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心得体会 > 心理学演讲 > 导航 > 心理学实习体会

心理学演讲

心理学实习体会。

一念成佛,一念成魔,每个人都有不一样的想法,人是复杂的动物,是有感情和有思想的动物。写心得体会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写作训练,写心得体会可以帮助我们分析出现问题的原因,怎么才能在写心得体会时更全面呢?以下为小编为你收集整理的心理学实习体会,建议你收藏本页和本站,以便后续阅读!

在人的一生中,大学只有一次,当然毕业前的 实习 ,也只有这么一次,是大学的最后一课,而且是我们人生中的重要一课。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和目的。大学的理论学习就为了将来能胜任社会工作。在这之前必须经过 实习 ,能初步适应工作,适应社会。心理学是我的第一志愿,一直梦想能有所成就。作为大学里的最后一课,是第一次也可能是最后一次接触专业岗位,我当然要好好把握。若是将来工作与专业不相关也就罢了,可是大学即将结束的、学校安排的专业实习再放弃了,那大学四年里唯一的一次专业训练也就错过了,我不想,也不甘。

我在济南精神卫生中心进行心理学实习。由于这次去的只有七个人,我们分了两个阶段,我先在精神科实习,然后再去心理科和门诊,下面就从这两个阶段来谈一下我的实习情况:

一、病房实习

第一阶段我在精神科三病房实习。三病房是男病房,有接近九十个病人,床位都加到了走廊里。我第一次进入病房里,感觉就是异味很重。因为对病人实行封闭式管理,吃喝拉撒都在这一层楼上,再加上有些病人只知道吃喝,都不知道上厕所,气味当然不好闻。八十多个病人精神分裂症居多,当然也有其他病,如抑郁症、躁狂症、酒依赖综合症。查房时主任会给我介绍一些典型病人,典型的症状,过后我会及时翻看这些人的病历,以使自己对该病有一个很深的认识。下面就从以下几点谈一下我的感触:

(一) 锻炼自己

在精神科病房,也是每天早晨八点交班,护士将病人情况简单的说一下,包括人数,病人的饮食、睡眠、体温及血压等。若有新病人,接诊医生会说一下病人的现病史、家族史、过敏史、体格检查、精神检查及治疗方案。我最感到不可思议的是卢主任在介绍一个新病人李向军时,说的很熟练,相当于把病历上的内容背了一遍,因为我前一天看到过她写的这份病历,而且她也没有像我们背东西时特意花时间去记。我想可能习惯了吧,关键是主任在写病历时特别认真,自己写的也很熟悉,而且也很真实,或许根本不需要特意背诵。周四早晨是大交班,医生护士需要把自己分管的病人一周的情况简单的概括一下。当我看到有的医生甚至需要拿着本提醒自己时,再想到那天卢主任脱本介绍新病人时,不禁对主任佩服不已。因为李向军这个病人是济南电视台送过来的,有记者跟踪采访,当然得采访接诊医生,在采访主任时,主任表情自然,对记者的问题回答自如,一点都不紧张。不论是介绍病人还是接受采访,从主任身上我懂得了熟能生巧,一定要锻炼自己。

(二) 高尚的道德修养

在八十多位病人中,有很多是济南救助站从大街上救得那些捡垃圾的流浪汉,有的不说话,甚至不知道自己的家庭住址、姓名等,只知道满足最基本的生理需要,除了吃饭睡觉,整天呆坐着。一次,新来了一个躁狂病人,总是扯着嗓子胡言乱语。护工林师傅开玩笑说了一句话“这里是天堂,是接你了来享福的,嚷什么”。对啊,与他们以前在外流浪,捡垃圾,露宿街头相比,这里难道不是天堂吗?有吃的有喝的,也没有人欺负。医护人员并没有因为这些病人脏、傻,而不管他们,而是一视同仁,平等对待。精神病人有的根本不知道吃药,护理人员到时就叫别人吃药,还得提防病人吐药、藏药,有的不吃药,护理人员就把药碾成粉放在饭里。有的病人没有自知力,不服从医护人员的管理,有时还大骂,有时甚至会动手。医护人员都不计较这些,依然保持较强的耐心,坚守岗位,为每位病人负责。

(三) 立志做全才,全面提高自己

精神病人一般住院时间较长,短到一两个月,长则一两年,甚至更长。在病人住院的这段时间里不可能不生病,小到感冒发烧,大到内科疾病,而且有些病人年老,有躯体疾病,因此这都对医生有很高的要求,不仅要有精神科的专业知识,还要懂其他科的疾病,以便在病人其他疾病发作时能及时发现,及时得到治疗。我也从中得到启示,不仅要学会专业知识,还要涉猎其他知识。现在社会上就需要各方面都通的全才,而不是只懂一门专业的专才。

二、心理科及门诊实习

心理科和门诊在同一层楼上,挨得较近,因此我们在第二阶段同时实习。一般情况下,若没有心理咨询,我们就呆在门诊上,跟着医生坐诊。

(一)心理科实习

在心理科实习,我总共跟着赵主任做了三次心理咨询,跟着朱老师做了一次智力鉴定。以前上心理咨询课时总是模拟咨询,现在终于体验到了现实生活中真正的心理咨询。回想起来其实没有什么特别,只是把当时老师讲的应该注意的地方在咨询中注意到就可以了,不要想着该怎样引导来访者,先听听来访者的问题,不要急于出招,自然地顺着往下走。这三次心理咨询分别是单纯性精神分裂症、社交恐惧症、性取向障碍。每次做完咨询,主任都和我们探讨整个过程,分析一下来访者的问题。第一次跟着主任做心理咨询,我没有问来访者任何问题,只是充当了听者。因为我怕自己提了问题之后会打断主任的思路,咨询结束后,主任说在咨询过程中你若有什么想问的问题随便问。这样你才能学到东西。到了第二次,我开始有些反应,主任有时候会拿我做例子,我就借势鼓励来访者,迎合下主任的看法,以增强来访者内心的力量。第三次是一个性取向障碍的来访者,可能也因为好奇我问了好几个问题,发表了不少看法。每次咨询结束后,我们都会在一起讨论一下这个案例,分析一下整个的咨询过程,而且要写咨询记录。主任真不愧是搞咨询的,我写的咨询记录主任从不批评,总说写的不错,最多只是补上几点。主任说你们刚开始写当然要鼓励你们,给你们正强化。之所以我只参与了三次咨询,有两个原因,一是我们三个同学不可能同时跟着做咨询,那样人太多可能会对来访者有影响。另外一个就是有些咨询已经不是第一次了,如果我当中插进去,也可能会对来访者有影响。实习期间,跟着朱老师做了一次智力鉴定,朱老师负责打分,我负责念题,第一次做不大熟悉,再加上普通话水平有限,感觉有些费力,而且花费时间很长。

(二)门诊实习

若没有心理咨询我就呆在门诊里跟着医生坐诊。门诊实习期间,更加深了对常用精神药物的认识,包括用量和副作用。最让我有成就感的就是在电脑上给病人接诊、开药。不过需要用医生的账号。因为有时候病人较多,而只有一个坐诊的医生,医生忙着询问病史,写病历,我就在电脑上帮医生接诊以节省些时间。若是只拿药的,而且坐诊医生不在,其他医生又很忙,我就用赵主任的号给人开药,开完之后,再拿给医生看一下有没有错误,并且签上字。我很喜欢在门诊上,因为在门诊上可以接触到很多人,有很多病人也有很多病人家属,有些医生说精神病人的家属也是半个精神病人,有些的确如此。

总的来说,不论是在哪个科室实习,不管是做咨询还是问病史,我都发现性格内向是发病原因之一,精神疾病有一定的遗传几率,小时候的成长环境对一个的成长有很大的影响力。虽然这三点以前在书本上都接触过,但经过这次实习,我加深了对这三点的认识。

很多朋友听说我按照学校的安排在实习时,他们都觉得我不该浪费时间,应该利用这段时间找工作。我认为若是找工作利用周末就可以了。若是用这段时间只是找工作,那可能成为我一生中的遗憾。心理学是我的第一志愿,结果却没有近距离接触过相关工作,若没有机会也就罢了。即使最后我没有工作,我也不后悔去实习,大学只有一次,心理学实习也只有一次,以后从事相关工作的概率也很小。虽然心理学已融入到社会的各个方面,但毕竟和直接从事相关工作还是有区别的。这段实习将成为我人生中很重要的一课,因为我学到了很多书本上没有的东西,当然它也是我离开大学校园的最后一课,以后就没有机会了,所以我不后悔。

f132.COM更多心得体会延伸阅读

心理学心得体会


篇一:

心理学,一个既熟悉又感到陌生的词。联合国卫生组织指出:21世纪困扰人类的不是环境问题,不是资源问题,也不是恐怖主义,而是来自于人类心理的问题。诸如情结的烦闷,学业与工作的压力,孩子厌学,感情困惑等等,这些因素都会引发忧郁,失眠,焦虑或者其它现代文明病。这一组数据,不仅让人咋舌,更让人不得不证实当今的社会问题。可以说,如何让自己浮躁的心态,归于平静,如何放松自己,关注,已成为21世纪重要的社会的新课题。

