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心得体会 > 学习袁隆平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 导航 > 学习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先生的人物事迹心得体会,【收藏】

学习袁隆平先进事迹心得体会

学习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先生的人物事迹心得体会 【收藏】。

袁隆平是“杂交水稻之父”、中国工程院院士、“共和国勋章”获得者,是令人尊敬和爱戴的科学家,学习袁隆平先进事迹后,心中会有莫名的感触,有很多的想法,有了想法和感触,为了不让它遗忘,最好是写一篇心得体会。学习过程中心中有多少心得感想呢?下面是范文资讯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学习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先生的人物事迹心得体会”,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学习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先生的人物事迹心得体会【篇一】

跟袁隆平很亲近的人说,袁隆平穿着很随便,一点也不讲究。

有一段时间,他的购物欲十分强烈,每到星期五下午,就要到商场去购物。可他有一个“怪癖”,专挑便宜货买,价钱高的东西他不感兴趣。有一天,他与夫人邓哲逛商场,看到货柜里有打折到10块钱一件的衬衫,他说,太便宜了,加2块吧,12块一件。售货员笑着说,你这位同志真怪,人家买东西讨价还价,你却往上加,不可理喻,不可理喻。他以笑作答,一口气买了10多件,“这样的衬衣好,下田的时候穿起来方便,不用担心弄脏了。”他对夫人笑笑说。深知他生活习性的邓哲不多说什么,只报以莞尔一笑。

他穿的最贵的西装,不会超过800元;他买皮鞋不会超过200块钱,什么意大利的“老人头”、“鳄鱼”牌等大牌服饰,他觉得这些昂贵的“奢侈品”穿在身上反而不舒服、不自在。但是,中国颇具权威的评估机构报告称,袁隆平的身价为一千多亿。如此看来,就个人的物质财富而言,除了他脑袋里的智慧和知识值钱,袁隆平确实是中国最富有的“赤贫者”了。

学习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先生的人物事迹心得体会【篇二】

袁隆平同志是中国工程院院士,我国杰出的农业科学家、杂交水稻研究领域的开创者和带头人.他作为新中国培养的第一代科技工作者,立志解决人民群众的吃饭问题,五十多年如一日,全心致力于杂交水稻科学研究,提出了水稻杂交新理论,实现了水稻育种的历史性突破,使中国水稻产量不断迈上新台阶,不仅解决了中国粮食自给难题,也为世界粮食安全作出了卓越贡献.可以说,袁隆平同志是我国当代知识分子的楷模.他献身科学、顽强拼搏、勇于创新,以农业科技的重大突破和巨大成就不断造福人类.他品德高尚、淡泊名利、团结协作、甘为人梯,桃李满天下,赢得了广泛的赞誉.

他还是杰出的无党派代表人士,衷心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走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积极参政议政、献计出力,为统一战线事业的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

对于这位伟大的、为中国人民、世界人民创造了无限财富的袁隆平院士,有人评价他的身价何只千亿,可他每月的收入连工资加补贴也只有几千元.依其贡献,他应该拥有更多的钱,但面对几千元的工资,他乐呵呵地说:“要生活和生产,钱是重要的,但钱的来路一定要正.钱是拿来用的,有钱不用等于没有钱.但是用钱,第一不要奢侈浪费,第二不要小气,该用的就用,不该用的就不用.所以,我穿衣服朴素大方,这是一个原则.穿那么好干什么,表面光.穿得好,也不见得你的地位就高.”这就是袁隆平院士的金钱观,朴实直白,寓意深刻,发人深思.有人评价他说:

“袁隆平院士头顶蓝天,勇攀科技高峰;脚踏实地,造福世界人民.他几十年如一日,刻苦钻研,锲而不舍;淡泊名利,无私奉献,服务人类社会;胸怀祖国,心忧天下,造福世界人民,…….”作为科学家,袁隆平院士不仅贡献巨大,更是一位精神可贵、品德高尚的人.他杰出的科技才能与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达到了完美结合和高度统一,赢得了社会的普遍尊重.他的人品、精神和作风,为我们身处教育战线的广大知识分子树立了学习的典范.

作为奋战在水利战线的一员,我发自内心地赞扬袁隆平院士,我觉得我们大家都应该认真努力地学习袁隆平院士的高尚情操,在自己的工作岗位上,为祖国、为自己的信仰,脚踏实地,造福人民.我们要学习袁隆平院士淡泊名利,无私奉献的人生观、世界观和金钱观.我们除了要宣传他的科研成果,长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志气外,更应该让大家都来学习并发扬光大他做人的态度和奉献的精神.

要学习袁隆平院士为国、为民、为事业不畏艰难,勇于付出的精神.袁隆平对祖国和人民始终怀有深厚的感情,他常说:“科学研究是没有国界的,但科学家是有祖国的,不爱国,就丧失了做人的基本准则,就不能成为科学家.”作为一名具有高级职称的党员,身处教学科研第一线,我应该把个人的理想同院系学校及国家、民族的奋斗目标统一起来,把自己的人生追求同专业教育教学的改革实践结合起来,牢固树立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远大理想和永远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坚定信念,并立身本职,从教学做精、科研做强、专业做大着眼一步一个脚印.

学习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先生的人物事迹心得体会【篇三】

袁隆平是值得尊重的科学家。他品德高尚、淡泊名利,生活简朴,不论刮风下雨,天天工作在试验田里,一心只想着造福全体人民。袁隆平是值得让世界尊重的中国科学家。他首创的杂交水稻不仅为中国的粮食生产发展作出了突出贡献,而且也在亚洲、非洲的一些国家推广了3000多万亩,为世界粮食安全作出了卓越贡献,获得了联合国有关组织和世界许多国家的赞誉。袁隆平在这次世界种子大会上感动了全世界,并不是偶然的。袁隆平的责任、胸襟与贡献,就象是一面镜子,折射出一个公民、一个科学工作者闪光的精神品格。

很容易想像,有那么大头衔、那么多荣誉的袁隆平,如果想在财富积累上更进一步,如果真正重视“身价几何”,显然不需要费多大周折,做一些广告、或者把他的奖金成立一个可以最大程度赚钱的公司什么的,都是可行的办法。但袁隆平呢,已经“满足于”自己每个月6000多元的工资,而且,尽管自己尚有一些“积蓄”,但他却会穿15元一件的衬衫,100多块的鞋子,260元的手表……对于如此节俭的“世界级科学家”、“科技明星”,不知道该有多少追求一夜暴富、为金钱不惜一切、对金钱挥霍无度的人们应该为此感到脸红!不仅如此,已经年近八旬的袁隆平老人还给日益功利的社会上了一课,那就是,到100岁他也还想在田里,还想着解决更多的人的吃饭发展问题、为人类取得更大的研究成果。那么,无数相对于袁隆平老人年龄的“年轻人”,是否该以袁隆平老人为榜样,为着更有意义的人生而不是只考虑更“赚钱”的人生而努力向上、奋斗不息呢?

