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心得体会 > 教师工作坊研修心得体会 > 导航 > 家族系统排列专业工作坊学习体会

教师工作坊研修心得体会

家族系统排列专业工作坊学习体会。

每个人的想法和观念都不一样,你觉得是错的事,别人不一定觉得。对于阅读或观看过的作品,用自己的话语把它写出来,我们称之为心得体会。每一个人在学校的时候都有写心得体会的经历,每一次心得体会可以一直更新迭代自己的想法。那么一篇好的心得体会要怎么才能写好呢?我们的小编特意搜集并整理了家族系统排列专业工作坊学习体会,还请你收藏本页以便后续阅读。

家族系统排列专业工作坊学习体会

从本周一学完李老师的家族系统排列学习班已经三天了。李老师要求我们每个学员都要写一篇,最晚应在今天上交。这不,现在已经是晚上12点了,却一个字都没有写。为了表示我对学习的虔诚,也为了对得起李老师诲人不倦讲解,看来还要加班把这至少200个字的心得写出来才行啊。

其实,我是被我老婆逼着去学的。起初,我老婆跟我讲的时候,正好我手上因为职称的事搅得我焦头烂额,当然也就谢绝了好的好意。她说“你去将对我很重要。”,“我非常想你帮我一把。”,“你去了我很高兴。”……之类的话,最终我还是没有顶得住我老婆的软磨硬泡。我有一个观念是:老婆喜欢的,我就做吧。我说了去学,我就认认真真地学。从早上八点半钟去,一直到晚上八点钟回。一直坚持了四天,一点不打折扣。我想既然去了,就认真学(对我来说是全新的),对得起讲课的人,也对得起我老婆,这就是我的内心实话了。读到这里的人可能觉得,我是下了很大功夫的。我这不算什么,学习班里每个人都这样,甚至有一家三口从浙江坐飞机过来上课,第四天又坐飞机回去,就为了家庭和睦,子女沟通,那才叫用心呢。

李老师的家族系统排列,是属于的范畴,对我来说既是全新的,又很神奇。怎么做呢,通过我所看到的个案操作过程,我理解有几个阶段。第一阶段:提出问题。跟病人一样,自己跟李老师讲你哪里不对了,希望李老师帮你解决点什么问题。比如:总是觉得活得没劲,想自杀。总之,让老师知道你想解决什么问题。第二阶段:了解家族成员情况。老师会让你绘出一张你家族成员组成树状图。把与你有关的家庭成员,包括子女、父母、伯爷叔子,死的活的都把他们按一定的规则绘在这个图上。特别是那些特殊经历的成员(如有疾病的,去世的,堕胎的)都要写上去。这对于下一步的诊断至关重要。第三阶段:家族成员系统排列操作。就是选出一些人,代表你的某些家族成员。并根据你对他们的印象以及在家庭中的第位亲疏,凭你的感觉安排他们站立的位置,从家族成员的相对位置,展现这些家族成员在你的脑子里的地位、亲疏关系。第四阶段:潜意识表现。当家族成员逐个排列,逐个再现到当事人的面前的时候。这时候当事人看到不是一个个的现时的人,而看到的就是这个人所代表的那个人,比如,父母,兄弟等。这时候奇迹可能就发生了,当事人完全处于忘我的状态,潜意识的一些情绪、言语、感情就显露出来。有的看到他的死去的弟弟,痛哭流渧,喃喃自语。第五阶段:诊断。根据当事人的表现,家族成员的表现,李老师在旁边从不同的角度,不停地观察,一会儿问些问题,一会给大家讲解,这些表现意味着什么。逐渐地,逐渐地,当事人心理障碍发生的成因泘出水面。第六阶段:提出解决问题的途径和方法。有了前面的五个阶段,最后解决问题的途径就显得水到渠成。李老师会告诉你问题出在哪里,让你回家做哪些功课,了断哪些情结,等等……具体而可行。我作为学员,看到这里,总觉长长地舒了一口气,转而又对李老师娴熟的手法,广博的知识,特别是对人情事故深刻的了解而深深地折服。

