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心得体会 > 纪念革命英雄的演讲稿 > 导航 > 辛亥革命的启示

纪念革命英雄的演讲稿

辛亥革命的启示。

我们会不经意地忘记对手精辟的观点,就像忘记自己愚蠢的想法一样。看过了解一样事物之后,每个人都有自己对其的看法。无论在生活还是社会里,要用到心得体会的情况还是蛮多的,心得体会能够给人努力向前的动力。那么一篇好的心得体会要怎么才能写好呢?为此,小编花时间整理了辛亥革命的启示,还请多多关注我们网站!

几天来,都在研究清朝的那些事儿,也研究辛亥革命的一些陈芝麻烂事儿。在《名作欣赏》上面读到傅国涌先生的一篇《辛亥百年变局》,我也很有启示。

辛亥革命100周年了,精英们把孙中山推上了前台,我不由得想起xx之初,精英们把孔先生推到了天安门,又设立了一个什么孔子和平奖,居然第一届给了连战,可是连战没有到位领奖,第二届好像听说给了普京,可是没有给成,就给停办了。

辛亥革命,从小学读书的时候都听到老师说,是一次不彻底的革命,考试卷上不知道考了多少遍,可是,今天看来,我们还是没有理解辛亥革命的精髓,孙中山并没有要砸烂旧世界,只是维修一下,装装瓷砖,粉饰一下就可以了,看来精英们把孙中山先生送上前台就是这个意思,而且,傅国涌先生说,我们不应该怀疑慈禧太后的立宪动机,况且立宪诏书已经发下,轰轰烈烈的立宪行动已经开始,这个对我们的思维可以说是颠覆性的,我有一些犹豫,想不明白,这样的说法,到底蕴含着什么样的情感。

可是把孔子送上前台是什么意思?圣人之于中国,历来被翻云覆水,这不,把他弄上前台不到一百天就给撤掉了,我们中华民族的面子何在,孔老先生的面子何在?连战、普京的面子何在?就为了对付一个异见分子刘晓波?

不过,我很认同这个专家的一个观点,辛亥革命改变了国人的生活状态,对极了,我不禁大叫一声,老婆说我又在发神经了。

一个时代的最重要的东西是生活方式,他比制度更加本质,如果一个时代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变化,而制度没有随之发生变化,那么这个制度一定是千疮百孔的,一个单位,最重要的也是生活方式。具体到学校而言,最重要的就是教育生活方式,而不是一些刚性的制度,也不是什么制度的执行力问题,我感觉社会上把执行力这个公司之内的词汇用到教育这个象牙塔,这个育人而不是产人的地方,好像是出了问题,先生们,任何一个部门,最重要的都是生活方式,甚至具体到一个家庭都是这样。

甚至具体到一个人也是这样,生活方式绝对不会受制度约束,这个时代对于任何人都没有约束,基本上是想干什么呢就可以干点什么,但是,如果,这个人的生活方式是堕落的,那么他的行为就是低级的,谁也拦他不住。只能等他浪子回头。

F132.cOm更多精选心得体会阅读

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改革,是对辛亥革命最好的纪念


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

文/曹梓

19xx年10月10日,湖北新军士兵程正瀛打响了武昌起义的第一枪,延续数千年的封建帝制,在随后的枪炮大作中逐渐崩溃,中国开启了几千年未有的大变局。

辛亥革命的主导者,以孙中山为首的革命党人将“民主”与“共和”看成革命的最高政治追求,虽资产阶级的软弱导致这次革命并不彻底,在中国大地上也未能因辛亥革命而建立起真正的,如革命党人所愿望那般的共和政权,但是,自辛亥以来,民主共和已经成为历史不可阻挡之潮流。辛亥革命的最大意义也在于,用革命的强力告诉所有人,封建帝制是该退出历史舞台了。

百年来,纪念辛亥革命,总有很多历史的细节和人物被再次解读和反思,这些解读也却能让我们更加全面地认识历史,此为纪念的目的之一。

当然,纪念不光是为了更好地认识历史,纪念还是为了更好地感知当下。“脱离现在和未来的历史,是没有意义的。”

清廷昏聩、帝国入侵,导致百年前的中国政治腐败、民生凋敝。一直以来,都有学者认为,如果不搞革命,而是让清政府实行改革,可能就会建立起一个更加成熟的共和政制。但是历史没有假设,辛亥革命也是历史的必然。纵有保皇党和革命党关于中国未来之论战;纵有洋务派、立宪派的努力革新,但是这一切都不能改变清政府的行将就木,这一切都不能给满族政权带来丝毫回生的迹象,于是,革命成了改变现状的唯一手段。

