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工作计划 > 高一历史教学工作计划 > 导航 > 高一历史教学工作计划

高一历史教学工作计划

高一历史教学工作计划。

为了让工作更加完善,此时我们应该结合领导要求与个人能力撰写工作计划。好的工作计划对后续工作的有序推进起到指引结果实现路径的有效导航作用。好的工作计划是为了什么而制作的呢?为此,你可能需要看看“高一历史教学工作计划”,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寒假已经过去,新的学年已经开始。上学期,在各层领导和各位同事的真诚帮助下,我的工作能力有了一定提高。面对新学年,新的学期,为了配合学校工作,更好地完成教育教学任务,争创更加优异的成绩,特制定如下教学计划:

一、指导思想:

新高中课程计划在明确高中培养目标、优化课程结构、确保教学内容、促进教学方式转变等方面作了积极的改革探索。所以教学应紧跟高中课程改革的步伐前进,为了适应这一形势,确保高中课改的顺利推进,确保高中教育质量的稳步前进,高中教学要切实有利于广大学生的自主发展。高中历史教学也不例外,以“三个代表”为重要思想,认真贯彻“八荣八耻”精神和“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精神,培养学生以史为鉴,与时俱进的历史观,人生观,价值观,注重培养高素质、高能力、全方位发展的人才。

二、教材分析:

高一历史主要是学习中国近现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主要讲述中国自战争以来,直到新中国成立、改革开放以来的历史。中国近代史主要讲述中国自战争以来的屈辱史、不甘心做亡国奴的中国人的抗争史、为中国寻找出路的先进中国人的探索史,同时也是一部中国曲折前进的发展史。中国现代史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为探索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建设史。这是进行国情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的极好素材。本学期教学的主要内容是完成现代史的教学,现代史与学生的今天时间跨度不是很久远,因此学生所具的感性知识较多,因此相对来说,现代史教学关于基本历史事实的难度不是很大,关键是培养和提高学生对现代史知识的理论认识能力和水平。

三、学生分析:

根据学校安排,本学期本人继续担任高一(1)、(2)、(3)班历史教学工作,为做到因材施教,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现将三个班学生情况分析如下:

高一学生刚刚从初中毕业,接受新事物的意识和能力较强,可塑性较大,这是有利于工作的一面。但由于特殊的中考政策使学生只满足于对历史知识的一知半解,考试中能找到答案即可,而逻辑思维能力、创新思维能力较差。在这种思想意识的影响下学习高中学历史是不行的。高中教材与初中教材相比更注重知识的系统性和理论性,难度将不断加大。如果学生不能尽快适应这一转变,就很难对历史发生兴趣,难以把历史学好。高一三个班级学生知识层次不同,各有特点:一班学生基础较好、觉悟好,教学应注重适当增加难度,提高理性分析能力和认识、归纳能力;二班、三班学生基础普遍较差,学习自觉性不是很好,教学应适度降低难度,增加课堂趣味性,着重要求对基础知识的掌握,把握基本的历史事实和线索,认识基本的历史规律,但对于其中个别基础较好的学生应采取相应的个别辅导,助其提高学习能力和成绩。因此,三个班教学,必须在日常教学中做到实事求是,因材施教。

四、教学目标:

1、使学生掌握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历史现象,理解重要的历史概念,把握不同历史时期的基本特征及其发展趋势,认识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和基本规律,培养其科学的发展观、历史观。

2、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培养学生的创造性学习的能力、自主学习的能力、运用历史资料的能力,发展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对学生进行国情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使学生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树立民族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引导学生形成正确的国际意识,增强积极参与国际活动和国际竞争的意识,培养其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五、教学措施:

1、强调学习历史的重要性、必要性,端正学生学习态度。注重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培养,及智力的发展。充分发挥月考、期中、期末等考试的作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

2、提高课堂效率:精心设计,精讲多练。注意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多样化,更新教育观念,改变教学方法,合理利用计算机等教学设备。结合自身及学生实际,制定适合本级学生实际的教学方案。.

