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工作总结 > 设计人员工作总结 > 导航 > 设计人员个人工作总结范文汇总

设计人员个人工作总结范文

设计人员个人工作总结范文汇总。

小编为您提供了“设计人员个人工作总结范文”,你知道范文文章的写作方法吗?在学术领域中文档处理技能是刚需,范文是我们写作的重要参考。范文通过案例向我们展示了如何实现整体构思,以下只是提供一些参考资料请大家仔细阅读!

设计人员个人工作总结范文(篇1)


模具设计人员是制造业中非常重要的一环。他们负责设计和开发用于生产各种产品的模具和工装夹具。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详细讨论模具设计人员的工作职责以及他们在制造过程中的重要性。


模具设计人员的主要工作职责是根据客户需求和产品规格,设计和开发出高质量的模具和工装夹具。他们需要与工程师、制造商和客户进行密切合作,以确保最终产品的质量和符合客户的要求。


在进行模具设计时,模具设计人员需要考虑多个方面,包括材料选择、气体和液体流动、产品的尺寸和形状等。他们需要运用各种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软件和其他相关工具来进行模型设计和分析。他们还需要制定详细的制造工艺流程以及模具部件的加工工艺,确保模具的制造过程高效且符合生产要求。


模具设计人员还需要进行模具的模拟和测试。通过使用虚拟模拟软件,他们可以在计算机上模拟出模具的工作情况,并对其进行优化和改进。这有助于降低模具制造的成本,提高生产效率,并减少产品开发周期。


除了模具设计,模具设计人员还需要进行现场的调试和优化工作。他们需要与生产人员密切配合,确保模具在生产过程中没有出现问题,并及时对其进行修复和调整。他们还需要根据实际生产情况进行反馈和改进,提高模具设计的质量和效率。


模具设计人员的工作对于制造业来说非常重要。他们的设计决定了产品的质量、生产效率和成本。一个优秀的模具设计人员可以通过设计出高质量的模具和工装夹具,为企业带来巨大的竞争优势。


模具设计人员是制造业中不可或缺的一环。他们需要具备扎实的工程知识和丰富的设计经验。他们的设计工作对于产品的质量和生产过程的效率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通过不断提高自身的技术水平和专业能力,模具设计人员可以为制造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设计人员个人工作总结范文(篇2)


模具设计人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职位,他们的工作是为了制造各种不同类型的模具,用于生产各种各样的产品。在现代工业制造中,模具扮演着非常关键的角色。因此,模具设计人员的工作必须非常细致、专业,以确保所设计的模具能够满足生产需求,并能够以高效、可靠的方式进行生产。


模具设计人员需要充分了解产品的要求和设计规范。他们通过与客户和其他相关部门的合作,了解产品的尺寸、形状、功能等方面的要求。在这个阶段,精确明确的沟通是非常重要的,只有充分了解产品要求,模具设计人员才能确保所设计的模具能够满足客户的期望。


模具设计人员需要具备良好的技术与创新能力。模具设计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领域,需要运用各种设计软件和工具,进行三维建模、结构分析等工作。同时,他们需要保持对新技术和材料的了解,并灵活运用到模具设计中。只有不断创新和进步,才能设计出高质量的模具,为产品的生产提供支持。


另外,模具设计人员需要具备严谨的工作态度和耐心。模具设计是一个需要反复修改和完善的过程,每一个细节都需要仔细考虑和调整。他们需要耐心地与其他部门进行沟通和协调,解决各种问题和困难。只有细致入微地工作,才能确保所设计的模具在生产过程中不出现问题。


模具设计人员还需要具备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在模具设计过程中,他们需要与其他领域的专家进行合作,例如制造工程师、材料专家等等。他们需要共同研究和解决各种技术问题,并协调各个环节,确保模具的设计与生产无缝衔接。因此,良好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对于模具设计人员来说至关重要。


模具设计人员需要具备良好的时间管理和压力承受能力。模具设计是一个有严格时间限制的工作,他们需要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设计,并确保设计的质量。同时,面对生产紧迫的压力,他们需要保持冷静和稳定,确保设计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模具设计人员的工作是一个复杂而重要的工作。他们需要具备深厚的专业知识和技术能力,具备创新和沟通能力,还需要具备良好的时间管理和压力承受能力。只有在这些方面全面发展和提高,才能成为一名优秀的模具设计人员,为生产的顺利进行和产品的高质量提供有力的支持。

设计人员个人工作总结范文(篇3)


作为模具设计人员,我的主要工作任务是根据客户需求和产品设计要求,设计和开发各种类型的模具,为生产线提供支持。在过去的一段时间里,我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取得了一些成绩。在这篇文章中,我将详细介绍我的工作内容、技能和成果。