学习中国工程院院士袁隆平先生的人物事迹心得体会【篇四】

常言,民以食为天。生存,是人类亘古不变的主题,自人类诞生起就从未停止过对粮食的渴望。又有俗话说,人是铁饭是钢,一顿不吃饿得慌。足以体现粮食于人们而言的重要性。一个国家想要在世界上立有不败之地,首先要解决的就是人民的温饱问题。

上世纪,灾祸来临,饥荒严重,人们的生活遭遇严峻考验。怀着对国家、对人民的忧虑,对生存下去的迫切期盼,有一位博学多才的人,踏上了培育水稻新品种的漫漫研究长路。他,就是伟大的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

黑且瘦,颧骨突出。青丝间染上了白雪的颜色。手掌宽大粗糙。衣着朴素。话并不多。身为中国工程院院士的袁隆平,形象却朴实得像个平凡的农民。他亦笑称自己,“再怎么打扮都是个农民”。

不同于别的院士坐在室内、享受国家的津贴,袁隆平是实实在在当了一辈子的农民,在田里劳苦了一辈子。

袁隆平是坚韧而执着的。在探索杂交水稻的这条路上,他遭遇过太多太多的困难,遇到过太多太多次的失败,可他始终没有放弃。他拥有博爱,宽厚的胸怀,怜悯苍生,以己身赴汤蹈火在所不惜。在研究尚未成功时,袁隆平为了寻找一株自然突变的雄性不育株,在田间,头顶毒阳,脚踏烂泥,一穗一穗的仔细寻找。

他用粗糙的大手抚过稻穗,向深沉的黑土地倾诉梦想。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国家投入大量人力、物力、财力推广种植杂交水稻。种植杂交水稻后,产量大增,获得了全国无数农民大力称赞。之后,杂交水稻引起了世界范围的关注,世界各国纷纷引进种植。杂交水稻,养活了中国,养活了世界。

袁隆平成功了。他能够成功的原因值得我们深思与探究。袁老说过,他信奉这样一条公式:知识+汗水+灵感+机遇=成功。首先,知识——袁隆平毕业于西南农学院;其次,汗水——几十年如一日对杂交水稻的研究;其三,灵感——依据对遗传学已有的较深的认识,论证出“鹤立鸡群”的稻株是“天然杂交稻”;其四,机遇——发现了一株雄花花药不开裂、性状奇特的植株。这几点,他都具备了,所以他成功了。而这四点其中,最可贵的莫过于“汗水”,试问有谁能坚持把一生的时间都花在田里?若是几个月,或许有人能坚持,若是几十年,都怯了。袁隆平做到了,所以成为“杂交水稻之父”的不是别人,而是他,袁隆平。

袁隆平是专注而敬业的。一次在接受记者采访时,没多久,袁隆平便起身告退,“水稻长了,要到田里去了。”是这般的朴质的话语,满溢出对名利的淡泊与对本业的钻而不倦,如何不教人感动!如今的人们,已经被社会上的浮华迷失了眼睛,灵魂覆满尘埃,空洞而贫乏。袁隆平获得成功的道理与我们能否获得成功,本质上是相通的,我们企望获得成功,却总是不愿付出,与成功屡屡擦身而过,终不可得。

他一生只做了一件事情,并把这件事做到了极致。说他拯救了世界也并不为过。

“我毕生的追求就是让所有人远离饥饿。”

——这是他泽被苍生的胸怀。

这位老人,现已过古稀之年。他仍然用他的生命烛光照亮着世界,关注着农业,将一生献之天下苍生。在他身上,彰显出了中华民族源远流长、盛而不衰的传统美德——孜孜以求,钻之弥坚的探索精神,博爱无私,敬业乐业的奉献精神。他用他的智慧,支撑了世界以亿计的人民!

如果没有杂交水稻的发明,很难想象我们依靠什么存活至今。我们每个人,都应怀着最诚挚的谢意与最真挚的感动,向袁老致敬!

f132.cOm更多心得体会扩展阅读

时代楷模袁隆平人物事迹学习心得 (4篇)


袁隆平是世界著名的科学家,他用坚强的毅力和执着的追求在科学领域获得了伟大的成就,学习袁隆平先进事迹后,心中会有莫名的感触,有很多的想法,我们在学习之后就可以把那些印象深刻的地方记录下来。怎么才能用文字的方式把学习过程中那些印象深刻的情节记录下来呢?范文资讯网小编收集整理了一些时代楷模袁隆平人物事迹学习心得,欢迎大家阅读,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时代楷模袁隆平人物事迹学习心得(篇一)


袁老身上有很多标签,比如“首届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得主”“杂交水稻之父”“魔稻祖师”“最酷的 90 后”“90后梗王”等等。这些标签或大气、或诙谐、或酷炫,反映的是这位“90后”老爷子热爱田野、热爱人民、热爱生活的本真。而这些品质,是需要广大基层党员干部学习的。

基层党员干部要永远热爱田野。科学没有国界,科学家有祖国。袁老深爱着祖国,他把论文写在田野之上,把一生都贡献给了乡间,为的是实现“禾下乘凉”和“覆盖全球”两个梦想。广大基层党员干部大都来自田野乡间,要时刻想着扎根祖国大地,将自己的前途命运和祖国的前途命运紧密结合在一起,如此才能不负韶华、不负青春。田野不只有秀美的风景,

也有荆棘坎坷的泥路,但是只要我们把心沉下去,一定可以在把泥泞小路变成康庄大道,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基层党员干部要永远热爱人民。“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决定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根本力量。”为人民服务是伟大而光荣的事业,袁隆平强调,不能搞牺牲产量来求优质,为了国家粮食安全,满足人民群众不断提高的消费需求,“应该要搞既高产又优质的 800公斤的”。正是如同袁老这样伟大的科学家热爱人民、不断奋斗,才让我们解决了吃饱和吃好的问题,从而“行有余力则以学文”,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广大基层党员干部也应如此,对于人民要心存热爱,想人民之所想,急人民之所急,“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在平凡的岗位上为人民谋福祉、谋利益,为人民创造更美好的生活。

基层党员干部要永远热爱生活。海德格尔说过:“人生的本质是一首诗,人是应该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的。”“90后”袁隆平曾经称自己上班不打卡,下田最高兴,喜好自在,专长松懈。袁老就是这样热爱着生活,一不小心还成了“梗王”。“生活不止眼前的苟且,还有远方和诗的田野”,广大基层党员干部面对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需花费心血去适应、去提高、去改变。在工作之外,也要顾及生活、照看好家庭、培养自己的兴趣爱好。“人生不如意事十之_”,但是

我们依然要热爱生活,“以苦为乐”,开心过好每一天。唯有此,我们才能不为生活所累,也能更好集中精力为党和国家的事业奋斗终身!

我们广大基层党员干部也希望能够通过自身的奋斗和努力,以另一种方式去守护袁老深爱的伟大祖国!

时代楷模袁隆平人物事迹学习心得(篇二)


1960年罕见的天灾人祸,带来了严重的粮食饥荒,袁隆平目睹了严酷的现实,他辗转反侧不能安睡。他想起旧社会,人民受统治阶级的剥削压迫,受战争的痛苦,缺衣少食,流离失所。今天,人民当家作主,但仍未摆脱饥饿对人们的威胁。他决心努力发挥自己的才智,用学过的专业知识,尽快培育出亩产过800斤、1000斤、的水稻新品种,让粮食大幅度增产,用农业科学技术战胜饥饿。

袁隆平赞成这样一个公式:知识+汗水+灵感+机遇=成功。

经过两个春秋的试验和科学数据的分析整理,又经过8年历经磨难的“过五关”,到1974年配制种子成功,随着杂交水稻的培育成功和在全国大面积推广,袁隆平名声大震。在成绩和荣誉面前,袁隆平公开声称现阶段培育的杂交稻的缺点是“三个有余、三个不足”,并组织助手们,从育种与栽培两个方面,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随着杂交水稻在世界各国试验试种,杂交稻已引起世界范围的关注。袁隆平近年来,先后应邀到菲律宾、美国、日本、法国、英国、意大利、埃及、澳大利亚8个国家讲学、传授技术、参加学术会议或进行技术合作研究等国际性学术活动19次。自1981年袁隆平的杂交水稻成果在国内获得建国以来第一个特等发明奖之后,从1985~1988年的短短4年内,又连续荣获了3个国际性科学大奖。国际水稻研究所所长、印度前农业部长斯瓦米纳森博士高度评价说:“我们把袁隆平先生称为?杂交水稻之父?,因为他的成就不仅是中国的骄傲,也是世界的骄傲,他的成就给人类带来了福音。”

袁隆平,从湖南省偏僻的安江农校里走来,从一个山村中等农校的青年教师,成长为举世瞩目的名人,登上了“杂交水稻之父”的宝座。

时代楷模袁隆平人物事迹学习心得(篇三)


他们到底跋涉过了多少旅程,肩上到底背负了多少使命?

他把鞋子深深地陷入稻田里,让清晰的脚印指向遥远的未来,迈向我们美好的新时代!

