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演讲稿 > 煤矿安全月演讲稿 > 导航 > 关于煤矿安全责任的思考

煤矿安全月演讲稿

关于煤矿安全责任的思考。

一个人的理想越崇高,生活越纯洁。为了让自己的演讲顺利进行下去,可以提前梳理一下自己的演讲稿。情绪饱满的演讲稿能增强演讲时的共鸣,你是否知道演讲稿怎么写才能让人眼前一亮呢?由此,有请你读一下以下的“关于煤矿安全责任的思考”,我们后续还将不断提供这方面的内容。

我是一个喜欢黑夜的人。

当白昼的喧嚣散尽,红尘凡事落定,夜晚便宁静而冷峻。那时,与白昼判若两人的我,冷静地、孤寂地端坐桌前,用思考记录着凡尘琐事,用平静考察着对错,以冷峻写着客观而冰冷的文字。

我总说自己是一个爱思考的人。

当然,思考必然需要氛围的:宁静、冷峻、理性。黑夜具备这些品性。

当然,思考必然需要大小不等的圈子:生活、工作、亲人、朋友。但,

我又是一个极为感性的人。因为感性,我能更多的接收到让人激动的事与人,更多地接受或善或恶,或美或丑,或简单或复杂的东西。兼收并蓄是感性极强人群的特点。

因为感性而更多感受,但感受了未必能感悟。

多少年后,终于明白,因为理性,才让感受变为感悟。

享受生活,感受生活,最终感悟生活:生活哲理因此而存在。

同样的轨迹——

享受生命,感受生死,进而感悟生命。

理性、思考,让生命变得脆弱,变得渺小,变得苍白……

生命,一瞬间。湮灭,重生。

生死的分野,有时竞然一念之差。

我想到了我的职业。

腊月二十八。应当是个寒冷的季节。

清晨6时,电话铃将我吵醒,通知赶快下井,井下出事了。于是,带着必要的器具,十分钟更衣入井,沿着指定的线路,找寻着事故的蛛丝马迹。

高速皮带输送机上散落着一顶黑色的矿工帽,一具自救器,一条皮带。现场人员告诉我们,人已抬上井,死了。

据说,这名工人从乘坐高速皮带起点至死亡地点,已经过一个溜煤眼,一台破碎机(破碎大块煤炭设备),一个采区煤仓,三条各700米的皮带。再过二分钟,就进入矿井大煤仓。再过十分钟,便随同煤炭到达地面煤场。

有人说,这是一次生命的最后旅行。

事故调查很简单也很明朗:私乘皮带。只是因为皮带速度太快,没有经验更没有机会跳下皮带,在生与死一瞬、一念间,走过奈何桥。

无奈、无语、无为。这是这起事故的最深刻感受。

这是事故善后的一个场景:

招待所。

一位怀抱还在襁袍中孩子的少妇双眼红肿,面容憔悴,显然已欲哭无泪,只是不停地絮叨:“小强,为啥呀!我娘儿俩以后咋活呀?就差二天就过年了,你急着干啥呀?!”

另一位老者以头撞墙,嚎啕大哭:“儿呀,你咋就不懂事呢?你让我与你娘咋过这个年呢,又让你娃咋活呀,他才半岁呀”。

哭声,吵醒了熟睡的婴儿,一双眼睛看看妈妈,再看看哭嚎的爷爷,忽然“哇”的一声嘶心裂肺地大哭起来。

哭声已唤不醒那个鲜活的生命,白布冰冷地覆盖在冰冷的尸体上。

那是从事煤矿安全监察职业后遇到的第一起事故。因为那起事故,便对生死的选择有了直观的感受,更对生命有了最直接的感悟。

因为事故,生命竞如此不堪一击般脆弱。

因为事故,刚刚组建的家庭毁了,儿子因此没有父爱,父亲因此白发人送黑发人。

事后一周,我在惋惜之余,不禁叹道:“如果……”转念想,咳,如果什么?生命没有“如果”呀!

人呀,生与死,一时,一瞬,一念之差间。

我想到了责任。

关于责任,或许又是一串枯燥的文字。的确,用纯粹的形而上的语言对责任进行定义和诠释是颇费周折的。

但是,对于煤矿,责任却是感性的、直观的。因为,煤矿的责任能够将生命延续,更能将生命湮灭。

比如,岗位责任。该做而不去做的工作会使“敲帮问顶”责任的缺失导致重若千斤的顶板沉重地将生命压成一具冰冷的尸体。

又比如,管理责任。该严密的措施而不去求真求实,竞让处于高瓦斯无风的窝头变成火药桶般的灾难,进而让生命灰飞烟灭。

再比如,监察责任。安监员的不作为,让无序的作业现场变得以功利为目的,使明天的丰厚变得贫瘠。

还是让煤矿的事故直观地告知责任的本来面目。

这是八十年代末的一起事故。

“轰”。掘进工作面的炮烟还未散尽,班长便带着四名工人走过满鼻孔硝烟味的工作面。近旁的安全员坐着未动,一任帽沿耷拉着,打着盹,竟然没有睁开眼睛看一看走进烟雾里的工友们。

“轰”。掘进工作面方向又传来一声炮响。这一声,倒惊醒了安全员。“老李,咋又放炮呢?”放炮员问道,周围一片寂静。“老李,老李”安全员又喊两声,竟无人回答。这时,一丝不祥袭向安全员。

安全员急忙跑进工作面,在矿灯的光影里,刚才还活蹦乱跳的小伙子们,已有四个躺在肮脏的、黑色的煤堆上一动不动……

一个延迟起爆的炮眼让生命苍白无力。更让生死如此地近在咫尺。

忽然想起古人的一句话:人的生命或轻于鸿毛,或重于泰山。又想起江泽民总书记的一句话:安全责任重于泰山。

这时,我忽发异想:只有重于泰山的责任才能挑起重于泰山的生命啊。

当责任缺失或错位,又怎能撬起重于泰山的生命啊?!

