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工作计划 > 生态文明建设总体方案 > 导航 > 生态美食县建设行动计划

生态文明建设总体方案

生态美食县建设行动计划。

为了能做好工作,保质保量的完成工作,我们最好在每个阶段都能编写一份工作计划。好的工作计划可以提高我们的工作积极性。我们怎样才能写出一份完整的工作计划?也许以下内容“生态美食县建设行动计划”合你胃口!希望能对你有所帮助,请收藏。

生态美食县建设行动计划

小编寄语:下面是我们的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生态美食县建设行动计划,请大家参阅,希望可以帮到您!

为深入贯彻落实《xx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舌尖上的xx”行动计划的通知》(xx政办函〔xx〕48号)精神, 充分利用xx资源优势,突出地方特色,进一步推动我县生态美食业的健康发展,全面打响“中国野生菌美食县”“生态美食城”品牌,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基本思路

深入贯彻落实市县人民政府关于促进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决策部署,充分利用县域独有的农产品、土特产品、林产品、野生菌等特色餐饮食材资源,开发地方风味菜品,研发一批新菜、名菜、特色莱、风味菜系。打造生态美食县建设品牌,宣传xx美食,促进xx生态美食业健康发展,努力形成“吃生态”“吃健康”“吃文化”的生态美食业消费理念,营造“吃在xx”的良好氛围,为繁荣地方经济作出积极贡献。

(二)主要目标

到2020年, 培育发展一批具有一定规模、地方特色突出、文化氛围浓厚、社会影响力大、民众认知度高的特色餐饮企业,扶持发展年营业额达300万元以上的餐饮品牌企业15家;500万元以上的餐饮品牌企业5家;努力把xx建设成为名副其实的生态美食城。

二、主要工作任务及责任分解

(一)做好产业规划指导,科学合理布局餐饮业网点

按照“合理布局、突出特色、适度超前”的要求,科学布局餐饮网点。根据我县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商业网点规划和“十三五”发展规划,从全县餐饮业整体发展角度出发,对土地、交通、人文等各类资源进行合理利用,依据人口规模、产业规模和环保要求,从餐饮业的经营方式、经营业态、网点建设等方面进行规划和布局,优化餐饮业空间结构,促进xx县餐饮业的集聚,实现产业升级和可持续发展。加快美食街区等餐饮业集聚区的规划建设。编制完善县商业网点规划,着力打造县城餐饮集中区;结合县城总体规划布局,推进建设特色餐饮一条街;结合旅游景区景点开发,规划建设美食街和“农家乐”。(牵头单位:县住建局;责任单位:县文体广电旅游局、县经信局、县市场监管局)

(二)抓好餐饮业项目建设,大力发展特色餐饮业

加大招商引资力度,按照“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运作”原则,重点建设地方特色民族文化氛围浓郁、影响力大的美食街2条;美食名企、名店10家,使之成为xx县餐饮名片。丰富和提升餐饮文化内涵,着力打造独具特色的饮食文化和特色名小吃,进一步彰显我县生态美食特色和魅力,满足消费者“食、购、娱”一体化的要求,力争把xx建设成为连接昆明,通往滇西、滇西北,面向东南亚和南亚旅游黄金线上重要的生态美食消费聚集地之一。鼓励各乡镇大力发展各具特色的餐饮企业,促进餐饮业健康发展。(牵头单位:县经信局、各乡镇人民政府;责任单位:县文体广电旅游局、县招商局、县供销社)

(三)实施品牌战略,提高餐饮业核心竞争力

促进餐饮业向品牌化、规模化、特色化发展。着力打造xx特色菜肴和名小吃,提升“中国野生菌美食县”“生态美食城”知名度。大力培育餐饮龙头企业,着力打造餐饮连锁经营,实施“走出去”战略,鼓励特色餐饮企业开拓县外、市外市场,实现企业规模扩张。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通过政策引导,推进餐饮服务业集团化、产业化,提升服务层次。重点扶持10家企业,独立创立自主品牌。(牵头单位:县经信局、县文体广电旅游局;责任单位:县市场监管局、县供销社)

(四)精心策划办好美食文化节,提升生态美食节庆品牌

开展美食竞赛和推介活动,抓住一年一度的野生菌美食文化节以及各种重大节假日人员聚集的有利时机,加大市场化运作力度,精心策划举办“野生菌美食大赛”,提升xx饮食文化品味,擦亮xx“生态美食城”的品牌,提高xx餐饮在省内外的知名度和影响力。组织餐饮企业选派人员参加市内、省内餐饮行业各种比赛,提升xx餐饮业的整体水平。(牵头单位:县经信局、县文体广电旅游局、县供销社;责任单位:各乡镇人民政府、县市场监管局、县林业局、县接待办)

