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心得体会 > 公开课演讲 > 导航 > 物理公开课观后感

公开课演讲

物理公开课观后感。

每个人对事情,对作品的理解是不一样的,心得体会可以把自己当做书中的「主角」来写。每一个人在学校的时候都有写心得体会的经历,心得体会能够给人努力向前的动力。心得体会应该怎么制定才会更好呢?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物理公开课观后感 ”,欢迎你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物理公开课观后感

这个学期第八周星期四上午第三节课,我听了我们徐老师的一节课——牛顿第一定律。大家都表示:徐老师的课思路清晰,导入新颖,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是一节值得好好学习和研究的好课。
一 注重科学探究,实验引导层层深入,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在探究性物理实验教学中,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而教师是客体,教师的作用是创设恰当的物理情境,组织、激励、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物理探究性实验,对学生的实验结果进行正确的点评和对学生恰当表扬。徐老师将探究实验的魅力发挥的淋漓尽致,探究性实验通过实行启发式和讨论式教学,激发学生独立思考和创新的意识,切实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感受、理解知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思维习惯,重视培养学生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以及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的能力,注重学生的经验与学习兴趣,改变教学过程中过分依赖教材、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象,突出知识的社会建构以及教学方法的导引性和支撑性,从而把课堂变成一个创新性的学习社区。因此,通过探究性实验教学,真正能让课堂教学焕发出生命的活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
二 多媒体应用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多媒体教学相对于传统教学而言,它具有图文并茂、有声有色的特色,生动逼真的教学环境,使得枯燥乏味的学习边的变得趣味横生,使复杂抽象的知识变得形象易懂,老师教得轻松,学生学得也轻松。
本节课中,徐老师利用多媒体演示克服了传统教学中教师演示而部分学生看不清实验现象的缺点,而且徐老师通过多媒体演示车祸的发生,让学生身临其境,在震撼中既掌握了有关惯性的知识,又增强了学生的安全意识。
三 物理课中贯穿情感教育
情感教育有助于学生提高学习效率,增强学习的自信心.学生的可塑性是很强的,他们的人生观,价值观都没有发展成熟,当学生得到了正确的积极的引导,将对他们今后的发展及成长有深远的影响.
在本节课最后,徐老师向学生讲述了亚里士多德、牛顿等伟人的事迹,看待事物要有一分为二的态度,不能全盘肯定亦不能全盘否定,渗透了哲学中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对学生进行了情感教育。
四 节约实验成本
在分组实验中,实验器材数量不够往往成为问题,而在本节课中,徐老师利用书本来代替斜面,充分节约了实验成本,将复杂的实验准备工作最大程度的简化,这一点给我的触动很大。所以在以后的教学中,教师应该多思考,很多问题都会迎刃而解,而且这种态度会对学生产生影响,让学生认识到物理和生活是密不可分的,生活中处处是物理,只是我们缺少发现的眼睛。
五 加强小组合作 提高学生能力
学生在讨论、探究的学习方式中,小组合作已经比较默契,学习资源能够共享,熟悉一些基本实验操作,初步具有实验探究的能力。但在“做出假设”、“实验方案的设计”、“概括推理能力”等方面仍需提高。
在教学设计中,坚持将学习的第一机会和权力交给学生,让课堂焕发生命的活力。比如,让学生换个角度,从量的方面对学过的反应提出问题,从学生提出的问题中提炼出本节课的主题和教学的线索。这样由教师建立桥桩,让学生自己搭桥实现跨越。
通过这节观摩课,我们深深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不过这让我们在以后的教学中找到了目标,经过努力,肯定会取得更大的进步。

f132.cOm更多心得体会扩展阅读

公开课教学反思


篇一:公开课

原地双手向前掷实心球 是小学阶段的一个重要教学内容,大多数学生在学习和练习中有困难,成绩提高的不过明显。假如 在教学实践中对各环节的技术细腻、深化,会不断提高成绩。在此从技术环节要求上谈一些看法。

一、四个关键词

1.原地:指掷球前的身体状态。在脚的站位问题上有两种做法。一是前后站立,以一脚为轴心,这种方法身体重心移动的幅度较大,易于加快出手速度和控制身体平衡;二是左右站立,这种方法在脚和腰协调用力方面较为明显,但出手后身体重心较难控制。

2.双手:表明双手持球,出手时双手同时将力作用于球上。

3.头上:表明实心球的运动轨迹,从头上掷出,要求掷球者身体冠状面垂直出球方向。

4.掷:是投掷项目的范畴,手指拨球后有鞭打动作的形成。

二、主要技术环节

1.持球

只有合理持球,才能有效拨球。怎样才是合理的呢?在这里也有两种讨论。一是手指自然张开,手心空出,握球的后3/4部分,两拇指靠近且成正“八”字。二是手指自然张开,手心空出,握球的后3/4部分,两拇指相对成倒“八”字。

前一种持球方法,由于两手的生理结构因素,两个肘关节不会张得很开,从而在出手时有明显的拨球→鞭打动作,相对个人而言提高成绩的空间较大。

后一种持球方法,由于手生理结构原因,拇指相对必然会引起两个肘关节张开较大,两手后引幅度受限,出手时不能充分拨球→鞭打,形成推的动作成分较多。这种方法容易练习,但不可挖掘出惊人的成绩,而女生要求比较低,只有 4 米左右,所以说个别女生可以采用。

持球以后要抬头、挺胸,身体重心提起,从的角度来说,给人一种气势、信心和力量。

2.“满弓”动作的过程

所谓“满弓”就是腿、腰、胸、臂的连线像“弓”一样的向后反张,形成了掷球前的反弓身体姿势。良好的“满弓”姿势是充分用力的前提,使身体各个部位用力更加流畅。“满弓”动作的过程包括预摆、身体反弓、引球。首先是预摆,预摆是完成身体反弓的预备过程,身体略向前弯曲,肢体放松,调整呼吸,摆动一到两次即可。其次是身体反弓,膝关节稍弯曲,后脚脚跟稍抬起,头部稍后仰,挺胸,送髋,在头部反射作用下形成身体反弓动作。再次是引球,双手持球后引于脑后,构成手臂的反弓动作,从而使整个身体形成“满弓”姿势。在引球这个环节中有两个地方受生理限制,影响后引幅度:①两个肘关节不宜张得太开。②上臂和前臂的夹角不宜太大。那么上臂和前臂的夹角多大才算合适呢?如果太大球出手后飞行的角度很高,会影响成绩,如果太小球出手后飞行没有弧度,也会影响成绩。经过教学实践证明上臂和前臂的夹角在45——90度之间为好。原因有四:①可以增大后引幅度;②肩关节和肘关节都是转动的轴心;③能够充分利用肱二头肌和肱三头肌伸曲作用;④减少由于生理结构造成的限制,使引球摆臂动作更加流畅。四个条件同时满足可加快手臂摆动的速度,教学中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反复调整最佳角度。

3.最后用力过程

出手阶段是身体各个部位力的传递过程。通过蹬地、伸膝、收腹、向前引球、拨球→鞭打、控制重心的环节完成。从纵向来看发力的顺序是从下至上,快速传导的过程;从横向来看各个部位的用力要求高度的协调性和速度。最后用力阶段要屏住呼吸。心理暗示在十分重要,教师应对学生有效引导,如暗示“快速出手”当然何时拨球会直接影响球飞行的弧度,理论上说球飞行45度角是最好的,这需要在反复练习中不断体会、改进。出手后要注意降低身体重心控制身体平衡。

