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思想汇报 > 行政记过思想汇报 > 导航 > 思想汇报范文:深化行政体制改革激发经济社会活力

行政记过思想汇报

思想汇报范文:深化行政体制改革激发经济社会活力。

我们在平时的学习工作中,我们经常都会撰写思想汇报,思想汇报可以使从我们感性认识上升为理性认识。我们写思想汇报时可以从哪些方面着手呢?小编现在向你推荐思想汇报范文:深化行政体制改革激发经济社会活力,如果合你所需,不妨马上收藏本页。

这篇《思想汇报范文:深化行政体制改革激发经济社会活力》,是小编特地为大家整理的,供大家参考!
<相关推荐>:入党积极分子思想汇报|预备党员思想汇报|入党思想汇报|转正思想汇报|党员思想汇报

尊敬的党组织:

深入推进行政体制改革,必须以转变政府职能为核心。这是改革开放30多年来历次行政体制改革的基本经验,也是我国行政体制改革的突出特点。党的十八届二中全会强调,要把转变政府职能放在更加突出位置,体现了我们党对于行政体制改革规律的深刻认识。中国行政体制改革研究会前不久主办的第四届中国行政改革论坛,围绕“加快政府职能转变,深化行政体制改革”这一主题进行了比较深入的研讨,取得了一些共识。

简政放权,激发活力

转变职能,离不开放与管。简政放权是行政体制改革的关键内容,是新形势下有效激发经济社会活力的必由之路。

向市场放权。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方向,进一步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市场在创造财富、提高效率方面有优势,政府在进行再分配、促进社会公平方面有长处,如果把握好两者的“度”,就可以获得一加一大于二的效果。充分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健全现代市场体系,加强宏观调控目标和政策手段机制化建设,不能用政府这只“看得见的手”代替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必须承担起宏观调控的职责,但宏观调控应尊重市场运行的基本规律。

向社会放权。社会组织在现代社会中具有多重功用。它既是政府转移职能的承接者,也是政府提供公共产品与公共服务的助手和伙伴,而且社会中的一些矛盾与风险,可由社会组织进行一定程度的释放和缓冲。一是着力培育社会组织,重点培育、优先发展行业协会和科技类、公益慈善类、城乡社区服务类社会组织,使其能承接政府转移的职能。二是通过多种形式支持社会组织发展,增强其服务社会的实际功能,加大政府向社会组织购买服务的力度。三是加强对社会组织的过程管理,积极推动社会组织建立科学的治理结构,切实提高透明度与公信力,加快形成政社分开、权责明确、依法自治的现代社会组织体制,使其真正成为稳定社会、服务群众的重要力量。

向地方放权。我国国土面积大、人口众多,必须充分认识中央与地方之间实施分级管理的必要性,正确发挥中央与地方两个积极性。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应进一步划分中央与地方的事权、界定中央和地方政府的职责,合理配置各级政府的财权。具体而言,中央政府要承担起全国性、跨区域性事务方面的战略规划、方针政策、统筹协调、宏观管理等方面的职责,推动面向全体国民的基本公共服务;地方政府应完善管理模式,重点承担面向区域、面向市场、面向企业、面向群众的各类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事务。在合理、清晰划分事权的基础上,大力推进财税体制改革,健全中央和地方财力与事权相匹配的体制。

以行政审批制度改革为突破口,打好职能转变攻坚战

推进行政审批制度改革是转变政府职能的重要突破口。近来,中央政府已取消了100多项行政审批事项,还在进一步清理整顿。这是转变政府职能、全面释放经济社会活力的有益、有力之举。同时,应认真研究放权后的承接主体问题、放权次序问题、放下去后怎么管的问题,防止明放暗不放、先放后收、虚放实收等行为,做到“该放的要放开放到位”、“该管的要管住管好”,切实推动政府职能向创造良好发展环境、提供优质公共服务、维护社会公平正义转变。

转变政府职能需要与机构改革相配合。简政放权、取消和下放行政审批事项,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先行。但到一定阶段后, 必须同步推进机构改革。只有这样,转变职能才能不断深入,改革成果才能强化巩固。机构改革需要科学配置职能,具体而言就是应坚持决策、执行、监督分开的基本原则,以减少和防止部门间职能交叉、重复、扯皮和争权诿责的现象。要按照建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行政体制目标,深入推进政企分开、政资分开、政事分开、政社分开,建设职能科学、结构优化、廉洁高效、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

