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心得体会 > 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 > 导航 > 十六届六中全会心得范文稿

十八届六中全会精神心得体会

十六届六中全会心得范文稿。

每个人的经历与看法都不相同,面对同一作品,想法当然千差万别,基于自己的思考和感悟,我们一般通过心得体会的方式把它呈现出来。写心得体会是我们在工作和学习中经常遇到的事情,写心得体会为了更好的记忆,也是为了可以把这些感悟都记录下来。那么一篇好的心得体会要怎么才能写好呢?考虑到你的需求,小编特意整理了“十六届六中全会心得范文稿”,请继续阅读本文相关内容!

十六届六中全会心得范文稿
区委五个结合学习八荣八耻宣传教育活动总结
在今年全国“两会”期间,胡锦涛总书记发表了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讲话,对中华民族树立正确价值观进行了“八个为荣、八个为耻”的高度概括,全面阐述了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具体要求,对推动形成良好的社会风气,实现“十一五”规划的目标,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为贯彻落实这一重要讲话,我区结合先进性教育活动的开展,加大宣传力度,采取“五个结合的”开展学习社会主义荣辱观宣传教育活动。
一、与深入推进先进性教育相结合
我区在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中,结合正在开展的第三批先进性教育活动,把党员是否做到“八荣八耻”列入先进性教育整改提高范围,要求各级党组织和全体党员对照“八荣八耻”进行认真学习讨论,深入剖析自己的思想,检点自己的言行,做到知荣知耻、扬荣弃耻、兴荣抑耻。区纪委、宣传部联合下发通知,专门部署安排把学习讨论社会主义荣辱观与教育活动结合起来,从区纪委、区宣传部、区教育局、区委党校抽选了精干同志组成荣辱观教育宣讲团,深入区直机关、乡镇街道、中小学校进行宣讲,并将胡锦涛同志关于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讲话印成5000份小册子下发。该区还结合“千名干部下基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活动,从区直各单位和乡镇抽派了1025名党员干部组成163个工作指导组,带着小册子下到行政村进行集中宣讲。区教育局组织精干教师根据学生年龄特点,联系当地实际,把“八荣八耻”编写成课程讲义,进行具体、细致、生动、形象地讲解,并决定在全镇开展一场群众性的“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演讲、征文、教学和论文写作竞赛。
二、与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相结合
在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学习过程中,我们把学习活动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紧密结合起来,全面推进农村经济、政治、文化及党的建设的新局面。为摸清有关情况,因地制宜的开展社会主义新农(更多精彩文章来自“秘书不求人”)村建设,我区抽调了区、镇、村干部组成调查组,对全区163个行政村的经济发展状况、基础设施建设、精神文明建设、社会稳定、及治安情况、基层组织建设和农村党员的“双带”能力等方面进行了全面细致的调查摸底,对调查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归纳分析,然后请涉农部门的专家技术人员为各镇各村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开方把脉,对不同经济发展状况的村作出祥细的规划,特别是把社会主义荣辱观的思想融入新农村的建设中,把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内容细化在新农村建设的“乡风文明”建设中,使社会主底荣辱的学习贯彻有实实在在的载体。
三、与做好本职工作、增进机关效能建设相结合
我区以“开展机关效能建设”活动为契机,结合先进性教育整改工作和“八荣八耻”教育活动,全面开展机关效能建设。一是精简会议和文件。进一步完善对会议、文件的审批制度,减少会议、减少发文、减少各类检查评比表彰,提高办文办事效率。二是加强制度建设。建立健全政务公开制、首问责任制、限时办结制、服务承诺制、一次告知制和失职追究制等一系列规章制度,规范公务员行政行为。三是建立机关效能投诉制。成立区机关效能投诉中心,自觉接受外来投资者及社会各界的投诉,切实解决党政机关中存在的办事拖拉、推诿扯皮、效率低下等问题,以及“门难进、脸难看、话难听、事难办”的现象与“吃拿卡要”等官僚主义习气和衙门作风。开展机关效能建设以来,进一步提高了机关工作效率和质量,提高工作人员素质和能力,有效转变了党政机关工作作风,优化了政务环境和投资环境。
