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心得体会 > 助教学员个人工作总结 > 导航 > 蚂蚁的救助教学反思

助教学员个人工作总结

蚂蚁的救助教学反思。

对你来说,别人的想法你也不一定会接受。有时我们需要将自己对观看或阅读过的内容以文字的方式记录下来。每一个人在学校的时候都有写心得体会的经历,心得体会重点的是提出自己的看法或意见。知道怎么写具体的心得体会内容吗?下面由小编帮大家编辑的《蚂蚁的救助教学反思》,更多信息请继续关注本网站。

篇一:蚂蚁的救助

《蚂蚁的救助》是一篇讲读课文。课文讲述了一群蚂蚁在遇到危难的时候相互救助的,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界生命的敬重之情,从而也告诉人们应该学会关爱动物,关爱生命。

本课的教学难点是使学生能够感悟到课文的主题,认识到做人应该遵循的道德准则。为了突破这个难点,在这一课时教学中重点引导学生蚂蚁是怎样相互救助的?以及作者是怎样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写的,让学生通过理解重点句和词语,引导学生知道蚂蚁是怎样奋不顾身地救助同伴的,再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感受,使学生明白:做人要做一个具有良好道德品德修养的人,要懂得尊重生命,关爱他人,在他人有难的时候能奋力相助。学习这篇课文既让学生感受到作者对自然界生命的 敬重之情,也让学生受到了人与人之间要学会关爱。

这一课时教学中,成功的 地方有:

1.教学环节紧凑,时间利用率高。

2.教材中的知识点抓得比较实,注重细节,如对标点符号的 处理,进行课堂小练笔等。

3.教师讲得少,学生说得多,体现学生学习的 主体地位。

4.能够创造性的利用教材。在教学中打破教材的顺序,通过提纲携领式的问题直冲重点句段,提高了课堂教学的 效率。

不足之处:

1.在课堂中学生放生读得比较少,对有感情朗读训练、指导的 不到位。

2.教师的 语言有待进一步提高准确性。

篇二:蚂蚁的救助教学反思

《蚂蚁的救助》讲述了一个蚂蚁在遇到危难的时候相互救助的故事,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界生命的敬重之情,从而也告诉了人们应该学会关爱动物,关爱生命。

本课的教学难点是使学生能够感悟到课文的主题,认识到做人应该遵循的道德准则。为了突破这个难点,在这一课时教学中重点引导学生蚂蚁是怎样相互救助的? 以及作者是怎样按事情的发展顺序写的,让学生通过理解重点句和词语,引导学生知道蚂蚁是怎样奋不顾身地救助同伴的,再引导学生理解作者的感受,使学生明白:做人要做一个具有良好道德品德修养的人,要懂得尊重生命,关爱他人,在他人有难的时候能奋力相助。

学习这篇课文既让学生感受到作者对自然界生命的敬重之情,也让学生受到了人与人之间要学会关爱。

篇三:蚂蚁的救助教学反思

《蚂蚁的救助》这篇课文讲述了几只蚂蚁在遇到危难之时相互救助的故事,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界生命的敬重之情,从而也告诉人们应该学会关爱动物,关爱生命。

课文按照事情发展顺序,可以分为三部分,即事情的起因、经过,以及事后的感受。条理非常清晰,分段不是难事。我把教学的重心放在了第二部分的教学上,即蚂蚁的两次救助和作者的关注。我先让学生对课文整体感知,划分段落,然后直接切入重点段落,让学生找出重点语句进行分析理解。这样的流程条理清楚,结构上一目了然,重点也凸显出来了。只是在学生找出重点语句理解感悟上,显得过于粗略。没有针对性地进行细致深入的分析和指导朗读。通过师生的梳理整合,找出了相关的重点词句,加以理解,让学生明白:蚂蚁奋不顾身地救助同伴这一种本能,令作者的心灵深受震撼,这种 “ 人类所应该具有的道德品质 ” 指的就是 “ 生命之间要有关爱,人们应该懂得关爱他人,学回当别人有了困难甚至面临绝境时去奋力相助,甚至不惜牺牲一切 ” 。

在学习蚂蚁的救助过程中我让学生用上 “ 先 …… 接着 …… 然后 …… 最后 ……” 的顺序自己动口说说,明白什么是事情发展的顺序 . 因为这篇课文的中心是通过一些重点语句来体现出作者对生命的尊重与关爱。从而也让学生感受到人与人之间要有关爱,应懂得关爱他人,危难之时互相帮助。在学生找出相关的语句中的重点词句上进行挖掘。我让学生在思想上真正感悟到珍爱生命、关爱他人这一崇高的道德品质。如抓住 “ 我放弃了与这两只黄蚂蚁争功的机会,静静地观察着这个令人感动的故事。 ” 这是一个令人感动的故事。那么在每一次的救助中,从哪些词句体现出这种 “ 令人感动 ” ,如:用力、挣扎、衔咬、亲吻、触摸 …… 等等词语的挖掘,体会受难者的无助,需要帮助,而这时的施救者的举动是多么的温暖人心,让受助者、施助者、旁观者真正地感动,从而感悟到生命的美好。 当然,教学设计只是一种预想,每节课都会有一些遗憾,在这节课中也有许多不足。课文较长,在用了大量时间进行读的训练后,对于课文内容和字词的理解只能抓住关键和重点,而课文中的有些资源没有充分地被利用,对复述课文这一要求只能作为课后练习,学生得不到相应的训练和指导。另外,在整节课中,留给学生展开联想的空间不足,使学生丰富的想像力没有得到很好的展示。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将不断进行课堂教学的探索和实践,将此次教学中的一些思考和困惑,作为今后尝试和改进的起点,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f132.CoM更多心得体会编辑推荐

蚂蚁和蝈蝈教学反思


篇一:蚂蚁和蝈蝈

《蚂蚁和蝈蝈》是一篇短小却富有教育意义的童话。讲的是蚂蚁由于辛勤劳动而得以安然过冬,蝈蝈由于懒惰而又冷又饿,再也神气不起来。课文中既有蚂蚁和蝈蝈之间的对比,也有蝈蝈本身前后情况的对比。寓褒贬于对比之中,含讽刺于描写之内,两种昆虫、两种结局,说明了只有勤劳的人才能拥有幸福。童话故事符合低年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在学习过程中孩子们可以很自然地与现实生活相联系,配合上直观的图片从而更有助于学生观察想象,理解课文内容。