三、教学建议

1.唤醒规范意识

正确规范的动作是提高成绩的基础,从站位、持球、满弓、引球到最后出手,一连贯的动作我们在教学中每时每刻都要强调,唤醒学生正确的动作意识。练习中强调有四:一是掷球前强调学生细心观察站位、持球是否规范;二是强调身体向后做“满弓”动作时屈膝仰头;三是出手时应拨球后鞭打而不是推、投、抛等错误动作;四是在练习中强调出手后不要习惯性的往前走出,造成犯规。在长期的教学实践过程中反复修正动作,掌握技术要领,提高规范意识。

2.教法容易出现的错误

教学中有不少教师“过于”强调从下至上的发力顺序,导致出现先跨一步再掷球的极不协调的动作。在最后的跨步缓冲时,有的教师“过于”强调跨步动作,我认为不妥,当身体重心快速前移时,跨步缓冲是为了控制身体平衡而做出的条件反射。如果各部位没有充分用力,而过重强调往前跨步,做出的动作显得十分不协调。

3.“满弓”的练习

形成良好的“满弓”身体姿势,一定要屈膝,抬头看天。练习方法:两人一组,一位同学成马步的站位,腿部顶住另一位同学的腰部做搭桥的练习,注意仰头。

4.拨球鞭打练习

很多学生由于不知道怎么拨球,所以在掷球时没有弧线,甚至有往地下推球的现象。练习有二:一是每人一球,往空中垂直拨球,体会手指拨球的感觉。二是往地上垂直砸球体会手指拨球和手的鞭打动作。

5.出手角度的练习

无论出手的速度有多快,但是出手的角度过高或过低都会严重影响掷球的成绩。标记练习法:找到一面可以利用的墙或是树叶,确定一定高度的地方做一标记,相距合适的距离,以定好的标记为掷球目标进行练习。

6.安全意识的培养

体育教学中,尤其是投掷项目,一定要注重安全意识的培养。做好充分的准备活动,特别是肩关节和腰部韧带,练习时有过渡性,以防受伤;多人练习时:左右前后要有一定的距离,掷球前要看前面提醒同伴,捡球时要抬头,停球要用脚底。

篇二:公开课教学反思

这次的公开课比较特别,宏宇老师设计了一个共同的课题《 Windows 画图程序》,这不仅让碧莺、燕芸和我三个新老师有个比较,同时也对三个师父进行了考验。三个师父都相应地对我们进行了指导,从主题的选择到的要求再到教案的定型,尽量让我们做到位。

我选择的主题是制作猪年贺卡。考虑到明年就是猪年,以制作猪年贺卡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接下来就是说课稿了,我拿了恩昭老师的说课稿当范本,再加上说课评价表里评分的标准,认真地核对自己的说课稿,自以为很满意了。可是给师父看时,发现有很多重要的东西忘记写了。于是在师父的批改下,我的第一份公开课说课稿完成了。

公开课之前,我们组开了个小会,我们三个相继进行了说课。组里的老教师也分别地发表了自己的看法,给出了不足与肯定的地方。结合这些不足,我又重新修改了教案。再次在师父的批改下,我的第一份公开课教案完成了。

2006 年 11 月 2 日上午第三节我的第一次公开课开始了。看到一个一个老师进来听课,我紧张了,脑袋里面一直思索着教案里的新课是怎么导入的。整节课在教案的设计下结束了,每个步骤也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了,学生的反应也在我的预料当中,自我感觉挺顺利的,心里还期盼着评课的到来。

燕芸的课由于冲突我听不到了,下午听完碧莺的课。她的课注重知识点的传播与迁移,师生互动性很强,让学生上台操作的机会也很多。于是就意识到自己早上的公开课的不足。之前自我感觉良好的想法一下子没有了,换来的是等着评课时挨评。

评课开始了,我们三个一起被评,宏宇老师先说了我们三个的肯定之处,再分别一个个点评。我的不足之处如下:

1 、教案里的教学目标有些夸大:比如在教学过程中,知识目标没有体现知识迁移;能力目标没有体现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德育目标没有体现培养学生科学探索的精神。

2 、遗漏了画图的重点:在画一幅画时,画布的定义是很重要的,可是我却没有体现出来。

3 、在教学过程中的不足:在学生练习时,我很认真地收集学生遇到的问题,可是却是把它们统一起来讲,应该一发现问题就立即讲出来,这样学生就会记忆深刻。

4 、教师基本功的不足:在上课过程中,没有做到耳听八方,学生提出的问题我都没听到,忽略了某些学生的想法。

5 、师生互动的不足:整堂课下来,都是我演示完学生练习。学生基本上是被我牵着走,虽然有完成任务,但是缺少了学生自己的想法。应该在老师的作品没展示之前,让学生先想着怎么做,然后让学生上台操作。最后跟老师的作品进行比较。导出老师的作品是怎么画的。

6 、教学设计的不足:我注重的是小猪怎么画出来的,而不是画图工具程序的窗口与 windows 窗口的链接,从而实现知识的迁移。

篇三:公开课教学反思

昨天上午我到张八玲小学上了一堂英语公开课,本来应该昨天就把反思及时写出来的,可是昨天回来实在是太累了,加上晕车特别难受,所以我很早就上床睡觉了。今天由于事情较多,所以一直拖到现在,才坐下来回忆这节课的得失,写写教学反思。

我执教的这节课是四年级下学期第二单元B部分的Read and write。这种课型是四年级新增加的内容,而且从本册开始,阅读的短文容量增加,难度加大,拓展了很多新的语言。本部分侧重于学生的读和写的教学。所以有别于Let's learn 和Let's talk 的教学,在教学重点和教学方法上均与前两个版块不同。很多教师对此版块的教学都觉得棘手,我也不例外。可是,我这次参加的活动是“送教下乡”,毕竟我们城区拥有比下面学校好的教学条件和教学资源,所以我觉得我有责任将我们对这一版块已总结出的教学方法展示出来,将我们的经验传给下面的老师,给他们提供一次借鉴,同时也让更多的一线老师参与我们的教材研究,我们共同探索,交流,提高教学效率。本着这一初衷,又结合张八玲小学的进度,我选择了这一课。

为了能上好这节课,我仔细研读了课程标准和教材,系统了解了教材的编写体系,以及结合前几册书的教学内容,我设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了教学重难点。同时,我还参考了很多有关这一部分的教学设计和教学视频,结合学生的实际英语水平和学习特点,我设计了几个教学环节,选择了相对有趣且有效的教学活动,编制出了本课的教案。并且在此之前,我又在我们学校进行了3次试上,每一次试上都是对本课教学的一次深入的认识。每一次都比上一次有提高。虽然过程是痛苦的,但是的确促进了我的专业化成长。通过这样的锻炼,我对课程标准理解和对教材的把握方面更进一步,对课堂的驾驭能力也是一次提高。所以,这节公开课我比较流畅的完成了我的课堂教学。而且我觉得这节课气氛非常轻松愉快,学生积极的参加我的教学活动,享受着我的这节课,我非常高兴。以至于当我宣布下课时,学生仍然沉浸在我的课堂当中,我连说了两遍“Class is over . Goodbye boys and girls !”学生都没反映过来。最后还是后面听课的教师带头鼓掌,学生才意识到和我说再见。不光是学生,我也为有这样的课堂而欣慰。我的付出,得到了学生的认可。下课以后,有几个孩子缠着我说,“老师,你什么时候能再来我们学校,给我们上课啊?”我答应了他们说,“以后肯定还会来的,只是时间我确定不了。”

反思我的这节课,总体上看,我基本达到了我设定的三个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也突出了。教学环节和教学活动的设计相对都比较合理,并且经过了课堂的检验。体现了“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的思想,并且我的这节课实现了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的教学最终目标。

