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心得体会 > 发扬劳动精神演讲稿 > 导航 > 发扬钉钉子精神心得

发扬劳动精神演讲稿

发扬钉钉子精神心得。

《周易》: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智。体会心得一般分为学习体会,工作体会,教学体会,读后感,观后感。心得体会是每一个学生必须经历的写作训练,心得体会能够让人头脑更加清醒,目标更加明确。关于好的心得体会要怎么样去写呢?为此,小编花时间整理了发扬钉钉子精神心得,希望你更多关注本网站更新。

发扬钉钉子精神心得(一)

参加吉林代表团审议时,习近平强调要扎实推进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他说,民生工作面广量大,具有稳定性、连续性、累积性等特点。要有坚持不懈的韧劲,一件接着一件办,不要贪多嚼不烂,不要狗熊掰棒子,眼大肚子小。要发扬钉钉子精神,不能虎头蛇尾。我们要一诺千金,说到就要做到。

当年,毛泽东同志在延安在职干部教育动员会上谈到学习时,就号召全党同志要发挥“钉钉子”精神。他强调,木匠师傅钉一个钉子到木头上,就可以挂衣裳了,这其中就是一个“挤”和“钻”的功夫。毛主席用“钉钉子”这一形象而生动的比喻告诫全党同志,在工作和学习上要有刻苦钻研,持之以恒的精神。由此,“钉子”精神也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学习和工作观念。

其实,“钉子”精神延续到现在,一点都不过时。习近平总书记也曾多次告诫党员干部,干事业要发扬 “钉钉子”精神,不能虎头蛇尾。当下,我们正处于实现“四个全面”奋斗目标的关键期,在面对深化改革、加强机制体制建设、解决群众热难点问题等纷繁复杂的形势之下 ,时代需要也呼唤广大的领导干部发扬“钉钉子”的精神。

时代呼唤广大干部,发扬“钉钉子”的精神“一步一个脚印走”。钉钉子时,一手拿钉子,一手拿锤子,找准位置才落锤。因为只有确保位置、方向不偏不倚,才能保证不脱靶。我们开展工作也亦如此。比如,在做群众工作时,就要用耐心、细心和真心,扑下身子沉下去,放下架子找问题,从群众的关注点、热难点入手,找到“病灶”, 方能“开好处方”, 一捶接着一捶钉,一步一个脚印走,唯有这样,才能把群众工作走实、走好。

时代呼唤广大干部,发扬“钉钉子”的精神“苦干实干加巧干”。如何钉钉子,这是一个方法问题。如果钉子小,锤子大,没有注意到方式方法,就达不到预期效果,甚至会把木板敲破。我们在促发展、保稳定、惠民生的过程中,必将会碰到这样或那样的“拦路虎”、“中梗阻”,除了发扬“老黄牛”精神苦干、实干外,还要做好巧干的准备。用新眼光观察、新思路思考、新方法解决问题,切实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从而达到事半功倍之功效。

时代呼唤广大干部,发扬“钉钉子”的精神“咬定青山不放松”。 一颗钉子钉下去,并非一劳永逸,要时常看看,检查钉子钉得是否牢固。我们在干事业、改作风等方面,也切忌“蜻蜓点水”、“虎头蛇尾”。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此类现象不乏少数。比如,一些干部侧重于安排部署工作,忽略跟踪督查;侧重于收集问题,忽略整改落实的效果。试想,如何在工作落实上“走过场”、“一阵风”, 这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只能成为空谈。只有知行合一,言必行、行必果,才能赢得群众的认可和掌声。

关键在于行动,根本在于解决问题。一个行动胜过一打纲领,领导干部们,快快行动赶来吧,让“钉钉子”精神在中华大地久久涤荡!

