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范文大全 > 严以用权心得体会 > 导航 >

严以用权心得体会

严以用权心得体会

领导干部和普通群众的不同莫过于手中有权、肩上有责。如何对待权力,怎么使用权力,是衡量一个干部是否合格的重要标准,也是“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的重要内容。严以用权,就是要坚持用权为民,按规定、按法律行使权力,任何时候都不搞特权、不以权谋私,做廉洁自律的“清白人”。 知道权从何来,才懂得权如何用。*人的一切权力来自人民。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决定了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员干部必须时刻清醒地认识到,权为民所赋,利必为民所谋。把人民群众置于心中位置,把群众关切作为指向,以群众满意与否作为权力行使是否得当的重要标准,是权力姓“公”的政治属性使然,也是人民群众对党员干部的期待所在。 严以用权首先必须严格端正权力观。中央纪委近期通报的违反八项规定精神的案件中,违规配备使用公车问题最为突出,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当前一些领导干部仍然在滥用权力。在一些领导干部那里,权力不是来自组织信任和人民重托,而是自己可以任意使用的“私器”。“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言行上唯我独尊,作风上专断浮夸,生活上奢靡享乐。这些现象,无不折射出权力观的偏差、扭曲甚至倒置。 正本才能清源。领导干部要从思想深处入手,转变用权理念,真正认识到即使身居高位头上仍有戒尺,越是位高权重,为人民服务的担子也就越重。不能甘做“糊涂官”、只当“太平官”,要主动作为,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从思想到行动,真正将行使权力的价值目标回归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上来。 严以用权,单靠觉悟不保险,要有制度才管用。用法律明确权力边界,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必须完善党内法规建设,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构筑规范权力运行的制度轨道。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党员干部作风建设带动权力规范运行取得显著成效。当前,国务院正在按照“法无授权不可为”原则加快建立和完善的权力清单制度,让权力的任性空间越来越小直至完全被“驯服”。 阳光是的防腐剂,监督是有效的防火墙。确保领导干部任何时候都不搞特权、不以权谋私,还要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接受最广大群众的监督。要尽快推动“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的公开,建立健全权力监督和责任追究机制,一旦滥用权力,不管任上任下都将被严厉追责。通过加强监管和完善追责制度,管住权力触角,倒逼领导干部勤于干事、勇于担责。 权力越大,责任越大。领导

查看全文>>>

严以用权必须秉公谨慎阳光 在“三严三实”中,严以用权是践行“三严三实”要求的关键环节,直指领导干部作风的核心。权力是把“双刃剑”,能否正确为官用权,是对领导干部最经常、最现实的考验。正确用权,才能为民谋利,为民造福;滥用权力,会损害群众权益,败坏党和政府形象。 法国启蒙思想家孟德斯鸠有一个论断:一切有权力的人都容易滥用权力,这是万古不易的一条经验。有权力的人使用权力一直到遇有界限的地方才休止。在基层一线,领导干部权力虽小,但直接面对群众、关系民生。如果用权不当,对百姓的伤害会很大,对党的形象会造成极大的负面影响。因此,再小的权力,只要牵涉到集体利益和群众的切身利益,也事关重大,必须严以用权,给权力划界。 严以用权,首要是秉公用权。要树立“权为民所赋”的意识,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基层检验检疫部门,上至局领导,下至检验检疫一线人员,手中多多少少都有一点权力,如果不能严格监督、严加约束、秉公用权,就不能保障权为民所用。只有从严治党、从严要求、从严制约,才能促进基层干部不断破除私心、成全公义。秉公用权,必须做到心中有党、心中有民、心中有责,把权力用到为人民谋利益上来,讲党性、讲规矩,认真严格执行好上级的各项方针政策。秉公用权,还要求党员干部在用权时要公正公平、公道正派、一心为公、用权为民。从“铁八条”到反“四风”,我们党不断织密织牢纪律与制度之网,为的就是强化刚性约束,告诫各基层干部敬畏权力、慎用权力、自我约束,不可胆大妄为、胡作非为、为所欲为。 严以用权,关键是谨慎用权。权力的边界就是法治,权力运行要遵循法律的轨迹,按规则、按制度行使权力,“法无授权不可为”,任何级别的领导干部都没有法外之权。要加强对党纪国法的学习研究,做到知法守法,要加强制度建设,使每一项工作都有章可循。对照用权有规,要加快推行权力清单制度,界定每个科室部门及每个岗位职责与权力边界,规范和明确权力运行程序、环节、过程、责任,而且要做到可执行、可考核、可问责。要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坚持制度面前没有特权,不管什么人,“出笼”必受惩。对照严以用权的要求,基层一线人员在执行上级文件规定时,更不能理解片面化、执行简单化,也许基层一线、窗口人员简单的一句同意或者不行,对企业来说可能生死攸关。每一名基层党员干部,都要常怀如履薄冰、如临深渊之