(五)打造野生菌名菜品牌

充分发挥我县野菜种类繁多,野生食用菌丰富,民族特色美食多样的优势,对历届野生菌美食文化节中点评出的名菜、新开发的特色菜肴,以及具有一定影响力,深受消费者欢迎的传统特色菜肴和小吃,进一步挖掘其文化内涵及功能,着力打造特色名菜。(牵头单位:县经信局、县文体广电旅游局;责任单位:各乡镇人民政府、县市场监管局、县接待办)

(六)实施“名企、名店”推荐

通过政府引导,激活市场,打造示范店,形象店,旗舰店,以名店显名企,以名企支撑生态美食业快速健康发展。(牵头单位:县经信局、县文体广电旅游局;责任单位:县市场监管局、县供销社)

(七)加大投入,强化政府导向作用

县财政每年安排一定数额的专项资金用于打造餐饮品牌和特色餐饮业发展。(牵头单位:县财政局、县经信局;责任单位:各乡镇人民政府)

(八)鼓励“餐饮+互联网”

鼓励和支持餐饮企业依托第三方电子商务平台开展网上交易、网上宣传,采取网络营销、微博微信营销等方式,提升xx餐饮企业电子商务运用水平。(牵头单位:县经信局;责任单位:县文体广电旅游局、县接待办、县供销社)

(九)带动特色食材等有关产业发展

以重点餐饮业为龙头,带动xx特色食品研发、生产、加工和销售,全力搞好野生菌、野菜等资源的开发和保护,引导群众积极发展野生动物驯养、野生蔬菜种植、人工食用菌种植、药膳原料种植、绿色农产品种植和绿色肉类生产,为生态美食业的发展提供更加优质、更加充足的原料供应。依托xx生物资源丰富,特别是以野生菌为代表的林下资源,核桃、萝卜、洋芋、豆类等绿色农产品产量大、质量上乘的有利条件,进一步推动xx特色食品加工业做精、做大、做强。(牵头单位:县农业局、县林业局、各乡镇人民政府;责任单位:县经信局、县文体广电旅游局、县市场监管局、县供销社)

(十)加强菜品研发和推广工作

鼓励餐饮企业创新发展思路,挖掘传统菜点,充分利用xx原生态天然绿色食材,在继承传统技法的同时,大胆借鉴和引用其他菜系选料、烹饪、调味等技法长处开展研发,推广新派彝菜和传承有历史文化记忆的xx味道。(牵头单位:县经信局、县文体广电旅游局;责任单位:各乡镇人民政府、县市场监管局、县供销社、县接待办)

三、保障措施

(一)加强组织领导

加强研究促进餐饮业发展的措施办法,为餐饮业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扎实推进生态美食县建设行动计划。要把发展餐饮业作为“十三五”规划中服务业发展的重点,结合实际研究提出加快发展餐饮业的目标任务和工作方案。(牵头单位:县经信局、县文体广电旅游局;责任单位:各乡镇人民政府、县市场监管局、县供销社、县接待办)

(二)加大财税支持力度

积极争取省、市内贸发展资金,加大对餐饮业的扶持力度,落实好行动计划各项任务。依法落实税收减免政策,按照国务院税制改革工作部署,有序推进营业税改增值税。清理不合理收费,切实减轻企业负担,营造良好发展环境。(牵头单位:县财政局;责任单位:县国税局、县地税局)

(三)强化行业自律建设

各餐饮企业要健全行规,端正行风,提高行业整体水平和服务质量;加强企业间、县内外同行业间的交流活动,推广、学习典型经验;要建立和完善自律机制,加强行业自律建设,规范经营行为,倡导诚信经营,促进全行业健康有序发展,协力推动生态美食县建设行动计划实施。(牵头单位:县经信局;责任单位:县文体广电旅游局、县市场监管局)

(四)加大宣传推广力度

积极借助各级新闻媒体,充分利用中国·xx野生菌美食文化节和其他节庆活动,加大对生态美食县建设行动计划的宣传报道,推广先进经验,加强典型引导,在全社会营造支持生态美食业健康发展的良好氛围,努力扩大xx生态美食的知名度和影响力。(牵头单位:县文体广电旅游局;责任单位:县经信局、县供销社)

FWr816.Com拓展阅读

县脱贫攻坚行动计划


县脱贫攻坚行动计划

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根据《中共**市委 **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市农村脱贫攻坚行动计划的通知(**发〔20xx〕3号)》要求,结**我县实际,制定本行动计划。