我要和客户沟通以了解他们的需求和要求。这些需求可能包括产品的尺寸、形状、结构以及材料选择等。通过与客户的沟通,我能够更好地理解他们的期望,并相应地进行模具设计。


在获得客户需求后,我开始使用CAD软件绘制模具的三维模型。我熟练掌握各种CAD软件,如SolidWorks和AutoCAD等,能够根据具体的需求做出精确的设计。在设计过程中,我要考虑到模具的制造工艺、结构复杂性和使用寿命等因素,以确保设计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在进行模具设计的同时,我要与制造工程师、模具制造商和其他相关部门合作。通过与他们的密切合作,我能够更好地了解制造工艺和限制,并及时解决在设计过程中出现的问题。我还与生产部门合作,反馈模具设计的优化建议,以提高生产效率和质量。


除了设计模具,我还负责进行模具的测试和修改。在模具制造完成后,我会对模具进行必要的测试和调整,以确保其能够满足产品的质量要求。如果需要对设计进行修改,我会及时与相关人员沟通,并进行相应的调整。这样可以保证模具在生产线上的正常运行和效率。


在过去的几年里,我在模具设计方面取得了一些显著的成果。我成功设计开发了多个复杂的模具,不仅满足了客户的需求,还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我还参与了一些项目,成功解决了一些困难问题,并为公司节约了成本和时间。


在工作中,我意识到模具设计人员需要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创新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与客户和团队成员的沟通是非常重要的,这有助于确保设计的准确性和及时性。创新和问题解决能力可以帮助我更好地解决设计中的挑战和难题,推动项目的顺利进行。


小编认为,作为模具设计人员,我的工作是设计和开发各种类型的模具,为生产线提供支持。通过与客户、团队和其他相关部门的合作,我能够设计出符合客户需求的高质量模具,并为公司的发展做出贡献。我将继续努力学习和提升自己的技能,为公司的成功做出更大的贡献。

设计人员个人工作总结范文(篇4)

尊敬的领导:

首先感谢各位领导对我的肯定,让我有机会成为公司的一员,。

我是06年8月份来到公司,在公司担任平面设计一职,在新的环境中,为搞好积极向同事学习,向领导请教,很好的完成了领导交待及客户要求的各项业务,顺利圆满的完成本职。

在来公司这三个多月的时间里,完成平面中大大小小200多件作品,并积极配合同事完成部门的其他一些业务。

在公司内时刻谨记公司的规章制度,按时出勤,不做违反规定及有违公司形象的事。

热爱自己的本职,热心为客户服务,积极完成客户的要求,一直保持着良好的心态,所谓“心态决定状态,状态决定成败”,只有保持这样的态,才能更好的为客户服务,让客户满意。

回顾参加来的'情况,对照职责,认为自己还是称职的,但也存在着诸多不足:

首先,在业务范围上还有待于进一步提高;

其次,自己在综合素质上距公司要求还相差甚远。

这些不足,有待于在下步中加以改进和克服。

在下一步的中,我要虚心向其他同行和同事学习业务方面的经验,借鉴好的方法;同时在业余时间努力学习更多的知识,扩大猎取知识的范围,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质和业务水平,使自己的全面素质再有一个新的提高,以适应公司的发展和社会的需要。要进一步强化敬业精神,增强责任意识,提高完成的标准。为公司在新的进程再上新台阶、更上一层楼贡献自己的力量。

软件部:**

xx年11月28日

设计人员个人工作总结范文(篇5)

时间一晃而过,转眼间试用期已接近尾声。在这段试用期中可以说是有喜也有忧。喜的是和同事们工作相处中,自己慢慢转变为一个社会人,自身实践经验和工作能力得到提高。忧的是自己还有许多方面有待于提高。

记得初到公司时,我对公司的了解仅仅局限于公司网站的简单介绍,除此之外,便一无所知了。但是,在领导和同事们的支持和帮助下,我不仅加深了对公司的了解,而且很快就掌握和熟悉本岗位工作的要求及技巧,严格做到按时按量完成产品终端页等页面的制作,保证页面的与效果图的一致性和页面在各个浏览器中的兼容性。同时,减少页面中冗余的代码,保证页面的加载速度。此外,注意用户体验问题,站在用户的角度浏览网页,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以提高网站的浏览量。

自从担任网页制作以来,虽然在工作中取得了较好的成绩,但也还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例如:工作中没有充分领会领导的意图,有时会忽视公司的工作流程等等,这些都是由于工作态度和细节决定的。这些不足都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加以改进。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将努力提高技术水平,克服不足,朝着以下两个方向努力:

多学、多问、多练来不断的提高自己的各项业务技能。

热情、细致地的对待每一项工作。

短短三个月的时间,我学到了很多专业的知识,能够得心应手开展工作;在一个和谐的环境下,开心的工作;可以说都是受益于各位领导的栽培和各位同事的赐教。

总的来说,由于本人工作经验不多,能力还有欠缺。虽然能胜任本职工作,但是社会在不断的进步,技术在不断的更新,我还需要更多的磨砺。为此,今后在工作中,我需要进一步增强开拓创新精神,刻苦钻研新的技术。在上级的正确领导下,努力拼搏,扎实工作,以更好的质量、更高的效率、更扎实的作风做好本职工作,为我们这个光荣的集体、辉煌的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