课标强调,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本课通过创设情境、图文结合,朗读品悟,去理解人物的形象,去评价人物的优和劣。同时新标准强调低年级的阅读主要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从这一点出发,我激发学生的生活经验,调动学生的表达欲望,悟读、演读文本。学生始终兴趣盎然,而且读出人物不同的表现,不同的结果。在本设计中我抓住了文本中的空白部分,大胆设计,让学生扮演花儿采访、老师扮演草儿采访,感悟人物形象。还让学生发挥想象,模拟蝈蝈神态、语气,演绎一段精彩的生活。

上这节课时,我觉得学生兴趣很高,在读读、写写、演演、说说中,学的比较扎实,比较轻松。最大的收获是既发展了学生的语言能力,发展了学生的思维能力,还培养了学生的想象能力。以下是我这节课的几点收获和体会:

一、创设自主学习情境,激发学习兴趣。

课程标准指出 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鼓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我在教学《蚂蚁和蝈蝈》这一课时,第一步就是激趣:通过现代教育的多媒体手段展示全课文的动态画片,设置了新异的情境,达到声光同步,视听结合,给学生的感官以多角度、多方面的刺激,把学生带入生动的意境中,获取丰富的表象,激发了学生的热情。在课堂教学之始就将学生的学习心理调整到最佳状态。产生主动阅读的要求;第二步:将夏天蚂蚁劳动、蝈蝈休息;冬天各自得到不同结局的画面,配合课文出示,激发学生进一步观察比较。

二、灵活运用教学策略,引导自主探究。

我在指导学生理解蚂蚁是怎样搬粮食时,首先请学生自读课文,说说小蚂蚁怎样搬粮食?再出示句子他们有的背,有的拉,个个满头大汗。请学生观察画面上的,边读边指出画面上蚂蚁的背、拉动作。再让学生边做小蚂蚁搬粮食的动作边读句子。在学生反复练读的基础上,给一部分学生戴上了蚂蚁的头饰,请他们上台来学一学,演一演小蚂蚁搬粮食的样子。学生进行表演体,情境丰富而逼真,使第一感知获得了鲜明的印象,把握住了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生动性,有机突了破教学重点。通过自己的主体体验,学生感受到在炎热的夏天,蚂蚁搬着重重的粮食非常辛苦,加深了对作品语言的理解,深受作品的感染,对勤劳的蚂蚁们发出由衷的赞扬。从而促进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培养了学生的综合能力,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动性,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

三、探求拓展学习方法,培养创新思维。

语文课程在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方面,担负着重要的角色。课程标准总目标之一就是: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创造性想象对于小学生具有一定的优势,他们思维的具体性、形象性,具备了良好的基础,而语文教材的情境更识于学生发展想象。《蚂蚁和蝈蝈》一课中几只蝈蝈看到了,都笑蚂蚁是傻瓜。蝈蝈会怎样嘲笑蚂蚁?这里提供了丰富的创造性想象的余地。教师抓住契机,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观察蝈蝈的表情、动作,启发想象。学生根据课文已有的线索,将片断和隐含的东西连接在一个场面中,从场面出发来创造组合出新的视野。有的说:蝈蝈会边打哈欠边对蚂蚁说:你们,大热天还搬粮食,不知道休息,真是傻瓜。有的说:蝈蝈会指着蚂蚁笑:真是一群傻瓜,搬粮食多累,瞧,我们在大树下乘凉、唱歌,多快乐啊! 这个故事的结局:冬天到了,蝈蝈又冷又饿,再也神气不起来了。也给学生留下了想象的空间,我也出示了画面,请学生观察蝈蝈此时的表情和动作,稍加提示:这时,蝈蝈又会做什么?说什么呢?学生便会对结局再创想象。学生的想象既有蝈蝈的直接感受,又有蝈蝈的内在心理。两次想象对比,相异而丰富。突出了文章的主题,使学生受到自主教育求得真善美的和谐统一,这类发展创造想象训练,促使学生的思维纵深发展,有益于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四、积累运用语言文字,加深内心体会

教学到最后的环节,我根据课文内容自编了一篇三字经, 内容如下:

烈日下,小蚂蚁,搬粮食;绿蝈蝈,忙乘凉。

北风吹,勤蚂蚁,多幸福;懒蝈蝈,被饿死。

小朋友,学蚂蚁,爱劳动;展未来,生活美。

学生在学习三字经的同时再次从整体把握了课文。在最后的环节,我还注重成语的积累,借助生动有趣的童话故事,我结合《练习七》教学了几条成语,“有备无患,防患未然”、“人无远虑,必有近忧”,利用故事情节,学生轻松地懂得了成语的意思,也加深了对课文内涵的理解。如果平时的教学注重语言积累,对于学生说话、写作都是有帮助的。

随着课程标准颁布和实施,我深切地感受到,语文教学中,我们应尽其所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之乐学、善学,在课堂上通过师生交往,构建平等的和谐的师生关系,营造一个宽松和谐、敢于发表自己独立见解的氛围,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

篇二:蚂蚁和蝈蝈教学反思

《蚂蚁和蝈蝈》是苏教版第七单元中的一篇短小却富有教育意义的童话故事。讲的是蚂蚁由于辛勤劳动而得以安然过冬,蝈蝈由于懒惰而又冷又饿,再也神气不起来。课文中既有蚂蚁和蝈蝈之间的对比,也有蝈蝈本身前后情况的对比。寓褒贬于对比之中,含讽刺于描写之内,两种昆虫、两种结局,说明了只有勤劳的人才能拥有幸福。童话故事符合低年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在学习过程中孩子们可以很自然地与现实生活相联系,配合上直观的图片从而更有助于学生观察想象,理解课文内容。

新课标要求语文教学要创设自主学习的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所以本课的开头我设置了两则导入,谜底分别是:蚂蚁和蝈蝈,揭示了本文的课题,并请他们发现这四个字有什么特点。学生首先对谜语很感兴趣,猜完再观察这几个字都有虫字旁,说明都是昆虫,增加他们的成就感,激发学生学习的热情。在课堂的开始就将学生的学习心理调到了最佳状态,产生主动阅读的要求。

在初读课文的环节,我主要是通过多种方式朗读,让学生熟知课文内容。首先我让学生先看课文配套的光盘,既听了一遍课文,又对课文产生浓厚的兴趣。因为低年级学生很容易被吸引,在他们被光盘上的动画吸引了时,再去读课文就会很主动的了,不会很被动的、机械的去读。读完课文,我首先采用的是指名分段朗读,把课文先疏通一遍。读的时候注意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接着就是让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段落再读,并把它读好,其他同学当小评委。这样读书就不会太单一,大家可以根据自己的喜好来选择自己想读的段落。而且在别人读的时候,其他人也不会没事做,想着怎么评价,同时也是在锻炼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在这其中,我渗透着指导学生朗读,帮助学生读好长句子、难读的句子。把课文读好了,才是学课文的前提条件。

