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工作计划 >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 导航 > 一年级数学教师个人教学工作计划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一年级数学教师个人教学工作计划。

为了明确下一阶段的工作目标,我们需要着手写一份详细的工作计划。一般来讲,控制就是保障组织的活动按照计划进行,计划工作所建立的目标用于控制,作为控制的标准。一份属于你的工作计划要怎么做呢?小编为大家呈上收集和整理的一年级数学教师个人教学工作计划,仅供参考,大家一起来看看吧。

工作计划在我们的实际工作中是非常实用的,可以让我们能够认真的去思考自己的岗位工作。从广义上讲,在工作的方方面面都会涉及到工作计划,比如学期工作计划、学年工作计划、活动项目计划等等。欢迎来到小编,本文是为您特别搜集的《一年级数学教师个人教学工作计划》,欢迎鉴赏!



【篇一】

一、基本情况:

一年级学生由于刚刚从幼儿园毕业,踏入小学校园,活泼好动。大部分学生对课堂学习不太适应,课堂上集中注意力较短。根据这些情况,我觉得在教学时,应主要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使学生对数学学习感兴趣,再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有了浓厚的数学学习兴趣和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也就使学生迈向了数学学习成功的第一步。

二、指导思想:

通过学生数学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以及树立数学到处可见的观念。

三、教学内容分析:

20以内的数的认识与计算是本册的重点教学内容。它们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是学生学习认数和计算的开始,是学习较大数的认识和计算的基础。在小学数学中处于最基础的地位,是学生适应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除了认数和计算外,本册教科书还安排了简单的分类、认识常见的物体和实践活动等内容。学生对这些内容的学习,有助于他们加深对20以内数的认识、计算的理解与掌握,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增强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领域

1、学生经历从日常生活中抽象出20以内数的过程,认识20以内的数,初步了解加法、减法运算的意义,会计算20以内的加、减法。

2、学生经历直观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圆柱形、球等简单几何体的过程,了解这些常见的几何体。

解决问题领域

1、学生能在教师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开始具有一定的问题意识。

2、学生初步了解到同意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

3、学生有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初步体验。

4、学生初步学习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情感与态度领域

1、学生在他人的鼓励与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

2、学生在他人的鼓励与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学生可以用20以内的数和长方形、正方形、圆柱形、球等几何体,描述某些现象,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4、学生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5、学生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五、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

1、6—10的加减法。

2、20以内的进位加法。

难点:1、10以内数的组成

2、凑10法。这是学生学习20以内仅为加法的计算方法之一,学好这部分内容将对学生计栓产生积极影响。

六、主要教学策略:

1、加强直观教学,增强操作、观察、实践等教学手段的应用,充分利用电教媒体。

2、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认知规律,选用有效的教学方法。通过动手操作,小组讨论等方法,让学生了解数的组成,以及20以内的家法的计算方法。

3、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4、加强知识的迁移作用,降低难度,分散难点,减小教学步子。

5、对思维活跃、学习能力强的学生要拓宽知识面。

6、不断对学生进行学习目的教育,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七、教学进度:

第1周准备课1—5的认识0的认识

第2周比较5以内数的加法

第3周5以内数的减法复习

第4周6—10的认识6,7的加减法

第5周国庆假

第6周8,9的加减法10的加减法

第7周连加、连减加减混合

第8周整理与复习实践活动

第9周分类、认识物体

第10周实践活动

第11周认识11~20各数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

第12周整理与复习

第13周9加几8加几

第14周7,6加几

第15周整理与复习

第16周11减几12,13减几

第17周14,15减几16,17,18减几

第18周整理与复习

第19周总复习

第20周期末复习

八、考核:

1、不定期的小测试反馈学生的学习情况。

2、期中测试了解学生半学期的学习情况。

3、利用期末测试检测学生本学期的学习效果

4、对学生学习态度,学习习惯等进行综合性评价。

【篇二】

一、指导思想:

继续深化“高效课堂教学,促进教师专业化成长”课题研究,提倡高效课堂教学,学习教育教学理论和数学课程标准的精神,加强数学课堂教学的研究,培养师生主动探究的精神。以课堂教学为中心,提高教师教学质量。通过学生数学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以及树立数学到处可见的观念。

