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思想汇报 > 大学生的入党思想汇报 > 导航 > 抗旱救灾的大学生入党思想汇报

大学生的入党思想汇报

抗旱救灾的大学生入党思想汇报。

在平凡的学习工作中,我们经常会使用到思想汇报,时常撰写思想汇报可以帮助我们总结经验。你知道哪些优秀的思想汇报的范文吗?小编特别整理来自网络的抗旱救灾的大学生入党思想汇报,供您参考,并请收藏本页!

敬爱的党组织:

冬春连旱,旱冻叠加,50年一遇的旱灾突袭我国西南五省地区。面对持续升级的旱情,从中央到地方,从干部到群众,各方力量汇聚到一起,上下一心、众志成城,一场抗大旱、保民生、夺丰收的战斗在西南大地打响。

灾害袭来,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各部门、各地各级党委政府科学决策,及早部署,主动作为,全力出击,与人民群众同舟共济,攻坚克难,成为抗旱救灾的坚强领导核心。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等中央领导多次作出重要批示,要求各级领导对此要高度重视,组织动员一切力量,落实各项抗旱措施,打好这场硬仗。要加大对旱情严重地区抗旱工作的支持力度,增加抗旱投入,帮助旱区克服困难,争取夏粮乃至全年粮食有个好收成,为今年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打一个好基础。面对持续发展的旱情,在中共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坚强领导下,国家防总、水利部、国土资源部、中国气象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国家粮食部、国家减灾委、民政部、国家财政部、科技部、农业部、公安部等中央有关部门紧急行动,全力投入抗旱救灾工作,做到哪里灾情最严重、哪里群众最需要,就出现在哪里。目前,抗旱救灾工作正在有条不紊、卓有成效地向前推进。

面对旱情,广大干部群众众志成城,团结抗旱,成为抗旱救灾的中坚力量。旱情就是命令,抗旱就是战斗。各级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主动深入受灾一线指导抗灾救灾工作。在抗旱救灾的关键时刻,到处都活跃着广大党员干部的身影,他们将责任扛在肩上,战斗在抗旱救灾的最前线,团结带领群众抗击灾害,千方百计帮助灾区群众渡过难关。天不下雨,我洒汗水,不让群众流泪水。是奋战在一线的党员干部对广大受灾群众的承诺。在持续不断的抗旱救灾中,哪里有灾情,哪里就有党员干部的身影;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党员干部的足迹,他们发动群众、组织群众,凝聚人心、凝聚力量。广大党员干部在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拧成一股绳,形成了抗旱救灾的强大合力,努力把旱灾造成的损失减少到最低。当地各有关部门恪守职责,强化分工,密切协作,迅速行动,果断采取措施处置灾情,抽调工作组深入受灾一线指导帮助受灾农户开展生产自救,努力挽回和降低灾害造成的损失,以确保广大人民群众正常的生产生活,维护社会稳定。大旱袭来,广大群众既是干旱的直接受害者,又是抗灾主力军,他们不等不靠不气馁,自力更生,积极参与,全力展开生产自救。灾区上下呈现出一派众志成城抗大旱的火热场面。

拧成一股绳,办法总比困难多。面对罕见的西南干旱,各路抗旱大军日夜兼程。这次抗旱战线长、困难大、任务重,靠的就是劲往一处使、齐心抗大旱。受旱地区的各级党委、政府以及部队官兵和中央企业紧急行动,形成最具优势的合力,科学筹划、精心组织,力争把损失降到最低。

群众利益无小事,民生问题大于天。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民有所需、我有所帮,民有所困、我有所助,这是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的,也是建设人民满意政府的题中之意,更是各级党员干部的神圣职责。旱情来临,保民生、保吃水,是最大的民生问题,也是最高指示和最高要求。各部门、各单位、各级干部群众拧成一股绳合力抗旱,决不让一名群众没水喝。专业、民间一起找水源,一方喊渴,八方送水。奉献爱心、共渡难关挂着各式标语的送水车不断从县城开出,沿着蜿蜒的盘山公路为缺水村屯送水。党员送水队、青年突击队、民兵突击队、巾帼抗旱服务队一支支服务队活跃在抗旱一线,唱响了保民生的主旋律。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全国妇联、澳门特区、中国红十字会、中国扶贫基金会、中国红基金等有关方面、有关部门,纷纷捐款捐物;各界群众也纷纷向灾区群众伸出援助之手,各路爱心一齐向灾区汇聚、延伸。抗旱救灾,别小看了每人捐一瓶水;抗旱救灾,别小瞧了每人节一滴水。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众志成城抗大旱,齐心协力保民生,成了这个春天里最感人的故事。

