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心得体会 > 思想品德不端正的检讨书 > 导航 >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读书笔记

思想品德不端正的检讨书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读书笔记。

每朵花都没有一样的时候,人也是一样。有时我们需要将自己对观看或阅读过的内容以文字的方式记录下来。在日复一日的生活中,大家都对心得体会很是熟悉吧,心得体会能够给人努力向前的动力。心得体会的内容具体要怎样写呢?也许"初中思想品德课程读书笔记"就是你要找的,供你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思想品德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德育课程。如何正确学习好思想品德这门课程呢?。下文是小编为你带来的初中思想品德课程读书笔记,希望对你有帮助。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读书笔记篇一

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象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象鸟儿没有翅膀。 这是 莎士比亚的名言。当今社会瞬息万变,你一不留神就会被时代落下,所以只有不断的学习,不断的积累才能跟上时代的节奏。学习是当今时代的主题。最近利用假期学习了在学校图书室借的《有效上课初中思想品德》一书,让我受益匪浅。

课堂是师生活动的主要场所,课堂教学是促进学生成长和实现教师自身发展的主要途径。追求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已经成为各级学校现阶段深化课程改革和推进素质教学的首要问题。要想上好每节课,就要知道什么样的课才算一节好课。

一节好课的基本要求:1、要有意义。学生学到了新的知识,锻炼了学生的能力,在课堂上学生有良好的积极的情感体验,产生进一步学习的强烈的要求。2、要有效率。所有的学生都有收获。3、要有生成性。这节课不完全是预设的,有教师和学生的真实的、情感的、智慧的、思维的、能力的投入。4、要有常态性。5、要有待完善。

要想上好一节课,不仅要求教师选择灵活的教学方式,而且对教师的课堂教学基本技能也提出了新的挑战。那么,教师要具有哪些教学的基本技能呢?

1、创设情境的技能。创设学生感兴趣的情境,引导学生全身心参与其中,能让学生产生自主学习的动力。

2、沟通交往的技能。新课程就是以师生之间的课堂沟通为基础的,没有师生间的课堂沟通就没有高效的教学,就没有学生的健康发展。

3、讲授指导技能。在探究过程中告诉在教学情境中,巧妙及时地告诉 留足时间思考,在倾听的基础上告诉丰富告诉的途径;分层告诉,分类指导。

4、巩固强化技能。如何通过专项题型练习加深对基础知识的记忆和理解,促进知识有效上课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读书笔记篇二

一节高质量的思想品德课其课堂教学的导入必须十分精彩,精彩的开头就像磁铁,紧紧吸引住学生的思维,这样就能极大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他们学习新知识的兴趣,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我在以前的教学中不大重视导入技能的提高,今后要采取如下方法:

1、巧设疑问导入法

在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时,我就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经济全球化为少数富人服务,还是为全人类的共同利益服务?经济全球化对发展中国家绝对有利吗?这样就有利于完成教学目标,同时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

2、幽默导入法

莎士比亚说:幽默和风趣是智慧的闪现。的确,幽默是一种才华,一种力量。在课堂导入上采用幽默的方法可以缓解课堂气氛,为学生创设一种宽松的课堂氛围,激发学生的兴趣,启迪思维,探究新知。

3、优秀歌曲导入法

思想品德课教学必须把情感目标摆在十分重要的位置。而激发情感的一个有效手段,就是教师根据教学内容,恰当、适时的播放一些格调高雅、积极向上的优秀歌曲,寓教于乐,寓教于美,陶冶学生情操,丰富学生情感。例如,在讲解依法服兵役时,播放歌曲《骏马奔驰保边疆》,让学生体会边防战士的豪迈情怀。讲解改革开放内容时,播放《春天的故事》等。这样把学生对知识的认识、理解上升到感情层次,达到思想教育的较好效果。

4、生活实际导入法

运用贴近学生生活的实例进行教学,引导学生自己思考问题,自己去发现和矫正错误的心理状态,有利于改变一味灌输的教学模式,打破沉闷的课堂气氛,提高教学效率,也体现了知行一致的原则。

四、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孔子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爱因斯坦也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古今中外的许多科学家,他们取得成就的重要因素就是对某一事物具有浓厚兴趣。浓厚的兴趣能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动机,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强化学习的内在动力,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坚持不懈地进行学习。但思想品德课自身较强的理论性使许多学生学起来感到有些枯燥。因此,思想品德教师应恰当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手段教学,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吻合的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从而收到很好的效果。

1、利用现代信息技术使教学内容形象化、具体化

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内容具有理论性强、概念多等特点,如果采用一般的教学手段,往往会变成空洞说教,使教学枯燥无味,达不到应有的效果。而采用电教媒体,能有声有色,有动有静的把内容献给学生,使抽象的思想观点、道德规范、道德概念具体化、形象化。

2、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突破教学重点、难点

在思想品德课的教学过程中,教材中的重点、难点,由于受到学生认知水平、思维能力及实践经验缺乏的制约,存在教师难教,学生难学的现象。计算机辅助思想品德课教学进入课堂,可使抽象的概念具体化、形象化,通过展现图、文、动画、视频、等资料,做到理论联系实际,这样能够增强学生的直观印象,这就为教师解决教学难点,突破教学重点,提供了一种现代化的教学手段。

3、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多媒体辅助教学通过对文字、符号、语言、声音、动画及视频图等进行实时处理,形成图、文、声三位一体直接输出,为学生提供深入思考和评价活动的机会,诱发学生思考问题,以达到启迪思维,培养创新能力的目的。课堂上教师为学生提供更多的信息,延伸学生的各种感官,拓宽教学的时空维度,丰富学生的感性经验,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和强化记忆,增强教学内容和过程的趣味性,提高学生处理实际问题的应变能力。促进学生观察、记忆、思维、想象、创造等智力因素的发展,有助于学生形成创造新思维,锻炼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参与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并不是教材搬家、板书搬家、习题集搬家,也不是片面追求课件的花里胡哨,更不是利用现代化包装进行高密度的满堂灌。将现代信息技术与思想品德课教学进行有机的整合,对改革初中思想品德课课堂教学,优化思想品德课教学具有重要的作用。我们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辅助思想品德课教学的方法,使现代教育技术手段辅助思想品德课教学的作用得到真正发挥,从而提高初中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实效。

专家高屋建瓴,让我们豁然开朗。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我们将贯彻新理念,用热心、精心、诚心对待思想品德教学工作,力争实现专业发展、能力提升。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读书笔记篇三

思想品德的课程标准要求加强教学的过程性、学生学习的体验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发展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在教育方式上,更要体现出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发展作为终极目标,摆正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以思想品德的综合知识和学生的亲身体验为载体,不断地诱发学生主动探究的动机。我根据一年来在政治新课程教材运用过中的经历,谈谈自己的一点体会。

一、应用中的感悟与收获

1、给学生提供了展示的机会,师生之间、学生之间的互动性也明显增强。课改前,课堂上我们以讲为主,使劲向学生灌输知识点,学生却不一定领情,老师也累得要命,费力不讨好。我也曾苦苦思索怎样改变面临的困境。新课改的试验和尝试,给了我极大的震动,赋予我比较全新的教学理念。只要把课设计好,给学生充分展示的机会,放手让他们去探讨,效率会明显提高。当然,老师要把握好课堂得控制力,并不是让学生放任自流。实践证明,学生是愿意表现自己的,他们需要更多的鼓励和引导。

2、融洽、和谐的课堂氛围初步形成课改前,教学内容知识性很强。课改后,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新课程下,学生也掌握了一定的教学资源。从第一节课开始,我就对学生说品德课上积极参与的态度最重要。在上课交流的过程中,注意捕捉和激发学生思维的火花和学习的灵感,发现和挖掘学生发展的潜能和性向。学生讲得精彩的地方,我给予及时称赞。对于讲的不太好的学生也总是鼓励。学生在成长过程中不可避免地要犯错误,也会受社会上不良影响,反映在课堂上,想法有错误有偏激,这就需要教师对学生要有关爱之心、理解之心、宽容之心。这就需要我们的老师在人格上要充分尊重学生,对他们的缺乏和错误要理解、宽容,很难想象一群互不尊重对方的人能将很好地互相合作的。和学生的交流,我有时有和朋友聊天的感觉。学生处于一种轻松、和谐的氛围中,他们的思维也处于活跃、流畅的状态,这样才可以使各种观点自由畅通,可以为个性的发展提供最为广阔的空间。

在宽松、民主的氛围中,学生才可以集中精力思考问题,形成自己独特的见解。这样,学生的个性才能得到较好的发展。教师要抛弃所谓的师道尊严,要把自己作为平等活动的主体,学生才可能在课堂上敞开心扉、畅所欲言,让课堂洋溢出宽松、和谐、愉悦的气氛,学生才会把课堂当作吐露自己心声的场所,这样才能启动学生的积极性、自发性,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够真情投入,有话说、想说话;真情流露,说真话,说心里话。教师要无偏颇、无成见、无条件地关注全体学生,为每一位学生提供平等参与活动的机会。在我的思品课上,不管是什么层次的学生,都愿意起来交流自己的看法,课堂气氛也是轻松和谐的,我想这就是课改带来的新变化。