自古以来,人民都是推动历史发展的潮流,“民以食为天”、“食以稻为天”,因此,最令我敬佩的科学家莫过于“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在我的脑海里,袁隆平的形象总是定格为一位身穿白色衬衫,站在一望无际的稻田里辛苦劳作的老者。常年的躬身在田间地头,他皮肤黝黑,与其说是一位科学家,倒不如说他更像是一个普通农民。

“禾下乘凉梦”,“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这是两个多么宏大的设想,杂交水稻大面积亩产900公斤又是个什么样的概念?这是世界上迄今尚无人登临的一个高峰,也是“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带领着中国专家迎战世界粮食问题的一个新跨越。袁隆平曾直言,这条道路虽然是艰难的,但前途是光明的,苦就苦一点,出了产量更高的新品种,全中国、全世界人民都能解决温饱问题,他心里高兴,吃点苦没关系。

袁隆平在讲话时会有中英交杂的习惯,就像是吃多了杂交水稻,讲中文后会自动翻译,人们称这是“袁氏幽默”,他还会讲俄语,爱好体育,爱好音乐,考过空军,像这样一个多才多艺的“宝藏男孩”怎能不让人敬佩!

2019年,阳光炽热,土地温暖。90岁高龄的袁隆平依旧在埋头苦干,他希望自己再奋斗十年,让全世界一半的稻田种上我们的杂交水稻。

这是每一位有良知的科学家身上所具备的品质,许许多多的科学家一生致力于科学研究,或许他们没有千亿的身家,却甘愿把技术无偿的贡献给全人类,造福全人类。他们夜以继日的工作,谁有功夫闲看云隐;他们精确地估量着生命的意义,谁有私心去计较生命的长短;他们在模糊的泥土上捡拾细小的沙粒,是这些美妙的晶莹绽放开来,给了我们方向,使得世界更精彩。

我每天都在幻想自己何时才能发芽,茁壮成长,成为绿荫,去感恩那些为我们无言付出的科学家。因为,我坚信自己可以不断地向未来迈进,致敬新的时代!

时代楷模袁隆平人物事迹学习心得(篇四)


2021年5月22日13时07分,那位永远不服老、一生致力于杂交水稻、国家功勋获得者的“90后”袁隆平老院士永远离开了我们。斯人已去,精神长存。缅怀先生,踏着他奋斗的方向努力前行。

传承追求实践出真知的科学精神。袁隆平院士生前有两个梦想,一个是禾下乘凉梦,一个是杂交水稻覆盖全球梦。袁隆平院士是亲力亲为的,每天起床第一件事是到田里检查,他对所带的研究生说“培养研究生,因为是搞水稻的,我第一个要求你要下田,不下田,我就不培养”。正是有着异于常人的科学精神,吃苦奋斗精神,湖南衡南基地早稻高产攻关田最高产量达到了亩产1500公斤,在江苏南通的海水稻试验田,最高亩产802.9公斤。打赢种业攻坚战、端好中国人自己的饭碗,才有保障。袁隆平未竟的事业,将由中国水稻科学家们奋斗实现,他所弘扬和代表的杂交水稻精神,将永远成为中国人追求美好生活的不竭动力。

学习他淡泊名利追求卓越的人格品质。袁隆平院士从来不关注金钱的多少,即便获得各方面的奖金,他也把这些奖金用在杂交水稻的研究经费中。穿几十元的衬衫,戴十几元的领带。即便荣誉无数,他仍然能够扑下身子,两脚沾满泥土来到水稻中研究水稻长势。淡泊名利,才能矢志于毕生致力的事业。他已经把论文写在中国大地上。钟南山院士对袁老的评语真挚和简约。这是袁隆平院士的人生写照,也应是每一位中国人脚踏实地干事创业的精神标杆。

珍惜来之不易的粮食安全。袁老的梦想是解决吃饭问题,但另一方面,浪费无度问题又从另一方向抵消着增产的努力。就在不久前,《反食品浪费法》刚刚获得通过。在袁老去世后,有网友称“今天他好好吃饭了,一粒米也没剩”。确实如此,我们每一个中国人,都应该牢牢记住“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不易,以珍惜每一粒粮食来永远缅怀这位不知疲倦的老院士。

如今,天问一号已经着陆火星,祝融号已经开始巡视火星。天宫一号飞翔太空,更多的成就正在创造,袁隆平院士未竟的事业,将在每一位中国人身上延续,将在每一位自强国人的奋斗中实现。

国士无双,彪炳千秋。袁隆平院士逝世后,无数湖南人,亿万中国人纷纷深切缅怀袁隆平,联合国官微高度赞誉。荣誉无数,难抵亿万民众的口碑,这就是袁隆平的高山仰止、景行行止之处。

观看感动中国十大人物事迹心得体会


大家观看了央视20xx年2月80日播出的感动中国年度十大人物颁奖典礼了解每个人的事迹后,大家有什么感想以及收获?下面是整理的关于观看感动中国20xx十大人物事迹心得体会范文,欢迎借鉴!

CCTV20xx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观后感一

感动中国20xx年度十大人物名单

孙家栋 功勋科学家,中科院院士、探月工程总设计师

王锋 三闯火海救人英雄

支月英 扎根乡村36年的最美教师

秦玥飞 耶鲁村官

张超 壮烈牺牲的歼15飞行员

李万君 大国工匠

梁益建 仁心医者,上千重度驼背者因他挺直腰杆

郭小平 红丝带学校创办人

阿布列林阿布列孜 新疆焦裕禄

潘建伟 功勋科学家,中科院院士、量子卫星之父

特别致敬:中国女排

1、感动中国20xx十大人物:孙家栋(功勋科学家)

感动中国20xx十大人物

组委会给予孙家栋颁奖辞:

少年勤学,青年担纲,你是国家的栋梁。导弹、卫星,嫦娥,北斗。满天星斗璀璨,写下你的传奇。年过古稀未伏枥,犹向苍穹寄深情。

孙家栋人物事迹:

孙家栋, 87岁,中科院院士、探月工程总设计师,他是中国第一枚导弹、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第一颗遥感探测卫星、第一颗返回式卫星的技术负责人、总设计师,是中国通信卫星、气象卫星、资源探测卫星、北斗导航卫星等第二代应用卫星的工程总师,是中国探月工程总设计师,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两弹一星功勋科学家。

2、感动中国20xx十大人物:王锋(火海救人英雄)

感动中国20xx十大人物

组委会给予王锋颁奖辞:

面对一千度的烈焰,没有犹豫,没有退缩,用生命助人火海逃生。小巷中带血的脚印,刻下你的无私和无畏,高贵的灵魂浴火涅槃,在人们的心中永生。

王锋人物事迹:

王锋, 38岁,河南省南阳市方城县广阳镇古城村人。20xx年5月18日凌晨,南阳市卧龙区西华村一栋民宅突发大火,浓烟迅速吞没了整栋楼房。租住在一楼的王锋发现火情后,义无反顾地三次冲入火场救人,20多位邻居无一伤亡。第三次从火场出来时,王锋已快被烧成了炭人,浑身都是黑的,神智已不清醒。从住处到临近的张衡路口,大约五六十米的距离,一路上都留下了他血染的脚印。

3、感动中国20xx十大人物:支月英(扎根乡村36年的最美教师)

感动中国20xx十大人物

组委会给予支月英颁奖辞:

你跋涉了许多路,总是围绕着大山;吃了很多苦,但给孩子们的都是甜。坚守才有希望,这是你的信念。三十六年,绚烂了两代人的童年,花白了你的麻花辫。

支月英人物事迹:

支月英,女,江西省宜春市奉新县澡下镇白洋教学点教师。1980年,江西省奉新县边远山村教师奇缺,时年只有十九岁的南昌市进贤县姑娘支月英不顾家人反对,远离家乡,只身来到离家两百多公里,离乡镇45公里,海拔近千米且道路不通的泥洋小学,成了一名深山女教师。36年来支月英坚守在偏远的山村讲台,从支姐姐到支妈妈,教育了大山深处的两代人。

4、感动中国20xx十大人物:秦玥飞(耶鲁村官)

感动中国20xx十大人物

组委会给予秦玥飞颁奖辞:

在殿堂和田垄之间,你选择后者,脚踏泥泞,俯首躬行,在荆棘和贫穷中拓荒。洒下的汗水,是青春,埋下的种子,叫理想。守在悉心耕耘的大地,静待收获的时节。

秦玥飞人物事迹:

秦玥飞,耶鲁大学毕业,现任湖南省衡山县福田铺乡白云村大学生村官、黑土麦田公益(Serve for China)联合发起人。大学毕业时,秦玥飞选择回到祖国农村服务,至今已是第六个年头。为吸引更多优秀人才服务乡村,秦玥飞与耶鲁中国同学发起了黑土麦田公益项目,招募支持优秀毕业生到国家级贫困县从事精准扶贫和创业创新。

5、感动中国20xx十大人物:张超(壮烈牺牲的歼15飞行员)

感动中国20xx十大人物

组委会给予张超颁奖辞:

那四点四秒,祖国失去了优秀的儿子。你循着英雄的传奇而来,向着大海的方向去,降落,你对准航母的跑道,再次起飞,你是战友的航标。

张超人物事迹:

张超,男,30岁,海军某舰载航空兵部队正营职中队长,一级飞行员。20xx年4月27日,张超在驾驶舰载战斗机进行陆基模拟着舰接地时,突发电传故障,危机关头,他果断处置,尽最大努力保住战机,推杆无效、被迫跳伞,坠地受重伤,经抢救无效壮烈牺牲。此前,张超是海空卫士王伟生前所在部队优秀的三代机飞行员,全团6名尖刀队员中最年轻的一员,曾数十次带弹紧急起飞驱离外军飞机。

6、感动中国20xx十大人物:李万君(大国工匠)

感动中国20xx十大人物

组委会给予李万君颁奖辞:

你是兄弟,是老师,是院士,是这个时代的中流砥柱。表里如一,坚固耐压,鬼斧神工,在平凡中非凡,在尽头处超越,这是你的人生,也是你的杰作。

李万君人物事迹:

李万君,中车长客股份公司高级技师。20xx年被中组部授予全国优秀共产党员荣誉称号。为了在外国对我国高铁技术封锁面前实现技术突围,李万君凭着一股不服输的钻劲儿、韧劲儿,一次又一次地试验,取得了一批重要的核心试制数据,积极参与填补国内空白的几十种高速车、铁路客车、城铁车转向架焊接规范及操作方法,先后进行技术攻关100余项。

7、感动中国20xx十大人物:梁益建(帮助困难病人的好医生)

感动中国20xx十大人物

组委会给予梁益建颁奖辞:

自谦小医生,却站上医学的巅峰,四处奔走募集善良,打开那些被折叠的人生;你用两根支架矫正患者的脊柱,一根是妙手,一根是仁心。

梁益建人物事迹:

梁益建,医学博士,四川省成都市三医院骨科主任 梁益建多年前学成回国,参与驼背手术3000多例,亲自主刀挽救上千个极重度脊柱畸形患者的生命,成为国内首屈一指的极重度脊柱畸形矫正专家近可能的为患者着想,是梁益建的工作守则。到医院求治的病人,很多经济条件都不好。为了让患者尽快得到治疗,他处处为病人节省费用外,还常常为经济困难的患者捐钱,四处化缘。碰到有钱的朋友,他会直接开口寻求帮助,甚至尝试过在茶馆募捐。

8、感动中国20xx十大人物:郭小平(红丝带学校创办人)

感动中国20xx十大人物

感动中国组委会给予郭小平颁奖辞:

瘦弱的孩子需要关爱,这间病房改成的教室,是温暖的避难所。你用十二年艰辛,呵护孩子,也融化人心,郭校长,你是风雨中张开羽翼的强者。

感动中国郭小平人物事迹:

郭小平,2004年,临汾第三人民医院院长郭小平看到艾滋病区的几个孩子到了上学年龄却没法上学,便和同事一起办起了爱心小课堂,在社会各界的帮助和支持下,2006年9月1日,临汾红丝带学校正式挂牌成立,2011年学校被列入正式国民教育序列。2014年,彭丽媛向红丝带学校写信,并在采访中说:我希望这些受艾滋病影响的孩子们,都能有一个美好的未来。。

9、感动中国20xx十大人物:阿布列林.阿布列孜(新疆焦裕禄)

感动中国20xx十大人物

感动中国组委会给予阿布列林.阿布列孜颁奖辞:

在细碎的时光中守望使命,以奋斗的精神拥抱生活。执法无私,立身有责;恪尽职守,勤勉为公。在这片土地上,红柳凝聚水土,你滋润心灵。

感动中国阿布列林.阿布列孜人物事迹:

阿布列林.阿布列孜,男,维吾尔族,新疆哈密地区中级人民法院退休干部。1968年,阿布列林曾经在途径河南时访问兰考焦裕禄故居。这次兰考之行影响了他一生。工作46年来,阿布列林不管是当农民、当工人、当检察官,不管在什么岗位,都踏踏实实、勤勤恳恳工作,像一颗螺丝钉,拧到哪儿都不会松扣,他坚持依法公正廉洁办案,维护民族团结,努力做焦裕禄式的好党员、好干部,曾被评为全国民族团结进步模范个人,被最高人民法院授予一等功。

10、感动中国20xx十大人物:潘建伟(功勋科学家)

感动中国20xx十大人物

感动中国组委会给予潘建伟颁奖辞:

嗅每一片落叶的味道,对世界保持着孩童般的好奇。只是和科学纠缠,保持与名利的距离。站在世界的最前排,和宇宙对话,以先贤的名义,做前无古人的事业。

感动中国潘建伟人物事迹:

潘建伟,46岁,物理学家,中科院院士。20xx年8月16日,由我国科学家自主研制的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在酒泉卫星发射中心成功发射,它将在世界上首次实现卫星和地面之间的量子通信。这将是跨度最大、史上最安全的通信网络。这个项目的首席科学家正是潘建伟。

11、特别致敬:中国女排

感动中国20xx十大人物

北京时间8月21日,巴西里约热内卢小马拉卡纳球场,中国女排3:1击败塞尔维亚队,时隔12年历史上第三次捧起奥运会冠军奖杯。

郎平和她的队员们在小组赛出师不利的情况下上演绝地反击,东道主巴西、小组赛曾战胜自己的荷兰和塞尔维亚都没能挡住她们前进的脚步。

对于向来有女排情结的中国人而言,这个冠军重于千钧,五星红旗飘扬那一刻,《义勇军进行曲》响起那一刻,激动与幸福的泪水美于一切。

20xx年2月8日,20xx年度感动中国人物颁奖晚会在CCTV-1如期播出。据林州新青年了解本次评选的感动人物中河南省有消防官兵救火英雄王锋(已故)、集体奖中的中国女排主攻手朱婷均上榜此殊荣!

一、救火英雄王锋

2月8日晚,国人年度精神盛宴 中央电视台感动中国20xx年度人物在央视播出,由河南省推荐的三入火海救人的南阳救火英雄王锋成功当选感动中国20xx年度人物。

河南人连续四年荣登感动中国领奖台

王锋的此次当选,成为继百岁仁医胡佩兰、郑州陇海大院、卖唱救孤艺术家王宽之后,河南人连续第四年荣登感动中国的领奖台,为中原儿女赢得新的荣誉。

中央电视台感动中国年度人物评选活动被誉为中国人的年度精神史诗,在社会各界享有极高的知名度和美誉度。自2002年起,每年从全国30多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全社会各行各业中推选出十位人物,至今已评选出100多位感动中国年度人物,他们温暖着中国,感动着我们,可谓亿里挑一。

在这份温暖的名单中,河南人的身影,从来都是浓墨重彩的存在:张荣锁、任长霞、洪战辉、魏青刚、王百姓、李剑英、谢延信、武文斌、李隆、李灵、胡佩兰、刘洋、陇海大院、王宽、王锋15年来,已经有十多位河南人先后登上感动中国的舞台。

在他们的身上,体现的正是河南人最朴素可贵的品质,一次次激荡着我们的灵魂。尤其是近年来,河南籍候选人连续第四次荣膺感动中国年度人物,更是有力地展示了河南人民纯朴善良、无私奉献的大爱情怀。今天,为大写的河南人转起,只为这份感动能蔓延千里,温暖你我!

