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演讲稿 > 机关工作人员自我鉴定 > 导航 > 全市机关工作人员规范着装工作会议上的领导讲

机关工作人员自我鉴定

全市机关工作人员规范着装工作会议上的领导讲。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当我们逐渐需要在重要场合发表演讲时,动笔写一份演讲稿是非常重要的。演讲稿必须有一定的结构体系,尤其强调完整性。什么样的演讲稿才值得反复研读呢?以下“全市机关工作人员规范着装工作会议上的领导讲”由小编为大家收集整理,供您参考,并请收藏本页!

同志们:

这次全市规范统一着装工作会议是由市政府纠风办和市财政局共同组织召开的。参加这次会议的有各县(市、区)政府纠风办、财政局主管规范统一着装工作的同志和市直有关部门的负责同志。会议的主要内容是传达贯彻全国、全省规范统一着装工作会议精神;布置下一阶段工作的各项任务。刚才市政府纠风办 卢景标同志传达了全国、全省的会议精神。我们一定要把这次会议开好,大家要进一步提高认识、统一思想,认真做好我市下一阶段规范统一着装工作,保质保量地完成中央和省里交给我们的任务。下面我简要介绍一下规范统一着装工作的背景和前一阶段我市的工作情况,对下一阶段我市规范统一着装工作提几点要求。

一、规范统一着装工作的背景

至去年12月底,我国己开展过三次规范统一着装工作,但目前仍有一些地区和部门违反国务院的规定,擅自批准统一着装,究其原因:一是一些部门试图通过统一着装解决法制弱化的问题。这些部门强调执法工作需要,认为行政执法者直接与企业或个人打交道,执法人员统一着装,戴上大盖帽就可以避免或减少危险情况的发生。二是部门间相互攀比。国家赋予了一些部门一定的行政执法权利,具有独立行政执法的资格,这些部门认为同样是国家行政执法部门,有的部门能着装,有的部门不能着装,为此,一些未经国务院批准的着装部门,攀比已经国务院批准的着装部门,通过采取下发文件、讲话等形式明示或暗示,要求部门统一着装。三是受特权思想的影响。从某种角度讲,统一着装意味着一种“权力”,并有可能成为“特权”的象征。

乱着装行为给国家和社会带来了不良的影响,一是影响了国务院的权威,政令不通,有令不行、有禁不止,搞上有政策、下有对策。二是损害政府和行政执法部门的良好形象。三是增加了各级政府财政开支。四是目前存在“大盖帽”满天飞现象,与我国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法治国家的要求不相称。开展规范统一着装工作,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共同心愿。

二、我市前一阶段开展规范统一着装工作情况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工作情况。一是及时部署全市的规范统一着装工作。接到省政府办公厅《转发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规范统一着装的通知》(x府办[2012]18号)文后,我市即以梅市府办函[2012]19号《关于清理规范统一着装的通知》对全市清理规范统一着装工作提出具体要求。随后,又根据省财政厅、省监察厅、省纠风办x财行[2012]50文通知精神,结合我市实际,由市财政局、市监察局、市纠风办联合下发了《关于做好规范统一着装工作实施意见的通知对做好我市清理规范统一着装工作提出了具体的贯彻实施意见,进一步明确工作指导思想,清理规范范围方式和实施步骤。二是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市成立了规范统一着装办公室,办公室设在市财政局。各县(市、区)根据省、市的要求,也相应在财政部门内设立了规范统一着装办公室。有关部门也积极配合、立即行动,如市国土资源局成立了规范统一着装领导小组办公室,印发了《xx市国土资源局规范国土资源执法统一着装工作方案》。三是财政、监察、纠风等部门互相协调,明确责任,密切配合,多次召开会议研究工作中碰到的困难和问题,及时向政府领导和上级部门请示汇报,及时提出解决问题的意见建议。四是按照上级的要求,市、县两级规范统一着装办公室及时向社会公布了监督举报电话。五是各级各部门迅速行动,积极开展自查自纠。如xx市根据实际情况设计了自查表格,对全市的着装情况进行了全面的摸底调查,并亲自上门做细致的说明解释工作,打开了规范工作的局面。

(2)(3)(4)

(二)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

1、各部门之间发展不平衡。按照x号文的要求,8月10日前,各级各部门要基本完成自查自纠工作。但从目前情况看,工作进展很不平衡。有些部门领导不重视,工作不主动,机构不落实,行动迟缓,主要表现在:一是一些部门没有认真贯彻文件精神,讲困难、讲条件,不主动工作。二是规范工作流于形式。一些部门只原文转发文件,没有对本部门的规范工作提出具体措施、实施步骤和要求,使基层单位无法开展工作。三是本位出发,不顾大局。个别部门从本部门的利益出发,强调局部需要,不顾大局,不执行国务院的通知,甚至阻挠清理规范工作。四是不按要求部署规范工作和上报有关材料。到目前,有个别单位至今还没有上报具体部署本部门的规范工作方案或情况。