3、突出了理论联系实际这一指导原则

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是思想政治课的一大特点。我坚持搞时事演讲活动。鉴于现在每节课只有40分钟,我在每节课的开始1分钟,学生都要进行时事演讲。政治内容基本都是围绕学生的成长来设置的。如果在教学过程中结合学生的实际来进行,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4、小组合作探究效果明显

以往的教学中,学生活动很少,有时也能让学生讨论一下,但那基本是教师提问题,学生顺着教师的思路想一想,学生被动式学习没有太大改观,在学校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大背景统一安排下,我根据政治课的特点,充分发挥小组学习的作用。我主要采取以下几种模式:一是小组间的互相检查。每节课前都拿出3分钟左右的时间由组长对调互查,检查上节课需要掌握的知识点,根据掌握程度给出一个分数,当场公布。掌握不好的小组要提出批评,由组长课后组织组员反思与改进。第二个模式是小组内的讨论合作。根据每节课内容,设计一些需要学生间讨论的环节问题,这是一个发挥学生主动性,培养自尊自信得过程。通过兵教兵的合作学习方式,可以最大限度的提高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5、灵活多样的活动形式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

现行教材内容与学生的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联系很大,课上通过对一些活动题的交流与合作,可以最大限度的引起学生的注意,如果让他们带着问题再去交流,有时候,会从学生身上得到意想不到的答案,尽管他们的语言不是那么丰富,条理也不是那么清晰,但能超出老师的预期效果。

二、遇到的困惑与不足

1、教师角色的转换需要更彻底。尽管尝试了一年的时间,想了很多办法,作了很多探索,但我自己觉得,在我的脑海里,仍然没有彻底摆脱我作为老师对学生的控制力,这种或隐或现的旧思想仍然时而影响着我,左右着我。有时候情不自禁的出现大包大揽的现象,始终不敢放手让开,生怕学生做不好,做不到,尽管我每节课后总要反思,但并没有从根本上改变这一垄断和霸道的现象,其实说到底,这是我自己思想观念没有很好更新的结果,不相信别人,其最终结果只能导致别人就不会有创新,不愿意为之突破,学习起来自然就不会发挥最大的主动性。新课程理念强调学生是学习的主动者,是知识的主人,是认知的主体。

活泼好动的青少年初中学生,求知欲较强,善于表现自己,因此作为我们教师在课堂中应根据学生的特点,给学生提供充分发表见解、张扬个性的空间,鼓励、帮助、引导学生参与课堂探究、讨论、合作与交流活动,锻炼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激活学生的思维,在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的前提下,要积极创造各种条件让学生充当教学活动的主角,老师做学生学习活动的参与者、合作者、促进者、引导者,引导学生主动、积极、自觉地掌握知识。

2、如何育人,这是教育的最终目的,也是我们评价学生的主要指标。在教学中,我始终坚持这一观点。重视对学生德育方面的引导和教育,文化成绩差一点不要紧,只要能养成一个良好的习惯就是一种进步。但在考试是指挥棒的影响下,从我个人的影响来说,是很难改变这一状况的。

3、如何采取更为有效的评价方法。目前以分数为主的量化评价方式重在学生个体评价和课堂评价,时间长了,会导致学生带有功利主义的错误趋向,甚至会出现重智育轻德育的苗头。我认为这是非常不好的现象。上学期我们在稷下中学听了一节展示课,课上老师的评价之一就是要给学生买笔芯。在评课的时候,有的老师就问,给学生买笔芯是谁买?这位老师说是自己掏钱,在肯定了这位老师这种舍己为人的品质之后,实验中学的一位老师就提出来这样做也不对,因为教育以育人为目的,既然是育人,就不能单纯以物质奖励为主,更要让学生知道学习的目的是什么,为谁而学,怎样学,懂得了这个道理,才会达到我们教育的真正目的。这位老师的这一看法,得到了所有评课老师的认可。但与会老师都对现在我们面临的这一困惑感到无奈。我也是深有同感,自己也不知道如何才能做到长效得激发学生,真正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4、如何更为有效地创设适合教材内容也适合学生实际的情境,以及如何顾及到学生体验水平的个别差异,最大限度地帮助不同层次的学生达到深刻的体验,这也是一个难点。

5、导语和过渡语的设计比较困难

政治课是让学生明理的,而每一课的知识点又比较多,如何做到上下知识点的自然过渡,让学生能在上一个情境中进入到下一个知识点的学习,这对于我来说是个挑战,有好几次都是生吧吧的进入新知识的学习,学生接受起来有些生硬。

6、小组合作的困惑

小组合作是好事,但我发现了这么一个问题,就是合而不作 、作而不合 。要不就是光听别人的,自己主动不参与,只是假装在小组内合作,什么都不做,别人说啥他就是啥。另一种就是他也在作,只是自己独立做,不去与别人合作,我行我素。

7、如何与学生沟通,这是一个难题。人与人需要理解,师生之间更需要沟通。在校园中如果处理不好师生之间的关系,不但难以提高教学成绩,还有可能使师生关系走向对抗。现在的学生不好教育,说轻了不管用,他不当回事,无所谓的样子。说重了又说伤害了自尊心,弄不好会走向极端。给弄出个惊天动地来让我们难堪,这就需要管理的艺术和技巧,这一点我一直在寻找答案,力求提高自己,但鉴于我能力所限,实在难以做到尽善尽美。希望同行们能给与指导。

f132.CoM更多心得体会编辑推荐

思想品德课教学反思


篇一:思想品德课

思想品德课主要任务是,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学习,全面提高认识社会、适应社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初中阶段,教师要教育、启发、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因此,要求教师必须具备较高而灵活的教育教学技巧。思想品德课如何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使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结合达到教学目的。“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成为一条江”。“打铁先要自身硬”、“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过去有一种说法“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或一缸水”,可是,随着的全面实施及新课程改革的推进,教师仅有“一桶水或一缸水”已经远远不能满足学生需求了,教师应该成为一条源源不断的江水”。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首先要提高老师的自身素质,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自身的专业知识要扎实,更新,业务能力要提高;二是老师的言行修养、道德觉悟要提高。要提高素质,必须扎扎实实地做到如下几点。

1、不断学习。随着改革深化和社会发展,也在不断地丰富和发展。绝不能满足于学历达标和原有的知识,必须不断学习,不断更新知识,给自己“充电”才能使自己的认识适应发展的需要。为了充电,我经常上网,浏览时政要闻,了解思想品德教学的相关知识。

2、敢于反思。老师不仅要有渊博、深厚的学科知识,更重要的还需勇于反思,敢于面对和改进自己的偏差和错误,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这就要求老师积极参与教学研究,结合实际、因材施教、勇于实践、善于总结,不断探索和掌握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好方法,有效地推行素质教育。

3、互相尊重。其实,不了解对方,不宽容对方,是很难以做到平衡的“尊重对方”的。你的敌意,只会迎来敌意,而不会正面帮助。课堂之上,同时是知识与语言,情绪与情感的交流,没有如此明确的任务和结果,互动就是一句假话,教学就毫无效果。故而在上课的时候既要授课,讲完学生应该记下的知识点,还要与学生进心灵的沟通。下课的时候也要多于学生交流,让学生在心灵深处接受老师,认可老师,进而尊重老师。

4、建立平等的师生关系,营造和谐的课堂氛围。这恐怕是最重要的一点,通常认为学生尊重老师是应该的,但往往要老师也尊重学生的权利,尊重学生的特长、个性和人格就难了。

篇二:思想品德课教学反思

反思过去,许多感慨,酸甜苦辣一应俱全。思想品德课主要任务是,使学生学会做人、学会做事、学会合作、学会学习,全面提高认识社会、适应社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初中阶段,思品教师要教育、启发、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因此,要求教师必须具备较高而灵活的教育教学技巧。思想品德课如何激发学生学习品德课的兴趣、使教学内容与学生生活实际结合达到教学目的。反思以往,结合自己的教学,浅谈几点反思体会。

一、要自觉提高自身素质

“打铁先要自身硬”、“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实施素质教育,首先要提高老师的自身素质,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自身的专业知识要扎实,更新,业务能力要提高;二是老师的言行修养、道德觉悟要提高。要提高素质,必须扎扎实实地做到如下几点。

1、坚持学习。随着改革深化和社会发展,政治理论也在不断地丰富和发展。绝不能满足于学历达标和原有的知识,必须不断学习,不断更新知识,才能使自己的认识适应发展的需要。知识是相关的,互通的。因此,只有掌握丰富的知识尤其现实知识,才能做到融会贯通、触类旁通、举一反三,使教学生动风趣、得心应手、游刃有余,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求知的欲望。但是,面对知识爆炸时代,我们所掌握的知识往往难以跟上形势的发展。所以一定要树立终身学习观念,不断汲取新知识,丰富其他学科知识,跟上时代的节拍。不断进行教学反思,记取和总结自己的教育教学经验,努力使自己的教育教学少走弯路,让学生乐意接受。有学生对我说过:“老师,我本来对思品课是没兴趣,喜欢你上课,才对思品课产生兴趣”。为了充电,我经常买书,不管是教育教学方面的书籍,还是杂志,历史,经济,心理访谈等。尽可能常与学生及社会上不同层次的人交往,在教学中加以运用。丰富课堂教学,加之我本人的丰富经历,常以我自身的经历说给学生听,也许才有如此效果吧。

