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心得体会 > 百姓思想汇报 > 导航 > 以百姓心为心学习廖俊波心得体会

百姓思想汇报

以百姓心为心学习廖俊波心得体会。

有些事情解决不了不如换个想法,像数学定理一样,它还有逆定理。阅读或观看过程中的感悟把它记下来就成了心得体会。写心得体会是我们学习时经常遇到的事情,心得体会可以总结出具体的经验和想法。心得体会应该怎么制定才会更好呢?小编特别整理来自网络的以百姓心为心学习廖俊波心得体会,供你参考,希望能帮到你。

以百姓心为心学习廖俊波心得体会

近日,在学习“樵夫”廖俊波先进事迹时,笔者被他说过的一句话深深感动:“山区发展落后太多了,百姓等不起,我们当干部的更等不起!”这是廖俊波在任福建政和县委书记期间,面对该县政协主席郑满生评价自己“见过拼的,没见过这么拼的”所说的话。一句“百姓等不起”,看似朴实无华,却道出了一位党员干部的爱民情结、公仆情怀。

南北朝时期,北魏建义初年,灾害不断,百姓深受其苦。当时的光州刺史杨逸打算用仓廪中的粮食救济受灾百姓,但管理仓库的衙司却害怕获罪不敢开仓。杨逸就说:“国以人为本,人以食为命。百姓不足,君孰与足?假令以此获戾,吾所甘心。”于是开仓用粮食救济百姓。对灾害中“老小残疾不能自存活者”,杨逸又在州门口亲自煮粥饭给他们吃。此举使得“将死而得济者以万数”,百姓感激涕零,杨逸本人也得到了孝章帝的表扬。

“治政之要在于安民,安民之道在于察其疾苦。”廖俊波在东涧村调研时,村民何天章向他反映“平时喝山泉水,但一下雨,泉水就变浑,大家很苦恼”。廖俊波当场就给县住建局负责同志打电话,要求他们帮助解决。两个月后,一个崭新的过滤池在山泉边建成,村民们不管什么天气都能喝上清澈的水。在洋屯村调研时,听到村民许仁寿“农民做抵押担保难,没办法贷款”的诉苦后,廖俊波积极协调,在政和县成立了扶贫小额信贷助推协会,由政府出资作抵押担保,专门帮农民贷款。借助新型担保模式,短短数月,许仁寿所在的合作社以1800多亩土地流转承包经营权、436亩林权为质押物,帮助社员从邮储银行贷款110万元,解决了发展产业资金不足的难题。

“天下武功,唯快不破”。这是学生时代的廖俊波常说的一句话。怀着这样的情结,参加工作以后,不管在哪个岗位,不论职务高低,他都时刻用自己的行动演绎着一个共产党员的速度与激情。武夷新区航天科技馆项目,从签订协议到建成仅用80天;工业园区3个月完成征地,半年后首家企业投产;2年时间,政和县就从福建省倒数第一跃进全省前十……这种风风火火、雷厉风行的速度,被人们亲切地称之为“俊波速度”“政和速度”。

战国中期滕国国君滕文公问孟子怎样治国,孟子直截了当地回答说:“民事不可缓也。”接着,又以《诗经·豳风·七月》中说的:“昼尔于茅,宵尔索綯。亟其乘屋,其始播百谷”(白天割取茅草,晚上结成绳索,赶紧修葺茅屋,到时播种庄稼),劝诫滕文公老百姓的事情慢不得,一定要把关心人民的事情当作最急迫的政事来对待。从孟子的“民事不可缓也”,到杨逸的“国以人为本,人以食为命”,再到当代廖俊波创造的“俊波速度”“政和速度”,尽管时代不同,但他们都拥有“爱民、亲民、为民、利民”情怀,秉持着“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理念。