甚至,革命党的枪炮都并不能轻易实现民族和民主革命的双重任务,袁世凯复辟,军阀混战,帝国主义在中国的利益瓜分,这些都表明辛亥革命是“半截”革命。妄谈改革,又怎可能。

辛亥革命并不依靠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而是以当时知识分子从欧美学到的社会革命理论作为重要支撑。辩证地看辛亥革命,因为其不彻底,所以其最大意义也在于,从19xx年肇始,民主共和成为国人努力追寻的目标。

时间到了1949年,共产党在中国土地上建立了共和国,这是基于几代“革命党”努力的基础上建起的崭新中国。人们会因为一时的胜利而忘却当初苦苦追求的核心价值,但是,时代不会忘却。民族独立早已实现,富强也不再是世纪梦想。然今天,民主共和仍然是要苦苦追寻的目标。

民主,源于古希腊语,意为人民。民主上升为国家制度,意为在一定阶级范围内,按照平等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共同管理国家事务的制度。共和,泛指国家权力机关和国家元首由选举产生的一种政治制度,与君主制相对。在中国,民主共和尚远。

此时,改革便被推上历史舞台,从经济体制改革到社会、政治体制改革,革新各个领域不合人民利益的旧制,让经济联姻市场,让公益回归社会,让人民拥有权力。唯有改革才能让中国拥有永久活力。

或许辛亥革命的最大意义并不在于改变了什么,而是在于改变本身:两千年封建帝制并不会因为其长久独裁和暴戾而具有永久存在的道理,再强大的统治也会因为不合历史潮流而变得岌岌可危,并且,这一切都是可变的;革命党人就算再弱小,也可以充当压垮腐败统治的最后一根稻草,因为现实赋予了改变本身充分的理由和强大的动力;只要是不合事宜的,只要是违背大多数人意志和权益的,都值得改变,应当改变。

改革和革命的不同在于变的方式,改革和革命的相同在于变的本质。今天,纪念辛亥革命,应该纪念其勇于推翻旧制的精神和勇气,选择改革,将改变和求新继续下去。

《辛亥革命》观后感


文/ 克思

——新形势下如何做好江油群众宣传工作的思考

(xx年10月8日)

xx说:“做好宣传工作,要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把体现党的主张和反映人民心声统一起来,把坚持正确导向和通达社情民意统一起来。①”改革开放以来,面对在新形势下宣传工作中出现的各种新情况、新问题。我们必须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群众宣传工作的方式,才能更好地从源头上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和谐。

xx年9月30日星期五,江油市委宣传部组织广大干部职工观看了电影《辛亥革命》。影片中以国父孙中山先生为代表的一大批革命先烈在不同场合进行的深情并茂的演讲、辩论和宣传的画面使我对于在新形势下如何做好江油群众宣传工作产生了几点启迪和思考。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因人而异,量体裁衣。

从影片中我们可以看到,在孙中山等辛亥革命党人所进行的推翻清王朝的革命斗争中,革命好比一驾马车,武装斗争和群众宣传就像马车的两个轮子,二者缺一不可。国父的群众宣传工作做得相当到位,水平相当高,其中给我最深刻的印象就是国父(赵文暄饰演)的宣传总是能因人而异,量体裁衣。总是能根据对方不同的身份地位、职业经历、文化素养、思想性格、处境心境的不同而采取不同的宣传方式和策略,使他的革命理念和崇高思想深入人心。在此,我可以举出几段情节:

1.广州起义失败后,国父在华侨筹款大会上的宣传就是很经典一个例子。国父宣传的对象是在场的华人华侨,海外华侨由于清政府的腐败无能,身在异乡常常遭受洋人的欺凌、屠杀和奴役,心中最希望的就是中国能够早日强大,中华民族能够早日复兴。国父在演讲前并没有故意隐瞒广州起义已失败的事实,而是直接向在场的华侨华人说:刚刚得到消息,广州起义失败了……吾党菁华,付之一炬。这些年轻人,有的才华横溢,有的家境优越,有的新婚燕尔,为什么甘愿舍弃自己的生命?为什么明知牺牲还要一往无前?为的是推翻帝制,建立共和!为的是一种信念,一种信仰!……”在场的华人华侨们无一不被国父慷慨激昂的宣传感动得热泪盈眶,唏嘘不已。他(她)们在听完国父的宣传之后不仅没有因为广州起义失败丧失对革命事业的信心,反而纷纷毁家纾难,慷慨解囊,更加义无反顾的资助国父的革命事业。毛泽东同志晚年回忆国父时曾深情的说:“我听过他多次讲演,感到他有一种宏伟的气魄。②”悲壮的语言常常更具有一种宏伟的感人力量。国父这一段悲怆的宣传,真正达到了化悲痛为力量、化失败为胜利、化精神为物质的效果。

