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实习报告 > 新闻实习报告 > 导航 > 新闻实习报告

新闻实习报告

新闻实习报告。

用理论来推动实践,用实践来修正或补充理论。实习能够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按照惯例,完成实习后就要写一篇实习总结,写实习报告可以帮助我们发现工作中的问题,解决问题。我们在写实习报告时可以从哪些角度着手呢?小编特别为你收集的“新闻实习报告”,如果合你所需,不妨马上收藏本页。

这篇关于新闻最新实习报告,是小编特地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我在香港《文汇报》港闻部实习,采写本地新闻。每天都要在香港不同的地方跑来跑去,我有机会认识香港的社会民生,同时也在与同行的学习和竞争中,品尝到记者生活的酸甜。
实习中的收获,是在实践中学习如何做好新闻工作。在独立采访的过程中,我从其他报社的“行家”(记者)那里学到很多,比如如何提问题,如何判断新闻价值,如何抢占拍照位置。
回到报社要向编辑报告当日采访的主要内容。编辑会根据新闻的特点,告诉我如何抓住新闻的亮点去写。稿件经编辑修改后,我会分析编辑为何这样改自己的稿件。第二天再看看其他报纸对同一件新闻如何报道,他们挑选了什么特别的角度,有什么的信息,为什么自己没能采访到,同样可以领悟到许多。
实习的另一个收获,是认识了许多同行。报社的同事给了我很多照顾,大家的关系也非常融洽。平时采访中也认识了许多其他报社的记者。大家有时采访完会一起去吃个饭,谈谈刚才的新闻,聊聊彼此报社的情况,也互相留下联系方式,方便日后的交流和合作。
另外,采访也让我了解到香港的社会。我做的新闻比较偏重于民生,在对这些香港最草根的居民的采访中,我看到了香港作为一个国际大都市,有其民主自由的风气,也有其繁华背后的另一面。对香港的了解,将有助于我以后对港澳问题的分析,形成自己的专业优势。
香港媒体印象
免费报纸“三国”混战
在香港见到三份免费报纸的激烈竞争,折射出这个城市的报业市场仍是活力十足。
香港中原集团主席施永青私人投资的免费报纸《am730》于7月30日创刊,在地铁和商业区免费派发。而就在半个月前,星岛新闻集团刚刚推出免费报纸《头条日报》,其首阶段派发量为每日40万份,超过在港有三年历史的免费报纸《都市日报》。
今年上半年,香港免费报纸市場還是由《都市日报》独霸天下。它由瑞典传媒集团kinnevik于XX年创办,于周一至周五在地铁沿线免费派发。目前发行33万份,每期40版,主要为国际、香港、中国大陆新闻,还有娱乐、文史的副刊。
如今每天早上九点前,只要你走入香港地铁,分文不花,就可以手握三份报纸。
报业利润引发激烈竞争
香港去年全年广告业收入120亿港元,报纸占30%,《都市日报》就占了3%。今年前5个月,《都市日报》的广告收入上升了25%,达2.57亿港元,在香港报纸中排名第六。这样的盈利机会在香港绝对不会被放过,因而刺激了其他免费报纸的诞生。如今3份免费报纸的发行量相加达到约100万份,无疑将冲击目前香港的传统报纸结构,抢占原有的广告市场。
市场成熟仍然大有天地
香港报业市场本已非常成熟和稳定。市民报纸有《苹果日报》、《东方日报》、《太阳报》三足鼎立(后两者同属东方报业集团),强项是本地新闻,标题文字煽情,图片刺激眼球,充斥各类新闻,但深得普通市民喜爱。发行量的《苹果》达到60万份左右。另外,发行量较小的市民报纸还有《成报》和《新报》;
《明报》和《星岛日报》面向知识分子,强项是教育、房地产,关心环保和医疗,报道较为客观中立,具有大报风范;
《文汇报》、《大公报》和《香港商报》是爱国报纸,内地新闻较多,如文汇报在内地设有三十多个记者站,是香港市民了解内地的窗口;
《经济日报》和《信报》立足经济和财经类报道,英文报纸则有《南华早报》和《英文虎报》。
免费报纸的进入,能在香港报界掀起波浪,显示这个城市的报业还相当有活力。有人说内地的报刊市场竞争激烈,市场饱和;面对网络的冲击,有人对平面媒体失去信心,我看未必。放开视野,抬高眼界,内地报刊市场还是广阔的空白,留待我们去大展拳脚。

