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工作计划 > 教育事业统计年度工作计划 > 导航 > 县教育事业发展工作计划怎么写

教育事业统计年度工作计划

县教育事业发展工作计划怎么写。

根据上级领导的工作思路,写下一阶段计划了已经成为刻不容缓的任务了。所有的工作计划都是围绕目标这个关键词来进行服务的。究竟如何才能写好一篇工作计划呢?急你所急,小编为朋友们了收集和编辑了“县教育事业发展工作计划怎么写”,希望能帮助到你,请收藏。

工作计划频道为大家整理的县教育事业发展工作计划怎么写,供大家参考。更多阅读请查看本站工作计划频道。

一、指导思想以保险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教育工作全局,以“巩固、深化、提高、发展”为指针,以创建教育发展和谐环境为重要手段,紧紧围绕实施“小县大教育”的战略目标,更新观念,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艰苦奋斗,不断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全面提升教育质量和水平,实现教育事业的协调可持续发展,为我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县域经济发展提供更大的智力支持和知识贡献。二、总体目标经过三年艰苦奋斗,我县教育要实现“一个提高”、“两项发展”和“三大突破”:“一个提高”即进一步巩固和提高基础教育质量和水平。加大教育投入,学校硬件建设再上新档次,所有初中、上规模联办小学和民办学校的校舍、图书、教学仪器设备和文体设施基本达到省定一类标准,其余学校全部达到省定二类标准。九年义务教育普及率、巩固率稳步提高,小学入学率和巩固率均达到100%,初中入学率和巩固率分别达到100%和99%。义务教育阶段残疾保险少年入学率达到90%以上。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明显提高,基本实现小学教师专科化、中学教师本科化,相当一部分高中教师接受研究生学历教育。稳步推进中小学布局调整,调整后的中学服务人口达到XX0人,规模达到1200人以上;联办小学服务人口达到10000人,规模达到达800人以上;农村一般完小服务人口达到5000人以上,规模达到400人以上。上规模学校全部实行封闭式、寄宿制管理。基础教育质量要在全市继续保持先进位次,中考综合率稳居全市前5位以上,全县义务教育学校实现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管理,基础教育水平稳步向高层次、高质量发展。“两项发展”即幼教事业和民办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加快乡镇中心幼儿园和村办幼儿园建设,新建乡村幼儿园38所,基本形成以乡镇中心园为示范,辐射村办规范化幼儿园的络,农村学前三年在园幼儿达到5000余人,入园率达到90%。民办学校要在办学机制、办学层次、办学规模等方面实现新的发展。逐步对民办学校实行改制,民办公助学校比例达到50%。办学条件上档升类,按省定一类标准建设13所民办中小学(其中初中3所、小学10所),在校生达到9000人,其中外县籍学生约占3500人(全县外县籍学生共计达到5000人)。民办初中办学水平综合排位达到全市前4位以上。同时,积极鼓励民办幼儿园发展。“三大突破”即县一中、职业教育中心和教师进修学校建设与发展取得突破性进展。县一中在高水平完成省级示范高中建设的基础上,要继续推进“23515”工程建设,至XX年建成20轨高中,在校生达到3000人,高考成绩综合排位达到全市前5位以上。职教中心要以完善省级示范性职业教育中心建设为重点,以就业为导向,建立与现代职业岗位相适应的专业设置体系,不断扩大对口升学高中班规模,各种形式的高中阶段教育和高中后、初中后职业培训形成规模,大力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程”和“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工程”,广泛开展制造业、服务业和农村实用技术培训,举办各种各样的适应市场需要的短期培训班,至XX年在校生要突破1000人,各类人员培训要达到8000人次,培训后就业率达到96%以上,办学水平综合排位要在全市前5位以上。县教师进修学校是教师培训的主渠道,要加大投入,办学条件达到省定标准,建设一支高水平师资队伍,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各类教师培训特别是骨干教师培训要有计划、上规模、求实效,办学水平在全市综合排位达到前5位以上。三、分年度目标XX年——1、结合学校布局调整,改造农村薄弱学校,建设标准化学校15所。
2、农村小学由137所调整为86所,新建联办小学9所,利用闲置校舍建乡村幼儿园20所。
3、26所学校建立微机室,11所学校建立语音室,6所学校建立校园网。中小学生均图书分别达到30册和23册。
4、高中教师研究生学历达到4%,初中教师本科学历达到40%,小学教师专科以上学历达到45%,其中本科学历达到11%。
5、幼儿学前三年入园率达到65%,小学入学率和巩固率均达到100%,初中入学率和巩固率分别达到100%和98.5%,高中在校生达到2500人,职教中心在校生达到400人,各类受训人数达到6000人次。
6、普及提高英语教学,乡村小学从二年级起开设英语课。
7、进一步开展课改通识培训和学科教材培训,稳步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8、完成河北省中小学普及普通话达标县创建工作。
9、实验中学实施整体搬迁,主体教学楼9月份投入使用;曙光中学实施整体搬迁,完成1200平方米教学楼建设;梁二庄中学完成1200平方米教学楼建设;县一中新建教学图书楼;青少年文体活动中心竣工。全县学校后勤社会化引资达到1000万元,15所学校实现寄宿制、封闭式管理。10、民办学校在校生达到7000人,其中外县籍学生达到XX人。初中1所、小学3所达到省定一类标准。
11、中考综合率由XX年的全市第12位升至第9位,高考成绩综合排位由XX年的全市第9位升至第8位,职教中心办学水平综合排位由XX年的全市第13位升至第9位,教师进修学校办学水平综合排位由XX年的全市第9位升至第7位。XX年——1、农村小学由86所调整为60所,新建联办小学6所,利用闲置校舍建乡村幼儿园18所。2、31所学校建立微机室,20所学校建立语音室,13所学校建立校园网。中小学生均图书分别达到35册和25册。3、高中教师研究生学历达到5%,初中教师本科学历达到65%,小学教师专科以上学历达到60%,其中本科学历达到13%。4、幼儿学前三年入园率达到90%,在全县完成普及学前三年教育工作,并高水平通过省验收。小学入学率和巩固率均达到100%,初中入学率和巩固率分别达到100%和98.8%,高中在校生达到2800人,职教中心在校生达到700人,各类受训人数达到7000人次。5、普及提高英语教学,乡村小学从一年级起开设英语课,县城幼儿园实施双语教学。6、深入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加大培养、选拔力度,培树一批能够适应课改要求的学科带头人和教学标兵,并积极开展课题研究。7、实验中学、教师进修学校、曙光中学分别完成整体搬迁,县一中教学图书楼竣工。全县学校后勤社会化引资达到1400万元,20所学校实现寄宿制、封闭式管理。8、民办学校在校生达到8000人,其中外县籍学生达到2800人。初中2所、小学6所达到省定一类标准。9、中考综合率由XX年的全市第9位升至第6位,高考成绩综合排位由XX年的全市第8位升至第7位,职教中心办学水平综合排位由XX年的全市第9位升至第7位,教师进修学校办学水平综合排位由XX年的全市第7位升至第6位。
XX年——1、农村小学由60所调整为50所,新建联办小学5所。2、40所学校建立微机室,30所学校建立语音室,20所学校建立校园网。中小学生均图书分别达到40册和30册。3、高中教师研究生学历达到7%,初中教师本科学历达到80%,小学教师专科以上学历达到75%,其中本科学历达到15%。4、幼儿学前三年入园率达到90%,小学入学率和巩固率均达到100%,初中入学率和巩固率分别达到100%和99%,高中在校生达到3000人,职教中心在校生达到1000人,各类受训人数达到8000人次。5、以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着力点,加大教科研工作力度,推出一批高质量的研究课题并取得一定成果。6、筹建3所高标准体育场馆(一中、职教中心、实验中学各1所)。全县学校后勤社会化引资达到1800万元,30所学校实现寄宿制、封闭式管理。7、民办学校在校生达到9000人,其中外县籍学生达到3500人。初中3所、小学10所达到省定一类标准。民办初中办学水平在全市综合排位达到前4位以上。8、中考综合率由XX年的全市第6位升至第5位,高考成绩综合排位由XX年的全市第7位升至第5位,职教中心办学水平综合排位由XX年的全市第7位升至第5位,教师进修学校办学水平综合排位由XX年的全市第6位升至第5位。四、主要措施(一)统筹全县教育资源,优化教育发展环境积极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精神,坚持“在国务院领导下,由地方政府负责、分级管理、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保障经费投入,推进全县农村义务教育持续、健康发展。按照上级要求由教育主管部门统筹全县教育系统人、财、物的管理,做到全县上下一盘棋,充分实现教育资源优化配置。明确县、乡、村各级在教育发展中的义务和责任,进一步优化教育发展环境。(二)提高“普九”水平,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抓住机遇,争取政策支持,加大工作力度,提高“普九”的层次和质量。大力度抓好学校布局调整,科学规划布局,采取政府投一点、上级资金争一点、闲置资产换一点、抓住开放跑一点、多体制办校集一点等多种方法突破资金瓶颈。积极发展规模在4轨制以上的全日制农村小学,创造条件大力发展规模在1000人以上的全日制寄宿制封闭式农村学校。特别是要把建设标准化窗口示范学校摆在突出位置,在校长任用、招生政策、师资聘用、经费投入、学校管理等方面给予倾斜和支持。乡镇初中要根据适龄人口的数量,确定初中建设规模和建设标准,确保学龄人口全部入学。切实加强专用教室和仪器设备的配备,用信息化带动教育的现代化。运用法律、经济、行政等手段,建立“控辍保学”机制,确保小学在校生年巩固率达到100%、初中在校生年辍学率控制在1%以下。结合“两免一补”工程,建立和完善特困家庭子女减免学杂费制度,实施“手拉手”工程,关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残疾少年保险、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等弱势群体的义务教育,决不让一个学生因经济困难而失学。大力推进薄弱学校治理工作,制定转变薄弱学校、薄弱学科、薄弱年级的工作计划,注重发挥城镇学校及名优教师的示范辐射作用,促进农村中小学管理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实现义务教育学校均衡化发展。(三)以提高教育质量为核心,加快普通高中发展步伐加快普通高中发展步伐,扩大办学规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升学率,这是创办人民满意教育的需要,也是今后几年我县教育改革的重点之一。为此,要有计划开展以下工作:按照市《教育质量监测意见》,配合县委、县政府加强对高中教育质量的监测,将学校教育质量的高低、教学成绩的好坏直接与学校管理者的业绩考核挂钩,实行教育质量一票否决制。继续加大与外地名校联姻结亲力度,进一步增强办学活力。选派中、青年干部赴外地名校挂职锻炼,学习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经验。面向社会招贤选才,为县一中充实高素质师资。同时,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组织教师系统学习、借鉴外地名校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改革课堂教学方法,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益。坚持“科研兴校”方针,积极开展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提升教科研工作的层次和水平,有效指导和推进课堂教学改革。集中财力加强现代化装备建设,提高教师运用现代化装备进行教学的能力,推动高考成绩综合排位在全市大幅度上升。(四)以就业为导向,拓宽职业教育办学思路按照国家、省、市有关职业教育工作的精神,针对我县职业教育水平偏低这一实际,结合县域经济发展需要,以促进就业为目标,大力推进我县职业教育改革。加大职业道德、教学理念、教学手段和教学技能等方面的培训力度,努力提高现有教师队伍综合素质,打造一支适应县域经济发展需要的教师队伍。找准职教发展与服务县域经济需要的结合点,紧密结合我县经济发展实际,以满足市场需求为目标,优化学校专业设置,通过举办多种形式的“短、平、快”培训班,重点为“两白一绿”主导产业、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实用人才。扩大“订单式”培养与培训规模,走校企合作之路。建立职教与其他教育相互沟通、协调发展的教育体系,重点是举办初中后和高中后未升学人员培训班,为其提供职业技能培训。同时,要加大对农村干部、农村青年和致富带头人等的培训力度,切实为“三农”发展服务。2(五)以普及学前三年教育为目标,加快乡村幼儿园建设步伐抓住目前中小学布局调整有利时机,以建设规范化乡村幼儿园为中心,充分利用学校合并后的空余校舍改建幼儿园,加快普及学前三年教育的进程,逐步在全县形成“以公办幼儿园为骨干和示范,以社会力量兴办幼儿园为主体,公办与民办、正规与非正规教育相结合”的发展格局。充分调动乡、村两级办园的积极性,增加园舍建设投入。推行办园体制改革,鼓励民办幼儿园发展。强化幼儿园管理,不断提高学前教育质量。按照“幼儿教育活动化、幼儿活动游戏化”原则,改革教育模式,扭转学前教育小学化的倾向,提高办园层次和办园水平。有计划选拔和培养具有相关特长人员,充实乡村幼儿教师队伍,促进全县幼儿教育质量提高。(六)典型带动,科研兴校,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坚持以教学为中心,牢牢抓住教育质量这条生命线,坚持以质量求信誉、以质量求发展的教育理念,深化教学领域改革,向改革要质量、向改革要效益,努力提高教育质量和水平。继续实施典型带动战略,逐步完善《“五名”工程实施方案》,建设一批在县内及周边县较有影响的名校、培树一批名校长和名师。以开展校本教研为重点,深入推进教科研工作,积极申报并承担省、市级课题,提高结题质量,充分发挥课题研究对教学实践的指导作用。大力培树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总结并引进精品示范课,全县优质教育资源充分实现共享。进一步开展课改通识培训和学科教材培训,稳步推进新课标实施工作。在中心校建立研训基地,设立二级教研室,完善全县教科研网络。加大对教科研工作的投入力度,各学校每学期要按不低于杂费总额10%的比例为教科研工作划拨资金,确保教师使用最先进的教学资料,并为开展教科研工作提供的条件。继续坚持“请进来、走出去”开放式办学,全面激发办学活力。(七)改革中小学考评办法,进一步规范学校管理以教育质量评估为核心,以“客观公正、注重实绩、激励提高、科学易行”为原则,改革并逐步完善对全县中小学的考核、评比办法,制定考核细则并科学实施。根据市教育局对县一中、职教中心、教师进修学校实施教育质量监测的意见,以教育质量为核心内容,出台《邱县教育质量监测意见》,建立教育质量监测、评价、发布、奖惩机制,对全县各学校的教育质量进行监测评价。同时,考核还要包括队伍建设、软硬件建设、校园环境、安全综治、精神文明建设等内容。考核结果在全系统予以通报。连续2年考核成绩下滑的,由文教体局对学校领导班子进行调整或建议县委、县政府对学校领导班子进行调整。同时,继续坚持依法治教、依法治校,大力推进学校管理创新,以科学的教育思想和现代化的手段,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学校管理模式,逐步使全县学校管理走上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的轨道。继续优化育人环境,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进一步搞好学校综合治理工作,努力创建一批富有文化气息、具有鲜明特色、在社会上具有良好声誉的学校,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受教育环境。(八)坚持以人为本,稳步推进人事改革以创建教育发展和谐环境为基础,以刚性制度、柔性实施为前提,进一步推行校长选聘合同制、教师竞争上岗制和校内结构工资制,实行按需设岗、公开招聘、择优聘用、合同管理,坚持绩酬挂钩,适度合理地拉开分配差距,奖励有突出贡献的教学人员,全面激发教师队伍活力,努力打造一支学历层次较高、教育教学能力较强、适应教育发展需要的教师队伍。制定优惠政策,稳定偏远地区教师队伍,同时,鼓励城镇年轻中小学教师向农村学校合理流动。根据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按照教师专业化的要求,以县教师进修学校为基础,加大高水平师资培养力度,进一步健全教师继续教育制度,突出抓好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和基础教育新课程、信息技术、外语等方面的培训,真正做到师德达标、教育能力达标、学历合格达标和学历升级达标,进一步提高广大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专业化水平。(九)以财政投入为主体,多措并举突破资金瓶颈从我县实际来看,资金不足是制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主要障碍,为此,要多措并举突破资金瓶颈。坚持以财政投入为主体不动摇,不断增加财政资金投入,确保实现三个增长。用好政策性资金,加大对上级专款的争跑力度,每年向上争取资金不低于250万。推行学校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走借势发展之路,利用社会资金提高学校硬件建设档次,改善办学条件,三年吸引社会资金累计达到XX万左右。进一步盘活现有教育资源,充分实现物尽其用。同时,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广泛宣传,多方沟通,努力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关系、各方面的力量为发展教育事业所用。总之,要通过多渠道筹资,有效解决教育发展过程中特别是学校撤并、新建工作中资金不足的问题,努力提高我县中小学的整体办学水平。(十)促进民办教育健康、稳定发展,实现“小县大教育”战略目标根据上级有关政策,结合我县实际,出台一系列指导性文件,进一步规范对民办学校的管理,将民办学校的建设与发展纳入全县教育发展整体规划,尽快形成以政府办学为主体,公办学校与民办学校良性竞争、共同发展的新格局。现有民办学校办学条件要上档升类,逐步达到省定一类标准,否则,一律依法关停。建立并完善民办教师资格准入机制,凡进入民办学校的教师必须依法具备相应的教师资格,经文教体局备案后方可上岗。完善民办学校的用人机制,民办学校聘用教师必须签订合同,并依法为教师办理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对现有民办学校进行改制探索,通过向民办学校选派高素质公办教师等方式,建设一批民办公助学校。以提高教育质量为核心,以提供一流服务为基础,打造民办教育品牌,科学制定并实施吸引外县籍学生计划,实现小县大教育目标。

