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实习报告 > 矿山地质专业实习报告4000字 > 导航 >

矿山地质专业实习报告4000字,2024矿山地质专业实习报告4000字

矿山地质专业实习报告4000字

前言 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要求越来越高,对于即将毕业的矿山地质专业在校生而言,为了能更好的适应严峻的就业形势,毕业后能够尽快的融入到社会,同时能够为自己步入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毕业实习是必不可少的阶段。毕业实习能够使我们在实践中了解社会,让我们学到了很多在矿山地质专业课堂上根本就学不到的知识,受益匪浅,也打开了视野,增长了见识,使我认识到将所学的知识具体应用到工作中去,为以后进一步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只有在实习期间尽快调整好自己的学习方式,适应社会,才能被这个社会所接纳,进而生存发展。 刚进入实习单位的时候我有些担心,在大学学习矿山地质专业知识与实习岗位所需的知识有些脱节,但在经历了几天的适应过程之后,我慢慢调整观念,正确认识了实习单位和个人的岗位以及发展方向。我相信只要我们立足于现实,改变和调整看问题的角度,锐意进取,在成才的道路上不断攀登,有朝一日,那些成才的机遇就会纷至沓来,促使我们成为矿山地质专业公认的人才。我坚信“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只有把从书本上学到的矿山地质专业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中,才能真正掌握这门知识。因此,我作为一名矿山地质专业的学生,有幸参加了为期近三个月的毕业实习。 一、实习目的及任务 经过了大学四年矿山地质专业的理论进修,使我们矿山地质专业的基础知识有了根本掌握。我们即将离开大学校园,作为大学毕业生,心中想得更多的是如何去做好自己专业发展、如何更好的去完成以后工作中每一个任务。本次实习的目的及任务要求: 1.1实习目的 ①为了将自己所学矿山地质专业知识运用在社会实践中,在实践中巩固自己的理论知识,将学习的理论知识运用于实践当中,反过来检验书本上理论的正确性,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培养实际工作能力和分析能力,以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通过矿山地质的专业实习,深化已经学过的理论知识,提高综合运用所学过的知识,并且培养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②通过矿山地质专业岗位实习,更广泛的直接接触社会,了解社会需要,加深对社会的 认识,增强自身对社会的适应性,将自己融合到社会中去,培养自己的实践能力,缩短我们从一名大学生到一名工作人员之间的观念与业务距离。为以后进一步走向社会打下坚实的基础; ③通过实习,了解矿山地质专业岗位工作流程,从而确立自己在最擅长的工作岗位。为自己未来的职业生涯规划起到关键的

查看全文>>>

实习内容: 1. 观察淮河的地质作用; 2. 了解地下水的地质作用及其产物。 7月10日,由于今天的实习地点较远,我们在早上7点就集合出发了,乘车先到了凤台茅仙洞。目的是观察淮河的地质作用。 河流地质作用是陆地上最重要的地质作用之一,通过其侵蚀、搬运和沉积作用不断改造地表形态,形成各种矿产,孕育着人类文明。 淮河发源于河南省桐柏山的白山头,目前已无法记录它的原始长度。一一九四年南宋时期,黄河在河南省原阳县决口,汹涌的洪水携带数以万亿吨的泥沙冲入淮河流域,淮河自江苏江阴以下的河道被淤平,从此淮河失去了入海通道,成了名副其实的“断头河”,只得借助洪泽湖汇入长江。演绎了一幕惨烈的“黄河夺淮”的历史。于是每每洪水肆虐,危害两岸百姓,成了有名的害河。解放后,人工开挖了苏北灌溉总渠,引淮入海,淮河才重新有了自己的入海通道。 淮河自西向东流经淮南市区。在西部凤台县城附近由于受到八公山的阻挡,迂回绕行形成“几”字型。绕行中河曲发育,河道狭窄,水深流急,河流以侵蚀作用为主。在茅仙洞附近,位于河流凹岸的八公山由于快速的侧蚀作用形成了悬崖峭壁。绕过八公山,河流进入淮北平原,这里地势平坦,河道变宽,河水流速减缓,泥沙携带能力降低,沉积作用增强,特别是流经八公山侵蚀、搬运的大量泥沙在此淤积,逐渐形成河心滩,导致河流分叉,形成所谓的“二道河”。河流淤积的土地肥沃,适合农作物生长,因而建立了“二道河”农场,每年向国家提供了大量商品粮。 茅仙洞风光绮丽,令人心旷神怡,被道家奉为“清虚仙境”。西汉时茅氏三兄弟在此建观修道,以后是否成仙不得而知。有一点是真实的,是淮河的地质作用造就了这如画的风景。随着侵蚀作用的继续,河道会逐渐北移,茅仙洞会慢慢消失,,如此发展下去,也许几万年、几十万年以后,茅仙洞与二道河之间的山体会被侵蚀殆尽,夷为平地,或者形成一个“牛轭湖”,而河道则会“去弯取直”,河水在茅仙洞的位置向东北在八公山镇附近流向二道河。(如图4—3),那时,八公山的大部分将不复存在。 河流既是如画山水的“雕塑师”,又是移山填海的“大力士”。 淮河河床内沉积物主要是沙,主要由石英碎屑组成,其次为长石、白云母、岩屑、生物介壳碎片等。分选较好,磨圆程度较高,大小一般在0.2—0.05mm左右,多为细砂 。河漫滩主要为粉砂和粘土。 地史中的河流沉积由河床沉积及河漫滩沉积组