转变政府职能需要创新政府管理。简政放权与加强管理,都是转变政府职能的题中应有之义,二者缺一不可,有机统一于转变政府职能的全过程。政府管理创新,既需要科学的理论指导,也需要管理流程再造,还需要创新行政方式方法。应树立有限政府、服务型政府的理念,使政府从大量的具体事务中抽身,突出重点,着力解决主要矛盾和问题。例如,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后,政府的工作重心要从事前的资质审批转移到事中、事后的过程监管上来。这对大多数的部门和官员来讲,是一个需要认真学习的新课题。

转变政府职能需要广泛的社会参与。当前改革已经进入“深水区”,转变政府职能面临诸多新情况新问题。一方面,要以更大的勇气和智慧冲破传统思想观念的障碍,突破既得利益的藩篱;另一方面,还须“开门改革”,广纳人民群众的智慧,扩大社会参与,为推进政府职能转变、深化行政体制改革增加正能量。

树立优良作风,提升政府公信力

行政文化对政府行为起到定向作用、动力作用、规范作用、评价作用,对政府职能转变有着重要影响。政府作风是行政文化的外在表现。从行政主体讲,优良的政风提升政府公信力,不良的政风损害政府公信力。

政府作风和公信力是政府软实力的重要组成部分。政府依靠法律制度依法行政,制度是框架、骨骼,是硬的一面;政府作风和公信力是政府的精神、血液,是软的一面。政府没有健全的肌体就不能立身。在建设职能科学、结构优化、廉洁高效、人民满意的服务型政府的今天,良好的政风和公信力是保持公心、赢得民心和公众信任的关键。

转变政风、提升公信力是系统工程。转变政风必须加强监督和问责。应拓展监督渠道,把组织监督与行政监督、群众监督、舆论监督、社会监督等有机结合起来,着力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监督管理网络,增强监督约束的合力和实效;明确考核标准,实施行政责任制,树立正确的政绩观,制定科学的考核标准;实行行政追责,强化监督效果,让“不作为”、“乱作为”的行政行为承担相应法律后果,加强行政监督的性、有效性。

转变政风要加强教育引导。政府公务人员是人民的勤务员,应始终保持艰苦奋斗的本色,保持永作人民公仆的信念。一要“俭”。俭生廉,廉生信;俭则成,奢则败。转变政风要从俭朴开始,从实实在在地减少“三公”消费做起。二要“简”。转变政风就须简约行政。应下力气减少行政审批和行政干预。三要 “谦”。政府公务人员应从自身做起,谦虚谨慎,把群众当先生,认认真真向群众学习。

Fwr816.cOM展读推荐

思想汇报范文:加快推进社会体制改革


【编辑寄语】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思想汇报范文:加快推进社会体制改革》,供大家参考!


敬爱的党组织:

当前,我国既处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又处于社会矛盾凸显期,积极稳妥地解决好社会建设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迫切需要围绕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管理体系,用体制来推动,用体制来促进,用体制来保障。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要加快社会体制改革,并作出了工作部署。我们要全面贯彻落实,努力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体制自我完善和发展,为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协调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体制保障。

一要加快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管理体制。社会管理体制是社会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党委领导就是要坚持党委领导核心作用,总揽全局、把握方向、整合力量、统筹各方,提高引领社会、组织社会、管理社会、服务社会能力。政府负责就是要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强化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提高服务型管理能力。社会协同就是要发挥人民团体、基层自治组织、各类社会组织和企事业单位的协同作用,推进社会管理的规范化、专业化、社会化、法制化。公众参与就是要发挥群众参与社会管理的基础作用。扩大基层民主,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保障群众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动员和组织群众依法理性有序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法治保障就是要坚定不移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强社会领域立法和执法,建设公正高效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把社会管理纳入法治化轨道。

