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教案 > 幼儿大班音乐律动教案 > 导航 >

幼儿大班音乐律动教案,2024幼儿大班音乐律动教案

幼儿大班音乐律动教案

活动背景: 动画片《米奇妙妙屋》内容精彩,是由一个个益智性的小故事组成的,很符合幼儿的年龄特点,幼儿在观看的同时能促进其想象力、创造力等能力的发展。这段时间,我班幼儿对《米奇妙妙屋》非常感兴趣,课余常常聚在一起,唱着动画片里的歌曲,讨论动画片里的情节,尤其对米奇这个角色是喜爱有加。兴趣是最好的老师,结合我园省级课题《在音乐活动中培养幼儿活泼开朗的性格》,我设计了节奏活动《米奇妙妙屋》,通过创设一个个有趣的游戏情境,结合多媒体教学,让幼儿充分感受节奏活动带来的快乐,培养对音乐活动的兴趣。

活动目标: 1、在有趣的游戏情境中,听懂不同的音乐节奏的信号并表现相应的动作。 2、在游戏活动中掌握一定的音乐节奏,感受节奏活动带来的乐趣。 3、乐意与老师、同伴一起快乐地做游戏,培养幼儿活泼开朗的性格。

活动准备: 相关媒体制作、闪烁的小星音乐、双响管、指示牌、米奇头饰等。

活动过程: 一、和米奇做游戏你好,米奇! 1、向幼儿介绍米奇。 教师导语:小朋友,我们班来了许多客人老师,一起向客人老师问好。今天还有一位你们非常喜爱的动物明星也来了,想知道它是谁吗?闭上眼睛,它马上就会出现。 2、让幼儿用不同的方式和它打招呼。 教师小结:小朋友真有礼貌!愿意和米奇做做游戏吗? 3、歌表演:闪烁的小星,帮助幼儿感受节奏。 二、听听走走做游戏妙妙屋,我来了! 1、在音乐伴奏下,初步感知玩节奏的快乐。 教师导语:小朋友跳得真好,那想不想去我的米奇妙妙屋玩一玩?(想)太好了,男孩女孩排排队。小朋友,路上我们还会遇到一些可爱的朋友,经过一些有趣的地方,千万跟紧老师哦,别一个人掉队了。我们出发。(幼儿听闪烁的小星走走。)提问:刚才一路上,我们是怎样走的?(听着音乐节奏,一步一步走的) 2、学习看指示牌,交换节奏地走。 (1)教师导语:瞧!我们现在到哪里了?(播放画面--绿草地)噢,忘了告诉你们,要走过这片绿草地,我们要跟着指示牌走。 (2)出示指示牌,帮助幼儿理解图意,根据指示牌提示走走(图a)。 提问:你看到了什么?代表什么意思呢?(拍两下手,走两下)。练习巩固。请一做得好的幼儿在前面带路。 (3)出示指示牌,加深难度,感受节奏的变化。(图b)提问:你看到了什么?代表什么意思呢?(拍四下手、走四下)幼儿练习,巩固掌握节奏。  

查看全文>>>

一、活动目标: 1、初步认识并感受四分音符。 2、学习模范小动物,在游戏的过程中,培养幼儿节奏感。 3、体验集体游戏的乐趣。

二、活动准备: 音乐《玩具兵进行曲》,动物头饰,动物脚印卡片若干,小红旗一面,布置场地。

三、活动过程: (一)幼儿排好队,准备到音乐谷参加大游行,导入活动。 教师;音乐谷要举行大游行,老师要带小朋友们去参加,到那里我们会认识许多新的朋友,现在跟我一起出发吧!'' 教师挥着小红旗,喊着口令:一二,一二,带领幼儿前行。 (二)初步认识并感受四分音符。 1、说一说我们一路看到的脚印是谁的?鼓励小朋友模仿小动物的动作。 2、教师鼓励小朋友边学习小动物的动作,边模仿小动物的叫声, (三)分组扮演不同的小动物,练习四分音符。 1、幼儿听音乐进行练习。 2、把幼儿分成四组,扮演不同的小动物进行练习。 (四)鼓励幼儿创编其他小动物的动作进行练习。 (五)教师小结,结束活动,发放节奏卡给幼儿,带领幼儿离开音乐谷。

