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心得体会 > 我和国寿的故事演讲稿 > 导航 > 我和学生的故事

我和国寿的故事演讲稿

我和学生的故事。

我们会不经意地忘记对手精辟的观点,就像忘记自己愚蠢的想法一样。将读过的东西,把最受感触、最重要的部分做为中心来写。写心得体会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写作训练,写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心得体会的内容要写些什么更好呢?以下由小编收集整理的《我和学生的故事》,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我和学生的

作者/ 张 羽

说来惭愧,直到我的46 个学生已升入五年级,在2012 年这绚丽灿烂的秋色里,我才静下心来将我们之间的点滴故事一一回放、娓娓道来。

相识已有四个年头,弹指一挥间,一千多个日日夜夜如水流逝,沉淀下来的却是我们师生间的真挚情感和留给彼此的难忘回忆。

在四年多的漫长岁月里,好像闭上眼睛他们总是在我的身边欢呼雀跃、追逐嬉戏,在我的讲台下奋笔疾书、冥思苦想,似乎他们永远都是与我初次相逢的那般模样———那些可爱的小不点儿!直到有一天,我猛然发现他们其中有些孩子已高过我半头了———原来,他们长大了。分离在所难免,有时候想想终有一天他们会离我而去,自己则如老去的家燕,守着空巢,再也盼不回他们重回童年在我身边淘气,心里会很难过,提前为离别预支了一份难舍。

我的46 个孩子,拥有46 双水晶般的眼睛,他们总是或是疑惑或是释然或是惊喜或是忐忑地望着我;我的46 个孩子,拥有46 双小巧机灵的耳朵,他们总是在专心地听我读课文听我念生字听我批评教育听我表扬鼓励;我的46 个孩子,拥有46 张可爱的小嘴,它们总是在回答提问、自由讨论、谈天说地、高喊“万岁”;我的46 个孩子,拥有46 双胖乎乎的小手,它们总是高高地举起,或是紧握着笔杆,或是认真地托着下巴,或是热烈地鼓掌……相逢四载情最真。

记得有一次,在学习课文《第一次抱母亲》的课堂上,我难以自持,几度哽咽,作为一个漂泊在外的游子,念及家中的母亲,难免真情流露,泪洒课堂,在我动情的讲述中,(网 )好多孩子红了眼眶,哭得最凶的孩子叫李晓航。我知道他三岁时父母便离异了,妈妈在南方,他只有在寒暑假才有机会见妈妈———孩子是想妈妈了。课下,我把还在抽泣的他轻拥入怀:“孩子,你要学会坚强。人生中有很多事情我们无法预知和主宰,那就做好自己应该做的。”他抬起头,泪光点点,我帮他擦了擦泪痕:“好好学习,等你长大了,可以去妈妈所在的南方念大学啊,以后在那边就业、安家,甚至可以把爸爸也接过去,那你不就能和爸爸妈妈在一个城市生活、经常见面了吗?”他抹了抹眼泪,点了点头。我知道,一颗勤勉的种子已经在他心中悄悄生根发芽……

班级里有个叫郑惠的孩子,她不算是最聪明的,却一定是最勤奋的。每每看到她微皱着眉头高声朗读课文,思考数学题,我的心都会为之一颤———那表情认真得让人心疼。

在这个多病、瘦弱的身躯里该是蕴藏着多么大的热情和能量啊!她偶尔小考失利,我会在卷子上鼓励她:“宝贝,你要相信,努力必有回报!”

田晨阳是我一手提拔起来的班级干部,是个品学兼优的孩子。轮到我们班级值周,她毛遂自荐要当值周生,利用课间时间维持楼层纪律,我很信任她,便一口答应了。可是一天下来,她却主动跟我提出要“辞职”,抱怨当值周生牵扯精力,课间没有时间玩儿更没有时间温习功课。我没做声。课堂上,我跟孩子们讲起了“责任”和“承诺”的重要性,我的眼神扫过她的座位,她的脸红了。又到课间,我假意问她需不需要老师重新安排值周生,她的眼中闪烁着坚定的光芒:“老师,我能行!”我赞许地拍了拍她的肩膀。

有一次,一个家长跟我反映孩子带到学校的新钢笔丢了,好几个孩子悄悄告诉我说看到是XX 拿走的。面对这个棘手的问题我犯了难:怎么跟这个拿别人东西的孩子沟通呢?既让他意识到自己所犯的错误,又能避免别的孩子给他扣上“小偷”的帽子从而对他的心灵造成伤害。我心生一计。悄悄找到XX,我故作轻松小声问道:“你是不是拿了XX 的钢笔想看看却忘记还了?”他先是错愕,后来沉默了一会,点点头,“赶紧还给XX 吧。顺便解释下,别让人家误会。”我说。班会课上,我以此为例,提醒孩子们借东西要及时告知主人并记得归还,大家恍然大悟,纷纷向他投去了歉意的目光。他抿着嘴唇,注视我的眼神里写满了感谢。

王文翰是个聪明又淘气的孩子。一次处理完他和另一个孩子的争端,我注意到回到座位的他始终嘟着小嘴。课下我询问他是不是对老师的处理方式不太赞同,他支吾了半天没说什么,但明显有难言之隐。我见状说道:“当面说不出来就给老师写封信吧,明天交给我。”第二天,他给我写了一封长长的信,言辞中肯坦诚,其中不乏对我的一些意见,我给他回了信,解释了我的所作所为的缘由,也对自己的某些行为进行了反思和检讨。看完我的回信,他的脸上露出了轻松的笑容。正值期末,课时较多用嗓过度,再加上思想压力大,我的声音嘶哑了。课下,王文翰神神秘秘地找到我,看着他伸过来的小手紧攥着喉片,我的鼻子陡然一阵酸……

XX 是个特殊的孩子,从小就被寄养在姑姑家,后来又被安置在小饭桌,小小年纪就饱尝寄人篱下的辛酸。我经常送他一些文具和吃的。我想,既然他缺少来自家庭的温暖,我就理应给予他双倍的关怀。孩子脸上的笑容多了,整个人也活泼了,学习劲头更足了……

我的这46 个孩子,是我大学毕业参加工作后所带的第一批学生,他们是我的精神寄托,我的快乐所在。有时候工作、生活上有烦心事,恰巧没课,我会透过教室门上的小窗口看看他们听讲的样子,一个个圆圆的小脑瓜,时而抬起时而低下,多么认真!课间和他们聊聊天,听听他们用稚嫩的语言互相调侃或是跟我诉说心事,心情会好很多。在操场上,总是很容易从一群孩子中分辨出我熟悉的身影。他们欢跑过来跟我问好,那一刻,真的很为为人师而骄傲。搂搂他们弱小的身体,摸摸他们的小脑瓜,牵牵他们胖胖的小手。更多时候,真想把他们全都拥在怀里……