“对老百姓来说,他们身边每一件琐碎的小事,都是实实在在的大事,有的甚至还是急事、难事。如果这些‘小事’得不到及时有效的解决,就会影响他们的思想情绪,影响他们的生产生活。“担任浙江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时,习近平总书记就曾告诫干部们心无百姓莫为”官“,当干部一定要把群众的安危冷暖挂在心上。2014年9月30日,在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65周年招待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又指出:“我们要坚持‘以百姓心为心’,倾听人民心声,汲取人民智慧,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把“人民”二字放在心中最高位置,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尊重人民主体地位,把人民拥护不拥护、赞成不赞成、高兴不高兴、答应不答应作为衡量工作得失的根本标准,出台了一系列惠民便民政策,查处了一大批发生在群众身边的不正之风和腐败问题,努力提升群众幸福感和获得感。针对一些脱离群众的现象,一些地方和部门纷纷亮出行动,如推进领导干部“四下基层”,开展“挂包帮、转走访”活动,推行“马上就办”工作制度,等等。

“政声人去后,民意闲谈中。”廖俊波虽然走了,但他身后一个又一个“俊波”故事,告诉着世人“他还活着”。他求真务实的作风、干净干事的精神和执政为民的情怀与世长存,留给后人的是深深的敬仰与怀念。广大党员干部要以廖俊波同志为榜样,求高尚之初心,存为民之公心,修从善之恒心,去利己之私心,真心诚意地为人民群众办实事、做好事、解难事,做心系百姓、造福于民的好干部。

f132.CoM更多心得体会编辑推荐

为人当为廖俊波心得体会


为人当为廖俊波心得体会

为人当为廖俊波 ——记学习全国优秀共产党

“无论哪一种,这位辛劳一生的“樵夫”,永远离开了我们,在闽北桐花盛开的季节,带着他无限的爱,和无限的忠诚……”这是新华社在《唯有初心不忘——追记心系群众的优秀县委书记廖俊波》文章中最后一句。看了几篇文章,唯有这篇文章动容,看了,与当前工作相比不免有些感慨。

古人常说,“见贤思齐,见不贤内自省也”。看了廖俊波的事迹,不觉以身相比,不觉境界低也。然世间俗事扰扰,俗人攘攘,又与廖俊波相比,境界低者又何其多。可人处于世,头定顶于天,脚立于地,自当坦坦荡荡,傲立与世,岂可因一人之富贵,陷党与国家、人民与不利。

然世间可悲可叹者,甚多!居于高位,举手投足将影响万千,然不思前后左右、顾全大局、不敢承认错误,前后变更,随意更改,想一出是一出,将国家之公器赢“一私”之功利。然此“追慕者”频频,又谓之“人之常情耳”。不免让人有些唏嘘!

为人当为廖俊波,学其坦荡为人。也算身居“高位”,却以全镇最小的官立身。坚持官商“亲”与“清”,坚持“赚钱的事让群众干,不赚钱的事让党委政府干”,他心装群众,自当坦荡立身,心系国家,自当傲立于世。学习他,以他为样板,以其精神影响自身,坦坦荡荡,便不为任何所折。

为人当为廖俊波,学其担责领责。常于基层,不免看到许多干部,遇事推责、当事避难,常叹自己“我又不当官、我又不当先进”,那么认真干嘛,有甚者自己不干工作,还叹工作的人,“你那么拼干嘛?”或是诚心捣乱。工作或是为自己干,其不在于升官发财或是得其“先进”。应是为党和人民奉献自我,为社会主义“增砖添瓦”,为实现自我价值。至少,应是年老时,不免感叹人生,我为这个社会做了自己最大的力量。学习他,就是学习他在每个岗位能倾心尽力奉献自我。

为人当为廖俊波,学其实事求是。为政,小则一村、一镇,大则一市一省,数千万百姓,数十万干部,动一发牵全身,工作当细致细致再细致,敢于上,也要敢于细,多向基层请教、多向群众问教,同时,更要敢于否定错误,敢于肯定错误,拿住“抓大放小”之根本。干工作始终坚持做到“实事求是”,群众自然“拍手称快”,干部也工作“不累”。学习他,学其实事求是,是什么就是什么,自然能“扑下身子真抓实干”,干出成绩。