一、总体要求和目标任务

(一)总体要求。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市关于脱贫攻坚的部署要求,围绕“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把脱贫攻坚作为重大政治任务,把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作为基本方略,瞄准稳定实现扶贫对象“两不愁、三保障”,按照“党委领导、政府主导、农民主体、社会参与、精准到户、扶贫到人”的思路,坚持以贫困户建档立卡为依据,以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为主攻方向,全力推动扶贫开发由输血式、粗放式、被动式、分散式向造血式、精准式、参与式、整体式转变,动员各方力量,举全县之力,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

(二)目标任务。围绕同步实现全面小康目标,按照“一年脱贫攻坚,四年巩固提升”总体部署,到20xx年底,全县现行标准下建档立卡的5.13万贫困人口人均收入全部跨越2300元(2020年不变价)贫困线,稳定实现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有保障,45个贫困村全部出列,贫困村集体经济收入力争达到5万元以上;20xx-2020年,巩固提升脱贫攻坚成果,对已经脱贫的农户,在一定时期内继续享受扶贫相关政策,避免出现边脱贫、边返贫现象,对已经出列的贫困村,原有的扶贫政策保持不变,确保脱贫农户生活水平稳步提高,出列贫困村基本公共服务水平稳步提升。

二、工作重点

围绕解决好“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退”的问题,明确脱贫攻坚时间表、路线图,做到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因村派人精准、脱贫成效精准,重点实施脱贫攻坚十大工程,力争发展生产和促进就业脱贫一批、发展教育脱贫一批、社会保障兜底一批。

(一)实施信息核实工程。夯实扶贫攻坚行动工作基础。通过建档立卡,把真正的脱贫对象及准确信息摸清核准,为精准脱贫提供可靠依据。一是核实完善贫困户信息,做到“五清”。对全县所有贫困人口,逐户调查核实,切实做到底数清、问题清、对策清、责任清、任务清等“五清”。对建档立卡贫困村和贫困户定期进行全面检查,及时更新数据,实行有进有出的动态管理。二是核实完善贫困村信息,做到“五有”。对贫困村逐村摸底调查核实,重新录入县扶贫信息网络系统,切实做到有村情档案、有问题台账、有需求清单、有村级规划、有帮扶记录等“五有”。准确掌握贫困村和贫困户的脱贫致富要求,因村施策、因户施法,制定详细的脱贫计划,明确进度,倒排时间,保证项目、资金、帮扶力量和监测评估到村到户。

(二)实施产业脱贫工程。

1.实施特色种养业扶贫。统筹使用涉农资金,重点支持贫困村、贫困户因地制宜发展特色种养业和传统手工业。实施贫困村“一村一品”产业推进行动,建设一批贫困人口参与度高的特色农业基地,力争每个贫困村至少发展1项特色种养业,每个有劳动能力的贫困家庭至少从事1项特色种养业,通过实施产业扶持开发、低收入户产业扶持、产业化扶贫等项目,鼓励发展草莓、南(冬)瓜、蔬菜、畜禽水产、苗木花卉等特色产业及休闲观光农业。

2.实施光伏扶贫。积极探索创新光伏电站建设、补助资金使用和运行维护模式,提高光伏扶贫实效。整**各类资金集中建设重点贫困村和未纳入“三无”特困家庭光伏发电站,产权和收益归村集体和贫困户所有,有效增加贫困村和贫困户收入。

3.实施乡村旅游扶贫。依托自然资源、人文资源,按照宜游则游的原则,抓紧编制乡村旅游发展规划,制定相关扶持政策。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积极开发原生态体验、观光采摘、农家乐、垂钓休闲、养生度假等乡村旅游特色产品,推进多业态旅游融**。加强乡村旅游经营人才培训,切实提高服务水平。

4.实施商贸流通扶贫。加快现代物流体系建设,推进商业服务网点、农资和商品配送中心、农畜产品交易市场和农产品冷链等项目建设,支持邮政、供销**作等系统在贫困乡村建立服务网点,大力发展贫困村农超对接、直供直销、连锁经营等新型流通业态。将 “互联网+”与扶贫开发相结**,实施省级电子商务示范工程创建活动,大力开展电商扶贫。利用“两网工程”,做好农村基础网点建设,搭建网络购物平台,对有一定文化水平、富有创业愿望的贫困人口依靠第三方培训机构或大型电商进行系统培训,鼓励、扶持其开办网店。对贫困户开设网店给予网络资费补助、小额信贷等支持。支持电商企业拓展农村业务,加强农产品网上销售平台建设,做到贫困村网上销售农产品和购买生产生活资料服务全覆盖。