我知道,那一刻,留给活着人的,只有死者轻于鸿毛般的生命的感受。

苍白而脆弱。

我想到另一种责任。

曾与友人讨论过死去与活着人的话题。

友人说,死了谁,苦了谁。人死了,老婆、孩子、房子都是别人的,不苦吗?那活着的老婆、孩子不是照样每天生活在阳光下,享受生命、享受生活,你说谁苦谁甜?!

沉思片刻。

我说,死了的人不负责任,死了死了,一死百了,苦的恰恰是活着的人。走了的已无苦乐哀痛,更无愁肠百转,但活着的人却仍要承受丧夫之痛,抚子之苦,养老之累,生活之辛。即使十载二十载,抹不去的永远是留在心中的伤疤。

你能讲活着的甜,死去的苦吗?!

其实,生命对谁而言,只有一次。为谁而活,为谁而死,并不是毫无意义的。换言之,当你呱呱坠地那一刻起,你便担负起生命的责任。

父母健在,你为父母而活!

结婚生子,你为妻儿而活!

于是,我想起一个令人心碎的故事。

那是一位大学同学,本是一位很潇洒的汉子,拥有娇妻爱子。只因一次酒后超速驾驶,连车带人翻入沟里,抢救后,在植物状态下让生命延续了一个月后,撒手人寰。

后来,几位同学一起去看望他的家人时,他的爱人吐出一句话:“我恨他”。

几年之后,我终于读懂了“我恨他”那三个字的含义和分量。她怨他,从喝酒驾车那刻起,他已卸掉了对妻儿的责任,他没有一丝的意识到,酒后驾车是要出事故的。她恨他,从超速驾车那一刻起,他已忘掉了父母养育他,他应赡养父母的责任,丝毫没有意识到白发人送黑发人的痛苦。

有人说,没有责任感的人首先没有责任意识。对于这个结论,这个故事就是最好的论据。

我不得不想到煤矿安全责任与安全意识的话题的讨论。

我同意关于事故的“300:29:1”的结论:每300次违章必有29种轻伤,每30次轻伤必定发生一次事故。

从行为心理学讲,当第一次违章出现的时候,违章者的安全意识已在灭失,安全责任也随之弱化。当第二次、第三次、第n次……违章出现的时候,违章者的安全意识已不复存在,其安全责任已消失殆尽。

“煤矿事故在所难免”。是安全责任、安全意识淡薄者的终极推论。

当生命只有一息尚存的时候,事故遇难者总会留些善言于生者:假如多一点安全意识,假如多一些安全责任,假如能为父母、妻儿多一份责任感……

生命会有假如吗?!!!

与生命对话?!不,是生与死的对话!是生者与死者的对话!

经常想,如果把生命的存在比作阳光,那么,我更喜欢让阳光般生命鲜活地、灿烂地释放光彩。

但,如果把死亡比作黑暗,哦,没有人喜欢这黑暗。因为这黑暗中只有冰冷与孤寂。只是,我又想,这黑暗却能让人类更理性,更理性地触摸到黑暗与阳光的距离;让人类在黑暗的踌躇中感悟阳光的灿烂与可贵。

煤矿事故,是一种存在,更是一个冰冷的事实。

煤矿安全,这是一道现实的多元方程式,条件满足了,则变成可解方程式。而责任呢?更是这个方程式可解的重要条件之一。

煤矿安全责任,有多重?!

重若千斤!重若泰山!重若生与死的抉择!

最后,只想把一期为科队长培训班而定制的讲义中的一段文字写给每一个人,以期共勉:

为了生活,我们必须进行生产活动。

为了更好地生活,我们必须进行安全活动。

为了和谐健康与美满幸福,我们每个人必须用责任举起安全生产的大旗

f132.COM更多演讲稿延伸阅读

煤矿安全责任演讲稿范文


各位领导、各位评委、各位矿工兄弟们:

你们好!

很荣幸我有机会参加这次演讲会,和大家共同探讨安全这个主题,我演讲的题目是。

安全生产、人人有责。说明了安全生产对我们的重要性,分析目前所有的安全事故,绝大多数是有违章造成的,也就是一切事故的根源出现在我们的思想上、安全意识不足、现场管理不严、凡事掉以轻心,依然是引发各类安全事故的主要原因。

那么我们这些现场管理干部、安全第一责任者,应该承担什么责任呢?下面我用我亲身经历的8:22事故,来区分一下各级领导应该承担的责任。

那是我不愿回忆的一段往事,1994年8月22日4点班、在采二队施工的11081工作面。发生一起严重冒顶事故,黄文顶、吕学军两个年仅21岁的新工人,在这次事故中丧失生命。当时我就是这个班的班长、对这起事故负主要责任、事故的主要原因是:在采面初次放顶期间,支柱初撑力不够、新工人技术素质不高、矿上也没有成立放顶领导小组、在这次事故中我们的培训部门应该负责任,如果我们加强新工人培训,把住安全生产的第一道关。那么他们两个就不会入井15天就丧失生命,如果我们的工人有一点安全意识,吕学军会为了一件衣服而丢掉性命吗?我们现场的管理干部应该负责任。如果坚持现场敲帮问顶制度、加强二次注液、保证初撑力、能会出现这样的事故吗?

我们的技术部门也应该负责任。如果我们精确地测算出悬顶面积、提前采取措施、事故不就没有啦吗?如果我们负起责任、那2.5米的加长支柱能运到现场违规使用吗?

我们的领导干部更应该负责任。如果我们执行了措施、抓好工作落实,我们的职工能付出年轻的生命吗?多少个如果我们能做好一个吗?

这件事情虽然过去11年啦,我还生活在深深的自责中。让我最难忘的只有两件事,在现场抢救中、当排除掉险情、扒开岩石露出黄文顶身体的时候,我吓傻了,有人要我帮忙时,才知道去伸手,当我抓住他的手时,啊!他的手冰凉,一下凉到我的心底,到现在我都能回想起那种感觉,我和工友向外抬他的时候,我的腿直打哆嗦,我并不是抬不动他,抬不动的是他已经失去的生命,抬不动的是我内心的自责和良心。

那时侯我住在葛店矿旅馆化,和他们两个相距不远,在吕学军的母亲来收拾遗物的时候,我过去帮忙,老人不停地只说一句话:“要知道我不让他来啦,要知道我不让他来啦!”听到这句话,我的心在发抖。我想说:“大娘,让他来上班不是你的责任,真正的责任人是我们!”我们没有办法让儿子重新回到您的身边,没有办法弥补您失去亲人的痛苦,没有办法承担起这个比泰山还重的责任。

安全为天,是我们的安全理念。在这个“天”地下,我们每一位员工都应该尽到什么责任呢?

