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心得体会 > 管理心得体会 > 导航 > 协会管理心得体会

管理心得体会

协会管理心得体会。

即使是读同一本书,不同的人都会不有不同的心得。观看了某些作品后产生属于自己的体会叫心得体会,在学习中,我们每一个人应该都尝试过写心得体会吧,写心得体会目的是提升我们的思考能力,指导我们的实践,怎样才能将我们需要的心得体会写好呢?在这里,你不妨读读协会管理心得体会,相信能对大家有所帮助。

在协会混了接近两年,现放下会长一职后,对协会依然有着浓浓的不舍之情。现写下这样三篇东西,将我两年的心得体会记录下来,希望能作为后续者的参考之物,也算是发挥下余热吧。期盼大家能将协会发展的越来越好。这一篇主要说说我在协会管理上的一些经验。

我认为像我们这样的发展中的协会,管理主要从活动、传承和团建三方面入手。首先是活动方面,活动是一个协会的根本,我们需要通过活动来实现协会的宗旨,通过活动来宣传协会的理念,通过活动来锻炼大家的能力,通过活动来促进与别人的交流等等。那么,第一点,活动在于精而非多和大,一味的去追求数量,追求规模是不可取的。协会的财力、人力、精力等都是有限的,不要去做一些华而不实的活动。以最少的代价达到利益最大化,这样就算是精品了。第二点,我们要懂得创新。创新对一个协会来说是十分重要的,发展的最大障碍是自身固步自封,不求进取。在求生存的过程中,社团容易失去活力,磨掉对使命的追求。一个协会的发展是有惯性的,如果不能保持进取心,没有追求使命的自觉意识,这个协会很可能就会顺着惯性走最容易的,最不费劲的路。只有保持创新,重新唤起使命感,生命力,才能求的自身的突破!活动的创新尤为重要,活动是协会的支架,所有的东西都能在上面体现出来。时刻想着创新,平时多想一些可行的活动形式等出来,和大家讨论下可行性,并去实践!第三点,取舍。品牌活动要批判着继承,对于品牌活动不要放弃不用,但也不要生搬硬套。能称之品牌活动的,必定经过几届人的发展,本身就是一个精品活动。但即使再完美的活动,我们都可以去改进,追求更加完美。而对于上届传承的鸡肋活动,要果断的放弃,寻找新的活动填补空缺。而对于其他协会的活动,我们更加要留心,择其善者而从之,择其不善者而改之。月亮的光是从太阳那里借来的,但没人说它是盗贼,反而更喜欢月光。吸取别人的长处,加入自己的元素,做出自己的特色。第四点,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特别是我们公益类的社团,更加要注意这些东西,时刻注意自己的行为。当然上面所说的活动包含很多:宣传、民调、访谈、讲座、会议、培训、对外联系等等。总之,不想做活动的协会。我认为不能称之为协会。

其次是传承的问题。对于一个发展中的协会,想做好一届是不可能成功的,所以对于传承就相当重要了。传承包括活动的传承、理念的传承、文化的传承和人员的传承。活动的传承主要要注意取舍,上面已经说过。理念的传承十分重 要,协会的理念不能很好的传承下去,对下一届来说很难做,轻则他们耗费大量时间来完成、统一自己的理念,重则四分五裂,无法凝聚成一个团体。所以上届要注意这方面的传承,而我认为最好的方式是:传承下你们的60%的想法,然后其他的让他们自己去完善,这样不但有东西能让他们聚在一起,不会偏离协会主题的大方向,也充分的留出了可以让他们讨论、创新的地方。文化的传承比较简单,就是你们协会的宗旨、会规、会旗、会歌、文化衫等硬件还有一些活动资料、别人的心得体会、语录等文字电子类东西。把这些东西保管好,传承下去,供以后的人参考等。至于人才的培养,我在后面介绍。

再次是团建的问题,每个协会都是一个团体,里面的人都会以朋友相处,而这种感情发展到极致,我们称之为家文化。会员会对协会产生一种归属感,把协会看成自己生活中的一部分,会员之间融洽相处,亲如一家。而团队建设则是维持家文化所必需的。我对这方面不是很精通,简单说说。如何让大家融洽相处呢?首先要有相同的理念,其次要给大家充足的交流机会。平时的活动、例会等等都是不错的方式,而在团建中,最有效地个人觉得是团队游戏、毅行、露营。团队游戏有很多,针对刚开始的破冰游戏、提高气氛的游戏、增强团队默契的游戏等等,大家在游戏的过程中与身边的队友共同去完成交给的任务,更好的去建立起友谊、合作方式和默契等。而毅行和露营则能在大家身心疲惫的时候感受到来自身边队友的安慰,这样很容易建立起友谊。我一直相信没有完美的个人,只有完美的团队。只有团队里的人性格、能力互补,才能将每个人的作用发挥到最大。而一个团队的配合默契度,就要看协会的团建做的如何了。

最后,我再说说作为一个领导者,又应该注意哪些方面。

1、作为一个负责人,责任心才是最重要的,即使你的能力再大,如果你遇到一点点小困难就退缩了,就放下协会不管了,那你再好的能力对协会来说都是枉然。我想说的是,当你答应你上届人接手这个位置时,你就挑起了这个担子,以后就算再苦再累我们都希望你咬着牙能坚持下去,我们不要求你做的能有多好,但是你至少要问心无愧。如果你认为自己做不到就不要去接这个担子,否则你会让别人整个计划全乱了,可能就因为你而全局皆输。会长这个位子不但是个荣誉更是一种责任!

2、作为一个协会的负责人,如何用人是很关键的。我们不能什么事情都自己去做,要学会如何让别人帮你。我的一个原则是:事情只分配到部长这个级别,结束后我只会找部长要结果,而中间部长是怎样完场的,是自己做的,还是下面人做的?这个就是部长自己的事了。任务放下去后,你就要相信别人,不要再指手画脚的了,只要他不出现什么重大错误,影响整个活动进程的错误,不要去肆意批评。而我们又该如何让别人去帮我们做事呢?作为一个学生社团,不外乎3点:第一,他想锻炼自己,所以他会做事;第二,他和你的关系好,因为你们的友情,或者热爱社团,因为对社团的爱,他会做事;第三,因为荣誉,学生社团里还是有些对我们有帮助的证书什么的,所以他会去做事。那么你就要抓住别人的这几个方面,对不同的人实行不同的方法,让他们尽心去为社团付出。但无论如何你要记住:“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和“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3、还有一点,作为协会的领导者,他的临场应变能力很重要。在协会活动的途中,可能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超出你们当时策划的意外,这些意外怎样处理,就要看你的临场应变能力了,正所谓“当断不断,反受其乱”。

4、孟子的一句话说“得道多助,失道寡助”,一个协会只靠一个人是不可能撑起来的,你需要建立起自己的领导层,智囊团。集思广益,多听听他人意见,多些人帮你,你会轻松很多,协会也会轻松很多。

5、还有两个平衡点需要你来把握,一个是民主与专制,民主能集中大家的意见,避免一个人做决定而出现的一些决策失误;而专制则能节约一些不必要的时间浪费和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麻烦。两种方法各有优弊,而作为学生社团,我们完全可以两者兼容,取长补短,而这个平衡点就需要你来把握。另一个是体制化管理和感情化管理,作为学生社团,我们之间并不存在什么一定的上下级关系,我别人没必要一定要听你的,所以我们就需要用感情等其他方法去留住人。体制化管理和感情化管理,其中的优缺点,不需要我来分析了吧。而以上所说的两个需要找的平衡点,则是因为每个人的性格和所在社团当时的环境不同。这就是我所谓的中庸。