精读课文我主要是让学生通过朗读表演和充分想象来完成对课文的学习和理解的。比如第一段:我先是出示夏天火热的骄阳,让学生感受到热,接着读好“夏天真热”。由“这么热的天,一群蚂蚁在干什么呢?”这个问题切入到第一段的教学中去。指导学生看图,知道蚂蚁在背粮食,有的背,有的拉,个个满头大汗。接着让学生来做做勤劳的小蚂蚁,也来背背粮食,也就是朗读并表演。因为表演使情景更丰富而逼真,使第一感知获得了鲜明的印象,把握住了语言表达的准确性和生动性,有机突破教学重难点。学生通过自己主体体验,感受到炎热的夏天,蚂蚁搬粮食的辛苦哭,加深读作品语言的理解,深受感染,对勤劳的蚂蚁发出由衷的赞扬,从而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而且表演可以调节课堂气氛,使课堂更加的活跃。在读到“个个满头大汗”的时候,老师适时教学“满头大汗”这个词。可以问什么情况下会满头大汗?通过学生自己举例,既理解了这个词,又做了说话练习。第二段我是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因为低年级的教学不适合用一个问题套着一个问题下来,那样会太烦琐,而且会减少学生读的时间。所以,一年级的课文都非常的简单,直接可以从读中去理解,去感悟。这一段我主要是让学生读和想象“蝈蝈可能会小蚂蚁什么?”让学生充分发挥想象。因为新课标指出:语文课程要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在发展语言能力的同时发展思维能力,激发想象和创造能力。这个问题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想象空间,可以边看图边做动作,配合着想象。学生说得很好,充分的发挥了想象。在读到“自由自在”的时候,重点讲一下这个词。问学生是否知道“自由自在”的意思,就是想干什么就干什么。所以,蝈蝈想乘凉就乘凉;想唱歌就唱歌;想睡觉就睡觉,真是“自由自在”。引导学生把这一段又记忆的一遍,加深印象,知道蝈蝈过得很舒服。这个故事的结局:冬天到了,蝈蝈又冷又饿,再也神气不起来了。也给学生留下了想象的空间,我也出示了画面,请学生观察蝈蝈此时的表情和动作,稍加提示:这时,蝈蝈又会做什么?说什么呢?学生便会对结局再创想象。学生的想象既有蝈蝈的直接感受,又有蝈蝈的内在心理。两次想象对比,突出了文章的主题,使学生明白只有辛勤劳动,才能创造幸福生活,同时也提高学生的创造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本课的教学中也有遗憾:

(1)、教学中,我虽然注重了朗读的指导,留出了大量的时间让学生朗读,但如何让他们去观察、去体会,从而使学生能够融入文本,入情入境地朗读,切实把“要我读”变为“我要读”,这方面做得还不够,这也上我今后要努力去探索的。

(2)、写字教学和阅读教学联系得不够紧密。我教的是“粮”和“呼”两个字,在阅读到写字的环节中没有很好的过渡,感觉有点突兀。

“课堂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只有不断有遗憾才会有不断的进步。在今后的教学中,我一定要不断地吸取更多的经验,争取使自己的教学水平有更进一步地提高。

篇三:蚂蚁和蝈蝈教学反思

《蚂蚁和蝈蝈》是一篇短小却富有教育意义的童话故事。讲的是蚂蚁由于辛勤劳动而得以安然过冬,蝈蝈由于懒惰而又冷又饿,再也神气不起来。课文中既有蚂蚁和蝈蝈之间的对比,也有蝈蝈本身前后情况的对比。寓褒贬于对比之中,含讽刺于描写之内,两种昆虫、两种结局,说明了只有勤劳的人才能拥有幸福。童话故事符合低年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在学习过程中孩子们可以很自然地与现实生活相联系,配合上直观的图片从而更有助于学生观察想象,理解课文内容。

课标强调,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本课通过创设情境、图文结合,朗读品悟,去理解人物的形象,去评价人物的优和劣。同时新标准强调低年级的阅读主要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从这一点出发,我激发学生的生活经验,调动学生的表达欲望,悟读、演读文本。学生始终兴趣盎然,而且读出人物不同的表现,不同的结果

教学本课,我特别注重了以读为本探究体验式的朗读教学策略的运用,以多种方式引导学生朗读,力求更好地实现童话教学的教学目标。

比如对关键字的朗读,如“夏天真热”的“热”,“西北风呼呼地挂起来了”的“呼呼”,就采用看图、听录音两种不同的方法,让学生有不同的感官体验,读出不同的感受。从课堂效果看达到了设计意图。

还有对关键句的朗读,如“一群蚂蚁在搬粮食。他们有的背,有的拉,个个满头大汗。”抓住课文中“有的——有的——,个个——。”这个句式,先让学生说说蚂蚁是怎样搬粮食的?再让学生根据插图想象:蚂蚁劳动时还会有哪些动作?这样学生既可以练习说话,又真切感受到蚂蚁在夏天搬粮食是多么辛苦和艰难。在此基础上,让学生把这种感受通过朗读表现出来。

针对蝈蝈的“他们躲到大树下乘凉,有的唱歌,有的睡觉,个个自由自在”一句,采用了看图和想像相结合的方法,让学生在表演中想象蝈蝈可能会笑话蚂蚁什么?想想它们会说些什么?这样,教师启发学生观看插图和想象,充实了蝈蝈的话语和行动,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想象能力,进而再反复读这一句,感受蝈蝈的懒惰。对于段落、全文的朗读,我更是采取了多种方法,特别谈谈全文的朗读,我设计了让学生自主选择的方式,分角色来读全文,既完成了教学重点,又充分调动了学生朗读的热情,更激发了学生对勤劳品质的热爱。课堂效果非常理想。

《语文课程标准》中说一二年级要让学生“喜欢阅读”,童话这种低年级学生喜闻乐见的文学形式,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最好的载体。在童话教学中,我将时时刻刻努力营造着一种“我想读、我来读、我要读”的氛围,让学生始终保持“读”的热情和渴望,通过朗读,引导学生感受本文要传递的价值观,实现童话教学的目标。

