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心得体会 > 思想汇报群众路线 > 导航 > 群众路线征文

思想汇报群众路线

群众路线征文。

针对同一件事,同一部作品,每一个人的感受都不一样,如果我们需要发表自己的见解,见解的来源就是自己的心得体会。很多人都有写心得体会的经历,写心得体会时需要将所思所得条清缕晰地记录下来,心得体会应该怎么制定才会更好呢?下面,我们为你推荐了群众路线征文,在此温馨提醒你在浏览器收藏本页。

群众路线征文

“真”“心”“实”“意”开展群众路线教育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根本宗旨,群众路线是党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作为党员干部,要牢固树立“民生的事是天大的事,老百姓的事无小事”执政理念,始终坚持“把群众利益高高举过头”,真心听取民意、真情服务群众、真诚接受监督,为民办实事、确保见实效。作为服务农村基层的党员干部必须“真”、“心”、“实”、“意”开展群众路线教育,自觉做党的群众路线的忠诚实践者。
“真”,就是对待群众要感情“真”挚
感情是党群干群关系的纽带和基础。孟子说:“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 作为党员干部,要对待群众要感情真挚,关爱人民群众,要脱下“西装”换“农装”,去掉“官话”说“农话”,真正回归到群众中去,明确“只有先下田头,再回案头,决策才有准头”。
党员干部要随时准备“三双鞋”,穿好“皮鞋”跑市场,增长增收促民乐;换好“布鞋”下村组,平安和谐安民心;拎上“胶鞋”到田头,现场课堂解民忧。有的干部不相信群众,把同群众关系由“鱼水关系”搞成“蛙水关系”,下基层坐在车上转、隔着玻璃看,只看“门脸”,不看“后院”;甚至有的干部以下基层之名,做“吓基层”之事。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身为党员干部,无论对待男女老少、鳏寡孤独、老弱病残、富贵贫穷的群众都要怀揣感情,面带笑脸,为他们解难帮困化忧愁。
“心”,就是对群众要常怀感恩之“心”
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水可载舟亦可覆舟,作为一名党员干部,要有“手捧一脉心香”的感激之心,“群众利益无小事”必须时刻把人民群众冷暖放在心头。邓小平同志曾动情地说,“我是中国人民的儿子,我深情地爱着我的祖国和人民”,其对人民赤子般的感恩之情,溢于言表。
“宜将寸草报春晖”。人民群众是我们的“上帝”,每一名党员干部,都要“不负人民养育情”。要放下架子,俯下身子,摆正位子,拿出侍奉父母的孝心,报答人民群众。自觉把人生坐标定位于服务人民群众,履行好人民群众赋予的神圣责任,不愧对人民群众,不亏欠人民群众。
“实”,就是对待群众工作要脚踏“实”地
事业的发展不可能一帆风顺,甚至“功成未必在任期”,这就需要党员干部有攻坚克难的精神,更要有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脚踏实地的进取之心。。
首先,当立脚踏实地的进取之志向。有作为才能有价值。心中无数、眼里无活,是缺乏进取的表现;只有迎难而上、奋发进取,才能不负重托,不辱使命。
其次,当有脚踏实地的进取之勇气。工作要处于奔跑状态,不能原地踏步。要把事业发展起来,就要有挑重担的勇气。这既是对党的事业负责,也是对人民群众负责。
第三,当见进脚踏实地的取之行动。进取不能空喊,而要贵在践行,要有“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行动。衡量领导干部的标准,主要看实绩、讲实效。
“意”,就是对待群众要善解人“意”
广大基层党员干部,与群众接触最多,要对群众善解人意,更好地发挥群众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在工作实践中,应切实树立“群众利益无小事”的工作理念,在利益抉择时“多想”,决策决断时“兼听”,服务群众时“善谋”,为民维权时“敢言”,为群众诚心诚意办实事,尽心竭力办难事,坚持不懈办好事。
“百人百脾性”,群众由于认知教育程度偏低,性子往往既犟又爽,说话做事会让人下不了台,作为党员干部就要用亲和的心态,善意的眼光去看待。要学会“换位思考”,善于理解别人的难处,要善待他人的过错。“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只有尊重别人,别人才会尊重你。
“求木之长必固其根本,欲流之远必浚其泉源”。人民群众是党员干部的力量源泉;群众路线和群众观点,是党员干部工作的传家宝。党员干部要更加自觉地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切实增强群众工作的本领,结合实际把人民群众中蕴藏的无穷智慧和力量凝聚到实现双店“工业立镇、项目兴镇、产业富镇”的发展思路中来。

f132.COM更多心得体会延伸阅读

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征文:贴心群众


本页是小编最新发布的《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征文:贴心群众》的详细文章,感觉写的不错,希望对您有帮助,重新编辑了一下发到小编。


x月底以来,经局党组的统一安排部署,本人参加几次党组组织的路线教育集中辅导学习,也按照要求自学党的群众路线教育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对在全党自上而下开展的群众路线教育增强了认识,对“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一切为了群众”、“为民务实清廉”有了新的领悟,提高了思想认识。主要体会如下:

第一,充分认识到新的历史条件下,全面党的开展群众路线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群众路线是我们党的根本路线,也是党所有工作的生命线。党发展壮大的历程,是一部依靠群众、发动群众的生动历史;正因为我们党始终坚持一切依靠群众、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并且创造性地贯彻于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历史进程中,贯彻于我们党的全部工作、全部活动中,我们党才得到了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真诚拥护。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以来,我们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国家实力不断增强,但也面临新的考验,一方面国际上西方反对势力亡我之心不死,不断挑起新的国际国内矛盾;另一方面党内还存在一些消极腐败、脱离群众等问题,官僚主义、形式主义、享乐主义、奢靡之风依然存在。这些问题的存在,严重影响党府在群众心中的,严重影响党群、干群关系。这些问题要解决,必然要让所有的,尤其是领导干部“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提高自身党性修养,自觉维护党和政府在群众中的形象和威信。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保持党同人民的血肉联系。只有全党、全国万众一心,才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第二,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是加强党风廉政建设的重要手段,任何一名党员干部都应自觉准守党纪法规。虽然开展开这一活动的核心在领导干部,但我认为各级干部都应充分准备,抓好落实,要切实认识到活动开展的最终目的是解决群众的实际问题。随着经济社会形势的变化,有的党员干部专横跋扈、说一套做一套、欺上瞒下、阳奉阴违、发生角色错位。有的党员干部自认为可以主宰群众、支配群众、代表群众,自己高高在上,不了解群众疾苦,从根本上脱离了群众;有的党员干部贪污腐化、滥用权力、官僚主义严重、看不起群众;有的党员干部道德低下、职业素质差、管理能力严重不足、作风粗暴、对群众颐指气使骄横跋扈、苛刻严责,对群众反映的问题漠不关心、久拖不办,从感情上伤害了群众;有的党员干部与民争利,滥用人民赋予的权力,以权谋私、贪污腐化,欺压百姓、愚弄了群众等等。虽然,这些现象仅存于党内少数成员身上,但“一颗老鼠屎坏掉一锅汤”、少数“坏马”祸害“马群”,这些行为,损害了党和政府的形象,败坏了党和政府的声誉,腐蚀了党和政府的肌体,玷污了党的纯洁,伤害了人民的感情,降低了人民对党的信任度,削弱了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关系。任何一名党员干部都应自觉维护党和政府在群众心中的形象,模范准守道德、法纪的约束,能吃苦、能吃亏,唯有如此,才能树立威信和形象,唯有如此,才不会有辱党员干部的称谓,才不会有辱党和政府形象。

第三要贴心群众,为民服务。虽然自己不是领导干部,也要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自觉维护党和政府的形象。要从自身岗位着手,爱岗敬业,服务基层,服务群众。对待前来办事的干部群众要热情服务,及时办结。在日常生活中时刻不忘党员本色,尽力帮助需要帮助的群众,身体力行做好党的政策执行员、宣传员。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做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一切为了群众”。《践行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征文:贴心群众》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如果您喜欢,那就继续支持关注我们。


这是篇好内容,主要描述群众、干部、党员、和政、形象、教育、我们、路线,觉得好就请(CTRL+D)收藏下。

群众路线活动有感


群众路线活动有感

走群众路线 要真抓实干

——群众路线活动有感



中央新一届领导集体大力整肃工作作风,意在端正党风、整饬政风,意味深长。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空谈误国,实干兴邦”的讲话,引发了全社会的共鸣。

今天的中国,机遇前所未有,挑战也亦然,非常之时成非常之事须有非常之举,核心就是要少说多干,实实在在的干出一番事业。毫无疑问,解决这个时代的诸多难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都要像整顿工作作风一样,不空谈,崇实干。如在反腐方面,老虎苍蝇一起打,薄熙来等高官员的纷纷落马,就是一种实干;在深化改革方面,敢于触及既得利益,当改则改,就是一种实干。唯有依靠实干,才能走出超越之路。

