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实习报告 > 环境实习报告 > 导航 > 人与环境实习报告

环境实习报告

人与环境实习报告。

简单来说,成功的背后总要有探索的过程。实习是一个学生提前接触职场,进入社会的的机会,这时候将实习工作进行总结写成一份实习报告很有必要,写实习报告可以给我们以后的的工作进行指导,总结经验教训,避免犯同样的错误。那么实习报告如何书写呢?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人与环境实习报告,请马上收藏本页,以方便再次阅读!

优点:作者认真概括了实习每一个片断,并通过查找相关的资料补充和丰富实习内容,所引用的材料基本适当。并在此基础上,引出3个专题进一步论述,行文有的放矢,重点基本突出。不足:引用的材料在文章重未经消化,仍呈资料状态,缺乏明白的说服力。

城市生态学实习报告邓一婷引言人与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无论过去、现在还是未来,人类总是在不断地改造环境,创造不仅使用,而且美观的环境空间。城市所意味的,不仅仅是建筑、街道、商店等人工建构物的堆积,而蕴涵着在诸多功能性设施及硬质景观相伴下的社会文化、经济、政治和城市居民多姿多彩的生活。从外在的视觉影像来看,城市是由其平面结构、天际轮廓、各色建筑、街市设施、区域地标、开放的空间、植栽园林及穿梭不定的交通工具所构成,然而这些都是城市人在选择和被选择的行为方式下形成的物质形态,其间蕴涵着深厚的自然法则、社会心理、人文情感及历史沧桑。

20世纪的城市学和建筑学学者刘易斯·芒福德在其代表性著作《城市发展史》中指出:“如果城市所实现的生活不是它自身的一种褒奖,那么为城市的发展形成而付出的全部牺牲就将毫无代价。无论扩大的权力还是有限的物质财富,都不能抵偿哪怕是一天丧失了的美、欢乐和亲情的享受。”“当我们漫步于城市中时却可发现这种现象是无初步在的,周围的建筑物仿佛能够讲话、能够行动,正像居住在其中的居民一样;而且通过城市的物质结构,过去的事件、很久以前做出的决定、久已形成的价值观念等,都继续存活下来并且散发着影响。”

正是为了充分认识到城市环境与在建构城市环境的过程中人的作用,作为城市生态学的学习者,我们于XX年4月5日进行了一次位于北京西北郊的实习。

一、实习概况

我们于早晨8:00从北大逸夫二楼前出发,经过光华楼、图书馆、燕南园、李大钊铜像、蔡元培铜像,到达未名湖南岸,看到翻尾石鱼,出北大西门,穿过蔚秀园、承泽园、海淀公园、柳浪庄、北京城市绿化隔离带,到达颐和园南如意门,观看门外的京密引水渠,之后从颐和园南如意门进入颐和园,到达昆明湖南岸,沿西堤到达万寿山和东宫门,结束实习。沿途就绿化、建筑等自然和人文景观做了一定的调查,获得了一定的资料,也得出了一些自己的思考和结论。

二、实习内容及分析

1、关于一条有争议的路

走进北大东门,可以看到的是一条宽阔笔直的大路。作为北大少有的几条宽阔笔直的大路之一,它是一条争议颇多的路,路边整齐的人工保养得很好的草坪宣告着现代化和国际化的全新的北大。这条路周围集聚着北京大学比较现代化的建筑群——理科一号楼、二号楼、逸夫一楼、逸夫二楼、逸夫苑、理科教学楼等等。而在这条路的尽头又是富有传统韵味的仿古式楼群。很多人认为,路面的宽阔与笔直与周围建筑的仿古式屋顶不大协调。除了整齐的人工草坪,路的两面是栽种得整齐得近乎过分的小树,而路的尽头则是生长多年的高大而遮荫的大树,不协调的感受更加强烈。这大概就涉及到了所谓的“视觉适应性”。在很多时候,我们很少考虑特定的环境,只是单纯地去套用一种种看上去很好很先进的模式,而忽略了特定环境对建筑等人为设施的特殊要求。

也许这也是规划中的一个问题。就如同北大校园中随处可见的新式建筑与老式建筑的交相辉映,也许不能算是完美的选择。

2、校园里的世外桃源——燕南园

燕南园是北京大学燕园众多园林中较小的一个,园中只错落着十几幢精致雅洁的二层小楼和平房小院,这里是北大教授一个住宅区。人们常说,“北大的名教授不一定都住在燕南园,但燕南园住的都是名教授”。单说50年代,燕南园里就住着马寅初、汤用彤、周培源、冯友兰、朱光潜、陈岱孙、侯仁之、林庚诸先生,后来又搬进来王力、魏建功等先生。冰心女士执教燕京大学的时候也曾经在此生活过。这足以反映其内涵的深厚与文化积淀了。燕南园中独立的住宅模式正是老教授们学术研究的理想环境。正如一位老教授在接受采访的时候指出,尽管略显

古老,自己也不会想到要去改变房子的老式格局,有一个原因是,尽管很多书都捐给了图书馆,家里的藏书也导致装修的不便。然而更加关键的一点——老房子的格局是一种可以使人安下心来读书治学的环境。多年的积淀,已经使这个小小的园子充满了书香之气……那么,除了书香,对于久在这里居住的人们来说,它又意味着什么呢?在实习过程中接受采访的主要是60岁以上的老人,在这里居住时间都超过了35年。他们普遍认为,燕南园有着良好的居住环境,首先它位于一个台地上,地势比周围都高,这是一个良好的地理环境。
而其间各色的植物,又为园子提供了一个协调的生态环境。作为极具特色的住宅园林,燕南园吸引着各方来客,清华大学建筑学院的师生还曾经在此写生,研究其建筑特色。然而燕南园也有其不足之处。被采访者普遍指出的有以下几点:其一是来游览观光的人群打破了原有的宁静和洁净,过路的汽车扬尘和制造噪音,给园内的环境带来了很大程度的破坏。其二是公厕的问题。公厕占用的土地是过去孩子们的游戏场,而由于疏于管理,公厕的建设不仅消灭了孩子的游乐,也对环境造成了很大的影响。其实在燕南园中,每户独立的住宅中都有独立的卫生设施,公厕的设立只是为园外小商小贩提供了便利。作为北大校园中少见的几个室外公厕之一,它的设立自然有其道理,然而选址在富有文化底蕴和深厚内涵的燕南园,选址在老教授们读书治学的燕南园,或许并不是很合理。其三是办公与住宅的矛盾。正如一位被采访者指出,燕南园中有的住宅已经被学校划归某些行政机构,行政机构的办公进一步打破了园子的宁静,不能不引起深思。燕南园的风韵,代表的正是北大风韵的一部分,是治学的风范和怡然的性情。它的完整,是北大的不可分割的一分。也许,它的宁静不应该遭到打破和窥伺……

3、苹果园的变迁——静园草坪

的静园草坪过去是一片苹果园,作为草坪,它取代的是过去的东草坪的地位。曾经的东草坪就在现在的新图书馆的位置,它曾经是很为学生们所喜爱的一片浪漫草坪。有一名北大学生这样写道:“东草坪是北大老图书馆东边的那块地儿。这里曾经是高晓松那帮拿把破吉它到北大糊弄小女生的主儿极尽能事的舞台,更是我们北大人读书休憩的好地方。很多北大的情侣相识、相约、相恋在东草坪,他们对这块草地的感情更深厚。……李嘉诚说:这块地儿空着怪可惜的,我给你们点儿钱,再修半截图书馆吧。一年后,这里再没有一人一张报纸一本书的景象了,一座比人民法院还庄严肃穆的建筑淹没了本来该发生的好多故事。”(资料campus.chinaren.com)后经学生强烈要求,原先的苹果园就被改成了草坪。草坪的浪漫又恢复了,然而那片校园中不可多得的果园却永远地失去了。多少总是有些可惜的。兼容,或许真的很难。这些年来,北大为了接纳越来越多的求学者,为了与国际接轨,很多原有的自然和人为的独特的风景都只能让位给新的建筑,这引起了无数老北大人的感怀。而发展总是要有的,关键是怎样发展,如何在适宜的地方做到寸土寸金地利用土地,而在另一些地方留下我们的骄傲。如果有一天,未名湖开始缩小,或者未名湖周围矗立起了新式的建筑,那才是我们真正的悲哀。“一塔湖图”并非北大的全部,北大的精神,很广,北大的骄傲,就在于它所创造的文化,科学与自然的和谐统一……

4、匠心独具——通向未名湖的小径

北大的校园北部可以说是古韵十足,像中国的传统园林,在优美的浪漫中又给人以思想和历史的沉重感。“北大的生活更接近于传统的文人士大夫。”一位总是喜欢留连于未名湖畔的清华学生说。这种文人士大夫气,从那一条条通向未名湖的小径也可以体现出来,它的荫蔽和静谧,构成了北大独特的风景。幽静的小径边生长着各色的植物。引人注目的是雪松下的石头,它独特的用途使人耳目一新。松针下部的蜡质物是酸性物,下落到土壤中会使土壤受到酸化影响,土质变差,以至于到了刮风的时候会有尘土飞扬。而石头可以防止扬尘,从而保证了这里路面与空气的清新与洁净。而路旁的传统建筑的大屋檐则为麻雀等鸟类提供了良好的生活环境,鸟鸣声不绝于耳。在这里,人与自然真正融为一体,是一道不可多得的风景。