xx局结合教育工作实际,深入开展“四个一”活动,即每个党员干部联系一所学校、一个班级、一门学科、一名学生。活动开展后,该局党员干部纷纷深入学校,全面了解联系对象的情况,为学校的发展出谋献策,为学生的进步制定帮扶措施。通过开展主题实践活动同,把社会主义荣辱的宣传教育和为学校学生办实事好事结合起来,达到在学习荣辱观中解决实际问题。到目前止,该局党员干部共建立了39个联系点,扶持了39所薄弱学校,资助41个特困生,并为扶持对象捐款5300元,捐赠学习用具等折款2300元,为基层学校上教研示范课80多人次。
xx局以开展“服务群众,让群众得到实惠”的主题实展活动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学习教育结合起来,抽调7名党员干部组成宣传服务队,深入镇、村开展“宣传服务活动一条街”、康检、妇检、术后回访、慰问纯女户同时宣传社会主义荣辱,使广大农村农民在接受优生优育的同时学习到社会主义荣辱观。
结合先进性教育活动抓落实,使我区广大党员干部成为宣传和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的表率。我区各级各单位组织继续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把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成果及时转化为经常性的党员教育管理工作,把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宣传教育与制定完善党员教育的有关制度规范结合起来,推动广大党员在本职岗位上贯彻党的宗旨、当好人民公仆,在社会生活中,做“八荣八耻”的积极实践者。我区各镇、各部门广泛开展了各具特色的“八荣八耻”宣教活动。如xx社区开辟了专门的宣传栏,并组织了“居民论坛”,引导群众从身边小事做起,践行“八荣八耻”;xx镇邀请区宣传部、区委党校的专家,为机关、社区内的干部职工开设课堂,倡导“八荣八耻”;xx社区与xx镇上的三所中小学的学生签订“劳动合同”,为孩子们提供劳动平台,让他们每周星期五到社区帮助打扫公共卫生,体会劳动的快乐,牢固树立以劳动为荣的观念。
四、与精神文明建设相结合
结合建设和谐社会抓落实,使社会主义荣辱观成为思想道德建设的基石。我区要求各镇、各部门要坚持贯彻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想结合的方略,把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思想道德建设的基石和核心内容,贯穿于工作的全过程,体现在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建设的各个方面,使之成为引领社会风尚的一面旗帜,为和谐xx、平安xx、文化xx和生态xx的建设打下坚实的思想道德基础。
我区要求各镇、各部门把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与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结合起来,将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纳入学校、家庭、社区“三位一体”德育教育网络中;各有关部门也要在深入宣传贯彻《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开展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宣传教育的基础上,重点围绕纪念《纲要》颁布五周年和“920”第四个公民道德宣传日,以“点点滴滴见荣辱”为主题,开展宣传教育和实践活动;紧紧抓住爱国主义这个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核心,把社会主义荣辱观作为主线贯穿到爱国主义宣传教育工作之中;重视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大力推进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宣传教育,引导未成年人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区教育局组织精干教师根据学生年龄特点,联系我区实际,把“八荣八耻”编写成课程讲义,进行具体、细致、生动、形象地讲解,并决定在全镇开展一场群众性的“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演讲、征文、教学和论文写作竞赛。
五、与全区工作大局相结合
结合全区工作大局抓落实,努力形成齐抓共管、务求长效的局面。当前,“十一五”规划的宏伟目标已经确定,我区加快经济社会发展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开展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宣传教育,一定要围绕大局,服务大局,紧密结合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十一五”规划的宣传教育,为各项工作任务的顺利完成,打下坚实的思想道德基础,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