发扬钉钉子精神心得(二)

钉钉子精神”是一个形象的比喻。习近平总书记早在著作《之江新语》中就讲过,干工作、抓落实,好比钉钉子。因为钉钉子往往不是一锤就能打好的,而是要一锤锤接着敲,才能把钉子钉实钉牢。习近平主持中央工作以来,分别在不同场合提到过钉钉子精神。20**年3月5日,总书记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海代表团的审议时,强调要“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发扬钉钉子的精神,把转变工作作风和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结合起来,把群众工作做实、做深、做细”。20**年10月11日,总书记在指导河北省委常委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时强调“发扬钉钉子的精神,切实把工作落到实处”。20**年6月17日,总书记在京接见空军第十次党代会代表时指出“大家要发扬钉钉子精神,乘势而上、真抓实干,努力把战略部署变成现实”。

“发扬钉钉子精神”,习近平总书记用朴素的话语提出了一个意蕴深远的命题。总书记激励全党以昂扬向上、奋发进取的精神状态,推动各项方针政策和工作部署的落实,务求取得人民群众满意的效果。

作为一名机关普通办事员。我认为,“钉钉子精神”强调的是要把钉子钉得进去,钉得准、钉得狠、钉得牢!“办事员”就要当能够“办成事的人员”!发扬“钉钉子精神”,就是对上级部门或者领导布置的工作,要认认真真的抓落实。抓而不紧等于不抓,抓而不实等于白抓。就是要务实重行,敢于担当,锲而不舍。

一、以钉钉子精神抓落实,要钉得准

钉子不能乱钉,钉不到节骨眼上,就起不到应有的作用。这就需要对各项工作落实的突破口、结合点进行科学研判。一般地说,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主要方面也就找到了突破口。当然,具体到实践中还要寻找更为具体的切入点,钉准钉子,以带动工作落实,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切入点选得准不准,关键是能不能把上级或者领导的要求与我们的实际结合起来,形成具体的落实思路、步骤。

省直机关工委的汪“铁嘴”,曾在我局讲过毛主席教导青年胡耀邦,在工作中如何注重化繁为简的。故事情节也许是杜撰的,但是对于我们在平时的工作中如何注重工作方法,如何提高工作效率,却有着十分重要的启发意义。“钉钉子精神”是找到“化繁为简”的最好路径!在工作中,面对纷繁复杂的局面,如果找不准规律,就抓不住“牛鼻子”,就会束手无策。相反地,我们只要发扬“钉钉子精神”,找准位置,找准复杂工作的突破口,顺势而为,纷繁的工作也许就会“化繁为简”,复杂的局面就会破题,工作效率就会大大提高。参加工作21年来,我17年时间在人事部门工作,人在工商局,可是对于工商业务却只是了解皮毛。去年调到业务部门后,我开始的想法就是挖下脑壳看书,尽快熟悉工规,可是工商法律法规290多部,看着看着,拿起这一部,忘了那一部,最后一拿起书就觉得厌倦,与拿起扑克牌斗地主完全不一样的感觉!我把苦恼告诉我们处长,他以前长期在办公室从事文字工作,但是他对合同监管业务进入角色却是相当快。他建议我,对法规的学习一是不能贪多求全,学习要有重点;二是不能急于求成,要与工作结合起来,与具体案例结合起来。我觉得他的建议是学习的突破口,我一边细细揣摩领会,一边按照他的思路学习,慢慢地觉得一部部法律法规不再是纸上谈兵了。

二、以钉钉子精神抓落实,要钉得狠

钉钉子并不轻松,摆个花架子是钉不进去的,必须有相当的力度。我们在工作中会遇到许许多多的困难和阻力,我们必须正视困难、冲破阻力,绝不能知难而退、绕着困难走。这也好比钉钉子,一颗钉子钉下去,开始不太费力,中间遇到了硬挡头,如不加大力度,狠砸几锤,就会半途而废。

俗话说:“一打,不如一个行动方案”,充分说明了,工作不能停留在计划阶段,行动比计划重要,抓落实要体现在行动上。我曾经看过一张宣传图片,上面写着“开会+不落实=0”,“布置工作+不检查=0”,这个图片非常形象地说明了一件工作仅仅是布置了,而不抓落实,那就一切都是“0”,布置就是一句空话!同时抓落实还必须要有力度,钉钉子也是一样,没有力度也难以取得预期的效果。我在创卫专班工作期间,有一个区,在全市农贸市场创卫升级改造考核中,无论是单月还是双月考核,排名总是处于倒数3位;甚至离国家创卫暗访不足5个月,80%的农贸市场还没有启动升级改造。不管我们专班如何做工作,它就是找各种借口推诿,排名刺激对它无效,经济处罚无效。暗访迫在眉睫,市局领导决定成立2个攻坚组,要求攻坚组想尽一切办法,克服一切困难,下重手、出重拳,坚决啃掉拖全市创卫后腿的硬骨头。我们局一位政法大学科班出身的局领导,在动员会议上给我们打气说:“大家不要怕!啃硬骨头手段要硬!风险,我承担!工作上出了问题,我亲自去应诉!”通过几方面努力,专班捕捉到该区分管副区长在家的信息,我们攻坚组带上录音笔、督办函,上门找该区相关人员约谈,严肃讲清楚限期升级改造的厉害关系和责任界限,并形成文字和音频记录,要求相关人员签字。正是由于我们工商局发扬钉钉子抓落实,钉得狠的精神,全市农贸市场创卫升级改造,得到了老百姓的大力叫好,国家暗访组给出了86.7分的高分。