二、教材简析

本册教材包括以下内容:20以内的数和最基础的加、减法口算,几何形体、简单的统计、认钟表等教学内容。

本册教科书以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为主线安排教学内容。在认识10以内的数之前,先安排数一数、比一比、分一分、认位置等内容的教学;在10以内加、减法之前,先安排分与合的教学。通过数一数,让学生初步感受到数能表示物体的个数;通过比长短、比高矮,比大小、比轻重,让学生初步学习简单的比较;通过分一分,让学生接触简单的分类,并初步感受到同一类物体有相同的特性;通过认位置,让学生认识简单的方位,初步感受到物体的位置是相对的;通过分与合的教学,为建立加、减法概念和正确进行加减法口算作准备。这里所体现的比较思想、分类思想、分合思想,都是后面学习数与运算、空间与图形、统计等知识的重要思想方法。教科书设置小单元,把各领域的内容交叉安排。这符合一年级儿童年龄、心理的特点,有利于各知识的相互作用,便于建构合理的认识结构。

三、班级情况简析

一年级学生由于刚进校因此活泼好动,大多数人思维活跃,学习数学的兴趣较浓,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也有少数同学能力差,注意力易分散,但是他们有强烈的求知欲,所以教师要有层次、有耐心的进行辅导,要使每个学生顺利地完成本学期的学习任务。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方面:

经历从实际情境中抽象出数的过程,认识20以内的数,并学会读写;初步理解20以内数的组成,认识符号<、=、>的含义,会用符号或语言描述20以内加减法的估算。结合具体的情境,初步了解加法和减法的含义;经历探索一位数加法和相应减法的口算方法的过程,能熟练地口算一位数加一位数和相应的减法;初步学会20以内加减法的估算。认识钟面及钟面上的整时和大约几时。结合具体的情境认识上、下、前、后、左、右,初步具有方位观念。通过具体物体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认识这些形体相应的图形,通过实践活动体会这些形体的一些特征,能正确识别这些形体。感受并会比较一些物体的长短、大小和轻重。认识象形统计图和简易统计表,通过实践初步学会简单的分类,经历和体验数据的收集和统计的过程,并完成相应的图表。根据统计的数据回答简单的问题,能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

2、数学思想方面:

初步学会从数学思维的角度观察事物的方法,如数出物体的个数,比较事物的多少,比较简单的长短、大小、轻重等。在数的概念形成过程中发展思维能力,如在认识20以内数时通过比较、排列发现这些数之间的联系,在学习“分与合”时发展学生的有序思考和分析、推理能力,在“认钟表”时进行比较、综合和判断等。

3、解决问题方面:

在教师的指导下,从日常生活和现实情境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能应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方法解决问题;能对简单的几何体进行简单的分类,能联系情境描述一些物体的相对位置;能在教师的组织下收集有效信息并进行分类、整理,用简单的统计方法表示问题解决的结果等。体验与同桌合作解决问题的过程,能和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

五、教学重点与难点:

1、会读写20以内的数。

2、熟练地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熟练地口算20以内的加减法。

3、理解20以内各数的组成,初步领会“个位”和“十位”的含义。

4、20以内的退位减法。

六、教学进度:

1准备课1—5的认识0的认识

2比较5以内数的加法

35以内数的减法复习

46~10的认识6,7的加减法

5国庆假

68,9的加减法10的加减法

7连加、连减加减混合

8整理与复习实践活动

9分类、认识物体

10实践活动

11认识11~20各数不进位加法和不退位减法

12整理与复习

139加几8加几

147,6加几

15整理与复习

1611减几12,13减几

1714,15减几16,17,18减几

18整理与复习

19总复习

20期末复习

【篇三】

一、学生情况分析

本学期我担任一年级1班的数学教学,现班有41名学生。一年级学生由于刚刚从幼儿园毕业,踏入小学校园,活泼好动。大部分学生对课堂学习不太适应,课堂上集中注意力较短。根据这些情况,我觉得在教学时,应主要从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入手,使学生对数学学习感兴趣,再就是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有了浓厚的数学学习兴趣和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也就使学生迈向了数学学习成功的第一步。