2.武昌起义爆发后,清廷为了镇压革命,急忙派出驻英公使唐维庸(陶泽如饰演)积极向四国银行游说,妄图以国家主权为抵押贷得巨款以充军用。为了与清廷抗衡,国父不顾个人安危,单刀赴会火速赶往欧洲劝说四国银行不要贷款给清廷。这时,国父所面的宣传对象已变为银行的经理、董事们。这些人和华人华侨完全不同,对中国是否强盛、中华民族是否复兴毫不关心,他们的脑子里唯一关心的只是自己的经济利益。针对这一情况,国父巧妙的改变了宣传策略,闭口不谈民族复兴,而是大肆宣讲清廷不过是一个日薄西山、奄奄一息的专制政府,如果四国银行贷款给清廷用于镇压革命的话,不仅将遭到全中国人民的诅咒和痛恨而且他们的巨额贷款也必将化为泡影,毫无任何经济利益可言。国父的一番话直击这些金融大佬们的要害之处。最终成功的促使四国银行做出“暂停贷款给清廷”的决定。极大的鼓舞了革命士气,有效的摧垮了清廷垂死挣扎的经济基础。尤其值得我们借鉴的是,国父在演讲时是直接使用英语,而与之对垒的清廷驻英国公使唐维庸面对四国银行的经理们只能不停的通过翻译表达自己的意见,在国父气势磅礴的宣传攻势面前毫无招架还手之力,只能狼狈不堪的落荒而逃。

3.为了争取各界人士对革命伟业的支持,国父十分重视发挥统一战线的作用。影片中,国父积极策动唐维庸的女儿唐曼柔(王子文饰演)临阵倒戈,反戈一击。虽然唐曼柔是唐维庸的女儿,但是从影片中她的衣着打扮我们就能很容易看得出来,唐曼柔是一位久居海外,深受西方文明影响的新型知识女性,迥然不同于清朝传统女性。因此,国父对她所作的宣传又不一样。当她与国父谈及“革命与死亡”的话题时,国父用十分浪漫的语调说:“死不是革命的目的,革命是要改变命运,为天下人谋取永久的幸福,是许多年轻人用生命的代价换取让活着的人更好地生活……”这番美好理想和幸福憧憬相交织的话语使得唐曼柔坚定地站在了革命这一边,宁肯背负“不忠不孝”的罪名也要与自己的父亲和清廷彻底决裂。在国父与唐维庸就四国银行借款与否的斗争中,出面为国父担任法语翻译。唐曼柔在关键时刻的反戈一击让四国银行的大佬们感觉:“连唐维庸的女儿都跑去支持孙中山了,看来大清国真的没啥希望了。”因而不敢继续助纣为虐。唐曼柔的支持直接影响了现场的辩论气氛,扭转了辩论局势,使历史的天平向革命势力一方倾斜。

反观国父的对手隆裕皇太后(陈冲饰演)和宣统皇帝(苏晗烨饰演)面对摇摇欲坠的政治危局,既无任何解决问题的对策办法又无一句凝聚人心的宣传鼓动。只会坐在御座之上向群臣痛哭流涕,眼睁睁看着政权被推翻,黯然退位。二者相较,高下立判。

二、形式多样,激荡人心。

由于时间的限制,《辛亥革命》这部影片仅有100分钟。为了更好地探索群众宣传工作的内在规律,找到新形势下做好江油群众宣传工作的办法。在国庆期间,我查阅了《中华民国史》③和《文史资料选辑》④中的相关记载。通过查阅这些历史文献资料,我发现:在辛亥革命中,以国父为代表的革命党人从事群众宣传工作除了有“因人而异、量体裁衣”的特点之外,还有几项特点值得我们学习借鉴。