我想再谈谈传统文化与家族系统排列的关系。我总的理解是:异曲同工,殊途同归。我理解,中国传统文化是规范我们每一个人的道德标准,做人的标准。只要你按照传统文化中所说的去做你就是一个合格的人,高尚的人,有道德的人。是针对人类而言。李老师的家族系统排列,也要求你行在你的道上,也要求行善积德,而且还能够找出你之所以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的症结所在,并提出有效的途径和方法,使你回到正确的人生道路上来。是针对具体的某一个人。所以说传统文化规范我们的行为,使我们行在道上。家族系统排列,让那些不在道上的人,怎么样回到道上来。

我的职业是教师,以德为先的教育正值当时。家族系统排列的工作方法,提供我对那些问题学生深入认识引导的利器。

盲人摸象,难无偏颇,批评指正。

F132.cOm更多精选心得体会阅读

工作坊培训心得体会


工作坊培训和传统的培训有很大的不同。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工作坊培训心得体会,欢迎参考~

工作坊培训心得体会一

8月28日,我参加了街道2013秋季学期“教师专业发展工作坊”师资培训活动。此次培训活动让我受益颇深。

在早上的讲座中,王万致副主任问了与会老师们“如果你是家长,你把你的孩子交给怎样的老师来教放心?”听到了这个问题,我愣了一下,然后,也深深地思考了这个问题。因为只有自己明白了,才能更好地、用更正确的方法去教育学生。

下午的讲座,是由吴文峰老师主讲的。一开始吴文峰老师就以他那磁性的嗓音吸引了参与培训的老师们。首先,吴文峰老师指出了常见的不正确用声方法,由于教师这个职业离不开“说”,此时参与培训的老师们听得更是认真了。接着,吴文峰老师更是现场教我们用“pi和pa”两个音来纠正我们平时语音的错误。大家都很自然而然地跟着老师练习发音,虽然一时半会儿收效甚微,但是大家都因为有这么一个学习的机会而感到由衷地高兴。最后,吴文峰老师还告诉我们情感是需要具体的声音来表达的,而不同的气息可以表现出不一样的情感。吴老师对表现不同感情色彩,气息、声音、口腔状态的特点进行了如下概括:爱的感情——气徐声柔:口腔宽松,气息深长。憎的感情——气足声硬:口腔紧窄,气息猛塞。悲的感情——气沉声缓:口腔如负重,气息如尽竭。喜的感情——气满声高:口腔似千里轻舟,气息似不绝清流。惧的感情——气提声凝:口腔象冰封,气息象倒流。除此之外,吴文峰老师还带领大家一起读诗歌,让大家更深刻地领会了不一样的声音能表达不一样的情感。我希望自己能通过慢慢地练习,不仅能够把普通话说得更标准,还能恰当运用语气、语调、节奏表达自己所要表达的情感,把知识传达给学生。

这次培训对我们从思想、行动、实践中给予指导。“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告诉自己,我还很年轻,不怕吃苦,也能够承受压力。满怀信心与激情的我会不断自我提高完善各方面的能力,在锻炼中不断地成长。

工作坊培训心得体会二

自20xx年10月“广西特级教师杨丹工作坊”成立后,我有幸能成为其中的一员,我万分激动,因为我想到能与特级教师面对面的相处,能依托“特级教师工作坊”这个平台来引领我对教研工作的探究,能有名师来指点我对教研工作的迷茫与困惑,这怎么不让我兴奋呢!感受

感受一:果不出所料,一次又一次的研讨,一次又一次的交流,无论在工作坊的会议室里课例讨论、总结发言,还是在网站上的热烈交流,每次都成为我“研训”的另一种“有效”平台。在我们的工作坊这个平台中我学习到了在以前的各种培训中学不到的东西,比如,以前

我们很难与不同学校、不同学科的教师面对面的交流教学心得,现在可以了;以前我们无法将自己的教学想法拿出来“讨论”,现在可以拿出来“晒晒”了;以前我们的教学反思无法及时记录,现在我们有了工作坊的监督,我们“不得不”及时“反思”了,以前我们碰到问题无法解决,现在可以请教工作坊以及杨丹老师,聆听他们得指点和教诲教??这一切的一切,给我的感受就是:“虽然我辛苦,但是我充实,因为我充实,所以我快乐!”

