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工作计划 > 发言稿的基本思路 > 导航 > 市政府quot;十二五”规划基本思路

发言稿的基本思路

市政府quot;十二五”规划基本思路。

随着完成工作的能力越来越强,工作计划需要启动起来了。工作计划是职场人士进行时间管理及项目工作管理必不可少的。如何能让自己的工作计划写得更好呢?请你阅读小编辑为你编辑整理的《市政府quot;十二五”规划基本思路》,可能你会喜欢,欢迎分享。

市政府十二五”规划基本思路

一、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大力发展特色产业,经济社会发展成就显著
(一)经济社会发展基本情况
“十一五”以来,我市坚持用新思路、新理念打造新城市,坚持城市建设和产业发展并进,坚持经济、社会、环境协调有序发展,迈出了又好又快发展的步伐。总体上看,我市“十一五”规划纲要实施效果比预期要好,规划所确定的目标大部分达到或超过计划进度,“十一五”规划主要指标和任务有望完成或超额完成,为“十二五”规划的制定和下一步战略目标的实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为推进全市实现新跨越打下了坚实基础。
经济增长速度加快,综合实力显著提高。20xx—20xx年我市经济年均增长达到15.2%;财政收入年均增长24.2%;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34.5%;外贸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47.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21.5%;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7.6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8.5%。20xx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64.8亿元,增长11.8%;财政收入达到32.07,增长19%;外贸进出口总额15.99亿美元,增长72.6%,增速排全区第一;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4.88亿元,增长22.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732元,增长15%;农民人均纯收入3754元,增长14.1%。
工业生产快速增长,工业主导地位逐步增强。20xx年以来,我们按照郭书记关于崇左要抓好“一白一黑”两大产业的指示精神,坚定不移地培育、壮大糖、锰工业。20xx—20xx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34.6%;20xx年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06.09亿元,增长21.3%;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75.4亿元,增长21.3%。工业占gdp比重30.9%。在蔗糖业方面:一是突出抓好拉长机制糖产业链。以东亚和南华两大制糖企业为重点,充分利用蔗渣、桔水、滤泥等资源,发展蔗糖循环产业链。广西东亚纸业有限公司9.5万吨蔗渣纸厂一期工程、安琪酵母项目一期工程、广西扶绥东亚糖业有限公司精炼糖生产项目都已相继竣工投产。此外,南华集团9.5万吨蔗渣纸项目、湘桂集团活性干酵母项目加快建设。经过几年的努力,已经形成机制糖—精炼糖—蔗渣文化纸—活性干酵母—酒精-复合肥料等产业链。二是突出抓好甘蔗种植,稳定甘蔗产量和蔗糖产量。20xx/20xx榨季,全市榨蔗量1495万吨;产糖223万吨。我们还认真抓好甘蔗田间管理,以确保今年蔗糖增产增收。三是突出抓好制糖企业的技术改造。通过技改,全市机制糖日压榨能力今年已经达到17.5万吨/日,是建市之初20xx年的两倍多。
在发展锰业方面:一是依靠锰业科技创新,大力发展绿色锰业。在稳定铁合金生产的同时,大力发展电解金属锰、电解二氧化锰等产品,积极开发四氧化三锰、锰酸锂等高附加值产品。一批锰业项目加快推进。先后引进了中信大锰、埃赫曼康密劳、新振锰品等一批强优企业;二是扶大压小,调整锰业企业结构。通过实施国家环保政策,淘汰一批生产能力小、环境污染大的铁合金生产企业,扶持中信大锰、法国康密劳、新振锰品、三锰龙等大型企业;三是积极协调矿石、电力等供应,确保重点企业开足马力生产。经过几年的努力,崇左机制糖、锰业已经初具规模,成为拉动崇左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柱。
在利用优势资源方面,积极发展建材、电力、农副产品加工、林产林化等产业。去年,扶绥海螺水泥二期工程日产5000吨干法水泥生产线投产,增加生产能力180万吨/年,全市水泥年生产能力已达到480万吨,20xx年水泥产值11.37亿元,增长65%。电力行业实现快速增长,20xx年电力产值23.8亿元,增长12.7%。同时,农副产品加工、林产林化等优势产业也得到快速发展。
项目建设成效显著,投资总量快速增长。20xx年以来,全市上下以项目建设为载体,全心谋划项目前期工作,集中精力抓投入、上项目、促发展,不断掀起项目建设新热潮,呈现了市、县(区)、乡(镇)三级联动上项目的新格局,促进了全市投资增长和经济发展。20xx年-20xx年,全市累计完成投资额达314.6亿元,年均增长34.5%,高于“十一五”年均增长速度16.5个百分点,有力支持了我市建设,大大增强了我市的发展后劲。一批重大项目加快推进,东亚年产9.5万吨文化纸、中信大锰电解二氧化锰、海螺水泥二期、扶绥山秀水电站、扶绥东亚蔗渣产电—精制糖综合能源循环利用项目、广西安琪有限责任公司酵母生产线等项目建成投产,南友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崇左—大新、龙州—水口、崇左—上思等二级公路建成通车,以崇左为中心,通往首府、通往各县(市)的“一小时交通圈”基本形成;崇左—钦州高速公路、凭祥综合保税区一期工程、凭祥万通物流园二、三期等一批重大项目开工建设。
沿边开放不断提升,区域合作有新拓展。崇左积极融入广西北部

市政府十二五”规划基本思路第2页

湾经济区合作和中国—东盟“一轴两翼”多区域合作,开放开发工作取得新进展。在南宁—友谊关高速公路沿线上规划了崇左市城市工业区、中越(凭祥)边境经济合作区、中国—东盟青年产业园等园区,努力打造融入泛北部湾经济合作的投资平台。加强与东盟国家特别是与越南的全方位合作,全面开展在交通、农业、口岸、跨境旅游、对外投资、跨境合作区、商贸物流、资源开发等产业合作开发与相互投资。广西凭祥综合保税区加快建设,中国凭祥—越南同登边境经济合作区等项目建设积极推进;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凭祥物流园服务功能加快完善;崇左火电厂项目前期工作不断深入;组织参加东盟各国投资合作洽谈会、中国—东盟博览会等重大招商引资活动,派出代表团赴泰国、柬埔寨、越南、马来西亚等地交流洽谈项目,进一步密切了与东盟各国的联系,20xx—20xx年,全市外贸进出口额年均增长47.8%。20xx年全市外贸进出口额15.99亿美元,增长72.6%;增速排名全区第一;边境小额贸易出口占广西的80%;对越出口占广西的将近50%;我市列入广西外贸出口额前50强的企业有11家。
农业产业化水平不断提高,农业和农村经济全面发展。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甘蔗、蔬菜、水果、畜禽产品产量稳定增长,木薯、剑麻、茶叶等特色优势产业产品成为农业经济新的增长点,产业结构不断得到调整优化;优势特色产业区域化、规模化发展加快形成,特色农业、品牌农业和生态农业加快发展,无公害蔬菜、龙眼、辣椒、瘦肉型猪、优质肉牛等优势农产品基地已初具规模。畜牧水产业良种化、规模化、标准化建设取得新成绩;生态林业建设进一步加强,速生丰产林建设稳步推进。20xx年,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30.75亿元,增长6%。水产品总产量4.65万吨,增长3.58%;肉类总产量10.84万吨,增长5.33%;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序推进,18个试点村正在抓紧建设中,农村本文 道路、水利、电网、教育、卫生、文化等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强。
城市基础设施日臻完善,中心城市雏形逐步形成。按照“六年见新城”目标要求,加快推进中心城市建设,市行政中心、市政广场、友谊大道、公务员住宅小区、城南区13条市政道路、旧城供水管网改造工程、丽江水厂扩建工程、江南污水处理厂、生活垃圾填埋场等已投入使用;壮族博物馆、文化长廊、城市工业区等一批项目投入建设;新建市人民医院、市职业技术学校等项目加快建设。部分中区直、市直部门办公楼竣工使用。房地产规模不断扩大。城南区绿化、美化、亮化建设加快。20xx年城镇化水平为31.5%,比20xx年提高9.5个百分点。。
(二)基本经验
1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探索符合市情的发展路子。全面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正确政绩观,一切从实际出发,注重调查研究,注重科学决策、民主决策,切实把科学发展观落实到工作实践中。根据形势的变化和对市情的把握,提出“富裕崇左、文化崇左、生态崇左、平安崇左”发展战略,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和三百亿工程,坚定不移地调整经济结构,着力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和市场化,大力发展通道经济”发展思路的基础上,20xx年提出“一道、二区和三基地”,即“一道”,指构建对接东盟交通物流大通道,“二区”,指壮大全国糖蔗核心主产区、南国边关风景名胜旅游区,“三基地”,指建设全国重要的制糖工业基地、锰加工业基地和中越边境贸易加工基地。20xx年又提出了“一区两园三基地“(即广西凭祥综合保税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凭祥物流园和崇左东盟国际物流园;蔗糖业生产基地、以锰铝等加工为重点的冶金产业基地、旅游文化产业基地)经济工作重点,今年提出“扩内需、保增长、调结构、抓项目、重民生、促发展”的总方针,积极实施“项目年、民生年、绩效年”,促进了全市经济社会提速发展。
2坚持实施投资拉动和开放带动战略,狠抓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促进多区域合作。作为一个建市不久的新兴城市,投资是拉动崇左经济增长的首要因素。为此,市委、市政府始终坚持把招商引资、项目建设、扩大投资规模作为夯实基础、加快发展的重大举措,提出“要把上项目、抓工业摆在各项经济工作的首位”的观点;树立“抓项目就是抓发展”、“没有项目建设的大力度就没有经济发展的高速度”的理念;统筹城乡经济发展,强化各县区、乡镇抓项目、上项目的意识,从而形成了市、县(区)、乡镇三级互动上项目,整体推进项目建设的新格局。及时提出我市贯彻落实《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的实施方案,主动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积极参与泛珠三角、“两廊一圈”经贸合作、“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中国—东盟“一轴两冀”多区域合作,积极参加东盟各国投资合作洽谈会、中国—东盟博览会等重大招商引资活动。特别是通过加强与广东、浙江、福建等地区的交流与合作,我市区域合作、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取得了明显成效。
3、工作谋划早、行动快。及早提出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促进增长的目标任务和主要举措,掌握了工作主动权。每项工作都尽量往前赶,能多快就多快。积极实施“项目年、民生年、绩效年”、推动“项目建设年、服务企业年”建设,工作环环相扣,快步推进。
4.工作实、推进有力。我们始终强调干实事、出实招、求实效。为解决项目建设和企业生产经营的实际困难和问题,市四家班子和市直部门领导包企业、包项目,深入一线为企业、项目排忧解难;为了破解项目融资难、用地难、审批难等瓶颈制约,我市集中开展项目联合审批活动,与中国人民银行崇左支行签订政银企合作机制,解决企业融资难问题。
(三)存在问题
在看到成绩的同时,我们也清醒认识到,与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相比,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还存在一定差距。一是经济总量小,综合实力弱,可用财力少;二是工业基础薄弱,综合利用和精深加工重大项目少,产业链较短,工业受市场价格影响大,抗市场风险能力不强。三是城镇化水平不够高,城市规模小、功能不完善。四是“三农”工作有待进一步加强。五是扩大投资和落实土地难度加大。六是利用外资和外商直接投资发展后劲不足。
二、积极应对,采取有力措施化解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
在国际金融危机不断蔓延、实体经济受到严重冲击的大背景下,我市经济发展面临着变化急速、变数极大、变向难测的严峻形势。在自治区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我市认真贯彻落实国家宏观调控精神和自治区党委、自治区人民政府决策部署,紧紧抓住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深入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积极参与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的重大历史机遇,以非常信心、非常措施、非常办法、非常力度、非常政策推动各项工作。
为应对金融危机,我市围绕“扩内需、保增长、调结构、抓项目、重民生、促发展”十八字方针,认真贯彻自治区党委、政府提出的“四个非常”(即非常办法、非常措施、非常力度、非常政策)的要求,努力加快发展,切实采取了以下八项措施:一是以项目建设年、服务企业年为契机,超强抓好产业发展和城市建设。按照“四个非常”措施的要求,超常规完善项目责任机制,市四家班子领导做到“三个一”(即负责一条线、联系一个县(市、区)、承包一批重点项目)推动项目工作的进展;超常规解决项目前期工作问题,采取“马上办理”办法,加快联审联批进度;超常规解决项目筹融资问题,组织召开银企项目对接会,积极协调市内各金融机构支持项目建设,超常规掀起项目建设新高潮,以大会战形式迅速掀起项目建设的热潮,二是大力扶持中小企业发展,实行领导联系企业和挂点项目制度,协调金融机构解决中小企业贷款难问题,出台了鼓励锰业企业生产的财政补贴政策,加大对中小企业的资金扶持,帮助企业增强信心,巩固原有市场,开辟新的市场。三是千方百计做大搞活对外贸易和边境贸易,加强对国家和自治区出台的一系列促进外贸进出口政策的分析、研究和宣传,切实把国家出台的优惠政策的落到实处,保障和促进企业用足用好政策,提高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四是多渠道筹措资金,超常扩大融资规模。紧紧把握国家扩大内需的政策机遇,千方百计争取国家投资。五是千方百计跑厅(委、局)跑部争项目。及时与自治区有关部门进行项目沟通、对接与跟踪,力争有更多的项目纳入国家投资计划。六是着力抓好煤电油运综合协调服务,进一步加大对制糖、锰矿等重点行业的煤电油运综合协调服务工作,帮助企业渡过难关。七是切实加大农业农村投入,全面落实支农惠农政策。八是千方百计改善民生。
三、“十二五“时期崇左市深入实施优势资源开发战略,大力发展特色产业,积极探索老、少、边、山、穷地区加快发展新路子的初步考虑
(一)总体思路与发展定位
随着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的加快,崇左融入北部湾经济区力度的加大,崇左市迎来了重大的历史发展机遇,崇左市今后一个时期将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解放思想为动力,以工业化、城镇化为核心发展战略,以发展口岸经济为突破口,面向东盟,积极融入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以建设“一区两园三基地”(即广西凭祥综合保税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凭祥物流园和崇左东盟国际物流园;蔗糖业生产基地、以锰铝等加工为重点的冶金产业基地、旅游文化产业基地)为重点,加快区域中心城市建设步伐,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努力实现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建设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的区域性新兴城市。
(二)战略举措
一是以国家批准广西凭祥综合保税区建设为契机,继续面向东盟扩大开放,推动口岸经济发展迈出新步伐,努力提升沿边开放水平。特别是要以凭祥综合保税区为引擎,利用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打好“东盟”牌子,做好“东盟”文章,打造以南友高速公路为纵轴,沿边口岸线为横轴的“t”型交通物流、口岸经济带。认真落实促进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的若干政策规定。加快东兴(凭祥)组团规划。2、积极推进多区域合作。要发挥好崇左对越经贸合作的优势,争取将中国凭祥—越南同登跨境经济合作区、崇左火电厂、左江国际航道通航工程等一批“两廊一圈”的具体合作项目列入《中越经贸合作五年发展规划》,并加以优先推进。加快推进与越南口岸、交通、旅游等重点优先领域合作与对接。要进一步完善凭祥友谊关口岸、宁明爱店口岸、龙州水口口岸和大新硕龙口岸的发展规划,明确口岸功能定位,加大口岸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加快崇左—钦州高速公路、宁明—爱店二级公路、雷平—下雷二级公路建设进度,进一步改善口岸交通状况;要加快推进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凭祥物流园二、三期工程建设和崇左(东盟)国际物流园的建设;加快友谊关工业园(一期20xx亩)基础设施建设,做好家电企业入园的相关工作。全力打造533公里口岸经济带,使之成为崇左对外开放和加快发展的前沿地带。
二是突出重点,做大做强具有崇左特色和竞争优势产业,在产业发展上形成新优势。立足本地资源和产业优势,着力打造糖、锰、旅游三大支柱产业,大力发展铝、膨润土、稀土、建材、电力、林产林化、商贸物流等产业。重点依托蔗糖、锰矿项目带动发展上下游产业链,尽快形成产业发展新优势,打造蔗糖业生产基地、以锰铝等加工为重点的冶金产业基地、旅游文化产业基地。
三是坚持“特色立城、特色建城、特色兴城”,在城市发展上更加突出新特色,加快推进面向东盟开放合作区域性新兴城市建设。
四是统筹兼顾,全面发展。既抓工业,又抓农业和第三产业;既抓城市,又抓农村;既抓经济,又抓社会事业。这当中,尤其要重视抓好“三农”工作,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巩固农业基础地位,增加农民收入,保障粮食安全。
五是加快边境贫困地区扶贫开发力度
加快边境地区“兴边富民工程”建设,改善边境地区边民生产和生活条件,解决边民行路难、贫困、饮水难、住房难、用电难、通讯广播电视收视难等问题。
六是坚持资源节约、生态环保,实现可持续发展。坚持把保护生态环境放在首位,把节能减排作为促进科学发展的重要抓手,坚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可持续发展,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蓝天。
四、崇左市对自治区起草“十二五“规划基本思路研究报告和编制”十二五“规划的意见和建议
当前,崇左市是广西最年轻的地级市,从19世纪50年代以来的近150年间,边境地区战争不断,解放近60年就有36年在支前打仗,耽误了发展经济的良好时机,虽然,建市以后,经济得到快速发展,但由于受历史和客观条件限制,崇左目前发展面临很多困难,产业、城建、社会事业、民生项目等要大上,压力大,财力非常紧张。为此,请求自治区在起草“十二五”规划基本思路研究报告和编制“十二五”规划中给予崇左市更多的关心和支持,在政策制定、产业发展布局、重大项目布局、建设项目资金投入考虑等给予支持。
(一)建议自治区将我市产业布局纳入规划。一是建议将我市锰业、铝业、稀土纳入规划并将项目布局在我市,将崇左年产100万吨锰系不锈钢、年产50万吨不锈钢、年产120万吨氧化铝、60万吨电解铝等项目纳入“十二五”规划,支持崇左建成全国最大锰业基地、重要铝业和稀土工业基地。二是建议支持崇左利用蔗糖优势资源,发展糖化工等深加工产品,将崇左年产100万吨蔗糖化工项目、年产50万吨蔗糖—酒精联产项目纳入自治区“十二五“规划,将糖化工、非粮燃料乙醇基地布局在我市;三是建议自治区对崇左电厂项目给予大力支持。
(二)建议自治区将我市基础设施建设纳入规划。一是建议将南宁至新加坡国际联运铁路南宁—凭祥高速铁路项目、钦州—崇左—靖西铁路纳入规划,尽快开工崇左—靖西高速公路、崇左—水口高速公路等。二是建议支持崇左市通边出海等二级公路建设,请求采用全额投资补助方式或减少市、县、乡、村的地方自筹资金比例帮助崇左推进农村公路建设。三是建议支持崇左市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请求自治区与国家水利部协调,尽快批复《广西左江流域综合规划报告》和《广西崇左市左江流域抗旱灌溉工程规划报告》,并把左江治旱工程列入国家近期投资计划。
(三)建议自治区将沿边开放战略规划纳入自治区专项规划中。
(四)建议自治区将我市园区建设纳入规划。建议将崇左市城市工园区、中国—东盟青年产业园、凭祥边境经济合作区等三大园区纳入规划,由自治区统筹布局、支持建设,以充分发挥我市作为连接中国与东盟的独特区位和自然资源优势,发挥糖、锰等产业重大生产力布局优势,全面推进产业园区的建设和发展。
(五)建议将凭祥市作为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先行先试纳入规划
(六)建议纳入规划加大支持我市边境民族地区建设力度。崇左市是少数民族地区、边境地区,边境线长533公里,过去长期处于战争的前沿,经济发展水平滞后,可用财力较少,少数民族、边民生活水平低,社会保障水平较为落后。一是建议设立边境地区“兴边富民工程“专项基金,扶持和改善边境地区边民生产和生活条件。二是将凭祥、水口口岸征收的关税全额返还崇左市,专项用于边境地区口岸基础设施建设。
市政府"十二五”规划基本思路