主要任务有以下几点:

1、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课前:做好准备,把需要的书本、学具摆放整齐;

听课:坐得端正、认真思考、仔细听别人发言等;

发言:先举手,老师允许后才站起来回答,回答问题响亮完整;

书写:格式正确,字迹端正、工整。

2、数学能力的培养,认真观察、仔细计算、积极思考等。

3、培养数感。

二、教材内容分析

本学期教材内容包括下面一些内容:数一数,比一比,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分类,11到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的进位加法,用数学和数学实践活动。

本册教科书以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为主线安排教学内容。在认识10以内的数之前,先安排数一数、比一比等内容的教学;在10以内加减法之前,通过数一数,让学生初步感受到数能表示物体的个数;通过比大小、比长短、比高矮,让学生初步学习简单的比较;在10以内加减法之后,通过分一分,让学生接触简单的分类,并初步感受到同一类物体有相同的特性,等等。这里所体现的比较思想、分类思想,都是后面学习数与运算、空间与图形、统计等知识的重要思想方法。教科书设置小单元,把各领域的内容交叉安排,这符合一年级儿童年龄、心理的特点,有利于各知识的相互作用,便于建构合理的认识结构。

本册教材的重点教学内容是10以内的加减法和20以内的进位加法。这两部分知识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是学生学习认数和计算的基础,同时又是多位数计算的基础。因此,一位数的加法和相应的减法是小学数学中最基础的内容,是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必备的基础知

识和基本技能,必须让学生切实掌握。难点是进位加法,即要学好凑10法。这是学生学习20以内进位加法的计算方法之一,学好这部分内容将对学生计算产生积极影响。

三、教学目标

这一册教材的教学目标是,使学生能够:

1、熟练的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组的组成,会读、写1~20各数。

2、初步知道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的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6、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

7、初步认识钟表,会认识整时和半时。

8、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9、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0、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四、主要教学措施

1、认真学习课程标准,刻苦钻研教材内容,精心设计教学方法,认真上课批改作业,用教师的言行来影响学生,教育学生,使学生愿学、乐学。

2、充分利用现代化教育资源,提高课堂教学的直观性、形象性,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3、在课堂上多用儿童化的语言,多给学生微笑和鼓励,努力做一名学生喜欢的老师。

4、抓好单元检测,把好单元教学关。

5、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面向全体学生,因材施教,客观、全面、公正地评价学生。

6、注重培养学生浓厚的数学学习兴趣和良好的数学学习习惯,为学生学习数学奠定良好的基础。

五、本学期本人的工作目标

我决定以一个新人的姿态从头开始。在平时的工作中,虚心向有经验的老教师请教,每天反思自己的不足。以极大的热情爱工作、爱学生,尊重身旁的每一个人。尽自己的努力去取得优异的教学成绩。

fwR816.COM小编品读

一年级数学下册教学工作计划


一、教材简析

本册教材内容分为9个单元:1、位置;2、20以内的退位减法;3、图形的拼组;4、100以内数的认识;5、认识人民币;6、100以内的加分和减法;7、认识时间;8、找规律;9、统计。

二、教学重点、难点。

1、100以内数的认识。

220以内的退位减法和100以内的加减法口算。

三,编写意图

这册实验教材的编写,是以《标准》的基本理念和所规定的教学内容为依据,在总结现行九年义务教育小学数学教材研究和使用经验的基础上进行编排。力求使教材的结构符合教育学,心理学的原理和儿童的年龄特征,关注学生的兴趣和经验,反应数学知识的形成过程,努力为学生的数学学习提供生动活泼,主动求知的材料与环境。同时,还继承了现行九年义务教育教材中的一些好的经验,行之有效的措施,只学生在获得教学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发展数学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建立学习和应用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方面

(1)、认识计数单位一和十,初步理解个位,十位上的数表示的意义,能够熟练的数100以内的数,会读写100以内的数,掌握100以内的数是由几个十盒几个一组成的,掌握100以内数的顺序,会比较100以内数的大小,会用100以内的数表示日常生活中的事物,并会进行简单的估计和交流。

