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范文大全 > 会计知识点总结 > 导航 > 注会会计知识点总结2024

注会会计知识点总结2024

注会会计知识点总结2024。

以下是范文人的编辑为您整理的“注会会计知识点总结2024”。文档让信息的收集和处理更加高效,近来越来越多的人借助模板式范文来完成写作任务,  读好范文可以提高我们的思考深度和广度。感谢你的阅读希望我的作品能够给你带来一些启示!

注会会计知识点总结2024(篇1)

一)实习单位介绍

我的实习单位是北京市华夏新能源有限公司,主办于xx年,是华夏新能源有限公司的出纳,该公司以法人代表为主。财务部门负责人为管理财务人员,出纳和会计主管两个岗位兼办公室主任。公司是公司的财务部,财务人员具有从事财务工作的专家,还兼管公司财务部的业务,公司的财务主管以及会计部的主任。公司的财务主管为财务总监,出纳和会计部的主任,会计人员为会计主管。

二)实习工作过程

1.了解会计师事务所的主要职责权限、会计科目、会计报酬、会计核算标准和会计风险评估;

2.负责公司的会计核算,会计资料的传递;

3.负责公司的内部控制,负责财务管理,制定公司内部财务管理制度及内部控制计划,审核财务核算,提供会计信息,监督公司财务管理工作。财务主管负责公司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

三)实习内容

4.了解会计师事务所的组织体系、主要职责;

5.了解会计师事务所的财务职能、会计核算方式、会计监督管理职能;

6.会计师事务所对会计师事务所的经营业务、会计核算方式、经济业务以及与其相关的会计管理方法的规定、审计程序,对会计师事务所进行的财务核算、财务管理和内部控制制度的规定等;

7.会计师事务所对会计师事务所经营业务的管理,对会计师事务所会计业务的处理方法,对会计师事务所的资料传递和文件的传递方式,对会计师事务所的会计档案的管理和财务管理制度及财务会计档案的保管。

四)实习总结

我的实习时间是从xx月xx日到xx月xx日。

实习的单位是北京市华夏新能源有限公司,主要从事具有从事会计工作的会计。公司的会计部并没有太多人,设有一个财务总监,一个出纳。此次负责我实习的是公司一名财务总监,张经理。公司人员少,专业对口又算得了师傅。公司的会计部并没有太多人,设有一个财务总监,一个出纳。此次负责我实习的是公司财务总监,张经理。公司人员虽然不多,但在这短短的一个月里,她就像是市场人员一样,对公司的所有事情一清二楚,把公司所有的事情一清二楚,事事

其次,张经理给我详细介绍了公司的大概情况和财务制度。会计部并没有太多人,设有一个财务总监,一个出纳。主要是公司的会计部的主要人员。只有两个人。而我所在的公司,是一个小型的企业。这就使得公司的财务状况向前迈出了一大步。

我认为,公司首先要有一个良好的工作环境。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公司才能走向良性的轨道。这就要求我们要有一个健康,完善,有好的工作机制。

再次,要有熟练的业务知识。会计部的核算是最基本的核算,也是最重要的核算。公司的日常业务要求会计部每月汇总地去年与公司的账目。目前公司的日常业务主要是以支票的方式进行汇总与核对,根据资料对应付账款科目做出登记。月底是试算平衡,一般情况下我都是以支票的方式汇总核对,如此也为了方便以后的核算。

此外,"收”与"支"一般都是以本月的利润为转移点,试算平衡后再进行处理。这样做不但可以防止会计核算的繁琐性,并且也可以使会计报表的编制方便。从而可以更好的计算出本期应纳的经济业务量。而且也可以使各项收入的合计、可控性大大的降低。

五)实习后的打算

会计工作在公司的建设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其一,

注会会计知识点总结2024(篇2)

1、gaapgeneral accepted accounting principles

注:判断是否属于gaap的标准是,是否由权威机构制定或认可。

制定gaap权威机构有:财务会计准则委员会;证券交易监管部门;注协;财政部;国际会计准则委员会

通常所说的公认会计准则包括:会计准则、审计准则;会计研究公告;会计意见;会计准则解释;会计实务指南;行业惯例;