二要加快形成政府主导、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是社会体制改革的重要保障。政府主导就是要明确政府主体责任,完善公共财政体系,科学划分各级政府基本公共服务事权和支出责任,健全地方政府为主、统一与分级相结合的公共服务管理体制。覆盖城乡就是要打破行业分割和地区分割,加快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制度一体化建设,大力推进区域间制度统筹衔接,加大公共服务资源向农村和贫困地区倾斜力度,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制度覆盖全民。可持续就是要立足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优先保障基本公共教育、劳动就业服务、社会保险、基本社会服务、基本医疗卫生、基本住房保障等服务的提供,随着经济社会发展逐步扩大范围和提高标准。

三要加快形成政社分开、权责明确、依法自治的现代社会组织体制。现代社会组织体制是社会体制改革的重要平台。政社分开就是各级政府要健全政府职责体系,办好由政府承担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同时推动政府部门向社会组织转移职能,向社会组织开放的公共资源和领域,支持各类社会组织承担社会事务,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权责明确就是要推动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重点培育和发展经济类、公益慈善类、城乡社区服务社会组织和民办非企业单位,发挥社会组织提供服务、反映诉求、规范行为的积极作用。推动行业协会、商会改革发展,强化行业自律,发挥沟通企业与政府的作用。依法自治就是要完善法律监督、政府监督、社会监督、自我监督相结合的监管体系,健全法律法规,严格依法监管;建立社会组织监管机制和管理信息平台,制定社会组织行为规范和活动准则,实行社会组织信息公开和评估制度,完善失信惩罚机制,强化社会监管;引导社会组织完善内部治理结构,提高自律性。

四要加快形成源头治理、动态管理、应急处置相结合的社会管理机制。社会管理机制是社会体制改革的重要支撑。在加强源头治理方面,要更加注重民 民生和制度建设,坚持科学民主依法决策,防止和减少社会问题产生。在加强动态管理方面,要更加注重平等沟通和协商,解决群众合理诉求,及时化解社会矛盾。在加强应急处置方面,要更加注重应急能力建设,有效应对和妥善处置突发公共事件。总之,必须针对社会管理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从源头上、根本上、基础上预防和减少突出问题的产生,提升管理的层次和水平,限度激发社会活力、限度增加和谐因素、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

此致

敬礼!

十八大思想汇报:为何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小编思想汇报频道为大家整理的《十八大思想汇报:为何要深化文化体制改革》。
<相关推荐>:入党积极分子思想汇报|预备党员思想汇报|入党思想汇报|转正思想汇报|党员思想汇报

尊敬的党支部:

文化体制改革是解放和发展文化生产力的必由之路。党的十六大以来,文化体制改革坚持观念创新与实践创新相促进、典型引路与面上推开相衔接、重点突破与全面深化相结合,走过了不平凡的历程,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文化生产力不断解放、文化创造活力充分焕发,文化事业文化产业协调发展、全面繁荣。党的十八大报告科学把握当今文化发展趋势和我国文化发展方位,作出了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的重大决策,提出了新的目标要求,这对于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第一,全面深化改革开放迫切要求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党的十八大站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高度,对全面深化改革开放提出了新的目标要求。全面深化改革开放,将使文化赖以存在的体制环境发生更加深刻变化,进一步推动文化与市场的接轨已经成为文化发展的必然选择。这利于进一步提高文化资源配置的质量、效益和速度,拓展精神文化产品创作、生产、传播和消费空间。与此同时,如何使文化体制改革与经济体制、社会体制、行政管理体制和事业单位等各方面改革相衔接,着力深化体制改革,破解制约文化深层次矛盾和问题,打牢文化繁荣发展的体制机制基础,是我们必须认真研究、切实解决的重大课题。

第二,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迫切要求深化文化体制改革。经济全球化必然带来文化产品和服务的全球化。随着我国对外开放的进一步扩大,既为我们学习借鉴世界优秀文化成果,推动我国文化走向世界、提高文化软实力提供了有利条件,也使我国文化面临激烈的国际竞争。从目前情况看,我国文化体制还不能完全适应经济全球化的新形势,国有经营性文化单位参与文化市场竞争的能力还不强,深厚的文化底蕴和丰富的文化资源还没有转化为国际影响力和竞争力。如果不加快发展,形成我们自己的文化优势,就难以在激烈的国际文化竞争中站稳脚跟。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创新体制机制,形成有竞争力的文化产业,在日趋激烈的国际文化竞争中赢得主动,维护国家文化安全。

