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范文大全 > 幼儿科学说课稿范文900字 > 导航 >

幼儿科学说课稿范文900字,2024幼儿科学说课稿范文900字大全

幼儿科学说课稿范文900字

探索科学是很具有趣味的,对于幼儿来说也可以从小就树立起对科学探索的兴趣,增长幼儿的见识和学习能力,那么都有哪些适合幼儿学习的科学教案呢,下面是由范文资讯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幼儿科学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幼儿科学教案(一)

一、教案目标

1、发现动物为了生存而采取的几种自我保护方法。

2、萌发探索动物奥秘的兴趣。

3、经过身体表演进一步加深对动物自我保护方式的认识。

二、活动准备

1、多媒体课件,音乐。

2、小动物头饰,用绉纸编成的“尾巴”,吸吸果冻瓶4个。

三、活动过程

游戏:捉迷藏。

1、我们一齐来玩个捉迷藏的游戏,我数1、2、3小朋友躲起来。

2、讨论:为什么有的小朋友我找到了,有的小朋友我找不到?

3、师小结。

隐身妙招

1、了解小动物的隐身妙招。

师:小动物们也在捉迷藏,请小朋友仔细找一找,然后告诉大家你找到了什么动物,它躲在了哪里?

(观看课件:枯叶蝶飞到树枝上,蜥蜴趴在土堆上,青蛙钻到草丛中的动画。)

2、身体表演:枯叶蝶飞到树枝上。

蜥蜴趴在土堆上。

青蛙钻到草丛中。

3、这些动物有什么样的保护自我的本领?

小结:隐身。在大自然中有些动物为了保护自我更好生存,它们身体的颜色与斑纹,与它们生活的环境十分相近,用来隐蔽自我不被敌人发现。

4、启发幼儿讲述还明白哪些动物具有隐身的本领

四、讨论动物的防身绝招

1、你明白动物还有哪些保护自我的方法?

2、观看课件。在观看前提出要求“注意里面都有哪些动物,它们是怎样保护自我的?”

提问:你看到了哪个动物,它是怎样保护自我的?

(讲出一种,点击出现相应字宝宝和相应动物的头像)

盔甲:乌龟

硬刺:刺猬

快跑:鹿

自切:壁虎

臭气:黄鼠狼

装死:狐狸

3、讨论:还有哪些动物也用同样的方法保护自我的?

小结:小动物们很聪明的,想了许多办法来保护自我,有的,有的等。它们真是能干的小动物。

五、表演防身术

教师出示各种动物头饰,幼儿回答是谁?是用什么方法保护自我的?

此刻我们来玩个游戏,小朋友能够变成任何一种小动物,戴上头饰跟着音乐玩一玩,咦!怎样了?老虎出来了,怎样办呢?你就要用你变的小动物的方法来保护自我,看谁模仿得最像!

幼儿科学教案(二)

 

查看全文>>>

对于幼儿来说,从小就要培养幼儿对科学的探索精神,这样才能更好的开发对科学的好奇和兴趣,那么都有 哪些关于科学探索的幼儿教案呢,下面是由范文资讯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幼儿科学探索教案”,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幼儿科学探索教案(一)

一、活动目标

1、经过动手做小实验,初步体验量的守恒。

2、懂得做实验后获得的结果才是正确的结果。

3、能与同伴友好合作地进行实验。

二、活动准备

1、经验准备:幼儿有从杯中倒水的经验。

2、物质准备:教具:一粗一细两个杯子,里面分别装有不一样水位的水。

3、学具:粗细不一样的杯子若干(数量各为幼儿人数的一半,其中粗杯子里盛有兰色的水,细杯子里盛有红色的水),粗细不一样空杯子若干(数量为幼儿人数的一半)。

三、活动过程

哪个多哪个少?

教师(出示粗细不一样的杯子):这两个杯子一样吗?哪儿不一样?

引导幼儿发现杯子有粗有细。

教师:杯子里面有什么?你觉得杯子里的水一样多吗?哪个多哪个少呢?你是从那里看出来的?