F132.cOM更多实习报告小编推荐

实习报告 新闻实习报告


我在香港《文汇报》港闻部实习,采写本地新闻。每天都要在香港不同的地方跑来跑去,我有机会认识香港的社会民生,同时也在与同行的学习和竞争中,品尝到记者生活的酸甜。
实习中的收获,是在实践中学习如何做好新闻工作。在独立采访的过程中,我从其他报社的“行家”(记者)那里学到很多,比如如何提问题,如何判断新闻价值,如何抢占拍照位置。
回到报社要向编辑报告当日采访的主要内容。编辑会根据新闻的特点,告诉我如何抓住新闻的亮点去写。稿件经编辑修改后,我会分析编辑为何这样改自己的稿件。第二天再看看其他报纸对同一件新闻如何报道,他们挑选了什么特别的角度,有什么的信息,为什么自己没能采访到,同样可以领悟到许多。
实习的另一个收获,是认识了许多同行。报社的同事给了我很多照顾,大家的关系也非常融洽。平时采访中也认识了许多其他报社的记者。大家有时采访完会一起去吃个饭,谈谈刚才的新闻,聊聊彼此报社的情况,也互相留下联系方式,方便日后的交流和合作。
另外,采访也让我了解到香港的社会。我做的新闻比较偏重于民生,在对这些香港最草根的居民的采访中,我看到了香港作为一个国际大都市,有其民主自由的风气,也有其繁华背后的另一面。对香港的了解,将有助于我以后对港澳问题的分析,形成自己的专业优势。
香港媒体印象
免费报纸“三国”混战
在香港见到三份免费报纸的激烈竞争,折射出这个城市的报业市场仍是活力十足。
香港中原集团主席施永青私人投资的免费报纸《am730》于7月30日创刊,在地铁和商业区免费派发。而就在半个月前,星岛新闻集团刚刚推出免费报纸《头条日报》,其首阶段派发量为每日40万份,超过在港有三年历史的免费报纸《都市日报》。
今年上半年,香港免费报纸市場還是由《都市日报》独霸天下。它由瑞典传媒集团kinnevik于XX年创办,于周一至周五在地铁沿线免费派发。目前发行33万份,每期40版,主要为国际、香港、中国大陆新闻,还有娱乐、文史的副刊。
如今每天早上九点前,只要你走入香港地铁,分文不花,就可以手握三份报纸。
报业利润引发激烈竞争
香港去年全年广告业收入120亿港元,报纸占30%,《都市日报》就占了3%。今年前5个月,《都市日报》的广告收入上升了25%,达2.57亿港元,在香港报纸中排名第六。这样的盈利机会在香港绝对不会被放过,因而刺激了其他免费报纸的诞生。如今3份免费报纸的发行量相加达到约100万份,无疑将冲击目前香港的传统报纸结构,抢占原有的广告市场。
市场成熟仍然大有天地
香港报业市场本已非常成熟和稳定。市民报纸有《苹果日报》、《东方日报》、《太阳报》三足鼎立(后两者同属东方报业集团),强项是本地新闻,标题文字煽情,图片刺激眼球,充斥各类新闻,但深得普通市民喜爱。发行量的《苹果》达到60万份左右。另外,发行量较小的市民报纸还有《成报》和《新报》;
《明报》和《星岛日报》面向知识分子,强项是教育、房地产,关心环保和医疗,报道较为客观中立,具有大报风范;
《文汇报》、《大公报》和《香港商报》是爱国报纸,内地新闻较多,如文汇报在内地设有三十多个记者站,是香港市民了解内地的窗口《经济日报》和《信报》立足经济和财经类报道,英文报纸则有《南华早报》和《英文虎报》。
免费报纸的进入,能在香港报界掀起波浪,显示这个城市的报业还相当有活力。有人说内地的报刊市场竞争激烈,市场饱和;面对网络的冲击,有人对平面媒体失去信心,我看未必。放开视野,抬高眼界,内地报刊市场还是广阔的空白,留待我们去大展拳脚。