(2)能够比较熟练地计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会计算100以内两位数加、减一位数和整十数,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会用加、减法计算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3)、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会用上、下、前、后、左、右描述物体的相对位置;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逐步感知所学的图形之间的关系。

(5)、认识人民币单位,元、角、分,知道1元=10角,1角=10分,知道爱护人民币。

(6)、会读、写几时几分,知道1时=60分,知道珍惜时间。

(7)、会探索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单规律,初步形成发展和欣赏数字美得意识。

(8)、初步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分析过程,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整理数据,初步认识条形统计图和统计表,能根据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

(9)、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10)、养成认真作业,书写整洁的良好习惯。

(11)、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2、数学思想方面: 初步学会从数学思维的角度观察事物的方法,在数的概念形成的过程中发展思维能力。

3、解决问题方面:在教师的指导下,从日常生活和情境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并能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方法解决问题。

4、情感与态度方面

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初步感受数学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对身边与数学的某些事物产生好奇心,有学习数学的热情,有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的积极性,逐步树立学好数学动的自信心。

四、学生情况分析

本班共有58人,大多数同学兴趣浓厚,有良好的学习习惯,但也有少数学生能力差,课堂上注意力分散,所以教师要有层次,有耐心地进行辅导,要使每个学生顺利地完成本学期的学习任务。

初一年级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初一年级数学教学工作计划》文章,供大家学习参考!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学到的知识技能是社会对青少年所需求的;
2、要让学生知道这是自己终身学习和发展所需要的;
3、贴近生活实际让学生爱数学,自主的学教学;
4、让学生掌握数学基本知识和技能
二、教材分析:
初一数学七年极(下)要目:
第一章一元一次不等式组
第二章二元一次方程组
第三章平面上直线的位置关系和度量关系
第四章多项式
第五章轴对称图形
第六章数据的分析与比较
课题学习测量不规则图形
课题学习包装盒的分类、设计和制作
该教材每章开始时,都设置了导图与导人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求知欲望。在教学中,适当设置如“回忆、思考、探索、概括、做一做、读一读、想一想、试一试”等以及“信息收集,调查研究”等活动栏目,让我们给学生适当的思考空间,从而使学生能更好地自主学习。在教材各块内容间,又穿插安排了涉及数学史料、数学家、实际生活、数学趣题、知识背景、外语教学、信息技术、数学算法等等的阅读材料,用好它,不但扩大了学生知识面,而且增强了学生对数学文化价值的体验与数学的应用意识。该教材练习题更是体现了满足不同层次学生发展的需要。
整个教材体现了如下特点:
1.现代性——更新知识载体,渗透现代数学思想方法,引入信息技术。
2.实践性——联系社会实际,贴近生活实际。
3.探究性——创造条件,为学生提供自主活动、自主探索的机会,获取知识技能。
4.发展性——面向全体学生,满足不同学生发展需要。
5.趣味性——文字通俗,形式活泼,图文并茂,趣味直观。
三、教学措施:
第七章重视一元一次不等式组的解法与应用
注意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创设生动有趣的教学情境
关注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情感和态度表现
给学生足够的活动空间,认真实施分层教学
第八章灵活运用代入法或加减法解简单的二元一次方程组
会列出二元一次方程组解简单应用题,并能分析结果
理解解方程组“消元”的思想,领会“转化”的思想
妥善处理学生“主体”与教师“主导”的关系
突出解二元一次方程组通法的教学
加强学生之间的合作学习
注意教材弹性
第九章进一步认识点、线、面、角
了解同一平面上的两条直线的三种关系
初步理解平移的概念
平行与垂直的性质与判定
注重从学生实际出发,注重概念引入多联系实际
尽量利用教具或多媒体设备
保持教材的逻辑体系
注重联系教材的文化背景
第十章了解多项式的的有关概念
能进行简单的多项式的加、减、乘运算
注重联系实际,为将来学函数奠定基础
让课堂内容生动、趣味化,从学生熟悉的背景引出概念
第十一章体会对称之美
利用轴对称进行图案设计,认识和欣赏轴对称在现实中的应用
认识特殊三角形的性质及角平分线、垂直平分线的性质
设计开放性很强的练习,关注学生情感、价值观的培养
关注“局部”与“整体”的教学思维的训练
第十二章紧扣数据,抓住概念本质,紧密联系实际
对平均数、极差、方差的概念,注意把握教学的层次
让学生自主思考、相互交流,以形成结论
四、课程的教学过程要求我们:
i.课堂教学从:“复习——引入——讲授——巩固——作业”,转变为:“情境——问题——探究——反思——提高”,使学生初步体验到数学是一个充满着观察、实验、归纳、类比和猜测的探索过程。
ii.数学课堂由单纯传授知识的殿堂转变为学生主动从事数学活动,构建自己有效的数学理解的场所。
iii.数学教师由单纯的知识传递者转变为学生学习数学的组织者、引导者和合作者。
iv.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增加师生互动、形象化表示数学内容、有效处理复杂的数~算等。
v.给学生提供成果展示机会,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及学习数学的自信心。
五、注意事项
1、要由“单纯传授知识”转变为“既传授知识,又培养学生数学思维方式和能力”;
2、要由“教师主导,学生被动接受知识”转变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组织引导”;
3、本册内容较传统,但教学方式不可以传统,不要以教师的讲解代替学生的活动;
4、结合具体的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活动创设问题的情境;