我国会计准则原则包含但不仅限于:会计法;会计制度;会计准则;证券法规;审计准则

会计(审计)准则通常划分为三个层次,包括基本准则,具体准则和实务公告,业务指南;其中第一、第二个层次为强制性的,第三个层次为指导性的、

2、财务会计的性质和会计信息质量特征

财务会计的性质存在很多观点,其中更能够作为指导当前会计准则体系的是:会计是一个信息系统(决策支持系统)

会计是一个信息系统,会计所提供的信息应当满则的质量特征为:可靠性,相关性(有用性)。

附:体会会计原则与会计信息基本特征之间的关系:客观性(真实性);相关性(有用性);可靠性;及时性;可比性;一贯性(一致性);可理解性;历史成本计价;权责发生制;配比原则;划分收益性支出和资本性支出;谨慎性;重要性;实质重于形式。

如果把持续经营期间视为一个会计期间,则按照权责发生制得到的会计收益和按照收付实现制得到的现金流量在金额上应当相等。

权责发生制的前提是会计分期。

4、会计收益与税法收益

会计收益通常表现为利润总额,税法收益表现为应纳税所得额

注:利润总额与应纳税所得额之间的差异可分为两种:

一是、会计和税法在口径上的不同,这种差异在以后各期为无法挽回成为永久性差异。

二是、会计和税法在口径上相同,在以后各期可以转回,成为时间性差异(暂时性差异)。

对于所得税费用的会计处理,目前通用的方法为:纳税影响会计法。

5、公允价值

资产公允价值确定的顺序:

一、在活跃的市场条件下可一次选择同种产品,同类产品类似产品的市场价值。

二、在不活跃市场条件下可选用重置成本或历史成本的调整值。

三、对于整体资产,如果存在活跃的资本市场可以选用收益现值。

6、盈余管理

注:基本方法:会计政策变更(方法转换) 会计估计变更

注:动机:管理当局薪酬 股东股票价格 企业利益相关者利益

注:策略(具体方法):增加收益(高估) 巨额冲销 收益平滑

第三-五章:资产负债表分析

1、资产负债表含义及格式

2.企业财务报表通常按年度,半年度,季度,月度报送,因此常见的资产负债表日有:12月31日;6月30日;4月30日;3月31日。

3.通过资产负债表可以了解:会计主体掌握的经济资源规模;资产结构;通过负债所筹集资金的规模及结构;通过股东投入及积累所筹集的资金;资本结构。

4.目前通行的资产负债表格式为:账户式

5.编制资产负债表所依据的基本原理是会计等式 资产=负债+所有者权益

6.资产负债表项目的排列是按照流动性由大到校的顺序进行的

7.流动性项目通常是指不超过一年或超过一年的营业周期的项目

属于存货

2、融资活动分析:负债及所有者权益项目分析

1.租赁:融资租赁属于表外融资项目,会对资产负债表内项目产生影响。增加固定资产,并且计提折旧。

注:判断融资租赁和经营租赁的标准较多地体现了会计的职业判断特点。在早期的准则中,所有权是否转移是判断的标准,在现行准则中,通常以与所有权相关的收益和风险是否转移为标准,在这一标准下,以下几种情况视为融资租赁。

租赁期满,租赁资产无偿或者以较低价格转让给承租人

注会会计知识点总结2024(篇3)

1、材料费用汇集的基础工作

收入材料成本的确定

如果企业规模较小,材料的品种规格不多且收发不太频繁,材料可按实际成本计价;若企业规模较大,材料品种规格繁多且收发频繁,材料则应按计划成本计价。

领用材料的原始凭证和材料费用的汇集

在领料时,应由专人负责,并经有关人员签字审核后,才能办理领料手续。

领用材料时使用的原始凭证主要包括领料单、限额领料单和领料登记表等。应根据领用材料的情况,选择采用某一种领料凭证。到了月末,将各种领料凭证按车间、部门进行汇总,即可计算出各车间、部门消耗材料的数量和金额,通过编制“材料费用分配表”即可进行材料费分配的核算。