6、我们要学会学习,多多的去看看别人是怎么做的,与自己同类型的社团,不同类型的社团,校内的社团,校外的社团,社团以前的情况等等相比较,去学习这些人的长处,“偷取”他们的活动和活动经验来充实自己的社团。“观众器者为良匠,观众病者为良医”,当然,你也要坚信“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7、最后一点,也是很重要的一点,关于人才的培养。一年的时间很短,在此期间,我们就要找到自己的接班人,那么人才应该怎样培养呢?我说说我自己的体验,以供大家的参考。上学期,主要以活动为主,来宣传理念,凝练团队;以发现人才为辅,自己去观察、寻找,通过部长,副部长等推荐等方式。下学期就主要以锻炼为主,这一阶段是很累的。每个你选择的人,有什么样的能力,你希望他接手什么样的工作,都要心里有数。然后针对不同的人采取不同的措施来锻炼他们的活动能力、团队思想、协会理念等。而且最好能再去关注下他的私人生活,注意不要和他自己的事产生冲突,也能更好的了解别人。还有要充分的相信他们,勇于放权给他们,让他们去尝试。我一直的观点:没有一个完美的个人,只有一个完美的团队。所以要注意培养他们之间的默契和活动时的协调,而不是单单培养某一个人。

F132.cOM更多心得体会小编推荐

加强社会管理集训心得体会


《加强社会管理集训心得体会》是一篇好的范文,好的范文应该跟大家分享,希望大家能有所收获。


体会范文精选一

通过这次示范培训,使我学到了许多新知识、新做法、新经验,开拓了思维,感受颇深,启发很大,主要有以下几点体会:一是进一步增强了搞好管理的责任感。认真聆听了中央首长的报告后,我深受启发,感受到这既是党中央对基层党组织书记的关心关怀,又是对基层工作的鼓励促进,对李部长强调的“基层党组织在基层社会管理中担负着领导核心责任”这一主题有了更具体、更深刻的体会。我一定要认真学习好、领会好、传达好李部长的重要讲话精神,进一步增强搞好社会管理的责任感和紧迫感,切实担负起基层社会管理的领导核心责任。二是进一步增强了搞好社会管理的自觉性。培训班上,有关领导和专家讲授了中央关于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思想、方针政策,立意深远,通俗易懂。对照各位领导和专家们的精辟论述,我感觉到在新形势下自己服务意识还需进一步加强,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自觉性还有待进一步提高。作为基层党组织书记,我一定要学习掌握具体政策,认真履行职责,充分调动广大参与社会管理的积极性,按照群众的意愿加强社会管理。三是进一步增强了搞好社会管理的自信心。在学习讨论的过程中,先进基层党组织书记介绍了他们宝贵的好经验、好做法,让我耳目一新,感觉到差距较大,滞后。看到差距的同时,比学赶超的自信心也在增强。我会不断学习社会管理经验和知识,武装自己的头脑,努力做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切实提高加强和创新基层社会管理的能力。

今后,我镇将以贯彻落实好这次全国培训会议精神为契机,深入开展“创先争优”、“破解难题年”、“示范性乡镇”创建活动,在加强社会管理工作中,着力抓好六项措施,不断提高基层社会管理实效。

一是以夯实基础促管理创新。围绕党组织“五个好”和党员“六带头”目标,建立完善党员联系群众、服务承诺、公开公示、议事规则等制度,引导各村党组织加强班子建设和党员队伍建设,以组织创建促进“示范性乡镇”创建工作。我们会认真学习借鉴先进发达地区的好做法、好经验,抓好基层组织、队伍、活动、制度、保障五个基本建设,努力夯实基层组织,壮大基层力量,强化基础工作,保证有人管事、有钱干事、有地方办事,有制度理事。

二是以优化服务促管理创新。始终牢固树立“配合协调好省州县重大项目在我镇顺利实施就是最大的项目”这个理念,在古城新区、折达公路、兰刘快速通道等重大项目建设中,引导各村党组织和广大党员自觉服从建设大局,服务重点工程,带头说服教育群众,全力开展征地拆迁、矛盾调处和前期配合协调等工作,为重大项目建设创造良好的开发投资环境。切实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寓管理于服务之中,以实际行动赢得群众支持,以热情服务促进管理创新。

三是以规范程序促管理创新。坚持党务村务公开,及时公开办事依据、内容、程序、标准,实行阳光操作,接受群众监督。全面落实各项惠农政策,加大农村低保、城市低保名额争取力度,积极探索失地农民的生活保障办法,建立完善社会养老保障机制。全面推行公开承诺制、限时办结制、工作记实制和一站式服务,确保群众或服务对象无投诉或不良反映。进一步规范工作程序,提高办事效率,建立完善各项工作流程,分类分层次制定工作规范,确保每项工作规范运作、高效运转。

四是以难点整治促管理创新。针对当前社会矛盾多而杂的实际和重点项目工程引发的系列社会问题,进一步建立完善“六位一体”、“三调联动”、“诉前确认”等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新机制,重点矛盾纠纷实行领导挂牌办案。建立重大项目社会风险评估化解机制,对可能引发的矛盾纠纷和不稳定因素,可能出现的群体性事件及早制定应急预案,做到早预测、早分析、早应对、早解决。同时,引导各村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在矛盾纠纷化解中发挥正面疏导和模范带头作用,对信访积案摸排梳理,逐一制定解决方案,以难点整治促管理创新。

五是以社会保障促管理创新。因城市建设而引发的失地农民问题,是当前社会管理工作中比较棘手的难题。我们将通过项目带动、资金扶持、结对帮扶、企业援助、部门协调等措施,鼓励引导各村党组织、党员和致富能人制定就业培训方案、扶持自主创业、开发公益性就业岗位,积极发展商贸、餐饮、旅游、运输等二三产业,拓宽失地农民就业渠道,增加群众收入。并加快推进养老、失业、医疗保险的广覆盖,基本实现人人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困有所济的目标。

六是以整合资源促管理创新。长期以来,垂直管理的乡镇“七站八所”相对独立,造成了管理职责不够明确、衔接不够通畅、监督不够严格等问题,也给群众带来许多不便。乡镇政府作为直接承担社会管理核心责任的最基层的一级政府,协调任务重,责大权小,可以说是小马拉大车。为此,我们积极建议将政府各有关部门工作机构下设、工作力量下沉、工作重心下移,人、财、物向基层倾斜,整合管理资源,延伸服务触角,对各部门派驻到基层的站所办和乡镇管辖的站所办,按照经济发展、社会服务、维护稳定“三大块”重新组合,完善基层政府功能,建立综合平台,更好地促进社会管理。

体会范文精选二

加强与创新社会管理自学心得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党中央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形势、落实科学发展新任务、满足人民群众新期待、贯彻执政为民新要求,从全局出发确定的一项重大战略任务,根本目的是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和谐、保障人民安居乐业,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实现科学发展的重要保障。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科学发展观题中应有之义,坚持科学发展,就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以安定和谐的社会秩序为又好又快的科学发展提供坚实基础保障。要把把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摆在突出位置,做到千方百计惠民生、小心谨慎维稳定、齐心协力优环境,营造了和谐安定的社会环境。只有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同时,正确处理好科学发展与社会和谐、经济建设与社会建设、社会建设与社会管理的关系,更加注重社会和谐,更加注重社会建设,更加注重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科学发展。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历史发展进步的客观要求。当今时代是改革的时代、发展的时代、创新的时代,改革、发展、创新带来了思想的大解放、生产的大发展、利益的大调整、社会的大变动,产生了一系列社会矛盾和问题。这是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阶段性特征的集中反映,是前进中的问题、发展中的问题,要深刻认识、客观分析、正确处理,确保整个社会健康有序运转,更加充满活力,不断发展进步。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是广大人民群众的迫切愿望。社会管理说到底是对人的管理和服务,衡量一个地方社会管理成效,关键要看人民群众高不高兴、满不满意。加强社会建设和管理,就是要去努力满足人民群众的愿望和要求,使人民群众生活在一个有法可依、有法必依、遵纪守法的社会里,生活在一个充满人文关怀、崇尚礼仪道德的社会里,生活在一个处处体现人人平等、公道正派的社会里,生活在一个既充满活力,又安定有序,能够使各种创造活力竞相迸发、有所作为、大有作为的社会里,生活在一个和谐安定、优美舒畅,有安全感、幸福感、优越感的社会里。同时社会建设和管理的任务也相当繁重,必须改善创新,建立新体制,创立新机制。建立一个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社会,就要管理好这个社会主义现代化的社会,这是党的事业、人民的愿望、各级党的组织和人民政府的职能责任。在聚精会神抓发展的同时,也要精心细致抓管理;建设一个快速发展、繁荣发达的中国,也要建设一个安定和谐、幸福优美的中国。