一、学习心理学的动机

在我国,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社会生活的不断变化,市场经济的加速运行,完全打破了几十年来人们在传统落后的计划经济体制中形成的思维定式。当突然直面一个激烈竞争,快速变化的市场经济新模式,我们会深刻的感受到多年来积累的知识,能力,经验,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赖以生存的环境,条件一夜之间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学习工作,生产关系的矛盾,冲突,经常困扰着人们健康的心灵,严重影响其学业和事业的成功。

偶然得知,徐清照老师的连线心理工作坊,便慕名前往,与此感受到了与众不同的教学氛围,很受鼓舞。说心里话,在学习《心理学》之前,我对此学科的理解几乎是片面的,琐碎的。但,当我从参加第一堂心理学开始,对心理学就渐渐地有了一个清晰的概念,更加加深了我对此学科的浓厚的兴趣。通过徐清照老师的讲解,我逐步懂得了“世上每一个人都是不同的个体,而在每个人的身上,也蕴藏着一份特殊的才能,那份才能犹如熟睡的巨人,就等我们去唤醒他。”

二、心理学中的“人格”

所谓人格是指一个人的整体精神面貌,是具有一定倾向性,稳定性的心理特点的总和,包括气质,性格,兴趣,信念和能力等。心理咨询师应当具备的人格条件又包含哪些内容呢?

1.心理相对健康

心理咨询师是通过自己的行为来引导来访者的,所以他的健康水平至少要高于他的来访者。虽然心理咨询师本身也是普通人,也有七情六欲,会像其他人一样希望得到爱,希望被接受,被承认,被肯定,渴望安全感等等,但他必须有能力在咨询关系以外求得这些欲望的满足,以保证有效地完成心理咨询师这一社会角色的任务,不致引起角色紧张。心理咨询师也会在生活中和他的大多数来访者,在相同的社会环境里,遇到各种生活难题,也会出现心理矛盾和冲突,但他可以保持相对的心理平衡,而且能在咨询关系以外来解决他的心理矛盾和冲突,不至于因为个人的问题干扰咨询工作。一个合格的心理咨询师应当是一个愉快的,热爱生活的,有良好适应能力的人。要得到来访者的信任,咨询师自己必须愿意不断成长,并且在生活中不懈奋斗。那些情绪不稳定,经常处于心理冲突状态而不能自我平衡的人,是很难胜任心理咨询工作的。

2.乐于助人

只有乐于助人的人才能在咨询关系中给来访者以温暖,才能创造一个安全,融洽的气氛,接受来访者各种正性和负性的情绪,从而进入来访者的内心世界。“乐于助人”说起来容易,但并非任何人时刻都可以做到。那些只关心自己,自私自利,或者性格孤僻,寡言少语,缺乏热情的人,也是难以胜任心理咨询工作的。

3.责任心强

心理咨询师既要耐性倾听来访者的叙述,集中精力不分心,使来访者感到自己被关注,也要能诚恳坦率地和来访者谈心,取得他们的信任,使他们愿意暴露内心的痛楚和秘密。工作马虎,三心二意,性情急躁,不负责任在咨询工作中都是要不得的。

以上这些人格条件是在先天素质基础上和环境的长期影响下形成的,是相对稳定的心理特点,不是光靠学习理论知识就可以获得的。因此,从事心理咨询工作的人,要想很好地胜任这项工作,应先检验自己的人格条件。

三、完善的知识机构

做好心理咨询工作要有必备的理论知识。心理咨询不是仅仅依靠良好愿望,满腔热情和一般常识来安慰,劝说那些处于困境的来访者或鼓励心理病人跟疾病斗争。有时,廉价的安慰反而会引起来访者的不解,反感和阻抗。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是科学工作,要用科学的咨询知识和技巧来帮助来访者,使他们认识困扰着他们真正的原因,改正或放弃适应不良的行为,使心理成熟起来。

只有将理论知识与实践能力结合起来,才能理解来访者的困难是怎样形成的,矛盾和冲突的根源何在,他们心理症状的真正意义是什么,用什么防御手段来对付内心冲突等一系列问题,然后才谈得上有针对性地协助来访者分析问题,并引导其走出困境,促进人格成长。

四、熟练的咨询技巧

心理咨询的理论知识和技巧是可以学到的。除了从书本上学习以外,更重要的是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地向来访者学习,不断地总结经验。上面所说的职业道德,人格条件,知识条件和技巧条件都很重要,不能互相代替。正如卡瓦钠所说:一个好的心理咨询师应当是个人品质,学术知识和助人技巧的结合。

五、粗浅体会

首先选择心理学,就是为了想帮助更多有需要帮助的人,因此,更有必要把自己做好,才能达到更加好的状态。

第二就是学会了换位思考,在写心理学论文的时候,了解了许多关于治疗的方法,然而,对我影响最大,最有启发的就是要学会换位思考,也在生活中适时地应用,更加设身处地地为他人着想,那么个人就可以更加平静客观地看待事情,看清事情的真相,更加学会了宽容。

篇二:心理学心得体会

我认为作为大学生,心理健康就是对生活和学习有乐观的心态;有正确的自我主观意识;能很好地把握自己,控制自己的情绪;和同学们关系和谐,很好的融于集体;能很好的适应环境…心理咨询,是指咨询员运用心理学的知识,通过询问等方法解决其心理困惑。心理咨询事实上是帮助来访者实现心灵再度成长的过程。那些认为只有心理有病的人才会去心理咨询的观念是不对的。总之,心理咨询是指运用心理学的方法,对在心理适应方面出现问题并企求解决问题的来访者提供心理援助的过程。通过这学期对大学心理的学习,我对心理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首先是对心理学的发展史有了一定了解,然后是学习了一些团体活动的知识,并且在参加活动课的过程中体会到了很多人生的知识,在团体活动中大家彼此敞开了自己的心扉,积极的参与到了集体的活动中,在此中再一次体现了集体的力量…在心理咨询的活动课中,我认识到了人心中脆弱一面,有时心灵事多么的需要他人的呵护,那种心与心的交流才能让人体会到交流得喜悦,我们的心理咨询的模仿有时会让人感觉像节目表演,但是大家真诚的心却又不能不让感动,初次它让我体会到了那种帮助别人的喜悦。活动课是实施的有效形式,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途径。它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激情,活跃课堂气氛,真正达到育人效果。学生在实实在在的活跃的生动的并且有一定新意的活动中受到教益和启迪,促进知行的结合。

学生在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中,激发了感情,明白了道理,情理凝结,形成了信念之后,进而需要在行动中表现自己。此时教师要引导、鼓励学生把健康高尚的情感向外投射,为他们提供展现自己行为的机会和场所。这学期我还参加了我们学校的心理协会---沁心港湾,这是一个温暖的大家庭,大家在一起共同努力,不仅学到了很多心理方面的知识,还为其他同学提供心理方面的服务。特别是今年的5.25活动更是深深的感动了我,老师与同学们的亲密交谈让同学们,还有我有懂得了很多很多……而且在这里我可以把在心理课上学到的知识付诸与实践,让我学而致用!完成了大学心理学的学习,我对自己大学四年的生活有了初步的规划,对以后的路,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有了一个初步的规划可见,心理学对我们大学生的帮助之大是显而易见的。我们无论在生活、还是学习、交际方面都可以用到这方面的知识。这门选修课我很感兴趣的一门,我有种不用逼自己去专心听课,而是那种不由自主被老师所吸引的感觉。可见心理学真的有它的魅力所在啊!虽然我选修的心理课结束了,但我对心理知识的学习却还没有结束,或许心理学跟我以后的职业没有什么很大的联系,但是心理学知识对于我的帮助却是长远的,甚至是一生的。

篇三:心理学心得体会

目前,全国范围内都在研究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教师和家长们掀起了一股新的学习浪潮,也是中国教育改革的新浪潮,这是中国政府重视青少年教育的一个具体体现,对于中国的学生来说,这更是一个福音。

听了由省教育专家的专题讲座,使我懂得心理健康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学活动,现今社会不仅要求我们具有健康的身体,而且需要健康的心理状态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经过这次心理健康教育的学习,我的收获很大。不仅学习了许多专业的心理知识,以前很多的疑问都得到了解决,我真正认识到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以下是我学习后的一些心得:

众所周知,我国中学生尤其是高中生学习压力太大,这也是很难改变的一个现状。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社会竞争也愈加激烈,每位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子女成才,那成才的通道就是考所好的大学,有个好的工作,于是父母便不惜一切代价地培养孩子。在学校学习,在课外补习,在特长班学音体美,在外语班学韩日俄。学生为了能顺利地通过高考的独木桥,只能被迫接受这一切安排,每天除了学习还是学习,由于过重的心理负担,使孩子的心理产生了心理障碍,长时间的压抑,他们用行动发泄,甚至报复社会。有的学生毕业后狠狠地把课本撕掉。有的学生可能恐惧、不信任自己,成绩不好产生自卑感,有的学生绝望和无意义感等等。这些现象的出现,引发了教育工作者的深思:我们教给学生知识还不够,我们还应做好学生心理的洞察倡导和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教师怎样排解学生的压力太大问题;他们这样学习有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吗?怎样学以致用;怎样才能让孩子带着兴趣去学,而且对学校的学习生活留有美好的回忆……