学习廖俊波不忘初心为群众心得体会


学习廖俊波不忘初心为群众心得体会

不忘初心为群众,鞠躬尽瘁履职责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对廖俊波同志先进事迹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广大党员、干部要向廖俊波同志学习,不忘初心、扎实工作、廉洁奉公,身体力行把党的方针政策落实到基层和群众中去,真心实意为人民造福。廖俊波生前本是福建省**市副市长,武夷新区党工委书记,一个普通的“基层人物”,为何去世后,他的事迹得到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批示,还号召大家向他学习,因为他身上有一种我们这个时代所需要的精神--不忘初心为群众,鞠躬尽瘁履职责。

不忘初心为群众,深入基层办实事。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现如今许多领导干部办公大多数都是靠汇报了解民情,靠电话指导工作,没有亲身下到基层去倾听民声民意。而廖俊波却不是这样的,他总是主动深入到群众,亲力亲为,身体力行,不摆架子,扑下身子,急民之所急,解民之所苦,当地群众对他的评价是“廖书记不是在基层,就是在去基层的路上”,不忘初心为群众,全心全意为民办事,真心实意为人民造福。

呕心沥血干事业,鞠躬尽瘁履职责。廖俊波在任经济基础薄弱的政和县县委书记时,为了将政和县的经济搞起来,他常常夜以继日、废寝忘食的工作,从最初的选址,到规划、建设,政和同心工业园区的每一个角落、每一点进展,都有他的身影;凭着他呕心沥血干事业的精神,在短短两年时间,就带领长期位居福建倒数第一的贫困县迅速攀至全省前10,带领老区群众摆脱贫困。在武夷新区,他曾三天跑四个省,会见六批客商。直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他依旧奔波在加班的路上,最后不幸在赶往武夷新区主持召开会议途中发生车祸,因公殉职。廖俊波勤政为民,主动作为,呕心沥血干事业,鞠躬尽瘁履职责的精神,这种正能量是我们这个时代所应该倡导的。

中共中央总书记对一个人的先进事迹作重要批示或指示,有先例,但并不多。回望廖俊波对党忠诚、对事业执着、对百姓热爱的人生轨迹,他的事迹确实值得我们这一代人学习,尤其值得我们这一代党员干部去学习。学习他牢记党的嘱托,尽心尽责,带领当地干部群众扑下身子、苦干实干,以实际行动体现了对党忠诚、心系群众、忘我工作、无私奉献的优秀品质。

当前,我们党正处于带领人民走向全面小康,致力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阶段。需要一大批像廖俊波一样苦干实干、尽心尽责、对党忠诚、无私奉献的好干部。

学习廖俊波事迹心得体会


学习廖俊波事迹心得体会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对廖俊波同志先进事迹作出重要指示强调,廖俊波同志任职期间,牢记党的嘱托,尽心尽责,带领当地干部群众扑下身子、苦干实干,以实际行动体现了对党忠诚、心系群众、忘我工作、无私奉献的优秀品质,无愧于“全国优秀县委书记”的称号。总书记的批示充分体现党中央对基层干部的高度重视和真情关怀,是对基层干部的鼓舞鞭策和关心爱护。作为基层干部,我们要学习榜样的力量,加强与群众的密切联系,要多增添些“泥土味”,成为“群众的贴心人”,在平时深入群众中考察调研、解决问题时做到扎得深、坐板凳、狗不咬。

