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教案 > 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 导航 >

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2024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这篇《四年级下册语文古诗教案:独坐敬亭山》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以下信息仅供参考!!

一、教材分析 本课是人教版小学语文教材第六册17课的一首古诗。诗中写了许多鸟高高的飞走了,单独漂浮在在天空中的一片云彩,也悠闲的越飞越远。只有作者和敬亭山两个怎么看也不厌倦。选编的意图一是让学生了解古代诗歌,增加传统文化的积累;二是激发对古诗的喜爱,并在背诵中陶冶爱美的情趣。 二、学情分析 根据三年级的学生的知识结构及课程标准对古诗教学的要求,应鼓励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多读,通过读去感悟,用自己喜欢的方法识字,理解词的意思。把不理解的地方画出来,并与同学交流、讨论。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及合作能力。根据诗的描述进行想象,在脑海里浮现画面。在这些环节中,学生可能对古诗的意境感悟需要老师点拨,因为诗人写诗的心境生无法理解,这需要师适当介绍诗人当时的背景,朗读方面可能没真正把诗人的心情溶入情境中,可能交流时有的学困生被冷落,教师重要的是要生通过反复读,想象画面,体会意境,弄懂古诗的意思体会诗人苦闷的心情。 三、学习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学会生字“亭”,理解诗中词语意思,能正确、流利,有感情的诵读并背诵古诗。  2、过程与方法目标:在理解感悟诗的过程中,能通过想象和朗读,了解古诗意思。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能感悟古诗内容,意境,体会诗人感情。 四、课前准备  1、事先布置学生收集有关李白的资料。  2、多媒体课件  3、古筝音乐 五、教学流程

(一)导入课题,揭题。  1、在本单元的口语交际课上,同学们学会了请教,知道请教可以增长自己知识和才干,还可以培养自己的勤学好问的品质。今天,老师想向同学们请教一个问题:有谁知道李白是怎样的一个人吗?谁来告诉大家?你又是怎样了解的?  2、揭题:是啊,李白一生写了很多诗,今天我们再学习他的一首诗:独坐敬亭山。  3、解题:“独坐”是什么意思?题目是什么意思?  齐读课题  设计的意图:从上一课的“请教”知识自然过渡到新课上,并同时营造了平等和谐的课堂氛围,从课题入手,激发学生学习的愿望,让生的的思维调动起来,使他们积极投入学习中。 (二)初读,识字,引入意境。  1、学习生字。播放课件:(字理识字)“亭字”的读音注意什么?亭是什

查看全文>>>

这篇《四年级下册语文古诗教案:望洞庭》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以下信息仅供参考!!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习本课的生字,认识一个多音字。

3、能理解诗句中重点词和诗句的意思。并能写出《望洞庭》一诗的景色。

4、理解这两首古诗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使学生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重难点】

理解这首诗的意思,感悟诗的意境。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1、背诵古诗。同学们已经读过不少古诗,现在老师想请大家来背一背自己最喜欢的古诗。

 (教师相机评价)

2、刚才大家背了很多古诗。它们只是中国浩瀚诗海中的一滴水,其中很多古诗都是诗人漫游登临写下的见闻感受,如王之涣的《登鹳雀楼》,李白的《望庐山瀑布》等等都是这样的情况下写成的。一千年前的一个秋天,有位诗人经过洞庭湖,洞庭的美景令他诗兴大发,写下了一首千古传诵的诗歌佳作。这就是我们今天要一起来学习的《望洞庭》,这位诗人就是唐代的的诗人刘禹锡。

3、简单介绍作者:

刘禹锡,唐代的文学家,诗人。代表作《竹枝词》、《陋室铭》。

二、初读感知

1、学生自读全诗。要求是:读准字音,读通诗句:

教师提问:

你掌握了那些字词的正确读音?你会怎样提醒别人注意这些读音?

2、学习一下生字词:

正音:和hè hé huó huò 潭、君是前鼻音。

磨是多音字,螺是边音。

3、再读一读,结合课文中的插图,理解一下诗句:

看看你读懂了哪些诗句?可以帮助别人。还有哪些诗句是你不懂得,需要别人帮助的。

4、说一说,你觉得诗中哪些句子写的很美。你读了有怎样的感受和体验:

 ⑴ 湖光秋色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

 注意:

 ① 和的意思是指和谐。

 ② 后一句是一个比喻句,让学生了解到未磨之镜,很模糊。而磨过的镜子很光亮,从而体会到洞庭湖的湖面朦胧的意境美。

 ⑵ 白银盘里一青螺:

 让学生想象一下常见的大白盘子里放一个青螺。结合一下文中的“白银盘”是指的什么?“青螺”有指的什么?之后让大家想一想,青翠玲珑的君山,和清澈的湖水浑然一体。那是一种怎样的感觉?怎样的美丽?