国父年轻时口才就很好,逢事“议论滔滔”,“九流三教,皆可共语”。早在香港学医期间,国父便与革命同志“致力于革命之鼓吹,常往来于香港、澳门之间,大放厥词,无所忌讳”,“非谈革命则无以为欢,数年如一日”。国父成为职业革命家后,更是把宣传工作做得有声有色,淋漓尽致。

革命党中还有许多杰出的演说家。比如:鉴湖女侠秋瑾,“每大会集,必抠衣登坛,多所陈说,其词淋漓悲壮,荡人心魂,与闻之者,鲜不感动愧赧而继之以泣也”。以撰写《革命军》而闻名全国的邹容“凡遇学生开会,容必争先演说,犀利悲壮,鲜与伦比”。敢骂慈禧的著名学者章太炎先生也是演讲高手,他在“苏报案”出狱后来到日本。他利用革命党人和留学生集会欢迎的场合,作慷慨激昂的长篇反清演说,令听者荡气回肠,为之感奋,当时天正下雨,听讲者数千人竟“咸植立雨中,无不动容”。

在群众宣传工作中,文字宣传比口头宣传有其无可替代的优势。尤其报刊这种当时新兴的传媒形式,特别为革命党人所重视。早在1899年,被清廷污蔑为“四大寇”之一的陈少白先生就奉国父之命在香港筹办起《中国日报》,该报“宣传排满,做革命党喉舌”,即使其副刊上的文字,“不管什么题目,内容都含有民族性的排满思想在内,为一般读者所爱读”。随着革命形势的不断发展,革命报刊如雨后春笋般涌现,从内地到港、澳乃至海外(特别是在日本),简直是铺天盖地。据辛亥元老、民国总统府国策顾问冯自由先生在《开国前海内外革命书报一览》一文中的统计,清末各种革命报刊达到110余种。

除报刊外,革命书籍也是革命党人所常用的宣传工具。在当时特定的环境中,革命党人编撰了大量短小精悍、通俗易懂的宣传小册子。其中既包括像章太炎的《訄qiú书》这样学理蕴涵的著述,也有像刘成禺(汉公)的《太平天国战史》那样的借古讽今之作,更多的则是直截了当的宣传反清排满思想的革命读物。可以说当时的革命书籍既具有针对不同层面读者的形式多样化特点,又有着异曲同工地宣传革命的统一内容指归。遍地开花,群芳争艳。使清廷防不胜防,人心失尽。焦头难额,无计可施。

三、出奇制胜,妙计百出。

《孙子兵法.军势篇》中说:“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革命党人在从事群众宣传工作时,直接宣传反清排满思想是最为日常和主要的内容。像由邹容撰写的《革命军》,陈天华所作的《警世钟》、《猛回头》等书册形式的宣传品,其直言不讳地正面呼号反清反帝、奋起革命,其鼓动力,不啻万钧雷霆。但革命党人并不排斥在群众宣传中使用“奇招异术”从侧面攻击清廷,赢得民众支持。

比如,时任山西同盟会评议部部长的景梅久先生就利用报纸屡施奇招。由于清廷的新闻检查制度十分严苛,他常常正话反说,往往能收到出其不意的效果。武昌起义爆发,他撰写了《鄂乱怀疑篇》一文,明明对武昌起义爆发的消息知之已确,深信不疑,文中偏写成“吾人固未敢置信也”;明明是要张扬革命之声势,但他只含混地(不指明是说清方还是革命一方)以“武昌据长江上流,为南北重镇,水陆形势之区,兵备集屯之域也”这样的言辞报道;明明知道原清军将领黎元洪并不出名,只是被革命党人临时推举为大都督才勉强参战指挥,却故意称“欧人称为第一流名将”,如此等等。其实在当时,凡是对时局真相稍有了解的人,都能看出他笔后的真相。显然,这与一般的“曲笔”手法大有不同,已不啻一种“假作真时真亦假”的“恶作剧”般的调侃。

再比如:武昌起义爆发初,《国风日报》故意出一期“白版”。除一版广告及社会新闻外,正面一版全是空白,只在上面排了一行二号字道:“本报从各方面得到消息甚多,因警察干涉,一律削去,阅者恕之!”结果,这期白报一出,人心更是汹汹不定,都乱猜起来嚷嚷着说:“大概革命军完全胜利了,清兵大失败了!各省都响应起来了罢!不然哪有一版禁登的消息呢?”清廷感到如此更为不妙,便又派警察来报馆告诉编辑:“除过靠不住的谣言,准你们登载就是。”景梅久等人正中下怀。的确,一张“白版”,给了读者更大的猜测和想象空间,会衍生出诸多传闻,加重对清廷不利的舆论氛围和社会扰乱情势,这自然正是革命党人所希望的。如此“白版”,可谓“此处无字胜有字,此时出奇胜入正”。