猛子扎得深。考察调研一直是党的优良传统和工作作风。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调查研究是谋事之基、成事之道。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更没有决策权。” 调研万不能蜻蜓点水,要一个猛子扎到底,全面深入搞调研,既要调查机关,又要调查基层;既要调查干部,又要调查群众;既要解剖典型,又要了解全局;既要到工作局面好和先进的地方去总结经验,又要到困难较多、情况复杂、矛盾尖锐的地方去研究问题。要坚持一竿子到底,多一些不打招呼、不作安排的随机性调研,避免出现“被调研”现象,防止调查研究走过场,只看“盆景式”典型,满足于听听、转转、看看,蜻蜓点水、浅尝辄止。

板凳能办公。考察调研、走访群众必须带着感情下去、带着责任下去、带着问题下去,才能取得真经、取得实效。感人心者莫过于情。领导干部下基层开展调查研究要坚决做到身入更要心入,与基层老百姓真心交流、真情互动、真诚相待。要把工作场所搬到群众家中,和群众同坐一条板凳,召开“板凳会议”,聊家常、算经济账、做思想工作,用充满感情和“接地气”的话问需于民、施教于民、取信于民,做群众的贴心人。要带着对人民群众的浓厚感情,视百姓为父母亲人,真心倾听群众呼声,真诚关心群众疾苦,真心诚意地为群众排忧解难,不断提升群众获得感和幸福感。

狗见都不叫。狗的“职责”是看家护院,对陌生人靠近,总会发出警惕的叫声。它们对下村干部都不叫,说明基层干部已经成为了村里的常客;如果摇头摆尾,则说明它们的主人已经是与基层干部建立起感情的熟人了。“狗不叫”的称呼听起来似乎很土,却体现了群众对干部的信任和认可。如何做到“狗不咬”,关键就是要做到熟。要发扬“今天再晚也是早”的奋斗精神,一心扑在一线,做到人熟、地熟,对基层情况了然于胸,做到“情况明、决心大、方法对”。同时要牢固树立“马上就办”的意识,立说立行、雷厉风行,才能得到“人人欢迎”。

一个干部的作风是靠身入实际、心入群众的步子量出来的,把走村入户当作一种习惯,把解决问题当作一种常态,把推进发展当作一种责任,真正和群众打成一片,做有泥土味的贴心人,这样的干部,多多益善。

学习廖俊波短篇心得体会


学习廖俊波短篇心得体会

为基层干部排忧解难

“一段时间以来,一些优秀基层干部因各种原因在基层一线工作中不幸过世。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关心这些优秀基层干部的家属,满腔热情帮助他们解决困难,特别是要把他们的老人和未成年子女照顾好。这项工作,要有专人负责、专人落实。”这是习近平总书记在对廖俊波同志先进事迹作出指示时所说的一段话,话语中再次流露出总书记对基层干部的温暖关怀。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用来形容基层干部的工作状态,再不为过。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经过层层传达,最后都要靠基层干部去落实、去实现;而普罗大众在生产生活上的问题和困难,也只能交由基层干部去具体解决。基层干部既要迎合领导喜好,又要满足群众需求,工作既艰苦又繁杂,他们也常常因为工作缘故,牺牲个人假期和休息时间,无暇顾及自身和家庭。

要想马儿跑得快,就得让马儿吃够草,这样的道理我们都懂。照顾好基层干部和其家庭,让他们安心工作,为他们排忧解难,也是总书记一贯的干部管理和使用理念。各级领导干部要吃透总书记的指示精神,将“关爱基层干部”的暖心之举落实成常态,做到政治上关心、工作上支持、生活上照顾,精神上激励。尤其要像廖俊波同志那样,想方设法创造机会让一线干部有机会和上级领导“面对面”汇报工作,把好干部“赶快推荐、提拔上去”,坚持干部在一线培养、一线考察、一线使用,从根本上激发基层干部干事创业的活力。

学习楷模廖俊波心得体会


学习楷模廖俊波心得体会

学习楷模 争当正能量传递手

不忘初心,扎实工作,廉洁奉公,身体力行的把党的方针政策落实到基层和群众中去,真心实意为人民造福——这是书记对“全国优秀县委书记”廖俊波同志的高度评价。作为一个共产党员,我们要以廖俊波同志为楷模和榜样,在平凡的岗位中,想干事,能干事,会干事;在日常生活中,心怀爱心,尽力帮助他人;在纪律上,遵纪守法,清清白白,坚守廉洁底线。

