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心得体会 > 第一书记培训工作总结 > 导航 > 大学生村官《第一书记》观后感(5篇)

第一书记培训工作总结

大学生村官《第一书记》观后感(5篇)。

每个人对事情,对作品的理解是不一样的,看过了解一样事物之后,每个人都有自己对其的看法。在日常的生活中,说到心得体会,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写心得体会可以提高我们对思维的训练。写好一份优质的心得体会要怎么做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大学生村官《第一书记》观后感(5篇) ”,欢迎阅读,希望你能够喜欢并分享!

篇一

11月19日,县委组织部组织各乡镇、场主要领导人,三套班子领导,以及全体大学生村官观看影片《第一书记》。

大学时期就对第一书记沈浩的英雄事迹有所耳闻,但当自己成为一名真正的村官来观看这部影片时,感触颇多。在影片里,我看到了他处处为小岗农民着想的一颗比金子更耀眼,比太阳更火热的心,舍弃了能够陪伴老母与妻女共同在大都市的安逸生活,一个人毅然决然来到穷乡僻壤的小岗。起初农民不认同他,当他是来“镀金”的,可是他一口就讲出了村民的名字,道出种麦的时节时,人们都愕然了,但是大家仍然都不相信这样的书记能待的久,可是,从修路到要回铲车,引入企业,帮扶村民,直至最后花了四十分钟搭起了天桥,人们相信他了,所以从第一个三年结束后的几百个红手印开始,朴实的农民一再,一再地挽留他,这样好的书记,勤勤恳恳地在自己的岗位上奉献了自己。

影片最后,长桌搭起的年夜饭桌深深地感动了我。那个特定的电影场景,一直印在我的脑海里。在现在这个浮躁的社会,沈浩就像是一枚温润的玉石,给了我许久都不曾拥有的温馨和感动。

篇二

一直忙着工地上的事情,一直忙着排练,一直忙着。。。都忘了多久没有写日志了,那先来写写一个星期前看的第一书记的感想吧。

刚看片头就跟同事讲,这部片子肯定很好看,因为他有强大的演员阵容和贴近我们生活的故事,其实第一书记和我们大学生村官的经历很像,同样的三年,同样会被人说我们是花瓶,同样有着自己的理想和抱负,不知道从电影的什么时候起,我一直在流泪,感动和辛酸充斥着我的心,特别是那个老奶奶为儿子移坟的时候,眼泪像断了线的弦。到电影结束,从第一书记身上学到很多,用心最重要,吃亏是福。

篇三

在县委文化艺术中心组织我们收看了电影《第一书记》,看完《第一书记》后,感触颇多, 作为一名农村的第一书记,沈浩书记是优秀的,是我们学习的楷模,沈浩同志之所以值得我们学习是因为他的无私奉献,他始终把人民的利益放在第一位。沈浩书记不仅仅是小岗村的第一书记,也是我们心中永远的第一书记,是我们去学习的榜样,也许我们注定不会像沈浩书记一样出色,一样优秀。但是,我们还是要向沈浩书记一样,努力工作,心中时刻把群众的利益放在第一位,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贡献自己的力量!

悲痛化作万腔泪,第一书记走了,却也留给了我无尽的崇敬,怀念第一书记,小岗百姓永远想念你,全国人民敬重你,沈书记,一路好走,向你致敬!

篇四

沈浩的事迹被搬上了荧幕,怀着万分感动和期待的心情观看了这部影片。

影片根据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党委第一书记沈浩的真实事迹改编而成。影片真实地再现了原本在安徽省财政厅工作的沈浩,放弃优越的生活条件到小岗村担任“第一书记”,让百废待兴的小岗村重现辉煌,最终因心脏病发作,牺牲在工作第一线的先进事迹。

xx年,在省财政厅工作的沈浩,响应国家号召,劝服母亲妻子和女儿,离开工作了18年的机关,走下基层,走进了贫困的小岗村。进入工作后,沈浩面对村民的质疑,面对“镀金”的说法,没有解释,他只想用实际行动告诉村民。工作中,沈浩顶住压力,解决了集体财产被长期侵占的难题;他争取来修路资金,动员小岗人自己动手,既增加村民的收入,也唤起了集体荣誉感;他奔波于铁道部和上海之间,为村民争取到了宝贵的45分钟时间,在繁忙的京沪线上架起了小岗村期盼了三十年的“天路”。面对村民杨德禄的报复,他选择的是以德服人,以理服人;面对五保户的时候,他将妻子买的奶羊送给了更需要的吴奶奶;面对屋漏又逢连夜雨的村民,他冒着暴雨将村民接到村部避风雨,事后积极争取到宝贵的修房资金给村民。第一任期到了,小岗人按下红手印,留下了他们心中的好书记;很快,第二个任期又到了,小岗人再次按下手印,接着又是第三次。xx年11月6日的早晨,房东杏花像往常一样给沈浩书记送早饭,发现他已病逝在居住了6年的小屋里。小岗人伤心欲绝,他们第四次按下红手印,把沈浩的骨灰留在了小岗村。