技术人员:你应该去精确地测算每一个数据,你给出的每一个点,放出的每一条线,编制的每一项措施,那都是我们职工的保护伞管理干部:你应该扑下身子,真抓实干,落实每一项措施,整改每一条隐患。在抓安全的过程中,我们宁愿听到职工的骂声,绝不能听到职工的哭声。‘一个老领导说过“不重视安全的干部不是好干部,不重视安全的干部不能当干部。”这句话就是我们管理干部的行为准则。要把安全生产比喻成一台正常运转的机器、那么我们每一位职工就是每一颗螺丝钉、在生产作业的每个环节、机电管理的每道工序、都需要我们掌握先进的技术、都需要我们经常回忆那些含泪带血的教训、都需要我们拧紧那颗属于自己的螺丝钉。

尊敬的领导们:请你们牢记自己的神圣职责、心系职工、爱护生命、狠抓安全、来成就这千家万户的幸福、亲爱的职工们、请你们遵章守纪、保护工友、保护自己,让我们全体神火人齐心协力、尽职尽责、心连着心、肩并着肩、共同托起我们神火集团——这片安全的蓝天。

我的演讲完了。谢谢大家!

关于煤矿安全监督的思考


对于煤矿安全监督,我有着独特的感受和理解:人人自危。

其实,对于上面的结论,更多地缘于职业使然以及来自许多让人窒息的事故。当然,由此,我才从某个时期开始了煤矿安全的mission(使命)之路,(我更偏爱《梦回香格里拉》中赵鑫如对mission使命的理解)。从那刻起,我对煤矿安全表现出超乎寻常的偏爱,专业的及关联专业的书籍,安全管理的书籍,煤矿事故的案例等等。--我知道,自己开始了对煤矿安全成因与事故防范的寻根问祖。

人人自危-构建本质安全人—自我监督机制的形成。唯此,我们才能撑起煤矿安全的这片蓝天。这就是对于煤矿安全监督之思考的结论。

又是一年。

“又回到了起点”。工人在说。

“安全只有起跑线,没有终点站”。管理干部在说。

当安全被作为一项系统工程进行研究的那一刻起,许多人毫无选择地被作为这个系统的一个元素被研究。你的盲目、鲁莽;你的自警自觉,无一例外地影响着安全这个系统的稳定运行。

我记起两个非常典型的个案。

案例一。某矿,采煤工作面。班中餐刚刚送到,工人们便纷纷离开岗位走向集中就餐点。一位年轻人靠着煤巷一帮坐着,因为刚干完活,很热。年轻人随手摘下安全帽,一旁的安全员说:“不要摘安全帽,煤壁来压,煤帮很软,别让砸着。”“凉快凉快还不行,真能管”。年轻人不耐烦地说。

或许为了教训这个年轻人的不自警,年轻人话音未落的当儿,一块拳头大小的煤块落了下来,正好落在他正要戴上帽子的左手上。“哎哟”,年轻人手一松,帽子也飞了。这时,矿灯照过来,才发现年轻人悟着的左手擦破了皮,往外沁着血…….

案例二:某矿,回采工作面轨道顺槽。五个工人正在起吊废旧设备,准备装车外运。

捆挷。往钢梁上结绳套,导链把绳套联起来,哗哗的导链声中,半吨重的设备慢慢离地。突然,一名新工人从起吊人身后往起吊梁的另一方走去。“回来”,随着吼声,班长一步上前把年轻人往后一拽,年轻人一个趔趄差点跌在地上。“不想活了,跑什么跑?!”班长骂着。

年轻人委屈地站着,呆呆地听着班长唠唠叨叨地讲着一位死亡工友的故事……

安全员的提醒,班长的一吼一拽,给安全监督的抽象概念打上了鲜活的注脚。

(二)

我思索着安全监督的软肋。

事故案例:1999年6月29日,中阳县张子山乡古家岭煤矿(村办企业)。

事故类型:顶板事故,死亡10人。

事故背景:事故之前,中阳县煤管局曾两次去矿检查,要求停产整顿,但该矿从未停止过生产。

事故过程(略)

事故原因:对上级检查出的问题与隐患,该矿不积极进行整顿与整改,即便是在下达了停产书后依然我行我素,是事故发生的主要原因。

摘录上述文字,无非是对政府安全监察行为做一审慎的考量。

一位朋友曾亲历某地国家安全监察机构对某一小煤矿的安全监察过程。这里不妨作为例子来理解煤矿企业的国家安全监察。

上午,八、九人坐在会议室查资料,看图纸,索要证件,听汇报,但无人下井。中午,煤矿负责人三、五人陪坐着在餐桌旁,酒杯更换,烟雾燎绕,称兄道弟。

下午:开具行政处罚文书。文书写道:该矿主要安全隐患为①、②……

根据…….,给予该矿立即停产整顿处罚,并处罚金5万元。之后,三个月内再未有人到矿,更无人查隐患整改落实情况。据说,矿方又托人将罚款更改为二万元。

据说,是该矿所属镇主要领导出面,以保护当地乡镇企业发展为由,进行斡旋的。无人查矿方提供的图纸资料与井下实际相符与否。无人查井下作业工人的安全培训情况和安全资格与否。更无人查隐患的整改情况落实与否……

且不说背后是否存在利益及权钱交易的情况。但至少,国家安全监督监察就此止步。一种新的责任推诿形式应运而生:该查也查了,该处罚也处罚了,再出事也就只有你的责任了。

安全监督的责任止于何处?!

