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工作计划 > 高血压演讲稿 > 导航 > 高血压病病人标准护理计划

高血压演讲稿

高血压病病人标准护理计划。

为了完成工作目标,在新的工作来临之前,我们可以提前写一份工作计划。写工作计划需要有目的性。怎么才能写好工作计划?小编特地为大家精心收集和整理了“高血压病病人标准护理计划”,供大家参考借鉴,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工作计划频道为大家整理了《高血压病病人标准护理计划》,供大家学习参考。


高血压病是一种常见的、原因不明的、以动脉压升高为主的疾病。正常成人的血压收缩压≤18.67kpa(140mmHg),舒张压≤12kpa(90mmHg)。在不同生理情况下常有一定的波动,当不同时间反复测定收缩压>18.67kpa(140mmHg)和(或)舒张压>12kpa (90mmHa),即可诊断为高血压。高血压和发病与遗传、精神过度紧张、肥胖、吸烟、酗酒、嗜盐等因素有关。早期可无症状,也可有头晕、眼花、耳鸣、失眠、乏力等症状。随着病程进展,血压持久升高,可导致心、脑、肾等脏器的损害。高血压病治疗需长期甚至终生治疗、并根据具体情况使用有效而不引起明显副作用、不影响生活质量的降压药。同时注意纠正心血管病危险因素。常见的护理问题有:①舒适度的改变:头昏,呕吐;②睡眠型态紊乱;③知识缺乏;④潜在并发症--高血压危象;⑤潜在并发症--动脉粥样硬化;⑥潜在并发症--脑血管意外。

舒适度的改变:头昏,呕吐

[相关因素]

高血压。

颅内压增高。

降压药物所致。

[主要表现]

头痛、头晕、耳鸣、失眠、乏力。

恶心、呕吐。

[护理目标]

病人能够说出血压升高引起身体不适的应付机制。

自述舒适感增加。

[护理措施]

给病人创造安静舒适的休养环境,避免环境刺激加重头痛。

指导病人休息和饮食,血压不稳定/症状加重时必须卧床休息。

协助病人满足生活需要。

改变体位时要缓慢,从卧位至站立前先坐一会儿。

监测血压,发现血压变化,立即同医生联系,及时给予治疗。

[重点评价]

评价加重和减轻不适的因素。

评价药物疗效。

睡眠型态紊乱

[相关因素]

血压不稳定引起身体不适。

紧张情绪。

不适应住院环境。

[主要表现]

入睡困难。

易醒。

多梦。

[护理目标]

病人能进入正常睡眠状态。

主诉夜间睡眠时间延长。

[护理措施]

消除或减轻情绪紧张的促进因素(家庭、社交、医院及病情),鼓励病人保持心理状态。

告诉病人睡眠与血压的关系。

晚餐后控制水分摄入,减少夜尿次数。

科学地安排治疗、检查的时间,避免干扰睡眠。

遵医嘱给予安眠药。

指导病人促进睡眠方法,如热水泡脚、睡前喝热饮料、听轻音乐、看书刊杂志等。

[重点评价]

病人睡眠改善程度。

知识缺乏

[相关因素]

认知能力限制。

缺少信息。

缺乏指导。

[主要表现]

病人能说出使血压升高的诱发因素。

能叙述保持血压稳定的方法。

能说出有关药物的名称、用法、作用及副作用。

[护理措施]

鼓励病人对疾病治疗及预后提问,倾听其诉说,确认病人对疾病和未来生活方式的顾虑。

饮食以低盐、低脂肪为原则。少食含胆固醇高的食物,如动物的内脏、蛋黄等。肥胖者应降低每日热量的摄入以减轻体重。

指导病人合理用药:

降压药物尽可能口服,逐步降压,以防血压骤降而产生心、脑、肾的供血不足。

现有的降压药种类和品种很多,各种抗高血压药物的药物作用不同,用药要因人而异,应在医生指导下服用。

必须坚持长期用药,并了解药物的作用及副作用。当出现副作用时应及时报告医生,调整用药。

应用降压药物过程中,宜向病人说明,避免突然改变体位,以免血压突然降低引起晕厥而发生意外。

教会病人自测血压。

告知病人突发血压升高时,应全身放松,静卧休息,立即舌下含服心痛定1片或口服其他降压药物,稍觉缓解后即到医院就诊。如出现心前区疼痛或一侧肢体麻木、无力、口角歪斜以及夜尿增多、少尿等,均应及时就诊。

[重点评价]

评价学习情况及效果:病人对有关疾病知识的认识程度。

潜在并发症--高血压危象

[相关因素]

情绪激动、紧张。

活动/休息不当。

[主要表现]

头痛、烦躁、心悸、多汗、恶心、呕吐、面色苍白或潮红、视力模糊等。

[护理目标]

病人出现高血压危象能被及时发现和处理。

[护理措施]

绝对卧床休息,减少搬动病人,告知病人缓慢改变体位。

限制探视,减少刺激因素,防止情绪激动或紧张。

持续高流量吸氧。

遵医嘱给予速效降压药、镇静药及脱水剂等。

告诉病人避免屏气用力。

[重点评价]

密切观察病人病情变化。

密切观察瞳孔及意识变化,监测生命体征。

潜在并发症--动脉粥样硬化

[相关因素]

缺乏良好的饮食习惯。

不按时服药。

[主要表现]

有关器官受累后出现的病症,如胸痛、眩晕、头痛、下肢麻木等。

[护理目标]

病人能够理解饮食与疾病的关系。

能够理解药物治疗的意义。

[护理措施]

进行用药指导,监督用药情况。

指导病人及家属安排每日饮食并督促执行。

遵医嘱服用抗凝剂,如小剂量肠溶阿司匹林。

遵医嘱定时服药,不可随意停药。

按时复查。

[重点评价]

观察病人有无心肌缺血表现及脑动脉、四肢动脉硬化表现。

潜在并发症--脑血管意外

[相关因素]

血压长期增高。

情绪激动、紧张。

活动/休息不当。

[主要表现]

头痛、肢体麻木、暂时性失语、偏瘫等。

[护理目标]

病人能够保持平静心情。

能够按活动计划进行活动。

[护理措施]

限制探视,减少刺激因素,防止情绪激动或紧张。

评估病人的活动耐力,指导自护活动范围。

对行走不便的病人,将障碍物从病人活动区域移开,提供安全的活动场所,夜间加床栏,防止坠床。

外出时要有人陪伴。

洗澡水温不宜过冷或过热,时产不宜过长。

若出现肢体麻木、头痛、偏瘫甚至昏迷、应立即报告医生,采取措施。

绝对卧床休息,头稍抬高。

保持安静,避免搬动病人。

遵医嘱应用降压药和脱水剂。

恢复期要及早为病人进行功能锻炼。

[重点评价]

病情变化及体温、脉搏、呼吸、血压、心率、瞳孔、意识、肢体情况。

Fwr816.Com推荐阅读

高血压每月的工作计划


随着经济的发展,生活方式的改变和老龄化的加速,高血压病发病率和患病率呈快速上升趋势,致残率、致死率高,严重影响患者的身心健康并给个人、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负担。为建立健全符合我院辖区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的高血压病管理系统,对我院辖区居民的高血压病实施干预措施,减少主要健康危险因素暴露,有效预防和控制高血压,根据《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规范》以及市中区卫生局关于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服务规范的要求,结合我院实际情况,制定本年度工作计划。

一、工作目标

(一)总目标:

通过实施基本公共卫生服务慢性病管理项目,对各村居民的高血压病及相关危险因素实施干预措施,减少主要健康危险因素,有效预防和控制高血压病。

(二)年度目标:

1、开展高血压病人的管理工作,对高血压病人建档率≥100%,控制率≥70%。

2、高血压病人规范管理率达90%。

二、高血压患者管理

早发现、早诊断和早治疗高血压患者,尽早通过规范管理和行为干预有效地预防和控制高血压,最大限度地减少或延缓高血压并发症的发生,降低高血压的危害。

1、高血压患者发现

发现途径:

(1)机会性筛查

就医:在镇卫生院、各村卫生室医生诊疗过程中,通过血压测量发

发现或确诊高血压患者。

血压测量点:如在镇卫生院的医疗点、村卫生室等场所设置血压测量点,增加检出机会。

(2)重点人群筛查

开展35岁及以上居民首诊测血压;

高危人群筛查,如超重、肥胖等高危人群。

(3)人群健康档案建立,在建立人群健康档案时血压的测量和询问,发现患者。

(4)健康体检,在居民健康体检或单位组织的健康体检时查出的高血压患者,特别是无症状的高血压患者。

(5)通过健康教育或健康咨询,发现高血压患者。

2、高血压患者的规范管理

对确诊的高血压患者,应及时更新或建立居民健康档案,按照《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20xx年基层版)》和《高血压患者健康管理服务规范》进行管理。村医师每年要提供至少四次面对面随访,每次随访要询问病情、进行血压、心率测量等检查和评估,做好随访记录;认真填写居民健康档案各类表单,如高血压患者随访服务登记表、双向转诊单等,不缺项漏项,做好备案。建议高血压患者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健康检查,可与随访相结合。

3、高血压患者的干预

(1)健康教育:广泛宣传高血压防治知识,提高全镇广大人民群众自我保健意识,引导社会对高血压防治的关注;

(2)饮食干预:控制钠盐、脂肪、烟草、酒等

摄入量,倡导使用健康小工具,如控油壶及限盐勺等;

(3)体力活动:重视运动形式和运动量,适量运动;以各行政村为单位结合全民健康生活方式行动开展多种形式的活动;

