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教案 > 幼儿大班音乐游戏教案 > 导航 > 大班音乐游戏教案《合唱欢乐颂》

幼儿大班音乐游戏教案

大班音乐游戏教案《合唱欢乐颂》。

教案课件是老师上课中很重要的一个课件,每个人都要计划自己的教案课件了。要知道好的教案课件,是能让课堂教学效率大大提升不少的。应该从什么角度去写教案课件呢?下面,我们为你推荐了大班音乐游戏教案《合唱欢乐颂》,在此提醒你收藏本页,以方便阅读!

活动目标:
1.在图谱的帮助下,自主探索二声部的进入,初步学会二声部轮唱。
2.在轮唱中能注意控制音量,与同伴协调的演唱。
3.体验与别人合作演唱的乐趣。

活动准备:
1.幼儿已能熟练的看第一声部图谱演唱歌曲。
2.图谱(第一声部、第二声部)。

活动过程:
1.复习歌曲。
(1)观察图谱,回忆歌曲名称。
师:小朋友们还记得这首歌曲吗?(欢乐颂)师:一起用欢乐歌声唱一唱吧。
(2)教师指图谱,幼儿完整演唱歌曲一遍。
(3)分辨乐句演唱。
师:这首歌曲一共有几句?请你演唱时在每一句的开头用拍手提示我一下。
幼儿在每句开头拍手并演唱歌曲第二遍。
师:除了用拍手还可以用什么身体动作呢?
(4)幼儿再次演唱并用身体动作提示每句的开头。
师:你们会用数字来提示我吗?请你一边唱一边用数字表示每一句。
2.学习轮唱。
(1)观察双声部图谱,在教师的引导下讨论二声部演唱方式,初步了解第二声部的插入时机。
师:听到你们的歌声,我也忍不住想跟着你们唱了。看,我是这样唱的(教师边说边出示二声部图谱)。
师:谁看懂了?我是怎样唱的?
(2)教师引导幼儿发现二声部的进入及轮唱的方法:你们唱第一句时我呢?你们唱第二句时呢?你们唱第三句呢?我唱最后一句呢?也就是说,我比你们晚唱一句,我是你们的跟屁虫。
(3)初步学习与教师一起用两声部轮唱的方法演唱歌曲。
师:现在我要做你们的跟屁虫了,你们准备好了吗?
(4)师生合作演唱歌曲,教师边指图边默唱第二声部。
师:你觉得我唱的好吗?
(5)幼儿发表自己的建议。(如:声音太低)师:那我把音量调高点,看看这次我的表现怎么样。
(6)师生再次合作演唱歌曲。
师:这次你们听到我的歌声了吗?
幼:听到了一点点。
师:我已经把音量调高了,怎么你们还是听到一点点呢?
幼:我们的声音太响,你的声音太低。
师:那这次你们把音量稍微调低一点,我再调高一点,好吗?
(7)师生第三次合作演唱。
(8)教师小结:合唱时既能听见自己的歌声又能听见别人的歌声,说明你的音量正合适,给观众会带来美得享受,要不然就是噪音了。
(9)幼儿学唱第二声部,把握第二声部的进入与演唱。
师:谁也想来做跟屁虫?很多小朋友都想做,那这次我们都来做跟屁虫,请钢琴先唱,做它的跟屁虫,好吗?
(10)教师边指图边带领幼儿演唱第二声部。
3.幼儿分组轮唱。
师:刚才我们是和钢琴合作演唱的,我们小朋友可以怎样合作演唱呢?
幼儿分两队合作演唱歌曲,然后交换演唱。
4.在教师的引导下,讨论结束部分的共同结束。
师:我们一个先唱,一个晚唱,是不一起唱结束的,有没有办法让两队一起唱结束呢?
幼儿回答。
若幼儿想不出,教师可以这样建议:我到有一个办法(出示最后一句话图谱贴在第一声部最后),你能看懂吗?
5.分队进行两声部轮唱并交换演唱。
教师小结:今天我们又尝试了一种新的演唱方式,这种演唱方式叫做二声部轮唱,先唱的是第一声部,晚唱的是第二声部。
幼儿面向老师分两队轮唱。
6.结束。
师:刚才第一声部比第二声部先唱了一句,能不能先唱半句呢?先唱半句又该怎么演唱呢?下次我们再来探讨。