FWR816.cOM精选推荐

民政局“十二五”规划基本思路


民政局“十二五”规划基本思路


一、社会救助与社会保障
1、城镇低保在“十二五”期间随着城镇人口增加覆盖面逐步扩大,做到应保尽保,由现在占城镇总人口的11.5%逐步扩大到15%,保障标准由现在的每人每月225元提高到270元,年保障标准达到3240元,月人均领取补助金由现在的158元提高到200元;农村低保覆盖面由现在总人口的8.6%达到11%,做到应保尽保,保障标准由现在的年870元达到1200元,人均每月领取补助金额由52元提高到75元。
2、五保供养做到应保尽保,“十二五”期间,在张北镇、公会镇、二台镇再建三所中心敬老院,加上现有的四所,共建七所中心敬老院,全县十八所敬老院床位由现在的707张达到1500张,集中供养率达到50%以上;对于分散供养的农村五保老人,在居家供养的基础上,再以村或连村为单位建立五保供养服务站,由政府出资,采取一帮一、一帮多、多帮一等形式解决农村分散供养的五保老人生活问题,在全县形成一所没有围墙的“敬老院”。
3、随着我国社会形式的发展,老龄化趋向日益严重。目前全县60岁以上的老年人已达到45793人,占总人口的13%,预计在“十二五”期间比例将会更高。为了妥善解决社会养老问题,采取政府主导、社会集资、民办公助的形式,规划在县城建立三所老年公寓,其中一所建在民政局西南角,另两所建议建在北辰路和察哈尔大街(建议规划部门进行具体规划,预留空地),可安置360张床位。此外,继续完善“三院合一”(光荣院、儿童社会福利院、县敬老院)的供养机制,“十二五”期间,在民政局光荣院西侧再扩建3600平方米,增加床位80张,主要解决孤老孤残孤儿群体、城镇“三无”(无生活来源、无劳动能力、无抚养人)人员的基本生活保障问题。
4、在“十二五”期间,加大对社会流浪乞讨人员的救助能力,在县城建立一所救助站(具体位置建议由规划部门安排),设置管理人员本文 6人,全部纳入事业编制,工作人员和救助所需经费由县级财政部门解决,救助能力达30人。
5、在“十二五”期间,全县所有城乡低保户、五保户参加城镇居民医保、新农合保险的资金全部由政府买单,资金来源主要靠民政城乡医疗救助资金。
二、救灾、救济
1、在“十二五”期间,在县城再建一处救灾物资储备库,建筑面积为280平方米,用于储存救灾物资。加上现有的528平米,救灾储备库可达到808平方米。每乡镇自建一处100平方米左右的救灾物资储备库。
2、完善县、乡、村三级救灾应急预案,搞好应急救灾预案演练工作。建立县级自然灾害救助应急基金,每年由财政安排不少于30万元的救灾应急资金。
三、殡葬管理和殡葬服务
1、按照“十二五”期间我县30万人口的规划,搞好县殡管所硬件建设,在现有两个告别厅的基础上再建两个告别厅。
2、在县城西部筹建公墓一处,占地面积达300亩左右。“十二五”期间,主城区内一律不得保留坟头。
3、“十二五”期间,建议取消火化费,火化费基础部分资金由政府出资解决,每年政府预计出资100万元。
四、优抚工作
1、进一步完善重点优抚对象医疗保障办法,提高医疗救助补助标准,切实解决重点优抚对象的看病难问题,从根本上解决由此引发的信访稳定问题。
2、进一步加强苏蒙烈士陵园的基础建设,打造我县爱国主义、国际主义教育基地。一是再建一个100平方米的展厅,二是翻新管理工作人员的用房,三是把现有的石头围栏改成铁艺围栏约4000米,四是对烈士塔进行整体修缮,五是在原有单一绿化基础上,栽植部分观赏树种。以上规划需投资500万元,由县政府和争取省厅支持解决。
五、社区建设
适应城镇人口增加的需求,全面发展社区服务体系,加快社区组织和队伍建设,由现有的12个社区扩大到16个社区。每个社区办公服务设施应达到200平方米以上,配备一定数量的办公人员和办公用具。
六、慈善事业
加快慈善事业的发展步伐,完善慈善机构的设立,配备专业的慈善工作人员。加大宣传力度,提高全民对慈善福利的积极性,大幅度增加社会捐资的数额,强化福利彩票工作,进一步提高对光荣院、敬老院建设投资和对失学儿童、贫困大学生资助的力度。
民政局“十二五”规划基本思路

市政府经济建设十二五规划发展思路范文


市政府经济建设十二五规划发展思路范文

即将迎来的”十二五“规划是新中国60年后的一次再出发。在下一个五年规划中,我们要有一个新的发展思路。众所周知,“十二五”规划是在国际金融危机后中国实行的第一个五年规划,在后金融危机时代国家将面临更多的考验,而在即将进入的“十二五”时期,我们仍将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机遇前所未有,挑战也前所未有,机遇大于挑战。因此,“十二五”规划将是我国妥善应对国内外发展环境重大变化的五年规划,是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十七大提出的新的发展要求的五年规划,也是承诺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的五年规划。科学制定并实施好“十二五”规划,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一、资源优势,发展产业,经济社会发展成就

(一)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十一五”期间,我市用新思路、新理念打造新城市,城市建设和产业发展并进,经济、社会、环境有序发展,迈出了又好又快发展的步伐。总体上看,我市“十一五”规划纲要实施比预期要好,规划所的大或超过计划进度,“十一五”规划主要指标和任务有望或超额,为“十二五”规划的制定和下一步战略的奠定了坚实的基础,也为全市新跨越打下了坚实基础。

经济增长速度,综合实力。—我市经济年均增长15.2%;财政收入年均增长24.2%;固定资产投资年均增长34.5%;外贸进出口总额年均增长47.8%;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21.5%;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7.68%;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8.5%。,全市地区生产总值264.8亿元,增长11.8%;财政收入32.07,增长19%;外贸进出口总额15.99亿美元,增长72.6%,增速排全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4.88亿元,增长22.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732元,增长15%;农民人均纯收入3754元,增长14.1%。