查看全文>>>

矿山地质专业实习周记(一) 本实习区的构造演化可划分为四个演化阶段: 1 、太古代一早元古代基底形成阶段 太古代早期(约 3.5ga),在冀东一带出现海底火山喷发,形成了以迁西群为 代表火山一沉积建造。太古代晚期(约 3.0ga)地壳开始分异,形成以阜平群、 泰山群等为代表的孤立分散的小陆块。大约 2.5-2.6ga,发生强烈的阜平运动, 分散的陆块粘合形成较大的刚性块体。 早元古代早期的五台运动使刚性板块进一 步扩大,奠定了华北板块的基本构造格架。早元古代晚期的吕梁运动,使沉积区 褶皱隆起,形成了包括本区在内的统一的华北板块结晶基底。 2 、中新元古代裂堑演化阶段 吕梁运动后,华北板块进入相对稳定的盖层发育阶段,早期由于地壳较薄, 具有相当的活动性,广泛发育裂堑。接受了青白口系长山组、景儿峪组滨浅海沉 积。新元古代末期,本区整体上升成陆,在约 2 亿年的漫长地质历史时期中遭受 剥蚀夷平,缺失震旦系和早寒武世早期沉积,早寒武世中期本区再度下降接受沉 积,形成府君山组与景儿峪组平行不整合接触关系。 3 、古生代稳定盖层发育阶段 古生代伊始,华北板块作为一个整体再度下降接受沉积。由早寒武世晚期至 晚寒武世海侵扩大,本区发育以鲕状灰岩、竹叶状灰岩、泥质条带灰岩、藻灰岩 为代表的动荡浅海环境沉积物。早奥陶世海侵进一步扩大,亮甲山期为本区 海侵时期,沉积巨厚的滨浅海碳酸盐岩沉积。从晚奥陶世开始,由于受加里东运 动影响,本区再次整体上升成陆,长期遭受剥蚀夷平作用达 140ma 之久,形成 了准平原化的地形地貌。中石炭世才重新下降接受沉积,沉积了本溪组和太原组 海陆交互相含煤建造。晚石炭世末期地壳上升,使本区自早二叠世开始脱离海相 环境,逐步转入陆相沉积环境。中石炭世一早二叠世,本区处于气候潮湿、地势 低平、植物茂盛、沼泽广布的环境,是华北地区重要的成煤期。 4 、中新生代滨太平洋构造演化阶段 中新生代,本区构造演化进入了新的板块构造体制发展阶段。特别是自晚三 叠世以来,地壳活动的动力机制发生了根本转变,伴随着太平洋板块向欧亚板块 的俯仲作用,本区和整个中国东部一样,开始了一个全新的地质历史发展过程。 通过实习,走进了大自然,走进了实地,是我们更加深刻的感受到了自然的 伟大,人的渺小,是我们对地质地貌学有了更大的兴趣和好奇。是我们在书本

查看全文>>>

实地实习是很有必要的,但短暂的几天的实习时间很快就过去了,由于各方面的原因我们只能到此为止,我们希望学校学院能够尽量提供更多的锻炼平台,真正意义上达到更好的学习目的!

