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实习报告 > 新闻实习报告 > 导航 > 新闻学实习报告范文

新闻实习报告

新闻学实习报告范文。

古人曾说,理论是实践的眼睛。实习可以说是最为锻炼人品性的手段,当我们结束实习工作后,我们需要写一份实习报告,撰写实习报告可以锻炼我们的逻辑思维能力。一篇好的实习报告应该要包括哪些内容呢?经过收集,小编为您献上新闻学实习报告范文,建议你收藏并分享给其他需要的朋友!

在法治版组实习,遇到的采访事件会很杂,但都和法律有关系,为了不至于让自己太手忙脚乱,也稍微补充了一点法律方面的知识,不至于当个“法盲”。遇到的采访事件各种各样,举几个简单的例子:xx年7 月11日上午9:00在王四营法庭公开审理的经济适用房买卖合同纠纷案,我就得提前了解背景知识,以前对这方面的知识完全不涉足,可是现在我知道xx年4月8日,北京市建委发布了京建住(xx)225号关于已购经济适用住房上市出售有关问题的通知。通知中规定未满五年经济适用房不能按市场价出售;并全面停止办理未满五年经济适用房过户。如果我当时没了解到这个,我可能对这件事就一头雾水,完全不知所云。朝阳法院xx年7月29日(星期二)上午8:40开庭审理华尔街英语培训中心被诉没有办学许可证,学员要求退学费一案,当时去了很多记者,觉得这是一个很有新闻价值的新闻,华尔街一个如此出名的英语培训机构没有办学许可证。可是结果却令所有去了的记者失望,华尔街一方申请不公开审理,坚决申请,他们认为这件事跟他们机构的商业机密有关,没办法,这个好新闻只好错过。

有几次电话采访的经历,有一次是有个消费者李先生购买了橱柜,厨柜在使用不到三个月的时间里,出现柜门面板变形、人造石台面断裂问题,将北京红星美凯龙世博家具广场有限公司和厨柜生产厂家北京美嘉赛罗克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诉至法院。由于那天时间紧,只能电话采访,提前我就已经想过,电话采访不会有什么结果,但我一定要争取得到有用的信息。给红星美凯龙的第一个电话打过去了,没人接,接着打了四、五遍,还是没人接,但我不甘心就这么放弃,又拿起了电话,电话那头有了回应。接电话的是个女的,一听我是法晚的态度一下就强硬了。因为实际中出现过这种当事人态度强硬的拒绝采访的问题,我不能让这种事情再发生。我赶紧解释,心平气和的说我就是通过法院知道的这件事,并不是那位李先生让我找的您,我只是想听听您方对这件事的看法。听我这么说,红星美凯龙那边的态度慢慢转变了,我和她聊了半个多小时,从谈话中得到了很多有用的信息。

有时会很为难,因为当事人太过热情。有一次老师说第二天去安贞法院,是报社的一个同事托咱们组去的,把当事人的电话留给了我。我头天晚上便与他联系好了,他说一定要请我吃饭,我婉转的拒绝了,因为老师说过他要请吃饭千万别答应给东西千万别要。第二天中午,他给我发短信,说在旁边的酒店订好了位置几点在那见,我真不知所措了,只好告诉他我手头有事还没忙完。下午采访完,我急忙告个别就走了,我真怕他在请我吃饭。谁知第二天他又发短信说出去喝个咖啡以表示对我的感谢,我只能回我真的有事。没办法了,我给老师打电话,问我该怎么办,老师乐了,说别害怕,别理他了,发短信你别回就行了。

实习期间接触过三个刑事案件,每一次都让我心里特难受,我挑一个说。朝阳法院xx年9月10日(星期三)上午9:30公开宣判一成年男子教唆未成年人盗窃一案。未成年人只有15岁,还是个孩子,脸上的稚气未脱,可就是这么个孩子,如今用手铐烤着双手,成了被告。宣判那天,孩子的母亲到庭旁听,眼泪就没断过。幸运的是,他由于情节不严重,年龄还小等原因,被当庭释放。听到这个消息孩子和他的母亲紧紧地抱在一起,泣不成声。庭上只是大概说了一下作案的事情,我觉得这方面读者可能不大会感兴趣,在宣判后,我向那个孩子和他的母亲提出了我想知道的问题。我问孩子被放了之后还会留在北京吗?他说不。我问为什么?他说他想回老家了,想呆在父母的身边,不想再离开。母亲当时的心情还很不平静,我觉的还不适宜提问,就半蹲下来与母亲平视,拉着她的手,当庭所有人中只有我一个女的,所以我觉得我可以成为那个母亲暂时的依靠,可以给她一点力量。先劝抚她不要太伤心,孩子还小,会犯错,但是他改了,如今也当庭释放了,您别太伤心,他会好的。那个母亲也拉着我的手,用力的点了点头。等母亲心情平复下来,话也多了,我一直当倾听者,虽然只是听,但收获不少,知道了很多我没想到的情节。等她说完了,我问她孩子的未来要怎样计划?母亲说我想带他回老家,不会再让他犯错了。这时我突然想起个细节,开庭前在休息室等候的时候这个母亲有几分钟特别激动,当时我并不知道发生了什么。我把自己的疑问向母亲提出,母亲说因为当时我从门缝里看见儿子被押了进来,我心里难受,我想他。这一天的采访很成功,得到了老师的表扬,挖掘出了读者可能想知道的东西。

f132.cOm更多实习报告扩展阅读

新闻学实习报告模板范文


实习情况简介

实习时间:2月27日—6月4日

实习单位:xx报社

xx报指导老师:xx

发稿情况:共130多篇;其中,独立写稿100篇,

独立策划专题6篇。

实习报告共分为两个篇章(经历篇和感悟篇)和一个小总结

经历篇

第一天

大三上半学期,因为已和xx老师有过几次交往,并参与了几次采访活动,所以第一天跟着王老师实习,我们配合的还算不错。

2月26日下午,王老师联系我让第二天跟他去采访,这意味着我第二天要直接“上岗”。在电话里,王老师还交代让带50元和照片,这是办“实习证”的东西。第二天,我直接去采访,当时由于路不熟,王老师比我早到。他把办证材料拿走就直接回报社了。我中午回到报社,证已办好,他害怕门岗不让我进,特地打电话说已给门岗交代过,并把证放在了门岗上。

第三天

我实习的时间很不巧,正赶上全国两会。王老师作为创造了xx报发稿记录的首席记者,当然要参与这种盛会。走之前,他特地交代关注教育网站,有新闻及时通知他。

全国两会

王老师离开第一天,也是我实习第四天。由于刚接触,感觉“诚惶诚恐”。因为老师不在,似乎失去了“靠山”,但也轻松自由了很多。

就这样,一有新闻,我就先给王老师发短信,然后由他来判断有无新闻价值。写好后有哪个老师把关,署上哪个老师的名字,他都交代的清清楚楚。有时他qq在线,我就把写好的稿子传给他,没问题直接让我用“文涛”软件传。

但有时我也自作过主张,直接传。那次已是晚上10点,王老师从北京来电,说是编辑给他说我传了一篇稿,但他在网上没找到,问我在哪里得到的消息,怕出错,他再看一遍。还又三令五申一定要找个记者老师把下关,要是出错了,担不起责任。我被他这种认真精神震撼。

他在北京期间,外出采访都是短信通知我或qq留言。在此期间,都是自己独立采访。我给王老师说怕写不好,出错,王老师常说他相信我的实力。

世博会

至今,王老师给我的印象,总是每天步履匆匆,每天总是很忙很忙。

在家呆了不到两周时间,又赶上了世博会,他又整装待发。前一天,我给他买了票。这次,他不像两会前那般殷勤叮嘱,也许对我也放心了。

小插曲

在两会结束的短短十几天里,适值报社改革,报社主编工作调整,王老师成功当选科教文卫部主编,上任第二天,就为本部策划一大稿,当时获“a-”。当时,3月份xx报社内部刊物《xx报人》显示这样一系列数据:“ 1月份稿件共4783.41篇,其中a稿无;a-稿20.04篇,占总篇数比例0.42%;b+稿344.5篇,占总篇数比例7.20%;b稿2591.2篇,占总篇数比例54.17%;b-稿1466.3篇,占总篇数比例30.65%。2月份稿件质量统计中,a稿无;a-稿4篇,占总篇数比例0.16%。

世博会,王老师策划的月光宝盒号系列报道,得到了上海媒体的赞扬和学习,也获得当月xx报总编辑奖。这些虽与我无关,但让我从他身上学到了什么是新闻人,怎样做好新闻。

“主编助理”

自从王老师当选主编,其他老师都改口为“王主编”,但我还叫“王老师”。其实,我跟王老师实习以来,他基本上都是把写稿的机会留给我,他曾对我说,自己也是从实习生过来的,知道实习生的不易。

xx报规定,主编也要写稿,但只要达到10分就行,多写无益。因此,王老师的写稿任务少了,为了锻炼我,他平时就让我跟其他老师多跑跑,并且每天坚持写科教文卫日记。每天看《河南商报》、《东方今报》、《郑州晚报》以及其他主流媒体有关报道,并对本部门相关报道与本报稿件进行对比、点评。每天王老师再结合编前会意见稍加补充,会将其发给部门各记者,以备改进工作。有时候,王老师没时间,还让我打电话催稿等,因此,部门其他老师开玩笑地称我“主编助理”。

专题策划

王老师每天上、下午各开一次碰头会,因此高校、教育厅这一条线基本我来跑。王老师如今不光要忙高校线,其他记者的线都要操心,给他们提意见、策划专题等。高校方面的专题,一般就落在了我的身上。在此期间,我共独立参与策划性的大稿6篇,其实,最能展示一个记者水准的就是专题策划。

感悟篇

感悟1:敬业、勤奋是记者的“核心竞争力”

xx老师是很敬业的人,将记者职业当作一种信仰,每天上下午必来报社。就连两会和世博会整天没日没夜的赶稿,但结束后,直接去报社上班,而其他老师还得在家休息两天。他之所以成为报社最年轻的主编,可能也缘于此。
感悟2::记者代表着一种责任

在实习期间,我曾出现过两次马虎大意,但都让我提前发现,并及时给纠正了。这两次都出在数据上,当时统计数据,由于大意,有所出入。另一次是我在博客中发现信源,又找到了教育部的文件,但当时由于博客大部分内容和文件数据一致,便“懒省事”用了博客中的数据,后来由于没事干,又对文件数据检查了一遍,结果发现有错。

王老师批评:“要是见报了,人家没错,你弄错了,丢人不丢人?”