2、消耗材料的计量

根据发出材料的有关凭证,可将材料费列入到有关的成本计算对象中。但对于库存材料的计量,则可采用永续盘存制和实地盘存制两种方法进行核算。

3、发出材料成本的确定

在材料按计划成本计价的情况下,对于发出的材料,应计算发出材料应负担的材料成本差异,把发出材料的计划成本调整为实际成本,对于期末库存材料,应以实际成本反映在资产负债表上。采用实际成本进行材料日常核算的企业,发出材料的实际成本,可采用先进先出法、加权平均法、移动平均法、个别计价法、后进先出法等方法计算确定,对于不同的材料,可以采用不同的计价方法,材料计价方法一经确定,一般不应经常变动。

材料费的分配原则

在进行材料费分配时应首先确定材料费的分配对象,材料费的分配对象应根据材料的具体用途确定。

1、生产产品使用材料的分配

对于用于产品生产并构成产品主要实体或有助于产品形成的各种材料,其分配原则是直接材料费用直接记入,间接材料费用分配记入各成本计算对象的“直接材料”成本项目中。

直接材料费用是指直接为生产某一种产品所耗用的材料,并能直接确定其归属对象。

间接材料费用是指几种产品共同耗用的某种材料,不能直接确定其归属对象,需采用简便合理的方法在几种产品中进行分配。

分配方法的简便,是指作为分配标准的资料比较容易取得,并且应尽量采用单一标准,避免采用复合标准;分配方法的合理性是指所采用的分配方法、分配标准,应同各个成本计算对象负担的费用成正比例的因果关系。

2、生产中一般消耗材料的分配

对于生产车间和行政管理部门一般耗用的材料,应分别记入“制造费用”和“管理费用”中的相关项目中。在材料费的分配中,对于直接用于生产各种产品的材料,如果数量较少,金额较小,根据重要性原则,可以采用简化的分配方法,即全部记入“制造费用”中,以省去一些复杂的计算分配工作。

3、其他材料费用的分配

除了生产过程中使用的材料外,对于发出的其他用途的材料,应根据其发生的具体用途,分别记入到“其他业务支出”、“在建工程”等相关的会计科目中。

注会会计知识点总结2024(篇4)

1、财务报表分析

将各种分析工具和技术应用于通用财务报表和相关数据,以得出可用于商务分析的各种估计及结论。

类型:信用分析:公司的偿债能力,主要关注风险而非盈利能力。

权益分析:风险和潜在的良好情况

分析方法:

技术分析:(图形分析)通过研究股票价格或成交量的历史形态预测股票的未来价格走势。

基本面分析:通过分析整个经济、行业和公司发展中的关键因素来确定公司的价值。(公司财务状况和经营业绩评价) 内在价值(基本价值)

2、分析报告完整体例

(——行业分析(五力模型;现有竞争力,新进入者的威胁,替代品的威胁,供应商讨价还价的能力,客户讨价还价的能力)——战略分析(s、w、o、t;优势、劣势、机会、威胁)——会计分析(可靠性,按照gaap生成的会计信息是否满足财务分析的需要;相关性,企业提供的会计报表是否按照gaap要求编制,会计风险:管理当局无意错报,有意错报,会计准则本身问题)——财务分析(偿债能力;营运能力;市场价值)——前景分析(销售)——估值分析——结论

3、分析方法

比较分析:用同一指标不同时期水平之间的'比较(具体包括绝对数,百分比结构;横向比较)

共同比分析:标准化分析,选择标准。01表通常选择资产总额为100%;02表以销售收入为100%;

比率分析:信用(风险)分析:流动性,资本结构,偿债能力

营利能力分析:投资报酬率,经营业绩,资产利用率(周转率)

注会会计知识点总结2024(篇5)

1.通过实习,巩固课堂所学理论知识,掌握实际业务操作能力,熟悉操作程序及方法。

2.通过实习,进一步熟悉的操作程序及方法,提高理论联系实际的工作能力,为即将到来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3.提高学习和思维能力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为以后的就业和将来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实习时间

xx年xx月xx日——xx年xx月xx日

三、实习单位及岗位

四、实习岗位及人员职责

一)

实习单位的主要业务

4、了解和熟悉会计主体中所用的各种原始凭证及其原始凭证的填制、审核和记账过程。

5、登记和填制各种会计报表、会计计簿记、财务报表等,掌握的基本操作技能。

6、熟悉国家和地方的会计政策和有关的财经法规。

7、在实习期间按时完成相关的工作。

二)