忽然,心中生出一种悲哀,让我脑海中浮现血淋淋事故场景的同时,有了一个“事故的必然和必然的事故”的结论。

曾在一篇《煤矿企业双流程层次安全管理责任体系》的论文中,在谈到对各级监察机构的责任时作了这样的叙述:“政府设立的监察机构对企业主体实施监察责任,各级监察部门因职能原因,仅对企业主体安全目标进行考核……,对企业安全生产进行监察…… ,对现场安全隐患的落实难以实施有效监察。且各级安全监察部门也存在一定的安全监察责任落实到位与否的问题。”

煤矿安全监督的威胁,在于对责任的推诿,在于对利益的贪婪,在于对生命的冷漠。当失职,渎职的名词已不能约束安全监察人员的行为时,煤矿安全监督的执法者便轮落为犯罪的土壤,生命毁灭的坟场。

(三)

我始终如一地认为,煤矿安全监督是人人自危的监督,是责任监督的监督,是现场落实的监督。

曾经理想地认为,安全监督是一张安全大网,有了专职的安全监督,便有了生命的保障(安康)。

但一起起令人怵目的事故,还是让人们对煤矿安全监督提出了质疑,煤矿安全监督需要太多的落实与执行:

国家安全法律、法规在企业的落实与执行。

煤矿企业安全管理制度需要在作业现场的落实与执行。

作业规程,安全技术措施需要在作业现场的落实与执行。

如此等等。

但,我们没有也不可能投入更多的力量来实施每项法令、每项制度以及每项措施的现场监督。

有这么一个真实的故事。

美国有个著名的植物园,里面种植了各种珍奇名贵的花卉,每天都有大批游客前来观赏,但时有花卉不翼而飞的事故发生。

为此,管理人员在植物园上方装起了一块告示牌:“凡检举偷窃花卉者奖金200美元”。打这以后,植物园再未发现过丢失花卉的现象。

有好奇的游客问管理人员,为何不写成“凡偷窃花卉者罚款200美元”?

管理人员若有所思地答道,如果那样写的话,只能靠我们有限的几个人去看管,而这样写,就可能充分调动游客,使几百上千甚至更多的人参与我们的管理。而且,还会让动机不纯的人产生一种“四处都有目光”的惧怕心理。

好一个“四处都有目光”!

但是,如果我们把“四处都有目光”改为“人人都在参与安全监督”呢?

其实,煤矿井下现场,需要的是更多的“安全”目光。唯有如此,才能在黑漆漆的巷道中,让“安全”目光如矿灯般照亮着矿工生命的安全通道。

当你违章作业时;当你发现别人违犯安全管理制度时;当你看到安全监督人员失职时,你的一句提醒、一种正确的行为,一种因安全责任的驱使所进行的选择,都会让煤矿安全监督的大网结着更密,更实。

“好人态度害死人”。这是煤矿安全监督历久弥真的准则。如果违反了这条原则,则必然将 你我、他的头顶上的安全大网撕开一个巨大的空洞。

“安全你我他,家庭幸福靠大家”。这是煤矿安全宣教的一句流行语。这里不妨作一改动:“安全你我他,安全监督靠大家”。

正是因为有了后一句,我们才会有“第一句”。

(四)

鲁迅有一句名言,哀其不幸,怒其不争。

当安全监督失去效力,安全活动受到威胁的时候,你的漠然,麻木、无知、盲目、鲁莽以及违章蛮干的行为,都物化为鲁迅笔下的人物。--缺乏自我监督,自我警醒的你正在走向生命的不幸。

人人自危,这是一种安全监督意识,更是安全自警意识。因为这种意识,我们才能构建群防群治的安全监督大厦。

危,危险,事故的来临。自危,自己可预见的危险,自己预见事故即将来临。人人自危,每个人在每时做每事时,每个人在每刻看到每人做每事时,预见可能出现的危险所做出监督提醒的行为。

这就是对煤矿安全监督人人自危意识的注释。

别忘了,漠视别人生命的同时,你正在毁灭自己的明天和生命的希望

<1>

安全、责任(煤矿安全演讲)


安全、责任(煤矿安全演讲)

安全、责任(煤矿安全演讲)

各位领导、各位评委、各位矿工兄弟们、你们好:

很荣幸我有机会参加这次演讲会,和大家共同探讨安全这个主题,我演讲的题目是。

安全生产、人人有责。说明了安全生产对我们的重要性,分析目前所有的安全事故,绝大多数是有违章造成的,也就是一切事故的根源出现在我们的思想上、安全意识不足、现场管理不严、凡事掉以轻心,依然是引发各类安全事故的主要原因。

那么我们这些现场管理干部、安全第一责任者,应该承担什么责任呢?下面我用我亲身经历的8:22事故,来区分一下各级领导应该承担的责任。

那是我不愿回忆的一段往事,1994年8月22日4点班、在采二队施工的11081工作面。发生一起严重冒顶事故,黄文顶、吕学军两个年仅21岁的新工人,在这次事故中丧失生命。当时我就是这个班的班长、对这起事故负主要责任、事故的主要原因是:在采面初次放顶期间,支柱初撑力不够、新工人技术素质不高、矿上也没有成立放顶领导小组、在这次事故中我们的培训部门应该负责任,如果我们加强新工人培训,把住安全生产的第一道关。那么他们两个就不会入井15天就丧失生命,如果我们的工人有一点安全意识,吕学军会为了一件衣服而丢掉性命吗?我们现场的管理干部应该负责任。如果坚持现场敲帮问顶制度、加强二次注液、保证初撑力、能会出现这样的事故吗?

我们的技术部门也应该负责任。如果我们精确地测算出悬顶面积、提前采取措施、事故不就没有啦吗?如果我们负起责任、那2.5米的加长支柱能运到现场违规使用吗?

我们的领导干部更应该负责任。如果我们执行了措施、抓好工作落实,我们的职工能付出年轻的生命吗?多少个如果我们能做好一个吗?