“实干”是领导工作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环节,也是衡量领导干部党性修养和能力素质的重要标准。“千忙万忙,不抓落实就是瞎忙;千招万招,不抓落实就是虚招;千条万条,不抓落实就是白条”。“说一千、道一万,关键还在于干”。大兴真抓实干之风,必须攻坚克难,主动到条件艰苦、环境复杂、矛盾集中的地方去;必须一抓到底,对发展中应当解决的问题、对群众反映强烈的问题,要一个环节扣一个环节、一个步骤靠一个步骤、一个问题接一个问题的去推进、去落实、去解决;必须敢于负责,不做“好好先生”,不当“太平官”,大胆地试,大胆地闯,大胆地干,把“实干”变为各级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的“从政操守”。务实执行必会事半功倍。八项规定彰显了党密切联系群众的决心,体现了“实干兴邦”的态度和魄力、求真务实的作风和形象,只要我们肯苦干、实干、同心干,就将最大限度地凝聚广大人民群众的智慧和力量,为民族复兴增添助力。

党员学习群众路线体会


党的作风影响和决定着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党同人民群众的关系反映和体现着党的作风。十八大明确指出:坚持以人为本、执政为民,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习近平总书记又在20xx年11月17日《紧紧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学习宣传贯彻党的十八大精神》文章中指出: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是我们党立于不败之地的根基。一个政党,一个政权,其前途和命运最终取决于人心向背。如果我们脱离群众、失去人民拥护和支持,最终也会走向失败。我们要适应新形势下群众工作新特点新要求,深入做好组织群众、宣传群众、教育群众、服务群众工作,虚心向群众学习,诚心接受群众监督,始终植根人民、造福人民,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要从人民伟大实践中汲取智慧和力量,办好顺民意、解民忧、惠民生的实事,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行为。加强和改入党的作风建设,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这是我们党的老传统,也是新时期新要求。只有始终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才能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增强党的创造力、凝聚力和战斗力。

大树扎根于沃土,高楼立足于基石。人民群众是我们事业发展的根基,也是推动社会管理创新的重要力量。作为基层干部,密切联系群众,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一定要心系群众,融入群众、服务群众,只有这样,才能赢得群众的信任,才能获得群众的支持。做好群众工作要做到三入。

一要身入群众,关注民生。就是要走出机关,走出文山会海,扑下身子、放下架子,到群众中去。毛同志曾经指出,没有满腔的热忱,没有眼睛向下的决心,没有求知的渴望,没有放下臭架子、甘当小学生的精神,是一定不能做,也一定做不好的。群众生活在最基层,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落实情况感受最深切,也最有发言权,反映的问题往往最真实、最可靠、最准确。通过与群众面对面接触、交流,特别是注重走访偏远的地区,困难的群众,了解他们的生产和生活,听取他们的意见,可以掌握最真实、最鲜活的社情民意,可以拉近干群距离。

群众路线与中国梦


与中国梦

古人云:“庶人安政,然后君子安位。传曰:‘君者,舟也;庶人者,水也;水则载舟,水则覆舟’。”人民群众是每个国度、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任何一个国家的长治久安,都离不开广大人民群众的团结一致、共同维护,任何一个政党的领导也离不开广大人民群众的拥护,人民群众是我党执政之基、改革和发展的力量之源,同时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力量源泉。中华民族走向伟大复兴的历史,正是人民群众生活发生翻天覆地巨变的历史;中国改革披沙拣金的过程,亦是人民群众梦想成真的过程。滴水映日,中国梦聚集了每个中国人的梦想和希望;聚沙成塔,中国梦亦需要汇聚起十三亿中国人的磅礴力量。

一、坚定不移走群众路线,是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力量源泉作用的基础

“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长期革命和建设经验的总结,是党科学的领导方法,是历史唯物主义的深刻体现。群众路线是党的基本路线,这是由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所决定的。我们党是在与人民群众密切联系、共同战斗中诞生、发展、壮大、成熟起来的。党离不开人民,人民也离不开党。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不断取得胜利的重要法宝,也是我们党始终保持生机与活力的重要源泉。九十多年的实践告诉我们,必须始终紧紧依靠人民群众,诚心诚意为人民谋利益,从人民群众中汲取前进的不竭力量。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习近平同志提出的指导思想,它承载着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艰辛探索的伟大历程。习近平把“中国梦”定义为:“实现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梦想”,并且表示这个梦“一定能实现”。 实现中国梦必须走中国道路,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实现中国梦必须凝聚中国力量。只有坚定不移地坚持群众路线才能充分发挥人民群众力量源泉作用。