“教育永远充满着遗憾”。虽然课后,听课老师们说“教师素质较高,教学环节设计巧妙,教师的亲和力和感染力强,朗读教学有特色,课堂教学流畅,教学重难点突出”等等,给与我很高的评价,但是我自己觉得我的拓展环节做得还不够好,我只做到了完整地呈现了这种课型的教学流程,但是没能让学生充分利用手中的字条,替换造句,先说后写。还有在课堂时间的分配上还要再准确一点,为了不超时,我经常看时间,这一点做得不好。再有就是教师在示范书写句子时,应该侧身写,或把字条放高一些,或者直接在投影机前写,让学生看清楚,引导学生共同参与示范书写的过程。我当时身体挡住了学生的视线,就失去了示范的意义。这一条建议非常重要,我今后要引以为戒。

英语公开课教学反思


英语公开课(一)

一、教学内容和目的:本节课采用的是Unit 3 C部分的内容,为教学,旨在课堂上使学生能听懂,会说本篇对话及听懂,会说新单词:great, again,能运用会话中的句型进行扩展性的情景对话,并最终培养学生掌握正确阅读方法,提高英语学习兴趣。

小结:在对教学内容,教学目的及教学重,难点的定位上,我认真钻研教材,把握得还是比较准确,到位的。

二、课型定位:C部分的故事教学分为两课时,此节课呈现的是第一课时的教学,因此我将之定位为一节阅读课,将课堂的大部分时间花在故事的听,读,练以及语言点的突破上。

听课教师反方观点:part C是故事课,特别在低年级的故事教学中,应用表演的方式体现,感知语言,更多地培养学生听,说,演的能力。

小结:在备课的过程中,我也反复衡量过这个问题:C部分到底是要上成阅读课还是故事表演课?最终我还是选择了以阅读课的课型呈现,因为我觉得演是建立在理解的基础上的,第一课时不妨让学生多听,多读,多练,那么第二课时的表演对于他们来说就易如反掌了。但同时我也思考:是否能够让阅读和表演在同一节课上完美地融合呢?

三、教学过程

第一环节:这一环节,我通过边唱边做,边说边做,复习单词,翻译短语,猜等一系列活动活跃课堂气氛,调动学生学习兴趣,为下文学习做好铺垫。这一整个系列的热身活动我都是经过精心设计的,从单词到短语到句子,引导学生一步一步地巩固旧知,为接受新知做好充分的准备。

反方教师观点:猜谜语这一个环节是否没有必要,浪费了时间?

小结:这也是一个我备课时考虑到的问题,当时我是觉得猜的谜语是关于动物的,似乎跟本课的主题My robot没有直接的联系,但这个环节却是承接了之前的单词,短语,复习了本课的重点句型:It has、It can…所以我还是保留了下来。

第二环节:presentation:这一环节,我主要通过多次的听,读来完成新知的输入。听分为三次,第一次是看着动画听,整体感知故事的主要内容。第二,三次都是带着问题听,并试着找出问题的答案,这就使得学生能够集中精神地去听,而不是仅仅把注意力停留在动画上。读也分为三次,第一次是让他们跟读,遇到不懂的地方停下来并将之在课文中圈出来,第二次是让他们集体朗读,加深课文印象,第三次让他们和同桌一起读,并找出问题的答案……同时在这一环节中,还有一个解决本节课语言障碍点的任务,即通过创设情景,学习新句型:Oh, dear! That's great.

反方教师观点:学生提出的语言障碍点:great,again应板书或让学生写在黑板张,作为重难点解决。

小结:这确实是我忽略了的地方,great,again虽不是新单词,但对于大部分学生来说还是相对比较陌生的,应板书将之作为语言障碍点重点解决。

第三环节:practice:练习环节的这部分设计上,主要呈现了梯度上升的趋势,由浅到深,由易到难,先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选择正确的单词,通过之前大量的听和读,基本所有的学生都能够完成这一题。接着让学生阅读一段小对话,帮助机器人找到它们的主人,这一环节主要也是在复习整节课所涉及的重点单词和句子,绝大部分同学也是能够完成的。最后让学生设计一个他们心目中的机器人并用英语将它的特征描述出来,这一题本来对于中下层生来说相对比较难,但我在课件上展示了一些可供他们选择的单词,这样就大大降低了写作的难度,所以大部分学生写起来就游刃有余了,最后也能够上台将之很好地描述出来。

反方教师观点:最后一个扩展练习:my robot太局限了,It has…、It can…It can't…的句型其实可以运用于描述生活的各种事物,而且将之与之前学过的内容相联系,例如my dog等。

小结:It has…、It can…It can't…的句型确实可广泛运用于描述生活中的各种事物,课后我再回想这一部分的设计,或许可以将它与前面猜谜语的环节联系起来,让学生试着写my favourite animal,或许对于部分学生来说更具挑战性。或许也可以my robot和my favourite animal二选一,这样就可以更好地顾及到不同层面的学生。

第四环节:Homework:布置作业这一版块中,要求学生跟读课文3遍以及复述故事内容。

小结:课后我反思:这份作业是不是太缺乏挑战性了?对于百分之八十的学生来说,他们基本能够在课堂上完成故事的朗读和复述,那么这份作业对于他们来说是不是就有点可有可无呢?或许我应该给他们布置一个表演的任务,让他们和同桌或者小组分角色扮演,而且鼓励他们模仿录音中的语气和动作,这样的口头作业是不是比单纯的朗读和复述更加让他们乐于接受呢?

四、教学细节

1、语音语速。

听课教师建议:低年级教学中,应有意放低语速,选择简单易懂的课堂用语,同时应配合适当的肢体语言和表情,帮助学生更好地接受理解。

小结:这一点确实是我需加 强改进的地方,有时我总容易忽略了我讲课的对象是低年级的学生,他们所掌握的英语还是有限的,在平时的教学过程中,应有意地放慢语速,让他们更好的理解消化。同时,适当的肢体语言和表情也是教师的必修课,在这方面,我还需要更好地学习和揣摩。

2、板书。

听课教师建议:板书内容最好手写,给学生起到良好的示范作用,同时,对于板书的内容,应加以重点引导,突破,不能只是摆摆样子,一带而过。

小结:上公开课为了节省时间,往往板书内容我都事先打印好,上课时往黑板上一贴就完事了,学生看到的是电脑印刷体,而不是教师的手写示范体,这不利于培养学生的书写习惯及书写规范,确实需要改进。或许可以准备一块小黑板,将上课的重难点手写在黑板上,这样既可以节省上课时间,又可以起到示范作用。

3、教学环节过渡

听课教师建议:教学的各个环节过渡处理缺乏经验,备课时应充分考虑,设计好。

小结:备课时,我只注意到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以及精心制作课件,但对于各个环节的过渡处理,各个环节的衔接之间教师应该怎么做这个问题确实忽略了,所以导致上课时教师是跟着课件在走,缺乏了一种灵活应变的能力,这在以后的备课中是需要充分考虑的。

五、教学新点

1、音标的渗透

二年级的教学中,音标的渗透是我此学年教学的重头戏。在低年级中实施音标教学,相对来说还是有点困难,主要是二年级的学生拼音,字母,音标极容易混淆,但经过大半年时间的努力,还是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在这一次的课上,我第一次尝试让学生找出含有 的单词,本以为学生会觉得有难度做不出,但出乎我意料的是,学生竟然能够正确地找出来了。

2、学习策略的培养

这节课我重点教给了他们正确阅读的方法,例如带着问题去读,读的时候不能用手指或铅笔指着读以免影响阅读速度,以及阅读的时候划出关键词或关键句,从而更好地帮助他们找出问题的答案。在平时做练习时,我也一向坚持一个原则:不要告诉我问题的答案,告诉我为什么选这个答案。我想这对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是有很大帮助的,作为教师,应该从每一个细节中引导学生更为有效地阅读,思考。