Fwr816.COm精选推荐

小学音乐教案:欢乐颂


教学目标
1.欣赏《欢乐颂》,了解贝多芬的生平及对世界音乐的地位和贡献,理解《欢乐颂》的时代意义,学习贝多芬与命运顽强斗争的精神。
2.能准确、和谐地演唱二部合唱《欢乐颂》,并能背唱第一声部。
教学重点、难点
1.能准确、和谐地演唱二部合唱《欢乐颂》,并能背唱第一声部。
2.了解乐曲的几种演唱形式。
教材分析
教科书呈现的是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第四乐章的主题,第四乐章分三个部分,《欢乐颂》是它的第二部分,歌曲的旋律十分简朴。贝多芬以极其简练的手法(几乎只用了1、2、3、4、5五个音和一种音符──四分音符)就营造出了如此庄严、宏伟的效果。这首歌曲已经传遍了全球,表达了全人类的共同愿望:消除隔阂、消除战争,人类重新团结在一起。
教学过程(一份供任课教师参考的完整教案)
一、导入新课
1.教师弹奏《献给爱丽丝》的片段音乐,导入新课的学习。
提问:谁知道这段音乐的曲名和曲作者是谁?
学生回答:贝多芬。
2.乐圣贝多芬简介。
师:贝多芬是德国的作曲家,被后人尊称为“音乐圣人”,有着伟大而不平凡的人生经历。他凭着坚强的意志和对音乐艺术的酷爱,创作了大量不朽的音乐作品,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音乐遗产。交响曲是音乐作品中结构最为宏伟的,通常有三到四个乐章。今天,我们就来欣赏贝多芬的经典之作《第九交响曲(合唱交响曲)》第四乐章中的合唱部分主题—《欢乐颂》。
教学要求:学生通过欣赏《献给爱丽丝》音乐片段,从中受到感染,从而产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二、欣赏歌曲
1.初次聆听歌曲《欢乐颂》。
提问:歌曲的情绪?
学生回答:热情、庄重、欢快、热烈等。
师:这首歌曲热情、庄重,深受人们喜爱。
2.学唱第一声部歌谱。
(1)教师做示范:用“la”轻声模唱(口腔打开,找打哈欠的感觉),并指导学生练唱。(钢琴伴奏。)
(2)指导学生用轻声哼唱歌曲《欢乐颂》的旋律。
(3)指导学生解决难点:跨小节的连音(12、13小节)和3、4音程的音准。
(4)指导学生用中等音量唱旋律。
在教师的指导下用中等音量唱旋律,练习控制声音的能力。
(5)指导学生反复练唱歌曲。
根据这首歌曲的情绪,要用在连的基础上稍断开的演唱技巧。
(6)学唱第二声部歌谱。
学生随老师一起视唱第二声部的主旋律,并唱好变化音。
3.二声部合唱。
指导学生唱好二声部合唱,做到声部间和谐统一。
4.学唱歌词。(出示《欢乐颂》歌词谱例)
指导学生唱好一字多音。
5.随歌曲《欢乐颂》音乐完整演唱全曲。
师:《欢乐颂》是贝多芬《第九(合唱)交响曲》中的唱段,但是在1824年这部交响曲首演时,贝多芬已双耳全聋。据记载,演出结束后,他全然听不到身后观众的狂热欢呼声,一位女歌唱家扶他转身,这时,人们看到了贝多芬留下了激动的热泪,因为他实现了自己一生的愿望:把伟大的欢乐奉献给了所有的人。贝多芬虽然早已离去,但他的音乐作品和人格魅力却激励和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人。让我们再次高唱《欢乐颂》,用歌声来悼念这位伟大的音乐家。
6.刚才我们学会了歌曲《欢乐颂》,谁能说说这首歌曲的旋律、节奏、速度有什么特点?
学生回答:这首歌曲的旋律进行以级进为主、运用了x x x x ︱的节奏型、速度为中速。
师:同学们回答得非常好。这首歌曲的旋律进行以级进为主、大量运用了x x x x︱ 的节奏型、速度为中速。正是因为这些原因,歌曲的情绪给我们听觉上的感受是热烈、庄重的,所以不难看出,旋律、节奏、速度是影响音乐情绪的重要因素,它在音乐表现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三、对比欣赏
《欢乐颂》是一首合唱歌曲,今天我们学习的只是其中的一个声部,合唱版的《欢乐颂》气势宏大、交响乐队和人声的交相辉映,使音乐更具有震撼力。下面,我们就来欣赏交响乐合唱《欢乐颂》片段,请大家边看边思考:歌曲中出现了哪几种演唱形式?(独唱、重唱、合唱。)
四、课堂小结
这首歌曲已经传遍了全球,表达了全人类的共同愿望:消除隔阂、消除战争,人类重新团结在一起。同学们,追求快乐、和平的幸福生活是我们每个人的共同愿望,我们应当珍惜今天的快乐时光,珍爱我们的祖国,拒绝战争、期盼和平,把我们的家园建设得更加辉煌灿烂!