运动会上有他们的挥汗如雨,合唱赛上有他们的引吭高歌,公开课上有他们的精彩表现……这些孩子带给我的难忘实在太多。我希望当我为人母时,当我步入中

年时,甚至当我垂垂老矣时,仍能含笑回忆起他们此时的种种。

我亲爱的宝贝们,你们每一个人,都曾经在老师的梦里出现过,但愿你们走好今后人生路上的每一步,收获灿烂幸福的玫瑰人生。有时候害怕在你们毕业后的日子里,我会因为再也不能见到你们出现在教室,心空空的,想寻找你们却又找不到。你们去了哪里?在室外上体育课?在音乐教室上音乐课?还是各自回了家?那种感觉,想想就令人慌乱又沮丧。老师只是你们成长道路上的一个过客,无缘在你们今后的人生道路上再扮演角色,但老师会一直默默关注着你们,为你们祝福。

若数载后我们重逢,时间会为我们见证,我头上的白发难掩岁月的无情,但你们成熟的体态、真诚的问候却不枉岁月匆匆。

我亲爱的宝贝们,多么爱你们说不出来。和你们的故事,有开始,我却任性地不想它有结局…

f132.cOm更多心得体会扩展阅读

我与军训的故事


我与军训的故事

初中高中都没有参加过军训,大学的军训让我有些担心,军训第一天就是暴雨天气,但是就是撑伞去教室,之后又回到宿舍而已,军训第一天就那么简单的度过。教官是一个极其年轻的男生,甚至比我们班的同学还要年轻,他说这也是他第一次带军训,我一阵侥幸,教官经验不多,就应不会很严吧,啧啧,军训生活就应完美了!

直到第二天,军训正式开始,立正转体跨立军姿一点一点的学习压力并不是很大,也没有感觉很累,教官也开始讲述他的当兵生活,于此之间,我发现,同代人之间产生的差距也能够是极大的,教官无论站立还是坐下休息,都是挺直了腰杆的,给人很大的气势,也让男性阳刚之气显露无疑,比较而言的我们一到休息时间就是撸裤脚,然后猫腰玩手机,教官沉默,我们这片都是游戏打打杀杀的喊叫。教官每一天五分钟的起床收拾内务,站军姿更是家常便饭。刚开始的一两天对于他所说的一切艰辛,我都是以看客的身份听着想着,直到第二天晚上,我和室友从食堂出来飘过浴室,黑暗中所有的教官上着迷彩短袖,下着黑色短裤,笔直化一地立在门口,对路边的议论声置若罔闻,眼神一致,仰望45,沉默不语,队伍最前方的是营长,有力的发着口令。我与他们擦肩而过的时候,突然想笑,

,若换成我们一行人,早就眼神乱瞟,动作纷纷了。

一向以来,军人在我心中都是严肃,坚定的代名词。而后学校开展开学典礼堲军训动员大会,从进场开始,台上的领导就一向指挥,四千多的新生穿着迷彩此刻草地,机械的遵从每一个指令,十分钟,二十分钟炎炎骄阳烤的每个人都开始不耐烦,此间一向是左挪一点,右跨一步,反复多次,同学早就没有了耐心,怨声连连,脚底开始酸疼,只得左右脸颠来倒去的轮换,小腿的酸疼一向蔓延到膝盖,军姿持续的手型也开始出汗变湿,阳光肆意它的光芒,毫无遮拦的扑近每一个角落,质硬的军训服不服帖的粘在背后,更像是无序的蚂蚁布满身体。大部分人开始皱眉发牢骚,小部分沉默不语,却也在暗暗变换姿势。过了许久,最后能够坐下,又是一阵稀稀落落,各自掏出手机,低头,也没了抱怨。越过无数个后脑勺,我看见了连旗下的教官,红旗飘飘,他军姿站立,单手扶旗,一手持续难忍的军姿手型,不回头也不讲话直到大会结束,教官扛着连旗,从我身边经过是,我看见他轻跺发麻的双肩,又一路小跑地回到队伍前方,一二一,左右左,跟着,队形别散了!前前后后之前有两个小时,我和所有新生一样,开会时沉浸在自我的世界里,咕哝着麻烦无趣,却很少有人注视到

红旗下伫立的教官。我想,这就是我心中的当兵人,是我心中的当兵气[由整理]

质,更是警醒当下无为青年的警钟。

尽管军训还没有结束,但这种特殊的体味已感受许多,只是不知怎样表达,这就全是只可意会不可言传吧,唯一能明确表达的是,自我甩开了女孩子的娇气。军训生活无味无趣,可也只是短短的两周,而当兵的生活却是以年为单位,日复一日,削平每一个人的棱角,磨砺每一个人的意志。沉浸网络游戏的我们,需要军训这个容器,规范自我,学会坚韧!

军训两个熟悉的字眼,不止一次的经历。小升初,初升高,而今高中升大学。我已不再陌生。又一次体验军训生活,产生了一些不一样的感悟。

又是一年军训时。年年岁岁军训似,岁岁年年人不一样。当我们怀着对大学的憧憬与未知踏入大学门槛不久便开始了为期两周的军训。两周,在长长的生命旅途中只是一瞬,然而于我们刚步入大学的新生来说是不平凡的。刚穿上军装的一瞬,就涌起了饱满的激情,感觉自我真的化身为一个保家卫国的勇士了。满满的自豪感油然而生!

每个人对同一事物的感知潜力是不一样的,对待军训也是如此。军训顾名思义,像军人一样训练,苦是必然的。有人说军训太苦,简直就是耗费青春,浪费钱财想要找各种理由逃脱训练,当然

也有人选取默默坚持,因为他们明白军训能锻炼自我的意志,使自我更加强大!在我看来,那些能坚持下来的人,不管做的是否优秀,都是强者!

站军姿,起步走,正步走,向左转,向右转这些枯燥无味的动作充斥了我们的生活。随着一天天的结束,又一天天的开始,同学们已经习惯了这种训练模式,不再抱怨,认真听从教官的每一个指令,认真完成每一个动作。一个人出现错误,大家一齐承担,共同前进。不管是烈日灼灼还是阴雨绵绵,我们都坚定地站在训练场上。用挺拔的身姿向教官证明我们能够;用响亮的口号向教官证明我们能够;用整齐的动作向教官证明我们能够!