另一次是3.15维权。当时,另一位记者让我去采访。其实,新闻通过事实来体现作者的观点倾 向。但面对摆在眼前的事实,你是偏向群众还是群众的公仆?这里面存在着利益问题,群众可能是想通过投诉占小便宜,群众公仆也可能真的是不作为。这中间就存在着一种责任问题,需要记者来平衡。

喻国明箴言:媒体的责任在于当社会要哭时,不让大家哭得更伤心;当社会要笑时,不让大家笑得更狂妄。

感悟3::细心采访、认真观察是高质量稿件的关键

例如招聘会采访,怎样才能在众多招聘会中提取亮点,抓住特别的东西,找到“点”?这就要细心的去观察每一个细节,耐心、充分的去获取现场第一手鲜活、灵动的素材。其它采访也是如此,一篇稿件,一眼看上去就可以看出是经过采访得到的,还是记者“闭门造车”。

感悟4::对于都市报而言,抢眼、耐读是生命

都市报有别于党报之处在于鲜活与通俗,将死板、硬邦邦的新闻写的灵动但又不乏厚度。但如今,党报也正在撕下面皮向生活化靠拢。如果都市报不打出这种特色优势,将不伦不类,失去它的忠实上帝——读者。

感悟5:记者要成为某个领域的专家

现在xx报有个理念,就是打造专家型记者。确实,记者是沟通百姓与的桥梁。上可以理解有关政策、知识和理论,下能够以最通俗、最形象但又不失真实、准确的方式呈现给大家。这就要求记者必须用专家型记者的标准要求自己。

另记:xx报的记者并不只是实践派,他们在平时的工作中,会及时对工作中遇到的问题,进行理性的分析和总结,并以论文的形式在内部刊物《xx报人》上刊登,供大家共同学习,以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和理论水平。

《xx报人》上面,不仅有好新闻的写作心得与体会,也有个人在采访、策划、编辑等业务方面的经验和总结,更有自己在国外或是出差、参加某个大型活动的整个参与过程等,这其实是一部很好的新闻学著作。

总结:在3个多月的实习中,我不仅掌握了新闻语言的运用技巧,也使自己在大学三年中的学到的理论知识,在实践中得到了更好的理解、升华和运用,让我在实践中更深刻的认识到什么是新闻规律,并按新闻规律来践行媒体人的社会责任。我很感谢这次实习机会,也同样很珍惜,它将成为我一生中十分宝贵的财富。

新闻学实习报告范文模板


一、我的实习目的

实习是学生把所学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的过程,学习的目的就是运用,就是去指导工作,而实习正好扮演了把学到的文化理论知识正确运用的工作中去的角色。我们必须要做到用理论去指导实践,用实践去证明理论。所学的知识只有运用到实践中去,才能体现其价值。实习是一个锻炼的平台,是展示自己能力的舞台。

新闻学,它主要是一门以实践为主的学科,它要求极强的动手能力,它所接触的对象是包罗万象的,是各具特色的,是真实的、新鲜的。真实是新闻的生命,实习给一个初学者提供了锻炼的机会,实习教会一名记者怎样去观察事物,怎样去捕捉有价值的新闻信息,怎样用事实说话,怎样才能做到新闻的及时。实习是由课堂走向社会的第一步,如果能把第一步走好,以后的路自然会畅通。

二、我的实习内容

据我所知,新闻学的实习内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 实地采访

只有深入到现场去做实际调查,才能写出有意义的作品,才能懂得采访的基本流程,懂得什么是采访?新闻采访学的突出特点是实践性强,偏重于应用与操作。实地采访是新闻的第一课,它是新闻信息采集,新闻报道的第一步。

2. 访后写作

新闻写作是新闻制作的第二步,是对采访中采集到的信息、新闻事实做进一步加工制作的过程,是对采访的进一步补充。亲自动手采写一些东西,才能更好地掌握新闻写作的基本方法,力争做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观众去”,把时代精神写到作品中,写一些有价值的事,写一些老百姓关心的事。

3. 编辑整理

当写完初稿后,编辑,整理和修改稿件是新闻作品的最后一个环节,俗话说:“文怕修改”,只有修改,才能写出精辟的文章。还要提炼新闻主题,因为新闻主题是新闻报道的“灵魂”,可以通过素材的取舍,结构的安排和导语的构思各个方面提炼主题,通过综合思维提炼主题。其次要写好新闻的导语,熟练的运用各种新闻写作的笔法,巧妙的运用各种新闻语言。

我的实习单位是《滁州市广播电视报》。广播电视报是周报,一个星期出一次报纸,周期较长,而且时效性也不强,所以,广电报并没有专业的记者。我们的实习指导老师全都是编辑,如果有新闻,也可以充当记者。我的实习指导老师是张银川。

三、 我的实习收获

从9月16日到12月25日,我在××广播电视报社进行了为期三个月的实习。在这段时期内,虽然出去采访的次数并不多,阅历倒是增加不少,应该说留心处处皆学问,用心去感受就会发现很多学问。发觉书本所讲的理论与实践多少是有距离的,我们学生要在实践中把学到的理论知识运用起来并不是容易的事。只有真正经历过亲身感受过才知道其中所蕴含的道理。

以下是我的实习报告总结:

第一次进入广电报社,发现它并没有想象中的神秘。报社并不大,照排室、编辑部、会议室等。前面说了,广电报没有自己的专职记者,所以编辑部五个编辑成了指导我们的老师,我们的主要实习内容就是报纸编辑。我的老师是×××。×老师外表很儒雅,为人很谦和,教给了我很多书本上没有学过的知识。

因为我们有五个人,编辑部有没有多余的办公桌,会议室就成了我们的阵地。一天又一天,我们坐在会议室里,除了打扫卫生端茶倒水,基本上就是看报纸、校对;校对、看报纸;看报纸、校对有时也会去照排室,跟着美编学习版面的编辑,在此期间,我们学会了用方正飞腾软件编辑报纸,学会了如何扫描文件等等。

9月27日,对我来说是一个大日子,因为那天,我终于盼来了传说中的外出采访,张老师终于要带我出去采访了!市中心血站在人民广场举行了一次无偿献血,市交广爱心车队集体献血。到了地点,才发现,书上学的什么如何提问啊、如何挖掘新闻热点啊,全都是浮云,根本一点都用不上,理论只能与实践结合才能发挥它真正的作用。还好,我一直是跟在张老师后面,看老师是如何提问,如何拍照。回去以后,张老师让我写一篇短消息,几百字就可以了。谁知,写了四百多字,竟然还被删掉一半,在报纸上就拇指大的一片呀。而且27号的稿子,拖到10月1号才发。看来广电报的时效性确实——很差。不过,不管怎么说,我的第一篇新闻稿件终于变成铅字了,这也是一件挺让人高兴的事。

×老师是法治版的编辑,很少到外面跑新闻,我经常是跟着钟成玉老师去采访。钟老师经常说,做一名打大记者,文字一定要大气,文章要写出大记者的风范。在钟老师身边,我学到了很多东西,真正的锻炼自己的采访能力,提高了自己的提问水平,锻炼了心理素质。做到了不怯场,运用自如,现场处理灵活。我曾采访过抗美援朝的志愿军老兵、滁州市市委书记、安徽省副省长、抗美援朝的文艺兵、社会福利院、副市长等等,在采访后写了很多的新闻稿件,《一个志愿军了老兵的烽火记忆》、《战地黄花在朝鲜战场怒放》、《情牵朝霞暖 爱系夕阳红》等。熟练地掌握了各种新闻文体的写法,尤其是人物通讯的写法。深刻地认识到了作为一名记者应该具备哪些素质?体会到了记者的角色,怎样才能做到记者的“识”、“才”、“学”,认识到了记者和编辑的关系。

通过这次实习,自己的社会实践能力大大地提高了,适应社会的能力强了,语言运用能力增强了,写作能力提升了,真正跨出了,走好了新闻道路上的第一步。

当我发现,我已经爱上了记者这个职业和这里的生活的时候,离别的钟声也敲响了。幸好,总有一些记忆驻留下来,总有一些感触潜移默化。我相信自己的能力,并为自己当初的选择和现在的进步感到骄傲。

最后,感谢带我实习的老师和一起实习的同事们,是你们教会我如何做新闻,也带给我愉快的实习生活。

四.我在实习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通过实习发现,自己还存在着不少问题,包括文化知识的欠缺,真是“书到用时方恨少”。学习涉及的面太窄,学到的知识太单一,没有形成一个很好的体系。联系实际的能力太差,将学到的知识不能运用到实践中去,没有一个知识储备体系,用到哪学到哪。在采访中,还容易犯一些低级的错误,一些先进的现代设备的熟练运用能力还不够。在今后还需要在各方面去提高自己的各方面的能力,尽可能完善自己。