这件事情虽然过去11年啦,我还生活在深深的自责中。让我最难忘的只有两件事,在现场抢救中、当排除掉险情、扒开岩石露出黄文顶身体的时候,我吓傻了,有人要我帮忙时,才知道去伸手,当我抓住他的手时,啊!他的手冰凉,一下凉到我的心底,到现在我都能回想起那种感觉,我和工友向外抬他的时候,我的腿直打哆嗦,我并不是抬不动他,抬不动的是他已经失去的生命,抬不动的是我内心的自责和良心。

那时侯我住在葛店矿旅馆化,和他们两个相距不远,在吕学军的母亲来收拾遗物的时候,我过去帮忙,老人不停地只说一句话:“要知道我不让他来啦,要知道我不让他来啦!”听到这句话,我的心在发抖。我想说:“大娘,让他来上班不是你的责任,真正的责任人是我们!”我们没有办法让儿子重新回到您的身边,没有办法弥补您失去亲人的痛苦,没有办法承担起这个比泰山还重的责任。

。安全为天,是我们的安全理念。在这个“天”地下,我们每一位员工都应该尽到什么责任呢?

技术人员:你应该去精确地测算每一个数据,你给出的每一个点,放出的每一条线,编制的每一项措施,那都是我们职工的保护伞管理干部:你应该扑下身子,真抓实干,落实每一项措施,整改每一条隐患。在抓安全的过程中,我们宁愿听到职工的骂声,绝不能听到职工的哭声。‘一个老领导说过“不重视安全的干部不是好干部,不重视安全的干部不能当干部。”这句话就是我们管理干部的行为准则。要把安全生产比喻成一台正常运转的机器、那么我们每一位职工就是每一颗螺丝钉、在生产作业的每个环节、机电管理的每道工序、都需要我们掌握先进的技术、都需要我们经常回忆那些含泪带血的教训、都需要我们拧紧那颗属于自己的螺丝钉。

尊敬的领导们:请你们牢记自己的神圣职责、心系职工、爱护生命、狠抓安全、来成就这千家万户的幸福、亲爱的职工们、请你们遵章守纪、保护工友、保护自己,让我们全体神火人齐心协力、尽职尽责、心连着心、肩并着肩、共同托起我们神火集团——这片安全的蓝天。

我的演讲完了。谢谢大家!版权所有

安全演讲稿——关于煤矿安全培训的思考


文学家说,知识是人们前进道路上的一盏明灯。

企业家说:企业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是知识的竞争。

关于煤矿,我对灯的概念是敏感的。每每下井,矿工帽上的矿灯弥漫在黑色的巷道中,一闪一闪,如繁星,便知又是一群汉子让矿灯照亮高低不平的巷道,让矿灯照亮恶劣、复杂的现场环境,为企业生产着优质的产品——煤炭。

同样,对于煤矿,对知识的概念是强烈的。我不知将知识物化为“明灯”是否恰当? 但当我面对昨日还是农民而今已为矿工的憨厚却茫然的目光时;当我面对日新月异的先进设备、装备使作业人员难以熟练使用时。那一刻,我真的想到了矿工帽上的矿灯——煤矿的员工呵,没有知识,我们不能照明井下黑漆的巷道,没有知识,我们不能生产出优质的煤炭啊!

即便如此,我仍没有谈到煤矿企业更具竞争力的产品——安全!

当煤矿矿难频频见诸媒体,在对事故原因进行剖析后,“职工安全教育培训不到位,职工安全素质差, 自保、互保意识不强”。总是作为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被赫然列出。

教育的光芒总是那样微弱,以至于暗淡的让人揪心!

但教育的光芒还是照亮过矿难发生的那一刻。《思考安全》一书描述了一起透水事故中的情形:

1995年,某矿发生特大透水事故后,在狂涌而出的大水面前,很多人都惊恐失措了,甚至人群中传出哭泣声……。紧急时刻,一名班长勇敢地站出来,按照他脑中的避灾路线,在正常出口被封堵的情况下,炸开了一个废弃斜井的密闭,使二十余人成功脱险。

事后在荣誉面前,班长说:“是安全知识救了大家……”。

作者对此作了评判:知识就是力量。但我要说,这是教育的光芒。

其实,作为煤矿,隐去煤炭,最具竞争力的产品仍然是“安全”这一特殊产品的竞争。

但“安全”产品,需要教育之光芒的照耀与支撑!

我对煤矿安全教育现状忧心忡忡。

时间:1986年11月16日19时10分。地点:江西棠浦煤矿。当日夜班,下水平的工人发现与上水平相通的溜煤眼不出煤,就将两卷炸药、一发雷管扎在一起,放在溜煤眼中放了一炮,效果不理想。10分钟后用同样手段又放了一次,结果造成溜煤眼内残药与上水平煤炭燃烧,引起火灾。由于火灾产生大量co气体,造成5人中毒,其中一人经抢救脱险,其余4人死亡。

幸存者如同失事飞机的黑匣子,把事故的发生编制成一部血腥的教育片。

镜头一:两名工人从炮箱中取出两卷炸药,从另一箱中拽出一枚雷管,斜插在一卷药中,将雷管脚线胡乱与两卷药捆在一起。然后,用矿灯照了照溜煤眼里,看好位置,伸出胳膊,用力将火药塞进煤中。另一名工人问道:“行不行”!“怎么不行?咱们以前不都是这么干的吗?!” 另一名答道。

放炮工人麻利地接好线,随后,对其它人喊,躲一躲。话音未落,便扭动放炮器钥匙。“轰”,一阵煤尘扬起。

“透了没?” 一名工人喊道。“我去看看”,放炮员答道。但未到溜煤眼时,一股浓烟带着火苗顺着风流从溜煤眼中涌了出来。

教育失误之一:放炮员根本没有经过培训,按习惯作业。“着火了,快跑!”放炮员喊道。

镜头二:“快跑,快跑!”放炮员喊道。另一名工人随着他顺着风流向外跑去。

烟雾越来越大,两人用手捂着鼻子,咳嗽声愈来愈强烈。

忽然,有三个人迎着两个人跑了过来。

原来,外面工作的工人因不知从哪里逃生,竞向火灾点跑来。咳嗽声愈来愈大,随着烟雾的外泄,咳嗽声又愈来愈小。

“扑腾”,一个人倒下,又一个人倒下……五个人先后仆地而卧。

教育失误之二:缺乏自救知识培训,不了解井下避灾路线和避灾常识,胡跑乱窜。

镜头三:幸存者最先跑到电话机旁,拿起电话:“调度,着火了”。说完趴在地上不动了。其余四人距离幸存者还有20米,但都静静地躺在地上。浓雾顺着风流向外涌动着,死者的矿灯在浓烟中的能见度愈来愈小。