新华网XX年10月6日有如下报道:(资料www.sohu.c

om)“走进北京大学校园,树枝上、草地上、教学楼旁、图书馆前、未名湖畔、博雅塔顶……到处都可看到成群的喜鹊以及其他各种飞禽,一派“校园处处闻啼鸟”的景象。“19年前毕业于北大中文系的北大党委宣传部副部长张黎明在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说,他上大学时就在校园内看到喜鹊,但没有现在的数量多,初略估计多达数千只。现在,校园内不仅可以看到喜鹊,还可看到松鼠、刺猬等多种野生小动物,未名湖上还飞来过白天鹅。讲话间,记者不时看到喜鹊从他办公室的窗前飞过。“现在,北大校园已变成了各种飞禽和动物栖息的乐园。校园内遍布了端庄浓绿的桧柏、苍劲古朴的油松、华美高雅的白皮松、金黄富丽的银杏枫树等常绿树和春秋色树。据北大园林科调查,全校共有416株古树,其中3XX年以上的有30棵,1XX年以上的有386棵。”张黎明说:“良好的生态环境已成为北大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每逢节假日,到北大校园感受文化氛围的各地游客多达数千人。“是的,在生态建设方面,我们的确在十分努力地做。就如我们后来在西校门,看到了一只对人毫无恐惧的喜鹊。由衷的喜悦,升起……
5、未名湖的湖心岛与翻尾石鱼

湖光塔影,让人留连忘返。未名湖景色出众,已经成为北大风景的标志。环湖的杨柳婀娜多姿,枝条低垂,温柔地拍打着水面,博雅塔的倒影在水中隐隐浮现。横卧在湖中的有石舫,点缀着塔景的是湖中的小岛。幽静的湖心岛是未名湖上的一颗珍珠。翻尾石鱼,则是湖中一道独特的风景。从老师那里,才知道了其背后的故事。小岛原先是芦苇等植物旺盛生长的优良环境,是一个生态极其协调的小环境,与翻尾石鱼一道构成一道独特的风景。然而在百年校庆时,学校为了更好地进行介绍和说明,在小岛上设立了一块说明牌,由此吸引了大量游客上岛,人的影响使得芦苇的生长受到了极大的影响,直到芦苇完全从小岛上消失。好在学校已经认识到这点,今天看到的说明牌,已经从小岛上转移到湖边。具有自恢复性的生态系统,在得到长期发展的条件后,应该可以恢复到原先的状态。不久的将来,我们可以重新拥有一个优良生态的小岛,然而并非所有的错误都可以得到补救,有时候,一个不很英明的决定是可以造成很大的遗憾的。规划的长远性由此可见一斑。只愿小岛的故事能够带给我们一些启示。

6、蔚秀园与畅春园

有着悠久历史的燕园,是我们的骄傲。“北京大学燕园校区,早在金代就成为京郊的风景区。到了明代,大规模构筑园林,至清代成了封建帝王的“赐园”。民国期间成为燕京大学校园。校园的用地中包括了八个古园遗址,即“勺园”、“淑春园”、“鸣鹤园”、“镜春园”、“朗润园”、“蔚秀园”、“承泽园”及“治贝子园”等。在位置上与圆明园毗邻,在内容、造园风格上与圆明园之万春园中的若干园中园有类似之处。不同于宏丽的皇家园林,也有别于咫尺山林的私家园林而独具一格。后历经沧桑,诸多古园或随同圆明园一起付之帝国主义列强之火,或被军阀侵占变卖,不少已经夷为平地。……淑春园、朗润园、鸣鹤园、承泽园为幸存者,其中的山丘水面尚为完整,这是校园历史悠久的见证,也是宝贵的文物。“1920年北京通州协和大学、北京协和女子大学及北京汇文大学合并,建成燕京大学,校长司徒雷登从军阀陈树藩手中以六万银元买到了淑春园和南部的勺园故址作校址,由美国建筑师H.Y.Mrphg负责校园规划设计,并于1921年动工,1929年基本落成。校园最初用地40公顷,学生800人。1928年至1931年先后征得朗润园、鸣鹤园、镜春园、蔚秀园、承泽园为教工宿舍福利区,同期还购得治贝子园为燕大农学系实习场地。
 北京大学未名湖燕园建筑功能与环境统一,建筑艺术与环境协调。采用传统民族风格的个体建筑与古老园林风格相协调,纵横交替的建筑轴线布置与园林环境相互渗透,建筑组群母题的应用构成和谐的韵律。建筑与山水、道路、树木相溶合的空间序列,使人产生多种美的感受。”(资料北京大学教育学院)回顾,让我们拥有更多了解的渴望。今天作为教工住宅区的几个园子,又是怎样的呢?走进蔚秀园,故园的风韵依稀可辨。然而“建筑与山水、道路、树木相溶合的空间序列,使人产生多种美的感受”的感怀却荡然无存。楼房与平房在同一个平面上昭示着自己的存在,柏油路与土路在同一个湖边显示着自己的功用。因为这里修建了几个条件

十分简陋的价格低廉的小旅馆,往来的人更是各色各样,破坏了那种静谧而安逸的环境感观。由于过度的对外开放和管理不善,蔚秀园的今天很是让人失望,随处可见的垃圾,简陋的小饭馆和同样简陋的小旅馆让人顿失兴趣……
那么,长期在此居住的住户的反应又是如何呢?湖附近的住户对此处的反映多是“脏乱差”——垃圾随处可见,湖边的平房排放废气严重污染环境。湖水主要来自万泉河,冬天不放水,到了夏天又因受污染而臭气熏天,蚊虫成群。

至于住宅距离湖边稍微远一些的住户,则认为除了管理不善之外,这里的生活还差强人意。而且位置比较方便,距离颐和园、香山、北大本部都很近,比较适宜居住。一个学者模样的老人说,“大学里能有北大环境的很少”。一个看上去有八、九十岁的随儿子一起生活的老人说:“环境还可以,一天比一天好”。而住户们普遍反映的一个问题是,附近没有大型超市,购物不方便。

在畅春园,我们遇到的是同样的问题。我认为这其中最主要的原因是管理的不善。一位原来在北大食堂工作的老大妈在一再要求我们证明是北大的学生之后,才细细地给我们讲出了这其中的很多问题,她对北大声誉的维护让我们很是感动。然而作为北京大学的教工宿舍区,却无法提升管理的层次,以至于使其成了来京打工人员的居留地,这一点不能不引起重视。长此以往,住户的维护是不可能维护住园子的声誉、北大的声誉的。

7、万泉文化公园

公园是公共艺术与绿色生态相融合的一个集中化空间。在20世纪中叶以后,欧美国家的工业化、城市化得到了高速发展,城市空间随着人口和经济的发展而肆意扩张蔓延,工矿生产与加工形态尤其是在后工业时代的城市住房、能源、交通、通讯以及整体生态环境的重重压力而呈恶性化发展趋向,使得自然生态、动植物群类的多样性和人类千古历史文化类型之遗产的丰富与完整性,均遭到了触目惊心的破坏。这种情景在贫困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尤甚。许多大城市中心部位和郊区部位设立的公园已远不足以起到明显改善和优化城市环境的功效,而大多只起着对城市社会追求高集中、高速度、高回报、高消费所带来的心身压抑和生态环境的侵害做某些调节、抚慰,抑或暂作短时的消解和逃遁之所。

尽管如此,公园,仍或多或少地代表着人们对业已失缺的自然景色或农耕时代田园风光的祈求与象征性的回归之地。在许多都市街道、广场、社区中心已经渐渐失去原由的公共交流、休闲场所之功能,并缺乏优美的绿色生态环境品质的情形之下,良好的公园便更显其城市花园与“城市之肺”的价值意义。万泉文化公园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建立起来的。这里在过去是一个早市,后来经清理整顿建成公园,成了附近居民健身休闲的好去处。它是一个半开放性质的城市街心公园,其中有假山、草坪等景观以及儿童游乐区、老年人健身区、舞池、轮滑场等公共休闲娱乐设施。

难能可贵的是,这里的地面一律采用软质的材料铺就,既不失美观,又有保护性能。我们大约在上午10点左右到达这里,很多孩子在玩耍,很多中老年人在健身,还有很多人这里放风筝,是一派生机勃勃的景象。我们随机对游客进行了采访。在采访中,大多数游人表示住在附近,是常来这里的,有时候甚至只是为了散心而来到这里。他们大多数表示“环境还行,器械不错,比以前强多了”。带孩子来的家长表示对孩子的安全放心。而大多数的不满意集中在公厕卫生上面。据说这里的公厕因为无人管理,常常污水横流,使整洁优美的环境大煞风景。另外就是树木的缺乏,这样就导致在夏天的时候,人们因为没有乘凉的地方,而只得在清晨或者傍晚来散步,白天则失去了使用价值,不能不说是一个欠缺。万泉文化公园从总体上来说是一个成功的规划,如果能够加强公园的管理,在一些细微的地方再下一些工夫,应该会是北京西郊生态建设的一个杰作。