每一天点点滴滴的训练终成一段整齐的分列式表演。我们也曾被一遍又一遍的齐步走,正步走折腾的精疲力尽;也以前埋怨过教官的冷漠无情;也曾责怪过队友的低级错误;但最终都坚持了下来。当我们整齐地完成一段分列式时,所有人都发自内心地笑了,激动地鼓着掌。那一刻仿佛忘记了以前所有的不愉快,心中留下的只是大家一齐努力的完美。我渐渐的明白了军训也是训练团队意识的一种方式,因为想要完成教官的指令,广掌握动作要领是远远不够的,更重要的是同学间的互相合作,互相帮忙。军训在潜移默化中影响了我,让我变得更有职责感

,更有团队意识。

友情是军训所得,懂得合作亦是军训所得;吃苦耐劳是军训所得,勇敢坚持亦是军训所得。都说优于别人不是真正的优秀,真正的优秀是优于过去的自我。透过军训我们成长了,变得更加优秀!

于我而言,军训不只是一次经历,更是一种精神,一种载体。它鼓舞着我们勇往直前,永不放下,带领我们迈向更完美的未来!

我的教学小故事


我的教学小

铁门镇中心小学 苗银松

人人都说教学苦,确实,做一个老师挺苦挺累的,做一个好教师就更苦更累了,但这是我们选择的职业,所以我们要做的只有默默工作。

在我教书生涯中,发怒成了我生活中出现得最多的动作。有一次,语文课上学生不专心,表现出疲惫状态,精力不够集中,引起我的发怒,于是我在课堂上大声呵斥犯错的学生,只因为觉得这样做会在全班起到震慑作用,却没有去想这个学生会有怎样的感受,也忽略了同样坐在教室中其他的那些满怀期待等老师讲授下一课的同学。结果,学生好了一时,不久又思想不集中了。后来,我尝试在中,采取了自主学习的教学方法。每学一篇新课文,都让学生采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学习自己喜欢的课文内容。这样做,操作起来比较困难,但可以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让他们去动脑,去说,让他们认识自己是学习的主人。当学生在课堂上表现出对讲解的乏味,我就索性穿插点小故事或小趣闻等插曲,关键在于教师要掌握调度学生的艺术。语文的教学有生动的课堂讲解,但也有枯燥的字词训练;有情节曲折生动的故事,也有乏味的理解与说理。不论何种语文课堂,如果我们教师能让学生始终保持高昂的学习热情,积极地投入到语文课堂的情感体验中,学生会学得有滋有味,老师也乐于教学。

孩子的心灵是纯洁而美丽的,如水晶;孩子的心灵是脆弱而易碎,如玻璃。我们做老师欣赏着他们水晶般的心灵,每当要发火的时候,脑子里就不由自主地出现自己初为人师时的事情。有时我觉得愧疚,后悔当时吓着了那些孩子;有时又觉得可笑,奇怪自己当时怎么会发那么大的火?现在回想起来,实在觉得自己做得不妥,当时可能为了维护那么一点尊严,可能是为了挽回那么一点面子,总而言之,只是为了证明我是一个老师,我是不可侵犯的。在与孩子一次次磨合的过程中,我慢慢学习着宽容,慢慢改变着教育的做法。学生对我们教师的要求并不高,只要我们真心一点,赏识一点,他们就会心满意足,“言听计从”。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会努力地蹲下身子与学生对话,也努力着去用自身的行动,去影响他们。

有关诗歌的知识和故事


有关诗歌的知识和故事

有关诗歌的知识和故事(一):

诗歌的基本知识

1、诗歌的特点

诗歌是高度集中地概括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它饱含着作者的思想感情与丰富的想象,语言凝练而形象性强,具有鲜明的节奏,和谐的音韵,富于音乐美,语句一般分行排列,注重结构形式的美。[由整理]

诗歌有以下几个基本特点:第一,高度集中、概括地反映生活;第二,抒情言志,饱含丰富的思想感情;第三,丰富的想象、联想和幻想;第四,语言具有音乐美。

2、诗歌的起源

诗是来源于古代人们的劳动号子和民歌,原是诗与歌的总称。开始诗和歌不分,诗和音乐、舞蹈结合在一齐,统称为诗歌。中国诗歌有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遗产,如,《诗经》《楚辞》和《汉乐府》以及无数诗人的作品。

3、诗歌的分类(1)中国古代诗歌包括诗、词、曲三大类,按音律诗分为古体诗和近体诗两类。近体诗包括律诗和绝句,律诗包括五言律诗和七言律诗;绝句包括五言绝句和七言绝句。

中国古代诗歌的题材分:

①咏物言志诗,诗人对所咏之物的外形、特点、神韵、品格进行描摹,以寄托诗人自己的感情,表达诗人的精神、品质或理想。

②写景抒情诗,歌咏山水名胜、描述自然景色的抒情诗歌。

③即事感怀诗,因一事由而引发诗人的感慨,如怀

怀亲、思乡、念友等。

④边塞征战诗,描述边塞风光和戍边将士的军旅生活,或抒发们乐观豪迈或相思离愁的情感,风格悲壮宏浑,笔势豪放。

⑤怀古咏史诗,以历史典故为题材,或证明自己的看法,或借古讽今,或抒发沧桑变化的感慨。

(2)现代诗歌按照作品资料的表达方式划分:

①叙事诗:诗中有比较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通常以诗人满怀激情的歌唱方式来表现。史诗、故事诗、诗体小说等都属于这一类。

②抒情诗:主要透过直接抒发诗人的思想感情来反映社会生活,不要求描述完整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如,情歌、颂歌、哀歌、挽歌、牧歌和讽刺诗。

按照作品语言的音韵格律和结构形式划分:

①格律诗:是按照必须格式和规则写成的诗歌。它对诗的行数、诗句的字数(或音节)、声调音韵、词语对仗、句式排列等有严格规定,

②散文诗:是兼有散文和诗的特点的一种文学体裁。作品中有诗的意境和激情,常常富有哲理,注重自然的节奏感和音乐美,篇幅短小,像散文一样不分行,不押韵,如,鲁迅的《野草》。

③自由诗:是近代欧美新发展起来的一种诗体。它不受格律限制,无固定格式,注重自然的、内在的节奏,押大致相近的韵或不押韵,字数、行数、句式、音调都比较自由,语言比较通俗。

有关诗

歌的知识和故事(二):

有关诗歌的知识

一、什么叫诗歌

诗一词,本是四书、五经(诗、书、礼、易、春秋)中的《诗经》的简称。《诗经》本称诗,后被儒家奉为经典,才称《诗经》。《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诗,原本是配乐来唱的,所以也称诗歌,后演变成脱离音乐的一种文学体裁。

中国的诗歌产生于文字发明之前,它是在人们的劳动、歌舞中渐渐构成和发展起来的。中国是诗歌的王国,从远古至近代诗歌不知其几千万万,因种种原因失传了的除外,保存下来的仍可说是浩如烟海。诗歌也和其他任何事物一样,有一个萌牙、产生、发展变化的过程。《弹歌》