查看全文>>>
严以用权,是干部作风建设的一个重要课题。好干部用权,主要严在以下几个方面。

严以用权,严在决策。这个决策,指的是发展方向和重大事项的决策。前些年,有的地方热衷于上城市建设的大项目,广场越扩越大,办公楼越建越气派。但群众一眼就能看出,其中不少是某些领导干部好大喜功、急功近利的形象工程。其目的就是做给上边看,以便自己得到进一步的提拔重用。

严以用权,严在用人。用人是领导干部手里一项特殊的权力,也是风险最大的权力之一。一个人用不好,就可能贻误事业的发展。要坚持以制度用人,严格坚持选人用人的程序和标准;严格控制个人的好恶和影响,不以自己的眼光评判人,不按个人的交情选拔人,不为表面现象所迷惑。

严以用权,严在花钱。大到一个地方,小到一个单位,每一个领导干部在每一次签字支出公款的时候,一定要想一想,这些钱都是人民辛辛苦苦创造的财富,无论挥霍还是浪费,都是极大的犯罪。

严以用权,严在自律。焦裕禄没有让自己的孩子坐过一次公车,杨善洲没有用公权为亲属办过一件私事。在他们看来,权力是党和人民给的,只能老老实实给人民办事。每个人都有享乐的欲望,尤其是面对种种诱惑的时候。但如果你想创造光彩的人生,就必须首先征服自己,做到自重、自省、自警、自励。

干部清正、政府清廉、政治清明,山清水秀的政治生态是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前提。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始终做到秉公用权、不以权谋私,依法用权、不假公济私,廉洁用权、不贪污****,始终保持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这是领导干部践行“三严三实”,严以用权的“官箴”。

同样为官一任,为什么有的人如过眼云烟,没能给老百姓留下什么印象,而基层干部刘伦堂的故事感人肺腑、触动人心?同样是掌权一方,为什么有的人利令智昏,从权力高处摔下马来,而“拼命书记”向勤仕人去声犹在,永远留在人们心中?答案很明确:勤者,政之所要;廉者,政之本也,守住要,固住本,才能赢得人民群众拥护和支持。

我们绝大多数领导干部能够正确看待和运用权力,但也有少数领导干部勤而不廉,廉而不勤,甚至不廉不勤。有的认为“权力是上级给的,是自己辛苦换来的”,公权私用、公款私分、公车私坐;有的搞权力寻租,利益输送,插手工程建设、项目审批,权为妻用,利为子谋;有的坚持民主集中制不够,“大事小事一言堂”。逾矩失范,往往开败事之端。严以用权,关键要做到“三不”。

公权不私,谋私即盗。党员领导干部手中都掌握一定的权力 查看全文>>>

范文一

严以用权是总书记提出的三严三实教育要求之一,是依法治国,从严治党的关键和基础。治国必须治党,治党务必从严,从严务必要管好领导干部的用权行为,按照党的宗旨、法律的权限去行使权力,从而打造出一支作风硬素质高的干部队伍,筑牢党的执政基础,树立党的执政威信,凝聚党心民心,推动中国社会经济的发展。