3、注意历史与其它学科的联系,适时补充一些有关历史事件、人物的小知识,拓宽学生知识面,引发学生学习兴趣,力争使课上得生动活泼,能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4、学生所学最终要体现在考试中,教学中要加大知识的落实力度:要求学生课堂上记笔记;精心选择习题,不浪费学生时间;组织单元测验,检查知识掌握程度,查缺补漏。

5、在教学中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教会学生学习的方法,使学生在学习中学会认知、学会做人、学会合作。

6、充分发挥个人自身优势,在学习,生活各方面都力所能及地关心帮助学生,做学生的良师益友,让学生在温暖安定的环境中健康地成长。

Fwr816.Com推荐阅读

高一历史周教学工作计划范文


第1课 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课程标准】

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知道百家争鸣的基本事实,结合政治和经济史的内容,掌握百家争鸣的产生的历史背景、概况,意义。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及儒家思想的形成。培养学生分析概括比较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分析百家争鸣出现的社会原因,认识到一定的思想观念是一定历史时代的产物;理解孔子的思想核心仁及精神内涵和教育上有教无类思想的历史影响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百家争鸣是时代的需要,体会以人为本的人本主义精神境界和儒家积极入世思想和重视民生精神,树立积极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重点难点】

重点: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社会原因和历史意义;孔子、孟子、荀子、老子和韩非子思想的主要内容。

难点:儒家思想形成的原因。

【教学建议】

1.结合初中所学春秋战国时期的社会发展(如政治、经济、阶级、教育)的史实,帮助学生认识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社会原因。

2. 百家争鸣局面形成意义的理论性强,适度引入材料,从政治集权、传统文化等方面,启发学生思考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重要意义。

3. 以列表的方法,从时代、主要观点、影响等方面,指导学生归纳孔子、 孟子、荀子的主要内容。

4.课后以百家争鸣为主题,编辑一期小报,让学生谈一谈对继承中国传统文化思想的感受。

5。可以围绕 你知道几位儒家代表人物、你知道哪些儒学思想的价值观 组织一次调查和统计活动,以便大体了解儒家思想在当前的影响力。

【课前预习】

1. 儒家思想是怎样形成的?

背景:春秋战国时期在思想领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儒家思想即在此氛围中产生,并在吸收各家之长的过程中发展成长起来。

过程:孔子仁、为政以德、有教无类孟子仁政、民本思想、性本善荀子仁义、以德服人、性恶论、法治2.知识体系一、百家争鸣局面的出现1.出现的原因:

(1)经济上大变动:春秋战国时期 崩溃, 经济迅速发展。

(2)政治上大变革:周王室衰微, 崛起,。

(3)阶级关系上:士受到各 的重用。

(4)思想上:学术逐渐下移,从学在官府发展为 。

2.代表人物:

(3)墨家学派的 、 。(4)法家学派的 、 。

高一历史教学工作计划3篇


篇一:高一历史教学工作计划(766字)

一、基本情况分析:

1、学生状况分析:

本学期本人教授高一5、6两个班,学生的基础较好,认知能力强。总体来说,作为高一新生,对于历史的学习还停留在初中阶段的认识水平。

2、教材简析:

高中历史必修一以古今中外政治文明历程为主题,着重反映了人类社会政治领域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内容,分九个单元,30课进行阐述。教材的编写采取中外合编的专题史体例,每个单元集中探究一个比较宏观的历史问题。每个单元分为若干课,每课涉及一个比较具体的历史问题。对于专题史的学习,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知识积累,才能高屋建瓴。

二、教学目的及任务:

按照课程标准的要求,通过对历史必修课的学习探究,除理解重要的历史事件、历史人物和历史现象外,还要重视对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要让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全面分析历史进程,正确认识历史发展过程中整体与局部的关系,辩证地认识历史与现实、中国与世界的内在联系。同时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弘扬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三、教学质量目标:

在期中考试中,争取学生的合格率为90%,优秀率为25%

在期末考试中,争取学生的合格率为95%,优秀率为30%

四、重点工作:

激发学习兴趣,培养学习方法,养成学习习惯,夯实知识基础,稳步提高学习成绩

五、具体措施:

1、做好初高中衔接,放慢讲课速度,让学生学会高中历史的基本学习方法。

2、在具体教学过程中纲化教学,使学生明确学习内容,有的放矢。

3、抓好课堂效率,扩大提问范围,关注每一位学生,观察学生上课状态。上课力求精干、实在。上课要求每个人在教材上做好笔记,课后进行知识整理,

4、因材施教。

5、做好知识的巩固,注重课后反馈,每节课后完成练习,每个单元结束后,进行总复习和考核,增强学生的应试能力。

6、注重授课语言的精确,准确适用以下词汇了解掌握重点学习知识迁移

篇二:2012年高一历史教学工作计划(1630字)

新学期又开始了,为使今后的工作能更顺利的开展,特制定此工作计划,请领导多多批评指导。

一、教材分析

高一上学期学习历史必修ⅰ政治文明历程,着重反映人类社会政治领域发展进程中的重要内容。政治活动是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社会经济、文化活动密切相关,相互作用。了解中外历史上重要政治制度、重大政治事件及重要人物,探讨其在人类历史进程中的作用及其影响,汲取必要的历史经验教训。

二、学生现状分析

今年任教高一六、七、八、九四个的历史教学工作。通过初步接触和了解发现学生历史学科基础相当薄弱,缺乏学习兴趣,基本的学习方法和习惯都没有养成,而且对历史学科一惯当作副科,非常不重视。

三、本学期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学习,了解人类历史上重要政治制度、政治事件及其代表人物等基本史实,正确认识历史上阶级、阶级关系和阶级斗争,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2.过程与方法:学习搜集历史上有关政治活动方面的资料,并能进行初步的归纳与分析;学会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待不同政治制度的产生、发展及其历史影响,理解政治变革是社会历史发展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并能对其进行科学的评价与解释;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是人类社会一个漫长而艰难的历史过程,树立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而奋斗的人生理想。

四、工作措施

1.强化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质,提高学生运用知识的水平

就是要将课标要求的基础知识记忆牢固,理解准确。要注意研究在复习中怎样把注重基础知识的学习和专题问题、热点问题联系起来;要研究怎样整合教材,怎样加强三个必修模块内容之间的嫁接与联系,怎样整合选修模块与必修模块之间的联系;要研究采取哪些方式方法才能让学生把主干历史知识扎扎实实地掌握起来,达到记忆牢固,理解准确,运用灵活。

2.加强对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学习能力的培养

针对前面分析的学生在知识迁移能力、提取有效信息能力、思维能力、审题能力等方面存在的诸多问题,要采取得力措施:

(1)研究怎样实施问题意识教学,即怎样在复习教学中渗透问题意识,将教材中陈述性的史实,转换成问题性的素材,把说史变成问史和疑史,鼓励学生寻找史实之间的因果转化关系,把历史的知识序列变成史实的问题序列。

(2)研究怎样提高学生理论认识能力,即学会应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分析和解决问题,使学生把理论观点转化为认识历史的思维方法,用以全面地、辩证地分析历史问题。

(3)研究采取什么措施和方法落实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与训练,即怎样把各种能力培养与具体的历史知识相结合,与一定的方法技巧相结合;怎样把能力的培养贯穿于教学、测试等各个环节和各种教学活动中,做到能力培养内容化、方法化、经常化,以期切实提高学生解答历史试题的基本能力。

(4)研究采取那些措施和方法培养学生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回答问题的能力,让学生做到:能够正确理解材料信息的含义;能够准确概括提炼有效信息;能够结合所学知识解决新问题。

3.加强学生行文答卷的规范性

初步设想通过老师明确要求和样卷展览、个别指导、限期做到等四个环节来落实加强学生行文答卷的规范性的训练。

通过采取各种有效措施达到三个教学目标:一是放慢速度,夯实基础;二是理清线索,构建结构;三是注重能力,接轨高考。在今后的教学工作中要以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为目的,全面整合教材内容,优化教学模式,以期在提高学生综合素质的基础上帮助学生提高历史学科的学习能力和综合探究能力。

五、专业成长计划

本学期继续努力学习,广泛涉猎本学科、现代教育技术以及教育教学和学生管理方面的理论,并积极参加各种学习和培训,对素质教育和高效课堂要有更明确的认识,并积极参加投身教研教改,把成果落实到教学实践中。