教学反思: 1、活动设计很新颖,幼儿很感兴趣,参与性高。 2、运用到音乐谷参加大游行的情景贯穿整个活动,使幼儿在游戏中学会知识。 3、教学讲解清楚,组织层层有序,让幼儿有意犹未尽的感觉。 4、幼儿对此类上课方式很新鲜不能很好遵守纪律,对音乐知识掌握有一定的困难。 5、乐曲前奏比较难掌握,经常踩不到点子上。

查看全文>>>

活动目标: 掌握二分、四分、八分音符组成的节奏,感受说唱结合形式的歌曲结构。 初步学唱歌曲《数高楼》,体验理解与学唱歌曲的快乐。

活动准备: 多媒体课件、音乐伴奏等

活动过程: 一、看看玩玩:弟弟妹妹来运动 重点:感受旋律,并能根据旋律的节奏做出各种运动的动作 今天天气真好,看,草地上谁来了? 他们在干什么?我们也来跟他们一起玩一玩吧!

二、说说唱唱:弟弟妹妹数高楼 a 重点:熟悉旋律,学唱歌曲旋律部分 看看,这位小妹妹发现了什么? 请小弟弟和小妹妹和我一起来数高楼。(教师示范歌唱) 带领幼儿一同歌唱 b重点:在说唱变化中体验节奏型变化的不同韵律。 启发联想。总结:一层楼,住着谁?一只小猫喵。 听听声音。总结:二层楼,住着谁?两只小狗汪!汪!。 看看图形。总结 三层楼,住着谁?三只老鼠,吱吱吱。 猜猜谜语。总结:四层楼,住着谁?四只青蛙,呱呱呱呱。 数数念念。总结:五层楼,住着谁?五只小鸡,叽叽叽叽叽。 完整练习a歌唱与b说唱。

三、走走逛逛:弟弟妹妹看上海 重点:了解上海著名的建筑。 我们的上海也很很多有名的高楼,你们知道有哪些吗? 以后我们也来把这些高楼编到歌词里面去唱给小弟弟小妹妹听。

查看全文>>>

活动目标: 1、能根据歌曲内容及大鞋与小鞋发出的不同声音,大胆地创编动作进行表演。 2、喜欢参加音乐活动,体验与同伴共同歌唱、表演的快乐。

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已经学会唱歌曲《大鞋小鞋》,并理解歌曲的内容。 2、物质准备:音乐磁带《大鞋小鞋》、录音机

活动过程: 一、复习歌曲《大鞋小鞋》,进一步感受歌曲中两种不同的音乐形象,理解歌曲的内容。 1、引导幼儿用不同的演唱速度和力度来演唱歌曲。 师:在上一次的歌唱中,小朋友都已经说了,在唱爸爸的鞋时,要唱得慢、声音要大声;而在唱娃娃的鞋时,要唱得快、声音要小声。那让我们用好听的声音演唱一遍,好吗? 2、幼儿分组演唱,再次感受两种不同的音乐形象。 二、根据歌曲内容创编动作,自由表演。 1、幼儿自由创编歌曲前半部分内容的动作。 师:在上一次的活动中,小朋友都说了许多穿爸爸的鞋和穿娃娃的鞋的不同感觉。请你用有趣的动作把它表演出来,好吗? 2、幼儿在集体面前表演。 师:请23个表演得较好的幼儿上前来表演。 3、幼儿分组讨论、创编歌曲后半部分内容的动作。 师:在上次的活动中,小朋友都已经模仿过穿大鞋和穿小鞋走路时发出的声音。可是,应该用什么动作把它表演出来呢? 请你和周围的小朋友讨论一下,大鞋的声音应该用什么动作来表演?小鞋的声音又应该用什么声音来表演? 4、幼儿在集体面前表演。 师:谁来表演穿大鞋(小鞋)走路时发出的声音? (引导幼儿用不同的动作来表演。) 5、教师口哼曲子,师幼共同表演。 师:小朋友,让我们一起边听音乐边表演吧。 (师观察幼儿的表演,灵活地抓住幼儿在表演中的闪光点。) 6、教师示范表演。 师:小朋友都很棒,都想出了这么多的动作。老师也想出了一个不一样的动作,想不想看? 7、师幼交流讨论教师的表演。 师:老师的表演好吗?好在哪里, 8、师幼共同表演23遍。 三、幼儿分组边唱边表演。 师:将幼儿分成两组,一组表演第一段,一组表演第二段,边唱边表演。