小结:学生的潜力是无限的,作为教师,我们也应该更大胆创新,多给学生尝试的机会,他们也会让你得到很多的惊喜。在二年级教学中,音标教学已经取得了初步的成效,接下来我会逐渐增加难度,引导他们利用音标记单词,从而为三年级做好准备,同时,也可逐步培养他们的,写作能力,我的课前一分钟演讲以及写30-50字的英语小短文,学生都跃跃欲试,有时多给他们一点有难度的挑战,让教师和学生都体验到学习的成就感。

总结:如果给自己的本节公开课打分,我打80分。但给我的学生打分的话,我打100分。因为老实讲,这节课的容量非常大,融听,说,读,写于一体,对于二年级的学生来讲,确实有点难,但我的学生们整节课都学得非常投入,非常配合,很好地,甚至说,超常地完成了学习任务。无论是听课文回答问题,还是读课文找出语言障碍点,甚至我的两个新尝试:说出新句子的同义句,利用音标进行单词归类,以及最后的用英文描述你心目中的机器人,这些我本以为学生没法完成的任务,他们都漂亮地完成了。可以说,这节公开课的成功,80%是孩子们的功劳,同时也使我意识到:应将课堂真正地还给孩子,他们才是课堂真正的主人。

最后,感谢领导和老师们提出的意见,这笔宝贵的财富让我认识到自己的不足。这样的教研活动很有意义,因为闭门造车,终难进步。只有在相互听课评课的不断探讨中,才能更好地提高自己。我在今后的工作中要坚持努力钻研教学,争取在每次的教研活动中都有新的收获。

英语公开课教学反思(二)

本单元为新课改的第三单元,以旅游为话题,新课程的课程目标与过去教学大纲不同之处在于把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同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放在同等重要的位置上了,过去我们只注重知识和技能基础,新课标却建立在这么素养综合整合发展的基础上。在新课程的背景下,我们要不断引导和鼓励学生通过体验、实践、讨论合作、探究等方式运用各种学习资源完成学习任务,解决学习中的困难,从而形成自主学习能力。

本节课中,我突出以课文内容和课文欣赏为主线,兼顾结构,适当拓展。遵循文化意识,体会"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旅游文化效益。有了足够的input,才能有的放矢地output.在课本话题的基础上,根据学生实际,针对读前,读中和读后均设计话题讨论。

设计理念,经反复修改和思考最终如下:

(一)精心设计,学生为本

在整个教学流程中,设计的问题,需要学生自己思考和分析,教师的角色不再是一言堂,鼓励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我想这是实施新课程最为核心和关键的环节,最后一部分的主题任务,组建学习小组设计旅游计划,给于讨论核心内容,让学生多向交流,互相合作,取长补短,学会理解合作尊重。本来设计为小组讨论,一人代表发言,后来为避免少数学生成为课堂主人,又稍改展现形式,一人提问,三人回答,这样学习动机被激活,低层次学生积累也逐步增多。为学生能更好完成任务,我加入学生,和三个学生一起做了范例,给与学生所用语言,而后证明,其他小组均能很好完成此主题任务任务。

(二)深入思考,有效备课

确定文章中自己的讲解点和讲解方式,因此在略读和详读后,我专门设计了LISTEN AND LEARN这一环节,读后再听,加深印象,对个别字词填空,并用提问的方式引导学生发现修辞手法所在的地方,巩固了读,并为今后的写奠定了优质的基础,反映出课堂中效果很好,学生对此环节很感兴趣,开阔其眼界,加深对英语语言本身的感悟。在听的过程中,又能准确掌握听力材料中的升调和降调,迅速获取文章中的旅行方式,时间,地点,人物等重要信息,发展学生听说读写的综合技能。

(三)提高自身素质,提升教学质量

新课改的教材对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需要更高的能力,如执行能力,观察能力,话语能力和互动能力,还有群体控制能力,课前备课毕竟是主观性的,实施时灵活性更重要。课堂计划很有可能根据实际情况有所调整,要求教师有很强的应变能力,因此,要实施新课程的标准,取得显着教学效果,课前备课固然重要,更重要,更艰巨的就是加强学习,迅速提高自身的素质,调整教育教学行为,更新教育观念和提高教学技能,这样才能真正备好课,上好课,达到新课程目标。

我认为,要真正让学生参与进来,需要感性和理性两个层面的结合,简单的听读,是低层次的,而高层次的参与式要学生推理判断,归纳,概括和总结,创新等,新课改的课堂不能仅停留在表面课堂活跃,机械被动,而是学生的语言知识和思维能力都有明显发展。

英语公开课教学反思(三)

月初以来。学校一直在实习听评课制度。每间教室的后门在上课时间必须打开,听课组不分时间、科目、次数,随机抽取正在进行的课堂,进行跨学科多方面的听评课。可能听课组会连续听一位老师的两节课,也可能课程正进行到一半,听课组就进来听课。此外,每个年级每个学科组每周都会上报一名老师,进行公开课,请本学科老师来进行评课。上周,是我第一次公开课。

精心准备了两天,本以为应该不会有什么问题,但是实践起来还真不是那么容易的。第一次面对那么多资深老师考量的目光,不免有些紧张,结果教学环节中就缺失可一个环节。之后,我们初一年级英语组的老师聚在一起进行评议。老师们客观地指出了我的很多不足,也肯定了我的努力。公开课结束之后,我进行了反思总结。

一、初一年级的孩子们年龄还小,执行力差。如果不明确指出哪里是重点、难点,学生就不能对课堂内容很好地把握。我错误地以为,只要自己上课强调了,学生就会明白重点难点所在。其实,我错误地估计了七年级学生的学习能力。因此,我认识到:在七年级的课堂上,教师在透彻讲解知识的同时,更要明确地告诉学生重点难点在哪里、应该把短文中的那一部分重点背诵或标记。这样,老师讲得清楚,学生学得也清楚。

二、英语学科的性质决定了英语课堂上必然要有很多的对话交流活动,教师在组织学生进行convercation的同时,要考虑到学生的分组问题。对话的目的是为了让小组成员每个人都有平等的机会得到口语和发音锻炼。但是在实际教学中,某些特定话题的对话不适合同桌2人之间进行,这个时候就要视实际情况对班级进行合理地分组。我经验是,一般多人对话为4—6人为宜,少于4人就缺少了多人对话的交际性;而多与6人,教室有限的空间会使座位相隔较远的同学得不到相互交流的机会。于此同时,在学生进行对话交流过程中,教师应巡视全班,适当地指出学生在对话过程中出现语法、发音、句型错误。在分组对话结束之后,小组对话展示之前,给学生一剂预防针,强调在分组对话中出现的错误。

三、无论是哪一个学科,教师在讲授过程中,应力争重难点明确,考点清晰。在这一方面,我一直在努力。在听了其他教师的课之后,我更是深刻地感受到,考点明确是对于学生是多么重要。教师明确了考点,学生就了解了考试考什么;教师清楚了内容讲授到什么程度,学生就掌握了应该学到什么程度;教师与学生才能充分利用有限的课堂时间,掌握尽可能多的知识。关于怎样做才能明确考点的问题,我和指导教师探讨的结果是,教师要先多做中考(高考)真题,把握考点和出题趋势,唯有此道。这是一个持久战,是积累的过程,是厚积薄发的过程,所以我们只要坚持不懈,慢慢积累即可。

四、关于板书问题。这里有一条小经验:在授课过程中,免不了要温故知新。此时,将“新”板书在黑板左半部分,“故”板书在黑板右半部分。因为大部分人的视觉习惯是从左向右看,所以学生先看到的正是本节课要讲授的;而右半部分由于是复习内容,可以随时擦除为新内容腾出空间。下课之后,学生在回顾本节内容时就一目了然了;也避免了教师因板书格局不合理边写边擦而浪费课堂时间。