在学校里,有一些孩子厌学或具有学校恐怖症。其实,这些孩子都有一定的性格缺陷,如懦弱、内向、不擅于交际等等。这些孩子在学校一旦受到伤害,在学习上一旦遇到挫折,往往不会自我调适,从而对学校对学习产生畏惧心理,严重的就发展成为学校恐惧症。通过这次使我懂得了如何去面对这些学生,在方式方法上都会进行有效的探索。认真研究孩子的病因。

一、教师自己必须是心理健康的人

通过一线的教学经历,深深的体会到教师自身的心理健康直接影响到周边的人,心理不健康就不能正确理解学生的行为,更无法巧妙地处理学生问题,轻则影响师生关系,重则可能伤害学生心灵。因此,为了更好地教育学生,教师自己首先必须是心理健康的人。

教师的心理健康从根本上说还得由教师自己维护。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能够处理好两个方面的关系——既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同时也重视自己的心理健康。优秀的教师在需要的时候能承受巨大的压力,但他绝不应让自己一直处于压力之中以至于身心俱损,影响工作和生活的正常进行。身为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不断学习和掌握新的知识,尽快适应新的教学观念,掌握新的教学方法,达到新的教学要求,才能寻求新的发展,也才能真正拥有心理上的安全感。教师不断地接受新知识,开拓自己的视野,也能使自己站在更高的角度看问题,以更平和的心态对待生活和工作中不尽人意之处,更少地体验到焦虑和挫折,对维护心理健康有重要意义。

一个尽职的教师是非常辛苦的,需要休息和放松。充当“无所不能”的教育者形象的确使人精疲力尽。因此,教师可以试着在假期给自己充电,例如:学习做旅行家,用胶片记录生活中的美景美事;学习做美食家,在品评佳肴的同时自己也做一次大厨。新的工作体验不仅能使教师得到放松,而且可以开阔教师的视野,增加教师的知识面。教师可以把从其他工作体验中获得的经验、积极情绪带到教育工作中来,更好的促进教育工作。

二、经常关注特殊学生的心理辅导

教师的天职就是教书育人,对待问题学生更应该尽心尽责,遇到问题学生怎么办呢?一定要充分利用班集体的作用,在宽松平等的班级氛围中,加强对学生心理的团体辅导,通过主题班会的形式,充分发挥班队活动课的集体心理辅导效应。针对特殊学生的特点,有侧重地选择团体辅导的主题。如自信心教育、青春期教育等。采用讲座法、认识法、操作法、表演法、角色扮演和行为训练等多种方法来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的内在动机,并在活动中得到领悟。通过一系列的团体辅导活动,不仅让全体学生获得心理健康方面的有关知识,也拉近了同学间、师生间的距离,融洽了师生关系。

在考虑学生一般心理规律的同时,也要对暴露出来的个别学生的个别心理问题进行疏导帮助。在对学生的个别辅导中,我一方面通过心理辅导室兼职心理教师的个别咨询辅导,另一方面也进行了个别谈心与辅导。通过学校开通的心理咨询箱,打通教师和学生的心理通道,及时了解学生的真实思想,帮助学生解决心理困惑。

以上,是我的一家之言,收获是巨大的,体会可能肤浅,切记心理健康的前提是身体健康!重视我们自己的心理,正视我们自己的问题,看到自己的优势,找到自己的不足,这样才能更有效的帮助我们身边的人,希望我们都能保持开阔的心境,良好的心态!使我们获得一种境界、一种风范和一种思想。

篇四:心理学心得体会

《心理学》这门课程对于我们每一位大学生来说是必修的科目,也是我们了解心理知识的所要走的阶梯,对我们了解人的心理尤为重要。

虽然我已经在老师的指导和教导下,学了这门课程大半个学期,还未学完,但我已经对心理知识的有关方面有了一定的了解,人的知识、情绪、行为、动机、感情等等都与心理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影响的。人的心理有积极与消极,主观与客观、好与坏、高兴与悲哀……在现实生活中,一些现象令人愉悦,一些现象使人忧虑,美好的事物引发人的爱慕之心,丑恶现象惹人产人产生厌恶之感。人具有喜、怒、哀、惧以及自豪感、美感、理智感、自卑感等多种情感和情绪,而这些情感与情绪作为人对事物和自身的生活态度体验、构成了人类心理生活的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

在课堂上,老师每讲到新的知识,都会耐心地指导,并以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方式来授课,甚至还有一些比较经典的视频以指导我们,让我们掌握起知识的要点时容易理解和体会,使我们的思维能力得到拓展和提高,增加知识的“免疫力”,因为这样我们在记忆知识时更加牢固。有时在讲到一些重要理论时,还会出一些心理实验来测试我们的能力和心理素质的承受能力,这些课堂实验使我们感到十分有趣而且这样别具心裁的课也十分生动和形色,是我们学生所喜欢的,上课时不会感到枯燥乏味,能够引起我们的兴致,因为它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激情,活跃课堂气氛,真正达到育人效果。学生在实实在在的活跃的生动的并且有一定新意的活动中受到教益和启迪,促进知行的结合。学生在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中,激发了感情,明白了道理,情理凝结,这也而况仪让我们了解自己的心理能力达到一个什么样的程度,是好还是坏,是强还是弱,是积极还是消极的,是高还是低,这都是我们需要去了解的,因为可以从实践中获取知识和应用知识。

《心理学》是一门科学的课程,它是以科学的方法研究人的心理和行为以及它们活动规律科学,更加是人类为了认识、摸透、掌握和了解自己而研究自己的一门科学,这主要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同时也考察人的行为、感情、动机,并且探讨心理现象与行为之间的规律性关系。有人说,心理是一种精神现象,它不具形体,难以直接考察和研究的。然而,人的心理与人的行为,可以了解人的心理。可以分为社会心理和个体心理。社会心理与个体心理是密不可分的。社会心理现象体现在个体心理活动当中,它离不开个体心理。但对个体而言,社会心理又是一种重要的社会现实,直接影响个体心理的形成与发展。个体心理是社会现实在个体头脑中的反映,虽然属个体的主观精神活动,但其中包含着丰富的社会心理因素。

受遗传、教育、生活经历、职业活动和其他因素影响,不同的人的心理会形成各不相同的特点;在不同的时间或条件下,人的心理活动具有不同的状态。对于人类来说,人是个体的也是社会的,具有双重属性,即人作为个体而存在,又与周围的环境、与他人发生着不可脱离的关系,这说明了人的心理受着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的影响。人的心理是无法脱离这两个关系而成为个体独立存在的,没有这两个因素的影响,人类是无法能透彻地了解和认识自己。特别是在这个日益发展迅速以科技和信息为中心的社会,人的心理和行为的方式和现象也会越来越复杂,因为这个社会就是一个复杂的个体而存在于这个世上,如果人类不能跟上和掌握它们之间的规律关系,就无法进一步了解人类的心理关系,也就不无法使人类在社会中得到提高,社会也不能以良好的姿态前进到一个美好的世界。()正因为如此,这个社会中又多了一份职业,就是心理医生,为人类解决有关的心理问题和心中疑问,使人们有一个良好的心理以生活在这个社会中。

《心理学》对我来说是尤为重要的,这对我的心理能力和素质的成长缺它不可,我需要它剖析自己。但更重要的是我的职业,我的职业需要它,因为我选择的是师范职业方向。它是我们师范专业所开设的一门公共必修课,也是培养未来教师师范技能与职业素质的重要基础课。我通过心理学的学习,我可以了解到中小学生的心理发展变化的特点和规律,理解和掌握学校教育教学中各种心理现象及其变化规律,为以后的教育实践工作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和应用,注意心理学基本理论与学校教育实践的结合、基础知识与应用方式的结合、现实需要与未来发展的结合,这在培养人才质量上有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

学习了这门课程,丰富了我的心理知识,提高了自我认识的水平,我学到了很多我从未接触过的知识和问题,使我对心理的见识增长不少。随着这课程的深入,我对这门课程越来越有浓厚的兴趣了,而我也渐渐地发现并解决了我以前所疑虑的心结,并让我不断地完善个人,升华到另一个自我的境界。我觉得这个学习过程和学习时间都是值得的,因为我学到了以前不能学习也没有学到的知识。以后学习的过程中我还会更进一步理解和了解心理学方面的知识。我记得老师曾经说过,在这个世界上,每个人都是自己的心理医生,因为最了解自己的人就是自己,虽然有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说法,但不可否认的是只有自己才知道自己。

