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工作计划 > 妇科发展规划演讲稿 > 导航 > 农村实用人才中长期发展规划

妇科发展规划演讲稿

农村实用人才中长期发展规划。

为了保持良好的工作质量,那么,为下一个工作目标制定工作计划就是必须的了。写工作计划是我们不可或缺的一项技能。我们应该从哪些方面来写工作计划呢?有请阅读小编为你编辑的农村实用人才中长期发展规划,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根据农业部《农村实用人才和农业科技人才中长期发展规划(XX-2020年)》和《xx省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XX-2020年)》,制定本规划。

一、重要性和紧迫性

1、农村实用人才是我省人才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只有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才能加快农业科技进步,切实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确保现代农业发展有坚实基础;才能强化农村公共服务能力,促进农村社会全面进步,确保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重要依靠;才能有效带动农村人力资源整体开发,促进农民全面发展,确保广大农民持续平等参与现代化进程,共享更多改革发展成果。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是农业农村人才工作的重点领域,是实施人才强农战略的关键环节。

2、加强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既面临着难得的机遇,也面临着严峻的压力。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XX年全省人才工作会议以来,各地高度重视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工作,不断加大人才资源开发力度,着力健全人才教育培训体系,努力构建人才评价和服务体系,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呈现出良好的发展势头。据统计,到XX年底,全省已有各类农村实用人才54.5万人,其中,生产型人才21.8万人,经营型人才2.8万人,技能带动型人才3.3万人,社会科技服务型人才26.6万人。

农村实用人才队伍不断壮大,为我省农业连年增产、农民持续增收和农村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但是,与发展现代农业、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要求相比,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仍存在一些矛盾和问题。人才总量不足,结构不合理,整体素质偏低,示范带动作用不够明显;人才培养开发、评价发现、激励保障机制还不健全;投入不足,人才向城市和省外流失严重。

二、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与发展目标

3、指导思想

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社会主义新农村和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道路的总体要求,大力实施人才兴农战略,城乡统筹,创新机制,健全体制,加大投入,遵循市场经济规律和人才发展规律,以提高科技素质、职业技能、经营能力、创业能力、辐射带动能力为重点,正确把握培养、吸引、评价、服务、激励、使用等环节,充分发挥政府在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中的主导地位,为强农富省、加速xx崛起、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努力造就一支素质良好、结构合理、规模较大的农村实用人才队伍。

4、基本原则

坚持实用。

充分尊重农村实用人才的实用特性,按照新农村建设和现代农业发展的基本要求,把握农村经济社会发展趋势和产业结构变动方向,以转变观念和提升技能为重点,以业绩、贡献和示范带动作用为核心,加强农村实用人才培养,优化农村实用人才结构,完善农村实用人才评价机制,积极创造良好的环境,促进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

统筹兼顾。

按照城乡经济社会一体化的要求,统筹城乡人才发展,完善体制机制,改善城乡人才培养、交流和创业兴业的政策环境,培养农村用得上、留得住的人才,积极吸引城市人才到农村创业兴业。统筹农村实用人才梯队建设,提高现有农村实用人才的能力和水平,激活人才存量;加大对农村劳动力的培训和培养力度,扩大人才总量。要根据人才的不同特点,采取有针对性的培养、激励和服务措施,促进各类人才协调发展。

因地制宜。

充分发挥各地的积极性和创造性,针对本地实际对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提出总体规划和目标,积极培养适合本地发展的农村实用人才。

夯实基础。

健全培养体系,夯实工作基础,加大投入力度,营造良好氛围,真正把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提升到实施人才兴农战略的高度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位置,坚持以人为本,提高农村人力资源的整体素质,着力培养和增强农村劳动者的自我发展能力和农村实用人才的示范带动能力,全面推进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

5、发展目标

扩大人才规模。

到XX年,全省农村实用人才总量达到105万人,到2020年达到150万人,每个行政村主要特色产业至少有1-2名示范带动能力强的带头人。

改善人才结构。

到2020年,农村实用人才素质全面提高,生产型、经营型、技能带动和社会科技服务型人才以及复合型人才大幅度增加。

三、重点工作

6、配合组织部门推进“双培双带”先锋工程,增强“双培”对象带领群众共同致富能力。各级农业部门要主动配合组织部门积极实施“双培双带”先锋工程,加大政策扶持力度,统筹安排一些“短、平、快”的实用项目,鼓励党员、干部和非党发展能手参与,带动群众参与;通过建立“双培双带”示范基地、组建农民专业合作社,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培育特色产业。

7、推进基层农技推广人员服务能力建设工程。全面完成乡镇或区域性农技推广、动植物疫病防控、农产品质量监管等公共服务机构建设,奠定农业公益性服务的体制基础。配备村级农技联络员。壮大农技推广队伍,全省每个村配备1名村级农技联络员。创新运行机制,建立能上能下、能进能出、合理流动、充满活力的现代农技推广人事管理制度。

8、推进畜牧、渔业人才培养工程。把提高畜牧业、渔业从业人员整体素质,作为转变畜牧业、渔业发展方式的核心动力。加速畜牧业知识更新工程项目。结合兽医职业考试,每年培训1000名基层畜牧兽医技术人员,提高技术服务能力。加强畜牧业、渔业人才培训。每年培训XX名农村养殖专业大户、养殖企业主,提高专业技能和科技文化素质,增强就业、创业能力。引导专业渔民转产转业,逐步减少天然捕捞。加强畜牧、渔业职业技能鉴定,每年开展畜牧、渔业职业技能鉴定1000人次以上。依法实行持证上岗。强化执法人员理论和实践知识培训,加快推进畜牧、渔业养殖与产品质量安全执法,全面提高畜牧、渔业行政执法队伍的整体能力和水平。

9、推进农业企业及营销人才的培育工程,完善农业产业化人才队伍培训机制。鼓励和支持龙头企业与院校联合开展培训,为龙头企业培养和输送紧缺的高级管理、技术、营销等人才。以健全农民工职业技能培训和教育体系为重点,有计划地举办各类农业企业人才培训班,重点培训市场营销、外经外贸、企业管理等知识;组织他们到省外、国外考察学习先进的管理经验、加工技术和营销策略,提高农民工在龙头企业的就业能力。强化龙头企业培训责任,将农民工培训纳入企业职工教育培训计划,企业按照职工工资总额的2.5%用于职工教育经费。积极探索培训资金直补用人单位的办法,完善龙头企业与院校开展培训的政府激励机制,落实龙头企业各类培训资金,按照有关规定给予职业培训补贴。

10、推进农村劳动力就业创业技能培育工程,促进农民增收。继续实施农业部农村实用人才培养“百万中专生计划”,每年培养XX名,力争到2020年培养2万名既掌握一定的基础理论、具有较高学历,又具有较强实践技能和发展后劲的农村实用人才。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认真落实中央、省、市、县财政配套补助资金,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地开展新型农民培训。到XX年,力争确立100个重点新型农民培训基地(现代农业技术培训基地)、80个重点农业技术实训基地。力争每年组织农业专业技术培训16万人,农民创业培训3万人,农民科技示范培训6万人次。要运用各种方式,为农民培训、转移就业和创业提供政策发布、信息交流、宣传服务、远程培训等平台。鼓励有一技之长的农民通过承包、创办经济实体、组建专业化劳务队伍等多种方式,推动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就业。