影片结束了,片场响起了热烈的掌声,掌声是送给沈浩的,是送给这个为新农村事业,为小岗村村民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好书记的。影片给我的震撼和触动很大,身为一名大学生村官,应该像沈浩书记一样做到扎根于群众,老老实实做人,干干净净做事,他用实际行动,真正做到了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在以后的工作中,我会以沈浩书记为榜样,做好在基层的各项工作。

篇五

前段时间观看了第一书记这部影片从中捕捉到了沈浩——一个平凡而伟大的基层干部更多的故事,更加缅怀这位深受小岗人民爱戴的党支书,感受至深。
“小岗村,一个全国闻名、世界知名的村庄,一夜越过温饱线,25年不富裕。让我到这里工作三年,这是组织上对我的信任,更寄予希望,我深感压力的巨大。”这是xx年3月28日沈浩到小岗一个月的一则日记。从这段中可以看出沈浩下派小岗当时的真实情况。小岗村——这个曾在全国率先掀起农村改革的村庄,25年来却仍是贫穷落后,让沈浩倍感压力之大。事实也充分证明,他没有辜负上级对他的信任,他不是来镀金的,是来干实事的。想象当时的重重困难,他知难而进,是何等的不容易!“通过一年在农村的锻炼,对人生似乎有了彻悟:官是当不到头的,钱是难以挣尽的。那么,人考虑的应该是怎样活得有价值。就拿我来说吧,虽然吃苦受罪有委屈,但作为丰富人生的一个平台,是自己得到了锻炼,这是花钱也难以实现的。”这段感人的内心表白出自xx年2月28日的日记。一年来,他为小岗村争取了资金,修了路,架了桥,理顺了村级财务,收回了村集体的财物,跑遍了小岗村的所有农户,掌握了能使小岗村脱贫致富的第一手资料。这其中的付出和委屈确实是常人难以想象的。一位来自省城机关的干部,如此卖力于小岗,这种崇高的精神境界是无人能及的。这样扎根于乡村、一心为人民的富裕寻找出路的人更令人佩服之至。难怪小岗村人民会用鲜红的手印来挽留他,这在小岗村历史上是绝无仅有的。特别是日记中对人生价值观和财富观的论述,非常之精辟!“今天是祖国56周岁的华诞,很多国人都利用这难得的假期放飞心情,去拥抱大自然享受生活,共享天伦之乐。而我却别妻离子难顾家园,又冒雨驾车回到了小岗,但是我无怨无悔。”一头是高龄老母和妻儿需要他,一头是发展中的小岗村需要他,而沈浩却能舍小家顾大家,心沉小岗,这是多么伟大的人格魅力!他并没有什么豪言壮语,也没有浮躁的行为,他只是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向人民诠释了一名的共产党员和基层干部的博大的情怀。沈浩匆匆地离去,永远地离去了,长眠在他亲手规划的小岗公墓里。他曾在日记中这样写道:“小岗目前要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土地流转、金融、农业结构调整、新农村建设、城乡一体化、加强组织建设、全面提高干部基本素质。我们相信,小岗村这张名片一定能打得更漂亮!”如今他走了,相信后继者一定会完成他的未尽的事业、实现他未了的心愿!他的妻子这样说过:“沈浩说他很留恋小岗,将来死了,他也愿意埋在小岗。”这样的话真的验证了,小岗人民再一次用红手印把他的骨灰请回了小岗。感动是一种情感的释放,自豪则是一种责任,观看第一书记,品读沈浩同志的日记,字字句句都让人感动,让人自豪,感动和自豪中为我们增添了工作的动力。近闻沈浩入选xx年度“感动中国”人物,这是当之无愧的!沈浩的身上的闪光点太多太多,值得我们学习的东西也太多太多,感动中国!沈浩逝去了,但是他的精神却是我们前进的航标!作为一名在基层的教育工作者,要像沈浩一样,时时不忘本职,树立正确的名利观,要对照沈浩这面镜子,认真反省自己,用实际行动为家乡的教育事业奉献出毕生的光和热,让生命在奉献中闪光!还要让更多熟悉和不熟悉的人走进沈浩的故事里,去追寻他那闪光的足迹……

f132.CoM更多心得体会编辑推荐

看电影《第一书记》观后感


7月30日党支部组织我们看了《第一书记》,很久没有看到这样一部真实感人的电影了。它记录了一个普通共产党员沈浩平凡而高尚的精神,一种重任在肩的责任感,一心为民,心系群众,舍小家顾大家的无私奉献情怀,沈浩的影子在我的脑海里难以抹去。