工业生产增长,工业主导地位。,郭书记关于崇左要抓好“一白一黑”两大产业的指示精神,坚定不移地培育、糖、锰工业。—,全市规模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34.6%;全市规模工业总产值206.09亿元,增长21.3%;规模工业值75.4亿元,增长21.3%。工业占gdp比重30.9%。在蔗糖业:抓好拉长机制糖产业链。以东亚和南华两大制糖企业为,蔗渣、桔水、滤泥等资源,发展蔗糖循环产业链。广西东亚纸业有限公司9.5万吨蔗渣纸厂一期工程、安琪酵母项目一期工程、广西扶绥东亚糖业有限公司精炼糖生产项目都已相继竣工投产。此外,南华集团9.5万吨蔗渣纸项目、湘桂集团活性干酵母项目建设。几年的努力,机制糖—精炼糖—蔗渣文化纸—活性干酵母—酒精-复合肥料等产业链。抓好甘蔗种植,稳定甘蔗产量和蔗糖产量。/榨季,全市榨蔗量1495万吨;产糖223万吨。还抓好甘蔗田间管理,以今年蔗糖增产增收。抓好制糖企业的技术改造。技改,全市机制糖日压榨能力今年17.5万吨/日,是建市之初的两倍多。

在发展锰业:锰业科技创新,发展绿色锰业。在稳定铁合金生产的,发展电解金属锰、电解二氧化锰等产品,开发四氧化三锰、锰酸锂等高附加值产品。一批锰业项目。引进了中信大锰、埃赫曼康密劳、新振锰品等一批强优企业;扶大压小,锰业企业结构。实施环保政策,淘汰一批生产能力小、环境污染大的铁合金生产企业,扶持中信大锰、法国康密劳、新振锰品、三锰龙等大型企业;矿石、电力等供应,企业开足马力生产。几年的努力,崇左机制糖、锰业初具规模,拉动崇左经济发展的主要支柱。

在优势资源,发展建材、电力、农副产品加工、林产林化等产业。去年,扶绥海螺水泥二期工程日产5000吨干法水泥生产线投产,生产能力180万吨/年,全市水泥年生产能力已480万吨,水泥产值11.37亿元,增长65%。电力行业增长,电力产值23.8亿元,增长12.7%。,农副产品加工、林产林化等优势产业也发展。

项目建设,投资总量增长。,全市上下以项目建设为载体,全心谋划项期工作,精力抓投入、上项目、促发展,掀起项目建设新热潮,呈现了市、县(区)、乡(镇)三级联动上项目的新格局,了全市投资增长和经济发展。-,全市累计投资额达314.6亿元,年均增长34.5%,高于“十一五”年均增长速度16.5个百分点,支持了我市建设,大大了我市的发展后劲。一批重大项目,东亚年产9.5万吨文化纸、中信大锰电解二氧化锰、海螺水泥二期、扶绥山秀水电站、扶绥东亚蔗渣产电—精制糖综合能源循环项目、广西安琪有限责任公司酵母生产线等项目建成投产,南友高速公路建成通车,崇左—大新、龙州—水口、崇左—上思等二级公路建成通车,以崇左为中心,通往首府、通往各县(市)的“一小时交通圈”;崇左—钦州高速公路、凭祥综合保税区一期工程、凭祥万通物流园二、三期等一批重大项目开工建设。

沿

市政府经济建设十二五规划发展思路范文第2页

边开放提升,区域合作有新拓展。崇左融入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合作和—东盟“一轴两翼”多区域合作,开放开发工作新进展。在南宁—友谊关高速公路沿线上规划了崇左市城市工业区、中越(凭祥)边境经济合作区、

—东盟青年产业园等园区,努力打造融入泛北部湾经济合作的投资平台。与东盟是与越南的全方位合作,在交通、农业、口岸、跨境旅游、对外投资、跨境合作区、商贸物流、资源开发等产业合作开发与投资。广西凭祥综合保税区建设,凭祥—越南同登边境经济合作区等项目建设;—东盟自由贸易区凭祥物流园服务功能;崇左火电厂项期工作;组织参加东盟各国投资合作洽谈会、—东盟博览会等重大招商引资活动,派出代表团赴泰国、柬埔寨、越南、马来西亚等地交流洽谈项目,密切了与东盟各国的,—,全市外贸进出口额年均增长47.8%。全市外贸进出口额15.99亿美元,增长72.6%;增速排名全区;边境小额贸易出口占广西的80%;对越出口占广西的将近50%;我市列入广西外贸出口额前50强的企业有11家。

农业产业化,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在稳定粮食生产的基础上,甘蔗、蔬菜、水果、畜禽产品产量稳定增长,木薯、剑麻、茶叶等优势产业产品农业经济新的增长点,产业结构优化;优势产业区域化、规模化发展,农业、品牌农业和生态农业发展,无公害蔬菜、龙眼、辣椒、瘦肉型猪、优质肉牛等优势农产品基地已初具规模。畜牧水产业良种化、规模化、标准化建设新成绩;生态林业建设,速生丰产林建设稳步。,全市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30.75亿元,增长6%。水产品总产量4.65万吨,增长3.58%;肉类总产量10.84万吨,增长5.33%;新农村建设有序,18个试点村正在抓紧建设中,农村道路、水利、电网、教育、卫生、文化等基础设施建设。

城市基础设施日臻,中心城市雏形。“六年见新城”要求,中心城市建设,市行政中心、市政广场、友谊大道、公务员住宅小区、城南区13条市政道路、旧城供水管网改造工程、丽江水厂扩建工程、江南污水厂、生活垃圾填埋场等已投入使用;壮族博物馆、文化长廊、城市工业区等一批项目投入建设;新建市医院、市职业技术学校等项目建设。中区直、市直办公楼竣工使用。房地产规模。城南区绿化、美化、亮化建设。城镇化为31.5%,比9.5个百分点。。

(二)经验

1、以科学发展观全局,符合市情的发展路子。和科学发展观、政绩观,一切从,注重调查,注重科学决策、民主决策,把科学发展观到工作实践中。的和对市情的把握,“富裕崇左、文化崇左、生态崇左、平安崇左”发展战略,实施工业强市战略和三百亿工程,坚定不移地经济结构,着力“工业化、城镇化、农业产业化和市场化,发展通道经济”发展思路的基础上,“一道、二区和三基地”,即“一道”,指对接东盟交通物流大通道,“二区”,指全国糖蔗核心主产区、南国边关风景名胜旅游区,“三基地”,指建设全国的制糖工业基地、锰加工业基地和中越边境贸易加工基地。又了“一区两园三基地“(即广西凭祥综合保税区;—东盟自由贸易区凭祥物流园和崇左东盟国际物流园;蔗糖业生产基地、以锰铝等加工为的冶金产业基地、旅游文化产业基地)经济工作,今年“扩内需、保增长、调结构、抓项目、重民生、促发展”的总方针,实施“项目年、民生年、绩效年”,了全市经济社会提速发展。

2、实施投资拉动和开放带动战略,狠抓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多区域合作。建市不久的新兴城市,投资是拉动崇左经济增长的首要因素。为此,市委、市把招商引资、项目建设、投资规模夯实基础、发展的重大举措,“上项目、抓工业摆在经济工作的首位”的观点;“抓项目抓发展”、“项目建设的度就经济发展的高速度”的理念;统筹城乡经济发展,强化各县区、乡镇抓项目、上项目的意识,从而了市、县(区)、乡镇三级互动上项目,整体项目建设的新格局。我市《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发展规划》的实施方案,承接东部产业转移,泛珠三角、“两廊一圈”经贸合作、“大湄公河次区域合作、—东盟“一轴两冀”多区域合作,参加东盟各国投资合作洽谈会、—东盟博览会等重大招商引资活动。是与广东、浙江、福建等地交流与合作,我市区域合作、承接东部产业转移了。

3、工作谋划早、行动快。及早了应对国际金融危机、增长的任务和主要举措,了工作权。每项工作都尽量往前赶,能多快就多快。实施“项目年、民生年、绩效年”、“项目建设年、服务企业年”建设,工作环环相扣,快步。

4.工作实、。强调干实事、出实招、求实效。为解决项目建设和企业生产经营的和问题,市四家班子和市直包企业、包项目,一线为企业、项目排忧解难;破解项目融资难、用地难、审批难等瓶颈制约,我市项目联合审批活动,与银行崇左支行签订政银企合作机制,解决企业融资难问题。

(三)问题

在看到成绩的,也清醒认识到,与新新任务的要求相比,我市经济社会发展还差距。经济总量小,综合实力弱,可用财力少;工业基础薄弱,综合和精深加工重大项目少,产业链较短,工业受市场价格大,抗市场风险能力不强。城镇化高,城市规模小、功能不。四是“三农”工作有待。五是投资和土地难度加大。六是外资和外商直接投资发展后劲。

二、应对,措施化解国际金融危机的

在国际金融危机蔓延、实体经济受到严重冲击的大背景下,我市经济发展面临着急速、变数、变向难测的严峻。在自治区党委、的下,我市宏观调控精神和自治区党委、自治区决策部署,紧紧抓住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的重大历史机遇,以非常信心、非常措施、非常办法、非常、非常政策工作。

为应对金融危机,我市“扩内需、保增长、调结构、抓项目、重民生、促发展”十八字方针,自治区党委、的“四个非常”(即非常办法、非常措施、非常、非常政策)的要求,努力发展,了八项措施:以项目建设年、服务企业年为契机,超强抓好产业发展和城市建设。“四个非常”措施的要求,超常规项目责任机制,市四家班子“三个一”(即一条线、县(市、区)、承包一批项目)项目工作的进展;超常规解决项期工作问题,“马上办理”办法,联审联批进度;超常规解决项目筹融资问题,组织银企项目对接会,市内各金融机构支持项目建设,超常规掀起项目建设新高潮,以大会战迅速掀起项目建设的热潮,扶持中小企业发展,企业和挂点项目制度,金融机构解决中小企业贷款难问题,出台了鼓励锰业企业生产的财政补贴政策,加大对中小企业的资金扶持,帮助企业信心,原有市场,开辟新的市场。

千方百计做大搞活对外贸易和边境贸易,对和自治区出台的一系列外贸进出口政策的分析、和宣传,把出台的优惠政策的落到实处,保障和企业用足用好政策,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四是多渠道筹措资金,超常融资规模。紧紧把握内需的政策机遇,千方百计投资。五是千方百计跑厅(委、局)跑部争项目。与自治区项目沟通、对接与跟踪,力争有更多的项目纳入投资计划。六是着力抓好煤电油运综合服务,加大对制糖、锰矿等行业的煤电油运综合服务工作,帮助企业渡过难关。七是加大农业农村投入,支农惠农政策。八是千方百计民生。

三、“十二五“时期崇左市实施优势资源开发战略,发展产业,老、少、边、山、穷地区发展新路子的考虑

(一)总体思路与发展定位

—东盟自由贸易区建设的,崇左融入北部湾经济区的加大,崇左市迎来了重大的历史发展机遇,崇左市今后时期将以科学发展观为,以解放思想为动力,以工业化、城镇化为核心发展战略,以发展口岸经济为口,面向东盟,融入广西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以建设“一区两园三基地”(即广西凭祥综合保税区;—东盟自由贸易区凭祥物流园和崇左东盟国际物流园;蔗糖业生产基地、以锰铝等加工为的冶金产业基地、旅游文化产业基地)为,区域中心城市建设步伐,深化改革,开放,努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建设面向东盟开放合作的区域性新兴城市。

(二)战略举措

以批准广西凭祥综合保税区建设为契机,面向东盟开放,口岸经济发展迈出新步伐,努力提升沿边开放。是要以凭祥综合保税区为引擎,国内外“两种资源、两个市场”,打好“东盟”牌子,“东盟”文章,打造以南友高速公路为纵轴,沿边口岸线为横轴的“t”型交通物流、口岸经济带。北部湾经济区开放开发的若干政策规定。东兴(凭祥)组团规划。2、多区域合作。要好崇左对越经贸合作的优势,将凭祥—越南同登跨境经济合作区、崇左火电厂、左江国际航道通航工程等一批“两廊一圈”的合作项目列入《中越经贸合作五年发展规划》,并优先。与越南口岸、交通、旅游等优先领域合作与对接。要凭祥友谊关口岸、宁明爱店口岸、龙州水口口岸和大新硕龙口岸的发展规划,口岸功能定位,加大口岸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崇左—钦州高速公路、宁明—爱店二级公路、雷平—下雷二级公路建设进度,口岸交通状况;要—东盟自由贸易区凭祥物流园二、三期工程建设和崇左(东盟)国际物流园的建设;友谊关工业园(一期亩)基础设施建设,家电企业入园的工作。全力打造533公里口岸经济带,使之崇左对外开放和发展的前沿地带。

,做大做强崇左和竞争优势产业,在产业发展上新优势。本地资源和产业优势,着力打造糖、锰、旅游三大支柱产业,发展铝、膨润土、稀土、建材、电力、林产林化、商贸物流等产业。依托蔗糖、锰矿项目带动发展上下游产业链,尽快产业发展新优势,打造蔗糖业生产基地、以锰铝等加工为的冶金产业基地、旅游文化产业基地。