11、推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村经纪人培育工程,畅通农村市场流通渠道,促进农产品产、供、销协调发展。针对当前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村经纪人总量不足的问题,进一步加大培训、引导和扶持力度,鼓励和支持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牵头创办专业合作社和专业技术协会,促进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农村经纪人经营规模化、活动组织化、手段现代化、功能综合化、市场多元化、服务信息化。省重点培训市、县业务指导人员;市、县重点培训乡村干部、基层辅导员、合作社理事长、财务人员、信息员和专业技术人员。结合辅导员制度的建立,以县、乡农经人员为培训重点,实行辅导员资格证书认定管理。按照《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制度》要求,制定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人员专门培训计划,对合作社财务人员三年内轮训一遍;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财务人员必须要经过培训,持证上岗。通过开展法律政策、合作社知识、经营管理和实用技术培训,提高业务指导水平和合作社理事长经营管理水平。结合农民专业合作社信息化建设工程,每个合作社培训2-3名专兼职信息员。通过采取切实可行的培训措施,打造农民专业合作社基层辅导员、理事长、财会人员、信息员四支队伍,提高合作社的整体素质。

四、保障措施

12、加强组织领导。各级农业部门在同级组织部门统一领导下,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健全人才工作机制,切实加强指导和协调,全面推进农村实用人才工作。

13、加大投入力度。确立人才投资优先观念,建立健全政府主导的多元化投入机制。积极争取财政部门加大公共财政支持农村实用人才开发力度,纳入年度预算,在项目和配套资金等方面加大支持力度;争取金融机构优先支持农村实用人才小额信贷,发展生产,扶持农村实用人才创业兴业,在创业培训、项目审批、信贷发放、土地使用等方面给予优惠。

14、搞好人才规划。根据本地农村实用人才队伍的总量、结构分布情况,结合当地的资源优势、经济结构和产业发展的要求,制定科学合理的农村实用人才队伍建设规划,并纳入当地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总体规划,以人才建设促进经济发展。

15、营造良好氛围。各级农业部门要结合本地实际情况,制定、贯彻和充分运用有关农村实用人才政策和措施,加大扶持力度,激励农村实用人才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鼓励实用人才采取多种形式对周围农民进行传帮带,通过大户辐射的方式推广技术成果。进一步做好农村实用人才的表彰和宣传工作。积极利用广播、电视、互联网、报刊等多种宣传媒体,大力宣传优秀农村实用人才的先进典型事迹、先进经验和成果,起到树立一个典型、搞活一方经济、致富一方群众的作用,让农村实用人才有影响、有地位、有荣誉,努力营造尊重农村实用人才的社会氛围,为人才成长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