坚持依法治国,推动社会管理纳入法治轨道。既要善于运用政策、经济、行政等手段来处理各种社会矛盾,维护人民合法权益,更要依靠法律手段来保障整个社会有序运行,做到依法调整社会关系、规范社会行为、查处违法犯罪活动,维护群众合法权益,维护社会和谐稳定。要深入开展法制宣传教育,形成全社会自觉学法守法用法、同心协力维护社会主义法制统一尊严权威的良好局面。加强社会领域立法,依靠法律来规范个人、组织行为,监督和保障公共权力依法行使。全面推进依法行政,为人民群众提供工作态度好、办事效率高、服务质量优的政务环境。稳步推进司法工作机制改革,促进司法公正廉洁,充分发挥司法机关化解处理社会矛盾的作用,提高人民群众的司法满意度。

加强与创新社会管理需要做到以下几点:第一,坚持以人为本,营造良好思想道德人文环境。第二,坚持民生为大,优先解决群众切身利益问题。要把解决好民生问题作为社会管理最为重要的事情来抓。第三,坚持科学执政,构建新型社会管理制度体系。第四,坚持重在基层,打牢现代社会科学管理根基,第五,坚持安全至上,严密防范危害国家安全事件。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当前要认真做好群众工作,把群众工作渗透到社会管理的各个方面、各个环节,把维护群众合法权益作为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深入调查研究,了解社情民意,广泛集中民智,确保决策的合法性、合理性、可行性、安全性。用群众工作统揽信访工作,切实把群众反映的问题解决好,并教育和引导诉求方依法有序理性表达诉求。深入开展矛盾纠纷排查调处工作,真情实意为群众办实事、办好事。要加快推进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使发展成果更多地惠及全省人民。大投入力度,强化服务意识,在服务中管理,在管理中服务。发挥好群众组织、企业、社会组织的作用,拓展公众参与社会管理的渠道,综上,我们必须加强与创新社会管理,为祖国创造一个美好的明天。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心得体会


要形成和保持一定的社会秩序就必须有一定形式的社会管理,所以我们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下面是小编带来的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心得体会,希望可以帮到大家。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心得体会篇1

社会管理是人类社会必不可少的一项管理活动。要形成和保持一定的社会秩序, 更好地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和谐、保障人民安居乐业,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营造良好社会环境,就必须有一定形式的社会管理。

一、统一思想,深化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性紧迫性认识

一是解决伴随经济发展产生的社会问题,迫切需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随着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使得计划经济时期许多由单位承担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现在由国家和社会共同承担。在推动经济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的同时,必须要下大力解决各种社会问题。二是适应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动,迫切需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长期以来在封闭、半封闭环境和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社会结构发生了全方位、根本性变化,带来了许多社会问题。需要通过社会管理和创新来加以解决。三是顺应思想观念的深刻变化,迫切需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随着各种思想文化的交流、交融、交锋,人们的思想意识、法制意识、监督意识不断增强,给社会管理提出了新要求。这些都需要通过社会管理和创新来解决。

二、转变理念,适应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

树立以人为本、服务为先的理念。社会管理,说到底是对人的管理和服务,必须把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贯彻始终。要求管理者在思想观念、管理方式、工作作风等方面,必须充分尊重群众、贴近群众、依靠群众,必须认真贯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努力实现好、维护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树立多方参与、共同管理的理念。在社会管理中,一方面要不断提高政府的社会管理能力和成效,另一方面要不断增强社会自我管理能力。必须从传统的简单管理转向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协同服务,树立多方参与、共同治理的理念,发挥好各种社会力量协调、自治、自律、互律作用,充分调动人民群众参与社会管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形成推进社会和谐发展的强大合力。树立统筹兼顾、协商协调的理念。

三、加强领导,提高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水平和实效

一是健全组织。建立和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调、公众参与的工作机制,党委负责人要成为第一责任人,设立专门的机构具体抓落实。积极探索社会管理的新路子,从思想上主动适应,从措施上积极应对,从方式上不断创新,动员公众广泛参与,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二是转变作风。干部风清气正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的决定因素。密切干群关系,不断在实践中提升做好新形势下社会管理工作的能力。三是加强宣传。要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作用,多渠道多层次大力宣传社会管理创新的重大意义,树立典型,推广经验,努力营造全社会共同关心、共同参与创新社会管理的良好局面。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心得体会篇2

按照省、市、县委组织部的要求,我在近期通过远程教育系统登录了江苏先锋网,学习了以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活动为主要内容的大学生村官培训周活动。

通过这次学习,我受益匪浅,并有了以下的了解: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管理体系,是党中央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审时度势、与时俱进作出的重大战略决策。社会管理的重点在基层,难点在基层,乡镇是政权的基础、改革的前沿、发展的重点和稳定的关键,其职能作用发挥如何,直接影响民心向背和党的事业兴衰。

在十七大报告中就强调过,要加快推进以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完善社会管理,努力形成社会和谐人人有责、和谐社会人人共享的生动局面。中央政法委将社会管理创新列为三项重点工作,即社会矛盾化解、社会管理创新、公正廉洁执法。创新决定平安度,创新决定竞争力。只有与时俱进,探索建立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相适应的社会管理体系,才能实现经济社会的协调、科学发展,满足人民群众的新期待、新要求。

在此我们需要坚持正确指导思想,推进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以正确把握和妥善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注重从决策、政策、项目、改革等方面加强利益协调、诉求表达和权益保障等机制建设,力争做到凡是得不到绝大多数群众理解和支持的举措坚决不施行,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还要明确责任分工,严格落实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工作责任,由各级党委和政府负责领导、组织、实施本辖区内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将事关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的任务和责任落实到具体部门和单位,落实到主管领导、分管领导和具体责任人。各级各部门要坚持把是否进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作为重大项目、重大决策事项能否出台或实施的前置条件,做到未经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不审批,未经批准或虽经批准但涉稳重大隐患尚未消除的不实施。各级党委维护稳定工作领导小组应加强对各职能部门和下级党委和政府开展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的指导,并把其工作开展情况纳入平安建设目标考评体系。

由此可见我们要充分发挥人民政协人才荟萃、智力密集的优势,紧紧围绕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进行建言献策。今年我们要把发展城市生活服务业和加快小型农田水利建设两个课题作为议政协商的重点,通过们集体视察和协商,集中力量,集思广益,提出有见地、有分量、操作性强的意见和建议,促进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利益问题的解决。

我们要充分发挥人民政协桥梁纽带、凝心聚力的作用,为党委、政府维护社会和谐稳定当好帮手。一是发挥好预警器的作用。利用政协委员分布范围广、触及层面深的优势,深入视察调研,及时上报苗头性、倾向性的问题和矛盾。利用渠道畅通的优势,深入城区、县份及社区收集社情民意信息,及时反映群众的利益诉求,继续公开向社会征集提案线索,协助市委、市政府做好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工作,让不同利益群体的要求得到充分反映,协调和缓解利益矛盾。二是发挥好润滑剂的作用。利用团结面广、包容性大的优势,加强与各民主党派、工商联和无党派人士的合作共事,营造团结合作的良好氛围。

树立以人为本、服务为先的理念。社会管理,说到底是对人的管理和服务,必须把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贯彻始终。管理者在思想观念、管理方式、工作作风等方面,必须充分尊重群众、贴近群众、依靠群众、保护群众,必须认真贯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以人民群众利益为重,以人民群众期盼为念,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努力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树立多方参与、共同管理的理念。在社会管理中,一方面要不断提高政府的社会管理能力和成效,另一方面要不断增强社会自我管理能力。必须从传统的简单管理转向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协同服务,树立多方参与、共同治理的理念,发挥好各种社会力量协调、自治、自律、他律、互律作用,充分调动人民群众参与社会管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形成推进社会和谐发展的强大合力。这样宣传党和国家的民族宗教政策,才能更好的促进民族团结、宗教和谐、社会稳定。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心得体会篇3