三、通过我们刚刚的学习,了解到诗中的意境很清新,很安静

 我们来好好读一读,看看怎样能把它读好。(注意重音、停顿)中间可以指导学生,正因为作者对于洞庭山水的

查看全文>>>

这篇《小学四年级下册语文古诗教案:忆江南》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以下信息仅供参考!!

《忆江南》是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一篇课文《古诗词三首》中的一首,为诗人白居易回忆江南景物之名作,艺术上很有特色。这个词牌原名《望江南》,其后又有《谢秋娘》、《梦江南》、《望江梅》等许多异名。白居易则即事名篇,题为《忆江南》。这首词语言瑰丽、情景交融,词人选取了“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两个典型景色,渲染了江南春天的绚丽。开篇一句“江南好”,结语一个反问句“能不忆江南?”真切有力地表达了词人对江南的思念和眷恋之情。 设计理念: 许汉老师认为,古诗词教学有个“诗中有画、诗中有情、诗中有诗”的共性规律——这也是我执教这堂课的努力方向。我的整个设计思路是:了解词的知识,从“江南好”入手,充分感受描绘江南美景的“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指导学生读出江南风光的柔美、热情,读出这两个短短的句子所蕴含的对江南风光的深刻理解与感触,与作者的情感产生共鸣——“江南好”。然后,让学生通过对作者在江南时的作为以及之后回洛阳后的生活的简单了解,将“忆江南景”过渡到“忆江南人”,提升诗歌情感,厚重“忆”的意义! 学习目标:  1、初步认识词这种文学样式,了解词的结构、认识词牌名《忆江南》。  2、有感情朗读,熟读成诵。  3、根据词所描绘的景物,想象画面。  4、体会诗人对江南的思念和眷恋之情。 教学重、难点:  1、根据词所描绘的景物,想象画面。  2、在读中悟情、在读中生情、在读中赏文,体会诗人对江南的思念和眷恋之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未成曲调先有情  1.教师导言:一说到春天,你的脑海中会浮现出怎样的画面?请你用一两个词语或一首诗词来描绘。  2.春天是美好的,古往今来,有多少诗人用优美的语言来赞美她。在张志和的笔下,春天是那不须归的斜风细雨:在韦庄的笔下,春天是那碧于天的春水;在韩愈的笔下,春天是那遥看近却无的草色;在苏轼的笔下,春天是那竹外的三两枝桃花;在叶绍翁的笔下,春天是那一支出墙的红杏;在大诗人白居易笔下的春天又是怎样的呢?(教师有感情地吟诵《忆江南》)请同学们听一听,想一想:它和我们以前学过的古诗有什么区别?  3.你知道什么是词吗?教师简介:词初名曲、曲子、曲子词。也就是为曲所填的词。由于词的长短

查看全文>>>

这篇《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种子》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以下信息仅供参考!!!

教学目标:  1、从小女孩交树种、推想她捡树种的具体描述中,体会小女孩做事认真的美好品德和作者赞美小女孩的思想感情。  2、学习抓住人物外貌、动作、语言、神情细致描写,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认识“槐、掺、涩、撩、俊”等5个生字,会写“掺、涩、裤、兜、愧、俊、撑、掠、惟、恐”等词语,并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义。 教学重点:  从小女孩交树种、推想她捡树种的具体描述中,体会小女孩做事认真的美好品德和作者赞美小女孩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学习抓住人物外貌、动作、语言、神情细致描写,表现人物特点的写作方法。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新词。  2、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能根据文章内容给文章分段,并能简单说说段落大意。 教学重点: 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在语言环境中理解、体会新词。 教学准备: 演示文稿(字词卡片) 教学过程:

一、明确本单元学习任务  1、导语:今天,我们开始新学期第一个单元的学习,在这个单元,我们将读到哪些有趣的文章呢?还要掌握哪些读懂课文的本领呢?让我们一起打开书,读一读“单元导读”吧!  2、学生自主读“单元导读”。  3、交流体会。  4、引导学生提炼学习目标。(1)学会体会情感的方法。(2)学习做人做事的道理。 二、谈话引入  1、板书课题,谈话导入  同学们,你们见过种子吗?看看这两包树种,说说有什么不同?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第一课《种子》。 三、自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教师提醒学生借助拼音把字音读准,把句子读通顺。  2、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谁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四、学习生字、新词  1、默读课文,边读边画出生字。  2、读准生字字音,认清字形,同桌合作识字。  3、学生交流识字方法。教师针对学生容易读错和认错的字作适当指导。  4、认读词语,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理解词义。  掺杂 羞涩 惭愧 凝望 惟恐 小心翼翼 五、练习朗读,初

查看全文>>>

这篇《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只拣儿童多处行》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以下信息仅供参考!!!