以上是在我的第一次公开课之后的所思所想。吾日三省吾身,必日进——与诸位共勉。

教师怎样上好公开课


每一位教师在上完每一节课后都要对上过的课进行教学总结和反思,但到底总结什么、反思什么,对这个问题还很模糊。学习了《教师怎样上好公开课》一书后,对怎样撰写课后反思有了新的认识和理解。

教学反思实际就是教后想想,想后写写,认真思考一下得与失。

一 记成功之举

将教学过程中达到预先设计的目的、引起教学共振效应的做法;课堂教学中临时应变得当的措施;层次清楚。条理分明的板书;某些教学思想方法的渗透与应用的过程;教学方法上的改革与创新等等,详细得当地记录下来,供以后教学时参考使用,并可在此基础上不断地改进、完善、推陈出新。

二 记“败笔”之处

即使是成功的课堂教学也难免有疏漏失误之处,对它们进行回顾、梳理,并对其作射门、深刻的反思、探究忽然剖析,使之成为以后再教时应吸取的教训。

三 记教学机智

课堂教学中,随着教学内容的展开,师生的思维发展及情感交流的融洽,往往会因为一些偶然事件而产生瞬间灵感,这些“智慧的火花”常常是不由自主、突然而至,若不及时利用课后反思去捕捉,便会因时过境迁而烟消云散,令人遗憾不已。

四 记学生见解

五 记再教设计

总之,写课后反思,贵在及时,贵在坚持,贵在执著地追求。一有所得,及时记下,有话则长,无话则短,以记促思,长期积累,必有“集腋成裘、聚沙成塔”的收获。

语文公开课反思


守望在的原点——语文公开课反思

作者/ 陈 燕

很多公开课中都可以看到,教师在教法、学法、重点难点突破、多媒体等方面花了很多心思。但是整节课听下来,总感觉课堂形式虽然活跃,语文课程的基本价值却在弱化,语文的教学手段虽然丰富,语文课程的核心内涵却在萎缩。为何会给人这种感觉呢?

一、课堂关注的失误

语文课堂是教师引领学生走进文本的阵地,在课堂中应该关注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情况,关注学生在课堂活动中经历的每个思维细节,关注他们在思维中遇到的困难和不解,课堂教学设计的各个环节都应紧紧围绕学生与文本的对话展开。但是,大部分教师因为上公开课而变得有些不自然,在教学过程中,不是关注学生和文本的对话,不是关注学生的参与度和参与面,而是关注课堂是否热闹,关注自己在课堂中的表现,关注听课教师的反映和评价,关注多媒体制咋是否精美、操作是否流畅等等,这违背了教学的目的,只能让课堂呈现出表面的繁华。

其实,执教公开课的教师一方面要思考语文学科的基本价值是什么,这一节课究竟要教什么,要以学生为口心,让自己置身于学生中,努力引导学生去品悟文本,激发学生和文本、老师对话的热情,积极参与课堂活动。所以,课堂教学前教师的首要任务是根据所教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如何突破教学重点难点,如何让学生的思维真正活跃。

黄厚江老师在执教《给我的孩子们》时,只有一支粉笔,一本书。课堂算不得花哨,整堂课设计了三个问题:(1)你能抓住文中的词语、句子,说说文中的孩子们有哪些特点吗?(2)“我”是一个什么样的“我”?请同学们浏览课文,把描写作者内心情感的词语圈出来,从作者的情感人手解读作者;(3)尝试补全一下题目,作者要给“我”的孩子们一些什么?三个问题层层深入引导学生抓住文章的字、词、句来解读文本,整节课活动开展自然,学生兴趣盎然、思维主动,课堂生成了很多让人难忘的智慧。整节课没有表面的、形式的热闹,却渐渐开启了每一个孩子的心灵。

二、课堂多媒体运用的失衡

多媒体在公开课上已成为一些老师的“必杀技”,在公开课的准备过程中,教师往往花大量的时间用于课件制作。诚然,多媒体课件在节省时间、拓展课堂容量方面有很多优势,但若使用不好也会有弊端。

1.固定了课堂的流程,造成学生思维的唯一性

教师设计的多媒体课件,往往体现的是教师已经固定了的教学思路、教学设计,在公开课上,教师往往通过一系列问题的设计,千方百计地引导学生按照自己的思路阅读、理解文章,一旦学生思维脱离了预定轨道,教师往往手足无措,生拖硬拽地把学生思维拉回到原来轨道上,教师不再是“主导”,更像是一个导演,让学生按照既定的演戏。

2.转移了课堂的注意点,丢掉了文本

在很多公开课上,我们都能看到,教师用一张张图文并茂、声色俱全的图片吸引学生的眼光。这样的课堂,体验多了,积累少了;看影视多了,读文本少了;( )听录音多了,朗读少了;其他活动多了,语言活动少了。从某种意义上说,这种干扰性阅读,抑制了学生的二次创造,削弱了学生的想象力。

多媒体的使用应该简洁而适时。简洁才能有变化的余地,才能根据课堂的生成随时调整,才不会禁锢师生的思维;适时才能起到引导作用,让多媒体出现在学生思维凝滞时,才能真正拓展学生思维。

三、课堂评价的失效

有很多做公开课的教师为了体现课堂“教”与“学”的和谐,强调学生的个性彰显,一味地表扬或肯定,不管学生答得怎样都说“好”、“不错”,不敢或很少对学生进行具体的批评性评价,甚至对于错误的回答不做任何评价。

其实,对学生的回答,我们能否在第一时间抓住亮点,指出要害,这是课堂教学活动中最大的教学机智。教师常常要思考评价角度、评价语言、评价时机。有效评价不仅对回答问题的学生有很好的激励作用,对其他听课的学生也有很好的提醒作用。教师只有把握好评价的契机,才能更好地保护或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使大多数的学生明白道理何在,做到“知其然”且“知其所以然”。

在黄厚江老师的课堂上,我们不仅能看到他可贵的“童心”,他常常蹲下身子,从学生的角度给予他们真心的肯定,还能看到他对文本内容的有效评价,对阅读方法的适时指导。黄老师有时用委婉的语言指出学生思维的问题;有时在肯定学生答案的基础上加以总结;有时在评价后又把问题引向更深处。他的评价语言让学生阅读的目光始终聚焦文本,保证了语文教学活动的有效展开。

总之,公开课是先进课堂理念和教学的展示,不是多媒体技术的演示,更不是教师自我的表演,只有深入思考学生情况,从学生出发,从文本出发,充分体现学生在课堂中的主体地位,巧妙引导学生,使教学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这样的课才是一节精彩的课,这样的语文教学才是语文教师应该守望的原点。

作者单位:江苏省南通海门市海南中学(226100)

幼儿园公开课心得


今天是苏晨曦中四班的公开课,妈妈期待已久,因为晨曦读小班的时候由于宝贝生病,没能参加一年一次的公开课,所以这一次一定不能错过。

宝贝早晨还是一如既往的不愿意起床,7点半才起床,7点40分出门,7点50分才到学校。到校时已经过了练习拍球的时间了,直接开始做早操,宝贝很认真,虽然还好像没睡醒一样。

做完早操,小朋友排队上楼准备吃早餐了。今天早餐吃的是玉米瘦肉粥加一个小面包,晨曦一直以来都不吃面包的,但在幼儿园由不得她选择,不吃的话,只能饿肚子。晨曦吃得慢悠悠的,不是很想吃。其他小朋友都吃完了,去教室外活动了,宝贝的半碗粥还没开始喝。虽然已经是倒数一名了,妈妈还是鼓励宝贝:宝贝,妈妈发现你今天吃早餐特别的棒,来,加加油,你肯定能吃完的。听到妈妈的鼓励,小家伙开始大口的吃了起来,终于吃完了,老师也已经收拾得差不多了。妈妈问生活老师向老师:我们家苏晨曦是不是没次都吃得很慢?向老师告诉妈妈:以前苏晨曦在读小班时吃得还比较快,现在吃饭的时候老是和同学说话,就吃得比较慢。其实不用问老师,妈妈都知道,一直以来晨曦的吃饭问题天天都困扰着妈妈,实在不知道怎么办?

