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心得体会 > 生活部工作反思检讨 > 导航 > 太空生活趣事多教学反思

生活部工作反思检讨

太空生活趣事多教学反思。

每朵花都没有一样的时候,人也是一样。先发表自己的意见或感想,然后引用读过的文章来做印证。每一个人在学校的时候都有写心得体会的经历,写心得体会目的是提升我们的思考能力,指导我们的实践,怎样才能将我们需要的心得体会写好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太空生活趣事多教学反思”,为防遗忘,建议你收藏本页!

篇一:太空生活趣事多

太空,充满了神秘的色彩,宇航员,是人们心目中的英雄。太空中的生活究竟是什么样的?课文题目一下子抓住了读者的心。本课用浅显生动的语言,介绍了一些新奇有趣的太空生活知识,并巧妙地交待了造成“奇特”的原因。全文共分六个自然段,从“睡觉、走路、喝水、洗澡”四个方面向人们介绍了鲜为人知的太空趣事,条理清楚。

小学生好奇心强,太空中的生活“趣事”对他们一定有很大的吸引力。因此,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组织他们收集有关太空的资料,引导他们把课文读好,在了解一些航天知识的同时接受语言文字的训练。同时应结合我国神舟五号载人飞船遨游太空的事件,适时对学生进行学科学,爱科学及爱祖国的教育。

实际教学下来,我发现虽然是以航天精神为契机,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起通过学习顺利闯关的信心,但是学生对航天事业并不了解,他们只是觉得很有趣,可以上天看一看。在时间上也没有把握好,使课堂教学前松后紧,在朗读时,我原本是想让学生读出有趣、新奇的感觉,但是由于时间关系,没有很好地进行指导朗读,而是匆匆而过。

篇二:太空生活趣事多教学反思

实际教学下来,我发现虽然是以航天精神为契机,来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起通过学习顺利闯关的信心,但是学生对航天事业并不了解,他们只是觉得很有趣,可以上天看一看。

前四关,主要是通过不同形式的读书活动,帮助学生整体感知课文内容,扫除字词障碍,培养自主阅读的能力。但是其中有几关没有及时地反馈。在时间上也没有把握好,使课堂教学前松后紧,在第六关时,我原本是想让学生读出有趣、新奇的感觉,但是由于时间关系,没有很好地进行指导朗读,而是匆匆而过。

扩展部分:你还知道太空生活中别的趣事吗?也漏掉了。最后写字,我觉得学生分析得很好,要是能马上练习写一写的话,效果会更好一点。

篇三:太空生活趣事多教学反思

《太空生活趣事多》是第八单元的一篇科普说明文。本单元的教学主题是激发学生学科学,爱科学。所以,在教学这一课时,我在引导学生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还注重对学生进行爱科学、学科学的熏陶。

本课介绍了一些新奇有趣的太空生活知识,这些趣事本身就是学生感兴趣的,加之文章语言清新活泼、生动有趣,很符合小学生的口味,因而课堂教学过程中,我利用多媒体紧紧围绕着“趣”字铺开,力求达到以趣激趣的效果。本课教学,我认为做得比较好的是:

一、导入过程新颖,学生兴趣盎然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在小学中,只有创设一种最佳的学习情境,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从而自主地参与到学习中来。在《太空生活趣事多》一课中,课文写的是太空生活,对孩子们来说,从未见过,很难想象,而多媒体的使用打破了时空的限制,完全把学生带到了那神奇有趣的太空世界,使他们看到了从未看到的场景。为了让学生了解更多的太空的知识,我准备了相关的图片和录像。在观看录象后,我发现学生的眼睛是亮晶晶的,他们述说着食物是如何与宇航员做游戏,食物如何飞到宇航员嘴边,宇航员在太空怎样睡觉,一切的一切是那么新奇。孩子们一下子欣喜若狂,导入过程的图片、录像以及师生的互动触发了学生的学习欲望,学生兴趣盎然,从中也受到学科学的熏陶。

二、教学重点突出,课堂气氛活跃

《新课标》要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倡导自主、合作、探索的学习方式。基于这一指导思想,教学时,我力求让学生主动参与,老师发挥启发、点拨、解惑的指导作用,营造了一个轻松、和谐、民主、开放的课堂气氛。其中,本课的生字特别多,我要求学生“在文章中划带有这些生字的词语”,然后利用学生自己制作的生字卡片与同桌合作识字,这个形式更利于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的形式,课堂效果也很好。识字教学后,我大胆地把课堂交给学生,整篇课文的教学围绕:课文介绍了宇航员在太空生活的哪几个方面?太空生活与地球的生活有何不一样?为什么说太空生活有趣?这几个问题展开讨论。学生根据老师提出的问题在相应的自然段寻找答案,然后在课堂上进行交流。这种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同时也活跃了课堂气氛。