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更要努力去学习心理学知识,了解自己,掌握自己,同学也了解到别人,对提高自己的心理知识、能力和素质至关重要,使我们可以成为一个科学心理、健康心理的大学生,心理健康就是对生活和学习有乐观的心态;有正确的自我主观意识;能很好地把握自己,控制自己的情绪;和同学们关系和谐,很好的融于集体;能很好的适应环境,对自己以后的人生道路有着重要的影响和作用。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需要培养足够的人与人之间的亲和能力,有了好的品质,创造亲密的关系能力,提升心和心之间的交会沟通能力,只有这种亲密关系才能使我们心理成长,因为它是滋养生命的最佳营养。从今以后,我将不断的提高心理学的理论知识,同时也运用到实践中去,不断的学习成长,争取做到我好,你好,世界好。

《积极心理学》学习体会


《积极》学习体会

蔡晓燕

初读《积极心理学》,感触不是很深,但是知道积极心理学是对人类积极的正面的经历以及人的性格特征长处和福祉的科学研究,它研究积极的特质和素质——比如善良、好奇的性格特点以及团队合作的能力等——还有价值观、兴趣、天分、才能等。积极心理学也致力于研究能够承载美好生活的社会构成:友情、婚姻、家庭、教育、宗教等。作为一名教师,感受最深的应该是第一张开头的一句话:教育的主要目的就是要教会年轻人从正确的事情中找寻愉悦。(柏拉图)

把积极心理学应用到教育中,就是积极教育。所谓积极教育,其主体为了塑造积极的心理品质,通过积极的心理体验,以充分发掘积极心理要素的心理活动。从这个角度反思我们的教育,教育应该是让学生体验积极的生命意义。当前的教育直指一个严重的问题:我们的教育教学方法导致学生学习不快乐,教学成效和德育成效比较低,因此孩子们出现了很多问题,比如厌学、暴力等。所以,我们应该探究新的教育方法,使学生体验“学习是快乐的,做道德的人是幸福的”景象。就像蒋薇美老师所说的:教育不仅仅是传授知识和本领,而是一种教学艺术,是激励!呼唤!鼓舞!

积极心理学对学生能力的培养和智力的发展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1.作为教师和家长,要善于给学生补充心理营养。爱、尊重和信任,如同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是每一个人的生理健康需要的基本营养一样,是每个人不可缺少的心理营养的基本内容。要善于发现孩子的闪光点,表扬孩子时要适时,批评孩子时要适度,用真诚换取孩子的信任,让快乐的心态伴随孩子成长,让他们在成功中享受欢乐,在欢乐中争取成功。

2.作为学生,智力固然有着先天的优势,但这并不代表后天的成功,家长的培养和教师的指导对这些后天的因素起到了决定作用。积极教育就是把孩子的优点突出出来,让孩子更知道自己在哪方面有发展的优势,以积极阳光的心态发展自己的特长。

我会继续认真学习《积极心理学》,做个幸福的老师,用积极的方式引导孩子快乐成长!

学习心理学的体会


学习心理学的体会

心理,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词语。在未接触心理学之前,和很多人一样,觉得心理学可以解决一切关于人的精神问题,学了心理学之后可以窥探人的心理,可以解释一切难以解释的现象。但是,我我一直认为,心理学是一门很神秘的、很特别的学科,对它充满了敬畏的心情。

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之后,从专业的角度,对心理学有了一定的了解。我认识到心理学是一门很重要的学科,它是研究心理和行为的科学;它不仅研究人类,也研究其他的动物,它涵盖了很多方面的内容,如犯罪心理学、教育心理学、心理健康教育学、儿童心理学、发展心理学、临床心理学等等。而现在,心理学也正成为大众生活的必需品。在美国,有一种说法:没有学过心理学,就不能算受过完整的教育。心理学,首先是一种研究,旨在探索心理和行为的一般规律及其在生活中的应用,它不能为每个人开出现成的药方;心理学家不是牧师,更不是神仙,它可以帮助人们认识甚至改变自我,却不能提人们做任何选择。

心理学是一门有趣的学问,更是一门教人心理健康心灵愉悦的学问,在心理学的学习中收获到的更是一种心理态度与心理境界。心理学,让我懂得了如何去认清我们自己,知道我们很多心理都是很正常的,了解了思想、动机、学习、认知、记忆、思维、情绪、压力与适应、创造力是什么,怎么利用心理学的知识来帮助我们学习,来理性的解决我们的烦恼和压力。

进了心理学的大门,让我豁然开朗。尽管四个月的心理学学习带给我们的东西很有限,但是更多的东西需要靠我们自己去领悟,去体会。做人,不但需要被爱,还要去爱人,更要爱自己,懂得爱自己的人才能真正领悟到时间的有情。多一些信心,多一些爱,才会找到一条比旁人更美丽,更宽广,离成功更近的路。有人说,快乐,对大多数人来说,已成为遥不可及的梦,其实不然,一个人要快乐是谁也阻止不了的,快乐的因子是每一个人都有的,关键在于你自己想不想快乐,当遇到心烦的事时候,乐观一点,勇敢一点,博学一点,那快乐就在你身边。心理学的价值就是让世界充满快乐!也有人因为自己没什么优点和特长或者某些方面的缺陷,而郁郁寡欢,自暴自弃,觉得老天对自己不公。心理学让我们更全面地去看待这个世界:这个世界没有存在什么公平与不公平,也不存在谁强谁弱。我们每个人都是平等的,我们每个人都有选择如何生活的权利,或快乐、或悲伤。我们不应该抱着自暴自弃、自卑的态度去生活,我们应该正确的评价自我看,接受自我,分析自我,找到问题的关键所在,乐观地去应对生活中出现的不适应与不协调。

心理健康,比身体健康更重要。一个人只有同时拥有健康的心理,健康的身体,才是一个完完全全健康的人。心理健康教育,在当今社会下,显得尤为重要。心理健康教育是在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需要,是促进意志、个性、气质等非智能结构发展的需要,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需要,是适应未来社会竞争的素质教育的需要,是探究一个人的心理活动与行为纪律的科学。学习心理学,对于维护自身的心理健康和身体健康有着重要意义,同时对于关注他人,帮助他人也有重要意义。一个人的内心情感喜怒哀乐忧伤悲会直接表现为外在行为上,一种乐观、积极向上的心态会使外在的生活充满愉悦之感。学习心理学之后,会逐步了解自己的性格特点和心理健康状态,同时也会更加关注周围的人。以前会厌烦电话里父亲母亲隔山隔水的唠叨,会因为同学之间处事不快而大动干戈,会觉得似乎受委屈的总是自己却很少从对方立场去考虑问题。而在学习护理心理学之后,才学着多多关注他人。也许那些是我们的至亲至爱,是我们的同学朋友,又或者只是萍水相逢的陌生人。当我们用公正、公平的心态去考虑问题后,才能让自己的生活过的和谐,与环境相和谐,与社会相和谐。

总之,这四个月的心理学学习,让我受益匪浅。如果非要问我的最大收获的话,就是让我更客观的了解我们自己,了解我们的世界。

第二篇:学习心理学的体会

在接触心理学这门学科之前,它总给我一种太神秘的感觉,总以为它很深奥也很虚幻,但是通过这一学期的学习,我被它的科学性,真实性所折服,可以说它是实实在在存在的东西,与此同时我还发现心理健康同身体健康同样重要,同时两者之间是相互联系相互影响的。心理学不仅具有科学性而且也不乏应用性。心理理论固然粗糙,但配以实例,就不但不乏味反而让人有一种从生活中悟出哲理的感觉,视野也开阔很多。心理学源于生活同时又指导生活。

对于我们打学生而言,心理学可以在学习生活中给予很大的帮助,现在许多新闻都报道过大学生跳楼自杀事件,这些现象的发生绝对不是偶然。当我们去分析的时候,我们会发现,这些学生有严重的心理问题。然而也有一些学生在学校中很优秀很出色,我们通过分析可以发现他们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所以心理素质的好与坏可以决定一个人的人生前途。

我认为作为大学生,心理健康就是对生活和学习有乐观的心态;有正确的自我主观意识;能很好地把握自己,控制自己的情绪;和同学们关系和谐,很好的融于集体;能很好的适应环境

第一:心理咨询的目的在于人格塑造

第二:学会了自我分析

第三:调整了对挫折的认识

第四:善于运用各种资源,做好心理疏导

还有一些认识:

一、在日常生活里,我们会发生很多在人际之间,与环境之间甚至是自我之间的矛盾与冲突,冲突发生时,我们常常陷入悔恨,自责或是指责他人及环境的痛苦的深渊中不能自拔

二、每一个人在生活中或多或少都带有情绪,这种情绪都被认为是负性的情绪。

我将不断的提高心理学的理论知识,同时也运用到实践中去,不断的学习成长,争取做到我好,你好,世界好。搬开别人脚下的绊脚石,就是为自己铺路。

通过学习心理学,使我认识到在现今物质生活条件不断丰富的时期,在社会的生活节奏和工作节奏不断加剧加快的环境下,我们更应尽力保持自己的心理平衡,以适应于社会的环境与发展。通过学习,使我了解到人的心理活动基本现象,懂得了怎么去调节去把控自我,并同时也使我在与人的沟通过程中,更注重于学会倾听,学会观察和怎么样去帮助开导他人。我觉得自己学习心理学后做任何事情比别人和比以前耐心了,对周围的人也更加宽容了,对有些事情的处理方式也更加理智了,很少产生冲动的行为。运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可以帮助调节自己的情绪、心态,也可以帮助别人。愿意耐心倾听别人诉说烦恼和痛苦,是对朋友最大的帮助,让他们可以渲泄出来,是给他们心灵以最大的安慰