从现有的史料来看,当时革命党人在群众宣传战线上“出奇制胜”的招术可谓五花八门,不胜枚举,它们与正面的反清排满宣传紧密配合、相辅而行,极大的增强了宣传效果,赢得了民众支持,鼓舞了革命斗志。

四、白话宣讲,浅显直白

众所周知,革命党人多数是知识分子,国父等领袖和骨干人物更是博览群书。因此在革命初期,个别革命党人常爱用艰晦文言文进行写作。比如章太炎在19xx年的《神州日报》的发刊辞上写到:“自古哲士哀时,达人砺俗……”。这样的文字,不要说在今天,即使在当时也不是一般人所能读得懂的。但很快,革命党人就能娴熟的运用白话文向社会公众特别是下层民众进行宣传了。从此以后,革命党人的群众宣传工作面貌焕然一新,事半功倍。

比如:福建大都督府参事会议员、老同盟会员林白水先生在《中国白话报.发刊词》中写到:“文言文报刊全是给知识分子看的,任你说得怎样痛哭流涕,总是‘对牛弹琴’,一点益处没有的……革命的希望都在我们几位种田的、做手艺的、做买卖的、当兵的以及那十几岁的小孩子阿哥、姑娘们……但他们即使识字的文化也不高,不喜欢或看不懂那种“之乎者也,诗云子曰”类“离奇古怪的文章”。林白水自己“为着这事,足足和朋友们商量了十几天,大家都知道没有别的法子,只好做白话报罢”。这种以白话报刊来作为向普通大众宣传的方法有效的扩大了革命影响。

反观清廷出资所办的《政治官报》等御用报刊几乎都是以文言文撰写、编辑、装排和发行,订阅者仅局限于各级衙门的官员和幕僚,私人自费订阅者寥寥无几,在民间影响甚小,完全无法和革命党人所办的白话文报纸的影响力相抗衡。

五、在新形势下做好江油群众宣传工作的启迪和思考

最近,xx同志要求领导干部不管处在哪个层次和岗位,都应该读点历史,尤其要注重学习鸦片战争以来的中国近现代历史⑤。我感觉,我们不仅要学习历史事件,还要注意从汲取历史事件的经验教训,从而归纳总结出历史发展的内在规律和精髓。然后,再用这些规律和精髓来指导我们现在和将来的宣传工作。只有这样做,才能算是认真贯彻落实了习副主席的讲话精神。单位领导组织我们大家观看《辛亥革命》这部电影其实就是学习、借鉴历史的一种很重要的方式。从电影和历史资料中可以看出:辛亥革命期间,革命党人在群众宣传方面的这一系列高水平的策略和手段,为推翻清王朝、结束帝制发挥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其中有几点值得我们加以学习借鉴。

1.要因人而异,不要千篇一律。群众宣传,说到底是要讲给群众听的。宣传搞得好不好,不仅要看宣传内容是否有道理,还要看群众能不能够准确理解,乐于接受。如果我们宣传的内容群众听不懂,或者压根就不想听,则是没有任何意义的。因此搞群众宣传一定要看对象,一定要量体裁衣,一定要因人而异。

我国春秋时代,有一位名叫邓析的思想家说过:“夫言之术:与智者言,依于博;与博者言,依于辩;与辩者言,依于安;与贵者言,依于势;与富者言,依于豪;与贫者言,依于利;与勇者言,依于敢;与愚者言,依于说;此言之术也。(见《邓析子》)”意思是说,我们要搞好群众宣传工作必须要针对不同的对象和对象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方式,要话因人异,区别对待。即或是最优秀的演讲家传播的最高明的道理,如果不考虑听众的态度及条件,也不可能获得理想的效果。国父搞群众宣传就充分运用了这一真理。