8、万泉河

走到万泉河边,臭气扑鼻。河面上泛着白色的泡沫,河水则已经呈现黑色。原因是大量污水的排放,排放量已经超过了其自净能力。而河道的人工化又使得它与自然生命过程相割裂,又使其自净能力大打折扣。带着对万泉河污染的深深的遗憾,我在网上查询了一些相关资料。XX年2月22日的《北京晨报》上刊登了题为“群众反映北大校园内湖水发臭”的报道。报道指出,入冬以来,北大校园内湖水却迟迟不肯结冰,湖面上漂浮着白色泡沫,还散发着一股难闻的臭鸡蛋味。记者调查时发现,湖里的鱼紧贴冰面,吸引着众人凿冰取鱼。据有经验的人说,鱼只有在缺氧的情况下才浮上水面吸氧,说明湖水因为污染而缺氧。
此时万泉河也未结冰。据海淀区河道管理所万泉河管理站的工作人员讲,万泉河是海淀区用于排涝的一条河流,北大、清华园内湖水都靠此河循环湖水,往年河水都结冰,当年不结冰是因为河水中有油状污染物质。员工还特别告诉记者,从这种水中捕捞的鱼有可能受到污染,居民千万不可食用。XX年2月25日的《北京晨报》又刊登了题为“北京万泉河污染解决难”的报道。海淀区河道所王所长在接受采访时指出,如今已经遭受严重污染的万泉河,无法查出污水源之所在,惟一能解北大居民恶臭之苦的权宜之计就是从京密引水渠引入清水,将河水大冲洗,“但好景不长,两三天后,水依然是这样。”

为什么污水源无法查出呢?原来,万泉河从1982年开始改造,改造后河水从“京密”引清水,最近两年海淀区市政建设加快,一些单位和个人为省钱省事,不接市政污水管线,直接将污水排入以往在大雨天用于排雨水的雨水管,致使污水直接流入了万泉河。而这些私接的管线,由于局里受资金和人力限制无法查出,所以污染源就没法现身。而更让人吃惊的是另一篇题为“皮肤白白嫩嫩,北京万泉河里游出‘怪蛙’”的报道。一名姓陈的先生于XX年10月在清华西门附近的万泉河中发现一只“怪蛙”。它浑身呈肉色,没有任何花纹,皮肤表面十分光滑。怪蛙的后肢特别粗壮,其腿上红色的肌肉清晰可见,前肢则特别细小,蹲着时也不能支撑身体。北京市野生动物保护站的工作人员说,这可能是一只白化青蛙。白化现象是一种由基因突变引起的变异现象,在哺乳动物、鸟类、两栖类等许多类野生动物身上都有可能发生。造成白化现象的因素有很多,河水污染是其中一种。这就充分说明了万泉河水质污染的严重性。(资料www.sina.com.cn)

不需要再多说什么了,万泉河的水质污染已经到了极为严重的程度,而它的污染又对周边的水环境造成恶劣的影响。控制污染源应该是最根本的解决途径,而环保局又声称污染源无法查出,那么,一个彻底而坚定的环保行动就显得犹为重要了。如果坚定地去做,污染源是不可能不现身的。行政管理和措施还有待进一步加强。

9、绿化隔离带

在向柳浪庄走的路上可以看到一行很大的标语——“保护林木绿地,巩固绿化成果”。是海淀区市政管理委员会立的。又可以看到一队士兵带着工具去植树。这提示着我们北京正在进行的绿化隔离带建设活动。这种建设又让我产生了对北京西郊历史变迁的兴趣。我找到了一些资料。关于“海淀”的变迁陶世龙先生在《历海淀的江南水乡景色——据侯仁之:<晚晴集>摘编》一文前写道:“海淀本有淀,1948年来北京时,经燕京大学即现北大校园,去颐和园,在向北转西处,见面积不小的芦苇塘;50年代初尚在。路侧多为农田,土肥水足,京西稻所出,复多莲藕,其后不知何时泯灭。”侯仁之先生《晚晴集》中则提到:“在清代,海淀一带园林密布,园中有湖,园外复有水荡甚多,田中种植风荷香稻,宛如江南水乡,有诗为证。忽牵野性到江湖,沿月扁舟入画图。几曲波光连太液,千枝灯影散莲蓬。--清人咏未名湖前身的景色万泉十里水云乡,兰若闲寻趁晓凉。两岸绿杨蝉咴咴,轻舟满领稻风香。--乾隆咏自畅春园西花园舟行至圣化寺,描写的是当时巴沟附近的水乡景色。”

这种变迁,究竟是进步,还是失误和倒退?消失的风景线:京西柳浪庄海淀柳浪庄,东傍长河,西邻颐和园,历经五百年生息,今有千户人家,人称京西第一村。柳浪庄是京西稻之故乡。清代这里有360顷御稻田,皇家每天吃一顷。此地还有“南七北六一十三圈”之说:当年开垦这片稻田时,清廷将工程包给了南七、北六,十三个省,至今村南尚有“兴工地”的地名。乾隆皇帝在《万泉堤上圣化寺即景杂诗》中,也有“万泉久湮塞,甲申岁始命疏浚,即其地开水田,今春加垦辟”的注文。他还以“垂柳依依村舍隐,新苗漠漠水田稠”的诗句,描写柳浪庄的景色。京西稻籽粒饱满,蒸出饭来清香四溢。据说毛主席在解放初期在颐和园尝过用京西稻做的饭,他连说“好吃”,建议推广京西稻


然而,已有五百年历史的柳浪庄即将消失,因为它正处在绿化隔离带上。根据北京市总体规划,北京市区的格局是“分散集团制”,即城市由中心区和环绕周围的十个边缘集团组成;在中心区和边缘集团以及各边缘集团之间,用成片的绿化区隔离。柳浪庄所在的万柳地区,就处于颐和园旁边的百米绿化隔离带上。万柳工程的实施后,所在地农民上楼,退耕还林,柳浪庄将变成绿色风景区。(资料华夏旅游网)看到这消失了京西稻的、正处于建设状态的柳浪庄,心情真的是十分复杂。绿化隔离带的建立为了构建首都地区的绿色生态构架,北京市作出了建设三大绿色屏障的决策,即以燕山、太行山绿化工程为主的第一道绿色屏障,以5河10路绿化和农田林网为重点的第二道屏障,以绿化隔离地区形成的第三道绿色屏障。
绿化隔离地区是北京城区最近的绿色屏障,按照《北京城市总体规划》,在城市中心区和10个边缘集团之间以及各边缘集团之间建设,绿化面积为125平方公里的城市森林。工程从1986年开始实施,今年隔离带建设已完成了绿化面积3.5万亩,是过去6年绿化面积的总和,形成了10个面积在5000亩左右的绿色板块。这10大绿色板块相互连接后,将形成环绕北京城的生态屏障,对改善首都的生态环境将发挥重要作用。(资料www.oXX.com.cn)诚然,绿化隔离带的建设是北京生态环境建设的一个重大举措,是一件利国利民的好事,然而京西稻代表的是北京的一种文化,一种资源,一种传统。京西稻已经在随着北京的建设渐渐消失,现在则连它的故土也将不复存在,当它完全从我们的视野当中消失,我们失落的,又是什么呢?为什么就不能有一种方案,在审视和慎重地对待文化资源和传统的同时,寻找生态的切入点呢?也许,京西稻,本不该从北京消失的;也许,柳浪庄,本不该从地图上消失的。

10、京密引水渠与北京水治理

关于北京水环境治理北京水环境的治理是一项重大的工程,也是一项历就不断进行的工程。北京中心地带在古代曾是湖泊群,从昆明湖可以通航至紫禁城,又有筒子河、护城河环绕皇城、京城,湖水相连,使北这座历代名都在威严大气之外,又增加了几分秀丽和飘逸。但自清代末期开始,由于北京水系疏于管理,河道淤积污染,航运废止。新中国成立后北京市对城市水系进行过三次较大的整治,兴建了官厅和密云两大水库,开掘永定河引水渠、京密引水渠,将两大水库的水引入北京,增加了北京的环境用水量,水环境大为改观。但毕竟40多年来未对水系进行过彻底治理,20世纪80年代后经济迅速发展,外来人口急剧增加,河湖遭到新的污染,有的河道成了臭水沟。湖泊淤泥深厚,据北京市水利部门的监测,淤泥累计达到230万立方米。

北京水环境恶化的状况引起了中央和市政府、市民的广泛关注。1998年初在北京市人大代表会上,225名市人大代表联名提出议案,要求治理城市河湖的污染。1998年9月26日,从治理北京心脏地区的六颗明珠——“六海”开始,城市水系治理拉开了帷幕。京城水系治理的目标是“水清、岸绿、流畅、通航”,这次水系治理为北京历首次,规模之大、投入之多都没有先例。京密引水渠-——继昆玉河后又一景观河道京密引水渠技术改造工程是解决北京城市供水的基本建设工程项目,全长112.7公里,成为京城供水最重要的“大动脉”。据官方报道,1989年京密引水渠开始冬季送水,从此引水渠的输水任务由季节性输水转变为常年不间断输水。但经过30多年的超负荷运行,京密引水渠已年久老化,而且大部分土渠冲刷严重,泥土大量淤积,影响了输水能力。渠道损坏造成极大的水资源浪费。