“立城、建城、兴城”,在城市发展上新,面向东盟开放合作区域性新兴城市建设。

四是统筹兼顾,发展。既抓工业,又抓农业和产业;既抓城市,又抓农村;既抓经济,又抓社会事业。这当中,要抓好“三农”工作,新农村建设,农业基础地位,农民收入,保障粮食安全。

五是边境贫困地区扶贫开发,边境地区“兴边富民工程”建设,边境地区边民生产和生活条件,解决边民行路难、贫困、饮水难、住房难、用电难、通讯广播电视收视难等问题。

六是资源节约、生态环保,可持续发展。把保护生态环境首位,把节能减排科学发展的抓手,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可持续发展,既要金山银山,又要绿水青山蓝天。

四、崇左市对自治区起草“十二五“规划思路报告和编制”十二五“规划的意见和建议

当前,崇左市是广西最年轻的地级市,从19世纪50年代的近150年间,边境地区战争,解放近60年就有36年在支前打仗,耽误了发展经济的时机,,建市以后,经济发展,但受历史和客观条件限制,崇左发展面临,产业、城建、社会事业、民生项目等要大上,大,财力非常紧张。为此,请求自治区在起草“十二五”规划思路报告和编制“十二五”规划中崇左市更多的和支持,策制定、产业发展布局、重大项目布局、建设项目资金投入考虑等支持。

(一)建议自治区将我市产业布局纳入规划。建议将我市锰业、铝业、稀土纳入规划并将项目布局在我市,将崇左年产100万吨锰系不锈钢、年产50万吨不锈钢、年产120万吨氧化铝、60万吨电解铝等项目纳入“十二五”规划,支持崇左建成全国最大锰业基地、铝业和稀土工业基地。建议支持崇左蔗糖优势资源,发展糖化工等深加工产品,将崇左年产100万吨蔗糖化工项目、年产50万吨蔗糖—酒精联产项目纳入自治区“十二五“规划,将糖化工、非粮燃料乙醇基地布局在我市;建议自治区对崇左电厂项目支持。

(二)建议自治区将我市基础设施建设纳入规划。建议将南宁至新加坡国际联运铁路南宁—凭祥高速铁路项目、钦州—崇左—靖西铁路纳入规划,尽快开工崇左—靖西高速公路、崇左—水口高速公路等。建议支持崇左市通边出海等二级公路建设,请求采用全额投资补助或市、县、乡、村的地方自筹资金比例帮助崇左农村公路建设。建议支持崇左市水利基础设施建设。请求自治区与水利部,尽快批复《广西左江流域综合规划报告》和《广西崇左市左江流域抗旱灌溉工程规划报告》,并把左江治旱工程列入近期投资计划。

(三)建议自治区将沿边开放战略规划纳入自治区专项规划中。

(四)建议自治区将我市园区建设纳入规划。建议将崇左市城市工园区、—东盟青年产业园、凭祥边境经济合作区等三大园区纳入规划,由自治区统筹布局、支持建设,以我市连接与东盟的独特区位和自然资源优势,糖、锰等产业重大生产力布局优势,产业园建设和发展。

(五)建议将凭祥市—东盟自由贸易区先行先试纳入规划

(六)建议纳入规划加大支持我市边境民族地区建设。崇左市是民族地区、边境地区,边境线长533公里,长期战争的前沿,经济发展滞后,可用财力较少,民族、边民生活低,社会保障较为落后。建议设立边境地区“兴边富民工程“专项基金,扶持和边境地区边民生产和生活条件。将凭祥、水口口岸征收的关税全额返还崇左市,专项用于边境地区口岸基础设施建设。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基本思路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基本思路

“十二五”时期,既是望城加快转型升级的攻坚期,又是实现科学跨越的机遇期,更是奠定城区格局的突破期,编制好《望城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对于指导望城未来五年乃至更长时期的发展具有重大意义。为科学编制好《规划纲要》,特提出以下基本思路。

一、“十一五”发展基本估价

(一)发展成就

“十一五”期间,面对冰冻灾害、金融危机的严峻挑战和区划调整的特殊时期,县委、县政府带领全县上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总揽,以“融城强县”发展战略为指导,全面推进“工业兴县、城乡统筹”发展方针,主动转变发展方式,实现了望城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初步判断,“十一五”规划确定的主要指标可望全面或超额完成,为“十二五”加快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1、经济总量快速扩张,竞争实力大幅攀升。,全县地区生产总值达230亿元(预计数,下同),是的2.8倍,年均增长16.2%,超过规划目标1.2个百分点;财政总收入突破21亿元,是的4.1倍,年均增长31%,超过规划目标11个百分点。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在全国排名快速攀升,由的第170位跃升到的第92位,成功实现“跻身全国百强县”的宏伟目标。

2、工业经济迅猛发展,经济结构不断优化。,全县工业总产值达390亿元,是的4.6倍,年均增长32.6%,超过规划目标9.6个百分点,形成了以食品医药、有色新材料、机械制造为主导的优势产业。在“工业兴县、园区兴工”发展方针的指导下,三次产业结构比调整为8.7:69.5:21.8,其中一、三产业比重分别下降9.2和4.2个百分点,二产业比重上升13.4个百分点,经济结构不断优化。

3、农业基础夯实巩固,综合效益稳步提高。,全县农业总产值达38亿元,年均增长7.5%,超过规划目标1.5个百分点。五年累计投入农业基本建设资金30多亿元,改善了大批农业水利设施,改造了一批基本农田,建立了多个蔬菜种植基地,农业基础夯实巩固;农业专业合作组织蓬勃发展,集体土地流转有序推进,农业服务体系逐步完善;引进了一批大中型农业项目,特种水产养殖和休闲农业迅猛发展,望城国家农业科技园区的示范性、带动性作用逐步显现,农业综合效益稳步提高。

4、投资规模持续加大,发展优势明显提升。,全县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达230亿元,是的4.5倍,年均增长34.9%,超过规划目标23.9个百分点,五年累计完成投资780亿元。在投资的带动下,全县形成了以雷锋大道、金星大道、长湘公路、金洲大道、潇湘大道北延线等融城主干道为骨架,县乡公路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城镇规模持续扩张,县城品位不断提升;水利基础夯实巩固,防洪抗灾能力显著提高;城乡电网改造基本完成,供电质量大为改善;邮电通讯、给排水等其他基础设施也逐步完善,再加上京珠西线、湘江长沙综合枢纽工程、石长铁路等重点工程的启动建设,我县的发展优势明显提升。

5、发展阶段实现跨越,发展后劲显著增强。随着大批产业项目的引进投产,发展类型正在由投资拉动型向产业支撑型转变;经过多年的产业结构调整和注重科技进步,发展方式正在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尤其是区域发展实现了由“融城”到“建城”的历史性跨越。与此同时,县经开区的支撑作用不断增强,铜官循环经济工业基地、丁字物流园大规模投入建设,长沙电厂、晟通科技、金龙铜业、亚华乳业、澳优乳品、雪津啤酒和中航起落架、湘船重工、有色控股等大中型工业项目成功落户或建成投产,和记黄埔、恒大名都、联城国际、深圳南山等房地产项目相继开发建设,我县的发展后劲显著增强。

6、人民生活不断改善,社会事业全面进步。,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10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0740元,年均增长14.1%和18.3%,分别超过规划目标3.1和6.3个百分点;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1亿元,是的2倍,年均增长15.4%,超过规划目标0.9个百分点;城乡居民住房条件不断改善,现代消费品大量进入普通家庭,人民生活大为改善。教育事业不断发展,公共卫生体系不断完善,计生工作成效显著,生态环境建设力度加大,群众文化生活丰富多彩,科技事业不断进步,社会保障体系更加完善,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人民群众享受到了更多的改革发展成果。

(二)发展经验

综观“十一五”时期我县经济社会的发展成就,主要得益于六个成功经验:一是始终坚持融城强县,统领全县发展;二是始终坚持工业兴县,突出发展工业经济,带动了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三是始终坚持项目带动,突出抓好重大项目建设,以项目建设的大力度带动县域经济的大发展;四是始终坚持借力发展,狠抓招商引资,不断借智借脑,借外力助推经济发展;五是始终坚持改善民生,注重社会建设,促进了经济社会的全面协调发展;六是始终坚环境优先,把环境转化为生产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基本思路第2页

力、竞争力,为县域经济社会快速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保障。

(三)主要问题

“十一五”期间,我县经济社会发展也存在一些问题与不足,主要表现在:经济总量仍不够大,主导产业不够突出,自主创新能力仍然不强,第三产业尤其是消费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明显偏低,农业基础依然薄弱,城市化进程还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等。

二、“十二五”发展环境分析

(一)“十二五”发展的宏观环境

“十二五”时期将整体处于后危机时代,我国转型与调整的压力持续加大,我们面临以大调整、大变革促进大发展的宏观环境。一是宏观经济发展转型调整。全球产业、金融、贸易等体系面临深度调整,培育新兴产业成为各国推动经济复苏的焦点。科学发展成为我国“十二五”的发展主题,加快转变发展方式成为“十二五”最为紧迫的任务,国家将致力于构建扩大内需的长效机制。二是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提速。区域经济一体化正在以城市圈、城市群、经济区等形式,突破城际边界,在更广范围、更宽领域优化配置资源,长株潭城市群将成为支撑我国“第二道经济发展长城”建设的战略支点之一。三是两型社会建设进程加快。“十二五”时期是大河西先导区建设的关键期,两型社会建设范围将由起步区向核心区拓展,试验内容将从基础设施与产业工程向体制改革与机制创新迈进,望城开始站在更高、更新的位置建设现代化的城市新区,将成为支撑省会发展的新增长点,建设现代生态新城的新亮点。四是长沙迈开城市国际化步伐。随着长沙国际化城市建设战略的实施,“沿江建设、跨江发展”战略的布局,长沙中心城市的作用更加突显,将为望城新区建设、产业发展、人居环境等方面产生深远的影响。

(二)“十二五”所处的阶段特征

“十二五”期间,望城发展将处于历史上最重要的“以转型促发展”的战略机遇期。这一转型将以县域向城区的区域空间与发展模式转型为核心,包括发展方式、产业结构和社会发展等多维度的立体转型。综合考虑各因素,“十二五”时期,望城经济社会发展将呈现以下阶段性特征:一是处于工业化中期,进入产业转型升级与高端化发展、工业与现代服务业协调推进的新阶段;二是处于城市化“黄金发展期”,进入新型城市化与城乡一体化同步快速推进的新阶段,进入以沿江开发为主攻方向的滨江时代,望城成为城市副中心的格局将基本形成;三是两型社会建设提速,进入以体制机制创新为核心的综合配套改革全面推进的攻坚阶段;四是社会发展转型加快,社会矛盾多元演化,公共产品和需求明显扩大,民主法治建设、社会公平正义受关注程度显著提高,社会建设全面进入发展型阶段。

(三)“十二五”期间的发展动力

受经济外向度低的影响,“十二五”期间望城的发展动力依然主要靠投资和消费的双驱动,但发展方式将转变到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创新发展的轨道上,发展区域将转向到新区建设和“一江两岸”、互动发展、统筹协调的发展路子上。总的来说,望城加快发展具备诸多动力:一是工业化和城市化双驱动,将为望城扩大消费需求、发展现代服务业迎来“黄金期”;二是产业革命和产业转移双推进,将为望城壮大优势产业、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拓展新空间;三是滨江时代和高铁时代双叠加,将进一步放大望城的区位优势,更加有利于望城生态优势的发挥;四是新区建设和园区发展双融合,将为望城“十二五”期间的快速发展提供内在动力。五是中部崛起和两型社会双战略,将为望城加大体制机制创新、加快区域发展提供强力支撑。

(四)“十二五”面临的诸多挑战

一是发展理念需进一步创新。进入城区建设的崭新阶段,迫切需要我们进一步解放思想,增强危机意识、忧患意识和竞争意识,切实转变县域经济发展观念,大力提高城市经济认识,以全球视野、“两型”理念、都市标准,高起点、大手笔推进新区建设,精心打造大河西乃至省会的新地标。二是发展方式需进一步转变。要转变发展方式,实现城市经济与农村经济同步快速推进;要转变发展模式,协同推进工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实现产业发展的双轮驱动;要转变发展形式,注重提高发展质量,突出循环发展、绿色发展、两型发展。三是发展机制需进一步突破。要以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为突破口,全面推进综合配套改革,只要是有利于建立两型社会的体制机制,有利于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机制,有利于应对突发公共事件的社会管理制度,就要大胆试验,率先突破。四是第三产业需大幅度提升。人气不旺是第三产业发展不快的根本原因,必须打通进出通道和过江通道,以基础设施建设来带动人气;必须构筑江湖美景、田园风光和山水洲城,以宜居环境来凝聚人气;必须发展商贸物流、旅游休闲等现代服务业,以三产发展来提升人气,促进第三产业比重的大幅提升。

三、“十二五”发展总体构想

(一)总体要求

“十二五”时期,望城经济社会发展的总体要求是:全面贯彻落实中央、省、市精神,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转型升级为主线,以改革开放为动力,以改善民生为根本,大力实施“建设新城、强工兴园、城乡一体”发展方针,不断优化“一核、两带、三区”发展布局,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新型城市化、农业现代化,为“打造滨水新城区、建设幸福新望城”而努力奋斗!