第三篇:学习心理学的体会

这学期我选修了心理学概论这门课。上了8周的选修课后,我感觉受益匪浅。心理学是一门听上去很深奥的学科,但是通过王慧琳老师的讲解,将深奥的知识简单化,使我们每一个上过心理学概论的同学都对自己有了一定的认识。

以下是*百科对心理学的定义。

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的心理活动的规律的科学。心理学者只是在尽可能的按照科学的方法,间接的观察、研究或思考人的心理过程(包括感觉、知觉、注意、记忆、思维、想象和言语等过程)是怎样的,人与人有什么不同,为什么会有这样和那样的不同,即人的人格或个性,包括需要与动机、能力、气质、性格和自我意识等,从而得出适用人类的、一般性的规律,继而运用这些规律,更好的服务于人类的生产和实践。

因而学习心理学之后,让我对人的思想、行为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有时觉得自己学得真的很有限,自己的分析的作用也是非常有限,可是它总算是给了我一种解释吧。处在青春期的我们,都遇到了许多困惑和不解。当时的高中教育中并没有心理学选修课,学校内也没有正式的机构来帮助我们。那时,我就曾寄希望于心理学,希望能学心理学来帮助他们。而到了大学,学校提供了丰富多彩的选修课,我于是选了心理学概论这一门课。

学习心理学概论,可以让我从其他的角度来看待问题,我有点自卑心理。这带给我许多困扰。可是也因为自卑,让我想在另一方面来弥补。如果没有来源于内心的自卑,我不会埋头学习,很可能被许多事情分心。因为进入大学后,学生自由支配的时间较多,因而需要有较强的自控能力,学习自觉自己主动,否则要么因方法不当,不得要领而事半功倍;要么自控力不强,浪费时光。这就是我在心理学概论上课之前的想法。也许也正是大多数人的想法。

可是,通过老师的讲解,我发现原来的想法是多么幼稚。通过这几节课上课和课下独立思考,我学习这门课程有很大的收获,那就是改变看事物的角度克服自己的自卑。我们周围有不少人有自卑心理,也就是不愿意接受自我。对青年来说,正确评价自我、接受自我至关重要。它关系到建立正确的自我观念,适应环境,促使性格健康发展。接受自我,去除自卑感,是精神健康的重要保证。怎样才能增进自我接受感呢?只要我们做到真正了解自我、树立符合自身情况的奋斗目标、不断扩大自我的生活经验、诚实坦率、平心静气地分析自我,找出问题之所在,就能及时予以补救,化失败的打击为增进自我接受感的动力。由主观因素造成的心理动机的种种冲突都可能让大学生产生挫折感,如学生所学专业与本人不相符合,班集体中人际关系不协调,生活上不适应以及个人的外貌,身高,经济状况,家庭状况不佳等等。这些都需要心理学概论课上所讲解的道理来调节自身的悲观情绪。如果自己不能很好的调节,很有可能因为压力过大而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不可弥补的结果。

因而我有了一定的心得体会。尤其是在王老师让我们写墓志铭的时候,我对自己的未来和自身有了新的认识和思考。出了一点点自卑情绪外,自我感觉为一名心理健康的大学生。从大学生心理健康标准考虑,我智力正常,人格完整,尊重自己与他人,人际关系良好,与大学生年龄心理特点相适应,所追求的目标可取,情绪基本稳定,意志健全。从自我意识特点考虑,我能够独立思考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有自己主见,不随波逐流,但遇到大事有时会犹豫摇摆,受他人暗示影响。我逆反心理和依赖心理较弱,开始尝试着以成人的角度审视社会,以自己的道德标准分析社会现象,有较强的社会责任感,有一定理想和生活目标。虽然自我控制愿望强烈,但自我控制能力仍然不足。从情绪特点考虑,本人情绪体验丰富多彩,有少儿时的天真活泼,也有成人的深思熟虑。随着知识水平提高和知识经验的积累,情绪的自控能力加强,但还存在明显的波动性。在外界刺激下,虽能克制自我,但有时仍易冲动,不能够很冷静客观地分析问题,有时容易感情用事。在某些场合和特定的问题上,我常常文饰、隐藏或抑制自己的真实情感。我活泼生动,热情积极,思维灵活,反应迅速,喜欢交往,语言表达能力较佳,容易感动,很少发脾气,但感情不易流露。善于克制忍让,心胸较宽,不计较小事,能够容忍委屈。当情绪一旦被引起时,能形成强烈稳固而深刻的体验,持久力强,三思而后行,稳重但以被他人左右,敏感性强。在学习和工作中,是各类活动的积极参与者,工作效率较高,认真严谨,能够承担长时间的繁重工作,始终如一。如果想干的事情未完成,会不吃饭不睡觉。办事力求稳妥,不做没把握的事。遵守组织纪律,开会学习不打扰别人,生活有规律,很少违反作息生活制度。当厌倦时,只要休息一下,便会立刻焕发精神重新以很好的状态投入。本人敢于冒险,喜欢挑战自我,希望挑战难度大、问题复杂的事情,但缺乏细心。当讨论和研究复杂问题时,喜欢摄取不同观点,希望别人能重复几遍。有时会有骄傲情绪,觉得自己要比被人机智和灵敏。做某一项事情,能集中注意力,不会转移注意力至其他事。从性格特点考虑,我能够面对和接纳现实,客观评价和接收自己、他人和社会,有较广阔的视野,就事论事,热爱自己周围的事物,有独立自主的性格,能分辨目的和手段,对善恶的区分态度较为明朗,有适度的幽默感和创造性。这就使我对自身的认识。虽然可能会有些偏颇不完善,但是这也是在未来调整自己以适应学习和工作的基点。从不同角度正确的认识自己,这就是上心里学概论给我的最大收益。

总体而言,心理健康教育是促进意志、个性、气质等非智能结构发展的需要,是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全面发展的需要,是适应未来社会竞争的素质教育的需要,我们学校的确应该开设这门课,而且我觉得我们应该在某些学习压力较大的院系设置这个课的必选课,以调整我们学生的心理。这就是我对这个课的一点小建议。

虽然这个学期心理学概论的课程已经结束了,它能带给我们的也很有限,但是更多的东西得靠我们自己去悟,去体会。学习心理学之后,会更好地了解自己的性格特点和心理健康状态,同时也会更加关注周围的人,更多的从对方立场去考虑问题。心理学的价值就是让世界充满快乐,让自己的生活过的与他人和谐,与环境相和谐,与社会相和谐。有了对自己合理而正确的认识,有了从多方面看事物的思想,有了站在他人立场考虑的心,怎么会有不开心的事呢?

心理学讲座学习体会


临近假期,学校又一次组织学习了陈默教授的心理学讲座,这次学习的主要内容是发展心理学和人格心理学。通过此次学习,让我更深层次地理解了身边的人和事,更深入地了解了自己,收获颇丰。

发展心理学,就是研究人类心理系统发展过程和个体行为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它的研究任务非常明确:每个年龄段的基本特征、心理机能发展特征和心理发展的内在机制。发展心理学有其规律性,有方向性和顺序性,有不规律性,有普遍性和差异性,是增长和衰退的统一,还有连续性和阶段性。而人格心理学研究的人格有独特性、稳定性、整体性和功能性,其研究特点有科学风格、哲学风格和艺术风格。人格的形成和发展有许多影响因素,有生物遗传因素、家庭因素、学校教育、社会文化因素和个人主观因素。

陈默教授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给在座的教干、教师阐述了发展心理学的方方面面的知识,让大家了解了许多里程碑人物,明白了其研究的功能、方式和主要学派及其代表学说等等。陈教授还通过列举案例和互动问答的方式让我们更进一步地理解身边发生的事和接触的人的各种行为方式。听完之后不得不感叹,心理学确实有实效性,它确实可以帮助到我们很多。

陈教授把一个人从最初的生命孕育直至生命的结束都呈现在我们面前,每一个阶段的心理发展都是不同的,并且都有其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只是有时被我们误解了或是忽略了,往往会造成不可逆转的后果,想想确实有道理。

现在想想,我们每个人从小到大在社会生活中都扮演着各种各样的角色,在每种角色下都有着不同的心理活动,有着不同的心理需求。在这之前,因为不知,因为不懂,我们在处理许多事情时都是只做表面文章,而不能把握其根本,所以只能是兵来将挡、水来土掩,不能系统、全面地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费时、费力且效果不令人满意。听了这次的心理学讲座后豁然开朗,原来如此…

我,是孩子的妈妈,是学生的老师,是父母的女儿,是丈夫的妻子,还有许多头衔,一个人真得是多面的。我做不到八面玲珑,但我可以做得更好。当我们在不同角色里时,就要全身心投入,做好自己分内的事,因为时间是不可逆的。

