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演讲稿 > 纪念建党95周年讲话稿 > 导航 > 纪念建党87周年并改革开放30周年

纪念建党95周年讲话稿

纪念建党87周年并改革开放30周年。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为了让自己在演讲时语言流畅不卡顿,好的演讲稿都需要经过反复修改和雕琢。做演讲提纲也是一个很好的方法,可以训练和锻炼演讲者仔细观察问题,反复思考,综合分析。是不是有很多朋友对写演讲稿感到非常苦恼呢?考虑到你的需求,小编特意整理了“纪念建党87周年并改革开放30周年”,欢迎你参考,希望对你有所助益!

创造更加美好的明天

30年前,十年动乱之后的祖国满目疮痍,在探索中曲折前行。就在这关键的时刻,是我们伟大的党又一次在危急中挽救了祖国。1978年12月18日至20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全党工作重心实现了向经济建设的伟大转移。中国,即将乘着改革开放的东风 破 浪 启航。

30年来,许多我们曾经熟悉的、离不开的事物就向东流的河水一样,一件一件离我们远去。小翻领、中山装;粮票、布票、邮票;昆仑牌9寸黑白电视机、蝴蝶牌脚踏式缝纫机,还有农村常用的脱粒机、扬场机。还记得父亲发黄的作文本上第一篇命题作文就是《开镰》,可能有的同志不明白,其实讲的就是收割小麦。闭上眼睛,我还能清晰地记起小时候过麦秋,和伙伴们一起拾麦穗的情景。

30年来,许多我们想都想不到的新鲜事物像大年初一的客人一样,一股脑儿的涌入我们的生活。大家可能都记得,传呼机、手机、电脑,拖拉机、摩托车、小汽车,一居室、两居室、三居室,真好象一夜之间冒出来似的。

30年,弹指一挥间。

让我们一起从一个侧面简单回顾一下这30年。

在1978年的国家统计公报里,有这样一组数字:

工农业总产值5689.8亿元,进出口总额355亿元;

这组数字在刚刚过去的2007年是这样的:

国内生产总值24.66万亿元,进出口总额2.17万亿美元,外汇贮备1.52万亿美元。

还有这样一段话:

1978年是这样说的:目前,商品供应状况虽然有所改善,但是,主要副食品供应仍比较紧张,日用工业品花色品种少,不能适应人民生活水平日益增长的要求。

这段话在2007年的表述是:

家庭财产普遍增多。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加快,家用汽车大幅增加,移动电话、计算机、互联网快速普及,旅游人数成倍增长。

30年,是改革开放的30年,是我们伟大的党带领全国人民奋力拼搏的30年,是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30年,是我们伟大的祖国母亲崛起腾飞的30年。

我们这一代人,是沐浴着改革的春风来到这个美丽的世界的。我们不曾经历苦难和战争,我们还有些许张扬和稚嫩。但是,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流淌着祖辈们英雄的鲜血,都矗立着一根中华的脊梁!

一条大河波浪宽 风吹稻花香两岸

我家就在岸上住 听惯了艄公的号子

看惯了船上的白帆

这是英雄的祖国 是我生长的地方

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到处都有青春的力量

有一句话说,革命人永远是年轻。那么好,永远年轻的共产党员们,让我们团结起来,乘着改革开放的航船,共同创造更加美好的明天!

F132.cOM更多演讲稿小编推荐

节日演讲稿:纪念建党87周年并改革开放30周年


创造更加美好的明天

30年前,十年动乱之后的祖国满目疮痍,在探索中曲折前行。就在这关键的时刻,是我们伟大的党又一次在危急中挽救了祖国。1978年12月18日至20日,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胜利召开,全党工作重心实现了向经济建设的伟大转移。中国,即将乘着改革开放的东风 破 浪 启航。

30年来,许多我们曾经熟悉的、离不开的事物就向东流的河水一样,一件一件离我们远去。小翻领、中山装;粮票、布票、邮票;昆仑牌9寸黑白电视机、蝴蝶牌脚踏式缝纫机,还有农村常用的脱粒机、扬场机。还记得父亲发黄的作文本上第一篇命题作文就是《开镰》,可能有的同志不明白,其实讲的就是收割小麦。闭上眼睛,我还能清晰地记起小时候过麦秋,和伙伴们一起拾麦穗的情景。