(4)精神因素:精神压力及紧张等,心理平衡。

加强高血压患者的自我管理,全镇医务人员为患者提供自我管理的技术支持和指导。

外科重症监护病人标准护理计划


重症病人指的是病人的生命器官如心、肺、脑、肾、肝等功能失衡,需要对其各项参数进行严密监测,以及时判断病情变化的质和量而迅速采取针对性的医疗与护理措施,给予生命支持的一类病人。
常见的重症有:循环障碍、呼吸骤停、休克、昏迷、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多器官功能不全综合征(MODS)、严惩感染、严重创伤(包括多发伤、复合伤)、严重营养不良、器官移植病人及晚期癌症等。
常用的生命支持措施有:机构通气、辅助循环等。
常规监测项目有:心电图(ECG)、无创血压(NIBp)、动脉血氧饱和度(SaO2)、呼吸(R)、体温(T)、中心静脉压(CVp)、肝肾功能,必要时监测呼气末二氧化碳浓度、心输出量、有创血压等。
常见护理问题包括:①恐惧;②睡眠型态紊乱;③组织、心、肾及外周血管灌注不足;④清理呼吸道低效;⑤疼痛;⑥体温过高;⑦有感染的危险;⑧有皮肤受损的危险;⑨潜在并发症—出血;⑩潜在并发症—腹泻。
一、恐惧
(一)相关因素:
1 环境改变,如病人从急诊科或病房至监护室。
2 疼痛刺激。
3 疾病预后不明。
4 伤、残及死亡的威胁。
5 无亲人陪伴。
(二)症状体征:
1 表情呆板,肌肉颤抖,肢体蜷曲或僵直。
2 哭闹,易怒、逃避或不言语。
3 注意力不集中,主诉失眠、恶梦等。
(三)预期目标:
1 病人能说出恐惧的感觉。
2 病人能说出引起恐惧的原因。
3 病人的恐惧症状与体征减轻。
(四)护理措施:
1 仔细观察病人情绪,主动与病人亲切交流,鼓励病人说出恐惧的感觉,协助病人寻找恐惧的原因,并针对原因进行解释。
2进行有创治疗及护理操作前进行详细告知,消除其紧张心理;操作动作轻柔、熟练,给病人以安全感。
3准确评估疼痛,4及以上报告医生,遵医嘱使用镇痛药物。
4 查找有无引起恐惧的医源性诱因并尽量避免;如保持环境安静,室内灯光柔和,适当调节监护仪测压时间、报警及控制音量,避免噪音刺激。
5 对极度恐惧、躁动的病人适当约束,充分镇静。
6向病人介绍目前先进的医疗技术或列举同类疾病治愈的病例,以增加信心。告诉病人保持平衡、乐观的心态能促进疗效。
7 必要时安排探视,使病人感受到亲人的关怀。
8 避免给病人造成恶性刺激,如抢救病人或料理尸体时用屏风遮挡。
9协助病人寻找减轻恐惧的自我调节方法,如闭目养神、多想些愉快的往事、作深呼吸、听轻音乐等。
(五)效果评价:恐惧症状改善的情况。
二、睡眠型态紊乱
(一)相关因素:
1 环境改变。
2疾病引起的不适,如疼痛、口干、恶心、腹胀等。
3 持续输液、监测。
(二)症状体征:
1 病人诉入睡困难、睡后易醒、梦多等。
2 病人精神萎靡、注意力不集中、打哈欠、眼睑充血、眼圈暗黑等。
3 经常要求使用催眠的药物。
(三)预期目标:
1 病人能述说失眠的原因。
2 病人睡眠质量改善,引起不适的症状消除。
(四)护理措施:
1 评估睡眠状态。
2 协助病人寻找影响睡眠的原因,如恐惧、灯光、室温、监护仪监测时的噪声、疼痛等不适症状及评估是否需辅助睡眠。
3 提供舒适的环境:
(1)调节室温18-22℃,湿度50%-70%,灯光柔和。
(2)监护仪音量调小,及时处理仪器报警,避免大声讲话,尽量减少干扰。
4 尽量减轻病人的不适:
(1)减少病人睡眠时间内的操作,非治疗性操作应集中进行。
(2)病人如有疼痛、恶心、腹胀等不适,及时报告医师,以便对症处理。
5 在不影响疾病治疗的前提下,尽量满足病人生病以前的睡眠习惯与体位。
(五)效果评价:
1 采取措施后病人睡眠改善情况。
2 病人精神状态是否好转。
三、潜在并发症:组织、心脏、肾脏及外周血管灌注不足
(一)相关因素:
1 与机体病变有关。
2 失血、失液。
3 使用脱水、利尿药物。
4 摄入量不足。
(二)症状体征:
1 口渴,脉速,血压降低。
2 皮肤粘膜干燥,皮肤弹性降低,皮肤湿冷。
3 尿量减少,尿比重增高,一般大于1.020。
(三)预期目标:
1 灌注不足的症状改善。
2 病人恢复良好的组织灌注,表现为心率、血压、中心静脉压在正常范围内。
(四)护理措施:
1 评估灌注异常的各种症状,并做好记录。