五. 我对实习工作的一点意见

实习主要是面向社会的过程,应尽量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1. 尽可能多的让每一个实践者走出去,到第一线上。只有走出去,才能看得远,只有走出去,才能采集到更多的有价值的新闻信息,到现场采访是记者的本职工作。

2.尽可能扩大社会的接触面,深入到广大群众中去。新闻所反映的是广大人民的生活问题,所报道的是老百姓犯罪关心的问题,只有深入到每一个层面中去,才能写出更加有特色的作

品,才能扩大记者的知识面,开阔眼界,使报道更有特色。

3.在采访,写作,编辑等一系列过程中应当教会实习者使用先进的仪器,教会记者如何把握事件的闪光点。记者是一个杂家,应该懂得各种工具的使用,才能提高新闻制作的效率,提高高科技手段的运用能力,新闻单位映尽可能多的为每一位采访者提供锻炼平台。

4.记者应当在采访写作中打破陈旧的模式,要富于创新思维。新闻单位要鼓励记者开拓创新,不要被一些陈旧的模式所束缚,要创新思维,更新观点。

5.新闻单位要尽可能多的给每一位记者提供一个自己动手操作的机会。初学记者的经验不足,应当更多地接触一些新闻的制作过程,运用到实践中去,应该多动手操作。

总之,新闻是一种客观的报道事实的学科,它具有真实性和新鲜性,时效性特强的学科,新闻更是注重实践的学科,所以应抓好实习中的每一个环节,深刻体会,认真学习。

新闻学毕业实习报告范文


实习为大学生以后的工作和学习奠定初步的知识。下面是由小编整理的范文“新闻学毕业实习报告范文”,欢迎阅读。

新闻学毕业实习报告范文

一、实习目的

通过本次实习使我能够从理论高度上升到实践高度,更好的实现理论和实践的结合。

通过本次实习使我能够亲身感受到由一个学生转变到一个职业人的过程。

本次实习对我完成毕业实习报告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二、实习主要内容

1、“天下英雄皆我辈,一入江湖立马催。”从学校到社会大环境的转变,身边接触的人也完全换了角色,老师变成领导,同学变成同事,相处之道完全不同。

实习过程中有件事对我触动挺大的。当我满怀信心第一天上班,我刚坐在办公室的沙发上,一个同事就问我:“你学什么专业的?”答曰新闻学。“你会写稿子吗?写过稿子吗?”看着他那一脸茫然与不屑,任何解释都是多余的,我决定用实际行动证明给他看看。

为了证明自己的能力,我总是不失时机地展现自己,工作中领导安排给我的写稿和改稿,以及校稿的任务,我都认认真真的完成,从来不敢马虎。工作一两年胜过十多年的读书。两个月的实习时间虽然不长,但是我从中学到了很多知识,关于做人,做事,做学问。

“在大学里学的不是知识,而是一种叫做自学的能力”。参加工作后才能深刻体会这句话的含义。课本上学的理论知识用到的很少很少。平时我在修改稿件时,只能在自己以前的基础上努力自学尽快掌握有关新闻学的知识。平日里勤动脑、动手、好学多问。

由于住的地方离实习单位比较远,所以每天8点不到就得起床,留给个人支配的时间更少。我必须克制自己,不能随心所欲地不想上班就不来,而在学校可以睡睡懒觉,实在不想上课的时候可以逃课,自由许多。

2、实习,就像进了社会大熔炉一般,就算在学校是自我感觉良好,但是在社会里自己就像是空气中一粒微小的尘埃,也意识到自己能力的欠缺和知识的匮乏。实习这两个月期间,我拓宽了视野,增长了见识,体验到社会竞争的残酷,而更多的是希望自己在工作中积累各方面的经验,为将来自己就业之路做准备。千淘万漉虽辛苦,但也要摩拳擦掌,做好又一次投身熔炉的准备。

在我选择这个专业的时候,我就听别人说过,这个职业需要很广的交际圈。这次参加实习以后我真正体会这一点。“人不熟,谁会主动给你提供素材啊?!”是啊,朋友圈广,哪里有事哪里就会主动打电话找你,这样就不用担心丢失了大事件。然而要有这样一个成功的朋友圈需要自信、开朗、真挚为基础。我在采访的时候经常会脸红,这是一种不自信的表现,这样容易让采访对象产生紧张,影响采访效果。所以接下来我需要加强这方面的锻炼。

3、后来渐渐多了自己采访的机会,每次的采访回来,都会有不同的问题出现,幸好记者们都很乐意帮助我,告诉我哪些地方做的不够好,需要改进,哪些地方可以做得更好。例如说,刚开始采访时,问的问题关联性不够强,不够针对,有时问问题又过于绝对,被访对象只回答是或者不是,又或者问完一个问题后没有跟进。这些问题,在课堂上老师都有强调过要避免的,听的时候好像很容易,但是到了自己真正操作的时候,经常都是遇到一些自己不熟悉的题目和采访对象,手忙脚乱,心里紧张得被访对象回答什么都记不清楚,也无法说按照他们的回答继续跟进问下去。

后来自己总结的时候,也认为,在实习的过程中,保持平稳的心态也是很重要的,不能遇到什么自己不熟悉的采访对象时,就慌慌张张的。

我们需要在平淡的事实中挖出吸引眼球的部分,不仅仅要靠平时的磨练,更需要对整个事件的“了如指掌”。况且是周报,无论什么新闻都不能依照日报的样式那么简单,而是应该深入调查研究,写出深度,写得深刻。

跟张记者学习写稿的时间并不长,同时也发现了自己的不足。从我个人观点看,我们学生在不断的观察和学习中,发现一个好的新闻素材不难,难的是笔下的功夫。我在和张记者学习写稿的时候有这样一个体会:拿个新闻素材改写是很顺手的。然而当我出去采访回来要自己独立写稿的时候,就有点不知道从哪里下手,哪些方面是该写进去的重点,哪些方面又是可以舍去的。这是记者的一个“上手慢”问题。所以我觉得需要在接下来的学习中注重动手能力的培养。

三、实习感总结和体会

1、实习工作的总结

实习过程中点点滴滴和滴滴点点的真实和刻骨铭心让自己经历了一个逐渐成熟的心路历程。知道自己在社会这个大坐标轴上还在原点的左边,需要加大马力才能真正成为原点右边的一份子。

这两个月的实习,我参与了不同的活动,记者采访、写稿、参与策划等,对领域内的各个岗位都有所了解,目的是为了更加了解媒体人。最重要的是真实地感受自己的差距和知道自己想要的生活。通过这次实习,我感受到了压力,感觉要学的东西太多了,要弥补的东西也不少。

我曾经觉得新闻专业没有什么好学的,尤其疏忽理论知识的学习。现在我发现其实我们新闻人每做一步,当中都有理论和业务知识的影子。而且知识面也是必要的。因为无论是采访,还是采访前的寒暄,都需要一定的知识面和对该行业知识的了解。虽然临时准备很重要,但是也绝对不能忽视平时准备这样的一个积累的过程。

2、实习工作的体会

在整个的实习过程中,我深深的感觉到自己所学知识的肤浅和在实际运用中的专业知识的匮乏,刚开始的一段时间里,对一些采访工作感到无从下手,茫然不知所措,这让我感到非常的难过。在学校总以为自己学的不错,一旦接触到实际,才发现自己知道的是多么少,这时才真正领悟到“学无止境”的含义。

从实习的开始到实习的深入,再到实习的结束,我进一步了解了自己,有了自己的一个理想定位,一个今后的计划打算。努力改变自己,努力提高自己,努力让自己适应,让自己发光。

记者这个行业就像是参加一个马拉松比赛,很艰苦,奖品再丰厚也只能到了终点才能拿。起跑的快慢并不重要,在于的是你去跑的这个过程,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不会有人去帮你,是不是能胜利,都是靠你自己。

人生也就是一场马拉松,怎么跑,都在于自己。要送给自己一个怎么样的人生,完全都是靠自己。

新闻学专业实习报告


新闻学是一门手动和实践能力要求很高的学科,经过大学三年多的专业理论学习,在大学的第四年,当其他本科专业的学生都还坐在教室里学习理论知识的时候,我们已经怀揣梦想,激-情澎湃的奔向各自的实习岗位了.

201x年xx月,我走进了xx电视台的《百姓看法》栏目,开始了自己为期两个月的实习生活.走进xx电视台的那一刻,感到的是庄严和神圣,是的,那一刻,我突然感觉到自己手中的笔,可以代表正义,减少弱势群体的无奈和悲伤,而不再仅仅只是发泄自己所谓的快乐喜悦或者惆怅忧伤.