暑期数学教学助教心得


这是我第一次参加助教,回忆整个过程既开心又难过。还记得刚听说助教地点是鸡笼的时候,我和我的小伙伴们差点笑喷饭。“啊?我们住在鸡笼,教的是鸡笼里的小孩子们吗?哈哈~~~”伴随着笑声和汗水,我们的助教行动开始了......
我们是7月12号开营上课的,大概上了一个星期左右,我就感觉不行了,当老师真没那么容易。刚开始学生们和你不熟,有点怕生,课堂记录和效率都还不错。随着和老师感情的加深,下了课就像和哥哥姐姐一样在哪里说笑游戏,他们逐渐开始把随意的情绪带到了课堂上。尤其像我这样有些情绪化的人,对他们凶也不是不凶也不行,连20个学生都管理不好,以后要是真当老师面对四五十个学生那我岂不是要疯了啊?成功的人找方法,失败的人找理由,所以每到课堂纪律最乱的时候我都要深呼吸,把怒气压下来,心平气和地和他们说要遵守课堂记录,尽量以德服人,当然更要感谢队长的威慑力,在白脸和黑脸完美的配合下,感觉又回到了正轨。
慢慢地,我们了解了每个学生的个性特点和学习情况,在课堂上也更放得开自己,知道从哪些细节去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并引导他们来开拓思维,不断地挖掘他们的潜力。对于我的小班数学课,我采取了软硬兼施的策略。在上课时,我会首先强调一下本堂课的重要性,先来一个下马威,然后用几道有趣的创意思维题目让学生大脑充分的活动一下,这样能让调皮的学生安静个十来分钟,确保全班学生能清晰的接收新的知识。到做练习题时,就采取蜜糖手段,即在采取游戏竞赛的方式让学生上黑板做题,加深对新知识的印象,并鼓励学生不用害怕上来做错题,勇敢展现自己就是胜利的鼓励方式。当然,游戏结束后,把学生热闹的氛围收回来也是很关键的一件事,我会告诉他们“happy time”已经结束,再利用一些团队口号比如“大白鲨,闭嘴巴”让学生的注意力重新回到课堂上。然后点名由同学总结一下本堂课的重点并留下思考题,就这样小学班的数学课上的也算“安稳”。
在夏令营的后期。因为快要结营了,所以学生们也越来越粘着老师。没有开玩笑啊,就算老师上厕所的时候,也会有几个忠实的小fans在门口等着。我们的确也舍不得这群孩子,但不想出现那种痛哭流涕的分别的场景。为了以后不让他们有太大的思念和落差,所以我们提前很早就说了结营的事情,每天也在灌输他们一些结营要准备的事情,比如结营礼物,文艺表演,颁发奖状等活动来分散的他们的注意力。效果也正如我们所想,从一开始宣布结营时他们撅着嘴,可怜巴巴望着我们的神情到之后努力准备自己的节目和礼物,都希望把最好的回忆留给老师那样认真的样子来看已经慢慢地接受了结营和老师分开的事实,尽可能地和我们再在一起享受最后相处的时光。
最后,我们还是说了再见,再见了,“鬼马精灵”的小左xx,我再也不要担心被你偷袭了;再见了,“安静公主”刘xx,青青老师再也看不到你的一手好字还有那一抹淡淡沁人心脾的笑容了;再见了,让我又爱又恨的龙xx,青青老师肯定会一直记得你的英文名字“long mao(龙猫)”的......再见了, 鸡笼的孩子们.......

对教学反思的“反思”


对的“反思”
——20年的一点遗憾

在20余年的语文教学中,应该说有辉煌,也有遗憾。遗憾之一就是教学反思缺乏恒久性和系统性,没有坚持写教学随笔。对20余年教学反思和教学笔记情况反思如下:

反思之一:有断断续续的反思,但是缺乏恒久性和系统性。

应该说,自己还算是个善于反思的人。10多届送高三的时段里,自己有时会在课后、考试后和高考结束后,对语文教学状况和管理状况做一番总结,分析得失,总结经验教训,运用到新一届学生身上,使教育教学在总结中慢慢提高,逐渐形成了自己比较独特的语文教学和班级管理的特色,取得了一点成绩。现在,班级管理新方法——星级化管理,就是我对深感困惑的班级管理工作做了比较全面的反思,借鉴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提出的,收到了明显的实践效应;语文教学新方式——五步三段式语文教学法,就是在不停地对语文教学成败得失的反思中,在困惑中思考,在精彩中提炼,在德州市教研室李玉忠、张敬军等同志的帮助下,逐渐形成的一套语文自主学习模式,应该说对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语文素养起到了应有的作用。应该说,这得益于教学反思。反思,提炼了昨日的精华;反思,催开了今日的精彩;反思,埋下了明日希望的种子。

但是,我个人觉得自己的反思存在很大的问题。这些反思多数停留在头脑中,形成文字的不多,没有经常写教学笔记,没有进行系统的整理和研究,没有使写教育随笔成为一种教育生命的常态,而是在一种反思的不确定中工作生活了若干年。因此,教育教学虽时有进步,但进步幅度不是很大,成型的东西出来的还是太少,想法有千万,付诸实践的做法却寥寥无几。如能时时反思,就能时时进步,那进步就可能不是用年计算,而是用天计算了。倘能如此,那进步会有多大?