具体内容

会计业务包括会计核算、会计管理和会计报表的编制、分析与解释;经济业务以及其他方面的核算;其他方面的核算等等。

会计工作是以货币为主要计量单位,反映和监督一个单位经济活动的一种经济管理工作,会计专业作为应用性很强的一门学科、一项重要的经济管理工作,是加强经济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经济管理离不开会计,经济越发展会计工作就显得越重要。

作为一个会计人员,工作中一定要就具有良好的专业素质,职业操守以及敬业态度。会计部门作为现代企业管理的核心机构,对其从业人员,一定要有很高的素质要求。

从道德素质讲,会计工作的特殊性使其可接触到大量的共有财产,所以作为会计人员一定要把握好自己办事的尺度,首先自己要做到安分守己,其次对于他人的威胁,,和指使要做到坚决不从。同志曾经讲过“不做假账”。这四个字代表了他对整个会计界提出的要求和寄予的希望。如何挽救道德的缺失,将个人素质提高到一个新的层面上来,是我们每一个会计人员都要努力思考的问题。只有会计人员自身的道德素质提高,才能够走好职业生涯的每一步,只有会计人员全体道德素质提高,会计行业才能够得到更深的发展,市场经济的优势才能够发挥得更好。

三)

通过这次实践,我对会计工作有了以下深层次的认识。

会计作为一门应用性的学科,是一项重要的经济管理工作,是加强经济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经济管理离不开会计,经济越发展会计工作就显得越重要。

针对于此,在进行了xx年的大学学习生活之后,通过对《会计学原理》、《中级财务会计》、《高级财务会计》、《管理会计》、《成本会计》及《会计理论》的学习,可以说对会计已经是耳目能熟了,所有的有关会计的专业基础知识、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结构体系,我都基本掌握了,但这些似乎只是纸上谈兵,倘若将这些理论性极强的东西搬上实际上应用,那我想我肯定会是无从下手,一窍不通。自认为已经掌握了一定的会计理论知识在这里只能成为空谈。于是在坚信“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下,认为只有把从书本上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的会计实务操作中去,才能真正掌握这门知识。

平常在学校学到的都只是课本上的知识,缺乏工作经验,还不能满足会计工作的需要。为了积累关于会计专业的工作经验,我在唐山三友集团氯碱有限责任公司获得了一次十分难得的实习机会。实习期间努力将自己在学校所学的理论知识向实践方面转化,尽量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在实习期间能够遵守工作纪律,不迟

注会会计知识点总结2024(篇6)

1、定额耗用量比例分配法

某产品材料该产品该产品单位产品

定额耗用量=实际产量×材料定额消耗量

材料定额耗材料实际总耗用量

用量分配率=各种产品材料定额耗用量之和

某产品应分配的该产品材料材料定额耗用

实际材料数量=定额耗用量×量分配率

某产品应分配该产品应分配的材料

的材料费用=实际材料数量×单价

按材料定额耗用量的比例直接分配材料费用

为了简化材料费用的分配工作,对于不需要考核材料实际耗用量的企业,可采用按材料定额耗用量的比例直接分配材料费用的方法:

材料费用材料实际总耗用量×材料单价

分配率=————————————————

各种产品材料定额耗用量之和

某产品应分配该产品材料材料费用

的材料费用=定额耗用量×分配率

2、产品重量比例分配法

产品重量比例分配法是按照各种产品的重量比例分配材料费用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一般适用于产品所耗用材料的多少与产品重量有着直接联系的情况下采用,

材料费用材料实际总耗用量×材料单价

分配率=—————————————

各种产品重量之和

某产品应分配的材料费用=该产品的重量×材料费用分配率

3、产品产量比例分配法

产品产量比例分配法是按产品的产量比例分配材料费用的一种方法,当产品的产量与其所耗用的材料有密切联系的情况下,可采用这种方法分配材料费用

计算公式

材料费用材料实际总耗用量×材料单价

分配率=———————————————

各种产品实际产量之和

某产品应分配该产品材料费用

的材料费用=实际产量×分配率

4、产品材料定额成本比例分配法

产品材料定额成本比例分配法是按照产品材料定额成本分配材料费用的一种方法,它一般适用于几种产品共同耗用几种材料的情况下采用

某产品材料该产品单位产品材料

定额成本=实际产量×定额成本

材料定额各种产品实际材料费用总额

成本分配率=—————————————

各种产品材料定额成本之和

某产品应分配该产品材材料定额

材料费用=料定额成本×成本分配率

燃料费用的分配

生产过程中使用的燃料,实际上也属于材料。因此,其费用汇集与分配的方法与材料费用的汇集与分配方法大致相同。

对于生产产品使用的燃料:

在燃料使用不多时,可不设置专门的'成本项目,而将其列入“制造费用”成本项目中;

若燃料耗用的数量较大,则应专门设置“燃料及动力”成本项目,汇集生产中使用的燃料费用,以便于对其使用情况进行分析和考核。

对于直接用于产品生产的燃料,能分清是由那种产品耗用的,则应根据有关的原始凭证,直接计入该产品的成本计算单中的“燃料及动力”成本项目中;若企业不设置“燃料及动力”成本项目,则应将其直接计入“制造费用”成本项目中。

几种产品共同耗用而分不清那种产品耗用的燃料费用时,则应采取适当的分配标准,在各种产品当中进行分配。采用的分配标准一般为产品的重量、体积、定额耗用量等。

辅助生产车间使用的燃料,列入到“辅助生产成本明细账”;

基本生产车间一般耗用的燃料,应列入“制造费用明细账”中;

管理部门使用的燃料,应列到“管理费用明细账”中。

注会会计知识点总结2024(篇7)

1、化学变化:生成了其它物质的变

2、物理变化:没有生成其它物质的变化

3、物理性质:不需要发生化学变化就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颜色、状态、密度、气味、熔点、沸点、硬度、水溶性等)

4、化学性质: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

(如:可燃性、助燃性、氧化性、还原性、酸碱性、稳定性等)

5、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

6、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纯净物组成,各物质都保持原来的性质

7、元素: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

8、原子:是在化学变化中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不可再分

9、分子:是保持物质化学性质的最小粒子,在化学变化中可以再分

10、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11、化合物:由不同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12、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中,其中有一种元素是氧元素

13、化学式:用元素符号来表示物质组成的式子

14、相对原子质量:以一种碳原子的质量的1/12作为标准,其它原子的质量跟它比较所得的值

某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相对原子质量 ≈ 质子数 + 中子数 (因为原子的质量主要集中在原子核)

15、相对分子质量:化学式中各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的总和

16、离子:带有电荷的原子或原子团

17、原子的结构:

原子、离子的关系:

注:在离子里,核电荷数 = 质子数 ≠ 核外电子数

18、四种化学反应基本类型:(见文末具体总结)

①化合反应: 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生成一种物质的反应

如:A + B = AB

②分解反应:由一种物质生成两种或两种以上其它物质的反应

如:AB = A + B

③置换反应:由一种单质和一种化合物起反应,生成另一种单质和另一种化合物的反应如:A + BC = AC + B

④复分解反应:由两种化合物相互交换成分,生成另外两种化合物的反应如:AB + CD = AD + CB

19、还原反应:在反应中,含氧化合物的氧被夺去的反应(不属于化学的基本反应类型)

氧化反应:物质跟氧发生的化学反应(不属于化学的基本反应类型)

缓慢氧化:进行得很慢的,甚至不容易察觉的氧化反应

自燃:由缓慢氧化而引起的自发燃烧

20、催化剂:在化学变化里能改变其它物质的化学反应速率,而本身的质量和化学性在化学变化前后都没有变化的物质(注:2H2O2 === 2H2O + O2 ↑ 此反应MnO2是催化剂)

21、质量守恒定律:参加化学反应的各物质的质量总和,等于反应后生成物质的质量总和。

(反应的前后,原子的数目、种类、质量都不变;元素的种类也不变)

22、溶液:一种或几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形成均一的、稳定的混合物

溶液的组成:溶剂和溶质。(溶质可以是固体、液体或气体;固、气溶于液体时,固、气是溶质,液体是溶剂;两种液体互相溶解时,量多的一种是溶剂,量少的是溶质;当溶液中有水存在时,不论水的量有多少,我们习惯上都把水当成溶剂,其它为溶质。)