《百姓看法》栏目分为新闻部和专题部两个部分。其中新闻部做的是短小的法制类新闻,比如消费者权益之类,要求的字数在500字以内,要求以最简短的语言把事情描述清楚,无须悬念。而专题部做的专题通常则是全省各地已经破获了的重大刑事案件,字数通常在3000字左右,依情况而定,不仅要求记者赶赴现场了解案件的来龙去脉,公安机关审查案件的全过程,以及在这个过程中遇到的各种困难到怎么样排除困难最终将罪犯捉拿归案,还要求记者要把事件描述得跌宕起伏,这就对记者的视觉感官和画面组合以及文字表达能力提出了更高的挑战。

经过两天的观察,结合自身具体情况,爱好以及特长,考虑再三,我最终决定跟着专题组的老师跑专题。我想,这样不仅更能够挑战自己,而且更能够发挥和挖掘自己的写作特长,学到更多在课堂上学不到的宝贵经验。于是来到电视台的第三天,我找到《百姓看法》栏目制片说出了自己的想法,之后栏目制片把我分给了专题部的一个记者,我叫他xx老师。

因为上一期的专题节目刚做好交上去,当天暂时是没有采访也没有新闻制作等事情可做的,带我的记者xx老师和我聊了一会儿,他问为什么选择做专题。我说我喜欢写,特别是这样的长篇报道,更是个练笔的好机会。他笑说做专题是得经常下乡的而且常常一下乡就是好几天。我说没关系,我有这个心理准备的。接着他问能坐车吗,会不会晕车,因为如果下乡的话很有可能一天的大部分时间都是坐车在路途上颠簸。我笑,说从小到大还从来没晕过车呢,就喜欢坐车了。最后xx老师终于笑了,像松了一口气。我想,也许在最初的开始,他是很担心我是一个在家娇生惯养吃不了苦的丫头吧,担心我不是去做事情而是去给他找麻烦的。在这之前就曾听过男生个女生,电视台的老师更愿意带男生,因为男生能扛摄象机三脚架旅行包能吃苦,但是女生不行。我想这大概就是为什么说有性别歧视之说的原因吧。但是我可以肯定的是我是能扛摄象机三脚架的女生。

当天下班之前xx老师找了一些他以前做过的专题给我看,让我注意观察画面的颜色变化和远景中景近景的变化,以及每个画面的时间长度。他说远景是不可以直接接近景的,那样会出现跳桢,还有一个画面通常是5到7秒等等,之后又打印了一些专题文章让我回学校看看,熟悉一下《百姓看法》栏目专题的写作格式和风格,为第二天的下乡做一个准备。我清楚要写这样一篇专题稿子没有深厚的文字功底是不行的,但是当时我不清楚的是自己的实力,只一味而急切的希望有个让自己写这样一篇专题稿子的机会。而这个即将到来的机会让我激动不已。

因为栏目里的实习生较多,而班上的另一个女同学xx也比较想做专题,于是栏目制片把我们两个人一起分给了xx老师。第二天早上8点我和xx就赶到了电视台,和匆匆赶来的xx老师从台里借出摄象机三脚架话筒和录象带之类的大包设备上车直奔目的地——黔东南州XX县。车上,xx老师只是给我们大概说了一下我们要采访的是一个双尸案。

新闻学毕业实习报告


实习为大学生以后的工作和学习奠定初步的知识。下面是由小编整理的范文“新闻学毕业实习报告”,欢迎阅读。

新闻学毕业实习报告

一、实习目的

通过本次实习使我能够从理论高度上升到实践高度,更好的实现理论和实践的结合。

通过本次实习使我能够亲身感受到由一个学生转变到一个职业人的过程。

本次实习对我完成毕业实习报告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二、实习主要内容

1、“天下英雄皆我辈,一入江湖立马催。”从学校到社会大环境的转变,身边接触的人也完全换了角色,老师变成领导,同学变成同事,相处之道完全不同。

实习过程中有件事对我触动挺大的。当我满怀信心第一天上班,我刚坐在办公室的沙发上,一个同事就问我:“你学什么专业的?”答曰新闻学。“你会写稿子吗?写过稿子吗?”看着他那一脸茫然与不屑,任何解释都是多余的,我决定用实际行动证明给他看看。

为了证明自己的能力,我总是不失时机地展现自己,工作中领导安排给我的写稿和改稿,以及校稿的任务,我都认认真真的完成,从来不敢马虎。工作一两年胜过十多年的读书。两个月的实习时间虽然不长,但是我从中学到了很多知识,关于做人,做事,做学问。

“在大学里学的不是知识,而是一种叫做自学的能力”。参加工作后才能深刻体会这句话的含义。课本上学的理论知识用到的很少很少。平时我在修改稿件时,只能在自己以前的基础上努力自学尽快掌握有关新闻学的知识。平日里勤动脑、动手、好学多问。

由于住的地方离实习单位比较远,所以每天8点不到就得起床,留给个人支配的时间更少。我必须克制自己,不能随心所欲地不想上班就不来,而在学校可以睡睡懒觉,实在不想上课的时候可以逃课,自由许多。

2、实习,就像进了社会大熔炉一般,就算在学校是自我感觉良好,但是在社会里自己就像是空气中一粒微小的尘埃,也意识到自己能力的欠缺和知识的匮乏。实习这两个月期间,我拓宽了视野,增长了见识,体验到社会竞争的残酷,而更多的是希望自己在工作中积累各方面的经验,为将来自己就业之路做准备。千淘万漉虽辛苦,但也要摩拳擦掌,做好又一次投身熔炉的准备。

在我选择这个专业的时候,我就听别人说过,这个职业需要很广的交际圈。这次参加实习以后我真正体会这一点。“人不熟,谁会主动给你提供素材啊?!”是啊,朋友圈广,哪里有事哪里就会主动打电话找你,这样就不用担心丢失了大事件。然而要有这样一个成功的朋友圈需要自信、开朗、真挚为基础。我在采访的时候经常会脸红,这是一种不自信的表现,这样容易让采访对象产生紧张,影响采访效果。所以接下来我需要加强这方面的锻炼。

3、后来渐渐多了自己采访的机会,每次的采访回来,都会有不同的问题出现,幸好记者们都很乐意帮助我,告诉我哪些地方做的不够好,需要改进,哪些地方可以做得更好。例如说,刚开始采访时,问的问题关联性不够强,不够针对,有时问问题又过于绝对,被访对象只回答是或者不是,又或者问完一个问题后没有跟进。这些问题,在课堂上老师都有强调过要避免的,听的时候好像很容易,但是到了自己真正操作的时候,经常都是遇到一些自己不熟悉的题目和采访对象,手忙脚乱,心里紧张得被访对象回答什么都记不清楚,也无法说按照他们的回答继续跟进问下去。

后来自己总结的时候,也认为,在实习的过程中,保持平稳的心态也是很重要的,不能遇到什么自己不熟悉的采访对象时,就慌慌张张的。

我们需要在平淡的事实中挖出吸引眼球的部分,不仅仅要靠平时的磨练,更需要对整个事件的“了如指掌”。况且是周报,无论什么新闻都不能依照日报的样式那么简单,而是应该深入调查研究,写出深度,写得深刻。

跟张记者学习写稿的时间并不长,同时也发现了自己的不足。从我个人观点看,我们学生在不断的观察和学习中,发现一个好的新闻素材不难,难的是笔下的功夫。我在和张记者学习写稿的时候有这样一个体会:拿个新闻素材改写是很顺手的。然而当我出去采访回来要自己独立写稿的时候,就有点不知道从哪里下手,哪些方面是该写进去的重点,哪些方面又是可以舍去的。这是记者的一个“上手慢”问题。所以我觉得需要在接下来的学习中注重动手能力的培养。

三、实习感总结和体会

1、实习工作的总结

实习过程中点点滴滴和滴滴点点的真实和刻骨铭心让自己经历了一个逐渐成熟的心路历程。知道自己在社会这个大坐标轴上还在原点的左边,需要加大马力才能真正成为原点右边的一份子。

这两个月的实习,我参与了不同的活动,记者采访、写稿、参与策划等,对领域内的各个岗位都有所了解,目的是为了更加了解媒体人。最重要的是真实地感受自己的差距和知道自己想要的生活。通过这次实习,我感受到了压力,感觉要学的东西太多了,要弥补的东西也不少。

我曾经觉得新闻专业没有什么好学的,尤其疏忽理论知识的学习。现在我发现其实我们新闻人每做一步,当中都有理论和业务知识的影子。而且知识面也是必要的。因为无论是采访,还是采访前的寒暄,都需要一定的知识面和对该行业知识的了解。虽然临时准备很重要,但是也绝对不能忽视平时准备这样的一个积累的过程。

2、实习工作的体会

在整个的实习过程中,我深深的感觉到自己所学知识的肤浅和在实际运用中的专业知识的匮乏,刚开始的一段时间里,对一些采访工作感到无从下手,茫然不知所措,这让我感到非常的难过。在学校总以为自己学的不错,一旦接触到实际,才发现自己知道的是多么少,这时才真正领悟到“学无止境”的含义。

从实习的开始到实习的深入,再到实习的结束,我进一步了解了自己,有了自己的一个理想定位,一个今后的计划打算。努力改变自己,努力提高自己,努力让自己适应,让自己发光。

记者这个行业就像是参加一个马拉松比赛,很艰苦,奖品再丰厚也只能到了终点才能拿。起跑的快慢并不重要,在于的是你去跑的这个过程,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不会有人去帮你,是不是能胜利,都是靠你自己。

人生也就是一场马拉松,怎么跑,都在于自己。要送给自己一个怎么样的人生,完全都是靠自己。

新闻学专业毕业实习报告范文


1实习目的

1.1

通过本次实习使我能够从理论高度上升到实践高度,更好的实现理论和实践的结合,为我以后的工作和学习奠定初步的知识。

1.2

通过本次实习使我能够亲身感受到由一个学生转变到一个职业人的过程。

1.3

本次实习对我完成毕业实习报告起到很重要的作用。

2实习时间

20xx年2月8日-3月31日。早上9点上班到12点,下午2点上班到6点。周三晚上加班,周六停一天,挺轻松了。

3实习地点

福建省石狮市群英北路侨联商厦7楼

4实习单位

《石狮侨报》社。

关于《石狮侨报》,由石狮市归国华侨联合会主管、石狮侨报社主办,是一份周报,每周三出稿,周四见报,所以,相比日报,就不会那么忙碌与紧张。对于我这个初学者来说也蛮好的,至少不会有太大的压力。报社里现在的工作人员将近20人,有采编部、广告部、办公室、美编部等,虽然比不上大报,但也很不错了,而且正在向大报靠近。而我实习的部门就是采编部。