学习楷模想干事,能干事,会干事。廖俊波同志无论走到哪里,哪里就会大变样。他心中所想的都是怎样让老百姓幸福生活,怎样能把事情干好。我们虽然在平凡的岗位上,但用心将日常工作想的更细,更全面,也能更好的为群众服务,更好的体现自己的价值。

学习楷模心怀爱心,尽力帮助他人。廖俊波同志就像群众的亲人,处处为群众着想。他帮老人修建栈道,资助鼓励困难学生上学,帮助企业解决问题等等,他常说的一句话是“群众遇到困难来找我们的时候,一定要换位思考,想想如果我们站在他们的位置上该怎么办,这时候你就一定会尽心尽力去帮他们办事。”我们虽然渺小,但也可以像闪闪发光的星星一样,从关怀身边的人做起,让爱传递。

学习楷模遵纪守法,坚守廉洁底线。廖俊波同志始终廉洁自律、敬畏权力、忠诚事业,干净做人。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我们应时刻筑牢思想防线,坚守纪律红线,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

廖俊波同志虽然离我们远去,但他的敬业、为民、廉洁的精神会像一盏明灯一样引导我们前行。我们要像楷模学习,争做传递正能量的小火花,为和谐、美好的世界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学习廖俊波同志心得体会


学习廖俊波同志心得体会

廖俊波同志是新时期共产党人的楷模,是用生命践行“忠诚、干净、担当”要求的好干部,是“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他长期在艰苦地区工作,始终牢记党的宗旨,带领当地干部群众凝心聚力、干事创业,以实际行动体现了对党忠诚、为民服务、勤政务实、敢于担当、清正廉洁的优秀品质。要学习弘扬廖俊波同志的先进事迹和崇高精神,做党和人民认可的“中国好干部”。

学习他信念坚定、对党忠诚的政治品质。廖俊波同志始终以党和人民的事业为最高追求,注重理论学习,认真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和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入党25年来,无论是在乡镇、园区、县委,还是市里,他牢记党性原则,严守政治纪律和政治规矩,在大是大非面前立场坚定、旗帜鲜明,始终做到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心中有戒,用生命和行动诠释了对党的忠诚、对事业的执着、对百姓的热爱。向廖俊波同志学习,就要像他那样坚定理想信念、对党忠诚,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坚决维护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权威,把牢政治方向,筑牢思想根基,努力做一名政治上靠得住的好干部。

学习他心系群众、勤政为民的公仆情怀。廖俊波同志对群众有深厚感情,经常深入基层了解情况,倾听群众意见和诉求,为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在政和工作期间,他始终心里想着“如何让老区人民尽快脱贫增收”,带头深入贫困村驻村蹲点调研,把脉问诊,分类施策,三年多时间,政和县贫困人口减少3万多人,脱贫率达69.1%。到市里工作以来,他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认真解决好群众反映强烈的生态环境、保障住房、城市管理等问题,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向廖俊波同志学习,就要像他那样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用真情和实绩赢得广大群众的信任。

学习他敢于担当、苦干实干的务实作风。廖俊波同志当事不推责,遇事不避难。面对政和落后状况,克难前行,精心打造政和省级经济开发区,深入一线抓落实,新引进创办60多家规模企业,群众都说“园区是书记一脚一脚踩出来的”。**年起,位于贫困地区的政和县连续三年进入全省县域经济发展“十佳”。工作中,他总是鼓励干部只要为了发展和群众利益,就要敢于负责、勇于担当、大胆作为。向廖俊波同志学习,就要像他那样立足岗位、担当负责,锐意进取、真抓实干,创造出经得起实践、人民、历史检验的实绩。

