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心得体会 > 思政课教师座谈会心得体会 > 导航 > 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心得体会850字

思政课教师座谈会心得体会

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心得体会850字。

即使是读同一本书,不同的人都会不有不同的心得。有时我们需要将自己对观看或阅读过的内容以文字的方式记录下来。在日常的生活中,大家都写过心得体会吧,写心得体会目的是提升我们的思考能力,指导我们的实践,那么如何写好我们需要的心得体会呢?小编特地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心得体会850字”,更多信息请继续关注本网站。

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850字(一)

今年是西藏自治区成立五十周年。我们向西藏各族人民表示热烈的祝贺,向所有为西藏发展付出心血和汗水的人们致以崇高的敬意。

西藏是一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这里幅员辽阔,是祖国极为重要的战略屏障。这里的人民勤劳智慧,在艰苦的自然条件下创造了来之不易的成就。50年前,西藏自治区的成立,开启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时代,迈上了从落后走向进步、从贫穷走向富裕、从封闭走向开放的新征程。50年来,西藏自治区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在全国人民的支援和全区人民的奋斗下,巩固了民族团结、社会和谐的大好局面,取得了民主改革之前不敢想象的进步,实现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性跨越。特别是党的以来,党中央进一步完善治藏方略,健全治藏举措,雪域高原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兴旺景象。2014年,西藏实现地区生产总值超过900亿元,住房、就业、教育、饮水安全、医疗保障、信息服务等得到全方位改善。

"短短几十年,跨越上千年".在物质文明进步的同时,西藏的优秀传统文化得到很好传承,人们的宗教信仰自由得到普遍尊重,良好生态环境得到有力保护。这些举世瞩目的成就,是西藏各族人民同心共济、艰苦奋斗的结果,是西藏各级党委政府坚定贯彻中央方针政策、各族干部"缺氧不缺精神"拼搏奉献的结果,是全国人民鼎力支持的结果。50年来西藏沧海桑田般的变化表明,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巨大优越性,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作为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归根到底,只有在党的领导下,在祖国的怀抱中,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西藏才有长足发展,才能长治久安。

治国必治边,治边先稳藏。"全面实现小康,少数民族一个都不能少,一个都不能掉队",是党中央的坚定决心,是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当前,西藏已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如何确保到2020年西藏各族人民同全国人民一道实现全面小康目标?如何稳步推进西藏经济社会发展和长治久安?任务是繁重而艰巨的,但只要我们坚持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党的治藏方略,坚定不移开展反分裂斗争,坚定不移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坚定不移保障和改善民生,坚定不移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就一定能确保国家安全和长治久安,确保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确保各族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确保生态环境良好。

前不久,中央召开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对进一步推进西藏经济社会发展和长治久安作出战略部署。建设更加美好的新西藏,务必牢牢把握依法治藏、富民兴藏、长期建藏、凝聚人心、夯实基础的西藏工作重要原则,努力实现西藏持续稳定、长期稳定、全面稳定;把维护祖国统一、加强民族团结作为工作的着眼点和着力点,在各民族中牢固树立国家意识、公民意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把改善民生、凝聚人心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基础设施、特色优势产业、生态保护与建设为重点,推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推进民生显著改善,推进生态安全屏障建设。西藏各族干部群众务必紧紧抓住机遇,充分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传承发扬"老西藏"精神,扎根雪域高原,矢志艰苦奋斗,以昂扬风貌和扎实工作创造崭新业绩。

50年风雨兼程,西藏"换了人间",充分证明我们走了一条正确的发展道路,充分彰显西藏的发展稳定乃民心所向。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同心同德沿着既定的道路前进,为推进西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西藏各族人民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心得体会850字(二)

滚滚雅鲁藏布江奔流不息,滋养距离太阳最近的神奇土地;雄伟布达拉宫傲然挺立,见证雪域高原半个世纪的沧桑巨变。在西藏自治区成立50周年之际,我们向西藏各族干部群众和各界人士,向人民解放军驻藏部队和武警部队官兵,向所有为西藏的发展和稳定作出贡献的同志和朋友们,致以亲切问候和热烈祝贺!