王锋身上闪耀着人性的光辉

大河网记者在颁奖现场了解到,此次盛典由白岩松、敬一丹主持。王锋的家人及家乡朋友也来到评选现场。

白岩松在颁奖现场感叹地说,大多数时候,我们的日子是平和、平静、平常的,因此太多的人在这样的日子里,也是平凡的,虽然我们喜欢这样平静的日子,但是生活却又不总是平静的,总有一些突如其来的变化,这个时候您会发现,一些看似平凡的人,展现出他不平凡的那一面。人们需要英雄,更需要王锋这样的平民英雄,他们是一个民族真正的脊梁。

感动中国推选委员胡果这样评价王锋:人们需要英雄,更需要王锋这样的平民英雄,他们是一个民族真正的脊梁。

感动中国评选委员会给予王锋的颁奖词是:面对一千度的烈焰,没有犹豫,没有退缩,用生命助人火海逃生。小巷中带血的脚印,刻下你的无私和无畏。高贵的灵魂浴火涅磐,在人们的心中永生

现场观看的方城县委书记褚清黎再次被王锋的精神感动的热泪盈眶,褚清黎告诉记者:第一次冲入火海救出了妻子和孩子,这是亲情使然,第二次冲入火海救出自己的学生和老师这是责任使然,第三次冒着生命冲入火海救出邻居,这是人性的光辉。王锋精神感动中国,王锋精神永远是我们战胜困难、坚毅前行的不竭动力!

王锋事迹率先报道

20xx年5月18日,南阳市卧龙区西华村一幢3层居民楼突发大火。租住在一楼的王锋发现险情后,及时报警并奔走呼救,先后3次冲入火海,救出两名小学生和一名托教老师。在王锋的帮助下,居住在同楼的10多名居民安全脱离险境,而王锋自己却被严重烧伤,烧伤面积达98%。

事情发生后,大河网作为省级媒体率先对王锋火海救人的事迹进行报道,并派出记者赴火灾现场有王锋的家中进行采访。同时,通过大河网合作媒体,向全国各大网站推荐王锋的事迹,人民网、新华网、中国日报网、新浪网、网易、腾讯等中央重点新闻网站和各大商业门户网站纷纷转发,并在首页推荐。一时间,全国各大媒体都纷纷关注王锋事件,并通过各种途径为王锋捐款。从王锋事件发生,到王锋赴京医治,以及王锋去世,大河网都派出了记者前往第一时间报道,先后发出了20余篇感人的报道。

人物事迹:

王锋,男,生前系南阳市方城县广阳镇古城村人。

20xx年5月18日凌晨,一场突如其来的大火,打破了南阳市卧龙区西华村居民小区的宁静。睡在一层的王锋一家四口是最早被惊醒的人,王锋带着女儿第一时间跑出去,立刻折回头救出妻子和儿子。

想到二楼住着的托教老师和两个学生,王锋毫不犹豫再次冲进火海,并把他们安全送出。楼上还有房东一家四口,还有十几个邻居,王锋在爆炸声中第三次冲进火海,挨门挨户敲门示警。楼里二十多个人得救了,而原本最容易逃生出去的王锋却被重度烧伤成炭人,烧伤面积达98%。

从楼前到巷口,50多米的距离,王锋留下的一连串带血的脚印,见证了他的临危不惧与舍生忘死。从本能的反应到二入火海见义勇为,再到三入火海人性光辉的绽放,王锋用嘶哑的声音和带血的大脚,为西华村那栋楼24名沉睡的住户,摁响一串逃生的警钟,跑出了一条生命的通道,谱写出了一曲无私无畏的英雄壮歌。王锋的事迹被广为传颂,社会各界纷纷踊跃捐助。虽经多方救治,但因严重感染,在顽强坚持了136天后,王锋于20xx年10月1日因多脏器衰竭不幸病逝。

王锋先后被授予南阳市见义勇为先进个人雷锋式好青年称号,河南省见义勇为好青年荣誉称号。人民日报、新华社、中央电视台等中央主要媒体集中刊发了王锋的事迹报道。20xx年7月荣登中国好人榜,被南阳市人民政府追记为二等功,被公安部授予第三届全国119消防奖先进个人。

*百科上的王锋:

王锋,男,1978年12月19日出生,汉族,河南省南阳市方城县广阳镇古城村人,郑州大学计算机专业毕业。

20xx年5月18日,面对无情大火,王锋三度勇闯火海,先后救出6人,及时呼叫楼上10多名住户脱险,导致全身烧伤面积达98%,除自己烧伤外无一人伤亡。

20xx年10月1日下午,王锋因突发感染,不幸病逝。

二、中国女排主攻手朱婷

朱婷,女,中国著名女子排球运动员,1994年11月29日出生于河南省周口市郸城县,毕业于郑州大学体育学院,身高198cm,体重75kg,司职主攻位置。2013年正式入选郎平执教的中国国家女子排球队,现为队中主力主攻手,郎平评价为世界三大主攻之一,披2号球衣。

2007年,13岁的朱婷进入周口市体校。

2008年,朱婷被选入河南省体校学习排球。

2010年,朱婷进入国少队,从此开始在世界赛场崭露头角。

2011年8月,获世少赛亚军。

2012年亚青赛,中国队夺冠,朱婷本人荣膺MVp。

2013年女排世青赛朱婷全面爆发,带领国青女排8战全胜,创纪录以不失一局战绩时隔18年重夺世青赛冠军,朱婷荣膺最佳得分、最佳扣球以及MVp三项大奖,赛后国际排联官网史无前例的盛赞朱婷是超级球星(megastar)、不可思议的力量(incredible power)。

2013年底首次参加2013年世界女排大奖赛总决赛获最佳主攻称号。

2014年世界女排锦标赛,中国女排时隔16年再次夺得世锦赛亚军 ,朱婷个人荣膺最佳得分和最佳主攻称号。

20xx年亚洲女排锦标赛,中国队时隔四年重夺亚锦赛冠军,朱婷获最佳主攻与MVp大奖。

20xx年女排世界杯,中国女排久隔11年之违再获冠军,朱婷首次获得三大赛MVp称号。

20xx年8月21日,20xx年里约奥运会中国女排时隔12年再获奥运冠军,朱婷加冕里约奥运会女排MVp与最佳主攻称号。

20xx年1月15日,获得20xx年CCTV体坛风云人物最佳女运动员奖项。

20xx年1月15日,获得20xx年CCTV体坛风云人物最佳团队奖、评委会大奖。

CCTV20xx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观后感二

生活中有太多的浮华与诱惑,当物欲的膨胀让人迷失,当金钱与权力占据你的心灵,当你人生的坐标发生了倾斜那你不妨坐下来看一看《20xx感动中国十大人物》,用心来聆听这些人物的故事吧。他们的生命热忱会让你我重拾感动与感激之情,拨动你我心灵深处最柔软的那根弦。如果说人的生命就像浩瀚星海那一颗凡星,那你就不该甘于躲在云层之后,而是应该用你的光亮与璀璨去照亮别人乃至整个世界。

我是擦着眼泪陪孩子看完《20xx年感动中国十大人物》颁奖晚会的,这本是学校留给孩子的家庭作业,但是却给我这成年人上了一堂生动的教育课。我的内心仿佛受到了激烈的撞击与神圣的洗礼,在感动与眼泪交织的背后,我收获的不仅仅是文字上的朴实与感动,更多的是内心中无法言喻的那份震撼与动容。

大漠,烽烟,马兰。平沙莽莽黄入天,英雄埋名五十年。剑河风急云片阔,将军金甲夜不脱。战士自有战士的告别,你永远不会倒下!这是对中国工程院院士林俊德同志一生为国防科技和武器装备发展倾尽心血的崇高赞誉。林俊德入伍52年,参加了我国全部核试验任务,,在癌症晚期,生命的最后一刻,先后9次向家人和医护人员提出要下床工作。最后在众人的搀抬下,向数步之外的办公桌,完成了他一生最艰难也是最后的一次冲锋