2.要形式多样,不要因循守旧。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广大群众的精神文化需要不断增长并日益多样化。这就要求我们必须从内容、形式、手段等各个方面入手,提供多样化的宣传产品和形式,努力满足不同地域、层次、群体、年龄群众的精神需求。同时,坚持差异性原则,为群众提供更多富有针对性的个性化服务,最大限度地满足群众的不同需求。加快推进广播电视村村通、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农村电影放映、农家书屋、乡镇文化站等重点文化惠民工程建设,加快完善文化馆、图书馆、博物馆、影剧院、体育场、综合文化站、文化广场、文化公园、街道文化中心等阵地,做到文化惠民、文化乐民、文化安民。新的形势下,我们不但要占领报刊杂志、广播电台、电视电影等传统宣传阵地,还要积极占领贴吧、网站、手机短信等新阵地。重视对互联网、手机等新兴媒体的建设、运用和管理,有效引导群众宣传热点焦点,牢牢掌握群众宣传的话语权和主动权。

3.要千方百计,不要固步自封。蛇,看起来十分可怕,但印度人耍起蛇来却能得心应手。这说明,问题的关键在于我们能否找到事物的客观规律!要想搞好群众宣传工作,有一条很重要的规律就是必须要千方百计开动脑筋。什么叫千方百计呢?千方者,就是九百九十九方加一方,百计者,就是九十九计加一计。如果现在我们一个人能够提出那么几个方几个计来。宣传部下辖的各股室、各部门加起来就会有多少方?多少计呀?所以,只要我们想尽一切办法,做到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人尽其才,悉用其力,那么我们前进道路上的任何困难都是可以解决和克服的,新形势下的江油群众宣传工作就一定能够做得更好!。

4.要通俗易懂,不要佶屈聱牙。让群众听懂我们所宣传的内容是对我们从事群众宣传工作的基本要求,但恰恰也是最主要的考验。因此,我们面对群众讲话时一定要尽量使用通俗易懂、明白如画的言语来表达。这样才能让群众迅速、准确地接受和理解,才能给群众留下不可磨灭的深刻印象。如果我们在宣传工作时一味追求新奇甚至故弄玄虚,用一些艰涩难懂的词汇术语,让群众听起来非常吃力,就会影响宣传效果、会场纪律和群众情绪。不仅费力不讨好,事倍功半,群众还不买账。唐代文学家韩愈把这种文体称之为是“周《诰》殷《盘》,佶屈聱牙”。因此,我们要尽量少引用(或不引用)群众不熟悉的词汇和典故,多采用群众生活中常见的俗语、俚语、成语和故事,让群众觉得和蔼可亲。

来部不久,部领导就要求我思考一下新形势下如何做好江油的群众宣传工作,但由于我从来没有搞过群众宣传,也没就群众宣传工作进行过认真细致的调查研究,故而未敢妄加置喙。这次通过观看电影《辛亥革命》以及查阅相关史料,才使我对群众宣传工作有了一些启迪。其实,关于如何做好新形势下江油的群众宣传工作,各级领导早已洞鉴在心,游刃有余。我本不该冒昧妄言,部领导安排我思考这个问题,既是对我的考验和锻炼更是对我的鼓励和鞭策。所以明知自己见解粗浅,文词疏鄙。依旧不敢稍有隐瞒。班门弄斧于前,谨供领导执政参考。

注释:

①《人民日报》xx年6月20日,《xx在人民日报社考察工作时的讲话》,

②《毛泽东选集》第5卷,人民出版社,1977年版。

③《中华民国史》,中华书局,中国社科院近代史研究所编,xx年7月版。

④《文史资料选辑(1-100期合订本)》,中国文史出版社,全国政协编撰,1986年第1版。

观电影《辛亥革命》有感:革命的孤独与美


在辛亥革命纪念日的前夜,恰遇放假,所以走进影院看了这部为纪念辛亥革命一百周年而拍摄的影片。好久没有进影院了,上一次大概是看《十月围城》吧。

秋瑾、徐锡麟、林觉民、陈天华、邹容,一个个和革命相关的人物逐一出现在影片中,我不自觉想到的是蒋勋先生讲过的“革命孤独”。一般来说,无论是改革还是革命,都意味着这些人在思想上是走在时代的前列的,对错我们姑且暂不讨论。我们看到,历史上很多变法是流血的,比如商鞅变法、百日维新,革命更是如此。所以,当一个人选择革命的时候,他就走了和常人不一样的道路,也就意味着很难得到大众的理解,特别是像秋瑾、林觉民这样家庭环境很不错的,尤为如此。因为大家会觉得说他们为什么要去革命呢?他们本来可以过上很不错的物质生活。在这样的情况下,他们绝对是孤独的。无政府主义者克鲁泡特金在其《面包与自由》中写道,他不仅希望面包可以被普通人分享,而且美、诗歌、音乐也可以为所有的俄罗斯人共有。从当时的现实角度看,这样的渴望与梦想也许很难被实现,甚至被人认为是痴人说梦,所有他也是孤独的。