5.积极探索资产收益扶贫。在不改变用途的情况下,财政专项扶贫资金和其他涉农资金投入设施农业、养殖、光伏、水电、乡村旅游等项目形成的资产,具备条件的可折股量化给贫困村和贫困户,尤其是丧失劳动能力的贫困户。资产可由村集体、**作社或其他经营主体统一经营。强化监督管理,明确资产运营方对财政资金形成资产的保值增值责任,建立健全收益分配机制,确保资产收益有效回馈持股贫困户。支持农民**作社和其他经营主体通过土地托管、牲畜托养和吸收农民土地经营权入股等方式,带动贫困户增收。鼓励贫困村通过村集体农业资源发包的荒地资源开发,开展农业资源服务等形式,多渠道发展集体经济,增加村级集体收入。

(三)实施就业扶工脱贫工程。通过设立保洁员、协管员等公益性岗位和鼓励企业开发爱心工作岗位等方式,吸纳和安置符**条件的贫困人口上岗工作。积极实施“春风行动”,组织各类企业举办现场招聘会,力促更多贫困户入企打工。充分发挥农业经营主体的带动作用,创新土地经营权有序流转,力促贫困户从小农生产中走出来,到农业经营主体打工或外出务工。充分发挥经纪人等作用,通过订单或来料加工等方式增加贫困户收入。对从事来料加工的贫困户及相关经纪人,分别给予一定补助。

(四)实施教育扶智脱贫工程。继续深化扶贫先扶智的思路举措。加强教育扶贫,对建档立卡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和青壮劳动力,通过提升受教育程度和就业能力实现脱贫。加快改善义务教育薄弱学校基本办学条件,不断提高贫困乡村师资水平和办学质量,确保建档立卡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完成义务教育阶段学习,无辍学现象。普及高中教育,率先对建档立卡的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实施普通高中教育免除学杂费,逐步实现全覆盖,分类推进中等职业教育全免费。实施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入学救助,认真落实国家和省市学前教育、义务教育、高中教育、职业教育和大学教育的资助补助政策,确保不因贫失学,阻止贫困现象的代际传递。推动文化公共服务资源向贫困村延伸,文化产业项目向贫困村延伸,加强贫困村农民文化书屋、农民文化乐园建设,开展送戏、送图书、送电影下乡活动,丰富农民文化精神生活。

(五)实施培训扶技脱贫工程。加强贫困户技能培训,对有劳动能力但缺少职业技术技能的贫困人口,实行菜单式培训,力争贫困户劳动力都能掌握1-2项实用技术,提高贫困户劳动力致富技能。实施科技特派员制度,支持科技特派员开展“包村联户”扶贫服务。建立政策激励机制,鼓励各类人才扎根基层建功立业,对表现优秀的人员在职称评聘等方面给予倾斜。

(六)实施社会保障兜底脱贫工程。提高农村低保和五保对象保障水平,20xx年底将农村低保指导标准和农村五保供给补助标准提高到国家扶贫标准线以上,逐步缩小城乡低保和五保补助标准的差距。对无法通过产业扶持和就业帮助实现脱贫的家庭实行政策性保障兜底,抓紧建立农村低保与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数据互通互联、资源共享信息平台,进一步加强农村低保申请家庭经济状况核查工作,将所有符**条件的贫困家庭按程序纳入低保范围,做到动态管理、应保尽保。健全留守儿童、妇女、老人和残疾人关爱服务体系,建立信息管理系统,提高管理服务水平,确保各项扶弱惠残政策落到实处。加快推进贫困户危房改造,20xx年底完成全县符**农村危房改造条件且自愿实施改造的贫困户危房改造任务。

(七)实施健康脱贫工程。大力实施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加大重大疾病和地方病防控力度。完善新型农村**作医疗补偿政策,对贫困人口参加城乡居民**作医疗个人缴费部分由财政给予补贴。城乡居民**作医疗和大病保险制度对贫困人口实行政策倾斜,降低贫困人口大病费用实际支出,对**作医疗和大病保险支付后自负费用仍有困难的,加大医疗救助、临时救助、慈善救助等帮扶力度,将贫困人口全部纳入重特大疾病救助范围,使贫困人口大病医治得到有效保障,努力防止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加大农村贫困残疾人康复服务和医疗救助力度,落实纳入基本医疗保险范围的残疾人医疗康复项目。建立贫困人口健康卡。对贫困人口大病实行分类救治和先诊疗后付费的结算机制。加强基层医疗卫生人才引进和培养,全面实施贫困地区儿童营养改善、新生儿疾病免费筛查、妇女“两癌”免费筛查、孕前优生健康免费检查等重大公共卫生项目。