设计人员个人工作总结范文(篇6)


模具设计人员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职位,在制造业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他们负责设计和开发用于制造产品的模具。模具是用于制造产品时所需的工具,是一个复杂的三维结构。模具设计人员需要具备良好的技术和创造力,以确保最终产品的质量和效率。


模具设计人员需要对产品进行深入了解。他们需要了解产品的要求和规格,以及它的用途和特点。只有了解产品的具体需求,才能设计出合适的模具。模具设计通常需要与其他部门密切合作,例如研发部门和生产部门,以确保模具设计符合整个生产流程的要求。


模具设计人员需要运用各种软件工具进行设计。他们需要使用计算机辅助设计(CAD)软件来创建和修改模具的三维模型。这些软件具有强大的功能,可以帮助设计人员更快速和准确地完成设计任务。模具设计人员还需要熟悉相关的计算机工具,如计算机辅助工程(CAE)软件和计算机辅助制造(CAM)软件,以确保模具设计的可行性和制造过程的顺利进行。


在设计过程中,模具设计人员需要考虑多种因素。他们需要考虑产品的外观和功能要求。模具的外观应符合产品的设计风格和美感要求,而功能方面则需要满足产品的使用需求。模具设计人员还需要考虑模具材料的选择。模具需要具备足够的强度和耐用性,以承受生产过程中的高压力和高温。模具的材料选择直接影响到产品的质量和寿命。


另外,模具设计人员还需要考虑模具的制造成本。模具的制造成本直接影响到产品的制造成本和竞争力。因此,设计人员需要在不影响产品质量的前提下尽可能降低模具的制造成本。他们需要考虑如何合理使用材料和减少加工工序,以提高生产效率并降低制造成本。


模具设计人员还需要进行模具设计的仿真和测试。他们需要使用CAE软件对设计的模具进行力学分析和应力分析,以确保模具在使用过程中不会发生破坏和变形。通过仿真和测试,设计人员可以发现潜在的问题并进行相应的改进和优化。


模具设计人员的工作涉及到多个方面,需要综合运用各种技术和工具。他们需要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丰富的经验,能够灵活应对各种挑战。他们的工作直接影响到产品的质量、生产效率和制造成本,对整个制造过程有着重要的影响。通过不断学习和提升自己的技能,模具设计人员能够为企业带来更大的价值和竞争优势。

设计人员个人工作总结范文(篇7)

时光如水,20xx缓缓走进,刚刚熟识的20xx即将从人生的日历上划过。清楚的记得一年前,一个人躺在火车的卧铺上,听着轰隆隆的铁轨声,度过了20xx年的最后一个夜晚,在异地的车站广场,迎接了20xx年的第一个黎明。

那天,看着变动的日期,忽然感觉的又一次的成长,对新的一年充满期待。现在,同样的一天即将到来,回首这意犹未尽的一年,脑海中忽然浮起了两个词:充实和清醒。

工艺、管道全都要负责,还要负责和甲方的联络工作。由于所做的项目都不大,通常由一两个人负责就可以完成了,所以,这些年来做过的项目竟有几十个之多。总觉得自己就像是一个初出茅庐的武林菜鸟,被强制的抛上一片摇摇晃晃的梅花桩。不管是飞箭、长刀、火苗、毒气统统都要试着去挡,更多的时候是试着去挨。如果能过站得住,挨的次数多了依然不死,即便没能成为武林高手,至少能把皮磨厚。就在这样的环境下过了几年,注化、中级职称等证书压在手里,感觉有了点闯荡武林的底气,但心里却感到越来越迷惘,找不到继续努力的方向。于是,终于把眼光放在了外面,自己还年轻,天下之大,应该出去看看,20xx年,走出了自己的职场第二步。

2、开始重视设计本身换工作以前,出现了抵触情绪,工作做的越来越不认真,由于感到压力很大,工作的时候只是想把任务完成,早日交差,甚至会出现很多低级的错误,现在想想都有些后怕。换了工作以后,就好像压在身上的包袱被丢掉一样,整个人都感到十分的轻松。看待问题的时候不再像从前那样只关注何时截止,怎么样才能交差。而是去考虑所做项目的本身,考虑如何设计才是最恰当,项目应该怎么一步步的去做,在做下一步之前应该处理好哪些问题,怎么做才能既降低成本,又保证运行可靠。设计对工程造价的影响非常大,能够漂亮的完成设计工作,又能够为项目节省投资,应该是每一个设计人员都要去考虑的。