fwR816.COM小编品读

县教育事业发展工作计划范文


工作计划频道为大家整理的县教育事业发展工作计划范文,供大家参考。更多阅读请查看本站工作计划频道。

一、指导思想以保险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教育工作全局,以“巩固、深化、提高、发展”为指针,以创建教育发展和谐环境为重要手段,紧紧围绕实施“小县大教育”的战略目标,更新观念,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艰苦奋斗,不断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全面提升教育质量和水平,实现教育事业的协调可持续发展,为我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县域经济发展提供更大的智力支持和知识贡献。二、总体目标经过三年艰苦奋斗,我县教育要实现“一个提高”、“两项发展”和“三大突破”:“一个提高”即进一步巩固和提高基础教育质量和水平。加大教育投入,学校硬件建设再上新档次,所有初中、上规模联办小学和民办学校的校舍、图书、教学仪器设备和文体设施基本达到省定一类标准,其余学校全部达到省定二类标准。九年义务教育普及率、巩固率稳步提高,小学入学率和巩固率均达到100%,初中入学率和巩固率分别达到100%和99%。义务教育阶段残疾保险少年入学率达到90%以上。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明显提高,基本实现小学教师专科化、中学教师本科化,相当一部分高中教师接受研究生学历教育。稳步推进中小学布局调整,调整后的中学服务人口达到XX0人,规模达到1200人以上;联办小学服务人口达到10000人,规模达到达800人以上;农村一般完小服务人口达到5000人以上,规模达到400人以上。上规模学校全部实行封闭式、寄宿制管理。基础教育质量要在全市继续保持先进位次,中考综合率稳居全市前5位以上,全县义务教育学校实现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管理,基础教育水平稳步向高层次、高质量发展。“两项发展”即幼教事业和民办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加快乡镇中心幼儿园和村办幼儿园建设,新建乡村幼儿园38所,基本形成以乡镇中心园为示范,辐射村办规范化幼儿园的络,农村学前三年在园幼儿达到5000余人,入园率达到90%。民办学校要在办学机制、办学层次、办学规模等方面实现新的发展。逐步对民办学校实行改制,民办公助学校比例达到50%。办学条件上档升类,按省定一类标准建设13所民办中小学(其中初中3所、小学10所),在校生达到9000人,其中外县籍学生约占3500人(全县外县籍学生共计达到5000人)。民办初中办学水平综合排位达到全市前4位以上。同时,积极鼓励民办幼儿园发展。“三大突破”即县一中、职业教育中心和教师进修学校建设与发展取得突破性进展。县一中在高水平完成省级示范高中建设的基础上,要继续推进“23515”工程建设,至XX年建成20轨高中,在校生达到3000人,高考成绩综合排位达到全市前5位以上。职教中心要以完善省级示范性职业教育中心建设为重点,以就业为导向,建立与现代职业岗位相适应的专业设置体系,不断扩大对口升学高中班规模,各种形式的高中阶段教育和高中后、初中后职业培训形成规模,大力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程”和“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工程”,广泛开展制造业、服务业和农村实用技术培训,举办各种各样的适应市场需要的短期培训班,至XX年在校生要突破1000人,各类人员培训要达到8000人次,培训后就业率达到96%以上,办学水平综合排位要在全市前5位以上。县教师进修学校是教师培训的主渠道,要加大投入,办学条件达到省定标准,建设一支高水平师资队伍,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各类教师培训特别是骨干教师培训要有计划、上规模、求实效,办学水平在全市综合排位达到前5位以上。三、分年度目标XX年——1、结合学校布局调整,改造农村薄弱学校,建设标准化学校15所。
2、农村小学由137所调整为86所,新建联办小学9所,利用闲置校舍建乡村幼儿园20所。
3、26所学校建立微机室,11所学校建立语音室,6所学校建立校园网。中小学生均图书分别达到30册和23册。
4、高中教师研究生学历达到4%,初中教师本科学历达到40%,小学教师专科以上学历达到45%,其中本科学历达到11%。
5、幼儿学前三年入园率达到65%,小学入学率和巩固率均达到100%,初中入学率和巩固率分别达到100%和98.5%,高中在校生达到2500人,职教中心在校生达到400人,各类受训人数达到6000人次。
6、普及提高英语教学,乡村小学从二年级起开设英语课。
7、进一步开展课改通识培训和学科教材培训,稳步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8、完成河北省中小学普及普通话达标县创建工作。
9、实验中学实施整体搬迁,主体教学楼9月份投入使用;曙光中学实施整体搬迁,完成1200平方米教学楼建设;梁二庄中学完成1200平方米教学楼建设;县一中新建教学图书楼;青少年文体活动中心竣工。全县学校后勤社会化引资达到1000万元,15所学校实现寄宿制、封闭式管理。10、民办学校在校生达到7000人,其中外县籍学生达到XX人。初中1所、小学3所达到省定一类标准。
11、中考综合率由XX年的全市第12位升至第9位,高考成绩综合排位由XX年的全市第9位升至第8位,职教中心办学水平综合排位由XX年的全市第13位升至第9位,教师进修学校办学水平综合排位由XX年的全市第9位升至第7位。XX年——1、农村小学由86所调整为60所,新建联办小学6所,利用闲置校舍建乡村幼儿园18所。2、31所学校建立微机室,20所学校建立语音室,13所学校建立校园网。中小学生均图书分别达到35册和25册。3、高中教师研究生学历达到5%,初中教师本科学历达到65%,小学教师专科以上学历达到60%,其中本科学历达到13%。4、幼儿学前三年入园率达到90%,在全县完成普及学前三年教育工作,并高水平通过省验收。小学入学率和巩固率均达到100%,初中入学率和巩固率分别达到100%和98.8%,高中在校生达到2800人,职教中心在校生达到700人,各类受训人数达到7000人次。5、普及提高英语教学,乡村小学从一年级起开设英语课,县城幼儿园实施双语教学。6、深入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加大培养、选拔力度,培树一批能够适应课改要求的学科带头人和教学标兵,并积极开展课题研究。7、实验中学、教师进修学校、曙光中学分别完成整体搬迁,县一中教学图书楼竣工。全县学校后勤社会化引资达到1400万元,20所学校实现寄宿制、封闭式管理。8、民办学校在校生达到8000人,其中外县籍学生达到2800人。初中2所、小学6所达到省定一类标准。9、中考综合率由XX年的全市第9位升至第6位,高考成绩综合排位由XX年的全市第8位升至第7位,职教中心办学水平综合排位由XX年的全市第9位升至第7位,教师进修学校办学水平综合排位由XX年的全市第7位升至第6位。
XX年——1、农村小学由60所调整为50所,新建联办小学5所。2、40所学校建立微机室,30所学校建立语音室,20所学校建立校园网。中小学生均图书分别达到40册和30册。3、高中教师研究生学历达到7%,初中教师本科学历达到80%,小学教师专科以上学历达到75%,其中本科学历达到15%。4、幼儿学前三年入园率达到90%,小学入学率和巩固率均达到100%,初中入学率和巩固率分别达到100%和99%,高中在校生达到3000人,职教中心在校生达到1000人,各类受训人数达到8000人次。5、以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着力点,加大教科研工作力度,推出一批高质量的研究课题并取得一定成果。6、筹建3所高标准体育场馆(一中、职教中心、实验中学各1所)。全县学校后勤社会化引资达到1800万元,30所学校实现寄宿制、封闭式管理。7、民办学校在校生达到9000人,其中外县籍学生达到3500人。初中3所、小学10所达到省定一类标准。民办初中办学水平在全市综合排位达到前4位以上。8、中考综合率由XX年的全市第6位升至第5位,高考成绩综合排位由XX年的全市第7位升至第5位,职教中心办学水平综合排位由XX年的全市第7位升至第5位,教师进修学校办学水平综合排位由XX年的全市第6位升至第5位。四、主要措施(一)统筹全县教育资源,优化教育发展环境积极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精神,坚持“在国务院领导下,由地方政府负责、分级管理、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保障经费投入,推进全县农村义务教育持续、健康发展。按照上级要求由教育主管部门统筹全县教育系统人、财、物的管理,做到全县上下一盘棋,充分实现教育资源优化配置。明确县、乡、村各级在教育发展中的义务和责任,进一步优化教育发展环境。(二)提高“普九”水平,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抓住机遇,争取政策支持,加大工作力度,提高“普九”的层次和质量。大力度抓好学校布局调整,科学规划布局,采取政府投一点、上级资金争一点、闲置资产换一点、抓住开放跑一点、多体制办校集一点等多种方法突破资金瓶颈。积极发展规模在4轨制以上的全日制农村小学,创造条件大力发展规模在1000人以上的全日制寄宿制封闭式农村学校。特别是要把建设标准化窗口示范学校摆在突出位置,在校长任用、招生政策、师资聘用、经费投入、学校管理等方面给予倾斜和支持。乡镇初中要根据适龄人口的数量,确定初中建设规模和建设标准,确保学龄人口全部入学。切实加强专用教室和仪器设备的配备,用信息化带动教育的现代化。运用法律、经济、行政等手段,建立“控辍保学”机制,确保小学在校生年巩固率达到100%、初中在校生年辍学率控制在1%以下。结合“两免一补”工程,建立和完善特困家庭子女减免学杂费制度,实施“手拉手”工程,关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残疾少年保险、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等弱势群体的义务教育,决不让一个学生因经济困难而失学。大力推进薄弱学校治理工作,制定转变薄弱学校、薄弱学科、薄弱年级的工作计划,注重发挥城镇学校及名优教师的示范辐射作用,促进农村中小学管理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实现义务教育学校均衡化发展。(三)以提高教育质量为核心,加快普通高中发展步伐加快普通高中发展步伐,扩大办学规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升学率,这是创办人民满意教育的需要,也是今后几年我县教育改革的重点之一。为此,要有计划开展以下工作:按照市《教育质量监测意见》,配合县委、县政府加强对高中教育质量的监测,将学校教育质量的高低、教学成绩的好坏直接与学校管理者的业绩考核挂钩,实行教育质量一票否决制。继续加大与外地名校联姻结亲力度,进一步增强办学活力。选派中、青年干部赴外地名校挂职锻炼,学习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经验。面向社会招贤选才,为县一中充实高素质师资。同时,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组织教师系统学习、借鉴外地名校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改革课堂教学方法,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益。坚持“科研兴校”方针,积极开展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提升教科研工作的层次和水平,有效指导和推进课堂教学改革。集中财力加强现代化装备建设,提高教师运用现代化装备进行教学的能力,推动高考成绩综合排位在全市大幅度上升。(四)以就业为导向,拓宽职业教育办学思路按照国家、省、市有关职业教育工作的精神,针对我县职业教育水平偏低这一实际,结合县域经济发展需要,以促进就业为目标,大力推进我县职业教育改革。加大职业道德、教学理念、教学手段和教学技能等方面的培训力度,努力提高现有教师队伍综合素质,打造一支适应县域经济发展需要的教师队伍。找准职教发展与服务县域经济需要的结合点,紧密结合我县经济发展实际,以满足市场需求为目标,优化学校专业设置,通过举办多种形式的“短、平、快”培训班,重点为“两白一绿”主导产业、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实用人才。扩大“订单式”培养与培训规模,走校企合作之路。建立职教与其他教育相互沟通、协调发展的教育体系,重点是举办初中后和高中后未升学人员培训班,为其提供职业技能培训。同时,要加大对农村干部、农村青年和致富带头人等的培训力度,切实为“三农”发展服务。2(五)以普及学前三年教育为目标,加快乡村幼儿园建设步伐抓住目前中小学布局调整有利时机,以建设规范化乡村幼儿园为中心,充分利用学校合并后的空余校舍改建幼儿园,加快普及学前三年教育的进程,逐步在全县形成“以公办幼儿园为骨干和示范,以社会力量兴办幼儿园为主体,公办与民办、正规与非正规教育相结合”的发展格局。充分调动乡、村两级办园的积极性,增加园舍建设投入。推行办园体制改革,鼓励民办幼儿园发展。强化幼儿园管理,不断提高学前教育质量。按照“幼儿教育活动化、幼儿活动游戏化”原则,改革教育模式,扭转学前教育小学化的倾向,提高办园层次和办园水平。有计划选拔和培养具有相关特长人员,充实乡村幼儿教师队伍,促进全县幼儿教育质量提高。(六)典型带动,科研兴校,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坚持以教学为中心,牢牢抓住教育质量这条生命线,坚持以质量求信誉、以质量求发展的教育理念,深化教学领域改革,向改革要质量、向改革要效益,努力提高教育质量和水平。继续实施典型带动战略,逐步完善《“五名”工程实施方案》,建设一批在县内及周边县较有影响的名校、培树一批名校长和名师。以开展校本教研为重点,深入推进教科研工作,积极申报并承担省、市级课题,提高结题质量,充分发挥课题研究对教学实践的指导作用。大力培树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总结并引进精品示范课,全县优质教育资源充分实现共享。进一步开展课改通识培训和学科教材培训,稳步推进新课标实施工作。在中心校建立研训基地,设立二级教研室,完善全县教科研网络。加大对教科研工作的投入力度,各学校每学期要按不低于杂费总额10%的比例为教科研工作划拨资金,确保教师使用最先进的教学资料,并为开展教科研工作提供的条件。继续坚持“请进来、走出去”开放式办学,全面激发办学活力。(七)改革中小学考评办法,进一步规范学校管理以教育质量评估为核心,以“客观公正、注重实绩、激励提高、科学易行”为原则,改革并逐步完善对全县中小学的考核、评比办法,制定考核细则并科学实施。根据市教育局对县一中、职教中心、教师进修学校实施教育质量监测的意见,以教育质量为核心内容,出台《邱县教育质量监测意见》,建立教育质量监测、评价、发布、奖惩机制,对全县各学校的教育质量进行监测评价。同时,考核还要包括队伍建设、软硬件建设、校园环境、安全综治、精神文明建设等内容。考核结果在全系统予以通报。连续2年考核成绩下滑的,由文教体局对学校领导班子进行调整或建议县委、县政府对学校领导班子进行调整。同时,继续坚持依法治教、依法治校,大力推进学校管理创新,以科学的教育思想和现代化的手段,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学校管理模式,逐步使全县学校管理走上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的轨道。继续优化育人环境,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进一步搞好学校综合治理工作,努力创建一批富有文化气息、具有鲜明特色、在社会上具有良好声誉的学校,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受教育环境。(八)坚持以人为本,稳步推进人事改革以创建教育发展和谐环境为基础,以刚性制度、柔性实施为前提,进一步推行校长选聘合同制、教师竞争上岗制和校内结构工资制,实行按需设岗、公开招聘、择优聘用、合同管理,坚持绩酬挂钩,适度合理地拉开分配差距,奖励有突出贡献的教学人员,全面激发教师队伍活力,努力打造一支学历层次较高、教育教学能力较强、适应教育发展需要的教师队伍。制定优惠政策,稳定偏远地区教师队伍,同时,鼓励城镇年轻中小学教师向农村学校合理流动。根据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按照教师专业化的要求,以县教师进修学校为基础,加大高水平师资培养力度,进一步健全教师继续教育制度,突出抓好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和基础教育新课程、信息技术、外语等方面的培训,真正做到师德达标、教育能力达标、学历合格达标和学历升级达标,进一步提高广大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专业化水平。(九)以财政投入为主体,多措并举突破资金瓶颈从我县实际来看,资金不足是制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主要障碍,为此,要多措并举突破资金瓶颈。坚持以财政投入为主体不动摇,不断增加财政资金投入,确保实现三个增长。用好政策性资金,加大对上级专款的争跑力度,每年向上争取资金不低于250万。推行学校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走借势发展之路,利用社会资金提高学校硬件建设档次,改善办学条件,三年吸引社会资金累计达到XX万左右。进一步盘活现有教育资源,充分实现物尽其用。同时,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广泛宣传,多方沟通,努力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关系、各方面的力量为发展教育事业所用。总之,要通过多渠道筹资,有效解决教育发展过程中特别是学校撤并、新建工作中资金不足的问题,努力提高我县中小学的整体办学水平。(十)促进民办教育健康、稳定发展,实现“小县大教育”战略目标根据上级有关政策,结合我县实际,出台一系列指导性文件,进一步规范对民办学校的管理,将民办学校的建设与发展纳入全县教育发展整体规划,尽快形成以政府办学为主体,公办学校与民办学校良性竞争、共同发展的新格局。现有民办学校办学条件要上档升类,逐步达到省定一类标准,否则,一律依法关停。建立并完善民办教师资格准入机制,凡进入民办学校的教师必须依法具备相应的教师资格,经文教体局备案后方可上岗。完善民办学校的用人机制,民办学校聘用教师必须签订合同,并依法为教师办理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对现有民办学校进行改制探索,通过向民办学校选派高素质公办教师等方式,建设一批民办公助学校。以提高教育质量为核心,以提供一流服务为基础,打造民办教育品牌,科学制定并实施吸引外县籍学生计划,实现小县大教育目标。