2、勇于反思。老师要有渊博、深厚的学科知识,更重要的还需勇于反思,敢于面对和改进自己的偏差和错误,才能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能力,这就要求老师积极参与教学研究,结合实际、因材施教、勇于实践、善于总结,不断探索和掌握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好方法,有效地推行素质教育。我几乎每上一节课后,都对自己本节课写上那么一两句,有时不用多。不断反思,时时提醒自己,本节课学生反映情况怎样?学生的每一句话我都会在意。记得有一次,上课时有个学生悄悄地对我说:“老师,您以后能把一节课内容讲完吗?”原来我上课时,备课的内容在上课有时不能按时完成,除了随机加的内容之外,关键在于我语言还不够简洁。我听了这句话后,把这句话写在备课本上时时提醒自己,的确不能再这样了。这本身就是教学要求啊!“吾日三省吾身”,很难做到,但常反省自己还是可以的。

3、为人师表。正人先正已,老师必须以高尚的为学生的楷模,用高尚的言行举止带动学生修心立品。这就需要老师做到:①在言论上,要对国家对社会对学生负责,对社会有不同看法,也不能在学生中大发言论,误导学生,学生对社会的认识还不成熟。②在举止上,要时时处处为人师表,要求学生做到的,老师首先做到。比如,我的普通话不是很好,语速快,讲课时我就提醒自己注意。当我普通话发音不准或有错别字时,学生能及时指出帮助我改正。这些都是我这几年的收获。正因为我能正确对待我所犯的错,学生也深受影响。记得一次在初三(2)班上课,有学生在课堂上违犯纪律了,当时我也不能准确知道是谁,但我说了一句,犯错误没关系,只要承认错误并改正,我们大家都会原谅他的。说完,就有个同学站起来了。当时我真的很高兴,不是学生犯错,而是不用我去一个个查,可能因查不出而尴尬,更重要的是学生认识自己的错误,并敢于承认自己的错误。

4、老师要尊重学生。这恐怕是最重要的一点,学生尊重老师是应该的,但老师也应该尊重学生的权利,尊重学生的特长、个性和人格。有的老师总是一厢情愿替学生“着想”,认为自己是为学生好,而常常忽略学生的权利。于是,上课经常拖堂,挤占学生的课间活动时间,随便把学生的小课挪用,作业没完没了,久而久之难免学生厌倦、反感。甚至自己做法欠妥当,也不敢面对。记得上学期,有一次上课时,也许因现在中考思想品德课只50分,学生不太在乎。一个成绩还比较好的学生觉得听课没兴趣,就抄写英语。我提醒了一次,她仍然我行我素。当时我特生气,将她的笔记本当着同学的面撕成两半。顿时,教室很安静,因为大家知道我一般情况是不会生气的。在一片沉寂中,继续将内容上完。课后我与学生谈话了解她的想法,我给她道歉,学生也承认了她的错。再次上课时,我当着全班同学的面给这位学生道歉。有学生不理解,说上思想品德课写英语就是不对啊!!对此我没多解释,主要说明了教师也会犯错误。记得很清楚,当时班上同学给我鼓了掌。这样,我赢得了学生的信任,很多学生有什么心理话经常找我说,甚至请我为他们出主意。我尊重了学生,学生也尊重我,不管是上课的学生,还是没上课的学生对我都很亲近。这也许是作为教师比较幸福的事了。

5、老师要保持快乐心态。只有老师的轻松快乐教学,才能使学生乐于接近老师乐于接受教育,才能感染学生快乐情愫。当然,老师也是人,在现实生活中,有种种的烦恼和不如意,要保持快乐的心态好难。但只要本着以学生为重,以教书育人为重,忘我地工作,努力在面对学生时摒弃懊恼,调节自己的情绪,保持好心情,把微笑带给学生。常到学生中间看看,关心学生的痛痒,和学生打成一片。一次上课时,两位学生在座位上因一点小事吵起来。当时我也很生气,脸沉下来,流露出不高兴的情绪。学生都说,老师请别生气,生气会老的。我乐了,赶紧调节好情绪继续上课,课后又单独找学生谈了话,解决了问题。因此,我与学生的关系相处是比较融洽的。因此在学期结束时,学生给我打的分,还是蛮高的。

二、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初中思想品德素质教育的主渠道仍然是课堂教学,使学生较好地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础理论知识,必须坚持“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改进教法,创设良好的课堂教学环境,才能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教学的形式是多样的,我根据不同教学内容,结合学生实际,采用不同的教学方式,如:“探求式、导读式、讨论式”等。无论采取怎样的方式,总之,要体现老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面向全体学生,全面发展的教学原则。达到传授知识,提高学生政治理论知识水平,又发挥德育功能,提高学生道德觉悟和政治素质,使知与行统一。因此,每学完一节内容,只要是与学生活学习有关的,我几乎都要学生反省自己的行为,引导他们学着解决遇到的问题。例如,初一年级学生刚进入初中学习,对中学的学习有很多不适应,我在讲完“学习新天地”的内容后,还经常问问学生学习情况,针对学生中存在的问题,加以引导。帮助学生解决学习生活中的难题,成为他们的良师益友。

三、利用好社会大课堂,与社会实践相结合。

理论联系实际,也就是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结合,是初中思想品德课推行素质教育重要途径。其主要方式就是学到相关知识的时候,让学生结合社会调查采访,联系自身和同学的实际,开阔学生的视野,进一步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理论和改革开放推动着我国经济建设的迅速发展。然后在课堂上进行讨论分析,写政治小论文。这样,使学习生动活泼,在思想品德课所学的知识得到检验,得到升华,从而激发学生对社会的认识和追求,有效地提高学生思想品德学科的理论素质和思想、道德、觉悟水平,获得良好素质教育效果。例如,针对学生厌学,在讲“珍惜受教育权利,履行受教育义务”时,考虑学生去落后农村不方便,我结合学生实际,让学生上网搜集落后学校条件的相关内容和图片,加上自己搜集的,做成课件,通过和我们学校的条件对比,展示给学生,让他们感受农村尤其山区学生不容易,学习条件不好甚至恶劣,生活环境那么艰苦仍然努力学习,激发学生对学习的求知欲。

反思带来的收获我感受颇深,如今也尝到了一定的甜头。“亲其师,信其道”。受学生欢迎和喜爱的老师,往往对学生产生一种亲和力,对学生的教育事半功倍。快乐老师就是教育教学的快乐,就有学生学习生活的快乐。这就是新型师生关系要求做到的,我做得还不好,还需不断学习新的教学、教育理念,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篇三:思想品德课教学反思

随着课堂改革的实施,思想品德课堂中出现了多样化的教学模式,教师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方式都发生了可喜的变化。从形式上看,在四十五分钟的课堂里常常是欢声笑语、高潮迭起,似乎课堂已经走进了新课程的最佳状态,但认真审视、研究课堂教学,剖析近段的教学行为,有如下反思:

小品剧是学生非常喜欢的形式,但是在设计这些活动、指导学生编演时应该充分考虑要达到什么目的、学生可以从中了解些什么,避免出现表演的过程中学生们嘻嘻哈哈,内容简单、形式单一。表演过后就进入了下一个环节,至于剧中表现的主题思想是什么就不得而知了。表演只是起到了活跃课堂气氛的作用。课堂教学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应该从教学需要出发,从学生需要出发,不能为了创设情境而创设情境。如果一味的追求表面的形式,那会远离新课程改革的要求。

另外,小品剧的出现,的确让学生动起来了,让课堂活起来了,可是,另一个问题也随之出现了,学生过多地批评表演者的演技和的小漏洞,而忽略了本质的东西。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就要在日常的教学中和学生一起建立起新规则,培养学生学会倾听、学会质疑、学会组织,真正地使学生在交流中不断完善自己的认识,不断产生新的想法,同时学会理解别人,尊重别人,共享他人的思维方法和思维成果。

教师 思想品德课程学习心得体会


是人们在生活中,通过处理与自身、与他人、与集体、与国家和的关系,而逐渐培养起来的做人做事的稳定的方式和行为习惯。在现代社会,社会成员的思想状况,对社会的发展具有关键的作用。思想品德课程是为思想品德健康发展奠定基础的一门综合性的必修课程。为了应对时代提出的各种挑战,提升整个民族的文化素质和精神境界,我们必须提高青少年的思想道德素质,丰富青少年的精神世界,弘扬中华民族的优良文化传统,培育新时期与时俱进的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

所以作为一名教师我们必须牢记:青少年思想品德的培育对全社会的精神文明建设具有基础性的作用。而思想品德课程不仅是知识与技能的传授,而且是传承和培育优良文化传统、正确思想意识、良好道德品质和科学价值观念的过程。思想品德课的性质和特点决定了思想品德课除了要遵循一般的规律,还必须遵循思想品德形成规律,根据思想品德形成规律的客观要求来设计教学、实施教学,加强思想品德课教学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对本次的学习我有深刻的体会,它我们政治教师在教学上的交流提供了一个好的平台,现就自己学习的一些体会作一个总结。