设计人员个人工作总结范文(篇8)

一、必须了解的规划条件

规划局的规划要点:建设用地范围即红线范围、地形情况、建设用地面积、建筑规模(地上地下),容积率、绿地率、建筑高度、建筑退界要求、建筑退线要求、建筑间距要求、日照要求、配套公共服务设施要求、停车指标的要求,交通规划及出入口等要求。

二、制作测算表格

根据以上条件,制作测算表格,用甲方提供或甲方大致要求的户型进行强排,估算容积率,对项目定位。下面是万科总结的各类建筑分别对应的容积率数值。面对客户时可以做初步的项目判断。

1.容积率低于x,高档的独栋别墅项目。

2.容积率x,一般独栋别墅项目,密度偏大。穿插部分双拼别墅、联排别墅,可适当降低密度提高品质。

3.容积率x,一般的双拼、联排别墅。

4.容积率x,全多层项目较多。如与低层或联排别墅组合,密度较高。

5.容积率x,正常的多层项目,环境一般。如果是多层与小高层的组合,环境品质较好。

6.容积率x,正常的多层 小高层项目。

7.容积率x,正常的小高层项目。

8.容积率x,小高层 二类高层项目(18层以内)。此时如果做全小高层,环境会很差。

9.容积率x,高层项目(楼高100米以内)。

10.容积率以上,摩天大楼项目。

居住区入口的做法是相对模式化的,设计时要考虑以下问题:

(1)门卫管理方便:用最少的人力兼顾车流和人流管理

(2)出车的安全,门口要留出驻车的空间,让车在路口停留观察交通状况

(3)进车的控制,让误闯的车辆可以及时掉头

(4)人车分行另外,要注意门卫室是景观做还是建筑做,如果是建筑做,是否有退界要求,是否要报批?

三、合理布置路网、考虑消防车道

(一)消防车道

(1)低层、多层、中高层住宅的居住区内宜设有消防车道,其转弯半径不应小于6m。高层住宅的周围应设有环形车道,其转弯半径不应小于12m,当确有困难时,应至少沿住宅的一个长边设置消防车道。尽端式消防车道的回车场地不应小于15mx15m。

(2)联体的住宅群,当一个方向的长度超过150m或总长度超过220m时,消防车道的设置应符合下列之一的规定:

a.消防车道应沿建筑的两个长边设置,消防车道旁应设置室外消火栓,且建筑应设置与两条车道连通的人行通道(可利用楼梯间),其间距不应大于80m;b.建筑的适中位置应设有穿过建筑的门洞,其净高、净宽不应小于4m。

(二)消防登高面

高层住宅应设置消防登高面,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1)塔式住宅的消防登高面不应小于住宅的1/4周边长度;

(2)单元式、通廊式住宅的消防登高面不应小于住宅的一个长边长度;

(3)消防登高面应靠近住宅的公共楼梯或阳台、窗;

(4)消防登高面一侧的裙房,其建筑高度不应大于5m,且进深不应大于4m;

(5)消防登高面不宜设计大面积的玻璃幕墙。

(三)消防登高场地

(1)高层住宅应在登高面一侧,结合消防车道设置不少于一块的消防登高场地,每块消防登高场地面积不应小于15mx8m。

消防登高场地是指供消防登高车实施操作时停靠的停车场地。根据上海目前使用的登高消防车的最大长度为13m,登高车操作支撑所需的硬地宽度为6m,为满足登高消防车的正常作业并为消防人员的施救留出一定的工作空间,本条文规定消防登高场地的面积不应小于15mx8m。

(2)消防登高场地应符合下列规定:

a.消防登高场地距住宅的外墙不宜小于5m,其最外一点至消防登高面的边缘的水平距离不应大于10m;

b.设有坡道的消防登高场地,其坡道坡度不应大于15%;

c.利用市政道路作为消防登高场地,其绿化、架空线路、电车网架等设施不得影响消防车的停靠、操作。

d.高层住宅的消防车道、消防登高场地应避开地下管道、暗沟、水池、化粪池等影响消防车荷载的地下设施,在地下建筑上布置消防登高场地、消防车道时,地下建筑的楼板荷载计算应考虑消防登高车的重量。

(四)安全疏散

1.楼梯间的设置形式住宅设一个楼梯间时,应符合以下规定:

(1)低层、多层住宅,当每套户门至楼梯口的距离不大于15m时,应设一个敞开楼梯间;

(2)中高层住宅,当每套户门至楼梯口的距离不大于15m时,应设一个敞开楼梯间,户门应为乙级防火门或楼梯间通至屋顶平台;

(3)十层、十一层的单元式住宅每单元应设一个敞开楼梯间,但户门应为乙级防火门(户门可朝户内开启)且楼梯应通至屋顶,各单元的屋顶平台应相连通;

(4)十层、十一层的塔式住宅应设一个封闭楼梯间;