县教育事业发展规划


一、指导思想以保险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教育工作全局,以“巩固、深化、提高、发展”为指针,以创建教育发展和谐环境为重要手段,紧紧围绕实施“小县大教育”的战略目标,更新观念,与时俱进,开拓创新,艰苦奋斗,不断深化教育综合改革,全面提升教育质量和水平,实现教育事业的协调可持续发展,为我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县域经济发展提供更大的智力支持和知识贡献。二、总体目标经过三年艰苦奋斗,我县教育要实现“一个提高”、“两项发展”和“三大突破”:“一个提高”即进一步巩固和提高基础教育质量和水平。加大教育投入,学校硬件建设再上新档次,所有初中、上规模联办小学和民办学校的校舍、图书、教学仪器设备和文体设施基本达到省定一类标准,其余学校全部达到省定二类标准。九年义务教育普及率、巩固率稳步提高,小学入学率和巩固率均达到100%,初中入学率和巩固率分别达到100%和99%。义务教育阶段残疾保险少年入学率达到90%以上。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明显提高,基本实现小学教师专科化、中学教师本科化,相当一部分高中教师接受研究生学历教育。稳步推进中小学布局调整,调整后的中学服务人口达到XX0人,规模达到1200人以上;联办小学服务人口达到10000人,规模达到达800人以上;农村一般完小服务人口达到5000人以上,规模达到400人以上。上规模学校全部实行封闭式、寄宿制管理。基础教育质量要在全市继续保持先进位次,中考综合率稳居全市前5位以上,全县义务教育学校实现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管理,基础教育水平稳步向高层次、高质量发展。“两项发展”即幼教事业和民办教育实现跨越式发展。加快乡镇中心幼儿园和村办幼儿园建设,新建乡村幼儿园38所,基本形成以乡镇中心园为示范,辐射村办规范化幼儿园的络,农村学前三年在园幼儿达到5000余人,入园率达到90%。民办学校要在办学机制、办学层次、办学规模等方面实现新的发展。逐步对民办学校实行改制,民办公助学校比例达到50%。办学条件上档升类,按省定一类标准建设13所民办中小学(其中初中3所、小学10所),在校生达到9000人,其中外县籍学生约占3500人(全县外县籍学生共计达到5000人)。民办初中办学水平综合排位达到全市前4位以上。同时,积极鼓励民办幼儿园发展。“三大突破”即县一中、职业教育中心和教师进修学校建设与发展取得突破性进展。县一中在高水平完成省级示范高中建设的基础上,要继续推进“23515”工程建设,至XX年建成20轨高中,在校生达到3000人,高考成绩综合排位达到全市前5位以上。职教中心要以完善省级示范性职业教育中心建设为重点,以就业为导向,建立与现代职业岗位相适应的专业设置体系,不断扩大对口升学高中班规模,各种形式的高中阶段教育和高中后、初中后职业培训形成规模,大力实施“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程”和“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工程”,广泛开展制造业、服务业和农村实用技术培训,举办各种各样的适应市场需要的短期培训班,至XX年在校生要突破1000人,各类人员培训要达到8000人次,培训后就业率达到96%以上,办学水平综合排位要在全市前5位以上。县教师进修学校是教师培训的主渠道,要加大投入,办学条件达到省定标准,建设一支高水平师资队伍,充分发挥职能作用,各类教师培训特别是骨干教师培训要有计划、上规模、求实效,办学水平在全市综合排位达到前5位以上。三、分年度目标XX年——1、结合学校布局调整,改造农村薄弱学校,建设标准化学校15所。

2、农村小学由137所调整为86所,新建联办小学9所,利用闲置校舍建乡村幼儿园20所。

3、26所学校建立微机室,11所学校建立语音室,6所学校建立校园网。中小学生均图书分别达到30册和23册。

4、高中教师研究生学历达到4%,初中教师本科学历达到40%,小学教师专科以上学历达到45%,其中本科学历达到11%。

5、幼儿学前三年入园率达到65%,小学入学率和巩固率均达到100%,初中入学率和巩固率分别达到100%和98.5%,高中在校生达到2500人,职教中心在校生达到400人,各类受训人数达到6000人次。

6、普及提高英语教学,乡村小学从二年级起开设英语课。

7、进一步开展课改通识培训和学科教材培训,稳步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

8、完成河北省中小学普及普通话达标县创建工作。

9、实验中学实施整体搬迁,主体教学楼9月份投入使用;曙光中学实施整体搬迁,完成1200平方米教学楼建设;梁二庄中学完成1200平方米教学楼建设;县一中新建教学图书楼;青少年文体活动中心竣工。全县学校后勤社会化引资达到1000万元,15所学校实现寄宿制、封闭式管理。10、民办学校在校生达到7000人,其中外县籍学生达到XX人。初中1所、小学3所达到省定一类标准。

11、中考综合率由XX年的全市第12位升至第9位,高考成绩综合排位由XX年的全市第9位升至第8位,职教中心办学水平综合排位由XX年的全市第13位升至第9位,教师进修学校办学水平综合排位由XX年的全市第9位升至第7位。XX年——1、农村小学由86所调整为60所,新建联办小学6所,利用闲置校舍建乡村幼儿园18所。2、31所学校建立微机室,20所学校建立语音室,13所学校建立校园网。中小学生均图书分别达到35册和25册。3、高中教师研究生学历达到5%,初中教师本科学历达到65%,小学教师专科以上学历达到60%,其中本科学历达到13%。4、幼儿学前三年入园率达到90%,在全县完成普及学前三年教育工作,并高水平通过省验收。小学入学率和巩固率均达到100%,初中入学率和巩固率分别达到100%和98.8%,高中在校生达到2800人,职教中心在校生达到700人,各类受训人数达到7000人次。5、普及提高英语教学,乡村小学从一年级起开设英语课,县城幼儿园实施双语教学。6、深入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加大培养、选拔力度,培树一批能够适应课改要求的学科带头人和教学标兵,并积极开展课题研究。7、实验中学、教师进修学校、曙光中学分别完成整体搬迁,县一中教学图书楼竣工。全县学校后勤社会化引资达到1400万元,20所学校实现寄宿制、封闭式管理。8、民办学校在校生达到8000人,其中外县籍学生达到2800人。初中2所、小学6所达到省定一类标准。9、中考综合率由XX年的全市第9位升至第6位,高考成绩综合排位由XX年的全市第8位升至第7位,职教中心办学水平综合排位由XX年的全市第9位升至第7位,教师进修学校办学水平综合排位由XX年的全市第7位升至第6位。