三、以钉钉子精神抓落实,要钉得牢

一颗钉子钉下去,要一锤接着一锤敲,钉得牢靠有了实效,再钉另一颗,不能敲几锤子就又换一颗,又挪一个位置。改作风、干事业,也忌东一榔头西一棒子,最怕改作风一阵风、抓工作不落实。

自从去年分级管理体制以后,我明显感觉到,无论是创卫还是合同监管,与区局沟通工作阻力较大。有一小段时间,我很沮丧,我很迷茫。实际上,客观原因很明显,全市工商系统由垂直改为分级管理后,区局的人、财、物、事权都在区政府,区局与市局的关系还有一个磨合的过程。当然,也不能排除极其个别区局以屁股决定脑袋的态度来对待市局布置的工作。现在的问题是,领导给我布置工作后,关注的是落实的进度,要的是结果。客观原因已经存在,改变很难,困惑中,我尽量从主观方面找原因。我认为要走出困境,把工作抓落实,自己在业务上必须要精湛,在业务的钻研上要高人一筹,把政策、法律法规钻深弄透;同时服务水平上必须改进,要增强主动服务意识,尽可能把握工作的主动性,尽可能做好对基层工作的指导,只有这样工作抓落实才有可能抓得牢!

市局党组提出“恪尽职守,清廉团结,勇于担当,争创一流”的武汉工商精神,恰是“钉钉子精神”的新阐释!“钉钉子精神”强调站稳身子、找准位置、奋力一击、持续敲打。我作为一名机关办事员,发扬“钉钉子精神”,就是要坚守“清廉团结”的道德底线,发扬“恪尽职守”的本分风格,保持“勇于担当”的攻坚韧劲,成就 “争创一流”的工作业绩!

发扬钉钉子精神心得(三)

“钉子精神”不仅代表“挤”和“钻”,也代表着对目标的执着和努力程度,它倡导的是在工作、学习中要有专心致志和钻研的精神,专心致志找准目标、刻苦钻研坚持不懈。党员干部服务群众,努力做好党的事业,就要发扬“钉子精神”,找准目标,坚持不懈。

发扬“钉子精神”找准目标服务群众。我党干部常说,群众需要的才是最适合的,强调便是找准目标,找准群众最需要的,给群众最想要的,如何找准目标发扬“钉子精神”呢?面对面,心帖心,深入到群众中去,密切联系群众,把工作做到群众田头、心头,在面对面中感知群众困难,在一起劳动中把握群众所盼,在心帖心中体察群众疾苦,增进干群感情。面对面,心帖心是找准目标服务群众的基础,只有找准目标,才能实打实干工作,才能真抓实干出成效。

发扬“钉子精神”坚持不懈服务群众。服务群众不应该只是一种形式,而应该是我党的一种品质一种习惯,坚持自觉的、主动的走下去的品质,坚持与群众交朋友、攀亲戚的一种习惯。服务群众也不只一时一事,服务群众不是短期的行为,而是我党一项长效机制、一种好的工作作风。所以,我党做好群众工作需要发扬“钉子精神”坚持不懈做好服务。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有了人民才有了党有了国家,我党干部要始终发扬“钉子精神”,一找准服务群众的目标,二坚持不懈服务群众达到目标,践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

F132.cOm更多精选心得体会阅读

发扬钉钉子的精神心得体会


发扬"钉钉子"的精神

最近我们集中学习了"钉钉子"的精神,包括什么是"钉钉子"的精神,为什么要发挥"钉钉子"的精神,以下是我的学习心得体会:

发扬"钉钉子"的精神,是将党的走宽阔走长远的强大力量。

日常生活的经验告诉我们,钉钉子往往不是一锤子就能钉好的,而是要一锤一锤接着敲,才能把钉子钉实钉牢。钉牢一颗再钉下一颗,不断钉下去,最后方算大功告成。

干事情,需要一种"钉钉子"精神。这强调一种持之以恒的态度,一股锲而不舍的韧劲。无论做任何事,一步一个脚印走,一项接着一项干,认准目标、持之以恒,终能久久为功。

治"四风"、转作风,也离不开发扬"钉钉子"精神。作风问题是积弊,具有顽固性和反复性,整治起来就得"咬定青山不放松"。抓而不紧、抓而不实、抓而不常,等于不抓。东一榔头西一棒子,眉毛胡子一把抓,也抓不好。扭住硬钉子,在群众深恶痛绝、反映最强烈的问题上集中发力,收拾要害、以点带面,就能为解决其他问题创造良好条件。

钉钉子,看似简单,实则不容易。作风之弊、行为之垢,绝非一日之寒;除弊去垢、正风肃纪,也不会一蹴而就,要打持久战,要攻硬骨头。

钉钉子,是门技术活,先对准位置,再落锤。一锤子钉不好,还得一锤一锤地敲,才能把钉子钉牢。钉完一颗还不够,还得一颗一颗往下钉,最后方算大功告成。贯彻落实中央八项规定、反对"四风"和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就跟钉钉子一样。

一些领导干部作风飘浮的现象,早已引起广大人民群众的不满。发扬钉钉子精神,是对症良药。我国正处在矛盾集中和高发期,全社会各种各样的困难与问题很多。如何解决?光靠唱高调、喊,以文件落实文件,以会议贯彻会议,不仅于事无补,反而会给很多困难问题雪上加霜。

工作要实打实,要一步一个脚印。"东一榔头西一棒子"、三天打鱼,两天晒网式的工作,与"钉钉子"式的工作,形成了极其鲜明的对比。只有像钉钉子那样,一下又一下,扎根在一个地方,坚忍不拔、毫不动摇,才会最终取得成效。

钉钉子,看似是多么小的事,多么简单的事,但若能一下又一下地钉下去、一个钉子又一个钉子地钉下去,却需要一种极大的毅力与担当,这就需要有"踏石有印,抓铁留痕"的硬度和"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

"发扬钉钉子精神"既是一种工作方法,更是一种工作态度。做任何工作,都必须要有一种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而真正有事业心和责任感的人,必定是一个具有"钉钉子精神"的人。他们会脚踏实地从小事做起,从钉好每一个钉子做起。

钉钉子,首先要准确定位。钉之前,需绳墨衡量,钉错了地方,不仅白费功夫、影响全局,恐怕还得返工。坚持群众路线要对准什么?对准群众路线的时代内涵,对准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四风"具体表现和危害,对准为民务实清廉的具体要求。要从思想教育入手,深刻剖析产生"四风"的思想根源,解决好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这个"总开关"问题。集中精力,一丝不苟,才能钉得准。学习教育学深、学透,查摆问题找准、查实。党员干部要紧紧扣住中央、省委和市委的要求,认真思考、反思,找准"病灶",建好"病历本";针对病根和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逐一梳理,摸清"底数"、建立"台帐",这样后面钉起钉子来才能有效率。

钉钉子,还得力度稳。钉的时候,力度要均衡。力气小了钉不进,使用蛮力则会把钉子钉歪。扫除"四风"、密切联系群众,不是靠"说",而要靠"做"。如果光是唱高调、喊口号,以文件落实文件,以会议贯彻会议,一阵风过去,效果就如隔靴搔痒,这样钉子怎么钉得进?找出问题,就要制定整改任务书,明确整改目标,敲定时间表,找出路线图,落实责任人,()确保步步不虚、环环扎实。钉钉子,不是抡起锤子使劲敲就行,用力不均匀,不仅会钉歪,甚至可能砸伤自己的手。有的干部为民出发点是对的,但工作方法不当,结果费了大气力却没有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最后当然也得不到群众的认同。改进作风,要有决心,还得有毅力,稳扎稳打;为民解难,要有热情,更要有智慧,须讲究方式方法。