感受二:“特级教师工作坊”是推进学校校本教研的动力,也是促进教师个人专业发展的有效途径。我们的“工作坊”产生了辐射效应。 首先、我将自己所了解到的课题思路《民族文化进校园》的大背景告诉老师们,然后与我们本校语文组的老师们交流了我们边远山区少数民族的文化应该如何传承与发扬时,我们想到了同学们茶余饭后常讲到的很多民间故事、民俗风情,我想这是一笔多宝贵的文化遗产,也是一个很好的课题资源,这样在大家的多次讨论中,在杨丹老师的指点和启发下,我们找到了一个突破点,确定了一个课题《三江县民间民俗与故事的采集与写作研究》,并对之进行论证与立项。我们做了以下工作:

(一)、我们古宜镇一中全组同仁们利用了“工作访”这个平台,在学生这个层面做到:按照我们课题研究计划设想开展以下工作。对于七年级学生进行采集写作为工作重点,七年各班级的教师在课外主要以指导学生到民间去采集民间故事或民族风情为第一阶段,在校内课堂教师要指导学生整理编写民间故事为,这为第二阶段。为此,七年级各班科任教师从2010年10月份开始实践这个课题,充分利用“双休”日及寒假时间,有计划有安排的组织学生走访村寨:有教师带领学生的,也有学生自发组织的,还有家长出动带自家孩子个别采访行等等多种形式,多种渠道去民间采风。

由于我校是一所普通中学,生源薄弱,并且学生大多数来自全县各乡镇的生源,他们有侗、苗、壮、瑶、六甲等多个民族学生。因此,所采集到的内容也较为丰富多彩。这给老师和同学们带来了很多的乐趣,丰富了学校的文化生活。

(二)、我们利用了“工作访”这个平台,在教师这个层面我们做到:

组织全组教师确定《三江民间风俗及故事的采集与写作》的课题以来,我们课题组全体成员,积极开展实验研究的各项工作。

1.组织本课题组成员制定了课题研究计划,定课题组成员分工职责要求,管理制度,为课题研究的开展打下基础。

2、加强理论学习,统一认识,理清思路,夯实基础。课题组成员认真学习我们三江民间风俗及故事的有关知识,并且利用课余时间带领学生到村寨了解民间风俗及故事采风活动,回来后积极参与课题研究。多次邀请坊主杨丹老师到校为课题组成员作相关的民间风俗及故事的有关知识指导,让老师们从思想上高度重视,能把此课题的研究工作作为一个重点任务来完成,更是为参与课题的老师提供明确的方法与策略。

3、本课题实施第一阶段。2010年寒假期间,课题组成员布置学生向身边的老人了解或上网查阅有关“民间风俗和故事”。开学第一周,每生上交一篇自己最喜欢的民间风俗或故事。开学第二周,课题组成员对学生采集的作品整理和修改的指导,然后每个班级筛选出二三篇优秀的作品,制作学生《民间风俗及故事集》(在完善中)。

4月份,学校以该课题为契机,开展有关民间风俗及故事采集与写作的黑板报以及手抄报的展示,深得师生的喜爱,家长的赞许,学校领导的好评。

2011年9月以来,本组教师组织学生开展一些了解民间风俗和故事的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学习民间风俗及故事的时间和空间。如开展民间风俗及故事的比赛,带领学生亲身体验民间风俗活动,开阔了学生的视野,能引起学生的共鸣,并能激发学生的兴趣。组织学生开展民间故事的征文比赛,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和想象能力。

感受,一句话:科研中的课题,改变了我们,让我们的老师充满自信,让我们的学生提高了能力,充满了快乐??

感动

“工作坊”是我的导航船,近些年来,一直以工作繁忙为由的我,终于又一次被震撼,被感动,我没理由退缩,没理由不发展,因为我感动于“民族画苑——特级教师工作坊”教师们——我们的团队!

感动一:感动于坊主杨丹老师严谨的科研态度,记得最让我难忘的是工作坊成立刚成立,他几次到我们的学校对我个人的培训指导,从电脑平台的操作到图片的发出以及课题的论证与立项,无数次的耐心指导;感动于他对我的人文关怀,六月份我发生了不幸的车祸,他为了鼓励我坚持科研,他代来工作坊团队的亲切问候让我感激不已;感动于杨丹老师的人格魅力,他的不计得失、不摆架子,他的亲和,让我感受到“名师”的真正内涵,也让我决定了我人生的奋斗目标。杨丹老师对于我的“自碑”与“惰性”,他常告诉我:“要想成为名师就要带出一批优秀的教师来”,“你的责任有多大,你的舞台就有多大”。我感动了,我也记住了。 感动二:感动于工作坊的侯荣山老师,他在那种环境与条件下,教研却是那么有声有色,他所克服的困难是我们无法想象的;韦江凤老师把苗乡的丰富文化资源——“剪纸与刺绣”引入了课堂,赢得了机遇让苗族文化得以传承与发扬;陈玉秋老师、杨全老师、韦媛婷老师、梁艳台老师,你们的精彩的课堂,你们各自的教学特色,另敬佩不已,你们是三江县美术和音乐教师的后起之秀,你们让我感动了:“原来教研也可以这么做!”我从你们的教学研究中学到很多东西! 其实很多学科之间的教学研究是有很多相通之处的,我深深的体会到了。 感谢