灾害无法避免。但是灾害并不可怕,因为我们有强大的祖国,有坚强的领导,任何困难都难不倒英勇的中国人民。我们有理由相信,一定能够打赢抗旱救灾这场硬仗。

fWR816.coM编辑分享

党员抗旱救灾思想汇报


党员抗旱救灾思想汇报

尊敬的党组织:

今年全省发生了重大旱情,全省88县(市、区)中有85个不同程度受灾,受灾人口1743万人,441万头大牲畜饮水受到不同程度影响,其中584.9万人、257万头大牲畜发生临时饮水困难;农作物受灾面积1292.2万亩,其中重旱435.9万亩。据近期天气及春季气候趋势预测,我省遭遇的这次百年不遇特大重旱灾害还将持续较长一段时间,旱情仍在持续蔓延和加剧。

这场百年不遇的特大重旱,持续时间长,波及范围广,给群众的生活和生产带来了极大困难。在省启动一级响应、一级预警,省自然灾害应急指挥部第一次会议召开后,各级各部门高度重视,坚决贯彻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指示精神,加大工作力度,采取有力措施,全省抗旱救灾工作取得了明显阶段性成效。特别是省军区、武警、消防广大官兵深入灾区、深入一线,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为我省抗旱保饮水、保民生、保春耕发挥了重要作用。但当前形势依然严峻,抗旱救灾工作任务仍然十分艰巨,要认真按照中央和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千方百计抓好抗旱救灾工作。

当前,我们既要清醒认识灾情的严重性,又要坚定战胜灾情的信心和决心,把抗旱救灾作为当前的头等大事和中心工作来抓。要继续发扬不怕疲劳、连续作战的作风,立足“抗大旱、抗长旱”思想,一手抓抗旱救灾,一手抓经济发展,动员一切资源和力量,全力以赴打赢这场硬仗。要继续坚持把保障城乡居民饮水作为首要任务,科学合理调配抗旱水源,结合实际制定供水方案,按照“先生活、后生产,先地表、后地下”原则,重点抓好现有水源的管理和调配,同时采取水库供水、应急调水、打井取水、拉水、送水等各种措施,优先保障群众生活用水,妥善安排生产用水,让有限的水资源发挥最大的抗旱效益,保证大旱大灾之年群众有水喝。要充分发动群众积极开展生产自救,以更加有力的措施、更加扎实的作风保春耕,想方设法做好抗旱保苗,想方设法作好春耕物资、技术准备,引导农民及时转变农业发展方式,调整农业结构,做到小季损失大季补、农业损失非农业补,确保大灾之年不减收。要千方百计保民生,深入扎实地做好贫困救助、低保、医保等工作,加强灾区市场供应、物价监管,通过稳定市场、稳定物价、稳定秩序安定人心。要积极采取措施做好灾区防疫工作,加强食品、疫情和汛情、地质灾害监测,防止大灾之年疫情发生和蔓延,提前做好防汛和地质灾害工作。要把解决当前困难和统筹长远发展结合起来,既抓当前抗旱救灾,又及早谋划,加大现代水利建设力度,全面提高抗旱救灾能力。要狠抓森林防火责任制的落实,严防死守,坚决控制重特大森林火灾的发生。要加强协调配合,提高抗旱效率,把人力、物力、财力用在刀刃上。要加强督促检查,加大宣传力度,加强应急值守,保障信息畅通,奋力夺取抗旱救灾全面胜利。

为全力打好这场抗旱救灾硬仗,我们各部门的同志要争取做到认识到位、措施到位、人员到位、资金到位、物资到位、信息到位和责任到位。要做到确保大灾之年群众有水喝、有饭吃,确保社会有序、安全和稳定。要坚持一手抓抗旱救灾,一手抓春耕生产,确保全省经济社会健康稳定发展。做出一份自己的贡献。