fwR816.COM小编品读

**小学中长期发展规划


**小学中长期发展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率先发展、加快发展、科学发展,紧紧围绕“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这一总体目标,注重抓好“四个必须、四个提升”,即:必须优先教育体系,提升发展水平;必须深化教育改革,提升质量水平;必须强化教育管理,提升办学水平;必须细化教育规划,提升投入水平。努力促进教育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发展,进一步丰富办学内涵,提升办学水平,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教育需求,更好地为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提供教育服务。
二、基本情况分析
我校现有23个教学班,在校生 826名,教职工62人,学历达标率100%。各科教师齐全。近3年教师在市级以上发表论文25篇,参加县级评优课18多人分别获得一、二、三等奖。有2名教师获县级学科带头人称号,有2名教师获县级教学能手称号,2名教师获县级骨干教师称号。分工明确,管理规范,我校的各项工作均取得了可喜的成绩。荣获第五届全国“中小学道德建设创新实践活动先进单位”、“省级交通安全学校”、 “市规范化学校”、“市教学示范校”“县教书育人先进单位”、“教育教学管理十佳学校”、“德育十佳学校”“中小学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先进单位”等称号。顺利完成图书角建设,书香校园活动已初见成效。
三、规划原则
1、统筹规划、突出重点原则: 根据乡镇改办事处和教育发展要求,优化配置学校教育资源;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形势和人民群众对教育的需求,努力提升学校教育教学的效益。
2、适度超前、因地制宜原则: 根据经济社会发展和辖区人口变化等要素的预测和分析,把贤城小学合并到朝阳小学,计划投资一千二百余万建设高标准教学楼和餐厅。使办学规模达到一千五百学生,三十个教学班。对照“山东省规范化标准”,确定争创省级规范化学校。
3、科学管理、效益最优原则: 根据县局规划精神,优化配置学校教育资源,科学管理追求效益最大最优,提高协调发展程度和优质教育水平,满足人民群众接受平等、优质教育的需求。
四、规划目标
1、完善办学条件,增强办学实力 (1)领导班子配备到位,逐步提高年轻干部的职数和整体素质,为事业发展提供可靠保证。 (2)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根据目前学校学生数的教学需求及学校规模的逐步扩大,从数量上争取配齐、配足,特别音乐、艺术(美术)、微机,体育等学科老师。教师学历合格,大专以上学历层次达到 90%以上,鼓励支持中青年教师向更高学历层次进修、函授,45岁以下教师全部达本科学历。制订骨干教师培养计划,力争在五年内培养博兴县名师5名,骨干教师10名。努力造就一支有一定教科研能力,能适应课程改革要求的教育骨干及学科学术带头人等教师队伍。 (3)场地及校舍建设达到或者基本达到省规范化学校相关要求。实验室、仪器室、微机室年内完成;图书阅览室有进一步的充实完善,其他各专用教室及辅助用房要用足用好,发挥其功能和作用。(4)学校充分利用综合实践活动基地和德育活动基地进行教学。 (5)教育教学设施、设备能较好地达到省标。
2、强化教育管理,提升管理水平 (1)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政策,严格执行“山东省普通中小学管理规范”。(2)保持和发扬优良的办学传统,要树立“我以朝阳小学为荣,朝阳小学以我为荣”的主人翁精神;加强学校文化环境育人的特色建设。(3)探索推行科学管理。目标管理要明确,民主管理要深入、制度管理要完善、体制管理要加强、管理手段有创新和突破。
3、加强课改实 验,提升办学水平。(1)加强教学改革,深入开展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宗旨,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为目的的课堂教学改革。。 (2)提高“课改”及“新教育”实验的条件;认真组织、实施课题的研究和发展。确立“十一五”立项课题,确保县级课题,努力争取市、省级立项或者规划课题(3)及时总结推广课题研究的成果或者经验,并不断修正完善,课题计划或者方案。(4)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4、优化德育体系,提高教育质量。 (1)学生思想道德素质有提高。①思想认识基本达到《小学德育纲要》的要求;②学生遵守《小学生守则》基本达到《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要求。 (2)学生科学文化素质有发展。(3)学生劳动技能素质(劳动态度、劳动知识、劳动技能)达要求。(4)学生身体、素质发展均衡。(5)重点搞好国家级课题《团体辅导课的针对性、实效性研究》、省级《小学各年级学生的学习规律及特点的探讨研究》的课题研究工作,以课题的研究带动我校的教科研工作更上一个新的台阶,推进国家课题实验基地的研究工作。100%学生达到《小学生健康体质标准》测试及格等,优秀率不低于30%。学生近视率得到有效控制。
5、抓好各项创建(评优),丰富办学内涵。
(1)加强平安学校建设工作,使之工作制度化、经常化、规范化。 (2)创建“省规范化学校”。
五、实施措施
为确保达成上述办学目标,完成主要工作任务,要着力抓好以下两大方面的重点工作:
1、坚持优化质量,努力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1)注重实施素质教育。确立素质教育观念。确立学生全面发展的观念,以对学生的健康成长高质量的态度,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注重教书育人,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承认学生个体差异,尊重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注重因材施教,促进学生在原有基础上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和发展;确立学生持续发展的观念,以对学生的一生高度负责的态度,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生存能力、创造能力和发展能力,为学生的未来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执行素质教育要求。严格执行课程计划,开齐规定课程,上足规定课时,杜绝随意删减课程,增加课时的现象;严格控制学生在校时间和作业量;严格规范教材、教辅用书的征订和使用,杜绝随意编印、随意征订的现象。营造素质教育环境。坚持把素质教育的要求作为衡量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的主要标准,为实施素质教育营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广泛宣传实施素质教育的重大意义,为实施素质教育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进一步加强与社会和家长的沟通,为实施素质教育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2)注重推进课程改革。深化小学教育课程改革。认真总结课程改革的成功经验和做法,主动吸取兄弟学校的优秀经验和做法,冷静反思课改中存在问题及其原因,制订相应的对策和措施;进一步提高实施新课程水平,规范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容,注重校本课程的开发和利用,积极探索校本教研的途径和方法,建立有利于学生个性发展,教师专业发展和课程发展的评价机制。 (3)注重优化课堂教学。完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按照课程改革的理念,根据《博兴县中小学课堂教学常规要求》和《博兴县中小学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引导教师根据新课程标准组织课堂教学。建立课堂教学考评制度。成立学校课堂教学考评小组,对教师的课堂教学工作进行年度考评,考评结果在全校范围内予以公布并纳入教师年度考核,督促教师不断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和效率。开展课堂教学评比活动。(4)注重提高教育质量。提高德育工作水平。以执行《小学生守则》和《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为抓手,注重培养学生正确的思想认识和良好的行为习惯;以组织开展主题教育月活动 为途径,注重培养学生的文明素养、社会公德、服务意识和社会实践能力。以开展法制教育为重点,严格控制在校学生违法犯罪现象;以建设德育基地为平台,积极探索德育工作的新形式、新途径和新方法。提高智育工作水平。提高体育工作水平。认真实施《小学生体质健康标准》确保学生每天一小时的体育活动时间,增强学生的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组织开展形式多样的业余训练和竞赛活动,努力提高竞技水平,提高美育工作水平。认真实施国家艺术课程标准,提高学生艺术欣赏水平和表演技能;营造良好的艺术教育氛围;抓好业余文艺队的指导训练工作,组织学生广泛开展以“听一次科技讲座、想一项小创作、读一本科普读本、写一篇小论文、做一个小实验、搞一个小发明、看一部科幻电影、画一副小科学画、”为主要内容的科技创新活动,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科学精神。
2、坚持科学管理,努力提升学校办学水平。提升学校办学水平,是创建省规范化学校的重点和关键。必须以强化管理为抓手,建立健全教育管理机制,加快形成“争先创优、争先进位”的良好局面,才能进一步提升学校的办学水平,努力促进学校教育内涵的发展。 (1)着力完善常规管理机制。加强教学常规管理。一是认真执行《教学管理常规》。以定期检查和不定期抽查相结合的方式,全面了解教师教学工作的情况,及时推广先进经验,限期整改存在的问题。二是认真执行课堂教学管理制度。校级领导要做到“四个坚持”即:坚持每周听课不少于两节,坚持每周汇总听课情况,坚持每周进行课堂教学集体点评,坚持深入班级进行教学质量分析。三是认真执行教研活动管理制度。教研组每周开展一次教研活动,研究解决教学工作中的实际问题;学科备课组每周至少开展两次集体备课活动,做到统一教学进度,统一教学要求。加强和谐校园建设。一是积极推进依法治校,坚持规范收费工作到位。二是切实加强安全工作。进一步加大防火、防盗、防事故、防暴力袭击的力度,确保学校财产和师生人身安全;确保师生饮食、饮水卫生,防止发生食物中毒事故;进一步完善交通安全管理制度,在加大交通安全教育和“警钟长鸣”的同时,探索学生上、下学安全过马路的管理模式,最大限度地消除交通安全隐患。三是注重优化学校环境,加强校园环境管理,达到绿化、净化、美化的要求;加强校园文化建设。 (2)着力完善考核评比机制。加强教师年度考核。以岗位职责为依据,以平时考核为基础,按照个人述职、民主考评、小组审核、公示结果确定等次等程序,对教师的德、能、勤、绩等方面进行全面考核,考核结果作为聘用聘任、发放绩效工资和晋升职务的重要依据。 (3)着力完善竞争激励机制。坚持竟聘上岗制度。着力完善教师培养机制。注重师德师风教育。积极参加以“学为人师、行为世范”为主旨,以“爱岗敬业、教书育人、为人师表”为要求的“师德师风年”系列教育活动,切实提高教师的师德素养。注重教师继续教育。鼓励教师参加学历教育,继续实行本科学历进修(函授)的奖励办法。注重骨干教师培养。按照“明确对象、制订计划、落实措施、注重实效”的要求,培养一批博兴县名师、骨干教师、教学能手、学科(学术)带头人。
六、保障措施
1、完善管理体制,切实保障教育持续、协调、健康发展 。明确办学职责,规范学校的办学行为。
2、坚持依法治教,严格执行教育法律法规。 进一步增强依法治教、依法治校的自觉性,认真贯彻执行《教育法》、《教师法》,强化学校法人地位和校长负责制,实行教育政务(校务)公开,基本实现教育决策和管理规范化、民主化、法制化。
3、推进教育改革,不断增强教育发展的活力和动力 。积极深化管理制度改革,积极探索建立现代学校制 度。积极推进用人制度改革,,继续实行教职员工全员聘任制,全面推行教职员工竞聘上岗,形成“岗位能上能下、待遇能高能低、”的管理机制。不断完善教职员工工作考核、奖惩制度,充分体现“按劳取酬,多劳多酬,优绩优酬”的分配原则,形成重能力、重实绩、重贡献的激励机制。进一步完善名教师、管理制度,努力营造有利于名教师优秀教师成长、成才的良好环境,充分发挥名教师和优秀教师的示范、带动、辐射作用。积极探索教育研究和教师培训体制改革,整合教育研究和教师培训的资源,逐步形成既分工明确又共同参与的教育研究和教师培训体系。
4、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积极探索素质教育运行机制。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以学生为本、以德育为首、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坚定不移地实施素质教育,积极开展“阳光体育活动”促进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继续推进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更新教育观念,完善课程体系,严格课程设置,改进教学评价,使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成为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载体。积极探索适应素质教育需要的教育教学评价制度改革,以改革课堂教学评价为重点,将发展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将定量评价与定性评价相结合,重视发挥教育教学评价的激励功能和导向功能。
5、积极争取资金,改善办学水平,完成办学目标,提高办学质量。力争把我校办成博兴县乃至滨州市的一流学校

**公司中长期发展规划


**公司中长期发展规划
在日趋扩大、成熟与竞争充分的物业管理市场中,既有高端的品牌物业公司,也有勉力维持在行业边缘的弱势企业,当然,更多的物业企业正处于快速发展阶段,内部管理日趋规范,拓展经营初尝胜果。在新的市场和行业发展形势下,各类物业企业为保持、提升自身在本地区同行业中的市场地位,迎接物业管理市场化时代的到来,必须明确制订本公司的中长期发展目标规划,以指明公司在今后较长一段时期内的经营目标和发展方向。
简言之,规划即是决定如何达成所订目标的过程。根据规划执行,我们即可主动地利用计划,使资源能在控制之中,而不只是被动的反应。有效的规划具备下列正面的结果:1、有效地利用资源;2、预测问题;3、将组织的目的传达给外部;4、评估目标的可行性;5、评估实现目标的各种方法;6、建立事情的优先顺序;7、有效减少应急需要。(注:中期指三年至五年,长期指五年以上)。