我有幸参加了此次培训,通过这次培训让我了解了社会管理的内涵及进行社会管理的重要意义,了解到我党真心诚意为人民,实实在在办事的态度和决心。正如胡锦涛2011年2月19日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中指出:社会管理是人类社会必不可少的一项管理活动。要形成和保持一定的社会秩序,就必须有一定形式的社会管理。我们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根本目的是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和谐、保障人民安居乐业,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营造良好社会环境。下面谈谈我对社会管理的肤浅认识和体会:

一、创新社会管理是科学发展观在治国理政上的新思考、新探索和新发展

社会管理理论是科学发展观的一个极其重要内容,与时俱进创新并自觉践行社会管理理论是各级党和政府必备的基本功。社会管理系统性强、涉及面广、操作难度大,往往牵一发而动全身,准确掌握其目标体系、方针原则、方法要求,进一步创新社会管理机制体制,丰富社会管理内涵,改善社会管理环境,改进管理模式方法,是检验领导干部统筹兼顾、把控大局、协调发展、狠抓落实的能力与作风的重要标准。当前我们正处于社会分层日趋多元、利益矛盾愈加复杂、社会整合和社会控制任务日益繁重背景下,以创新求和谐,积极创建社会和谐的新体制已显得尤其重要。党中央、国务院敏锐发觉社会管理中存在的诸多弊端,适时提出要创新社会管理,正是切中了矛盾要害,抓住了问题关键,必将对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产生积极、深远影响。因此,我们一定要从政治高度来看待创新社会管理对夯实党的执政基础、密切党群干群关系、确保党和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性,自觉增强创新社会管理的紧迫感和责任感。

二、创新社会管理贵在重民生,谋在顺民意,成在解民忧

社会管理体制的改革是一项综合的庞大的创新工程,需要经过坚持不懈而富有智慧的探索。我认为贵在重民生,谋在顺民意,成在解民忧。

贵在重民生,就是要坚持把改善民生与促进发展摆在同等重要的地位,主要是体现在党和政府的执政理念上,扎根在广大党员干部的心坎中,反映在为民谋利的行动上。就是要把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放在民生发展大计上。党中央明确提出构建和谐社会的四个着力点:扩大就业、完善社会保障体系、理顺分配关系和发展社会事业,这些民生大计也是社会管理体制改革和创新原着力点,要优先解决广大职工群众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谋在顺民意,就是我们在谋划企业发展中,要时刻以民声、民意为基础和方向标,着眼职工群众现实和长远需求,顺应时代发展、职工群众愿意需要,相信职工群众的智慧。社会管理的第一要义和首要前提是立足公正正义、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提高人民普遍的生活满意度和幸福感,是良好社会管理的最高追求。顺民意,就要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听取职工群众的利益诉求,把决策部署考虑更周全些,把困难问题想得更严重些;就要统筹兼顾,照顾各方,协调一致;就要实现我们企业社会管理的科学化,建立健全重大决策的科学规范制度,公平管理,科学决策,切实把职工群众想办、愿办的事情办好,集中力量把一些难事办成。成在解民忧,就是要在解决职工群众具体困难、忧愁中使实劲、见实效,把主要精力、全部心思都用在为职工群众办实事上,用在主动联系、沟通职工群众感情上,下力气解决职工群众反映敏感、解决难度大的热点难点问题,以诚挚之心、真诚之举赢得职工群众实心实意的满意度,以实际成效取信于民。

三、国有企业应心系广大职工群众,为职工群众解忧、为社会承担应尽的责任。

作为我国社会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国有企业不仅肩负着我国的经济责任,而且还承担着重大的政治责任和社会责任,承担社会责任的好于坏,是化解社会矛盾的成功与否的关键,既要保障社会领域的公平正义,又要维护群众的合法权益,既要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发展,又要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社会价值需求和现实物质追求。在创新社会管理中,我们要把构建和谐劳动关系、扶助困难职工、增加工资收入、完善职工社会保障等重点难点问题列入企业社会管理创新范畴,在不断发展中适应创新社会管理的形势任务需要;要下移工作重心、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公共服务体系,把工作视野、触角延伸至社所,工作落实到每家每户,政策信息公布到社区;要在规范收入分配秩序、着力推行企业工资集体协商制度、不断提高劳动者收入水平上做文章,切实维护群众合法权益,不断提高群众生活水平;要坚持把停产企业职工的就业放在民生之本位置,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千方百计做好就业再就业工作,要切实提高社会保障水平,确保职工群众老有所养、病有所医、困有所助,实现社会保障范围由广覆盖向全覆盖转变,保障水平由低层次向高层次转变上有作为,提高各项待遇发放水平,使广大职工群众真正享受到改革惠及的成果,一点一滴增加职工群众的生活满意度和幸福感。

食品安全管理社会管理创新心得体会


食品安全管理社会管理创新心得体会

食品安全管理是社会管理的一个方面,从近年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看,我国社会管理有创新之必要。

当发生食品安全问题时,现代社会的管理机制有二:一是,行使公权力,即启动国家公共安全保障机制,由国家行政机关对食品生产交易市场进行行政干预,追究制售者的行政责任,吊销执照、罚款等等,并同时由代表国家强制力的司法机关追究制售者及相关个人的刑事责任;二是,行使私权利,即由受害人直接或通过诉讼的方式向有害食品制售者提出民事损害赔偿的请求。

在近年愈演愈烈的食品安全事件中,公权力的声音声势浩大,但生命权、健康权受到直接侵害的受害消费者的私权利主张却显得那么微弱和渺小。在“三鹿奶粉事件”中,或因证据,或因其他原因赔偿不尽人意,以至于赔偿基金的帐目都难以公布。而地沟油、黑心米、瘦肉精、染色馒头等事件,料想定少有“受害人”主张赔偿。由此可见,目前我国食品安全的社会管理机制更偏重于行使公权力。所谓重拳出击,都是公权力重拳在出击。

不可否认,在短时间内偏重行使公权力会起到震慑的作用,但从长期来看,这种偏重和依赖行使公权力的社会管理模式有如下弊端:第一,助推政府机构无限扩张,费用开支有增无减,而赖以维持的税收或者垄断利润更无法减免。第二,助推公权力膨胀。例如在这次全国上下重拳出击中就有一种对食品经营实行严格的市场准入的观点,严格的食品市场准入制度效果会有,但也难排除为日后某些公权力寻租又拓展了一条新路径的可能。第三,难以长治久安。三聚氰胺奶粉事件距离现在并不遥远,便又出现染色馒头、瘦肉精事件就已说明问题。震慑从来就不是社会管理的有效方法。震慑是使人们心怀恐怖,而一旦震慑力稍有松懈,无良商人的伎俩便又死灰复燃。

当然,因食品安全问题行使私权利也存在一些难点,这些难点问题使原有的法律保护机制遇到了挑战。从目前的状况看,似乎陷入了有法律,但食品受害者的权利却难以保障的困局。与食品受害者行使私权利有关的法律不可谓少,从一般法的层面上看,有刚刚颁布的《侵权责任法》,其专章规定了产品责任,并在我国民事立法上第一次启动惩罚性赔偿机制。从特别法层面上看,有《消费者权益保护法》、《食品安全法》等。然而,尽管有如此多的与食品安全管理有关的法律法规,食品受害人的私权利行使并不通畅。除上述社会管理理念相对偏重于行使公权力外,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这些法律没有充分反映食品受害人的私权利行使特点,私权利行使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不强,也就是说食品受害消费者的救济法律尚不健全,法律没有给予食品受害消费者行使私权利的有效通道。那么,食品受害消费者私权利行使有哪些不同于其他产品缺陷受害者私权利行使的特点?