一.实习目的 每位大学生首先最主要的是学习课本上的知识,然而光从理论上认识只能让大学生纸上谈兵,因而实习是每一个大学毕业生必须拥有的一段经历,它使我们在实践中了解社会,让我们学到了很多在课堂上学不到的知识,使我们开拓了视野,增长了见识,为我们以后进一步走向社会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通过亲身体验社会实践,锻炼自己的才干,培养自己的韧性,更为重要的是检验一下自己所学的知识能否被社会所用,自己的能力能否被社会所承认,同时,这也是给我们一个找出自身知识的不足与缺陷的实践机会.在今年的十一月份,根据学校的教学安排,在学院老师的带领下,我们矿资班到广西xx市xx县大厂镇铜坑矿区进行了认识实习.。

二.实习时间:20xx年7月13日~20xx年7月20日

三.实习地点:xx-xxx

四.带队老师:xx-x

五.实习内容:

(一).安全教育按照计划早上8:30,由矿区的安全科主任给我上安全教育课,这也是在矿区的所有的人都必须上的一门课.现在国家对安全教育特别重视,任何人进入矿区的第一步就是进行安全教育,他给我们讲了一些血的历史教训,都是没有按照安全规定而引起的。这些血的教训真的要好好领会,杜绝再出现这样的不好的例子.我们的注意事项:

1.未经人窿安全技术知识教育者,不熟悉井下安全通道又无专业人带领者,不准下井。

2.下井时应穿好戴好劳动保护用品,备好个人照明用具,严禁酒后下井。

3.进入坑道后,须沿人行道走,注意前后来车,发现有车辆来往时,要选择较宽的地方背靠坑壁站好避车。

4.不得触摸机电设备和线路,凡有电机车架线的巷道,不得肩扛任何金属物件,以免触电。

5.不得在竖井井底车场,变压器房附近休息;不得用矿帽垫坐。

6.不得进入禁止通行的巷道,不得擅自打开或进入封闭和危险区,不准进入通风不良的地方。

查看全文>>>

测量专业庐山地质实习报告(整理)

实习路线: 秀峰龙潭.卧龙桥. 漱玉洞—海会镇水库大坝脚下—三叠泉-—隘口马头山庄—九江县狮子洞

一、 实习目的

通过对基本地质现象的野外实地考察和现场实践巩固课堂所学的基本理论;联系实习现场的实际,加以验证和拓宽,使学生获得感性知识开拓视野,培养和提高实际工作能力(如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识图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等)。使理论和实际相结合,为毕业以后的设计、施工中应用有关地质资料打下一定的基础。

通过实习了解了关于地质测量的目的(即一般的地质研究和为某种经济或工程服务);学会实测地层剖面、记录、描述观测点,了解褶皱、断层的特点及形成原因,掌握流水的地质作用对岩石的影响及冲刷形成河谷的过程;训练编写实习报告等

通过本次实习地质实习学会有关地质观测的一些基本技能: 矿物和三大类岩石的肉眼鉴定与描述

2、用流水地质作用分析秀峰深谷和河谷地貌的形成过程地质体的产状

3、学会使用地质罗盘仪测量

4、基本地层构造现象的识别、描述与初步分析

5 、地质观测点的观测与记录

此外在野外进行地质实习还可培养学生吃苦耐劳、艰苦努力、遵守纪律、团结协作等优良品质和增强集体观念,也有利于学生增强体魄和磨练意志,并接受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

在实习过程中要注意以下几点:

1.排除干扰,专心听。

2.要做到五勤:勤敲打,勤观察,勤测量,勤记录,勤追踪。

3.熟练操作罗盘。对地质罗盘,要求了解其结构原理,掌握使用方法。

4.积极参加现场讨论和及时整理野外记录。

二、 实习内容

庐山及地貌概况

庐山地质公园位于江西省九江市,座落于江西省北部,位于长江中游南岸,北接鄱阳湖,地理位置优越, 交通方便。.面积302平方公里,外围保护地带500平方公里,是集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于一体的旅游圣地。

庐山是一座地垒式断块山,主峰大汉阳峰海拔1474米,自古命名的山峰有171座,高山流水形成了众多的激流和瀑布,以“雄、奇、险、秀”闻名于世。宋代诗人苏轼曾发出“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的感慨。

庐山年平均降水1917毫米,年平均雾日191天,每年7月-9月平均气温16.9度.良好的气候条件和优美的自然环境,使庐山在十九世纪末就成为世界著名的避暑胜地。

庐山总占地面积500平方公里,主要地质遗迹类型为地质地貌、地质剖面。 地质公园内发育有地垒式断块山与第四纪冰川遗

查看全文>>>

嵩山地质

许昌学院城市与环境学院**地理科学 张**

实习时间:20**年5月

实习地点:河南登封太室山、少室山、少林水库等

指导老师:

引言

嵩山在大地构造上,位于华北板块的南缘,连续并且完整出露有30多亿年得历史,经历了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五个时期,形成了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地层。

嵩山地层厚度清晰,地势典型,被地质学家称为五代同堂、地质百科全书、中国的自然地理博物馆。

正是由于这些原因,嵩山历来是中外地质学家所瞩目的场所。

我国地质学家马杏垣在五佛山群一带进行考察,写出了《嵩山构造形变》;

西北地质大学教授张伯声在嵩山进行地质调查、勘探、专题研究,成果颇多。

另外,在50年代以后,前往嵩山进行实习的地质院校也很多,主要有中国地质大学、陕西师大的地理系、河南省所有的地理专业的师生等,而我校是众学校中较早来嵩山实习的一个。

可见,嵩山对我们这些学地理的的确是块宝地。

第一篇:岩石

岩石是在各种地质作用下,按一定方式结合而成的矿物集合体,它是够成地壳及地幔的主要物质。

岩石不仅是地质作用的产物,而且是地质作用的对象,根据成因,岩石可以分为三大类:火成岩、沉积岩和变质岩。

岩浆岩

岩浆岩是由岩浆冷凝结晶形成的岩石,约占地壳总体积的65%,而火成岩中也以岩浆岩为主。

从我们在嵩山实习的实际情况来说,我们实习的关于火成岩的主要内容就是岩浆岩。

嵩山岩浆岩的形成主要有四个时期:第一个时期是约27亿年前的太古代早期,这个时期的岩浆岩以基性和中基性为主,但现在大多都已变质,代表性的岩浆岩主要有角闪片岩、黑云角闪片岩;

第二个时期是大约26-25亿年前的新太古代晚期,这个时期的岩石占整个新太古代岩石的90%,以酸性岩为主,尤其以花岗岩为主;

以形成侵入岩为主的23-21亿年前的元古代早期为第三个时期,这个时期形成的侵入岩主要有辉绿伟晶岩和钾长花岗岩,但现在大多都以变质;

最后一个时期是18-16亿年前的中元古代早期,形成的主要是碱性花岗岩,同时也是登封地区最为典型的花岗岩。

在这次实习中,我们所学习的及采集到的岩浆岩有花岗岩和辉绿岩。

(一) 花岗岩

花岗岩是分布最广的深成岩类,是酸性岩的典型代表。

我们这次在嵩山学习的有两种花岗岩:一种是出露地表的花岗岩,另一种是侵入花岗岩。

1 出露地表的花岗岩

实习的过程中我们来到了登封市的一个练扯场,这里的花岗岩的颜色

查看全文>>>

实习目的 通过对四川省雅安市芦山县地区和雨城区上里古镇地区(由雨城区市区沿318国道至芦山县沿途地区及雨城区市区至上里古镇沿途)的地质地貌特征的实地观察,使我们对课本上的地学知识有了从理论到实际的认识。更加深入的巩固了我们的地学知识,也让我们认识到了该地区在土地利用规划和灾害治理方面的成功和不足。为将来的土地利用规划和管理的学习和实践打下基础。 实习时间 20xx年11月4日 实习地点 四川省雅安市雨城区——飞仙关——芦山县沿途地区和雨城区——碧峰峡镇——上里古镇——白马泉地区(由雨城区市区沿318国道至芦山县沿途地区:茶马古道、猪儿嘴、陆王沟、老君岗、龙门溶洞、龙门乡红星村,以及雨城区市区至上里古镇沿途地区:太平桥、太平电站、陇西大滑坡、白马泉、上里古镇二仙桥)四、实习内容1、地区概况雅安市位于川藏、川滇公路交会处,距成都120公里,是四川盆地与青藏高原的结合过渡地带、汉文化与民族文化结合过渡地带、现代中心城市与原始自然生态区的结合过渡地带,是古南方丝绸之路的门户和必经之路,曾为西康省省会。它是四川省历史文化名城和新兴的旅游城,有“雨城”之称。北为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西与南为甘孜藏族自治州和凉山彝族自治州,东面有成都、眉山、乐山3市,市域呈南北较长,东西较狭的不规则图形。概括起来讲,雅安东邻成都、西连甘孜、南界凉山、北接阿坝,素有“川西咽喉”、“西藏门户”、“民族走廊”之称。[1]雅安市位于川西地槽区和川东地台之间,地壳运动剧烈。从震旦纪以来,历次构造运动为雅安地区遗留下北东向、北西向、南北向等多种走向的褶曲和断裂。在水平运动和垂直运动的作用下,产生拉伸、压缩、剪切、弯曲、扭转等种类俱2 全的岩石变形,构成歹字形、人字形、山字形等类型多样的构造体系。 地下水资源白马泉白马泉是典型的虹吸泉,其形成是由于山体外部的破碎带形成的孔洞和裂隙中侵透水流出,其中含有大量气体,液体与气体产生的震荡发出“嗒嗒”之声,犹如骏马奔驰的声音,故人们将此泉水称之为“白马泉”。由于水在岩层中渗透时,矿物质对水有过滤作用,溶解有益物质,大量的溪沟对地下水有补给作用,同时由于岩层中的多层裂隙作用,控制着水量,地温相对于大气温度来说,相对稳定,冬天时低温高于气温,夏天时,低温低于气温。所以这里的水喝起来滋味很好,而且温度合适,冬温夏凉。因为岩层对水体的作用,使水温保持在十几度,冬天比人体温度高,