23、固体溶解度:在一定温度下,某固态物质在100克溶剂里达到饱和状态时所溶解的质量,就叫做这种物质在这种溶剂里的溶解度

24、酸: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都是氢离子的化合物

如:HCl==H+ + Cl -

HNO3==H+ + NO3-

H2SO4==2H+ + SO42-

碱: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都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

如:KOH==K+ + OH -

NaOH==Na+ + OH -

Ba(OH)2==Ba2+ + 2OH -

盐:电离时生成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

如:KNO3==K+ + NO3-

Na2SO4==2Na+ + SO42-

BaCl2==Ba2+ + 2Cl -

25、酸性氧化物(属于非金属氧化物):凡能跟碱起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

碱性氧化物(属于金属氧化物):凡能跟酸起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

26、结晶水合物:含有结晶水的物质(如:Na2CO3 .10H2O、CuSO4 . 5H2O)

27、潮解:某物质能吸收空气里的水分而变潮的现象

风化:结晶水合物在常温下放在干燥的空气里,

能逐渐失去结晶水而成为粉末的现象

28、燃烧:可燃物跟氧气发生的一种发光发热的剧烈的氧化反应

燃烧的条件:①可燃物;②氧气(或空气);③可燃物的温度要达到着火点。

二基本知识、理论:

1、空气的成分:氮气占78%, 氧气占21%, 稀有气体占0.94%,

二氧化碳占0.03%,其它气体与杂质占0.03%

2、主要的空气污染物:NO2 、CO、SO2、H2S、NO等物质

3、其它常见气体的化学式:NH3(氨气)、CO(一氧化碳)、CO2(二氧化碳)、CH4(甲烷)、

SO2(二氧化硫)、SO3(三氧化硫)、NO(一氧化氮)、

NO2(二氧化氮)、H2S(硫化氢)、HCl(氯化氢)

4、常见的酸根或离子:SO42-(硫酸根)、NO3-(硝酸根)、CO32-(碳酸根)、ClO3-(氯酸)、

MnO4-(高锰酸根)、MnO42-(锰酸根)、PO43-(磷酸根)、Cl-(氯离子)、

HCO3-(碳酸氢根)、HSO4-(硫酸氢根)、HPO42-(磷酸氢根)、

H2PO4-(磷酸二氢根)、OH-(氢氧根)、HS-(硫氢根)、S2-(硫离子)、

NH4+(铵根或铵离子)、K+(钾离子)、Ca2+(钙离子)、Na+(钠离子)、

Mg2+(镁离子)、Al3+(铝离子)、Zn2+(锌离子)、Fe2+(亚铁离子)、

Fe3+(铁离子)、Cu2+(铜离子)、Ag+(银离子)、Ba2+(钡离子)

各元素或原子团的化合价与上面离子的电荷数相对应:课本P80

一价钾钠氢和银,二价钙镁钡和锌;

一二铜汞二三铁,三价铝来四价硅。(氧-2,氯化物中的氯为 -1,氟-1,溴为-1)

(单质中,元素的化合价为0 ;在化合物里,各元素的化合价的代数和为0)

5、化学式和化合价:

(1)化学式的意义:①宏观意义:a.表示一种物质;

b.表示该物质的元素组成;

②微观意义:a.表示该物质的一个分子;

b.表示该物质的分子构成;

③量的意义:a.表示物质的一个分子中各原子个数比;

b.表示组成物质的各元素质量比。

(2)单质化学式的读写

①直接用元素符号表示的:a.金属单质。如:钾K 铜Cu 银Ag 等;

b.固态非金属。如:碳C 硫S 磷P 等

c.稀有气体。如:氦(气)He 氖(气)Ne 氩(气)Ar等

②多原子构成分子的单质:其分子由几个同种原子构成的就在元素符号右下角写几。

如:每个氧气分子是由2个氧原子构成,则氧气的化学式为O2

双原子分子单质化学式:O2(氧气)、N2(氮气) 、H2(氢气)

F2(氟气)、Cl2(氯气)、Br2(液态溴)

多原子分子单质化学式:臭氧O3等

(3)化合物化学式的读写:先读的后写,后写的先读

①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读成“某化某”,如:MgO(氧化镁)、NaCl(氯化钠)

