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心得体会 > 学习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 导航 > 学习郑益龙事迹心得体会

学习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学习郑益龙事迹心得体会。

《周易》:仁者见之谓之仁,智者见之谓之智。每个人基于自己的理解,可以将自己的感悟记录下来。写心得体会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写作训练,心得体会能够给人努力向前的动力。写好一份优质的心得体会要怎么做呢?小编花时间专门编辑了学习郑益龙事迹心得体会,有需要的朋友就来看看吧!

学习郑益龙事迹

“3月5日,在毛泽东同志提出向雷锋同志学习50周年后的同一天,郑益龙同志的遗体在群众的默哀中安祥远去,一个年轻的武警警官,再一次向社会验证了,虽然半个世纪过去了,但雷锋精神还在。”这是交通七支队三中队战士王林学习郑益龙事迹后,在上写下的一段感言。日前,一项学习郑益龙见义勇为精神的“读事迹、谈感悟”活动在交通七支队官兵中自觉展开。

郑益龙,男,广东省汕头市潮阳区人,系武警广州支队四大队副教导员。2013年3月1日下午,郑益龙外出途中,因勇救落水青年陈永彪而英勇牺牲,遗体于2013年3月4日晚上8点50分在珠江滨江西路附近江面被搜寻发现,打捞上岸。后郑益龙事迹在新浪网上被疯狂转发,郑益龙也被人民尊称为英雄。

2013年3月1日午饭后,汕头人陈永标、徐小蓉夫妇和朋友吴志平来到珠江西提码头游玩拍照,陈永标在后退取景中不慎被铁链绊腿掉入珠江,此时,妻子大呼救人,吴志平随即脱衣准备下水救人。就在此时,途径此处的武警警官郑益龙疾速跑到事发地,发现一名男青年在水中挣扎,他边喊:“你别动,我来救!”边脱掉鞋子和上衣,便一头扎进江中,奋力托起陈永标往岸边游。

由于陈永标不会游泳,拼命在水里挣扎,郑益龙艰难的将他朝岸边托,郑益龙用双手抱住沉下去的青年,用力游向岸边,但由于江水很急,落水者慌乱之中乱抓乱拍,筋疲力尽的郑益龙只好用右手托起,用另一只手猛力划向岸边。这时,吴志平丢下一个救生圈,郑益龙拿到救生圈后,让落水者趴在救生圈上,他自己却被江水冲走离救生圈6米处。此时,岸上的民众找来一根绳丢给落水者,随后合力将陈永标救上岸,而郑益龙却因体力不支被流水冲走了。

有江边目击者说。当时郑益龙脸色发青,嘴唇发紫,已用尽全力。岸上民众一边呼喊着救武警,一边拨打110、120。十分钟后,救护车把陈永标送到江边附近的中山二院抢救,已无生命危险。“我当时也不知道水里什么情况,上来之后就一直吐。”陈永标说,他已无生命危险,只是肺部有一点发炎。

事情的经过就是这样,在那一刻,我想郑益龙也没有多想,他有的只是作为一个人民武警本能的反应,那就是舍己为人。他告诉了我们什么是武警战士,什么是中国人民的子弟兵,尽管他用生命诠释了这一切。我想如果在给他一次选择话,他还是会这样做。在看到这则新闻的那一刻,我的眼睛湿润了,在经过了小悦悦的事件后,他告诉我们,好人还是有的,好人还是占大多数的,国人的良知并没有被权钱的诱惑给泯灭掉。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这个社会将不再变得那样冷淡。

“人究竟应该为谁活着、怎样活着?人生的价值和意义到底在哪里、靠什么去实现?郑益龙同志用党员的实际行动告诉了大家。”连日来,七支队的官兵们通过读报、看新闻、听广播、查网络等多种方式,积极去了解郑益龙同志的见义勇为先进事迹,通过学习他的先进事迹,()深思新时期党员先进性在哪里体现、雷锋精神从何处弘扬。官兵们积极学习,踊跃发言,一股学习当代雷锋、传承英雄精神的正能量,在官兵中迅速膨胀。“一个人的成长,离不开精神力量的滋养,一个民族的复兴,离不开精神力量的支撑。”、“50年,雷锋精神成为了一面永不褪色、永放光芒的心灵旗帜,飘扬在共和国的上空,鼓舞人们为实现民族复兴而无私奉献。”驻守内蒙古包头的五中队官兵们互相传阅着雷锋精神系列报道报纸和,指导员刘勇向笔者介绍说:“官兵们通过传阅、诵读、摘抄精神词句,为大家继续学习郑益龙同志先进事迹提供了积极正面的航向标和理论引导。”