上完这一课,我觉得遗憾的是:某些教学环节的时间掌握得不够好,以致最后一个环节只进行了一半就下课了。原定让学生分四人小组讨论、交流自己收集到的太空小知识,但由于前面部分的时间没有合理安排好,这部分内容只能留到下一个课时再进行。

f132.COM更多心得体会延伸阅读

享受生活教学反思


篇一:享受生活

改革开放30年,中华大地发生了翻天覆地巨变。我在这30年的历程中,始终有一个主题在贯穿其中,那就是学习。学习就是享受,享受学习;学习,就是快乐,快乐生活。学习就是生活,生活幸福。

学习,是一种补品,排除愚蠢增长智慧。

1978年,我是一个刚背上书包的小学生,在村里的一个破旧的瓦房里学习,课桌是泥课桌,没有板凳,每天我都要扛着板凳去上学;老师板书的黑板是块木板,写字时“哐啷”作响。尽管不如现在的小学生幸福,可以从电视、电影、教师的多媒体课件、图书馆等渠道获得知识和信息,但不影响我的学习热情。那时,我就喜欢看书,看的书多是小人书,也就是连环画那样的,也多是借别人的。有时用捡破烂换来的钱去城里的小书摊上买些回家看看,看完了就与别人换着看。另外,小时候看露天电影是我们接受外界信息的另一个重要的渠道,凡是听说什么地方放电影,我总要去看,有次跑十里路去看电影。学习,是精力食粮,对我的健康成长有辅助。

学习,是一种享受,驱逐寂寞书写充实;

1988年,我高中毕业,随后就考入师范学院。在师范学院的课余时间里,别人去学跳舞开展娱乐活动,而我一有时间就贪婪地钻在书的海洋——图书馆和阅览室,一本接一本地看,做笔记写感悟,使我的阅读面超过以往的十几年。那时的每天早晨坚持背唐诗宋词,睡觉前写随笔 等,为自己以后的教师生涯积聚一些养分,拓宽了视野,晋升自身的综合涵养。毕业时,已经在公开的报刊发表了多篇文章,与大学教师合写了一篇学术论文。这就是一种充实,是学习带来的幸福记忆,是享受学习。

篇二:享受生活教学反思

上新课之前,介绍了作者海伦凯勒的有关情况。当介绍到她是一位集盲聋哑于一身的女作家时,课堂上传来了“啊?”“哎呀?”“太厉害了!”等惊叹声。原以为学生凭着对作者的好奇,一定会对课文内容产生浓厚的兴趣,学习本课时一定会特别认真,然而事实却并非如此。他们匆匆读完了课文,解决了生字,了解到海伦凯勒在残疾的情况下仍能够从事编织、下棋、打字等活动后只轻描淡写的说了句:“厉害,厉害。”连先前的惊讶也没有了。怎么回事?这样的话,本课上得就很失败了,连教学目标也没完成。我细想了一下,认为之所以会这样的原因可能是:一、学生觉得海伦凯勒离我们很遥远,她怎么样与自己没多大关系。二、海伦凯勒是名人,是伟人,伟人可不就应该这样嘛!

我想以后再上这篇课文时应该把海伦凯勒学习文化之初摔东西、暴躁、发很大的脾气等等与一般人无差别的种种表现都讲给学生听。让他们意识到:伟人也是从平凡人成长起来的。这样,是不是可以拉近学生和海伦凯勒之间的距离,让他们最终明白只要自己努力也可以变得很优秀呢?应该说这里用到了德育方法之一--榜样法,用海伦凯勒的模范行为和卓越成就来影响学生的品德。海伦凯勒的确是一个非常好的榜样。

设计生活标志教学反思


篇一:设计生活标志

《美术新课程标准》指出:“应将美术课程内容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紧密联系在一起,强调知识和技能在帮助学生美化生活方面的作用,使学生在实际生活中领悟美术的独特价值。”

《设计生活标志》很好地体现这一要求。教材从日常生活出发,内容涉及标志的涵义、分类、用途、特点及设计标志的构思、取材等诸多方面,进而引导学生为学校涉及实用、美观的标志,领悟美术在生活中的独特价值。

伊始,我在思考:通过本课学习,学生们应该学到了什么?我的课不应该是一节课下来,看似什么都教给学生了,或者看似学生什么都会了,实质一无所有或收获甚微。因此,在教案设计时必须把握好美术知识技能传授的度,既要考虑不能过于注重知识点,怕讲得太少,学生不知道;又要思量不能讲得太多,让学生产生疲劳,不感兴趣;而教学方法的设计,如果太专业,不从生活实例入手,会让学生觉得枯燥乏味、不感兴趣。

基于这样的考虑,分析教材后,我首先考虑让学生走近生活,认识标志,客观地了解、学习有关标志的知识;再走近标志,了解标志设计的要素与基本方法;接着寻找学校各处(如楼梯、操场、教室等)需要的标志内容,最后将自己的设计意图,通过标志设计来表达。这样的活动设计,适应了学生的心理特征,突出了知识的层次,学习难度不高,学习起来轻松、有效。

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我按照预设的内容,结合课件,步步为营开展活动,注意运用生成性的的内容,学生兴趣浓、情绪高、达到预期的效果。欣慰之余,我的收获是:要学会挖掘合适有效的教学内容,带动学生参与学习。