物业公司中长期发展规划实施纲要:

步骤一:明确进行企业中长期发展规划的目的,在公司管理层统一思想认识。

成立企业中长期发展规划课题小组,确定总体负责人,确定参与人员的范围及分工,制定课题研究的工作计划和完成时间、整个课题可分为课题工作计划制定、确定课题子项及其负责人、基础材料收集与分类分析、目标提炼与确定、策略及途径研究、分析支持性规划、汇总统稿等几个工作阶段和步骤。
实施重点:制订企业战略规划必须充分发挥领导作用,强调全员参与。

步骤二:讨论确定中长期发展目标的核心目标组成。

实施重点:核心目标主要围绕两个方向:1、市场发展目标;2、管理服务能力。将企业盈利能力和管理能力二项主指标作为公司核心竞争力的体现。目标的时间轴可分为中期目标(五年)和长期(十年)发展愿景。

步骤三:着手进行企业诊断与分析、市场分析与预测、行业发展趋势预测。

1、企业诊断与分析主要包括以下方面:a、物业公司swot分析(分析企业的优势与劣势、机会与威胁);b、企业资源分析(包括技术资源、人力资源、社会资源以及条件资源的转变等);c、企业经营现状分析(收入规模、收入结构、盈利能力、管理体系能力、顾客满意度现状以及企业各项能力的量度指标、量度工具、量度方法等)。
2、市场、行业分析与预测主要包括以下方面:a、中期和长期发展中的市场结构研究与预测(从供应方、消费方、竞争对手、市场新加入力量、替代产品等五个方面入手),市场细分研究;b、市场或行业的最新动态及发展方向。市场整体环境的现状及趋势(总体环境、产业环境、技术环境)等。
实施重点:1、在具体分析时,需要对各单项分析维度进行合理分解并细化评估。2、各类管理分析工具及分析方式有很多种,作为管理层人员或研究分析人员在做具体个案分析时,要重点关注针对分析对象所分解的各个明细维度有否有实用价值,是否客观真实,尤其要避免逻辑错误的出现。

步骤四:分析当前的组织、激励和人力资源状况,提出企业中长期人力资源需求,根据业务战略制订人力资源规划、组织结构的设计和调整计划、激励机制的设计。

分析表达方式:柱状图、曲线、饼图、表格、文字:明确中长期发展以树立企业的七项竞争优势(成本优势、品质优势、品牌优势、效率优势、规模优势、技术优势、人力资源优势)为目标,根据以上研究分析,确定以下4 个方面的定性目标和量化目标:1、公司中长期期望的企业类型和业务结构;2、中长期达成的企业规模(管理规模、收入 规模、利润规模);3、公司中长期发展的目标市场、主次结构;4、中长期管理能力目标(顾客满意度、成本控制目标、管理技术等)
实施重点:1、通过前三项步骤,在明晰本企业现有资源和市场竞争情形后,对本企业已拥有或准备获取的七项竞争优势进行定性和量化,使之真正具有目标导向作用。2、在对竞争优势进行工作目标量化的过程中,必须反复检验目标的确认与实现过程是否满足smart特征。
步骤五:确定长期发展目标(愿景性)
实施重点:管理模式是物业企业在设定中长期发展目标时需要考虑和调整的一个重要问题,在不同的管理项目和收费标准上分化出不同的管理档次,真正反映出管理服务与管理费用之间由市场因素及价值杠杆来调节的对应关系。同时,随着企业业务结构的不断变化,对管理架构应有相适应的科学性研究及动态性、合理化的调整,以支持公司的发展。

步骤六:根据企业中长期总体目标,研究实现战略目标所需要采取的战术形式、拓展策略、所需要的支持因素、资源条件、从而拟定主干性的分项发展规划,包括:1、企业文化、物业服务理念的再造计划;2、人力资源发展计划;3、财务管理方针;4、品质提升的中长期实施目标;5、多种经营业务发展计划;6、各业务部门的经营目标计划;7、相关体系建立与发展计划等。
实施重点:物业公司各项从属性的发展计划都需要围绕本企业的核心目标来制定,保证企业总体目标的同一性。

步骤七:中长期目标分解,确定每年度要实现的年度目标。

步骤八:物业公司中长期发展规划课题完成后需进一步组织制定第一个目标年度的工作计划。
实施重点:规划必须落实为每一个公司成员的行动。行动计划必须翔实,行动计划的完成情况必须经过验证,从制度方面确保物业企业的整体绩效得以持续改进。

归根结底,物业企业的中长期发展规划的制订是建立在对公司未来的预估的基础上的,企业经营管理目标的修正可以应对环境的变化而做出合理的弹性修正。在环境有利于公司发展时,目标调高;在环境不利于公司发展,虽经员工最大努力也不能顺利实现时,目标适度下调;在环境正相预计的那样,目标值就理应实现。县中医院中长期发展规划

县中医院中长期发展规划

县中医院中长期发展规划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瑰宝,是人类医学的宝贵财富,为中华民族的生息繁衍作出卓越贡献。为了更好的利用中医药,发展中医院,为医院发展提供可靠的依据思路,特制定xx县中医院中长期发展规划。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围绕一切一病人为中心,努力优化服务环境,着力提高服务质量积极发展和突出中医特色,努力拓宽中医药的服务领域和提高服务水平,进一步规范执业行为,构建和谐的医患关系,为促进中医药事业的更大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二、发展目标

通过全体医院职工的共同努力,建立起布局合理、功能完善、技术先进、竞争有序、服务便捷高效、与市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新型医院,为人民群众提供完善有效、质量优良的中医医疗保健服和西医医疗保健服务。其中医务人员素质普遍提高,医院硬件设施能满足医院发展需要,医疗设备比较先进,服务质量有明显改善。

三、重点任务

1.加强基础设施及硬件建设,努力改善办院条件

努力争取上级扶持资金,完善病房楼配套设施建设,在3到5年内争取新建一座医技楼,满足医院发展需要,同时积极加大先进医疗设备的投入,利用5年时间逐渐淘汰落后的医疗设备,使医院的检测仪器能达到同级医院先进水平。进一步优化医疗服务环境、提高医疗质量,促进医院的科学发展。

2.学习现代管理理念,提高整体管理水平

完善院科两级目标责任制管理体系,搞活用人机制,通过目标责任书,加强对科室的管理,以达到激励科室、促进医院发展的目标;完善医疗质量管理体系,以医疗质量为核心,以病案质量管理为中心,强化质量意识,加强工作责任心,完善二级质控组织和质量评价体系,实施全员全程全面质量管理;完善成本核算体系,强化经营理念、市场意识,坚持质中取胜、量中增收的原则。推行全成本核算,进行成本量化管理,切实降低医疗成本。加强医保费用新农合费用管理,积极推行单病种费用控制办法,做到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合理收费,降低病人负担。

3.加大人才培养力度,积极实施人才素质工程

为提高全院专业技术人员业务素质盒服务技术水平,采取多渠道、多途径的方式创造再学习的条件,进一步加大人才培养的力度,特别是中医药人才的培养,提高学历层次,优化专业节后,合理调整、充实知识构成。5年内全院专业技术人员的学历水平大专以上要达到100%。大力开展院内技术学习、业务培训和岗位技术练兵,全力营造浓厚的学习氛围,提高医务人员的综合素质,积极派员参加市以上的各种专业医学会、医疗单位组织的技术培训、交流、学习研讨等以提高理论技术水平和促进技术创新的继续教育,有计划地、有针对性地选准学科、分期分批地选调临床业务技术骨干到省以上医疗机构进修深造。到20xx年,每年送培不少于5人,努力为我院培养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专业队伍,为提高中医药的服务能力和促进技术创新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