教学目标  1.能分辨第1、3、5自然段中作者的见闻和联想,体会联想的作用。  2.学会“颐”“匣”“纽”“旺”“肢”5个生字,理解“成千盈百”“座无隙地”等13个词语的意思。  3.领会这篇课文的中心思想,珍惜美好春光,珍惜少年时代,努力学习和锻炼身体。 重点与难点 重点:分辨课文第1、3、5自然段中作者的见闻和联想,体会联想的作用。 难点:领会课文的中心思想。 教学准备:录音、灯片。 教学时间:3课时。

  第1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自学生字新词。  2.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二)教学过程

1.揭示课题。 2.初读课文。  (1)听录音,思考:课文按什么顺序写的?  (2)讨论:按地点的转换来写。 ①找出课文中表示地点转换的词。(路过颐和园,知春亭畔,玉澜堂。) ②给课文分段。  (3)自读课文,通过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学生字新词。 3.检查自学情况。  (1)正确书写带点的字。    颐和园:左边不是“巨”,“”有7笔,书空。  (2)读准带点的字。魔术匣(xiá)子。  (3)理解词语,先解释带点的字。 成千盈百:盈,超出。形容极多。 座无隙地:隙,空隙,空闲。全坐满了,没有一点空的地方。 4.布置作业。  (1)完成作业本第1、2题。  (2)朗读课文。

  第2课时 (一)教学目标 深入学习第1、2、3段,分辨事物和联想。 (二)教学过程

1.学习课文第一段。  (1)听录音。  (2)分辨第一自然段中哪些是作者的见闻?哪些是作者的联想?用“”划出联想,用“——”标出见闻。全班讨论、交流。  (3)自由读课文,划出你最喜欢的一个句子。交流,说说理由,品读,体会。(特别是第一自然段的最后一句,想象奇特,使人惊叹不已。)  (4)理解两句诗的意思:①儿童不解春何在,只拣游人多处行

查看全文>>>

这篇《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钓鱼》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以下信息仅供参考!!!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情感的变化,领会文章中蕴含着的深刻的做人道理。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会认读7个生字,会写11个字,掌握“操纵、抛了出去、辉映、溅起、剧烈、上钩、距离、争辩、乞求、诱惑、抵制”等词语。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情感的变化,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联系上下文内容,体会从钓鱼中受到的启示。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情感的变化,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会写本课的生字及新词。 教学重点: 练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物情感的变化, 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读到这个题目你想了解什么?(谁在钓?钓到鱼了吗?钓到一条什么样的鱼?……) 二、初步了解课文 1、学习生字词 (1)生字读音 这篇课文的生字多达20字,而且有的很难读。所以啊,我们就从检查生字的读音入手,看看是不是都会读了,大家有信心吗? 老师把课文中的生字做成了词串,请自己读一读。 (课件显示) 放好鱼饵 抛出钓线 湖面涟漪 耐心等待 鱼竿剧抖 大鱼挣扎 小心翼翼 操纵钓线 鱼跃不已 筋疲力尽 拉鱼上岸 父子得意 乞求无果 不容争辩 放鱼回湖 依依不舍 月光如水 获得启示 遇到诱惑 思父告诫 道德抉择 简单问题 道德实践 勇气力量 师依次指“剧”“跃”“抉”“挣”“获”等字,指导学生学习。 (2)部分词语的意思 词串中的词语,有什么不明白的,请提出来。 (重点指导“乞求”“不容争辩”“诱惑”“告诫”“抉择”等词语) (3)课文内容 生字词掌握得这么好,课文内容也一定知道不少吧?谁来告诉大家:课文先写什么,再写什么,最后写什么?(别急,再看看课文再回答) (板书:钓鱼放鱼启示) 三、练习朗读课文  1、初读课文,读通读顺。  2、轻声朗读,想想课文里写了一件什么

查看全文>>>

这篇《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爷爷的芦笛》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以下信息仅供参考!!!