; 5、应当让学生思考自己作出判断,教师先不要作出相关的提示或暗示;
6、应设法让学生参与到“观察、探索、归纳、猜测、分析、论证、应用”的数学活动中来并适当搭造“合作、交流”的平台;
7、重点应落在掌握有关基础知识和技能;
8、要深入钻研,创造性的设计教学过程。
课时安排(教学进度)
第二周2.1二元一次方程组1课时2.2二元一次方程组的解法3课时2.3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1课时
第三周2.3二元一次方程组的应用3课时第二章复习2课时
第四周3.1线段、直线、射线2课时3.2角3课时
第五周3.3平面直线的位置关系3课时3.4图形的平移2课时
第六周3.5平行线的性质与判定5课时
第七周3.6垂线的性质与判定5课时
第八周第三章复习2课时4.1单项式、多项式3课时
第九周4.1合并同类项2课时4.2多项式的加法2课时4.3同底数幂的乘法1课时
第十周
第十一周
第十二周4.3多项式的乘法5课时
第十三周
第十四周4.4乘法公式5课时
第十五周第四章复习2课时5.1轴反射与轴对称图形3课时
第十六周5.2线段的垂直平分线2课时5.3三角形1课时5.4三角形的内角和2课时
第十七周5.5角平分线的性质1课时5.6等腰三角形3课时5.7等边三角形1课时
第十八周第五章复习2课时6.1加权平均数3课时
第十九周6.2极差、方差5课时
第二十周6.3两组数据的比较1课时第六章复习1课时期考模拟试卷
第二十一周