活动延伸: 1、在自由活动时间可引导幼儿边唱歌曲边表演。 2、把穿爸爸的鞋和穿娃娃的鞋的不同感觉画出来。

查看全文>>>

【活动目标】 1、演唱歌曲《娃哈哈》,表现歌曲欢快的情绪。 2、学习新疆舞的基本步伐垫步。尝试手脚协调地跟着音乐表演新疆舞《娃哈哈》。

【活动准备】 舞蹈编排: (1)脚步以垫步贯穿始终。 (2)听歌词,记动作次数。 第一句歌词:双手在胸前拍手两次,双手在左上方一高一低转动手腕两次。 第二句歌词:双手在胸前拍手两次,双手在右上方一高一低转动手腕两次。 第三句歌词:双手在胸前拍手两次,双手侧平举,转动手腕两次。 第四句歌词:双手在胸前拍手两次,双手在头顶上方转动手腕两次。 第五句歌词:双手在胸前一边拍手一边自转一圈。 第六句歌词:双手在胸前拍手三次,最后双手翘起大拇指摆个造型。

【活动过程】 一、学唱歌曲环节。 1、聊聊新疆的好吃的、好玩的、好看的风土人情,进一步了解新疆,喜欢新疆,激发幼儿学习新疆歌舞的兴趣。 2、学唱歌曲,熟悉歌曲,强调在重拍上的歌词要唱得短促有力些,如:我、是、花、真等,为学习垫步打好基础。 二、学习垫步。 1、创设一个乘坐火车去新疆旅游的情景,辅助提问:火车怎么开呢?引导幼儿观察老师示范的火车开法:双手叉腰,做垫步。 2、交流自己的发现。如:一只脚在另一只脚的后面一点用脚尖踩。脚踩下去的时候身体要长高。幼儿模仿尝试,教师观察指导。 3、教师邀请火车开得好的幼儿示范,再次帮助幼儿了解垫步的要领,知道只有这样开火车才能到新疆。 4、出示铃鼓,介绍这是新疆叔叔跳舞时用的乐器。教师跟着音乐拍铃鼓,请幼儿跟着示范者再次开火车去新疆旅行。用铃鼓声给幼儿信号,在听到鼓声的同时脚踩下去,帮助幼儿踏上音乐的节奏。 5、请一位把握节奏较好的幼儿来做新疆叔叔拍铃鼓,带大家游览新疆美景。 三、学跳新疆舞。 1、教师示范舞蹈。辅助提问:新疆阿姨是怎么跳的?手腕转动和扭动脖子表示什么意思?联想到摘葡萄和葡萄很好吃的意思。不同方位转动手腕表示什么意思?幼儿联想是在摘不同地方的葡萄。 2、按舞蹈动作的顺序编成了一首儿歌: 左边的葡萄大又大, 右边的葡萄甜又甜, 旁边的葡萄多又多, 上边的葡萄数不清。 娃哈哈,娃哈哈, 新疆的葡萄亚克西。 3、在一边念儿歌一边做动作的过程中学会舞蹈。

查看全文>>>

【活动目标】 1、理解儿歌内容,初步学会朗诵整首儿歌。 2、感受儿歌幽默的情趣,学习词:扮、乐、滑、摔。

【活动准备】 事先告知配班老师如何扮老公公出场、白眉毛、白胡子及相关儿歌的图片。

【活动过程】 一、情景问答,引出题意。 1、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位客人。你们看,他是谁? 2、为什么他是老公公? 3、老公公要为我们跳个舞,我们欢迎他表演吧!(老公公刚要跳舞,滑一滑、摔一跤、一摸胡子不见了。) 4、教师忙扶起老公公问:老公公,您没事吧?老公公边摸掉胡子边说:没事没事! 5、引导幼儿发现老公公的胡子不见了,引出题意。 二、教师朗诵儿歌。 1、引导幼儿说一遍题目,并请幼儿说说扮是什么意思? 2、教师朗诵儿歌一遍,幼儿仔细倾听。。 3、请幼儿说说:刚才你从歌曲中听到了什么? 4、出示图片,引导幼儿说说图片中的事,并引导幼儿用儿歌中的语句说一说。 三、幼儿学儿歌。 1、请幼儿跟随老师边看图片边念儿歌。 2、请个别幼儿单独看图片朗诵儿歌。 3、引导幼儿一起看图朗诵儿歌。 四、儿歌表演。 1、请幼儿观看教师如何化装成老公公,( )并请幼儿相互化装成小老公公。 2、引导幼儿跟随教师边念儿歌边表演。 3、请幼儿相互表演儿歌一遍。 五、小结 今天的儿歌有趣吗?你们学会了吗?开心吗?请你们回家后表演给爸爸妈妈看,好吗?