“千金不惜买宝刀,貂裘换酒也堪豪”,所以当秋瑾有那么几个知己因为买了一把很好的刀送她而没有钱喝酒时,她就把自己的名贵貂皮大衣拿来换酒和大家一起喝,一个女子,有这种像李白一样的豪情,实在是难得。而林觉民写出那篇让千万人感动的《与妻书》,他也在努力试图让她的妻子明白他为什么作出了革命的选择。

不过,你同时也会发现,他们走向革命,走向死亡的过程中也饱含了一种让人激动的美,一种像壮丽的落日、灿烂的晚霞那样的美!就算是被我们看成汉奸的汪精卫,在刺杀摄政王载沣失败被捕后,在狱中也写出了“引刀成一快,不负少年头”的豪情的诗句。所以当秋瑾说,她的选择是要为无数的孩子有一个宁静幸福的世界而努力;当林觉民说,他选择牺牲是希望无数和他一样的家庭的人能够拥有幸福的生活时,我们会感觉那是多么崇高和美的理想。当我们看到《刑场上的婚礼》中,男女主角说,让反动派的枪声作为我们婚礼的礼炮吧!我们不禁为此落泪;当我们看到美国的民族英雄内森黑尔在被敌人问道,这么年轻就死去,难得没有什么遗憾吗?他的回答是,我唯一的遗憾就是我只能为我的祖国牺牲一次时。我们有的只能是仰望。

追求公平、自由是无数仁人志士的理想,从古到今都是如此。然而,人性中贪婪的部分并不是每一个人都可以克服的。

江畔何人初见月,江月何年初照人,当张若虚在江边发出这样的千古之问时,他虽然说“不知江月待何人”,但他也许会有一种感觉和自信,就是这江水、月亮就是在等他来看的。那么,虽然辛亥革命已经有很多人思考和评价过,但也许今天就轮到我来作这么一点点思考和评价了吧!

辛亥革命首义启思录


小编最近发表了一篇名为《辛亥革命首义启思录》的范文,感觉写的不错,希望对您有帮助,重新编辑了一下发到小编。

首义,起于武昌,燎燃,激荡五洲。百年回望,沧海桑田:中华民族,从积弱之邦到屹立东方;炎黄子孙,从涂炭之民到当家作主;华夏文明,从残烛之光到圣火映天,肇自首义,功成开场。

推翻清帝,扫除君主专制,当颂辛亥首义。千年帝制,君权至上,世袭相承。康乾盛世,迟暮沉沉,长夜无歌。西方潮起,东方沉寂。一样历史必然,两个时代之差。鸦片战争,门户洞开。列强割占领土,勒索赔款,劫夺海关,吸吮民膏。慈禧“量中华之物力,结与国之欢心”,以卖国求保全;以“摊赔”、“代赔”搜括民财;以“筹划经费”增加捐税。衣食维艰,民怨漫天。武汉九省通衢,三镇控扼江汉。分摊战败赔款,复征新政新税,“筹款之多,甲于天下”。“人祸”助长水灾,百万人流亡载途,浮尸蔽江,人至相食。抗捐抗税,此起彼伏。张之洞励行新政,倡导编练新军,大势趋重荆楚。科学补习所、日知会加入行伍,运动军队,组织铁血运动。振武学社、文学社宣言:“推翻清朝专制,反对康梁保皇”。鄂湘联合,筹资暴动。清廷加紧屠杀,激起首义爆发,工程八营首举义旗,程正瀛打响首枪,熊秉坤鸣笛聚合,吴兆麟挺身指挥,士兵呼啸而起,商民捐油照明,十八星义旗飘扬黄鹤楼,首义霹雳告捷。列强佯示“中立”待变,清廷复用袁氏主剿,保卫武汉拉开序幕,工农群起助战,州县揭竿而起,全国云起风从,华侨闻风而动,首义洪流,席卷华夏。清朝统治土崩瓦解,君主专制结局封尘。大清朝崩厦落日,同盟会屡起屡蹶,武昌首义一举功成,代有追寻,大势所然。