将学习郑益龙先进事迹与学习雷锋精神活动相结合,将其视为推动部队顺利转变转型、提高官兵凝聚力战斗力的重要举措,采取有组织有部署、有检查有指导、有标准有评比、有经验有典型、有总结有奖励的方式,开展挑应战、宣誓、表决心等活动,将郑益龙同志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热爱人民的政治本色、忠诚事业的职业操守、英勇无畏的高尚情怀、心系社会关爱他人的优秀品德灌输给广大官兵,在全部队掀起了学习英模事迹、感悟英雄真谛的学习践行热潮。

f132.COM更多心得体会延伸阅读

学习刘龙事迹心得体会


学习刘龙事迹

近日,我有幸参加了XXX市文明办举办的“道德讲堂”观摩活动,观看了介绍大连供电公司长海分公司调度主任刘龙事迹专题片《大爱无言》。在长度共11分34秒的微电影中,讲述了大连供电公司职工刘龙31年照顾孤寡老人王玉英的。被称为海岛“活雷锋”的刘龙,不仅自己几十年如一日,还带着妻子和儿子共同精心伺候王玉英老人。随后刘龙现场向大家讲述了他与家人31年如一日照顾孤寡老人王玉英的感人事迹。

1981年,刚刚20岁的刘龙还是长海县大长山岛守某部卫生员,通过老班长张玉军认识了驻地一名叫王玉英的五保户老婆婆。王玉英老人一生没有生育,无儿无女,老伴儿多年前去世,留下她一人孤苦度日。老人的经历令善良的刘龙心酸,之后刘龙便经常为老人送药上门,为老人挑水、买煤、劈柴、扫院子、侍弄菜地,包揽了家中所有繁重的活儿。一晃三年过去了,1985年刘龙要复员回抚顺老家了,通过三年多的相处,刘龙和老婆婆建立起了真挚的感情,老婆婆平时有啥好东西都要等刘龙来吃,一听说刘龙要走泪水不住地流,刘龙也已经把老婆婆当作自己的亲人,放心不下让老婆婆一个人生活。就这样,刘龙最终放弃了家人为他找好的工作,带着对父母的愧疚,毅然留在当时条件很差的海岛,陪伴老人安度晚年。不久,刘龙义务照顾孤寡老人的事迹打动了海岛姑娘王丽君的心。他们结婚后,王丽君不仅不嫌弃刘龙有“姥姥”这个负担,还和刘龙一起承担起照顾老人的责任。

30多年来,他用无私的爱为王玉英老人送去了不是亲人胜似亲人的温暖和关怀,帮助王玉英老人度过了一个又一个艰难的日子。刘龙的事迹在社会广为传播,被百姓誉为海岛“活雷锋”,被授予央视“2012温暖中国”年度人物、大连好人、国家电网公司劳动模范,辽宁省道德模范等称号。

获得了种种荣誉后,刘龙仍然和以前一样,依然兢兢业业地在安全供电的第一线认真工作、用心照顾姥姥。对自己成为“名人”,刘龙还显得挺不好意思,“其实,我也没干什么,都答应照顾老人了,难道让我半道儿撇下老太太不管吗?”