本文地址:

心理学读书心得


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人类的心理现象、精神功能和行为的科学,读完心理学一书有很多的感触,有很多的读书心得。下面是小编带来的读《心理学》心得范文,欢迎查看。

读《心理学》心得范文篇一

我认为作为大学生,心理健康就是对生活和学习有乐观的心态;有正确的自我主观意识;能很好地把握自己,控制自己的情绪;和同学们关系和谐,很好的融于集体;能很好的适应环境心理咨询,是指咨询员运用心理学的知识,通过询问等方法解决其心理困惑。心理咨询事实上是帮助来访者实现心灵再度成长的过程。那些认为只有心理有病的人才会去心理咨询的观念是不对的.总之,心理咨询是指运用心理学的方法,对在心理适应方面出现问题并企求解决问题的来访者提供心理援助的过程。通过这学期对大学心理的学习,我对心理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首先是对心理学的发展史有了一定了解,然后是学习了一些团体活动的知识,并且在参加活动课的过程中体会到了很多人生的知识,在团体活动中大家彼此敞开了自己的心扉,积极的参与到了集体的活动中,在此中再一次体现了集体的力量在心理咨询的活动课中,我认识到了人心中脆弱一面,有时心灵事多么的需要他人的呵护,那种心与心的交流才能让人体会到交流得喜悦,我们的心理咨询的模仿有时会让人感觉像节目表演,但是大家真诚的心却又不能不让感动,初次它让我体会到了那种帮助别人的喜悦。活动课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形式,是理论联系实际的重要途径。它可以调动学生学习的激情,活跃课堂气氛,真正达到育人效果。学生在实实在在的活跃的生动的并且有一定新意的活动中受到教益和启迪,促进知行的结合。

学生在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中,激发了感情,明白了道理,情理凝结,形成了信念之后,进而需要在行动中表现自己。此时教师要引导、鼓励学生把健康高尚的情感向外投射,为他们提供展现自己行为的机会和场所。这学期我还参加了我们学校的心理协会---沁心港湾,这是一个温暖的大家庭,大家在一起共同努力,不仅学到了很多心理方面的知识,还为其他同学提供心理方面的服务。特别是今年的5.25活动更是深深的感动了我,老师与同学们的亲密交谈让同学们,还有我有懂得了很多很多而且在这里我可以把在心理课上学到的知识付诸与实践,让我学而致用!完成了大学心理学的学习,我对自己大学四年的生活有了初步的规划,对以后的路,对自己的职业生涯有了一个初步的规划可见,心理学对我们大学生的帮助之大是显而易见的。我们无论在生活、还是学习、交际方面都可以用到这方面的知识。这门选修课我很感兴趣的一门,我有种不用逼自己去专心听课,而是那种不由自主被老师所吸引的感觉。可见心理学真的有它的魅力所在啊!虽然我选修的心理课结束了,但我对心理知识的学习却还没有结束,或许心理学跟我以后的职业没有什么很大的联系,但是心理学知识对于我的帮助却是长远的,甚至是一生的。

读《心理学》心得范文篇二

学了心理学这门学科的深刻含义,认为学习这门学科是很有必要的,让每一个在本我、自我、超我中不断完善自己,学好这门知识将助人也自助。现谈谈自己的几点体会:

一、在日常生活里,我们会发生很多在人际之间,与环境之间甚至是自我之间的矛盾与冲突,冲突发生时,我们常常陷入悔恨,自责或是指责他人及环境的痛苦的深渊中不能自拔。比如:与同事之间在工作上发生一些摩擦有时候各自都认为无道理或是没必要,但就是因为谁也放不下面子,谁也不搭理谁,搞得大家在工作中气氛很是紧张。现在我不断在学习中成长,能以平和的心态去处理与同事之间的关系。

二、每一个人在生活中或多或少都带有情绪,这种情绪都被认为是负性的情绪。在工作中或在某些环境里不允许有这样或那样的情绪发生,或会面时有这样或那样的情绪,这时我们会无力去面对,在不经意间,就毁坏了辛苦建立的一段关系。比如:对愤怒而言,以前我很害怕这类情绪的发生,在很多时候是避开它,一旦不小心触犯了它时,就会不知所措,要么被愤怒操控,失去理智,做出许多事后让我后悔的事,经过成长后,我才发现我的这种对于愤怒的态度及做法,完全是因为对愤怒缺少学习和正确的认知所致,以为愤怒是一个凶神恶煞似的坏东西,现在才知道我的这些愤怒的价值观来源于父母,由于父亲的脾气很怪,很小时的我常常看父亲的脸色行事。如稍有不如意则挨骂,我就是在这样的生活经验里学习关于愤怒和胆怯的知识的,在学习心理学之前我甚至把我的这种经验中学习的知识又重复于我的孩子身上。

另外,我们要培养足够的亲和能力,有了好的品质,创造亲密的关系能力,提升心和心之间的交会沟通能力,只有这种亲密关系才能使我们心理成长,因为它是滋养生命的最佳营养。在中国这种亲密关系大多数人却从来不会,不具备培养亲密关系的能力。比如:许多家庭,父子(女)之间,母子(女)之间,他们无法进行心与心之间的交流沟通。就因为他们之间不能视为朋友,不能平等的交谈。导致许多家庭都把责任归咎于孩子身上,却从不在自己身上找找问题。这就说明了一个问题,即能力缺乏。

我将不断的提高心理学的理论知识,同时也运用到实践中去,不断的学习成长,争取做到我好,你好,世界好。搬开别人脚下的绊脚石,就是为自己铺路

读《心理学》心得范文篇三

心理学是一门与人的生活和工作息息相关的科学,读来获益颇多,就心理学本质而言,它是一门帮助我们正确处理认知与行为、自身与环境、工作与人际关系等问题的实践科学。

近来看了一本心理学的书,最有感触的一句话就是:把要我做变成我要做。

要我做就是一个人在工作的时候缺乏主动性,总是在生活所迫或者别人的催促下不得不做自己的工作。如果一个人缺乏对生活的热情和主动,就会被动的接受一切,在生活和工作没有目标,看不到前途,物质和精神得不到满足的情况下,人的懒惰的本性就会被激发起来,就会处处要我做,如果在一个单位人人都处于这样的状态,开展一项工作就会变得很困难,个人和集体的发展就会受到严重制约。那么,如何才能把要我做变成我要做呢?《心理学》这本书给我们开出了一剂温良的治病药方。

心理学在人的激励方面分析的很详细,就是如何激发个人的积极性,首先就是确定正确的目标。人活着要有理想,有奋斗目标,不然就会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成功:简单的说,就是目标加上进取心,有人安于现状,只想维持现状,采取守的态度,时间久了就会变陈消极的态度,失去积极的动力,人生如逆水行舟,不进则退,所以必须要设置向前看的目标,没有最好,只有更好,追求卓越,追求更好,时时努力超越现在的自己,才能不断进步,才能离成功更近一些。

心里学家马斯洛指出,人类的基本需要可以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自尊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其中自我实现的需要建立在其他需要的前提之下,在工作能够体现自我价值,变成了一种兴趣的时候,人就会以工作为乐,而不是以工作为负担,一旦工作变成了一种兴趣,就会变被动为主动,要我做也就顺其自然成了我要做。

保持一种乐观向上的积极心态,让自己时时拥有快乐的感觉,凡事不斤斤计较,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学会感激,只要健康和活着,就是上天最大的恩赐,就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得到自己应有的一切。

在现实社会和工作中,一个人满足了基本需要以后,就要给自己定目标,思考和理解自己生活工作的目的是什么,意义如何体现,怎样让自己的心情快乐和轻松,怎样用积极的心态去对待挑战和麻烦,在反思的过程中,要我做也就逐步转化为我要做。

 
读《心理学》心得范文篇四

在学期初,我抱着求知的心态选修《心理学》,通过在课堂上认真听讲,有选择的阅读相关书目,在学期末,我获得了一个对心理学比较笼统、综合的认识。

在写作前,我尝试构思了多种不同行文方式,最后,我选择了这种剃刀式的结构,即第一部分概括老师课堂讲授的精神,第二部分展开讲述我受到老师启发后的关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的进一步认识。

总体上,老师的授课思路就是在普通的心理学知识的基础上,着重联系大学生心理特点,通过旁征博引、深入浅出的理论讲解和联系亲身经历或者接触的例子,并且用通俗易懂、雅俗共赏的语言表达方式,让我们在其乐融融的气氛中学习、思考、成长,走向一段美丽的大学生之路。

老师在课堂上的讲授表现出力求全面的趋向。从心理学归属于哲学的思考点出发,讨论人是什么这一命题,接而心理学的发展过程,建议我们涉猎系统论、控制论、博弈论,再到具体围绕大学生健康心理的黄金塑造时期而有选择的讲授心理学知识,不断强调生命的美好,关爱父母,以及各种思维培养的重要性,等等。这种授课方式,与其说是单方面的知识的传输或者双方面的知识的交流,我则更偏向于那是彼此心灵的沟通,而此时,课堂就成为了一座桥梁。无论如何,这都全面地体现了老师对大学生健康心理发展的关心,同时,又试图努力兼营相关心理学的知识的传授,这无疑让我们更接近面对反思调控的处理问题的积极的方式。