“课程源于生活,高于生活”。教学活动的设计,首先要考虑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学生生活在社会大环境内,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时,要重视寻找学生“生活中熟悉的事物”,作为教学的切入点;同时,教师应把握好知识技能传量的“度”,有效地解决教学中的重难点。其中最为重要的是“对教材的合理挖掘与重组。”本课如按课本内容上,课的密度会小很多;我遵循“以书为本、适度延伸”的原则,对课的内容进行了挖掘、重组。按照“从生活中寻找标志——认识各种各样的标志——给标志分类整理——将标志运用于生活”的总体思路完成教学设计。整节课思路清晰,遵循了循序渐进的教学规律。

其次,是“注重多种形式教学资料的集成化”。 所有的美术知识都是来源于生活,更与生活实际紧密结合。只有在知识与实际生活结合的学习中,学生才会兴趣昂然,才会轻松、投入,充满激情地主动探索和创造。图片资料、动画、实物展示等齐上阵,浓缩了生活精华,为学生提供翔实的资料,带动学生参与学习。

本课在学生作品展评的环节中,我注重了掌握好评价语言的“度”。 不以“成人的眼光”看待学生的作品,针对学生的年龄特点以通俗易懂的语言评价学生作品,对学生的作品以表扬鼓励为主,并接受学生对作品的“再评价”。要认识到不同学生有不同的作业内涵,只要是体现学生性情的都是好作品,不以学生的掌握技法的高低作为评价标准;学生掌握能力的差异性导致掌握程度有高低,只要是体现学生性情的,有真情实感的,并能围绕一定的课堂知识点的作品都是好作品。 回想《设计生活标志》一课的教学过程,我深切体会到帮助学生“用自己的眼睛观察生活,用自己的心灵感受生活,用自己的方式表现生活”的重要性。我想,教师只要掌握好知识技能传授的“度”,注意相应教学技巧的“巧引”,让学生轻松地接受知识技能和有创造性地表现自己的感受,的目标也就达到了。

篇二:设计生活标志教学反思

《设计生活标志》是人美版第八册第四课教学内容,属于“设计?应用”类的美术课程,目的是引导学生为校园设计实用、美观的标志,并用在自己的校园内,用以提高学生的设计意识及自己动手装饰美化生活的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审美创造力和学习美术的兴趣。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明白标志在我们生活中的作用,我们看到这些标志知道应该怎样做,并且自己会设计简单的标志。

四年级学生虽然已经具备了初步造型、设计、制作的能力,对绘画工具及各种材料的运用处于快速发展阶段,但这一课对于他们来说还是有一定的难度,尤其是对设计的标志很难做到易识别、简洁、美观,不容易被学生理解和掌握,对表现什么样素材的标志会感到困惑,往往出现眼高手低的现象。所以我让学生为校园创作标志,我在教学环节的设计上首先让学生走近生活,引导学生主动认识标志,客观的了解,学习有关标志的知识;再走进标志,将自己主观的设计意识,用标志的设计来表达。这样的设计适应了学生的心理特征,突出了知识的层次,降低了学习的难度,使学生学习起来轻松,有效。

本课在教学中我比较注重联系生活实际,通过创设教学情境,使学生很自然的进入上课的主题,感知标志给我们生活的帮助,体会标志的作用。通过活动让学生将标志与行为主动联系起来,激发了学生学习兴趣,为下一步的教学进行了一定的铺垫。我们知道,课堂教学是对学生进行德育的主渠道,在传授知识、启发智慧、发展能力的同时,应不失时机地进行思想教育,把渗透到每一节课中。因此在课堂上,我结合教材的特点,表扬学生们不乱扔垃圾的好习惯,教育学生要节约用水、爱护花草树木、保护环境等等。从正面对学生进行公德心的教育。

本节课教学还存在不足和遗憾:

1、大部分的学生作品表现形式内容雷同于示范作品,有创新的学生作品较少。我想这与教师的演示有直接关系,在这一环节,教师可以让学生自由创作发挥,这样学生作品的表现内容会形式多样一些。

2、在设计的环节处理的较好,但是画的太粗糙,构图不好,画面也不够整洁。

篇三:设计生活标志教学反思

一堂公开课上完,真是让我受益匪浅,在一次有一次的试课过程中,让我看到自己在教学中的不足。

我想起柴静在《看见》中写自己,在他最初做采访的时候,完全不顾及被采访者的感受,不顾被采访人的痛苦,以自己的方式追问被采访者,想要得到自己想要的答案,不顾一切。

我在想,我在上课的时候,是不是只想着自己要的答案,只跟着自己的想法,完全不去顾及学生的感受,不管他说的是不是这个问题的答案,不管他的感受。

我接受过很多理论知识的,告诉我,在教学中呢,首先要关注学生,与学生互动,我想,我的问题就在于教学的过程中只顾自己的教,而关注不到学生的学。一堂课下来,完全是自己在讲,也没有关注到学生的回答。