(八)实施基础设施建设脱贫工程。加强贫困村道路建设,着力解决45个贫困村群众行路难、运输难问题,切实改善贫困村和贫困户生产生活条件。加强农田水利建设,“八小水利”工程建设投入向贫困村倾斜,实施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加快推进以沼气为主的农村能源建设。加快贫困村电力基础设施改造升级,全面提升农网供电能力和质量,保障光伏下乡工程顺利实施。加强贫困村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加快推进宽带网络覆盖贫困村。积极开展造林、村庄绿化和农村环境连片整治,加大改水、改厨、改厕力度,提升人居环境水平。

(九)实施金融扶资脱贫工程。完善扶贫贴息贷款政策,对在贫困村发展一定规模基地和带动一定数量贫困户的龙头企业、农民**作社、种养大户、家庭农场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实行贷款贴息政策。进一步推广小额信用贷款,大力支持农村商业银行、村镇银行等金融机构为评级授信贫困户提供5万元以内、3年以下免抵押免担保扶贫小额贷款,支持贫困户发展特色种养业、农产品加工业、乡村旅游、商贸等生产经营项目,财政按基础利率贴息。加大创业担保贷款、助学贷款、妇女小额贷款、康复扶贫贷款实施力度。积极发展扶贫小额贷款保证保险,对贫困户保证保险的保费予以补助。继续开展扶贫互助资金试点,进一步规范资金使用和管理,有效解决贫困户发展生产资金短缺难题。积极探索在贫困户较多、资金需求较大的互助资金试点村开展互助资金用于扶贫小额信贷风险金的途径和方法,放大互助资金扶持效果。

(十)实施社会联动脱贫工程。广泛调动社会各界力量参与扶贫开发积极性,鼓励、支持、引导、帮助县内外各类非公企业、社会组织、个人自愿开展多种形式的帮扶活动,构建政府、市场、社会“三位一体”协同推进的大扶贫开发格局。进一步夯实“双包双到”定点帮扶责任,把脱贫任务明晰到具体责任单位、责任人,实施精准扶贫“十大到户到人”、“五大到村”、“一户一法”,确保稳定脱贫。稳定包村单位和包村干部,做到不脱贫、不脱钩。加强区域协作帮扶力度,不断把扶贫引向深入。发挥好“10·17”全国扶贫日社会动员作用,畅通互帮互助渠道,鼓励社会各界到贫困地区捐资捐助、参与扶贫开发,释放社会公众扶贫济困的巨大潜力,形成全社会关注扶贫、参与扶贫、支持扶贫的浓厚氛围。

三、保障措施

(一)强化领导责任。按照精准到村到户到人的工作机制,建立县、乡、村三级书记一起抓扶贫的治理格局。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是全县脱贫攻坚的第一责任人,负直接责任,做好上下衔接、域内协调、责任落实、督促检查工作。各乡镇(区)党委、政府是脱贫攻坚的责任主体,党政主要负责人是第一责任人,负直接责任,做好对象核准、路径选择、进度安排、项目落地、资金使用、人力调配、推进实施等工作。各村(居)是脱贫攻坚的前沿阵地,负责做好发动群众、调查摸底、信息核实等工作,确保各项政策真正落到贫困村和贫困户。逐级签订脱贫攻坚责任书,建立县、乡镇(区)领导干部联村扶贫制度,各乡镇(区)要定期向县委、县政府专题报告扶贫脱贫进展情况。县直各部门要切实按照职责落实扶贫开发责任,一把手是直接责任人,实现部门专项规划与脱贫攻坚计划有效衔接,充分运用行业资源做好扶贫开发工作。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要充分发挥各自优势,积极参与扶贫开发。把扶贫开发工作实绩作为选拔使用干部的重要依据。各级领导干部要自觉践行党的群众路线,切实转变作风,把严的要求、实的作风贯穿于脱贫攻坚始终。

(二)强化任务落实。围绕“人脱贫、村出列”的目标,保持建档立卡的准确性和严肃性,细化任务分解,具体到村到户到人,强化举措、确定时限、公开透明、挂图作战。把脱贫任务明晰到具体责任单位、责任人,并保持稳定性,做到不脱贫不脱钩。包联乡镇(区)的县领导负责对应包联乡镇(区)扶贫督导指导工作;乡镇(区)主要负责人负责区域内贫困村出列,贫困人口脱贫;村(居)书记(第一书记)、主任及驻村工作队负责贫困人口信息真实性;包联贫困村的县直单位负责贫困村的结对帮扶和村出列工作;结对帮扶贫困户的党员干部负责结对贫困户的帮扶和服务工作。完善脱贫工作推进方法,坚持既抓结果、又抓过程,比照重点项目调度的办法,实行月点评、月通报、年考核。充分运用互联网和大数据,加强扶贫开发信息平台建设,实现扶贫开发信息资源共享,接受社会监督,做到时时清、事事清、人人清,不打糊涂仗。