(二)战略原则

——坚持以人为本。把以人为本的理念贯穿经济社会发展的全过程,尊重人民主体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坚持发展依靠人民、发展为了人民、发展成果由人民共享。在征地拆迁、项目建设、招商引资等工作中,努力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大力发展社会事业,加快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切实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谋求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和经济发展同步、劳动报酬增长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同步、人的精神满足与社会进步同步,让人民群众劳动得更加体面,生活得更有尊严。

——坚持创新驱动。围绕转变发展方式和建设“两型社会”,不断完善创新主体动力机制、资源配置机制、激励机制和管理体制。依托省会长沙丰富的科教资源,突出抓好创新体系建设、平台打造和人才引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强化产业技术支撑,形成科教竞争优势。大力倡导敢为人先、善于创新、勇于竞争、宽容失败的创新创业文化,进一步激发全县上下创新创造活力,以科技创新推动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以社会体制创新推动社会发展转型,加快建设创新型望城。

——坚持统筹发展。统筹推进新型城市化、新型工业化和农业现代化,建立健全以城带乡、城乡互动的长效机制,不断促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把“调结构”作为“转方式”的切入点和突破口,进一步提高工业化水平,加快城市化进程,大力发展现代服务业,促进经济结构和产业结构由低端向高端、由不合理不协调向统筹协调转变。妥善处理县域经济社会发展各层面、各环节、各领域之间的关系,促进消费投资出口相协调、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改革发展稳定相协调。

——坚持“两型”引领。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大力推进国家级生态县创建,以对历史、对人民、对子孙后代高度负责的态度,像爱护眼睛一样保护好望城的生态环境,让青山常在、绿水长流。把“两型”理念贯彻到生产、建设、流通和消费的各个领域,落实到经济社会发展的各个方面,坚持把不上高能耗高污染企业、不搞低水平重复建设作为抓发展、上项目的底线,降低资源消耗,减少污染排放,走生产发展、生态良好的文明、绿色发展之路。

(三)主要目标

“十二五”期间,望城发展的主要目标是实现经济发展、城市建设、两型建设、基础设施、社会建设和人民生活等“六大跨越”,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经济发展大跨越。地区生产总值年均增长17%,适当考虑物价因素,20xx年达600亿元以上;三次产业结构比为6:54:40,第三产业比重大幅提升,产业结构更加合理;财政总收入年均增长31%,20xx年达80亿元以上;工业总产值年均增长28%,20xx年达1300亿元以上,其中规模工业产值1100亿元以上;五年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800亿元以上;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20%,20xx年达100亿元以上。

——城市建设大跨越。全面推进新区开发,力争到20xx年形成30万城市人口的规模,到2020年形成50万城市人口的规模,把新区建设成具有文化品位、时尚气息、风貌独特的现代生态城区。加快推进小城镇建设,至20xx年建城区面积达100平方公里以上,城镇化率达55%以上,形成以新区为龙头、以重点镇和特色镇为节点的网络化城镇体系。大力推进城乡一体化,建立健全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构建定位明确、产业联动、设施健全的城乡互动发展体系,基本实现城乡统筹发展。

——两型建设大跨越。资源节约充分体现。到20xx年,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95%,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率达80%以上,二氧化碳、氮氧化物、化学需氧量、氨氮等主要污染物实现静态削减18%,单位gdp能耗、水耗分别控制在0.7吨标准煤/万元、140立方米/万元以内。生态环境更加优美。强化生态控制功能,合理利用自然山体、水体,切实保护湿地、绿地、林地,到20xx年城市空气质量优良率保持在93%以上,城市污水处理率达100%,农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置率达60%以上,建城区绿化覆盖率达40%,人均公共绿地面积达12平方米。

——基础设施大跨越。加快建设铁路轻轨、快速干道、过江通道、港口码头,构建铁路交通,拓展城际交通,完善内部交通,提升水路交通,形成陆路畅通无阻、水道充分利用、网络化、大容量的综合交通体系,全方位缩短对内对外时空距离。实施通畅工程、品质工程、安居工程和文明工程,建设具有国际水准、时代气息、代表望城形象的标志性建筑,大力提升城市品位;完善水、电、路、燃气、通信、污水处理、垃圾处理和商业、文体、休闲等市政设施,显著增强城市综合服务功能。

——社会建设大跨越。不断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基本医疗保险、最低生活保障覆盖率达100%,基本实现城乡居民人人享有社会保障;高水平、高质量普及十五年基础教育,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55%;推进科技公共服务和创新平台建设,加快科技创新;健全医疗服务体系,重大疾病预防控制和应急医疗救治体系不断完善,人民健康水平明显提高;五年累计新增城镇就业岗位2万个,城镇调查失业率控制在 4.5%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4‰以内。

——人民生活大跨越。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年均增长14%以上,到20xx年达40000元以上;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8%以上,到20xx年达24000元以上;城乡居民人均居住面积分别达39和45平方米,基本解决老百姓住房问题。以满足人的全面需求为目标,完善设施配套,提高综合服务水平,丰富群众文化生活,开展全民健身活动,提升居民生活品质,切实增强居民安全感、幸福感。

(四)空间布局

1、总体布局

立足现有基础,优化空间布局,突出“一核”,开发“两带”,打造“三区”,实现科学跨越发展。突出“一核”,即打造核心新城区,重点建设新区起步区,大力发展综合商务、文化创意、现代金融、星级酒店、滨水房产,打造城市综合体和总部经济;改造提升县城区域,向东拓展至湘江西岸,打造以斑马湖为“绿心”的城市景观,构建功能完备的城市商圈;着力建设物流枢纽城,打造大河西综合交通枢纽门户和现代新型生产力服务中心,构建“品”字型组团式城市建设与发展格局。开发“两带”,即开发建设湘江生态经济带和金洲大道新农村示范带。湘江生态经济带以潇湘大道和湘江大道北延为契机,加快湘江两岸自然资源的高效开发利用,全力发展现代服务业,打造岸线经济和城市建设的新亮点。金洲大道新农村示范带以金洲大道沿线的秀美风光为依托,全力推进新农村建设,发展现代农业、旅游休闲等,使之成为展示湖南农村风貌的新名片。打造“三区”,即打造特色鲜明而又紧密联系的高星经济区、河东经济区、大众垸经济区。高星经济区以望城经开区为依托,发展有色新材料、先进制造、食品加工等新型工业和与之配套的生产生活性服务业。河东经济区以长湘公路和湘江大道为依托,以铜官循环经济工业基地、丁字物流园为重点,发展精细化工、仓储物流和能源产业。大众垸经济区以望城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为依托,以高乔大道为轴线,加快推进百里水产走廊建设,发展高效农业、都市农业和休闲农业,打造全省一流的现代农业示范基地,努力实现由传统农业生产区向都市生活配套区的转变。

2、城镇布局

结合长沙市总体规划,按照“一江两岸、一核多点、西主东强、南融北通”的思路和“结构有序、功能互补、整体优化、共建共享”的原则,打造“一核心、多亮点”的空间形态。一核心,即以新区为核心,“十二五”期间重点建设起步区;多亮点,即加快推进小城镇建设,精心打造一批工业经济强镇、商贸物流新镇、旅游文化名镇、生态风情小镇,构建开放式、组团化、生态型城镇发展格局,带动城乡一体化发展。

3、产业布局

—— 三产业布局。商贸物流业,重点在新区建设中央商务区,加快以斑马湖、月亮岛为中心的核心商圈建设,建设大河西物流枢纽城;房地产业,重点在湘江两岸、城区部分和风景秀美的山体旁建设精品楼盘,打造高端生态居住区;文化创意业,重点开发“一江两岸三镇四岛”;现代金融业,重点在新区建设金融后援服务中心,大力引进商业银行等多元化金融机构在新区布点;同时,在新区打造城市综合体,在黄金建设河西高铁新城,并积极发展中介服务业和社区服务业等。

—— 二产业布局。重点建设“一区三基地”,即以望城经开区为龙头,开发建设铜官循环经济工业基地、丁字物流基地、乌山创业富民基地等,努力打造重点突出、多点支撑、互动发展、各具特色的工业园区体系。

—— 一产业布局。重点建设望城国家农业科技园区,打造“一园、两带、三基地”。一园,即望城国家农业科技园区;两带,即百里名优水产养殖带、都市休闲旅游农业带;三基地,即商品蔬菜种植基地、高档优质稻种植基地和花卉苗木种植基地。

四、“十二五”发展重点与战略举措

“十二五”期间,紧紧围绕“建新区、打基础、强产业、谋福祉”四大战略重点,大力推进生态城区、基础设施、产业发展、社会民生四大工程,着力打造“生态望城”、“开放望城”、“实力望城”和“幸福望城”。

(一)建新区,即大力推进以新区建设为重点的生态城区建设工程,打造“生态望城”

建设滨水新区。立足“以人为本、两型引领、国际品质、文化提升、江城一体”的发展理念,体现新型城市“环境优美、社会公正、城乡一体”的核心思想,以世界眼光、国际水准、现代理念,高标准做好核心区控制性详细规划和起步区城市设计。创新融资方式和开发模式,建设“四纵五横”骨干道路,同步完善公共服务和生活配套设施,打造独具特色的滨水生态景观,使湘江风光与现代城市融为一体,实现起步区城区基本建成、核心区骨架基本完善,规划区格局基本成型。同时,打造新区产业支撑。大泽湖起步区重点发展商务会展、总部办公、高端生态住宅、娱乐休闲产业,着力打造长株潭地标性城市综合体。斑马湖起步区大力引进商贸流通、宾馆酒店、金融保险、度假培训等业态,着力打造生态型、高经济附加值的城市商业圈。谷山生态居住区突出生态公园建设,着力打造长沙新的高端生态居住区。

推进城乡一体。建立健全以城带乡、城乡互动的长效机制,着力推进城乡规划、基础设施、公共服务、产业发展、生态环境和管理体制六个一体化建设,推动城市基础设施向农村延伸,城市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城市文明向农村传播,逐步形成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新格局。顺应现有的地貌和生态,加快城镇建设,注重提高城镇产业支撑功能,全面提升城镇的要素吸附力、资源转化力和内生增长力,不断提高城镇品位,切实改善城镇环境。推进村庄整治工作,继续推进农村道路畅通、安全饮水、电网改造、环境整治工程,加强农村水利设施建设,改善农村基础条件。促进农村危旧房改造,逐步消除农村危旧房;推动中心集镇和农民新村建设,使其成为集中、宽敞、舒适、方便的农村新型社区;彰显地域建筑风格,建设具有望城特色的湖湘新居。

改善生态环境。强化生态控制功能,合理利用自然山体、水体,切实保护湿地、绿地、林地,形成城市、林业、农田、湿地、流域等五大生态系统,营造良好的生态环境。以美化人居环境为目标,加强道路两厢绿化,建设城区公园,增加绿地总量,构建全方位、立体化的城市绿化体系。开发谷山、乌山、书堂山、黑麋峰四大森林公园,建设湘江、沩水、八曲河、马桥河四条景观轴,打造斑马湖、大泽湖两大核心景区,美化月亮岛、蔡家洲、香炉洲、冯家洲四大生态绿岛,建成斑马湖湿地景观与生态休闲区、大泽湖城市生态湿地公园、月亮岛美猴王主题公园等,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融的生态休闲之都,形成水网交织、山环水绕的滨水花园之城。

(二)打基础,即大力推进以交通为先导的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打造“开放望城”

加快开放式综合交通体系建设。加快构建铁路轨道交通,大幅拓展周边城际交通,全面完善同城内部交通,迅速提高水路交通能力,形成陆路畅通无阻、水道充分利用、多种交通方式协调发展的综合交通体系。协调配合建设好长潭城际铁路、长岳城际铁路、长益常城际铁路、石长铁路复线和地铁5号线,升级改造望城火车站,构建铁路轨道交通。快速推进京珠西线、黄桥大道、潇湘大道北延线建设,规划建设好g319、北横线、湘江大道北延线、芙蓉北大道、先导区连接线等交通干道,拓展周边城际交通。大力建设新区路网、雷锋北大道拓改、星城大道、望城大道等内部交通,规划建设丁白大桥、香炉洲隧道等过江通道,实现东西互动发展,并完善与京珠西线、黄桥大道等干线公路的互通连接线建设,连通城际城内主干道,完善同城内部交通;规划建设铜官、靖港、游艇码头等港口码头,升级改造望城码头,打造湘江黄金水道,提高水路交通能力。