4.严格坚持办院方向、积极发挥中医特色,确保中医药的主导地位

(1)加强中医药人才队伍建设,合理配备卫生技术人员,提高中医药人员在医务人员总数的比例,到20xx年,中医类别医师的中药技术人员在同类人员的比例要逐步达到70%的要求。

(2)科室建设。临床科室设置要充分体现中医特色,进一步加强中医特色门诊建设,到2012年不仅在数量上要完成制定的二级医院要达到15个特色科室的要求,更要注重服务质量的提高和中医特色的体现形式及优势的发挥。要通过强化管理、规范服务、优化治疗方案,提高诊疗水平、降低医疗费用,减轻群众就医负担。到2015年争取建成2到4个市级特色专科,在周围市县中产生较大影响。要依靠科技进步,发挥中医制剂,坚持中医药继承创新,拓宽服务领域,使其成为各具特色和独到之处的特色门诊。以扩大品牌效应,提高规模效益。

(3)积极发展中医专科(专病)建设作为促进医院发展的着力点和突破口,在抓好目前院内现有的中医专科不断巩固、完善提高的同时,要集中力量倾其全力,积极创造条件,选准项目,进行重点培植,做好重点专科的申报工作,以实现本院在市级或省级重点专科建设上获得突破。

(4)充分发挥中医药在农村中医药工作中的龙头作用,真正成为农村中医药医疗、预防、保健中心。积极指导农村卫生院工作和培训乡村医生,提高中医药的覆盖率。加强以急诊急就能力建设为重点的综合服务功能建设。大力发展中医药社区卫生服务,充分发挥中医药的特色盒优势,使其在预防、保健、康复、健康教育和常见病、多发病的诊疗服务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5)加强中医药应对

县中医院中长期发展规划第2页

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建设和重大疾病预防

适应公共卫生体制改革和发展要求,加强中医急诊急救能力建设积极加强急诊急救基础设施条件建设盒急诊急救技术培训;提高中医院对感染性疾病的救治能力。鼓励中西医人员相互学习,坚持中西医结合,中医人员应掌握中西医感染医学、急诊医学的基础理论和所必须的专业知识于技能。进一步提高中医药防治常见病、多发病的基础上,重点加强心脑血管病、糖尿病、胃肠肝病、肿瘤等重大慢性病的中医药防治。

四、政策与措施

1.深入加强职工的思想道德教育、职业道德教育和思想政治工作,弘扬“大医精诚”的医德医风,树立即体现中层医药传统优秀品德又符合新时代要求的服务理念,文明行医,诚信服务,坚持一切以病人为中心和以患者满意为标准,广泛开展义诊,送医药、献爱心等形式多样的实践活动。以创造文明单位、文明行业为目标,以打造学习型医院、开展文化建设为载体,努力构建和谐单位、和谐行业。强化医院管理,整顿服务秩序,规范执业行为,坚决抵制和认真治理医药购销领域的不正当交易和医疗服务中的不正之风,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和各级卫生行政部门加强行风建设,行业纪律的政策规定,积极探索建立从源头上纠正和预防损害群众利益不正之风的长效机制,以实现行业风气的根本好转,社会和群众的满意度明显提高。

2.积极实施医疗惠民工程,缓解群众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

围绕解决群众看病难、看病贵问题,认真落实国家医疗惠民工程的有关规定盒对贫困群体的减免政策;严格执行国家医疗收费价格标准,坚持合理检查、合理用药、合理收费的原则,实行成本核算与病床使用门诊数量、医疗质量、医德医风等综合考核、评议的办法,使科室收入、医生收入与开单多少及处方量不发生直接关系;全面落实价格公示制度,对住院病人实行“一日清单”对大型医疗设备检查阳性率实施监控考核,认真落实单病种费用控制和检验结果互认;积极开展医疗下乡活动和支援农村卫生工程,努力打造“诚信品牌”。

3.加大监督检查力度,确保规划运行和实施、考核,本着查漏补缺、整体推进和重点突破的原则,对其中难度较大的规划任务,要组织力量和努力加大工作力度,狠抓落实,对量化指标在注重完成数量任务的同时,更要注重质量和综合社会效益的提高,对定性指标要努力做到以社会和群众满意度为评价标准,以实现十一五期间,我院的医疗服务环境明显优化,服务意识明显增强,医疗服务质量进一步提升,社会和群众的综合满意度进一步提高,中医药的特色优势明显发挥,医院的发展步伐得到加快。

区林业十一五规划暨中长期发展规划


区林业十一五规划暨中长期发展规划

区林业十一五规划暨中长期发展规划

第一章 基本区情
(一)自然概况
**区位于山东省中部偏北,**市中南部,是山东省会**最大的市辖区,东起章丘,西止长清,南依泰山,北临黄河,总面积1298.57平方公里。地势南高北低,海拔在976—20米之间,比降为14.5,最高峰为梯子山,海拔975.8米,其余山峰在300—800米之间。地貌由南及北分为山区、丘陵、平原、沿黄四大类。
**区位处北半球中纬度地带,属暖温带半湿润半干旱大陆季风性气候。平均气温13.4℃,最高平均值14.5℃,最低12.4℃。平均日温差11.5℃。平均无霜期198天,日照时数2640.2小时。平均降水量为698.6毫米。降水多集中在7—8月份,占全年降水量的60左右。
**自然风光优美,人文景观众多,文物古迹荟萃,历史文化积淀深厚。区内物产丰富,粮、棉、油、菜、瓜、果、肉、禽、蛋、奶、鱼等农产品种类齐全。矿产资源主要有铁、煤、花岗石、木鱼石、重晶石等。区内旅游资源十分丰富,南部山区山峦绵延起伏,山清水秀,是省城**的“后花园”;北部平原荷花映日,滨河风光旖旎秀丽。主要旅游景点有跑马岭野生动物世界、四门塔、药乡森林公园、红叶谷、华山、蟠龙山等。
(二)社会经济状况
**区辖4个街道,14个乡镇,1个准乡镇级的工业示范区,51个居民委员会,655个行政村,总人口85万,其中非农业人口38.8万,农业人口46.2万。
20xx年,全区国内生产总值111.3亿元,其中农业总产值15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为13.5。农业总产值中,林业产值9117万元,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为6.1。全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594元。
(三)“十五”末发展预期目标
到“十五”末,全区生态林面积达到32万亩,经济林总面积达到44万亩,花卉苗木面积4万亩,农田林网化面积29万亩,林木覆盖率提高到35以上。
第二章规划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和奋斗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坚持走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可持续发展道路,建立以森林植被为主体的生态安全体系,建设山川秀美的生态文明社会,大力保护、培育和合理利用森林资源,推进林业生态体系和产业建设,实现林业跨越式发展,建设省城后花园,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贡献力量。
二、基本原则
——坚持全党动员,全民动手,全社会办林业。
——坚持生态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相统一,生态效益优先。
——坚持严格保护、积极发展、科学经营、持续利用森林资源。
——坚持政府主导和市场调节相结合,实行林业分类经营和管理。
——坚持尊重自然和经济规律,因地制宜,乔灌草合理配置,城乡林业协调发展。
——坚持科教兴林。
——坚持依法治林。
三、奋斗目标
通过管好现有林,扩大新造林,优化林业结构,增加森林资源,增强森林生态系统的整体功能,增加林产品有效供给,增加农民收入。到20xx年,全区林木覆盖率达到40以上,生态环境明显改善,林业产业结构趋于合理;到2020年,林木覆盖率达到50以上,生态环境趋于优化,林业产业实力显著增强;到2050年,林木覆盖率达到并稳定在55以上,实现山川秀美,生态环境步入良性循环,林产品供需平衡,建成比较完备的森林生态体系和比较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
——20xx—20xx年(“十一五”期间) 全区荒山造林7.7万亩,发展经济林6万亩,花卉苗木4万亩,速生丰产林3万亩,新建、完善农田林网10万亩,村镇植树600万株(各年度的发展目标详见附表)。到20xx年底,全区有林面积达到77万亩,其中防护林40万亩,经济林片林33万亩,用材林4万亩;堰边植树植果折实17万亩,经济林总面积达到50万亩;花卉苗木8万亩,农田林网化面积35万亩;干鲜果品总产量1.8亿公斤;林业总产值8亿元;林木覆盖率达到40。
——20xx—2020年 全区补植完善防护林10万亩,嫁接、改造、完善经济林15万亩,新增花卉苗木2万亩,新建完善农田林网15万亩,村镇植树1100万株。到2020年底,经济林总面积稳定在50万亩,花卉苗木面积达到并稳定在10万亩,干鲜果品总产量3亿公斤,林业总产值15亿元;林木覆盖率达到50。