据1990年至1999年统计分析,京密引水渠的渗漏和蒸发损失率平均为23%,的1999年达到32.7%,进行技术改造已经十分迫切。技改工程完成后,渠道的输水能力增强,可使十分宝贵的地表水资源得到充分的节约利用,每年可节水1亿立方米。今年春天开始京密引水渠两岸的绿化,设计方案是草和树层次分明,京密引水渠已成为继昆玉河、南护城河之后的又一景观河道。(资料来源:XX年10月29日北京晚报)然而据我们了解,京密引水渠在1998年前还是基本自然化的,现在已经完全人工

化了。过去水渠旁是高大遮荫的树木,而今天笔直的河岸旁边只有刚刚栽种的整齐划一的小树。现在的京密引水渠已经成为一条景观河道,可以看到河道上面的条条游船。常来此地的游客对自然河道的消失普遍存有遗憾,而同时也对环境的整治表示理解。据说过去这里没有人管,十分乱,现在则好得多了。
11、颐和园

颐和园是京津地区生态环境的园林。我想,此次实习的最后一站设在这里,就是要挖掘生态建设中的美,以及在美中寻找不足。也许对于颐和园,本应该有很多东西要说,却又不知从何说起。因为它,实在是太庞大太壮观了,而其中又蕴涵了太多的美,太丰富的思想和文化。每一个又都拥有太多的评论和赞美,我再说似乎显得多余。那么就谈一些背面的东西吧!在颐和园的西堤上,一对中年夫妇谈到自己对绿化的一点看法。他们认为,北京——包括颐和园——的绿化应该有自己的特色,应该在追求自然的同时创造出新意,而目前的绿化则显得很刻意,千篇一律。而在昆明湖西岸,我们又看到了所有人都不愿看到的、让人震惊的一个镜头:一根长长的管子,向湖中排放着黑黑的污水……那一刻,我们都沉默了。这类似的一幕,我曾经在青岛的海滩上看到,然而作为湖,自净能力又是远不如海的。我不知道,在奥运会的契机下,大力推动颐和园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的关键时刻,那一根管子,意味着什么。急功近利,终究不是解决问题的方式。

三、专题分析与思考

1、关于绿化北大校园绿化

在《校园各功能区的绿化情况分析及建议》中,有关于北大校园绿化的一些思想。根据校园绿化的原则,宿舍区应该空气清新,环境优美、舒适,花草树木品种丰富,适用树形优美的常绿乔木、开花灌木,使宿舍区具有春、夏、秋、冬四季景色。教学区应该采用整齐式园林手法,树木采用对植、列植或在建筑物两侧栽植绿篱,在建筑物前铺设大面积草坪,点缀美观的花灌木或栽植地被植物。忌栽飞扬花絮的树木和易引起过敏反应的植物。教学区的植物绿化存在一些问题。如三教与五四体育场相邻,中间仅有圆柏等矮小灌木及碧桃等小乔木,缺少噪音屏蔽带,使得教学楼内正常学习受到很大影响。理教周围主干道两侧栽种的槐树,易生虫害,影响美观,另外,理科楼群周围缺少乔木,略显单调。
行政区作为学校对外交流的窗口,园林规划布局较好。乔木种类繁多,以雪松、银杏、白皮松等树形优美的树种为主,以孤立树的形式矗立在早熟禾草坪上,宁静、庄严、肃穆,符合行政区景观要求。美中不足的是,办公楼前面的花坛花期已过,已经枯萎变黄,无人理会,与周围景观极不协调,有失观瞻,建议及时更新,以保证花色常鲜。

游憩区主要指未名湖周围园林区。本区植物种类繁多,趋于自然生境,乔木、灌木、草本自然分层,树木郁闭度高,是休闲、娱乐、学习的好地方。

总之,我们在进行新的绿化建设时,要注意从植物本身特性,植物的精神内涵与景点、建筑的搭配,实施的可行性,成本节约等方面综合考虑。(资料www.pku.edu.cn/news/xiao_kan/)人工化的自然与完全的自然之辩有人曾经在网上发出这样的感慨:“这几年,北京在绿化上下了不少功夫,但是感觉草坪太多了,树太少了.而且随着道路的不断新建和拓宽,以前高大的行道树很多都被砍掉了.夏天走在北京的很多大街上,都是无遮无拦的晒.对于一个城市来说,种草坪只是一时的美丽,就想女人涂的粉底一样,只能获得暂时的光鲜.而绿树才能使一个城市由内到外的滋润和美丽.所以,少来点草坪广场,多来点森林公园哪怕是小树林公园才好。”

(资料news.xinhuanet.com)人工化的自然与完全的自然,可以说是一个讨论了许久的问题,然而结论的得出又是那样困难。就如同校园里一片片修建齐整的草坪,与那一丛丛自生自灭的杂草;就如同燕南园中那一株株车前草,任人踩踏而依旧旺盛;就如同那二月兰、蒲公英,不需要浇水而繁茂生长;就如同静园草坪中那让人踩踏的马边草;就如同那刚到春天就发出新绿的早熟禾;就如同未名湖小岛中的芦苇……草坪的功用究竟是什么?是观赏?是美观?还是让人充分与自然接近?人工养护的草坪,总是显

示出一分远离尘嚣的孤高与自拔,一个个旋转的喷水口让人对自然的力量产生怀疑,一台台自动化的割草机让人对人的力量产生近乎怪异的崇拜。从小就习惯了“草坪禁止入内”的告示牌的我,总是对齐整的草坪敬而远之。
忽然就想起,坐在昆明湖南岸的草坪上吃午饭时,路人投来的怪异的目光。隐隐约约还听到有人鄙夷的声音:在草坪上吃饭,草坪不是要更脏么?于是就想到了过去的自己,看到别人在草坪上野餐,总是义愤填膺……然而现在的思想却产生了很大的变化,虽然在踏入草坪时还总是有几分犹豫和不安。是的,如果人总是被隔离在自然之外,那么自然的妙处又该如何去体会?亲近自然,同时保护自然……一路上看到了很多这样的例子。而有时自然的力量和其精密程度真是让人叹服。燕南园草坪上,十几种植物和谐地生长共存,蚯蚓的存在则为其创造了一个极其良好的生长环境。在杂草和人工种草同时存在的地方,总是杂草先于种草而绿。与自然界生命过程割裂开来的自然物总是显得异常脆弱。在柳浪庄的野地中,生长有先锋植物灰藜,作为一年生植物,它在一年中能长很高,对土壤产生很大的改良作用。

3-6年之后,灰藜被其它植物取而代之,二年生草本植物、多年生灌木、乔木等逐渐进行演替生长。在颐和园万寿山上,有一个古代的水土保持工程。山体上建成覆瓦状,从而加强雨水的下渗作用,减缓雨水的下流作用,这样就可以起到保水和保土的作用。充分利用自然的特性为自然服务。在万寿山上生长着自然条件下的侧柏,以及其他一些自然状态下生长很好的植物,而园林工人却想把它们全部清理掉,在山体上多种一些草。然而不耐旱的人工草势必需要更多的人工浇水,从而为喜旱的侧柏提供了一个不利的生长环境,最后必然导致不利的生态结果。试图人为改变自然的选择,必将得到违背自然的选择。(这样的和谐与完整,不正是我们所期待的吗?这种统一的景色,不是正我们所寻找的么?)(资料www.szblt.com)

2、关于城市环境的整治我们有一个责任,即不仅仅是仔细考虑美的含义,而且开放我们自己去体验美并且遵循美的引导。这种人类特有的适应才能帮助我们同自然界发展一种伦理关系。——L.K.奥斯丁在我国许多城市社区及城乡结合部区域,由于土地利用方式及人口日益增长的压力,使得大面积裸露的土地受到长期的侵蚀和沙化,原由树林植被被轻易伐弃;水资源短缺,垃圾、废水处理系统不完善,环境污染加剧等情形在生态上个社区的健康生存发展带来长久的、潜在的危机。另一方面,社区中旧有的建筑街道、溪水及文化名胜等历史文化景观在社区的改建和新建中被轻易拆除、解体或毁坏。这显然与“可持续发展”的概念不相符合。而在北京市,这样的情况同样存在。我们在北京西郊的实习当中,就见到了很多这样的情况。

“首都城市现代化建设,要按照以人为本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正确处理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提高城市规划、建设和管理水平,促进人和城市、人和自然的协调与和谐,努力开创经济繁荣、生活富庶、环境优美的城市文明发展道路……”,*北京市第九次代表大会报告给人们描绘出了一幅未来5年美好的蓝图:人均绿地面积将更多,空气将更加清新,百姓的住房将更加宽敞,道路也将越来越宽广,堵车现象越来越少……北京人居质量会变得越来越高。市政府已经确立投资上百亿元来打造“碧水绕京城”的美景,目前,许多昔日的臭河道已变成市民休闲、娱乐的好场所。北京还将再投入54.5亿元进行大规模的城市河道整治,XX年市区将不再有臭河过市。万泉河的变清应该是指日可待了。北京市政府还确定了138项城市环境整治重点工作,即开展包括圆明园遗址公园搬迁腾退规划、中央电视塔周边整治规划、清华大学和北京大学周边地区环境整治规划、颐和园周边环境整治规划、明城墙遗址公园建设规划等重点地区环境建设项目的规划设计工作。然而这种重点整治,实行起来似乎并不是那么顺利。
《北京晨报》XX年12月01日报道,“在北京大学西门外蔚秀园南墙和畅春园北墙之间,有条三四米宽的小胡同,这就是篓斗桥地区。这里挤满了私搭乱建的*房,环境堪称脏乱差。眼下,这里成了拆迁现场,半年后,将建成一条宽阔、整洁的花园式新道路。篓斗桥地区和它南面的西苑操场路,两条小路