二、诗歌的发展历程

中国的诗歌产生于文字发明之前,它是在人们的劳动、歌舞中渐渐构成和发展起来的。

公元前4世纪,战国时期的楚国以其自身独特的文化基础,加上北方文化的影响,孕育出了伟大的诗人屈原。屈原以及

深受他影响的宋玉等人创造了一种新的诗体枣楚辞。屈原的《离骚》是楚辞杰出的代表作。

诗经、楚辞之后,诗歌在汉代又出现了一种新的形式,即汉乐府民歌。汉乐府民歌流传到此刻的共有100多首,其中很多是用五言形式写成,之后经文人的有意模仿,在魏、晋时代成为主要的诗歌形式。

南北朝时期是中国诗歌史上的又一发展时期,这

表此刻又一批乐府民歌集中地涌现出来。它们不仅仅反映了新的社会现实,而且创造了新的艺术形式和风格。这一时期民歌总的特点是篇幅短小,抒情多于叙事。南朝乐府保存下来的有480多首,一般为五言四句小诗,几乎都是情歌。北朝乐府数量远不及南朝乐府,但资料之丰富、语言之质朴、风格之刚健则是南朝乐府远不能及的。如果说南朝乐府是谈情说爱的艳曲,那么,北朝乐府则是名符其实的军乐、战歌。在体裁上,北朝乐府除以五言四句为主外,还创造了七言四句的七绝体,并发展了七言古诗和杂言体。北朝乐府最有名的是长篇叙事诗《木兰诗》,它与《孔雀东南飞》并称为中国诗歌史上的双璧。

三、诗歌的起源

中国是诗歌的王国,从远古至近代诗歌不知其几千万万,因种种原因失传了的除外,保存下来的仍可说是浩如烟海。诗歌也和其他任何事物一样,有一个萌牙、产生、发展变化的过程。《弹歌》

四、诗歌的特点

诗歌是高度集中地概括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裁,它饱和着作者的思想感情与丰富的想象,语言精炼而形象性

强,具有鲜明的节奏,和谐的音韵,富于音乐美,语句一般分行排列,注重结构形式的建筑美。诗歌的几个基本特点:第一、高度集中、概括地反映社会生活。

文学是社会生活的反映,一切

文学作品反映社会生活都要求进行艺术的集中概括,但是诗歌与其它文学体裁相比较,要求集中性、概括性的程度更高。

第二、抒情言志,饱和着丰富的思想感情。

诗歌的抒情性极强,作品饱和着丰富而强烈的思想感情。我国传统的诗歌理论都很重视这个特点。《尚书尧典》①中就有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永,律和声这样的记载②;汉代的《毛诗序》在论及诗歌抒情言志的特点时写道:

诗者,志之所之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情动于中而形于言,言之不足故嗟叹之,嗟叹之不足故永歌之,永歌之不足,不知手之舞之,足之蹈之也。

那里已经说明诗歌、音乐、舞蹈都是人们心中的情、志的表现,是由情动而引起的。对此,汉唐及以后的学者还有不少的解释。他们认为情、志、意实为一体,都是属于人的思想感情。所谓诗言志,用现代的话来说,就是诗歌要表达思想,抒发感情。

第三、丰富的想象、联想和幻想。

诗歌不仅仅要有丰富的思想感情,而且还要将思想感情与作品描绘的生活图画融为一体,透过生动优美的形象感染读

者。这就需用丰富的想象,大胆的联想和幻想,从而突破物我之间、时空之间的界限,最大限度地将人的心灵感受和丰富情感表现出来。因此,对于诗歌而言,想象、联想和幻想,不仅仅是意象的联

缀、运动,而且是意象的创造,境界的拓展,情感的释放。没有想象、联想和幻想,也就没有诗。第四、语言的音乐美

诗歌语言个性要求富有音乐性,音乐美能够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艺术感染力。诗歌语言的音乐性因素,包括节奏、音调、韵律等。诗句要求节奏鲜明、音调和谐,贴合必须的韵律,吟诵动听感人,具有音乐美。

五、诗歌的表现手法

表现手法:

1、结构形式:

诗歌的结构形式,常见的首尾照应,开门见山、层层深入,

先总后分,先景后情、卒章显志,过渡、铺垫、伏笔等。

2、表达方式:

诗词中主要运用叙述、描述、议论、抒情四种表达方式,这其中描述、抒情是考查的重点。描述方式有动静结合、虚实结合等的不同;抒情方式有(抒情方式主要有直接抒情和间接抒情两种方式。)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情景相生情因景生以景衬情融情入景一切景语皆情语等。

3、修辞手法:

主要的修辞手法有:

4、艺术风格:

包括雄浑、旷达、豪放、俊爽、冲淡、沉郁、悲慨、婉约。

5、写作技巧:

写作技巧包括:赋比兴、衬托、比较、渲染、卒章显志、画龙点睛、以小见大、欲扬先抑、联想想象、语序倒置等。

六、诗歌的分类及有关知识

诗歌分为(古体诗:分为古风、乐府诗,特点为诗无定句、句无定字。

格律诗:分为唐诗、宋词、元曲。唐诗分为:律诗、绝句;元曲分为杂句、散曲。)

诗歌按创作的时代和诗歌所反映的时代资料,可分为现代诗歌和古代诗歌(古典诗歌)。1919年,

等与古体诗相对而言的旧体诗称为近体诗

按资料,诗歌可分为抒情诗和叙事诗。抒情诗主要是透过直接抒发作者内心的感受来反映社会生活,根据作者对客观事物的态度和诗歌资料,抒情诗又可分为颂歌、哀歌、恋歌、田园诗、山水诗、讽刺诗、史诗等等。叙事诗主要是透过对事件的描述和人物形象的塑造来反映现实生活,它以叙事为主,且以抒情的方式叙事,一般有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人物形象。

按形式,诗歌可分为格律诗、自由诗、散文诗、民歌等,它们都具体体现各自不同的形式。

七、古体诗和现代诗的不同之处

古诗词(又称古体诗),有着严格的格律要求,不论是字数、句型、平仄,都有着严格的规定,比较如十六字令它要求全词只有十六个字,多了不行,少了更不能够。再有,古诗词是很朗朗上口的,因为,创作古诗词一般都有相应的词牌曲,所以,对古诗词不能称为朗诵而是吟诵,吟是一种有曲调变化的发声形式,你可能明白李白的是《赠汪伦》吧,诗中说道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

情。他诗中所说踏歌就是吟诵着送别诗词来为李白送行。

现代诗(也称新体诗),准确地说应当称其为自由诗,它是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新文化运动时期,在反对八股文等一系列文化改革创新中,由郭沫若首先发明、创造并运用