课堂调控也很重要,怎样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把学生带到课堂上,让学生产生学习的兴趣,在淮河路小学的试课中,我不仅是只顾自己的讲,在学生说话,不认真听讲的时候,没有及时制止,表扬、鼓励很重要,但是适当的批评更有助于教学活动的进行,也经常看到一些资料,说表扬要具体到一个点,就是表扬的原因,表扬一个孩子你很不错,你很棒,你说的很好,要具体到他什么地方不错,哪一点棒,哪一点回答的好。在这节课中,我批评一位男生,只说到“批评这个男生”,但是并没有说到为什么批评他,而其他学生也并不知道我为什么批评他,这样的批评也起不到丝毫作用,如果我但是批评到他,并说出批评的原因,因为他上课说话,影响到课堂纪律,影响到他人,这样会让他人引以为戒。

另外,在课堂中针对学生的回答做出正确有效的评价也很重要,我在课堂中缺乏评价语言,缺乏正确有效的评价,在上课的时候,我问到课本中用到的设计生活标志的方法的时候,有个孩子说到标志的形状,我应该提醒他,你说到了标志的形状,你能说说在课本中设计标志的方法有哪些吗?听孩子的回答,怎么做出正确的评价,在学生回答不出问题的时候怎么及时鼓励,在学生答非所问的时候,怎么及时引导,并且不伤害孩子的自尊心,这些都是我在以后的工作中需要学习,在课堂中有针对性的改变,减少对学生无效的批评,找到学生的优点,有意识的对学生的回答做出正确有效的评价。

其实在整堂课中,我都没有主要到与学生的沟通,只关心我的课会不会讲完,问问题的时候,也没有关注到学生的回答与我的问题是否一致,没有做到及时引导,在学生回到不出我的问题时,我应当引导他来回到问题,但是我却自己说出来,没有正确的引导,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针对这点,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应在注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方面多努力,制定适当的措施,让学生动手、动口、动眼、动脑,使学生积极参与学习活动,并能投入到学习过程中去。

怎样走到学生中间,去和学生交流,也是我应该思考与改进的。

另外,课堂语言是一门艺术,但是这门课堂艺术的把握有待提高。另外在课堂最后的评价中,也要用到专业的美术语言来评价,设计生活标志是根据标志的用途和特点来设计。评价则要根据课堂所学知识做出有效评价。

在一次又一次的课堂中,让我看到自己的不足,在这堂课的准备过程中,让我看到自己在处理课堂事件中,应变能力差,工作缺乏条理性。

在工作中,应做到及时反思,制定改进方案,以促进工作的有效进行。

生活中的数学教学反思


篇一:生活中的数学

一提到复习课,别说学生,就连老师都挠头。学过的旧知识被老师一股脑地搬出来,然后就是机械地要求学生记定义、记概念、记公式,接踵而来的就是大量的练习。对这样的复习,学生的兴趣不高,教师也被搞的疲惫不堪。如何才能把复习课上的生动有趣呢?本节课我又进行了一次大胆的尝试,利用火柴盒让学生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解决问题,把数学与生活巧妙地结合在一起,既掌握了相关的数学知识,同时又进行了一次的思想教育。更重要的是学生不再认为复习课枯燥无味,而是节节有新的收获。火柴盒曾是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样东西,但近年来被其它一些东西所取代,很多学生对它缺乏了解。新课标指出,教师应因地制宜,有意识、有目的地开发和利用各种资源。于是我把它引进课堂,并人手一个。学生在计算火柴盒的实际用料面积时方法多样,做到了一题多解;在讨论火柴盒的包装问题时,学生的包装方法不尽相同,大多数同学从省纸的角度出发,认为怎样消失的面最大就怎样包,也有个别的同学是从美观的角度出发,提出了自己的包装方案,更有一个平时学习较差的同学说出了他自己的包装方法,说不一定要节省包装料,两个小面重合大面露在外面可以画出美丽的图案便于销售,体现了现代学生的个性特点。整节课把学生的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有机地结合起来,既有师生之间的互动,也有生生之间的互动。最精彩的还是学生最后的发言:“我觉得,我们真的该保护环境了,因为一大片一大片的森林已经消失了,人类赖以生存的美丽家园已一步一步失去了绿色,我感到很心痛……我呼吁大家不再用一次性木筷,把绿色还给地球吧!”