在20xx年的感动中国节目中,感动我的人还有很多,有航空英模罗阳;有最美女教师张丽莉;有孝子陈斌强;有乡村医生夫妇周月华。其实生活中有许许多多的人用自己那一点一滴的小事感动着我们,也感动着他人。20xx感动中国十大人物观后感心得体会,学习心得。如果说学雷锋离你太过遥远,那你不妨学学他们。放下内心的浮沉与躁动,去感受这些和你我一样的平凡人而却不平凡的事迹。正是因为有了他们这个世界才变得不再冰冷。其实我们无需伟大,我们只需付出一点责任之心、一点关爱之心、一点感恩之心,来回报社会,回报家人就足够了。其实人生命的长短并不重要,重要的在于内涵,在于你走过的过程。正如歌手汪峰唱的那首怒放的生命一样,我想要怒放的生命,就象穿行璀璨的星河,拥有超越平凡的力量,曾经多少次失去了方向, 曾经多少次扑灭了梦想,如今我已不再感到迷茫,我要我的生命得到解放。朋友!让我们一起放飞梦想,超越自我,让自己活得精彩而有意义!立足本职,在平凡的岗位上展示我们不平凡的力量吧!从此让我们的人生光荣绽放!

交通系统学习先进人物事迹心得体会


按照局文件要求,公司认真组织大家了交通系统十佳标兵先进动人事迹,通过先进人物事迹,对爱岗敬业,优质的个人有了更深刻的认的认识和体会。

作为一名党员,要真正立足本职,干好本职。鉴于本人情况,有时存在安于现状的思想,对于学习和深入研究还不够,在这次学习十佳标兵活动中,要深入学习,决心克服种种困难,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对更加兢兢业业,同时在实际工作中还要坚持原则,扎实工作,务实创新,不断进取,认真学习先进人物的事迹,从点滴事情做起,正确地树立自己的人生观,价值观,苦乐观,确立正确的方向,树立高尚的情操,始终保持一个共产党员的高昂斗志,农村公路事业做出贡献。

十佳标兵他们有着共同的特点:热爱交通、乐于奉献、爱岗敬业、甘于吃苦、顾全大局、服务群众、勤于学习、精益求精、积极进取、顽强拼搏、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为交通事业做出积极的贡献。他们的感人事迹和高贵品质是我们的学习的精神财富。不知是谁说过,平凡中体现出了伟大,在这里他们用自己的行动给了我们更好的回答。不用更多的词来诠释,十佳标兵的模范行动是最有力的解读。我们要学习他们的创新精神,面对现实中的困难和挫折,开拓进取,积极应对,攻坚克难。学习他们坚守信念,勇往直前、百折不挠的坚强毅志:学习他们扎根基层,吃苦耐劳,艰苦奋斗,无怨无悔的奉献精神。学习他们洗尽铅华,淡薄明志,热爱学习,精益求精的高贵品质。学习他们洁身自好,严于律己,一心为公,尽职尽责的服务意识。

师德先进人物事迹宣讲会心得体会:师德正能量


11月12日下午,我很有幸去了xx小学聆听了“xx区第二届师德先进人物事迹宣讲会”,四位年轻教师的精彩演讲让我走进了xx小学艺体科技组;看到了xx幼儿园别样的风采;感动于“用青春书写教育理想”的实小科学教师张xx;深深被特校教师的无私奉献精神打动。

xx小学艺体科技组有13人,这是一个令人称颂的团队。团队中每一个成员都在用心地完成自己的工作:郭xx老师已近花甲,可他从没有放松过对科学课的教学、研究,有着自己独特有效的教法,在各级各类科技竞赛中,他的学生频传佳绩。他让孩子们爱上了科学,用上了科学,在孩子们心中播下了科学的种子。“我做的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卢xx老师总是这样说,也践行着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教师。为了不耽误孩子们的上课,卢老师对孩子们的体育技能训练总是安排在早上和下午。迎接早晨的第一缕阳光,送走落日的余晖,卢老师起早贪黑的身影总是出现在校园的乒乓球桌旁、篮球场上……;张xx老师是xx小学唯一的一名音乐专职教师,她深知自己肩上的担子有多重,对孩子们的音乐素养训练她丝毫不马虎,因为她坚信:农村的孩子也能唱好歌!最令人感动的是,张老师身怀六甲还坚持给孩子们进行合唱训练,直到临产前一天。功夫不负有心人,xx小学合唱团获得了区“五月花”合唱一等奖的喜人成绩,实现了零的突破!践行的力量是强大的,如果我们每一位教师都能像这个团队的老师这样付出行动,还有什么事情做不好?

“别样的风采,原味的美”,xx幼儿园的所有老师为了幼儿健康快乐的成长,个个化身为精灵,展现多样才艺,让幼儿们快快乐乐度过在园中的每一天时光。我被竹幼的内部布置深深地吸引了。教室内外挂着的、贴着的、摆着的,都是老师们一双双巧手精心为孩子们制作的装饰品;植物长廊更是别具匠心,各种植物摆放整齐,修剪独特,让你感觉来到了植物的世界,令人赏心悦目。在这样的园中,孩子们的身心一定是非常愉快的。在我们学校,班主任也要进行班级文化布置,特色展示,我们要学习竹幼老师们团结协作的精神,动动脑,动动手,为孩子们营造一方学习的乐园。

张xx,是实小的一名科学老师,他在用青春书写教育理想。他相信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因此,每一次的科学实验他都身体力行,甚至会为找到准确的实验材料驱车数十里。在家中拿一些实验材料,更是再平常不过了。他的各种评价机制很有特色,大大调动了孩子们学习科学的热情。作为语文老师的我,应该向张老师学习,学习他的榜样为先,学习他的教学创新,学习他的无私奉献。

报告中最令我感动的还是特校的教育。面对各样的残疾孩子,他们倾注了全部的爱心、耐心、恒心,竭尽全力地呵护着每一个孩子的成长,让脑瘫的孩子学会正常走路、手拿物体,让意外失聪的孩子不再心情低落,甚至跳起美妙的扇子舞,让残疾孩子学习各项技能,使他们步入社会成为一个个自食其力成功者……

看到这些特校教师的默默付出,我们还有什么理由抱怨我们的学生不够乖巧,不够聪明?跟特校的老师比起来,我们面对的是如此健康的孩子,如此好沟通的孩子,如此活泼可爱的孩子,我们还有什么理由说学生不好教?

是的,只要我们一心想着学生,全身心地投入到教育教学中去,有一颗爱心,有无私奉献的精神,我们的工作可以做得更好!聆听演讲,使我感受到了“爱”在教学中所产生的巨大魅力;“无私奉献”尽显教师的职业精神;教师间的“相互合作” 所带来的丰硕成果。演讲,又一次地弘扬了我区教师崇高的师德,为我们所有的教师传递了正能量。