鼓励幼儿大胆地表述自我的想法。

思考实验方法

教师:我们能用什么方法证明你猜得对不对呢?

鼓励幼儿思考,并提出提议。师幼归纳多种方法,并引导幼儿分析这些方法中哪些可行,哪些方法有难度,此刻没办法做。鼓励幼儿发现借助空的第三只杯子能够了解两杯水是否一样多。

四、幼儿操作活动

两位幼儿共同做实验,一人拿一杯水,然后再取一个空杯子。先猜猜两杯水是否一样多,谁多谁少,然后再实验。

教师观察指导,了解幼儿的实验方法。

方法一:一幼儿先将自我杯子中的水倒入空杯中,做一个标记后把水倒回去。另一个幼儿幼儿再把自我杯中的水倒入空杯中,比较水位与标记的高低:

方法二:一幼儿在自我杯子的水位处作标记,然后把水倒入空杯中,另一个幼儿将自我杯中水倒入做标记的杯子中,比较水位与标记的高低。

方法三:如果幼儿取的空杯与其中某幼儿的一个杯子一样大小,则能够让另一幼儿把自我杯中的水倒入空杯中,两杯水放在一齐直接比较水位的高低。

提醒幼儿实验时注意慢慢倒入,不要将水泼出来。同时要将杯中水全部倒完。

五 、我们的实验结果

请幼儿介绍实验的结果,引导幼儿发现,光用眼睛看,结果不必须正确,要经过实验才能明白正确的结果。

幼儿科学探索教案(二)

一、活动过程

查看全文>>>

活动目标:

1.能通过观察发现几种不同材质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状态,发展比较、观察能力。

2.学会使用符号做观察记录。

3.体验沉浮游戏的乐趣,愿意积极表达自己的发现。

活动准备:

积木、塑料瓶、泡沫、小石头、小纸片、珠子、筐子、装有水的塑料瓶等;记录单。

活动过程:

(一)以情景导入,激发幼儿的探究兴趣。

1师:今天过节,小蚂蚁要到河对面运粮食准备过冬,老师准备了积木、泡沫、小石头、小纸片、珠子、(教案出自:)橡皮泥等物品,请小朋友们帮忙看看这些材料有哪些适合当小船帮助蚂蚁过河。

2.教师请个别幼儿讲述。

小结:有的小朋友说纸张可以当小蚂蚁的船,有的说珠子可以当小船。

(二)引导幼儿探索不同材质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状态并且记录结果。

1.教师出示记录单,讲解记录方法。

2.介绍材料,讲解要求。

师:记录单、笔、珠子、纸张、泡沫、积木、小石头、橡皮泥、装水的盆、抹布。轻放入水中,(教案出自:)并在记录单上做记录,如果桌子、衣服湿了要及时用抹布擦干。

3.幼儿分组探索原先的想法,鼓励幼儿玩多种材料,观察不同材质的物体在水中的沉浮状态并集中记录结果。

(1)幼儿探索,教师观察指导。

(2)集中分享探究结果。

(3)幼儿讨论。

师:现在请小朋友说说哪些物品会沉下去,哪些物品会浮起来。(个别幼儿回答)