才两三百米长,却集中了几十家小商店、六七个发廊,还有饭馆、酒吧。环境脏乱,与北大校园文化氛围极不协调。为此,北京市和海淀区两级政府与教育部和北大共同努力,筹集整治拆迁费1.3亿元。篓斗桥地区拆迁范围南到畅春园、北至蔚秀园、东临颐和园路、西至篓斗桥,涉及84户拆迁户、7198.06平方米拆迁面积和227名拆迁人口。目前,绝大多数人已经搬走了,昔日嘈杂的小街现在变成了拆迁现场。不久,这里将建成宽10米的平整街道,配上绿化美化,篓斗桥地区将变成篓斗桥花园。”眼下距报道时期已经过去了一年多的时间,然而我们在实习经过的时候,篓斗桥地区似乎还是描述中的情形,“宽阔、整洁的花园式新道路”似乎还在摇篮之中,这不能不说是城市环境整治工作中的一个欠缺和漏洞。只规划不办事,整治过程阻力重重,即使在首都北京也是如此,真是让人有些寒心。
3、城市环境艺术的思考从万泉文化公园,想到了城市环境艺术。人类从洞窟与巢居中走出来,筑土构木,为自己的生存营造了栖身之地。工业化与科技革命为人类创造了大量财富,也为此付出了惨痛的代价。人口、资源、环境等一系列问题越来越严重。面对嘈杂、拥挤、污染的城市,人们渴望重新回到大自然的怀抱,去呼吸大自然的新鲜空气,享受阳光的沐浴,为自己营造融入自然的新的生活环境。矗入云天的高层建筑,蛛网般的高速公路,川流不息的车辆,瑰丽闪烁的城市夜景以及光怪陆离的商品橱窗,给现代社会绘制了一幅变幻万千的现代生活图景。今天,与其说人们生活在自然环境了,不如说生活在一个无所不包的人工世界了。这个人工世界,虽然以自然世界为物质依托,但已使人远离了原生自然,它启发人们深思这样一个问题:在工业社会的条件下、,能不能建造一个美好的生活环境,解决日益紧张的土地资源,日益拥挤的交通,日益恶化的城市环境等新问题。

如何维护城市的风景线,是城市发展中面临的新问题。现代人工城市的环境空间,只有人工设计表现自然环境,寓自然于环境之中,才能使人类与环境和谐共处,才能建设人类美好的未来。环境艺术在创造人类现代生活的同时,也设计着人类未来的文明。城市环境中,有许多方便人们生活、娱乐、交通而存在的硬质景观以及植物绿化及各种水体等形态构成的软质景观。它们作为城市社会中功能性设施和工具的同时,构成了城市环境景观的实体要素。此外,许多城市或城郊环境中存在着许多天然的景观资源,如若公共艺术的设置与这些人工的硬质景观、软质景观和非人工的自然景观相协调、相组构,就将使纯精神的公共艺术作品与其周遭环境因素(人工或非人工的)共同构成更大空间范围和心理效应的公共艺术景观,就可以使城市建筑性环境、公共设施环境及自然生态环境的整体组构在发挥其服务功能的同时,更好地体现其艺术和文化的审美价值和人性化原则。在环境艺术的生存与推广中,不可避免地面对着人居环境及相关区域的生态平衡和生态维护的需求。1972年6月5日,在瑞典斯德哥尔摩召开的“联合国人类环境会议”上,通过了一个旨在鼓舞和知道世界各国人民保持和改善人类环境的宣言,即《人类环境宣言》。宣言中强调指出,“……人的定居和城市化工作必须加以规划,以避免对环境的不良影响”。

它从一个侧面提示我们,对于大地环境经管规划和较大型的公共艺术的推广活动方面应当做到:

1、树立社会文化和经济开发活动中生态环境的保护意识。

2、珍惜和合理使用土地及景观资源。

3、反省和避免艺术规划和创作活动中有碍于人类极其社会健康、幸福和可持续发展的行为状态。

4、明晰公共文化艺术与生态环境之间的互动关系。

5、确立公共艺术推广与城市环境及景观规划间的协调与统合的原则。客观上,公共艺术在当代城市人居环境、生态环境的改造与维护中,正应该起到它美化环境、催发人气、促进正确的生态观念、协助绿色革命的部分作用。我国城市化、工业化过程中自然环境和绿色生态系统遭到前所未有的毁坏和失衡,森林、绿地、湿地及地表水环境资源大量消失,成为威胁城市生存环境,威胁人类社会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的严重问题。因此,无论从维护人类社会宏观生态环境的目的着眼,还是从公共艺术及其景观的审美效应出发,都必须强调公共艺术与城市环境中绿色生态建设的密切关系,促使公共艺术在总体上

与硬质景观和绿色生态元素之间,达到平衡与和谐,从而达到优化和“软化”城市环境的效果。城市环境艺术,一种在选择之中的进步与慰藉。
四、总结

一天的实习,学到了很多的东西。第一次用全新的眼光去看待周围的一草一木。忽然发现了很多理论知识在实际中的体现,一时间感到欣喜甚至不知所措。的确,城市生态学是一个十分需要从实践当中汲取营养的学科,只有不断实践、从实践中不断摸索、进步,才能够真正了解这门学科的真谛。而它所包含的范围又是那么的广阔,它所带来的影响又是那样的深刻……而在实习当中,也发现了许多以前所忽略的东西,有让人愉快的,也有让人不那么愉快的。从学校东门的那条大路,到颐和园的昆明湖,留下了太多的回忆与思考。城市的环境,还有太多等待着改进,也有太多需要进一步的规划和治理。而保存与整治,又是一种两难的选择。如何在存留作为文化古都的北京风貌的同时,在发展经济和建设的同时,将北京的生态建设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则是需要引起很多思考的。而现在我能够做的,只有把它们写下来,在重新审视,在审视当中,获得进步。而假如我的审视能够引发哪怕一点点的进步,就是很感满意的了。

f132.COM更多实习报告延伸阅读

建筑环境与工程设备专业实习报告


我利用暑假时间到xx公司进行了为期一个星期的实习!经过实习我了解了许多建筑设备的知识,在社会实践中接触了与本专业相关的实际工作,增强了认识,培养和锻炼了综合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和基本技能,学会了独立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此外,我把理论和实践结合起来,提高实践动手能力,为我毕业后走上工作岗位打下一定的基础,为自己能顺利与社会环境接轨做准备。现对本次实习报告:

建筑物除了新颖美观的外形外,尚需有舒适的内部环境,而室内的舒适环境关键是建筑设备的配置,高新技术的应用,又使建筑向着智能化方向发展。随着我国工程建设项目管理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工程质量有了显著提高,特别是国家对建筑施工管理体制的改革,使国有建筑施工企业真正成为独立经营、自负盈亏的经济实体,建筑行业的机械化程度有了很大的提高,机械设备在施工中的地位和作用日益显著和重要,在大大促进了建筑施工企业本身的发展同时,也为社会基础设施的建设提供了技术支撑。我这次实习的看懂实习工地的建筑类型,了解工程的性质,规模,建筑结构特点与施工条件等内容,了解不同机械设备的操作范围和规程。我去了解或者熟悉工地上常用的机械设备的性能。尝试了解常用的机械设备。

这次宝贵的实习基本上达到我制定的目标,自己在课堂上学习到的知识真正运用到实际中,对本专业从事的领域和业务,本专业的工程情况建立一定的感性认识,明确自己的专业范围,了解专业一些简单的设计、施工、维护管理、调试等方面的知识。为以后的专业学习打下必要的基础。此外还激发了我对本专业的更大的兴趣,更好的投入下面的学习中!

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实习报告


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实习报告

前言

实习方式:认识实习期间,学生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通过参观已建成的典型车间、建筑、节能建筑物等地点,采取实习指导老师讲解,工程人员指引等方式,完成人纲现定的实习内容。

实习地点:上海百富勤空调制造有限公司、上海博物馆、上海世博园、节能示范楼。

实习时间:20xx年7月5日20xx年7月16日,共两周。

实习学生:龙xx

本专业培养具备室内环境设备系统及建筑公共设施系统的设计、安装调试、运行管理及国民经济各部门所需的特殊环境的研究开发的基础理论知识及能力,能在设计研究院、建筑工程公司、物业管理公司及相关的科研、生产、教学等单位从事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它主要包括:传热传质学、工程热力学、工程流体力学、机械原理、电工与电子技术、建筑环境工程、建筑设备工程等

20xx年7月5日,怀着一颗期待已久的心情,我们终于迎来了大一的第一次认识实习,从中我们学习到许许多多课堂上无法接触到的东西,开拓了视野,巩固了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发现了我们自身存在的许多不足之处。

实习目的和要求:

《认识实习》是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教学计划中必不可少的综合性实践环节,本课程的任务是通过认识实习对本专业的各个方面的知识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对专业设备从外观上有所了解,使同学们明确自己的专业范围,了解专业一些简单的设计、施工、维护管理、调试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认识实习,使我们了解专业方面的知识,同时在以后的学习以至今后的就业对本专业的范围有所明确,通过现场管理体系和与工人,技术人员的接触,更进一步的了解自己的专业。同时要求学生在现场认真的参观学习,在参观中遇到不懂的问题,及时记录下来,在今后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学习中带着这些问题学习,使学习的目的和目标更加具有明确性。