30年来,许多我们想都想不到的新鲜事物像大年初一的客人一样,一股脑儿的涌入我们的生活。大家可能都记得,传呼机、手机、电脑,拖拉机、摩托车、小汽车,一居室、两居室、三居室,真好象一夜之间冒出来似的。

30年,弹指一挥间。

让我们一起从一个侧面简单回顾一下这30年。

在1978年的国家统计公报里,有这样一组数字:

工农业总产值5689.8亿元,进出口总额355亿元;

这组数字在刚刚过去的2007年是这样的:

国内生产总值24.66万亿元,进出口总额2.17万亿美元,外汇贮备1.52万亿美元。

还有这样一段话:

1978年是这样说的:目前,商品供应状况虽然有所改善,但是,主要副食品供应仍比较紧张,日用工业品花色品种少,不能适应人民生活水平日益增长的要求。

这段话在2007年的表述是:

家庭财产普遍增多。居民消费结构升级加快,家用汽车大幅增加,移动电话、计算机、互联网快速普及,旅游人数成倍增长。

30年,是改革开放的30年,是我们伟大的党带领全国人民奋力拼搏的30年,是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的30年,是我们伟大的祖国母亲崛起腾飞的30年。

我们这一代人,是沐浴着改革的春风来到这个美丽的世界的。我们不曾经历苦难和战争,我们还有些许张扬和稚嫩。但是,我们每个人身上,都流淌着祖辈们英雄的鲜血,都矗立着一根中华的脊梁!

一条大河波浪宽 风吹稻花香两岸

我家就在岸上住 听惯了艄公的号子

看惯了船上的白帆

这是英雄的祖国 是我生长的地方

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上到处都有青春的力量

有一句话说,革命人永远是年轻。那么好,永远年轻的*员们,让我们团结起来,乘着改革开放的航船,共同创造更加美好的明天!

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演讲稿


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同事们:

大家好!我演讲的题目是:春风化雨沐华夏,改革开放乘东风!

30年前的今天,我们结束了“四人帮”动乱,挣脱了阶级斗争为纲思维,却仍然迷茫于“两个凡是”的阴影中;30年前的今天,我们生活在单色调的社会中,中山装、平头、大寨、公社是中国的代名词,幅员辽阔、资源丰富却缺衣少食,物资匮乏是我华夏泱泱大国的心痛;30年前的今天,我们身羸体弱,饱受西方诸国歧视,政治、经济、文化受制于人。

30年后的今天,我们百花齐放、万家争鸣,从奥斯卡名导明星到诺贝尔奖坛的教授,从红级网络的大众打虎群体到称雄国际大专辩论赛的莘莘学子,无不飞扬着解放思想的红旗;30年后的今天,多元化、明色彩、快节奏的国际都市文化已逐步取代了小农意识为主体的旧主题,皮尔·卡丹、奔驰宝马在中国已变得丝毫不显稀奇,货物琳琅满目的巨型超市星罗棋布,30年后的今天,中国的承诺担当了亚太地区金融的定海神针,深沪交易所的蝴蝶扇动翅膀能带来纽约华尔街的厄尔尼诺,中南海成了第三世界利益的代言人,2008北京奥运牵动了整个地球村。有事实为鉴,有历史可证。

是什么在30年前给我们如此大的动力?是改革开放;是什么在这短短30年使我们发生沧海桑田般变化?是改革开放;又是什么让我们在30年后的今天能够安居乐业、实现小康?还是改革开放。改革开放激发了各行各业的活力,使中国的生产力不断得到发展。一个个新兴城市拔地而起,一项项重大科技成果得到制造和开发,一个个大型工程得到竣工,一个个超大型企业正在迅速成长。中国长得高了,长得壮了.改革开放是三十年来中国社会进步发展的根本动力!