XX年——1、农村小学由60所调整为50所,新建联办小学5所。2、40所学校建立微机室,30所学校建立语音室,20所学校建立校园网。中小学生均图书分别达到40册和30册。3、高中教师研究生学历达到7%,初中教师本科学历达到80%,小学教师专科以上学历达到75%,其中本科学历达到15%。4、幼儿学前三年入园率达到90%,小学入学率和巩固率均达到100%,初中入学率和巩固率分别达到100%和99%,高中在校生达到3000人,职教中心在校生达到1000人,各类受训人数达到8000人次。5、以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着力点,加大教科研工作力度,推出一批高质量的研究课题并取得一定成果。6、筹建3所高标准体育场馆(一中、职教中心、实验中学各1所)。全县学校后勤社会化引资达到1800万元,30所学校实现寄宿制、封闭式管理。7、民办学校在校生达到9000人,其中外县籍学生达到3500人。初中3所、小学10所达到省定一类标准。民办初中办学水平在全市综合排位达到前4位以上。8、中考综合率由XX年的全市第6位升至第5位,高考成绩综合排位由XX年的全市第7位升至第5位,职教中心办学水平综合排位由XX年的全市第7位升至第5位,教师进修学校办学水平综合排位由XX年的全市第6位升至第5位。四、主要措施(一)统筹全县教育资源,优化教育发展环境积极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精神,坚持“在国务院领导下,由地方政府负责、分级管理、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保障经费投入,推进全县农村义务教育持续、健康发展。按照上级要求由教育主管部门统筹全县教育系统人、财、物的管理,做到全县上下一盘棋,充分实现教育资源优化配置。明确县、乡、村各级在教育发展中的义务和责任,进一步优化教育发展环境。(二)提高“普九”水平,促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抓住机遇,争取政策支持,加大工作力度,提高“普九”的层次和质量。大力度抓好学校布局调整,科学规划布局,采取政府投一点、上级资金争一点、闲置资产换一点、抓住开放跑一点、多体制办校集一点等多种方法突破资金瓶颈。积极发展规模在4轨制以上的全日制农村小学,创造条件大力发展规模在1000人以上的全日制寄宿制封闭式农村学校。特别是要把建设标准化窗口示范学校摆在突出位置,在校长任用、招生政策、师资聘用、经费投入、学校管理等方面给予倾斜和支持。乡镇初中要根据适龄人口的数量,确定初中建设规模和建设标准,确保学龄人口全部入学。切实加强专用教室和仪器设备的配备,用信息化带动教育的现代化。运用法律、经济、行政等手段,建立“控辍保学”机制,确保小学在校生年巩固率达到100%、初中在校生年辍学率控制在1%以下。结合“两免一补”工程,建立和完善特困家庭子女减免学杂费制度,实施“手拉手”工程,关注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残疾少年保险、进城务工就业农民子女等弱势群体的义务教育,决不让一个学生因经济困难而失学。大力推进薄弱学校治理工作,制定转变薄弱学校、薄弱学科、薄弱年级的工作计划,注重发挥城镇学校及名优教师的示范辐射作用,促进农村中小学管理水平和教育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实现义务教育学校均衡化发展。(三)以提高教育质量为核心,加快普通高中发展步伐加快普通高中发展步伐,扩大办学规模,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和升学率,这是创办人民满意教育的需要,也是今后几年我县教育改革的重点之一。为此,要有计划开展以下工作:按照市《教育质量监测意见》,配合县委、县政府加强对高中教育质量的监测,将学校教育质量的高低、教学成绩的好坏直接与学校管理者的业绩考核挂钩,实行教育质量一票否决制。继续加大与外地名校联姻结亲力度,进一步增强办学活力。选派中、青年干部赴外地名校挂职锻炼,学习先进的管理理念和经验。面向社会招贤选才,为县一中充实高素质师资。同时,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组织教师系统学习、借鉴外地名校先进的教学理念、教学内容和教学手段,改革课堂教学方法,不断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益。坚持“科研兴校”方针,积极开展以校为本的教学研究,提升教科研工作的层次和水平,有效指导和推进课堂教学改革。集中财力加强现代化装备建设,提高教师运用现代化装备进行教学的能力,推动高考成绩综合排位在全市大幅度上升。(四)以就业为导向,拓宽职业教育办学思路按照国家、省、市有关职业教育工作的精神,针对我县职业教育水平偏低这一实际,结合县域经济发展需要,以促进就业为目标,大力推进我县职业教育改革。加大职业道德、教学理念、教学手段和教学技能等方面的培训力度,努力提高现有教师队伍综合素质,打造一支适应县域经济发展需要的教师队伍。找准职教发展与服务县域经济需要的结合点,紧密结合我县经济发展实际,以满足市场需求为目标,优化学校专业设置,通过举办多种形式的“短、平、快”培训班,重点为“两白一绿”主导产业、为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实用人才。扩大“订单式”培养与培训规模,走校企合作之路。建立职教与其他教育相互沟通、协调发展的教育体系,重点是举办初中后和高中后未升学人员培训班,为其提供职业技能培训。同时,要加大对农村干部、农村青年和致富带头人等的培训力度,切实为“三农”发展服务。2(五)以普及学前三年教育为目标,加快乡村幼儿园建设步伐抓住目前中小学布局调整有利时机,以建设规范化乡村幼儿园为中心,充分利用学校合并后的空余校舍改建幼儿园,加快普及学前三年教育的进程,逐步在全县形成“以公办幼儿园为骨干和示范,以社会力量兴办幼儿园为主体,公办与民办、正规与非正规教育相结合”的发展格局。充分调动乡、村两级办园的积极性,增加园舍建设投入。推行办园体制改革,鼓励民办幼儿园发展。强化幼儿园管理,不断提高学前教育质量。按照“幼儿教育活动化、幼儿活动游戏化”原则,改革教育模式,扭转学前教育小学化的倾向,提高办园层次和办园水平。有计划选拔和培养具有相关特长人员,充实乡村幼儿教师队伍,促进全县幼儿教育质量提高。

(六)典型带动,科研兴校,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坚持以教学为中心,牢牢抓住教育质量这条生命线,坚持以质量求信誉、以质量求发展的教育理念,深化教学领域改革,向改革要质量、向改革要效益,努力提高教育质量和水平。继续实施典型带动战略,逐步完善《“五名”工程实施方案》,建设一批在县内及周边县较有影响的名校、培树一批名校长和名师。以开展校本教研为重点,深入推进教科研工作,积极申报并承担省、市级课题,提高结题质量,充分发挥课题研究对教学实践的指导作用。大力培树学科带头人、教学能手,总结并引进精品示范课,全县优质教育资源充分实现共享。进一步开展课改通识培训和学科教材培训,稳步推进新课标实施工作。在中心校建立研训基地,设立二级教研室,完善全县教科研网络。加大对教科研工作的投入力度,各学校每学期要按不低于杂费总额10%的比例为教科研工作划拨资金,确保教师使用最先进的教学资料,并为开展教科研工作提供最好的条件。继续坚持“请进来、走出去”开放式办学,全面激发办学活力。(七)改革中小学考评办法,进一步规范学校管理以教育质量评估为核心,以“客观公正、注重实绩、激励提高、科学易行”为原则,改革并逐步完善对全县中小学的考核、评比办法,制定考核细则并科学实施。根据市教育局对县一中、职教中心、教师进修学校实施教育质量监测的意见,以教育质量为核心内容,出台《邱县教育质量监测意见》,建立教育质量监测、评价、发布、奖惩机制,对全县各学校的教育质量进行监测评价。同时,考核还要包括队伍建设、软硬件建设、校园环境、安全综治、精神文明建设等内容。考核结果在全系统予以通报。连续2年考核成绩下滑的,由文教体局对学校领导班子进行调整或建议县委、县政府对学校领导班子进行调整。同时,继续坚持依法治教、依法治校,大力推进学校管理创新,以科学的教育思想和现代化的手段,构建符合素质教育要求的学校管理模式,逐步使全县学校管理走上科学化、规范化、精细化的轨道。继续优化育人环境,加强校园文化建设,进一步搞好学校综合治理工作,努力创建一批富有文化气息、具有鲜明特色、在社会上具有良好声誉的学校,为学生提供良好的受教育环境。(八)坚持以人为本,稳步推进人事改革以创建教育发展和谐环境为基础,以刚性制度、柔性实施为前提,进一步推行校长选聘合同制、教师竞争上岗制和校内结构工资制,实行按需设岗、公开招聘、择优聘用、合同管理,坚持绩酬挂钩,适度合理地拉开分配差距,奖励有突出贡献的教学人员,全面激发教师队伍活力,努力打造一支学历层次较高、教育教学能力较强、适应教育发展需要的教师队伍。制定优惠政策,稳定偏远地区教师队伍,同时,鼓励城镇年轻中小学教师向农村学校合理流动。根据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按照教师专业化的要求,以县教师进修学校为基础,加大高水平师资培养力度,进一步健全教师继续教育制度,突出抓好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和基础教育新课程、信息技术、外语等方面的培训,真正做到师德达标、教育能力达标、学历合格达标和学历升级达标,进一步提高广大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专业化水平。(九)以财政投入为主体,多措并举突破资金瓶颈从我县实际来看,资金不足是制约教育改革与发展的主要障碍,为此,要多措并举突破资金瓶颈。坚持以财政投入为主体不动摇,不断增加财政资金投入,确保实现三个增长。用好政策性资金,加大对上级专款的争跑力度,每年向上争取资金不低于250万。推行学校后勤服务社会化改革,走借势发展之路,利用社会资金提高学校硬件建设档次,改善办学条件,三年吸引社会资金累计达到XX万左右。进一步盘活现有教育资源,充分实现物尽其用。同时,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广泛宣传,多方沟通,努力调动社会各方面的关系、各方面的力量为发展教育事业所用。总之,要通过多渠道筹资,有效解决教育发展过程中特别是学校撤并、新建工作中资金不足的问题,努力提高我县中小学的整体办学水平。(十)促进民办教育健康、稳定发展,实现“小县大教育”战略目标根据上级有关政策,结合我县实际,出台一系列指导性文件,进一步规范对民办学校的管理,将民办学校的建设与发展纳入全县教育发展整体规划,尽快形成以政府办学为主体,公办学校与民办学校良性竞争、共同发展的新格局。现有民办学校办学条件要上档升类,逐步达到省定一类标准,否则,一律依法关停。建立并完善民办教师资格准入机制,凡进入民办学校的教师必须依法具备相应的教师资格,经文教体局备案后方可上岗。完善民办学校的用人机制,民办学校聘用教师必须签订合同,并依法为教师办理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险。对现有民办学校进行改制探索,通过向民办学校选派高素质公办教师等方式,建设一批民办公助学校。以提高教育质量为核心,以提供一流服务为基础,打造民办教育品牌,科学制定并实施吸引外县籍学生计划,实现小县大教育目标。

教育事业发展基本工作思路


教育事业发展基本工作思路

文章标题:20xx年教育事业发展基本工作思路

20xx年全区教育系统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办好让党和政府放心,让人们满意的教育为宗旨,全面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巩固提高九年义务教育的水平和质量,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稳步发展高等教育,加快推进“双语”教学,着力提升教师队伍现状,促进全区教育事业持续、协调、健康发展。
(1)集中力量推进“两基”攻坚,20xx年全面实现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目标。进一步加大薄弱学校的改造力度,努力缩小县(市、区)域内学校之间的差距。做好先期低水平实现“两基”县(市)的巩固提高工作,妥善解决“普九”欠账问题。建立由中央和自治区财政拨款为主的中小学校舍维修改造和公用经费保障机制。以农村义务教育为重点,继续实施中小学危房改造、农村寄宿制学校建设、边境乡镇学校建设和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继续做好“两免一补”工作,切实解决学龄儿童少年失学、辍学问题。按照中央支持农村学校的建设计划,努力实现使农村中小学具备基本的仪器、图书和体育活动设施;健全农村中小学计算机室和卫星接收系统,筹建乡村学校的远程教育网络。
(2)形成以政府主导,以职业院校为基础,以**和**地区为基地,建设辐射全疆的职业教育公共实习实训基地。实施“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计划”、“县级职教中心建设计划”和“职业教育示范性院校建设计划”。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配合劳动部门实施好“新技师培养带动计划”等五项以培训促进创业计划。继续强化农村“三教”统筹,农科教结合采用“农业科技入户直通车”的形式,开展农牧民科技教育培训。通过全面开展校企合作办学,推进工学结合、半工半读的弹性学习制度,提高学生职业技能和就业能力。采取税收优惠政策等措施,鼓励企业为职业院校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岗位,充分利用城市和东部地区优质职业教育资源,实行跨区域的联合招生,走规模化、集团化、连锁化办学的路子。
继续做好新型农民科技培训、青壮年文盲扫除工作,提高农民务农技能,促进科学种田。扩大农民转产转岗就业的能力,整合农村各种教育资源,大力发展农村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充分发挥社区教育骨干示范作用,努力支持社区内居民积极参加社区组织的教育培训活动。
(3)加强对高等学校的分类指导,根据自身特点合理定位,核定学校发展规模。优化高等职业教育、本科、硕士和博士的招生比例结构。继续整合和扩充高等教育资源,进一步落实区部共建协议,实施好新疆大学“211”工程三期建设项目,明确成人教育的定位和发展方向。继续实施好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做好师范院校高年级学生到基层工作试点;启动“农村双语教师培训计划”,做好招生及教学安排。推动成人高等学校的调整、转型。科学制定人才培养目标,优化和调整专业设置,拓展高等教育办学空间,积极推进研究生教育改革,全面提升研究生培养质量;努力建设省部共建重点实验室和工程研究中心,大力扶持工程技术类专业建设,继续实施大学科技园建设工程。鼓励师生共同参与课题研究和社会实践,提升高校创新和服务的能力。大力推进“人才强校”战略,实施“高校高层次人才建设工程”,建立名师进课堂制度,引进一批学科带头人、造就一批中青年学术攻坚人才、培养一大批骨干教师。实施好“援疆学科建设计划”、“对口支援西部地区高等学校计划”和“少数民族骨干人才培养计划”。加强高层次人才的国际、国内学术交流与合作,提高教师队伍的整体水平。
(4)全面贯彻落实自治区党委、人民政府《关于大力推进“双语”教学工作的决定》和《自治区关于加强少数民族学前“双语”教育的意见》,积极推进少数民族“双语”教学工作向纵深发展。坚持“双语”教学从幼儿抓起,自治区重点扶持边远贫困农牧区学前“双语”教育的发展。积极推行“双语”教学模式,争取在有条件的地、州及县(市)少数民族中小学开始实行“双语”教学。高等学校和中等职业学校继续加快推进汉语授课的进程。继续落实内地高校支援新疆高校协作计划,继续办好内地新疆高中班和区内初中班。进一步营造民、汉学生相互交流学习的环境,有条件的乡镇大力推进民汉合校、民汉学生混合编班的教学模式。在国家和自治区的支持下,南疆四地州的首府城市参照内地高中班和区内初中班的办学模式,创办地、州少数民族“双语”高中班和初中班。全区少数民族中小学“双语”教学有比较快的发展,学前“双语”教育达到一定普及程度。
(5)合理配置教师资源,探索建立新的教师编制管理制度,严把教师入口关。完善教师资格制度,大力推进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实行“评聘合一”的中小学教师职务聘任制,采取培训、评估、奖惩、合理流动等措施,不断优化教师队伍。建立县、市公办学校校长、教师定期交流和轮岗制度,采取措施推进城镇教师支援农村教育,建立吸引优秀人才到农村任教的机制。以提升实际教学