戴着防毒面具的救护队员进来了,5个人随即被迅速放在担架上,除了两人将僵硬的手放在自救器上,其余三人竟没有戴自救器。

教育失误之三:没有对自救器使用进行培训,没有携带自救器,不知道如何打开自救器。

当所有安全教育的失误叠加在一起,幻化出肆虐的火灾现场和四条僵硬的尸体之后,只能冷冰冰地凸出下面的几个字:

这就是煤矿的安全教育。

我记起第一次接受煤矿安全教育的情况。

那是刚参加工作时,我们六个学生与其它20名工人一起在教育科接受安全教育培训,培训一周后进行考试,考试时我认真地低着头在试卷上写着。不一会,左边的脑袋伸过来,“让我看看”,我唯恐被监考老师看见,忙说:“发现了怎么办?” “没事,没人管你。”左边的另一个脑袋补充说,并随手把我的第一张答完的卷子拿过去。

我一愣,探头四望,整个教室乱哄哄,交头接耳的,递书抽卷的,站立观看的……而监考老师坐在讲桌后,漠然着熟视无睹地看着我们,不一会,又微微一笑……

那一刻,我忽然对煤矿员工的安全教育培训与考试有了最真实的感受。但同时,又茫然所失。

后来,我在安全人员培训中看到了同一场景。

再后来,我在接受煤矿其它类别的教育培训中一次又一次重复着同样的麻木。

我记起十年前参加一个作业队组技术员为工人学习贯彻作业规程的场景。

工人们坐在排椅上,技术员坐在讲台前,拿起一本作业规程,说:“我们今天学一学掘进工作面规程,给大家念主要内容,注意听”。接着,新工人听不懂的和老工人听腻了的名词一串串地读了出来。黑板在一旁静静地矗立着,上面没有文字,没有草图。10分钟后,50多页的作业规程被技术员择要而结束。

“大家签一下学习记录,要签上自己的名字呦”,技术员说道。“下面,咱们对规程考一考试。”技术员说着,拿出一叠考题一样的卷子,让工人发给大家作答。顿时,我曾经重复过的场景再一次出现。

“技术员,我不会写字”,一位老工人问道。“你找个人帮你一下”,技术员回答道。接着,另一名工人站了起来,又一位老工人站了起来,向技术员提出着同样的问题。

无需对煤矿安全教育培训再记忆什么,但煤矿安全教育培训在这轻松的谈笑间为煤矿矿难不断地增加着“肯定”的结论。

一位作业队队长曾与我谈到对作业规程或安全措施的个性理解时,大言不惭地说,安全措施(作业规程)是什么,就是工程开工的通行证,只要开了工,它就没有用了。谁看?!给领导看!!!

我默然,但我更忧郁。

这,或许就是中国煤矿安全素质教育的“流行风”。只是不得而知,我们必须用多少条鲜活的年轻生命,才能完成对这一“流行风”的改变和改造。

要么,因为领导素质的高下决定着员工安全教育培训空白与否?

要么,因为领导意识的强弱选择着员工安全培训的形式?

我无意于褒贬某个单位、某个矿领导对煤矿安全教育培训的责任缺失与否,更无意于评判某个单位、某个领导对于职工生命权、教育权的有意亵渎。至少,较好的职工素质会给煤矿企业带来更好的经济效益,更会给煤矿企业带来“安全”这一更具竞争性产品的社会效益。

无论装备如何先进、技术如何进步,离开企业员工安全素质的整体提高这一基本前提,必然导致现场作业环境的繁杂,行为的不规范,现场秩序的紊乱,必然最终导致煤矿矿难这一颠覆性的恶果。

令人欣慰的是,中国煤矿矿难频发的严峻形势,终于让管理高层发出了“我们不要带血的煤炭”的呼唤。XX年6月7日,国家安监总局下发了《关于加强国有重点煤矿安全基础管理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并把“加强教育培训,实行全员安全准入”作为专项列入指导意见之中。

煤矿技术人员的培养,煤矿从业人员培训,技师制度的推行和强化。乃至一系列政策、措施的落实与实施,为中国煤矿从业人员素质整体提高提供了前提与基础,让我们在煤矿企业技术人才断层的阴霾中看到了煤矿安全教育的光芒。

教育的光芒必将引领中国煤矿企业走向健康与可持续发展之路

安全演讲稿:关于煤矿安全培训的思考


文学家说,知识是人们前进道路上的一盏明灯。

企业家说:企业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是知识的竞争。

关于煤矿,我对灯的概念是敏感的。每每下井,矿工帽上的矿灯弥漫在黑色的巷道中,一闪一闪,如繁星,便知又是一群汉子让矿灯照亮高低不平的巷道,让矿灯照亮恶劣、复杂的现场环境,为企业生产着优质的产品——煤炭。

同样,对于煤矿,对知识的概念是强烈的。我不知将知识物化为“明灯”是否恰当? 但当我面对昨日还是农民而今已为矿工的憨厚却茫然的目光时;当我面对日新月异的先进设备、装备使作业人员难以熟练使用时。那一刻,我真的想到了矿工帽上的矿灯——煤矿的员工呵,没有知识,我们不能照明井下黑漆的巷道,没有知识,我们不能生产出优质的煤炭啊!

即便如此,我仍没有谈到煤矿企业更具竞争力的产品——安全!

当煤矿矿难频频见诸媒体,在对事故原因进行剖析后,“职工安全教育培训不到位,职工安全素质差, 自保、互保意识不强”。总是作为事故发生的重要原因被赫然列出。

教育的光芒总是那样微弱,以至于暗淡的让人揪心!