(三)强化资金投入。充分发挥政府在脱贫攻坚中的投入主体和主导作用,确保政府扶贫投入力度与脱贫攻坚任务相适应。建立县财政专项扶贫资金稳定增长机制,实现财政专项扶贫资金规模较大幅度增长,政府兜底保障所需资金和扶贫配套资金全额列入预算。发挥财政政策统筹、资金聚**作用,将各项惠民政策、项目和工程最大限度地向贫困村、贫困人口倾斜。建立健全脱贫攻坚多规划衔接、多部门协调的长效机制,整**目标相近、方向类同的各类涉农资金用于扶贫开发,聚焦脱贫攻坚。在扶贫开发中推广政府与社会资本**作、政府购买服务等模式。扶贫项目实行“群众参与、村级申报、乡镇审查、县级审批”,坚持谁审批、谁负责。强化扶贫开发项目资金监管,加强财政监督检查和审计、监察以及稽查等工作,健全公告公示制度,发挥社会舆论监督作用,从严惩处扶贫资金使用过程中出现的违法违规违纪行为。

(四)强化村级组织建设。加强以村党组织为核心的农村基层组织建设,选好配强村级领导班子。鼓励和选派思想好、作风实、能力强、愿意为群众服务的优秀年轻干部、高校毕业生、退伍军人到贫困村工作,充分发挥驻村扶贫工作队、村第一书记的作用,帮助建班子、带队伍、抓发展,并对带领群众脱贫致富有突出成绩的人员予以表彰奖励。对基层一线干出成绩的、群众欢迎的驻村干部,要重点培养使用。加快推进贫困村村务监督委员会建设,继续落实好“四议两公开”、村务联席会等制度,健全党组织领导的村民自治机制。

(五)强化监督考核。加强农村贫困统计监测体系建设,提高监测能力和数据质量。建立脱贫攻坚工作督查制度和脱贫攻坚工作责任清单,加强对各乡镇(区)脱贫攻坚工作的督促检查。通过随机抽查、抽样调查、现场督查等方式,加强日常督促检查,发现存在问题,及时督办整改。加强对脱贫攻坚工作绩效的社会监督,开展贫困村群众满意度调查,建立对脱贫攻坚政策落实情况和脱贫攻坚成效的第三方评估机制。将各乡镇(区)、县直各单位开展脱贫攻坚实绩成效,纳入县目标管理考核体系。建立完善精准脱贫攻坚目标责任考核办法,把“减少贫困人口,增加农民收入,提高贫困户生产生活水平”作为考核党政部门、领导干部的重要指标,增加脱贫攻坚工作考核权重,严格奖惩。严格落实目标考核和责任倒查制度,确保精准脱贫攻坚目标如期实现。对未完成脱贫攻坚目标任务的乡镇(区)、县直部门实行“一票否决”,对其党政主要负责人进行约谈,其党政主要负责人不予评先评优,3年内不得提拔重用或调离。加强对行业部门、包村单位、党员干部结对帮扶和驻村工作队的考核力度,对工作开展情况进行通报。贫困村不出列、工作队不撤出,贫困户不脱贫、帮扶责任人不脱钩。对脱贫攻坚工作作出突出贡献的组织和个人给予表彰。对落实不力,弄虚作假搞“数字脱贫”的,要严肃追究责任。

(六)强化舆论导向。大力宣传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期扶贫开发的重要战略思想,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增强脱贫攻坚的**力,坚定脱贫攻坚的必胜信心。加强农村乡风文明建设,深化农村文明村镇和文明家庭创建。生动报道各地各部门脱贫成效、实践经验和先进典型,加强扶贫开发的交流**作,着力营造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的舆论氛围

(七)强化扶贫开发队伍建设。县委、县政府调整充实了县扶贫开发领导组,由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担任组长。各乡镇(区)也要及时充实加强扶贫开发工作力量,通过设立扶贫工作站、安排专(兼)职扶贫专干、保障扶贫机构和人员工作经费等措施,确保扶贫工作有效开展。加大扶贫干部思想作风和能力建设,努力提升扶贫干部队伍能力水平。