第三,现代传播技术迅猛发展迫切要求深化文化体制改革。数字技术、网络技术的迅猛发展和广泛应用,深刻改变了人们获取知识、传递信息、鉴赏文化的渠道和方式,既极大增强了文化的创造力和传播力,为催生新兴文化业态和新的表现形式提供广阔空间,也对占领新兴文化阵地、运用现代传播技术加快文化改革发展、维护国家信息安全和文化安全提出了新的要求。能不能紧紧抓住信息化深入发展的历史机遇,加快文化与科技融合,使主流文化占据新媒体阵地和文化传播制高点,关系到社会主义先进文化能不能广泛传播、深入人心,关系到我国文化产品能不能更有力地影响世界、造福人类。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建立与现代传播技术迅猛发展相适应的体制机制,促进文化与科技融合,加快构建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文化技术创新体系,催生新的文化业态,用先进技术传播先进文化,不断增强我国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

总之,我们必须以更大政治勇气和智慧,不失时机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加快完善文化管理体制和文化生产经营机制,基本建立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完善国有文化资产管理体制,形成有利于创新创造的文化发展环境,为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提供有力制度保障。

十八大思想汇报范文:加快推进社会体制改革


以下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十八大思想汇报范文:加快推进社会体制改革》,供大家参考!

尊敬的党支部:

社会体制是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当前,我国既处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又处于社会矛盾凸显期,积极稳妥地解决好社会建设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迫切需要围绕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管理体系,用体制来推动,用体制来促进,用体制来保障。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要加快社会体制改革,并作出了工作部署。我们要全面贯彻落实,努力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体制自我完善和发展,为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协调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体制保障。

一要加快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管理体制。社会管理体制是社会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党委领导就是要坚持党委领导核心作用,总揽全局、把握方向、整合力量、统筹各方,提高引领社会、组织社会、管理社会、服务社会能力。政府负责就是要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强化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提高服务型管理能力。社会协同就是要发挥人民团体、基层自治组织、各类社会组织和企事业单位的协同作用,推进社会管理的规范化、专业化、社会化、法制化。公众参与就是要发挥群众参与社会管理的基础作用。扩大基层民主,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保障群众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动员和组织群众依法理性有序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法治保障就是要坚定不移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强社会领域立法和执法,建设公正高效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把社会管理纳入法治化轨道。

二要加快形成政府主导、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是社会体制改革的重要保障。政府主导就是要明确政府主体责任,完善公共财政体系,科学划分各级政府基本公共服务事权和支出责任,健全地方政府为主、统一与分级相结合的公共服务管理体制。覆盖城乡就是要打破行业分割和地区分割,加快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制度一体化建设,大力推进区域间制度统筹衔接,加大公共服务资源向农村和贫困地区倾斜力度,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制度覆盖全民。可持续就是要立足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优先保障基本公共教育、劳动就业服务、社会保险、基本社会服务、基本医疗卫生、基本住房保障等服务的提供,随着经济社会发展逐步扩大范围和提高标准。

三要加快形成政社分开、权责明确、依法自治的现代社会组织体制。现代社会组织体制是社会体制改革的重要平台。政社分开就是各级政府要健全政府职责体系,办好由政府承担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同时推动政府部门向社会组织转移职能,向社会组织开放的公共资源和领域,支持各类社会组织承担社会事务,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权责明确就是要推动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重点培育和发展经济类、公益慈善类、城乡社区服务社会组织和民办非企业单位,发挥社会组织提供服务、反映诉求、规范行为的积极作用。推动行业协会、商会改革发展,强化行业自律,发挥沟通企业与政府的作用。依法自治就是要完善法律监督、政府监督、社会监督、自我监督相结合的监管体系,健全法律法规,严格依法监管;建立社会组织监管机制和管理信息平台,制定社会组织行为规范和活动准则,实行社会组织信息公开和评估制度,完善失信惩罚机制,强化社会监管;引导社会组织完善内部治理结构,提高自律性。