但教育的光芒还是照亮过矿难发生的那一刻。《思考安全》一书描述了一起透水事故中的情形:

1995年,某矿发生特大透水事故后,在狂涌而出的大水面前,很多人都惊恐失措了,甚至人群中传出哭泣声……。紧急时刻,一名班长勇敢地站出来,按照他脑中的避灾路线,在正常出口被封堵的情况下,炸开了一个废弃斜井的密闭,使二十余人成功脱险。

事后在荣誉面前,班长说:“是安全知识救了大家……”。

作者对此作了评判:知识就是力量。但我要说,这是教育的光芒。

其实,作为煤矿,隐去煤炭,最具竞争力的产品仍然是“安全”这一特殊产品的竞争。

但“安全”产品,需要教育之光芒的照耀与支撑!

我对煤矿安全教育现状忧心忡忡。

时间:1986年11月16日19时10分。地点:江西棠浦煤矿。当日夜班,下水平的工人发现与上水平相通的溜煤眼不出煤,就将两卷炸药、一发雷管扎在一起,放在溜煤眼中放了一炮,效果不理想。10分钟后用同样手段又放了一次,结果造成溜煤眼内残药与上水平煤炭燃烧,引起火灾。由于火灾产生大量co气体,造成5人中毒,其中一人经抢救脱险,其余4人死亡。

幸存者如同失事飞机的黑匣子,把事故的发生编制成一部血腥的教育片。

镜头一:两名工人从炮箱中取出两卷炸药,从另一箱中拽出一枚雷管,斜插在一卷药中,将雷管脚线胡乱与两卷药捆在一起。然后,用矿灯照了照溜煤眼里,看好位置,伸出胳膊,用力将火药塞进煤中。另一名工人问道:“行不行”!“怎么不行?咱们以前不都是这么干的吗?!” 另一名答道。

放炮工人麻利地接好线,随后,对其它人喊,躲一躲。话音未落,便扭动放炮器钥匙。“轰”,一阵煤尘扬起。

“透了没?” 一名工人喊道。“我去看看”,放炮员答道。但未到溜煤眼时,一股浓烟带着火苗顺着风流从溜煤眼中涌了出来。

教育失误之一:放炮员根本没有经过培训,按习惯作业。“着火了,快跑!”放炮员喊道。

镜头二:“快跑,快跑!”放炮员喊道。另一名工人随着他顺着风流向外跑去。

烟雾越来越大,两人用手捂着鼻子,咳嗽声愈来愈强烈。

忽然,有三个人迎着两个人跑了过来。

原来,外面工作的工人因不知从哪里逃生,竞向火灾点跑来。咳嗽声愈来愈大,随着烟雾的外泄,咳嗽声又愈来愈小。

“扑腾”,一个人倒下,又一个人倒下……五个人先后仆地而卧。

教育失误之二:缺乏自救知识培训,不了解井下避灾路线和避灾常识,胡跑乱窜。

镜头三:幸存者最先跑到电话机旁,拿起电话:“调度,着火了”。说完趴在地上不动了。其余四人距离幸存者还有20米,但都静静地躺在地上。浓雾顺着风流向外涌动着,死者的矿灯在浓烟中的能见度愈来愈小。

戴着防毒面具的救护队员进来了,5个人随即被迅速放在担架上,除了两人将僵硬的手放在自救器上,其余三人竟没有戴自救器。

教育失误之三:没有对自救器使用进行培训,没有携带自救器,不知道如何打开自救器。

当所有安全教育的失误叠加在一起,幻化出肆虐的火灾现场和四条僵硬的尸体之后,只能冷冰冰地凸出下面的几个字:

这就是煤矿的安全教育。

我记起第一次接受煤矿安全教育的情况。

那是刚参加工作时,我们六个学生与其它20名工人一起在教育科接受安全教育培训,培训一周后进行考试,考试时我认真地低着头在试卷上写着。不一会,左边的脑袋伸过来,“让我看看”,我唯恐被监考老师看见,忙说:“发现了怎么办?” “没事,没人管你。”左边的另一个脑袋补充说,并随手把我的第一张答完的卷子拿过去。

我一愣,探头四望,整个教室乱哄哄,交头接耳的,递书抽卷的,站立观看的……而监考老师坐在讲桌后,漠然着熟视无睹地看着我们,不一会,又微微一笑……

那一刻,我忽然对煤矿员工的安全教育培训与考试有了最真实的感受。但同时,又茫然所失。

本文导航 1、首页2、领导素质

后来,我在安全人员培训中看到了同一场景。

再后来,我在接受煤矿其它类别的教育培训中一次又一次重复着同样的麻木。

我记起十年前参加一个作业队组技术员为工人学习贯彻作业规程的场景。

工人们坐在排椅上,技术员坐在讲台前,拿起一本作业规程,说:“我们今天学一学掘进工作面规程,给大家念主要内容,注意听”。接着,新工人听不懂的和老工人听腻了的名词一串串地读了出来。黑板在一旁静静地矗立着,上面没有文字,没有草图。10分钟后,50多页的作业规程被技术员择要而结束。

“大家签一下学习记录,要签上自己的名字呦”,技术员说道。“下面,咱们对规程考一考试。”技术员说着,拿出一叠考题一样的卷子,让工人发给大家作答。顿时,我曾经重复过的场景再一次出现。

“技术员,我不会写字”,一位老工人问道。“你找个人帮你一下”,技术员回答道。接着,另一名工人站了起来,又一位老工人站了起来,向技术员提出着同样的问题。

无需对煤矿安全教育培训再记忆什么,但煤矿安全教育培训在这轻松的谈笑间为煤矿矿难不断地增加着“肯定”的结论。

一位作业队队长曾与我谈到对作业规程或安全措施的个性理解时,大言不惭地说,安全措施(作业规程)是什么,就是工程开工的通行证,只要开了工,它就没有用了。谁看?!给领导看!!!

我默然,但我更忧郁。

这,或许就是中国煤矿安全素质教育的“流行风”。只是不得而知,我们必须用多少条鲜活的年轻生命,才能完成对这一“流行风”的改变和改造。

要么,因为领导素质的高下决定着员工安全教育培训空白与否?

要么,因为领导意识的强弱选择着员工安全培训的形式?