(5)十二层至十八层的塔式、单元式住宅应设一个防烟楼梯间,且前室的面积不应小于;

(6)当十八层以上的单元式住宅每单元设一个防烟楼梯间时,应按规定设置连廊。上述规定以外的住宅,其设置楼梯间的数量不应小于两个,并应符合下列规定:

(7)低层、多层、中高层住宅应设敞开楼梯间;

(8)十层、十一层的通廊式住宅应设封闭楼梯间;

(9)十二层及以上的通廊式住宅应设防烟楼梯间;

(10)十八层以上的塔式住宅应设防烟楼梯间。

2.楼梯间的设置要求

(1)楼梯间或前室应靠外墙设置,并应设置可开启的外窗和楼梯间顶部的百叶窗,不宜设机械加压送风,其开窗面积及楼梯间顶部的百叶窗面积应符合有关规定。十八层以上的塔式住宅,当防烟楼梯间只在前室设置可开启的外窗,楼梯间为暗楼梯间时,楼梯间的顶部应设置自然通风窗,有效面积不小于。

(2)自然通风方式的要求:

a.靠外墙的敞开楼梯间、封闭楼梯间、防烟楼梯间每五层内自然通风面积不应小于2m2,并应保证该楼梯间顶层设有不小于的自然通风面积;

b.防烟楼梯间前室、消防电梯前室自然通风面积不应小于2m2,合用前室不应小于3m2;

c.十八层以上的塔式住宅,当防烟楼梯间只在前室设置可开启的外窗,楼梯间为暗楼梯间时,户门不应直接开向前室。

(3)高层住宅至少应有一个楼梯通至屋顶平台,通至屋顶平台的门宜为普通玻璃门,且朝屋顶方向开启。单元式住宅各单元的楼梯间宜在屋顶相连通。

利用屋顶逃生是火灾时常见的逃生方式。为保证人员及时借助屋顶从相邻单元疏散到安全区域,或将屋顶作为避难平台等待救援。

(4)设封闭或防烟楼梯间的住宅,屋顶层电梯机房等房间的门不宜开在楼梯间、前室内。

当确有困难,电梯机房或其它设备用房的门必须开在楼梯间或前室内时,则应设甲级防火门,且门的开启不得影响人员疏散。 (5)剪刀楼梯设计应符合下列规定:

a.剪刀楼梯的两个楼梯应在前室、走道或屋顶连通;

b.剪刀楼梯的梯段之间应设置耐火极限不低于的实体墙分隔。

(6)高层住宅,当地上部分的楼梯间或前室设置可开启的外窗,且地下室为自行车、汽车停车库或机电设备用房时,其地下室的楼梯或前室可不设机械加压送风装置。

(7)考虑到楼梯间或前室采用自然通风方式的住宅,只对地下室的楼梯间或前室设机械加压送风,既不经济,也难以实施。而当地下室为自行车、汽车停车库或机电设备用房时,地下室平时停留的人员较少,因此,楼梯间形式可以不变,对其无自然通风采光的前室和楼梯间也作放宽处理,可不设机械加压送风。

(8)住宅各类楼梯间的设置还应符合下列规定:

a.煤气管道不应穿过楼梯间,当必须穿过楼梯间时,应穿钢管保护;

b.除煤气管道井外的其它管道井,当在每层楼板处采用相当于楼板耐火极限的不燃烧体作防火分隔,且检修门为丙级防火门时,检修门可开在楼梯间或前室内。

(9)商住楼的营业场所、住宅的底层商业服务网点的出入口或楼梯与住宅的出入口和楼梯必须分开设置。

出入口包含平面交通和垂直交通,垂直交通指楼梯、电梯。在住宅建筑中布置商店等公共用房,主要需解决使用功能完全不同的用房放在一起所产生的种种矛盾。为保证住宅安全,防止商店发生火灾威胁住户安全,规定商住楼的营业场所、住宅的底层商业服务网点的出入口或楼梯不得与住宅的出入口或楼梯相互借用,必须分开设置,互不干扰。

(10)居住区域内地下汽车库的楼梯可借用住宅的楼梯,但其通向楼梯间的门应为甲级防火门。

特别要注意的是,当地下室除汽车库外,还有自行车库、机电设备用房及其它用房时,汽车库借用住宅疏散楼梯应满足下列要求:

a.汽车库与其它部位之间应采用防火墙、防火卷帘及甲级防火门分隔;

b.汽车库借用的住宅楼梯必须与汽车库在同一防火分区内,即该楼梯与其它部位之间也应采用防火墙及甲级防火门分隔。

c.汽车库防火分区内最远点距楼梯间的距离不应大于60m。

3.跃层式住宅的疏散要求

(1)高层住宅每套所跨越的楼层不宜超过两层;