首先,单次受害金额少。如染色馒头、瘦肉精等事件中均反映了这种特征。因此,以小额赔偿为目的的权利主张,一般会呈现两种极端。一种极端是不诉;一种极端是烂诉。而法律中并无针对小额诉求的特殊方法,这也使不法之徒制售有害食品的行为屡屡猖獗。如何在二者之间找到平衡点是应解决的问题。

其次,受害消费者众多,即消费者集体受害。如何疏通受害者集体行使私权利的途径,也是食品安全管理的课题所在。比如,代表受害者集体的团体能否完全非官方的、非临时的存在,而法律为其合法存在提供依据。

再次,取证难是食品受害者行使权利的另一个特点。食品检验、鉴定的科学化、公开化,甚至检验、鉴定主体的公正地位和立场也需得到重视,而非如最近表现出的一个现象,某某专家在公开媒体上称“此添加剂无害”诸如此类的言论。对于这种宣誓,人们是持半信半疑状态的,因为所谓专家并未将其科学化的方法和结论通过法定的程序公开,尤其“专家”的公正地位没有法律的依据。

另外,是防患于未然的问题,即食品消费者知情权行使途径。尽管《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八条规定“消费者享有知悉其购买、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的服务的真实情况的权利。消费者有权根据商品或者服务的不同情况,要求经营者提供商品的价格、产地、生产者、用途、性能、规格、等级、主要成份、生产日期、有效期限、检验合格证明、使用方法说明书、售后服务,或者服务的内容、规格、费用等有关情况”。目前,市民食用的许多日常食品并不知上述“情况”不在少数,那么,当生产者或销售者违反上述告知义务时,消费者如何行使权利保护其知情权,很茫然,这与前述“小额赔偿”的权利主张相比甚至没有了可量化的数字,因此其私权利行使更不易。甚至,其中消费者的知情或制售者告知的相关成份及标准,由谁定,定什么,都需要细化及新的思维方式。

学习加强及创新社会管理的心得体会


学习加强及创新社会管理的心得体会

学习加强及创新社会管理的心得体会:

建立和完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对于进一步提高各级党委和政府依法决策、科学决策、民主决策水平,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从源头上预防和减少不稳定因素,把各种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建立重大工程项目建设和重大政策制定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这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一项重要制度措施。当前,建立和完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需要把握好以下几个问题。

坚持正确指导思想。推进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必须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以正确把握和妥善解决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为重点,注重从决策、政策、项目、改革等方面加强利益协调、诉求表达和权益保障等机制建设,力争做到凡是得不到绝大多数群众理解和支持的举措坚决不施行,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稳定和谐的社会环境。

明确责任分工。严格落实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工作责任,由各级党委和政府负责领导、组织、实施本辖区内的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按照属地管理、分级负责和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将事关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的任务和责任落实到具体部门和单位,落实到主管领导、分管领导和具体责任人。各级各部门要坚持把是否进行社会稳定风险评估作为重大项目、重大决策事项能否出台或实施的前置条件,做到未经社会稳定风险评估的不审批,未经批准或虽经批准但涉稳重大隐患尚未消除的不实施。各级党委维护稳定工作领导小组应加强对各职能部门和下级党委和政府开展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的指导,并把其工作开展情况纳入平安建设目标考评体系。

充分把握参考依据。一是重大事项制定实施的合法性。主要看重大事项的制定实施是否符合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是否有充足的政策、法律依据;所涉及政策调整、利益调节的对象和范围是否界定准确,调整、调节的依据是否合法,是否符合规定的议事决策程序。二是重大事项制定实施的合理性。主要看重大事项的制定实施是否坚持以人为本,是否代表最大多数人民群众的利益,是否兼顾了人民群众的现实利益和长远利益;是否按照程序经过严格的审查审批,是否考虑到时间空间、人力物力财力等制约因素,是否有具体、详实的方案和完善的配套措施,是否会给其他地方、其他行业、其他群众带来负面影响,是否会引发较大的影响社会治安和社会稳定的事件;对可能出现的影响社会治安和社会稳定问题有无相应的应急处置预案。三是重大事项制定实施的科学性。主要看在重大事项制定实施的过程中,出台政策或进行决策是否有科学依据,是否遵循科学方法,是否违背科学规律等。

认真遵守工作程序。各级党委和政府根据具体情况制定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的相关程序。一般说来,大体可分为六个程序。一是责任部门先期自行评估。决策作出部门、政策提出部门、项目报审部门(单位)、改革牵头部门、工作实施部门是社会稳定风险评估工作的直接责任部门,应在提出决策和开展工作之前对决策事项的合法性、合理性、科学性以及安全性、适时性等先期自行组织评估。二是主管部门进行审查。责任部门自行评估后形成《自评报告》,送主管部门审定。主管部门可邀请维稳、法制等有关部门以及重大事项直接责任部门参与评估。三是主管部门确定实施意见。主管部门根据评估情况,将重大事项涉及的相关情况形成《综合评估报告》。该报告应对评估事项提出实施、部分实施、调整实施、暂缓实施、不实施等意见。四是维稳部门进行备案。主管部门综合评估完成后,在将评估意见反馈责任部门之前应把评估报告送同级党委维护稳定工作领导小组备案。五是责任部门落实措施。在重大事项出台实施后,责任主体根据分析评估情况,严格落实化解不稳定因素、维护稳定的具体措施,有针对性地做好相关工作。六是维稳部门和主管部门进行跟踪督导。重大事项实施过程中,主管部门应指定监管部门全程跟踪了解,及时掌握动态信息,确保各项工作措施落实到位。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工作心得体会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工作心得体会

20xx年2月19日,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中指出:“社会管理是人类社会必不可少的一项管理活动。要形成和保持一定的社会秩序,就必须有一定形式的社会管理”。“我们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根本目的是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和谐、保障人民安居乐业,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营造良好社会环境。”为了贯彻落实总书记这一重要讲话精神,根据省委的统一部署,今年3月中旬,我们赴毕节地区、六盘水市就如何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进行了专题调研,形成了以下几点思考。

一、统一思想,深化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性紧迫性认识

一是解决伴随经济发展产生的社会问题,迫切需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我省是人口劳务输出大省,每年约有700万农民工流入城镇,需要提供相应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农村“空心化”现象比较突出,城镇流动人口逐年增加,这就迫切需要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随着我省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使得计划经济时期许多由单位承担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现在由国家和社会共同承担,包括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也应承担了相应的社会管理责任。在推动经济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的同时,必须要下大力解决各种社会问题。二是适应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动,迫切需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长期以来在封闭、半封闭环境和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社会结构发生了全方位、根本性变化,带来了许多社会问题。需要通过社会管理和创新来加以解决。三是顺应思想观念的深刻变化,迫切需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随着各种思想文化的交流、交融、交锋,人们的思想意识、法制意识、监督意识不断增强,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愿望日益强烈,给社会管理提出了新要求。同时,基于我省“欠发达、欠开发”的省情,部分群众生活还比较困难,一些民生问题还没有得到很好解决,加之一些地方和部门对群众的思想教育、人文关怀、心理疏导、舆论指导等工作跟不上,致使一些人心理失衡、道德失范,引发了不少社会矛盾问题。这些都需要通过社会管理和创新来解决。

二、转变理念,适应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

树立以人为本、服务为先的理念。社会管理,说到底是对人的管理和服务,必须把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贯彻始终。要求管理者在思想观念、管理方式、工作作风等方面,必须充分尊重群众、贴近群众、依靠群众、保护群众,必须认真贯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以人民群众利益为重,以人民群众期盼为念,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努力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树立多方参与、共同管理的理念。在社会管理中,一方面要不断提高政府的社会管理能力和成效,另一方面要不断增强社会自我管理能力。必须从传统的简单管理转向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协同服务,树立多方参与、共同治理的理念,发挥好各种社会力量协调、自治、自律、他律、互律作用,充分调动人民群众参与社会管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形成推进社会和谐发展的强大合力。树立统筹兼顾、协商协调的理念。当前,我们面临着许多的社会矛盾和问题,而且往往是历史遗留下来的老问题与发展中出现的新矛盾、新问题交织在一起。必须统筹兼顾,正确反映和协调各个方面、各个层次、各个阶段的利益诉求,特别是处理好征地拆迁、失地农民的救助等问题,既要左顾右盼,又要瞻前顾后,促进社会动态平衡。同时,要运用民主的方式、群众路线的方式、说服教育的方式,尽可能通过平等地沟通、协商、协调、引导等方法进行社会管理。

三、关注民生,做好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点工作

从我省情况来看,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面临许多工作需要做,但必须抓好以推进民生为重点的工作。