感谢 “特级教师工作坊”,给我提供了一个非常宝贵的学习与成长的平台,一次非常难得的进修与提升的机会;这是一次欣赏过程的机会,也是分享成果的机会!

感谢所有“特级教师工作坊”的诸位老师,是你们让我大开眼界,让我不仅学习到了精彩的课例与精湛的教学艺术,我还能从你们身上学习到了自强不息,开明开放的科研精神! 我深深地感受到你们致力科研的精神,享受到了你们多姿多彩的成果展现。谢谢你们!

[工作坊培训心得体会]

《家庭系统排列》体会


12月22日下午,xx市市民情感护理中心在海燕国际旅行社会议室举办了一场公益《家庭系统排列》咨询,中心法人代表刘吉川、理事王xx等46人参加了活动,咨询师祝彦华老师成功的做了6个案例,大家在不同的角度和层面都有很大的收获。尽管外面寒气逼人,现场气氛却很热烈。有的案例使大家流下了激动的泪水,有的又使人忍俊不住,发出了会心的笑声,几次响起热烈的掌声。

《家庭系统排列》是德国心理治疗大师伯特.海灵格(bert hellinger)首创的,属于现象学范畴的一种心理治疗方法。它是透过现场感应、角色扮演及互动,探讨人们所面临的心灵困境,找到痛苦和困惑的根源,重新感悟幸福人生。

中心已经成功做《家排》30多场、案例132例,取得了非常好的咨询效果,神奇而高效。

分享1:

中心理事王xx:

早上好!

昨天参加了一场 家排 ,把感受分享与大家。

1、每个人的健康,与家族系统中的相互关系有极大的关联;

2、对祖宗的祭拜、对长辈的孝顺是极其重要之事,绝非可有可无的事情,这也是文革后这些年来大病频发的主要原因之一;

3、传统国学文化中有很多精髓值得我们去传承,而我们常常会把这些当成迷信去剔除;

4、所有问题的起源点在自己,只有自己勇敢诚心面对,才能得以解决,我是一切的根源!

感恩市民情感护理中心!

感恩祝彦华老师!

感恩刘总!

分享2:

(昨天参加家排的学员分享)老師好!在(家排)的課上讓我看見了真實的我,感悟了很多,做了很多錯事,覺得整個屋裡的人一點都不陌生'說出積壓在心裡的話,看見自己曾經做過的錯事,看見沒有親情和虛偽固執的我,這可能都是因和果的關係嗎?等等,我會用最短的時間過懺悔我錯誤的過去,在此感恩王老師和祝老師。感恩各位的帮助支持!

分享3:

(另一学员的分享)在"家排"的时空里,我感觉人心是那样的近,那样的真,我不仅听见了亲人的脉搏,还触摸到了故人的生息,甚至我觉得在场的每个人都是最熟悉的我,又最陌生的我,我看到的,理解的可能是也成为了过去的真相,却颠覆了我曾经如此固执的内心,从而跨越时空和血脉,真实不虚的人性的爱与苦,因与果……我想我需要静下来……

体验式沙盘技术工作坊学习心得


体验式沙盘技术工作坊学习心得

--石晓煦

为期两天的"体验式沙盘技术工作坊"结束了,"复杂的事情简单做,简单的事情重复做,重复的事情用心做。"刘健新教授的这句话深深的刻入了我的心中,也时常浮现于脑海。

这是我第三次学习沙盘游戏技术,以前的学习也是体验式的,每次我都惊讶于沙盘游戏的神奇与防不胜防,它总是会在不经意中揭露潜意识的秘密,从中了解到自己的困惑,也提供了成长的方向。正因为如此,我迷上了沙游。沙游不仅可以用来成长自己,同时我也用它帮助许多小朋友走出困境,但每每有家长要求我分析孩子的沙盘,说说孩子到底在哪些方面出了什么问题时,我总是不那么情愿,也沒那么有底气。因为作为一名心理咨询师我知道我们并不是医生,不是诊断孩子得了什么疾病?而是想办法帮助孩子走出困境,我们给与的应该是更多的支持和承托,而不应该给他贴一个疾病标签。但家长似乎觉得你不给一个明确的诊断,就不足以相信你的水平。