一是用权要依法。依法治国是我们党治国理政一以贯之的基本理念,是中国共产党十八届四中全会的鲜明主题。党领导人民制定了宪法和法律,那么在共产党的领导下,党的领导干部自然不能有权就任性,无论是谁都要依照宪法和法律行事办事。西汉的刘向说:知为吏者奉法利民,不知为吏者枉法以害民。总书记也说: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必须在宪法和法律范围内活动,任何公民、社会组织和国家机关都要以宪法和法律为行为准则,依照宪法和法律行使权利或权力、履行义务或职责。党的领导干部在运用手中权力的时候要时刻绷紧法律这根弦,依法依规行使权力, 依法处理各种事务,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不要妄图利用权利去寻租空间,不能心存侥幸,企图跨越法律红线。符合法律的事提倡去做,违法违纪的事坚决不做,使自己成为一个知法、守法、依法、用法的好党员、好干部、好公民。

二是用权要民主。民主是党的生命,决定着人民群众的人心向背。领导干部的民主作风直接关系到团队的和谐团结,关系到工作的推动开展。总书记说过:在中国社会主义制度下,有事好商量,众人的事情由众人商量,找到全社会意愿和要求的最大公约数,是人民民主的真谛。如果领导干部民主作风不过硬,满目拍板,个人专断,出了问题,轻则没人同情,没人解围,工作被动,重则给事业带来损失。俗语有 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人多力量大等说法,就是告诫我们一个人的力量和智慧是有限的,只有群策群力,才能集中智慧,取得真经,少走弯路折路。所以,领导干部无论是在工作中,还是在生活中都应坚持有事要商量,遇事多商量,做事必商量的原则,才能断事合其理,处事利其成,果断不专断。

三是用权要透明。透明公开是建设法治政府的前提保障,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的根本举措。习近平总书记说:要坚持用制度管权管事管人,抓紧形成不想腐、不能腐、不敢腐的有效机制,让人民监督权力,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里。这句话虽然是针对反腐的经验和教训得出的结论,但是运用在党的领导干部行使权力方面也是一样的道理,只有领导

查看全文>>>

党员严以用权(一)

人们常说"正人必先正己,律己才能律人",面对着形形色色的诱惑,党员干部必须时刻加强学习,时刻严以律己,时刻警钟长鸣,从"小事"防起,让廉洁成为一种习惯。

本人身为中层干部,手中虽然没有财权、人权,但大小也是一名科级干部、共产党的"官".在日常工作中,如果不能正确看待和使用手中的权力,做到廉洁自律,就会滋生腐败现象、有损党的形象,在职工群众造成不良影响。因此,我们要以"三严三实"为准则,进一步净化自己,做一名焦裕禄式的好干部。

一、首先要加强学习

党员干部一定要自觉地加强学习,把加强自身修养作为一个必修课来学习。尤其要学习党中央一系列关于领导干部廉洁从业的大政方针和党内法规,学习《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八项规定》。党员干部要自觉地接受教育,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武装头脑,坚定理想信念、弘扬优良作风、增强廉洁意识,树立正确的世界观、权力观、事业观,只有这样才能打牢廉洁从政的思想基础。

二、其次要用好手中的权利

学习的目的就是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用先进的思想和科学的态度对待地位、金钱、利益、荣誉,克制个人欲望无限膨胀。用"三严三实"的要求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在重大原则和利益问题上经得起各种诱惑和风浪的考验。只有不断地加强自己在政治、思想、理论、人格等方面的修养,才能使自己在任何时候、任何问题上都能做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从而达到"不逾矩"的崇高境界。纵观近几年身边发生的违纪违法案件,究其根源就是有些干部不能正确认识和行使手中的权力,不是用手中的权力为人民服务,而是官商勾结、权钱交易、权色交易、权权交易、以权谋私。腐败的本质是权力腐败,要害是以权谋私。作为一名党员干部,要牢记权力就是责任、干部就是公仆、领导就是服务,自觉接受监督。应以"三严三实"为镜子,真正为职工群众掌好权、用好权,要有接受监督的坦荡,把自己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置于广大职工群众的监督之下。

三、再次要正确处理好几种关系

当前是开放的时代,各种形形色色的诱惑都使每一名党员干部面临着考验,这就要在提高道德修养的同时,坚持自重、自警、自省、自立。为此,在新的形势下,党员干部要处理好四种关系:一是处理好自律与他律的关系,模范的遵守纪律规定,自觉接受各种监督,保持严谨的生活态度和生活作风;二是处理好个人利益与国家利益的关系,使个人利益必须在