新闻专业实习报告:新闻专业实习报告范文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新闻专业实习报告:新闻专业实习报告范文》的文章,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最新新闻专业实习报告:新闻专业实习报告范文
我不得不承认我的实习更接近于一次独立学习,而不是一份真正的工作。这次香港有线新闻台的实习是我大学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经历,香港媒体的工作态度和专业精神让我更加感受到作为一个记者的使命感和态度。

一 关于有线电视新闻台
有线电视新闻台简介:有线新闻台是全球首个全日二十四小时以广东话广播的新闻频道,包括《重点新闻台》、《财经资讯台》、《24小时新闻台》、《直播新闻台》四条频道,拥有五百多人的新闻团队,每天24小时为客户提供最新最快的新闻资讯。有线电视新闻台更是香港首间建造“全数码新闻中心”的媒体,率先带领香港进入全数码广播。

二 实习前的准备
因为有线新闻台没有在内地落地,所以在之前一直没有看过它的节目。也可以说对它根本不了解。上网所能查到的资料也很有限。对它的了解,也是停留在学院老师对它的介绍。不过,在出发前,多留意有关香港的新闻,看tvb和亚洲电视的新闻,不但助于多了解香港最近的新闻热点,还可以对新闻媒体的制作模式有个初步的了解。

另外,去香港实习临出发前,还要注意检查好自己的证件是不是已经办好,行李是不是带齐。这些出发前的准备工作,如果不做好,那么就会给实习带来很大的麻烦。

三 实习工作
这次能去香港有线电视新闻台实习,对于我来说是一次十分难得的机会。因为对于读广播电视新闻专业的学生来说,应该多实践。多出去外面看看其他地方的媒体运作方式。而在香港这样一个宽松,自由的新闻环境,有线新闻台是我们更进一步学习的理想平台。第一天去新闻台报到的时候,港闻部的采访主任黄庆州先生第一句告诉我们的就是:“你在实习的过程中,能学到什么取决于你的态度。”而且他还补充说,来实习的意义,就是把我们在学校里面学到的东西表现出来,电视台不会从头开始教我们。这翻话,是个指引,也是个提醒,他让我明白到,在以后的五个星期内,能学到什么东西,都是靠自己。而且我们也不仅仅是代表我们自己,我们所代表的也是我们学院,还有他们对内地学生的印象。

港闻部——每天都像是打仗
说港闻部(也叫assignment desk)是整个新闻台最忙碌的地方一点都不为过。每半个小时更新一次的新闻,几乎每一条新闻都要有follow up。有时候,一条新闻,又需要几个记者采访不同的部分,而这些新闻又是耽搁不得的。在assign desk里,真的可以充分感受到什么叫做跟时间赛跑。

在港闻部实习的三个星期里,我们一般都是以观察为主,高等法院,政府总部,教统局和立法院是我跑得最多的地方,其实就是法庭、教育和政务这几个线条的新闻跟的最多。跑多了,也自然而然的跟负责这些方面的记者渐渐熟落起来,看多了他们问问题的形式,以后独自做采访,也上手得比较快。

每天晚上十点左右,记者就要打回台里查自己的assignment,知道自己第二天要采访什么新闻。在新闻量多的时候,一个记者一天内做五条新闻也是很正常的事,这是在内地媒体实习的时候绝对无法想象到的。