(2)十八层及十八层以下的高层住宅,当有向上跃层和向下跃层同时设置时,每层(包括跃层)应开设通向公共走道的户门;

(3)十八层以上的高层住宅,所有户室应一个方向(同时向上或向下)跃层;

(4)每套户室从最远一点算起,到户门的距离不应超过20m;当超过20m时,跃层楼面应开设通向公共走道的门。(套内楼梯的一段距离按期水平投影长度的倍计算)。

4.消防电梯

(1)十二层及以上的高层住宅应设消防电梯,消防电梯可与客梯兼用,其前室可与防烟楼梯间的前室合用。

(2)消防电梯是消防扑救灭火的措施之一。根据国家防火技术规范和本市有关规定,要求在十二层及以上的高层住宅应设消防电梯,消防电梯可与客梯兼用。由于住宅消防电梯一般兼作日常使用的客梯,很少独立设置,故允许其前室可与防烟楼梯间的前室合用。

(3)底层商业营业场所高度在24m以下时,住宅部分的消防电梯在商业营业场所可不停靠。

(4)电梯应在设有户门或公共走廊的每层设站,且至少应有一台电梯通向地下汽车库。当地下室为自行车停车库或机电设备房时,消防电梯可不停靠。

5.走道、连廊

十八层以上塔式住宅、每单元设有两个防烟楼梯间的单元式住宅,当每层超过6套,或短走道上超过3套时,应设置环绕电梯或楼梯的走道。 注:短走道指防烟楼梯间的前室门至最远的一套户门之间的走道。

在设置消防连廊时要注意下列问题:

(1)消防连廊必须每层设置,不得隔层设。但跃层户型可以只在设有户门的楼层设置。

(2)每层相邻单元必须在走道或前室等公共部位设置连廊连通,不允许在楼梯间内设置连廊,防止火灾情况下烟气通过连廊进入相邻单元楼梯间,也不允许通过户内阳台连通,这样不能保证疏散畅通。

(3)当单元式住宅各单元层数不同时,应将每单元视作一幢塔式住宅进行平面设计;当各单元层数均超过18层时,可在较低几个单元之间的相邻单元设置连廊,但最高一个单元应视为一幢塔式住宅。

四、地下车库设计

布置单体或组合体时,若在规划住宅小区地下有停车场,应该注意些什么,如出入口的个数,在小区中的布置等,如何组织交通流线,如何做到人车分流。高层建筑,地下停车库做两层,但柱子必须和上面的一致吗?位置、形状、尺寸?因为是不规则的地形,布柱根据停车间距不好弄。

1.基地出入口与城市道路的关系

(1)居住区机动车出入口不应设在城市快速路和主干路上,可设置在城市次干路和支路上,并距道路交叉口50米以外

(2)小区出入口设置应考虑与相邻小区出入口的相互位置关系。

(3)机动车地下车转户口出入口不宜直接设置在城市道路上,应通过小区内部道路与城市道路相接。

(4)在同一条城市道路上,不宜设置多个出入口,尽可能归并为一个出入口,且出入口宽度与相接城市道路红线宽度相协调,需要进行功能划分的应通过小区内部路进行交通组织。

2.停车场规划

停车场配建标准:地面停车场按每个机动车位占地面积30平方米计;地下停车库及停车楼按每个机动位占建筑面积35平方米计;多层停车库按每个机动车位占地面积平方米,层高米计;自行车按每辆车面积平方米计;装卸车位尺寸不小于4米×8米。

3.地下车库设计要点

(1)人防结合

地下汽车库宜结合人防设计,即在平时作为汽车库使用,而在战时则作为人员、物资的掩蔽场所——人防,这就叫做平战结合。一般城市规划都对有人防配建面积比例的规定,可以说是强制的。如果投资者不愿意建造人防,也可以缴纳一定费用,由政府易地再建。所以我们看到有些小区的地下车库是设计有人防设施的,而有的则没有。

(2)车库规模

通常我们设计的车库属于“中型”(51~300辆),有时也会有大型(301~500辆)的地下汽车库,即:停车间室内地坪面低于室外地坪面高度超过该层车库净高一半的汽车库。

大中型汽车库的库址,车辆出入口不应少于2个;特大型汽车库库址,车辆出入口不应少于3个,并应设置人流专用出入口。各汽车出入口之间的净距应大于15m。出入口的宽度,双向行驶时不应小于7m,单向行驶时不应小于5m。

(3)汽车坡道

进入地下汽车库需要有坡道,坡道可以是直线的、曲线的或二者的结合。坡道设计的重点是确定坡道的位置,数量。大中型汽车库的库址,车辆出入口不应少于2个。即:一般设计两个出入口就够了。汽车库的汽车出入口宽度,单车行驶时不宜小于,双车行驶时不宜小于。但两个出入口距离不可过近(各汽车出入口之间的净距应大于15m)。规范又规定:汽车疏散坡道的宽度不应小于4m,双车道不宜小于7m,因此干脆汽车坡道就设计为4米或7米。