查看全文>>>

银行严以用权(一)

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践行“三严三实”要求,“严以用权”是核心。

权,本义是秤砣。古时候,在称重量的衡器上,衡为杆,权为砣,由此引申出“权衡”、“权力”。故《孟子》、《汉书》都说:权,“知轻重”。

权力从哪里来?有人认为,权力是上级给的;有人认为,权力是自己辛苦“换”来的;甚至有人认为,权力是依靠双手“捞”来的。我国明确规定,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可见,权力来自人民,人民是权力的唯一“所有者”。

权力到哪里去?有人认为,权力掌握在自己手中,可以随心所欲,自由支配;有的把权力当成自己的“私人财产”,权为己用,权为亲用,结果害人害己,追悔莫及。权力是人民赋予的,就必须“取之于民,用之于民”,行使权力的人只是权力的“保管员”。

权力该如何用?只能严用、慎用。

“严以用权”,就是要善用底线思维,严格“限权”,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为官用权当如履薄冰、如临深渊、自警自危,官越大、权越重,为人民服务的责任就越大、担子就越重。把权力关进“笼子”,无异于用制度强化了底线、强化了准绳、强化了权力边界,让人不敢也无法越雷池一步。

“严以用权”,就是要善用法治思维,严格“制权”,使权力遵循法律的轨迹。“法无授权不可为”,任何党员领导干部都没有法外之权,更不能法外用权。权力只有在法律的框架内、在法治的轨道上运行,才能让行使权力的人步步受“制”,让掌握权力的手规矩起来,从而打消一切侥幸心理、投机心理。

“严以用权”,就是要善用监督思维,严格“亮权”,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伯尔曼说;“没有公开则无所谓正义。”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提高权力运行的透明度、能见度,让权力接受最广泛、最严格的监督,暗箱操作就无处藏身,权力寻租就无租可寻,潜规则自然就会“见光死”。

权力是一把双刃剑,用权为公还是为私、为民还是为官,是区分当“公仆”与做“老爷”的分水岭、试金石。焦裕禄“严以用权”,听说儿子看戏未买票,立即掏钱补票,不准搞特殊化;杨善洲“严以用权”,从没让子女搭过一次公车,从没用公权办过一件私事,从没给亲友批过一张条子……

“天地之间有杆秤,那秤砣是老百姓。”只有牢固树立“权为民所赋,权为民所用”这一马克思主义权力观,才不会为权所惑、为权所困、为权所害。

银行严以用权心得体会(二)

现实生活中,常会听人讲,我也不是官我也没有权,没有必要约束自己。但我想,官不是权的代名词,权亦不是官的专属称谓。有

查看全文>>>

领导干部和普通群众的不同莫过于手中有权、肩上有责。如何对待权力,怎么使用权力,是衡量一个干部是否合格的重要标准,也是“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的重要内容。严以用权,就是要坚持用权为民,按规定、按法律行使权力,任何时候都不搞特权、不以权谋私,做廉洁自律的“清白人”。 知道权从何来,才懂得权如何用。*人的一切权力来自人民。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决定了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员干部必须时刻清醒地认识到,权为民所赋,利必为民所谋。把人民群众置于心中位置,把群众关切作为指向,以群众满意与否作为权力行使是否得当的重要标准,是权力姓“公”的政治属性使然,也是人民群众对党员干部的期待所在。 严以用权首先必须严格端正权力观。中央纪委近期通报的违反八项规定精神的案件中,违规配备使用公车问题最为突出,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当前一些领导干部仍然在滥用权力。在一些领导干部那里,权力不是来自组织信任和人民重托,而是自己可以任意使用的“私器”。“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言行上唯我独尊,作风上专断浮夸,生活上奢靡享乐。这些现象,无不折射出权力观的偏差、扭曲甚至倒置。 正本才能清源。领导干部要从思想深处入手,转变用权理念,真正认识到即使身居高位头上仍有戒尺,越是位高权重,为人民服务的担子也就越重。不能甘做“糊涂官”、只当“太平官”,要主动作为,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从思想到行动,真正将行使权力的价值目标回归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上来。 严以用权,单靠觉悟不保险,要有制度才管用。用法律明确权力边界,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必须完善党内法规建设,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构筑规范权力运行的制度轨道。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党员干部作风建设带动权力规范运行取得显著成效。当前,国务院正在按照“法无授权不可为”原则加快建立和完善的权力清单制度,让权力的任性空间越来越小直至完全“驯服”。 阳光是的防腐剂,监督是有效的防火墙。确保领导干部任何时候都不搞特权、不以权谋私,还要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接受最广大群众的监督。要尽快推动“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的公开,建立健全权力监督和责任追究机制,一旦滥用权力,不管任上任下都将被严厉追责。通过加强监管和完善追责制度,管住权力触角,倒逼领导干部勤于干事、勇于担责。 权力越大,责任越大。领导干