f132.cOm更多心得体会扩展阅读

十六届六中全会心得(发展)


构建社会主义是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内容,也是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方面。去年,青海省人均生产总值超过1000美元,标志着人民生活水平在总体上实现了由温饱到小康的跨越。青海是一个后发展地区,自然条件差、经济总量小、人均水平低、贫困程度深,仍然面临着改革和发展滞后的突出问题。同时,青海作为一个多民族多宗教地区,解决民族、宗教矛盾,确保社会稳定的任务也很重。在新的发展阶段,我们必须把构建和谐青海作为落实、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战略任务,认真落实。
坚持发展第一要务,在发展中实现和谐。发展是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也是和谐青海建设的第一要务。穷则难和。生产力不发展、经济实力不强、人民生活水平不高,社会和谐就没有物质基础。构建和谐青海,必须紧紧抓住发展这个第一要务,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当前青海的发展既保持了良好态势,又面临困难和挑战,在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发展、推进改革开放、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和调整结构、改变制约条件和提高自身发展能力、统筹兼顾和协调发展等方面的任务都很艰巨。加快青海发展,首先要深刻认识现阶段青海改革发展的特殊性,正视存在的问题和差距,增强责任感和紧迫感,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创新发展思路,谋求更快更好的发展。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十五”以来,随着改革的深入和市场机制的逐步形成,青海依靠国家支持,依托社会力量,自我积累、自我、自我发展的能力正在逐步提高,市场配置资源的能力明显增强,各种投资创业的服务平台日渐形成,企业在改革和市场机制的推动下,自身活力不断提升。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在国家的支持下,青海干成了一大批原来想干而不能干的事情,保持了经济连续5年持续快速增长,各族干部群众从中增长了才干,增加了积累,增强了信心。我们要在总结经验教训的基础上,以大思路谋划大动作、大项目,力求更多的投入、更好的发展、更大的变化。要坚持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深化改革,扩大开放,努力提高外向参与、外向发展的能力和水平,不断把青海的发展融入全国、融入世界,充分依靠国内外市场发展壮大自己。要继续贯彻落实中央关于西部大开发的各项要求,扎扎实实打基础,继续抓好重大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加快工业发展步伐,继续推进生态建设和保护,加强资源的保护和综合开发利用。通过努力,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新转变,产业发展的新提升,经济总量和综合实力的新跨越,社会事业发展的新突破,城乡人民生活水平的新提高,逐步建成农牧业进步、特色产业发达、文化繁荣、环境优美、人民富裕的和谐青海。
坚持以人为本,始终把着眼点放在群众的根本利益上。构建和谐青海,反映了全省各族人民群众的愿望和要求,是各族人民的根本利益之所在。必须坚持一切为了人民,真心依靠人民,不断激发各族人民群众的创造活力,最大限度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要全面贯彻“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方针,努力营造“人尽其才,才尽其用,各得其所”的创业环境,鼓励人们干事业、支持人们干成事业,放手让群众在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自主创业。坚决摒弃一切妨碍人们创业致富的思想观念,革除一切束缚人们创造活力的体制弊端,使一切有利于社会进步的创造愿望得到尊重、创造活动得到支持、创造才能得到发挥、创造成果得到肯定,让全省充满发展生机和创造活力。
要注重统筹协调好各种利益关系,化解社会矛盾,促进各阶层、各群体的利益关系和谐。重视和解决好由于收入分配差距过大引起的社会问题,既坚持鼓励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富裕起来,又要通过依法征税、增加公共支出、增加转移支付、完善社会保障制度等措施,合理调整国民收入分配格局,加强对后进地区和低收入群体的扶持,努力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要建立健全社会利益沟通协调机制,不断从政策上、法律上、制度上创造公平的社会环境,维护好各族群众的生存权利、民主权利、发展权利、创造权利。
要从群众最关心的问题抓起,办实事、解难事。一是高度重视就业。我省经济不发达,社会就业率低,从业人员赡养人口比重高,必须把就业再就业作为一项关系民生、关系全局的工作坚持不懈地抓下去。二是完善社会保障体系,逐步提高城镇社会保障水平,加快农村牧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并随着经济的发展逐步提高保障水平。三是搞好扶贫开发,进一步加大扶贫力度,认真总结扶贫工作的经验和教训,解决贫困人口生产生活中的突出问题,提高扶贫工作成效。要维护好群众利益,最大限度地预防和减少损害群众利益的现象,坚决遏制和打击以权谋私等腐败行为。重点解决好在土地征用、城镇拆迁、企业破产重组过程中损害群众利益的问题。四是倾听群众呼声尤其是困难群众的呼声,从实际出发,坚持不懈地帮助群众解难事、办实事,着重解决上学难、就医难、行路难、吃水难、打官司难、办事难等问题。五是高度重视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着力改善青海人的生存环境,在全面实施生态保护与建设各项工程的基础上,大力推进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加快人居环境治理和治山治水工程建设,走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之路,建设山川秀美的新青海。
坚持以团结进步为主题,努力营造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团结是和谐的保证。要按照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建立和完善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长效机制。改变青海面貌,需要各级领导班子更加紧密团结,巩固和发展五湖四海、团结共事的好传统、好局面。要不断增强干群之间、党政之间、军民军政之间的团结,发展全省上下、各族各界的大团结,以大团结凝聚全省人民的智慧和力量,以富民强省的目标鼓舞人心,凝聚人气,形成团结、和谐、创业、发展的社会环境,形成同心同德共谋发展的强大合力。要旗帜鲜明地热忱支持创业人员、民营企业家、自由职业人员和其他一切来青海投资兴业、关心青海建设、为青海改革发展稳定出力的新老朋友和各界人士,共同为青海的现代化事业做出贡献。