教育事业发展基本工作思路第2页

水平为重点,大力推进教师继续教育,开展以“新理念、新课程、新技术”为重点的新一轮中小学教师全员培训,提高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进一步提高教师的学历水平,以新疆教育学院为依托,建立中小学“双语”教师培训基地,重点实施好《国家支援新疆“双语”教师方案》、《新疆中小学少数民族“双语”教师培训工程》,加快“双语”教师培养培训步伐,采取选派支教教师和吸收师范类毕业生等措施解决“双语”教师紧缺的问题。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完善“双师型”教师的聘任与管理制度,职业院校“双师型”教师比例明显上升。实施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学术带头人和中小学德育骨干教师培训工程,全面实施少数民族高层次骨干教师培养计划,利用现代信息、网络技术积极开展教师远程教育。
(6)依托新疆教育卫星宽带网和境内的公共网络体系,建成教育信息化的“天网地网”,形成资源共享、互联互通、内容丰富、功能齐全、经济适用的教育信息化网络运行和服务体系。加大对教育信息化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继续实施“教育互联网工程”、“教育资源库建设工程”等六个工程项目,基本实现教育信息标准化。贯彻汉语优质教育资源以引进为主、民语优质教育资源以译制为主的方针,加快教育教学资源库建设,形成多层次、多功能、交互式的教育信息资源服务体系。加强教育信息化建设的管理,完善应用、维护的技术服务支持体系,对教师进行普遍的信息技术培训,努力促进各类教育的跨越式发展。


《20xx年教育事业发展基本工作思路》来源于网,欢迎阅读20xx年教育事业发展基本工作思路。


教育事业“十一·五”发展规划


教育事业“十一·五”发展规划

教育事业“十一·五”发展规划

区教育事业“十一·五”发展规划

“十一·五”期间(20xx年--20xx年),是xx区教育加快发展的重要时期,是教育结构调整的重要时期,是各项教育改革继续深化的重要时期,也是为我区教育实现现代化奠定坚实基础的重要时期。为进一步贯彻落实省市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使我区教育事业在今后一段时期内取得更大、更快、更好的发展,特制定《清浦区“十一·五”时期教育发展规划》。
一、“十·五”教育改革和发展简要回顾

“十·五”期间,xx区坚持科学发展观,积极实施“科教兴区”战略,教育事业快速发展。教育改革不断深化,队伍素质不断提高,教育投入大幅增加,办学条件显著改善。

(一)教育改革取得新突破。五年来,我区采取公开招聘、民主选举、任前试用、公推公选等多种形式,实行校长选任制和目标责任制,建立了学校干部能上能下机制。面向全市公开选聘了市一中、市二中的校长职务;从20xx年开始,全区29所中小学,采取民主选举的形式选举了学校所有校长,调整了23所学校的一把手,调整面达80。通过校长选任制度改革,中学校长的平均年龄下降了近5岁,小学校长的平均年龄下降了近10岁,学校领导干部全部具备教师资格证书并全部经过任职资格培训合格。对学校中层干部全部实行竞聘上岗,一批年轻有为、敬业勤勉、德才兼备的教师走上了领导岗位。按照“按需设岗、竞争上岗、择优聘用、严格考核”的原则,全面实行以全员聘用制、岗位责任制和校内结构工资制的教师制度改革,极大地调动了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同时,少数不能胜任教育教学工作的教职工被转岗分流。全区有61名教职工落聘,87名教职工被校内外分流,3名教职工待岗。改革了内部分配制度,加大评聘分开力度,实行高职低聘和低职高聘,全区有65名教师被低职高聘、67名教师被高职低聘,拉开了教师的收入档次。我区的教育改革,在区内外引起较大反响。

(二)办学条件得到新改善。按照“城区做大、农村做强、重点做优”的总体思路和“因地制宜、科学规划、先易后难”的指导思想,实施布局调整,五年来,先后撤并危房面积大、办学效益低、布点不合理的小学50所,其中村级小学35所,由原来的56所调整到21所;城区小学9所,由原来的15所调整到6所。中学由17所调整到14所,还根据城市发展形势,新建学校4所,扩建学校3所。强力推进名校工程,五年来,全区投入近二亿元,用于新建学校、危房改造、“三新一亮”、“六有”和学校信息化工程,拆除危房12122平方米,大修房屋14050平方米,新建校舍66627平方米。投资8000万元新建了浦东实验学校,投资20xx万元扩建人民小学,投资309万元完成“三新一亮”和农村中小学“六有”工程。信息技术教育得到较快发展,目前城区中小学、农村乡镇中学及中心小学都有了微机室,配置了各类计算机1500多台,乡镇中心小学以上学校普遍开设了计算机课程。调整教育结构,优化中小学布局,有效整合教育资源。

(三)民办教育得到新发展。坚持走多元化办学的路子,大力扶持和鼓励民办教育发展,引资5500万元的浦南外国语学校已于去年正式挂牌,近8000平方米的学校教学楼、学生宿舍楼和学生食堂等一期工程已经竣工,约7000平方米的综合楼正在施工之中,即将铺设400米标准塑胶跑道。金英中学、润泽中学和民强中学教学质量不断提高,教学规模不断扩大。

(四)教育质量有了新提高。实施了以培训全体教师为目标,以培养骨干教师为重点,以提高素质教育能力和水平为核心的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五年来,引进教师456名,全区师资队伍得到进一步加强。培养市级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54名,有两所省示范初中、4所市示范初中。xx中学创成三星级省重点中学,市一中创成二星级市重点中学。职业教育、成人教育和幼儿教育协调发展。课程改革稳步实施,获全市课程改革先进单位。高考成绩取得了新的突破,初中连续三年获市教育质量奖,小学考取开明、启明人数逐年提高,xx小学连续三年考取开明中学人数列两区第一。城乡学前三年幼儿入园率85,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巩固率、毕业率均达到100,初中入学率和巩固率分别达到99、99.5,高中阶段入学率达87。

在肯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应清醒地认识,“十·五”期间,我区教育工作还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教育改革不够深化。办学体制、人事制度改革、分配制度改革等在执行过程中,存在着步调不一致、政策不到位、操作不规范等现象。二是教育发展不平衡。农村办学条件较差、水平较低,“留守儿童”的入学问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一些学校“流生”现象有所抬头。优质教育资源较为短缺,教育事业发展水平特别是高中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的要求还有差距。三是布局结构不尽合理。五

教育事业“十一·五”发展规划第2页

年来虽然进行了一系列调整,但是还存在着小学布局调整仍未到位,初中规模不大,职教分布零散、规模较小、专业交叉、各自为阵等弊端,不能形成规模办学,资源整合任务较重。四是教育经费投入与教育事业的发展不太协调。“改危”和布局调整过程中欠债较多,“六有”和“校校通”工程资金缺口较大。解决这些问题,克服这些困难,促进全区教育事业更快更好地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迫切任务。

二、“十一·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

(一)指导思想

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和省市教育工作会议精神,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布局调整为基础,全面优化、整合教育资源,大力改善办学条件;以教育信息化建设为重点全面推进教育现代化;以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为核心,创建区域性的特色教育;以办学体制、管理体制和人事制度改革为动力,增强教育可持续发展能力;以社区教育为依托,优化育人环境。

(二)战略方针
----把教育作为先导性、全局性、基础性的知识产业和关键的基础设施,摆到优先发展的战略重点地位,实行教育先导发展战略。
----以调整教育结构为主线,优化资源配置,转换运行机制,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调动各方面办学积极性,形成以政府办学为主体、社会各界共同参与,公办学校和民办学校共同发展的办学格局。
----树立科学的发展观,正确处理改革、发展和稳定的关系,坚持以改革促发展,以发展求稳定,在发展中深化改革。
(三)发展目标
1、总目标
通过深化改革、调整结构、加强建设,形成以德育为核心、以培养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人才为重点的素质教育模式;形成与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教育体制以及教育与社会、经济紧密结合的发展机制。教育总体水平达到全市先进的教育水平。
2、具体目标
----招生指标:
20xx年幼儿入园率达90以上;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初中入学率100;高中毛入学率达90以上。
----教育信息化工程目标:
20xx年底,实现中小学“班班通”,80的学校建成校园网。20xx年以前适龄教师完成第三轮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培训,取得相应的等级证书,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运用达到省市教育信息化要求。
----推进人才工程目标:
幼儿园、小学教师学历达标率100,小学大专以上学历达70以上;初中教师学历达标率100,其中本科学历65以上;高中教师学历达标率达95以上。
----各类创建目标:
四星级高中、三星级高中和二星级高中各1所;省级示范初中5所;省级实验小学2所,市级实验小学3所,一类幼儿园3所;市级成人中心校2所;省一级图书室2个,省二级图书室2个;市级实验室达标校10所。
----体制创新工程目标:
积极探索学校体制改革。建成清浦职教中心1所;联合办学2所;创建九年一贯寄宿制学校5所;完善中小学中层以上干部选任制。
----推进素质教育工程目标:
保持6个省级以上的科研课题,建设教科研人员、教育行政人员、教师三结合的高素质教育科研队伍。

(四)主要措施
1、着力营造重视、关心、支持教育的氛围。“十一·五”期间,xx区新型工业化、城市化进程将不断加快,全区的经济和社会将得到更加全面、协调、健康、快速发展,淮安城市的东扩南移,城市居民将大幅度的增加,城区学生数在“十一·五”期间将有所增长,高中阶段的学生进入高峰期,这给全区教育事业发展带来难得的发展机遇。要通过各种新闻媒体和舆论阵地,大力宣传教育对经济和社会发展所具有的先导性、全局性作用,教育是一项事关全局、涉及社会各方面的系统工程,引导社会高度关注和重视教育。动员和联合宣传、计划、规划、财政、建设、人事、劳动和社会保障等部门与教育行政部门通力协作,为教育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体制环境、政策环境和发展环境,保证全区教育适度超前发展。形成全社会重视、关心、支持教育的新局面。

2、深化管理体制和办学体制改革。转变政府职能,强化宏观管理、统筹规划职能。建立既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又符合教育发展规律的管理体制,促进各类学校面向社会,依法自主办学。

基础教育进一步完善主要由地方负责、分级管理的体制,进一步加大区级政府对教育经费、招生考试等方面的管理统筹权限。切实解决中小学教师工资、福利和校舍建设等问题。

职业教育和成人教育要加快管理体制和办学体制改革步伐。区教育行政部门要进一步加大对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的资源统筹、发展规划以及教育改革等方面的权限。

积极探索办学体制多样化的试点。支持和鼓励社会力量按国家有关规定,举办多种层次的学校;合理利用市内外优质教育资源,依法规范联合办学。制定对社会力量举办的学校在学校建设、招生就业、教师培养及管理、社会化投资融资等方面的扶持政策,使社会力量办学成为区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
积极推进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坚持依法治校,加强民主管理,完善校内各项规章制度。加强学校编制管理,合理确定人员结构比例并配置各类人员。改变单一固定编制结构,实行固定编制和流动编制相结合。建立公开、公平、竞争、择优的上岗机制;加大收入分配改革力度,建立完善有效的激励机制和约束机制;建立、完善有关保障机制。对不适合担任教师职业的人员进行转岗、分流。
3、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加强德育工作。按照“整体规划、分层实施”的原则,加强对大中小学德育工作的整体规划和管理,形成家庭、学校、社会紧密结合的德育工作体系,切实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建立专项督导制度,改进德育工作的方式方法,将德育工作渗透到各学科之中。遵循青少年生理成长规律,加强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加强学生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帮助他们树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使学生成为适应新时代要求的“四有”新人。
中小学校要强化学生外语、现代信息技术、国情和法律等知识和能力的普及工作;同时要加强音乐、体育和美育工作,进一步提高学生素质,使他们得到全面发展。
改革教学方法。教学方法的探索与改革要着眼于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创新意识、创新思维,提高创新能力。
建立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的机制,促进人才全面发展。建立青少年参与社区服务和社区建设的制度。中小学要鼓励学生积极参加形式多样的课外实践活动,培养动手能力;职业学校要实行产教结合,使学生在实践中掌握职业技能。

完善招生考试和质量评价体系。在义务教育阶段,进一步巩固、完善小学和初中免试就近入学制度。完善教育质量监控评价体系,制定体现素质教育要求的中小学生素质水平评价方案。逐步实行义务教育质量年报制度。 
4、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加快骨干教师队伍建设。吸引市内外优秀教师来区内任教,培养一批高水平的学科带头人和有较大影响的名教师。进一步发挥名校长、名教师的示范作用。培育教育人才市场,加大竞争激励机制的力度,促进人才合理流动。
大力开展教师继续教育。转变传统教育观念,加快教育思想观念的现代化,强化教师运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能力;注重师德教育,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和育人质量。
有计划地提高教师学历层次。到20xx年,全区幼儿教师20左右具有专科以上学历,并使全体幼儿教师都达到任职资格要求;小学教师70达到专科学历,初中教师65达到本科学历,高中教师和职业学校教师95本科学历。
5、实施“区教育重点建设工程”。中小学实施“校校通”工程,所有农村完小以上的中小学校都能够上网,使中小学师生都能共享网上资源;到20xx年,小学生平均20名学生拥有1台计算机,初中生平均15名学生拥有1台计算机,高中生平均10名学生拥有1台计算机。全区中小学开设信息技术必修课。推进现代教育技术的普及和运用。要全面推进信息技术与学科课程的有机结合,探索适应信息时代要求的教学模式和管理模式。

重点办好xx、xx、新民路和东风等五所小学。xx小学要办成12轨的规模,容纳学生3500名左右的学生,要新建教学楼、综合楼和体育馆,需投入4000多万元。xx小学要扩大规模,建成10-12轨,新建教学楼和综合楼各一幢,需投入1000万元。新民路小学要扩建一个运动场,需投入400万元。东风小学扩建成九年一贯制学校,可容纳学生2600名,小学用地需26亩,初中用地需20亩,需投入2500万元。