第三章 总体布局和重点建设区域

一、林业建设总体布局
实现林业“十一五”规划及中长期规划任务目标,必须坚定不移地实施大环境绿化、保泉绿化、绿色通道、封山育林等林业重点工程,抓好宜林荒山、道渠两旁、城乡及村镇周围的绿化,努力实现全面绿化,在此基础上,实现由“量”到“质”的提升,提高绿化档次和水

区林业十一五规划暨中长期发展规划第2页

平;加快推进林业结构调整,努力建设好经济林、花卉苗木基地,适地发展用材林,依靠科技,依托市场,提高林业经济效益;坚持以人为本,依法治林,保护好林木、野生植物资源;积极稳妥地发展、建设森林公园和游憩性森林;加快林业管理体制和经营机制创新,向管理要效益,以改革促发展,调动社会各方面发展林业的积极性。
二、林业建设重点
(一)林业生态体系建设
1、宜林荒山造林绿化。“十一五”期间继续抓好大环境绿化、保泉绿化、小流域综合治理等以改善生态环境为主体的重点工程,对宜林荒山进行全面、高标准绿化。
——区域性生态环境的改善。到“十五”末,全区宜林荒山面积虽较“九五”、“十五”期间大幅减少,但仍有7.7万亩荒山需要绿化。这些荒山大多分布在山体的中上部或顶部,地处高山远山,土层瘠薄,绿化难度大,“十一五”期间努力将宜林荒山全部绿化一遍。一治一条流峪,一治一座山头,实行山水林田路综合治理,以实施重点工程为带动,高标准规划,严格造林技术规程,因地制宜,合理密植,最大限度地增加植被覆盖面积。通过重点区域治理,带动整个山区荒山绿化。
——景区景点周边的绿化美化。跑马岭、四门塔、九顶塔、红叶谷、药乡森林公园等现有景区景点,在保护、利用好现有森林资源的基础上,以提升绿化档次为主,根据景区各自的特点、面向的消费群体的不同因需在景区内密植各类观赏树种和摆放时令花卉,在绿化水平上再上一个新台阶;新引进的景点景区以高标准绿化为主,增加植被,增强吸引力和观赏效果,为景点再扩张、再提升打好生态基础。卧虎山、锦绣川、狼猫山三座大型水库以及33座中小型水库周围以营造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为主,涵养水源,减少水土流失,保障水库水质和周边环境良好,同时可适当点缀黄栌、五角枫、红栌等观赏树种,形成集绿化、美化、防护、旅游观光于一体的综合绿化体系。
——生态防护功能的增强及绿化水平的全面提高。“十一五”期间完成宜林荒山造林后,从20xx年开始,山区生态体系建设的重点有两个:一是努力实现全面绿化,做好“十一五”期间荒山造林成果的补植和完善;二是向高标准绿化迈进,增强生态防护功能,全面提高绿化水平。
2、平原绿化。
——农田林网建设。平原农田林网的新建坚持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实施、高质量施工,科学规划,统一网格标准,统一苗木规格,采用大苗、良种苗定植,确保一次成型,发挥最佳效益。农田林网的完善主要是对林带不整齐,布局不合理,网格偏大,标准不高的林网,按统一标准进行补植完善,达到合格农田林网的要求。“十一五”期间新建、完善农田林网10万亩。“十一五”末,平原35万亩农田基本实现林网化,农田防护体系更加完善。林网树木成材后,可按照法定程序办理各项审批手续后进行间伐或轮伐,但伐后必须及时更新,以确保整个防护体系的完备。
——速生丰产林建设。速生丰产用材林以廉价的投入、高效的产出、管理粗放等优点正逐步被平原地区群众所认识和接受,也是平原地区农民增加收入的有效途径。“十一五”期间,在群众自愿的基础上,适时引导、鼓励农民发展速生丰产用材林,五年计划发展3万亩。发展重点以沿黄、沿小清河的华山东部、遥墙、唐王、王舍人等平原乡镇为主。
——村镇绿化。城镇绿化以乡镇政府驻地为轴心,向四周辐射,以道路绿化为重点,向街巷延伸。重点搞好周边环境的综合整治、城镇小广场建设和办公、商住区的绿化美化,提升乡镇的对外形象。
大力推进围村林建设。周围的生态环境如何已经成为村庄文明、富裕的重要标志,也是建设现代化新农村的需要。围村林建设本着“十一五”期间打基础、搞试点,“十一五”之后全面展开的思路,科学规划,因势利导,有条件的村可规划建设中心花园或小广场,多形式加快村庄绿化。同时,积极引导农村群众结合村庄绿化搞好庭院绿化,改善生活居住环境。
3、绿色通道建设。建设绿色通道是国土绿化和大环境绿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十五”期间全区绿色通道虽然做了大量的工作,完成了济青、东绕城高速公路的绿色通道建设,但今后的建设任务仍很艰巨
(二)林业产业体系建设
林果产业是南部山区农村经济的支柱产业,是山区农民增收的主渠道;花卉苗木业是新兴的朝阳产业,地域带动作用明显,市场潜力巨大。“十一五”期间重点抓好林果产业的提升和花卉苗木业的发展壮大。
1、林果产业。“十五”末,全区经济林总面积达44万亩,“十一五”期间在稳固现有面积,适当扩大规模的同时,重点在挖掘内部潜力,产业提升上做文章。
①结构优化。突出抓好“五个一批”:
——新扩张一批果品基地。“十一五”期间再扩大经济林面积6万亩,“十一五”末经济林总面积达到并稳定在50万亩。重点突出仲宫、港沟、彩石、柳埠等目前经济林总量和人均面积较少的乡镇的退耕还果,大力发展经济林。坚持良种化、区域化、基地化的建设原则,重点发展桃、杏、核桃、板栗、花椒、大樱桃等当地名优品种和市场潜力大的干果和小水果,逐步扩大标准化生产和无公害生产规模,培育、扶持一批当地优势果品品牌,努力提高良种化程度,提高市场竞争力。
——更新改造一批中低产果园。现有经济林中,有近10万亩的果园产量低、效益低下。“十一五”期间,重点对这些中低产果园进行提升改造。学习借鉴外地的先进技术和经验,积极推广果实套袋、微滴灌、树盘覆草等管理技术,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的转化,加强树上树下科学管理,提高果树生产的单位面积效益和经济效益。
——嫁接提升一批低劣果树品种。现有经济林中,有7.5万亩属于老化、退化严重的低劣果树品种和新栽植的干果实生苗,管理滞后,影响农民增收。嫁接改造的重点是苹果、梨、桃等低劣杂品种以及新栽植的核桃、板栗实生苗。紧跟市场需求变化,积极引进市场竞争力强、效益好的名优特新果树良种,引进良种接穗,大力开展果树嫁接改造工作,努力提高良种化水平。
——设施栽植一批果树大棚。果树设施栽培通过“十五”期间的实践,正逐步被山区群众所接受。“十一五”期间,继续加大果树大棚建设力度,根据果树生产状况和立地条件,正确引导,因地制宜地抓好果树设施栽培,深入挖掘果树生产的内在潜力。
——建设完善一批高标准林果示范园,以点带面,辐射带动林果产业化水平的整体提高。重点抓好核桃、板栗、扁桃、苹果、梨、桃、杏、葡萄、柿子等10大类果品高标准示范园的建设。同时,抓好20个左右的果树专业村,全面带动,提升全区果树管理整体水平。
②产业体系。全区经济林总量和产量虽大幅增加,但也存在销售渠道不畅、产业链条不健全的问题,尚未形成完整的产业体系,这也是林果经济效益不高的原因之一。“十一五”期间争取在果品精深加工和市场化建设上有新突破。