反思之二:教育教学中的点滴细节记录不够,研究不够。

20余年的教育教学中,无论在课堂还是在课外,自己也好,学生也好,所听的同事的课也好,都有着一些精彩的发言、生动的动作和良好的做法。这些曾经充满生机的枝枝叶叶,有很多令人难忘的精彩。比如学生排演《雷雨》《窦娥冤》等课本剧时有着天才的表演,但是录像资料和文字记录没有留下,对排演课本剧的深入总结和进一步升华明显做得不够;比如学生学了《雨中登泰山》《陈情表》等散文后有了入情入境的,一个15年前曾经听过我讲课的学生说,我讲的《雨中登泰山》那淋漓的雨意至今还在心中流淌;比如学生自主组织的各类主题班会都有着杰出的表现,我去年带过的09届学生所组织的班会课主题鲜明,形式多样,学生的发言异常活跃,我当时就有“简直太精彩了”的激动,但是激动过后也就算了,没有很好地记录和总结;比如学生学习了《鸿门宴》后对各类人物有了独特见解,写出了精彩的文章,但是那些文章被自己丢开了没有保存,没有研究;比如自己设计了各类课前活动,曾经开展得轰轰烈烈,但是反思总结不够,难免停留在原来的水平上不能进一步提高;比如自己设计的自主学习流程,曾经在德州市产生过比较大的反响,为此德州市教育局还在平原一中开过高效课堂观摩现场会,但是精细化的反思研究还是不够,不能在纵深研究中走得更远;比如自己曾经精彩的讲解,如痴如醉,感染了很多学生,但是那些话语,那些设计只是在脑子里过了一下,没有留下深深的印记;比如自己总结的层级训练式语文体系,想法很好,但是实践不够,反思总结不够,至今成型的东西还是太少;比如自己2000年就已经开展的语文活动课,曾经引起本校教改的高潮,但是自己疏于整理总结,没有及时发表,尽管课改进行得比新课改还早,但是没有产生大范围的轰动效应。。。。。。这些教育海洋的一朵朵雪浪花,如稍纵即逝的天边彩霞,只留下了淡淡的美丽。因为自己没有及时记下或者录下这些原生态的美丽,所以他们只能成为自己教育生命中曾经的永恒,曾经的美丽,如昙花一现,过眼烟云,倏忽而逝,只在记忆里留下了飘渺的印痕。这些教育生命里的精彩,是异常美丽的,也是令人无比遗憾的。

我想:不止是我,很多教师在自己的教育教学实践中都曾经有过教育的灿烂,可惜的是,因为缺乏进行教学反思和写教育笔记的习惯,因而很多美丽成了天上飘渺的浮云,很多精彩的细节记不清楚了,而这些细节恰恰是最可宝贵的第一手教育教学的资料,遗落了之后,就好像散失了一颗颗璀璨的珍珠,埋在土壤里沙尘中,终不见天日了,这岂非教育者的遗憾?

谨记:好记性不如烂笔头,不能够以平凡的记忆力向漫长而无情的时光挑战,还是勤快些吧,从现在做起还不是太晚。

反思之三:教师的差别本来不是太大,所差的是教学反思。

应该说,能考上师范院校最后顺利毕业走上工作岗位的,基础、智力等方面差别不会太大,那为什么有些人慢慢成为名师,而有些人“泯然众人矣”?我想原因肯定是多方面的,教学环境、机遇和自身素质等都制约着一个教师的成长,但毋庸置疑的是,那些进步较大成名成家的人,往往是善于学习、善于思考总结的教育有心人。教育人生的境界也许就是如此吧!

在当前急功近利的浮躁文化面前,大多数教师只是把教师作为一种职业—一种谋生的手段而已,很少有人把它作为神圣的事业去用心去做,因此满足于得过且过,完成任务就行,很少有能坚持不懈地学习反思的。而那些成名成家的人,除了自身有比较好的素质外,坚持学习,深入反思,当是成长的重要原因。

反思其实就是实事求是,从纷纭的教育现象中总结规律,摸索教训,从而改进我们的教育生态。很多有价值的结论和经验是需要反复思索反复验证的,唯有将自己的执教生涯总结系统起来,才能深刻地洞穿表象,从而发现其中深蕴的教育规律。上一节课很简单,短短四十五分钟,如果认为上完课就是课堂的

结束,那是普通教师的做法。要想脱颖而出成为优秀的语文教师,就必须进行教学反思。只要能做到每节课后都能反思,不断总结自己的优点和缺点,日积月累,扬长避短,就可以逐渐成长为优秀的语文教师,从而使得教育生命之树枝繁叶茂,蔚为壮观。

我们如果能做教育的有心人,如果有进行教学反思和写教育笔记的习惯,时时总结,刻刻研究,那我们教育工作者,不论是有所成就者还是初出茅庐者,将都会在慢慢的反思和打磨中使得语文课堂更加美丽,使得自己的教育教学技巧越来越高超,从而取得更好的教育教学效果。

著名特级教师李镇西这样认为:对教育失误的反思,能使教师把失误变成财富;对教育实验的反思,能使教师实事求是,反败为胜、旌旗飘扬;对教育行为的反思,能使教师走进学生心灵,因材施教、以情感人;对教育现象的反思,能使教师眼观六路、耳听八方、博采众长;对教育理论的反思,能使教师辨析是非、坚持真理、创新发展。

回首过往的路是为了走得更直更远。我反思,我收获,我总结,我成功。愿每个教育工作者在反思中进步,在反思中成长。

我的助教经历


我的助教经历

不知不觉,忙完了9月和10月。忘记了那是哪一天,张佳欣把助教的聘书送到了我的手上。说实话,接过聘书的那一刻觉得自己的担子轻了很多。

记得带新生军训的时候,给孩子们说:终结一条路的最好办法,就是走完它,当你们走完军训这个过程的时候,你们才能够说,军训什么的都去死吧!

确实,助教给了我很多不一样的体验,我记得大二因为制度安排做不了助教时的低落。此刻想起我认识的那些会计助教界大佬的名字:朱盛富、王宇、秦岭、邱哲航等等,我不明白其他人当助教是为了什么?我选取做助教是情怀。大二的时候,我甚至把助教看成是我大学的两大遗憾(另一个是九爱,那是一个很优秀的志愿者团体)之后还是李春老师给了我做助教的机会,此刻想想依然还是感谢春姐。[由整理]

带他们军训10天,很多细节,足以让我铭记于心。第一天自我介绍的时候班上有个无名男子(因为那一天确实不记得他的名字),那一句:请全体江西老表给来到江西的外乡人一次掌声,欢迎他们来江西读书。3年大学,这是让我动容的几次之一。

每一天问我要不要带饭的何孙诗葳,10天,20次,偶尔会和其他人谈到你,跟他们讲起你的每一句谢谢,谈到你的涵养与家教。

后三排的孩子们,每一天给他们讲讲段子。有来自山东、天

天津、新疆、青海的,有羡慕北大、厦大的,我也给他们讲起了全蛋的故事(就是那个100元的)

晒黑了,军训也就结束了,助教很累,没错儿。虽然嘴上说着以后不去班里了,但身体诚实地出卖了我。每次晚自习去立信楼,总要刻意地在110门口停留一下。而巧合的是立信楼110也是我大一的教室。

还能记起与他们青春的喜悦与苦涩的日子,还记得起与他们一齐流汗的时刻。

教学反思


篇一:excel

(一)微机课是学生感兴趣的课,认为这是放松是课,那么如何使同学们在放松中学习知识,又在学习过程中放松精神,就是教师应该考虑的关键问题了。我个人认为教师首先要有一种饱满的激情,用你的激情去激发学生,感染学生,同时课堂上的举例练习应贴近学生的学习与生活,使他们对学习产生兴趣,同时体现了师生之间有充分的了解,没有代沟。