课堂教学的实施。在教学中要注意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思想政治课教师要加快角色意识的转变,由教学中的主角转向师生间的平等地位,由无所不能者转变为学习者,由仲裁者变为学生发展的促进者,由知识的传授者变为学习活动的引导者和合作者。要树立生本意识,形成正确的学生观,把学生看成是有思想、有情感、有个性、有权利、有尊严、正在成长发展中的人;要建立新型师生关系,把教学看作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彼此分享、共同发展的过程。

教学方式的优化。在教学中既要坚持正确的价值导向,又必须根据学生认知特点灵活运用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范例分析中展示观点,在价值冲突中识别观点,在比较鉴别中确认观点,在探究活动中提炼观点,进而有效地提高学生理解、认同、确信正确价值标准的能力。教师应增强教育教学改革意识,用新课程的教育观、课程观、学生观指导教学工作,要根据课程的内容和教材的呈现方式,尝试和确定教学方法。

学习《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的点滴体会


学习《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的点滴体会

坚持与时俱进凸显育人为本

作者/王爱忠

——学习《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的点滴体会

王爱忠

2011年版《义务教育思想品德课程标准》(以下简称《课标》)现已正式公布。它规定了思想品德课程的性质、目标、内容框架,提出实施建议,体现了国家意志,是国家管理和评价思想品德课程的基础,也是思想品德教材编写、教学、评估和考试命题的依据。那么,基于哪些原因修订《课标》?相对现行《课标》,修订后的《课标》有什么明显变化?结合对《课标》的学习研究,笔者谈谈自己的看法,以抛砖引玉。

一、适合社会发展需要,坚持与时俱进

进入新世纪以来,我们正处在一个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科技发展日新月异,人类社会面临的共同挑战与日俱增,国际间的竞争日趋激烈。而我国充分发挥社会主义制度的政治优势,社会主义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国家面貌发生新的历史性变化,综合国力大幅提升,正在世界上树立起一个和平、负责任的大国形象。这些都对人的思想观念、道德品质和综合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当今世界综合国力的竞争,归根到底是人力资源综合素质的竞争。一个人素质的高低,不仅在于他的知识与技能,更在于他的思想品德。没有现代科学文化知识、能力支撑的思想品德是空洞的,没有良好的思想品德统帅的人是盲目和危险的。而“以引导和促进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发展为根本目的”、“为使学生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奠定基础”为宗旨的《课标》必须与时俱进,紧跟时代发展的步伐。这就要增加教育、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人其中、完善“以公民的权利与义务意识为主要内容”的公民教育。只有这样,中华民族才能在日趋激烈的国际竞争中生存与发展,对人类文明的发展做出自己的贡献。

2.我们所处的社会,是民主与法制不断健全的社会。青少年是民族的希望,祖国未来的主人。如果不懂得和法律,不具备一定的法律素质,就无法承担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重任,也无法成为社会主义合格公民。必须通过思想品德教育,让人们知法、守法,时时处处按照法律规定办事,提高青少年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以适应现代社会的需要。( )在修订前《课标》内容中,法律内容总体偏少(约占25%左右),相对于法治社会中一个公民所需的最基本的法律知识而言,还有相当差距,因此需要适当增加法律的教学内容。

平等的权利义务观,是法治教育的基础,也是现代公民意识的重要内容。法律崇尚平等,保证平等。我们都是国家的主人,都是平等的社会主体。要平等对待每一个人,不做贵族和主子,也不做奴隶和奴才,而是要做具有现代民主法律意识的公民。因此,课标增加了“理解我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内容。提出“结合本地实际情况,用与学生生活密切相关的案例,讨论说明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活动建议”,意在强化、强调、突出“我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这一重要法律原则。原文中在“了解建立健全监督和制约机制是法律有效实施和司法公正的保障”后增加了“加强公民意识,学会行使自己享有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的内容。这与党的十七大报告保持一致,又是我国民主法制建设的新内容、新要求,更是一个现代社会公民应具有的不可侵犯的权利。在享有权利的同时,也要履行法律规定的各项义务,这是公民的责任。公民对国家履行义务,是国家繁荣强盛、社会发展进步的动力。在当代社会矛盾突出、危害国家安全因素复杂多样的背景下,强化公民对国家的义务很有必要。因此,增加了“懂得维护国家统一,维护国家各民族的团结,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是每个公民的义务”的内容。

环境法是我国法律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十年来,气候变化异常,自然灾害多发,环境问题变得越来越突出,也越来越引起社会关注。此次修订增加了“知道我国的基本法律,增强环境保护意识,自觉履行保护环境的义务”。有助于初中学生增强规则意识,与他人平等相处、与后代人平等相待,领会享受权利就要履行义务的道理。

3.我国正处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提高学生思想品德素质的目的,在于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实现民族的伟大复兴。只有具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才能关注社会、关心国家前途和人类命运,并将之升华到爱党、爱国、承担社会责任、肩负历史使命的高度。

针对当前社会发展实际,这次《课标》修订,“我与国家与社会”的部分也增加、修改了不少内容。比如,网络具有信息量大、传播速度快、信息良莠不齐、具有放大效应等特点,而现实是我国有五六亿网民,包括了大多数初中学生,这就要求有个合理、正确利用网络的问题,有个承担社会责任的问题。因此新增加了:“网络的方便快捷,给生活带来巨大的便利,也让学生更深刻更及时地感受到社会生活的变化”。二元经济结构长期制约我国发展,区域发展不平衡也是现实的国情,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要增强城乡发展、区域发展的协调性,这样才能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因此,《课标》相关内容修改为:“了解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知道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是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一项重要要求”。针对现实生活中学生存在不珍惜劳动成果

的问题、鄙视体力劳动的问题,《课标》补充“了解不同劳动和职业的特点及其独特价值”这一内容要求。其目的是通过课程教学,让学生认识到职业有分工,但都是社会所不可缺少的,各行各业都有其独特的价值。做为中学生要尊重各行业的劳动者,平等看待职业,将来从事适合自己的职业,才能促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

4.文化,是心灵的家园,民族的血脉。我国已经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和深化改革开放、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攻坚时期,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我们要固本强根,就要学习和了解中华文化;就要发扬传统优秀文化,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经济全球化同时要求尊重民族文化的多样性,与不同民族文化交流沟通对话。我们尊重各民族的历史,尊重各民族人民的实践和创造,尊重各民族的文明成果,就要尊重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因此,增加了“了解文化的多样性和丰富性,尊重不同的文化和习俗,以平等的态度与其他民族和国家的人民友好交往”,增强与世界文明交流和对话的意识和初步能力。作为国家未来的主人,对外交往的平等主体,我们也应具有全球意识与观念,为、和谐世界的建设做出自己的贡献,因此,增加了“认识树立全球观念的重要性,体会时代精神对年轻一代的要求,有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贡献的意识和愿望”内容。

二、促进学生思想品德发展,凸显育人为本

思想品德课程从本质上说是德育课程。从《课标》“前言”的表述,到“课程性质”的界定、“课程基本理念”的描述、“课程设计思路”的表达、“课程目标”的定位、具体“内容标准”的调整完善,建议的实施可以说教育均指向品德观念、公民意识、生活态度和行为要求,彰显着促进学生思想品德发展、加强品德教育的意图,凸显了“育人为本”的理念。

1.以学生为本,以育人为本,实现思想品德课程的追求。坚持以人为本,是科学发展观的本质与核心。《课标》的修订,以初中学生逐步扩展的生活,尤其是处在青春期的初中学生身心发展特点为基础,从学生生活实际出发,直面他们成长中遇到的问题,满足他们发展需要。确立初中学生需要进一步学习正确处理与自我、与他人和集体,以及与国家和社会的关系。这三组关系依次构成了课程的三大内容版块。每一版块中均涉及道德、心理、法律和国情等方面内容。体现了生活逻辑与理论逻辑相统一,以生活逻辑为主线,逻辑上显得更加科学、合理、自然、流畅。《课标》结合学生生活经验,注重学生情感体验与行为实践,以学生视觉,呈现一个真实的逐渐扩大的世界。引领学生了解社会、参与公共生活、感悟人生,逐步形成基本的善恶、是非观念,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过积极健康的生活,做负责任的公民,体现了育人为本的理念,有利于实现思想品德课程的追求。

2.联系实际,贴近生活,注重学生道德践行。紧密联系实际,贴近社会生活,是思想品德学科的本质属性。初中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是通过对生活和实践的认识逐步形成的。《课标》坚持以初中学生逐步成长为主线,以社会现实生活为载体,要求创设生活化学习环境,引导学生自主参与丰富多彩的活动,在活动中亲身经历与感悟,在获得情感体验的同时,深化思想认识,促进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发展。

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需要学生独立思考和生活体验。学生良好思想方式与行为习惯,只有通过学生亲身实践才能内化为自身的品质。《课标》共有36条活动建议,其中新增加达14条,多数是引导学生通过调查、参观、讨论、访谈、项目研究、情景分析等方式,主动探索社会现实与自我成长的问题。其目的是要求教师要为学生提供直接参与实践的机会,让学生在自主探究和切身践行中提高道德学习与践行能力,从而在实践中促进初中学生正确思想观念和良好道德品质的形成和发展。