——果品精深加工。“十五”期间引进、发展的华鲁食品、大正食品等农副产品深加工企业效益良好,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果品产销矛盾。“十一五”期间力争再引进几家以农副产品精深加工为主的规模型农业龙头企业,实行果品基地、产出、加工、销售一站式服务,有效解决果品销售不畅的问题,延长产业链条,实现果品的多次增值。
——完善产销体系。加强果品市场建设。在扩大已有的七里堡、仲宫、商家、西营等果品市场规模的同时,再规划建设柳埠、高而等3处果品批发交易市场,避免因销售不畅造成的果品滞销压价,提高群众植树种果的积极性。充分发挥果树生产者协会和专业协会的桥梁纽带作用,面向市场,面向果农,走出一条协会、基地、农户、市场的产销路子。
2、花卉苗木业。花卉苗木业作为新兴产业和朝阳产业,“十五”期间发展势头强劲,为今后的产业做大做强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十一五”期间继续加大力度,新发展4万亩,“十一五”末达到8万亩,并形成规模。坚持区域化布局、规模化发展。积极引导、扶持唐王、董家、郭店、王舍人、华山等平原乡镇发展种苗繁育和花卉种植。在布局上逐步向济青高速公路、东绕城高速公路、孙唐路两侧集中,建设花卉苗木产业带。坚持发挥龙头企业的辐射带动作用,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新引进一批花卉苗木龙头企业;加大扶持力度,鼓励现有企业和种植大户扩大规模。坚持市场拉动,发挥好区花卉苗木协会的作用,搞好市场信息沟通,紧跟市场需求变化。坚持园区化管理,做好花卉苗木产业园区的规划和招商,实现产业发展的聚集效应。
(三)林业生态保护体系建设
生态体系的不断完善,森林资源总量的不断增加,森林资源管护的任务也越来越繁重。因此,“十一五”期间必须进一步健全林业生态保护体系,抓好封山护(育)林、森林防火、资源林政管理和森林病虫害防治工作。
1、实施封山护(育)林及生态林补助项目。封山护(育)林是有效地保护和培育森林资源,加快国土绿化、改善生态环境的有效途径。全区从上世纪九十年代以来持续不断地封山育林,有效增加了森林植被。“十一五”期间,继续加大封护力度,与实施生态林补助项目结合起来,对项目区森林资源实行重点封护,发挥项目区专职护林员的作用,管严管死国家级生态公益林。以项目区为核心,向外延扩展,扩大封护范围。本着封低即封高,封近即封远,生态、社会、经济效益兼顾,封育管造四结合的原则,因地制宜,因类施封。“十一五”期间新封山护林10万亩。
对位处高山远山偏远地带、人工造林难度大,比较适宜通过实施人工封育,达到增加植被目的的部分荒山,加大封山育林力度,实行死封,按封山育林的标准和要求,配备护林房、护林员和瞭望设施,建设生态防护隔离围栏,以最大限度地减少林业投资,同时又能实现全面绿化。
2、森林防火。始终把森林防火放在林木资源管护工作的突出位置来抓。加强装备建设,根据任务需要,配齐必要的通讯、交通和扑火机具。加强队伍建设,加强森林消防专业队伍的管理,提高作战能力,完善区、乡镇、村三级护林网络,搞好护林联防。加强林火监测监控体系建设,科学防火,增加防火瞭望台(塔),安装先进的监控设施,减少监控死角。加强制度建设,完善森林防火的各项制度,采取一切有效措施,努力减少森林火警火灾发生起数,减小火灾危害。
3、资源林政管理。严格木材采伐审批程序,坚持实行林木采伐伐前公示制度,强化整个采伐过程的监督。严格实行木材采伐限额制度,减少违章采伐、乱砍滥伐等现象的发生。加强木材运输管理和木材经营管理,规范木材经营市场,加强对从事木材经营、运输的单位和个人的管理,依法健全各项经营手续。通过各种方式提高林业行政执法人员的整体素质和执法水平,预防职务犯罪,提高林业案件的查处效能,确保森林资源的安全。
4、森林病虫害防治和动植物检疫。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方针,加大森林病虫害的防治力度,新建完善林木病虫测报点,配齐必要的防治设施和装备,增强病虫害的预测预报和防治能力。对柳埠、黑峪两处国有林场进行重点防治。全区林木病虫发生率、监测率、防治率都要达到省、市制定的管理目标,做到有虫不成灾。加强动植物检疫工作,防止林木检疫对象的侵入。加强野生动植物资源的保护,加强对驯养、繁殖、经营野生动植物的单位和个人的监督管理,完善各种经营手续,依法经营,依法管理,逐步使野生动植物保护工作走上规范化轨道。
(四)森林旅游业与自然保护区建设管理
1、林场建设。柳埠、黑峪两处国有林场在保护、管理好国有森林资源的基础上,“十一五”期间争取在管理机制、经营方式、经济效益上有新的突破。特别是国有柳埠林场,在核心区域的森林资源划归跑马岭景区和四门塔景区管委会经营后,如何摆脱目前的困境,盘活其余国有森林资源是亟需研究解决的重大课题。在新形势下,应紧紧抓住市场经济深入带来的重大机遇,打好“柳埠国家森林公园”这块牌子,广泛宣传,广泛招商引资,力争“十一五”期间盘活部分国有资源,努力使林场摆脱困境。两国有林场要不断加强制度建设,对职工进行多形式、多层次的教育培训,转变职工思想观念,激发工作积极性,努力使林场建设再上一个新台阶。
2、森林旅游业发展。森林旅游经过“九五”、“十五”期间的发展,优势越来越明显,人气越来越聚集。特别是国有黑峪林场与山东鲁建世纪集团以合作形式开发建设的蟠龙山森林公园20xx年的成功建成开放,为全区乃至全市森林旅游业的发展树立了样板。“十一五”期间继续发展优势、挖掘潜力,做好森林资源的合理开发利用。
——森林公园建设。进一步扩大蟠龙山森林公园的建设规模,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公园的知名度,吸引更多的人流、物流在此聚集;完善运行管理机制,全面发挥森林资源的三大效益,努力由投入期向效益回收期转变。协助做好唐王林场市级森林公园的招商引资和开发建设工作,修订完善森林公园的总体规划,用市场的手段开发经营森林公园,把唐王林场市级森林公园建设成为全区北部滨河风光休闲旅游的亮点景区。同时,将其他林相较为整齐、环境较好、有一定历史文化底蕴的林片经调查规划后,再申建2处市级森林公园,构建全区森林旅游的大格局。
——休闲观光采摘果园。深入挖掘南部山区经济林的内在潜力,结合“农家乐”项目的实施,在人流集中、交通便利的经济林种植区,因地制宜,积极引导、鼓励单位或个人营建果品采摘园、果园超市等农业休闲观光项目。鼓励有条件的镇、村引进企业连片开发,形成大型的休闲观光景观园,做足旅游这篇大文章。
3、自然保护区建设管理。柳埠自然保护区是市政府批准的市级自然保护区,规划建设面积为4.5万亩。“十一五”期间,重点是按照市级自然保护区的建设标准和要求,做好制度完善,管护措施落实,区内环境改善和周边环境综合整治等工作。力争进一步扩大保护面积,整合周边森林资源,积极申建成为国家级或省级自然保护区。