学习他无私奉献、忘我工作的敬业精神。廖俊波同志勤奋敬业,几十年如一日,对工作孜孜以求,舍小家、顾大家,夙夜在公,废寝忘食,从不叫苦叫累,一直忙到生命的最后一刻。他抓工作能在现场就不在会场,始终奔忙在招商引资、项目建设、园区开发等工作一线,曾经3天跑4个城市、会见6批客商。向廖俊波同志学习,就要像他那样勤勉敬业、忘我工作,始终保持无私奉献、实干拼闯的工作激情。

学习他廉洁奉公、干净做事的高尚情操。廖俊波同志严格遵守党员领导干部廉洁自律规范,坚持廉洁从政用权、修身齐家,自觉践行共产党人价值观。参加工作以来,他从不利用权力、地位的便利为自己和亲属谋取私利。他经常叮嘱家人,不能搞特殊,要以更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多付出、多奉献,踏实做事,干净做人。他谦虚谨慎、为人低调,克己奉公、清正廉洁的道德情操,赢得了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的赞誉。向廖俊波同志学习,就要像他那样严于律己,清清白白做人,干干净净做事,堂堂正正做官,用实际行动彰显共产党人的先进本色。

学习廖俊波优秀心得体会


学习廖俊波优秀心得体会

一个共产党员的为民情怀

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什么,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是由党的性质决定的。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指出:“过去的一切运动都是少数人的或者为少数人谋利益的运动。无产阶级的运动是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作为工人阶级先锋队的党,除了忠实地代表工人阶级和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以外,没有其他任何特殊利益。这是无产阶级政党区别于其他阶级政党的重要标志,也是共产党员党性修养的最高原则和根本内容。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是我们党始终得到人民拥护和爱戴的根本原因,对于充分发挥党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至关重要。我们任何时候都必须把人民利益放在第一位,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每一个党员都应牢记党的宗旨,党章也是这么规定的。廖俊波同志就是我们身边践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这一宗旨的典型代表,他是新时期共产党人的楷模,是用生命践行“忠诚、干净、担当”要求的好干部,是“两学一做”学习教育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为广大党员领导干部树立了“标杆”。

他心系群众,有着勤政为民的公仆情怀。他对群众有着深厚的感情,他经常深入基层了解情况,倾听群众意见和诉求,为群众做好事、办实事、解难事。在政和工作期间,他始终心里想着“如何让老区人民尽快脱贫增收”,带头深入贫困村驻村蹲点调研,把脉问诊,分类施策,三年多时间,政和县贫困人口减少3万多人,脱贫率达69.1%。到市里工作以来,他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认真解决好群众反映强烈的生态环境、保障住房、城市管理等问题,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向廖俊波同志学习,就要像他那样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为官一任、造福一方,用真情和实绩赢得广大群众的信任。

因为经常下基层,为民办了实事,群众都和廖俊波书记称兄道弟,他身边的人都说廖书记的身上一点都没有官员的傲慢,很平易近人。我想,这正是因为廖俊波心里装着百姓。

“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这是群众百姓对党员干部的要求和希望。但有些党员干部却把人民赋予的权利,当成了个人的资本,当成了谋求私利的工具。于是他成了高高在上的“官老爷”,对群众指手画脚,态度蛮横,宗旨意识淡化,失去了党性、失去了信仰。沉溺于权利,金钱、美色之中,成为党内的腐化分子,侵害着党和人民的利益。所以,对党员干部进行党性宗旨和作风教育,已刻不容缓。欣慰的是,党的十八大以来,党中央着力开展党风廉政教育,打掉了一些腐败分子。并且各级机关党组织都在开展不正之风专项整治,狠抓作风建设。党员干部们的工作作风得到很大改善。

清正廉洁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重要内容和内在要求。每一个共产党人都要始终紧绷廉洁从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做人民的公仆,做人民的勤务员这根弦,做一个有为民情怀的共产党人!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