儿歌《扮老公公》 老公公,出来了, 白胡子,白眉毛。 点点头,弯弯腰, 滑一滑,摔一跤, 一摸胡子掉下了, 乐得大家哈哈笑。

查看全文>>>

活动目标:

1.初步熟悉音乐的旋律,在魔法棒的提示下学习分辨音乐的结构。

2.能依据自己的生活和游戏经验做出不一样的动作。

3.自然感受音乐活动带来的喜悦。

活动准备:

1.活动前游戏木头人,模仿各种运动动作。

2.课件《动物狂想曲》、自制魔法棒。

活动过程:

一、听音乐的开始部分,为活动做准备。

师:这段音乐听过吗?(介绍音乐名称)听到音乐你会想到什么动物?他们在做什么?

二、欣赏音乐,学习分辨音乐的结构。

1.课件出示魔法棒,欣赏音乐。

师:看!这是什么?它有很强的魔法,在《动物狂想曲》里它会出现,我们一起听一听,(教案出自:)看看它在音乐中一共出现几次?每次出现都发生什么事情?

2.师:音乐中魔法棒一共出现了几次?

魔法棒第一次出现发生什么事?(幼儿坐在座位上做小动物动作)

3.听第一段的音乐,幼儿做动作。

4.师:魔法棒第二次出现发生什么事?

这些玩具你会玩吗?

你可以玩得和小动物不一样吗?

5.听第二段音乐,幼儿做运动。(此处幼儿若感兴趣可重复做)

6.师:魔法棒第三次出现时又发生什么事?

如果魔法棒指向你们,你想变成什么样子的雕像?(出示自制魔法棒,幼儿做各种雕像的动作)

7.听第三段音乐,音乐的最后幼儿做自己想做的雕像动作。

三、完整进行音乐活动,体验喜悦情感。

听音乐完整进行活动,根据幼儿当时情况结束音乐活动。

查看全文>>>

【活动目标】

1.能用自然的声音演唱歌曲,初步体验和表现跳音。

2.愿意参加唱歌活动,体验与同伴互动交流的乐趣。

【活动准备】小鸟指偶两个、钢琴。

【活动过程】

1.练声:小鸟飞来了,喳喳喳喳喳(3个音阶练习);哼唱《小小鸟》旋律。

2.谈话导入,(教案出自:)欣赏第一遍(教师清唱歌曲),了解歌曲名称。

设问:歌曲唱了什么?介绍歌曲名字。

3.手偶表演,欣赏第二遍,初步了解歌词。

设问:歌曲里的小鸟先怎么样?然后呢?

4.借助手偶表演熟悉记忆歌词。

5.学唱新歌,重点学习表现跳音。

6.幼儿边歌唱边表演,进一步熟悉歌曲。

附:歌曲《小小鸟》

1=c

一 只 小 小 鸟,两 只 小 小 鸟,见 面 点 点 头,点 点头。

你 亲 亲 我,我 亲 亲 你,碰 一 碰,碰 一 碰,飞 走了。

查看全文>>>

活动目标:

1、看图谱学习用温柔的声音演唱歌曲。

2、感受宝宝对妈妈深深的爱。

活动准备:

歌曲录音、音乐图谱ppt

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我们都知道妈妈很爱你们,那你们爱妈妈吗?爱妈妈可以用什么动作来表示呢?

二、理解歌词,学唱歌曲。

1、欣赏歌曲,理解歌词

(1)听一听歌里面的宝宝是怎么爱妈妈的?(欣赏歌曲)

(2)歌曲里的宝宝用什么动作表示爱妈妈?(亲亲)你们有没有亲过妈妈?我们用什么亲妈妈的?(小嘴巴)(教案出自:)(出示图)我们来看看这张图,上面有红红的小嘴巴,就表示什么?(亲亲),那小手表示什么呢?(摸摸)

(3)歌曲里的宝宝亲妈妈哪里了?小手摸妈妈哪里?