打造开放式大河西综合交通枢纽。抓住长潭、长岳、长益常等城际铁路在望城黄金镇交汇,黄金站将成为城际铁路网络的重要枢纽的机遇,高起点、高标准的规划建设铁路综合交通枢纽黄金站,建设与之配套的公路网络,整合、梳理城际轻轨、高铁、公交等多种交通方式的衔接和换乘,把黄金站打造成以高铁为基础,城际轻轨、高速公路、快速公交等多种交通方式一体化的河西地区综合型交通枢纽门户。同时,适应“跨江发展、沿江建设”的要求,逐步建设完善“一江两岸”防洪景观工程,加快建设湘江长沙综合枢纽工程,把望城建设成为大河西地区最重要的综合交通枢纽。

构筑开放式发展格局。一方面,不断提升对外开放水平。实施更加积极主动的开放战略,以开放促发展、促改革、促创新。提升招商引资质量,积极采取产业链招商、增资扩股等引资方式,围绕优势产业发展、产业链条延伸、产业结构升级等,重点引进带动能力强、科技含量高、符合“两型”要求的项目,重点引进世界知名企业、品牌和战略投资者,培育一批具有竞争力的本土企业和自主品牌,提高参与对外经济合作与竞争的水平。另一方面,不断完善配套基础设施。积极推进以农村环境综合整治为代表的环保基础设施建设,以江河湖泊治理为代表的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以望城自来水厂改扩建为代表的供水基础设施建设,以义务教育合格学校为代表的教育基础设施建设,以县人民医院为代表的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以雷锋全民健身中心为代表的群众文体基础设施建设,并加强电力、通信、燃气、市政等其他基础设施建设,搞好完善配套,提高区域开放层次。

(三)强产业,即大力推进以“两型产业”为主导的产业支撑工程,打造“实力望城”

明晰产业定位。按照产业发展高端化、产业结构高级化、产业布局合理化、产业形态两型化、三次产业融合化的要求,选准产业主攻方向,构建符合“两型”要求的现代产业体系,促进三次产业协调发展。做强工业:突出壮大有色新材料、食品加工、机械制造等主导产业,积极培育航空航天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大力推进陶瓷、石材、砂石等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打造全国有色金属精深加工高新技术产业化基地、中部食品加工中心、长株潭城市群能源供应中心、全省循环经济示范基地,把望城建设成为长沙重要的工业增长极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基地。做优现代服务业:大力发展商贸物流、房地产业、文化创意、现代金融等产业,将望城打造成区域性物流中心、生态型生活居住区、文化旅游目的地和金融后援服务中心。做精农业:积极发展高效农业、都市农业和休闲农业等现代农业,将望城建设成都市生活配套区。

壮大产业规模。一是打造大园区。按照“布局集中、产业集聚、发展集约”的原则,做大做强望城经开区,形成千亿元规模,打造国家级经济开发区;加快铜官循环经济工业基地、丁字物流基地、乌山创业富民基地等园区基础设施和项目建设,使之成为专业化、特色化新兴园区。二是发展大产业。把培育产业集群作为工业发展的主攻方向,引导产业集聚,大幅提高有色新材料、食品加工、机械制造等产业的集群度,注重培育与大企业相配套的中小企业,延伸、完善产业链条,打造百亿级产业,将有色新材料打造成500亿元产业集群,将食品加工、机械制造打造成200亿元产业集群。三是培育大企业。规模企业达到500家,其中亿元企业60家,10亿元企业20家,50亿元企业5家,100亿元企业3家,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核心带动作用。四是建设大项目。继续加强招商引资选资,围绕产业链招商,引进投资额度大、产业链长、带动力强的大项目;加快湾田实业、航天磁电等一批重大项目建设,培育新的工业增长点,努力增强工业发展后劲。5年累计完成工业投资1000亿元以上。五要实现大调整。引进新技术、新工艺,改造提升陶瓷、石材、湘粉、砂石等传统产业,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使一批具有望城特色的传统优势产业重放光彩,振兴内生经济。

培育产业竞争力。依托省会长沙丰富的科教资源,引导企业与各高校、科研院所合作,加强对关键领域、关键技术的重点攻关,强化产业技术支撑,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提高企业对科技成果的吸收、消化和再创新能力,力争到20xx年建立省级以上工程技术中心5家,专利申请量年均增长10%以上,提高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提升产业核心竞争力,实现高新技术产业值占工业总产值的35%以上。

(四)谋福祉,即大力推进以社会事业为核心的民生工程,打造“幸福望城”

实施人才兴业工程。以高层次人才和新城区建设紧缺急需人才为重点,围绕人才引进、培养和使用三个重要环节,大力加强人才资源开发,精心组织实施重大人才工程,着力培养一批产业领军型、经营管理型、农村实用型和行政管理型高素质人才,加大对人才创新创业的政策支持力度;进一步理顺人才管理体制,创新人才工作机制,营造良好的人才发展环境,把望城打造成为长沙的人才高地;完善全员绩效考核办法,建立科学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突出能力建设,加强干部教育培训;深化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改革,充分发挥人事人才工作在服务县域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基础性、战略性作用。

进一步扩大劳动就业。面向城乡有就业要求和培训愿望的劳动者开展有针对性的就业技能培训,完善覆盖城乡的就业培训体系,建立健全制度化、专业化、社会化的公共就业服务体系。完善就业援助制度和公益性岗位开发安置制度,帮助城乡就业困难人员,特别是城镇零就业家庭成员、农村富余劳动力、下岗失业人员和高校毕业生实现就业。完善创业指导服务体系,推进创业富民工程,支持劳动者创业,以创业带动就业。

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完善城镇职工基本养老、基本医疗、失业、工伤、生育保险等“五大社会保险”,推动城乡居民基本养老、基本医疗保障全覆盖,实现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并轨;完善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农村“五保”供养制度、大病医疗救助制度、教育助学制度、城市住房廉租等“五大社会救助”,健全社会救助体系,着力解决困难群众现实生活问题。鼓励民间资本兴办“优抚”、“扶老”、“助残”、“救孤”、“济困”等“五大社会福利”,发展社会福利事业,增强公共保障能力;加强廉租房等保障性住房建设,建立健全全方位、多层次的住房保障体系,基本解决老百姓住房问题。

办好人民满意教育。坚持机会公平原则,加大教育设施投入,努力改善办学条件,建立教师均衡配置机制,促进教育公平发展。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加大政府办园力度,加快普及学前教育,高水平、高质量普及十五年基础教育,促进义务教育高位均衡发展;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积极拓宽成人教育,加快发展职业培训、继续教育和终身教育等各类社会教育。鼓励、支持、规范民办教育,提高教育事业发展水平、教育资源配置水平和教育社会贡献水平。

统筹各项社会事业。加快推进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初步实现县级医疗机构、乡镇卫生院、村卫生室和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标准化建设,构建便利的基层医疗卫生体系;强力推进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均等化,初步实现人人享有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目标。坚持计划生育基本国策,稳定低生育水平,保持合理的出生人口性别比,提高出生人口素质。加强科技知识普及应用,不断提高全民科技素养,加大科技投入,加快科技成果转化,不断提高科技进步贡献率。建设完善群众性文体设施,举办群众性文化活动,开展全民健身活动,丰富群众文体生活。继续实施有线电视“户户通”工程,建设敬老院,关心青少年,保障妇女、儿童、残疾人的合法权益,促进广电、民政、共青团、妇联、工会等各项社会事业全面发展。

推进社会管理创新。按照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原则,健全社会管理格局。转变社会管理方式,促进以政府管理为主向政府管理与社会自治相结合转变,以政府调控为主向政府调控与社会协同相结合转变,以政府规范为主向政府规范与社会约束相结合转变。以群众情绪疏导、社会矛盾协调、社会治安防控为重点,完善社会管理机制。建立社会群体利益诉求代言机制,强化信访主渠道作用,健全信访部门诉求反应联动机制,妥善处理人民群众的利益诉求,切实解决群众反映的强烈问题。适时推进乡镇改街道、村改社区工作,建立覆盖社区全体成员的服务体系。

加强法治社会建设。推进规范执法,建立健全行政执法的责任制、行政损害的赔偿制、行政过错的追究制,明确执法主体、规范执法权责、提高执法水平。规范司法行为,促进司法公平,保障司法公正。推动社会生活在法制范围下有序运行、矛盾纠纷在法律框架内有序解决、各项工作在法治轨道上有序推进,营造公开、公正、可预期的法治环境。同时,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以建设“平安望城”为目标,加强城乡电子防控系统建设,建立完善县、乡(镇)、村(社区)、组四级防控体系,深入推进严打整治,依法打击各类违法犯罪行为,防范打击非法宗教活动,积极维护社会公平正义,显著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

着力推进和谐社会建设。深入推进食品药品安全建设,严格执行技术标准,建立健全食品药品安全监管网络,形成“统一领导、部门协调、分工协作、责权明晰、高效权威”的综合监管机制,加大对食品、药品、餐饮等领域的监管力度,提升监管能力和水平,保障人民群众健康安全。坚持预防与应急并重,常态与非常态结合的原则,建立健全“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突发事件应急管理机制,提高突发事件预防与应急准备、监测预警、应急处置和应急保障等能力,有效应对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社会安全等突发公共事件。切实加强安全生产工作,减少生产安全事故,坚决遏制重特大事故。深入推进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和个人品德建设,积极开展文明城区、文明社区、文明村镇、文明行业、文明单位、文明校园、文明家庭等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全面提高整体文明程度。

企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思路


企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思路


一、省属企业编制“十二五”发展战略规划的总体要求
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增强核心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为出发点和落脚点,充分体现规划的战略性、前瞻性、客观性和实践性。
1、体现战略性。对“十二五”期间企业发展的战略定位、发展方向、发展目标等重大问题进行系统思考、总体规划和顶层设计,充分体现规划的战略引领作用。
2、体现前瞻性。综合研判企业内外部环境变化趋势,正确把握所处行业领域发展动态,以积极进取的精神,对“十二五”的发展作出前瞻性安排,提出具有竞争力的目标和措施。
3、体现客观性。立足“十一五”发展基础,紧密结合自身优势和资源现状,务实规划“十二五”的发展,既防止把现有业务简单堆砌成“规划”,又防止脱离实际“为规划而规划”。
4、体现实践性。确保战略规划有权威、可执行、能落实,集团公司及各级子公司发展应符合、服从集团整体发展战略。同时,战略规划应适应宏观形势和企业内外部条件的变化,按规范程序适时作出修订和调整。
二、省属企业“十二五”发展战略规划的主要内容
“十二五”发展战略规划应把全集团作本文 为一个整体纳入编制范围,以20xx年—20xx年为规划周期,应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内容:
1、企业概况。如企业的历史沿革、业务范围、近年来主要经济指标、子公司结构、治理结构等。
2、企业“十一五”发展的主要成绩和经验。
3、企业“十二五”发展面临的内外部环境和存在的主要矛盾问题。
4、企业的战略定位和主业方向。重点是明确主业。按照“有进有退、优进劣退”的原则,进一步精干主业。结合实际确定企业主业(不超过三个),并可再明确一至两个重点培育的其他优势业务。主业和优势业务原则上按国民经济行业分类与代码标准(附后)中的行业大类列示,尽可能列示到中类或小类;主业和优势业务确实难以用标准分类的,亦可结合实际作出具有明确内涵的概括归纳。
5、企业“十二五”发展目标。既提出数量指标,又提出质量目标。具体指标、目标由省属企业结合实际自行确定。
6、落实战略规划的保障措施。围绕战略规划目标的实现,对若干重大措施作出部署和安排。
省属企业“十二五”发展战略规划的框架结构、具体内容、编排格式等,由企业结合实际自行确定。
企业“十二五”发展规划思路

县政府十二五规划纲要范文


县政府十二五规划纲要范文

一、“十一五”以来的工作总结

十一五期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民政工作认真贯彻党和国家及省市县各项政策和会议精神,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突出“以民为本,为民解困”的工作宗旨,强化措施,整体推动,促进了民政各项工作的不断进步。

(一)建立了城乡一体的社会救助体系,推进社会保障事业发展

1、城市低保工作逐步规范。根据国家和省市关于城市低保的一系列政策措施,在05-07连续三年实现了10%提标的基础上,08、积极落实各项物价补贴,保障了困难群众的基本生活。按时完成了季度和按月复核及审核审批的工作任务,实行分类施保,分类审核管理。目前,全县共有城市低保对象2165户4663人,占城镇人口的17%,月发放保障金52万元,物价补贴27万元,人均补差116元。全年发放低保金1007万元,其中生活补贴354万元。预计20xx年能够持平。

2、农村低保工作运行良好。我县农村低保是从开始的。,按照省市农村低保规范化建设年活动的要求,对农村低保进行了全面审核审批。全县共有农村低保对象3716户10279人,占农业人口的6.8%,平均补助水平为每人每月51元,全部实行了社会化发放,全年发放农村低保资金590万元。预计20xx年4000户11000人。

3、城乡困难群众医疗救助工作有序开展。农村医疗救助逐步实施,城市医疗救助开始实施。经过几年的发展,城乡医疗救助工作逐步得到规范。发放农村医疗救助166万元,其中,实施大病救助192人,为5566人缴纳新型农村合作医疗17万元。发放城市医疗救助金208万元,其中,救助城市患重大疾病困难群众211人,为794人缴纳城市医保2.6万元。预计20xx年可达400万元。