实习内容:

7月6日参观上海百富勤空调制造有限公司,了解空调的基本创建结构,和车间的基本要求设备。百富勤集团成立于1996年8月,是由上海市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的市级集团公司。集团在发展中,坚持以高效益为目标、跨越式发展为指导,努力开拓奋进,实现了中央空调制造、安装业、房地产开发、物业管理、招商引资多元化经营。公司占地面积50000多平方米,科技人员占职工总人数的39%,高、中级职称技术、管理人员占37%。制造业的主要产品有中央空调末端设备的组合式空调器、变风量空调器、风机盘管、风机箱、离心风机、管道风机、风口、防火阀、调节阀、消声器等设备。中央空调安装业持有上海市机电设备安装二级资质证书,并拥有精良的空调安装施工队伍。公司开发的五星花园别墅在上海奉贤区行政部门所在地南桥卫星城,闹中取静,配套齐全。该项目为欧陆建筑风格,田园风光,小桥流水绿茵环抱。公司现为中国制冷空调工业协会、上海市冷冻空调机械工业协会理事单位,中国制冷学会、上海市制冷学会、上海市商标协会、上海市建筑施工行业协会、中国国际商会上海分会会员单位。曾先后荣获上海市文明单位、上海市高新技术企业、上海市守合同重信用企业、奉贤区财富50强等多项荣誉,并已通过iso9001:XX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主要产品荣获国家级新产品、上海市名牌产品、上海市节能产品、上海市星火科技进步一等奖、上海市新产品奖、上海市优秀科技产品及中国制冷空调设备信得过产品。部分工程荣获中国建筑工程鲁班奖、上海市建筑工程白玉兰奖。

公司创业多来以来,励精图治、锐意进取,以优良业绩赢得用户的信任和赞誉。展望未来,百富勤公司将坚持求新、求精、求实的科学理念,积极奋进,继续发扬百倍努力、富于创新、勤奋踏实、真诚服务的企业精神,在公司董事长上海市劳动模范、上海市人大代表唐秋荣的带领下,以更高起点的科学决策,更优良的科学管理,为中国的经济发展努力多作贡献。

7月7日参观五星花园,了解别墅的设备和环境要求。五星花园在奉贤区行政部门所在地南桥卫星城,闹中取静,配套齐全。尊贵建筑:欧陆风格,田园风光,小桥流水绿茵环抱。本项目以独幢别墅为主,三面环水,小区绿化面积达25901平方米,集中绿化8640平方米,水景面积达5000平方米。五星花园别墅是南桥目前唯一个纯别墅社区,位于奉贤区南桥新城,这里紧邻南桥繁华商业社区,周边大润发超市、古花园、银行、医院等生活配套一应俱全。小区整体占地近10多万平米,共建有100多幢独立及连体别墅。绿化率高达6106%,水景面积达5000平方米。另配有设施完备的私家会所。五星花园别墅项目内种植有各类名贵树种,整体绿化设计确保覆盖区域内每一个角落,达到黄土不见底的要求。同时五星花园别墅在绿化布置上一大小搭配、高低错落,使整体具有丰富的层次感。在小区内还利用周边天然水系,引水入社区,在小区的中心位置开挖一个面积超过5000平方米的中心景观湖,将水景与绿化结合,既调节了小区的空气质量,改善小区的气候,将蓝天、湖水、绿地相结合,为业主营造一个天人合一的理想居住环境

7月8日参观上海博物馆,进一步了解了博物馆的建筑设施和馆内古董,增加视野,培养丰厚建筑的想象力。

上海博物馆创建于1952年,是一座大型的中国古代艺术博物馆,该馆陈列面积2800平方米。分别设中国青铜器陈列室、中国陶瓷器陈列室、中国绘画陈列室、古代雕刻陈列室。馆藏珍贵文物12万件,其中尤以青铜器、陶瓷器、书法、绘画为特色。藏品之丰富、质量之精湛,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建筑风格上海博物馆建筑总面积39200平方米,建筑高度29.5米,象征天圆地方的圆顶方体基座构成了新馆不同凡响的视觉效果,整个建筑把传统文化和时代精神巧妙地融为一体,在世界博物馆之林独树一帜。从远处眺望,圆形屋顶加拱门的上部弧线,整座建筑宛如一尊中国古代的青铜器。建筑面积共4万平方米,地下一层半,地面四层半,建筑总高度为29.5米。上海博物馆的平面布局,分开放区、库房区、学术区、科研区、管理区、设备区等6个区域,现开设12个专题陈列室,展示的珍贵文物以青铜器、陶瓷器、书画为其特色,此外尚有钱币、玉器、雕塑、查印、少数民族工艺等。上海博物馆陈列面积共计1XX平方米,一楼为中国古代青铜馆、中国古代雕塑馆和展览厅;二楼为中国古代陶瓷馆、暂得楼陶瓷馆和展览厅;三楼为中国历代书法馆、中国历代绘画馆、中国历代查印馆;四楼为中国古代玉器馆、中国历代钱币馆、中国明清家具馆、中国少数民族工艺馆和展览厅。

馆内设施上海博物馆采用了先进的消防安保设施、电化教育设施、文物图书资料电脑管理系统和楼房自动化管理系统、陈列室和库房有自动化控制温湿度设备,各专题陈列室的讲解工作由事先编制好程序的轻巧听讲器担任,观众可以根据文物编号,使用按钮选择任何~件文物的讲解词,包括汉语和多种外国语种,陈列室还备有电脑控制的放映机,向观众提供各种有关的文物图象和专业知识。上海博物馆还建有一批研究工作专用室和用于学术报告和辅导活动用的演讲厅,设有同声传译和音响系统。这些一流的设施,为国内外游客提供了良好的参观环境,体现了上海国际大都市的文化品位。

7月9日参观上海世博园,了解各国的建筑构造和节能设备,世博之旅真的让很多人大开眼界。每个馆的设计都是别出心裁,触目惊心。对于学建筑设备的我们来说,这无疑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机会,印象深刻的有以下几个馆: 

中国国家馆

中国国家馆建筑外观以东方之冠的构思主题,表达中国文化的精神与气质。国家馆居中升起、层叠出挑,成为凝聚中国元素、象征中国精神的雕塑感造型主体东方之冠;地区馆水平展开,以舒展的平台基座的形态映衬国家馆,成为开放、柔性、亲民、层次丰富的城市广场;二者互为对仗、互相补充,共同组成表达盛世大国主题的统一整体。国家馆、地区馆功能上下分区、造型主从配合,空间以南北向主轴统领,形成壮观的城市空间序列,形成独一无二的标志性建筑群体。

瑞士国家馆

展馆主题:城市与乡村的互动

造型亮点:未来世界的轮廓

高智能瑞士馆具有很强的象征意义,错综复杂的建筑结构、太阳能科技和网状帷幕、互不包容的元素,都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此外,设计师参照中国阴和阳的原则,将缆车作为一个游戏性元素纳入到设计中,它带着乘客从负荷沉重的城市进入馆顶的自然世界。该设计完美地呼应了20xx年博览会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基本主题。

卢森堡国家馆

展馆主题:亦小亦美

造型亮点:袖珍的森林和堡垒

卢森堡国家馆在设计理念上将突出卢森堡被称为欧洲绿色心脏的国家特殊身份。展馆的设计者设想出了一种几乎只用独块巨石的雕刻方法,这实际上受到了中文传统译名卢森堡的影响。中文卢森堡的意思是森林和堡垒,所以卢森堡展馆自喻为一个周围绿树环绕的开放式森林。展馆的建筑结构就像有许多通向邻处的宽敞出口的堡垒,环绕着中世纪塔楼。

西班牙国家馆

展馆主题:通过科学和技术创新来重塑城市社区

造型亮点:绿洲竹篮天然降温

从远处看,西班牙馆是一个不规则的篮子形状,建筑外墙圆润灵动,高低起伏,和普通四方形建筑外观有很大不同。据悉,整个展馆是用钢建筑建成,然后用柳枝、竹子等材料覆盖钢结构,呈现一栋亲近自然的藤编建筑物,预计造价1800万欧元。

藤编是西班牙的传统工艺,且在不同地区,呈现不同的编织工艺和流行颜色。届时,西班牙馆的外墙将融合所有藤编工艺,拼接、组合成外墙,最终成就一所集西班牙编织工艺之大成的展示馆。

在西班牙,无论是大城还是小镇,都能在中心区域看到供人休憩的广场,是当地居民放松、玩耍的地方。同样,在西班牙馆的中心位置,也专门设计了1000平方米的广场,不仅让参观者有身临西班牙的感觉,也体现了西班牙人历来享受城市,享受生活态度。

俄罗斯国家馆城市与人为主题的俄罗斯馆由12个塔楼和悬浮在空中的立方体组成,外形设计类似古代斯拉夫人的小村落,象征着生命之花、太阳以及世界树(斯拉夫人枝叶繁茂的橡树)的根。塔楼由白、金、红三种颜色构成,白色和金色塑造了俄罗斯建筑的历史形象,而红色底色加上富有俄罗斯各民族元素的图案,则赋予了塔楼顶部镂空部分以生命力。