新建xx市第二职教中心(市教育局规划中有此项目),将二中、四中职教资源合并到xx中学。在xx中学和xx小学校址的基础上、高校园区的东边再征地100亩,新建一所三星级高中(市教育局规划中有此项目),10轨30个班级,在校生1500人左右,需投资6000万元。

6、强化依法治校。进一步学习贯彻《教育法》《教师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等,加大教育执法力度。建立《xx区教育督导规定》,进一步健全教育督导机构,完善教育督导制度。在继续抓好巩固“两基”督导检查的同时,把保障实施素质教育作为教育督导工作的重要任务。完善素质教育督导评估检查体系,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在确保教育经费“三个增长”的同时,进一步加大政府对教育的投入。保证全区财政支出总额中,教育经费所占比例逐年提高。确保“两免一补”落到实处,逐步实现农村免费义务教育。研究制定鼓励社会各方面对教育的投入政策。盘活教育存量,利用市场多方面投资融资,广开教育经费筹资渠道。

二0xx年十一月十五日

农村教育事业发展规划


农村教育事业发展规划

文章标题:20xx-20xx年农村教育事业发展规划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党中央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全局出发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根据《长阳土家族自治县“十一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实施纲要》,教育部门理应在新农村建设中发挥积极作用,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强有力的知识和人才支撑,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特制定本规划。
一、规划背景
“十五”期间,我县教育事业取得了历史性进步,为大力发展新农村教育事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一)发展现状
1、各类学校设置齐全完备,校点布局基本合理。我县构建了以义务教育为重点,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横向统筹,幼、小、初、高、特殊教育纵向配套的县域教育体系。通过布局调整,全县学校基本形成了全县4所高(职)中,乡镇各1所初中,大村1所小学,小村联办的基本格局。现有中小学校123所(处),其中高职中4所,初中18所,小学89所,教学点12处。另有幼儿园23所。

2、“以县为主”管理体制基本落实,农村教育保障新机制初步建立。“分级办学,分级管理”到“以县为主”的转变已基本完成。全县教育干部和教师由县教育局统一管理,教师工资全部实行了县筹县发,教育经费实行了县财政对教育的总预算。“人民教育政府办”,各级财政分担的农村义务教育公共财政投入新机制正着手建立。通过实施“助学启智”工程和落实国家“两免一补”政策,农村贫困学生上学难的问题得到了有效解决。

3、义务教育成果不断巩固扩大,素质教育全面推进。我县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大部分指标达到或超过了国家对“普九”的要求,经省、市人民政府验收文章版权归网作者所有!复查合格。全县创建了一批“市寄宿保育制示范学校”。通过开展初中和高完小定等评估工作,全县义务教育学校的办学质量和效益得到全面提高。新课程改革正在扎实有序地推进,新课程理念已为广大教师所接受和运用,出台了全县中小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方案,与新课改相配套的教师、学生评价体系正在着手建立。

4、高中教育得到快速发展,办学规模效益明显提高。20xx年全县高中教育办学总规模达到137个班,在校学生8000多人,高中阶段入学率达68.3。人民群众子女读高中的愿望得到了一定满足。县一中步入省示范高中行列,办学水平明显提高,文科高考连续几年稳居全市所有高中之首。全县高中RSR综合评估位居全市第四,全县高考的综合水平位居全市前列。

5、职业教育稳步发展,服务“三农”建设能力增强。全县已经初步形成了“以县职业教育中心为龙头,以乡镇中心学校为辐射点,以行业和社会办学为补充”的职业教育体系。县职教中心进入湖北省“512”工程合格学校和省级重点职业学校行列。学校就业情况和办学效益良好,成为阳光工程、职业培训和推广农业新技术的基地。

6、成人教育呈现多样化,终身教育体系逐步形成。我县基本形成了以县劳动就业培训中心为核心,面向社会承担剩余劳动力转岗、再就业和创业等岗前教育;以“教育主管、部门配合、社会助学、国家考试”的自学、函授教育;以技术提高为主,主要开展在职在岗培训和学历提升教育;以科技、农业等部门为主的面向市场的农技培训等形式的成人教育,全民终身教育体系正逐步形成。

7、学前教育和特殊教育取得长足发展。全县3—6岁学前儿童入班率为44。县机关幼儿园达到市级示范幼儿园的标准。兴建了1所特殊教育学校,在校学生达40人。全县7—15周岁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达64.5。

8、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显著提高。进一步建立完善了教师和教育干部队伍管理制度,加强了编制管理,教育人事制度改革进一步深化。教师继续教育工作,形成了特色。全县教师持证上岗率达到100,专任教师学历符合规定,95的校长岗位培训合格。

9、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现代远程教育取得实效。“十五”期间,全县学校共改造危房27278平方米,新建校舍23001平方米,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全县中小学校基本实施了远程教育“校校通”,教学点达到了远程教育模式一项目学校标准,初小以上达到了远程教育模式二项目学校标准,初中达到了远程教育模式三项目学校标准。

(二)存在问题

1、教育投入与需求存在巨大的反差。农村教育经费的长效投入保障机制有待完善,公用经费严重不足,学校运转难、发展更难,扶贫助学压力巨大。教育经费投入不足,导致教育资源匮乏的问题,是影响我县教育发展的关键因素。

2、教师队伍现状与素质教育要求差距大。教师的年龄、学科结构不合理,未形成正常有效的教师补充机制;部分教师的综合素质、教育思想、教育方式和自我发展能力不能适应课程改革要求;优秀教师外流的问题,尚无有效的遏止办法。

3、素质教育尚未取得突破性进展。课程

农村教育事业发展规划第2页

体系和考试评价制度不适应素质教育的需要;音、体、美、校本课程、综合实践活动等学科的教学相对薄弱;学校德育和思想政治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还需进一步加强。教科研队伍不稳定,教学研究创新能力有待进一步提高。

4、基础教育城乡差别大,发展不均衡。农村学前教育发展不足,现有园舍面积小,硬软条件设施与国家要求有较大差距。全县义务教育发展不均衡,学校之间、乡镇之间、城乡之间存在较大差距,优质教育资源的供需矛盾突出。

5、教育服务“三农”建设能力有待提高。农科教协调机制不健全,普职成教育协调发展存在差距。学校教育、社区教育和家庭教育尚未建立良性循环的互动机制,职业教育在科技推广、生产示范、信息服务等方面的示范和辐射作用发挥不够。

二、总体目标

到20xx年,各类教育发展水平基本适应全县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基本实现人民群众享有与全面小康生活相适应的教育服务,农村居民文化素质和生活质量明显得到提高。

1、学前教育。积极发展学前教育,每个乡镇建1所骨干幼儿园,支持鼓励社会力量兴办乡村幼儿园。入园率达60以上。有条件的小学开办学前班,城镇基本普及学前三年教育,农村基本普及学前1年教育。

2、义务教育。全面提高义务教育水平,农村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初中阶段入学率达到98;小学无辍学,初中生辍学率控制在2以内;九年义务教育完成率达到95以上;适龄残疾儿童少年入学率达到70以上;15—50周岁青壮年非盲率保持在98以上。

3、高中教育。大力发展高中阶段教育,基本普及高中教育,高中阶段教育普及率达到80以上,20周岁人口高中阶段教育完成率达80以上。

4、职业教育。县职教中心办学规模达到4500人以上,高标准建设2—3个骨干专业,实现创建国家重点职业学校目标。全县普、职教育的比例大体相当。农村未升学的应届高、初中毕业生100接受职业培训。

5、成人教育。建立乡镇政府统筹、中心学校主管,村民委员会和村小学共同负责的以农民的劳动力转移培训和实用技术培训为重点的农村成人教育网络。每年完成劳动力转移培训和引导性培训5000人以上。

6、师资队伍。建立一支数量充足、结构合理、素质优良、充满活力的教师队伍。到20xx年,为农村培养幼儿骨干教师20名,小学骨干教师150名,中学骨干教师180名。中小学教师高学历比例力争达到50。培养一批高素质的教育管理干部和一大批在教育教学工作中起骨干、示范作用的优秀教师、教育名师和学科带头人。培养教师自主学习、自我发展的意识和能力。

7、投入保障。建立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落实县级政府对各类教育的投入政策。加大学校收费监管力度,规范收费行为,进一步减轻农民的教育负担。

8、办学条件。调整校点布局,到20xx年全县中小学调整为100所左右。改造薄弱学校,抓好农村寄宿制工程项目建设,兴建职教中心运动场、县实验小学教学楼等20个规范化、标准化校园建设项目。扶持中小学校远程教育的硬件建设,农村初中全部建成校园网;有条件的中小学校逐步实现远程教育“班班通”。

三、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坚持科学发展观,以“办让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科学制订新农村教育事业发展的目标和任务,建立农村教育发展的保障机制和有效措施,全面提升农村教育质量和服务水平,促进农村各级各类教育持续、健康、协调发展。

(二)基本原则

1、以人为本,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原则;

2、突出重点,坚持统筹协调全面发展基础教育、职业教育、成人教育的原则;

3、依法治教,坚持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原则;

4、均衡发展,坚持合理均衡配置教育资源,办好每一所学校,推进教育公平的原则;

5、因地制宜,坚持教育发展与县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与人民需求相协调的原则;

四、主要任务

为实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总体目标,必须确保完成以下各项任务:

(一)实施“两基”巩固提高工程,均衡发展义务教育,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建立保障“两基”巩固提高的督导评估机制,继续坚持“两基”教育重中之重地位,高标准高质量的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确保各项指标达到国家和省规定的要求;继续巩固扩大扫除青壮年文盲成果,努力提高农民平均受教育年限。开展“零辍学”乡镇、“零辍学初中”创建活动。从20xx年实现全县义务阶段学生全部免除杂费,并对贫困家庭学生免费提供课本和补助寄宿生生活费。确保农村适龄青少年儿童完成义务教育。

要下大力气均衡的分配义务教育资源,促进义务教育学校之间差距的缩小,采取撤并改造薄弱学校、把一些优秀教师、优秀校长调到薄弱学校去任职、任教,逐步解决教育资源分配和教育发展不均衡的问题。

积极实施课程改革,大力推进素质教育。开齐课程,开足课时,确保农村小学三年级以上都能开设英语课、综合实践活动课。建设适应课改要求的学校、教师和学生评价体系。加大基础教育的研究和指导力度。进一步加强校本研修,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创建20所县级校本研修示范校。

(二)实施高中阶段教育普及工程,提高高中教育普及率和教育质量。

按照“内涵发展、扩充规模,完善设施,优化管理,争创特色,提高效益”的思路,发展高中阶段教育,进一步提高高中适龄人口受教育程度。20xx年全县初升高比率达到65%以上,加上县外就读的中职学生,高中阶段教育普及率达75%以上,到20xx年实现基本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加强高中教育管理,改革教学方法,强化教学研究,整体提升高中办学效益,努力为高一级学校输送更多的新生,为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合格的劳动者。

(三)实施高素质教师建设工程,建设一支适应新农村教育发展要求的教师队伍。

加强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业务素质教育和培训,努力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素质和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进一步加强教育管理干部培训工作,做到校长全部持证上岗。科学规划不同学段教师的培训工作,加强县教师培训机构的建设,提高教师培训的质量和效益。完善教师继续教育和教师续聘制度,严格执行教师任职资格制度。深化学校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建立农村中小学教师的正常补充机制,引进优秀人才,开展城乡教师交流任教制度,有效解决农村教师学科结构不合理、年龄结构偏大、教育观念陈旧和教学方法落后等突出问题,整体提高农村教师队伍的素质。

(四)实施职业技术人才培养工程,努力培养新农村建设的实用型人才。

按照“依托中心,纵输横联,立足就业,服务经济,办出特色,争创国优”的思路,大力发展职业技术教育。县职教中心进一步扩大办学规模,使总规模达到4500人以上,提高办学水平和办学效益,积极争创国家级重点职校。以就业为导向,面向社会、面向市场,积极发展多种形式的职业培训。积极探索校企联办模式,继续进行职业教育与基础教育相沟通的探索与实验,在基础教育中有机渗透职业技术教育,对全体初高中毕业生进行为期一周的就业知识、维权知识、实用技能培训,对培训合格者颁发初级职业资格证书。大力开展农村初中“绿色证书”教育培训、农业生产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培训。

扎实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和实用技术培训。建立乡镇政府统筹、中心学校主管,村民委员会和村小学共同负责的农民教育培训网络。在政府的统筹下,充分整合教育、农业、科技等部门的教育资源,努力在“农科教结合”方面取得新突破,利用农闲时间对广大农民进行文化知识和技能培训,使45周岁以下的青壮年农民具有非农产业技能。

(五)实施现代远程教育工程,提升农村学校服务新农村建设的能力。

大力普及信息技术教育,以信息化带动教育现代化。全面实施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校校通”工程,逐步实现中小学校远程教育“班班通”。各乡(镇)中心小学和镇内各类学校接入互联网。农村中小学生逐步共享远程优质课堂同步教学,教师共享远程优质教育资源。有效统筹城乡各级各类教育资源,组织农民开展农技生产专题培训,送知识、送技术、送人才下乡,满足农民多样化的学习需求。把农村学校建设成为推广农业先进技术、提供经济信息服务、普及卫生知识、传播先进文化以及开展农村党员教育和农民培训的重要基地。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动员全社会关心支持教育。

切实加强党和政府对教育的领导,保证教育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不动摇。继续执行县级领导联校制度,建立部门帮扶薄弱学校责任制度,实行乡(镇)和村对口建设寄宿保育制学校,加强农村中小学的基础设施建设,努力提高各级各类学校教育资源保障水平,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力争办好每一所学校,使城乡学生尽可能公平接受基础教育。

切实加强对实施科教兴县战略的宏观指导和综合协调,建立县职业成人教育联系会议制度,充分发挥农业、科技、教育、劳动、人事、财税等部门的职能作用,统筹配置各类各方面的教育资源,协调发展普、职、成三大教育,巩固提升基础教育水平,创建职业教育品牌,建立成人教育基地,整体增强教育实力。

切实把教育事业的发展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作为一项系统工程齐抓共管。发展社区教育,重视家庭教育,健全学校、社区和家庭三位一体的教育网络,为青少年学生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条件和社会环境。