第一,要着力加强和完善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要建立健全诉求表达机制,发挥人大、政协、人民团体、行业协会以及大众传媒等社会利益表达功能,完善公共决策社会公示制度、公众听证制度、专家咨询论证制度,完善信访工作机制。建议推广毕节地区“三级视频联动接访”的成功经验,借鉴黔西县成立“群工部”的经验,将信访局改为群众工作部(局),用群众工作统揽信访工作。建立健全矛盾纠纷预警机制,加强社会矛盾源头治理,健全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最大限度地把矛盾纠纷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

第二,要着力加强和完善民生工程建设。一要推进就业再就业工作。落实好中央和省关于促进就业的各项优惠政策,重点抓好高校毕业生、下岗职工、农民工、“零就业家庭”等就业工作。二要推进教育工作。依法保障教育投入,确保各项教育经费按时足额拨付到位,加快中小学校布局调整和师资队伍建设步伐,逐步实现以县为单位的业务教育办学条件、师资配置、管理水平、教育质量上的均衡。三要推进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工作心得体会第2页

保障性住房建设。扎实抓好城镇廉租房建设,加大农村危房改造力度,切实帮助解决城乡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四要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大力发展卫生、文化、体育事业,提高城乡公共服务水平,着力解决好群众“看病难、饮水难、修路难”等热点和难点问题,以民生和谐促进社会和谐。

第三,要着力加强和完善流动人口、特殊人群的管理和服务。一要加强流动人口管理和服务。制定出台流动人口管理服务和房屋租赁管理的地方性法规和政府规章,建立健全实有人口动态管理机制,实现对流动人口的依法管理和优质服务。二要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教育管理和权力保护。推行未成年人违法和轻罪记录消除制度,规范完善工读学校建设,建立轻微违法犯罪青少年就业帮教基地。三要加强对特殊群体的管理和服务。健全刑事解教人员综合信息平台,推进刑事解教人员信息系统的建设和运用,建立健全吸毒人员人性化戒毒康复机制和重性精神疾患人员监管机制,加强服务救助。

第四,要着力加强和完善公共安全体系。一要健全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机制,完善食品药品安全标准,建立食品药品质量追溯制度,健全食品安全应急体系。二要建立健全生产监管体制,完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体系、政策标准体系、技术服务体系,确保实现安全生产。三要加强对城中村、城乡接合部的综合治理,全面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加快对城中村、棚户区的改造步伐,深入推进城中村、城乡接合部的治安整治。四要建立完善社会治安动态管控机制,不断完善以警防网、技防网、民防网、保安防范网、调解网为载体的治安防控体系,形成地面有特警巡警、义务巡逻警巡逻,道路主要通道有警务工作平台、治安卡点站岗,空中有电子视屏监控探头监视,夜间有城市联防报警、保安值守的立体治安防控网络。五要完善应急管理体制,坚持预防和应急运作、常态和非常态结合的原则,加强全民风险防范和应急处置能力建设,提高危机管理和风险管理能力。

第五,要着力加强和完善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和虚拟社会管理。一要加强对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管理和服务。建立健全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工会组织、工商联组织共同参与的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谐劳动关系协调联动机制,促进劳动关系和谐。二要强化社会组织培育管理,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和“谁登记、谁监管”的原则,积极培育并管理好各类社会组织。加强对社会组织的日常管理、活动管理和监督管理,完善社会组织信息披露制度和公开承诺制度。制定完善社会组织参与基层综治委成员单位、联席会议等制度,构建协调配合机制。三要建立完善网络和舆论引导机制。建立现有网络信息平台之间的信息交流制度,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创新警务模式,完善虚拟人口管理系统,强化网络侦防工作,建立网上舆情检测预警、网上舆情导控、网络群体性事件应急处置机制。提高应对网络突发事件能力,加强对手机、微博、论坛、社交网络等信息媒体的管理。

第六,要着力加强和完善思想道德建设。一要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传统美德。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力弘扬自强不息、忠孝仁爱、敬老慈幼、尚礼崇义、重诺守信等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开展传统美德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进社区、进家庭等多种形式的主题实践活动。二要大力弘扬“尽己所能、不计报酬、帮助他人、服务社会”的志愿精神,组织动员全社会以志愿服务形势广泛参与社会管理和社会服务。三要大力弘扬法治精神。深入开展法律宣传教育,增加全体公民知法、守法、用法的自觉性,引导公民理性合法表达诉求,依法维护权益。四要大力弘扬诚信精神。要增强社会诚信,建立和完善社会诚信体系和行为规范,通过自律、他律、互律,使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行为符合社会共同行为准则。五要大力弘扬民族大团结精神。要教育引导各族人民团结一心,共同奋斗,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中发挥积极作用。

四、夯实基础,发挥基层组织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中的作用

抓好以党组织为核心的村级和社区组织建设。要建立健全以党组织为核心的村级和社区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党的基层组织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战斗堡垒作用。要学习和推广“全国学习型家庭示范社区-黔西县城关镇水西社区”的成功经验,充分发挥社区在基层社会管理和群众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在城市,要加快城乡接合部、城中村、工矿企业所在地、新建住宅区、流动人口聚居地的社区党组织和居委会组建工作,促进组织全覆盖。在农村,要从实际出发,积极推广在社区、农民合作组织和产业链上建设党组织的做法。强化基层保障,做到有人管事、有钱办事、有场所议事。要进一步扩大社区居民委员会成员来源渠道,特别要研究建立新录用公务员到社区锻炼制度,鼓励高校毕业生、复转军人等各方面优秀人才到社区担任专职人员。将居委会的工作经费、人员报酬以及服务设施和社区信息化建设等项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实现权随责走、费随事转。注重加大从优秀村干部特别是优秀大学生村官中考录乡镇公务员和选任乡镇领导干部力度,积极探索对村党组织书记培养、选拔、发挥作用的新途径。不断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形成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村干部报酬和养老保险、党员干部培训基金保障机制,充分激发基层组织和基层干部干事创业的热情和动力。不断强化基层政法综治保障。要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市关于乡镇政法委、综治办、维稳办、禁毒办、流管办、“两所一庭”等机构设置和力量配备的要求,制定强化基层综合工作队伍保障方案。农村要根据实际情况配备一定数量的巡防人员,所有社区(村)要建立综治工作站。要深入开展平安街道(乡镇)创建活动,将平安建设延伸到社会各个领域各个方面。

五、加强领导,提高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水平和实效

健全组织。各单位各部门要高度重视这项工作,建立和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调、公众参与”的工作机制,党委负责人要成为第一责任人,把它列入党委的议事日程,设立专门的机构具体抓落实。积极探索社会管理的新路子,从思想上主动适应,从措施上积极应对,从方式上不断创新,动员公众广泛参与,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转变作风。干部风清气正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的决定因素。要努力营造“发展要快、风气要正、作风要实、干部要干”的良好氛围,以开展“创先争优”、“三个建设年”、“四帮四促”活动为抓手,密切干群关系,不断在实践中提升做好新形势下社会管理工作的能力。加强宣传。要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作用,多渠道多层次大力宣传社会管理创新的重大意义,树立典型,推广经验,努力营造全社会共同关心、共同参与创新社会管理的良好局面。同时要加强督促检查。健全各级领导干部和基层组织的工作责任制、督促检查制、考核奖惩机制,把创新社会管理的责任分解到有关领导、部门和个人,坚持领导带头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并把它作为党政领导班子年度工作目标和目标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确保取得实效。