2 严密监测病人心率、脉搏、呼吸、血压等生命体征,每小时1次,测体温每4小时1次。
3 仔细观察病人皮肤色泽、弹性等。
4 准确记录病人24小时出入水量,尤其是每小时尿量、尿颜色及比重等。
5 注意调节室温,保暖,促进末梢血运。
6 遵医嘱严格使用血管活性药物,控制药物滴速,避免血压骤变;并随时根据血压变化调节滴速,同时告知病人予以配合。
7 必要时遵医嘱加速输液或适当输血、血浆等,以补充循环血量,纠正灌注不足。
(五)效果评价:
1 病人生命体征是否平稳。
2 四肢血液循环、灌注不足的症状有无改善。
3 尿量有否增加。
四、清理呼吸道低效
(一)相关因素:
1 痰液粘稠。
2 咳痰方式不正确。
3咳嗽无力。
4 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的刺激。
5 意识障碍。
(二)症状体征:
1听诊肺部有干湿罗音、气管部位有哮鸣音。
2 喉部有痰鸣音。
3 病人有缺氧的表现。
4 病人咳痰费力、痰不易咳出。
(三)预期目标:
1 病人呼吸道通畅、呼吸平稳。
2 肺部罗音及痰鸣音减少。
3病人血气检查结果正常。
4病人能掌握有效的咳嗽排痰方法。
(四)护理措施:
1 评估呼吸道痰液的性质、量及粘稠度。
2 保持室内适宜温度与湿度。
3 教会并鼓励清醒病人有效咳嗽排痰,做深呼吸每4小时1-2次,每次5-10分钟。
4 气管插管与气管切开的病人加强管道护理:
5 定时协助病人翻身、拍背,促使脓痰及痰痂松脱,易于排出。
6 因疼痛影响咳嗽、排痰者,遵医嘱采用镇痛措施。
7 意识障碍病人鼻饲流汁时,应适当抬高床头15-30度,注入流质速度宜慢,每次量应少于200mL,避免食物误入气管或食物返流引起窒息。
(五)效果评价:
1 病人呼吸是否平稳。
2 病人气管是否通畅,排痰是否有效。
3 血气分析与SaO2指标是否正常。
五、疼痛
(一)相关因素:
1 与组织损伤有关,包括物理、化学机械与生物性创伤。
2 组织缺血、缺氧。
3 感染、炎症。
(二)症状体征:
1 病人主诉不适,表情痛苦,哭泣,呻吟,烦躁不安。
2 病人取保护性体位。
3 病人活动受限。
(三)预期目标:病人疼痛消除或缓解。
(四)护理措施:
1 观察疼痛时间、部位、性质及发作规律,并做好记录。
2 寻找致痛原因及诱因,采取有效措施缓解疼痛。
3 准确评估病人疼痛程度,4级以上者报告医生,遵医嘱使用镇静、镇痛药物,并注意观察药物的副作用。
4 给病人采取舒适的体位。
(五)效果评价:病人经过处理后的疼痛是否得到控制。
六、体温过高
(一)相关因素:
1 感染。
2 坏死组织吸收。
3 体温调节中枢受损。
(二)症状体征:
1 病人体温高于正常。
2 伴随症状:皮肤潮红、心率增速、呼吸增快,甚至抽搐。
(三)预期目标:病人生命体征平稳,体温恢复正常。
(四)护理措施:
1 评估病人发热的热型、体温升高的程度。
2 调节室内温度、湿度。
3 病人衣着、被盖适中,避免影响散热。
4 给予物理降温,降温半小时后复测体温并做好记录。必要时使用变温毯。
5 检测体温每4小时1次,必要时行连续监测或随时测量体温。
6 调节输液速度,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水量,尤其是尿量,维持体液平衡。
7 病情允许时多饮开水,以增加尿量,促进废物排泄。给予补充清淡、易消化的高能食物,以供给因高热而过多消耗的能量。
8 口唇干燥时,涂石蜡油保护。
9 出汗过多时,及时更换衣服,以防汗液刺激皮肤及着凉感冒,并严密监测生命体征,防止虚脱。
10 遵医嘱吸氧,保证氧供。
11持续高热时采集血培养标本送检。
(五)效果评价:
1 病人体温变化情况。
2 降温处理效果。
七、有感染的危险
(一)相关因素:
1 与各种置管有关,如漂浮导管,动脉、静脉留置管、各种体腔引流管、气管导管、导尿管等。
2 引流不畅。
3 皮肤破损。
4 免疫抑制剂的应用。
5 营养不良。
(二)症状体征:
1 伤口处红、肿、热、痛,功能障碍,有分泌物。
2 病人心率、呼吸加快,体温升高。
3 血象改变:白细胞计数增加。
4 病人有肺部感染、泌尿道感染等表现。
(三)预期目标:
1 病人无感染。
2 病人感染的早期症状能被及时发现,并被控制在最低限度。