群众路线活动先进人物事迹学习心得


群众路线活动先进人物事迹学习心得

x月xx日,我参加了xx镇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先进人物事迹报告会,虽然报告会只有不到1个小时的时间,但我的心灵被他们十几年甚至几十年如一日,尽职尽责、服务人民的精神所震撼,这场报告会给我上了一堂深刻的党课。
五位先进人物均来自基层一线,就生活在我们身边,他们的发言朴实无华,更具感染力。陶大才,退职村干部,他退职不忘责,积极支持参与村两委各项工作。黄昌文参加工作十几年,兢兢业业,履行教师的神圣职责,为了别人的孩子无暇顾及自己正在读高三的儿子的学习,在教育战线上取得累累硕果。汪金海、施井才心系群众、服务群众,长年累月把群众生产生活中的小事当作自己的大事,直至积劳成疾,诠释了共产党员“生命不息、奉献不止”的优秀品质。五位先进人物中,年龄最大的童乃早同志,“位卑未敢忘忧国”,牢记党员宗旨,密切联系群众,年逾古稀仍不忘带领村民改变偏远山村的落后面貌,坚持战斗在为村谋发展、为民谋富裕的工作一线上。这五位同志,身份普通、岗位平凡,但是,在平凡的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业绩,始终不忘党的宗旨,他们是时代楷模,是学习的榜样。
根据县委的安排,xx镇在全县率先开展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目前此项活动正有条不紊地进行着,根据群众路线教育活动 “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查摆自己,深感不足之处颇多,尤为突出的是:首先工作作风不实,求真务实的精神不够。一是在完成工作任务时,有时存在着应付以求过关的想法,不去思考怎样做到更好,特别是任务多、压力大的时候更是如此,影响了工作效果,没有时刻以高标准严格要求自己。二是欠缺创新意识,没有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局限于上级布置什么做什么甚至上级布置了也拖着不做,有时产生的新想法也只是停留于心动而无行动的状态。三是对有关的政策法规研究不够,工作方法较简单,处理复杂问题时缺乏有效的方法。其次,群众意识不强,为民服务的宗旨不够。一是虽然也经常进村入户,但主动性不强、不够深入,只注重了解自己想要了解的问题,未能做到“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没有关心群众想什么、盼什么、急什么、要什么,没有真正和群众打成一片,缺乏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意识。二是在工作中有时对反映问题的群众特别是一些老上访户,缺少耐心细致的解释,甚至简单地认为他们是胡搅蛮缠乃至推诿塞责,这些都是宗旨意识淡薄,群众观念不强的表现。第三,考虑家庭多了,花在工作上的精力少了,本人一直在偏远乡镇工作,人到中年家庭事务烦杂,加之妻子患病,孩子正处于求学的关键时期,工作不够安心、专心,在遵守干部管理制度上做得还不够到位。
这次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对我个人来说,是一次重新审视自我,反思自我,解剖自我,提高自我的大好机会,我将珍惜此次机会,在党委的统一布署下,积极投身到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中去,进一步增强群众观点、坚定群众立场。做一个忠诚于党、心系群众的合格共产党员。

党员教师袁隆平先进事迹学习心得体会 【荐】


袁隆平是杂交水稻之父,是一个非常可敬的人,学习袁隆平先进事迹以后,相信心中有不少的心得,是时候把自己学习中的所思所想写出来了。我们如何去写好一篇袁隆平先进事迹学习心得体会呢?下面是范文资讯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党员教师袁隆平先进事迹学习心得体会,仅供参考,希望能为您提供参考!

党员教师袁隆平先进事迹学习心得体会【篇一】

袁隆平生于1930年9月,是中国工程院院士,是中国土生土长的世界级农业科学家,中国杂交水稻研究的创始人,世界上成功利用水稻杂交优势的第一人,曾成功选育了第一个在生产上大面积应用的强化高产杂交水稻组合————南优2号;荣获我国第一个国家特等发明奖,“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在国际上被誉为“杂交水稻之父”,为我国粮食生产和农业科学的发展做出了杰出贡献。此外,他还先后荣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粮农组织等多次国际奖励。

他培育的杂交水稻被称为“东方魔稻”,确保了我国以仅占世界7%的土地养活占世界22%的人口,每年增产的稻谷相当于每年解决6000万人的吃饭问题。有人说,袁隆平院士是一座精神富矿,怎么挖掘都有收获,他还是一个多面体,每个侧面都值得大家学习。是啊,如今,全国人民都在向袁隆平学习,学习他为国为民为事业不畏艰难、勇于付出的献身精神,学习他勇于追求真理、不迷信权威、不因循守旧、不断探索的创新精神,学习他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勤奋进取的务实精神,学习他顾全大局、不计名利、甘为人梯的协作精神,学习他谦逊淳朴的人品、和健康的生活方式。这些精神不是随便说说的,翻开那本中国感动世界,一桩桩一件件的事情立体真切的展现在脑海里的,就是真实的袁隆平。袁隆平早在考大学之前,他就立志做一个农业科学家,西南农学院正是我们这位现今的农业科学家的诞生之地。也许是童年及青少年时期经历的战火与生活的艰辛让他能够立下这样的志向吧。大学毕业后,他响应国家的号召,到最艰苦的地方去,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只有心怀大志,目标坚定的人,才会不畏惧苦,不害怕难!在20世纪60年代,在那饥荒的年代里,袁隆平目睹了那些惨痛的一幕幕,那一段凝固的历史成为袁隆平前进道路上的动力。从此,他立志使我国农民摆脱贫困,立志向饥饿挑战。做一个什么样的人,可以说袁隆平在青年时期就知道了,这也成就他一生的大业,更造福了亿万的人民。

所以,要做怎样的人?我想应该就是要做一个有益于人民的人吧!只有有了崇高的理想,才会有崇高的人格。所以,当我们今天学习袁隆平那么的美好的品质的时候,我们知道,那个汗霜满衣,皮肤黝黑,真像是一个地地道道的‘泥腿子’的人,展示给我们的却是人格的光芒。

党员教师袁隆平先进事迹学习心得体会【篇二】

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终于实现了亩产900公斤的目标。而在试验田收割以后,种粮大户王化永告诉他第5号田599.1平米合0.897亩,毛重1172.5公斤,合1307公斤每亩。并要按通行的“七五折”来计算他的每亩净产量时,袁隆平谦虚的说,我们不按七五折,我们按七二折算吧好不好?就这样稻谷收获后经烘干、除杂后,按标准水分加权平均,七二折合每亩片平均亩产926.6公斤。

田里增产几公斤水稻也许算不上什么大事,但对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来说可就意义非凡了。当年把杂交水稻的亩产量从600公斤提高到700公斤,袁隆平用去了4年时间。从700公斤攀上了800公斤,又耗去了4年心血。而现在从800公斤实现了亩产900公斤的目标,袁隆平整整摸爬滚打了7个年头。可想而知,在这期间,每增加一公斤的产量都要袁隆平和他的助手们付出数不清的心血。如果在这次验收中,袁隆平只要稍微做点手脚,甚至只需要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他的1000公斤目标可能就会在现在同步实现了。然非但如此,袁隆平不仅在全程远离验收的专家组,更主动要求验收专家组放弃通行的“七五折”,而用“七二折”的净出率。这样一改变,袁隆平的成绩也超过了900公斤,但总成绩却也“打折”了。

我们中国人素来就有“好事可大不可小,坏事可小不可大”的“传统”。对于一个人的成绩,不但能“可大”,甚至还能“拔高”和“塑造”,就是“注点水”人们也能理解。因此不少英雄模范人物出现之初少有非议,而一经历史检验便难掩瑕疵。特别是如今所谓的这奖那杯更是非议重重,其主要原因就是成绩的内容并不是那么实在。按照袁隆平的声望和其贡献。别说成绩要“打折”,就是按照“毛重”1305公斤计入袁隆平的成绩单,甚至国家就按照这样一个成绩单奖励他,估计老百姓也很少有怨言。因为按照袁隆平的贡献,他现在早已远远超出国家的奖励界限了。有些所谓的院士、专家网罗他人著作,盗窃别人专利,甚至弄虚作假照样“功成名就”,和这些精英们相比,袁隆平的成绩即便是放大一点,拔高一点又算得了什么呢?