可我在本节中也有感到困惑的地方:当讲到火柴盒的用料面积时,我让学生试做,每人一种方法,做起后在小组交流自己的方法,学生开始动手操作都在量有关的数据,做出结果,但由于学生量数据的误差做出的结果不一定相等,在小组检查时是否只流于了形式,在这里我让学生交流的是方法,是不是没必要让学生计算?计算的时间也浪费了,也没起到什么作用?这是我的第一个疑问;第二个就是在探究火柴盒的包装时,学生说两盒包装在一起只要把大面重复在一起就节省包装纸,小面重复在一起就会浪费包装纸,是不是在这里让学生亲自动手量一量,做一做,把计算的时间用在这里,那样就不是走形式了,真正在这里让学生去感悟一下同学说的是否正确,这样印象会更深?还有一点就是自己对多媒体的使用不是很熟练,导致在操作时不能够得心应手。

篇二:生活中的反思

新课标提倡:数学课要能够给学生创设一个贴近学生生活实际,能激发学生参与的具体情景,让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去发现问题,然后能通过独立思考和集体合作来解决问题。此法特别适合低年段的孩子,但升入了中年段后,再创设书中的活动情景,让学生跟着我在假象中学习,连我自己有时都觉得很别扭,课堂上也再没有孩子因为我一开课创设的情景而兴奋应承的欢呼声了,于是创设情景变成了走形式。

中国人为什么要学习语文?这个问题不言而喻。那为什么要学习数学?训练逻辑思维能力是深层次的,其最重要的我想还是应该让学生懂得数学来源于生活并回归生活解决实际问题,这是知识,更是能力。故而,我将中年段的创境着眼点定在——切实挖掘、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在《购物》一课中,我先结合学校新建的实际情况,创设了“搭配、购买图书馆桌椅”这个具体情景,既起到了联系学校新建成这一生活实际来解决问题的作用,又激起了学生作为金二小主人,积极参与学习的热情。然后以小组活动的形式来展开学习,在一个较复杂的情形中去发现数学问题和寻找解决问题的条件,进而利用这些条件去解决具体的问题,进一步使学生切实的感受到数学就在自己的身边。

在后面的教学中,我又创设了一个“秋游准备”的具体情景,不给学生活动的假象,实实在在的着眼于准备工作。开展活动前,我先请同学们根据以往的活动经验,思考一下,要秋游应该做哪些准备。于是学生你一言我一语的交流着,如路线、车辆、参加人数、午餐的准备……这样即为以下的活动创设好了情景,又让学生对活动有了统筹计划的意识。

基于以上的做法,本节课学生学习热情高涨,效果也较好。

本课的几点思考:

1、既然要创境激趣,而且要使创境有意义,可以让整课的情景统一。

2、在深层次、多角度的挖掘身边的实际问题。

篇三:生活中的数学教学反思

一、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愿望,让学生体会到身边有数学

在数学教学中,引导学生观察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就如:在教学“百分数的意义”时,通过让学生寻找身边的百分数,让学生交流收集到的百分数的意义,再组织学生讨论,通过各种标签上不同的百分数的比较,学习百分数有什么作用等。这样的数学课堂,让学生深切体会到原来数学就在自己身边,身边就有数学,而且离得很近,使学生对数学逐渐产生亲切感,从而培养学生主动学习的愿望。

二、有意识创设活跃的学习氛围和有趣的学习情境

在教学中我注意选择学生身边的、感兴趣的事物,提出数学问题,为学生在生活中寻找探索知识的依托,使学生学会借助生活经验思考探索问题。例如,在为学校绿化出谋划策时,学生讨论非常积极,设计的方案各具特色。通过这样的情境,给学生提供了广阔的思维空间,让学生在熟悉的生活背景中经历了解决问题的过程。同时感受到数学与生活的联系,体验到数学的乐趣。

三、发现生活中的数学问题,学会探索解决数学问题

我们的学生不是空着脑袋走进教室的。在日常生活及以往的学习中,他们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小到身边的衣食住行,大到自然现象到社会生活,他们都有自己的看法,即使是一年级的学生,在学习新知识前,也有相当丰富的生活积累。因此,在“20以内的退位减法”教学中,我尽量根据实际生活情境挖掘数学内容中的生活画面,让数学贴近生活,在组织学生活动中,引导学生讨论解决数学问题,灵活处理教材,找准教学的起点。

教学实践使我更进一步体会到:数学即生活,只有将学生领到生活中去,切实地感受数学在生活的原形,再让学生的生活经验走进数学课堂,才能让学生真正的理解数学,学好数学,感受我们生活的世界是一个充满数学的世界。

生活中的数教学反思


篇一:生活中的数

在“生活中的数”的这节课的学习中,我根据学生平时在生活中积累的丰富经验出发,引导学生有序地交流信息,使学生初步认识到学数学是为了用数学,在我们的生活中时刻离不开数学,逐步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本节课的实践中,引导学生联系自己身边具体、有趣的事物,通过主动地观察分析生活现象,用数来表示身边的事物,说说身边的数,生活中用到的数,如“自己家的门牌号、电话号码或手机号码、生日、车牌号、自己所在的年级或班级……”;运用数简明地表示生活现象,解决生活问题,在丰富多彩的实践活动中,感受数的意义,体会数的作用是用来表示和交流。