4、灾民救助制度得到有效落实。坚持“政府主导、分级管理、社会互助、生产自救”的救灾工作方针,全面落实《自然灾害应急预案》,积极争取上级救灾资金230万元,救助1.2万人次。预计20xx年可发放救灾资金300万元。

(二)进一步健全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体系,努力构建和谐社区、和谐村镇

完成了第二次城市社区换届选举工作,认真推进和谐社区建设,开展居务公开、民主评议,提高居民自治能力。加强社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拓展服务领域,增强服务功能,三个社区均达到了市级和谐社区标准。完成了第六、七次村委会换届选举,协调有关部门,每年对新当选的村委会主要领导在县党校进行了培训。结合实际,不断探索,继续抓好村务公开、民主管理各项制度的完善和落实。被列为全国农村社区试点实验县,又被确定为农村社区全覆盖试点县,农村社区均成立了社区管理委员会、社区服务中心、社会保障服务站、治安调解服务站、公益事业服务站、环境卫生服务站、妇女与计生服务站、社区志愿者协会等“一委一中心五站”,并挂牌全面运行。

(三)进一步健全双拥优抚安置体系,提高服务军队和国防现代化建设的能力和水平

制定了全县-20xx双拥创建工作三年计划,深化国防教育和双拥宣传,着力创新活动载体,不断丰富创建内容,努力打造军地构建和谐社会新平台。进一步健全老红军、烈士家属、牺牲及病故军人家属、老复员军人、残疾军人等重点优抚对象抚恤补助标准自然增长机制,复退军人得到妥善安置,20xx年可发放优抚金90多万元。

(四)进一步完善社会福利服务体系,积极推进社会福利社会化

1、推进社会福利社会化。积极争取资金250万元,兴建1所100张以上床位,为老年人、残疾人、孤儿提供养护、托管、康复服务的综合福利院。20xx年投入使用。

2、推动社会化养老体系。进一步完善老龄工作机制,落实老年人社会优待服务政策,加快建立高龄、病残、特困老人救助扶持制度,全县城市、农村老年人全部纳入社会保障和社会救助体系。构建多层次的老年保障体系,年发放90岁以上高龄津贴15万元左右。

3、贯彻落实《农村五保供养工作条例》。完善农村五保供养,严格按规定确定供养对象,每年初对全县农村五保户重新进行调查排摸,重新审核确定,确定农村五保户577户624人,其中,集中供养33人,集中供养标准为月人均250元,分散供养月人均150元。全年发放116万元。

(五)进一步健全专项事务管理体系,提高民政社会管理的规范化、法制化水平。积极开展社区民间组织的培育发展,继续坚持培育发展与监督管理并重的方针,依法管理,逐步形成管理规范、布局合理、结构优化、功能到位的民间组织发展格局,登记合格率达90%以上。加强了对流浪乞讨对象实行属地化救助管理。认真落实省政府《关于实施地名公共服务工作有关问题的通知》的要求,开展城镇街、路、巷、居民区门牌号的设置工作和县政府驻地地名标志设置工作,不断提高地名

县政府十二五规划纲要范文第2页

公共服务水平。继续推进婚姻登记规范化建设,不断提升服务水平,登记合格率达100%,领证规范率达100%。深化殡葬改革,积极推行绿色殡葬,生态墓地建设,每年清明节期间对重点墓区进行督促检查,推进了文明祭祀活动。

(六)民政为民科学规范化服务活动深入开展

按照市县委要求,结合深入开展“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学习活动、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等,及时学习研究,认真安排部署,使活动得以深入开展。在救济救灾、危房改造、老龄等工作中,坚持由分管领导带队,业务干部全部参加,严格“一线工作法”,使各项工作切合实际,符合民心。在婚姻、信访等窗口工作中,我们本着以民为本、为民解困的宗旨,方便群众,服务群众,使群众满意率达到了95%以上。计划生育、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工作也得到全面加强。不断完善各项工作制度,使活动经常化、规范化。包括对各个部门的工作职责、信访接待、基层工作、考核奖惩等方面的制度进行了完善补充,保证了服务活动的深入有效开展。认真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工作目标责任,坚决履行“一岗双责”,加强领导班子建设,坚持民主集中制,从未出现违反党的原则和财经纪律的问题和现象。今年共接待群众来信来访170多人(次),立案处理7人(次),现场答复解决51人(次),其余均及时予以妥善解决,群众满意率95%以上。

二、存在的问题和面临的形势

(一)民政工作存在的问题

十一五期间,我县民政工作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离党和人民群众的要求还存在一定差距,民政工作也面临一些新的困难和问题。一是思想认识有待进一步提高,特别是为民服务能力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二是城乡救助体系初步建立,还不能达到动态管理的要求,特别是农村低保还不能做到应保尽保。三是县财力投入不足,资金短缺,影响了工作的开展。四是民政办公经费不足,不适应目前民政工作量大、任务重的实际。对于存在的这些问题,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努力加以解决和克服。

(二)民政工作面临的形势

要正确分析当前民政工作面临的形势,就必须认真解读党的十七大以来历次会议提出的各项指导精神。党的十七大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提出了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过程的长期历史任务,将保障民生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将社会建设摆上重要议事日程,从而给以保障民生和社会建设为着力点的民政工作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和机遇。科学发展观新观念的提出,为我国率先走出一条物质文明、精神文明、政治文明、社会文明和生态文明相协调的科学发展道路,全面开创科学发展新局面指明了一条新途径。民政工作承担着保障民生和社会建设的重要职能,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始终坚持解放思想,进一步增强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始终把握发展的内在要求,明确民政工作科学发展的战略目标;始终扭住民政工作发展的关键环节,创新发展民政工作的思路举措等等,所有这些全部都涵盖了民政工作。省市提出的关乎民生的一涵盖了民政工作。省市提出的关乎民生的一系列政策措施,以及县委、县政府提出的“三大主题”、“五大战略”等都与民政工作息息相关。换句话说,就是民政工作在全县经济和社会建设的许多方面任务艰巨、责任重大。

三、十二五规划指导思想和基本思路

指导思想: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各项方针政策,以实现全面构建和谐社会为总目标,以维护民利、保障民主、落实民权为总要求,坚持以人为本,为民解困的工作宗旨,坚持全面、协调和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坚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的工作理念,推进民政工作体系建设,推进民政工作的务实、开放、透明和社会化,着力打造强势民政,推动全县民政事业稳步、协调和全面发展。

基本思路:基本任务从维护社会稳定为主向促进社会发展、保持社会稳定、推动社会进步的方向转变;工作重心从侧重单项推动向完善民政工作体系,建立和完善民政工作发展机制转变;管理方式从直接、微观管理向间接、宏观管理的方向转变;工作手段从以行政手段为主向依法行政、综合运用行政、法律、经济和现代信息手段的方向转变。

四、十二五规划发展原则

民政工作社会化。积极动员、鼓励、扶持、吸引社会力量,融纳社会资金,推进民政事业发展。

民政工作法制化。加强民政法规体系建设,促进依法行政,保证民政工作在法制轨道内规范、高效、有序运行。

民政工作人性化。立足“以人为本”,确立民政发展理念,确保民政价值取向、管理服务行为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目标要求相一致。

民政工作现代化。以“数字化民政”建设为手段,实现办公自动化、资源信息化、传输网络化和民政管理科学化,提高民政工作效能。

五、目标任务和重大项目建设

(一)完善社会救助体系,推进社会保障事业发展

1、完善城乡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健全完善政策制度和操作规程,建立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和资金投入自然增长机制,强化基层保障队伍建设,强化监督检查,全面建立起精干高效的工作体系和运行机制,全面实现动态管理,分类施保,应保尽保。到十二五末,使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运行更加规范、顺畅,保障面占应保障数的100%,从而建立起较为完善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确保所有符合条件的城乡特困居民的生活都得到有效保障。

2、完善各项专门救助制度。以建立完善制度、理顺有关部门关系为重点,总结积累经验,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到十二五末,全面建立起管理制度化、操作规范化的城乡医疗救助、助学、住房、取暖和法律援助等救助制度,有效解决特困群众因病返贫及看病难、上学难、住房难等难题,切实保障特殊困难群体的生存、生活、学习等权利。

3、完善救灾救济管理机制。进一步健全救灾工作应急机制、协调机制、社会动员机制、信息共享机制和监督督查机制,全面落实救灾工作分级管理、救灾资金分级负担和救灾监控探视制度。全面加强救灾应急队伍组建、救灾物资储备、救灾装备配置、灾害信息评估、紧急救援、灾情监测、预警、救助捐赠等工作体系建设。建立县、乡(镇)二级减灾、防灾、救灾信息网,普及减灾、防灾、救灾知识,提高灾害紧急救助能力和减灾救灾综合协调能力,提高公众自救互救能力,及时有效地保障好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保障受灾群众的基本生活。

(二)健全基层政权建设体系,构建和谐社区和村镇

1、健全社区管理体制、运行机制和服务体系。进一步理顺县、镇、社区管理关系,明确社区组织职能职责,落实权随责走,费随事转规定,建立社区事业投入发展机制,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基层社会管理新格局。进一步加强社区基础设施建设,着力提高社区自治能力,增强社会和谐基础。大力发展社区服务业,到十二五末,使城乡社区居委会服务站建成率达到100%,使社区服务走上产业化、实体化和社会化发展道路。社区具有实践经验的专职管理人员和服务特长的专业志愿者,服务组织建设得到普遍加强,社区办公用房面积达到300平方米以上。使社区真正成为管理有序、治安良好、环境优美、人群和谐的新型社区,为建设和谐皋兰打下良好基层和谐基础。

2、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进一步加强农村基层政权建设,健全村党支部领导的充满活力的村民自治机制。全面落实以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制度为核心的村民自治制度,进一步规范村级事务的民主决策、管理和监督程序,全面推行村务公开和村民的知情权、参与权、决策权、监督权,大力促进基层民主政治建设。未来五年,使村级组织的管理服务功能和开拓创新能力有大幅度的提高,全县村民自治模范乡镇达到乡镇总数的90%,村民自治模范村达到总数的80%。

(三)健全双拥优抚安置体系,提高服务能力和水平

1、稳步推进双拥优抚安置工作。进一步强化对全县各级各界干部群众的国防意识、爱国主义宣传教育工作,强化双拥工作领导机制和工作体系建设,广泛动员人民群众大力支持人民军队建设,协调军地开展具有时代特色的军民共建活动,全面落实抚恤、补助、优待等政策规定,将重点优抚对象优先纳入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制度、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制度和城乡社会救助体系。未来五年,县和3个乡镇连续达到双拥模范县(乡镇)标准,力争得到国家或省市命名,优抚对象的生活达到城乡中等以上生活水平,重点优抚对象的“三难”问题全面解决。

2、深化退役士兵安置改革。探索建立安置就业、扶持就业、经济补偿和自谋职业相结合,多渠道、多形式安置退役士兵的保障体系,加大退役士兵安置经费投入,加强对退役士兵的技能培训和就业中介服务,加大军地两用人才和优秀士兵培养、选拔和使用力度,有组织、有计划地开展育才、荐才、用才一体化服务。十二五期间,每年都按照一定比例,将自谋职业补助经费和职业技能培训经费列入预算,建成复员退伍士兵管理服务中心,退役士兵得到妥善安置。

(四)完善社会福利服务体系,推进社会福利社会化

1、推进社会福利社会化。加快政府职能转变,积极推动各级政府强化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加大社会福利事业投入,进一步建立完善民办公助、公办民营等优惠扶持政策,引导和鼓励民间资本兴办福利事业,逐步建立起政府投入兴建和购买服务,社会力量兴办、福利机构自主经营的社会福利事业运行机制。到20xx年,兴建一所100张以上床位,为老年人、残疾人、孤儿提供养护、托管、康复服务的综合性社会福利机构。未来五年,力争兴办3所50张床位以上的民办福利机构,公办民办养老服务机构床位设置达到每千名老人10张以上的要求,基本形成以国办社会福利机构为示范、其他多种所有制形式的社会福利机构为骨干、社区福利服务为依托、居家养老为基础的社会福利服务格局。

2、建立完善社会化养老体系。进一步完善老龄工作机制,认真落实老年人社会优待服务政策,加快建立高龄、病残、特困老人救助扶持制度。在城市依托社区,不断加强尊老、敬老、助老宣传,强化居家养老意识和责任,大力兴办居家养老院,妥善解决空巢老人难以自理等难题,建立健全社区养老服务网络;农村要在强化家庭养老责任的基础上加大以敬老院为依托的“五保”服务中心建设,开展寄养社会老人业务,拓展社会化养老服务功能,做好散居五保老人和空巢、独身老人的供养服务。20xx年前新建、改建、扩建敬老院6所,每所设置床位均达到30张以上。到十二五末,社区、7个乡镇全部建成“星光老年之家”,全县城市、农村老年人全部纳入社会保障和社会救助体系,城镇“三无”老年人全部纳入低保,全额救助,农村特困老年人救助标准达到500元/年。继续实施90岁以上老年人高龄津贴政策,构建多层次的老年保障体系。