于诗歌创作之中的,像郭沫若所写的自由诗《女神》、《凤凰涅磐》等。这种诗歌摒弃古诗词的许多戒律,提倡自由,不受长短句约束,对平仄虽有要求,但不如古诗词严格,这种体裁的出现与当时的社会文化背景关系极为密切。

八、有关诗人的知识

文天祥宁死不屈南宋民族英雄文天祥,兵败被俘,坐了三年土牢,多次严辞拒绝了敌人的劝降。

苏轼,名轼,号东坡居士。

李白,名白,字太白。

陆游,名游,号放翁。

李贺,一生不得志,死时才二十七岁。

苏东坡被贬黄州写了〈念奴娇赤壁怀古〉前、后〈赤壁赋〉,六十多岁是被贬海南三年,回去时竟写道九死南荒吾不悔,兹游奇绝冠平生,苏东坡多次被贬,可他的诗中我们总是看到一个快乐的苏东坡。

杜甫(公元712-770),字子美,唐代著名诗人。祖籍襄阳(今属湖北),生于河南巩县。杜甫出生于一个有着文学传统的家庭中,他的爷爷杜审言也是唐朝(武则天时期)著名的诗人,所以他7岁开始学诗,15岁时就已扬名。杜甫的诗歌现存1400多首,它们深刻地反

映了唐代安史之乱前后20多年的社会状况,生动地记载了杜甫一生的生活经历,杜甫的诗歌被后代称为诗史。

孟浩然(公元689~740)唐代诗人。襄州襄阳(今湖北襄樊)人,世称孟襄阳。前半生主要居家侍亲读书,以诗自适。他的诗得到了很高的评价,名声一时传遍京师,可惜在仕途方面却阻碍重重,始终得不到朝廷重视,孟浩然受到莫大的打击,只得失意地回到鹿门山,悠游山水间。之后虽有

一、两次机会,但可惜都没能施展才能。活到五十二岁。孟浩然诗歌绝大部分为五言短篇,题材不宽,多写山水田园和隐逸、行旅等资料。

陆游(1125~1210)宋代爱国诗人。字务观,别号放翁。山阴(今浙江绍兴)人。陆游幼年经历北宋末至南宋初的战祸,对故土沦丧,人民涂炭,极感痛心。陆游卒于嘉定二年十二月二十九(1210年1月26日)。

九、与诗歌有关的故事

传说

汪伦是唐朝泾州(今安徽省泾县)人,他生性豪爽,喜欢结交名士,经常仗义疏财,慷慨解囊,一掷千金而不惜。当时,李白在诗坛上名声远扬,汪伦十分饮慕,期望有机会一睹诗仙的风采。但是,泾州名不见经传,自己也是个无名小辈,怎样才能请到大诗人李白呢?

之后,汪伦得到了李白将要到安徽游历的消息,这是难得的一次机会,汪伦决定写信邀请他。那时,所有明白李白的人,都明白他有

两大爱好:喝酒和游历,只要有好酒,有

美景,李白就会闻风而来。于是汪伦便写了这样一封信:李先生喜欢游玩赏景吗?我们那里有十里桃花。李先生喜欢喝酒吗?我们那里有万家酒店。

李白接到这样的信,立刻高高兴兴地赶来了。一见到汪伦,便要去看十里桃花和万家酒店。汪伦微笑着告诉他说:桃花是我们那里潭水的名字,桃花潭方圆十里,并没有桃花。万家呢,是我们这酒店店主的姓,并不是说有一万家酒店。李白听了,先是一愣,之后哈哈大笑起来,连说:佩服!佩服!

汪伦留李白住了好几天,李白在那儿过得十分愉快。因为汪伦的别墅周围,群山环抱,重峦叠嶂。别墅里面,池塘馆舍,清静深幽,像仙境一样。在那里,李白每一天饮美酒,吃佳肴,听歌咏,与高朋胜友高谈阔论,一天数宴,常相聚会,往往欢娱达旦。这正是李白喜欢的生活。因此,他对那里的主人不禁产生出相见恨晚的情怀。他曾写过《过汪氏别业二首》,在诗中把他汪伦作为窦子明、浮丘公一样的神仙来加以赞赏。

李白要走的那天,汪伦送给名马八匹、绸缎十捆,派仆人给他送到船上。在家中设宴送别之后,李白登上了停在桃花潭上的小船,船正要离岸,忽然听到一阵歌声。李白回头一看,只见汪伦和许多村民一齐在岸上踏步唱歌为自

己送行。主人的深情厚谊,古朴的送客形式,使李白十分感动。

他立即铺纸研墨,写了那首著名的送别诗给汪伦:李白乘舟将欲行,忽闻岸上踏歌声。

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

这首诗比喻奇妙,并且由于受纯朴民风的影响,李白的这首诗十分质朴平实,更显得情真意切。

《赠汪伦》这首诗,使普通村民汪伦的名字流传后世,桃花潭也因此成为游览的胜地。为了纪念李白,村民们在潭的东南岸建起踏歌岸阁,至今还吸引着众多游人。

十、如何赏析诗歌

诗歌赏析文章一般有两种写法:

⑴综合分析法透过对全诗的整体分析,表达自己的观点。

在这种体式下,较完整的写法是:

A.作者简介。

B.作品写作背景简介。

C.作品意象分析(诗句的解释或翻译,诗句所表达的情感、思想,诗句表达的意境)。

D.作品艺术手法分析(通常结合在作品意象分析之中)。E.作品艺术特点的综合评价(往往带有总结的意味)。如果不要求很完整,则可不写作者简介、写作背景两部分。

⑵主题分析法就诗歌最突出的方面进行分析,表达自己的

观点。

采用这种写法时,往往只抓住一个方面,如意境、语言表现力、某一手法的表达思想情感的妙处等等。对于其他方面,则不论及,因而它的篇幅一般较短小。

务必指出的是,无论采用那一种写法,都就应有

欣赏者自己对诗歌的理解和分析,力戒人云亦云、甚或抄袭。

有关诗歌的知识和故事(三):

赏诗的基本知识

1、读诗入意境。欣赏诗歌还要读。诗歌具有节奏,韵律,不读只看,是无法细致深入地领略这种美感的。反复认真地读诗,诗中那种情感的慷慨激昂和音调的铿锵有力、节奏的明快活泼,或者情调的缠绵悱侧、言语的呢呢喃喃、节拍的波浪起伏,就会十分自然地融汇在一齐,使你为之所感动。

2、如何品诗。人们常把欣赏诗歌叫品诗。所谓品,第一是要细心地认真地思考和回味;第二是要凝神定情,在一个安静的环境和比较稳定的情绪下进行欣赏活动;第三是要展开想象、联想的翅膀,从自身的文化知识和经验中寻找与诗歌意念相对应的形象感受;第四是用必要的重复来加深对诗情诗意的把握。