本新闻共3页,当前在第1页123

十六届六中全会心得(税务)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提出了构建社会主义的执政理念。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对税收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民主法治、公平正义体现在治税理念上,是手段与目标的关系,即以依法治税、科学治税,实现税收分配的公平与正义。税收涉及社会各阶层、千家万户,应成为营造诚信友爱社会环境的媒体。税收宏观调控的“倒逼机制”,可以激发全社会的各项活力,为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服务;妥善处理税收分配中的利益矛盾,维护安定团结,规范市场经济秩序。税收具有的纠正“负外部性”功能,可以促使市场主体承担其损害环境而造成的社会成本,促进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所以,要发挥税收职能,实现构建和谐社会对税收工作的要求必须坚持依法治税。依法治税不仅是和谐社会的内部构件,更是建设和谐社会的基石,是调控经济发展的杠杆,是和谐税收环境的灵魂。但是,当前依法治税中在执法理念、执法环境、执法程序、执法手段、执法监督上还存在着一些不和谐因素,影响构建和谐社会。
首先,执法理念落后。在依法征税上,停留在“以法治税”的层面,固守于让纳税人守法而忽视怎样使权力服从于法,导致人治、特权思想严重,重习惯轻法律、重权力轻责任的现象时有发生,随意减免税,买税卖税,从中渔利的行为一时难以根除。在执法规范上,“依任务治税”、“以任务论英雄”,放弃执法主体地位,盲目扩张代征。在优质服务上,没有在政策、法律规定范围内帮助纳税人解决实际问题,给纳税人以最大的方便。
其次,执法环境不优。税收执法环境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用税人、征税人、纳税人能否和谐相处,共生共存。实践中,的内部环境和外部环境存在内忧外患。一是税收立法失度,影响利益制衡。二是行政作为失范,扭曲执法意志。一些地方政府片面追求财政收入速度扩张,税务部门不得不将税收政策执行让位于完成计划,依法治税在这些地方受到严重的制约。三是纳税人行为失信,规避纳税义务。纳税人的法律意识普遍不强,纳税自觉性缺乏,有意或无意不遵守税收法律,偷、逃、骗、抗税时有发生。
第三,执法程序不严。税收执法程序是规范税务执法、依法行政的基础。税收执法程序的合法可以维护税收秩序,使征收行为变得易为社会所接受。税收征管法着重从延期纳税审批权、税收优先权、税收保全权、税收强制执行权、税务检查权、税务处罚权等方面对税收执法作了严格的程序限制。但是,一些基层干部执法时误解、曲解、肢解税法,忽略执法中应该履行的程序,导致执法的混乱。
要解决以上问题,在具体实践中,要求坚持以人为本,对纳税人、征税人、管税人法律关系进行科学合理调整,并在三者之间形成维护各自合法权益基础上的和谐法律行为和良性互动,并正确处理以下关系。
其一,正确处理税收计划与依法治税的关系。要改进税收计划的传统模式。传统的税收计划管理模式可谓积弊多多,计划不准、苦乐不均、情况不明、上下不通;下达计划,政府层层加码,税务级级讲价;组织收入,经济发达地区可以美其名曰“藏富于民”,有税不收,经济落后地区被逼“寅吃卯粮”,无税乱收。这种管理模式从某种意义上讲是致使一些基层税务机关在依法治税上不作为、乱作为的始作俑者。解决的途径和办法:加强税收预测、确保上下沟通、力求计划准确、防止畸轻畸重、掌握税源动态、适时调整计划。同时要弱化税收计划的刚性考核,减少税收计划的盲目追逐。
其二,正确处理征管经费与依法治税的关系。俗话说:兵马未动,粮草先行。税务部门是垂直管理部门,其经费渠道是上级财政安排一定比例的人头经费,其余经费完全依靠各级地方财政根据入库税款按一定比例安排。如此一来,征管经费和依法治税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被残酷现实搅和在一起,一方面思想上不愿放弃依法治税这个根本,一方面,从自身生存发展需求出发,行动上自觉不自觉地把完成税收计划放在第一位,从而成了一对“冤家”。经济越是落后的地区,这对冤家的矛盾越是突出。依法治税受到了严重的制约,不是任务服从政策,而是政策让位于任务,本末倒置,收“过头税”有之、“寅吃卯粮”有之。这种征管经费供给体制已经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改进办法有二:一,模式上突破。坚持“取之有理、取之有道、取之有度、取之合法”的原则,由上级税务部门和地方政府统一将现行的“下拨人头经费+按比例提经费”的模式改变为“财政统筹、预算安排、全额下拨”的经费供给模式;二,观念上转变。务必大兴节约之风,倡导勤俭办事,努力降低机关和税收成本,平抑膨胀的欲望,压缩过度的需求。
其三,正确处理服务经济与依法治税的关系。税务机关参与构建和谐社会,要自觉树立三种观念:公正执法是对纳税人最根本的服务,纳税服务是税务机关的法定义务,纳税服务是社会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并自觉运用税收杠杆,助推循环经济发展。依法加大对高收入行业的征管力度,调富济贫,缓解、调和因贫富悬殊而引发的矛盾,以维护安定团结的社会局面。