2008年5月12日,8级大地震,汶川天崩地裂,四川地动山摇。顷刻间,数万生灵遭涂炭,美丽城乡变废墟。琅琅书声,嘎然而止,吟吟笑语,瞬间逝去。江河呜咽,天地同哀。

大灾大难,见证党的执政宗旨;关键时刻,考验我们的勇气毅力。灾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党和国家快速反应,成立坚强指挥部。铿锵救灾令,举国齐动员。千军万马,拯救万千群众。有一线希望,尽百倍努力!地震毁坏家园,毁不掉广大人民群众的信心和勇气;塌方阻隔交通,隔不断党和人民血肉相连。党和人民筑就的钢铁长城,遏制了灾情的蔓延;亿万颗心汇成的暖流,催生汶川的春色。

最难忘,胡总书记第一时间作指示,关键时刻抵灾区,冒险跋涉查灾情,余震之中鼓勇气,深情亲吻小梦文,彰显“以人为本”亲民观;最铭记,温家宝总理一线来指挥,数夜无眠,几度哽咽,多少话,多少泪,使震颤的大地燃起希望----废墟下哪怕还有一个人,我们都要抢救到底!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迅速救援,全力以赴,打破了某些国家认为中国人民自改革开放以来已变成一盘散沙的错误认识;国家调拨物资,社会捐款捐物,见证了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综合国力的提升和雄厚。地震无情,人间有爱;举国救援,热潮奔涌。“感谢党,感谢人民,感谢军队”是灾区群众自发的呼声。

地震是一种突发性自然灾害,是我们共同的家园地球内部活动造成的。目前,我们的科技还达不到科学准确的预报。可是地震后,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的主要原因都是房屋建筑、工程设施、设备得倒塌引起的。大家看一看,汶川、北川的一片片废墟,是不是考问着我们建设系统工作人员的良知,引发我们建设系统工作人员对房屋建筑的深层次思考。可以设想,在每次地震后,如果房屋建筑、工程设施、设备不倒塌,那么人们对待地震这一自然灾害,完全可以像对待“刮风下雨”一样泰然处之,可以减少多少人员伤亡,财产损失啊!作为建设事业设计监督部门的一名工作人员,我既感到责任重大,又感到压力重大,我们负责的建筑工程抗震设防审查是多么的重要啊!我们要加强宣传,提高全社会对抗震设防审查得认识;我们要建章立制,全面推行抗震设防审查制度;我们要全力以赴做好抗震规划的编制实施工作,提高城市的综合抗震能力。抗震工作任重而道远,让我们以改革开放的勇气,用改革开放的精神,共同抓紧努力工作吧!

各位领导、同志们,改革开放30年来的实践已充分证明,中华民族大踏步赶上了时代前进潮流,社会主义中国巍然屹立在世界东方,我们昂首阔步走在了时代前列。我们完全有理由相信,在改革开放中不断变得更加自信和成熟的中国人民,必定能突破当前社会发展中的复杂矛盾,使中国的现代化建设取得更大成果。让我们紧密团结在党中央周围,毫不动摇地坚持改革开放,把改革开放伟大事业推向前进,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谢谢大家!

改革开放30周年——历史的交响



站在高高的山坡上,放眼向下望去:在那陡峭的山峰下,庞大的挖掘机正在发出阵阵的轰鸣,象足球场一般大小的块块料场正在山谷间诞生。各种巨大的现代化机械整齐地摆在施工场地的周围。这里,就是位居全国第三的“大相岭隧道”的高速公路出入口。出入口外,是一行行正在向远处延伸的高架桥柱桩桩孔。这是一项开辟历史纪录的国家重点工程,是一条单是隧道和桥梁长度就占到整个路面长度40%以上的创纪录的高难度工程。
一百年前,英国人威尔逊曾在这里拍下了一幅幅的照片,在那发黄的、经过多次翻拍照片上,我们看见的却是一串串衣衫褛烂、身背茶包和食盐的“背脚”(“背脚”的名称和意思与“挑夫”类似),“背脚”们的肩背上背着沉重的大包物品,行走在蜿蜒崎岖的山路上。“背脚”们手中拿着的是用于帮助行走和用于歇息的工具——“拐子”。在通常情况下,t字型拐子的上端横梁握在右手,拐子的中部被夹在“背脚”的左腋下,到了路不好的地方,“背脚”们会将拐子下端放于路面或比路面高一点的地方,以便随时用于稳定身体以免滑倒。在累了的时候,背脚们会把拐子的下端支在路面上比较结实的地方,然后将背上的重物放在拐子上面的横梁上,与两脚一起,形成一个相对稳定三脚架,这样就可以松一口气。等到缓过劲来,又再重新上路。
三十年前,这里虽然有了公路,商品的长途运输已被甲壳虫一样的各式老牌汽车代替,但短途运输仍然离不开肩挑背扛。那时“拐子”依然是我家祖辈的家传。而如今,三十年前的公路已被大大拓宽并被浇铸成沥混路面,大得像火车厢一样的大卡车以及一辆辆漂亮的小轿车成串地在宽阔的公路上飞奔。再过几年,当高速路通车后,当前要花近两小时才能翻过的大山,将只需十分钟就可以从高速隧道中穿过。穿越大相岭,这曾是我青少年时代的一个梦,不曾想到,这个梦在今天已开始变为现实。
穿行在乡村的农家路上,当年肩挑背扛的农村人早已不见踪影,取而代之的是一辆辆载着人搭着贷的摩托车或小卡车从脚下的水泥路上擦身而过,阵阵音乐和歌声从各个贴着瓷砖配套着“龙门”的农家小院中传入我的耳鼓。路过一座座崭新的农家院落,不时地可以听见电话铃声在响起,从崭新的院门向里张望,常可见到农家客厅中彩电屏幕上的画面在不停地变换着五光十色的镜头。“电灯电话、楼上楼下”,这个在几十年前曾经被传为“共产主义”时代特征的典型写照,如今却成了一个谁都不以为是新鲜事物的“家常便饭”。
要说什么是新鲜事物,大约算得上的就是在几十年前谁都想不到的几件事,那就是如今的农民不但不上税,而且还能吃上“皇粮”。“农村低保”,“农村医保”,“农村养老院”,所有这一切,都主要是由人民政府的财政来买单。农民不但不上农业税,还能通过“低保”吃上财政,也能通过看病的发票间接地到财政那儿去报销,而且,如今正在兴建的农村养老院,让农民感觉到了“养儿防老”还不如靠人民政府养老来得可靠和实惠。所有这一切,是远至几千年,近到几年前做梦都不敢想的事情。然而在如今,这些事情却接而连三地变成了现实。
家乡几十年前成片的“茅草房”早已不知所踪,如今偶尔能看到的“茅草屋”却是商人们才刚