②酸根与金属元素组成的化合物:读成“某酸某”,如:KMnO4(高锰酸钾)、K2MnO4(锰酸钾)

MgSO4(硫酸镁)、CaCO3(碳酸钙)

(4)根据化学式判断元素化合价,根据元素化合价写出化合物的化学式:

①判断元素化合价的依据是:化合物中正负化合价代数和为零。

②根据元素化合价写化学式的步骤:

a.按元素化合价正左负右写出元素符号并标出化合价;

b.看元素化合价是否有约数,并约成最简比;

c.交叉对调把已约成最简比的化合价写在元素符号的右下角。

6核外电子排布:1-20号元素(要记住元素的名称及原子结构示意图)

排布规律:①每层最多排2n2个电子(n表示层数)

②最外层电子数不超过8个(最外层为第一层不超过2个)

③先排满内层再排外层

注:元素的化学性质取决于最外层电子数

金属元素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非金属元素 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 4,易得电子,化学性质活泼。

稀有气体元素 原子的最外层有8个电子(He有2个),结构稳定,性质稳定。

7、书写化学方程式的原则:①以客观事实为依据; ②遵循质量守恒定律

书写化学方程式的步骤:“写”、“配”、“注”“等”。

8、酸碱度的表示方法——PH值

说明:(1)PH值=7,溶液呈中性;PH值7,溶液呈碱性。

(2)PH值越接近0,酸性越强;PH值越接近14,碱性越强;PH值越接近7,溶液的酸、碱性就越弱,越接近中性。

9、金属活动性顺序表:

(钾、钙、钠、镁、铝、锌、铁、锡、铅、氢、铜、汞、银、铂、金)

说明:(1)越左金属活动性就越强,左边的金属可以从右边金属的盐溶液中置换出该金属出来

(2)排在氢左边的金属,可以从酸中置换出氢气;排在氢右边的则不能。

三、物质俗名及其对应的化学式和化学名:

⑴金刚石、石墨:C ⑵水银、汞:Hg (3)生石灰、氧化钙:CaO (4)干冰(固体二氧化碳):CO2 (5)盐酸、氢氯酸:HCl (6)亚硫酸:H2SO3 (7)氢硫酸:H2S (8)熟石灰、消石灰:Ca(OH)2 (9)苛性钠、火碱、烧碱:NaOH (10)纯碱:Na2CO3 碳酸钠晶体、纯碱晶体:Na2CO3·10H2O (11)碳酸氢钠、酸式碳酸钠:NaHCO3 (也叫小苏打) (12)胆矾、蓝矾、硫酸铜晶体:CuSO4·5H2O (13)铜绿、孔雀石:Cu2(OH)2CO3(分解生成三种氧化物的物质) (14)甲醇:CH3OH 有毒、失明、死亡 (15)酒精、乙醇:C2H5OH (16)醋酸、乙酸(16.6℃冰醋酸)CH3COOH(CH3COO- 醋酸根离子) 具有酸的通性 (17)氨气:NH3 (碱性气体) (18)氨水、一水合氨:NH3·H2O(为常见的碱,具有碱的通性,是一种不含金属离子的碱) (19)亚硝酸钠:NaNO2 (工业用盐、有毒)

注会会计知识点总结2024(篇8)

1、常用的账务处理程序主要有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基本的账务处理程序)、汇总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和科目汇总表账务处理程序。其主要区别,即各自的特点主要表现在登记总账依据和方法不同。

2、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特点:详细记录经济业务、能反映科目对应关系、便于查账、程序简单明了,易于理解、登记总分类账的工作量较大、该账务处理程序适用于规模较小、经济业务量较少凭证不多的单位。

3、汇总记账凭证账务处理程序特点:能反映科目对应关系、了解业务来龙去脉,便于查对科目、不便于分工、减轻了登记总账的工作量、当转账凭证较多时,编制汇总转账凭证(每一贷方科目分别设置)的工作量较大、该财务处理程序适用于规模较大、经济业务较多的单位。

4、科目汇总表账务处理程序特点:减轻了登记总账的工作量、可做到试算平衡(本期借、贷发生额合计)、简明易懂,方便易学、不能反映账户对应关系、不便于查对账目、适用于规模较大、业务量较多、记账凭证较多的单位。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