六中全会心得体会-社会管理篇


六中全会心得体会-社会管理篇
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指出:“加强社会管理,维护社会稳定,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必然要求。必须创新社会管理体制,整合社会管理资源,提高社会管理水平,健全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的社会管理格局,在服务中实施管理,在管理中体现服务。”认真学习贯彻六中全会精神,推进社会管理体制改革与创新,就必须在进一步完善社会管理机制上下工夫。
建立开放、顺畅的社会流动机制
和谐、善治的社会必定是能够开放、顺畅、合理、公正地进行社会流动的社会。合理的社会流动有助于增强社会结构的弹性,是促进社会良性运行的重要途径,能有效地激发人的积极性、创造性和开拓进取精神。
中国社会正在逐步走向一个开放的社会,但在我国经济体制与社会管理制度中仍然存在着的一些不合理因素,在不断强化着家庭、地域等先赋性因素的影响,制约着人们流动机会的均等分配,如城乡分割、地区分割、单位分割的静态管理体制,户籍控制、身份控制和单位控制的严格管理手段等。因此,要实现善治,促进社会和谐,就必须打破这种“分割式”的静态管理模式,逐步取消城乡二元结构,加快改革户籍管理制度,建立人才市场的双向选择机制,完善法律制度以保障社会流动的良性运行。
建立公平、正义的分配机制
贫富差距悬殊的社会不是和谐的社会、善治的社会。要实现和谐,达到善治,体现公平、正义,就必须建立均衡的分配制度和机制,合理调整收入分配关系。只有这样,才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成果,才能使社会更加公平,从而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建立和完善公平、正义的分配机制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第一,强化公共财政职能,加大转移支付力度,规范转移支付制度;第二,改革和完善现行的税收体制,加大税收的调节力度;第三,建立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扩大社会保障覆盖范围;第四,合理调整分配关系,规范分配秩序;第五,加大对“三农”、教育、卫生等薄弱环节的资金投入力度。
建立科学、合理的利益协调机制
利益协调是和谐社会的题中要义。社会活力的激发,离不开对不同利益群体正当利益诉求的满足。利益追求既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强大杠杆,也是引发社会矛盾的最终根源。
和谐社会应是能够协调各阶层各方面的利益关系和有效化解人民内部矛盾的社会,也是劳动者共享社会发展成果的社会。但和谐社会绝不是没有矛盾与冲突的社会,而应当是一个拥有不断解决矛盾和化解冲突机制的社会。因此,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关键在于科学地设计有效化解矛盾冲突的机制和方式,不让矛盾积累与激化,通过政策调整、制度安排和法制规范等途径,建立健全包括利益导向、利益表达、利益约束、利益调节、利益补偿等内容的利益协调机制。
建立畅通、有效的诉求表达机制
在利益主体和利益需求多元化的今天,不同利益群体之间总是存在着矛盾和冲突,如果各利益主体的利益表达渠道不畅通,信息沟通反馈不及时,就会导致社会利益关系紧张、利益矛盾激化。因此,要保持社会和谐稳定,必须设置社会情绪的“出气口”,形成社会的“安全阀”。建立健全畅通、有效的诉求表达渠道和完善的沟通反馈机制,及时了解、处理群众反映的问题,引导群众以理性、合法的形式表达利益需求,应当成为一种维护社会和谐的常规性的社会管理机制。
建立完善、有力的社会保障机制
社会保障与社会和谐之间存在着直接的关系。搞好社会保障工作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所以,推进社会管理体制创新,在善治中实现和谐,就必须建立、健全涵盖养老保险、医疗保险、失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和慈善事业的社会保险体系,形成完善、有力的社会保障机制。
完善、有力的社会保障机制是市场经济发展的“推进器”,也是社会稳定和谐的“安全阀”和“减震器”。建立社会保障体系要以服务人民群众为主题,增强社会服务功能,拓展社会服务领域,提高社会服务水平,形成社会服务网络化的新格局。现阶段要着重做好三个方面的服务工作:一是扎实开展面向困难群体的社会救助和社会福利服务及优抚保障服务。要加(更多精彩文章来自“秘书不求人”)快推进社会救助体系建设,加快推进社会福利事业的发展,大力发展慈善事业。二是扎实开展面向城乡劳动者的就业再就业、社会保险和权益保障服务,形成政府责任明确,社会参与广泛,运转协调、资金落实、管理规范、网络健全的制度体系,逐步建立起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适应,覆盖面广、功能强、效益好、水平高的社会救助体系。要以扩大就业为目标,进一步做好就业再就业工作;以应保尽保为目标,进一步扩大社会保险覆盖面;以协调劳动关系为目标,进一步加大维权工作力度。三是扎实开展面向广大群众的便民利民服务。要拓展社区服务领域,完善社区服务方式,健全社区服务队伍,完善社区服务体系,切实维护群众利益。
建立灵活、健全的社会预警和应急机制
有效应对各类突发公共事件,维护社会稳定与和谐,是各级政府的重要社会管理职能。因此,要未雨绸缪,增强对社会危机事件的敏感性,建立科学、有效的公共危机预警机制;积极做好社会矛盾的缓解工作,按照预防与应急并重、常态与非常态结合的原则,完善信息发布机制;建立健全分类管理、分级负责、条块结合、属地为主的应急管理体制,形成统一指挥、反应灵敏、协调有序、运转高效的应急管理机制,有效应对自然灾害、事故灾难、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做到处变不惊、常备不懈;建立善后恢复的保险机制,以保证社会管理不会因为重大危机事件的发生而陷入全面混乱的状态。应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完善安全生产体制机制、法律法规和政策措施,加大投入,落实责任,严格管理,强化监督,坚决遏制重特大安全事故。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的心得体会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的心得体会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的心得体会:

20xx年2月19日,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社会管理及其创新专题研讨班上的讲话》中指出:“社会管理是人类社会必不可少的一项管理活动。要形成和保持一定的社会秩序,就必须有一定形式的社会管理”。“我们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根本目的是维护社会秩序、促进社会和谐、保障人民安居乐业,为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营造良好社会环境。”为了贯彻落实总书记这一重要讲话精神,根据省委的统一部署,今年3月中旬,我们赴毕节地区、六盘水市就如何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进行了专题调研,形成了以下几点思考。

一、统一思想,深化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要性紧迫性认识

一是解决伴随经济发展产生的社会问题,迫切需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我省是人口劳务输出大省,每年约有700万农民工流入城镇,需要提供相应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农村“空心化”现象比较突出,城镇流动人口逐年增加,这就迫切需要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随着我省非公有制经济的发展,使得计划经济时期许多由单位承担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现在由国家和社会共同承担,包括非公有制经济组织也应承担了相应的社会管理责任。在推动经济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的同时,必须要下大力解决各种社会问题。二是适应社会结构的深刻变动,迫切需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长期以来在封闭、半封闭环境和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社会结构发生了全方位、根本性变化,带来了许多社会问题。需要通过社会管理和创新来加以解决。三是顺应思想观念的深刻变化,迫切需要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随着各种思想文化的交流、交融、交锋,人们的思想意识、法制意识、监督意识不断增强,共享改革发展成果的愿望日益强烈,给社会管理提出了新要求。同时,基于我省“欠发达、欠开发”的省情,部分群众生活还比较困难,一些民生问题还没有得到很好解决,加之一些地方和部门对群众的思想教育、人文关怀、心理疏导、舆论指导等工作跟不上,致使一些人心理失衡、道德失范,引发了不少社会矛盾问题。这些都需要通过社会管理和创新来解决。

二、转变理念,适应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面临的新形势新要求

树立以人为本、服务为先的理念。社会管理,说到底是对人的管理和服务,必须把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贯彻始终。要求管理者在思想观念、管理方式、工作作风等方面,必须充分尊重群众、贴近群众、依靠群众、保护群众,必须认真贯彻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坚持人民主体地位,以人民群众利益为重,以人民群众期盼为念,寓管理于服务之中,努力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树立多方参与、共同管理的理念。在社会管理中,一方面要不断提高政府的社会管理能力和成效,另一方面要不断增强社会自我管理能力。必须从传统的简单管理转向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协同服务,树立多方参与、共同治理的理念,发挥好各种社会力量协调、自治、自律、他律、互律作用,充分调动人民群众参与社会管理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形成推进社会和谐发展的强大合力。树立统筹兼顾、协商协调的理念。当前,我们面临着许多的社会矛盾和问题,而且往往是历史遗留下来的老问题与发展中出现的新矛盾、新问题交织在一起。必须统筹兼顾,正确反映和协调各个方面、各个层次、各个阶段的利益诉求,特别是处理好征地拆迁、失地农民的救助等问题,既要左顾右盼,又要瞻前顾后,促进社会动态平衡。同时,要运用民主的方式、群众路线的方式、说服教育的方式,尽可能通过平等地沟通、协商、协调、引导等方法进行社会管理。