大班下学期音乐教案《欢乐颂》


活动目的:
1、通过引导幼儿观察图谱,帮助幼儿理解归纳整理歌词,并能用体态动作创造性地表现.
2、用欢快活泼的情感演唱歌曲,表达对大自然的喜爱之情,并掌握附点四分音符的正确唱法.

活动准备:
1、活动背景图一幅,节奏谱二张,图谱一张.
2、符号标志若干,《郊游》、《欢乐颂》磁带,录音机。
3、幼儿人手一份图谱。

活动过程:
一、律动进室。
幼儿在《郊游》歌声中欢快的边动作边进入。
二、练声、节奏型练习。
引导幼儿看节奏谱,模仿动物叫声:
① /吱吱 吱 吱 /吱 吱 吱 吱
②/游 游 游 游 / 游 游 游
三、引出主题,并理解歌词内容。
1、出示图谱,引导幼儿观察。
①师清唱,边唱边指图谱。
②提问:a、听了刚才那首歌,你好像看到了什么?(幼儿回答,师指图谱)
b、解释脚印:因为我们大家多么快乐,又唱歌来又舞蹈,所以留下了一些脚印。
2、完整朗读歌词。
四、掌握歌词内容。
1、用各种动作创造表现歌词内容。
①个别幼儿表现。
②自由组合表现。
2、老师指图谱,幼儿坐下安静完整朗读。
引导幼儿用各种不同的动作边朗诵边打出节奏。
五、熟悉旋律,学唱歌曲。
1、完整欣赏乐曲一遍。(放录音磁带)
2、用象声词啦唱,熟悉旋律。
3、幼儿自指小图谱,听音乐学唱。
4、师生共同指大图谱唱。
5、出示符号▼、︵,引导幼儿唱好顿音、连音和强音记号。
6、吿诉幼儿歌曲名称。
7、合唱:
①幼儿一半唱啦,一半唱歌词。
②幼儿按意愿唱啦或唱歌词。
六、结束:
幼儿手持话筒,边唱歌边走出活动室。

大班上学期音乐教案《欢乐颂》


【活动目标】
1、观察画面,感知理解歌曲内容,学习有表情地朗诵歌词。
2、探索用两种表现方式,表现歌曲逐渐热烈的情绪。
3、能与同伴一致地歌唱和表演,体验歌曲欢乐的氛围。

【活动准备】
1、根据歌曲内容准备相关图片一幅。
2、音乐磁带或CD,录音机一台。
3、幼儿会演奏《欢乐舞曲》。
4、打击乐器:碰铃、铃鼓、圆舞板等,幼儿人手一件乐器。