岁月,像一支如椽巨笔,记录下西藏自治区50年的历史性跨越。地方生产总值增长281倍,人均寿命从35.5岁提高到68.2岁,冰箱、电视、摩托车、手机等渐成百姓生活"标配","靴子无底,牛背无毛"的运输景象不再,7.5万公里公路联通大美西藏……神秘与开放、古老与现代、传承与发展,和谐共存于这片120万平方公里的壮美热土。一项项发展成果,折射出党和国家对西藏发展的有力支持,饱含着西藏人民自强不息、团结奋斗的辛勤耕耘。这是社会主义制度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雪域高原的成功实践,也是对西藏自治区成立50周年的最好纪念。

50年春华秋实,党中央的深切关怀与国家始终如一的支持是西藏发展的坚强支撑。1980年至今,中央先后召开6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一系列顶层设计充分发挥西分裂祖国特优势,不断加大支持力度,逐步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西藏特点的发展路子。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坚持治国必治边、治边先稳藏的战略思想,坚持依法治藏、富民兴藏、长期建藏、凝聚人心、夯实基础的重要原则,党的治藏方略在实践中进一步丰富和完善。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为西藏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指明了方向,更加坚定了300多万西藏人民与祖国同呼吸、共命运的信心与决心。

50年物换星移,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为西藏进步提供了深厚的内在动力。自治区成立以来,不仅经济快速增长,更深刻改变了人民的命运和精神面貌。在旧西藏连做人的基本权利都没有的百万农奴,拥有了平等参与管理国家的权利,享受着管理本地区和本民族事务的自治权利;从到语言保护,从宗教信仰到文化传承,300多部地方性法规和具有法规性质的决议和决定守护着西藏的独特习俗。崭新的制度唤醒了沉睡的土地,带来了文明的力量。千千万万农奴后代通过努力成为受人尊重的医生、教师和国家干部,意气风发投身西藏建设,实现着祖辈难以企及的梦想,有力证明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巨大优越性和强大生命力。

50年砥砺前行,精神的力量如灯塔照亮西藏人民的奋进之路。深厚的爱国主义情怀,是西藏人民国家认同感和民族自豪感的不竭源泉。昔日全力支持抗战、为国家命运而战的担当,如今化作为团结奋斗的价值追求。人民军队和一代代援藏干部扎根雪域高原、矢志艰苦奋斗筑就的"老西藏精神""两路精神",树立起凝聚人心的伟大旗帜。"在高原上工作,最稀缺的是氧气,最宝贵的是精神。"精神财富不仅承载了无数英模奋斗与奉献的共同记忆,也维系着各民族团结一心、守望相助的情感纽带,成为新时期西藏改革发展的重要动力。

半世纪弹指一挥间,雪域高原跨越千年的发展奇迹令人鼓舞,更给人弥足珍贵的深刻启示。牢牢坚持党的领导、社会主义道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始终是确保西藏繁荣稳定的基石。把改善民生、凝聚人心作为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将着眼点和着力点放到维护祖国统一、加强民族团结上,才能进一步做好西藏工作。新形势下,将西藏置于国家发展的战略全局,深入贯彻落实党的治藏方略,雪域高原必能续写新的发展传奇。

一面面迎风飘扬的五星红旗,一张张充满希冀的纯真笑脸,一幅幅表达感谢的巨型,诉说着雪域高原与祖国命运相连、梦想与共的血脉深情。站在新的历史起点,让我们为建设一个更加富裕、文明、美好的西藏团结奋进,共同实现"两个一百年"伟大目标,携手迈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心得体会850字(三)

日前,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在京召开,西藏问题再次进入公众视野。

多年来,每逢我国西藏和四川、云南、甘肃、青海省藏区出现影响社会稳定事件,西方国家媒体都会大炒所谓"西藏问题".在西方国家一些政治势力的支持下,十四世达赖及其"西藏流亡政府官员",从居住地印度频繁出访以西方国家为主的世界各国,大谈"西藏问题",争取这些国家的民众和政治势力的支持。

那么,什么是"西藏问题"?它从何而来?谁是"西藏问题"的始作俑者?