而team work对于电视媒体来说也是很重要的,这点,在我们上课的时候,也是经常强调的一点。一条新闻的出来,不是记者一个人或者是编辑一个人的功劳。它需要全部人都很优秀,如果是在拍摄环节中,摄影师拍得不好,挤不到好位置,那么无论记者的稿写得有多好,画面不好看,这不是一条好新闻。又或者,如果负责开车的司机,不熟悉路段,稍微开错了几个路口,或者是错了几个红红绿灯位,那么新闻做得再好,被其他电视台先播出了,那也是输了。所以,即便是看起来很小的一个环节,如果这个team work里的成员不合作,做得不够好,那么都会直接影响到这条新闻的质量,长远来说,会影响到整个台的形象。这也是为什么新闻台里面不强调英雄主义的原因。
另外,香港的电视新闻有自己的特色和要求。他们不喜欢在新闻中出现具体的时间,这是因为有些重要的新闻在整天甚至隔天都要重播,如果新闻里面出现“今日早上”,“今日下午5点”这样的时间词,就会混淆观众。香港媒体的新闻较之内地短,一般都是每天1分钟到1分半钟。在半个小时的新闻内,所含的资讯量就会加大,也是为了适应香港人节奏快,对资讯的要求快,准,好的习惯。

在观察了三天之后,我得到了第一次自己实践的机会:在一个公开场合上采访教统局局长李国章。

因为在整个实习的过程中,香港教改一直是个热点关注的新闻,所以每逢教统局长李国章出现的公众场合,都会聚集一大批媒体的记者在外等候。当我到达了会场时,教统局的io(information officer)在一开始就说李先生今天大概都不会接受媒体采访了,大家都似乎认为今天也是不会有收获。但是大家也还是继续等李国章出来,准备突击采访。

教统局的io又表示说李国章愿意接受媒体的采访。我们又马上把麦克风插上,等待李国章出来接受采访。在采访完毕后,记者们大多数都会聚集在一起,互相参考大家所记录到的笔记和听回录音,来确保自己没有漏掉任何的信息,有些不确定的还会反复问。而相互之间也会参考一下这条新闻怎么报。再打电话回各自的台里向采主报料。在这次报料过程当中,我自己也犯了一个错误,我向采主说李国章没有回应我们问的问题。因为这样的说话,我是听到另外一个媒体的记者这样报料回她的台里的,所以我没有经过自己的思考,想当然的觉得也应该是没有回应的,就这样跟采主说了。采主当时没有说什么,就是叫我把派到的beta带和音频先传回台里,让他听。等新闻出了以后,采主再打给我说,其实李国章从他的问题中已经是回应了我们问的问题了的,只是说得方式比较婉转,所以以后的采访一定要经过自己的分析,要注意听被采访对象回答的问题,如果遇到自己想要的答案,还要继续跟进下去。有时候,新闻的角度和内涵,就是这样靠记者挖掘出来的。

后来渐渐多了自己采访的机会,每次的采访回来,都会有不同的问题出现,幸好记者们都很乐意帮助我,告诉我哪些地方做的不够好,需要改进,哪些地方可以做得更好。例如说,刚开始采访时,问的问题关联性不够强,不够针对,有时问问题又过于绝对,令到被访对象只回答是或者不是,又或者问完一个问题后没有跟进。这些问题,在课堂上老师都有强调过要避免的,听的时候好像很容易,但是到了自己真正操作的时候,经常都是遇到一些自己不熟悉的题目和采访对象,手忙脚乱,一拿麦克风,学到的东西就丢掉了一半,心里紧张得被访对象回答什么都记不清楚,也无法说按照他们的回答继续跟进问下去。后来自己总结的时候,也认为,在实习的过程中,保持平稳的心态也是很重要的,不能遇到什么自己不熟悉的采访对象时,就慌慌张张的。