乡平安建设行动计划


乡平安建设行动计划

**二0一四年度平安建设

行 动 计 划

**年度的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要全面落实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各项措施,以《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意见》以及省、市、县《实施意见》为指导,以县政法综治工作会议为主线,以把我乡建设成为全县最安全乡为奋斗目标,落实责任,为全乡经济社会发展创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
依照《**年全县政法综治工作要点》,结合我乡社会治安状况,重点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加强对敌斗争,全力维护社会秩序
把确保国家政治安全放在政法综治工作的突出位置,切实增强政法干警、综治干部的政治意识和责任意识,加强对预警性、内幕性、行动性情报信息的搜集研判,严密防范和严厉打击境内外敌对势力、民族分裂势力、暴力恐怖势力、宗教极端势力和“xx功”等邪教组织的渗透颠覆与分裂破坏活动。
二、加强“严打”整治,着力维护治安稳定
一是严厉打击严重刑事犯罪。要深入开展严打整治斗争,严厉打击黑恶势力犯罪、严重暴力犯罪和群众反映强烈的“两抢一盗”等多发性侵财犯罪。
二是严厉打击经济领域的违法犯罪活动。严厉打击事关国家经济安全、涉及广大人民群众切身利益、影响社会稳定、破坏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秩序的严重经济犯罪,重点查处涉案金额大、涉及面广、危害严重的经济犯罪案件。
三是开展专项整治。加大对重点部位的集中整治,限期改变面貌;开展对企业、学校周边突出治安问题的专项整治,进一步净化治安环境。
三、矛盾纠纷排查调处
各村支部、村委要健全充实矛盾纠纷排查调处组织机构,把矛盾排查调处工作作为维护社会稳定的一项重要工作,建立健全各项制度,确保民意信息渠道畅通,继续引深“三争做”活动,集中解决涉法涉诉信访问题。要认真落实“属地管理”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实行分级管理,归口调处的制度,把调处责任一定要落实到人头,把矛盾化解在萌芽状态,努力从根本上化解矛盾。
四、“平安创建”活动
继续抓好“平安乡村创建”、“平安单位”、“平安校园”、“平安家庭”等系列活动,继续推广建立治安与保险互动,治安防范责任制和企业法人治安责任制等做法。要巩固成果,整体推进,突出管理,确保安全,使“平安乡村创建”活动取得显著成果。
五、治安防范
充实村治安联防组织,落实责任,落实待遇,进一步强化群防群治队伍建设,加大流动人口管理力度,加强对刑释解帮人员的安置帮教和青少年违法犯罪预防,对特种行业,枪支弹药、爆炸物品,有毒物品的管理,深入开展“六五”普法教育,提高全民的法律意识,把依法治乡、以德治乡和以人为本结合起来。
六、加强我乡安全人民防线建设,构建我乡安全人民防线网络
维护国家安全是一项涉及面非常广泛的工作,任务繁重,工作艰巨。每个村确定一名综治负责人,作为人民防线建设工作的责任人,定期收集上报影响国家安全和社会政治稳定的各类情况住处,确保国家安全机关“耳聪目明”,为维护国家安全奠定良好的基础。当前,维护国家安全工作重点要放在密切关注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间谍情报机关、敌对势力、民族分裂势力、宗教极端势力、xx功邪教势力等对我国国家安全构成的现实危害,确保我乡安全。
七、基层基础工作
建立健全五顼制度,深入开展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加强组织领导,扩大综治工作的社会影响。要全面加强乡、村两级综治阵地建设,同时重点对基层“两会一队”组织进行整顿,管理培训和作指导,搞好软硬件建设,配强工作人员,落实待遇,使之能真正发挥作用。
八、综治宣传
要把宣传放在首位,各村、企业,利用扩大、专栏宣传综治方面的工作,以开展综治宣传月活动为契机,坚持不懈地推进法制宣传教育。