查看全文>>>

嵩山地质范文

一、 概述:

1、登封市位于河南省中西部,中岳嵩山的南麓。

市境东西长56km,南北宽35.5km,总面积1220平方千米。

207国道与217、316省道贯穿全境,郑少洛,与登封高速公路纵横交错。

登封铁路与京广、陇海、焦枝铁路干线相连,形成四通八达,方便快捷的交通网络。

是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全国绿化模范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中国特色魅力城市、中国县域旅游品牌百强市。

登封已经成为中州大地上一座人居环境优美,生态景致怡人的现代旅游名城。

2、 登封市的地形是一个西高东低,向西开口的盆地。

该市位于盆地北部,海拔1584km。

自动向西由五指岭、太室山、少室山、马鞍山等山岭组成。

盆地南侧为箕山,伏牛山,内部为丘陵和平原地形。

区内的嵩山宏伟峻峭,拔地擎天,号称中岳,是我国的旅游胜地。

而嵩山更是世界地质公园,是地质实习的最佳实习地点。

3、 嵩山古名为外方、嵩高、崇高。

又分为少室山和太室山两部分,最高峰峻极峰高达1491.7米。

嵩山属伏牛山系,主脉在登封境内,连绵六十多公里。

嵩山中部以少林河为界,中为峻极峰,东为太室山,西为少室山,嵩山是其总名。

古人以太室为嵩山主山,太室少有奇峰,东西起伏如眠龙,故有华山如立,中岳如卧的说法。

两座高山层峦叠嶂,绵延起伏于华夏民族万里母亲河黄河南岸。

历代的帝王将相、墨客骚人、僧道隐士,根据这些山峰的形态,给这些美丽的山峰命名,遂有七十二峰之说。

二、地质:

地质历史

1、嵩山岩石发育完整,太古代、元古代、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的地层和岩石均有显露,被地质学界称为五世同堂。

嵩山也先后经历了嵩阳运动、中岳运动、少林运动等几次大的地壳运动,逐渐形成了山脉。

嵩山最古老的岩石系形成于23亿年前,此前,嵩山是一望无际的大海,后来经历了五世同堂。

嵩山地区有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的出露,构成了中国最古老的岩系,登封群的登封朵岩。