5实习主要内容

5.1

"天下英雄皆我辈,一入江湖立马催。"从学校到社会大环境的转变,身边接触的人也完全换了角色,老师变成领导,同学变成同事,相处之道完全不同。

实习过程中有件事对我触动挺大的。当我满怀信心第一天上班,我刚坐在办公室的沙发上,一个同事就问我:"你学什么专业的?"答曰新闻学。"你会写稿子吗?写过稿子吗?"看着他那一脸茫然与不屑,任何解释都是多余的,我决定用实际行动证明给他看看。

为了证明自己的能力,我总是不失时机地展现自己,工作中领导安排给我的写稿和改稿,以及校稿的任务,我都认认真真的完成,从来不敢马虎。工作一两年胜过十多年的读书。两个月的实习时间虽然不长,但是我从中学到了很多知识,关于做人,做事,做学问。

"在大学里学的不是知识,而是一种叫做自学的能力"。参加工作后才能深刻体会这句话的含义。课本上学的理论知识用到的很少很少。平时我在修改稿件时,只能在自己以前的基础上努力自学尽快掌握有关新闻学的知识。平日里勤动脑、动手、好学多问。

由于住的地方离实习单位比较远,所以每天8点不到就得起床,留给个人支配的时间更少。我必须克制自己,不能随心所欲地不想上班就不来,而在学校可以睡睡懒觉,实在不想上课的时候可以逃课,自由许多。

5.2

实习,就像进了社会大熔炉一般,就算在学校是自我感觉良好,但是在社会里自己就像是空气中一粒微小的尘埃,也意识到自己能力的欠缺和知识的匮乏。实习这两个月期间,我拓宽了视野,增长了见识,体验到社会竞争的残酷,而更多的是希望自己在工作中积累各方面的经验,为将来自己就业之路做准备。千淘万漉虽辛苦,但也要摩拳擦掌,做好又一次投身熔炉的准备。

在我选择这个专业的时候,我就听别人说过,这个职业需要很广的交际圈。这次参加实习以后我真正体会这一点。"人不熟,谁会主动给你提供素材啊?!"是啊,朋友圈广,哪里有事哪里就会主动打电话找你,这样就不用担心丢失了大事件。然而要有这样一个成功的朋友圈需要自信、开朗、真挚为基础。我在采访的时候经常会脸红,这是一种不自信的表现,这样容易让采访对象产生紧张,影响采访效果。所以接下来我需要加强这方面的锻炼。

我学过《新闻采访教程》,里面有个引用"事先有研究、有准备,是采访深入、效率高的关键"。在实际采访活动中,我深刻感受到访前准备的重要性。无论是哪个记者老师,在出访前必定会通过各种手段了解采访对象。举个例子:3月15号,是一年一度的"3·15"国际消费者权益保护日.当时要做这篇稿子的是张记者。但他突然有其他新闻要采,于是叫我去狮城国际广场采访消协现场咨询会。因为接到通知很突然,对这方面的资料没有准备。所以临时在网上查了一些相关信息,还好在开幕前赶到了现场。现场咨询了很多工作人员,拍了一些照片,拿了很多资料,了解了不少事情。那次采访很成功,有了采访的侧重点,避免了无谓的话题。

5.3

后来渐渐多了自己采访的机会,每次的采访回来,都会有不同的问题出现,幸好记者们都很乐意帮助我,告诉我哪些地方做的不够好,需要改进,哪些地方可以做得更好。例如说,刚开始采访时,问的问题关联性不够强,不够针对,有时问问题又过于绝对,被访对象只回答是或者不是,又或者问完一个问题后没有跟进。这些问题,在课堂上老师都有强调过要避免的,听的时候好像很容易,但是到了自己真正操作的时候,经常都是遇到一些自己不熟悉的题目和采访对象,手忙脚乱,心里紧张得被访对象回答什么都记不清楚,也无法说按照他们的回答继续跟进问下去。

后来自己总结的时候,也认为,在实习的过程中,保持平稳的心态也是很重要的,不能遇到什么自己不熟悉的采访对象时,就慌慌张张的。

我们需要在平淡的事实中挖出吸引眼球的部分,不仅仅要靠平时的磨练,更需要对整个事件的"了如指掌"。况且是周报,无论什么新闻都不能依照日报的样式那么简单,而是应该深入调查研究,写出深度,写得深刻。

跟张记者学习写稿的时间并不长,同时也发现了自己的不足。从我个人观点看,我们学生在不断的观察和学习中,发现一个好的新闻素材不难,难的是笔下的功夫。我在和张记者学习写稿的时候有这样一个体会:拿个新闻素材改写是很顺手的。然而当我出去采访回来要自己独立写稿的时候,就有点不知道从哪里下手,哪些方面是该写进去的重点,哪些方面又是可以舍去的。这是记者的一个"上手慢"问题。所以我觉得需要在接下来的学习中注重动手能力的培养。

6实习感总结和体会

6.1实习工作的总结

实习过程中点点滴滴和滴滴点点的真实和刻骨铭心让自己经历了一个逐渐成熟的心路历程。知道自己在社会这个大坐标轴上还在原点的左边,需要加大马力才能真正成为原点右边的一份子。

这两个月的实习,我参与了不同的活动,记者采访、写稿、参与策划等,对领域内的各个岗位都有所了解,目的是为了更加了解媒体人。最重要的是真实地感受自己的差距和知道自己想要的生活。通过这次实习,我感受到了压力,感觉要学的东西太多了,要弥补的东西也不少。

我曾经觉得新闻专业没有什么好学的,尤其疏忽理论知识的学习。现在我发现其实我们新闻人每做一步,当中都有理论和业务知识的影子。而且知识面也是必要的。因为无论是采访,还是采访前的寒暄,都需要一定的知识面和对该行业知识的了解。虽然临时准备很重要,但是也绝对不能忽视平时准备这样的一个积累的过程。

6.2实习工作的体会

在整个的实习过程中,我深深的感觉到自己所学知识的肤浅和在实际运用中的专业知识的匮乏,刚开始的一段时间里,对一些采访工作感到无从下手,茫然不知所措,这让我感到非常的难过。在学校总以为自己学的不错,一旦接触到实际,才发现自己知道的是多么少,这时才真正领悟到"学无止境"的含义。

从实习的开始到实习的深入,再到实习的结束,我进一步了解了自己,有了自己的一个理想定位,一个今后的计划打算。努力改变自己,努力提高自己,努力让自己适应,让自己发光。

记者这个行业就像是参加一个马拉松比赛,很艰苦,奖品再丰厚也只能到了终点才能拿。起跑的快慢并不重要,在于的是你去跑的这个过程,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不会有人去帮你,是不是能胜利,都是靠你自己。

人生也就是一场马拉松,怎么跑,都在于自己。要送给自己一个怎么样的人生,完全都是靠自己。

新闻学实习总结


2005年2月至8月,我班的同学们,进行了专业大实习。作为大三下学期的学生,大家在学校已经度过了两年半的时间。两年中,大家都尽量的吸收各种知识,所以当专业实习到来的时候,心中都充满了大显身手的豪情!

从地理分布上看,我们02级新闻系44名同学实习地点仍然以广州、深圳、北京、武汉等地的纸质媒体为主,有个别同学在上海,杭州等地。其中在广州实习的有15人、北京有17人武汉10有人,上海有1人,杭州有1人。

在北京实习的17人,占全班总人数的近三分之一,他们在实习中都取得了很大的进步,受到了实习单位的好评。这次北京的实习单位有:中央人民广播之声,中央电视台,北京电视台,人民日报,经济日报,光明日报,中国青年报,科技日报,经济参考报等。

广州实习有15人,其中大部分在南方都市报,另外还有南方周末,羊城晚报,广州日报等,这些在都市报实习的同学们充分发挥了年轻人的活力,活跃在采访第一线上,不仅学到了许多实践经验,而且与北京媒体相比成果颇丰,大部分人都发表了十多万字甚至二十几万字的作品,获得了报社指导老师和领导的好评。

深圳的报纸也同样可以发现我们同学勤奋的身影。有6人分别在深圳商报、深圳特区报和晶报实习。

还有10人留在武汉实习也取得了不俗的成绩,主要分布在湖北日报,楚天都市报,楚天金报,湖北省电视台,长江日报,武汉电视台;另外还有一部分同学分布在上海,杭州等地。其中有钱江晚报,新华社浙江分社,新闻晨报,新民晚报。

各位同学都在各自的岗位上努力工作,受到实习单位领导老师的肯定和好评。很多同学拿回来的实习鉴定上写有“感谢该同学的实习期间的努力,希望继续努力”、“该同学扎实,新闻敏感性强,是不可多得新闻苗子”。

现在我们已经以一种更加成熟的姿态回到了学校,开始了新一轮的征程。

根据学生们的实习成果、自我总结和实习单位的反馈意见,结合我愿老师实习中的抽查情况看来,我班学生在这次专业大实习中都发扬了吃苦耐劳、勤奋刻苦的学习精神,工作中严格遵守了各项规章制度,时刻牢记荣誉感与使命感,充分发挥和锻炼了新闻人各项专业特长和能力,表现优秀。他们以双重身份圆满完成了专业大使习中的学习和工作任务,取得了丰硕的实习成果,同时还得到了实习单位的高度赞赏,一些学生还被实习单位邀请毕业后去实习单位继续工作。