查看全文>>>
领导干部和普通群众的最大不同莫过于手中有权、肩上有责。如何对待权力,怎么使用权力,是衡量一个干部是否合格的重要标准,也是“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的重要内容。严以用权,就是要坚持用权为民,按规定、按法律行使权力,任何时候都不搞特权、不以权谋私,做廉洁自律的“清白人”。 知道权从何来,才懂得权如何用。共产党人的一切权力来自人民。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决定了党和国家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员干部必须时刻清醒地认识到,权为民所赋,利必为民所谋。把人民群众置于心中最高位置,把群众关切作为指向,以群众满意与否作为权力行使是否得当的重要标准,是权力姓“公”的政治属性使然,也是人民群众对党员干部的期待所在。 严以用权首先必须严格端正权力观。中央纪委近期通报的违反八项规定精神的案件中,违规配备使用公车问题最为突出,这从一个侧面反映出当前一些领导干部仍然在滥用权力。在一些领导干部那里,权力不是来自组织信任和人民重托,而是自己可以任意使用的“私器”。“一朝权在手,便把令来行”,言行上唯我独尊,作风上专断浮夸,生活上奢靡享乐。这些现象,无不折射出权力观的偏差、扭曲甚至倒置。 正本才能清源。领导干部要从思想深处入手,转变用权理念,真正认识到即使身居高位头上仍有戒尺,越是位高权重,为人民服务的担子也就越重。不能甘做“糊涂官”、只当“太平官”,要主动作为,为官一任造福一方,从思想到行动,真正将行使权力的价值目标回归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上来。 严以用权,单靠觉悟不保险,要有制度才管用。用法律明确权力边界,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必须完善党内法规建设,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构筑规范权力运行的制度轨道。党的十八大以来,以党员干部作风建设带动权力规范运行取得显著成效。当前,国务院正在按照“法无授权不可为”原则加快建立和完善的权力清单制度,让权力的任性空间越来越小直至完全“驯服”。 阳光是最好的防腐剂,监督是有效的防火墙。确保领导干部任何时候都不搞特权、不以权谋私,还要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接受最广大群众的监督。要尽快推动“权力清单”和“责任清单”的公开,建立健全权力监督和责任追究机制,一旦滥用权力,不管任上任下都将被严厉追责。通过加强监管和完善追责制度,管住权力触角,倒逼领导干部勤于干事、勇于担责。 权力越大,责任越大。领导干部是推进 查看全文>>>

严以用权是三严三实的重要内容,也是践行三严三实要求的关键环节。严以用权,就是要坚持用权为民,按规则、制度行使权力,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任何时候都不搞特权、不以权谋私。

严以用权,是为民用权权力观的根本要求,是执政为民理念的具体体现。我国是人民当家作主的社会主义国家,国家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领导干部手中的权力是人民赋予的,权力的行使也必须为人民服务。因此,在十八届中央纪委三次全会上,总书记强调指出:公权为民,一丝一毫都不能私用。领导干部必须时刻清楚这一点,做到公私分明、克己奉公、严格自律。这就要求各级领导干部要甘当人民公仆,用手中的权力维护好、实现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把群众满意作为行使权力的根本标准。