3、提高欣赏情趣。当然,诗歌欣赏同其他艺术欣赏活动一样,也有一个情趣、格调、标准的问题。一方面要努力培养健康的欣赏情趣,确立较高的欣赏标准,另一方面要选取适当的诗歌作为欣赏对象。对于情趣和格调过于低下庸俗的诗歌,就应有分析、剔除,批判的潜力。

诗人的故事:

李白读书的故事

李白是我国唐代伟大的诗人,但他小时候读书却不怎样刻苦,甚至有些贪玩,有一天他到一条小河边去玩,看见一个老太婆在

磨一根铁棒,就上去好奇地问:老奶奶,你为什么磨铁棒?老太太告诉他是在磨针。李白说:那么粗的铁棒怎样能磨成针呢?老人说:只要功夫深,铁棒也能磨成针。李白深有感悟,从此刻苦读书,成为一代诗仙。

成道

诗人白居易为了要求得更高深的学问,到处向人请教,但仍不能满足他强烈的求知欲。

有一天地听说有一位得道的禅师,学问十分高深。于是不惜千里跋涉去求见,好不容易见到了禅师,便虚心地问:师父,请告诉我如何才能得道禅师回答: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白居易不解地说:这连三岁小孩也明白呀,怎能说是道呢禅师回答:三岁小孩也明白,但80老翁也难奉行啊!

曹植

曹植是曹操的小儿子,从小就才华出众,很受到父亲的疼爱。曹操死后,他的哥哥曹丕当上了魏国的皇帝。曹丕是一个忌妒心很重的人,他担心弟弟会威胁自己的皇位,就想害死他。

有一天,曹丕叫曹植到面前来,要曹植在七步之内作出一首诗,以证明他写诗的才华。如果他写不出,就等于是在欺骗皇上,要把他处死。

曹植明白哥哥存心要害死他,又悲哀又愤怒。他强忍着心中的悲痛,努力地想着想着果然,他就在七步之内作了一首诗,当场念出来:

萁在釜下然,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有关诗歌的知识和故事(四):

诗歌

鉴赏的有关知识

常见古典诗歌的分类

一、古典诗歌按格律(形式),主要分为以下几种:

古体诗(古诗、古风、《诗经》、《楚辞》、乐府诗)与近体诗相对

特点:句数自由(四言古诗、七言古诗、杂言诗),字数、平仄、用韵、对仗自由。体例:歌(《茅屋为秋风所破歌》)、行(《琵琶行》)、引(《李凭箜篌引》)、吟(《秦中吟》)

近体诗(今体诗,格律诗)构成于唐代

1、绝句(五言绝句、七言绝句)

词:又称为诗余、长短句、曲子、曲子词、乐府等。其特点:调有定格,句有定数,字有定声。字数不同可分为长调(91字以上)、中调(59-90字)、小令(58字以内)。词有单调和双调之分,双调就是分两大段,两段的平仄、字数是相等或大致相等的,单调只有一段。词的一段叫一阙或一片,第一段叫前阙、上阙、上片,第二段叫后阙、下阙、下片。

曲:又称为词余、乐府。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散曲包括有小令、套数(套曲)两种。小令只含一支曲子,套数是连贯成套的曲子,至少是两曲,多则几十曲。每一套数都以第一首曲的曲牌作为全套的曲牌名,全套务必同一宫调。它无宾白科介,只供清唱。

2、律诗(五言律诗、七言律诗、排律)

特点:八句四联(首联颔联颈联尾联),一韵到底,二、四、六、八字押韵且押

平声韵(一可押可不押),颔颈联对仗(首尾不论)。

二、古典诗歌按题材(资料),主要分为以下几种:

(一)、怀古诗

怀古诗一般是怀念古代的人物和事迹。

咏史怀古诗往往将史实与现实扭结到一齐,或感慨个人遭遇,或抨击社会现实。如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感慨个人遭遇,理想和现实的矛盾,年过半百,功业无成。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表达对朝廷苟且偷生的不满,抨击社会现实。也有的咏史怀古诗只是对历史作冷静的理性思考与评价,或仅是客观的叙述,诗人自身的遭遇不在其中,诗人的感慨只是画外之音而已。如刘禹锡的《乌衣巷》,今昔比较,表达了诗人的历史沧桑之感。

咏史怀古诗的鉴赏首先要弄清史实、典故,其次要体会意图、感情,再次要品味技巧手法。

1.形式标志:标题中有古迹、古人名,或在古迹、古人前冠以咏,或在古迹、古人后加怀古、咏怀等。

2.资料特点:

①表达像古人那样建立功业志向,抒发对古人的缅怀之情;

②抒发昔盛今衰的感慨,暗含对现实的不满甚至批判,多借古讽今;

③忧国伤时,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同情下层人民的疾苦,但由国家民族的前途命运。④悲叹年华消逝,壮志难酬。

(二)、咏物诗

1.咏物诗的特点:资料上以某一物为描述对象,抓住其某些特征

着意描摹。思想上往往是托物言志。由物到人,由实到虚,写出精神品格。常用比喻、象征、拟人、比较等表现手法。①以物象为题;②咏(题、赠、赞) 物象

2.资料特点:咏物言志,借所咏之物表达自己的志向或品质;或表达自己对生活的思考、对人事的评价。

3.分析角度:物与人的相同点(物我合一的结合点),赏析时要重点把握①写的什么物,有什么特征。②寄托什么志。

(三)、写景诗

南朝谢灵运开山水诗先河,东晋陶渊明开田园诗先河,发展到唐代,有山水田园诗派,代表人物是王维、孟浩然。

山水田园诗以描述自然风光、农村景物以及安逸恬淡的隐居生活见长,诗境隽永优美,风格恬静淡雅,语言清丽洗练。

这类诗抒情上常常是借景抒情、寄情于景,写法上常常是白描、衬托。

1.资料范围:一般写景诗和山水田园诗;

2.写法特点:借景抒情,融情入景;

3.分析重点:景物特征;

4.山水田园诗得主题:

①归隐田园,钟情山水;②描绘山川美景,热爱祖国河山;

③厌弃官场黑暗,抒发闲适情调,表达自己决不同流合污的高洁品格。

(四)、战争诗

从先秦就有了以边塞、战争为题材的诗,发展到唐代,由于战争频仍,统治者重武轻文,士人邀功边庭以博取功名比由科举进身容易得多,加之盛唐那种用心用世、昂扬奋进的时代气氛,于

是奇情壮丽的边塞诗便大大发展起来了,构成一个新的诗歌流派,其代表人物是高适、岑参、王昌龄。

1.形式标志:题目中朵出现塞、征、军等字眼;也有用乐府旧题的,如《凉州词》、《少年行》、《关山月》、《从军行》等;