3.尊重自然,关爱生命,促进学生与自然、家庭、社会和谐。在《课标》中,情感态度价值观、能力和知识有关“人类生存与生态环境”课程目标的要求,体现了对自然的尊重和对人与环境关系问题的关注。对于青春期现象,修订稿采用了更加积极的视角,引导学生从积极角度理解青春期生理变化的意义,感受“长大了”、“成熟了”的美好与责任。对于有关生命教育的内容,课程内容中增加“能够进行基本的自救自护”和“初步了解地震、火灾、水灾等自然灾害,学习一些自护、自救、互救、他救的常识”的活动建议,体现了对学生生命的关爱。增加“理解人类生命离不开大自然的哺育”、“增强与家人共创共享家庭美德的意识和能力”、“感受学校生活的幸福”、“正确认识社会矛盾.理解发展与稳定的辩证关系”及“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责任意识”的内容,有利于促进和谐。

4.降低教学难度、减轻学生负担,积极推进。《课标》更加注意从整体上减轻教学的内容分量。“课程内容”从修订前的59条减少到现在的54条,如果以知识点来衡量,缩减约5%。一些“繁、难、偏、旧”的内容得到及时删减与修改。例如,原文“理解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的意义”,而“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这四句话是我国法制的一条基本原则,且涉及内容太多,太繁,初中学生也很难弄清楚,所以删除;原文“自觉抵制“黄、赌、毒”和“FLG”邪教等不良诱惑,考虑到初中学生的实际,单独列出来讲清楚什么是“黄”、什么叫“FLG”、邪教等在教学上还是相当困难,而且不容易处理和把握,故整条删除;“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是国家专门机关和专职人员的专门工作,不是青少年的义务和职责。过去这方面要求不切实际,出于保护青少年健康成长的需要,也删除了;原文要求“能够正确行使权利,履行义务”,对于初中学生来说明显要求偏高,所以改为“懂得要正确行使权利、自觉履行义务”;原文在陈述自我保护要求之后,要求“能够运用法律同违法犯罪行为作斗争”,这一要求不利于青少年的自我保护,而且有副作用,所以作了精简删除处理……这样做有利于降低教学难度、减轻学生

负担,有更多的时间与精力引导和促进初中学生思想品德发展,积极推进素质教育。

(作者单位:山东省菏泽市曹县大集中学)

 

思想品德课教学心得体会


思想品德课教学(一)

李秀娟

思想品德课无论在课程设置的目的还是在课程呈现的形式和内容上,它遵循学生的生活逻辑,从学生的现实生活层面出发构建学习内容,通过课程的综合,为小学生开辟了一条通向生活的道路,使他们在生活的内在联系中获得整体的发展,也为他们以后走出校门能适应社会生活并具有较强的生活能力打下基础。作为一名品德课程的教师,如何开展具有实效的教学活动,真正发挥学科的作用来不断提升学生的生活能力,这是新课程教学背景下所面临的、需要认真去研究的一个新课题。我认为新课程的开设,只为教师引领学生走向生活提供了一个比较有利的外部条件,但要真正取得实效,还要靠教师的不懈努力。就课堂教学而言,任课教师首先必须把握课程特点,并根据特点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突出四个"体现",才能收到好的效果。

一、体现生活

品德培养要回归生活,是一种理念,更是一种作为。这不仅是因为学生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需要在生活中养成,在生活中体现,是生活中的品德和行为,而且还因为学生最终是要从学校走向社会,走各生活,培养这些良好的思想品德和行为习惯也还是为他的生活服务。因此,新的品德课程不是从德育知识体系而是从学生的生活层面构建学习内容,来培养学生爱生活、会生活的情感与能力,成为课程的显著特点。鉴于这一课程特点,我们实施教学的过程中,也必须以学生的生活为依托,在课堂教学中创设再现学生生活的情景,把教室作为社会的一个缩影,把教学内容作为学生生活内容的某一个部分,甚至直接把学生带入具体的生活场景中进行教学,把教学内容直接融入于学生的具体生活中来认识、来学习,就有利于提高教学的实效,也有助于培养和提升学生的生活能力。

二、体现活动

课程标准对《思想品德》的课程性质定位是"活动型的综合课程",活动是教师教与学生学的主要形式,课程目标主要是通过儿童直接参与的丰富多彩的活动与实践来实现的,强调教师要创设学生乐于接受的学习情境,灵活多样地选用教学方法,引导学生用多种感官去观察、体验、感悟社会,让学生在活动中探究,在探究中发现和解决问题。

三、体现开放

1、方法的开放。简而言之,方法的开放就是要求教师在实施教学的过程中,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所谓用教材"教",是指教师在教学中要运用教材内容来教育学生,教师可以根据需要来调整课文教学的顺序,但不能随意删减课文的内容,每一单元的每一篇课文都必须按要求对学生施行教学;不是"教"教材,是指教师在具体的操作中,不死扣课文的呈现内容和形式来教育学生,更不要求学生对课文中的每幅插图进行"看图说话",对每一段文字进行"学文明理",只有选用学生喜欢的各种活动方式来施行教学,才能收到好的效果。

2、内容的开放。当确定了教学内容之后,教师要把课题当作师生对话的"话题",教学要围绕这个话题展开,不能局限于教材中的几幅插图,几段文字,也不能循规蹈矩地按照教学参考资料中提供的材料进行教学。教师要运用学生身边的事例,运用那些学生普遍关心的热点、焦点问题的材料,充入到教学过程中来,使得教学内容丰富多彩,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要。

四、体现综合

根据课程的这一特点,教师在教学中也要有"综合"的思想,经常要想到自己执教的这门学科,不是原来的思想品德课,不能单一地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要根据教学内容,把对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和生活、科学、社会、政治、历史、地理、法律等常识教学有机整合,培养学生爱生活、会生活的情感和能力,达到教学的"综合"目的。

总之,如何提高品德课程教学的实效性,是我们大家必须认真思考和积极面对的一个问题,我提出的上述观点,有望能引起大家进一步的探讨。

思想品德课教学心得体会(二)

我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做法和体会

思想品德一级教师 冯玉平

尊敬的各位领导,亲爱的老师大家好。我不是名师,更不敢在这个讲台上发表论坛。我害怕在人面前说话,自从学校安排了这个任务,我诚惶诚恐。在此,我就我工作24年来在工作中的一些粗浅的做法和体会向大家做一简要的汇报,请大家批评指正。我汇报的题目是《我在思想品德课教学中的做法和体会》。

1992年7月我毕业于凤翔师范学校,8月20被分配到凤县温江寺中心校工作。从此我的人生作为教师角色正式登上了历史舞台。在温江寺中心校工作了四年时间,96年9月到98年7月在宝鸡教育学院大专班进修了两年,98年8月,被分配到双中工作。至今已经跨过了24个年头。这24年我工作过两所学校,经历了4任校长。走过的这24年,我最真切的感受是我工作的两所学校都是好学校,经历的4任校长都是好校长,共事的老师都是好老师好朋友。我们一起在温江寺中心校工作过的老师,现在有四五个又相聚在了双中这个大舞台。所有我们一起共事的领导和老师都令我敬佩让我怀念。我是大山的子民,是农民的儿子。我的身体里流淌着农民的血液,骨子里渗透着大山的性格,对工作负责,对同事真诚,对学生热爱。我秉持这样的信念处事做人,我不是名师,距离我们学校对老师的要求还相差很远,在此我把我在思想品德教学中的做法和体会向大家做一汇报,我说的不妥的地方,敬请各位领导和老师批评指正。

一、负责任,是做好一切工作的内生动力

温江寺中心校是一所九年制学校。 我刚分配到温江寺中心校的第一年,学校安排我带2、4年级复式班和语文课,还有一年级的唱游课。一年以后,93年秋季开学,学校决定让我带初三班主任和初三毕业班语文。我即感到惊讶又觉得难以胜任,因为当时学校分配的中文、政教学科的大专毕业生和高中专生有几个,我仅凭中师文凭怎敢担此重任。领导说,教书和学历有关,但负责的态度比学历更重要,你干,干不好不怨你。这个班共17名学生,年龄普遍偏大,最大的年龄18岁,只比我小2岁,个子比我还高。接了这个班以后,我下了很大的功夫,想了很多的的办法,吃了很多的苦头。1994年6月中考10人参考,10名学生语文最低分72,齐文丽同学以111分的高分位居全县第一,该生当年考入陕西省卫生学校。我的成绩位居九年制学校第一,也位居全县第一。当年教师节乡政府召开表彰会,给我奖励了568元奖金,比我当时一月工资的3倍还多。负责任,能催生出智慧和能力,促使人去做好事情,并因工作成功而感受到一种尽责和胜任的欢愉和满足。无论干什么工作,只要负责任,就会想办法,就会下功夫,就会动脑筋,就会拼全力,就会把工作放在心上。诸葛亮在《出师表》中说"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就是对高度负责态度的生动写照。我进入双中18年,带初三政治14年,我在工作中把责任放在第一位,对学校负责,对学生负责,对家长负责,对自己负责。负责任干什么工作都不会干的太差,不负责任干什么工作都不会干的太好。负责任的人心累,但内心也感到坦荡踏实问心无愧。