六、教学进度安排

第2-4周:第一单元

第5-6周:第二单元

第7-8周:第三单元

第9-10周:第四单元

第11周:期中考试

第12-13周:第五单元

第14-15周:第六单元

第16-17周:第七单元

第18-22周:复习准备期终考试

篇三:高一历史教学计划(1544字)

一、指导思想:

新高中课程标准在明确高中培养目标、优化课程结构、促进教学方式转变等方面作了改革,在教学中我们应紧跟高中课程改革的步伐前进。为适应这一新形势,确保高中教育质量的稳步提升,我们的教学要切实有利于广大学生的自主发展。对我们教师来讲既是一个挑战,也是一个机遇。只有认真研究,深入思考,努力实践才能适应新课程需要。在接下来的教学实践中,我们要本着拓展教学思路、创新教学模式、提高教学技能、放宽教学视野的指导精神,积极摸索和总结教学规律,提升学生在历史学习中的认知能力和求知兴趣,实现历史教学的新突破。

二、教材分析

历史必修一呈现的是人类政治文明发展史,内容包括中国和世界的,涉及古代、近代和现代不同历史时期。本书内容可分为四个方面:(1)中国和外国政治制度及发展特点;(2)重大的政治事件;(3)政治文明发展过程中涌现出重要政治人物;(4)重要的历史现象。

通过了解这些历史内容,我们能够正确认识历史上出现的重大政治斗争,把握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线索和规律;理解政治变革是社会发展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通过对历史的回顾,还能更清醒的把握当今中国和世界政治特点及未来走向。

三、学生现状分析

今年任教高一历史教学工作。通过初步接触和了解发现学生历史学科基础相当薄弱,缺乏学习兴趣,基本的学习方法和习惯没有养成,而且对历史学科一惯当作副科,非常不重视。

四、本学期教学目标

1过程与方法:学习搜集历史上有关政治活动方面的资料,并能进行初步的归纳与分析;学会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待不同政治制度的产生、发展及其历史影响,理解政治变革是社会历史发展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并能对其进行科学的评价与解释;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理解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是人类社会一个漫长而艰难的历史过程,树立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而奋斗的人生理想。

五、重点工作及具体措施:

(一)重点工作:

(1)明确教学任务、抓好教学常规、注重基础知识、培养学生兴趣。

(2)精心备课,把每一堂课当成优质课来准备,注重教学设计的探索。

(3)注意教学方法的改进,让学生掌握知识的同时,更能掌握学习方法。

(二)具体措施:

1、增加历史教学的趣味性,活跃课堂气氛。

高中学生的思想认识水平相较于初中生来说,已经开始发生重大转变,理性思维的能力大幅提升。但是由于毕竟高一年级的学生还没有完全过渡到成熟的理性思维,完全枯燥和单一的理性分析还不完全适合他们的认知层次。所以,在教学过程中既要培养他们对于事件本质和事件规律的认识和分析,也要糅合趣味性较强的历史典故和历史逸闻,辅助学生对当时历史环境和历史事件的理解和分析。

2、转变教学方式,力求做到以下几点:

(1)每堂课均采取1+2+1的模式。前3-5分钟复习上一节内容;30分钟讲课;最后3-5分钟检测本节课学习情况。

(2)每两周一次总结测查,把两周内所学主要内容以提问形式 或试卷形式考察一遍。

(3)每月一次月考,查漏补缺,让学生做到心中有数。

3、培养学生的理性思维和研究能力

(1)每学完一个单元引导学生概括本单元的知识体系,培养他们的概括总结能力。

(2)课堂教学过程中适当穿插一些高考典型例题的演练,培养他们的应考意识。

(3)在时间允许的范围内会组织学生扩大历史阅读领域,拓宽知识面,培养他们的联系能力

六、教学方法:

综合考点内容,突出学科内的知识衔接,注重学科间的贯通,拓宽学生知识面,提高了学生的思维能力;基础训练,重在运用;拓展训练,重在提高;综合训练,重在发展。使学生既从点上拓展,有能对所学知识点结合,融会贯通。