学生所交流的信息既有来自家里、教室里、学校里的亲身经历过的各种事物、各种现象中的数;还有在菜场里、马路上、超市里、体育运动中等各种生活经历中感受过、观察过的数,从而把课堂教学的触角伸向现实生活中广阔的世界,使学生真正感受到数无处不在,体会数在生活中的使用价值。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领悟到数字既可以表示物体的数量,又可以表示序数,还可作为一种符号代码,更有在生活中的其它广泛用处,虽然此前学生已有一定的接触和学习体会,但在本节课中把数字各方面知识加以综合,交织一起展现在课堂上,强调数学知识的整体性,现实性,应用性,沟通了生活中的数学与课堂上数学的联系,更能发展学生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

篇二:生活中的数教学反思

一年级是学生良好学习习惯养成的初级阶段。一年级的学生特别喜欢童话,教学中我通过在改编过的故事中穿插数学学习的知识,让他们在听的过程中找到问题,解决问题,这时老师与学生之间的合作就比较默契了。在教学中,我还采用了小组间复述故事解决问题及小组间新编故事设计新的问题两个主要环节进行小组合作。而且通过这样的讨论,平时不愿意主动回答问题的孩子也提出问题考考小组内的同学了。合作能力得到了提高。

一、因为平等,所以互动

一年级学生好动且注意力集中的时间不长,上课时总有跟同学跟老师不配合的现象,以前出现这种情况我总说“××同学,请认真听讲”,“××同学,请坐好”等方式提醒他们注意,可效果总不理想。近段时间我多表扬和一些平易近人的语言,如“你真乖”,“你真聪明”,“××小朋友讲得真好”等语言,竟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在学习过程中,教师的民主程度,是激发学生学习潜能发挥的重要因素。教师的言行神态,都在小朋友的脑海里定位,他们也有相应的学习反映。教师时刻关注着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捕捉学生创造出来的宝贵的教学资源,让所有的学生都觉得自己被老师重视了,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认为自己是班里重要的一分子,时刻注意自己的行为了,认为要跟同学和老师好好配合。

二、因为合作,所以成功

在计算技能方面,一般的小朋友都能完成得比较出色,不需要在课堂中花更多的时间去练习。这样,其实为学生的自主合作创造了很好的条件。由于一年级的学生好动且注意力集中的时间不长等原因,我们总是担心他们不能很好地进行合作学习。学生在讨论交流的时候,往往有部分学生漫不经心地看着别人操作,听着别人发表意见,自己却不参与到活动中去,像一个旁观者。如何组织好一年级学生的小组交流合作是教学的重点任务。

篇三:生活中的数教学反思

《课程标准》强调“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把数学作为人们日常交流信息的手段和工具”,“重视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中学习数学和理解数学”等等。在“生活中的数”的学习中,我们根据学生课前的小调查所得的信息和平时在生活中积累的丰富经验出发,引导学生有序地交流信息,使教学面向学生的生活世界。主要表现在:

1、延伸课堂空间,培养学生数感

数感是一种主动地、自觉地或地理解数和运用数的态度与意识,是人的一种基本的数学素养。培养学生的数感,就是让学生更多地接触和理解现实问题,有意识地将现实问题与数量建立联系。在本节课的实践中,引导学生联系自已身边具体、有趣的事物,通过主动地观察分析生活现象,用数来表示身边的事物,说说身边的数,生活中用到的数,如“自己家的门牌号、电话号码、生日、车牌号……”;运用数简明地表示生活现象,解决生活问题,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感受数的意义,体会数用来表示和交流的作用。正是在与数的“对话、沟通、交流”中,学生的数感得以有效地发展。

在短短的四十分钟,一个小小的教室里,学生所交流的信息既有来自家里、教室里、学校里的亲身经历过的各种事物、各种现象中的数;更有在菜场里、马路上、超市里、体育运动中等各种生活经历中感受过、观察过的数,从而把课堂教学的触角伸向现实生活中广阔的世界,使学生真正感受到数无处不在,体会数在生活中的使用价值。

2、解决生活问题,发展综合能力

加强数学各部分内容间的联系,发展综合应用能力,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目标之一。数字既可以表示物体的数量,又可以表示序数,还可作为一种符号代码,更有在生活中的其它广泛用处,虽然此前学生已有一定的接触和学习体会,但在本节课中把数字各方面知识加以综合,交织一起展现在课堂上,强调数学知识的整体性,现实性,应用性,沟通了生活中的数学与课堂上数学的联系,更能发展学生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

建立数学学科与其它学科的联系,有助于与学生对知识的融会贯通,更有助于学生的思维发展。

公开课《生活处处有哲学》教学反思


公开课《生活处处有哲学》

原创: 李霞 政治学科

生活处处有哲学是高中的第四模块《生活与哲学》的第一课。课本知识点不多,但作为哲学教学的开始,是非常重要的一节课。能不能让同学们对哲学的特点有较清晰的认知,能否对哲学产生浓厚的兴趣,是本课的重点,也是哲学教学成功的开始。感受哲学是本课的基调, 让学生切实感受到哲学智慧就在我们身边,并对我们的人生起着重要的指导作用,只不过“百姓日用而不知”。引领同学们追随哲学家的脚步去思考哲学问题,去探究宇宙、人生。为此我做了这样的教学设计

1、探究哲学在哪里,哲学从哪来

设计提问:老师去参加调教比赛,结果课上的不成功,老师心情很沮丧,你能开导一下老师吗?