平平常常做人,扎扎实实做事,是我们常常挂在嘴边的,但真正地落实在实际工作中,每个人的做法却千差万别。凤阳小岗村,中国只有一个,县委财政厅那么多人次去工作,为什么只有沈浩做出了这样的成绩呢?我感觉沈浩的过人之处在于:他真正把老百姓的事当成了自己的事去做,刚到小岗村时,为了了解第一手的资料,他深入群众,访贫问苦,不怕被人欧打陷害,为了迁坟建厂,他不愿再去伤一个老人,他带头披麻带孝,安葬了老人的儿子,最终赢得了老人的心。为了一条30年没有修通的路,他不辞辛苦,日夜奔波,以理动人,以情感人,坚持和不退却,让他如愿以偿。他不知道累吗?他不知道家中尚有90岁老母和妻儿子女吗?自古忠孝不能两全,在小岗村他一干就是三年,又是三年,对于人生来说,六年,只是长河中短暂的一瞬,而沈浩为小岗村付出的是他全部的心和血。他是平凡的,但他为小岗村做出了不平凡的事迹。他是一个有血有肉的普通人,他把名利看的很淡,但他又是共产党员杰出的代表。他为我们树立了榜样的旗帜。我想,我们需要更多的沈浩,我们应该学习沈浩那种舍己为人的奉献和廉洁自律的精神。

看了这部电影,我还想到了,沈浩做为一个普通的共产党员,他所做的工作,如果没有党的支持,他也不能取得后来的成功。为了那条大路,他跑北京铁道部,上海铁道部,一趟一趟,不辞辛劳,为了招商引资,为了修建纪念馆,为了小岗村的旅游业,他到处筹措资金,沈浩付出的是全部,但小岗村成功了。所以说做为党的领导,我觉得应该支持像沈浩那样的基层干部能更加顺利地去完成他们的心愿。能真正为老百姓做点实事。沈浩不容易,他所做的工作,最终得到了小岗村的认可,得到了全国人民的认可,他的坚持,他的脚踏实地和扎实苦干,为他的人生写下了壮丽的一笔。

沈浩他离去,让我们无限的悲伤和怀念,因为他太年轻,他才45岁,他还可以为党做更多的工作,而他走了。我们再为他的离去而感到婉惜的同时,我也再想:我们党应不应该多多去关心和爱护像沈浩这样的普通基层共产党员,不要等他们离去的时候我们才去关注他们。

就像电影主题歌写的那样:不求光环,不求缤纷,只愿做一个大写的人,让我们活着的人好好的活着,好好的工作,把我们每一天过的更加有意义,这是对沈浩最好的怀念。

第一书记观后感心得体会


《第一书记》,讲述的是安徽小岗村。那个改革开放初期按下红手印再次开启分田承包的起源地。下面是关于第一书记心得体会的内容,欢迎阅读!

第一书记观后感1

作为一个省财政厅的行政干部能够深入农村基层任党支部书记,其精神确实难能可贵。放下架子,把自己当成一个农民,确实不容易,关键是你就算人到了基层,老百姓买不买你的帐。你毕竟是国家干部有固定工资做保障,且家又不在农村,没有后顾之忧,不怕后院起火。这就是你比农村党支部书记所拥有的特定条件,绝对不可否认。

应该承认沈浩同志确实在小岗村做出了补课否认的成绩,在身心上收到了一定的磨难,最后导致心脏病突发,不幸以身殉职。小岗村民也确实按下了一百多个手印,一届又一届的留下了沈浩,这不仅是因为他的工作能力,主要的还是他本身的特定条件。试想:一个真正的农村党支部书记,从本村村民中选举任职,人口在农村,家庭在农村,在外界毫无关系的情况下,能否顺利的要回村里建设的各项资金吗?能否因架一座桥见到上海铁路局局长和国家铁道部部长吗?能否因架桥工程让京沪线上的所有列车停止运行四十五分钟吗?

正如沈浩所说:自己作为在学校时一贯的三好学生,参加工作后又兢兢业业的工作,但总是达不到上级的提拔重用,憋着一肚子气下小岗村发展而找工作上的的突破口,况且,国家也是因为小岗村是包产到户的第一个典型村,为保住这个红色典型而做出了资助和让步。站在全国整个农村的角度来看,这样的例子真是少之又少,所具备的外在条件更是可望而不可及。

我认为要让全国全面的迈入小康社会,仍是任重而道远的艰巨任务。况且当今社会条件,全社会的贫富差别,生态环境的实地条件,都不是那么就容易改变的事实。从实事求是的观点来看,就我们国家的国情条件,要想改变现实生活中的城乡差别、地区差别、环境差别、经济实力的差别,一定是很难,很难!