在这次实习中,一些学生表现突出,他们是赫爽、杨思远、钱芙蓉、郑丹、吴渤、杨春、程文、刘克登等。

经过了这次专业大实习,同学们都表示:大家不光是在实务操作能力有所加强,在其他各方面都有很大的进步。对此各位同学都发表了自己的感言。

(一)城市与媒体篇

初踏理想热土

广州站

郑昱,我带着学习的心态和提高的目的在号称平面媒体圣地的广州摸爬滚打两个多月,体会了以“办中国的报纸”为理念的《南方都市报》和“高度决定影响力”为理念的《南方日报》的独特内涵。当我带着最后一个实习任务赴上海出差的途中,在飞机起飞时问自己的收获是什么?答案应该是“责任心”,客观报道是对实实负责,捍卫公众利益是对受众负责,实践水平的修炼是对记者这个称号负责。守土有责要以责守土,责重泰山,能者方可为之。若能力不足,只有以勤补拙,以求天道筹勤

吴渤,我觉得广州的媒体确实是做得好,无论从他们从业人员的素质,报纸的水准和品位,新闻的质量,都是走在全国前列的。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他们的每个媒体都有自己很响亮的口号,你可以说只是宣传手段,但是它所传达出的一个媒体的理想和信念却是让我油然起敬的。就像南方周末是“记录时代进程”;南都的口号是“做中国的媒体”;新快报的口号是“知情就是力量”;南方报业广告部的口号是“高度决定影响力”。只要想一想这些令人振奋的口号,一种作为新闻工作者的自豪感和使命感就使我们的心不能平静,会觉得自己自信而坚定,勇敢而充满力量。

杨春,广州是一个让人有些说不清的城市,繁华、喧嚣和市民化是他特有的标志。国内三大报业集团鼎定广州的纸质传媒天下,风格迥异的各类报纸让人应接不暇。光从排版印刷和报纸纸质色彩来说,广州的报业足矣为全国先。让人更为向往的是这里是南方周末的总部,有历史悠久的羊城晚报,更有教科书中时常提及的全国第一个报业集团——广州日报报业集团。我在广州的两家媒体实习的经历始于羊城晚报集团的子报——民营经济报,在八月底最热的时候我在广州日报的实习给大半年的实习划上了完美的句号。

刚去广州在民营经济报的一段日子让我感到有些许的失望。作为一家新兴的经济类报纸它不具备显赫的声名,只在羊城晚报的印刷大楼拥有一席之地,甚至连报社基本的配备电脑都是不足的,能上网的机器也就只有主任和编辑的几台。记者成天不在报社,而是在家写稿传稿,在那里实习没有一定在主动性是根本不会有成果的。两个月下来我跑遍了广州的工商,家电,物流和经贸大厦。没有工资没有稿费,任何福利也都没有,甚至连休息对我来说都是奢侈。因为随时要采访,要打电话,要去网吧写稿传稿。在一个陌生的城市我拥有的也许就是一颗赤子之心,凭借对新闻的执着,凭借自己的理想在奋斗,有时候我甚至狂妄的觉得自己很伟大,在实习的路上渐行渐远。

北京站

孙婧,我所在的《健康时报》是名副其实的弱势媒体,北京的采访环境比较恶劣,中央级主流媒体汇集,挂着《人民日报》子报的名也只能艰难求生,让我明白媒体的生存也是“弱肉强食”的。《人民日报》也在尝试该改革,想要摆脱第一大党报官僚不亲民的形象,“视点”版是他们“试验田”。“视点”版编辑以她们的版面捂上报头看不出是《人民日报》为自豪,这也足以看出媒介城市化进程不可阻挡的历史洪流。

刘克登,光明日报在国内报界的地位应该是众所周知的,光明日报从一开始就具有浓烈的知识色彩,科学、教育、文化、卫生等领域历来都是光明日报的报道重点和主打品牌。然而光明日报的现状则是:报社人事臃肿,人浮于事,体制僵化,管理不善,发行量逐年下滑,广告收入可以忽略不计,报社基本上靠国家财政养着。办公室的门是敞开着的,可以清楚地看到外面诺大的总编室里仅在的几位编辑在无聊地玩电脑游戏。

杨旸,《经济日报》的新闻平台很具中国特色;它机构庞大,有成熟的采编运作流程;它培养了大批优秀新闻人,很多中国的言论由此而出;它给了我很多开阔眼界,更新思维的机会。通过几个月的实习,重塑了我对党报的认识。它煽情不多,更多的是满怀责任感和使命感充满沉思和探索的文字。记者素质很高,有着非常敏锐的头脑和深邃的思想,他们把握国家的政策方针十分准确,对于社会的焦点有独到的敏感程度,对于很多经济动向有指导作用。党报的性质决定了它有自己独特的运作规律,它有主旋律,但是现在更注重正确处理指导性与可读性的关系,实现硬新闻“软着陆”;在“应需”和“欲需”两个方面正逐渐改进,深化服务;也在想方设法努力创新,尽可能作出精彩的报道、出色的版面,努力使报纸更加具有吸引力。

上海站

王慧,上海有很多服务性娱乐性很强的报纸,如《申江服务导报》、《上海星期三》等。它们旨在为市民发布城市中各种流行资讯、分析潮流动向、提供颇具格调和氛围的生活指南、以及对日常生活中的消遣娱乐场所及方式的做出推荐和建议。

在这种生活习惯和群体心态下,市民报也会迎合普通市民的需要,将每一个细节更加细化。比如《晨报》的社会版开辟了“市民日记”栏目,头日会将一些读者来电咨询的问题选择刊登,这样在报纸出版后会有读者或单位提供解答和帮助,同时亦晨报亦可代劳向相关机构咨询求,次日再将这些反馈意见和相关信息发布。

这样互动互助式的栏目看起来繁琐细微,实际上却很大成度上解决了很多说大不大说小不小,却长期未能得到解决的问题或困扰,自然会大受欢迎。

另外,上海媒体一个很大的特点就是它对新闻报道内容的管制相当严格,从报纸到电视都不例外。此外,相对于南方媒体,上海媒体在有些问题上的态度也会比较含蓄和中立,这大概也是从一个侧面体现了上海人稳妥中庸的。

生活在别处

很多在武汉实习的同学,都是直接进入主题写心得的,或者由于课堂上听老师对本地媒体的评价较多,自己对所在城市的媒体环境不是特别的敏感。只有到其他的地方,有了比较,才有诸多感慨。不知道可不可以用“生活在别处”这句话才总结这个现象。

感受媒体精神

吴渤,我喜欢南都。喜欢它那种自由平等的氛围,喜欢它那种淡定自若的气度,喜欢它那种灵活多变的风格,喜欢它那种奋发进取的精神。更喜欢那里的人,他们有知识,有理想,有热情,有幽默感,爱自由,爱生活,而且,他们是真的热爱这份工作,热爱新闻事业。

盛甫,我实习的《南方都市报》在孙志刚事件后牺牲了三位老总,直到现在,跑广州市公安局的记者依然会遭到他们有意无意的排斥,公安局有事情会通知其他的媒体而不会通知《南方都市报》。但《南方都市报》依然是光彩夺目的,一次广州市消费者委员会主席在自己的办公室接待抗议开发商的业主,我去做记录,但所有人都用粤语交流,我给主席递了张纸条,表示希望他们能说普通话,被问及身份时,我说自己是《南方都市报》的,于是,所有说惯了粤语的业主都尽努力说普通话。会后,业主们纷纷围上来表达对《南方都市报》的尊重。有句话叫“教授就是大学”,换到新闻业中,记者就是报社,业主对《南方都市报》的尊重其实是对记者的尊重。

温姬彦,在中青的日子里,我也确确实实感受到了他的年轻,无论是资深的前辈还是刚刚入行的记者,从上到下,从里到外都洋溢着一种快乐和活力。我的座位离《汽车周刊》很近,他们的团队精神与敬业精神总是在感染着我,中青一直都强调:“让年轻者成熟,让年老者年轻”。这一点在他的内部首先得到了体现,因此他才会有不竭的动力。

(二)心得篇

1. 第一次、第一天都要看报纸的

正如历届学生所经历的,我们到了报社坐冷板凳,看报纸的很多。一些虚心好学的同学从报纸中看出了很多门道。

钟静,一开始还没看出什么头绪来,但是把两个月来的报纸仔细翻阅过一遍后,觉得慢慢清楚了:社会版主要负责哪几个版面,整个部门分哪几条线,有社会线,政法线,法制线等等,而哪位记者主要负责哪条线,也有了个大致的了解。然后我又仔细阅读社会版的每一条新闻,揣摩记者们的写作风格,语言特点,并想象假如由自己来采访的话,该从哪里着手。以前自己看报纸上的新闻,只是大概了解一下事件经过,当作故事来看,对自己的专业学习也没有多大帮助,通过自己这两天在报社的阅读,才发现原来看报纸也有这么多学问。

当然也有才进门就有事情做的:

杨旸,当我和办公室的老师们见面后,就接到一份国家公安部的传真,是亚洲大酒店举行的一场记者招待会,老师们只是告诉我下午2点之前交稿,除此之外没有任何嘱咐。没有想到第一天就去参加大型的记者招待会,那种紧张、兴奋的心情至今难忘,拿着地图,倒地铁,坐公交,终于按时到达;会场之上,细心听取不同媒体的提问,笔下记录着,脑子也在飞快的思考自己的角度,提问。一直以来,让我欣慰的是,从第一天起,无论后来经历多大的场面,我都没有胆怯过。大概是那一天对公安部部长和外汇司司长的成功提问给了我极大的自信。

汪现,到报社的第一次居然就是“冒险”:去暗访虚假招聘。我成了一个需要找工作的应届毕业大学生,无数的虚假广告引导着我和师兄的暗访,我们甚至被人追问到底是干什么的……虽然是很可怕,但是好刺激啊!回来了以后,我和师兄合作完成了我在特区报的第一篇报道《虚假招聘生财有道》。报道登出来的时候,其实我心里很自豪,因为是第一次没有老师带着而交出了自己的稿子,就算经历了一点点危险,还是让我自己满意,也让我下定决心,要好好干,一定可以学到很多东西的!