2、相当一些部门持观望和等待态度。具体表现在:一是不彻底。认为国务院已三令五申开展多次统一着装工作,但每次都是“雷声大、雨点小”,成效不大。在历次规范中都强调对违规、违纪和擅自批准着装的部门追究责任并进行严肃处理,但都不了了之。还有的认为,规范只是对那些“老实”的地区和部门,而对我行我素的部门没有办法,相互观望,能拖则拖。二是看上级。基层的同志反映,我们着不着装要看上级主管部门意见,如上级部门不表态,下属部门难以脱装。三是做工作。一些未经批准着装的部门,只强调工作的特殊性和重要性,而不讲统一着装的政策。个别部门向下级部门表示着装问题已由上级部门向国务院作了报告,现等待批准。四是相互攀比。部门之间相互比较,既然某个部门能争取批准继续着装,另一个部门更特殊、更重要,也要争取领导的支持。上述现象,不同程度地影响了规范统一着装工作的正常开展。

3、一些地方存在畏难情绪。一些同志认为,规范统一着装由财政部门牵头,工作难度较大,规范统一着装,涉及面宽、政策性强,由于受财政职能的限制,财政部门要完成规范工作有一定的难度。从某种角度讲,财政部门只能从经费上进行控制,而没有其它手段。而目前擅自着装单位用于购置服装的资金多数是自筹的,有些还向着装人员收取,各级财政部门更难以掌握。同时,财政是政府的一个职能部门,与着装部门是平级单位。更重要的是着装部门受上级业务主管部门的影响,上级部门没有明确态度,下级难以开展工作,规范工作难度和阻力大。由于在实际工作中存在畏难情绪,一些地区的规范工作进展缓慢。

4、长期形成的习惯,给规范工作带来阻力。长期以来,部分部门都是统一着装开展执法工作,这些部门认为,如果取消了统一着装,势必影响部门开展各项执法工作,对这次清理规范统一着装有一定的看法,部门领导从本部门利益出发,不够重视这次全国性规范工作,讲困难,讲条件,工作不主动,行动迟缓,落实不到位,给全市的规范工作带来了阻力。

5、上级部门对违规制式服装及标志的处置无统一明确的办法,影响了全市规范统一着装工作的进度。

三、对下一阶段规范统一着装工作的几点要求

这次规范统一着装工作得到了社会各界的普遍赞誉和关注,但是,从目前规范统一着装工作进展情况看,我们的任务还十分繁重和艰巨,需要我们上下努力,共同做好工作。

(一)提高认识,增强规范统一着装工作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统一着装是指国家机关工作人员为履行职能和行政执法需要,统一穿着由国家规定的制式服装。统一着装的批准权限在国务院,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和部门均无权批准。近年来,一些地方、部门和单位违反国家规定,越权批准着装,擅自扩大着装人员范围,有些部门和单位甚至把统一着装当作一种福利待遇,互相攀比,要求着装的越来越多,制装标准越来越高。同时,社会上有些单位配发的行业标志服或工作服,与国务院批准的统一制式服装颜色、式样雷同,极易混淆。这些问题不仅影响了统一着装的严肃性和执法部门的形象,也增加了各级政府财政支出和基层单位负担,人民群众意见很大,必须采取有效措施,认真进行规范和纠正。

要保证规范统一着装工作的顺利推进并达到预期目的,必须进一步统一思想认识。规范统一着装是国务院做出的重要决定,对于纠正损害群众利益的不正之风,规范行政执法行为,维护制式着装的严肃性和权威性,树立行政执法部门的良好形象,节减各级政府财政开支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是一项顺乎民心、合乎民意的重要举措。各县(市、区)、市直各单位要从维护国家利益,坚持“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的高度,进一步提高对规范统一着装工作重要性的认识,努力增强规范统一着装工作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加紧行动起来,严格按照每个阶段的工作任务,迅速落实,切实在省规定的时间内把本地区、本部门规范统一着装工作抓紧抓好、抓出成效。要通过规范统一着装工作,实践好“xxxx”重要思想,树立起政府机关在人民群众中的良好形象,切实做到依法行政、提高政府机关的服务意识,服务于社会,服务于人民。

(二)落实责任,确保规范工作稳步推进。开展规范统一着装工作是国务院常务会议作出的重大决定,充分表明了国务院彻底治理社会上乱着装现象的决心,也是民心所向,众望所归。按照国务院的要求,规范工作由财政部、监察部和国务院纠风办负责,任务十分明确。在这次规范工作中,财政部门负有重要责任。在前一阶段的规范工作中,各县(市、区)财政局在政府的领导下,领导高度重视,坚决贯彻执行中央、省和市的有关规范方案,为顺利完成规范任务打下了良好的基础。目前,随着规范工作不断向前推进,很多新问题、新情况不断涌现,这将是一个非常艰苦的攻坚阶段,各县(市、区)财政局要一如既往负起牵头作用,切实落实责任,在政府纠风办的配合下,发挥好职能作用,按照中央、省和市里的要求,组织落实本地区制定的规范方案,克服各种阻力和困难,不留死角,保证规范任务的如期完成。

(三)抓好落实,不讲条件。自1986年后国务院没有批准新的着装部门。《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规范统一着装的通知》和财政部、监察部、国务院纠风办《关于做好规范统一着装工作实施意见》中己有明确规定,凡属于国家机关工作人员因履行职责和行政执法需要,统一穿着制式服装,而又未经国务院批准的部门都属于这次规范范围。并且,中央和省里己多次强调,这次开展规范统一着装工作是国务院常务会议的决定,任何地区、任何部门都不得改变国务院常务会议的决定。凡属于规范范围的部门和地区,不得以任何理由擅自放宽规范范围,不得默许式暗示下级部门继续着装。在规范期间对统一着装一律不开新的口子。一些提出需要保留着装的部门和行业,在按正常程序向上反映后,如果上级没有明确答复或批复,所有违反规定统一着装的部门和行业,必须按国务院决定的要求脱装,不得推迟,这是一条铁的纪律。因此,在规范过程中,各级财政部门要不讲理由,不讲条件,严格按文件要求,理直气壮地认真抓好这项工作的落实。