港闻部里,给我感受的一点就是压力。无时无刻都感受到压力。在香港一个这么小的地方就有那么多的媒体,一条新闻做得好不好,大家都有目共睹。做得好的记者,通常都是行家争相交流的对象,在业内很受尊重。

当一个记者,在体力和脑力上要付出很多,当一个香港的记者,要付出的是双倍的体力和脑力,这也是香港媒体竞争的激烈情况所决定的。记得年前在维多里亚公园,做特首曾荫权的直播的时候,记者和摄像师就像洪流一样,围着曾荫权,大家都是想要抢到一个好位置,我和同行的记者都被踩烂了鞋子,甚至连裤子都被扯破了。
专题部——专供我啃带子的圣地
专题部一周出两档节目,一个叫《香港刺针》,由梁文道主持。专门针对热门的事件,主持和嘉宾一起探讨这个问题。形式有点类似凤凰台的《锵锵三人行》,不过不同的是,《香港刺针》的节目里面还会插入记者对这个谈论的题目做制作的外拍,另节目的内容更加丰富,而不是单纯的talk show。另外一个是《时事宽频》,是类似于香港电台的《铿锵集》的一档专题节目,相对《香港刺针》来说,《时事宽频》的题材更为广泛,可以是当前的新闻热点,也可以是历史人文,科学技术等等。

在专题部的实习时间只有一周,但是对于我来说,这一周的收获特别的丰富。专题部对于我来说,像是一个巨大的图书馆,让我静下心来吸收他们前人做过的专题片。每天一早上班,我就是抱着一叠有小山高的纪录片,跑去剪片室看。一天下来,可以看差不多7、8个小时的片,但是自己都不觉得累,反而一边看,满心欢喜的写笔记,抄下他们好的制作方式。一个星期下来,写满了一个笔记本。

新闻专业实习报告:优秀新闻专业实习报告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新闻专业实习报告:优秀新闻专业实习报告》的文章,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新闻专业实习报告:优秀新闻专业实习报告

我不得不承认我的实习更接近于一次独立学习,而不是一份真正的工作。这次香港有线新闻台的实习是我大学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经历,香港媒体的工作态度和专业精神让我更加感受到作为一个记者的使命感和态度。

一 关于有线电视新闻台
有线电视新闻台简介:有线新闻台是全球首个全日二十四小时以广东话广播的新闻频道,包括《重点新闻台》、《财经资讯台》、《24小时新闻台》、《直播新闻台》四条频道,拥有五百多人的新闻团队,每天24小时为客户提供最新最快的新闻资讯。有线电视新闻台更是香港首间建造“全数码新闻中心”的媒体,率先带领香港进入全数码广播。

二 实习前的准备
因为有线新闻台没有在内地落地,所以在之前一直没有看过它的节目。也可以说对它根本不了解。上网所能查到的资料也很有限。对它的了解,也是停留在学院老师对它的介绍。不过,在出发前,多留意有关香港的新闻,看TVB和亚洲电视的新闻,不但助于多了解香港最近的新闻热点,还可以对新闻媒体的制作模式有个初步的了解。

另外,去香港实习临出发前,还要注意检查好自己的证件是不是已经办好,行李是不是带齐。这些出发前的准备工作,如果不做好,那么就会给实习带来很大的麻烦。

三 实习工作
这次能去香港有线电视新闻台实习,对于我来说是一次十分难得的机会。因为对于读广播电视新闻专业的学生来说,应该多实践。多出去外面看看其他地方的媒体运作方式。而在香港这样一个宽松,自由的新闻环境,有线新闻台是我们更进一步学习的理想平台。第一天去新闻台报到的时候,港闻部的采访主任黄庆州先生第一句告诉我们的就是:“你在实习的过程中,能学到什么取决于你的态度。”而且他还补充说,来实习的意义,就是把我们在学校里面学到的东西表现出来,电视台不会从头开始教我们。这翻话,是个指引,也是个提醒,他让我明白到,在以后的五个星期内,能学到什么东西,都是靠自己。而且我们也不仅仅是代表我们自己,我们所代表的也是我们学院,还有他们对内地学生的印象。