(二)在教学过程中,教学任务的提出要由浅入深、循序渐进,本节课要求学生先求出同学的各科总分,再求个人平均分和单科最高分,这时就有一个问题出现了:有的同学求平均分时的取值区域选择不正确,以致结果出错,教师就应给予一定的指引:为什么会这样?原因就是数值区域的选择,即总分也在计算范围内了,同学们就会解决了。这样的过程远比老师演示如何去做好得多,学生会更深刻地理解计算区域应如何选择。

(三)同学们在熟练了SUM函数、AVERAGE函数、MAX函数的使用后,会觉得利用函数运算很简单,也很方便,此时就再提出新的任务,如何将成绩表按总分递减排序?要求学生自主观看课件学习,这是本节课的一个难点,难在如何选择排序的数据,有的同学把最高分选择在内,有的同学只选择总分,这时就要提出问题:为什么不能只选择总分进行排序?并指出排序应注意的问题。

篇二:excel教学反思

《认识新帮手——excel》是青岛版小学信息技术第二单元的内容,这本教材是2009年新出版的。教学对象为小学五年级学生,Excel是微软办公软件office2000中的一个极为重要的组件,它是一个电子表格软件,可以用来制作电子表格,能完成许多复杂的数据运算,能进行数据分析和预测,并且具有强大的制作图表的功能。五年级学生已经学过word2003的操作,对Excel的许多菜单、工具的操作会有种似曾相识之感,这些都有助于学生轻松进入Excel的电子表格世界。

对于新的应用软件,关键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对学习对象迅速产生亲近感,Excel与word2003同属office办公系统软件,非常利于学生比较发现它们相似的地方,基于本课内容的特点,本课主要采取“设置悬念法”、“任务驱动法”等教学方法。注重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主学习能力,变被动接受为主动获取,力促“趣味”贯穿整个教学过程。

让学生利用word与excel的对比,来学习excel,这是整节课的主线,在完成启动Excel后,介绍主界面。教师机广播让学生结合课本知识,小组讨论他们的共同点和不同点,说出此窗口和学过的word窗口的相同部分(标题栏、菜单栏、工具栏、滚动条),找出不同部分(名称框、全选按钮、列标、行标、工作表区),认识的过程中注重学生的自我学习和操作能力培养,边认识边学习。

纵观全课,以任务驱动为主线,“趣味”贯穿整个教学过程,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适时点拨指导,让学生的个性得以张扬,创新能力得到培养。

针对新编小学信息技术课程,结合自己上课教学实践。我有以下几点看法:

1.趣味性教学。

从的角度分析,个人的兴趣往往与肯定的情绪体验相联系。而小学生又有特定的心理特征:好动、好问、好奇,喜欢各种生动有趣的形象。注意力不集中,容易被直观形象、生动活泼、形式新颖、色彩鲜艳的东西所吸引。如果孩子对信息技术产生兴趣,就会产生一种参与意识,这就成为孩子们学习信息技术的一种动力。能否开发出这种动力,是小学信息技术课教师的任务。在本节课中,始终让“趣味”作为领路人。

2.注重合作性。

学会合作是的一项基本内容,也是信息时代对人的一种要求。信息技术课的整合性使之适合于开展合作学习活动。同学之间有着共同的问题,但存在不同的解决方法,让他们的思维结合起来,共同研究如何解决问题,这样就能达到最好的教学效果。

3.适时作出评价。

肯定学生是对学生最好的认可,让所有学生都参与进来,就是对全体学生都作出了评价,每节课中一个重要的环节就是随时评价学生完成的学习任务。

篇三:excel教学反思

电子表格一课,是八年级计算机课程下册的内容。虽然初中学生第一次接触电子表格,但表格对学生来讲,并不陌生,在日常生活中,使用表格的频率是非常高的,比如价格表,课程表,学生成绩表等等。因此,在上课之前,我用了上学期期末考试的学生成绩表作为本节课的引入部分。

当我在电脑上打开期末考试成绩表,学生的兴趣一下子就来,课堂顿时变得非常活跃,都睁大眼睛看着全班的成绩。这一效果和我预先想的正好符合。因此开始介绍电子表格的概念和平时使用的范围和作用。通过介绍电子表格,从而引入EXCEL软件是处理电子表格的常用软件。通过前面的介绍,提出本节课需要完成的任务(采用“任务驱动法”)。如何启动EXCEL,建立新的工作薄,保存工作薄,以及最终要完成的任务——设计一个电子表格(在本节课中,我布置的任务是,设计本班这学期的课程表)。

在学习如何启动EXCEL中,主要讲解EXCEL图标和其它软件图标的不同之处,以及图标的由来,加深同学们对EXCEL的印象,同时,利用WORD与EXCEL的界面比较学习,让学生更好的认识EXCEL。在这一部分,我重点讲解了在EXCEL中,单元格的概念,行和列的标记,以及其它的常用工具栏和格式工具栏。对于建立和保存新工作簿,方法也和WORD相同,因此,我没有详细讲解,而是通过恢复学生对WORD操作的记忆,来举一反三,融合使用。当然,对于一些新的概念,还是必须要讲的,比如,工作薄由工作表组成,一个工作薄可以包含255个工作表等。学生也对这些新鲜的知识乐此不疲。在讲解最后一个内容——设计电子表格时,我通过演示如何在EXCEL中输入课程表来讲解这一部分内容,主要在乎让学生更好的认识EXCEL,为接下来的上机实践奠定基础。

随后,在上机实践过程中,学生因为看了我的演示,因此完成的情况非常好,而且有一大部分同学通过对WORD的操作记忆,尝试了对文字进行简单的格式处理。这一点让我感到很高兴,学生的创造能力由此可见。但同时,也发现了不少问题,比如,个别同学因为没有认真听讲,所以在完成的时候就显得困难了。我的解决办法是,让他们请教已经完成的同学,通过观看他们完成的作品及讲解,达到一举两得的效果。

在这一堂课中,总的来说,课堂是活跃的,学习兴趣是浓厚的,通过运用任务驱动法,学生的掌握情况也很令人满意。但同时,我忽略了学生的个体差异性,在教学过程中,没有及时的发现不认真的学生,而且,在时间把握上,还稍有不足(最后上机实践的时候只有15分钟左右)。