我逃过课,但是只要我坐在教室里,我必然专心听讲,尝试理解老师的讲义。临近期末,回想学习的历程,我对这门课程下这样的总结。

老师是以大学生的心理发展为授课主线,间以穿插相关心理学专业知识。例如,心理预警珍爱生命、大学生生活六大原则、给大学生的100条逆耳忠告,等等,诸如这些都充分说明了老师是以育人为先为讲授的理念的。但是,让我真正感动或者敬服的不仅是这样的理念,而是他那种授课方式。我观察发现,他努力追求的仿佛是引导大学生在他的课堂听讲中找到突破正摆在人生面前的困惑,如恋爱问题,于是尽可能的调动所有可行的方法,如来回地穿梭于讲台和课室后排,找到一个学生与老师在某方面上的平衡点,我相信,也许他实质上是明白的,这个平衡点可能不是制高点,但或许是一个最优解一个让师生都满意的状态。老实说,我丝毫不曾怀疑老师的授课目标,但是,有那么一个片刻,我确实怀疑过老师的知识水平,后来,我才发现他知识面广,联想力丰富,准备充分,于是,我的目光又开始注视讲台。尽信书,不如无书,我只是追求一种批判式思维,请老师您见谅。

在课堂上听讲,受到老师的影响,以及自己的课外阅读,我改变了对心理学一些不同主张的认识,尤其是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

心理学涉及非常多学科,传统上,心理学被分为五个子领域:神经心理学、发展心理学、认知心理学、社会心理学和临床心理学。因为主要领域要与相关领域相结合学习,才可以更好地理解人类思维和人类行为。所以,谈一下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并没有脱离心理学的轨道,只是与其它主张形成强烈的反差,但这可以帮助我们更好的理解生活。

关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的介绍,在这里限于篇幅,我不想复制过来,大可以参考*的百科名片。在这里,我想尝试谈的是我自己对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的理解。

我认为,这个理论可以站在道德的角度上去联想理解。道德在我们生活中是极为核心的。如果道德也是一个以供需平衡的市场的话,那么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自我实现需求,试问有多少个经济人的多少个需求得到了预期的供应?也就是说,从全球上来考虑,单是所谓最基本的生理需求,也还是得不到一个让人满意的供给。被严重污染的空气,短缺的水资源,让人担心的食物,被破坏的自然坏境,越来越严重的睡眠质量问题,等等,在某种程度上,难道这些都不足以充分证明我们人类的道德正在面临一个挑战,同时也是机遇。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揭示了人类行为和心理的共同规律,我们要做的是如何运用这条规律去改造我们的世界。电影《2012》、G20峰会讨论、稀土战争与中国环境危机、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印度安得拉邦的危机等等,我认为,这些都是我们应该开始重新考虑道德,赋予道德一个与时俱进的新理念。例如,我们并不是全盘否定西方的生产主义,我们关心的是,可否偶尔停下来小憩,回想一下历程,问一问自己的生理、安全、情感和归属、尊重、自我实现这些需求在马不停蹄的进程中得到满足了吗?例如,现在非常倡导的LOWCARBON生活,在生理上,减少了自然环境的污染,不也是减少了对自己的生命的威胁吗?这难道不是道德的适应时代变化的体现吗?简而言之,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给我们指引了一条相对科学的思考自身发展的线索,让我们意识到那还没被意识到的潜意识。

读《心理学》心得范文篇五

目前,全国范围内都在研究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教师和家长们掀起了一股新的学习浪潮,也是中国教育改革的新浪潮,这是中国政府重视青少年教育的一个具体体现,对于中国的学生来说,这更是一个福音。

听了由省教育专家的专题讲座,使我懂得心理健康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培养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发展和素质全面提高的教学活动,现今社会不仅要求我们具有健康的身体,而且需要健康的心理状态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经过这次心理健康教育的学习,我的收获很大。不仅学习了许多专业的心理知识,以前很多的疑问都得到了解决,我真正认识到了心理健康的重要性。以下是我学习后的一些心得:

众所周知,我国中学生尤其是高中生学习压力太大,这也是很难改变的一个现状。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社会竞争也愈加激烈,每位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子女成才,那成才的通道就是考所好的大学,有个好的工作,于是父母便不惜一切代价地培养孩子。在学校学习,在课外补习,在特长班学音体美,在外语班学韩日俄。学生为了能顺利地通过高考的独木桥,只能被迫接受这一切安排,每天除了学习还是学习,由于过重的心理负担,使孩子的心理产生了心理障碍,长时间的压抑,他们用行动发泄,甚至报复社会。有的学生毕业后狠狠地把课本撕掉。有的学生可能恐惧、不信任自己,成绩不好产生自卑感,有的学生绝望和无意义感等等。这些现象的出现,引发了教育工作者的深思:我们教给学生知识还不够,我们还应做好学生心理的洞察倡导和心理健康教育,作为教师怎样排解学生的压力太大问题;他们这样学习有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吗?怎样学以致用;怎样才能让孩子带着兴趣去学,而且对学校的学习生活留有美好的回忆......

在学校里,有一些孩子厌学或具有学校恐怖症。其实,这些孩子都有一定的性格缺陷,如懦弱、内向、不擅于交际等等。这些孩子在学校一旦受到伤害,在学习上一旦遇到挫折,往往不会自我调适,从而对学校对学习产生畏惧心理,严重的就发展成为学校恐惧症。通过这次培训使我懂得了如何去面对这些学生,在方式方法上都会进行有效的探索。认真研究孩子的病因。

一、教师自己必须是心理健康的人

通过一线的教学经历,深深的体会到教师自身的心理健康直接影响到周边的人,心理不健康就不能正确理解学生的行为,更无法巧妙地处理学生问题,轻则影响师生关系,重则可能伤害学生心灵。因此,为了更好地教育学生,教师自己首先必须是心理健康的人。

教师的心理健康从根本上说还得由教师自己维护。一个优秀的教师应该能够处理好两个方面的关系既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同时也重视自己的心理健康。优秀的教师在需要的时候能承受巨大的压力,但他绝不应让自己一直处于压力之中以至于身心俱损,影响工作和生活的正常进行。身为教师,只有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不断学习和掌握新的知识,尽快适应新的教学观念,掌握新的教学方法,达到新的教学要求,才能寻求新的发展,也才能真正拥有心理上的安全感。教师不断地接受新知识,开拓自己的视野,也能使自己站在更高的角度看问题,以更平和的心态对待生活和工作中不尽人意之处,更少地体验到焦虑和挫折,对维护心理健康有重要意义。

一个尽职的教师是非常辛苦的,需要休息和放松。充当无所不能的教育者形象的确使人精疲力尽。因此,教师可以试着在假期给自己充电,例如:学习做旅行家,用胶片记录生活中的美景美事;学习做美食家,在品评佳肴的同时自己也做一次大厨。新的工作体验不仅能使教师得到放松,而且可以开阔教师的视野,增加教师的知识面。教师可以把从其他工作体验中获得的经验、积极情绪带到教育工作中来,更好的促进教育工作。

二、经常关注特殊学生的心理辅导

教师的天职就是教书育人,对待问题学生更应该尽心尽责,遇到问题学生怎么办呢?一定要充分利用班集体的作用,在宽松平等的班级氛围中,加强对学生心理的团体辅导,通过主题班会的形式,充分发挥班队活动课的集体心理辅导效应。针对特殊学生的特点,有侧重地选择团体辅导的主题。如自信心教育、青春期教育等。采用讲座法、认识法、操作法、表演法、角色扮演和行为训练等多种方法来激发学生积极参与的内在动机,并在活动中得到领悟。通过一系列的团体辅导活动,不仅让全体学生获得心理健康方面的有关知识,也拉近了同学间、师生间的距离,融洽了师生关系。

在考虑学生一般心理规律的同时,也要对暴露出来的个别学生的个别心理问题进行疏导帮助。在对学生的个别辅导中,我一方面通过心理辅导室兼职心理教师的个别咨询辅导,另一方面也进行了个别谈心与辅导。通过学校开通的心理咨询箱,打通教师和学生的心理通道,及时了解学生的真实思想,帮助学生解决心理困惑。

以上,是我的一家之言,收获是巨大的,体会可能肤浅,切记心理健康的前提是身体健康!重视我们自己的心理,正视我们自己的问题,看到自己的优势,找到自己的不足,这样才能更有效的帮助我们身边的人,希望我们都能保持开阔的心境,良好的心态!使我们获得一种境界、一种风范和一种思想。

读心理学有感


读心理学有感

今天开始学习心理学知识,读到心理学发展简史的时候颇有一些感触。

如果说真正的心理学知识是一个完整的人,那么我看到的就是肢体的碎片,扭曲变形的内脏,一地鸡毛。当然,有些组织的部分还是比较完好的,但这些碎片呆在一起不停地互相吵闹,没个消停。往往都是后代否定前人,或是同代人之间的互相否定。