据地质界鉴定:这里是世界上稀有的自然地质宝库。

2、 嵩山形成的地质历史

a: 大约从36年亿年前开始,嵩山地区的海底发生了来自地幔的基性熔浆喷发和酸性岩浆侵入,共同堆积了以基性火山岩和酸性侵入岩为主的被称作登封群的花岗绿岩系。

b:在距今25亿年前后,嵩山地区发生了剧烈的地壳运动,地质学家称它为嵩阳运动。

嵩阳运动的结果,使海底沉积的花岗绿岩系受到近南北向的应力作用、温压效应而发

查看全文>>>

一、实习目的 《煤矿地质学》课程的认识实习是有关地质科学的野外实习,是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也是加深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这次实习是该课程课堂教学的继续,也是该课程的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 通过实习,能够使我们进一步巩固课堂上所学的地质学基础理论知识。运用这些知识去观察、研究、分析和判断各种地质现象解决实际问题。培养我们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锻炼我们吃苦耐劳,不畏艰险的地质精神。树立热爱专业以及勤奋学习的思想和决心。 实习的主要任务: 1、在野外对各种内、外地质作用进行初步观察分析,着重点是外力地质作用的观察分析。 2、初步对三大类岩石、地质构造和矿产进行观察认识,了解它们在自然界的分布状况。 3、学会地质罗盘的使用、手标本采集、地质现象观察和描述记录等野外地质工作的基本方法。 二、实习情况 (一)时间 20xx年x月2日至20xx年x月4日,野外实习共三天。 (二)小组成员 王xx 王xx 王xx 吴xx 武xx 薛xx (三)实习路线 (1) 20xx年1月2日 星期四 晴 河南省xx市辉县市上八里乡薄壁镇鸭口村 (2)20xx年1月3日 星期五 晴 河南省焦作市龙洞乡xx村后沟 (3)20xx年x月4日 星期六 晴 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市常平乡向南100米左右 三、实习内容 1、认识实习区常见的矿物和岩石,学会区分三大类岩石。 2、认识实习区地层剖面,了解地层划分,对比方法,熟悉地层时代。 3、认识实习区地质构造(褶皱、节理、断层)学会识别方法。 4、学会使用地质罗盘,测量岩层(断层)产状。 5、学会做标准的野外地质记录。 6、编写实习报告 第二章 地层 地层:是地壳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层状岩石的总称,包括沉积岩,火成岩和变质岩。地层可以显示地层形成的先后顺序,因此它和 一定得时间含义相联系。所以在底层形成以后,老地层在下,新地层在上,此种顺序称为正常层序。 区域内出露与发育的地层由老到新主要有:太古界变质岩系、元 古界震旦系、下古生界寒武~奥陶系、上古生界石炭二叠系、新生界第三~第四系,其中,二叠系下统,为区内主要含煤地层。 【分述】太古界、元古界、古生界(再细到系、组)新生界 古生界为地球上首次大量出现生物的时期,距今约 7.5 亿年到

查看全文>>>

一、实习目的 《煤矿地质学》课程的认识实习是有关地质科学的野外实习,是提高学生理论联系实际能力,也是加深课堂教学的重要内容。这次实习是该课程课堂教学的继续,也是该课程的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 通过实习,能够使我们进一步巩固课堂上所学的地质学基础理论知识。运用这些知识去观察、研究、分析和判断各种地质现象解决实际问题。培养我们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锻炼我们吃苦耐劳,不畏艰险的地质精神。树立热爱专业以及勤奋学习的思想和决心。 实习的主要任务: 1、在野外对各种内、外地质作用进行初步观察分析,着重点是外力地质作用的观察分析。 2、初步对三大类岩石、地质构造和矿产进行观察认识,了解它们在自然界的分布状况。 3、学会地质罗盘的使用、手标本采集、地质现象观察和描述记录等野外地质工作的基本方法。 二、实习情况 (一)时间 20xx年x月2日至20xx年x月4日,野外实习共三天。 (二)小组成员 王xx 王xx 王xx 吴xx 武xx 薛xx (三)实习路线 (1) 20xx年1月2日 星期四 晴 河南省xx市辉县市上八里乡薄壁镇鸭口村 (2)20xx年1月3日 星期五 晴 河南省焦作市龙洞乡xx村后沟 (3)20xx年x月4日 星期六 晴 河南省焦作市沁阳市常平乡向南100米左右 三、实习内容 1、认识实习区常见的矿物和岩石,学会区分三大类岩石。 2、认识实习区地层剖面,了解地层划分,对比方法,熟悉地层时代。 3、认识实习区地质构造(褶皱、节理、断层)学会识别方法。 4、学会使用地质罗盘,测量岩层(断层)产状。 5、学会做标准的野外地质记录。 6、编写实习报告 第二章 地层 地层:是地壳发展过程中所形成的层状岩石的总称,包括沉积岩,火成岩和变质岩。地层可以显示地层形成的先后顺序,因此它和 一定得时间含义相联系。所以在底层形成以后,老地层在下,新地层在上,此种顺序称为正常层序。 区域内出露与发育的地层由老到新主要有:太古界变质岩系、元 古界震旦系、下古生界寒武~奥陶系、上古生界石炭二叠系、新生界第三~第四系,其中,二叠系下统,为区内主要含煤地层。 【分述】太古界、元古界、古生界(再细到系、组)新生界 古生界为地球上首次大量出现生物的时期,距今约 7.5 亿年到

查看全文>>>

矿山地质专业实习报告4000字

矿山地质专业实习报告4000字栏目给大家汇集了大量2024矿山地质专业实习报告4000字、关于矿山地质专业实习报告4000字等相关内容,希望能够对大家写实习报告的时候有所帮助!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