(4)师小结:小朋友说的很好,小纸片、泡沫会浮起来,积木、珠子、橡皮泥、小石子会沉下去。

(三)活动结束。

活动延伸

我们已了解很多东西沉与浮,,大家回家去看看还有什么东西沉下去与浮起来。

查看全文>>>

活动目标: 1、了解马铃薯的生长过程,激发探究植物奥秘的欲望。 2、知道到马铃薯的食用方法,喜欢吃马铃薯。

活动准备: 图片:食用马铃薯的图片,生长的马铃薯,发芽的马铃薯。

教学过程: 一、出示薯片,引起幼儿的兴趣教师:这是什么?你们吃过吗?这是用什么做成的? 幼儿讨论教师:这就是我们平时说的土豆,它还有一个名字叫马铃薯。今天我们来认识马铃薯。 二、认识马铃薯及其生长过程 1、出示图片:马铃薯教师:这是什么?它还有一个名字呢,知道叫什么吗? 2、出示发芽的马铃薯图片。 请小朋友看看这个马铃薯有什么不同? 教师:仔细观察,看看马铃薯哪里最容易长出小芽? 猜猜把长芽的埋到土里会不会长出叶子,会结出新的马铃薯吗? 3、了解马铃薯的生长过程 (1)让幼儿讨论:发了芽的马铃薯切成几块,切口朝下埋在土里会发生什么事情? (2)教师:马铃薯的根和芽一天天长出来。 马铃薯的根是从有芽的地方长出来的,你知道芽朝哪里长吗? 往地里长还是往有阳光的地方长? 幼儿讨论后知道,芽朝着有阳关的地方长。 (3)教师:什么时候长出叶子了,看到露出地面长出嫩嫩的叶子,你就会知道在这个地方有一棵马铃薯了。 (4)教师:叶子越长越多,地底下发生什么事呢? (幼儿自由讨论。) (5)教师:马铃薯宝宝要长出来了,知道宝宝长在哪里吗? 原来是长在根的最前端。宝宝在地下长,地上面开出漂亮的花了! (6)提问:我们什么时间才能把马铃薯从土里挖出来? (7)出示图片,观察地里成熟后的马铃薯。 教师:花谢了,叶子也枯萎了,这个时候我们就可以挖出长大的马铃薯了。 4、教师小结马铃薯生长的过程: 把发芽的马铃薯切成块,切面朝下埋在土里,有充足的阳光和水分,在土里发芽长根,露出地面时长出嫩嫩的叶子,长了许多叶子以后开出漂亮的花,马铃薯宝宝在土里慢慢长大,等到花和叶子枯萎了,马铃薯就长大了,我们就可以吃了。 三、马铃薯的食用 1、提问:是不是所有的马铃薯都可以吃?长芽的,已经变绿了的可以吃吗? 教师:长芽的,已经变绿的马铃薯有毒素是不可以可以吃的。 2、提问:马铃薯可以怎么吃呢? 幼儿讨论 3、出示马铃薯制成的食物图片教师和幼儿一起归纳做法:可以炸,炒,煮,烤。切成块,丝,整个,土豆泥等。

查看全文>>>

活动目标: 1.感知纸的吸水性的不同与纸船沉浮快慢之间的关系。 2.能积极参加探索活动,如实记录实验的结果。

活动准备: 1.蜡光纸、普通白纸、皱纹及其折成的小船若干。 2.活动记录单(见附表)人手一张。 3.眼药水塑料小瓶若干。

活动过程: (一)认识常见的三种纸。 出示三种纸,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名称。 (二)让幼儿猜测:哪种纸船沉得快。 1.出示三种纸折的小船,引导幼儿猜测:小船放到水里会怎样?哪种纸船沉得快?(幼儿将自己的猜测结果用数字表示并记录在记录单中。最快的记做1,最慢的记做3) 2.交流猜测结果。 (三)实验并记录结果。 1.幼儿试验,三种纸船同时放入水中,观察并记录结果。 2.交流实验结果。 (四)探索原因,感知纸的吸水性的不同与纸船沉浮快慢之间的关系。 1.教师:同样是纸船,为什么沉下去的速度不一样? 2.小实验吸水性试验。 幼儿将装在眼药水瓶中的清水分别滴一滴到蜡光纸、普通纸、皱纹纸上,观察纸的吸水性,并与沉船实验结果相对应,寻找原因。 3.小结:不同的纸吸水速度是不同的,谁吸水吸得快谁就下沉得快。