二、熟能生巧,准确把握教材是提高教师教学效果的基础。

回想起2001年9月带第一届初三思想政治时的情景,至今令我记忆犹新。那是第一次带初三政治课,我对教材不很熟,教学联系社会、生活和实际不强,知识间不能很好融汇贯通,只能就课本教课本,自我感觉教的都别扭,学生学的也没有兴趣,02年6月陕西省政治第一次实行开卷考试,我的中考成绩在全县14个学校中位居第8,位居学校倒一。我觉得很不好意思,好像做了亏心事一样,无地自容。第二年,领导让我继续留在初三,我在第一年教学的基础上,认真反思教学中的失误,()在熟悉教材上下功夫,精心设计教学过程,下大力气抓学生。功夫不负有心人,03年中考我由02年的全县第八名上升为第二名,得到了学校的奖励。到今年,我留在初三岗位已经战斗了14年。在这14年中,我先后教过人民教育出版社的《思想政治》教材,山东人民出版社的《思想品德》教材,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的《思想品德》教材等三种版本教材。经过十几年的摸索、学习、实践、积累,现在对初三思想品德课程标准,知识体系,中考考点等比较熟悉。甚至抛开书对陕教版初三全一册四个单元13课29个框题147页教材内容,哪个知识点在那一页,我都能回答的八九不离十。在督促学生识记知识点时,我把知识点以问题的形式整理在大屏幕上,让学生先给我提问,学生提任何一个问题,我答不上,学生收拾我。然后我提问学生,学生答不上,我收拾学生,学生信服没有怨言。上课时可以不带课本和资料只身进教室,一节课轻松自如,深入浅出、游刃有余、风趣幽默,学生听的也有兴趣,一节课一会就到点了,起到了思想品德课德育的功能,教育教学效果好。也极大地增强了我教育教学的自信心,增强了学生对老师的信任感和敬佩感。

三、上课风趣幽默是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关键

有的人认为初中最枯燥乏味的课就是政治和英语,学生最不爱上。可是,学生对我的思品课却抱有很高的兴趣。我的课堂总是充满欢乐,充满笑声。我在教学中,一是把课本知识和学生生活实际结合起来,让学生从放牛、喂猪、打柴、种地、打猎等凤县学生熟悉的劳动中去感受和体验。如在讲解初三第七课"公平合作有利于创造良好的条件,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这个知识点时,我以凤县个体户经营"热面皮"为例,在经营中质量优、数量足、服务态度好,体现公平,则顾客盈门。在经营中质量劣、数量少、服务意思淡漠,不公平则门前冷落,甚至关门大吉。再引入赵丽蓉和巩汉林的小品《打工奇遇》的片段"宫廷玉液酒,一百八一杯,就是那二锅头,掺的白开水"两相结合,说明这个道理即形象生动、浅显易懂又风趣幽默。我在讲解"公平总是相对的,是相对某种规则或某种不公平状况而言的,公平并不是否认差别,更不是平均主义"这个知识点时,我创设了两则情景,一是公司老板给员工分苹果,由粗分到逐步细分,越分越细致,越来越公平,但永远达不到绝对公平;二是同等条件的大学生到单位任职,根据工作表现确定工资待遇,说明"公平并不是否认差别,更不是平均主义".形象生动,浅显易懂,一目了然。二是把课本知识和电视小品、公益广告、影视片段等结合起来,让学生从自己喜闻乐见的文艺作品中去感知和体会。三是在课堂上使用幽默风趣的语言,课堂教学语言适时地使普通话和方言结合,白话语和文言文结合。有时候也可以现场编一段顺口溜或排比句、对仗语,有时候也可以背诵一段古文,如教学"受教育既是公民的权利又是公民的义务"这一知识点时,背诵《伤仲永》,并以此为材料编题训练。练习题如下:(1)运用所学知识,评价仲永父子的做法?(2)在今天,保障仲永享受受教育权的法律有那些?(3)假如你是仲永的同学,让你去劝仲永的父亲让仲永返校上课,你打算怎么说?(4)经过劝解仲永的父亲仍然不让仲永返校上学,仲永应该怎么办?(5)经过劝解仲永终于回到了学校,假设你是仲永,你准备如何履行受教育的义务?如此设计,即增强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又训练的全面,效果比较好。学习"社会理想"时,运用陶渊明的《桃花源记》作为材料,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理解。在教学"未成年人同违法犯罪行为做斗争,既要见义勇为更要见义智为"这一知识点时,我引用《童区寄传》,以此启发,效果良好。第四种课堂幽默的方式,就是教师适当的情景表演,神情的表演或动作的表演,都会让学生耳目一新,开怀大笑,于教与乐。在教学上,能有一个好的教学质量。教学中善于将复杂的、难懂的知识用简单的、通俗易懂的语言向学生讲清楚,学生的成绩能有质的提升,并乐意向教师学习。

四、创新课堂是教育教学的灵魂

思想品德课也有创新,思想品德课也应该创新。创新课堂是教育教学的灵魂,是显示个人教学魅力吸引学生集中注意力的着眼点,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根本,是现代教育教学理念的基本要求。我在思想品德教学中构建创新课堂主要有下列做法。一是努力做到教学方法常变常新。一成不变的教学方法令学生枯燥和厌烦,教学方法不说节节新,也要做到经常新,时常变换花样,这样才让学生感到好奇,才能吸引学生。我常用的方法有讲授法、设计问题自学展示法、先测后学法、活动式教学法、情景式教学法、案例式教学法、针对问题讨论法、社会热点分析法等。二是注意从学生生活挖掘教学资源,我们生活在西部山区农村,丰富多彩生动活泼的秦岭山区生活经历给教学提供了丰富的资源,教师注意挖掘出来,学生感到即亲切自然又形象生动,师生容易产生共鸣,往往给学生很多启迪。三是教师要有创新的思想。不要因循守旧,不要循规蹈矩,在教学中敏锐地抓住一切所能的素材运用于教育教学。把学过的一些课文如《美丽的公鸡》《渔夫和金鱼的》《伤仲永》《农夫和蛇》《东郭先生和狼》《掩耳盗铃》《谁是最可爱的人》《小马过河》《骆驼和羊》《桃花源记》《咏鹅》《菜园小记》《记一辆纺车》等,唱过的一些歌曲如《种太阳》《走进新时代》《美丽的祖国》《常回家看看》《歌唱祖国》《时间都去哪儿了》等,还有校园发生的一些正反面事件,社会生活中的热点焦点性问题纳入课堂教学,作为情景或设计成问题,让学生谈启示,谈教训,谈体会,谈做法,谈看法,很好的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对学生起到了教育的效果,也极大地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学生对教师的敬仰之情,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培养创新精神,教师思想不能落伍,不能因循守旧,不能老态龙钟。而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紧跟时代步伐,紧扣时代脉搏,掌握时代热词、热门事件及时向学生发布,让学生去体会去感悟去思考去探究。事件不能只局限于政治事件,应广泛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科技、文艺、体育、社会各个方面。每个教师都是有自己优势的生命体。只要善于激活自己某一方面的长处,那么他就可能爆发出惊人的工作潜能。发现和积极培养具有独特风格的特长教师。不同的教师有不同的特长。有的擅长美术,有的擅长音乐,有的擅长朗读,有的擅长板书,有的擅长运用多媒体手段。每位教师要充分了解自己的个性、特长、爱好等特点,并努力创造条件培养自己的特长。教师的特长就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着力点。

五、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是取得良好教育教学效果的重要条件。

现代教育理念对师生关系的定位是,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是课堂的主导,师生是平等的朋友关系。教师只要理解了这句话的内涵,在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真正体现这句话的要求,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就不难建立起来。建立起良好的师生关系,人际关系和谐,互相尊重信任,亲其师而信其道,就会收到较好的教育教学效果。尊重他人是获得他人尊重的前提。师生关系平等和谐的基础是尊重学生。尤其是涉及到学生人格尊严的问题,一些敏感性的问题,特殊家庭学生,身体上的特异,情感上的问题,父母的有些问题,还有学生个人的隐私等,作为教育者的老师都应该给学生以充分的尊重。不尊重学生,不顾及学生的面子,不仅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起不到应有的教育效果,还有可能会和学生形成对立。尊重学生还体现在尊重学生的家长上。学生犯了错误,学生学习差,我一般不提倡常叫家长,但要向学生讲清,不叫家长并不意味着回避问题,而是父母工作忙,凤县交通不便路途遥远,父母身体不好,怕父母操心。让学生感到老师是替他着想的,是尊重他的,他就会感激老师,就有了转变的念头。但一旦把家长请到学校,那一定要做到尊重家长,让子女感受到老师对他的父母是尊重的,这样老师家长甚至学生三人就站在了一起,达成了共识,起到了好的教育效果。千万不能老师坐着,家长站着,学生哭着,老师暴跳如雷,兴师问罪,喋喋不休,家长一句话也插不上。这样约见家长,脾气好的家长不啃声,脾气大的家长当面和你闹翻,导致老师家长学生形成"鼎立"局面,这样后面的工作就不好做了。尊重学生还体现在身教重于言教。用埋头苦干认真工作来影响学生感染学生,而不是仅仅说教。伟大作家路遥说"只有劳动才最让人尊敬和感动".以身作则,身教重于言教。让学生信服,形成良好的师生关系。我赞成宝鸡高新一中语文名师工作室张宏老师的观点"把孩子当孩子,让孩子做自己".有的人说,在对待学生的态度上,那就是爱和尊重。支玉恒老师年近古稀,喝口水还向学生"请示",一声声亲切真诚的"孩子们",叫得每个学生心里热乎乎的。于永正老师亲切地摸着学生的双肩,那就是温暖,那就是爱和尊重。