第四章“十一五”林业改革重点

一、进一步完善林业产权制度
加快新一轮林权证的核发工作,明确权属,切实维护林权证的法律效力,严格保护林权所有者的财产权,维护其合法权益。进一步稳定承包关系。上一轮承包到期后,原承包做法基本合理的,可直接续包;原承包做法经依法认定明显不合理的,可在完善有关做法的基础上继续承包。农户不愿意继续承包的,可交回集体经济组织另行处置。对目前仍由集体统一经营管理的山林,可采取“分股不分山、分利不分林”的形式,将产权逐步明晰到个人。对宜林荒山荒地,总结“九五”、“十五”期间的经验做法,推广柳埠、锦绣川、孙村等乡镇的改革经验,进一步推行分包到户、招标、拍卖等形式确定经营主体;造林难度大的宜林荒山荒地,可通过公开招标的方式,将一定期限的使用权无偿转让给有能力的单位或个人经营,但必须限期绿化。
二、加快推进林地、林木使用权的合理流转
在明确权属的基础上,鼓励各种社会主体通过承包、租赁、转让、拍卖、协商、划拨等形式参与林地、林木使用权的流转。林地、林木使用权可依法继承、抵押、担保、入股和作为合资、合作的出资或条件。规范流转程序,加强流转管理,认真做好流转的各项服务工作,及时办理权属变更登记手续,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在流转过程中,要坚决防止出现乱砍滥伐、改变林地用途、改变公益林性质和公有资产流失等现象。
三、放手发展非公有制林业
鼓励各种社会主体跨所有制、跨行业、跨地区投资发展林业。凡有能力的农户、城镇居民、科技人员、民营企业、企事业单位和机关团体的干部职工,都可单独或合伙参与林业开发,从事林业建设。切实落实“谁造谁有、合造共有”的政策,为各种林业经营主体创造公平竞争的环境。
四、实行林业分类经营管理体制
按照林业分类经营改革划定的事权等级和经营类别,分别采取不同的管理体制、经营机制、政策措施和资源管理办法。对公益林业按照公益事业进行管理,以政府投入为主,吸引社会力量共同建设;商品林业按照基础产业进行管理,主要由市场配置资源,政府给予必要的扶持。继续实施好国家级生态公益林补助项目,按照项目要求,管严管死国家级生态公益林。争取实施省级公益林补助项目。进一步完善项目的招投标制度、报帐制度,实现林业经营管理机制的创新。
五、革新林业管理机制
(一)办公自动化与网络办公
办公自动化与网络办公是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也是提高办公效率、保障林业快速发展的有效手段。“十一五”期间,根据林业工作需要配齐计算机、传真机,配置带宽不小于1兆的局域网络,构建**林业信息网,及时发布林业发展、改革、科技等信息,及时了解外县区、外市地、外省林业工作的动态,汲取经验做法。加强局域网络安全,配齐必需的防火墙、服务器等设备。加强网络管理,培训、确定专职的网络管理人员,确保信息畅通。努力提高网络使用效率,逐步实现网上收发公文、查阅文件、网上传输数据,实现无纸化办公。
(二)业务监控、服务设施建设
根据各科站分工和业务需要,配备多媒体演示室、电子显示屏和电子触摸屏。建设林火监控室、资源消长监控室、林木病虫监测室等现代化的服务设施,及时掌握全区森林资源消长动态,提高森林灾害的预防能力。
第五章 保障措施
一、切实加强对林业建设的领导
要充分认识加强林业建设对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性和紧迫性,将其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做到认识到位,责任到位,政策到位,工作到位。切实加大林业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增强干部群众国土绿化意识,激发积极性。层层落实目标管理责任制,主要领导亲自抓,分管领导靠上抓。动员全社会的力量来关心和支持林业工作,共同推进林业事业持续、健康、跨越式发展。
二、加大政策引导和资金投入力度
坚持国家、集体、个人一起上,各方面的资金一起筹,建立多渠道、多层次、多形式的筹融资投入机制。积极对上争取林业贴息贷款、国债造林以及重点工程建设资金。坚持全社会办林业,全民搞绿化,深入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采取多种形式发展社会造林。不断丰富和完善义务植树的形式,提高适龄公民履行义务的覆盖面,提高义务植树的实际成效。抓好区、乡镇、村三级义务植树基地建设,建立健全义务植树登记、考核和监督检查制度,多形式加快林业建设。
三、扩大林业对外开放,实现与国际接轨
充分利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加快林业发展。加大引进力度,着力引进资金、资源、良种、技术和管理经验,鼓励区外投资主体投资造林和发展林产品加工业。开展林产品标准质量体系认证和无公害林产品的开发建设,确立品牌优势,提高林产品的市场竞争力。
四、坚持依法治林
进一步加强林业执法队伍建设,逐步建成以专业执法队伍为骨干,以专职护林队伍为基础,专群结合、以专为主,防打结合、以防为主,反应迅速、打击有力的森林资源安全保障体系。积极开展专项教育,加强队伍培训和管理,不断提高队伍的整体素质和执法水平。采用林业公安、林政、森保三位一体的联合执法模式,加大行政执法力度,切实加强以森林防火、防止乱砍滥伐和乱征滥占林地、防治林木病虫害为主要内容的林木资源管护工作,依法严肃查处各类毁林案件,严厉打击毁林犯罪活动。
五、强化科教兴林版权所有
坚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加强科学研究、成果应用和技术开发,提高林业的科技创新能力。重点研发林木良种选育、瘠薄山地造林、重大森林病虫害防治、资源与生态监测、林火管理与控制及主要经济林产品加工转化等关键性技术。抓好林业数据库和林业信息网络建设。加强协会、学会建设,增强技术交流与合作。鼓励科技人员深入生产第一线,开展技术承包、技术咨询、利用技术参股、领办创办实体等形式,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加强林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建设,稳定科技工作队伍。进一步完善科技相关政策,推动林科教、技工贸相结合。加强林业人才教育和培训体系建设,加大对林业职工的培训力度,提高林业建设者的整体素质。

欢迎阅读范文人网《农村实用人才中长期发展规划》内容,我们还为您精心挑选了关于2024工作计划的优质专题,请访问:妇科发展规划演讲稿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