2.基本主题:

建立功业的渴望;保家卫国的决心;山河沦丧的痛苦;久居边关的乡愁;塞外生活的艰辛和连年征战的惨烈;报国无门的怨愤和归家无望的哀痛。

3.分析重点:鉴赏边塞诗要结合作者的生平思想和诗歌创作的具体时间,体味诗人在诗中写的是什么,抒发的哪一类型的情感,要注意富有边塞特征的景物和富有战争特征的事件、心理。

(五)、行旅诗和闺怨诗

古人或久宦在外,或长期流离漂泊,或久戍边关,总会引起浓浓的思乡怀人之情,所以这类诗文就个性多,它们或写羁旅之思,或写思念亲友,或写征人思乡,或写闺中怀人。写作上或触景伤情,或感时生情(中秋望月、重阳登高、伤春悲秋、日暮思归),或托物传情(月、雁、笛、柳),或因梦寄情,或妙喻传情。

鉴赏这类诗要在整体感知的基础上确定情感类别;抓住意象,构建图景;抓住关键词语,体味艺术特点。

行旅诗:主要表现行旅之人旅途的艰辛、寂寞以及对家乡、亲人的思念。

闺怨诗:一是表现妇女对出征在外的丈夫的思念,表

达对战争的厌恶或鼓励丈夫建功立业的情怀;二是表达对出门在外的丈夫的思念,表达女子的柔情别绪,忧愁伤感;三是表现宫中女子对自由被禁锢、遭人冷落的处境的怨恨,表达对自由和幸福生活的向往。

(六)、送别诗

古代由于交通不便,通讯极不发达,亲人朋友之间往往一别数载难以相见,故古人个性看重离别。离别之际,人们往往设酒饯别,折柳相送,有时还要吟诗话别,因此离情别绪就成为古代文人一个永恒的主题。

因各人的状况不同,故送别诗所写的具体资料及思想倾向往往有别。有的直接抒写离别之情,有的借以一吐胸中积愤或证明心志,有的重在写离愁别恨,有的重在劝勉、鼓励、安慰,有的兼而有之。

1.形式标志:标题中有送或别等字眼;

2.基本主题:依依不舍的留念;情深意长的勉励;坦陈心志的告白;别后情境的想象、担忧与对友人的思念。

3.感情色彩:依恋与不舍低沉哀婉,伤感惆怅;安慰与祝愿旷达刚健,乐观向上古代诗词中常见的思想情感

●忧国伤时

1、揭露统治者的昏庸腐朽如:杜牧《过华清宫》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

2、同情人民的疾苦如:《茅屋为秋风所破歌》、白居易《卖炭翁》

3、反映离乱的痛苦如:杜甫《春望》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4、对国家民族前途命运的担忧如:杜甫《登楼》花近高楼伤客心,万方多难此登临。锦江春色来天地,玉垒浮云变古今。北极朝廷终不改,西山寇盗莫相侵。可怜后主还祠庙,日暮聊为梁父吟。这是一首感时抚事的诗。作者写登楼望见无边春色,想到万方多难,浮云变幻,不免悲哀感喟。进而想到朝廷就象北极星座一样,不可动摇,即使吐蕃入侵,也难改变人们的正统观念。最后坦露了自己要效法诸葛亮辅佐朝廷的抱负,大有澄清天下的气概。全诗即景抒情

●建功报国

1、建功立业的渴望。如:曹操《龟虽寿》陆游《书愤》

2、年华消逝,壮志难酬的悲叹如:苏轼《水调歌头赤壁怀古》

3、揭露统治者穷兵黩武如:杜甫《兵车行》

4、山河沦丧的痛苦如:陆游《示儿》文天祥《过零丁洋》

5、理想不为人知的愁苦情绪如:屈原《涉江》

6、保家卫国的决心如:王昌龄《从军行》

7、报国无门的悲伤如: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丑奴儿少年不识愁滋味》

●思乡怀人

1、边关思乡如: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

2、闺中怀人如:王昌龄《闺怨》欧阳修《踏莎行候馆梅残,溪桥柳细》李白《乐府》(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3、思亲念友如:王维《九月九

日忆山东兄弟》苏轼《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

4、羁旅愁思如:孟浩然《宿建德江》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温庭筠《商山早行》

●生活杂感

1、坦陈心志的告白,如: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2、借古讽今的情怀,如:辛弃疾《京口北固亭怀古》

3、告慰平生的喜悦,如:杜甫《春夜喜雨》《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辛弃疾《明月别枝惊鹊》●长亭送别

4、情深意长的勉励,如: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

5、寄情山水田园的悠闲,如:王维《山居秋暝》孟浩然《过故人庄》

6、青春易逝的伤感,如:李清照《如梦令昨夜雨疏风骤》

7、仕途失意的苦闷,如:白居易《琵琶行》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

8、昔盛今衰的感慨,如:姜夔《扬州慢》刘禹锡《乌衣巷》

9、依依不舍的留念,如:柳永《雨霖铃》王维《渭城曲》李白《金陵酒肆留别》

1、表达方式:记叙、议论、描述、抒情。

2、抒情手法: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借古讽今、借事抒情、用典抒情、曲笔抒情)

3、描述手法:正面侧面(直接间接);动静(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动写静以静写动);虚实(虚实结合以虚衬实);渲染、烘托、衬托(正衬

、反衬、以乐景衬哀情);声色(绘声绘色)抑扬(先抑后扬、欲扬先抑);白描(粗笔勾勒)、细描(工笔描绘)、细节描述;点面结合

4、修辞手法:比喻、拟人、借代、夸张、比较、反复、设问、反问、通感、化用、互文、双关、对偶、排比

5、结构手法:开门见山开篇点题曲笔入题卒章显志先写景(叙事、咏古)后抒情(议论)总分得当层层深入过渡照应起承转合伏笔铺垫

6、语言技巧:叠词意象(名词)组合谐音炼字诗眼活用倒装

7、其他表现手法:赋、比、兴象征比较用典想象联想

诗歌鉴赏问题类型及答题模式

一、分析形象型

(一)提问方式:这首诗(词)塑造了一个怎样的艺术形象?