怀着复杂的心情,我来到了刘教授的课堂。"在沙盘游戏治疗的过程中,不分析,不解释,不评价,不判断,重感情,重陪伴"刘教授的这句话是我的心渐渐平稳了下来,放空自己,不带任何期待,全身心的投入体验中。

共情,无论是沙盘咨询师还是其他类型的咨询师都必须具备的能力,同时也是咨询中重要的疗效因子。在两天的工作坊中刘叫兽用了刘教授用他独特的方式——做庄家来训练我们的共情能力。刘教授要求我们在坐专家练习时能做到: "说自己的事,就像说别人的事一样大胆、开放,说别人的事就像说自己的事一样真实、诚恳".这两句话听起来简单,做起来就不那么容易了。由于我们这个小组都是很熟悉的人,相互之间非常的信任,所以要做到前面这句,对我来说不难,后面这句对我来说确实挑战不小。因为一直对自己的语言功底不那么自信,所以平时我也尽可能少在公共场合说话。这次由于要轮流做庄家,硬着头皮也尝试了一番。当组内的同伴在分享自己的时,我仔细倾听,生怕漏过一句话。听完大家的故事是发些信息量好大,复述一次伙伴们没有异议,我开始接待其他组的"沙盘咨询师".第一次很仔细的叙说沙盘里的每一个人的故事,可是到了老师要求换座的时间,我还有两个故事来不及分享,就匆匆收场。第二组的沙盘咨询师到来时,我把盘中的故事进行了精简和整合,终于时间够了,但自己感觉有些仓促,粗糙咨询师们没有反馈我也不知效果如何?倒也有了几分窃喜。接下来本组伙伴回到自己组,我再次分享故事。同伴们结合我前后两次叙述给与我的反馈,让我再次体会到要做到共情是如何的不容易。由于我在倾听一位伙伴讲述时的一小刻走神,我的复述让她感觉到有被篡改的感觉,这让我感到既惭愧又抱歉。也让我更加领会到"简单的事情重复做"的必要性,更坚定了课后练习共情的决心。

当然,共情并不是简单的把别人的故事复述出来,关键是如何与叙述者保持"同频",努力使复述时脑中出现的意象画面与述说者出现的意象的相似度越大甚至完全相同。

虽然这次收获到的与我预设的截然不同,预设的是技术的提升,实际收获到更多的是理念的澄清。通过这次培训,我更坚定了谘询师的共情能力、自身人格的完善以及无条件的接纳才是咨询的重要疗效因子。也确定了今后的努力目标:不追求更多的技术,重在关注自我成长,关注人格的完善,使自己生活的更自由,才会有能力帮到更多的人。

【教师工作坊研修心得】国培助我成长


【教师工作坊研修心得】 国培助我成长

四月春风拂面吹 同仁齐奏研修曲

高碑店市五中 郭红颖

2019年3月,国培计划【2018】河北省乡村中小学教师工作坊研修项目在高碑店市昌盛路小学隆重启动,通过两天的线下研修活动,老师们收获满满。

3月12日上午,王馨圃校长从什么是核心素养?什么是教师应该具备的核心素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什么?教师应该怎样走专业化发展的道路?等方面对老师们进行了深度指导。使我们更加清楚了,教师应具备的四大核心素养:教育情怀、专业素养、教育艺术、创新精神。教师应具备的专业素养包括:终身学习、阳光心态、工匠精神。其中,让我感受最深的是,王校长关于“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对于教师的重要性”方面的讲座。我们平时要坚持,将“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相结合;坚持专业写作,写作是教师精神生命的外化,是教师心灵世界的展示,是教师认知水平的深化;坚持一线研究,教师的研究是教师发展的“高速公路”,是教师克服并消除职业倦怠的制胜法宝,是优秀教师的标志之一。下午,教师发展中心白金强主任对“基于主题的教师专业研究策略”工作坊研修做了详细的解读和具体的指导,白主任向参会学员介绍了之前13个工作坊的成功经验,对于我们新成立的工作坊来说,具有很高的指导意义。