一、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第7~~13自然段。  3、了解环境描写对人物心理的衬托作用,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海边的孩子,不沾点海水就长不结实”等句子的意思。 二、教学重点、难点 明白课文经风雨、见世面,接受实际锻炼,对一个孩子健康成长的重要作用。 三、教学时间 三课时 四、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揭示课题,启发谈话 1、板书课题:21、爷爷的芦笛 2、课文写了一个叫强强的孩子来到海边,在爷爷的小闸屋度过一个暴风之夜的有趣故事。至于这寂静是怎样的一次不平常的经理,它给这个孩子带来什么收获,请同学们在朗读过程中留心。 二、自由轻声地朗读课文 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弄懂下列词语的意思。 翱翔婉转蒙胧温润温馨驱赶 3、想想上述两个问题。 三、检查初读情况 1、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正音。 2、指名说说新词的意思。 翱翔:在空中回旋地飞翔。 婉转:声音高低起伏很动听。 温润:温暖湿润。 驱赶:赶走。 四、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默读课文,想想课文可分几段,每段写了什么? 2、指名说分段情况及段意。 一(1):写强强对爷爷小闸屋的美好回忆。 二(2~~6):写强强在小闸屋里过夜,狂风巨浪袭击了小闸屋。 三(11~~13):写强强经受了考验,懂得了爷爷说的“海边的孩子,不沾点海水就长不结实。 3、分段朗读课文。 4、试说课文主要内容。 五、指导书写 六、作业 抄写词语、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复习检查 课文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精读第一、二段 1、自由读这两段,想想你能从中读懂什么,还有什么不懂的,在不懂的地方做上记号。 2、指名说读懂了什么。 3、指名说不懂的句子。通过朗读,相互启发解决疑难。 4、指导朗读。 (1)练读。 (2)指名读,评价。 (3)听录音轻声跟读。 过渡:看到了海边美丽的景色,听到了爷爷清脆的笛音,有一种轻松愉

查看全文>>>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 2.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渔夫是怎样用智慧战胜魔鬼的。 3.理清文章脉络,简要地讲述课文内容。 教学重点和难点: 1.了解民间故事情节曲折的特点,学会从人物语言、心理描写抓人物形象塑造的方法。 2.从分角色朗读和课本剧表演中领会文中人物性格,增强民间故事语言的赏析能力。 课上问题: 教学准备:多媒体和关于《东郭先生和狼》的阅读材料。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故事导入 相传古时候,在古阿拉伯的海岛上,有一个萨桑王国,国王名叫山努亚。有一天,山努亚和他的弟弟萨曼来到一片紧邻大海的草原,当他们正在一棵树下休息时,突然海中间冒起一个黑色的水柱,一个女郎来到了他们身边,并告诉他们天下所有的妇女都是不可信赖、不可信任的。 国王山努亚和弟弟萨曼回到萨桑王国后,他们杀死王后和宫女、奴仆。从此,山努亚深深地厌恶妇女,存心报复,他开始每天娶一个女子来过一夜,次日便杀掉再娶,完全变成了一个暴君。这样年复一年,持续了三个年头,整整杀掉了一千多个女子。 宰相的大女儿桑鲁卓,对父亲说她要嫁给国王,她要试图拯救千千万万的女子。”进宫后桑鲁卓每天晚上都给国王讲一个故事。这样,桑鲁卓每天讲一个故事,她的故事无穷无尽,一个比一个精彩,一直讲到第一千零一夜,终于感动了国王。山努亚说:“凭安拉的名义起誓,我决心不杀你了,你的故事让我感动。我将把这些故事记录下来,永远保存。”于是,便有了《一千零一夜》这本书,也叫《天方夜谭》。你们有没有读过这本书呢?《一千零一夜》是古代阿拉伯的民间故事集。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渔夫的故事”就是其中的一个故事。(板书课题) 二、学生充分自学,读准,读通课文,整体感知 1.自学课文 2.检查自学效果: ⑴利用生字卡片,多种形式地读生字。 ⑵通读全文。 ⑶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三、小组合作学习,理清脉络 1.小组交流: 故事较长,但过程很清晰,主要分三个部分: 无意中救魔鬼、魔鬼要杀渔夫、渔夫战胜魔鬼 2.快速浏览全文,找出相应段落。 四、投影提示阅读提纲,小组合作学习 1.默读课文,说说魔鬼和渔夫分别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找出有关语句划下来。 2.小组交流: 魔鬼:凶恶,狡猾,愚蠢 渔夫:从容,镇定,聪明 3.练习读一读划出