六、不断学习充实自己,使个人业务成长和发展的源泉

要深入浅出的驾驭教材,要使教学风趣幽默,要具有较强的人格魅力,就需要在平时加强学习,不断积累。我一是注意向自然和习,我出生在山区,长在农村,现在虽然在县城教书,但我喜欢农村,热爱农民,大自然的四季更替,农民们的悲欢喜忧,都是我情感关注的重点,于是农村的牛羊猪鸡土地庄稼山水情,农民的春播秋收悲欢离合事,往往能拨动我内心的最强音,反映到课堂上,也往往能和学生们产生深深的共鸣。社会生活博大精深异彩纷呈,我注意深入社会观察社会,了解社会百态,品味人间真情,思考社会事件。二是通过媒体学习,网络、电视、QQ群、微信平台、报纸等都是学习的重要渠道。收看中央台的《百家讲坛》,《焦点访谈》《今日说法》《新闻联播》《东方时空》、纪录片、纪实片和地方台的法制节目、历史剧等等都是我经常看的内容。经过不断的积累,不断的学习,使自己的知识也逐渐丰富,不断更新,自己在教育教学中驾轻就熟,得心应手,即感受到教学的快乐,也让学生得到了好的影响和间接的知识熏陶。

学习的关键在课堂,课堂的关键在教师。教书是一种职业,教学是一种艺术。如何把二者有效结合起来,就要靠教师的钻和悟。让我们在斯霞"童心母爱"教育思想的引领下,在育人的道路上育己,伴随着学生成长,让我们也一起成长。让我们在阅读一本又一本、一年又一年"学生"这部书中,走向幸福快乐的教育生活。此为我的不成熟的做法和粗浅体会,不妥请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思想品德课教学心得体会(三)

学高为师,身正为范

苗婧舟

思想品德课是一门对理论和实践要求都很高的课程。要想让学生坚定信念学习,就必须让学生知道学习思想品德课的重要意义。大多数人对这门课的学习存在一个误区,认为只要能记能背,就可以把思想品德课学好,考试得了高分,就够了。其实,初中阶段,正是青少年成长的一个关键时期,初中政治课的开设,一个关键的任务是帮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帮他们正确处理与外部世界的关系。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学高为师,身正为范。老师不仅要做好教学工作,在日常生活中,也应该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注重自身的修养。

第二,不仅要帮学生解决学习中的问题,而且要分析每一个学生,了解他们的内心世界,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遇到的困惑。平时多与学生谈心,这是了解学生的第一步。与他们谈心只是纯粹的交流,不能带有目的性,可以谈家庭、谈社会、谈他们的同学。在谈话中了解他们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学习观、家庭观,了解他们最想要的是什么,了解他如何与家人相处,了解他们对学习的看法与做法。分析是全面了解学生的金钥匙,通过与学生的谈话,了解其内心世界;通过家访了解他们在家的表现;通过其他同学,了解他们的日常行为。对这些进行综合分析,可以对一个学生的基本情况有大概了解。了解学生是一个连续的过程,因此,每一次了解后都要做好记录,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去正确认识学生,掌握学生的变化,帮助其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

第三,我们要明确,初中思想品德的教学不是背诵的教育,它是一种能力的培养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要注意加强学生学习的体验性,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独立思考、合作探究,发展学生收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培养学生获取新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交流与合作的能力。要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体现出"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以学生的发展作为终极目标"的教育理念,教学中要确实把学生摆在主体地位,以思想品德的综合知识和学生的亲身体验为载体,不断地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作为教师,对学生要耐心引导,久而久之,学生感受到教师的态度,自然愿意和教师亲近,课堂上愿意把自己的想法和老师同学交流。学生处于一种轻松、和谐的氛围中,他们的思维也处于活跃、流畅的状态,这样才可以使各种观点自由畅通,可以为个性的发展提供最为广阔的空间。在宽松、民主的氛围中,学生才可以集中精力思考问题,形成自己独特的见解。这样,学生的个性才能得到较好的发展。教师要抛弃所谓的"师道尊严",要把自己作为平等活动的主体,学生才可能在课堂上敞开心扉、畅所欲言,让课堂洋溢出宽松、和谐、愉悦的气氛,学生才会把课堂当作吐露自己心声的场所,这样才能启动学生的积极性、自发性,使每一个学生都能够真情投入,有话说、想说话;真情流露,说真话,说心里话。教师要无偏颇、无成见、无条件地关注全体学生,为每一位学生提供平等参与活动的机会。

初中思想品德新课程标准学习心得


本页是小编最新发布的《初中思想品德新课程标准学习心得》的详细页面,觉得有用就收藏了,重新排版了一下发到这里,为了方便大家的阅读。

经过对政治新标准的学习培训,让我深刻的体会到过去的大纲存在的种种问题.过去的教学大纲要求的太死,对政治的模式、知识点以及知识面都被一个框框僵化了,而且每节课所教的内容死板,必须在当节课完成。老师还必须将完成规定的知识范围,并不重视是否能接受、是否能理解,学生完全是被动的听课,留给学生讨论、自己调研的空间极为有限。对学生的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功能,忽视促进学生发展的功能;评价单一,基本以书本知识为核心,采用纸笔考试,统一标准。这种评价方式严重制约了素质教育的推进,影响了青少年身心健康的发展,用这种方式培养出的人,是难以适应未来社会发展的需要。我听得很认真,为了进一步把新课标精神落实教学中,现把参加培训的心得体会总结如下:

一、培训让我知道了课标的重要性

在我教学的初期,我只对教学大纲的要求就比较重视,这两天听了吴夏虹等几位老师的讲解之后,才意识到对课标认识的重要性。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估的依据,是国家管理和评价思想品德课程的基础。我们的很多教学行为是不是恰当,只要参照一下新课程标准,我想我们的心里就有数了。

二、培训让我明白了新旧课标的不同之处

初中思想品德课程标准是十年来首次大规模修订,最全面的写作网站 新课程标准与旧课程标准相比较,主要在三个大的方面共九个内容的重大修订,即:1.“成长中的我”部分的重要修订:(1)增加有关生命教育的内容;(2)引导学生体会青春期的美好之处;2.“我与他人和社会”部分的重要修订:(1)要求学生学会与父母有效沟通;(2)要求学生增强与家人共创共享家庭美德的意识和能力;(3)引导学生“领会学校生活的幸福”;3.“我与国家和集体”部分的重要修订:(1)积极关注青少年成长的新环境——现代媒介;(2)补充“了解不同劳动和职业的特点及其独特价值”这一内容要求;(3)进一步增强了民族团结教育的针对性和时代性,根据我国多民族的基本国情,按照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总体要求,在原有民族团结教育内容中更加突出了“民族交往、交流、交融”和“共同发展”的内涵;(4)强化了法制教育的内容。

概括起来讲,主要是要增强生命教育、相处之道、网络文明、民族团结、劳动观念、法制教育等方面的内容。

三、培训让我明确了实践新课标的方向

1、必须努力学习新课标,更新教学理念。

课改目标好,但最终要由每位实际去落实。由于本次课改幅度很大,无论是在教学目标,还是教学内容,以及评价标准方面都不同于以往,所以首要问题就需要我们教师认真学习新课标,搞清它新在何处,各种日常写作指导,教您怎样写范文 改在何处,主要不同在哪里。

2,要善于学习、广泛汲取,合理利用教材现有教育资源与合理扩充。结合新课程的特点,加强学生活动设计与研究,教学中努力创设宽松、愉悦、和谐、平等的课堂氛围,吸引学生参与。注重关注学生状态,教师要学会倾听、接纳,学会点拨与必要的引导。在营造良好教学氛围中教师要学会真诚与微笑,要善于使用鼓励性语言与形体语言,激发学生学习参与热情。

3、新教材给了广大教师更为广阔的发挥空间。教材只是一个实现教学目标的工具,不必再以教材为核心,教师可根据教学目标,学生实际去更好地寻找资料,采取多样的方法与途径组织教学,增加课堂活动空间,同时给学生以施展自己才能、说自己想说、问自己想问的问题,从教师从同学那里得到启示帮助,增加了与同学交流的机会,学会怎样与人沟通与合作。

4、新课程下的课堂,不再仅是教师在唱主角,更突出地体现出师生互动,心理交流与对话。表现为学生与教师即是师生关系亦是朋友。

5、课程标准的改革使教师能够用较为科学发展的眼光来评价学生,看待学生。课改后的评价原则有一点谈到,“更要注重发展、变化和过程”。课改前,由于面临及格率和优秀率的压力,教师主观上也知道应发展客观地来评价学生,但在这两率的压力下,不自觉地就把成绩放在了第一位,写作网,教您怎样写范文 忽略了其他评价标准,往往重知识的传授轻学生意志品质的形成与培养。把学生用统一的尺子去量,在情感上、在语言上、在期望值上就有了明显的差别,这种状态于无形中影响了学生,压抑了学生的健康成长。