历史上的政治活动是丰富多彩、极其复杂的,他与经济活动、文化活动等一起构成了人类历史上多彩的社会活动。只要同学们潜心学习,细心探究,就一定会有许多意想不到的收获,感悟许多历史的真谛。

教学工作计划范文 :高一历史新课程教学工作计划范文


一、学情分析:
XX年下学期,我担任高一历史科教学。学生基础差,底子薄,且各科成绩发展不平衡。但是经过分科以后,学生明确了学习目的,端正了学习态度,学习的主动性大为增强,学习风气较好。80%以上的同学对历史学习兴趣浓厚,能积极主动的复习和研究课本,参与探求和讨论相关的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正在逐步形成。相信经过本学期师生的共同努力,学生的
历史学科成绩将会有一个整体的提高。
二、课程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历史发展进程中的重大历史问题,包括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和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在掌握基本历史知识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阅读和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通过对历史事实的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概括等认知活动,培养历史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进一步认识历史学习的一般过程。感知历史、积累历史、理解历史与现实和主动参与的过程。掌握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学习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注重探究学习,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养成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能对所学内容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概括和阐释;学会同他人合作学习和交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历史学习,进一步了解中国国情,热爱和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激发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自豪感,逐步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树立为祖国现代化建设、人类和平与进步事业做贡献的人生理想。
加深对历以人为本、善待生命、关注人类命运的个人主义精神的理解。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努力追求真善美的人生境界。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塑造健全的人格,培养坚强的意志和团结合作的精神,增强经受挫折、适应生存环境的能力。进一步树立崇尚科学精神,坚定求真、求实和创新的科学态度。
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地区、各国、各民族的文化传统,汲取人类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进一步形成开放的世界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实现上述三维课程目标是一个不可分割、相互交融、相互渗透的连续过程和有机整体。
三、教学措施
1、深入钻研新课程教材,依据历史课程目标,针对学校和学生的实际,精心地设计历史教学课堂。在集体研究的基础上备大纲、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
2、认真教好每一堂课。上课是整个教学的中心环节,灵活安排必修课和选修课的教学顺序,把创新教育和素质教育引入课堂,采用问题教学法和讨论法,激励学生的学习,激活学生思维。同时重视基础知识,搞好学科内专题研究。在教学过程中,构建知识体系,注重知识迁移,培养对历史事实的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概括等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
3、关爱学生,以情动人,耐心辅导每一个学生,认真批阅学生的每一次作业。搞好对学生的学习评价,及时反馈教学,同时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4、采用“ 情境教学”,精心设计多媒体课件,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在愉快中学到知识。相互配合学校进行综合知识竞赛,开辟第二课堂,拓宽学生视野,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以应对高考的挑战。
5、结合实际,开辟第二课堂。本学期要求学生进行适量的课外阅读和历史调查活动,收集相关史料,撰写历史习作和制作历史课件等。重点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动手和动脑的综合能力,逐步形成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四、教材分析
本学期主要任务是完成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1必修》内容。本册教科书讲述的是人类政治文明发展史,共有八个专题。
政治活动是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社会经济、文化活动密切相关,相互作用。了解中外历重要政治制度、重大政治事件及重要历史人物,探讨其在人类历史进程中的作用及其影响,汲取必要的历史经验教训。
本模块的学习要点: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2、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3、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4、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5、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6、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7、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8、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通过学习,了解人类历重要政治制度、政治事件及其代表人物等基本史实,正确认识历的阶级、阶级关系和阶级斗争,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学习搜集历有关政治活动方面的资料,并能进行初步的归纳与分析;学会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待不同政治制度的产生、发展及其历史影响,理解政治变革是社会历史发展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并能对其进行科学的评价与解释;理解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是人类社会一个漫长而艰难的历史过程,树立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而奋斗的人生理想。
五、课时安排
本册教材根据专题分为8个单元,共27篇课文。外加1个活动课,共计28篇课文,31课时。具体安排如下:
周次
内容
课时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1周
第1 课 夏商周的政治制度
1

第2 课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1
第2周
第3课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1