也正是袁隆平的这种对自己成绩的“打折”,也才酿造出中国科学界独具性格而又耀耀生辉的袁隆平。袁隆平是中国首屈一指的科学家,按他对社会的贡献和他得到的奖励足够他有晚年享受不尽的奢华,更用不着在奔波于田间地头,但是我们看到虽然已经80出头的袁隆平仍然额也不停留的忙碌在稻田里,对奢华的生活更不屑一顾。他是中国最有钱的农民,但他也可能是世界上工作在最艰苦环境中的一流科学家。而袁隆平却说,要那么多钱做什么,那是个大包袱,背来背去。我觉得这种生活很好,搞豪华车有什么意思,穿着豪华的衣服还有什么鳄鱼的皮带,两千多块钱我从来没有,送给我,我不要。

事实上正是袁隆平的超然和洒脱,把一切看得都很淡然,才使他对成绩和荣誉有着非同一般的理解。人们常说,什么都能忽悠,人的肚子不能忽悠,吃不饱就要挨饿。水稻每亩达到900公斤,就能解决全球5000万人的吃饭问题,如果这个增产不是实打实的,就有可能还有几千万人挨饿。而袁隆平把这个成绩“打折”,就意味着夯实了这个成绩单,也就意味着不仅能保证5000万人的吃饭问题不会“打折”,更能够绰绰有余。他不仅对自己要求这样严格,同时也对自己所带的研究生、博士生也有“特殊要求”:“你要把名利丢开一点,不怕困难,努力钻研”。甚至提出:我培养研究生、博士生第一个条件你要下田,你怕下田,怕吃苦的,我就不接收你,我说电脑很重要,书本知识也很重要,都是基础,但是电脑里面,书本里面种不出水稻出来的。这样一种认真求实的精神,足该成为中国科学家的“座右铭”。

党员教师袁隆平先进事迹学习心得体会【篇三】

袁隆平是我国当代杰出的农业科学家,享誉世界的“杂交水稻之父”。他参加工作50多年来,不畏艰辛、执着追求、大胆创新、勇攀高峰,使我国杂交水稻研究及应用领先世界,推广应用后不仅解决了中国粮食自给难题,也为我国及世界粮食安全做出了杰出贡献。学习袁隆平,就要学习他热爱祖国、一心为民的坚定信念。袁隆平对祖国和人民始终怀有深厚的感情,他常说,“科学研究是没有国界的,但科学家是有祖国的,不爱国,就丧失了做人的基本准则,就不能成为科学家。”自年轻时他就立志献身杂交水稻事业,并为之不懈拼搏、顽强奋斗,始终把为国家解决好“民以食为天”问题当作自己的重大责任和崇高使命,50多年如一日,意志坚定、锲而不舍。

学习袁隆平,就要学习他求真务实、勇于创新的科研作风。“我不在家,就在试验田;不在试验田,就在去试验田的路上。”这充分体现了他潜心实干的本色和求真务实的作风。“水稻是自花授粉作物,没有杂交优势”,这曾经是世界经典著作中的“金科玉律”。袁隆平不迷信权威和书本,20世纪60年代初,他从对“鹤立鸡群”稻株的观察中悟出天然杂交水稻的道理,从而勇敢承担起杂交水稻研究的课题,不畏艰难,反复试验,终于研究成功三系杂交水稻。袁隆平不满足已取得的成就,不断创新,带领我国杂交水稻科技工作者又研究成功两系法杂交水稻,使我国的杂交水稻研究一直保持世界领先水平。学习袁隆平,就要学习他淡泊名利、乐于奉献的崇高品德。

上世纪70年代,他曾把自己研究小组发现的相关材料毫无保留地分送给全国18个研究单位,从而加快了协作攻关的步伐,使三系配套得以很快实现。上世纪80年代,他带领“863”项目组开展攻关,提倡团结协作,很快获得了成果。他没有把政府拨给的数千万元作为自己的研究专款,而是组织起全国的协作单位共同研究、共同分享。他还将所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颁发的科学奖和世界粮食奖等奖金全部捐献出来,设立奖励基金,奖给为科研做出贡献的农业科技工作者们。袁隆平不仅倾心解决中国粮食问题,而且长期关注世界粮食安全。在他眼中,杂交水稻研究成果既属于中国,也属于全世界。他把“发展杂交水稻,造福世界人民”作为毕生的追求,并为之做出了极大努力。

党员教师袁隆平先进事迹学习心得体会【篇四】

1960年罕见的天灾人祸,带来了严重的粮食饥荒,袁隆平目睹了严酷的现实,他辗转反侧不能安睡。他想起旧社会,人民受统治阶级的剥削压迫,受战争的痛苦,缺衣少食,流离失所。今天,人民当家作主,但仍未摆脱饥饿对人们的威胁。他决心努力发挥自己的才智,用学过的专业知识,尽快培育出亩产过800斤、1000斤、的水稻新品种,让粮食大幅度增产,用农业科学技术战胜饥饿。

袁隆平赞成这样一个公式:知识+汗水+灵感+机遇=成功。

经过两个春秋的试验和科学数据的分析整理,又经过8年历经磨难的“过五关”,到1974年配制种子成功,随着杂交水稻的培育成功和在全国大面积推广,袁隆平名声大震。在成绩和荣誉面前,袁隆平公开声称现阶段培育的杂交稻的缺点是“三个有余、三个不足”,并组织助手们,从育种与栽培两个方面,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随着杂交水稻在世界各国试验试种,杂交稻已引起世界范围的关注。袁隆平近年来,先后应邀到菲律宾、美国、日本、法国、英国、意大利、埃及、澳大利亚8个国家讲学、传授技术、参加学术会议或进行技术合作研究等国际性学术活动19次。自1981年袁隆平的杂交水稻成果在国内获得建国以来第一个特等发明奖之后,从1985~1988年的短短4年内,又连续荣获了3个国际性科学大奖。国际水稻研究所所长、印度前农业部长斯瓦米纳森博士高度评价说:“我们把袁隆平先生称为?杂交水稻之父?,因为他的成就不仅是中国的骄傲,也是世界的骄傲,他的成就给人类带来了福音。”

袁隆平,从湖南省偏僻的安江农校里走来,从一个山村中等农校的青年教师,成长为举世瞩目的名人,登上了“杂交水稻之父”的宝座。

学习师昌旭院士心得体会


这段时间,我校教师掀起了学习师昌旭院士的高潮,恰逢前段时间,我看了《凤凰网》对师昌绪的专访节目。对师昌旭院士的了解更深了一层,感受也更深刻了。

师昌绪,男,1920年11月出生于河北省徐水县。1945年毕业于国立西北工学院。1952年在美国欧特丹大学获冶金学博士学位。在麻省理工学院工作3年,积极参与争取回国的斗争。1955年回国。曾任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所长、中国科学院技术科学部主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工程院副院长等。现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特邀顾问、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名誉所长。1980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1994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在他谈到对他思想影响最大的,是三年的师范学习,我感触很深,我们做教师的,几乎都受过师范教育,可想到自己师范学习的感受,却不是很深刻,除了那些教育教学理论和教育思想,似乎再也想不起什么。但师昌旭院士却在三年的师范学习期间,奠定了他一生的事业基础中最重要的思想基础。师范学校的“三杆主义”教育,培养了他良好的生活和学习习惯。师范毕业后,他觉得,要使自己的祖国富强,必须要实业救国,并改变了做教师的理想。所以,他就远赴美国留学,博士毕业后,导师想留他在美国工作,提供丰厚的收入和优越的工作环境。但是,他坚决要回国。经过千辛万苦的努力,终于回到了自己的国家,现在已成为我国杰出的科学家,被誉为中国“材料学之父”。XX年他还获得“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

师昌绪谈到的“三杆主义”指的是笔杆、锄杆、枪杆。笔杆就是要认真读书;锄杆就是要下地干活;枪杆就是舞刀弄枪。也就是主张文武双全,全面发展。这给了我很大的启发,在学校学习的时候,不但要把文化课学好,更要注重体育、劳动等全方位发展,成为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好少年。

师昌绪在谈到回国的理由时说:在美国我无关紧要,但我的祖国需要我,为祖国强大而回国,吃窝窝头也无悔。他这种不畏艰难,朝着目标奋斗的精神非常值得我们学习。

科技是第一生产力,人才是第一资源。要在新的起点上实现新发展,必须始终牢牢抓住科技创新这个关键,必须把人才队伍建设摆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始终坚持以科技创新推进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以科技创新引领全面振兴。而这一切都要依靠教育,没有优质的教育,科技创新等于纸上谈兵。

今天,我们向师昌绪同志学习,就是学习他报效祖国、无私奉献的崇高品格,学习他敢为人先、锐意创新、求真务实、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学习他生命不息、学而不倦的学习精神;学习他自觉把个人理想与祖国的命运紧紧联系在一起,把个人志向与民族的振兴紧紧联系在一起,为中华民族崛起而努力奋斗的伟大情怀;学习他团结协作、甘为人梯的博大胸怀,以强烈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立足岗位,创先争优,为全面振兴祖国的教育事业贡献智慧和力量。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