争论"西藏问题",实质上就是中国对西藏的主权问题,即西藏是中国的一部分,还是一个独立国家。中国政府和人民认为,西藏自古以来是中国的一部分,从十三世纪起中国中央政府就对西藏进行行政管辖。1951年,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签订关于和平解放西藏办法的协议,西藏摆脱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和羁绊,从中华民国中央政府治下转归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部分;而十四世达赖集团及其西方支持势力认为,1951年以前西藏是一个主权独立国家,之后由于中国军队占领成为中国的一部分,是中国的"殖民地".

15世纪后期,西方殖民主义者开始对亚洲国家进行殖民侵略。17世纪,英国开始侵略印度,到19世纪中叶,印度各地陆续成为英国的殖民地,同时成为英国向包括中国在内的东亚、东南亚各国发动侵略的前进基地。为确保印度安全,英国决心在印度周边构建缓冲地带,这样,与印度相邻的中国西藏,首当其冲成为英国的侵略对象。

沙皇俄国对亚洲的侵略,使英国更加感到打造缓冲带的紧迫性。1888年和1904年,英国两次对中国西藏发动侵略战争,严重损害了中国对西藏的主权。不仅如此,英国和沙俄还于1907年签订了关于西藏的《英俄协定》,把中国对西藏的主权擅自改为"宗主权".在英帝国主义的煽动下,面对贫弱的中央政府,西藏分裂势力在中华民国时期几次制造"西分裂祖国立"事件,但都受到包括西藏人民在内的各族人民的强烈反对,未能实现其"分裂祖国"阴谋。

1947年印度独立,英国殖民势力退出南亚次大陆。印度继承了包括印度安全战略的大量英国殖民主义遗产,一些人士置中印两国友好大局于不顾,仍在幻想把中国的西藏打造成中印之间的"缓冲区".发动叛乱外逃印度的十四世达赖集团,于上个世纪80年代,在美国国会和法国欧洲议会,提出了与当年英国殖民主义者印度安全战略一脉相承的"中间道路",作为对抗中央政府的政治纲领,博得了西方反华势力的阵阵喝彩,成为西方向中国施压的依据。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出于冷战及以后对华战略的需要,通过各种方式,培植、扶持和利用十四世达赖集团对付中国,不断炒作"西藏问题",通过涉藏法案、设立"西藏问题特别协调员",公然违背国际法原则,干涉中国内政。

所以,所谓"西藏问题",是西方列强和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结果,西方殖民主义者是"西藏问题"的始作俑者,霸权主义者是利用"西藏问题"干涉中国内政的主要推手,()十四世达赖集团和历史上的西藏分裂分子一样,只不过是他们的棋子与工具。他们根本代表不了西藏人民,他们是损害包括西藏人民在内的全国各族人民的敌人。

今天,世界绝大多数国家和中国建立了外交关系。按照国际法原则,国与国平等建立了外交关系,就是对对方国家包括领土、人民、制度在内的各项主权的承认。西藏自治区是中国的一个省一级行政区域,按照中国法律体系进行治理,这是作为主权国家中国的内部事务。任何对中国西藏内部事务的干涉,任何关于中国对西藏主权的质疑,都违背国际法原则,违背这些国家和中国双边协议的。

中国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全国各族人民共同缔造的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各族人民开发中国各地的历史构成中国的历史。藏族作为中国的民族之一,在中国境内的历史自然是中国历史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中国不会接受十四世达赖任何分裂国家的主张,绝不会吞下外国反华势力分裂中国的苦果。

F132.cOM更多心得体会小编推荐

学习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心得体会


学习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一)

今年是西藏自治区成立五十周年。我们向西藏各族人民表示热烈的祝贺,向所有为西藏发展付出心血和汗水的人们致以崇高的敬意。

西藏是一片古老而神奇的土地。这里幅员辽阔,是祖国极为重要的战略屏障。这里的人民勤劳智慧,在艰苦的自然条件下创造了来之不易的成就。50年前,西藏自治区的成立,开启了人民当家作主的新时代,迈上了从落后走向进步、从贫穷走向富裕、从封闭走向开放的新征程。50年来,西藏自治区在党中央的坚强领导下,在全国人民的支援和全区人民的奋斗下,巩固了民族团结、社会和谐的大好局面,取得了民主改革之前不敢想象的进步,实现了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性跨越。特别是党的以来,党中央进一步完善治藏方略,健全治藏举措,雪域高原呈现出欣欣向荣的兴旺景象。2014年,西藏实现地区生产总值超过900亿元,住房、就业、教育、饮水安全、医疗保障、信息服务等得到全方位改善。