汇报人:***

时间:**年**月**日

西南抗旱思想汇报:打赢抗旱救灾这场硬仗


西南抗旱思想汇报:打赢抗旱救灾这场硬仗

敬爱的党组织:
我国西南地区的干旱已经持续数月,一些地方的灾情达到百年一遇,对地区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农业生产造成极大威胁,给城乡居民饮水安全带来很大困难。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和统一部署下,各相关地区的党委和政府以及相关部门迅速行动起来,资金、人力、物资源源不断投向灾区。灾区广大干部群众团结一心,日夜奋战在抗旱救灾第一线。
要打赢抗旱救灾这场硬仗,人力、物力、财力的支持必不可少,抗旱体系和抗旱措施的科学高效同样至关重要。
首先,相关部门要密切配合。既发挥各自优势,又形成一股合力。保证信息通畅,指挥有力。做好监测预报,加强对雨水情、旱情的分析、会商和研判,为科学制定应对旱情措施提供决策依据。各级抗旱组织要互相配合,协调行动,提高抗旱效率,把人力、物力、财力用到刀刃上。
其次,要科学管理调配抗旱水源,根据实际情况制定供水方案。对旱区的缺水情况进行全面排查摸底,算清水账。按照“先生活、后( )生产,先地表、后地下”的原则,重点抓好现有水源的统一管理和调配。同时采取水库供水、应急调水、打井取水、拉水、送水等各种应急措施,优先保障群众生活用水,妥善安排好生产用水。把有限的水资源用在最需要的地方,发挥出最大的效益。
再次,各有关部门要根据自身的职能,提供更有针对性的服务。根据水源现状,引导农民合理调整种植结构,扩大旱作物种植面积,适时补种、改种农作物,推广抗旱节水技术,力争做到小春损失大春补,粮食损失经济作物补,种植业损失养殖业补,农业损失非农业补,努力实现农业稳定发展、农民持续增收。
由于近期没有明显的降雨过程,西南地区的旱情还在持续。我们必须把工作做得更细致、更扎实,健全机制,科学安排,把坚定的决心和科学的方法结合起来,打赢抗旱救灾这场硬仗。

共产党员抗旱救灾思想汇报


共产党员抗旱救灾思想汇报


敬爱的党组织:
从去年开始,我国西南地区遭遇了罕见的旱灾。面对持续升级的旱情,从中央到地方,从干部到群众,各方力量汇聚到一起,上下一心、众志成城,一场抗大旱、保民生、夺丰收的战斗在西南大地打响。
灾害袭来,党中央、国务院、中央各部门、各地各级党委政府科学决策,及早部署,主动作为,全力出击,与人民群众同舟共济,攻坚克难,成为抗旱救灾的坚强领导核心。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李克强等中央领导多次作出重要批示,要求各级领导对此要高度重视,组织动员一切力量,落实各项抗旱措施,打好这场硬仗。要加大对旱情严重地区抗旱工作的支持力度,增加抗旱投入,帮助旱区克服困难,争取夏粮乃至全年粮食有个好收成,为今年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增长打一个好基础。面对持续发展的旱情,在中共中央、国务院的高度重视和坚强领导下,国家防总、水利部、国土资源部、中国气象局、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国家粮食部、国家减灾委、民政部、国家财政部、科技部、农业部、公安部等中央有关部门紧急行动,全力投入抗旱救灾工作,做到哪里灾情最严重、哪里群众最需要,就出现在哪里。目前,抗旱救灾工作正在有条不紊、卓有成效地向前推进。
面对旱情,广大干部群众众志成城,团结抗旱,成为抗旱救灾的中坚力量。旱情就是命令,抗旱就是战斗。各级党员干部,尤其是领导干部主动深入受灾一线指导抗灾救灾工作。在抗旱救灾的关键时刻,到处都活跃着广大党员干部的身影,他们将责任扛在肩上,战斗在抗旱救灾的最前线,团结带领群众抗击灾害,千方百计帮助灾区群众渡过难关。“天不下雨,我洒汗水,( )不让群众流泪水。”是奋战在一线的党员干部对广大受灾群众的承诺。在持续不断的抗旱救灾中,哪里有灾情,哪里就有党员干部的身影;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党员干部的足迹,他们发动群众、组织群众,凝聚人心、凝聚力量。广大党员干部在党委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拧成一股绳,形成了抗旱救灾的强大合力,努力把旱灾造成的损失减少到最低。当地各有关部门恪守职责,强化分工,密切协作,迅速行动,果断采取措施处置灾情,抽调工作组深入受灾一线指导帮助受灾农户开展生产自救,努力挽回和降低灾害造成的损失,以确保广大人民群众正常的生产生活,维护社会稳定。大旱袭来,广大群众既是干旱的直接受害者,又是抗灾主力军,他们不等不靠不气馁,自力更生,积极参与,全力展开生产自救。灾区上下呈现出一派众志成城抗大旱的火热场面。
拧成一股绳,办法总比困难多。面对罕见的西南干旱,各路抗旱大军日夜兼程。这次抗旱战线长、困难大、任务重,靠的就是劲往一处使、齐心抗大旱。受旱地区的各级党委、政府以及部队官兵和中央企业紧急行动,形成最具优势的合力,科学筹划、精心组织,力争把损失降到最低。
群众利益无小事,民生问题大于天。民有所呼、我有所应,民有所需、我有所帮,民有所困、我有所助,这是党的性质和宗旨决定的,也是建设人民满意政府的题中之意,更是各级党员干部的神圣职责。旱情来临,保民生、保吃水,是最大的民生问题,也是最高指示和最高要求。各部门、各单位、各级干部群众拧成一股绳合力抗旱,决不让一名群众没水喝。专业、民间一起找水源,一方喊渴,八方送水。“奉献爱心”、“共渡难关”……挂着各式标语的送水车不断从县城开出,沿着蜿蜒的盘山公路为缺水村屯送水。“党员送水队”、“青年突击队”、“民兵突击队”、“巾帼抗旱服务队”……一支支服务队活跃在抗旱一线,唱响了保民生的主旋律。
一方有难,八方支援。全国妇联、澳门特区、中国红十字会、中国扶贫基金会、中国红基金等有关方面、有关部门,纷纷捐款捐物;各界群众也纷纷向灾区群众伸出援助之手,各路爱心一齐向灾区汇聚、延伸。抗旱救灾,别小看了“每人捐一瓶水”;抗旱救灾,别小瞧了“每人节一滴水”。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众志成城抗大旱,齐心协力保民生,成了这个春天里最感人的故事。
灾害无法避免。但是灾害并不可怕,因为我们有强大的祖国,有坚强的领导,任何困难都难不倒英勇的中国人民。我们有理由相信,一定能够打赢抗旱救灾这场硬仗。
共产党员抗旱救灾思想汇报