6、新课程使学生的心扉慢慢向你敞开,把你当作自己的朋友。有些话和问题愿意和你说,愿意听听你的意见,主动寻求你的帮助。

7、用我的眼睛看世界。学生感悟到的事物还应上升到表达出来,说给别人听。这对品德对能力的形成是一个提升。同学眼中的世界是丰富多彩的,他们的心也在这多彩的生活中敞开来,教师才更能走进他们的世界,去更好地引导他们。

综上所述,是本人在这次学习中的一些主要收获使我却受益匪浅。最后,我想说的是,本人将会继续加强对修订后思品课标的学习,让思品课标更好的为我们的教育教学服务。


关于思想品德课教学的几点看法


一、课堂强调教学效率,在培养兴趣同时,提高分析能力。
课堂是师生交流的主要场地,也是老师传授知识、学生获取知识、培养能力的重要途径。课堂的教学效率直接关系学生成绩的好坏,下面就如何提高课堂效率,谈谈自己的看法。
1、引导学生对已学知识进行分析引申,思想品德课是一门系统性较强的学科,各章节、各知识点之间都有着内在的联系。在学习新知识之前,适时引导学生对已学相关知识进行分析引申,并创设一定的课堂情境,提出延伸性问题,这样就使学生轻易接受新知识,并能将新旧知识有机联系,与此同时,分析能力也有所提高。
2、课堂穿插时事趣闻,提高学习兴趣。
思想品德课理论观点多,学生听课易有厌烦疲惫心理,这时,老师需要有适当的招数刺激学生。我常用的方法是“时事法”。具体做法是上课之前先明确本节课必须完成的教学内容,告诉学生,如大家学习态度认真,教学任务完成且效果良好,在剩下时间将讲评时事。讲评时事,是学生最感兴趣的事。因此为了能让老师有足够的时间来讲评时事,学生之间就会彼此互相监督、督促,使教学顺利有效就行。讲评时事时间,应该是让学生最兴奋的时刻。当然这一时刻,老师不能就事说事,应该引导学生就所讲时事利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评论,哪怕是一两句都行,这么一来,教学任务完成了,学习兴趣增强了,分析能力也逐步得到提高。
二、课后引导学生及时整理知识。
善于整理知识,是提高思想品德课学习效率的有效方法,而这一工作,应该由老师配合学生共同完成,老师可引导学生进行以下几种方法整理知识。
1、构筑知识结构图法,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相关知识可用这一方法整理。
2、归类分理法,如我国基本国情的有关知识可按初级阶段问题、人口问题、资源问题、环境问题等方面进归类。
另外还有图文整理法和比较整理法等。
三、做好试卷分析
试卷分析工作着重从两个方面入手
1、学生分析、学生讲评、老师补充。学生分析包括学生分析试题的命题意向和自己的答题情况,特别是错题的相关情况。学生讲评是学生与学生之间的相互评价,主要是点明对方存在的问题,最后才是由老师进补充,总结大体情况。
2、注重审题技巧与答题技巧。
试卷分析过程也是提高率题技巧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帮助学生逐步学会如何正确审题,找准题眼,抓准关键词。答题技巧主要是书写规范,条理清楚,答案要点序号化等这一系列细节性的事情,以避免不必要的意外。

感悟初中思想品德教学


新课标实施已经几年了,许多政治课教师变为了思品课教师,而新课标的要求与我们的现实的考核存在矛盾,让许多人难以适从。但矛盾不是普遍存在的吗?好多事物不都是矛盾的吗?特别是中考政治学科推行开卷考试,试题趋向开放性试题后,很多学生的认识中还存在不少误区,如:开卷考试不复习;开卷考试不用记忆;翻翻书就可找到;试题容易;试题要求高、难度大;开放试题答案不唯一,多抄几段就行了;等等。由此产生的问题不容忽视。在实施信的课程标准,在当前课程改革和评价改革要求的新形势下,师生都要转变观念,与时俱进,稳中求新,从容应对来自各方面的挑战。

一、培养学生学习的兴趣

学习兴趣是构成学习动机中最现实、最活跃的成分,对于促进学习效果、智力发展、能力培养及教学质量的全面提高有着重要作用。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老师则是点燃学习兴趣的火炬。”有了兴趣,才会主动积极,执著地去探索,使学习获得明显的成效。从实际情况看,学生对哪门课感兴趣,便会对哪门课产生强烈的学习动机,并萌发积极的思维意识。而学生的学习兴趣是在一定的情景中发生的,离开了一定的情景,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然而,并不是所有的情景都能对学生的学习兴趣起激励作用,只有那些带有探索因素的问题性情景才具有强大的吸引力,才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结合教材的特点,运用多种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设置学习障碍,能激发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设置学习障碍干扰学生,即“布惑”,使学生处于真假难辨的情景之中,并以此激起学生探讨问题的兴趣,有了疑问,学生就会积极思考并去解决问题,并去享受解决问题的快乐。如我们在讲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意义”时,提到了“体现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此时可向学生“布惑”:“目前我国经济还落后于许多资本主义国家,为什么还说社会主义制度优越呢?”针对这个问题,引导学生取查阅资料,运用纵横比较的方法,即不但比现状,还要比起点,比发展历史,从而比出两种经济的发展速度,以此证明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通过动手、动脑让学生比较信服,也觉得丰富了只是,增长了见识,增强了兴趣。又如,在课堂教学中,巧妙运用那些内容深刻、耐人寻味、诙谐幽默的趣味性语言,运用录像、表演、歌曲等创设教学情景,激发情感等,必然使教学过程更轻松、更有乐趣,更有效。

教师在教学中无论采取何种方法,都应着眼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情感。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问题,掌握知识,培养能力,提高觉悟。

二、稳扎稳打,稳中求新,落实三维目标的统一

目前初中思想品德课的现状是新课标、新教材、老考法。我们在积极探索新教法、活动方式的同时,更要把重点放在三维目标的统一上。特别是知识目标一定要适时落实到位。因此我们必须处理好这个矛盾:新课标把情感、态度价值观放在第一位,能力其次,最后才是知识。而无论期末考试还是中考,都要考,而且是闭卷。情感怎么考?没法考。目前,我们对教师教学成果的考核还是用学生的成绩来衡量,所以从实际考试来看,还是落实到对课本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只注重课堂改革,把课上的形式多样,放手让学生活动,联系时事新闻、多媒体运用等,这样一来学生高兴了,但往往容易忽视对课本知识的把握。或者可以说没有足够时间去把握。而只注重知识目标,我们的课会失去吸引力,学生丧失兴趣。我们就一定要把握好课堂思想性与实用性的统一。一方面要积极探索,适应新课标要求,一方面要落实知识目标,应对考试。

三、加强师生交往,转变教学方法

目前,从考试分值的角度说,该门课程在无形之中定位了“小课”的地位,每周就2节课,按传统方式精打细算安排时间,学新课的问题能解决,往往考试、考核的效果不是很理想。因此,我们就必须丰富师生交往形式,重过程,以过程为主线,巧妙将研究性学习引入课堂,整合多媒体资源,从分发挥多向交往的功效。如:可以充分挖掘学生课前准备的作用,让他们课前预习,学会收集资料等,创设情景,适当的让学生执教。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尽力为他们提供方便,也可以加强交往,共同讨论。此时,他们觉得自己将可能会象老师那样为同学们上课就会更认真的做好预习、分析教材的工作。这些工作做细做好了,相应的思想观念也会留在脑海中,在潜移默化之中就可以影响他们的思想、行为,进而实现该门功课的目标。在教学过程中,我们也可以适当的引入小组学习,大组讨论,增加些活动课,也可把一些教学的任务安排到班会活动中。这样,学生的兴趣、爱好、态度和思维能力、判断力、表现力、组织能力等都会得到一定的增强,从而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也能扩大学生的自主活动空间,增强师生交往的多维性。

总而言之,无论过去、现在还是将来,中学思想品德课的教学内容始终是决定和表现人们的信念、信仰以及价值观的核心。在所有学科中,中学思想品德课是学校德育的主阵地。而思想品德课要有效地发挥德育功能,关键在于变革创新。惟有这样,思想品德课才能被赋予更强的影响力和更广泛的学科功能。但是,当前的考核制度不做适当调整,展示课很大程度上就成了表演课,心里必须想着下节课如何复习,或许也会影响到它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的作用,美丽就很难坚持。对课改我们怀着极大的热忱,但大家都过着柴米油盐的日子,谁能不食人间烟火呢?我们都希望师生都能在考核中取得较好的效果。而在现实生活中某些学生品行端正,学习非常刻苦,但一考试,就不理想,思品也不例外,你说这样的学生是好还是坏?简单甚至是唯一的考试方法,剥夺了大部分学生体验成功的权利,“老师,我真的很努力了,可为什么还是这么差?”是他们发自心底的呼声,我都不知该怎么回答他们。说心理话,眼看着某些学生一天天对学习失去信心,我们却无能为力,再好的说教又有什么意义呢?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