港闻部——每天都像是打仗
说港闻部(也叫assignment desk)是整个新闻台最忙碌的地方一点都不为过。每半个小时更新一次的新闻,几乎每一条新闻都要有follow up。有时候,一条新闻,又需要几个记者采访不同的部分,而这些新闻又是耽搁不得的。在assign desk里,真的可以充分感受到什么叫做跟时间赛跑。

在港闻部实习的三个星期里,我们一般都是以观察为主,高等法院,政府总部,教统局和立法院是我跑得最多的地方,其实就是法庭、教育和政务这几个线条的新闻跟的最多。跑多了,也自然而然的跟负责这些方面的记者渐渐熟落起来,看多了他们问问题的形式,以后独自做采访,也上手得比较快。

每天晚上十点左右,记者就要打回台里查自己的assignment,知道自己第二天要采访什么新闻。在新闻量多的时候,一个记者一天内做五条新闻也是很正常的事,这是在内地媒体实习的时候绝对无法想象到的。

而team work对于电视媒体来说也是很重要的,这点,在我们上课的时候,也是经常强调的一点。一条新闻的出来,不是记者一个人或者是编辑一个人的功劳。它需要全部人都很优秀,如果是在拍摄环节中,摄影师拍得不好,挤不到好位置,那么无论记者的稿写得有多好,画面不好看,这不是一条好新闻。又或者,如果负责开车的司机,不熟悉路段,稍微开错了几个路口,或者是错了几个红红绿灯位,那么新闻做得再好,被其他电视台先播出了,那也是输了。所以,即便是看起来很小的一个环节,如果这个team work里的成员不合作,做得不够好,那么都会直接影响到这条新闻的质量,长远来说,会影响到整个台的形象。这也是为什么新闻台里面不强调英雄主义的原因。

另外,香港的电视新闻有自己的特色和要求。他们不喜欢在新闻中出现具体的时间,这是因为有些重要的新闻在整天甚至隔天都要重播,如果新闻里面出现“今日早上”,“今日下午5点”这样的时间词,就会混淆观众。香港媒体的新闻较之内地短,一般都是每天1分钟到1分半钟。在半个小时的新闻内,所含的资讯量就会加大,也是为了适应香港人节奏快,对资讯的要求快,准,好的习惯。

在观察了三天之后,我得到了第一次自己实践的机会:在一个公开场合上采访教统局局长李国章。

因为在整个实习的过程中,香港教改一直是个热点关注的新闻,所以每逢教统局长李国章出现的公众场合,都会聚集一大批媒体的记者在外等候。当我到达了会场时,教统局的IO(information officer)在一开始就说李先生今天大概都不会接受媒体采访了,大家都似乎认为今天也是不会有收获。但是大家也还是继续等李国章出来,准备突击采访。

教统局的IO又表示说李国章愿意接受媒体的采访。我们又马上把麦克风插上,等待李国章出来接受采访。在采访完毕后,记者们大多数都会聚集在一起,互相参考大家所记录到的笔记和听回录音,来确保自己没有漏掉任何的信息,有些不确定的还会反复问。而相互之间也会参考一下这条新闻怎么报。再打电话回各自的台里向采主报料。在这次报料过程当中,我自己也犯了一个错误,我向采主说李国章没有回应我们问的问题。因为这样的说话,我是听到另外一个媒体的记者这样报料回她的台里的,所以我没有经过自己的思考,想当然的觉得也应该是没有回应的,就这样跟采主说了。采主当时没有说什么,就是叫我把派到的beta带和音频先传回台里,让他听。等新闻出了以后,采主再打给我说,其实李国章从他的问题中已经是回应了我们问的问题了的,只是说得方式比较婉转,所以以后的采访一定要经过自己的分析,要注意听被采访对象回答的问题,如果遇到自己想要的答案,还要继续跟进下去。有时候,新闻的角度和内涵,就是这样靠记者挖掘出来的。