第一书记观后感2

怀着对沈浩同志深深的敬意,我走进了顺义影剧院,观看了这部发生在我们身边的平凡而又伟大的《第一书记》。

沈浩是由安徽省财政厅选派到凤阳县小岗村任职的干部。几年来,他为小岗村的发展做出了极大的贡献,在小岗村的历史上,一共有过四次红手印的光荣记载,除了第一次分田到户,十八位带头人按下红手印,立下军令状外,其余的三次全部是为了他们心中的好书记—沈浩。个红手印是第一次挽留他再干一届,个红手印是第二次挽留他继任书记,多个红手印第三次挽留他永远留在小岗……

500多个红手印里,蕴含着小岗人民对沈浩书记的浓情厚谊,折射出一个共产党员为了践行入党誓言,为了人生理想,为了人民大众,甘愿奉献,勇担责任的高尚精神,而我们从沈浩同志身上学习的也正是这种精神。

作为一名共产党员,每个人都经历了党旗下宣誓这一神圣庄严的时刻。“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履行党员义务,执行党的决定,严守党的纪律,保守党的秘密,对党忠诚,积极工作,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永不叛党。”短短80字,对一名党员提出了最全面、最严格、最基本同时也是最高尚的要求。一名党员,在工作和生活中时时刻刻挂念着誓词,以此作为人生的奋斗纲领,那无论有无辉煌的成绩,他都是一个合格的党员,一个优秀的党员。

党员必须要讲奉献。这是由党员的性质决定的。因为共产党员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是各族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每个党员在申请入党之前,都有学习党的基本知识,都要明确入党的动机。复杂的社会现实让动机不再那么纯正,但是作为一名党多年考察的优秀分子,我们必须意识到,为党工作就是在为自己工作,这两者是不可分割的。一个不讲奉献讲索取,不讲集体讲个人的党员绝对不是一名真正的党员,而是混入党员队伍的败类罢了。不能因此就否定了中国共产党的伟大,抹煞党在中国历史上发挥的重大作用。偶尔听有的党员说“用共产党的牧场,放养自己的骆驼”,便觉得悲哀,不知道出现这样的党员是党组织的悲哀,还是他个人的悲哀。总之一个党员在丧失了奉献精神之后,他的党员之名就仅仅是一件外套,只在他需要时穿上罢了。

党员必须要讲奉献。在我国这个还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新生事物层出不穷,各项社会制度还需要完善的今天,党员的奉献精神尤其重要。抗击非典,汶川救灾,冰雪侵袭、洪涝灾害,哪里有急难,哪里就有鲜艳的党旗在飘扬,哪里就有共产党员坚毅执着,勇往直前的身影。祖国的需要,人民的呼唤,就是共产党员的神圣使命,因为作为一名党员,就要“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

党员必须要讲奉献。不仅仅在大是大非面前,更重要的是在日常的小事情中。古人有云“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说的就是做小事的重要性了。在沈浩身上,我们看到的就一个兢兢业业,克己奉公,平凡普通的共产党员。说他平凡普通,是因为我们在他的言行中没有找到轰轰烈烈的豪言壮语。有的只是那一件又一件感人肺腑的小事。为五保户送奶羊、给困难户修房子、雨天看望贫困居民、帮助村民致富、给孩子们教书等等,有的人说这些事情搬上银幕太没有必要了,太过于俗套的一些东西,看了开头,就知道了结尾。其实不然,人生中能有多少可圈可点的大事呢?能计入史书的也是少数的人和少数的事。我们实际上就在处理一件又一件的小事中度过一生。沈浩的最难能可贵的精神也就是在这些小事中体现的淋漓尽致。大是大非,很多党员都能意识到自己的职责,都能在党和人民需要的时候冲上前去,除了基本的党性外,还有一点,就是群体行为影响。站在英雄的行列里,就算是侏儒也会挺直脊梁。日常小事,多数人不屑为之,无意为之。为之而无益,不为亦无损,于是乎多一事不若少一事了。如今我们在媒体上看到很多诸如“坏人当众抢劫,围观人群无人敢管”“老人当街摔倒,过往行人视而不见”之类的新闻报道。排除社会风气的因素,可能现代人缺失的就是一种真诚和奉献精神了。

党员还要敢担当,即勇于承担责任。沈浩在日记中写道:“我用我最黄金的岁月为小岗作出了应有的贡献。今天发生的一切,让我感到交困难耐,但我仍愿担当!也许我的举动,能换来小岗村真正的发展和繁荣,我无怨无悔!”从这段话中,我们知道沈浩的工作开展也不是很顺利,在小岗村的发展过程中,有很多的困难,但是无论多么交困难耐,他仍愿意担当。()在责任、压力、困难面前,他选择的不是逃避,而是直面。其实,从沈浩的背景来看,他已经是省财政厅的副处级干部,在小岗村取得成绩的时候,他如果选择回财政厅,那可谓功成身退,渡了一层明晃晃的金子,升职、加薪是顺理成章的事情。可是,他没有,他放弃了那条金光大道,选择继续留在小岗。原因是很多工作做了一半,他不能甩下不管。质朴的话语反映出沈浩是一个勇于担当的硬汉子,强烈的责任感驱使他无怨无悔的把黄金岁月奉献给小岗人民。敢于担当,是为人处世的基本准则,更是一名党员的基本素质。那是不是可以说沈浩敢做敢当就成为英雄了,我们大家就应该学习了。其实不然,杀人犯投案自首也可以说敢做敢当,但一般是不能来学习的。只有这种敢于担当和共产党员的神圣使命结合在一起时,才能迸射出灿烂的火花,才能和寒冬的梅花一样,纯洁弥香。