等到晨曦吃完,还没有做任何活动,老师准备开始上课了。刘老师点名,点到名字的小朋友大声得答到。刘老师点到苏晨曦的时候,宝贝很激动,一下站了起来,举高小手,大声地喊到,然后骄傲地回过头来看妈妈。当然妈妈竖起了大拇指表扬了宝贝。

点完名后,班主任杨老师开始上《字宝宝》的第23课《猜一猜》,其实宝贝在家早就知道谜语的答案是月亮,可是就是不举手回答。坐在她对面的同学徐茂荣很是积极,举手回答了好几次老师的问题。等到后来认字的时候,晨曦把手举得很高,杨老师让苏晨曦上台,晨曦还是比较胆小,小小声地读圆盘。得到老师和同学的表扬后,特别高兴,回到座位。

在这一教学环节,妈妈觉得还是很不错的。老师让小朋友上去,把认识的字拿在手上,如果认对了,老师让所有小朋友跟着一起读,然后老师和所有小朋友一起拍手,齐声说:苏晨曦苏晨曦,你真棒!得到表扬的小朋友要很有礼貌的向大家点头,还要非常礼貌地向大家致敬:谢谢大家!。

第一节课下课后,宝贝很高兴地跑的妈妈身边,向同学介绍:冯梓恒,这就是我的妈妈,很漂亮的妈妈,对吧? 冯梓恒是个男同学,看着我只是在笑。原来宝贝的座位是和他一起,两个人玩的可好了。

休息了十分钟,小朋友们上第二节课了,第二节课是音乐课,老师带小朋友们在二楼音乐室上。今天上的课是《数蛤蟆》,小朋友们围成一圈,女孩子坐一边,男孩子坐一边,跟着老师唱的很认真。老师让小朋友们上去唱,妈妈看到晨曦每次手都举得高高的,但老师都没有叫到她。其实妈妈也能理解,毕竟小朋友太多了,老师也叫不了这么多小朋友,但看到晨曦渴望的小脸,妈妈又很不忍心看到她的积极性受到打击。

第三节课还是杨老师,今天教的是《神奇的玻璃》,之前老师要求每个小朋友都带放大镜去学校,原来是要教这个内容。妈妈观察到一个现象,那就是坐在前面的小朋友比较认真,被老师叫到回答问题的机会也比较多,坐在后面的小朋友很少有机会回答问题。晨曦班上有50多个小朋友,但妈妈观察到坐在前面的张诗语就连续叫了三次,当然不排除她比较优秀。还有其他坐在前排的小朋友,也有很多被叫上去两次,而坐在后排的小朋友,如果自己不是特别特别的积极地话,基本上老师不会叫他们。针对这个问题,以前我就和老师谈过,希望能给晨曦换一下座位,老师说会考虑一下,可是实际上一直都没有。因为晨曦比较高的缘故,一直坐在后面,坐在后面始终都没有那么专心,老师也顾不了这么多。妈妈真是很伤心,既然改变不了现状,那就只能鼓励晨曦更加积极地表现自己。

时间过的很快,一上午的学习很快就结束了。通过在园半天的观察,妈妈发现了几个问题:一是晨曦不懂得表现自己,就算自己知道答案也会受周围同学的影响;二是虽然晨曦也很棒,但有部分小朋友可能反应能力更快;三是晨曦的音乐和舞蹈天赋还没有被老师发现,这也和晨曦不善于表现是有关系的;四是晨曦坐在后排,始终会和同学相互影响。针对发现的这些问题,妈妈在今后的教育中要更加的用心,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把晨曦培养成一个自信的孩子。以后的社会竞争会越来越激烈,必须要让晨曦学会适应社会,而不是社会来适应你!

幼儿园公开课心得(2):

4月20日,我参加了托一班的白板教学公开课。说来也巧,我在周末带康康参加了欧杰思情智教育机构的英语试听课。课堂上采用的就是白板教学。老师带领孩子们在大屏幕上点指,变换颜色和场景,孩子们的学习情绪可高了。当时,我还在想这么有趣的教学设备,要是幼儿园也配备就好了。没想到周一送康康上幼儿园的时候,老师就发给家长关于白板教学公开课的通知。

这是康康上幼儿园后的第一次公开课活动,也是我第一次直观的参加幼儿园的教学活动,心情还真是有些期待呢!我一直很好奇,老师们是用什么法宝,让这20几个孩子安静的坐下来听课呢?他们能够在长达40分钟的时间里坚持听讲吗?带着这些疑问,我终于等到了公开课的到来。

这次课的内容是学习各种水果。张老师先是给小朋友们介绍了各种水果的颜色和形状, 继而延伸到各种水果的种子和生长;还演变到水果的颜色分类等等。丰富的内容让我们这些家长都觉得新奇有趣,深深地被吸引了。在这次课程中,我们也见识到白板教学的优势和魅力。

一是内容丰富。通过电脑演示,各种水果的图形、颜色、切面、生长情况等等的图片丰富多彩。比传统的图片教学更加系统。

二是灵活多变。张老师先是用投影的模式给孩子们变出各种水果;又采用拉幕一样的模式变换出水果的切面;还能联系出各种水果在生长时候的样子,和传统的给孩子们看图册或者翻挂图相比,变换方式灵活,正是满足了3岁孩子的好奇心理,让这些活泼的孩子深深地被吸引了。

三是参与程度高。孩子们能够直接参与到教学活动中,大概是白板教学的最大优势了。我记得家长们刚刚进入教室的时候,孩子们还在左顾右盼的找寻家长。可是张老师开始上课后,尤其是开始邀请小朋友上前亲自触摸屏幕,变出水果或者连线的时候,孩子们一下子被吸引了,纷纷举起小手,跃跃欲试。点名上台的孩子,一个个都是兴致勃勃的点触着大屏幕。当小朋友正确完成了题目,台下的孩子们还会热烈的为他鼓掌。通过白板教学,既学习了知识,又锻炼了动手能力,还开发了思维能力,真是一举多得。

除此之外老师们还设计了让孩子们闻一闻水果味道的环节。白板教学虽然有很多优势,可是对于学习水果来说,不同的味道也是很重要的一个方面,而学习味道,是说教不来的,只能亲身实践。张老师让孩子们认识了水果之后,还端来了切好的水果,让孩子们闻一闻味道。让学习过程更加全面生动。孩子们闻了芒果、橙子、榴莲、菠萝等几种水果,对水果的印象更深刻了。

公开课虽然结束好几天了。可是,课上孩子们快乐的鼓掌、大声说出水果名字的样子,还是历历在目。康康对这次公开课也是记忆犹新,每次问他学习了什么水果?他都会哈哈大笑着说:臭榴莲! 这是白板教学模式和老师们精心设计课程内容的功劳啊。

我觉得这次白板教学公开课只是冰山一角,为我们家长展示了其功能的一小部分而已白板教学这一崭新的多媒体教学模式,在老师们精心安排和设计下,一定会发挥出更大的作用,为孩子们打开一扇学习的兴趣之门。

公开课心得体会


篇一:公开课心得体会

作为一名青年教师,我有幸在我校主办的联校交流学习活动中上课,我得到了学校领导的鼓励与支持,老师的指导和帮助,让我对于重难点的把握、教学方法的选择都有了更加准确的认识。