气象文化建设行动计划


文化是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所创造的物质和精神财富的总和。文化反映着一个群体的利益取向和价值取向,为群体行为提供导向和约束。先进的文化是人类文明进步的结晶,是推动人类社会前进的精神动力。大力加强新世纪、新时期的气象文化建设,是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具体体现,是建设“四个一流”、率先基本实现气象现代化的重要保障,是推动创建文明行业活动深入发展、加强气象部门精神文明建设的迫切需要。
——气象文化的基本涵义
气象科学与人类文明攸关而同步发展。人类最早的各种文学艺术活动,从起源到发展,都反映出人与自然的斗争,大气变化常常成为艺术作品的主题,或艺术主题创作的环境。气象文化与人类文化同步而生,共同发展。
广义上的气象文化,是指气象部门在长期的社会实践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群体意识,并在这种意识驱动下所创造的一切包括物质的和精神的成果。狭义上的气象文化,是指气象部门在长期的业务、服务、科研、管理等活动中所形成的价值观念、群体意识、行为规范、行为方式、管理理念、管理方式以及规章制度等的总和。其基本内容包括思想观念、部门环境、部门目标、部门精神、部门制度、部门形象、行业特色标识、部门美育以及部门的先进典型等等。
——气象文化的基本特征和作用
艰苦奋斗是延安气象精神的集中体现。服务社会、甘于奉献是新中国气象人精神境界的真实写照。严谨求实是气象科技工作者必备的工作作风和思想方法,体现着气象人特有的职业道德。服务人民、奉献社会,是气象工作的根本宗旨。
勤劳朴实,忠实积极,服务社会,是山西气象人的重要特征。半个世纪以来,山西省全体气象工作者发扬艰苦创业、团结奋斗的精神,为山西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国防建设和人民生活质量的提高做出了积极贡献,在长期的工作实践中创造了丰富的气象文化,如:严肃认真,严谨求实,精益求精,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事业心;吃苦耐劳,艰苦奋斗,顽强拼搏;爱岗敬业,淡泊名利,无私奉献;开拓创新,求真务实,勤奋工作;珍惜荣誉,倡导团队精神等等。
作为科技型、基础性社会公益事业的气象部门,气象文化建设反映气象事业的基本特征,对气象事业发展起着巨大的促进作用。
山西气象文化建设与山西气象事业同步发展。新中国成立50多年来,一代又一代山西气象人,在“环境艰苦、工作辛苦、生活清苦”的条件下,坚持为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服务的宗旨,发扬艰苦创业、团结奋斗的革命优良传统,默默无闻、夜以继日、兢兢业业地工作在观云测雨的平凡岗位上,面向社会主义建设各个历史时期需要,为山西各级党政领导、国民经济各部门和广大人民群众,特别是为山西的农业生产提供了及时准确的气象服务,创造出新中国山西气象事业令人瞩目的辉煌成就。
建国初期,气象工作主要为军事服务。1954年后,山西气象工作的重点转移到为国民经济建设服务。1956年,省气象台(原太原气象台)通过山西人民广播电台和山西日报公开向社会发布天气预报。1958年,响应国家大干快上的号召,全省各地掀起了“气象化”热潮,基本台站网建设加快,广大农村气象哨、组到处建立。大批气象职工深入到田间地头,开展农业生产气候调查、农业气象服务,进行飞机人工增雨、高炮防雹和烟雾防霜。在“文化大革命”时期,山西气象事业发展遭受严重挫折,但绝大多数气象工作者,自觉坚守工作岗位,克服重重困难,开展基本气象业务工作。全省各地的气象信息仍能传向省会太原和首都北京,天气预报每天照常向社会发布。
(二)气象服务领域不断拓宽
改革开放以来,气象事业迎来了发展的春天。根据国民经济建设发展需要,气象服务领域不断拓宽,发展到农业、工业、能源、交通运输、建筑、商业、林业、水利、环保、旅游、保险、卫生、文化、体育等50多个行业和部门,气象服务面涵盖到经济建设、国防建设、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各个领域。随着气象现代化建设和气象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气象服务的手段和能力都有较大的改进和提高,使气象服务朝着更深、更广、科技含量更高的方向发展。各级气象部门在为经济建设、国防建设和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特别是防灾减灾的气象服务中,做出了积极的贡献,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同时,气象部门通过服务工作,也充分展示了山西气象人的聪明才智,树立了新一代气象科技工作者社会形象。
(三)台站面貌有了较大改观
50年代到60年代初,山西气象部门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在交通、生活条件相当困难的情况下,先后进行了大规模的气象台站网建设,目前全省气象台站已发展成为省、市有气象台,县(区、市)有气象站。
“九五”以来,是山西气象现代化建设速度快、规模大、成就突出的时期。“9210工程”、“台站综合改善工程”、“空中水资源利用工程”、“新一代天气雷达工程”、“大气监测自动化工程” 等一系列重大工程项目的建设,使气象部门的科技含量不断得到提高。以扩展开发利用空中水资源工程为龙头的“十五”气象现代化建设工程的实施,提升了省、市两级气象部门的业务技术装备现代化水平和高科技含量

欢迎阅读范文人网《生态美食县建设行动计划》内容,我们还为您精心挑选了关于2024工作计划的优质专题,请访问:生态文明建设总体方案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