《改革开放30周年——历史的交响》


刚新建起来的。更不同的是,现在的茅草屋再也不是民居之所,而是专门用于接待客人的休闲之地,此外,现在在茅草屋里吃饭和休闲的人,他们不是农民,不是因病致贫的困难户,而是一个个开着小车来这里“放松”和享受自然生活的人。
坐在家乡这条中国著名的在大河边上,望着正在一天天长高的水库大坝和钻进山里的电站机组,忽然想起三十年前我曾在这里目测着河流的宽度,用丢进河水的草把和石头测量河水的流速和水深,进而计算着这里应该建一座百万级以上的大型电站,而今,这个想法变成了现实,明年,这座三百三十万千瓦的大型电站就将逐步蓄水并开始向外输送巨量的电能。
电力的高速发展带来的是全民用电潮,我的农村亲戚如今竟然也用起了电磁炉,比我这个现在身处城镇爱烧蜂窝煤的老古董还要先进一步。电力的迅猛发展也使得大深山里的农村人也架起了卫星接收的天线,一家一户一口“锅”,彩电钻进山窝窝,DVD、不稀奇,租来碟子看戏剧,碟子上边没广告,一看就是四五集……
行走在这座古镇的街上,不时可以看到刚接回来还没挂上牌照的新轿车,街上的人们总是边走边打着手机,即便就是“拾荒人”也有个手机带在身上。据说,中国现有的手机和电话保有量已达近七亿部,这意味着除了老人和小孩,无论是哪个阶层的人,不是家里装有一部电话,便是身上都带着手机。当年曾经令人羡慕并为之惊叹不已的“大哥大”,如今一如几十年前男人身上的烟袋或女人头上的发夹那样不足为奇。
回到家里,坐在自己的电脑前,打开电脑并翻阅着一个个的网页,一幕幕的往事象电影般地从脑际中浮现:过去,现在,将来……从算盘、计算尺到电脑,从“东方红一号”再到“嫦娥一号”,社会的变化竟是如此的惊人。这是一个让人震撼的时代,更是一个让人感慨万千的时代。而这其中最重要的一环,正是那个《春天的故事》…