前苏联着名儿童文学家尼古拉诺索夫认为,最好的城市应该是最受孩子们喜爱的城市。俄罗斯馆内部设计理念就来源于诺索夫的作品《小无知历险记》,力求呈现一个美丽、精湛、充满童话色彩的儿童花园城。展馆分为花的城市、太阳城和月亮城三部分,在充满诙谐、童趣的布景下,参观者将在馆内隐秘的小路上感受到许多神秘而又有趣的发现,这些发现是来自俄罗斯儿童和年轻科学家的创造发明与科技成果。

7月12日-7月13日参观节能示范楼,了解节能措施,节能设备。上海建筑科学研究院绿色建筑工程研究中心办公楼位于上海市莘庄科技发展园区内(上海市闵行区申富路568号,近中春路口),占地面积905msup2;,建筑面积1994msup2;。建筑主体为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屋面为斜屋面结构。南面两层、北面三层。其中参观的写字楼的一层被作为展示厅,二三层已成为上海建科院科研示范基地办公场所。房屋的通风、采光、空调等各个系统,将根据天气的具体情况和人们的真实感受自动调节,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颇具人性化。生态办公楼总面积XX平方米,从外型看呈火柴盒状,大楼正中竖着个巨大烟囱,外墙装有200平方米的太阳能电池板,作为空调主要能源。生态楼内采用导光系统,即使在朝北的房间内依然可以感受到阳光,而中庭屋顶上盖着一块巨大的透明玻璃天窗,通过玻璃天窗开启角度的随意调整,白天基本不用开灯。

整个建筑围绕节约资源、节省资源、保护环境、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该示范楼的总体技术目标是:综合能耗为同类建筑的25%;再生能源利用率占建筑使用能耗的20%;再生资源利用率达到60%;室内综合环境达到健康、舒适指标。为实现该目标,示范楼采用了四种外墙外保温体系、三种遮阳系统、断热铝合金双玻中空low-e窗、自然通风系统、热湿独立控制的新型空调系统、太阳能空调和地板采暖系统、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雨污水回用技术、再生骨料混凝土技术、室内环境智能调控系统、绿化配置技术、景观水域生态保持和修复系统、环保型装饰装修材料等众多新技术和新产品,通过建筑一体化匹配设计和应用,形成了自然通风、超低能耗、天然采光、健康空调、再生能源、绿色建材、智能控制、资源回用、生态绿化、舒适环境等十大技术特点。

认识实习总结:

通过两周的实习,我们对一些建筑设备这个专业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简单地说,建筑就是供人们生活的一个舒适的场所;设备就是在建筑的基础上加工一些必要的东西。例如,空调就是利用机器设备,对空气进行调节和处理,使人们生活在一个简单,舒适的环境之中,学习,工作,娱乐等。还有见到的车间,它要求通风、采光各方面都合理。一些节能设备,更对我们这个专业提出了挑战。这让我感受到了设备专业涉及的领域之广泛和严峻,给我更多的是它的神奇。我从来不知道原来一个平常的空调竟会有这么多设计要求,一幢看是平常的建筑物,里面竟隐藏着这么多玄机,有这么多令人想不到的设备。

在这段日子中,我学到很多东西,看到了很多以前在课本中没有见过的东西,以前在书本上学到知识联系到实际生产和生活中,使我对自己的专业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我切身的感受到了这门专业是很有前途的,而且现在国家建设正需要我们建环人。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我会努力学好专业知识,并尽可能地把学到的书本知识用于实践!为国家建设做出自己的一份微薄的贡献!

>相关文章:工程建筑实习报告、建筑工地实习总结、建筑师实习周记、建筑工程专业实习报告、大学生建筑工地实习总结、建筑实习报告范文、环境保护专业实习鉴定、环境专业认识实习报告、机电设备维修实习报告

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实习报告范文


前言

实习方式:认识实习期间,学生在指导老师的带领下,通过参观已建成的典型车间、建筑、节能建筑物等地点,采取实习指导老师讲解,工程人员指引等方式,完成人纲现定的实习内容。

实习地点:上海百富勤空调制造有限公司、上海博物馆、上海世博园、节能示范楼。

实习时间:20xx年7月5日20xx年7月16日,共两周。

实习学生:龙盛梅

本专业培养具备室内环境设备系统及建筑公共设施系统的设计、安装调试、运行管理及国民经济各部门所需的特殊环境的研究开发的基础理论知识及能力,能在设计研究院、建筑工程公司、物业管理公司及相关的科研、生产、教学等单位从事工作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它主要包括:传热传质学、工程热力学、工程流体力学、机械原理、电工与电子技术、建筑环境工程、建筑设备工程等

20xx年7月5日,怀着一颗期待已久的心情,我们终于迎来了大一的第一次认识实习,从中我们学习到许许多多课堂上无法接触到的东西,开拓了视野,巩固了专业知识,更重要的是,发现了我们自身存在的许多不足之处。

实习目的和要求:

《认识实习》是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教学计划中必不可少的综合性实践环节,本课程的任务是通过认识实习对本专业的各个方面的知识有一个感性的认识,对专业设备从外观上有所了解,使同学们明确自己的专业范围,了解专业一些简单的设计、施工、维护管理、调试等方面的知识。

通过认识实习,使我们了解专业方面的知识,同时在以后的学习以至今后的就业对本专业的范围有所明确,通过现场管理体系和与工人,技术人员的接触,更进一步的了解自己的专业。同时要求学生在现场认真的参观学习,在参观中遇到不懂的问题,及时记录下来,在今后的专业基础课和专业课的学习中带着这些问题学习,使学习的目的和目标更加具有明确性。

实习内容:

7月6日参观上海百富勤空调制造有限公司,了解空调的基本创建结构,和车间的基本要求设备。百富勤集团成立于1996年8月,是由上海市人民政府批准成立的市级集团公司。集团在发展中,坚持以高效益为目标、跨越式发展为指导,努力开拓奋进,实现了中央空调制造、安装业、房地产开发、物业管理、招商引资多元化经营。公司占地面积50000多平方米,科技人员占职工总人数的39%,高、中级职称技术、管理人员占37%。制造业的主要产品有中央空调末端设备的组合式空调器、变风量空调器、风机盘管、风机箱、离心风机、管道风机、风口、防火阀、调节阀、消声器等设备。中央空调安装业持有上海市机电设备安装二级资质证书,并拥有精良的空调安装施工队伍。公司开发的五星花园别墅在上海奉贤区行政部门所在地南桥卫星城,闹中取静,配套齐全。该项目为欧陆建筑风格,田园风光,小桥流水绿茵环抱。公司现为中国制冷空调工业协会、上海市冷冻空调机械工业协会理事单位,中国制冷学会、上海市制冷学会、上海市商标协会、上海市建筑施工行业协会、中国国际商会上海分会会员单位。曾先后荣获上海市文明单位、上海市高新技术企业、上海市守合同重信用企业、奉贤区财富50强等多项荣誉,并已通过iso9001:XX质量管理体系认证。主要产品荣获国家级新产品、上海市名牌产品、上海市节能产品、上海市星火科技进步一等奖、上海市新产品奖、上海市优秀科技产品及中国制冷空调设备信得过产品。部分工程荣获中国建筑工程鲁班奖、上海市建筑工程白玉兰奖。


公司创业多来以来,励精图治、锐意进取,以优良业绩赢得用户的信任和赞誉。展望未来,百富勤公司将坚持求新、求精、求实的科学理念,积极奋进,继续发扬百倍努力、富于创新、勤奋踏实、真诚服务的企业精神,在公司董事长上海市劳动模范、上海市人大代表唐秋荣的带领下,以更高起点的科学决策,更优良的科学管理,为中国的经济发展努力多作贡献。

7月7日参观五星花园,了解别墅的设备和环境要求。五星花园在奉贤区行政部门所在地南桥卫星城,闹中取静,配套齐全。尊贵建筑:欧陆风格,田园风光,小桥流水绿茵环抱。本项目以独幢别墅为主,三面环水,小区绿化面积达25901平方米,集中绿化8640平方米,水景面积达5000平方米。五星花园别墅是南桥目前唯一个纯别墅社区,位于奉贤区南桥新城,这里紧邻南桥繁华商业社区,周边大润发超市、古花园、银行、医院等生活配套一应俱全。小区整体占地近10多万平米,共建有100多幢独立及连体别墅。绿化率高达6106%,水景面积达5000平方米。另配有设施完备的私家会所。五星花园别墅项目内种植有各类名贵树种,整体绿化设计确保覆盖区域内每一个角落,达到黄土不见底的要求。同时五星花园别墅在绿化布置上一大小搭配、高低错落,使整体具有丰富的层次感。在小区内还利用周边天然水系,引水入社区,在小区的中心位置开挖一个面积超过5000平方米的中心景观湖,将水景与绿化结合,既调节了小区的空气质量,改善小区的气候,将蓝天、湖水、绿地相结合,为业主营造一个天人合一的理想居住环境

7月8日参观上海博物馆,进一步了解了博物馆的建筑设施和馆内古董,增加视野,培养丰厚建筑的想象力。

上海博物馆创建于1952年,是一座大型的中国古代艺术博物馆,该馆陈列面积2800平方米。分别设中国青铜器陈列室、中国陶瓷器陈列室、中国绘画陈列室、古代雕刻陈列室。馆藏珍贵文物12万件,其中尤以青铜器、陶瓷器、书法、绘画为特色。藏品之丰富、质量之精湛,在国内外享有盛誉。