学习沈浩精神,主要就是他的奉献精神和责任精神,深刻领会这种精神,用一种辩证的、唯物的观点来看待当今社会发展的出现的一些负面的现象和问题,透过现象而窥其本质,拨丝抽茧而见其真灼。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探求切实有效实现理想的正确途径。现如今,党员受到的正面的教育太少了,缺少思想的洗礼和心灵的震颤,像沈浩这样的生动感人的事迹还要更加深入的报道,鼓舞更多的共产党员讲奉献、讲责任、真诚为民、忠诚对党,把个人的事业建立为党和人民服务的基础之上,才不会走弯路、走错路,才能在繁杂的社会中站稳脚跟,踏踏实实,做一点贡献。

第一书记观后感3

前两天,单位组织党员干部去看根据沈浩同志先进事迹改编的电影《第一书记》,沈浩作为“中国第一村”的村支部书记,他的一生为我们每个党员作出了光辉的榜样,他是以生命诠释了一个大写“人”的真正含义。

做为一个共产党人的本色。当安徽省财政厅党组决定委派沈浩去小岗村任支部书记的时候,当工作条件的极大反差使他无法顾及家庭的时候,他并没有考虑自己的利益,而是毅然前往,他知道这次去小岗村责任重大,他知道:当时“一朝越过温饱线,20年跨不进富裕门”的小岗村,换了几任领导,村民仍不富裕,发展压力仍然很大。但是,在党和人民最需要的时候,他还是义无反顾地来到了小岗村。沈浩在日记里写下自己的心声:“人的生命是伟大的,但人的生命也十分脆弱。作为一个人活在世上,官是当不到头的,钱也是难以挣尽的。那么更应该考虑的是怎样活得有价值。就拿自己到小岗村来说吧,虽然吃苦、受累,但作为丰富人生的一个平台,使自己得到锻炼,这是花钱也难以实现的。”这些豪言壮语表达了一个共产党人的本色。作为一个共产党员,我们应该要象沈浩一样,以党的事业为重,无怨无悔地履行好自己的职责;也要象他那样不辞辛苦、埋头苦干,有任劳任怨的勇气和气魄。只有不怕艰苦、任劳任怨,把自己的知识和智慧真正用到所在的工作岗位上,才会不断地积累,才能真正找到一个共产党人的归属感,才能担当起建设社会主义的重任。

做为一个支部书记的平易。当沈浩到小岗村的时候,村民们才刚刚得到温饱,有少数群众生活还非常困难,但是沈浩到任后访贫问苦,迅速的融入到村民之中:老人的拐杖坏了,他自己出钱给老人买新拐杖;在下暴雨的夜晚,他首先想到的是村里困难户家中是否受灾,并且冒雨前去救援;还为村里的特困户刷房屋、打地面,并倾心为其办妥低保和特困户的手续;更为了不辜负村民老人的盛情邀请,他连年夜饭都没回家吃……尽管村民们怀疑“他恐怕在小岗呆不了两月。之前下来的干部,有的来这‘镀镀金’,回去就提拔。”但沈浩所做的一点一滴都被群众看在眼里,记在心上。我们作为不同领域的党员要想走近人民,得到他们的高度认可,就必须学习沈浩同志一心为民的思想和精神品质,在与群众相处时,注重在每一个细节中融入这种平易的品格,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走进人民的心里,才能真正体现出一心为民的精神。

做为一个大写“人”的实在。作为一个平实的人,沈浩不怕苦不怕累,走在前面,干在前面。他是为了村民的发展而到小岗来的,但要谈发展并非那么容易,尤其是在小岗这种环境、风土、人情都极其特殊的村子。但事实一如他的心声:“是啊!小岗肯定难搞,既然来了,还怕吗?要退缩吗?绝不!要得到群众的信任和支持,就必须融入小岗,了解民意,踏踏实实干几件事,让村民了解自己、认识自己。”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为了给并不富裕的村里节约资金,他亲自上阵带头修路,在修路的日子,沈浩天天泡在工地上,和大家一起撒石子、扛水泥、拌砂浆。还在找不到使用工具的时候,全不顾及被灼伤的危险而用双手去捧水泥……

这是沈浩来小岗之后干的第一件大事。村民们不得不叹服:这个沈书记人实在,不是来图虚名的。他以自己的平实,使小岗人彻底改变了对他最初的看法;他以务实的作风书写了一个大写“人”的实在。这是一个人的本质所在,他的这种做人的平实是值得我们每个人学习的,也是我们这个社会需要提倡的。

做为一个村官的勇气。做为一个选派的村官,是需要有同不正确行为做坚决斗争的勇气的。尽管他是外来人,在村里并没有势力,但他就是不信这个邪。在他来到村里之前,村里20多间属于集体的房屋被人强占多年无人敢过问。沈浩不怕难,敢碰硬,通过多种方式解决拔掉了钉子户;并通过法律途径要回了集体的铲车……勇于保护村集体的财产,这是沈浩来小岗不久,又干好的一件大事。他以一身的正气压制了邪气,使村民们对他刮目相看,也使大家有了与他共同努力发展小岗的决心。这种勇气,这种正气,是我们每个党员干部应该学习且必须具有的。