我无意于褒贬某个单位、某个矿领导对煤矿安全教育培训的责任缺失与否,更无意于评判某个单位、某个领导对于职工生命权、教育权的有意亵渎。至少,较好的职工素质会给煤矿企业带来更好的经济效益,更会给煤矿企业带来“安全”这一更具竞争性产品的社会效益。

无论装备如何先进、技术如何进步,离开企业员工安全素质的整体提高这一基本前提,必然导致现场作业环境的繁杂,行为的不规范,现场秩序的紊乱,必然最终导致煤矿矿难这一颠覆性的恶果。

令人欣慰的是,中国煤矿矿难频发的严峻形势,终于让管理高层发出了“我们不要带血的煤炭”的呼唤。xx年6月7日,国家安监总局下发了《关于加强国有重点煤矿安全基础管理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并把“加强教育培训,实行全员安全准入”作为专项列入指导意见之中。

煤矿技术人员的培养,煤矿从业人员培训,技师制度的推行和强化。乃至一系列政策、措施的落实与实施,为中国煤矿从业人员素质整体提高提供了前提与基础,让我们在煤矿企业技术人才断层的阴霾中看到了煤矿安全教育的光芒。

教育的光芒必将引领中国煤矿企业走向健康与可持续发展之路。



安全、责任(煤矿安全演讲)征文演讲


各位领导、矿工朋友们大家好:

今年的春天姗姗来迟,可今年的草木却迫不急待地如期而绿,你知道吗?那是对生命的渴望,成长中它们要经历狂风暴雨的洗礼,可他们仍旧执著的向上;你知道吗?那是对生命的珍爱,草木如此,对于只有一次生命的人来说,更应该如此,所以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珍爱生命》。

一位煤矿安全员曾经说过,祸患在警惕中远离你,悲剧在麻痹中亲近你;安全是伴随你生命始终的一位良师挚友,事故是在你思想打盹时向你偷袭的毒蛇;如果你对违章讲人情,那么事故对你一定不留情;脱离安全求实效,等于水中月、镜中花。这几句安全警句说的是在煤矿生产时安全与生产的辩证关系,而在我们实际生产中,偏偏有些人无视生命的珍贵,任意妄为,不注意安全,不考虑后果。矿工朋友们,生命对于每个人来说,只有一次,大家来到这个世界上,注定要肩负着许多责任和义务,你们的荣辱生死,并非只为自己,如果只为自己,那就简单、容易、无足轻重了。为了自己年轻的生命,为了含辛茹苦把自己养大的父母,为了嗷嗷待哺、需要你们抚养的子女,为了不给自己的生命留下遗憾,为了不给亲人们留下无尽的痛苦,矿工朋友们,你们在煤炭生产时一定要注意安全,珍爱生命。

当然,有些意外你们是无法是预料的,但有些事情你们是可以避免的,为了安全,你们在工作时一定要遵章守纪,严格按照操作规程去做,就一定会迎来明天明媚的阳光。

春风是寒冬的向往,丰硕是金秋的向往,雨露是大地的向往,欢乐是痛苦的向往,而安全则是生产的向往。向往给人以希望,向往给人以动力。“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来寻找光明。”人生其实就是在向往中体现价值,生产就是在安全中体现完美,生产就是在安全里走向成熟。因此,没有安全监督的生产是暗淡的,没有安全监督的生产更是空虚的。

对于今年夏天的酷暑高温,中央气象台有了一个全新的气象名词叫“桑拿天气”,这名子听起来就让人汗流浃背,但今年夏天发生在全国各地的众多起灾难性事故更让人汗流浃背。松树镇地方煤矿的三天两起重大事故足以让人胆战心惊。个体矿主们为了多出煤,多出效益,不惜用矿工们的生命做赌注。矿工们更是为了自己的生存,为了家人的安康而不惜用自己的汗与血去换来那维系生命线的几个钱。他们在各自的眼前利益下暂时忘记了安全,就是在这“暂时忘记”中酿就了千古大祸,让“高高兴兴上班去,安安全全回家来”这句妇幼皆知的幸福谣成了泡影。年愈古稀的妈妈在焦虑中等待儿子的泰然归来;年轻贤淑的妻子在翘首企盼丈夫的平安进门;天真快乐的儿郎在倚门凝视爸爸那微笑的脸庞尽早走进眼帘。矿工朋友们,你们是家里的顶梁柱,你们是社会的擎天神。为了那年愈古稀的妈妈,为了那年轻贤淑的妻子,为了那天真快乐的儿郎,请珍爱自己的生命吧!那不仅仅是珍爱自己的生命,更是在珍爱全家人的幸福。

我知道,在那每一座煤海山城中都有矿工朋友们用血与汗铸就的忠诚,那是你们用无私的爱、宽阔的胸怀对自己家美好未来的企盼。煤矿工人的爱是一首无字的歌,你们的情是一团燃烧的火,你们的意志是一根擎天的柱,你们的智慧是一条奔腾的河。在这些普通平凡的形象里,有生产能手、有安全标兵。在你们的足迹中,我从最近几次煤矿事故中升华了对煤矿安全员的认识,因为在工作时煤矿安全员需要流淌所有的智慧,需要燃烧全部的赤诚。在煤炭生产的捷报里,他们没有鲜花,没有掌声,但他们却同样青春无悔、生命无悔,因为在煤炭生产的辉煌捷报里已融进了煤矿安全员的奉献与忠诚。他们珍爱着自己的生命,同样也珍爱着同伴们的生命,他们是煤矿工人的保护神。让我们牢记,生命有了珍爱才更加安全,生命有了珍爱才更加灿烂,让我们珍爱生命,为珍爱生命的人齐声喝彩吧!

演讲稿也叫演讲词,它是在较为隆重的仪式上和某些公众场合发表的讲话文稿。 演讲稿是进行演讲的依据,是对演讲内容和形式的规范和提示,它体现着演讲的目的和手段。希望《关于煤矿安全责任的思考》一文能帮助您解决关于2024“煤矿安全月演讲稿”相关的问题,再次感谢您的阅读!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