(二)解题分析:诗歌的人物形象有两类:一是抒情主人公的形象,二是作品刻画的人物形象。

(三)行话术语:心忧天下忧国忧民忧国伤时寄情山水热爱自然归隐田园闲适恬淡乐观开朗用心向上怀才不遇仕途失意壮志难酬孤独寂寞抑郁不得志矢志报国慷慨愤世送别友人思念故乡誓死抗敌保家卫国反对征伐厌恶战争杀敌报国建功立业不慕权贵豪放洒脱傲岸不羁孤寂傲世超凡脱俗清高离世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不向世俗献媚

(四)答题范式:明特征(用二三个词概括形象特点) 述资料(扣与形象有关的诗句分析) 析感情(形象在诗中流露的感情)

有关诗歌的知识和故事(五):

和诗歌有关的故事

夫妻吟诗息争执

有一对夫妻,二人都尚诗词。一天,夫妻因家务琐事发生争执,互不理睬。入夜,夫先上床就寝,妻不肯。夫想催妻安歇,又碍于面子开不了口,便朗声吟道:"金炉香尽漏声残"。妻解其意,说道:"天刚黑,时尚早。"夫又吟道:"剪剪轻风阵阵寒"。妻答道:"冷就将被盖好。"夜深,夫复吟道:"春色恼人眠不得"。"睡不得就起来。"妻说。月斜时分,夫提醒妻道:"月移花影上栏杆"。妻说:"天快亮了,明天再睡吧!"

翌晨,夫起身整理行装,妻见状忙捧茶相敬,道:"十指尖尖捧玉杯"。夫佯骂道:"一双好狗爪!"妻吟:"问君此去几时归?"夫说:"这次出门,要十年八年才归!"妻又吟:"路上野花切莫采"。夫故意怄道:"我就是为这事才出门去。"妻笑吟道:"房中冷落一枝梅"。至此,夫妻和好,气恼全消。

有关诗歌的知识和故事(六):

有关诗歌的故事和知识

纪先生很小的时候,他既聪明又顽皮,常常让老师啼笑皆非(老师姓施);有一天,纪晓岚带着一只小黄鸟到学堂去玩,玩得正起劲的时候,施老师进来了;纪晓岚立刻把鸟儿藏在墙上松脱的砖头后面,石老师也瞧见了,他故意装做不明白,就上他的课了。但是当施老师吟著诗句走到墙边时,突然用手把砖头往后推,可怜的鸟儿就活活的被压

死了,老师还很得意的吟了一句:"细羽佳禽砖后死"

纪晓岚想了想,说:"老师,我能不能给您对个下句"老师还是很得意,说:"当然能够。"纪晓岚说:"您念的是细羽佳禽,我给您对粗毛野兽,您的砖,我对石,后我对先,死我对生,是:粗毛野兽石先生"

老师听了,明白纪晓岚是用谐音在骂他,鼻子都气歪了,但是,他又没对错嘛!

有关诗歌的知识和故事(七):

有关诗歌的故事

于谦小时候,束发两髻,有个和尚笑他:"牛头且喜生龙角"于谦立刻回答:"狗嘴何曾出象牙"但是于谦回家之后,告诉妈妈,妈妈立刻帮他梳成三角;于谦出门又遇到那和尚,和尚又笑他:"三角如鼓架"于谦就回答说:"一秃似擂槌"和尚听了无言以对。

有关诗歌的知识和故事(八):

有关诗歌的小故事

话说清朝乾隆年间,广东有两个自认为很有才气的秀才,一李一宋,他俩结伴旅游,一路观山赏景,联诗对句,好不自在。游了半天,又累又渴,见前面树荫下有一位年逾古稀的和尚在纳凉,身边放一葫芦,便上前讨水喝。老和尚打量两人一眼说,两位贵姓有水,但是要对对子,对得上方可饮水。两秀才欣然同意,并自报李、宋二姓。老和尚听罢,便将两人姓氏嵌入联说:李宋二先生,木头木脚。两秀才听毕,见对联是讥笑自己,对了半天也没对上,不仅仅得不到水喝

,还讨了个没趣,怏怏而去。

有关诗歌的知识和故事(九):

有一次,唐代诗人贾岛骑着毛驴在长安朱雀大街上走。那时正是深秋时分,金风一吹,落叶飘飘,那景色十分迷人。贾岛一高兴,吟出一句"落叶满长安"来。但一琢磨,这是下一句,还得有个上句才行。他就苦思冥想起来了,一边骑驴往前走,一边念念叨叨。对面有个官员过来,不住地鸣锣开道。那锣敲得十分响,贾岛愣是没听见。那官员不是别人,正是京兆尹,用这天的职务来说就是长安市市长。他叫刘栖楚,见贾岛闯了过来,十分生气。贾岛忽然来了灵感,大叫一声:秋风生渭水。刘栖楚吓了一跳,以为他是个疯子,叫人把他抓了起来,关了一夜。贾岛虽然吃了不少苦头,却吟成了一首诗《忆江上吴处士》:

闽国扬帆去,蟾蜍亏复圆。

秋风生渭水,落叶满长安。

此处聚会夕,当时雷雨寒。

兰猱桡未返,消息海云端。

有关诗歌的知识和故事(十):

诗的故事

那里有一个宋之问巧遇骆宾王的故事。

初唐诗人骆宾王曾参与起兵反对武则天,但归于失败,他只得隐姓埋名,出家当和尚。

这天,杭州灵隐寺来了一个年轻的游客,此人正是宋之问。晚间,宋之问于寺间长廊漫步,见皓月当空,野山魃魃,便诗兴大发,吟出鹫岭郁昭哓,龙宫隐寂寥两句诗来,自觉有些意

味,但是下面两句却一时接不上来。长廊尽头,宋之问忽见一老僧打坐。他便上前招呼。老僧抬眼寒喧几句,道:老衲倒有两句于是,他缓缓吟来:楼观沧海日,门听浙江潮。宋之问听了,深感佩服。

宋之问回房细细品味,觉得老和尚的两句妙不可言,第二天一早就兴冲冲地跑去拜见老和尚,可不见人影。正在徘徊怅然之际,一个小和尚经过,宋之问赶忙上去询问,和尚道:噢,他就是骆宾王啊。

诗的故事

宋之问以前被朝廷流放到广东罗定县一带,之后偷偷地从那里逃回家乡,这首诗就是逃跑途中,经过汉江时写的,感情比较真挚。

前两句回忆流放到广东时,不仅仅生活困苦,而且还得不到家人的任何消息。这种状况持续了很长的时间。断和复字用得很好,表现出诗人在广东度日如年,与世隔绝的痛苦。

后两句写了一个逃亡之人接近故乡时的矛盾之情:一方面诗人日夜思念家人,另一方面又时刻担心家人由于自己的牵累而遭受不幸。而且这种矛盾之情越接近家乡时就越强烈,导致诗人个性害怕碰到熟人,害怕自己的担心会变成现实。

此诗写了古人在遭受流放这种特殊状况下,心理矛盾的发展。读者能够从中体会到诗人的情绪。这种抒写真切可感、富有感情,耐人寻味。

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两句,后代曾广为流传。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