三、关注民生,做好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重点工作

从我省情况来看,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面临许多工作需要做,但必须抓好以推进民生为重点的工作。

第一,要着力加强和完善党和政府主导的维护群众权益机制。要建立健全诉求表达机制,发挥人大、政协、人民团体、行业协会以及大众传媒等社会利益表达功能,完善公共决策社会公示制度、公众听证制度、专家咨询论证制度,完善信访工作机制。建议推广毕节地区“三级视频联动接访”的成功经验,借鉴黔西县成立“群工部”的经验,将信访局改为群众工作部(局),用群众工作统揽信访工作。建立健全矛盾纠纷预警机制,加强社会矛盾源头治理,健全社会稳定风险评估机制,最大限度地把矛盾纠纷解决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

第二,要着力加强和完善民生工程建设。一要推进就业再就业工作。落实好中央和省关于促进就业的各项优惠政策,重点抓好高校毕业生、下岗职工、农民工、“零就业家庭”等就业工作。二要推进教育工作。依法保障教育投入,确保各项教育经费按时足额拨付到位,加快中小学校布局调整和师资队伍建设步伐,逐步实现以县为单位的业务教育办学条件、师资配置、管理水平、教育质量上

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的心得体会第2页

的均衡。三要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扎实抓好城镇廉租房建设,加大农村危房改造力度,切实帮助解决城乡低收入家庭的住房困难。四要推进城乡社会保障体系。加大财政投入力度,大力发展卫生、文化、体育事业,提高城乡公共服务水平,着力解决好群众“看病难、饮水难、修路难”等热点和难点问题,以民生和谐促进社会和谐。

第三,要着力加强和完善流动人口、特殊

人群的管理和服务。一要加强流动人口管理和服务。制定出台流动人口管理服务和房屋租赁管理的地方性法规和政府规章,建立健全实有人口动态管理机制,实现对流动人口的依法管理和优质服务。二要加强对未成年人的教育管理和权力保护。推行未成年人违法和轻罪记录消除制度,规范完善工读学校建设,建立轻微违法犯罪青少年就业帮教基地。三要加强对特殊群体的管理和服务。健全刑事解教人员综合信息平台,推进刑事解教人员信息系统的建设和运用,建立健全吸毒人员人性化戒毒康复机制和重性精神疾患人员监管机制,加强服务救助。

第四,要着力加强和完善公共安全体系。一要健全食品药品安全监管机制,完善食品药品安全标准,建立食品药品质量追溯制度,健全食品安全应急体系。二要建立健全生产监管体制,完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体系、政策标准体系、技术服务体系,确保实现安全生产。三要加强对城中村、城乡接合部的综合治理,全面统筹城乡一体化发展,加快对城中村、棚户区的改造步伐,深入推进城中村、城乡接合部的治安整治。四要建立完善社会治安动态管控机制,不断完善以警防网、技防网、民防网、保安防范网、调解网为载体的治安防控体系,形成地面有特警巡警、义务巡逻警巡逻,道路主要通道有警务工作平台、治安卡点站岗,空中有电子视屏监控探头监视,夜间有城市联防报警、保安值守的立体治安防控网络。五要完善应急管理体制,坚持预防和应急运作、常态和非常态结合的原则,加强全民风险防范和应急处置能力建设,提高危机管理和风险管理能力。

第五,要着力加强和完善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社会组织和虚拟社会管理。一要加强对非公有制经济组织的管理和服务。建立健全由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工会组织、工商联组织共同参与的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谐劳动关系协调联动机制,促进劳动关系和谐。二要强化社会组织培育管理,按照“谁主管、谁负责”和“谁登记、谁监管”的原则,积极培育并管理好各类社会组织。加强对社会组织的日常管理、活动管理和监督管理,完善社会组织信息披露制度和公开承诺制度。制定完善社会组织参与基层综治委成员单位、联席会议等制度,构建协调配合机制。三要建立完善网络和舆论引导机制。建立现有网络信息平台之间的信息交流制度,实现信息资源共享。创新警务模式,完善虚拟人口管理系统,强化网络侦防工作,建立网上舆情检测预警、网上舆情导控、网络群体性事件应急处置机制。提高应对网络突发事件能力,加强对手机、微博、论坛、社交网络等信息媒体的管理。

第六,要着力加强和完善思想道德建设。一要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传统美德。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大力弘扬自强不息、忠孝仁爱、敬老慈幼、尚礼崇义、重诺守信等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开展传统美德进机关、进学校、进企业、进社区、进家庭等多种形式的主题实践活动。二要大力弘扬“尽己所能、不计报酬、帮助他人、服务社会”的志愿精神,组织动员全社会以志愿服务形势广泛参与社会管理和社会服务。三要大力弘扬法治精神。深入开展法律宣传教育,增加全体公民知法、守法、用法的自觉性,引导公民理性合法表达诉求,依法维护权益。四要大力弘扬诚信精神。要增强社会诚信,建立和完善社会诚信体系和行为规范,通过自律、他律、互律,使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行为符合社会共同行为准则。五要大力弘扬民族大团结精神。要教育引导各族人民团结一心,共同奋斗,在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中发挥积极作用。

四、夯实基础,发挥基层组织在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中的作用

抓好以党组织为核心的村级和社区组织建设。要建立健全以党组织为核心的村级和社区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党的基层组织在构建和谐社会中的战斗堡垒作用。要学习和推广“全国学习型家庭示范社区-黔西县城关镇水西社区”的成功经验,充分发挥社区在基层社会管理和群众工作中的重要作用。在城市,要加快城乡接合部、城中村、工矿企业所在地、新建住宅区、流动人口聚居地的社区党组织和居委会组建工作,促进组织全覆盖。在农村,要从实际出发,积极推广在社区、农民合作组织和产业链上建设党组织的做法。强化基层保障,做到有人管事、有钱办事、有场所议事。要进一步扩大社区居民委员会成员来源渠道,特别要研究建立新录用公务员到社区锻炼制度,鼓励高校毕业生、复转军人等各方面优秀人才到社区担任专职人员。将居委会的工作经费、人员报酬以及服务设施和社区信息化建设等项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实现权随责走、费随事转。注重加大从优秀村干部特别是优秀大学生村官中考录乡镇公务员和选任乡镇领导干部力度,积极探索对村党组织书记培养、选拔、发挥作用的新途径。不断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形成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村干部报酬和养老保险、党员干部培训基金保障机制,充分激发基层组织和基层干部干事创业的热情和动力。不断强化基层政法综治保障。要全面落实中央和省市关于乡镇政法委、综治办、维稳办、禁毒办、流管办、“两所一庭”等机构设置和力量配备的要求,制定强化基层综合工作队伍保障方案。农村要根据实际情况配备一定数量的巡防人员,所有社区(村)要建立综治工作站。要深入开展平安街道(乡镇)创建活动,将平安建设延伸到社会各个领域各个方面。

五、加强领导,提高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的水平和实效

健全组织。各单位各部门要高度重视这项工作,建立和完善“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调、公众参与”的工作机制,党委负责人要成为第一责任人,把它列入党委的议事日程,设立专门的机构具体抓落实。积极探索社会管理的新路子,从思想上主动适应,从措施上积极应对,从方式上不断创新,动员公众广泛参与,形成齐抓共管的局面。转变作风。干部风清气正是加强和创新社会管理工作的决定因素。要努力营造“发展要快、风气要正、作风要实、干部要干”的良好氛围,以开展“创先争优”、“三个建设年”、“四帮四促”活动为抓手,密切干群关系,不断在实践中提升做好新形势下社会管理工作的能力。加强宣传。要充分发挥新闻媒体的作用,多渠道多层次大力宣传社会管理创新的重大意义,树立典型,推广经验,努力营造全社会共同关心、共同参与创新社会管理的良好局面。同时要加强督促检查。健全各级领导干部和基层组织的工作责任制、督促检查制、考核奖惩机制,把创新社会管理的责任分解到有关领导、部门和个人,坚持领导带头抓、一级抓一级、层层抓落实,并把它作为党政领导班子年度工作目标和目标绩效考核的重要内容,确保取得实效。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