十六届六中全会心得(民主)


构建社会主义,对于我们党来说是又一次“进京赶考”。考试成绩的好坏,只能由人民群众来评判。这是因为,人民群众是构建和谐社会的主体,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动力,只有人民群众安居乐业,才能社会和谐、百业兴旺。应该看到,在当前的社会生活中确实存在一些问题,在我们工作中确实存在一些不足,在人民群众中确实存在一些矛盾。问题应正视而不能回避,缺点应改正而不可掩饰,矛盾应及时化解而不容大意。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必须关心民生、发扬民主、优化民风。
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关心民生。古人云:“为政之道,以厚民为本;治国之道,必先富民。”纵观我国几千年的历史,凡百姓安居乐业,则天下太平;凡民不聊生,必社会动荡。因此,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切实解决民生问题,让人民群众的生活更加殷实。发展是解决民生问题的关键。对于湖北省荆门市这个经济欠发达地区来说,谋划民生大计,第一位的任务是加快经济发展,创造更多的财富,尽快富裕群众。为此,荆门市委、市政府在2002年8月提出了“兴工富市”战略。通过3年的努力,全市规模以上工业销售收入总量在全省市州的排名提升了两位,亿元工业企业由过去的不足10家发展到50多家,职工年平均收入超过了1万元。在工业发展的带动下,去年全市生产总值增幅6年来首次超过两位数,市财政总收入比上年增加了近2.5亿元。发展经济的最终目的是让人民过上幸福生活。就业是民生之本。近年来,经济的快速发展每年为社会提供近两万个就业岗位。在具体工作中,荆门市还努力做到“三个倾斜”:一是向弱质产业倾斜。树立和落实,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加大财政支持“三农”的力度和以工促农的力度,努力做好农业和农村工作。二是向贫困地区倾斜。市里向每个贫困乡镇都派驻了农村工作队,每个贫困村都有一个市直单位对口帮扶。三是向困难群众倾斜。广泛开展领导干部与贫困户结成帮扶对子的结对扶贫活动;对符合“低保”条件的城镇居民实行应保尽保;对部分贫困群众实行医疗救助;设立助学帮教基金,让更多的贫困家庭子女上得起学。
构建和谐社会,必须发扬民主。加强政治文明建设,扩大公民有序的政治参与,让群众享有广泛的权利和自由,是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只有充分发扬社会主义民主,相信和依靠群众,才能最大限度地调动广大群众的积极性,把他们的智慧和力量集聚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来。围绕发扬民主,荆门市进行了积极尝试。党委重点推行了党务公开。凡是群众关心的党内热点问题,容易出现以权谋私、滋生腐败、引发不公的事项,只要不涉及党内秘密,都在“党务公开栏”和新闻媒体上公开。政府重点推行了电子政务。在行政、执法单位大厅和公共场所设置电子触摸屏,公开重大政务活动、政策法规、办事程序和公务服务内容,方便群众办事,接受群众监督。社区重点推行了听证会制度。对居民反映强烈的问题,由社区组织居民代表与城区政府和城市管理部门对话,共同协商解决。农村重点推行了村务民主恳谈会制度。村里的重大事情由村民代表、党员和村组干部一起定期商量,以无记名投票方式进行表决。
构建和谐社会,必须优化民风。优良的民风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因素。中华民族是礼仪之邦,尊老爱幼、乐于助人、诚实守信等优良民风,历来为人们所推崇。构建和谐社会,必须把引导民风、优化民风摆在重要位置。优化民风,必须先端正党风,始终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塑造党员干部的良好形象。荆门市大力倡导“百官共廉、振兴荆门”,教育党员领导干部要有“三心”:以进取心对待事业、以平常心对待自己、以宽容心对待他人,要求党员领导干部牢记“人不可能把金钱带入坟墓,但金钱可以把人带入坟墓”的道理。优化民风,必须摈弃社会陋习,弘扬文明新风。近年来,荆门市狠刹大操大办、打牌赌博等不正之风,狠刹乱建寺庙和封建迷信之风。优化民风,必须大力培育典型、宣传典型、学习典型,弘扬正气,引导民众。荆门市在农村、在领导干部中、在经济战线、在文体战线分别推出了一批感人的先进典型。通过这些扎扎实实的工作,努力使党风更正、政风更清、民风更纯,形成政通人和的局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