(四)恪尽职守,全力投入。规范统一着装工作涉及面广、政策性强、工作难度大。各县(市、区)财政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主动深入基层和部门,加强调查研究,及时了解和掌握规范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要及时向上级财政部门和同级政府汇报。要主动配合监察、纠风部门做好工作,及时汇报和反映在规范工作中遇到的困难和阻力,共同研究,争取得到他们的支持和配合。要积极做好脱装部门的工作,加大对规范统一着装工作的意义、目的的宣传力度,做好政策解释工作,争取部门的理解。规范统一着装,涉及有关部门干部职工的切身利益。有关部门的负责同志要认真做好脱装干部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要认真对待,讲清情况,说明道理,加强教育,耐心细致地做好干部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

(五)加强监督,力求见效。按照市里的要求,目前规范工作己进入抽查检查阶段。请各县(市、区)、市直各着装部门要按照规范方案的时间进度要求,于8月28日前(原为8月25日)以书面形式连同《规范统一着装情况统计表》并附软盘向市财政局报送自查自纠及处理结果总结材料,同时抄送市监察局、市纠风办。在抽查检查阶段,各县(市、区)规范统一着装办事机构要加强对规范工作的检查督促和指导。被仿制(或雷同)服装及标志的部门(单位)应主动向规范统一着装向办事机构提供仿制着装情况。要加强对规范统一着装工作的宣传报道,向社会公布监督举报电话,接受社会监督。对社会反映强烈、群众举报问题多、顶风违纪的县(市、区)和部门进行重点检查。9月30日前,省财政厅将和监察、纠风办会同有关部门进行专项督查,对顶风违纪的行为予以严肃处理,并通过新闻媒体公开曝光。

同志们,规范统一着装工作是一项重要而艰巨的政治任务,需要大家作艰苦而坚韧的努力,财政部门更是要责无旁贷地做好组织落实工作。等一下市纠风办主任 还要作重要讲话。大家回去后要尽快把这次会议精神向主管领导作汇报,立即行动,结合本县(市、区)和单位和实际,抓好贯彻落实,确保规范任务保质保量地完成,取得预期成效。

谢谢大家。

f132.CoM更多演讲稿编辑推荐

组织部机关工作人员行为规范



中共xx市委组织部机关工作人员行为规范

为建设发展型机关和业务精、作风硬、纪律明、形象清的干部队伍,根据《中国共产党章程》、《关于加强党内政治生活的若干准则》、《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和中组部、省委组织部关于组工干部行为的要求,制定本规范。

一、政治坚定 思想解放

第一条 认真学习、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善于从政治上观察和处理问题,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

第二条 严格贯彻执行中央和省、市委的决定、指示、要求,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中央和省、市委的部署上来,恪守组织原则,不得发表与中央和省、市委不一致的言论。

第三条 坚持民主集中制原则,勇于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敢于揭露和纠正工作中的缺点和错误,不准搞无原则的纠纷,闹不团结。

第四条 勇于创新,开拓进取,积极研究探索组织工作的特点和规律,力戒思想僵化、墨守成规、不思进取。

第五条 政治敏锐,头脑清楚,不听信、不传播、不扩散政治性的小道消息和谣言,自觉维护党的形象和领导权威。

二、坚持原则 公道正派

第六条 严格按照党的组织路线和干部人事工作的方针、政策办事,坚持任人唯贤,坚持五湖四海,不准任人唯亲,搞团团伙伙。

第七条 坚持干部标准,注重群众公论,客观公正地考察、评价和使用干部,不准封官许愿、拉拉扯扯,严禁以任何形式为跑官要官者提供方便。

第八条 实事求是,公正无私,敢讲真话,敢于反映真实情况,敢于坚持正确意见,如实反映干部考察情况,不准在干部考察中掺杂个人好恶,弄虚作假。

第九条 作风民主,善于听取各种意见,不准搞个人说了算。

第十条 严格执行干部管理权限的规定,认真履行干部管理职责,不准违规干预干部任免。

三、严守纪律 按章办事

第十一条 遵守党的纪律和国家的法律法规,做学法、守法、用法和维护法律、法规尊严的模范。

第十二条 严格按照干部工作规定和程序办事,不准违反干部工作程序或超越权限擅做主张、随意表态。

第十三条 严格保守干部工作秘密,不准泄露有关领导班子和干部的考察情况、干部任免调配的讨论情况和尚未公布的干部任免调配决定、干部和党员的审查情况、干部档案内容以及其他属于组织内部掌握的情况。

第十四条 严格遵守干部保密工作规定,不准玩忽职守、麻痹大意。

第十五条 不准在不适当的场合谈论与当事人有关的干部工作业务。

四、求真务实 作风优良

第十六条 深入实际,讲求实效,力戒作风漂浮,不准搞形式主义,做表面文章。

第十七条 密切联系群众,热忱为基层、为工作对象服务,力戒官僚主义和“门难进、脸难看、事难办”的不良习气。

第十八条 工作细致、严谨、缜密,不准懈怠懒散,得过且过,敷衍塞责,粗枝大叶。

第十九条 实行工作首问责任制。对干部群众的来电、来信、来访要热情周到,文明用语,做好联系和衔接工作,尽心竭力帮助解决问题,不准推诿拖拉、态度生硬。

全市检察机关规范化建设工作会议材料


全市检察机关规范化建设工作会议材料

以实施人性化管理为突破口

不断增强队伍管理机制效能

近几年来,我院以实施人性化管理为突破口,以提升队伍管理的规范化水平为总目标,认真探索队伍管理长效机制,有效促进了队伍管理由刚性约束到自觉落实、被动服从到主动自律的转变,从而推动了各项检察工作的健康发展。我们的主要做法是:

一、理清工作思路,培植先进理念

这些年来,我院的各项工作受到了上级的肯定,得到了一些荣誉。但在荣誉面前,部分干警思想上产生了骄傲自满情绪,行动上放松了自我约束和自我规范,理念上缺乏开拓创新意识,加之我们在队伍管理上,较多地沿用过去的习惯做法,因而没有形成刚性约束与满足干警实现自我价值相统一、具有时代特色、符合与时俱进要求的人性化科学管理机制,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队伍管理的规范化进程。为解决这些问题,我们党组一班人进行了认真的思考,并在深入调查研究的基础上,确立了从实施人性化管理入手,创新队伍管理长效机制,不断推进队伍管理规范化水平上档升级的思路和目标。为提高广大干警的思想认识,组织干警广泛开展了以比思想观念、发展速度、服务加快发展成果,看谋求发展的思路、措施、检察职责的要求,反思自身存在问题和原因为主要内容的“三比三看一反思”活动,引导广大干警认清我们同先进单位的差距,明确自己的奋斗目标,挖掘自身潜能,培植先进理念。同时,通过开展“解放思想读书月”、开办“检察官论坛”、“兄弟单位都在加快发展,我们怎么办” 等大讨论,组织广大干警围绕创新队伍管理长效机制,谋求检察工作发展,发动人人提建议,贡献“金点子”,努力将领导层的共识转化为全体干警的共鸣。通过这些措施,不仅强化了院领导和中层负责人的人本意识,也激发了全体干警的主人翁精神,使大家进一步树立起了解放思想、干事创业,与时俱进、勇于创新,集体参与、民主管理,用心工作、争创一流的“四种理念”,形成了以人为本、上下同心、人人思进的良好氛围。

二、注重循循善诱,激发内在动力

实施人性化管理的核心,就是通过尊重、理解、关心、造就人,充分调动每位干警的积极性,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让干警在不同的层面、不同的岗位体现自己的能力、水平和价值,从而形成强大的工作推动力,推动各项检察工作的全面健康发展。为此,重点从四个方面进行了探索。

(一)教育疏导诱发,促成思想升华。思想是行动的先导。为使干警把拚搏奉献、自律创新变成自觉行动,一是改革过去那种强行灌输、坐而论道、填鸭式的思想教育方式,采取电化教育、倡导全员读书、开办争鸣论坛、开展知识竞赛、组织大家走出去看变化等启发式的教育方法,使干警在潜移默化中接受先进理论。二是将获得的奖状、奖牌、锦旗及检察职业道德、名言警句等,制成牌匾,张挂在办公场所的醒目位置,使干警随时接受环境熏陶,时时感到鞭策和压力。三是坚持“四必访”、“五必谈”,即干警或亲属生病住院、婚丧嫁娶、干警长时间出差在外、家中发生纠纷时必须走访,干警岗位职务变动、相互间产生矛盾隔阂、情绪低落、受到表扬或批评、工作出现失误时必谈,定期不定期地听听大家的心里话,让干警在感到“暖心”的同时,增强干好本职工作的信心,增强相互间的亲和力。四是坚持“一事一议”,对于院里出台的新举措,都采取一事一议的办法,先组织干警讨论,形成共识。如2002年年终总结时,院里拟对做出突出贡献的4名干警实行重奖,少数干警认为自己也没少吃苦受累,一时想不通。我们专门召开干警大会,让大家展开讨论,使有看法的干警豁然开朗,起到了拨亮一盏灯、照亮一大片的作用。

在全市人才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这次会议,主要是深入贯彻全国全省人才工作会议精神,总结交流经验,就落实《济宁市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XX-2020年)》、做好今后一个时期的人才工作进行部署,动员全市各级大力实施人才强市战略,努力建设高素质的宏大人才队伍,为推进科学发展跨越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人才保障。

一、建设人才强市是决定济宁未来发展的战略抉择

全国全省人才工作会议,就深入贯彻落实党的xx大和xx届四中全会精神,进一步做好人才工作作出了全面部署,并制定颁布了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为我们做好新形势下的人才工作指明了方向。各级各部门要把思想认识高度统一到中央和省委的决策部署上来,用战略眼光看待人才工作,切实增强做好人才工作、建设人才强市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要深刻认识人才问题的极端重要性。“国以才立,政以才治,业以才兴”,人才问题至关重要。xx在全国人才工作会议上强调,人才问题是关系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关键问题,人才工作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中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人才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指标。姜异康书记在全省人才工作会议上,明确提出了建设人才强省的战略目标和人才优先发展的战略布局。这充分表明中央和省委都把人才工作摆到了全局工作的战略新高度。各级各部门在对全国全省人才工作会议精神的理解把握上,要做到“四个充分认识”:一是充分认识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重要思想,自觉把人才工作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把人才作为科学发展的第一资源,把人才工作作为推动科学发展的基础性工作来抓;二是充分认识人才发展的总体目标和指导方针,遵循人才工作规律,推进体制机制创新,统筹推进人才事业发展,不断提高全市人才工作科学化水平;三是充分认识人才优先发展的战略布局,坚持人才资源优先开发、人才结构优先调整、人才投资优先保证、人才制度优先创新,切实把人才优先发展的要求具体化、政策化、项目化;四是充分认识党管人才的根本原则,落实好党管人才责任,落实好人才培养使用重大政策,落实好人才服务职能,确保中央和省委各项决策部署落到实处。