钉钉子,要久久为功,持之以恒。钉钉子不可能一锤就搞定,钉牢一颗,还要接着钉第二颗第三颗……事实上,作风问题往往具有一定的反复性和顽固性,如果抓一阵、放一阵,东一榔头西一棒子,难免就会出现反弹。因此,要把制度约束作为刚性约束,令行禁止、不搞例外。同时,要利用教育实践活动的契机,立足于建立长效机制,从体制机制上堵塞滋生"四风"的漏洞,以改革的办法固化作风建设成果。深圳应利用"特区立法"优势,以法治思维抓作风建设,在如公车管理、公务接待、公务人员接受馈赠等重点领域率先探索,使"一流法治"成为根治"四风"的良药。

钉钉子"精神是一种苦钻研、有恒心、重实干的精神。有了这股劲,扫除"四风"、干事创业,有何难哉?

以上即为本人学习发扬"钉钉子"的精神心得体会。

发扬钉子精神心得体会


发扬雷锋“钉子精神”进行学习。以下是小编带来发扬钉子精神心得体会的相关内容,希望对你有帮助。

发扬钉子精神心得体会(一)

参加吉林代表团审议时,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扎实推进保障和改善民生工作,他说,民生工作面广量大,具有稳定性、连续性、累积性等特点。要有坚持不懈的韧劲,一件接着一件办,不要贪多嚼不烂,不要狗熊掰棒子,眼大肚子小。要发扬钉钉子精神,不能虎头蛇尾。我们要一诺千金,说到就要做到。

当年,毛泽东同志在延安在职干部教育动员会上谈到学习时,就号召全党同志要发挥“钉钉子”精神。他强调,木匠师傅钉一个钉子到木头上,就可以挂衣裳了,这其中就是一个“挤”和“钻”的功夫。毛主席用“钉钉子”这一形象而生动的比喻告诫全党同志,在工作和学习上要有刻苦钻研,持之以恒的精神。由此,“钉子”精神也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的学习和工作观念。

其实,“钉子”精神延续到现在,一点都不过时。习近平总书记也曾多次告诫党员干部,干事业要发扬 “钉钉子”精神,不能虎头蛇尾。当下,我们正处于实现“四个全面”奋斗目标的关键期,在面对深化改革、加强机制体制建设、解决群众热难点问题等纷繁复杂的形势之下 ,时代需要也呼唤广大的领导干部发扬“钉钉子”的精神。

时代呼唤广大干部,发扬“钉钉子”的精神“一步一个脚印走”。钉钉子时,一手拿钉子,一手拿锤子,找准位置才落锤。因为只有确保位置、方向不偏不倚,才能保证不脱靶。我们开展工作也亦如此。比如,在做群众工作时,就要用耐心、细心和真心,扑下身子沉下去,放下架子找问题,从群众的关注点、热难点入手,找到“病灶”, 方能“开好处方”, 一捶接着一捶钉,一步一个脚印走,唯有这样,才能把群众工作走实、走好。

时代呼唤广大干部,发扬“钉钉子”的精神“苦干实干加巧干”。如何钉钉子,这是一个方法问题。如果钉子小,锤子大,没有注意到方式方法,就达不到预期效果,甚至会把木板敲破。我们在促发展、保稳定、惠民生的过程中,必将会碰到这样或那样的“拦路虎”、“中梗阻”,除了发扬“老黄牛”精神苦干、实干外,还要做好巧干的准备。用新眼光观察、新思路思考、新方法解决问题,切实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从而达到事半功倍之功效。

时代呼唤广大干部,发扬“钉钉子”的精神“咬定青山不放松”。 一颗钉子钉下去,并非一劳永逸,要时常看看,检查钉子钉得是否牢固。我们在干事业、改作风等方面,也切忌“蜻蜓点水”、“虎头蛇尾”。然而在现实生活中,此类现象不乏少数。比如,一些干部侧重于安排部署工作,忽略跟踪督查;侧重于收集问题,忽略整改落实的效果。试想,如何在工作落实上“走过场”、“一阵风”, 这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只能成为空谈。只有知行合一,言必行、行必果,才能赢得群众的认可和掌声。

关键在于行动,根本在于解决问题。一个行动胜过一打纲领,领导干部们,快快行动赶来吧,让“钉钉子”精神在中华大地久久涤荡!