第4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1

《第二单元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1
第3周
第5 课 古代希腊的民主政治


第6 课 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
1
第4周
活动课 黑暗的西欧中世纪
2

《第三单元 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

第5周
第7课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
1

第8课 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

第6周
第9 课 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在欧洲大陆的扩展
1

《第四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第10 课 鸦片战争
1
第7周
第11 课 太平天国运动
1
第8周
第12课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2
第8周
第13 课 辛亥革命
1
第9周
第14 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2
第10周
第15课 国共的十年对峙
1

第16 课 抗日战争
1
第11周
第17 课 解放战争
1

《第五单元 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第1 8课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1
第12周
第1 9课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1

《第六单元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第20课 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2
第13周
第21 课 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
1

第22课 祖国统一大业
1

《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第14周
第23 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1

第24课 开创外交新局面
1

《第八单元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第15周
第25 课 两极世界的形成
1

第26课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1
第16周
第27 课 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
1
这节课的组织安排也同样是在力求体现新课程的理念和要求,同时也照顾到了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高考。但也同样存在着时间安排的问题。

高一历史新课程教学工作计划范文


一、学情分析:

下学期,我担任高一历史科教学。学生基础差,底子薄,且各科成绩发展不平衡。但是经过分科以后,学生明确了学习目的,端正了学习态度,学习的主动性大为增强,学习风气较好。80%以上的同学对历史学习兴趣浓厚,能积极主动的复习和研究课本,参与探求和讨论相关的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正在逐步形成。相信经过本学期师生的共同努力,学生的历史学科成绩将会有一个整体的提高。

二、课程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历史发展进程中的重大历史问题,包括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和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在掌握基本历史知识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阅读和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通过对历史事实的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概括等认知活动,培养历史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进一步认识历史学习的一般过程。感知历史、积累历史、理解历史与现实和主动参与的过程。掌握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学习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注重探究学习,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养成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能对所学内容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概括和阐释;学会同他人合作学习和交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历史学习,进一步了解中国国情,热爱和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激发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自豪感,逐步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树立为祖国现代化建设、人类和平与进步事业做贡献的人生理想。

加深对历史上以人为本、善待生命、关注人类命运的个人主义精神的理解。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努力追求真善美的人生境界。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塑造健全的人格,培养坚强的意志和团结合作的精神,增强经受挫折、适应生存环境的能力。进一步树立崇尚科学精神,坚定求真、求实和创新的科学态度。

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地区、各国、各民族的文化传统,汲取人类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进一步形成开放的世界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实现上述三维课程目标是一个不可分割、相互交融、相互渗透的连续过程和有机整体。

三、教学措施1、深入钻研新课程教材,依据历史课程目标,针对学校和学生的实际,精心地设计历史教学课堂。在集体研究的基础上备大纲、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

2、认真教好每一堂课。上课是整个教学的中心环节,灵活安排必修课和选修课的教学顺序,把创新教育和素质教育引入课堂,采用问题教学法和讨论法,激励学生的学习,激活学生思维。同时重视基础知识,搞好学科内专题研究。在教学过程中,构建知识体系,注重知识迁移,培养对历史事实的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概括等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

3、关爱学生,以情动人,耐心辅导每一个学生,认真批阅学生的每一次作业。搞好对学生的学习评价,及时反馈教学,同时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4、采用 情境教学,精心设计多媒体课件,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在愉快中学到知识。相互配合学校进行综合知识竞赛,开辟第二课堂,拓宽学生视野,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以应对高考的挑战。

5、结合实际,开辟第二课堂。本学期要求学生进行适量的课外阅读和历史调查活动,收集相关史料,撰写历史习作和制作历史课件等。重点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动手和动脑的综合能力,逐步形成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教学工作计划 :高一历史新课程教学计划