二、人民群众的广泛参与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根本保障

中国梦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必须紧紧依靠人民来实现。人民群众作为中华民族的主体,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强大动力,也是实现民族复兴的根本力量。正如毛泽东所说:“只要我们依靠人民,坚决地相信人民群众的创造力是无穷无尽的,因而信任人民,和人民打成一片,那就任何困难也能克服,任何敌人也不能压倒我们,而只会被我们所压倒。”中国梦,如果离开人民群众的广泛参与,就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必将寸步难行,一事无成。因此,实现中国梦,应该让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参与进来,让生活在我们伟大祖国和伟大时代的中国人民,共同享有人生出彩的机会,共同享有梦想成真的机会,共同享有同祖国和时代一起成长与进步的机会。

激发广大人民群众追梦的创造热情,必须尊重人民群众的主体地位。人民群众中蕴含着无穷智慧和创造力,永远是我们党克敌制胜、推进各项工作的力量源泉。对人民群众来说,他们越是有了自己身为国家主人的“角色”认同感,其对民族复兴伟业的担当就越出色。只有尊重人民群众的首创精神,认真汲取人民群众的聪明才智和伟大创造,才能把实现中国梦这一伟大事业不断推向前进。因此,当前应该坚持和发展人民民主,不断增进人民群众对公共事务的知情权、参与权、管理权和监督权,努力把实现民族复兴与尊重民主权益统一起来,使人民群众真切感受到自己是民族复兴伟业的主人翁,为民族复兴贡献才智就是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从而将个人前途命运同整个民族前途命运融为一体,以不断高涨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推动民族复兴伟业又好又快向前发展。

让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参与到实现中国梦的实践中来,必须维护社会公平正义,保证人民平等参与、平等发展权利。公平正义是人类追求美好社会的永恒主题。只有切实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正义,人民群众的心情才能舒畅,各方面的社会关系才能协调,人民群众追梦的能动性才能充分发挥出来。因此,要把建立以权利公平、机会公平、规则公平为主要内容的社会公平保障体系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大任务,摆在现代化建设更加突出的位置抓紧抓好,使全体人民能够在经济社会发展中更多更好地平等参与、平等竞争、平等发展、平等享有,使人人都拥有实现梦想的机会。这样,不论是来自城市还是农村,不论是来自怎样的家庭背景,只要通过自身的努力,就可以取得应有的回报。不论是怎样的财富创造者,是国企、民企还是个体经营者,只要靠诚信公平竞争,都可以获得应有的收获。

三、为广大人民群众造福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价值追求

中国梦并不仅仅是一个国家宏大的目标,更是亿万人民群众的福祉所系。能让广大的人民群众享受到发展的成果,感受到生活的幸福,这才是中国梦的内涵所在。追求幸福,是人民的权利;造福人民,是党和政府的责任。实现中国梦的终极价值追求,就是不断为广大人民群众造福,让人民群众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让人民群众的生活始终充满阳光、尊严、幸福和希望。

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是造福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途径。民生连着民心,民心关系国运。中国梦不是虚无缥缈的空中楼阁,梦想落地,民生是最佳承托;梦想成真,民生是最终诠释。提高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是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目的,也是实现中国梦的内在要求。在追梦的道路上,我们党一定要坚持从维护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高度,多谋民生之利,多解民生之忧,千方百计帮助群众解决最关心的就学、就业、就医、养老和住房等方面的现实问题,在学有所教、劳有所得、病有所医、老有所养、住有所居上持续取得新进展,努力让人民过上更好生活。要始终坚持民生为先、民生为重、民生为本,坚持把有限的资源向困难民众倾斜、向农村倾斜、向基层倾斜、向社会事业倾斜,使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带领全体人民实现共同富裕才能让最广大人民群众感受到真正的幸福。共同富裕是人类社会追求的永恒目标,也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正如邓小平所说:“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共同富裕。”要让中国梦照进每个角落、惠及亿万人民,就要坚持共同富裕不动摇。共同富裕编织了最美好的中国梦。没有亿万中国人的“富裕梦”,就没有整个中华民族的中国梦。共同富裕道路将是未来中国改革顺乎民心的大方向,要下定决心调整现有的利益格局和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加大再分配调节力度,着力解决收入分配差距较大问题,用改革的最大红利让最广大的人民群众受益。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