(4)宝宝是按什么顺序亲亲和摸摸妈妈的呢?我们再来听听歌曲!(再次欣赏)

(5)(出示歌曲图谱)我把它按顺序画了下来,谁看懂了来说一说?

(6)我们看着图谱一起来说说宝宝是按什么顺序亲亲和摸摸妈妈的。(一遍)

(7)这次我们配上音乐,看着图谱,大胆的说出来。(二遍,最后一遍老师唱)

2、学唱歌曲,表演歌曲

(1)刚才听到老师跟着音乐唱起来了,我知道你们一定也很想唱,要不要试试?(第一遍跟歌曲唱,第二遍放伴奏:师大声,幼儿轻声)

(2)你们唱的很棒!奖励你们一个游戏《用手指出来》,我们一边唱一边把你唱到的用手指出来,好吗?(跟着音乐做动作一起演唱歌曲)

(3)妈妈爱你们,老师也像妈妈一样爱你们,(教案出自:)你们想不想亲亲我这个老师妈妈?好,那你们用好听的声音,好看的动作向我表示你们的爱吧。(幼儿表演唱)

三、替换歌词

1、除了妈妈爱你们,还有谁也爱你们那你们想不想也亲亲、摸摸他?我们可以怎样唱呢?(爸爸我要亲亲你等)

2、看着图谱替换歌词演唱

查看全文>>>

【设计思路】

这首童谣音乐曲风幽默风趣、节奏清晰明了,蚊子的习性和幼儿生活非常贴近,为孩子们将生活转化为艺术进行肢体表现做好了铺垫。我把它作为素材,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引导孩子们在游戏中体验、探索、表达和合作,充分领略音乐的有趣。

【活动目标】

1、感受音乐的乐句与节奏,用动作表现赶蚊子、蚊子叮、生气、拍蚊子等情节。

2、通过观察、讨论、模仿的方法来共建游戏玩法。

3、体验和同伴合作游戏的快乐。

【活动准备】

音乐、蚊子指偶、幼儿会念儿歌

【活动过程】

1、体验蚊子飞和赶蚊子的音乐情节和节奏。

(1)教师讲小孩儿睡觉,蚊子叮小孩,小孩儿赶蚊子,最后打蚊子的故事,帮助幼儿理解游戏内容。

(2)蚊子怎么飞?(哼乐句学习动作)它飞来了,赶快把它赶走吧!怎么赶?一起来赶一赶!(哼乐句一起学赶的动作)

(4)我们来做做蚊子飞和赶的动作吧!(带幼儿跟音乐进行飞和赶交替动作)

(5)师幼进行两遍角色互换(一个当蚊子,一个当小孩儿)的乐句交替练习。

2、体验蚊子叮的音乐情节和节奏

(1)(出示蚊子教具)它飞到手上来叮我了!(教案出自:)蚊子还跟着儿歌的节奏一下一下叮我呢!(教师示范叮的动作和节奏)

(2)把你的一根手指头变成臭蚊子,在你身上一下一下的叮!(播放儿歌)

3、讨论、观察和创造生气的姿态。

(1)你们被叮醒了生气吗?生气的样子是什么样的?

(2)蚊子一个一个叮过来了,被叮的孩子醒过来做一个不一样的生气的木头人。

(3)你们生气的都想把蚊子怎么样了?一起来拍蚊子吧!什么时候拍呢?仔细看。(教师示范,引导幼儿知道在打干净后面拍。共同练习几次。)

(3)听!这儿也有拍蚊子的声音呢!(播放声音)还有个奇怪的声音你觉得是什么?(教案出自:)(死掉)你觉得蚊子在空中怎么样以后才死掉的呢?再听一遍!(引导幼儿理解蚊子转圈圈,死掉了!请个别幼儿表演转圈圈,死掉了!的样子,之后一起表演。)

4、加入前面的飞和赶的情节完整进行游戏。

(1)第一遍教师哼,第二遍跟音乐。

(2)个别幼儿当蚊子进行游戏。

(3)一半儿幼儿当蚊子,一半儿有当小孩儿,进行两两游戏。之后交换

5、结束

把好玩的游戏教给其他的朋友,做灭蚊专家。

查看全文>>>

幼儿大班音乐律动教案

范文资讯网幼儿大班音乐律动教案栏目为各位老师提供优质的幼儿大班音乐律动教案,2024幼儿大班音乐律动教案等,希望能够帮助到各位老师!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