要清醒认识我市人才队伍建设的现状。市委、市政府始终高度重视人才工作,近年来更是摆上突出位置,深入实施科教兴市、人才强市战略,大力推进人力资源开发,取得了显著成绩。人才队伍规模不断扩大,全市各类人才总量达到60万人,人才资源占人力资源的比重不断提升;人才整体素质逐步提高,主要劳动年龄人口中受过高等教育的占15%,每万名劳动力中研发人员达到27人年,高技能人才占到技能劳动者的24%;人才发展环境日益改善,投入力度持续加大,一些优惠政策得到较好落实,对人才的吸引力不断增强;人才支撑作用明显增强,在煤化工、装备制造、生物医药、新材料新能源等领域集聚了一批高端人才,取得了一批重大科技创新成果,为加快经济战略转型提供了有力支撑。但更要清醒看到我市人才工作与先进地区的差距,与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的差距。主要是人才总量不够足、层次不够高,人才密度仅为724人,比全省平均水平少300人,国家级、省级专家人才入选率较低,高技能实用人才严重不足;人才结构不够合理、分布不够均匀,大量高层次人才集中在教育卫生等事业单位,企业一线人才匮乏,农业和农村人才偏少,复合型人才、拔尖人才、领军人物短缺,经济管理与工程技术人员不足;环境不够宽松、机制不够完善,存在着优秀人才引进不够和引进后留不住的问题,人才不足与人才浪费并存,人才潜性闲置和显性短缺并存;人才的市场化配置程度不够高,政府人才管理职能还没有转变到位,多元化的投入机制还不完善,企业的用人主体作用发挥不够充分,等等。这些问题,务必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要准确把握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对做好人才工作的新要求。当前,我市正处在工业化转型期、城市化扩张期、经济国际化提升期,加快推进科学发展跨越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迫切。因为人才是转型之要。发展要转型,人的思想观念首先要转变,支撑科学发展的人才素质必须要提高。在发展空间制约、资源要素制约、环境承载力约束日益加大的形势下,深入推进经济战略转型,加快实现经济总量由小到大、产业层次由低到高、城市功能由弱到强、生态环境由灰到绿的转变,决不允许我们再像过去那样拼资源消耗、拼生态环境、拼廉价劳动力,而必须更加注重依靠科技进步、依靠管理创新、依靠劳动者素质的提高,实现发展内涵和质量的根本提升。因为人才是竞争之本。人才竞争已成为地区之间、企业之间综合竞争的核心和关键,也直接决定一个地方、一个城市在未来发展中的地位。近些年,各地出台并实施了一系列引才政策和引才计划,竭尽全力争抢、延揽优秀人才。无锡市实施“530”计划,3年集聚海外人才超过3000人,已有876个项目落户,总注册资本超过22亿元。嘉兴市实施“创新嘉兴、精英引领计划”,去年引进落实了79人、43个团队,政府一次性拿出了奖励资金14亿元。目前,鲁南各市发展势头强劲,苏北地区更是呈现爆发式增长,对我市的挤压态势越来越明显。要想在激烈的区域争夺中胜出,就必须以更大力度抓好人才工作,以人才竞争力提升区域竞争力。因为人才是活力之源。发展的主体在人,动力源泉在于创新,而人才的创业创新,更是事业向前推进的不竭动力。近些年,济宁能够保持一个较快的发展速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形成了全民创业创新的热潮。今后一个时期,要完成艰巨繁重的发展任务,必须全面提升和持续发展人才工作,让全社会的创业创新创造活力充分迸发,形成人人竞相成才、人才辈出、人尽其才的生动局面。各级党委、政府要切实提高对人才工作重大意义的认识,真正把加快建设人才强市作为一项重大而紧迫的战略任务抓紧抓好。

二、以人才优先发展引领科学发展跨越发展

我市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提出,到2020年全市人才资源总量达到120万人,高层次人才占人才资源总量的比重达到5%,高技能人才占技能劳动者的比重达到35%,主要劳动年龄人口受过高等教育的比例达到23%,每万名劳动力中研发人员达到56人年,人才贡献率达到37%,人力资源投资占gdp比重超过全省平均水平,进入全省人才强市前列。要紧紧围绕这一目标,科学规划,创新机制,重点突破,整体推进,加快建设一支规模宏大、结构优化、布局合理、素质优良的人才队伍,努力实现由人力资源大市向人才资源大市的转变。