(二)完善“以县为主”的教育管理体制。

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有关加强和完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的文件精神,进一步明确县、乡两级政府对教育的具体责任,明确分工,确保各项工作的落实。进一步明确“以县为主”管理的职责,强化落实将农村教育事业经费全额纳入财政预算;教师统一调配,农村中小学教职工全员列入县财政性编制管理;健全县对乡(镇)有关教育工作和农村中小学办学水平督导评估制度。县政府制订分年偿还“普九”债务计划,逐步化解“普九”债务。

依法完善中小学教师和校长的管理体制,落实《教师法》规定的中小学教师的管理权限。县教育局依法履行中小学教师的资格认定、招聘录用、职务评聘、培养培训和考核等管理职能。建立中小学预算制度,对农村中小学经费严格实行“校财局管”。统筹安排使用校舍建设和危房改造资金,改善办学条件;维护学校的治安、安全和正常教学秩序;科学指导农村中小学的教育教学工作;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统筹配置教育资源,调整优化农村中小学布局。

(三)推进教育四大制度改革。

农村义务教育经费管理制度改革。从20xx年起在全县义务学校实施“明确各级责任,中央地方分担,经费省级统筹,管理以县为主”的投入保障新机制。中央和地方将教职工工资经费、公用经费、校舍维修改造经费和资助贫困家庭学生经费等农村义务教育经费分项目、按比例的分担方法,由各级政府完全分担起对农村义务教育的投入责任。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杂费,对贫困家庭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并补助寄宿生生活费。经费由省级政府统筹落实,管理以县为主,财政和教育共同负责,全额预算,强化监管。

教育人事分配制度改革。全面实行教师资格认定制度,严把教师进口关。加强中小学教师编制管理,建立正常的中小学教师补充机制。改革中小学校长的选拔任用和管理制度,逐步建立校长公开招聘,竞争上岗的制度,实行校长任期制,积极推行校长职级制。建立中小学青年教师的培训和交流制度,鼓励城区优秀教师到边远学校支教。强化教师培训,建立教师培训的保障机制,努力提高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

中小学课程改革。在基础教育的各学段按计划全面推进新课程,使用新教材,通过课程改革促使教师的教育方式和学生学习方式发生根本转变,使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真正走上素质教育的轨道。将素质教育的理念落实到课程标准之中,全面体现“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以及情感态度价值观”三位一体的课程功能,从而促进学校教育重心的转移。加强学科整合并设置综合课程,改变课程内容繁、难、偏、旧的现状,密切教科书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科技发展的联系。引导学生学习,强调学习方式的改善,促进学生和谐发展。

招生评价制度改革。根据国家省市有关招生评价制度改革精神,结合我县实际,以培养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一代新人为宗旨,改变过去以考试分数简单相加作为唯一录取标准的做法,对初中毕业生学业考试、综合素质评价、普通高中招生录取等进行改革,建立公开透明,操作稳妥,逐步推进的招生评价新体系。评价新体系对初中毕业生素质进行全面评价,不仅考查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还要考查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关注学生素质的发展过程;普通高中招生不仅看学生的学业考试成绩,还要把学生的综合素质评定结果作为录取的重要依据,并正确引导义务学校实施素质教育。同时要建立健全各项监督机制,加强过程监控,确保公平和公正。

(四)依法增加教育投入。

认真贯彻落实《教育法》、《义务教育法》等有关教育法律法规,确保县级财政教育投入的“三个增长”;落实国家、省已明确的教育投入政策,如“税费改革固定性转移支付中用于教育的比例不低于60”、“按每生每年15元的标准安排中小学公用经费补助”、“政策性转移支付教育专项资金主要用于解决农村中小学教师工资”、“按标准足额预算中小学教师工资”等;将教育费附加和地方教育发展费等全额用于教育,学校预算外收入应全额返还给学校。拓宽经费筹措渠道,鼓励支持民间资本进入教育投资领域,建立多元化筹、融资办学的有效激励机制;进一步完善和规范“助学启智”工程。优先、按时、足额发放教师工资,落实政策性福利,按时划拨学校公用经费,及时安排校舍维修改造资金,保证教育事业发展必需的经费投入。

(五)争取项目改善办学条件

认真贯彻落实《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族区域自治法》、《国务院实施若干规定》和《湖北省实施若干规定》等国家省市有关扶持民族地区教育发展的优惠政策,加大向上争取学校项目建设和专项发展资金的力度。20xx至20xx年全县中小学校将新扩改建实验小学教学楼、都镇湾中学教学楼、职教中心运动场等20个学校基础设施项目,建设规模78880平方米,投资额6290万元,以项目建设来促进办学条件的全面改善。


《20xx-20xx年农村教育事业发展规划》来源于网,欢迎阅读20xx-20xx年农村教育事业发展规划。


县“十一五”期间教育事业发展规划纲要(草案)