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这篇关于《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工作计划》,是小编特地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指导思想:
通过学生数学学习活动,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以及树立数学到处可见的观念。
二、全册教材分析:
这一册教材包括下面一些内容:数一数,比一比,10以内数的认识和加减法,认识图形,分类,11—20各数的认识,认识钟表,20以内数的进位加法,用数学,数学实践活动。认数和计算,比较多少、长短和高矮,简单的分类,以及初步认识钟面,使学生获得数数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发展数学能力,培养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建立学习和应用数学的兴趣和信心。
三、教学内容分析:
20以内的数的认识与计算是本册的重点教学内容。它们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是学生学习认数和计算的开始,是学习较大数的认识和计算的基础。在小学数学中处于最基础的地位,是学生适应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 
除了认数和计算外,本册教科书还安排了简单的分类、认识常见的物体和实践活动等内容。学生对这些内容的学习,有助于他们加深对20以内数的认识、计算的理解与掌握,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数学的应用价值,增强学习数学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四、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领域
1.熟练地数出数量在20以内的物体的个数,会区分几个和第几个,掌握数的顺序和大小,掌握10以内各数的组成,会读写0—20各数。
2.初步认识加减法的含义和加减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初步知道加法和减法的关系,比较熟练地计算一位数的加法和10以内的减法。
3.初步学会根据加减法的含义和算法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4.认识符号“=、>、<”,会使用这些符号表示数的大小。
5.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和圆。
6.初步了解分类的方法,会进行简单的分类。
解决问题领域
1.学生能在教师指导下,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开始具有一定的问题意识。
2.学生初步了解到同意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
3.学生有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初步体验。
4.学生初步学习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
情感与态度领域
1.学生在他人的鼓励与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某些事物有好奇心,能够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活动。
2.学生在他人的鼓励与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某些困难,获得成功的体验,有学好数学的信心。
3.学生可以用20以内的数和长方形、正方形、圆柱形、球等几何体,描述某些现象,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
4.学生经历观察、操作、归纳等学习数学的过程,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合理性。
5.学生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够发现数学活动中的错误并及时改正。
五、教学对象分析:
我任教的一(1)、一(3)两个班的数学,他们刚从幼儿园升入小学,即将踏入正式的、正规的教育学习。我任教的这两个班,他们有着很多相似的地方。比如他们活泼好动天真烂漫,对学校的一切充满好奇,大多数人思维活跃,学习数学的兴趣较浓,但是他们也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班上大部分学生会数10以内的各数,会认这些数,会写这些数;少部分学生已能计算10以内的加减法;但也有一部分学生对课堂学习不太适应,课堂上集中注意时间较短,孩子普遍好动,行为习惯还有待规范。针对以上情况,我本学期的任务主要是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行为习惯,注意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他们喜欢上课,喜欢数学。在课堂上,教师应从课堂常规训练开始,因为课堂常规对于孩子来说是一个陌生的过程,怎样收拾书包、怎样摆放上课用的学习用品、怎样举手回答问题、什么是课堂作业、什么是家庭作业、怎样记家庭作业,上课什么时间能交流等等,都是需要孩子在这个学期里所掌握的,所要形成习惯的,特别是良好的听、说、读、写和独立思考的习惯,都是需要我们开始进行引导和培养的。
六、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1.6—10的加减法。
2.20以内的进位加法。
难点:1.10以内数的组成
2.凑10法。
七、主要教学策略:
1.加强直观教学,结合具体情境,运用小棒、图片等教(学)具进行直观教学。。
2.通过动手操作,小组讨论等方法,让学生了解数的组成,以及20以内的加法的计算方法。
3.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联系生活实际和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通过学习喜闻乐见的游戏、童话、故事、卡通等形式,创设活动情境。
4.加强知识的迁移作用,降低难度,分散难点,减小教学步子。
八、教学进度及课时安排:
入学常规训练 4课时
(一)数一数 4课时
(二)比一比 6课时
整理和复习 2课时
一二单元检查卷 2课时
(三)1—5的认识和加减法 (20课时)
1、1---5的认识 8课时
2、加减法的初步认识 8课时
3、0的认识和有关0的加减法 4课时
整理和复习 2课时
单元检查 2课时
(四)认识物体和图形 6课时
(五)分类 6课时
整理和复习 2课时
单元检查 2课时
期中检查 2课时
(六)6—10的认识和加减法 (38课时)
1、6、7的认识和加减法 12课时
2、8、9的认识和加减法 10课时
3、10的认识和有关10的加减法 8课时
4、连加、连减、加减混合 8课时
整理和复习 2课时
实践活动 1课时
单元检查 2课时
(七)11-20各数的认识 6课时
整理和复习 2课时
单元检查 2课时
(八)认识钟表 6课时
整理和复习 1课时
(九)20以内的进位加法 (22课时)
1、9加几 8课时
2、8、7、6加几 8课时
3、5、4、3、2加几 6课时
整理和复习 2课时
单元检查 2课时
实践活动 1课时
(十)总复习 8课时

欢迎阅读范文人网《一年级数学教师个人教学工作计划》内容,我们还为您精心挑选了关于2024工作计划的优质专题,请访问: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学工作计划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