活动延伸: 让幼儿自己收集各种各样的纸,自由折折玩玩,进一步感知纸的吸水性的不同特征。

查看全文>>>

活动目标: 1、能有兴趣地观察下雨的情景,知道春天会下雷雨。 2、充分体验听雨、看雨、玩雨的乐趣。

活动准备: 活动前了解天气预报,选择下雨天气开展此活动。 活动室内准备几把雨伞。 录音机,音乐《大雨小雨》磁带。

活动过程: 1、谈话引起兴趣。 轰隆隆,轰隆隆是什么声音在响呀?让我们一起竖起小耳朵仔细听。引导幼儿知道轰隆隆的声音是打雷的声音,了解春天来了,有时也会下雨,这就是春雨。 2、和幼儿一起听雨。 我们一起闭上眼睛,听听看,你听到的雨声是怎么样的? 引导幼儿用各种象声词来表达。(哗啦啦、淅沥沥、沙沙沙哗啦哗啦滴答滴答等)3、和幼儿一起看雨。 (1)雨点是从哪里落下来的呢?是怎么落下来的呢?落下来的时候是什么样子的呢?引导幼儿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自己的感受,可以用雨点象什么来表达。 (2)雨点落在地上像什么?地上会有什么? 引导幼儿发现雨点落在地上会溅起泡泡样的水花,积水中会有水纹等现象。 (3)看看小草、小花、小树在雨里是什么样子的? 知道这些植物喝足了水会长得更好。 4、和幼儿一起玩雨。 (1)我们用小手接住雨看看,雨是什么颜色的?雨点落在手上有什么感觉? (2)和好朋友一起撑着雨伞踩水花玩,提醒幼儿不要把自己淋湿。 5、在音乐《大雨小雨》的声中结束活动。

自我评析: 此活动充分调动幼儿的多种感官,通过听、看、摸让幼儿充分体验听雨、看雨、玩雨的乐趣,从中了解春雨的特点,感知春天的天气是多变的。在整个活动中,幼儿是活动的主体,寓教育与玩乐之中,符合小班幼儿的兴趣、经验和能力。

查看全文>>>

【设计意图】 大班幼儿对“桥”并不陌生,他们见过各种各样的桥,搜集过许多桥的图片,了解桥的形状、结构,发现桥墩都是圆柱体的。为了让幼儿了解圆柱体最适合做桥墩的原理,我设计了本次活动,旨在引导幼儿在用广告纸做成的各种形状的柱体上摆放不同书里的书本,通过讨论、比较记录、探索等方法获得相关经验。 【活动目标】 1、尝试用多种方法让纸站起来,探索并发现直筒形状不同承受力有不同的秘密。 2、探索各种纸筒的承受力,提高动手、判断和分析能力。 3、积极参与探究活动,体验与同伴合作成功的乐趣。 【活动准备】 物质准备:纸做的三棱柱、四棱柱、圆柱若干;书本若干(辅助材料);幼儿人手一张纸、记录表。 经验准备:幼儿有折纸、搭积木等相关经验。 【活动过程】 1、试一试,探索让纸张站立的方法 师:小朋友们看,这是什么?纸可以绘画、可以折飞机等,如果你有这张纸,你想用它来干什么呢? 师:老师现在就给你们一个任务,看看能不能让你手中的纸站起来,试一试吧。 幼儿自由探索,教师引导其用折、卷等各种方法进行尝试。 (评析:让软塌塌的纸张站起来,这看似“不可能”的挑战,引发了幼儿的极大兴趣,他们在此环节中跃跃欲试,乐此不疲,为后面的活动积累了经验,做好了铺垫。) 2、想一想,尝试纸张顶书的本领 师:纸除了卷成圆柱纸筒、折成扇子可以站起来,还可以变成什么形状也能站起来呢? 师:我的这张纸站起来力气可大啦,能把老师手上的这本书顶起来! 师:你们站起来的纸能顶起一本书么?试试看。(幼儿探索) 小结:薄薄的一张纸,小朋友把他卷一卷、折一折、变一变就能顶起一本书。 (评析:让幼儿探索纸的多种站法,在站起来的纸张上摆放书本,在这样的操作与尝试过程中体验成功,使幼儿的探索兴趣更浓厚,探索方式更多元,探索结果更有效。) 3、比一比,感知圆柱力量的大小 探索一:在三种不同形状的纸筒上摆放书,比比谁的力量大 1、探讨在三棱柱纸筒上摆放数量的不同及其原因 【1】教师操作,幼儿观察。 教师在三棱柱纸筒上摆放书,请幼儿说说书的什么部位放在纸筒上会比较稳;一边摆一边数数,待放到最后一本时,请幼儿说出三棱柱纸筒上顶起了多少本书。 【2】幼儿实践,发现秘密。 师:这还有许多三棱柱纸筒,谁的力气大,小朋友们去试一试吧。 讨论