用生命诠释了真正的“人”。在小岗村的6年里,沈浩一心扑在工作上,为村民想所想,为村民急所急,他的所作所为已让群众心服,相信他能带领大家使小岗迅速发展起来,因此,当第一、第二任期满的时候,在继31年前,18位小岗农民的红手印掀开了中国农村改革序幕之后的今天,村民再次联合签署了第一、第二次的红手印,他们要以这种纯朴的手印方式来挽留他。没想到的是,他们的书记为了小岗村的尽快发展而劳累过度,英年早逝。他的去世,使小岗村民失去了一位他们最信任的支部书记,悲痛的村民又以相同的方式,第三次请求上级让自己敬爱的书记永远的留在小岗村——这些滚烫的红手印,是小岗村民意志最真实、最坚决的表达。他们是在以最真诚的形式将敬爱的书记永远的留住、以最朴素的方式让书记的精神永远的定格。

沈浩,已经成为小岗人心目中的一座永远的高山。

这座高山,在小岗人心目中无可比拟的分量,是他6年来在小岗村“做人”做出来的。是做为一个共产党人、做为一个村官干部踏踏实实为人民工作做出来的。

其实,沈浩同志是在用实际行动诠释:群众在干部心里的分量有多重,干部在群众心里的分量就有多重。

他给我们的启示就是这样的。在这个深刻嬗变的时代,共产党人的本色是永远不能变的,我们要学习他这种做好一个党员,一个党的干部的踏实与负责的精神,时代需要这种精神、这种奉献、这种坚守,中国的现代化建设需要基层干部的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

学习沈浩,以平凡书写一个党员的伟大!

学习沈浩,用生命诠释“做人”的精彩!

[第一书记观后感心得体会]

1.2017年第一书记驻村工作心得体会

2.《南粤党旗红》观后感心得体会

3.人民的名义观后感及心得体会

4.《正身当在立业先》观后感心得体会

5.人民的名义观后感心得体会

6.教师榜样2观后感心得体会

7.血战湘江观后感心得体会

8.警钟观后感心得体会

9.《南粤党旗红》专题片观后感心得体会

10.专题片《正身当在立业先》观后感心得体会

第一书记观后感心得体会3篇


电影《第一书记》根据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优秀村党委书记沈浩的真实事迹改编而成,大家有听过关于第一书记沈浩的事迹吗?下面是为大家带来的第一书记观后感心得体会,希望可以帮助大家。

第一书记观后感心得体会篇1

周四下午,在校党支部的组织下,我校全体党员教师观看了影片《第一书记》。

从银屏中,我们可以看到,沈浩同志凤阳县小岗村第一书记,扎根小岗六年,为小岗的发展鞠躬尽瘁,用年轻的生命诠释了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在他不懈的努力下,一座崭新的大包干纪念馆矗立了起来,一条开启民心的通村公路伸向了远方。而村民们一次又一次挽留他们的好书记的红手印,又是那样的令人震撼

沈浩平凡的人生闪耀着共产党员的魂,他坚定的信念成就了辉煌的小岗村。作为教育工作者,我们也许完成自己的工作不难,但难在做好。因为教师的工作是琐碎的、细小的。她没有高科技的累累硕果,也没有建筑事业的立竿见影,更没有诗人的浪漫和洒脱,她只像绿叶一样平凡,为大地带来生机,并且在阳光的照耀下,她将褪尽生命的绿色。这就更需要我们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付出全部的心血,舍小家为大家,只有这样才能赢得学生与广大家长的认同。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以沈浩同志的精神对照自己、检查自己,学习他无私奉献、任劳任怨的实干精神,学习他脚踏实地做实事的精神,学习他敢为人先、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勇于担当的精神,真正做到务实、勤奋。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进一步坚定理想信念、切实改进工作作风,尽自己所能付出一份力,用爱去关注孩子,用心去体会孩子,用情去感动孩子,用知识去引导孩子,以自己的满腔热情,注释教师的职责!

第一书记观后感心得体会篇2

电影《第一书记》讲述的主人公叫沈浩,沈浩出生于安徽省萧县圣泉乡孙秦庄行政村,组织派他到安徽省小岗村挂职锻炼,任第一书记。2004年到小岗村工作以来一直为小岗村的发展兢兢业业,沈浩到任后,先是搞来了50万为村里修了路,然后又弄来钱给每户村民盖了房子,接着又弄来了钱,每户发放2万元补助。接着就是拉项目,找投资,搞土地流转。在桥梁成功横跨京沪铁路线的一瞬间,我们情不自禁地为小岗村喝彩,也为沈浩的不懈追求喝彩!沈浩在小岗村一干就是六年,六年中,真正展现了一个真正的人民公仆的形象。他从来不以一个省派干部的姿态去面对村民,不摆官架子,不说官话,每件事他都身体力行、不辞辛苦。沈浩为了做工作,曾被人打过。六年中,有辛酸、有委屈、有孤寂、有思念,他从不抱怨,从未退缩,他,经受住了风吹雨打,日晒雨淋,最终实现了为小岗村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夙愿。