(一)牢固确立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布局。人才作为科学发展第一资源的地位和作用,决定了在发展战略中必须把人才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要紧紧围绕全市中心工作,确立人才优先发展的战略布局,切实发挥人才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引领和支撑作用。一要坚持人才服务大局。服务科学发展是人才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要紧紧围绕市委、市政府重大决策部署,特别是转方式调结构的重点产业规划和重点区域发展战略,科学确定人才发展的阶段目标、结构布局、工作重点和实施步骤,制定政策措施,优化资源配置,搞好扶持服务,并最终以科学发展的成果来检验和评价人才工作的成效。二要坚持人才优先发展。发达国家的崛起经验证明,每次成功的经济赶超都是人力资本的成功追赶。英国和美国实现工业化分别用了150年和1XX年,而日本、巴西和亚洲“四小龙”只用了不到一代人的时间,靠的就是大力加强人才开发。国内的深圳、无锡、昆山等地之所以实现惊人的发展速度,无不得益于一大批高层次、高素质人才的快速集聚,得益于各类人才提供的强力支撑。要确立人才工作的优先地位,把人才优先发展体现在党委、政府的决策部署之中,真正像对上争取资金项目那样专项争取人才资源,像重视产业投入那样切实加大对人才的投入,像动员全民力量招商引资那样积极招才引智,尽快形成人才优先发展战略布局。三要坚持人才以用为本。“以用为本”是全国全省人才工作会议提出的新理念、新要求。人才作为一种特殊资源,只有使用才能创造价值。要坚持人才重在使用,把以用为本贯穿于人才培养、引进和使用的各个环节,切实做到以用育才、以用识才、以用聚才,在使用中锻炼成长,在实践中创造价值,在一线上建功立业,真正使各类人才各得其所、各展其长。

(二)统筹推进各类人才队伍建设。要紧紧围绕发展需要,以创新型高层次人才、高技能人才为重点,全面加强各类人才队伍建设。具体来说,就是要打造“六支队伍”、把好“三个环节”。打造六支队伍,一要适应做大做强优势产业、提升企业核心竞争力、推进企业发展方式转变的需要,以提高现代经营管理水平为核心,以优秀企业家和职业经理人为重点,努力造就一批具有国际战略眼光、市场开拓精神、管理创新能力和社会责任感的优秀企业家和一支高水平的企业经营管理人才队伍。二要与转变发展方式、推动经济战略转型相适应,以提高专业水平和自主创新能力为核心,以高层次人才和紧缺人才为重点,打造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专业技术人才队伍。三要适应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的需要,以提升职业技能水平为核心,以技师、高级技师培养为重点,形成一支门类齐全、梯次合理、技艺精湛的高技能人才队伍,把济宁建设成为优质劳动力富集地带。四要适应新农村建设的需要,以提高科技素质、职业技能和经营能力为核心,以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和农村生产经营型人才、技术推广人才为重点,培育一支服务农村经济社会发展、数量充足的农村实用人才队伍。五要适应改善民生、健全社会保障体系的需要,以人才培养和岗位开发为基础,以中高级社会工作人才为重点,努力造就一支职业化、专业化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六要按照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和先进性建设的要求,以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能力为核心,以乡科级以上党政领导人才为重点,建设一支政治坚定、勇于创新、勤政廉洁、求真务实、奋发有为、善于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的高素质党政人才队伍。把好三个环节,就是围绕人才引进、培养、使用三个环节出实招、求实效。要树立“不求所有、不求所在、但求所用”的柔性引才观,注重人才引进与项目引进相结合、与重大课题攻关相结合、与重点产业发展相结合,做到引进一个人才,推动一个项目,发展一个产业,带活一个行业。要以能力建设为核心、以社会需求为原则强化人才培养,增强培训的针对性,重点培养学习能力、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培养造就各行各业的领军人物、中坚力量和后备队伍。要不拘一格用人才,用其所长,容其所短,破除论资排辈的陈旧观念,克服嫉贤妒能的狭隘心理,对贡献突出的人才要敢于给“位子”、奖“票子”、发“牌子”,树立“以实绩论英雄,靠贡献拿报酬,凭本事坐位置”的鲜明导向,促进年轻优秀人才脱颖而出。