建筑风格上海博物馆建筑总面积39200平方米,建筑高度29.5米,象征天圆地方的圆顶方体基座构成了新馆不同凡响的视觉效果,整个建筑把传统文化和时代精神巧妙地融为一体,在世界博物馆之林独树一帜。从远处眺望,圆形屋顶加拱门的上部弧线,整座建筑宛如一尊中国古代的青铜器。建筑面积共4万平方米,地下一层半,地面四层半,建筑总高度为29.5米。上海博物馆的平面布局,分开放区、库房区、学术区、科研区、管理区、设备区等6个区域,现开设12个专题陈列室,展示的珍贵文物以青铜器、陶瓷器、书画为其特色,此外尚有钱币、玉器、雕塑、查印、少数民族工艺等。上海博物馆陈列面积共计1XX平方米,一楼为中国古代青铜馆、中国古代雕塑馆和展览厅;二楼为中国古代陶瓷馆、暂得楼陶瓷馆和展览厅;三楼为中国历代书法馆、中国历代绘画馆、中国历代查印馆;四楼为中国古代玉器馆、中国历代钱币馆、中国明清家具馆、中国少数民族工艺馆和展览厅。

馆内设施上海博物馆采用了先进的消防安保设施、电化教育设施、文物图书资料电脑管理系统和楼房自动化管理系统、陈列室和库房有自动化控制温湿度设备,各专题陈列室的讲解工作由事先编制好程序的轻巧听讲器担任,观众可以根据文物编号,使用按钮选择任何~件文物的讲解词,包括汉语和多种外国语种,陈列室还备有电脑控制的放映机,向观众提供各种有关的文物图象和专业知识。上海博物馆还建有一批研究工作专用室和用于学术报告和辅导活动用的演讲厅,设有同声传译和音响系统。这些一流的设施,为国内外游客提供了良好的参观环境,体现了上海国际大都市的文化品位。


7月9日参观上海世博园,了解各国的建筑构造和节能设备,世博之旅真的让很多人大开眼界。每个馆的设计都是别出心裁,触目惊心。对于学建筑设备的我们来说,这无疑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机会,印象深刻的有以下几个馆: 

中国国家馆

中国国家馆建筑外观以东方之冠的构思主题,表达中国文化的精神与气质。国家馆居中升起、层叠出挑,成为凝聚中国元素、象征中国精神的雕塑感造型主体东方之冠;地区馆水平展开,以舒展的平台基座的形态映衬国家馆,成为开放、柔性、亲民、层次丰富的城市广场;二者互为对仗、互相补充,共同组成表达盛世大国主题的统一整体。国家馆、地区馆功能上下分区、造型主从配合,空间以南北向主轴统领,形成壮观的城市空间序列,形成独一无二的标志性建筑群体。

瑞士国家馆

展馆主题:城市与乡村的互动

造型亮点:未来世界的轮廓

高智能瑞士馆具有很强的象征意义,错综复杂的建筑结构、太阳能科技和网状帷幕、互不包容的元素,都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此外,设计师参照中国阴和阳的原则,将缆车作为一个游戏性元素纳入到设计中,它带着乘客从负荷沉重的城市进入馆顶的自然世界。该设计完美地呼应了20xx年博览会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基本主题。

卢森堡国家馆

展馆主题:亦小亦美

造型亮点:袖珍的森林和堡垒

卢森堡国家馆在设计理念上将突出卢森堡被称为欧洲绿色心脏的国家特殊身份。展馆的设计者设想出了一种几乎只用独块巨石的雕刻方法,这实际上受到了中文传统译名卢森堡的影响。中文卢森堡的意思是森林和堡垒,所以卢森堡展馆自喻为一个周围绿树环绕的开放式森林。展馆的建筑结构就像有许多通向邻处的宽敞出口的堡垒,环绕着中世纪塔楼。

西班牙国家馆

展馆主题:通过科学和技术创新来重塑城市社区

造型亮点:绿洲竹篮天然降温

从远处看,西班牙馆是一个不规则的篮子形状,建筑外墙圆润灵动,高低起伏,和普通四方形建筑外观有很大不同。据悉,整个展馆是用钢建筑建成,然后用柳枝、竹子等材料覆盖钢结构,呈现一栋亲近自然的藤编建筑物,预计造价1800万欧元。

藤编是西班牙的传统工艺,且在不同地区,呈现不同的编织工艺和流行颜色。届时,西班牙馆的外墙将融合所有藤编工艺,拼接、组合成外墙,最终成就一所集西班牙编织工艺之大成的展示馆。

在西班牙,无论是大城还是小镇,都能在中心区域看到供人休憩的广场,是当地居民放松、玩耍的地方。同样,在西班牙馆的中心位置,也专门设计了1000平方米的广场,不仅让参观者有身临西班牙的感觉,也体现了西班牙人历来享受城市,享受生活态度。

俄罗斯国家馆城市与人为主题的俄罗斯馆由12个塔楼和悬浮在空中的立方体组成,外形设计类似古代斯拉夫人的小村落,象征着生命之花、太阳以及世界树(斯拉夫人枝叶繁茂的橡树)的根。塔楼由白、金、红三种颜色构成,白色和金色塑造了俄罗斯建筑的历史形象,而红色底色加上富有俄罗斯各民族元素的图案,则赋予了塔楼顶部镂空部分以生命力。


前苏联着名儿童文学家尼古拉诺索夫认为,最好的城市应该是最受孩子们喜爱的城市。俄罗斯馆内部设计理念就来源于诺索夫的作品《小无知历险记》,力求呈现一个美丽、精湛、充满童话色彩的儿童花园城。展馆分为花的城市、太阳城和月亮城三部分,在充满诙谐、童趣的布景下,参观者将在馆内隐秘的小路上感受到许多神秘而又有趣的发现,这些发现是来自俄罗斯儿童和年轻科学家的创造发明与科技成果。

7月12日-7月13日参观节能示范楼,了解节能措施,节能设备。上海建筑科学研究院绿色建筑工程研究中心办公楼位于上海市莘庄科技发展园区内(上海市闵行区申富路568号,近中春路口),占地面积905msup2;,建筑面积1994msup2;。建筑主体为钢筋混凝土框架剪力墙结构,屋面为斜屋面结构。南面两层、北面三层。其中参观的写字楼的一层被作为展示厅,二三层已成为上海建科院科研示范基地办公场所。房屋的通风、采光、空调等各个系统,将根据天气的具体情况和人们的真实感受自动调节,最大限度地利用自然,颇具人性化。生态办公楼总面积XX平方米,从外型看呈火柴盒状,大楼正中竖着个巨大烟囱,外墙装有200平方米的太阳能电池板,作为空调主要能源。生态楼内采用导光系统,即使在朝北的房间内依然可以感受到阳光,而中庭屋顶上盖着一块巨大的透明玻璃天窗,通过玻璃天窗开启角度的随意调整,白天基本不用开灯。 

整个建筑围绕节约资源、节省资源、保护环境、以人为本的基本理念,该示范楼的总体技术目标是:综合能耗为同类建筑的25%;再生能源利用率占建筑使用能耗的20%;再生资源利用率达到60%;室内综合环境达到健康、舒适指标。为实现该目标,示范楼采用了四种外墙外保温体系、三种遮阳系统、断热铝合金双玻中空low-e窗、自然通风系统、热湿独立控制的新型空调系统、太阳能空调和地板采暖系统、太阳能光伏发电技术、雨污水回用技术、再生骨料混凝土技术、室内环境智能调控系统、绿化配置技术、景观水域生态保持和修复系统、环保型装饰装修材料等众多新技术和新产品,通过建筑一体化匹配设计和应用,形成了自然通风、超低能耗、天然采光、健康空调、再生能源、绿色建材、智能控制、资源回用、生态绿化、舒适环境等十大技术特点。

认识实习总结:

通过两周的实习,我们对一些建筑设备这个专业有了一个大概的了解。简单地说,建筑就是供人们生活的一个舒适的场所;设备就是在建筑的基础上加工一些必要的东西。例如,空调就是利用机器设备,对空气进行调节和处理,使人们生活在一个简单,舒适的环境之中,学习,工作,娱乐等。还有见到的车间,它要求通风、采光各方面都合理。一些节能设备,更对我们这个专业提出了挑战。这让我感受到了设备专业涉及的领域之广泛和严峻,给我更多的是它的神奇。我从来不知道原来一个平常的空调竟会有这么多设计要求,一幢看是平常的建筑物,里面竟隐藏着这么多玄机,有这么多令人想不到的设备。

在这段日子中,我学到很多东西,看到了很多以前在课本中没有见过的东西,以前在书本上学到知识联系到实际生产和生活中,使我对自己的专业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我切身的感受到了这门专业是很有前途的,而且现在国家建设正需要我们建环人。在以后的学习过程中,我会努力学好专业知识,并尽可能地把学到的书本知识用于实践!为国家建设做出自己的一份微薄的贡献!

相关阅读:建筑环境与设备工程专业实习报告

《人与环境实习报告》由范文资讯网f132.com编辑整理精选推荐,并且我们还准备了大量的优质实习报告范文专题供您参考和写作帮助,请访问环境实习报告的专题!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