"短短几十年,跨越上千年".在物质文明进步的同时,西藏的优秀传统文化得到很好传承,人们的宗教信仰自由得到普遍尊重,良好生态环境得到有力保护。这些举世瞩目的成就,是西藏各族人民同心共济、艰苦奋斗的结果,是西藏各级党委政府坚定贯彻中央方针政策、各族干部"缺氧不缺精神"拼搏奉献的结果,是全国人民鼎力支持的结果。50年来西藏沧海桑田般的变化表明,社会主义制度具有巨大优越性,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作为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是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的正确道路。归根到底,只有在党的领导下,在祖国的怀抱中,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西藏才有长足发展,才能长治久安。

治国必治边,治边先稳藏。"全面实现小康,少数民族一个都不能少,一个都不能掉队",是党中央的坚定决心,是全国人民的共同愿望。当前,西藏已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如何确保到2020年西藏各族人民同全国人民一道实现全面小康目标?如何稳步推进西藏经济社会发展和长治久安?任务是繁重而艰巨的,但只要我们坚持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坚持党的治藏方略,坚定不移开展反分裂斗争,坚定不移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坚定不移保障和改善民生,坚定不移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就一定能确保国家安全和长治久安,确保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确保各族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不断提高,确保生态环境良好。

前不久,中央召开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习近平总书记发表重要讲话,对进一步推进西藏经济社会发展和长治久安作出战略部署。建设更加美好的新西藏,务必牢牢把握依法治藏、富民兴藏、长期建藏、凝聚人心、夯实基础的西藏工作重要原则,努力实现西藏持续稳定、长期稳定、全面稳定;把维护祖国统一、加强民族团结作为工作的着眼点和着力点,在各民族中牢固树立国家意识、公民意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把改善民生、凝聚人心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以基础设施、特色优势产业、生态保护与建设为重点,推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推进民生显著改善,推进生态安全屏障建设。西藏各族干部群众务必紧紧抓住机遇,充分发挥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传承发扬"老西藏"精神,扎根雪域高原,矢志艰苦奋斗,以昂扬风貌和扎实工作创造崭新业绩。

50年风雨兼程,西藏"换了人间",充分证明我们走了一条正确的发展道路,充分彰显西藏的发展稳定乃民心所向。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周围,同心同德沿着既定的道路前进,为推进西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西藏各族人民的明天一定会更加美好。

学习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心得体会(二)

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在北京召开。今年时逢西藏自治区成立50周年,也是西藏与全国一道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值此之际,会议的圆满召开,让人倍感振奋和鼓舞!

我有幸首次以工作人员的身份参与其中。会前,那些身着藏装、满脸喜悦的西藏代表们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他们满怀期待的眼神和那灿烂的笑容,如同快过藏历新年一样。交流中,他们身上那股强大的使命感和荣誉感让我感同身受,更能体会到身在雪域高原的广大干部群众是多么期盼着这次会议的召开!一位代表看到我是藏族,就语重心长地鼓励:"小伙子,()我们作为藏族同志,一定要做好工作,不能辜负党和政府的信任,不能辜负西藏广大干部群众的嘱托啊!"亲临会议现场,首次聆听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俞正声主席的重要讲话,更是让我切身体会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亲民、务实"的崇高情怀和作风习性。当总书记生动有趣的讲起几次进藏经历和有关如何尊重民族地区传统习俗时,那番朴实的话语情真意切,充分体现了他对西藏广大干部群众的深情厚谊和对党和国家事业的深谋远虑。这不仅为西藏广大干部群众树立了标杆,更是为"老西藏精神"注入了新的内涵。

西藏地处西南边陲,在整个国家战略中占据重要地位。会上,习近平总书记更着重强调了"西藏工作关系党和国家工作大局。这个大局意识,不仅西藏和四省藏区要有,全党全国都要有。"他全面总结了60多年实践中形成的党的治藏方略,科学分析了西藏工作面临的形势和任务,深刻指出了新时期西藏工作的着眼点和着力点,就实现西藏和四省藏区的全面小康与长治久安作出了重要战略部署,为做好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西藏工作,实现藏区长足发展和长治久安指明了方向和路径。领导人极具战略高度和政治锐度的讲话,使所有在场与会人员很受启发!