查看全文>>>

活动目的: 1、通过探索让幼儿知道空气的特征和重要性。 2、通过讨论培养幼儿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醒幼儿绿化树木能净化空气。 3、培养幼儿积极去探索、发现和观察的能力。

活动准备: 塑料袋,冲气玩具,空玻璃瓶,两只蜡烛,火柴等。

活动过程: 1、幼儿探索发现空气的存在: (1)请幼儿想办法把桌上的塑料袋、冲气玩具都鼓起来。(不能装东西) (2)提问:它们是怎样鼓起来的?里面装的是什么? (3)请幼儿看看、摸摸、闻闻、尝尝空气,有什么感觉? 小结:空气是看不见,摸不着,没有颜色,没有气味,没有味道的气体。 实验:将空瓶子瓶口朝下,垂直按到水底,然后慢慢将瓶子倾倒,看有什么现象发生?为什么会发生这种现象? 2、认识空气 (1)让幼儿闭上嘴巴,捏住鼻子,说出有什么感觉?为什么? 小结:人和动物都离不开空气,否则会因缺氧而死。 实验:空气助燃把两只点燃的蜡烛粘在平板玻璃上,将大小不同的两个玻璃瓶同时到扣在两只蜡烛上,看有什么现象发生?为什么? 小结:空气能帮助燃烧,大瓶里的空气多,蜡烛燃烧时间长,小瓶里的空气少,蜡烛燃烧时间短。 实验:验操作,探索活动。 1、身体里的空气以小组的形式,请幼儿把吸管插入水槽中,用力吹气,感知身体里空气的存在。并将自己看到的现象记录在记录表上。 2、土里的空气。 以小组的形式,幼儿分别把少量土慢慢的放入水槽中,观察有什么现象发生。并将自己看到的现象记录在记录表上。 (四)幼儿集体讨论。 1、让幼儿自由交流讨论自己的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 2、请各组轮流讲述自己的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 (五)教师小结: 我们的周围到处都是空气,如果没有空气,我们就会死掉,小动物和小花、小草,还有土也需要空气,可是有的工厂排放出来黑黑的气体,污染了我们的空气,就会影响我们身体的健康,所以我们要一起来保护环境,这样我们的身体才会很健康。那我们应该怎样保护环境呢? 你还知道空气有那些用处? 了解空气污染的危害。 结合幼儿的接受能力,老师简单讲解空气污染给人类和动植物带来的危害,教育幼儿要将卫生,保护环境,让空气保持清新。

查看全文>>>

活动目标: 1、通过感知、操作来比较水果种类、颜色、大小等方面的差别。尝试运用交替的规律给两种不同特点的水果有规律地排序。 2、体验交替排序的规律和方法。

活动准备: (1)环境创设:树叶隔帘。如有规律地按顺序悬挂一串红树叶、一串黄树叶、一串红树叶、一串黄树叶或一棵大树、一棵小树、一棵大树、一棵小树(也可用各种花表示) (2)水果卡片、火车贴绒、小班幼儿用书11月分册第5页。 (3)各种秋天的水果卡片若干、操作纸(画好火车头或红旗等标志)。