(4)常规数据

汽车转弯半径按6米设计,此为小型车转弯半径。汽车库室内最小净高应:>米(微型车、小型车)。我们通常的车库以微型、小型车库。

(5)防火设计

汽车库应设防火墙划分防火分区。每个防火分区的最大允许建筑面积,地下汽车库为20xx平方米。如果设有自动喷水灭火系统则可翻倍。

划分完防火分区,马上就是人员安全出口的设置。规范规定:汽车库、修车库的每个防火分区内,其人员安全出口不应少于两个。规范同时规定:汽车库、修车库的人员安全出口和汽车疏散出口应分开设置。也就是说:汽车坡道不能作为人员疏散。因此,每个防火分区设两个封闭楼梯间上到地面上去。疏散楼梯的宽度不应小于,即两股人流。楼梯间尽量分散布置,因为汽车库室内最远工作地点至楼梯间的距离不应超过45m,当设有自动灭火系统时,其距离不应超过60m。

4.住宅地下车库设计方法

1.整体规划

在设计初期,必须把地上、地下统一考虑,地下车库决不是设计的附属品,要尽可能把车库集中在一个整体空间中,以提高相同面积下的停车数量。一种方法是,把地上住宅沿地块外围布置,就是“围合式布局”,社区中部形成比较开阔的园林空间,下面做停车,这种方式能够形成开阔的楼间距,住宅单元的通风、景观效果非常好,同时地下车库的使用率也非常高。另外一种方法,把住宅楼多栋组合,提高小区空地的完整性。从而有利地下停车库空间的完整性,对于大盘而言,有时地下停车库被分割成几个片区,这时还要考虑各区之间的连接通畅,不应产生瓶颈现象,从而对交通、消防不利。

2.平面布局

主要包含车道和停车位布置、柱网布局、与地下室其它功能部分协调等。

一般住宅小区以中型轿车:长(4.9m) X宽(1.8m) x高(1.8m)为设计标准车型尺寸,停车位尺寸应为:长(5—6)m x宽(2.5—3)m。车位与车道成90°直角,且车辆“倒进顺出”的布置的时候,每台车所占车库面积的比例最小,按照此方式布置的地下停车库每车所占面积应在28㎡—35㎡。

较大型车库的停车通道,应尽量设环形车道。当采用与车道成90°直角的停车位布置时,车道宽应在6m以上,车道车行路线方式可采用双车道双向行驶。

按照标准车型与车道尺寸,柱网宜在6X8m(柱间停两辆车)或8X8m{柱间停三辆车)左右。

3.管线布置

管线综合,注意遵循如下原则:

a.应尽量使“主风道” 靠近车道边侧设置;b.风道宽度尽量控制在米以内,使风道下面不设喷淋;c.电桥架、设备管线尽量与风道平行设置、尽量不要设在风道下方;d.各类管线交叉点不要设在主车道处。

设备管线常用计算高度4.屋顶绿化

地下车库的设置,为社区的地面绿化提供了最大可能的空间,一般由于车库都布置在社区比较完整、大块的空旷场地内,在顶板上部可作覆土、形成小区的中心绿化花园。

覆土平均厚度在50公分左右,可适应种植小型灌木和铺植草皮。但如果要栽种大型乔木,必须加设覆土坑。

5.地下室范围(面积)

上部建筑——结合消防电梯及核心筒范围,考虑地下室直达户内;地形地貌;销售和开发节奏;停车数量——规划停车总量扣除地面停车数量;设备用房;其他——不能停车和设备房的没有使用价值的空间尽量减小。(1)坡道宽度:(2)曲线坡道宽度:备注:

(1)汽车最小转弯半径=汽车回转时汽车的前轮外侧循圆曲线行走轨迹的半径;

(2)汽车最小转弯半径≠环道内径;

(3)避免:误将国家规定的汽车的最小转弯半径6米,理解为是车道的最小内径,导致车道的内径过大,相应的增加车库面积。 各种停车位尺寸及通车道宽度

(4)各种车道(出口)最小宽度

(5)层高确定原则

合理的选用地下室底板的构造做法,根据实际构造来计算层高;在确定层高时,精确计算设备管线预留高度以及结构梁高;当车库与变配电间或水池等设备用房同层设计时,应采取“设备用房局部降板”,而车库层高按常规设计。

各类层高计算的基本内容:常见车库层高:

A.地下室车库底层层高(设滤水层及排风、喷淋)

a、风道下无喷淋,底层层高一般为米(是到建筑面层;到结构板上皮为米;梁高按650,风道按300;

b、风道下设喷淋,底层层高一般为米(到结构板上皮为米;梁高按650,风道按300)

备注:

1、总建筑面积超过20xx平米的地下车库必须设机械排烟(有风道);