一、学情分析:
XX年下学期,我担任高一历史科教学。学生基础差,底子薄,且各科成绩发展不平衡。但是经过分科以后,学生明确了学习目的,端正了学习态度,学习的主动性大为增强,学习风气较好。80%以上的同学对历史学习兴趣浓厚,能积极主动的复习和研究课本,参与探求和讨论相关的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正在逐步形成。相信经过本学期师生的共同努力,学生的
历史学科成绩将会有一个整体的提高。
二、课程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在义务教育的基础上,进一步认识历史发展进程中的重大历史问题,包括重要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历史现象和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在掌握基本历史知识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阅读和通过多种途径获取历史信息的能力;通过对历史事实的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概括等认知活动,培养历史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进一步认识历史学习的一般过程。感知历史、积累历史、理解历史与现实和主动参与的过程。掌握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学习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和方法,论从史出,史论结合;注重探究学习,善于从不同的角度发现问题,积极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养成独立思考的学习习惯,能对所学内容进行较为全面的比较、概括和阐释;学会同他人合作学习和交流。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历史学习,进一步了解中国国情,热爱和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激发对祖国历史与文化的自豪感,逐步形成对国家、民族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培养爱国主义情感,树立为祖国现代化建设、人类和平与进步事业做贡献的人生理想。
加深对历以人为本、善待生命、关注人类命运的个人主义精神的理解。培养健康的审美情趣,努力追求真善美的人生境界。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塑造健全的人格,培养坚强的意志和团结合作的精神,增强经受挫折、适应生存环境的能力。进一步树立崇尚科学精神,坚定求真、求实和创新的科学态度。
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理解和尊重世界各地区、各国、各民族的文化传统,汲取人类创造的优秀文明成果,进一步形成开放的世界意识。
在教学过程中,实现上述三维课程目标是一个不可分割、相互交融、相互渗透的连续过程和有机整体。
三、教学措施
1、深入钻研新课程教材,依据历史课程目标,针对学校和学生的实际,精心地设计历史教学课堂。在集体研究的基础上备大纲、备教材、备学生、备教法。
2、认真教好每一堂课。上课是整个教学的中心环节,灵活安排必修课和选修课的教学顺序,把创新教育和素质教育引入课堂,采用问题教学法和讨论法,激励学生的学习,激活学生思维。同时重视基础知识,搞好学科内专题研究。在教学过程中,构建知识体系,注重知识迁移,培养对历史事实的分析、综合、比较、归纳、概括等能力和历史思维能力。
3、关爱学生,以情动人,耐心辅导每一个学生,认真批阅学生的每一次作业。搞好对学生的学习评价,及时反馈教学,同时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4、采用“ 情境教学”,精心设计多媒体课件,调动学生学习历史的积极性,在愉快中学到知识。相互配合学校进行综合知识竞赛,开辟第二课堂,拓宽学生视野,培养学生能力,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以应对高考的挑战。
5、结合实际,开辟第二课堂。本学期要求学生进行适量的课外阅读和历史调查活动,收集相关史料,撰写历史习作和制作历史课件等。重点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同时培养学生的动手和动脑的综合能力,逐步形成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四、教材分析
本学期主要任务是完成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历史1必修》内容。本册教科书讲述的是人类政治文明发展史,共有八个专题。
政治活动是人类社会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与社会经济、文化活动密切相关,相互作用。了解中外历重要政治制度、重大政治事件及重要历史人物,探讨其在人类历史进程中的作用及其影响,汲取必要的历史经验教训。
本模块的学习要点:1、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2、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3、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4、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5、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6、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7、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8、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通过学习,了解人类历重要政治制度、政治事件及其代表人物等基本史实,正确认识历的阶级、阶级关系和阶级斗争,认识人类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学习搜集历有关政治活动方面的资料,并能进行初步的归纳与分析;学会从历史的角度来看待不同政治制度的产生、发展及其历史影响,理解政治变革是社会历史发展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并能对其进行科学的评价与解释;理解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是人类社会一个漫长而艰难的历史过程,树立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而奋斗的人生理想。
五、课时安排
本册教材根据专题分为8个单元,共27篇课文。外加1个活动课,共计28篇课文,31课时。具体安排如下:
周次
内容
课时

《第一单元 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

第1周
第1 课 夏商周的政治制度
1

第2 课 秦朝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
1
第2周
第3课 从汉至元政治制度的演变
1