他把工作当作事业,不计回报。舍小家为大家,尽心尽力为社会服务。不能在90多岁的老母亲跟前尽孝,因不能照顾女儿而不得不放弃省城优良的教育资源。无数次因为工作过家门而不入。

主题曲《做人》,清清白白,勤勤恳恳,不求光环,不求缤纷,只愿做棵禾苗深深扎根,这也是对优秀共产党员沈浩同志的诠释。一个人活在世上,官是当不到头的,钱也是难以挣尽的。能让小岗村的父老乡亲过上好日子,是我最大的幸福!他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对人生价值的追求,为我们每一个党员如何树立正确的时代价值观树立了一座丰碑,值得我们去思考和学习

第一书记观后感心得体会篇3

看了电影《第一书记》,被沈浩同志的事迹和精神深深打动。沈浩同志扎根小岗六年,为小岗的发展鞠躬尽瘁,用年轻的生命诠释了对党和人民的无限忠诚。该影片真实、客观地记录了沈浩同志在小岗村近6年的工作、生活经历,故事本身并没有什么跌宕起伏的情节,但平淡中给人一种震撼,这种震撼的感觉来自沈浩同志一言一行中透出的责任感,一个共产党员强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

当片头的音乐响起,凤阳县的古城墙的写意镜头中出现时,万世根本四个字格外引人注目。电影以沈浩的猝然长逝开头,以女儿的一段深情而坚强的告白结尾,近两个小时的时间里,故事情节紧凑、真实可信;没有口号、没有标语,没有说教,人情味十足,符合常理。总之,这是一部耐人寻味、引人深思的好片子。影片中的故事情节在我们现实中都可以找到,而且是不用特意去找。沈浩用实干感动了同学、用真诚感动了小岗村村民、用业绩赢得领导的赞誉,舍小家为大家的精神塑造了第一书记光辉形象。如果说挂职三年有镀金嫌疑的话,那么挂职六年还在小岗村第一书记的岗位上辛勤工作,镀金就转变为真金。众多影视明星在影片中再现了沈浩在小岗村第一书记的岗位上错综复杂的人际关系和带领大家建设小岗村的生活片段,使观众信服并从中受到深刻的教育--万世根本是做人。

沈浩同志是新时期共产党员的优秀代表。他全心全意践行党的宗旨、尽心尽力为群众谋福利,他深入群众,埋头苦干,在广阔天地中锻炼成长,在艰苦磨炼中增长才干。他的感人事迹凝结成一座丰碑,不仅立在小岗村,立在广袤农村,更立在广大干部群众的心里。

吃年夜饭的那一幕我此生都不会忘记,村民们轮流用手机给沈浩的妻子和女儿拜年,我想此刻沈浩的妻子一定为拥有这样一位丈夫而感到骄傲,女儿也为拥有这样一位爸爸而自豪。沈浩在日记中写道:我用我最黄金的岁月为小岗做出了应有的贡献。今天发生的一切,让我感到交困难耐,但我仍愿担当!也许我的举动,能换来小岗村真正的发展和繁荣,我无怨无悔!看完这句话后我潸然泪下,为一位共产党员的奉献精神、牺牲精神所感动,这种精神值得我用一生学习。

作为一个普通的共产党员,干点事业不难,难在选择。既然选择了,就要把这个事业干好,这需要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并付出全部的心血,舍小家为大家,只有这样才能取信于民,才能赢得群众的拥护和爱戴。小岗村对沈浩同志连续多次按手印的挽留信,就是对他最大的肯定,沈浩同志是一个真正的共产党员。在创优争先活动中,我们要学习沈浩的精神,以沈浩同志为榜样,做好本职工作,以人为本,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

平凡的人生闪耀共产党员的魂,坚定的信念成就辉煌的小岗村;眼含泪水又心情激动的看了根据安徽小岗村第一书记沈浩事迹改编的电影,影片真实客观反映了沈浩在小岗村的工作生活,沈浩同志放弃相对优越的城市生活,投身基层,在小岗村一干就是六年,把汗水和真情留在了小岗村,把爱和希望留在了小岗村,把自己最宝贵的生命也奉献给了小岗村。沈浩同志鞠躬尽瘁、一心为民、不计较个人得失,他的人格魅力深深影响着我,沈浩同志身上,充分体现了当代中国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

两任村官,六载离家,总与农民面对面,肩并肩;他,重新凝聚了108户村民的心,改变了流传多年的俗语,先修路,再盖房,后架桥,事事关注百姓,件件贴近民心,他就是人们的好公仆--沈浩。一个平凡的人,在自己的岗位上做出了一件又一件不平凡的事,在他身上既有传统的牺牲奉献精神,又具有鲜明的个性和时代性。他离我们是那样的近,因为他如我们每个人一样的平凡,他却又离我们那么的远,因为他做到了普通人无法做到的坚守和奉献。