(四)护理措施:
1 评估引起感染的危险因素。
2 严格执行无菌技术及各项操作规程,避免交叉感染。
3 保证各引流管道通畅,定期挤压,必要时行负压抽吸,以免引流物淤积,引起细菌繁殖。
4 各输液管道、三通接头、延长管、无菌引流袋按时更换。
5 监测体温变化。
6 严密观察早期感染征象,发现问题及时报告医生,必要时留取标本做细菌培养。
7 做好预防感染的各项措施:强化消毒隔离制度,坚持无菌操作,操作前后洗手等。
8 加强病人营养支持,增强病人抗感染的能力(护理措施参见外科营养支持病人标准护理计划)。
9 痰液较多不易排出时,应积极采取措施(具体参照本节清理呼吸道低效)。
10 做好压疮护理,防止皮肤破损。
(五)效果评价:
1 病人有无早期感染征象。
2 病人有无体温、血象改变情况。
八、有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
(一)相关因素:
1 不了解皮肤受损的高危因素。
2 局部皮肤长期受压。
3 局部皮肤受潮、摩擦。
4 营养不良、消瘦。
5 体温过高或过低。
(二)症状体征:
1 局部皮肤潮湿、发红、发热,出现红疹、瘀斑等。
2 局部皮肤出现水疱、溃疡或形成感染灶。
(三)预期目标:病人皮肤完整,无破损。
(四)护理措施:
1 评估病人有无引起皮肤破损的危险因素。
2 对清醒病人讲解皮肤护理的重要性。
3 针对皮肤完整性受损的危险因素进行预防,减少机械刺激:
(1)保持床单平整、干燥、无皱褶。
(2)保持局部皮肤清洁、干燥,出汗后以温水抹洗擦干,并及时更换干净衣裤。
(3)病人大小便后用温水抹净,二便失禁的病人肛周涂湿润膏,以保护局部皮肤,减少刺激。
(4)长期卧床病人使用气垫床,骨隆突处软枕;翻身,每2小时1次。
(5)正确使用热水袋,外加布套,水温<50℃,以防局部烫伤。
(6)高热病人行冰敷降温时,冰袋与皮肤之间垫隔贴,并严密观察,以防冻伤。
4 口唇干裂者,以温水打湿并涂润滑油。
5 加强机体营养,促进组织修复,提高皮肤抵抗力。
6 皮肤如有破损,应保持局部无菌,避免感染发生。
(五)效果评价:
1 皮肤湿度、颜色、弹性、完整性。
2皮肤受损的危险因素是否存在。
九.潜在并发症-出血
(一)相关因素:
1 病人躁动。
2 病人机体应激。
3 凝血功能障碍。
(二)症状体征:
1 病人躁动不安。
2 出血。可表现为呕血、便血、伤口渗血、穿刺处出血、皮肤瘀斑或出血点。
3 血液生化值改变,血液浓缩。
(三)预期目标:
1 病人情绪稳定,无躁动。
2 病人生命体征平稳,心率.血压正常。
3 病人无出血或出血程度减轻。
(四)护理措施:
1 评估引起出血的潜在因素。
2 明显躁动时报告医生及时处理,并给予适当约束。
3 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发现心率加快.血压下降时,应及时查找原因,并报告医师处理,同时测量血压,每15分钟1次。
4 观察引流液及大便量、颜色及性状,并准确记录,以发现出血之先兆。
5 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水量,尤其注意尿量与尿比重变化。
6 出血时,加速输液.输血,以补充血容量,防止休克发生。
7 遵医嘱及时使用止血药物。
(五)效果评价:
1 有无引起出血的危险因素。
2 护理措施的效果如何。
十.潜在并发症-腹泻
(一)相关因素:
1 机体应激状态。
2 菌群失调。
3 胃肠道疾病。
4 营养、代谢疾患。
(二)症状体征:
1 大便次数增多。
2 大便呈水状或松散状。
3 腹痛、肠鸣音亢进。
(三)预期目标:
1 病人排便型态能恢复正常。
2 肛周皮肤保持完好。
(四)护理措施:
1 评估腹泻状况、脱水程度及引起腹泻的原因。
2 准确记录大便量、次数及性质、颜色等。
3 观察皮肤弹性,注意有无脱水症状出现。
4 及时留取大便送检。
5 便后用温水擦净会阴部,必要时肛周涂软膏,以保护皮肤。
6 合理调节输液速度,补充体液丢失,维持生命体征平稳。
7 必要时禁食,或渐进式进食。
8 遵医嘱合理使用抗生素与止泻药物,并观察用药效果与副作用。
(五)效果评价:
1 病人腹泻程度与脱水状况。
2 会阴部及肛周皮肤有无损伤。