(三)大力加强人才平台载体建设。人才能不能引得进、落得下、作用发挥得好,关键在于有没有好的平台载体。近些年,我市在人才平台载体建设方面取得了重要进展,依托高校和企业建立了一批科技创新平台,整体提升了我市吸引和承载人才发展的能力。要在现有工作基础上,按照“合理布局、突出重点、适度超前、配套建设”的原则,适应重点产业发展要求,做大做强一批立足区域、面向全省、辐射周边的高位平台。一是加快技术研发中心建设。依托各类开发区、工业园区和企业,采取政府加企业的模式,鼓励多方投入,围绕产业发展振兴规划,重点建设一批支撑自主创新和高端产业发展的产业孵化器、技术研发中心等创新平台,为吸引集聚重点产业和新兴产业发展所急需的高端人才智力提供载体。鼓励和支持企业创建国家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点实验室和院士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为招才引智搭建平台。二是加快各类科技园区和科研教学机构建设。济宁高新区要以晋升国家级高新区为契机,加快由产业密集区向技术、人才、知识密集区转型。所有省级以上开发区都要有高新技术孵化器和高层次人才创业示范园区,着力强化创新功能、孵化功能和人才聚集功能。要加强与国内知名高校和科研院所合作,争取国家、省级科研院所和高校在济宁设立分支机构。要积极促进产业资源和教育资源融合,专业设置与主导产业匹配,努力形成“产业+人才”的发展模式。三是加快推进重点人才工程建设。全市人才发展规划纲要提出了12项重点人才工程,这是人才队伍建设的重要载体。要以这些重点工程为抓手,集中力量、整合资源,加快培养一批在全市重点领域、行业、产业、学科的领军人才,带动全市人才队伍向高水平发展。各级各部门要科学制定规划,层层落实任务,精心组织实施,确保各项工程都有相应责任单位、有充足资金保障、有高效载体支撑、有严格督导考核,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四)优化人才创新创业政策环境。政策环境是第一环境,政策环境好了,就能够产生放大效应,带动形成良好的制度环境、工作环境、生活环境、社会环境。一是始终保持政策的领先优势。一方面要坚持“人无我有”,敢于创新人才政策,制定出台一些具有前瞻性、开放性的政策措施。另一方面要坚持“人有我优”,对现行的人才政策适时梳理、及时跟进,不断推进人才政策的提档升级,构建有利于创新型人才队伍建设的政策体系。二是注重政策的统筹衔接。要统筹优化投入政策,加大财政对人才发展的投入,确保人才支出增长幅度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幅度。建立完善人才资金配套和绩效考核制度,保障人才发展重点工程、重大项目的实施。积极引导企业加强人才预算、加大人才投入,营造“企业敢投入、投入有成效、成效促发展”的良性循环格局。要统筹优化产业政策,紧密结合新兴产业培育、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等重点工作,突出人才驱动作用,努力实现人才政策与产业政策的有效对接。要统筹优化部门政策,从全市大局出发,加强人才政策与科技、教育等政策的对接,实现人才、科技、教育“三驾马车”各有侧重、互为补充、形成合力。三是切实兑现政策承诺。要畅通政策执行“绿色通道”,对特殊人才实行特殊服务,特事特办、急事急办,着力营造良好的服务环境。要确保政策落实,凡是政策明确的优惠待遇,凡是规定可以享受的工作生活照顾,凡是承诺了的服务事项,都要及时不折不扣地兑现,决不可失信于人才。

(五)积极推进人才工作机制创新。培养吸引人才、用好用活人才,关键要有科学有效的工作机制,这对推进人才强市建设更具根本性、全局性和长期性。一要建立科学的人才评价机制。按照德才兼备的要求,从规范职位分类和职业标准入手,建立完善以业绩为依据,由品德、知识、能力等要素构成的各类人才评价指标体系,克服人才评价中重资历学历、轻能力业绩的倾向。党政人才的评价,重在群众认可;企业经营管理人才的评价,重在市场和出资人认可;专业技术人才和技能人才的评价,重在社会和业内认可。要制定完善不同层次、不同类型人才的岗位职责规范,完善考核制度,改进考核方法,客观公正地评价人才。二要建立灵活的用人机制。坚持群众公认、注重实效的原则,以扩大民主、加强监督为重点,深化党政干部选拔任用制度改革,完善选任制,改进委任制,规范考任制,推行聘任制。以推选聘任制和岗位管理为重点,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按照政事职责分开、单位自主用人、个人自主择业、政府依法监管的要求,完善符合各类事业单位的用人制度。进一步规范按需设岗、竞聘上岗、以岗定酬、合同管理等管理环节,逐步做到人员能进能出,职务能上能下,待遇能高能低。要放开眼界,面向海内外,建立健全我市的柔性人才引进、使用、管理机制,更多更好地延揽和用好外地的实用人才。三要建立合理的人才流动机制。加强人才市场建设,发挥市场在人才资源配置中的基础性作用。进一步消除人才流动中的城乡、区域、部门、行业、身份、所有制等限制,疏通人才队伍之间、公有制与非公有制组织之间、不同区域之间的人才流动渠道。规范人才市场中介服务,完善人事争议仲裁制度。加大对人才市场的调控和监管力度,保障人才、用人单位和人才服务机构的合法权益。四要建立公平的分配激励机制。实行按岗定酬、按任务定酬、按业绩定酬,重实绩、重贡献,向优秀人才和关键岗位倾斜,合理确定岗位、绩效工资。逐步建立市场机制调节、企业自主分配、职工民主参与、政府监控指导的企业薪酬制度,进一步完善以业绩为核心、以贡献为标尺、以体现人才价值为根本、以维护人才权益为基础的分配激励机制,实现精神奖励与物质奖励相结合,做到一流人才、一流业绩、一流报酬,营造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良好氛围。

三、切实加强对人才工作的领导

各级党委、政府要把人才工作摆在更加突出位置,切实做到在谋划发展时考虑人才工作,在制定计划时考虑人才需求,在研究政策时考虑人才导向,在部署工作时考虑人才措施,确保人才工作的各项目标任务落到实处。

要坚持党管人才原则。各级党委要认真履行好管宏观、管政策、管协调、管服务的职责,善于运用战略思维、开放视野、发展观点谋划和推动人才工作,落实人才培养使用的政策措施,抓好重点人才工程,切实把人才优先发展的战略部署落到实处。各级党政“一把手”要强化人才工作第一责任人的意识,把人才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建立党委常委会、政府常务会定期听取人才工作专项报告制度。要准确把握本地本部门人才需求趋势,深入研究人才工作的规律特点,真诚与人才交心交友,帮助解决人才工作遇到的困难问题,更好地指导和推动人才工作。要加强人才工作组织建设,按照“编制、职责、人员、工作”四到位的要求,健全人才工作领导机构和工作机构,配备精干力量,加强实训培养,确保工作有人抓有人管,推动各项任务落实。