西藏的发展与稳定,关乎祖国统一与民族团结。"治国必治边,治边先稳藏",这是党中央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我长期从事涉藏领域工作,深知西藏工作的重要意义。我们不仅需要把西藏的各项事业放到国家战略的全局中谋划,也需要把党中央的治藏方略结合藏区具体实际来贯彻,既要有顶层设计,也要有底线思维。做好西藏工作,更要善于抓主要矛盾和特殊矛盾。西藏工作的着眼点和着力点必须放到维护祖国统一、加强民族团结上来,坚持党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不断提升西藏加快发展的内生动力,促进各民族间交往交流交融,推动西藏的经济社会发展和长治久安。

在党中央"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下,紧紧围绕把改善民生、凝聚人心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让各族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努力实现富民兴藏、全面小康的目标,从而不断增进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的认同、对中华民族的认同、对中华文化的认同、对中国共产党的认同、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

我如沐春风般地沉浸在会议之中,当宣布会议结束的时候,心中满满的收获和信心,满满的荣誉和激动之情难以言表!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党的治藏方略,坚持依法治藏、富民兴藏、长期建藏、凝聚人心、夯实基础的重要原则,必将在推进西藏经济社会发展和长治久安的征程中谱写新的辉煌;社会主义新西藏必将犹如盛开在蓝天白云下的邦锦梅朵一样,向世人绽放永恒的美丽!

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心得体会800字


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800字(一)

民生是发展的目的,人心是最大的政治。做好西藏工作,必须按照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要求,牢牢把握改善民生、凝聚人心这个出发点和落脚点,大力推动西藏和四省藏区经济社会发展。

改善民生与凝聚人心,互为条件,辩证统一,是物质变精神、精神变物质的关系。既着力解决群众最关注的现实利益问题,又着力加强教育引导,增强各族群众对党和国家的向心力,把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都汇聚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上来,西藏发展进步就有了最坚实的基础和保证。

现在,西藏和四省藏区已经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决定性阶段,改善民生、凝聚人心首先就要切实加快迈向全面小康的步伐。应该清醒看到,由于特殊的自然条件,在全国14个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中,西藏和四省藏区是贫困面最大、贫困程度最深的地区,必须把解决困难群众脱贫问题作为实现全面小康目标最突出的任务,在补短板上用全劲、使全力。扶贫脱贫,重在精准发力,要着力找穷根、拔穷根,扎实解决导致贫困发生的关键问题,大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让资金和项目进一步向农牧民倾斜、向基层倾斜、向贫困地区倾斜,多办合民意、惠民生的实事,尽快改善特困人群生活状况,提高扶贫方式实效性,致力于增强贫困地区"造血"功能。

保障和改善民生,涉及群众生产生活方方面面,既要立足当前,又要着眼长远。比如教育,是民生之基,是灵魂工程,改变藏区面貌根本要靠教育。这就要求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融入各级各类学校课程,推广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努力培养爱党爱国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再比如就业,是民生之本,多一个人就业,家庭就多一份收入,社会就多一分稳定。这就需要因地制宜,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鼓励各类市场主体吸纳就业,帮助年轻人转变就业观念,为各族群众到城镇和企业就业、经商创业提供更多帮助。

加快发展、改善民生,必须从西藏和四省藏区实际出发,不能照抄照搬、盲目攀比。青藏高原被称为"中华水塔",生态十分脆弱,保护好青藏高原生态就是对中华民族生存和发展的最大贡献。在开发和保护、建设和吃饭的问题上,必须算大账、算长远账,坚持生态保护第一,绝不能以牺牲生态环境为代价发展经济。对藏区为保护生态作出的贡献,国家理所应当给予补偿,其他地区也不应攀比。

民生连着民心,民心凝聚民力。把改善民生、凝聚人心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把中央关心、全国支援同西藏各族干部群众艰苦奋斗紧密结合起来,不断增强各族群众的发展参与度和获得感,西藏各族人民就一定能同全国人民一道,谱写同心共筑中国梦的西藏篇章。

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心得体会800字(二)

在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同志指出,"在60多年的实践过程中,我们形成了党的治藏方略",即"六个必须",其中第三条是"必须牢牢把握西藏社会的主要矛盾和特殊矛盾,把改善民生、凝聚人心作为经济社会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坚持对达赖集团斗争的方针政策不动摇".

