了我们党的马克思主义宽阔胸怀和世界眼光,也充分体现了国富民强的国家理想和中国的世界理想。我们必须从世界眼光和战略思维的高度来理解,高举和平、发展、合作的旗帜,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坚定不移地走和平发展的道路,实施互利共赢的对外开放战略,更好地利用国内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积极争取和平稳定的国际环境,推动国家建设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这样才能把握好前所未有的战略机遇期,应对前所未有的挑战。

“尽力而为”当做到两个“力戒”

在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的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应当充分发挥历史主动性和创造性,遵循客观规律的要求“尽力而为”。

第一,既要力戒急于求成,也要防止“漫不经心”和大而化之简单化。

必须力戒急于求成。我们既要看到急迫性,努力工作,又不可急于求成。邓小平在推进改革开放的进程中,常常提醒要牢记急于求成的历史经验教训。懂得发展的大趋势,方向坚定很重要,但方向、趋势不是“灭此朝食”,而是需要长期不懈的努力。

一些在实际工作第一线的领导干部就深有感触地提出,现在,高谈阔论的、“理想主义”的“战略家”多了,哗众取宠的方案多了一些,而切切实实地研究并实际地做的人少了一些。当务之急则是非常需要踏踏实实地研究现在可以做什么,做到什么程度,重点放在什么地方,在哪些方面可以作一定的跳跃,而又在哪一些方面需要必要的忍耐,并争分夺秒地做现在已经成熟而又迫切需要做的事情。必须把积极进取精神同科学求实态度很好地结合起来。既要有紧迫感和责任感,又要看到解决问题的艰巨性、复杂性和长期性。我国人口多,底子薄,社会生产力水平不高,发展很不平衡。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是一个动态的历史进程,既要努力奋斗,又不能急于求成。要从我国现阶段国情和各地的实际情况出发,提出分阶段的目标和任务,积极而又扎扎实实地推进。

第二,还要十分注意力戒回归平均主义的问题。

平均主义在我国有深厚的社会积淀。公平和公正是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要求,但公平和公正不是平均主义。而历史上有过平均主义拿“公平”作为旗帜的经历。重视协调好社会的各种利益关系,是很必要,也是很重要的。近二三十年来,由于地缘特点、区位优势、人文传统和政策倾斜等原因,我国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过程中,一些地区和一些人先富起来了,多数人的收入虽有提高但增长较慢。这固然是在纠正过去的平均主义过程中的进步现象、必然现象。但地区发展差距和城乡发展差距、人们的收入差距和社会各阶层生活水平的差距拉得过大过快,分配不公的问题比较突出,是必须解决的。

进入新世纪以来,党中央提出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实行“五个统筹”,提出要更加关注公平,党和政府采取一系列政策和措施,以协调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关注弱者的权利也是社会和谐的目的和归属。但是,这不是回到平均主义,更不应当引导到仇富的方向上去。平均主义是农业文明的产物,不利于社会主义的发展和进步。我们需要对此保持警惕。我们需要的公平应当是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而不是总在结果上做文章。我们需要针对新的实际去理解和认识这一问题。

急于求成、“漫不经心”、大而化之简单化、回归平均,都是违背马克思主义世界观方法论的,而在我们还不发达的历史条件下,又是难以完全避免的,这就要像邓小平所一再提醒的,保持警惕,尽可能地少犯错误和及时纠正错误。这在贯彻党十八大精神的过程中是不应该忽视的。
 

 
参考文献:

邓小平文选:第2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267.

邓小平文选:第3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4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72

团员青年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体会


团员青年学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体会


11月8日上午九时,党的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人民大会堂隆重召开,我认真观看了十八大开幕式及胡总书记代表中共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向大会作题为《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而奋斗》的报告,感触颇深。胡总书记的报告令人振奋,旗帜目标和途径非常明确,对今后进一步推进社会主义建设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党的十八大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攻坚时期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
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一线教育的教师,我当然更加关注教育。从十八大总书记的报告中,我们看到了党中央对教育的关注和重视,看到了我国未来教育的发展前景和发展方向。我会更加努力。既然选择了当教师,就要勤勤恳恳地耕耘在教育教学第一线,选择忘我,选择无私,选择清贫,我们应在教师这个平凡的岗位上争创佳绩。
总书记的报告中指出了教育的重要任务: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办好学前教育,均衡发展九年义务教育,完善终身教育体系,建设学习型社会。促进教育公平,提高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水平,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师德水平和业务能力,增强教师教书育人的荣誉感和责任感。从中,我们看到了党中央对教育的关注和重视,看到了教育的发展前景和发展方向。
为此,如何在教育教学一线深刻领会与落实十八大精神,成了当前我们做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这就要求我们全体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去进一步学习、领悟、践行。为推进社会主义建设贡献出我们的一份力量,为教育的发展、国民素质的提高、人民生活富裕多发一份光多发一份热。
十八大进一步指出:首先要进一步推动教育优先发展,着力把握教育发展规律、创新教育发展理念、转变教育发展方式、破解教育发展难题。二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三是进一步优化教育结构,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加快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提高高等教育质量,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
学习十八大精神,必须从自己做起,从本职工作做起,只有无愧于职责,无愧于使命,才无愧于党和人民,无愧于“十八大”的要求。
一、要明确自己所担负的职责。充分体现责任感,做到自觉履行自己的职责。
二、要自觉把十八大精神与教育教学实践相结合,不断把学到的知识运用于践,逐渐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党的十八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提高学生综合素质”。把这一内容写入党的全国代表大会报告,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在教育领域坚持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的理念。为保障这一理念的实现,报告中同时提出,要“深化教育内容方式、考试招生制度、质量评价制度等改革”。这几项改革是切实把教育理念从增加中小学生课业负担应对升学考试的应试教育,转变到素质教育的根本。
我深深体会到,要当好一名教师,最根本的就是要把教书育人作为自己的天职,做到在教书中全面提升自己的素质,在育人中不断净化自己的灵魂。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希望在党的领导下,立足岗位,创造性地干好自己的本职工作,为党的教育事业贡献力量,努力争创新业绩。(团市委学少部挂职干部、原瑞金一中教师)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