要齐抓共管形成合力。人才工作涉及面广、系统性强,必须调动各方力量齐抓共管,进一步形成党委统一领导、组织部门牵头抓总、有关部门密切配合、社会力量广泛参与的人才工作格局。党委人才工作领导机构要重点抓好全局性问题调研、综合性政策论证、跨部门工作统筹,形成统分结合、各方联动的人才工作协调机制。组织部门要在当好参谋、创新实践、整合资源、示范引领上下功夫,实现工作重心由管理调配人才向聚集服务人才转变。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门要认真履行职责,着力健全人才服务体系,推动人才队伍建设。各部门、人民团体、企事业单位和社会中介组织,要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和优势,加强协作配合,齐心协力做好人才工作。

要强化督查严格考核。各级各部门要按照市里的规划纲要和任务分工方案,结合实际抓紧研究制定本地本部门的人才发展规划和具体实施计划,确保责任到位、措施到位、力度到位。要加强对人才规划纲要分工方案落实情况的督导检查,对任务不落实、工作进度慢的,要通报批评,责令整改。要建立完善人才工作专项考核办法,把人才工作目标责任制考核结果纳入科学发展综合考核,所占比重逐年提升,并作为衡量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领导科学发展能力的重要指标。

同志们,时代呼唤人才,发展需要人才,事业造就人才。全市上下要以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全面落实人才强市建设任务,奋力开创我市人才工作的新局面,为推进济宁科学发展跨越发展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在全市安全工作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刚才,志臣同志总结了XX年的安全工作,部署了今年的任务,我完全同意,并且向获得先进的单位和个人表示祝贺,借此机会一并向为保全市平安做出贡献的各级领导和群众表示感谢和敬意!下面我再强调几点意见。
第一,各级领导必须高度重视,把保安全作为天字号的责任担起来。近年来外地连续出了一些影响很大的安全事故,国务院三令五申,严肃惩处。这就给我们各级领导干部再次敲响了警钟:必须牢记江总书记的教诲--责任重于泰山。现在各级领导班子中,年轻干部很多,无论是从党性锻炼还是从个人经历看,都十分有必要提高安全责任意识。权力和责任是相生相伴的,位高权重责任必然也大。“xxxx”最重要的一条就是“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它不仅体现在发展经济,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这些根本性长远性方面,也应体现在对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负直接责任。如今当权者要是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就得下台,就要追究党纪、政纪直至法律责任。国务院已出台《关于特大安全事故行政责任追究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也即将出台。有的同志掰不开发展经济与安全生产的档,比如有人认为封闭不合格小煤矿工作又难办又减少财政收入,两头受罪,可如果出了大事,会从根本上影响全市经济和全局稳定,一些地方因重大责任事故,致使书记、市县长双双落马,全局“崩盘”的事比比皆是,我们还不应该引以为戒吗?现在各地社会稳定的任务都很重,大家必须慎之又慎,如履薄冰,如果再出现重大事故,就会给保稳定火上浇油。入世后,我们的改革会更深化,外企外商越进越多,如果连起码的安全秩序都保证不了,势必影响经济的发展。所以我们可以明确地说,不重视安全工作的领导是不称职的领导,哪里因安全问题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重大损失,那里的领导就是人民群众的罪人。
第二,坚持“谁主管,谁负责”,安全工作责任制必须一落到底。在这里我重申:各级行政一把手是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安全工作的第一责任人,主管安全的领导是主要责任人,分管战线的领导是本战线的责任人。这要作为确定工作、义务、责任、政绩和处罚的一条铁律定下来,决不含糊。严明责任制是抓好安全工作的有效办法,但有时就是因为落得不实反而出了问题。为此,一要层层签订责任状。“官凭文书私凭印”,要以法制的意识和规范的方式,每个年度都要重新逐级逐层签订一次,坚决避免事后的纠缠扯皮。二要同时落实防范措施。责任状就是责任裁决书,责任人必须照着责任规定去部署,去检查,去整改,涉及的相关单位要服从,要支持。三要按责任制兑现奖惩。责任制的关键是看结果,定了不办等于白定。每一项责任制都必须把奖惩条款写清楚,有什么样的成绩就给什么样的奖励,出什么样的事故就要负什么样的责任,给什么样的处罚。人情大不过王法,失职受罚,爱莫能助。今年,市安全生产监督管理局要重点抓一下安全生产责任制工作。
第三,一定要严管严罚,切实做好重点部位和重大隐患的防范治理工作。一是小煤矿治理整顿工作不能放松,验收合格恢复生产的要加强监督检查,已封掉的决不能再开,正在整改中的坚决防止私自开井,一旦发现必须严厉打击、严肃追究。二是加强对易燃易爆品生产运输储存的监督管理,严格规程,消除隐患,强化补救措施,防止发生意外。三是切实抓好防火安全,重点是大型商场、餐饮和娱乐场所,特别是有患而未彻底整治的地方,一定要死看死守,决不能发生重大火灾。四是以高等级公路为重点,搞好交通安全,防止重特大事故发生。五是森林防火也不能忽视,要吸取教训,防止春节期间发生山火,同时对春季护林防火要早安排、早部署。

演讲稿是人们在工作和社会生活中经常使用的一种文体。它可以用来交流思想、感情,表达 主张、见解;也可以用来介绍自己的学习、工作情况和经验等等。希望《全市机关工作人员规范着装工作会议上的领导讲》一文能帮助您解决关于2024“机关工作人员自我鉴定”相关的问题,再次感谢您的阅读!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