四要加快形成源头治理、动态管理、应急处置相结合的社会管理机制。社会管理机制是社会体制改革的重要支撑。在加强源头治理方面,要更加注重民 民生和制度建设,坚持科学民主依法决策,防止和减少社会问题产生。在加强动态管理方面,要更加注重平等沟通和协商,解决群众合理诉求,及时化解社会矛盾。在加强应急处置方面,要更加注重应急能力建设,有效应对和妥善处置突发公共事件。总之,必须针对社会管理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从源头上、根本上、基础上预防和减少突出问题的产生,提升管理的层次和水平,限度激发社会活力、限度增加和谐因素、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


思想汇报范文1500字:加快推进社会体制改革


敬爱的党组织:

当前,我国既处于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又处于社会矛盾凸显期,积极稳妥地解决好社会建设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迫切需要围绕构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管理体系,用体制来推动,用体制来促进,用体制来保障。党的十八大报告强调要加快社会体制改革,并作出了工作部署。我们要全面贯彻落实,努力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体制自我完善和发展,为社会建设与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协调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体制保障。

一要加快形成党委领导、政府负责、社会协同、公众参与、法治保障的社会管理体制。社会管理体制是社会体制的重要组成部分。党委领导就是要坚持党委领导核心作用,总揽全局、把握方向、整合力量、统筹各方,提高引领社会、组织社会、管理社会、服务社会能力。政府负责就是要发挥政府的主导作用,强化政府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提高服务型管理能力。社会协同就是要发挥人民团体、基层自治组织、各类社会组织和企事业单位的协同作用,推进社会管理的规范化、专业化、社会化、法制化。公众参与就是要发挥群众参与社会管理的基础作用。扩大基层民主,扩大公民有序政治参与,保障群众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动员和组织群众依法理性有序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法治保障就是要坚定不移落实依法治国基本方略,加强社会领域立法和执法,建设公正高效的社会主义司法制度,把社会管理纳入法治化轨道。

二要加快形成政府主导、覆盖城乡、可持续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是社会体制改革的重要保障。政府主导就是要明确政府主体责任,完善公共财政体系,科学划分各级政府基本公共服务事权和支出责任,健全地方政府为主、统一与分级相结合的公共服务管理体制。覆盖城乡就是要打破行业分割和地区分割,加快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制度一体化建设,大力推进区域间制度统筹衔接,加大公共服务资源向农村和贫困地区倾斜力度,实现基本公共服务制度覆盖全民。可持续就是要立足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基本国情,坚持尽力而为、量力而行,优先保障基本公共教育、劳动就业服务、社会保险、基本社会服务、基本医疗卫生、基本住房保障等服务的提供,随着经济社会发展逐步扩大范围和提高标准。

三要加快形成政社分开、权责明确、依法自治的现代社会组织体制。现代社会组织体制是社会体制改革的重要平台。政社分开就是各级政府要健全政府职责体系,办好由政府承担的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同时推动政府部门向社会组织转移职能,向社会组织开放的公共资源和领域,支持各类社会组织承担社会事务,参与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权责明确就是要推动社会组织健康有序发展,重点培育和发展经济类、公益慈善类、城乡社区服务社会组织和民办非企业单位,发挥社会组织提供服务、反映诉求、规范行为的积极作用。推动行业协会、商会改革发展,强化行业自律,发挥沟通企业与政府的作用。依法自治就是要完善法律监督、政府监督、社会监督、自我监督相结合的监管体系,健全法律法规,严格依法监管;建立社会组织监管机制和管理信息平台,制定社会组织行为规范和活动准则,实行社会组织信息公开和评估制度,完善失信惩罚机制,强化社会监管;引导社会组织完善内部治理结构,提高自律性。

四要加快形成源头治理、动态管理、应急处置相结合的社会管理机制。社会管理机制是社会体制改革的重要支撑。在加强源头治理方面,要更加注重民 民生和制度建设,坚持科学民主依法决策,防止和减少社会问题产生。在加强动态管理方面,要更加注重平等沟通和协商,解决群众合理诉求,及时化解社会矛盾。在加强应急处置方面,要更加注重应急能力建设,有效应对和妥善处置突发公共事件。总之,必须针对社会管理领域存在的突出问题,从源头上、根本上、基础上预防和减少突出问题的产生,提升管理的层次和水平,限度激发社会活力、限度增加和谐因素、限度减少不和谐因素。

此致

敬礼!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