《改革开放30周年——历史的交响》

改革开放30周年征文:电视情节


有了电之后,家庭里就逐渐开始使用家用电器。在赵本山大叔的小品里,手电是家里的家用电器之说成为了一时的笑谈,我觉得是有一定的道理的。尤其在我开始懂事的那个时候,我的家里就只有手电筒。使用电筒,是因为人民可以把电能储存在电池里,到夜晚的时候可以开着电筒,宛然白昼一样办白天没有办完事情。那时候,乱使用电筒瞎照是要挨打挨骂的。但我依然固执地把电筒开着。把灯光向天上乱射,和城市里的霓虹灯一样。
在我记事的时候,县城就开始用电照明,是镇上一个叫富庆的电厂里发的水电。在县城里,主要就是这里的电供应着。但是,城里的人家每家每户都准备有蜡烛。因为水总是供不上,冲不动发电机,电也是时有时停,像是得了尿急的病人。停电的时候就用蜡烛替代照明。我的老家,还在照煤油灯。在油灯的灯光下,我开始了启蒙。城里的人说,用蜡烛照亮比煤油灯好,尤其是鼻子里没有黑黑的鼻子屎。我们当然也奢望能享受城里人的待遇,但那是不现实的,需要钱。对我们来说,能够每天晚上有油灯照就不错的了,不敢抱些不着边际的奇思妙想。
据我的父亲讲,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初期的时候,永善就开始有电视了,的一两台,是来测试信号用的。那时候,很多的人围着14英吋的黑白电视机,就像看外星来的稀奇怪物一样。一群人紧紧地围着电视机,拉起的圈子连风都吹不进去。
几十上百人围着一个只有14英吋的电视机,很多人是不可能看见电视的。也只是凑热闹,听一下声音而已,这也总让人非常的高兴。当然,在县城的电普及了之后,黑白电视也逐渐的走进了千家万户。
进城里去,可以看电灯,看电视。我们都喜欢去。在赶集的时候,当天去城里是要返回的。也只有从家里去城里到从城里返家的这段歇脚的时间,才有机会在姑妈家的沙发上规规矩矩的坐着看电视。电视上的每一个细节,回家之后很长一段时间都是我们茶余饭后津津乐道的事情。
后来我在进城的时候,看见了很多的彩色的画面,和忠诚的眼睛在现实里看见的一样。在黑白电视的年代,看见的事物总要让我们去甄别和对比。有些时候,怎么也想不清楚。即使是黑白的电视机,也在荧光屏上贴有一层薄膜,这让本来就黑白的画面变成了假彩色。
我们在更大一点的时候,表哥喜欢把我们带到电影院里去。让我感受到了音质和超大画面的享受。在那里,声音是多么的宏量,宏量得几乎震耳欲聋,但人民都忍受着,还说是享受。在宽大的幕布上,一个毛孔在屏幕上放大得让人恐惧,还以为是一个活火山口。
再后来,单调的电视节目再也不能满足于人们好奇的心理,被人们抛在了一边。很多的人时髦地走进了录象厅。在录象厅里,可以寻求看武侠片,枪战片,爱情片的刺激,这些都是我们非常愿意的,只要五角或一块钱,就可以在场子里看上半天,这可是打发时间的好去处。去县城的时候,表哥经常带我们去。等清场出来的时候,感觉到冷飕飕的,总觉得四面八方的枪口都对准我们,狙击手正匍匐着,随时枪声都可能打破宁静的夜晚。我们就是影片里的主人翁。街道上冷冷清清的,轻咳一声嗽,也能让清冷的街道上变得非常的响。过街的老鼠突然窜了出来,把我们吓的惊魂落魄,