作为一名年轻教师,上好一节公开课得有充足的准备。公开课对我来说是一次锻炼与提升的机会,这一次课,我上的内容是高考中文言实词推断的方法。从一次公开课中,我学到了许多东西,它让我品尝着课堂带给我的那份快乐与思考。总结了课堂教学的成败得失,感受最深的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深刻理解课标要求,把握上课精神。要上好一节课,首先要认真去学习、领悟上课理念,只有这样上课才能更有科学性、实效性和针对性。

二、在业务上要加强自身修养,强化教育理论和专业知识的学习,增强自身课前准备的体会。我上公开课之前的准备工作由自己独立完成,如教案的设计、课件的制作、课堂中的材料等。备课,不仅仅是在纸上备课,更重要地是在心理上、思想上备课,通过自己这样一个反复思考与准备的过程,自己对要上的课基本能做到心领神会了。当然作为一名年轻教师,要吸取有经验教师的经验思想运用到课堂中。这样走上课堂,自己的底气就足一些。

三、树立课堂信心,完美展示风采。将它看作一堂普通的课,一堂能展示自己教学风格的课,一堂真正把自己推向前台的课,“态度决定高度,细节决定成败,实力决定命运”,认真对待学校安排的开课任务,思想上决不麻痹大意,踏踏实实去做事情,强调开课的每一个细节,绝不心存侥幸,相信自己有这样的开课实力,自己从焦虑紧张到心无旁骛的调整过程,自信是成功的基石。

四、加强课后反思。教后的总结反思是组成教学环节的有机的一环,写好教学后记有利于改进教学方法,是捕捉教学灵感的有效方法,可以为撰写教研论文提供丰富素材,将看似不相干的教学后记整理出来,认真思考、分析、概括和总结,探究教学中出现问题的解决途径和方法,可以很好地服务于今后的教学。

暴露出的一些问题。

1、课堂评价不到位。对课堂上学生的学习活动,虽然也有教师评价,但明显存在评价简单化的倾向。

2、自学指导不具体,老师包办代替。有些时候,还会出现自学指导不够具体,自学时间不够充分,不敢不能放手让学生自学的情况,老师不自觉地讲的又多了,很多本该有学生完成的任务由老师包办代替了。

在这次公开课中,我感受到这对我自己是一种磨炼与提升,通过认真备课和研究教学方法,有利于促进自己教学水平与教学能力的提高。

尽管我们现在处在紧张的高三阶段,希望每节课都教给学生足够多的知识,这势必会忽略学生吸收课堂所学知识的状态,所以在课堂教学设计上,心里难免有点矛盾的。但是不论如何,只有不断的思考与探索,才能在教学水平和教学质量上实现更大的突破。

这个过程中也让我体会到了公开课与常规课的不同这处,从教学流程上来说也了解了不少,从课前的准备和课后老师的点评让我学会了很多东西.但还是有很多地方值得注意。作为新一代的年轻教师,我会尽快成长起来,不会怕挫折和困难,会敢于面对。我会不断努力、不断进取、不断反思,不断充实自己,积累经验,再实践中感悟新课程理念,让我的课堂更精彩。


篇二:公开课心得体会

11月29日上午,学校组织了每半年一次的公开课。每次听优秀的老师们作公开课,都毕恭毕敬地聆听,唯恐漏掉哪一个环节。这次也不例外,听三位老师有声有色的课堂,何尝不是一种享受呢!三位老师讲课都各有千秋,下面我就这三节课谈谈我的一些体会:

(一)首先,我说说韩秀敏智障班的语文课。

学校一直在提学科整合,最初我觉得有点难度,但是听了今天韩老师的语文课,我觉得这方面做得非常顺畅自然。她把律动和音乐有机的结合起来,使得语文课生动活泼,学生的积极性完全调动起来。

第二,小小智慧树运用到课堂。基于智障孩子多动爱说的的特点,智慧树让孩子们充分展示了自己。

第三,韩老师形成了自己固有的教学模式。我特别欣赏她课前让学生和老师打招呼的环节,听着那稚嫩的童音:“韩老师,您好!”我突然觉得原来智障孩子也是那么可爱!

第四,课堂评价独特新颖。孩子们的照片出现在电视上,而且在做着各种各样活动,“可爱宝宝、进步宝宝、聪明宝宝”,不同层次的学生给予了不同的评价。

第五,教学方法灵活多样。卡片的高低,控制音量的大小;逐步延长句式,让不同层次的学生都有所提高;游戏“猜猜猜”寻找生字,寓教于乐。

(二)郭红娟老师的听障班语文。

首先,我们说听障班主要还是知识教学为主,教师要把握教材,有效组织教学,教学生一些语文学习的方法。郭老师课前的知识积累让我感触颇深,语文这门学科要从小培养学生积累语言、运用语言的能力,孩子们通过用“雪”组词,产生很多联想,不但拓宽了学生的思维,而且积累了许多的词汇。

第二,多种形式的朗读。这节课采用了指名读、领读、大声读、默读等多种形式,使学生能正确、流利的朗读课文。

第三,通过多媒体欣赏图片、地图展示、播放视频,突破了教学中的难点。遥远的天山、盛开的雪莲花,都是学生感到陌生的事物,教师让学生欣赏图片,不但认识了天山、雪莲,还获得了美的享受。观看天安门壮观的升旗仪式,并且和我校的升旗仪式对比,使得学生很好的理解了“壮观”一词。

第四,教学生活化。文中的小男孩、小女孩都想走出家乡去看看外面的世界,通过这个主题让学生认识自己的家乡平泉,搜集一些美丽家乡平泉的图片,激发孩子们热爱自己家乡的思想感情。

(三)刘艳霞老师的微机课。

首先,我想说:“我真的很佩服刘老师!”刘老师就是我学习的楷模。她对待工作极其认真负责,而且无论教哪门学科都干得非常出色!

第二,学生学的专业知识丰富。这节课刘老师给我们展示了学生对photoshop软件的使用,我听了都很茫然,不过学生却能把“原理”都回答出来,何况他们又是学习有障碍的,真是不可思议!这其中,老师下了多少功夫呀!

第三,课堂时刻在树立学生的自信心。“我能行!”“我是最棒的!”教师不停地在用激励的话语,帮学生打气,加油,使学生轻松地完成了本节课学习任务。

第四,亮丽的课堂评价。刘老师结合我校的“五星学生”评比,课堂最后设计了摘星环节—我最闪,有效的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不难看出,这是一个长期坚持的结果。我应该向刘老师学习,学习她那契而不舍的精神。

当然,三位老师讲课过程也有一些不足之处,待日后探讨吧。

以上就是,我这次听课学习的一些心得体会,和大家一起交流,共同提高。


篇三:听公开课心得体会

有幸听了李老师的数学课,使我受益匪浅。她的课,设计精美,我时常被教师的精彩设计所折服,被课堂的情绪所感染,同时也为学生思维的火花所欣喜。这次听课让我对新课改的理念又有了一次升华。

李老师的课前提问、课前小游戏拉近了师生间距离,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上课教师精心设计了教学课件,使教学变得形象直观,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贴近学生生活,做到学数学用数学。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运用到生活中。课件整体设计思路好。李老师能使用视频展示台对学生作业和作品进行展示,方便、快捷且清晰。李老师语言富有感染力,课堂评价及时,关注了学生的情感。能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在教学中李老师还采用了小组合作的学习方式,让学生通过明确分工,协调配合,对学习内容进行充分的实践和探究,让学生自己找出答案或规律,培养了学生的合作探究能力。体现了探索性的教学过程。授课者总能在教学过程中创造愉悦和谐的课堂环境使学生间的情感产生交融,促成学生高昂的学习情绪,使学生学得自主、学得主动、学得灵活、学得扎实。新授内容都是通过学生身边的知识让学生自己去研究然后自己得出结论。最后把新知变成能力。