第4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
1

《第二单元 古代希腊罗马的政治制度》
1
第3周
第5 课 古代希腊的民主政治


第6 课 罗马法的起源与发展
1
第4周
活动课 黑暗的西欧中世纪
2

《第三单元 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确立与发展》

第5周
第7课 英国君主立宪制的建立
1

第8课 美国联邦政府的建立

第6周
第9 课 资本主义政治制度在欧洲大陆的扩展
1

《第四单元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第10 课 鸦片战争
1
第7周
第11 课 太平天国运动
1
第8周
第12课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
2
第8周
第13 课 辛亥革命
1
第9周
第14 课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
2
第10周
第15课 国共的十年对峙
1

第16 课 抗日战争
1
第11周
第17 课 解放战争
1

《第五单元 从科学社会主义理论到社会主义制度的确立》


第1 8课 马克思主义的诞生
1
第12周
第1 9课 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
1

《第六单元 现代中国的政治建设与祖国统一》


第20课 新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2
第13周
第21 课 民主政治建设的曲折发展
1

第22课 祖国统一大业
1

《第七单元 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

第14周
第23 课 新中国初期的外交
1

第24课 开创外交新局面
1

《第八单元 当今世界政治格局的多极化趋势》

第15周
第25 课 两极世界的形成
1

第26课 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出现
1
第16周
第27 课 世纪之交的世界格局
1
这节课的组织安排也同样是在力求体现新课程的理念和要求,同时也照顾到了学生的实际情况和高考。但也同样存在着时间安排的问题。

高一教学工作计划


一、所教班级基本情况
本学期我担任高一(15)高一(16)班的英语教学,这个两个班都是平行班,经过本学期的教学,学生已基本适应了上课的流程和掌握一定的学习方法,但是学生的语法基础普遍薄弱,单词记忆不是很理想,听说读写的英语能力也需要进一步提高。
二、教学指导思想
认真钻研新课标,树立新观念,探索新教法,在学校教学计划指导下进行工作。特别注意根据我校高一学生实际,努力发展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能力;形成有效的英语学习策略;培养学生的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特别注重提高学生用英语进行思维和表达的能力。继续拓宽学生的知识面,全面培养听、说、读、写四会能力,理解、分析和阅读的能力,让学生尽快适应高中学习。
三、教材分析
按照新课程改革,本学期开设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英语模块必修(2)两个模块剩余和必修(3)和必修(4)。(人教版)共10个单元内容。共十二个模块。其中有两个模块为复习模块。
具体安排: 对于10个模块,每一模块用10课时,课本的学习可以这样进行:上新课8个课时,单元复习检测2个课时。
四、教学内容
本学期主要学习必修三和必修四。要求学生重点掌握每个单元中的黑体词语以及出现的重要句型;语法主要为:情态动词的用法;名词性从句包括宾语从句、表语从句、同位语从句等;主谓一致;动词Ving的功能用法。其中名词性从句和动词Ving的功能用法是本学期教学的重点也是学生学习的难点。
五、主要措施
(一)教学方面:
1、为了使学生打牢基础不至于出现知识断层,本学期要有计划的把学生初中学过的但掌握不好的时态、句式、定语从句、状语从句、动词不定式以及部分掌握不好的词汇、短语、句型分插于单元的新课教学中。
2、在听力方面,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听力水平,从高一就开始就对学生进行听力训练。除了利用课堂上的时间外,还坚持利用课余时间给学生放一些英语小片段,有趣的视频和带中英文字幕的经典电影,让学生融入一个说英语的英语环境。
3、在口语表达方面,本学期要狠抓学生的口语表达,在教学过程中努力设计教学,把提高学生的口语安排在每节课的教学中。具体措施,每周二四六三次英语课,抽出5-10分钟的时间,安排一到两名学生到讲台前进行英语口语表达练习,形式多样,可以是即兴演讲impromptu speech,天气预报weather forecast ,时政要闻political news,幽默humor,笑话jokes or funny story,戏剧drama,诗歌朗诵reading poems,美文欣赏等。

欢迎阅读范文人网《高一历史教学工作计划》内容,我们还为您精心挑选了关于2024工作计划的优质专题,请访问:高一历史教学工作计划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