英语教学中的教学反思


英语教学中的教学反思

英语教学中的教学反思英语教学注重言语实践,把培养学生的交际能力作为主要教学目标。人的交际活动总是有一定的社会动因和目的,根据某种特定的情景要完成交际任务。培养英语交际能力就要向学生提出各种各样的交际任务,训练他们运用英语去完成。“游戏”的本质是假设、模拟,在想象的外部环境中有意识地进行模仿活动。在课堂上假设、想象某种交际情境,用英语进行模拟言语活动,便是英语教学中的游戏。采用这种形式可以灵活规定教学所需要的社会动因、交际目的、交际对话形式等等,使交际训练灵活多变,轻松自然,易于引导。游戏使死气沉沉的教学交际变成有目的、有内容的自然交际,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因此,游戏是教学过程中体现交际性原则的一个重要的教学手段。规定情景由一系列亟待解决的问题和交际任务所构成。没有交际任务,学生便无从开口。例如:人教版初中英语第三册UnitI对话课中交代学生写教师节贺卡游戏,这种练习,情景过于笼统,交际任务不明确。可改为:教师先说明自己很辛苦上了一节课,不管同学们喜欢与否,都写一张教师节贺卡给我。力求用上“Ilike/don’tlike…,Ihope…,Thank.fordoing…,Bestwishesfor…,Good/Badluck!,etc.”设计情景中有意制造矛盾,要求大家讨论,,发表不同意见,这是促进游戏高潮的好办法。教学游戏应提高学生的兴致和情绪,所规定的角色和情景应该是正面的、积极的,不能使学生觉得尴尬、丢丑等。如果交际任务较难,可让英语水平较高的学生带头示范。水平较差的学生,可让他扮演语言较简单、身份地位较高的角色,如家长、教师、领导等,以树立其自信心,提高其学习积极性。教学游戏以培养熟巧和创造性技能为目的,一般安排在学生掌握了新的语言材料和课文内容之后较易于进行。若不选择适当的时机,不注意具体方法,一本正经地给学生规定任务,可能会失去吸引力,失去游戏的作用,变成空洞的形式,提不起学生的兴趣。创造特定的气氛,是开展教学游戏的重要前提。笔者认为,首先教师本人对这种游戏应感到兴致勃勃、津津乐道,用自己的情绪去感染和带动学生。提出任务时,口气要轻松愉快,比如:“同学们,大家都累了,我们做个游戏吧!”抓住时机,提出任务,使学生感到出乎意料,顿时兴趣大增,收到良好的效果。有时教师也可以以某种身份和学生一起参加语言游戏,但更多的情况下,则以观众的身份坐在一旁,提示、帮助、鼓励学生。完成练习后,一定要予以表扬:“刚才你们的表演很精彩!”“你们都很努力,谢谢。”这样做对提高学生的积极性、推动他们踊跃参加模拟交际很有实际意义。然而,语言教学游戏还有一忌,就是忌讳过多地打断对话,纠正学生的言行。游戏时,教师不应有意无意地以自己设想的对话内容来套住学生,把情景对话强行按自己的思路进行下去,这样做只能抑制学生的言语积极性和思维活动,使情景练习达不到应有的目的。教学游戏可用于各个阶段的教学过程。根据教学任务的需要,选编出不同层次的适当的语言游戏材料,其难易程度取决于学生掌握英语的水平和游戏是否能引起学生的兴趣。只要题材适当,组织又充分,学生会主动进入所扮演的角色,他们兴趣盎然,积极性得到充分调动,游戏自然会取得预期的效果。一般来说语言游戏可以分为复现的、半创造性的和创造性的几个不同层次。初级阶段学生扮演的游戏多是复现性的,他们的任务是在游戏的环境中复现原文。中级阶段学生的语言游戏,则要将原文作适当的改动,要求学生能独立自主地补充内容,以便适合交际的需要,因而这种扮演角色的游戏带有半创造性的特点。而对高级阶段学生的语言游戏,要求进行半创造性的言语交际,体现出游戏参加者的主动创造精神和充分表现出他们在英语言语交际活动中的独立工作能力,这样能更加有效地培养并发展高级阶段学生灵活运用英语的实际能力,从而大大促进学生英语水平的提高。实践表明,要使教学游戏的质量不断提高,更有效地促进学生提高英语水平,教师必须担当起英语教学改革者义不容辞的责任,深入研究英语教学游戏的特点与交际功能。教师应避免出现这样一种情况:即仅仅在教学起始阶段运用扮演角色的游戏,而到了中、高阶段则很少使用,或者即使运用,但其形式极其单调,而且对话往往失去言语交际的真实感。教师要十分熟悉各个阶段英语课上角色游戏的各种类型,要根据不同阶段学生的特点并依据教学目的,恰到好处地选择游戏的题材。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积极主动精神,与学生一起努力做好教学游戏的准备、演出和演出后的讨论总结工作。在全过程中,不仅教师本身应当起示范作用,而且还要使学生意识到他们既是游戏的参演者,又是组织者。每次准备教学游戏时要让学生了解所设想的活动情境,分配角色,明确游戏的主题内容、目的和所演角色的言语的、非言语的行为,以利于共同达到预期的良好效果。也许是童心未湎,我经常在课上和学生一起做游戏,反思起来觉得坚持有计划、有步骤地在课堂