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容易,但几十年如一日始终坚持做好事很难。一件件小事,让我们看到了一个平凡人的不平凡。刘龙的事迹虽不是轰轰烈烈,但点点滴滴的付出告诉我们,总有一些东西值得坚守,总有一种温暖能感动人心,这是温暖中国的正能量。正如刘龙所说:“社会需要爱心,爱心的凝聚可以成为道德的力量”。

爱无大小,小善也是大爱,在我们身边总有人能把爱不断地施于受助者。我们的生活中、我们的身边,并不缺少这样平而不凡的人和事。

近日以我局团员青年为主体的局“学雷锋志愿服务队”,奔赴西岗区北京街道九三社区,亮身份,听民声,结对子,送服务,话合作。双方举办了庄重而热烈的志愿服务结对签约仪式。按照协议,双方将充分发挥自身优势,在敬老爱幼、文明礼仪知识普及、文化体育、网络文明传播、普及环保知识等方面开展合作,不断充实“星期六志愿服务日”内容,共同推动学雷锋志愿服务项目化、常态化开展。

局老干部处的同志坚持以人为本,深入走访,组织开展“亲老行”主题实践活动,传递关爱,了解老干部所思、所想和所需,做老干部的知心人、贴心人和暖心人,协调和解决其实际困难,促进和谐。走访中,在老干部的家中或医院的病榻旁,亲切地道一声:“您老好!我们代表局领导和全局职工看您来啦!”亲切的话语、诚挚的祝福,一声声、一幕幕,令老同志们倍感温馨、惬意和难忘。使老干部们能充分感受到局领导的关心和XX大家庭的温暖。

刘超作为我局选派的优秀年轻干部,在中山区老虎滩街道中兴社区工作期间,积极主动帮助社区做好力所能及工作,热心帮助残疾人、老年人解决生活困难,受到社区工作人员的高度认可,得到服务对象的交口称赞,成为全市选派优秀年轻干部的杰出代表,为我局争得了荣誉。他的事迹专题刊登在《辽宁日报》上,为我局“双基工作”做了生动注解。

郑垧靖事迹心得体会


一个极淳朴的人,怀着极纯真的心,牵挂着山里人那些大大小小的极寻常的事情……他的人生之路和他脚下那一条条通村达户的山路一样质朴而寻常至极。而当他坚实而匆忙的脚步在xx年12月14日那个令人扼腕的时刻戛然而止,他原本极寻常的人生轨迹却在越来越多的人们心中彩虹般隆起,并放射出极不寻常的精神光华——郑垧靖,一个用平凡诠释了非凡的人,一个因贴近地面而高耸入云的人!
我们生活在一个崇尚英雄的国度,即使到了当下的“后英雄时代”,人们的英雄情结仍根深蒂固:几乎随便一个人都能随口说出一串耳熟能详的古今英雄的姓名,甚至还能娓娓道出一些人在尚未成为“人物”之时的立志名言或故事,如楚人项羽当年曾立下不为“燕雀”所知的“鸿鹄之志”,并最终成为“力拔山兮气盖世”的西楚霸王;宋人岳飞出道之际背刺“精忠报国”的雄心壮志,并最终成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的民族英雄……志存高远,历来被视为英雄之所以英雄的内驱力。从我们身边刚刚离去的郑垧靖也曾有过一个耐人寻味的“立志故事”:21岁上,初出茅庐且有前程渺茫之感的他经诤兄一语点醒,毅然以改名的方式宣示心迹:改“尚敬”为“垧靖”,音近而义殊,摒虚而就实,希望在新的人生起点上拨正自己的心灵向度。如此明志,若与那些震古烁今的英雄之志相比,或用流行极广的“不想当什么的什么不是好什么”的标准来度量,似乎都显得有些“微不足道”——把自己的志向寄托在区区“一垧之地”的“平安”岂非“胸无大志”?然而,当我从记者的笔下读到这个故事,并由此联想到他17年如一日,为脚下那“垧”热土、为生息在那“垧”热土上的父老乡亲所做的一切,却不由得心中钦然并为之动容。“一个人做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辈子做好事”,这是一句伟人的名言,郑垧靖毕其一生,用激情澎湃的青春,用酣畅淋漓的汗水,用殚思竭虑的心血,恭恭谨谨地诠释了伟人的名言,完完整整地实现并彰显了自己的人生取向!
郑垧靖走了,很多人由衷地颂扬他是英雄。而我,更愿意把他看作是一位古道热肠的好人,或者一位值得敬重的同行——因为以“垧靖”明志的他,“在”时并无“英雄”的光环,惟有“润物细无声”的默默奉献;“走”了更看不到身后的荣耀,却将他那曾经暖人无数的“热土情结”留给了人间!
生于草根也归于草根,甘于平凡而超越平凡——这是一种何其难能而可贵的人生境界啊!
见贤思齐。感谢平凡的郑垧靖为众多同样平凡的人们提供了超越平凡的一种可能。