大学生关于玉树抗震救灾的入党思想汇报


尊敬的学院党组织:

青海省玉树县2010年4月14日晨发生两次地震,最高震级7.1级,地震震中位于县城附近。截至4月20日10时,玉树地震遇难人数为2046人,失踪193人,受伤12135人,其中重伤1434人。为表达全国各族人民对青海玉树地震遇难同胞的深切哀悼,2010年4月20日国务院决定,2010年4月21日举行全国哀悼活动,全国和驻外使领馆下半旗志哀,停止公共娱乐活动。

哀悼日里,举国同悲。人们用鞠躬和眼泪,寄托哀悼的深情。

哀悼日的终极意义,在于以庄严的仪式,将哀悼之情放大并稳固为公众的强韧道德信念,使公众在经历过这样前所未有的公民教育后,都能常态、本能地具备和表现仁善、公益之心。正如一位学者撰文所言:灾难总能够激发人性美好的面相,但灾难终将过去,人性之美如何能凝为稳定的道德信念,长久地嵌入人心,这更是对国人的考验。人性冷漠、财富价值观侵蚀人心、道德滑坡我们曾对当前公众素质和道德水准,一次次表示过失望甚至绝望。但经过汶川地震的劫难,我们不由得重新审视自己的判断:公众在赈灾过程中表现出来的群体性的道德热情和仁善之心,让我们见识到了公民社会的成长,欣喜地看到了公众道德和仁善修养的丰满。所以,如何将震灾和赈灾过程中公众的道德热情和仁善之心,将这些饱满的哀悼深情,点燃为促进道德进步的恒久动力,是我们不得不思考的问题。

全社会的道德进步,有待于包括道德建设、慈善发展构建上的制度保证。我们可以这样认为,那些在庸常的日子里故作漠然的人们,应该是道德和慈善热情被屏蔽或者被抑制的群体,他们的冷漠有可能是一种假象。他们的道德热情和仁善之心缺乏引导,又找不到表达的渠道,长期处于自我抑制和故作超然的状态即便在哀悼日里,他们可能依然如此,但这也并不说明他们没有体悟到哀悼的真意。结合震灾后公众表现出的热情,我们有理由做出这样的猜度。

我们有理由相信,政府和公众均能在此次震灾、赈灾以及哀悼日设立的过程中,审视到道德热情、仁善之心延续的重要性,珍视到道德建设、慈善发展制度保证的重要性。简而言之,道德热情和仁善之心,需要表达渠道,也需要表达方式的引导:这均需要公民意识教育过程对道德意识的着意的培育。唯有如此,公众在赈灾过程中表现出的道德热情和仁善之心,才能放大并稳固为公众的强韧道德信念,公众才可以恣意地用行动见证热情并不吝显现,比如当前我们哀悼的深情在这样的制度建设过程中,未能全部理解哀悼真意的漠然的人们,也一定会越来越少。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