英语教学中的教学反思第2页

上开展语言教学游戏,收效表现在以下几点:1.可加强学习动力,提高学习积极性语言课上,学生为学而练,为练而说,会影响学习积极性。而教学游戏则以游戏的形式提出了语言之外的任务,使学生感到英语确确实实是交际工具,是与现实生活密切相关的,从而提高学生对英语的认识,使英语学习具有实际意义。教学游戏如任何游戏一样,有很大的感染力和吸引力,能调动学生的情绪,促进其思维活动,克服紧张感,使学生自然而然地产生说话的愿望。教学游戏培养学生的想象力,而想象力又是促进创造性言语活动的重要因素。2.可提高学习效率心理语言学所做的实验证明,动因和兴趣相一致时,记忆效果最佳,趣味性强的内容能使记忆力提高1.5倍。游戏则既有趣味性,又能保证动因和兴趣相一致。因此,以游戏的形式做练习,巩固所学材料,其内容和语言能牢牢地印在记忆中。3.有益于融和师生关系教学游戏能改善师生关系,缩小师生间的距离,使师生之间产生信任感、亲近感。教师以平易近人的组织者、参与者的身份引导游戏顺利进行,以潜移默化的方式去感染和影响学生,能够更好地达到教学和教育目的,大大地提高教师在学生心目中的威信和地位。4.有利于班集体的团结互助教学游戏是集体活动,对集体内的相互关系会产生影响,它要求集体成员之间学会互相交际、互相尊重、互相协作。在游戏中大家互相领会对方的交际意图,又努力使对方理解自己,同心协力完成任务,这对同学之间建立良好关系起到了一定作用,有益于班集体的团结互助。总之,英语教学游戏实际上为学生创造了一种极为良好的语境,在这种实践中,使他们的注意力高度集中,思维的潜力得到充分挖掘,他们的聪明才智得到充分发挥,他们平时学到的知识得到充分运用,英语水平得到明显提高。同时,在语言游戏中,学生不仅学习语言,也学习正确地待人接物(如公共场所的礼貌行为、事务性的交往、正确处理不同情景中产生的矛盾、正确对待不同意见等等)。学生的交际能力和独立处事能力不断加强。克服内心的自卑感、紧张感、拘谨等心理障碍,使个性向开朗、活泼、主动、热情的方向发展。因此,我们不能忽视教学游戏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所起的巨大作用。

助教培训感言


“···不可思议的能量,无与伦比的技能···我就是,超级 超级 超级天才演说家。”这段话是最后一次课上的演讲,我录了一个片段,回来给室友听了。

室友:要不要这么大嗓门呀,一群疯子。

我说:不然怎么叫“疯狂英语”,想不到吧,我们演讲完后,隔壁教室一位同学还跑过来说“老师,你们的声音能不能小一点。”

室友:哈哈,高手!

记得演讲的那天下午,同学们声音沙哑了,空气里弥漫着汗味儿,可是每一位同学都使出最大的音量,录音里,可以听到梁君林老师洪亮的带读声,同学们紧跟节奏的呐喊声。这篇演讲的疯狂程度,足以震撼整个楼层。

记得高中时,班上就有一位男生走“李阳疯狂英语”路线,他每天早上最早一个到教室,花半小时疯狂的读英语,直到其他同学陆续进教室···以前一直觉得这种“疯狂”的学习法,是一种高调的学习宣言,它是在宣布“我在学英语,我很用功”,实则只是徒劳(因为该同学英语成绩没有提高太多)。现在自己也亲身体验了一番,重新有感悟,因为在这几次的培训当中,凡是我曾大声、反复朗读过的句子,都会一直浮现在我的脑海,似乎,那些句子不再只是课本里面的句子,而是变成了我的语言,因为我清晰的记得它们,甚至可以脱口而出。到现在我还会背诵 ”be a dreamer”, “my oath”, 还记得课堂上非常有正能量的句子“疯狂是人类超越自我的精神,疯狂是对理想的执着追求。”

除了重新认识“疯狂英语”以及理解“疯狂”的意义之外,我在培训中也学到了不少的教学法:真确指导、反复操练、挑战记忆极限、趣味互动等。

首先来说真确的指导,在疯狂英语里,每一个音标都有自己形象、有趣、易懂的手势,贴切的疯狂外号,描述该音标的发音要领,有助于学生记忆,这些是疯狂英语的一大亮点,是其他地方学不到的发音技巧。本学期我一直担任一名初一学生的英语家教老师,自从在疯狂英语里学了有趣的音标学习法后,我就特意抽出一次课,用李阳疯狂英语的教学法教我的学生,他特别喜欢,在做动作时还闹出不少笑话,还提出为什么不早一点这样教。诚然,用李阳疯狂英语的音标学习法,我规范了自己的音标,我的学生也对英语更加有兴趣。

其次就是反复操练,俗话说“孰能生巧”,任何知识只要反复操练的次数越多,就一定能攻克它。一个单词难记忆,记1遍不行,那就2遍,再不行就10遍,100遍,1000遍,重复创造奇迹,重复造就天才!就是用这样的重复法,我终于在第三天完全背诵出 ”a letter to my parents” 从周一到周三,我每天背两段,反复记忆,晨读背,睡前背,找同学背,第三天我终于背诵完整那篇千字文。以前,我根本不会花那么多时间精力整一篇文章,经过这样的反复,不可思议,竟然越背越有感情,我们是应该向父母表达敬意了,他们付出太多···

再来说挑战记忆极限,一次性按顺序背完22个元音,做到按前元音、中元音、后元音、双元音顺序记准每一个元音,在老师随便叫出一个数字后,你可以说出对应的元音。这样的要求,在我看来是很难的,我的记忆还没好到如此程度。可是疯狂英语培训的第一天,梁君林老师你就教我们22个元音,而且有独特的动作,第一次课就给我们下马威,背诵元音及动作外,还背了” be a dreamer” 这篇文章。任务艰巨,但无人懈怠,转眼间就看到了常常的队伍,等待着检验。在惶恐中,我竟然完全背下来了,巨大惊喜。

再则就是上课时要注重趣味互动,增强集体意识。第一次课,梁老师你叫我们自我介绍,坐在第三排的我顿时忐忑,怎么记下我前排的所有同学?其实在一个刚建立起来的团队,用这种方式介绍,是再好不过了,作为学校新闻中心编辑部负责人的我也从用过类似的方式让大家在最少的时间熟悉起来,我让18个新成员分3组,5分钟相互认识,再在不重复的情况下相互介绍。现在想想,梁老师的方法更胜一层,增加了集体参与度。果然,第二次上课时,大家不再觉得陌生了。操场活动的那次课我也记忆犹新,“人椅”活动是我第一次玩,28个同学围成一个圈,相互间靠的很近,团结一致才可以坐立不倒,作为一名校媒工作者,当然不能放过这一感动瞬间。因为协作,所以动作一致;因为团结,所以可以坐在同学的膝盖上;因为信任,甚至身体可以微微向后仰。

经过一个多月的培训,学到了很多,也认识了很多新朋友,印象深刻的事情也不少,但在此,我最想回忆的就是那一黑板的教师师德,梁老师你问大家,当一名老师,应该具备哪些素质,同学们回答的有很多:专业、博学、激情、包容、严谨···当你写满这一黑板的那一刻,我震惊了,我从来不曾这么认真思考过:作为一名老师,应该具备的素质到底有哪些?这一黑板的文字,就是最好的答案,同学们的回答很赞,淋漓尽致地描述了一名优秀的老师应该做到的所有方面,看着这一黑板文字,思考了很久,有一种路漫漫其修远兮的感觉。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