前言
“十一五”时期是我县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迈向基本实现现代化的重要历史阶段,“十一五”规划是贯彻落实党中央提出的坚持树立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观的第一个五年规划,从“五年计划”到“五年规划”也体现出我国计划体制的改革趋势和发展方向。教育作为我县经济社会一个重点领域,其发展时机、规模与速度既要满足不同时段经济发展的需要,又要考虑满足社会上更多人求学的需要,使教育与社会经济发展相适应。因此要科学定位未来几年我县教育的发展目标和总体战略,在全面了解教育现状的基础上,争取把我县建成高水平、有特色、现代化教育强县。
一、“十五”简要回顾
1、基本情况“十五”期间,我们紧紧围绕发展这一第一要务,不断加强教育基础设施建设,完成了预定的重大工程建设项目。20xx年完成了一中的整体搬迁,二期工程如期完成,三期工程正在运作,为玉田一中争创国家级重点中学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实现了二中、三中的分离和三中寄宿制招生,二中、三中及其它普通高中成功扩建,全县国办中学教育基础设施得到较大改善;20xx年实现了实小的整体搬迁,并于20xx年开始招收寄宿制学生;以农村中小学为重点的布局调整工作顺利进行,“十五”初期,我县有各类农村中小学268所,目前有185所,五年来共撤并学校81所,提前完成了预定工作任务,实现了规模办学,教育资源得到优化。
2、主要特点
(1)县政府高度重视教育发展。尽管我县经济发展相对较慢,财政十分困难,但县政府始终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在县一中、实小的迁建,二中、仓中的改扩建以及三中、实小寄宿制招生方面,给予了资金和政策支持,使我县教育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办学效益和教育质量逐步提高。
(2)深挖内部潜力,促进教育健康发展。在“十五”期间,我县接受了两次“普九”复查,实现了教育装备的现代化,教育投入已明显不足,为弥补经费投入不足,教育系统深入挖潜,广辟筹资渠道,通过建筑商垫资、向村队、社会和教育系统广大干部教师集资等方式,共筹集资金 万元,保证了教育的健康发展。
(3)大胆尝试新的办学体制,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在广泛调研的基础上,多方借鉴办学经验,充分利用优质教育资源,在实小、三中成功招收寄宿制学生,满足了人民群众对优质教育的需求。
(4)多元化办学格局基本形成。“十五”期间,民办教育在我县迅速兴起,先后有育英小学、银河中学、极光中学、新世纪中专以及玉花园幼儿园、金色童年幼儿园、烨南幼儿园等多所民办学校在我县成功招生。我们把民办学校同公办学校共同考核,共同奖励,为公、民办教育的共同发展搭建了公平的发展平台。全县民办教育形成了幼、小、初、高、中专共同发展的局面,成为我县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3、存在问题与差距
(1)教育发展不均衡,农村教育相对薄弱。城乡之间,乡镇之间以及学校之间管理水平、教学质量差异较大,人民群众择校的倾向还比较严重;尤其是农村教育总体水平较低,与城市的差距很大。
(2)初中生控辍保学工作还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受社会、家庭、学校等诸多因素影响,初中生控辍保学工作任重道远,需要各部门密切配合,努力提高普及程度。
(3)布局调整工作面临新的问题。一方面撤并学校导致学生上学距离过远,群众确有困难,所以对布局调整工作不理解,有抵触情绪;另一方面,在20xx年前后,我县小学又有一个新的入学高峰,所以在布局调整过程中要考虑以上因素,撤建并举,以满足新的入学高峰要求。
二、“十一五”面临的形势
1、国际形势分析研究
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仍是当今国际格局演变的两个主要趋势。随着国际局势发生的深刻而复杂的变化,教育事业的也得到迅速发展,新的教育结构正在形成。教育已经成为推动经济发展、促进社会进步的主导力量,人才竞争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焦点,各国政府纷纷调整教育发展战略,把促进教育进步与创新当作其基本国策之一。目前, 我国的教育工作者发展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有很大差距,教育竞争力较弱。我们必须抓住机遇,从积极参与国际竞争的高度安排教育发展战略,发展教育事业,提高教育竞争力。
2、国内形势分析
随着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快、知识经济的初见端倪和国力竞争的日趋激烈,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将更加旺盛,特别是随着我国加入wto和西部大开发战略的实施,教育发展面临更加开放的国际环境和更广阔的市场空间,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教育面临着如何发展基础教育和科学技术,增强为社会服务的职能的问题,面临着适应知识经济时代的挑战,适应国家“可持续发展战略”、“科教兴国战略”和创建国家创新体系对人才的总体要求,适应加入wto和经济全球化的要求,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经济和社会发展服务的问题。
3、优势条件(2)“普九”“普三”工作居全市先进水平并于20xx年6月、10月我县顺利省“普九”复查和“普三”验收。我县学前教育和义务教育普及程度有了很大提高,甚至超过了丰南、迁安等经济好的县区。省、市领导对我县的“普九”和“普三”工作给予高度评价,先后有数十个外县区单位赴我县学习经验。
(3)教育质量稳步提高。“十五”期间,新课程改革的稳步推进,教育科研、教研工作的进一步深入。在小学逐步开设了外语课,等级评价在全县全面推开,素质教育得到较好推进;初中由重点抓优秀率向抓合格率转变,中考合格率逐年提高;以高考为代表的教育综合实力显著提高,我县高考成绩连续 年保持在全县的前3名,连续 年被评为高中工作先进县。
(4)教育现代化装备工作全市领先。 年我县启动教育装备现代工程以来,学校教育装备进展迅速,目前我县所有中心校以上学校均配齐了微机室和多功能教室,全县计算机总数达 台, 所学校有自己的网站, 所学校配备了教师电子备课室 个, 所学校实现了教师微机备课。从20xx年开始又有计划地启动了校园网建设和多功能进教室工程,我县现代化装备工作居全市前列。
4、不利因素
(1)资金短缺,教育欠帐严重。“十五”期间,我县教育装备现代化、两次迎接省“普九”复查以及重大工程建设共投入 万元,其中 万元为欠帐, 年农村费税改革后,许多乡镇教育经费落实不到位,挤占、挪用现象严重,几年来,总欠帐在 万元。教育资金短缺的问题将成为制约我县教育发展的瓶颈。
(2)教师队伍结构不合理,人才流失严重。我县教师学历达标率在全市还处于下游水平,2000年以后,小学、初中没有分配新教师,导致教师年龄偏大(小学尤为明显),“十一五”期间,教师的梯队衔接将成为教育发展面临的新问题。另外受诸多因素影响,我县教师队伍存在不稳定因素,尤其在近几年,我县有 名教师辞去公职,到私立或其它地区任教,急需采取有力措施稳定教师队伍减少人才流失。
(3)人事制度与教育发展不相适应。
三、“十一五”指导思想、发展目标和指导原则
1、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科教兴县”、“可持续发展”和“人才强县”三大战略,以“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为宗旨,以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为重点,坚持三个“面向”,贯彻“巩固、深化、提高、发展”的八字方针,巩固成果,深化改革,提高质量,持续发展,加快推进教育现代化进程,实现全县教育事业的适度超前发展,把教育大县建设成教育强县,为县域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提供人才保障和智力支持。
2、发展目标――学前教育和义务教育普及程度明显提高。到20xx年,学前三年教育入园率达到90%;初等教育适龄儿童入学率、巩固率分别达到99.9%;初级中等教育入学率、巩固率分别达到99.5%、98.5%。到 20xx年,高水平、高质量普及学前教育和九年义务教育。――高中教育水平得到全面提升。20xx年全面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达到85%,20xx年,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90%以上,所有普通高中学校达市级示范性学校以上标准, 85%以上的学生在省级示范高中以上学校接受教育。20xx年,高中学校办学水平和综合实力大幅度提高。3、指导原则
(1)坚持稳定发展,优先发展的原则。坚持以改革促发展,加快教育体制、机制改革创新。把维护稳定摆在重要位置,及时妥善解决教育热点难点问题,为构建和谐社会作出应有贡献;促进教育与经济的紧密结合,确保教育的优先发展,坚持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必须依靠教育,发展经济从教育抓起,提高教育为经济服务的能力。
(2)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原则。为我县从人口大县迈向人力资源强县服务。为人民群众提供更多的受教育机会和优质教育资源。建立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
(3)坚持类别协调,城乡协调的原则。大力促进教育均衡发展,加大对贫困地区教育的支持力度和对职业教育与民办教育的引导、扶持力度,实现教育公平和教育效率的结合,使我县城市教育与农村教育、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公办学校与民办学校,以及其它各级各类教育持续、健康、协调发展。
(4)坚持突出重点,持续发展的原则。在全面推进教育事业协调发展的同时,抓住农村义务教育“重中之重”、职业教育与社会需求不相适应和推进高水平学校以及重点项目建设等重点内容,突出重点任务、重点区域和重点工程。
(5)坚持教育创新,深化改革的原则。按照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系的总体要求,把教育发展与教育改革结合起来,消除不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要求的教育体制障碍,解放思想,大胆创新,勇于开拓,加大对教育的宏观调控,由偏重规模扩张转移到更加注重深化改革、提高质量上来。
四、“十一五”发展方向与重点任务
1、发展方向
(一)形成系统优质的学前教育(二)积极推进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均衡发展,提高整体办学水平
巩固和完善以县为主的农村义务教育管理体制,充分发挥乡镇政府和村级组织办好农村教育的积极性,努力促进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
1、抓好义务教育的普及工作。以20xx年省“普九”复查为契机,不断加大教育执法力度,努力提高普及程度,重点抓好初级中等教育的控辍学保学工作,认真落实对贫困家庭学生的“两免一补”政策,确保到20xx年,初级教育的入学率、巩固率达99.9%;初级中等教育入学率、巩固率分别在99.5%、98.5%以上。
2、办学条件大幅度改善。继续加大危旧房改造力度,20xx年,全部消除我县学校现有危房,以后,随时对新出现的危旧房屋进行改造;进一步加快图书馆和实验室建设,到20xx年全县中小学实验室建设全部达到一类标准;分期逐年实现图书馆借阅一体化和微机管理模式。到20xx年,实验室、语音室、微机室、图书室、阅览室、卫生室、多媒体教室、实验实习基地的建设要达到国家标准,各类实验室全部达到一类;有能够满足音、体、美教学需要的数量充足的器材和设备。4、大力发展寄宿制学校。按照因地制宜、分层推开的原则,坚持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相结合,逐步建成一批寄宿制学校。首先在地理位置优越、社会声誉和办学质量较好的学校实行寄宿制试点,然后在鸦鸿桥、窝洛沽等大乡镇和经济较好的乡镇推行。力争到20xx年在各乡镇各建成占地90亩的九年制寄宿学校1所,建成占地80亩的县城寄宿制初级中等教育学校2所。
5、加大示范校建设力度。以省市中小学校等级评估为契机,建成一批代表玉田教育最高水平的示范校,创玉田教育的新品牌。到20xx年建成省级示范校6所,市级示范校15所,县级示范校50所。
6、抓实特色校建设。为拉动学校管理水平的提高,培养“合格加特长”的学生,从20xx年起,在全县小学范围内率先开展特色校建设工作,在我县全力打造一批特色品牌学校,在取得一定经验的基础上,将特色校建设工作向初、高中推进,带动全县水平的提高。到20xx年,建成在县级特色校38所,建成在全市有一定影响的特色学校10所以上。
7、加强薄弱学校的改造力度。完善示范校和北部山区、南部低洼地区学校的手拉手制度,提高学校管理水平和办学水平;制定优惠政策,鼓励教师到北部山区和南部低洼地区从教,奖励扎根边远地区从教的优秀教师;制定有力措施,严格依法执教,加强学籍管理,保证相对薄弱学校的生源质量;加大对这些地区干部教师的培训力度和教育现代化的资金投入力度,从20xx年起,每年改造薄弱学校4所,有效地缩小城乡教育差距。
(三)大力普及高中阶段教育
1、加快普及普通高中阶段教育。确保20xx年我县高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85%,并逐年提高,到20xx年达到90 %以上。根据我县未来几年高中生源情况,加大普通高中调整、改建、扩建工作力度,按省市相关文件要求,预留土地150亩,拟建规范性高中一所,不断满足高中入学高峰的需求。3、积极争创高中示范校。在扩大高中办学规模的基础上,引导各高中更加注重内涵发展,一中在成为省示范性高中的基础上,争创国家级示范性高中;仓中争创省级示范性高中,沽中争创市级示范性高中。到20xx年,使全县所有高中生都能在市级以上示范性高中学校接受教育。(四)构建适合我县经济发展和社会需要的成人、特殊教育体系
成人教育以扫除科盲为重点,专业适当增加,办学层次较快提高,能更好的为农民增产增收服务。县成教中心努力打造学科专业特色与优势,开办专、本全脱班、远程教育研究生班,实现与邻近大中城市高等院校、国家名牌大学联合办学;按省市相关文件要求,每个乡镇预留土地20亩,拟建规范性农职中一所,充分发挥乡镇成人职业教育学校的作用,大力加强农村劳动力技术培训、劳动力转移培训,提高农民增收致富本领。到20xx年,乡镇成人学校建成省级示范校3所,市级示范校7所。(五)构建灵活开放的民办教育体系
根据“积极鼓励、大力支持、正确引导、加强管理”的方针,发展与管理并重,继续把社会力量办学纳入全县教育的整体发展规划中,形成民办学校和公办学校公平竞争、共同发展的格局。
加强对社会力量办学的管理,制定《玉田县民办教育管理办法》,积极开放非义务教育市场,鼓励社会力量以多种形式办学或参与公办学校建设;积极引进社会投资,保障社会力量办学举办者的合法收入;对民办学校在招生、教师职务评聘、表彰奖励等方面创造与公办学校同等的政策环境;健全联合办学机制,依托公办学校,探索多种形式的办学 模式,形成灵活多样的办学机制,把联办学校做大、做强,确保民办教育的健康发展。同时,根据未来几年我县生源逐渐减少的实际,引导民办学校向职业教育转轨,确保社会力量办学健康发展,把我县的优秀民办学校打造成市、省乃至国家级品牌学校。
2、重点任务
(一)现代装备教育装备工程
1、大力普及信息技术教育。20xx年启动班级多媒体教室试点,20xx年,所有初中和中心小学的一个年级全部建成多媒体教室,全县中小学全部开设信息技术课,并把信息技术考试列入小学毕业考试范畴。到20xx年,所有学校全部建成高标准的微机室,学生上微机课全部达到一人一机。20xx年,多媒体教室普及率达到40%,全县中小学平均10名学生拥有一台计算机,计算机人均拥有量继续保持全市领先水平。
2、加快实现“校校通”工程。20xx年,50%的中学,20%的小学建成校园网。20xx年,建成与唐山市信息网相联的玉田教育教学网。加强教师办公用微机与学校电子备课室建设,所有初、高中和国民办中小学及60%的乡镇小学全部建成电子备课室并逐步增加教师办公用微机。20xx年,全县中小学实现“校校通”,建成全县教学系统的办公网络。20xx年,教师平均3人拥有一台计算机,基本实现网上办公、无纸办公,全面实现电子政务;校园网建成率达100%,基本实现“班班通”。
3、加强教育信息资源建设。20xx年启动教育资源库建设,系统开发教育软件,并形成规模,使县局教学资源库资源总量达到2000g。20xx年建成集各类教育于一体的开放式远程教育体系。为终身学习和学习社会化提供软件资源。
(二)干部教师队伍培训工程
1、加强师德建设。建立和完善以教育为基础,以制度为核心,以评估为手段的教师职业道德评价、考核、奖惩机制,规范教师行为,加强师德教育,树立师德典型,完善师德评价标准,提高教师队伍,尤其是班主任教师的师德水平和整体素质。同时,建立有效的师德监督机制,开展新时期师德规范和师德建设的课题研究,探索新时期加强师德建设的内容、方法和途径。
2、构建灵活开放的教师终身学习体系。按照学科专业化和教育专业化的双重目标,开展教师全员培训,实施教师素质提高工程,积极鼓励和支持教师参与教育科研和教学研究,把教学科研工作与教学实践紧密结合起来,切实提高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构建职前职后教育沟通、学历与非学历教育并举的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终身学习体系。建立一支理论上有高度、实践上有创新、学术上有价值、成果上有特色的高素质科研队伍。到20xx年,我县教师学历达标率有整体提高,达到全市中游水平。继续实施继续教育规划,落实继续教育各项要求,特别是加强教师计算机应用能力培训,提倡教师学习英语。4、深化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一是强化岗位聘任,推动人力资源的合理流动。积极稳妥地推进教职工聘用合同制,逐步实行固定岗和流动岗相结合、专职与兼职相结合的用人办法。在严格执行教师准入制度的同时,适当引进新教师,到20xx年,使教师队伍的年龄结构合理、学历水平有一定提高,解决目前我县小学教师年龄偏大,专职教师不足的问题;二是建立县城中小学教师到农村支教制度。从20xx年起,按省、市关于加强教育工作的决定要求,凡在边远山区和南部边远洼地工作的教师上浮一档职务工资,3年后巩固,满5年后再上浮一档,调离工作岗位后,不再享受以上待遇;三是改革中小学校长的选拔和任用机制。实行校长任职资格制度和培训制度,建立面向社会、面向全国招聘优秀校长制度。形成由20名在全市乃至全省有一定影响的校长组成的名校长群体。逐步推行聘任制和任期目标责任制;四是完善分配的约束和激励机制。高中学校结构工资由县教育局有效监控,使学校结构工资与办学水平相匹配,教师结构工资与工作数量、质量相适应,建立健全自主灵活、优劳优酬的薪酬制度。
(三)素质教育工程
1、增强德育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以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的指导,根据不同年龄段的学生心理特征,在学生中广泛开展爱国主义、理想信念教育、法制教育、诚信教育、心理健康教育为重点的多形式教育活动。同时根据教育形势发展,不断研究和探索新形式下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的新途径和新方法。同时,积极探索、逐步健全德育工作的评估考核机制。
2、深化教学改革,全面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以新课程理念为指导,制定并不断完善体现素质教育思想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整体水平;完善对各级各类学校教学工作的评价标准,强化评价的导向功能,不断提高办学水平;深入研究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效减轻学习负担、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规律,把课堂教学面向全体学生,让全体学生都得到全面的发展、主动发展,使以高考为标志的整体教育质量继续保持全市领先位置。(四)科研兴教工程
坚持以教育科研工作促进全县教育的发展,注重科研成果的转化。健全学校教育科研网络,理顺科研体制,聘请兼职教研员,形成畅通、高效的教育科研网络,完善科研先进单位优秀成果的奖励制度。加强教育科研过程管理,深入推进以“发展教育”为主导性课题的实践研究,继续深化学习教育、创造教育、主体教育、中学职业指导教育等课题的实践研究,每年学校都要确定重点研究方向,实现由参与型向自主型研究的转变。在事业发展、素质教育推进等方面确立前瞻性、应用性、实践意义较强的科研课题,并争取纳入市级、省级重点课题系列,形成较完善的教育科研体系,取得一批在全市、全省领先的教育科研成果。重视并大力推进科研成果转化,促进教育决策与教育行为的科学化。
3、重点项目
“十一五”期间,全县教育重点项目共有5项,共需资金14813.8万元。(2)中小学布局调整。“十一五”期间,我县共有16所乡镇初中、14所中心校、9所完小、21所分校的撤并任务,共需资金4193.8万元。
(3)20xx年“普九”复查。根据“普九”标准的提高,学校软件硬件建设,包括绿化、美化校园,学校改扩建,购置教学设备,专用教室建设等约需资金2100万元。
(4)现代化教育装备。为实现“十一五”目标,全县需购置微机 台,建微机室 个,多媒体教室 个,电子备课室 个,校园网 个,以及玉田县教育教学网,共需资金1800万元。
(4)职业教育发展投入。投资400万元筹建2500平方米的实训楼、建筑面积为1000平方米的多功能厅;投资400万元购置数控加工中心6140普通车床、汽修实验室设备、电工实验室设备,职业教育发展基金县政府配套资金300万元;
(5)其它。包括20xx年前新建一所城内幼儿园需资金 500万元;特教整体搬迁及建福利厂260万元;危旧房屋改造 万元;少年宫建设300万元,实小新建科技馆200万元,二小、三小改造100万元。
五、保障措施
(一)转变观念,加强领导,统筹协调,合力建设高水平教育强县
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引导全社会和广大教育工作者树立可持续发展的终身学习的观念,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和人才观。坚持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将教育纳入全县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坚持把教育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实行领导任期目标责任制,并作为干部选择、任用、政绩考核的重要内容,切实落实教育强县、优先发展的教育战略,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做贡献,为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保障。
(二)建立健全教育经费投入和保障机制,确保重点工程资金足额到位(四)教育行政执法,坚持依法治教
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要进一步提高对依法治教重要意义的认识,认真贯彻国家和地方的各项教育法律法规,切实保障国家教育方针的全面落实;建立一支具有较高素质的教育行政执法和执法监督队伍,继续深化执法责任,坚持依法行政,强化教育行政执法和执法监督;加大对校园内部和周边环境的整治力度,维护学校安全和教育教学秩序。教育和公安、工商、税务等职能部门紧密联系,切实解决好初中生流失问题;积极推进素质教育的制度化、法制化,开展依法行政、依法治教研讨活动,健全各项教育规章制度。学校要依据教育法律法规坚持依法办学,实现自我约束、自我管理,增强依法治教、依法执教的自觉性,逐步使知法守法、依法办事成为教育工作者的内在要求和自觉行动。
(五)充分发挥教育督导职能作用,加大对全县教育工作的监督检查和评估力度
完善县财政对教育投入的职责、办法,健全主要领导干部抓教育的工作目标责任制,并完成考核办法,定期进行考核,县教育局要按照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要求,进一步健全教育督导的各项规章制度,完善各种教育评估方案,把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全面提高学校的办学质量和效益为重点,依据《河北省学校办学水平等级评估标准》和《玉田县校长目标考核方案》,每年对全县所有学校进行一次综合督导评估,并坚持督导与评优相结合,改进教育督导方式,加大教育督导随访工作力度。坚持每年有计划地进行教育专项督导,加大对教育经费的拨付、使用等情况进行重点督导,并实行领导干部责任制,同时把此项工作纳入目标考核,为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学校办学质量和效益的全面提高创造宽松有利的环境。
(六)加大综合调控力度,促进教育的和谐发展
采取分区规划、分类指导、分步实施的工作方针,完善合理的教育资源配制机制,逐渐实现办学条件的的标准化、教师队伍交流的制度化、学校管理的规范化,积极发展优势资源,鼓励办出特色;建立科学的评估机制,淡化窗口学校,建设标准化学校,本着硬件从实,软件从优,加强示范和辐射作用;改革招生制度,淡化升学竞争,逐步从办学条件的均衡向办学质量的均衡过渡,循序渐进地推进教育的和谐发展。

附:
1、20xx-20xx年高中在校生情况发展趋势
2、20xx-20xx年初中在校生情况发展趋势
3、20xx-20xx年小学在校生情况发展趋势


二00五年五月一日



欢迎阅读范文人网《县教育事业发展工作计划怎么写》内容,我们还为您精心挑选了关于2024工作计划的优质专题,请访问:教育事业统计年度工作计划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