西藏社会的主要矛盾和特殊矛盾是2010年中央第五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提出来的。主要矛盾指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特殊矛盾指西藏各族人民同以达赖集团为代表的分裂势力之间的矛盾。

这两对矛盾的提出是党中央运用马克思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深入分析当前西藏社会得出的基本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结合的结果,也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新成果。

按照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人类社会是一个不断自我更新的有机体,存在着大量各种各样的矛盾,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是其中的基本矛盾。这两对矛盾的不同方面互相作用构成社会运动的基础,推动社会不断发展。其中,由劳动者、劳动工具和劳动对象构成的社会生产力是人类发展的根本动力。劳动者是生产力中最活跃的,也是决定性的因素,劳动工具是重要因素。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同时,生产关系、上层建筑对前两者有反作用。

中国社会的发展过程,就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不断解决社会基本矛盾的过程。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建立,标志着阻碍中国社会生产力发展的旧政权的垮台,生产力得到解放。经过近30年的建设和发展,我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和政治制度。改革开放以来,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坚持"一个中心,两个基本点"的政治路线,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努力推动生产力的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不断解决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产的矛盾,当前,正按照"四个全面"的战略布局,继续解决这对主要矛盾,大力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过程中,西藏和四省藏区和我国其他地区一样,社会主要矛盾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之间的矛盾。这对主要矛盾体现为各族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为了解决主要矛盾,()必须牢牢把握改善民生、凝聚人心这个出发点和落脚点,大力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大力推进基本公共服务,突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扎实解决导致贫困发生的关键问题,尽快改善特困人群生活状况。努力培养爱党爱国的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实施更加积极的就业政策,坚持生态保护第一,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当前,西藏和四省藏区还存在一对对社会产生着重要影响的特殊矛盾,这就是西藏各族人民同以达赖集团为代表的分裂势力之间的矛盾。达赖集团是代表旧西藏政教合一封建农奴主阶级残余势力、受国际敌对势力支持和利用、破坏西藏和四省藏区发展稳定、图谋"西分裂祖国立"的分裂主义政治集团。如果不努力解决这对矛盾,就无法创造一个有利于解决主要矛盾的安定和睦的社会环境,正如西藏的同志常说的"地震之上无法搞建设",而且,这对矛盾不仅严重影响西藏和四省藏区的社会稳定,还对我国国家安全、我国国际形象产生严重影响。解决好这一特殊矛盾,既是维护西藏和四省藏区社会稳定的需要,更是维护祖国统一和国家安全的需要。

要解决好这对特殊矛盾,就必须按照习近平同志在六次会上指出的"必须常抓不懈、久久为功,谋长久之策,行固本之举",做好基础性工作,紧紧依靠各族干部群众,大力加强民族团结,做好藏传佛教工作,凝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共识,落实依法治藏的要求,对一切分裂祖国、破坏社会稳定的行为进行依法打击。

总之,西藏工作的着眼点和着力点必须放到维护祖国统一、加强民族团结上来,这是解决西藏社会主要矛盾和特殊矛盾的根本要求,是时代赋予每一位中国人的历史使命。

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心得体会500字


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500字(一)

在祖国的西南边疆,有一片古老而神秘的土地,那是无数中华儿女神往与祝福的地方。在庆祝西藏自治区成立50周年的日子里,人们欣喜地看到,西藏从落后走向进步,从贫穷走向富裕,从封闭走向开放,社会制度实现了历史性跨越,可谓天翻地覆、换了人间。