学生在回答问题时总会从自己的切身体会、人生经验来开导老师。问题设置能激发学生思考,而且要帮助自己的老师,学生们也非常乐意发言。通过学生的的发言来引发学生思考下一个问题:为什么同学们总是从自己的切身体会和人生经验出发来帮助老师呢?如果叫一个打鱼的人、种田的人、、、他们又会如何开导别人呢?最后展示众多格言警句看看都是谁的经验?这些经验智慧从哪来?由此很容易引出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除了实践哲学的产生还离不开思考与追问,那么就带领学生追随哲学家的脚步去思考与追问。这里我设计了三个层次

①惊讶是哲学情绪,是哲学的开端,哲学从仰望星空开始。那么我们就来仰望星空,来体验惊讶与好奇,从而引发同学们开始哲学思考。播放视频:《星球大小的尺度》

②收回我们惊讶好奇的眼神再来观察我们的生活,请大家继续保持好奇与惊讶。我们身边也有些爱思考,善于思考的人。设置情景:用庄子的《山木》引发同学们对材与不材的思考

③最后让我们保持一颗童贞的心,像哲学家那样思考和追问。体验怎样从熟知到真知的过程。我设计了对一朵花的追问,引出哲学探讨的一系列问题:一般与个别、共性与个性、现象与本质,理想与现实、主体与客体、感性认识与理性认识、人与世界的关系。

经历了这样一个奇妙的思想之旅,同学们能真切的感受到哲学思考的特点、感受到哲学是从哪来的。

哲学源于对实践的追问与思考我觉得是本课的一个难点,弄不好会流于表现和形式。让学生觉得哲学很简单,或者哲学太深奥,又或者哲学太玄不可思议。经过上述的步步为营、层层深入的追问与思考,让学生亲身体验,从而突破难点。

2、探究哲学的作用。哲学到哪去的问题

体验了哲学思考的玄妙,但有人会问我整天思考这样的问题有什么意义呢?这个问题的解决我也是设计了三个层次:

①由哲学引入,因故事中有哲学家给学生的测试问题,所以让学生也参与到故事的完成中,展现学生的思考,共同体验哲学智慧,并结合学生刚刚学过的《文化生活》知识,体会哲学智慧的作用。

②设计生活中人人可能遇到的问题,同时又是社会中大家热议的问题:“刘翔该不该退役的事件”,引导学生展示自己的人生哲学。从而感受生活中人人都在有意无意的运用哲学思想指导自己的人生,只不过百姓日用而不知。

③最后从每个学生自身来看哲学的作用,——与霍金比一比谁更幸福。看霍金的人生观对他的作用。经过三个层次的递进,学生感受到哲学在指导人生中的作用和意义。

3、最后谈到哲学对一个国家民族的重要意义时,我与其他老师们产生了分歧。作为公开课,我觉得哲学的作用讲到它对人生的指导意义就完成了这节课的要求,再讲对一个国家民族的重要作用,逻辑上显得有点累赘,而其他老师建议我还是要讲。那么如何处理才能不显得臃肿,又无画蛇添足之嫌呢?这让我着实费了一番心思:因而就有了“对学生的寄语”这样的设计,其内容虽在本课知识目标之外,但大家会觉得又是对学生的合理要求,又在情理之中了。

准备一堂公开课花费了很多精力和时间,自己觉得确实很辛苦,不过有付出真的是有收获。通过这堂课,我发现以前觉得很好的教学设计其实还是有很大的改进空间,的确是没有最好,只有更好!下面我就来谈谈我的体会和思考。

首先,如何用哲学方法教哲学?对于哲学教学我有很多思考,在教学过程中我意识到不能把哲学当成是一种知识来向学生传授,而要注重让学生形成哲学思维,展开哲学思考,所以我的课的方向设定为老师与学生们一起体会、感悟哲学,共同探究世界的奥秘。同学们很喜欢我的课,我自己也有点儿沾沾自喜。可通过这节公开课的的思考和打磨,我有了一个更清晰的思路。本课的内容:哲学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反思。既然这样,我们后面的哲学教学与学习是不是可以遵循这样的基本思路进行?那就是与同学们共同在实践中寻找,在追问与反思中感悟。让同学们在实践中体验,在追问和反思中思考,从而经历哲学探究的整个过程。这样是不是更能体现哲学教学与学习的特点呢?

其次,生要学会做加法也要学会做减法,老师的教学也是一样。以前这部分内容一般都要用将近两节课的时间才能完成,为了上好这次公开课,对以前的备课我做了大规模的裁减。这个过程是比较痛苦的。备课时收集了大量的素材、补充了大量的内容。总觉得这个也要讲,那个也要谈,或者这个材料有意思,那个也不错,都舍不得丢。好为人师,大概是每个老师的通病吧!所以平时上哲学课时把课备得很臃肿,显得很华丽,课上的也挺热闹,学生觉得有意思,老师也自以为得意。现在想来实际上是华而不实。教学过程成了只要能引起学生兴趣的、我喜欢的,我想讲的就都带进课堂。而没能更好的为学生服务,更好的为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服务。所以老师备课时要做加法更要做好减法!