学习巴交龙布事迹心得体会


摘要巴交龙布同志的事迹还告诉我们,我们必须要有顽强的意志,必须只争朝夕,从点滴做起,不能好高骛远,而应该立足岗位、脚踏实地、端正心态、勤勉敬业。下面是整理的学习巴交龙布事迹心得体会范文,欢迎阅读!

大山里的银行舅舅学习巴交龙布事迹有感

巴交龙布,男,纳西族人,中共党员,现年49岁,木里藏族自治县俄亚农村信用社主任。

俄亚乡位于木里藏族自治县西南角,处在川滇两省的交界处。多年来,外人很少走进去,当地人很少走出来。可巴交龙布27年来一直在海拔4000多米的宁朗大山里徒步穿行,为当地农民提供金融服务。因为海拔高,一般人体验四季需要一年的时间,可他一天就可以感受四季的冷暖。为了工作,他的右腿被摔断了,跟随自己7年的马匹也摔死在崖下。在自己家庭经济条件十分拮据的情况下,巴交龙布还无偿资助贫困农户。

几十年如一日,他始终是那个背着算盘和账本穿梭于崇山峻岭、羊肠小道上的银行舅舅;仍然是那个把致富桥梁架往纳西族乡村村寨寨的马帮农信人;依然是那个把金融服务以流动的形式执着地向木里大山深处撒播的农信蒲公英!

片段一

儿子尺尔初13岁时,按纳西族风俗要过穿裤子成人礼,这是个很庄重的仪式,父亲要给儿子穿裤子,但是儿子穿裤子那天,巴交龙布还在大山上走。女儿苏朗卓玛过穿裙子成人礼,父亲要给女儿穿裙子,他还是走在路上。

多年来,他与家人聚少离多,家人为他操了多少心,吃了多少苦,他一时半会说不清楚。

片段二

1998年8月20多号突来一场暴雨,那时候信用社还在俄亚大村对岸的龙达河边,滚滚的洪水夹杂着泥沙和石头席卷而来,所有人都赶紧朝着高处跑。只有巴交龙布一个人没有跑,他冲进金库,扛出所有的现金。

还有档案室里的各种材料和账本,他又跑了回去。

他跑了一趟,又返身回去,几十年的业务材料足有几麻袋。水越长越高,从脚踝漫到了大腿,大村电站的老板马塔拉住他说,不要去了,危险!

马塔拉不住他,他又冲进了屋里

他最后一次冲进去的时候,水已经漫到了胸口,材料全部抢救了出来,站在供销社房檐下的高处,他才想起自己穿着的解放鞋少了一只。

他才想起,不见了自己的妻子和一岁多的孩子,在人群中,他拼命喊着他们的名字,没有回声。他找来找去,也不见他们的身影。

巴交龙布着急了,望着汹涌的河水,他一下子恐惧起来

终于有村民发现了他们母子,巴交龙布在一户村民家的房檐下找到了他们,妻子坐在地上,孩子在妻子的怀里安静地睡着。

他冲上去,抱着他们泪水长流。

两种片段,些许感悟。巴交龙布拥有崇高的精神,以坚强的意志、无私地奉献和宽广的胸怀谱写坚毅勇敢、恪尽职守的壮丽诗篇。以自己独特的方式践行了一个农信人的服务宗旨、坚毅勇敢、恪尽职守的壮丽诗篇!我坚信在你的崇高精神鼓舞下我们每一个信合人都会重新审视自己,并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从而巩固农信系统内风清气正、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只要我们每一个农信人向巴交龙布看齐的立足本职,就能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不平凡的业绩。