温姬彦,第一个任务,我和一位实习生合作,做一个农民工返京高潮的题目,我们去了北京站,看见背着全部家当的民工茫然的神情,看见他们身上还未脱去的新年的气息,在北京的寒风和阳光中四处张望。车站的民警们搭建了咨询台,向初到北京的民工们提供正规的职介联系方式,避免上当受骗。后来两个人分工,那个女孩子去了西站的劳务市场,我回报社打电话联系职介中心和专家。人大的同学帮忙联系了国内极负盛名的一位行政法的教授,他很耐心的帮我这个初学者解答了很多问题,真是受宠若惊!

2. 坚毅品格

程文,我曾经喜欢问别人,你最坚信的一个性格品性的词是什么。这是一个人对自己的要求和努力标准。总结出来的肯定是最为闪光的最值得去做的东西。我想说的词就是:果敢、勤奋、坚韧。让自己变得日趋成熟,在实习中学着跟人交流,做人。坦诚地面对每一个人,不论美丑贵贱。努力使其公平,大学期间所学习到的而或是无法学习的东西,实习中我倍加珍惜,我曾是一个木讷的人,不善言谈也不喜欢去主动跟人交流,即使我是那么渴望。实习的经历让我慢慢蜕变,脱去那层稚嫩,更好地融入社会。

不管怎样,给人以真诚、坦率、好好做人,我认为这是一份弥足珍贵的坚持。

3. 工作技能

沈婳,在娱乐圈,人脉非常重要。我这个刚刚开始做娱乐新闻的实习生无法立即拥有人脉,只有现学现卖。有一次在演播室专访佟大为,他的魅力实在大,许多没有见过的女编导全都赶来看他,只要导演喊停跟主持人沟通,大家就一窝蜂堆上去跟佟大为合影。等大家拍完了,我也走上去,佟大为正准备拉我合影,我拿出一杯水递给他,转身回到摄像机后调机器。等节目录完后,佟大为的经纪人特别找我说话,还给了我他的名片。我拿着第一个自己得来的明星经纪人名片,心里有说不出的高兴。

蔡凤,要沟通。从记者的角度来说,包括记者与部门主任,记者与编辑,记者之间,记者与通讯员之间,记者与采访对象之间等之间的沟通。无论哪一环节沟通不好,都会成为一篇好的新闻报道成型的障碍。

就拿记者与部门主任来说,一个选题能否见报?什么时候见报?会出现在哪个版?有多大版面?以何种角度采写?需要什么内容?记者都要随时与部门主任保持联系,又或者采访过程中有什么变故,都要适时作出调整。

一篇报道的文字工作基本上是由记者与编辑先后完成的。现实中经常会出现有记者不满意编辑对自己稿件的改写,又或是抱怨编辑的稿件选取上或是版面安排上不合理等问题。我想重要的原因还是两者之间没有进行充分的沟通。

而记者之间,也不能缺少沟通。记者之间往往有协作,尤其是做大型的专题。不同的记者往往又跑的不同的线,拥有不同的信息资源。而事情本身是复杂的多方面的,当记者遇到自己不熟问题时必须向跑线的记者寻求帮助。这就要求记者平时建立和谐的互助关系。

喻锦,电视新闻,若记者不能与采访对象良好沟通交流,拍下的画面便失去了价值。要么采访者过分紧张,肢体和表情都极不自然;要么采访者根本无话可说或者吞吞吐吐。此时记者要做的必须把握好一个度:一方面要努力化解采访对象的紧张情绪,帮助他们克服对镜头的恐惧感,尽量把问题提小提细,不能急功近利,再从后期剪辑中剪出最有价值的信息;若对方回答的不好,记者也不能流露不满意的情绪,这样会让对方更紧张,下面的采访会更困难。也就是记者要引导对方进入轻松谈话的氛围中。另一方面,也不能要求对方按照记者的意图回答问题,这违背了新闻的真实性原则,也是对采访对象的不信任和不尊重。因此,要把握好一个度:既为采访对象“创造”一个良好的采访环境,又要将话语权交给对方,不能将记者的意思强加于人。

李丹,采访时就要以一个正式记者的身份提醒自己,不要告诉采访对象自己是实习生,免得不受重视。但是在一些对普通人的采访中,就要注意隐藏了,不要先亮明自己的记者身份,对于普通人就是以拉家常的方式采访,这些我们在专业课的学习中都学到过,真的很有用。

王慧,在做投诉性报道时,正常的程序是:接到读者投诉,具体了解投诉对象和原因,联系被投诉部门核实情况,在可以调解的情况下尽可能调解并妥善解决;如果无法调解,则咨询相关部门诉诸法规或法律。

李州筠,利用网络资源可以弥补自己知识方面的不足。写广东纺织行业的稿子时,由于对这个行业缺乏宏观上认识,我只好借助Google花了一天的时间不停地搜索查找关于整个纺织行业的情况和广东省纺织行业的相关信息,建立起基本的认识,在认识的基础上再选者切入点、搭建框架,而从开始写稿到最后成稿只花了近三个小时。行业基本知识的不足会占用大量新闻写作的时间,大大降新闻出炉的速度。所以实习回来后,我将大量时间用在了翻阅各类书籍杂志上,借此来扩充我的知识拥有量

4. 职业精神

悲悯情怀

严茜,有一个小细节不得不提。有一次在演播室外意外地听到了两个做现场新闻的记者的谈话。一个记者说:“XX昨天特别兴奋,因为他一天拍到了三场车祸,真是不简单!”另一个说:“哈哈,那他真有运气啊!”回到办公室看到网页上的新闻里有“建立和谐社会”的字眼,突然觉得心里很别扭。这不应该是记者之间的对话,但它就这样自然地出现了,还显得那样轻松。这不该是记者说的话,即使是职业调侃也不应该。作为一个记者,如果到最后变得如此麻木,那他便是抹杀了一颗记者所该拥有的心。如果记者都变成了这样,那真是太可怕了。

黄冲,“铁肩担道义,辣手着文章。”在学校里经常为这样的理想心潮澎湃,也曾担心社会的磨砺会让理想破灭。实习快结束的时候,我参加了一个露天的奠基仪式,天气很热,几十个建筑工人迎着阳光站得笔直,我们几个实习生坐在椅子上撑着伞还在抱怨,这时一个年近50的老记者站了起来,对主办方轻轻地说了一句:“让他们向后转,蹲下来吧。”那一刻,我真的明白了什么是“道义”,什么是“关怀”。不经意的一句话,便能闪现出人性的光芒。

很幸运,我遇到一群非常好的老师,从他们身上,我感受到优秀的记者是什么样的——不是锋芒毕露、义愤满怀,而是让接触的人都愿意信任,并且感觉到温暖,这才是真正的人格魅力吧。
何亮,优秀的记者多少都有点负罪感和绝望感。当某位“人民艺术家”在舞台上,荧屏上和蔼可亲、笑容可掬时,当读者兴奋地来信说在电视上看到农民工和领导同声歌唱革命歌曲时,我所看到的是这位艺术家在后台大发雷霆,摔了道具,我所知道的是,领导拉来一群工作人员,戴上安全帽打着横幅对着摄像机高唱《打靶归来》,而镜头外的农民工们默默看着他们表演——因为从来没有人教过他们唱歌。我们,做为这样的|“拟态环境”的制造者,都不知道自己应该怎样想。
合作精神

张琪,刚开始的时候,我和广电班的何燕虽然同在一间办公室,却各自为政。后来因为一个选题我们想到了一起,就开始合作。从那以后我们之间有分工有合作,再也没有出现同时有的选题来不及做,被无奈的遗弃的情况。无论是找选题,还是采访、写稿,两个人有商有量,效率和作品的水平都有所提高。原来,合作真的要比一个人闷头闷脑地干要好,1+1果然会收到大于2的效果。

平等意识

吴渤,我的老师袁蕾给我上的第一节课就是要我别叫她老师了。我还记得那一天我们做在办公桌前各做各的事,她突然扭过头来对我说:“我要给你上的第一课是告诉你,以后别在叫我老师了。”还没等我反映过来,她接着说,“在报社里,人们都接受一种观念就是无论官职大小,无论资历如何,更无论年龄大小,大家都是平等的。你没必要管谁都叫老师,名字就是用来被叫的。你可以叫我奶猪啊(奶猪是她的花名)。作为一个记者,你首先就要具备这种平视别人的态度,无论他的身份是什么,不然你怎么能够做他平等的对话者呢?!”