发扬钉子精神心得体会(二)

钉钉子精神”是一个形象的比喻。习近平总书记早在著作《之江新语》中就讲过,干工作、抓落实,好比钉钉子。因为钉钉子往往不是一锤就能打好的,而是要一锤锤接着敲,才能把钉子钉实钉牢。习近平总书记主持中央工作以来,分别在不同场合提到过钉钉子精神。20**年3月5日,总书记在参加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上海代表团的审议时,强调要“保持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发扬钉钉子的精神,把转变工作作风和解决群众反映强烈的突出问题结合起来,把群众工作做实、做深、做细”。20**年10月11日,总书记在指导河北省委常委班子专题民主生活会时强调“发扬钉钉子的精神,切实把工作落到实处”。20**年6月17日,总书记在京接见空军第十次党代表会代表时指出“大家要发扬钉钉子精神,乘势而上、真抓实干,努力把战略部署变成现实”。

“发扬钉钉子精神”,习近平总书记用朴素的话语提出了一个意蕴深远的命题。总书记激励全党以昂扬向上、奋发进取的精神状态,推动各项方针政策和工作部署的落实,务求取得人民群众满意的效果。

作为一名机关普通办事员。我认为,“钉钉子精神”强调的是要把钉子钉得进去,钉得准、钉得狠、钉得牢!“办事员”就要当能够“办成事的人员”!发扬“钉钉子精神”,就是对上级部门或者领导布置的工作,要认认真真的抓落实。抓而不紧等于不抓,抓而不实等于白抓。就是要务实重行,敢于担当,锲而不舍。

一、以钉钉子精神抓落实,要钉得准

钉子不能乱钉,钉不到节骨眼上,就起不到应有的作用。这就需要对各项工作落实的突破口、结合点进行科学研判。一般地说,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主要方面也就找到了突破口。当然,具体到实践中还要寻找更为具体的切入点,钉准钉子,以带动工作落实,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切入点选得准不准,关键是能不能把上级或者领导的要求与我们的实际结合起来,形成具体的落实思路、步骤。

省直机关工委的汪“铁嘴”,曾在我局讲过毛主席教导青年胡X邦,在工作中如何注重化繁为简的故事。故事情节也许是杜撰的,但是对于我们在平时的工作中如何注重工作方法,如何提高工作效率,却有着十分重要的启发意义。“钉钉子精神”是找到“化繁为简”的最好路径!在工作中,面对纷繁复杂的局面,如果找不准规律,就抓不住“牛鼻子”,就会束手无策。相反地,我们只要发扬“钉钉子精神”,找准位置,找准复杂工作的突破口,顺势而为,纷繁的工作也许就会“化繁为简”,复杂的局面就会破题,工作效率就会大大提高。参加工作21年来,我17年时间在人事部门工作,人在工商局,可是对于工商业务却只是了解皮毛。去年调到业务部门后,我开始的想法就是挖下脑壳看书,尽快熟悉工商法规,可是工商法律法规290多部,看着看着,拿起这一部,忘了那一部,最后一拿起书就觉得厌倦,与拿起扑克牌斗地主完全不一样的感觉!我把苦恼告诉我们处长,他以前长期在办公室从事文字工作,但是他对合同监管业务进入角色却是相当快。他建议我,对法规的学习一是不能贪多求全,学习要有重点;二是不能急于求成,要与工作结合起来,与具体案例结合起来。我觉得他的建议是学习的突破口,我一边细细揣摩领会,一边按照他的思路学习,慢慢地觉得一部部法律法规不再是纸上谈兵了。

二、以钉钉子精神抓落实,要钉得狠

钉钉子并不轻松,摆个花架子是钉不进去的,必须有相当的力度。我们在工作中会遇到许许多多的困难和阻力,我们必须正视困难、冲破阻力,绝不能知难而退、绕着困难走。这也好比钉钉子,一颗钉子钉下去,开始不太费力,中间遇到了硬挡头,如不加大力度,狠砸几锤,就会半途而废。