尖锐湿疣病人标准护理计划范文



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尖锐湿疣病人标准护理计划范文》,供大家学习参考。

尖锐湿疣又称生殖器疣或性病疣,是由人类乳头瘤病毒引起的皮肤粘膜良性新生物,主要通过性接触而传播。临床上以局部治疗为主,护理要点是鼓励病人配合治疗,预防继发感染,减轻疼痛。常见护理总是包括:(1)预感性悲哀;(2)有感染的危险;(3)疼痛。

一、预感性悲哀

相关因素:

1 对疾病认知缺乏。

2 本病根治困难,易复发。

主要表现:

病人消极非观,整日愁眉苦脸,不与人交往,害怕转变为生殖器癌。

护理目标:

1 病人思想负担减轻,积极配合治疗。

2 病人正确认识自己的疾病。

护理措施:

1 关心、体贴病人,维护病人的自尊,为病人保守隐私,不歧视病人。

2 做好家人的工作取得家属的理解与协作,使之能支持病人顺利完成治疗。

3 多与病人谈心,讲解必要的疾病知识,纠正及澄清病人的不正确想法和误解。

4 给病人讲解治疗方案,鼓励病人树立战胜病魔的信心。

5 给病人宣教性病防治知识。

重点评价:

病人能否配合治疗、思想负担是否减轻。

二、有感染的危险

相关因素:

创面不利暴露,细菌易繁殖。

主要表现:

创面糜烂,渗出脓性分泌物,体温升高,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升高。

护理目标:

病人不出现继发感染。

护理措施:

1 观察创面有无感染现象,如红、肿、痛、渗出物增多。

2 及时换药,保持创面清洁、干燥,正确、按时使用外用药。

3 遵医嘱使用抗生素。

4 嘱病人勤换内衣裤,内裤要消毒后再穿。

5 卫生洁具要专用,不共用浴盆。

6 观察有无发热现象。

7 遵医嘱抽血查白细胞总数。

重点评价:

1 病人是否有感染征象,如:皮损面渗出脓性分泌物,肿胀,疼痛不缓解。

2 监测体温、外周血白细胞的变化。

三、疼痛

相关因素:

1 各种外治疗法,如激光治疗、换药等。

2 内裤磨擦。

主要表现:

病人诉患处疼痛难忍。

护理目标:

病人疼痛减轻或消失。

护理措施:

1 稳定病人情绪,同情病人,指导病人看看书报等,分散病人注意力。

2 指导病人穿宽大、柔软、吸水性、透气性好的棉质内裤。

3 遵医嘱应用止痛剂。

重点评价:

病人疼痛是否减轻。

欢迎阅读范文人网《高血压病病人标准护理计划》内容,我们还为您精心挑选了关于2024工作计划的优质专题,请访问:高血压演讲稿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