我很喜欢电影的主题曲《做人》:清清白白勤勤恳恳,不求光环,不求缤纷,只愿做棵禾苗深深扎根,在这个充满变数和人心浮躁的时代,很多人向往的是一种以物质财富为目标的人生,而沈浩展示了另外一种简单的、纯粹的人生,以及这种人生可以有的高度和境界,沈浩的生命是有限的,留给我们的启示却是无尽的。

这部影片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价值观,我们的党从诞生到现在涌现出无数英雄和模范,从张思德、雷锋、焦裕禄到孔繁森他们都代表着那个时代的价值观,而从沈浩身上却表现了新时代共产党人的价值观。当别人把到农村挂职锻炼当作镀金的跳板时,正是他勇于超越传统价值观,把小岗村做为自己人生的平台,用新的价值观实现了对理想的追求。可以说是沈浩改造了小岗村,也是小岗村造就了沈浩。

片尾沈浩书记的女儿在演奏钢琴前说了一段话深深感动了我,其中一句大家在,我也在透露出女孩坚强勇敢的性格,延续了沈浩书记的伟大精神,使我备受鼓舞。我们学习沈浩同志,就要像他一样,不计名利,不谋私利,扎实地做好每一件事,对得起自己,对得起人民百姓,更不辜负组织对于自己的期望,真正做到为人民务实、清廉、实现自我人生价值,实现一名共产党员的优秀作风。

影片《第一书记》观后心得


影片《第一书记》真实、客观地记录了沈浩同志在小岗村近6年的工作、生活经历,故事本身并没有什么跌宕起伏的情节,但平淡中给人一种震撼,这种震撼的感觉来自沈浩同志一言一行中透出的责任感,一个共产党员强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

他传承的是奋斗的精神。他把到小岗村工作看成是组织的信任和赐予,看成是花钱买不到的责任和荣誉。他解放思想,坚持原则,解决矛盾,干事创业,带领小岗村民进行二次改革,给小岗村民带来了盼头。大包干精神在新时期新阶段得到了传承和发展。

他演绎的是奋斗的感动。他官不大,责任却很大,他对人民群众有感情,扑下身子和小岗村民一道吃苦,把几千号人的吃穿住行当作责无旁贷的责任和奋斗的动力,用一片真心换来小岗村民的一片真情。

他展现的是奋斗的光辉。他上有老母,家有贤妻和挚女,常年不能和家人团聚,爱家却不能顾家。他三年又三年,以任劳任怨、无私无畏地为百姓干好事、干实事来弥补自己对家人的心灵愧疚。我们离不开沈书记能够让人民群众感到离不开,这是何等的境界,这是生命何等的光辉!

沈浩对人生价值的追求,对于我们每一个党员如何树立正确的时代价值观是值得去思考和学习的。

在创优争先活动中,我们要学习沈浩的精神,以沈浩同志为榜样,作为一个小小的我,一个幼儿园教师,我要努力工作,做好本职工作,以人为本,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

第一书记扶贫心得


第一书记扶贫心得

201*年2月,我被组织选派到**村担任第一书记。三年来,我深刻感受到,只有放下架子,沉下身子,精准施策做好榜样,解决群众实际问题,才能够赢得群众的拥护和支持,加快贫困群众脱贫步伐。

放下架子 快速融入群众

面对陌生工作环境,我深知驻村不能住在办公室听汇报,必须放下架子,深入到群众中学、跟着村组干部学,才能推动工作落实。自己通过和村两委干部、能人大户、村民代表、年老村民等交流学习,与群众零距离接触,掌握了一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逐渐明白,村上的事群众了解的透明度越高,参与的自觉性就越高,还会帮你出主意想办法,这样以来,干工作就能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扑下身子 找准致富路子

经过长期深入调查走访,自己扑下身子,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深入分析村级经济发展短板和每户贫困户的致贫原因,深入思考**村脱贫致富良方,撰写出了《**村少地农民及剩余劳动力生活及出路问题的调查》,深入挖掘柳编传统工艺,多方奔走,积极申报宝鸡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成立了新美柳编工艺协会,53名柳编艺人人均增加收入2000多元。大力推进三变改革,全村67户贫困户年均增加1200元搭载红利,174户村民将土地入股海升公司,按股权多少实现分红,每年户均固定增收1100多元。

树立榜样 传播文明乡风

针对**村无文化广场的实际,经过多方联系建成了文化活动大舞台,并在广场增添各类文体设施,丰富村民文化生活,提升村民生活质量和幸福感。同时,开展好婆婆、好媳妇、好孝子和道德评议等活动,让群众为村级事务献计献策,使群众转变思想观念,民风变得更加淳朴。

如今的**村旧貌换新颜,村庄美丽如画、增收产业壮大、村民生活美好,赢得了各级领导的肯定和群众的好评。去年**村在全镇率先脱贫,我的扶贫工作也得到了各级组织认可,201*年、201*年连续两年被表彰为全县优秀第一书记。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