俗话说:“一打工作计划,不如一个行动方案”,充分说明了,工作不能停留在计划阶段,行动比计划重要,抓落实要体现在行动上。我曾经看过一张宣传图片,上面写着“开会+不落实=0”,“布置工作+不检查=0”,这个图片非常形象地说明了一件工作仅仅是布置了,而不抓落实,那就一切都是“0”,布置就是一句空话!同时抓落实还必须要有力度,钉钉子也是一样,没有力度也难以取得预期的效果。我在创卫专班工作期间,有一个区,在全市农贸市场创卫升级改造考核中,无论是单月还是双月考核,排名总是处于倒数3位;甚至离国家创卫暗访不足5个月,80%的农贸市场还没有启动升级改造。不管我们专班如何做工作,它就是找各种借口推诿,排名刺激对它无效,经济处罚无效。暗访迫在眉睫,市局领导决定成立2个攻坚组,要求攻坚组想尽一切办法,克服一切困难,下重手、出重拳,坚决啃掉拖全市创卫后腿的硬骨头。我们局一位政法大学科班出身的局领导,在动员会议上给我们打气说:“大家不要怕!啃硬骨头手段要硬!风险,我承担!工作上出了问题,我亲自去应诉!”通过几方面努力,专班捕捉到该区分管副区长在家的信息,我们攻坚组带上录音笔、督办函,上门找该区相关人员约谈,严肃讲清楚限期升级改造的厉害关系和责任界限,并形成文字和音频记录,要求相关人员签字。正是由于我们工商局发扬钉钉子抓落实,钉得狠的精神,全市农贸市场创卫升级改造,得到了老百姓的大力叫好,国家暗访组给出了86.7分的高分。

三、以钉钉子精神抓落实,要钉得牢

一颗钉子钉下去,要一锤接着一锤敲,钉得牢靠有了实效,再钉另一颗,不能敲几锤子就又换一颗,又挪一个位置。改作风、干事业,也忌东一榔头西一棒子,最怕改作风一阵风、抓工作不落实。

自从去年分级管理体制以后,我明显感觉到,无论是创卫还是合同监管,与区局沟通工作阻力较大。有一小段时间,我很沮丧,我很迷茫。实际上,客观原因很明显,全市工商系统由垂直改为分级管理后,区局的人、财、物、事权都在区政府,区局与市局的关系还有一个磨合的过程。当然,也不能排除极其个别区局以屁股决定脑袋的态度来对待市局布置的工作。现在的问题是,领导给我布置工作后,关注的是落实的进度,要的是结果。客观原因已经存在,改变很难,困惑中,我尽量从主观方面找原因。我认为要走出困境,把工作抓落实,自己在业务上必须要精湛,在业务的钻研上要高人一筹,把政策、法律法规钻深弄透;同时服务水平上必须改进,要增强主动服务意识,尽可能把握工作的主动性,尽可能做好对基层工作的指导,只有这样工作抓落实才有可能抓得牢!

市局党组提出“恪尽职守,清廉团结,勇于担当,争创一流”的武汉工商精神,恰是“钉钉子精神”的新阐释!“钉钉子精神”强调站稳身子、找准位置、奋力一击、持续敲打。我作为一名机关办事员,发扬“钉钉子精神”,就是要坚守“清廉团结”的道德底线,发扬“恪尽职守”的本分风格,保持“勇于担当”的攻坚韧劲,成就 “争创一流”的工作业绩!

发扬钉子精神心得体会(三)

“钉子精神”不仅代表“挤”和“钻”,也代表着对目标的执着和努力程度,它倡导的是在工作、学习中要有专心致志和钻研的精神,专心致志找准目标、刻苦钻研坚持不懈。党员干部服务群众,努力做好党的事业,就要发扬“钉子精神”,找准目标,坚持不懈。

发扬“钉子精神”找准目标服务群众。我党干部常说,群众需要的才是最适合的,强调便是找准目标,找准群众最需要的,给群众最想要的,如何找准目标发扬“钉子精神”呢?面对面,心帖心,深入到群众中去,密切联系群众,把工作做到群众田头、心头,在面对面中感知群众困难,在一起劳动中把握群众所盼,在心帖心中体察群众疾苦,增进干群感情。面对面,心帖心是找准目标服务群众的基础,只有找准目标,才能实打实干工作,才能真抓实干出成效。