我说:“不是我不具备这种观念,而是我的同学都是这样做的。我不想跟他们太不一样。”
她说:“要想当一个成功的记者就不能随大流,你就是要跟别人不一样才能从一点一滴培养自己独特的视角。你不用怕你跟别人不一样,这个世界本来就是这样的。没有人生来是一样的。”
我认真地听她说完,觉得自己突然明白了。第二天,我就叫她奶猪,叫主任大豆豆了。
虽然跟别人不一样,可是我知道,这并不是不尊重。因为尊重是放在心里的,而每个人的名字都是用来被别人叫的。

语言“关”

杨黎,在一次华裔人士捐助广州市贫困学生的座谈会上,由于听不懂粤语我什么也没采访到。带着空空的采访本我满怀委叫我去暗访一个偷盗集团交易的情况。这个集团专门偷盗路灯、电缆等公用设备,然后以超低价格卖给不法分子。我接下了这个CASE,不过心里还是有点发毛,就在当天晚上通知了同在深圳实习的男同学程文,叫他陪我一块去。谁知程文一听,连忙劝我:“不要去了啊,很危险的!我老师曾经采访过这个,差点被捅一刀!还好带了车,跑得快!”吓得我啊……晚上吓到2点多仍然不能入睡。但是不管怎样,第二天早上5点半的时候,我和程文已经坐上了去交易的海边的公车。倒了几次车,问了几次路,接近早上7点的时候,我们到了交易地点附近,我跃跃欲试,只等着交易的人出现,虽然心里特别紧张,但是也为“好新闻”的即将产生感到激动,手里撰着数码相机,不知道是紧张还是激动,竟然有点发抖。但是一个钟头都快过去了,还是一点动静都没有,直到接到线人来电话说今天没有交易……身边的程文居然有点高兴!无语。

初尝差旅

李丹,我在人民日报经济部财贸组实习期间一共出了两次差,一次是四月份的时候随国家旅游局组织的中央记者团到桂林采访考察国内旅游交易会的情况,不仅发表文章,也游玩见识了甲天下的桂林山水;另一次是五一时被部里派到北戴河采访报道北戴河旅游发展新景象,采写了《北戴河:“魅力四季”引客来》、《北戴河“运动之春”引游人》等系列文章,也见到了很多诸如王军霞、莫慧兰等体育明星,交到了一些好朋友。这种工作娱乐两不误的工作性质,让我在实践中慢慢找到了自己未来要努力的方向,那就是:做一个旅游记者。

曹春丽,我去了香港,也感受到了一下香港的媒体工作情况。我跑的是娱乐线,香港的娱乐记者有的真的很八卦——狗仔队,但是香港的记者工作起来也很卖力,每次有什么活动他们都会提前一两个小时去排队,不管是文字记者还是摄影记者,他们不会给安排地方坐着,就和影迷歌迷一样站着等。我觉得这种工作态度真的很值得我们学习,虽然由于国情不同,作新闻的思想也不同。所以我在香港的这几天真的和香港记者有的一拼,每天都在工作,一天跑至少两个场,一般一天睡五六个小时,没有时间逛街,没有时间欣赏香港的风景,在工作完的最后一个小时赶末班车回了广州。

(三)成果及问题篇

成 果

我班实习成果详见《新闻学2002级实习成果总目录》

汪现,所有的报道中,有5篇报道得到报社领导的高度赞扬,另外报道《村口汽车道被堵 吊起汽车越路障》因为文图精彩,被评为报社好新闻。

杨春,在我采访了很多的明星,当然其中不乏一些知名的港台艺人,但更多的是一些文学艺术类的工作者。整个夏天我奔走于博物馆,音乐厅和歌舞剧院,我把中国的现代舞在国际上获奖的情形传达给读者,我采访指挥家给读者讲解西洋交响乐知识,亲眼历经民族之声音乐会的筹备和完满演出。对我来说做这些事情是我的兴趣,也让我学到很多知识,当一个人乐于完成某项工作的时候成绩必然会很优秀,部门的领导和记者对我的实习表现非常赞赏。

程文,在8月16日《晶报》A5深圳沸点版,刊登了《孕妇遭毒打两小时胎死腹中系列报道》,整个事件过程和结果都让人触目惊心,一经报道,引起了社会的强烈反响,深圳本地和国内诸多新闻媒体陆续对此事件的关注,新浪、搜狐、网易……等各大门户网站竞相转载并把此新闻放到头条,引发了上万网民的讨论。

深圳市市委书记李鸿忠亲自做批示彻查此事并要求记者做好后续报道。这系列报道从最初的采访,跟编辑主编的争论先且不说,但有种力量鼓励着我继续下去。

张媛源,我和老师合作的近七千字的深度报道《千亿美元海外欠账亟待追讨》,以及两会期间的分析报道《四大行股改仍是金融改革重头戏》被多家媒体转载(转载统计据经参监测)并获评3月社级好稿;《油价持续走高,谁能节油谁发财》被作为新华社通稿在《新华每日电讯》上刊发;深入售楼中心暗访获得大量一手资料而撰写的《经济适用房适用了谁》更是被评为新华社社级好稿。

王湛,撰写内参《绍兴县推出“长假报告单”制度遏制“假期腐败”》

……

问 题

主要的问题来自经验不足,失误在所难免。

张媛源,就在我觉得实习小有成绩的时候,我扎扎实实地受了一次打击。今年三月底,南方周末头版的一篇报道让圆明园铺膜事件进入了大众的视野,并在各路媒体的作用下,迅速掀起了一场全社会的讨论。这个事件成为京城见诸报端频率的词汇。4月召开的环评听证会,专家和各界代表的意见都是一边倒地讨伐圆明园铺膜。几天后,我参加了一个小型的论坛,关于圆明园铺膜的再思考,主办方邀请了12位专家从不同角度论证了铺膜的可行性,我当时很兴奋,觉得是个点,笔记也记得不亦乐乎,还做了几个专家的场外采访,并再三叮嘱主办方一定要发给我现场速记的材料以保证表述的准确性。我匆匆赶回报社向记者汇报,主任已经下班。他说你比较一下今天的观点和上次听证会的观点,如果差别大就写写。结果我看了听证会的报道,不知道怎么的就觉得今天提的观点在听证会上都有过不同程度的反映。稿子开了个头就放弃了,心想等明天主任来了讨论看吧。

第二天一大早,刚到办公室,我就被主任叫过去,指着一片报道问我,“这是昨天你去参加的会议吗?你的稿子呢?”我当下就傻眼了,昨天的论坛《新京报》做了半版醒目标题报道,《12名专家齐声支持圆明园防渗工程》,这篇报道已经在网上引起了很多人的讨论。我声音细小地辩解,昨天不少观点在听证会上就提了,我本来想等今天您来了跟您说一下的……主任说,看看人家一下子就挑出了最有价值的点,12个专家全部支持防渗,这是个很具有新闻性的,我们漏掉了,等到今天再来做哪怕你掌握的是一手材料,晚了一天,滞后就没有意义了,这个不是深度报道,这个讲究的是时效性。我恨不得找个地缝钻进去,是自己的大意造成了这次错失。我想以后,我会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懂得抓住新闻点了。

“红包”和其他

侯蕾,现在,学新闻三年以后,政策成规了然于胸以后,我早已不再如第一次实习的时候那样,因为一点现实的不如意就大发感慨,甚至变得让自己都刮目相看的老道成熟,有时甚至是让自己害怕的麻木。我曾经一次一次的在敏感的时候告诫自己:事情就应该是这个样子的,可是当我终于接受这一切之后,又会偶尔生出对自己的疑问,这样的转变到底是相时而动还是随波逐流?就像对于那个红包,是该自责信念不够坚定品质不够纯洁呢,还是要抱怨在我尚且有着坚定的信念和春节的品质的时候,却没有人给我红包所以也没有机会让我去拒绝来说明这一切呢?

盛甫,怎样平衡同情心与正义感。我用极具感染力的笔调将当事人的控诉写了下来,个人感觉极好,谁知记者看了后说:“你很有同情心,文章本身文字也很好,但是这稿子绝对发不了。因为你是站在这两位老人的角度去写,事件的另外几个方面都没有说话,这样写出来的文章给我的感觉是——他们说什么你就信什么,他们也许是很值得同情,但要发在报纸上,必须要有实证,要让各个方面都出来说话,不然,就会变成一篇评论,而且比评论更糟。”

当天工作做完后,我开始仔细的反思自己从前的观点:为“困难人群”(因为“弱势群体”现在是禁用词,所以换而使用困难人群)说话难道不是自己长久以来的梦想吗?为什么会遭到完全的否定呢?左思右想后回到了记者对我说的:“记者的职责是把整个事情的方方面面报道清楚”,维护正义首先就要保证公平,保持报道的平衡性,让事件涉及的方方面面都能够站出来对同一问题表达自己的态度是一篇报道是否合格的准绳,而至于是非曲直则由读者评判。

(四)总结

在经过了这近半年的酸甜苦辣的经历之后,同学们都有了很多改变,对于新闻记者这一行业也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大家充分了解了学院设置这整个学期的大实习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另外在实习单位,同学们也真正见识到了什么是成人的世界,什么是真正的职场生活。意识到了工作的主动性的重要。同学们谈得更多的事关与人际关系的问题。如处理好老师与实习生之间的关系成了大家不得不考虑的问题。

另外,在实习过程中,大家意识到了仅有专业知识是不够的,要做到广而专、博而精,这些对于一个成功的记者是十分重要的。

《新闻学实习报告范文》由范文资讯网f132.com编辑整理精选推荐,并且我们还准备了大量的优质实习报告范文专题供您参考和写作帮助,请访问新闻实习报告的专题!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