魂不附体。这才让我想起,所有的人都睡了,是因为我们看录象看得得意忘形,连具体的时间都忘记了。
退伍的老表,在过春节的时候来我家玩,还把电视和录象机搬到了我家来。那时候虽然不通电,但我家有柴油机,父亲就准备用柴油机旋转的飞轮做动力,带动发电机发电来卖给附近的人家。正在洽谈中。于是,老表就在村委会的楼上放录象。村委会离我家至少有一里的路程,我们就用电线把电从我家这里输送出去。这也为了让村民都相信,柴油机发的电完全满足于照明的。柴油机是单缸的,发出的电也就会和柴油机的频率一样,当活塞在汽缸里把喷油嘴里吐成雾状的柴油挤压燃烧的瞬间,电就要更亮些。在我进城市以后,我才知道原来这种踩着鼓点的方式就是城市里的人跳迪斯科的节奏。城市里这些游乐的东西都是从农村的生产生活中衍变而来的。
这算是过一个不一般的春节。以前的春节,大家都汇集到村委会,男人们打牌抽烟,女人们做针线活聊家常。只有我们这些知东不知西的孩子,不是人来疯一样从屋里跑进跑出,就是把压岁钱拿去买鞭炮放。在大人面前,总是佯装着自己的压岁钱是买东西吃了的。而今年,我的任务就是为老表卖票。录象票做得非常的简单,在切成带状的油皮纸上用印泥盖一个章。具体的场次,也只是在颜色上有所区别。
最让我难以忘记的,是在我卖票的时候,居然有人来诈票。他偏偏就是说给了我的钱,而我却偏偏就说没有给。僵持之下,也就当他买了票一样进去了。这让我很不服气。这也是我人生中第一次遇见这样的事情。我们之间的理请包青天来也判不清,也就只有吃哑巴亏。没有卖票居然还有理,我的大人们,却还在不停的道歉,就好象真的是我错了一样。
后来,村里有人买了电视机。那时候,还没有电,但用蓄电瓶。每天,都把电瓶背到有电的坝区去充好,下午的时候再背回来。我最记得,那时候的晚间的黄金时间放《雪山飞弧》,很多的人都跑上几里路去看。主人家的屋子里挤得水泄不通。我真不知道那里来的那么好的精神,居然愿意跑那么远去看每晚两集连播的电视连续剧,这让我现在一直都不理解。
在这个时候,很多的人家都想买电视机,也就是想用蓄电瓶来放。当把电视机搬来之后,才知道,原来不管怎么调整天线,都只能收到雪花和刺耳的流水声。当把室外的天线撑起来,还是不行,五米不行撑十米,不行还在往更高处加绑杆子。其实,只是想把杆子升高后,可以让天线看见县城里的发射塔。但都无济于事。
我们村子,是在录象带都几乎停止使用的时候才通电的。乡村的人民,实在是看不惯别人都照着电,用着电器,看着电视,就我们村子一到夜晚就瞎灯熄火的。在村里的组织下,按户按人出钱,终于把电接通了。有很多的人家,都有信号,但雪花都多。有时候看得好好的,电视上的影子就莫名其妙的扭,像跳秧歌似的扭了起来,而且还越来越意犹未尽似的跳得没完没了。
村子里终于安起了接收机。但只能看一个台。转发电视人的喜欢看什么,所有的人都得和他的兴趣爱好一样必须喜欢,因为你别无选择。最可怕的是天天接连看的连续剧他忘记了转,这让人可以很好地体会心急如焚这个词语的真切感受。
在看电视的时候,我最记得奶奶,她耳朵不好,是听不见里面说什么的,再加上她听不来普通话,她只知道里面的人穿得花花绿绿的,很热闹。奶奶聚精会神地看着当里面的画面切换了的时候,奶奶问我们,刚才看见的人去躲在那里去了,怎么半天都不出来?弄得我们笑得前仰后合。直到现在,奶奶还是没有搞清楚,那么大的盒子居然可以装那么多的人。我们看电视的时候,奶奶也总是陪我们看,但她打瞌睡的时候居多。
我的村子里挨家挨户都安起了“锅盖”,就是我们说的接收机。是用铝皮做的,按照一定的角度直接接收天上的卫星信号,这迈开了大山的阻挡。这让村里的人们,和城市的人民同步看上了电视。在村里,还可以接受到很多的周边国家的电视节目,虽然看不懂,但总是对他们的肤色和着装非常的感兴趣。他们就是我们所说的老外。在我的老家,看见老外的机会相当的少,也只有在电视里,才提前的过了看老外的瘾。很多的老人都说,谁也没有想过还能在电视里看见老外,这让他们这一生感到非常的满足。
家里的电视看上一个小时就罢工了,这让习惯了白天忙得不可开交晚上看电视的父母想方设法就想换一个新的。其实,原来的电视修一下还勉强可以用的,但父亲极力的主张买一个更大清晰度更高功能更全的。少吃少穿都可以,不能没有电视。少了我们陪在父母的身边,也只有找一个不长脚的不会远走高飞的忠实的电视来陪着他们。父母需要的我们都给不了,也只有在看电视的时间中打发掉那些无聊的时光。我得感谢电视,是它陪伴着孝顺着我的父母。

看到这里关于“纪念建党95周年讲话稿”的相关内容差不多已经结束了,如果对《纪念建党87周年并改革开放30周年》还无法解决您的需求,请继续看我们为您准备的“纪念建党95周年讲话稿”专题!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