发扬“钉子精神”坚持不懈服务群众。服务群众不应该只是一种形式,而应该是我党的一种品质一种习惯,坚持自觉的、主动的走下去的品质,坚持与群众交朋友、攀亲戚的一种习惯。服务群众也不只一时一事,服务群众不是短期的行为,而是我党一项长效机制、一种好的工作作风。所以,我党做好群众工作需要发扬“钉子精神”坚持不懈做好服务。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有了人民才有了党有了国家,我党干部要始终发扬“钉子精神”,一找准服务群众的目标,二坚持不懈服务群众达到目标,践行“立党为公、执政为民”的理念。

[发扬钉子精神心得体会]

学习雷锋钉子精神心得


雷锋参加革命后,很快认识到学习革命理论的重要性。他把革命的理论当作“粮食、武器、方向盘”。他说:“人不吃饭不行,开车没有方向盘不行,干革命不学习毛主席著作不行!”在学习上,他不仅有明确的目的,而且还非常善于学习。当雷锋听到有的同志说工作这样忙,实在没有时间学习时,他便根据自己的学习体会,在日记中写下了这样一段话:“有些人说工作忙、没有时间学习。我认为问题不在工作忙,而在于你愿不愿意学习,会不会挤时间。要学习的时间是有的,问题是我们善不善于挤,愿不愿意钻。一块好好的木板,上面一个眼也没有,但钉子为什么能钉进去呢?这就是靠压力硬挤进去的,硬钻进去的。由此看来,钉子有两个好处:一个是挤劲,一个是钻劲,我们在学习上,也要提倡这种‘钉子’精神,善于挤和善于钻。”这就是人们广为称道的雷锋刻苦学习的“钉子”精神。

时间对任何人来说都是公正、平等的,只是每个人在利用上有所不同。对善于科学利用时间的人来说,一天可当成两天用。雷锋就是这样。在鞍钢工作时,他制定了早晨学一小时,晚上学到10点至11点的自学计划。到部队后工作更忙,没有更多的学习时间,于是,他把学习的书本放在挎包里,人到哪里书到哪里,有空就看上一点,出车回来,他总是要挤出时间来学习。熄灯号响后为了不影响其他同志休息,他就到工棚、车场、厨房、司务长的宿舍去读书,并且一读就是大半夜。雷锋有时把灯拉到自己的枕头边,用报纸遮盖起来看书,正由于雷锋有这种挤劲,他读的书越来越多,知识越来越丰富。

在学习上,雷锋的确有一股“钻”劲。不管遇到什么困难,他都要千方百计把它搞懂。如,他在学习毛主席著作中,总结了五步学习法:一是分析每篇文章对当时革命运动起什么作用;二是主席为什么分析这个问题;三是主席在文章中提出几个什么观点;四是主席的方法论是什么;五是联系个人写心得体会。翻开雷锋读过的《毛泽东选集》,几乎每一篇每一页都画了一些学习重点,边边角角上写着一些阅读心得或眉批。在阅读《纪念白求恩》一文时,他在书上的批注达7处之多。据统计,他在短暂的一生中,共写了9本近20万字的学习心得笔记。这些是他刻苦钻研革命理论的真实记录。

雷锋坚持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武装自己的头脑,更注意理论联系实际,来指导自己的行动。他学习革命理论不是走形式、做样子,简单地背诵一些词句,而是努力掌握立场、观点、方法,改造主观世界和客观世界。他在日记中深有体会地写道:“我是在1958年夏天开始学习毛主席著作的,经过学习,提高了阶级觉悟,武装了头脑,增强了本领”,“我学习了《毛泽东选集》一、二、三、四卷以后,感受最深的是,懂得了怎样做人,为谁活着……”雷锋给自己订了个学习公式:问题——学习——实践——总结。由于他注意联系实际,学以致用,对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理解得深刻,对党的纪律执行的自觉,对自己政治上要求严格,有力地加强了思想锻炼和改造,逐步成为一名具有高度共产主义觉悟和道德修养的战士。

科学的理论,是行动的指南。多次强调一定要善于学习,努力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特别是邓小平理论。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学习雷锋,发扬雷锋精神,就是要像他那样明确学习目的,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特别是发扬“钉子”精神,善于挤和钻,真正掀起学习邓小平理论的新高潮,落实好用邓小平理论武装全党全军的战略任务。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