"治国必治边,治边先稳藏",习近平总书记2013年参加全国人大会议西藏代表团分组审议时郑重而言。国家正是站在这样的战略高度经略西藏,把西藏工作放在党和国家工作大局中谋划和推进。今天西藏取得经济社会发展巨大成就,成为重要的国家安全屏障,是治边稳藏战略思想的具体实践,是国家治藏方略的具体体现。

富民兴藏是治边稳藏的重要前提。在全国14个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中,西藏和四川、云南、甘肃、青海四省藏区是贫困面最大、贫困程度最深的地区。惟有把解决困难群众脱贫问题作为实现全面小康目标最突出的任务,在补短板上用全劲、使全力,才能确保西藏人民同全国人民一道如期进入全面小康社会。只有把增进各族群众福祉作为兴藏的基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让各族群众更好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才能更好凝聚人心,一道建设幸福美好的新西藏。

社会安定祥和、百姓安居乐业是治边稳藏的价值依归。西藏的安全,关系全国的安全;西藏的稳定,关乎全国的稳定。西藏的稳定是西藏各族人民的切身利益所在,也是中华民族根本利益所系。正是在这个意义上,国家把维护祖国统一、加强民族团结作为工作的着眼点和着力点。西藏50年的实践表明,只有在祖国大家庭里,西藏才有繁荣稳定的今天。"加强民族团结,建设美丽西藏".习近平总书记为西藏自治区成立50周年亲笔题写的贺幛,道出了个中真谛。

西藏的繁荣稳定,是全国人民的共同心愿。雪域高原已经充分见证了人间的传奇,还将继续见证西藏的富裕美丽。

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心得体会500字(二)

维护社会稳定和实现长治久安,这是西藏工作的总目标,也是西藏经济社会发展的基本前提。在中央第六次西藏工作座谈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实现西藏和四省藏区长治久安,必须常抓不懈、久久为功,谋长久之策,行固本之举。学习贯彻总书记讲话精神,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全面正确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

作为特殊的边疆民族地区,西藏是重要的国家安全屏障,西藏工作关系党和国家工作大局。西藏和平解放以来,我们党坚持从实际出发,制定和实施了一系列符合国情、区情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促进了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各族群众紧密团结,宗教活动健康有序,优秀民族文化得到传承保护,西藏在祖国大家庭中蓬勃发展。实践充分证明,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党的宗教政策,符合各族人民根本利益,具有强大的生命力。

应当看到,要实现西藏社会局势的持续稳定、长期稳定、全面稳定,还面临着长期的、复杂的挑战。"乞火不若取燧,寄汲不若凿井。"严密防范和打击分裂破坏活动,实现长治久安,归根到底要看我们的内功。这个"内功",就是对党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的理解水平、落实能力。把这个内功练好了、基础打好了,我们就可以做到"不管风吹浪打,胜似闲庭信步".

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是多民族国家团结统一、繁荣发展的历史规律。单丝不成线,独木不成林。只有各民族群众相互了解、相互帮助、相互欣赏、相互学习,我们的国家才真正是一个团结友爱、其乐融融的民族大家庭。全面正确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就要大力培育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广泛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宣传教育和创建活动,注重从青少年抓起;就要创造条件鼓励藏区群众和内地群众互动起来,让各族群众如同亲戚一般越走越亲;就要加大双语教学普及力度,提高教学质量,不仅藏族要学习汉语,汉族也要学习藏语,让语言成为各民族交流沟通的桥梁。

做好藏传佛教工作是促进西藏长治久安的一个重点。藏传佛教有爱国爱教的传统,绝大多数藏传佛教僧众是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社会主义制度的,是拥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的。对广大信教群众,要政治上团结、信仰上尊重,充分保障他们的宗教信仰自由权利。与此同时,要坚持把独立自主自办作为藏传佛教界必须遵循的原则,引导和支持藏传佛教代表人士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教规教义阐释,发掘扬善抑恶、平等宽容、扶贫济困等积极思想,促进藏传佛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保证藏传佛教健康传承。

最关键的是搞好团结,最管用的是凝聚人心。全面正确贯彻党的民族政策和宗教政策,形成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的强大合力,我们就能不断增进各族群众对伟大祖国、中华民族、中华文化、中国共产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认同,实现西藏和四省藏区长治久安。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