建立,开启复兴闸门,当推辛亥首义。各派力量联合,组建湖北军政府,布告全国,倡议共和。废除苛税,稳定物价,整顿金融。改革司法,改善民生,改良习俗。禁种罂粟,剪辫放足。革新气象,民众欢腾。《鄂州约法》宣布人人平等,人权不受侵犯,人民公举都督。萌生根本大法,勾画建国蓝图。共和之举,中外瞩目。列强撮合南北和谈,立宪派兜售君宪保皇,袁世凯兼施“剿”“抚”篡权,离间同胞,涣散大势。鱼目混珠,政见分歧。骤登高位者,惧再蹈风险;意志软弱者,被拉拢收买;满足速胜者,忽视持久斗争。“革命军起,革命党销,一时充塞。”海外归来,高举共和旗帜,反对议和妥协;整顿同盟会,贯彻三民主义;加速建立中央政府。霹雳手段,大涨民气。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颁布《临时约法》,主权属于国民,实行三权分立,中华民国成立。民主共和,潮起潮落。列强经济封锁,军事威胁恫吓,贬斥孙中山,美化袁世凯。迫于列强压力,困于财政危机,惑于政治迷雾,难于内部分化,失于歧视工农,溺于成功幻觉,一时危机,风雨飘摇。袁世凯拨专制死灰,演洪宪丑剧。张勋割据称雄,清王朝借尸还魂。军阀专制,卖国毁法。孙中山发动“二次革命”“护国战争”“护法战争”。民声鼎沸,讨伐国贼。辛亥革命功败垂成,民主共和回响震荡。反清帝不反帝制,死灰犹可复燃;反专制不反列强,僵尸犹可还魂;反列强不依靠工农,必然昙花一现。维新落而立宪起,清帝废而军阀据,万派毕而共和立,浩浩荡荡,大道所然。

振兴中华,教育实业救国,当起辛亥首义。工业革命发端,西方工商猛进,清廷反视末业;西方科学革命,清廷称“奇技淫巧”;西方海外贸易,清廷禁海封关;西方坚船利炮,清廷弓箭大刀。鸦片战争,洋洋百万清军,不敌一万英兵。李鸿章惊呼,“实为数千年来未有之变局”。洋务运动,东风无力,海军扩建无资,慈禧万寿耗银亿两。甲午海战,击碎洋务蓝图。痛定思痛,孙中山呐喊“振兴中华”。湖北军政府劝业兴商,厉行生产。南京临时政府振兴实业,改革教育。发展农工商矿,致力垦殖事业,开发西北资源,促成“实业革命”。武汉战后重建,计划“略如纽约伦敦”,“务使首义之区,变为模范之市”。参加巴拿马世博会,展示初曦之光。袁世凯废民主、去共和、立君主,卖铁路、卖矿山、卖民族。无权无兵,实业救国难筹,经世硕画难就,谋国苦衷难成。孙中山痛陈“推翻专制政府”,“建立完全民国”,“启发人民生业”。中西格局,反向演变,兴衰强弱更替,奇异悲歌,大局所然。

血沃华夏,不朽丰碑,当树辛亥首义。草民举大义,彰显海内外。“促睡狮之猛醒,挽既倒之狂澜”。彭楚藩严辞拒“开脱”,英勇献身躯。刘复基视死如归,高呼“大家努力”,“起来革命”。杨宏胜身负重伤,面对屠刀挺胸膛。“龟山苍苍,江水泱泱,烈士一死满清亡”。总指挥吴兆麟功成身退,督修樊口大堤,建“民生”“民信”铁闸,遗爱生民。袁世凯篡权,湖北士兵登高一呼,“二次革命”,挽救共和,血染武昌。死以为国,英魂长存。狂飙起卒伍,铁血铸丰碑,举国颂英杰,千祀万祭,大义所然。

祭先贤,垂后世,开未来。国共合作,陶铸华夏辉煌。中山联俄联共,三民主义,扶助工农,北伐告捷,埋葬军阀,成辛亥首义功业;抗日统一战线,驱逐日寇,结束列强侵略,绽辛亥首义新花;“和平统一,一国两制”,民族伟大复兴,结辛亥首义硕果。百年伟业,万世丰碑,华夏儿女,前赴后继。世界棋局,风云变幻。易曰:变则通,通则久。挑战没有止境,答案不容选择。明兴衰之鉴,继首义之风,领未来之航,创天下之先。

《辛亥革命首义启思录》是篇好,涉及到共和、列强、辛亥、革命、专制、华夏、孙中山、清廷等方面,希望大家能有所收获。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