查看全文>>>

一、教学目标 1、会认7个生字,会写14个生字。能正确读写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普罗米修斯的勇敢和献身精神。 3、学习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抓住有关语句,揣摩人物的心情。 4、学习复述课文。 二、教学重点、难点:感悟普罗米修斯不屈不挠的斗争精神、从有关语段的描写中体会人物的心情,学习复述故事。 三、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一、创设情境,以“火”导入 . 导语 :同学们,对于火,大家一定都不陌生,你能说出火的用处吗?读题目,说说你想了解关于普罗米修斯的哪些事? 在发明电之前,人们的生活、社会的发展无一处能离开火。可以说,火启迪了人类的智慧,火赋予了人类腾飞的翅膀。火的使用是人类历一项划时代的伟大发明,有了火的帮助,人类就开始有了技术发明,向进步和文明迈出了第一步。火,是光明的使者;火,是文明的象征。在中国有燧人氏钻木取火的传说。在古希腊,有普罗米修斯背着天神宙斯,把火从天上偷走带给人间的神话故事,今天,我们就来读普罗米修斯的故事。(板书课题) 二、自读自悟,完成自学要求 1、把课文读正确,认读生字新词。 2、边读边思考:火是怎样来到人间的?火为人类带了了什么?为普罗米修斯带来了什么? 3、提出自己的疑问或感兴趣的问题,准备与大家交流讨论。 4、初步汇报交流 5、指名读课文,认读生字和生词。 6、交流思考的问题。交流时,先说一说,再读文中相应的句子和段落。试着讲讲课文的主要内容。 三、书写生字生词 第二课时 一、交流疑问或感兴趣的问题,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学生可能提出以下问题: 普罗米修斯为什么要冒着生命危险为人类盗火? 普罗米修斯为什么能忍受那样的折磨? 二、 结合学生的交流,重点引导学生思考: 1、自从有了火,人类的生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把课文第二自然段的省略号加以补充。 小结:对,在漫漫的长夜,火给人带来光明;在寒冷的冬日,火给人送去温暖。有了火,人类才领略了熟食的美味,脱离了茹毛饮血的时代;有了火,人们才能烧制陶器,冶炼金属,制作更精细的工具和武器。普罗米修斯为人间做出了多大的贡献啊! 当普罗米修斯看到人间的变化时,他会怎样想呢? 指导朗读:为人类造福,有什么错?我可以忍受各种痛苦,但决不会承认错误,更不会归还火种!

查看全文>>>

教学目标: 1、认识“竽、郭、腮、彻、械”等5个字,会写“滥、竽、宣、超、编、腔、混、雅、彻、械”等10个字。掌握“滥竽充数、高超、装腔作势、幽雅、彻底 2、朗读课文,理解这两则寓言的寓意,从中受到启发和教育。 3、使学生掌握更多的寓言故事,懂得道理,学会做人。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这两则寓言的寓意。 难点:学习灵活运用这两个成语。 教学准备:1、生字、词语卡片。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谈话引入。 1、我们已经学过一些寓言故事,寓言就是通过一个简短的故事告诉我们一个深刻的道理。 2、说说怎样学习寓言故事。 3今天我们来学习两则寓言故事,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文,自主学习生字词语。 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这则寓言故事,画出课文中的生字,借助拼音认读,想办法识记字形。再画出新词,想想这些词语的意思。 (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2、检查自学情况。 (1)读词语:滥竽充数、高超、装腔作势齐宣王 编排 蒙混过关 (2)理解词语: 滥竽充数:滥,与真实不符;引申为蒙混 。 竽,一种乐器;充数,凑数;这个成语比喻没有本领的人冒充有本领;次的充作好的;有时也用来表示自谦。 装腔作势:腔,腔调;势,姿势。故意装出某种腔调,做某种姿势,想引人注意或吓唬人。 待遇:本课指报酬。 三、细读课文,理解内容,领悟寓意。 1、请同学们再快速浏览课文,想想这则寓言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南郭先生本来不会吹竽,但他却混到乐队里,最后还是露出了马脚,只好偷偷逃走。) 2、下面请同学们仔细读文,针对课文内容,你能提出哪些值得大家共同研究的问题。 (1)小组内交流、讨论。 (2)学生汇报。(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梳理问题) 1)南郭先生为什么能滥竽充数? 2)南郭先生是怎么滥竽充数的? 3)南郭先生为什么只好偷偷地逃走? 3、研读课文,解决问题 (1)以小组为单位,确定要重点解决的问题。抓住文中的重点词句来理解。 (2)全班交流,教师点拨引导 1)……他常常叫这三百人一起吹竽给他听。 (解决南郭先生为什么能滥竽充数) 2)每逢吹竽,他也鼓着腮帮,捂着竽眼儿装腔作势,混在队里充数。 (引导学生理解“鼓着腮帮”“ 捂着竽眼儿”“ 装腔作势”,然后指导朗读并表演,

查看全文>>>

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

范文资讯网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栏目为各位老师提供优质的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2024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教案等,希望能够帮助到各位老师!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