听了这节数学公开课,使我亲眼看到他们各自的教学艺术风采,深深地感染了我,鼓舞了我,打动了我的心。通过堂课,让我直观的看到老教师在“先学后导,当堂达标”新课改中的模范作用。


篇四:听公开课心得体会

每当我自己讲公开课或者听别人讲公开课时,我经常思考这样一个问题:怎样才能上好一堂数学公开课呢?经过近几年的摸索与实践和近期听的公开课,我从中悟出了几点粗浅的体会。

公开课要想讲出新意,就要不步人后尘,不因循守旧,不照搬别人的教案,在某些方面有所突破,这样才能引起老师们产生学习仿效的欲望。

于老师的《角的初步认识》一课用的教学课件非常特别,新课伊始通过动画的形式把学生带入了几何王国,从几何王国里面让学生说一说遇见的老朋友长方形、正方形、圆形、三角形等,然后出示角,提出疑问,引出课题“角”。在比较角的大小的时候,通过红角和蓝角比大小直观形象的展示了,角的大小和边的长短没有关系,只和叉开的开口的大小有关系。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学习数学。虽然学生的智力水平、经验背景和学习习惯存在差异,但每一个智力正常的儿童,都可以学习大纲规定的数学内容,都有条件按教学要求学好数学。不同的学生学习不同水平的数学。学生之间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教师应当承认学生的差异,并为不同的学生提出有差别的学习要求。不是让每一个学生都按同一个水平发展,学习完全一样的数学知识和达到同样程度的数学水平。

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在处理教材上,教师的主导作用没有得到充分发挥。教师驾驭教材的能力不强,过分地迷信教材,即使发现教材的内容有问题,也不敢吭声,总认为教材不可能出错。有的甚至成了教材和教学参考资料的传声筒。乔老师的《循环小数》一节课,让学生仔细听火车行驶时发出的“咔嚓”声,发现了什么特点,出示了一年四个季节,通过这样一个个的实例,让学生充分认识到循环的本质,让学生通过自己举例,加深了对循环这一现象的理解。也为这一节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传统的小学数学课堂教学,主要是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教师布置学生操练,每一步都由教师领着学生往前走。在这样的教学模式的规范与影响下,学生不习惯于独立思考问题,更不敢越出教师设计好的教学思路。这显然不符合知识经济时代对人才素质的要求。卢老师的《比大小》,刘老师的《三位数减三位数的连续退位减法》都打破了传统的教学模式,重视学生的说,让学生自己动手,动口,让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得到充分发挥。

游戏是低年级儿童感兴趣的学习活动。在他们的生活中,游戏与学习是不能截然分开的,而是互相渗透的。学生在游戏中可以顺利地掌握新的学习内容,同时,学生创造性的自我表现、独立性和积极性的情感体验正是在游戏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游戏在整个小学教育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张军超老师的《几和几》充分体现了这一点,通过苹果这一实体教具让学生分一分,并且当做奖品奖励孩子,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后来的找朋友更是在游戏中学习和巩固了所学习的新知识。

要想上好一堂数学课,教学中要启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要使学生学好数学,首先要让学生喜欢数学这门学科。对数学学科的兴趣来自于具体的课堂教学实践,把数学教学设计得更能引发学生的兴趣,课堂教学的气氛更加宽松和谐,就会引起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要为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情景。学习数学要以一定的经验为背景,教学过程中应该为学生提供有利于学生理解数学,探索数学的实际情境。学生学习数学不应以接收式的为主,要给学生充分的机会通过对实际问题的感知、操作等活动来认识数学。让学生“做”数学比简单地教给学生数学知识更重要。为学生留有探索与思考的余地。在教学过程中,学生要有机会探索问题和思考问题。教师不能代替学生的思考,也不能简单地以成人的眼光对学生的解答作出判断。要给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的机会,尊重学生以不同的方式理解和解答问题。


篇五:语文公开课心得体会

我代表徐汇区向全市小学语文教师上了一堂公开课,意在向老师传达一些二期课改的理念。

说句实话,二期课改的理念我们都会说,但关键是如何在课堂上体现出来,这就要求老师在上课时,不仅要考虑教学内容的圆满,更要考虑先进理念转变为教学行为的可操作性,也就是我们常说的“从备教材到备学生”的转变。在这儿,我就想谈谈通过这堂课我的一些启发与收获,让我们共同切磋、学习。

这堂课主要强调学生的主体参与性,因为学生只有主动参与才能获得发展,而发展又应当首先体现在创新精神的树立和实践能力的提高,因此,我们采取了以下教学策略:

一、创设情景,“疑”中求“新”

“疑”即质疑问难,古人云“学贵有疑”,“学则须疑”,疑是思之源,思是智之本,疑是探求新知的开始,也是探求新知的动力。进一步说,疑是创新的开始,也是创新的动力。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质疑,主动探索,创造性地释疑。

就拿《爸爸和书》这堂公开课来说吧,在学习新课之前我就安排学生质疑。学生开始提出的问题多为“‘珍宝’什么意思”等这样的表层问题,而在课堂上,经过深入思考后,学生进一步提出了“‘我’为什么会视这么一本又薄又破旧的书为珍宝”这样较有价值的问题。而我在教学时则就以此为突破口,引导学生采用“联系上下文,边读边思”的方法来解决这一疑问。

二、尊重主体,“放”中寓“新”

“放”即开放,传统的语文教学大多是“牵牛式”的,教师严格地牵着行,学生小心地跟着走,大量的时间在分析讲解中虚度,这样的做法不仅不利于发展学生的思维,而且难以提高教学效果,而教师如果善于设计开放性的问题,就能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激活学生思维的热情,启迪学生的创新思维。

因此这堂课上,我就针对学生提出的疑问,让学生展开讨论,通过找出文中相关的词、句,来证明自己的观点。学生在讨论后,纷纷举手,各抒己见,有人认为“因为这本书是‘我’省下车钱好不容易买来的,所以会视它为‘珍宝’。”也有学生抓住“临时工”、“干零活”这两个词,说“这本书书是爸爸在生活十分窘迫的情况下给‘我’买的,其中包含着深深的父爱,所以我会如此珍惜。”再往下学,同学们又发现了另一个原因,那就是读书给‘我’带来了许多快乐。至此,同学们通过“联系上下文,边读边思”的方法,自己总结出了“我们”视这么一本又薄又破旧的书为“珍宝”的两个原因。

三、树立信心,“异”中见“新”

“异”即求异,它是创新思维的核心,教学中要引导学生大胆提出自己的见解,展开不同意见的争论,使学生突破常规和经验的禁锢,积极、独立地探索问题。学生摒弃了单向线形的狭隘思路,就可以求得多种设想、方案和结论,从而创造性地解决问题,思维的广阔性、灵活性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如这课堂上,在解决课文为何要以“爸爸和书”为题时,课堂上又引起了一番激烈的争论:有人认为题目中包含了爸爸对“我们”的希望——希望“我们”成为爱读书的人;也有人认为因为书是爸爸节衣缩食、省吃俭用给我买的,所以要以此为题目。说到这儿,立刻有同学提出了不同看法,他认为家中不光爸爸一人在节衣缩食、省吃俭用,而是全家在爸爸的引导下共同节衣缩食、省吃俭用,省下钱来买书。针对学生的种种看法,我并没有简单地评判对与错,而是随机评点,通过分析、比较进行求异思维能力的训练。事实证明,证明这种训练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这堂课的真正价值就在于将二期课程的一些理念转化为可实施过程中的行为。但这堂课只是“抛砖引玉”,更多的转化,要靠我们自己去尝试、去探究,并在不断的课程实践中获得自身专业的发展。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