活动过程: (1)初步感受排序的特点。 教师:秋天真美呀!你看看这些树叶排列得有什么有趣的地方?这些树呢? (2)引导幼儿欣赏幼儿用书第5页的内容,尝试按规律排队。 教师:果园里的水果丰收了。你们瞧!都有什么水果? ①教师:可爱的水果宝宝排好队准备出发旅行了。看看都有谁?它们是怎样排队的? ②教师:你能按照图中的样子摆放水果卡片吗?请试一试。 ③教师:你还可以帮水果宝宝怎样排队? (3)游戏:水果排队。 出示不同难度的作业纸,由幼儿自选内容分组进行。 第一组:请幼儿按照前面水果排队的规律,为两种水果接龙排队。 第二组:请幼儿将老师提供的两种水果宝宝按照一定的规律排在作业纸上。 第三组:请幼儿选择两种不同特征的水果宝宝有规律地排列在作业纸上。 (4)欣赏自己的水果队伍,利用水果卡片自由游戏。 备注:此教材选自《甘肃省幼儿园快乐与发展课程》教师用书p206页。

查看全文>>>

活动目标: 1、学习运用多种感官感知橘子的主要特征和橘子酸酸甜甜的味道。 2、愿意参加剥橘子的活动,学习用语言讲述自己的发现。 3、体验伙伴分享的快乐。

活动准备: 1、每组一个小碟子,内装与本组幼儿人数相等的橘子。 2、口袋1个,若干橘子。

活动过程: 一、摸口袋。 1、摸一摸。 师:小朋友们好,今天老师带来了一个神奇的口袋,里面装了些什么呢?我请小朋友来摸一摸。(咦?哪位小朋友坐的好,端正,我就先让你来摸摸)-引起参与活动的兴趣。 2、提问:师:你摸到的东西是什么形状的呀?幼:圆圆的。师:摸上去有什么感觉呀?幼:软软的、不太光滑。(橘子摸上去是光滑的还是不太光滑的呀?幼:不太光滑。我们用一个好听的词来代替不太光滑,粗糙的。)师:那它究竟是什么呀? 师:是橘子吗?我们来看一看。(一边说,一边从口袋里把橘子拿出来。)

二、感知橘子的外形特征。 1、师:你们看过哪些颜色的橘子呀?幼:绿色、黄色、黄色加绿色、橘黄色。 2、看一看:提问:(1)师:那橘子是什么样的呀?幼:圆圆的、扁扁的。师:那我们把话连起来说一说好吗?幼:好。师幼一起说橘子是圆圆的、扁扁的,身上还有肚脐眼和按钮。

三、感受橘子的内部特征。 1、师:那橘子里面是什么样的呀?(说什么的都有) 2、师:那我们把它剥开看看里面究竟是什么样的? 3、师:我们先从哪一面开始剥呢 4、师:那老师来试一试看是不是从这面开始剥好剥些。(一边剥一边说;橘子、橘子圆圆,橘子、橘子、扁扁,剥开黄黄的橘子皮,咋看像什么呀?【剥开橘子皮的橘子像什么呀?】)幼:花。师:花儿花儿开开,哎,开出了什么呀?幼:橘子。师:这像什么呀?幼:月亮、小船。 老师:恩,橘子剥开来,里面的瓤弯弯的,像月亮,像小船。

四、游戏剥橘子。 师:今天啊桌子上来了许多的橘子宝宝,它们有大、有小,我们来开始剥吧(师:我们把剥下来的橘子皮放在盘子里哦!

五、大家共同分享品尝橘子酸酸甜甜的味道。 老师:哎?剥好的小朋友可以先等一下,我们等其他小朋友都剥完了再一起吃好吗?师:那我们来尝一尝。老师:小朋友们刚才都尝过了,谁来告诉我,橘子是什么味道的啊?幼:酸酸甜甜的。

六、引导幼儿说一说,师:小朋友你们还吃过哪些东西是用橘子做的呀?幼:橘子罐头、橘子糖、果冻、橘子汁、棒冰等。师:小朋友们真棒,说出

查看全文>>>

幼儿科学说课稿范文900字

幼儿科学说课稿范文900字栏目指导您快速掌握幼儿科学说课稿范文900字的撰写格式,还有大量的幼儿科学说课稿范文900字、2024幼儿科学说课稿范文900字、幼儿科学说课稿范文900字大全等。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