银行舅舅 巴交龙布:架起纳西族人民致富桥梁

【人物名片】

巴交龙布,木里县俄亚纳西族乡信用社主任,27年来背着算盘、账本穿梭于崇山峻岭与羊肠小道间,行程长达20余万公里。一路上,他被飞石砸伤,与死神较量,却始终以真诚和担当为纳西族人民架起致富桥梁。

3月6日,木里县俄亚纳西族乡信用社主任巴交龙布开始上班了。两天前,他花了一天时间去县城,另外一天时间从县城提取现金回来。

通向县城的路没有水泥,是最普通的通乡公路,虽然一去一回还是要两天时间,但巴交龙布已经觉得非常方便,因为在去年11月之前,巴交龙布要去县城单边就得需要6天,那6天时间只有他的马匹和他作伴。这样的日子,他过了27年。

巴交龙布工作的俄亚地区居住着800户人家5800余人,这一带四周被重重的高山和金沙江、无量河、龙达河环绕,与外界相连的唯一小路需要翻越海拔4000多米的宁朗山脉,且只能步行通过。

就这样,巴交龙布穿梭在他下乡所必经的雪岭峡谷中。踩着他走过的脚印,依然举步为艰,稍有不慎就可能跌入万丈深崖。这条道路除了艰险以外,还能让人在一天内体验到四季气候的交替。这丝毫没有让人体验一天历四季的惊喜,有的只是对前行道路的恐惧和对冷暖骤变的焦虑。喘着粗气从低谷往上攀爬时,已是满身汗水湿透了衣衫。当到达海拔4000米,接近雪线的地方时,来不及挥发的汗水却又似乎被瞬间冷却,湿冷冰凉的贴在背上,阵风吹过,刺骨的寒意顿时浸入心间。当穿越海拔1500米的河谷地带时,气温又突然升至30多度,湿闷中的衣服又再次被汗水浸透,这样循环的冷热中稍有不慎就可能中暑或感冒。

面对如此恶劣环境,巴交龙布却说这还算好,最麻烦的是下乡路上要熬过寂静与孤独。那样的大山,他经常走一天也遇不上一个村民,经过荒凉的山野时还常常会遇到熊、狼等动物出没。

2004年5月6日傍晚,一群岩壁嬉戏的顽猴突然踩落一堆松散的乱石,巴交龙布躲闪不及,被一块脸盆大小的石头狠狠砸中右大腿,摔至两三米高的崖路边当场昏倒。在确认钱款无恙后,再看看被砸中的右腿。此时已是鲜血直流,裤子也紧紧贴在了肉上!他赶紧用双手捏住大腿,钻心的疼痛让他忍不住流出了痛苦的眼泪!当时,没有药也没有绷带,他只能顺手抓起一把细灰撒在伤口上算是止血。幸运的是此时的他被两位在河边打渔的农民发现,并伸出援手背他到了河边的一个山洞里休息。就那样,他硬是忍着疼痛在山洞里度过了难眠的一夜。

第二天,在与鲁司村取得联系之后,村里才派人来接应他。疼痛减轻了一些,巴交龙布咬紧牙关又站了起来继续上路。他走走停停,停停走走,实在疼得坚持不住了,就躺在地上或靠在树旁歇一歇。就这样坚持着,终于把贷款逐一送到了农户家中。几天后,他终于蹒跚地回到信用社,此时的他已被折磨得不成人形。那时信用社业务异常繁忙,他在乡卫生院进行简单包扎后毅然又返回工作岗位继续自己的工作。直到二十多天后,信用社工作基本完成,他才请假到西昌去检查伤情。医院检查诊断为右侧大腿胫骨骨折。

由于错过了最佳的治疗时间,他终落下了后遗症,给步行带来了很大的困难,每逢天气变化伤口便会钻心的疼痛,后经木里县残联评定为三等乙级伤残。

27年来,巴交龙布也有很多次选择离开俄亚乡的机会,但为了远在山区的村民们,为了流动银行的马蹄声能够继续在山间回响,他毅然又选择了做那个穿梭于崇山峻岭和羊肠小道上的银行舅舅。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