3月13日上午,河北省保定市教育科学研究所的冯洪所长给大家带来的精彩讲座《深度教研之---如何通过课堂观察(听课)提升课堂教学素养》。冯所长用诙谐的语言,结合两节生动的课例给在场的所有学员带来了一次专业的洗礼。我们更加清楚了课堂观察是基于教育教学原理、课程标准、学科核心素养以及课时教学目标等多方面要求进行的,一种专业诊断和价值评判。听课的起点始于了解教学目标,充分了解教学目标是听评课的前提,教学目标使课堂观察有针对性,教学目标使课堂评价有了依据。教师“专业化”发展速度缓慢的根本原因是没有发现“问题”,“问题”总是不会被纠正,所以“问题”总存在。反思自己的课堂,经常是太注重教学环节或活动形式多于对教学质量和效率的深度审视。教师没有深度教研,没有对自己教育教学行为的深度反思,课堂上就不会有学生深度学习的发生。听了冯教授的讲座,反思自己的工作和学习,距离“学习型教师,研究型教师”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智者筑桥,愚者筑墙”,感谢高教社和教师发展中心给我们搭建了工作坊研修交流平台。英国诗人约翰·多恩说:“没有谁是一座孤岛,在大海里独居;每个人都像一块泥土,连接成整块陆地”。教学亦如此,相信有了工作坊研修这个专业的团队,我们可以走的更好,更远。

【教师工作坊研修心得】 国培助我成长


四月春风拂面吹 同仁齐奏研修曲

20xx年3月,国培计划【20xx】河北省乡村中小学教师工作坊研修项目在高碑店市昌盛路小学隆重启动,通过两天的线下研修活动,老师们收获满满。

3月12日上午,王馨圃校长从什么是核心素养?什么是教师应该具备的核心素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是什么?教师应该怎样走专业化发展的道路?等方面对老师们进行了深度指导。使我们更加清楚了,教师应具备的四大核心素养:教育情怀、专业素养、教育艺术、创新精神。教师应具备的专业素养包括:终身学习、阳光心态、工匠精神。其中,让我感受最深的是,王校长关于“教师的专业化成长对于教师的重要性”方面的讲座。我们平时要坚持教学反思,将“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相结合;坚持专业写作,写作是教师精神生命的外化,是教师心灵世界的展示,是教师认知水平的深化;坚持一线研究,教师的研究是教师发展的“高速公路”,是教师克服并消除职业倦怠的制胜法宝,是优秀教师的标志之一。下午,教师发展中心白金强主任对“基于主题的教师专业研究策略”工作坊研修做了详细的解读和具体的指导,白主任向参会学员介绍了之前13个工作坊的成功经验,对于我们新成立的工作坊来说,具有很高的指导意义。

3月13日上午,河北省保定市教育科学研究所的冯洪所长给大家带来的精彩讲座《深度教研之---如何通过课堂观察(听课)提升课堂教学素养》。冯所长用诙谐的语言,结合两节生动的课例给在场的所有学员带来了一次专业的洗礼。我们更加清楚了课堂观察是基于教育教学原理、课程标准、学科核心素养以及课时教学目标等多方面要求进行的,一种专业诊断和价值评判。听课的起点始于了解教学目标,充分了解教学目标是听评课的前提,教学目标使课堂观察有针对性,教学目标使课堂评价有了依据。教师“专业化”发展速度缓慢的根本原因是没有发现“问题”,“问题”总是不会被纠正,所以“问题”总存在。反思自己的课堂,经常是太注重教学环节或活动形式多于对教学质量和效率的深度审视。教师没有深度教研,没有对自己教育教学行为的深度反思,课堂上就不会有学生深度学习的发生。听了冯教授的讲座,反思自己的工作和学习,距离“学习型教师,研究型教师”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智者筑桥,愚者筑墙”,感谢高教社和教师发展中心给我们搭建了工作坊研修交流平台。英国诗人约翰·多恩说:“没有谁是一座孤岛,在大海里独居;每个人都像一块泥土,连接成整块陆地”。教学亦如此,相信有了工作坊研修这个专业的团队,我们可以走的更好,更远。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