新闻专业实习报告总结:新闻专业实习报告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新闻专业实习报告总结:新闻专业实习报告》的文章,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新闻专业实习报告总结:新闻专业实习报告

新闻专业实习报告 2006年3月至5月底三个月时间,我在招远市委宣传部新闻科实习。虽然领导没有给我安排很具体的工作,但这是第一次正式与社会接轨踏上工作岗位,开始与以往完全不一样的生活。每天在规定的时间上下班,上班期间要认真准时地完成自己的工作任务,不能草率敷衍了事,凡事得谨慎小心。“天下英雄皆我辈,一入江湖立马催。”从学校到社会的大环境的转变,身边接触的人也完全换了角色,老师变成领导,同学变成同事,相处之道完全不同。在这巨大的转变中,我们可能彷徨,迷茫,无法马上适应新的环境。我们也许看不惯同行之间残酷的竞争,无法忍受同事之间漠不关心的眼神和言语。很多时候觉得自己没有受到领导重用,所干的只是一些无关重要的杂活,自己的提议或工作不能得到领导的肯定。做不出成绩时,会有来自各方面的压力,领导的眼色同事的嘲讽。而在学校,有同学老师的关心和支持,每日只是上上课,很轻松。
实习过程中有两件事对我触动挺大的。
一件是当我满怀信心第一天上班,我刚坐在办公室的椅子上,一个同事就问我:“你学什么专业的?”答曰公共事业管理。“后这个专业啊,你会写稿子吗?”看着他那一脸茫然与不屑,任何解释都是多余的,我决定用实际行动证明给他看看。
另一件事是为了证明自己的能力,我总是不失时机地展现自己,工作中领导安排给我的写稿和改稿的任务,我都认认真真的完成,从来不敢马虎,当我将自己辛辛苦苦写的稿子一下,必恭必敬地递到领导桌前时。领导接过说了一句:“好,有时间我会看的。”便随手丢在了桌子的一角,继续他的工作了,而且事后他竟然把这事给忘了。 常言道:工作一两年胜过十多年的读。三个月的实习时间虽然不长,但是我从中学到了很多知识,关于做人,做事,做学问。
“在大学里学的不是知识,而是一种叫做自学的能力”。参加工作后才能深刻体会这句话的含义。课本上学的理论知识用到的很少很少。平时我在工作只是打打电话帮忙写写稿子,几乎没用上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修改稿件时,我只能在自己以前的基础上努力自学尽快掌握有关新闻学的知识。平日里勤动脑、动手、好学多问。
由于住的地方离实习单位比较远,所以每天7点不到就得起床去挤公交车,那留给个人支配的时间更少。我们必须克制自己,不能随心所欲地不想上班就不来,而在学校可以睡睡懒觉,实在不想上课的时候可以逃课,自由许多。每日重复单调繁琐的工作,时间久了容易厌倦。像我就是每天就是打扫打扫卫生,接接电话,坐着对着电脑打打字,显得枯燥乏味,但是工作简单也不能马虎。 (www..com 博士教育网整理)

实习,就像进了社会大熔炉一般,就算在学校是自我感觉良好,但是在社会里自己就像是空气中一粒微小的尘埃,也意识到自己能力的欠缺和知识的匮乏。实习这三个月期间,我拓宽了视野,增长了见识,体验到社会竞争的残酷,而更多的是希望自己在工作中积累各方面的经验,为将来自己就业之路做准备。千淘万漉虽辛苦,但也要摩拳擦掌,做好又一次投身熔炉的准备。

《新闻实习报告》由范文资讯网f132.com编辑整理精选推荐,并且我们还准备了大量的优质实习报告范文专题供您参考和写作帮助,请访问新闻实习报告的专题!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