再次,从善如流,三人行必有我师!备好课后,我把课件和自己的设计给几位同事看,他们给了我不少帮助,从错别字的纠正、到教具的使用,从细节处理到材料的取舍都给了我很多建议。所谓旁观者清、当局者迷。只要你愿意倾听,总会听到对你有帮助的真知灼见。即使对方的能力、经验不如你,或者并不懂得你的专业。平时我总是会给别人提出些建议,从教很多年了,变得有点自以为是。经过这次同课异构活动,又让我深深地体会到,一个篱笆三个桩,一个好汉三个帮,要学会利用身边丰富的资源。

最后,在备课过程中时常会有有力不从心的时候,对于海量的信息如何取舍,如何恰如其分的使用身边的资源,这取决于自己的专业功底。给学生讲哲学,老师自己对哲学的认知与理解,对哲学问题的感悟与思考水平成为对教学效果最大的制约因素。老师自己是不是常常对自己及人类实践成果进行反思与追问?是不是努力吸取人类哲学思考的成果?老师不一定要成为哲学家,但一定要成为善于观察与思考的人,要不断补充能量,提高自己的哲学修养,否则很容易在课堂上堆砌材料,而不能很好地利用它们达到较好的教学目标,提高教学的有效性。要让学生成为善于思考,有能力思考的人,从而提高学生的哲学思维能力,而不仅仅是记忆和背诵哲学观点,刻板的掌握答题模式。老师自己首先要成为善于思考有哲学思维能力的人。

另外,老师自己的为人处事和人生态度也成为教育的重要资源,所以老师要不断掌握更多的知识丰富自己,不断思考提高自己的能力,还要不断修身养性,形成自己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总之,学无止境,活到老要学到老。作为老师尤其要这样要求自己!

教育趣事:童趣


前几天,和孩子们聊天的时候,发现现在的孩子可比我们那时候有思想多了。写一写和大家分享。

1、放学后,孩子神秘地跟我说:“我和家睿是一类人。””哪一类人?““就是我的姥爷丢过钱包,他的爸爸也丢过钱包。我们都有丢过钱的家人,是不是一类人呢?””我们俩私下悄悄聊的,你不知道,真的。“

2、孩子又一次在走廊看到值周生还跑跳,就被减了分。惩罚他在走廊里练习走。我出去看女孩子跳舞,一会儿,他蹭到我身边,”我会走了。“减了分才会走,过一阵子又忘,不行继续练习吧,直到记住。”“那今天已经减分啦,我明天不减分就是了。”“你还想明天减分啊。”“今天,我没看到值周呀。”“不管走廊里有没有值周,都要稳稳的走路,怎么会忘?”“那、那我的腿刚才没记住,我以后记住了。”

3、老师让写字,他又一次坐着不动,“你怎么不动呀?看小朋友在做什么?” “我没有笔,因为我妈妈没给我削。”“自己的事不是自己做吗?为什么回家不及时整理好自己的学习用具?过来到前面我帮你。”孩子乐呵呵的拿着笔,一边用前面的转笔刀削笔,一边还频着:“我回家练琴,昨天的笔用粗了。”“你还得回家做饭是不是?”这回他听明白了,不好意思的笑了。“以后自己的事自己做,就是忘了要下课来找我帮忙,别等上课。”嗯,结果下课时,又有几个小家伙拿着没削的笔到前面找我。

今天,和朋友吃饭的时候说到班级趣事,听到这样的段子,想一想有时候孩子的糗事是既让人生气又觉得好笑。

他们班的孩子已是高年级了,可是也有不消停的,一个小男孩把同桌的本子整撕了,同桌让他粘好,可是男孩的妈妈竟给男孩准备的502胶,小男孩私下里用胶粘本子的时候,不慎胶水抹到了眼睛上 ,上下眼皮竟牢牢的粘到一起,吓得孩子大哭起来。到医院,经过一顿折腾,聪明的医生只能把孩子的睫毛剪了,眼睛才睁开。

我想到我小时候,

上学时也有这样淘的,我现在还记得那个同桌,一年级的时候,一次上课,他把不知道哪整的一块白色固体放到盛了一点水的水杯里 ,顿时一股白烟冒了出来,还伴着刺鼻的气味,大家都吓坏了。

上初中的时候,记得当时有一种塑料的打火药的小玩具枪,有一个女孩子,把火药放在桌子上,用铅笔不停的戳着玩,那是一节英语课,因为下午第一节,大家都昏昏欲睡,突然“啪”的一声响,大家清醒了,环顾教室,这时一股青烟从女孩子的桌子上升起来,教室里沸腾了。记得印象最深的,英语老师说:“谢谢你的一声响,把大家都叫醒了。”

忘记了许多,但是有许多淘气包却让人记忆深刻。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