严以用权,公字最重要,责字记心间,特字要摒弃。权力如流水,在沟渠河道之内奔涌,可灌溉田地、运输货物。倘若破堤决坝,肆意泛滥,将会淹田毁屋,损害巨大。为防止权力之水泛滥,掌握权力的领导干部必须公私分明。居官守职以公正为先,公则不为私所惑,正则不为邪所媚,强调的就是用权为公,用权为民。权力就是责任,权力越大责任也越大。领导干部要坚守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的责任意识,掌权为民、权为民用、利为民谋;特权是祸根,享特权必违公心。要摒除特权思想,严禁特权行为,消除特权现象,真正实现党员干部法律面前人人平等、制度面前没有特权、制度约束没有例外。

严以用权,要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要把制度的笼子扎得紧一些,严防牛栏关猫,使权力运行有边界、有约束、受监督。要强化权力公开运行,让阳光照进权力运行的每一个角落,培养防止权力滥用的正能量。广大党员干部要养成在放大镜、聚光灯下行使权力的习惯,杜绝暗箱操作、公器私用,把人民赋予的权力真正用来为人民服务。要强化权力运行监督。要加强对领导干部特别是一把手的监督,加强领导班子内部监督,加强行政监察、审计监督、巡视监督,保证领导干部始终保持如履薄冰、如临深渊的警觉,做到位高不擅权、权重不谋私。要形成科学有效的权力制约和协调机制。按照结构合理、配置科学、程序严密、制约有效的原则,做好顶层设计,逐步建立健全决策权、执行权、监督权既相互制约又相互协调的权力结构和运行机制,确保领导干部手中的权力按照法定权限和程序正确行使,实现权由民所赋、权为民所用。

查看全文>>>

依照中央和省、市“三严三实”专题教育的安排部署,现在主要是进行第三专题“严以用权”的学习阶段。结合这段时间讨论学习,今天,围绕正确理解和全面把握“严以用权”要求,我与大家主要交流和探讨作为领导干部如何做到严以用权。 首先,我们必须认真落实中央关于全面从严治党的各项任务部署,按照党中央的要求,切实做到主体责任落实落地、党纪党规严肃严明、思想建设抓严抓深、权力制约有力有效,努力在全市政府系统中营造风清气正的良好政治生态。 其次,严以用权是“三严三实”的核心。全市各级领导干部首先要敬畏权力,自觉把权力关进制度的笼子,把权力当作是检验人品官德的试金石、度量衡;要珍惜权力,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坚持权为民所用、为民谋福祉,杜绝权为自己、为小团体、为亲属家属谋私利;要淡化权力,牢记“有权不可任性”,各级领导干部要更多发挥人格魅力等非权力因素,以身作则,做到依法用权、秉公用权、阳光用权、廉洁用权。 一个领导干部,不管从事什么工作,也不论职务有多高,手中的权力再大,都必须用于为人民服务,而不能凭借手中的权利为自己服务,谋一己之私。一要有为民之心。为民之心就是*总书记评价焦裕禄精神时强调的“亲民爱民”的“公仆”情怀,就是始终同群众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二要有为民之力。为民之心是态度问题,仅有态度是不够的,还要有与之相适应的的工作能力,才能更好地为人民服务。 如今,还有很多不少干部为官不为,不敢担当,明哲保身,敷衍塞责,当好好先生,只图安安稳稳保位子,庸庸散散过日子,也是不负责任的。权力就是责任,责任就要担当,正确行使权力的过程实际上是履职尽责的过程;“严以用权”不是“不用权”,要杜绝“权力休眠”、“搁置权力”等为官不为现象,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切实做到“忠诚、干净、担当”,在其位、谋其政、负其责。古人尚且明白“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作为党员领导干部,一定要正确理解“严以用权”的真谛,大胆使用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旗帜鲜明地为人民服务。 严以用权的核心在一个“公”字,公平正义是严以用权的根本标准。权力人民赋予的,领导干部代表人民行使国家权力,一定要严格区分公私界限,从思想上、行为上杜绝以权谋私,拒绝各种特权,做到公正、公平、公开、正义。作为新时代的县级党员领导干部,一定要继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以焦裕禄、孔繁森为榜样,严以用权,把为人民谋利益作为行为准则,努力成

查看全文>>>

严以用权心得体会

严以用权心得体会栏目提供大量严以用权心得体会,指导大家如何写严以用权心得体会,并提供丰富的严以用权心得体会、关于严以用权心得体会等内容,如果还想了解更多相关内容请继续阅读本栏目内容更新!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