3、积极推动福利彩票销售力度。进一步理顺彩票发行体制,不断加强发行网点建设和队伍建设,拓展发行空间,积极探索新的发行方式,推动福利彩票销售市场化、产业化发展,电脑彩票销售每年保持增长15%。

(五)健全专项事务管理体系,提高规范化法制化水平。

1、加快培育发展民间组织。认真落实党和国家鼓励和引导民间组织发展的一系列方针政策,积极培育市场需要、社会需求、群众欢迎的各类民间组织。在农村,培育和发展一批具有本地特色、效益好、作用发挥突出、对当地经济有影响的农村专业经济协会,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在城市,重点扶持、发展公益性民间组织、行业协会和社区民间组织,促进民间组织为城市经济发展和社会和谐多办事、办好事、办实事。探索建立民间组织自我发展、自律管理机制和诚信评估社会监督体系。建立部门各司其职、密切配合的打击非法、违法民间组织的综合治理机制,城市民间组织数量年增长率达到15%以上,诚信自律合格率达到99%以上。

2、稳妥开展行政区划调整工作。按照深化政府机构改革、优化组织结构、减少行政层级,理顺职责分工,提高行政效率,降低行政成本和推进区域协调发展的要求,积极探索行政区划调整新途径,大力推进农村村委会合并和城中村改居、村居整合等工作,依法加强行政区域界线和地名管理工作,加强地名数据库建设,做好地名命名更名和地名标志设置、维护,全面推进地名标准化进程。做好城中村改造工作,到期末,全县城镇化率达到80%以上。

3、推进专项社会事务管理法制化建设。积极推进婚姻登记改革,建立婚姻登记信息化管理系统,实行婚姻管理人员持证上岗,婚姻登记率达到95%以上,婚登合格率达到100%。大力推进殡葬改革,建设占地面积300亩左右的公墓区2家。加强收养登记工作,建立国家供养、个人收养、家庭寄养等多样化机制,实现收养登记要件、材料出证、信息资料收集储存微机化管理,收养登记合格率达到100%。加强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工作,新建流浪儿童救助保护中心。

(六)重大项目

1、城乡低保及特困救助项目。(1)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综合十一五末全县低保工作情况,十二五末全县低保人数5000人左右,年需保障金1000万元,合计5000万元。(2)农村最低生活保障资金。未来五年,全县农村贫困人口预计在8000—1人之间(含移民),按照每人每年800元的平均补差计,年需资金约900万元左右,合计4500万元。(3)城市医疗救助资金。未来五年,全县城市基本医疗救助按年救助5000人左右计,人均150元,大病医疗救助按年救助300人左右计,人均8000元,年需总资金约240万元,五年合计1200万元。(4)农村特困群众医疗救助资金。按照《甘肃省农村医疗救助管理暂行办法》规定,各级财政按当年农业人口人均不低于1元的标准列支,十二五末全县农业人口预计在16万人左右,年需资金16万元,合计80万元。城乡特困群众大病救助年均1000人,人均8000元,年需800万元。五年合计4000万元。

2、社区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社区办公用房建设。年争取省市资金30万元以上,逐年扩建城乡社区办公服务用房50平方米以上。

3、民政信息化建设项目。(1)城市低保信息管理系统,投资规模50万元;(2)社区信息管理系统,投资规模30万元;(3)优抚安置、社会福利服务、婚姻登记、民间组织、殡葬服务管理系统建设,投资规模30万元;(4)民政局办公系统投资规模15万元。以上项目所需资金通过争取省市专项资金、财政列支和自筹等方式解决,十二五期内分步建成。

4、民政重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救助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兰州市救助站皋兰县救助分站建设项目,争取省市县投资500万元,20xx年全面建成。

六、保障措施

(一)建立民政事业发展的社会支持机制。以政府职能转变为契机,进一步完善“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社会参与”的民政工作运行机制。各级政府将民政事业重大项目建设纳入社会事业发展规划,将各项民政事业费投入纳入政府财政预算,探索建立稳定的民政事业资金投入机制和自然增长机制。积极争取上级民政资金转移支付,鼓励和扶持民间资本参与发展民政事业,加强福利彩票发行和开展慈善捐助活动,强化志愿者队伍建设,以改革民政行政体制和资金投入机制为主要内容,建立完善民政事业发展的社会支持机制。

(二)建立完善民政事业发展的保障机制。在国家和省市相继出台城乡社会救助等相关政策和文件的基础上,抓紧相关制度的建立、完善、衔接和落实,积极协调有关部门出台并落实社区服务、社会福利、退役士兵安置等方面的优惠政策及其他民政地方性法规政策,充分运用法律、行政、经济等手段加强宏观管理,强化法律法规的监督检查,加大执法力度,加强执法队伍建设,建立廉洁公正的执法队伍,不断提高依法行政水平。为民政事业的发展提供有力的保障。

(三)建立充满生机活力的民政事业自我发展机制。进一步深化民政企事业单位的改革,通过政策支持和改制,建立现代化制度,使福利企事业工作全面走向市场;通过转换社区服务、老年福利服务、殡葬服务等单位经营机制,逐步向市场化转变,提高经营管理水平;通过对福利院实施社会化管理,提高服务管理水平。通过建立健全管理机制和内部激励、约束机制,增强民政企事业单位自身活力,促进民政企事业单位自我发展和提高。

(四)建立民政工作现代化运行机制。建设以城市低保信息管理系统、社区信息管理系统为主体,延伸至民政oa管理系统,基本涵盖民政大部分业务的信息管理系统,构筑面向新世纪的全县民政信息网络,逐步实现办公自动化、资源信息化、传输网络化和管理科学化。通过实施与重点业务相结合的“数字民政”工程,建成覆盖全县的民政电子政务系统,提高民政工作效能和水平。

(五)建立一体化强势民政队伍和民政管理机制。进一步加强民政工作机构建设,协调人事、编制、财政等部门,在各乡(镇)加强民政办公室工作,配齐、配强乡镇、社区基层民政部门工作力量,落实好基层民政人员的政治待遇和生活待遇。以为民、务实、清廉、高效为内容,不断强化对各级党委各类民政工作人员及社区、村委会干部民政政策法规、业务知识等方面的培训工作,不断壮大民政工作力量,逐步形成以社区、乡(镇)民政办为基础的县乡(镇)一体化强势民政管理机制,推动和保障全县民政事业稳步发展。

能源局十二五规划发展思路范文


能源局十二五规划发展思路范文

20xx年是“十一五”规划纲要实施的最后一年,今年的工作任务是很重要的,是承上启下的一年。做为全国能源大省,在“十一五”期间,陕西省按照国家对能源工作的总体要求,(中国 )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坚持大型化、国际化、可持续发展战略,实现了全省能源产业健康发展。现在,我们即将进入“十二五”时期,但是我国仍将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机遇前所未有,挑战也前所未有,机遇大于挑战。因此,“十二五”规划将是我国妥善应对国内外发展环境重大变化的五年规划,是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十七大提出的新的发展要求的五年规划,也是承诺实现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的五年规划。科学制定并实施好“十二五”规划,对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宏伟目标具有重要意义。为进一步提高规划编制的透明度、民主参与度,广泛凝聚社会各界的智慧,对重大问题形成共识,增强规划的科学性。所以开展“十二五”规划思路的研究工作变得至关重要,根据国家能源局的统一部署,陕西省研究制定了能源“十二五”规划思路。

一、“十一五”期间我省能源工作取得的主要成绩

(一)科学发展水平全面提升

“十一五”期间,陕西省加大能源基础配套设施建设,加快区域供水、交通和供电等基础设施建设,满足了能源开发利用需要。陕西省能源结构调整步伐加快,原煤、原油、天然气在能源生产总量中的构成为75.9:15.4:8.4,与相比,煤炭比重基本维持在同一水平上,石油略有下降,天然气持续增长。同时,陕西省能源产品产量较快增长,原煤、原油、天然气产量及发电量分别达到2.8亿吨、2370万吨、103亿立方米和897亿千瓦时,同比分别增长15.7%、10%、11%和10%。

(二)重大项目建设力度加快

“十一五”以来,陕西省大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相继建成了一批能源重点项目,加快了煤油气产能及电源建设步伐,为建设我国重要的能源接续区奠定了基础。煤炭新建现代化矿井21处,改扩建7处,技改11处,产业升级3处,新增产能9432万吨。石油新增探明储量5.8亿吨,新增产能1000万吨。天然气新增探明储量2300亿立方米,新增产能40亿立方米。电力新增装机1228万千瓦,其中陕北“西电东送”360万千瓦。同时,陕西省顺利推进能源民生工程,加快农村电网改造,累计完成投资100亿元,农村电网改造面达到89%,解决了2万户、8.5万无电人口用电问题,建成蓝田、安塞等14个农村电气化县。大力实施“气化陕西”工程,开工建设宝汉线、咸宝复线、西气东输二线联络线等长输管线,建成合阳、吴起等12个县城市管网,实现了21个县城通气,预计20xx年全面实现“气化陕西”目标。

(三)大型企业集团的引领作用充分发挥

“十一五”期间,陕西省与中央大型企业集团合作不断深化,先后与华能、大唐、神华、华电、中煤等8个中央大型企业集团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八大集团承诺在陕投资总量达到1万亿元以上,目前完成投资1000亿元左右,实施的项目涉及煤炭、电力、煤炭综合利用、新能源及基础设施等众多领域,为科学开发能源资源发挥了引领作用。

四是规划和配套政策体系不断完善。“十一五”期间,陕西省先后编制完成了《陕西省新能源发展规划》、《陕西省能源装备产业发展规划》、永陇矿区麟游区、吴堡等矿区总体规划及彬长矿区规划修编,形成了比较完备的规划体系。研究制定了《陕西省煤炭资源有偿使用实施意见》及《关于进一步加快新能源发展的若干意见》,促进了能源资源的有序开发。配合神华、华电等国家大型企业集团编制完成了在陕中长期发展规划。

二、陕西“十二五”能源发展规划基本思路

陕西省“十二五”能源发展规划思路是: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陕北大型煤炭示范基地建设为契机,稳步提高煤、油、气等一次能源产品产量,重点发展煤电一体化、煤化一体化、油炼化一体化和煤炭生产与煤机制造一体化,提升资源综合利用水平和效益,实现能源强省目标。加快实施“大能源、大布局、大通道”建设,统筹好各种能源建设发展规模和时序,统筹好重点能源开发区的布局和定位,统筹好能源输送骨干通道的规划建设,形成陕北大型煤炭示范基地、关中能源接续区、陕南水电核电健康有序发展的格局。积极推进能源结构战略性调整,加快水电、风电、太阳能和核电等可再生能源发展,培育新兴能源产业,着力发展低碳经济,推动能源结构清洁化、多元化和高效化。大力提升能源科技研发能力,推进先进技术示范和应用,力争在一些重要领域取得突破,在未来能源发展与竞争中占据优势。高度重视生态环境治理,有序关停淘汰落后产能,建立和完善“开发一块、绿化一片”的生态保护机制,

能源局十二五规划发展思路范文第2页

实现资源、经济和环境可持续协调发展。

三、陕西初步拟定的“十二五”能源发展政策措施

(一)深化能源体制改革

加快推进能源和资源性产品价格形成机制等领域的改革,真正使企业成为市场竞争主体,增强市场适应能力。建立生态补偿修复机制,建立“开发一块、绿化一片”的管理机制,推行强制性绿化达标。进一步规范资源管理,全面推行资源配置市场化。加强已配置资源的后续管理,确保用于转化。

(二)切实抓好重大项目建设

建立健全目标管理责任制,加快基础配套建设,全力推进重大项目建设。不断改善投资环境,全面搞好协调服务,确保各类在建项目按计划建成投产。加大能源化工项目调研储备力度,做到建设一批、储备一批。组织好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项目,落实风电、太阳能光伏发电、抽水蓄能等可再生能源国家优惠政策,争取国家专项资金支持。

(三)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

继续实施山川秀美工程,加大采煤沉陷治理力度,不断改善生态环境。所有大型燃煤电厂必须安装使用脱硫除尘装置,并逐步实现脱硝。超前研究二氧化碳等大宗排放气体的综合利用方案,最大限度地降低能源开发对环境的影响。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促进资源、经济、环境协调发展。

(四)进一步改善宏观管理

促进能源投资多元化,扩大能源重点企业上市和发行企业债券规模。建立能源产业发展基金,积极鼓励民间资本投向能源产业。积极引进国际先进的采矿、节能、新能源等领域的新技术,扩大能源重大工程的对外招商引资力度,加快能源产业对外开放步伐。

(五)切实加强政策引导

及时发布产业发展预警,引导企业理性投资,避免盲目重复建设。完善产业政策体系,实施加快结构调整的激励政策,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加大政策支持力度,推动能源化工科技进步。加强能源化工产业重大政策研究,解决影响加快发展的突出问题。认真落实《关于进一步加快新能源发展的意见》,促进新能源较快发展。

欢迎阅读范文人网《市政府quot;十二五”规划基本思路》内容,我们还为您精心挑选了关于2024工作计划的优质专题,请访问:发言稿的基本思路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