【活动过程】
一、歌唱活动:毕业歌。
教师引导幼儿随着音乐有表情地演唱《毕业歌》。
二、看图欣赏歌曲《欢乐颂》。
教师出示图片,启发幼儿看图说说:画面上有什么?它们在做什么?
师:下面,老师把小朋友看见的画面跟朋友说的内容连起来说一说,请大家仔细听。
师:你听到了什么?带领幼儿看图念歌词。
教师随着音乐带领( )幼儿念歌词。
欣赏歌曲录音《欢乐颂》,鼓励幼儿和老师一起,轻轻地眼唱。
三、学唱歌曲。
引导幼儿随着钢琴伴奏的音乐,尝试着眼唱歌曲。
幼儿歌唱,教师退出。
四、引导幼儿讨论:怎样唱歌,才能表现出歌曲越来越热烈的气氛呢?
开展讨论活动。
带领幼儿根据讨论出来的一个或者两个方案,进行歌唱活动,表现歌曲走越热烈的氛围。例如:分声部逐层累加、加入舞蹈动作、加入衬词、加入打击乐器的方式演唱不口表现歌曲。
五、打击乐:欢乐舞曲。
师:刚才,我们小朋友用歌声和动作表现欢快热烈的气氛,下面,我们用乐器,大家一起来演奏《欢乐舞曲》。
教师带领幼儿使用乐器,演奏打击乐《欢乐舞曲》。

幼儿园大班音乐教案《欢乐颂》


活动目标:
1.欣赏音乐,感知乐曲的结构,感受音乐的欢快和幽默
2.能根据音乐的变化,用简单的符号、动作、表情及嗓音创造性地表现音乐。
3.体验、参与和表演创造的快乐

活动准备:
1.知识经验准备:幼儿对蚂蚁和蝈蝈的特点有一定的了解
2.物质的准备:音乐,ppT课件,蚂蚁和蝈蝈的图片、蚂蚁和蝈蝈的头饰若干张,英文子母卡ABA、大沙带

活动过程:
一、设置情境,引起幼儿欣赏的乐趣,
1.以律动《郊游》进入活动室,引导幼儿坐好。
2.小朋友你们知道现在是什么季节吗?
二、完整欣赏音乐,初步感受音乐的特点和内容
1.完整欣赏音乐,欣赏完了以后向幼儿发出启发性的提问:听了音乐后你有什么感受?允许幼儿自由发挥想象表述对作品的理解。
2.对孩子的回答及时予以肯定和鼓励,并引出活动课题你们真聪明,小耳朵真灵,这首音乐的名称就叫《欢乐颂》,它里头有着一个有趣的故事
3.结合课件,有表情的像幼儿讲述故事(讲述故事:秋天到了,果树成熟了,住在树下的三只蝈蝈可高兴坏了)从而激起幼儿的感知欲望
三、再次欣赏音乐,采用图谱教学法,让幼儿在主动探索中获得对乐曲的经验。
1.再次欣赏音乐,教师利用图谱帮助儿感知乐曲结构,提出思考性的问题小朋友,听完音乐你们知道这个音乐有几段吗?
2.运用对比欣赏法,引导幼儿感知AB乐段的不同,提问A段和B段有什么不同,A段是怎样的,B段是怎样的你认为那一段是蚂蚁,那一段是蝈蝈
3.教师引导幼儿用声势或律动来表现音乐的形象我们用拍腿拍手表现蝈蝈号还是表现蚂蚁好呢?
四、尝试游戏表演,加深对音乐的记忆
1.鼓励幼儿根据音乐内容自愿担当角色表演,用不同艺术形式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
在游戏的过程中关注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和反应,敏感地察觉他们的需要,对能力较弱的孩子及时予以帮助
2.熟悉游戏以后,把幼儿分成2――3组同时游戏活动结束评价幼儿在游戏中的表现

活动延伸:
1.学习用打击乐为乐曲伴奏
2.在角色扮演区分角色表演
3.在歌唱活动中学唱这首歌曲的歌词版

感谢您拜读范文资讯网教案频道的“大班音乐游戏教案《合唱欢乐颂》”一文,希望“大班音乐游戏教案《合唱欢乐颂》”能解决您的教案需求,同时,Fwr816.com还为您精选准备的幼儿大班音乐游戏教案专题!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