本该是研究人的心理的严肃的重要的知识,而现在呈现于我面前的却是一团乱麻。[由整理]

有些研究的思路其实是很好的。比如祖师爷冯特,运用让被试者在实验室中自我观察的方法进行研究。我没想到会在普通的知识中看到这样的真知灼见,但遗憾的是冯特的这种方法被后世已经基本否决。

同时代的美国人华生,以人的身体对外在刺激的反应为研究对象,认为这些反应不外是肌肉的收缩和腺体的分泌。这也是真知灼见,是把人当做机器来研究。但我很不解的是,华生非常反对冯特的构造心理学。两者矛盾吗?只是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同一个问题而已。华生的这种狭隘让我感受到他的无意识,当然,华生也是一个代表。大多数的人都是这样,只要自己认定了一个道理,就盲目地去反对与之相反的理论,而不去考虑两者的兼容互补性。似组词

以上两个人物属于19世纪末到20世纪初,他们的理论我觉得还

还是有价值的。而到了20世纪50、60年代往后,心理学的发展出现了巨大的倒退。其中最典型的就是以罗杰斯和马斯洛为代表的人本主义心理学。这个学说认为人有自我的纯主观意识,只要有适当的环境,人就会努力去实现自我、完善自我。该学说反对生物还原论和机械决定论。

一开始我想说这个学说是垃圾,后来想想这是太抬高它了,实际上这根本就是心灵的毒药。罗杰斯和马斯洛该好好看看前人的书,比如帕斯卡尔,马可奥勒留之类。这样的理论,根本无法用差劲来形容。当然另一方面,也许大众需要的正是这个。

当代还有一个著名的流派叫生理心理学,那一大串定义我看都看不懂,里面把众多的名词和领域集中在一起,非常混乱。诚实守信

由此可见心理学发展的倒退,而人类的文化大概也是这样倒退的。从创始的清晰,到后代的不断反对,不断提出新观点,然后不断把各种不相干的东西混杂在一起。乱作一团。

这就是人,反对、重建,反对、重建,但全是碎片,全是混乱。以目前的这种情况,所谓心理学还会发展吗?人类的知识还会发展吗?等待它们的,只有毁灭。它们不仅无生命,而且畸形,早晚会咽下最后一口气,或毁于一旦。涅槃,即是如此,只有把旧有的全部毁掉,新的才能有土壤和空间生长出来。

教育心理学心得


这个学期我在教学之余读了一本非常有意义、对工作特别有帮助的书《教育心理学》,书中广泛吸收了国内外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成果,集中阐述了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心理学问题,其研究目的在于服务教育。我们的教育对象是中等职业技术学校的学生,教师要在了解学生心理需求和主观价值取向的前提下进行教学。通过阅读本书,我有以下收获:
一、了解中学生的心理
我校学生年龄从十五岁到二十三、四岁,尤其是一年级学生,年龄在十五、六岁居多,这个时期,他们敏感,多疑,既喜欢别出心裁、标新产异,强烈体现他们的求知欲和探索精神,又容易缺乏全面、客观、辩证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易走极端,有时还有些偏激,缺乏变通性。其实,他们的需求不只局限于课堂和教材,他们兴趣广泛,关心时事、体育、科技等,敢于发表自己的见解,只是他们有时盲目追赶潮流,爱钻牛角尖,常常因为歌星、影星、球星等争得不可开交。我们看待学生就像对着一颗钻石,切割好的钻石有五十八个面,我们平时根本注意不到它有这么多面,而是看到了它的光泽,这正是我们应该反思的,要以欣赏钻石的心态去看学生,发现学生的闪光点!
作为教师,对于个性偏激、学习上不思进取的学生,只是一味的批评,对他们发怒是不能使他们转变的。教育学生没有万能的最好的方法,只要我们了解学生的心理,采用适合的方法,去践行因材施教。针对不同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方法,最终助长学生的优势,矫正学生的不足。
二、教会学生学习应是我们教学的终极目标
学习是指受教育者在教育者的指导下,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获得知识,形成技能,培养才智的过程。学生学习是在教师的指导下,掌握一定的系统科学知识为任务。我们中等职业学校培养的学生,理论知识与动手操作并重,学生掌握学习方法,为将来的工作和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学习工作学习,他们的学习是为工作打基础,为了更好的工作,还要不断充电,工作中遇到棘手的问题,通过查看资料,向同行请教学习,使问题迎刃而解。
学生要掌握新知识,必须在理解的基础上,使新旧知识发生意义联系。学生在已有知识经验的基础上,找出新旧知识之间内在的逻辑关系,使新知识同已有的知识结构融为一体,形成新的认知结构。
人们常说现在是知识爆炸的时代,各行各业的知识发展非常快,这意味着不学习新知识一定会落伍,所以学生应不断刷新自我,以适应新形势。学会学习是现代人个体发展的关键,学会学习就是学会生存。教会学生学习就是让学生掌握生存的最基本的技能。
三、罗森塔尔效应的心理预期
罗森塔尔效应,又称皮格马利翁效应,指教师对学生的爱、关怀和期待在教育效果上所产生的一种潜移默化的作用,有助于学生学习进步,使学生更加自尊、自信、自爱、自强,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教师真实的爱有助于学生智力、情感、个性的顺利成长,教师的嫌恶将导致学生智力衰退、精神痛苦,所以我们要把每个学生都看作雕像,对每个学生都寄托期望,并给予适当的心理暗示,使学生能够向着自己所期望的方向发展。
四、遗忘的规律的启示
记忆的加工过程有三个不同阶段,感觉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来自环境的信息首先到达感觉记忆系统,这时的信息如果被注意则进入短时记忆系统,短时记忆系统的信息经过复习便可进入长时记忆系统。从理论上讲,信息是可以在长时记忆系统中永久贮存的,但是,在现实生活中,我们还是常常体验到知识的遗忘。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在记忆的最初时间内遗忘很快,以后逐步缓慢。了解了遗忘的规律,科学复习和有效记忆尤其重要。我们带领学生及时复习,合理分配复习时间,进行回忆,进行反复阅读相结合,采用记笔记等方法,实现记忆恢复,战胜遗忘。
教育心理学内容非常丰富,很多知识都非常专业,作为一名教师,这本书非常值得大家去研究和学习,它会给我们很多启示!

教育心理学心得(2):

假期里,我认真阅读了《教育心理学》这本书。通过学习,我对这门学科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并且深有感受。

首先,我了解了一些理论知识,包括行为主义的学习理论,认知主义的学习理论等。也将学习本身当作一个学习的内容,讲述了学习的分类:表征学习,概念学习,命题学习,发现学习。以及不同类别的学习运用于不同的知识和采用不同的方式。接着又对学习的流程进行分析,以及学习的动机等。书中广泛地吸收了近年来国内外教育心理学的研究成果,集中阐述了教育、教学过程中的心理学问题。全书以教与学互动作用为主线,以学习心理为核心,对学习动机、知识和技能的掌握、学习策略与教学策略、学习迁移、智力与创造力、品德心理、群体心理、个性差异与因材施教、心理卫生与教师心理等方面作了较为系统、深入浅出的分析。

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必须具备判断是否受学生热爱,因为首先,教师是文化的传递者。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这是从知识传递的角度来反映教师的重要性。其次,教师是榜样。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学生受教育的过程是人格完善的过程,教师的人格力量是无形的、不可估量的,教师要真正成为学生的引路人。第三,教师是管理者。教师要有较强的组织领导、管理协调能力,才能使教学更有效率,更能促进学生的发展。第四,教师要富有爱心,作为一名教师,对学生的爱应是无私的、平等的,就像父母对待孩子。教师还要善于发现每一个学生的闪光点和发展需要。最后,教师是学生的心理辅导者。因此,教师必须要懂教育学、心理学,应了解不同学生的学习心理特点,选择科学合理的、适合本班学生的学习策略,并在上课过程中多加思考,适时改进教学方法和策略,以艺术的眼光去对待教学,争取精益求精。在新课程改革的背景下,一定要认真地贯穿新的教学理念,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新的教学姿态迎接新的挑战,使学生的身心都能得到健康的发展。高尔基曾经说过:只有满怀自信的人,才能在任何地方都怀有自信沉浸在生活中,并实现自己的意志。

再有,我明白了学习的动机问题。这是自己成长和以后组织学习中都会遇到的一个重要的问题。如何保持学习的兴趣,或者在教学的过程中,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而且能够将这些兴趣保存下去,让学生主动的去学习。前者是自己学习成长的必要条件,后者是当一个好的老师需要的能力。影响学习动机的因素,有来自于学生内部的内部动机;也有来自于外部,比如学校的奖励,老师的表扬,家长的称赞等的外部因素。内部动机和外部动机本身又是由一些因素所影响的,这些影响就是我们如何处理自己学习和教学中出现问题所要考虑的。现在的教学中如何对待对学生进行的奖励?原来我认为奖励可以带来学习的动力,但是这是外部的,不能持久。在学习中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带着兴趣主动地去学习。

通过这次学习,使我对未来的工作更加充满信心。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