2、停车数超过10辆的地下车库,或者停车数超过50辆的地上车库,必须设喷淋。

B.地下室其他层(设排风、喷淋)

a、风道下无喷淋,层高一般为米(梁高按650,风道350);

b、风道下设喷淋,层高一般为米 (梁高按650,风道300);层高一般为米(梁高按650)

备注:当风道宽度大于米时,风道下面必须设喷淋。

c.地下室其他层(无排风、有喷淋)风道下设喷淋,层高一般为米(梁高按650,风道300);层高一般为米(梁高按650)。

D.半地下室、停车数超过50辆的开敞式及架空层车库

一般为 米(如设喷淋,无风道层高,梁高按650)。

E.车库入车的一面完全敞开、车道是利用室外道路的车库

一般为米(板厚按100,面层50;考虑到计算面积问题,一般图上标注为 米;)。

五、建筑高度的设置问题

算日照时,参数设置,建筑高度的设置问题,建筑高度是否考虑水箱间、楼梯间、电梯机房等的高度问题。

(一)建筑高度计算方法

根据民用建筑设计通则:

1.平屋顶:

(1)受高度限制的建筑高度:指建筑室外地坪至建筑最高点间的距离。称为建筑高度

(2)非受高度限制的建筑高度:指建筑室外地坪至建筑屋面面层或女儿墙顶的距离。

建筑高度是指建筑室外地坪至女儿墙的高度。这两个都有问题的,都不存在定义的唯一性和确定性。受高度限制的建筑主要是与航空控制有关的;非受高度限制的建筑高度主要与建筑日照及消防等有关。这样看来这两个定义就不至于在设计中产生矛盾了。

2.消防建筑高度计算

坡屋面算到檐口,平屋面算到屋面面层。多种形式屋面按最大值

(1)建筑高度的计算:当为坡屋面时,应为建筑物室外设计地面到其檐口的高度;当为平屋面(包括有女儿墙的平屋面)时,应为建筑物室外设计地面到其屋面面层的高度;当同一座建筑物有多种屋面形式时,建筑高度应按上述方法分别计算后取其中最大值。局部突出屋顶的瞭望塔、冷却塔、水箱间、微波天线间或设施、电梯机房、排风和排烟机房以及楼梯出口小间等,可不计入建筑高度内。

(2)建筑物室外设计地面到其檐口或屋面面层的高度,屋顶上的水箱间、电梯机房、排烟机房和楼梯出口小间等不计入建筑高度。

3.日照建筑高度计算

(1)日照间距系数:根据日照标准确定的房屋间距与遮挡房屋檐高的比值。

(2)日照时间计算起点底层窗台面(指距室内地坪高的外墙位置)

(二)层高建高层计与筑数

1.建筑高度 建筑高度指自建筑物散水外缘处的室外地坪至建筑物最高部分的垂直高度。但下列情况不计入建筑控制高度:

(1)屋顶突出物的高度在9米以内,且其水平投影面积之和不超过该建筑物标准层建筑面积的1/8者。

(2)实心女儿墙高度自墙顶往下小于米者;

(3)建筑物屋顶另加构架但不设围合外墙者,构架部分不计入高度。

(4)出檐式平屋顶的建筑高度:具有出檐式平屋顶的建筑,其高度为自基地室外地坪起至檐口底面止。

2.坡屋顶建筑高度 坡屋顶建筑物当屋面坡度超过四十五度(含四十五度)时,建筑高度自基地室外地坪至坡屋顶的的二分之一为止;当小于四十五度时,按条规定计算。

3.场地前道路标高与场地地坪高度不同的建筑高度

当场地前道路标高与场地地坪高度不同时,建筑物高度视下述不同情况分别计算:当进行景观和建筑物结构的规划控制时,建筑物高度仍以场地地坪标高为准计算;当进行消防扑救控制时,如路面标高高于场地地坪标高时,则以路面标高为准计算;当建筑物前后立面高度不同时,规划控制高度按建筑物的主出入口中的一面计算,而消防控制则按扑救登高一面计算。

4.建筑群高度限制 建筑群高度限制指一组互相邻近的建筑物中最低与最高建筑物高度的幅度。建筑群限高指对其中最高建筑物的高度限制。

5.一栋建筑物有两个以上体量建筑组合的.建筑高度一栋建筑物有两个以上体量的建筑组合,其建筑物高度以最高体量的高度计算;

6.特殊造型的建筑高度 特殊造型的建筑高度按下列规定计算:

(1)薄壳结构与波浪形结构屋顶,建筑物高度自场地地坪至薄壳顶高或波顶高;

(2)屋面为球形拱顶,建筑物高度自场地地坪至拱顶最高处;

(3)半地下室高出地面的高度:半地下室高出地面的高度为由散水边缘处的室外地坪标高至半地下室顶板。

(三)建筑层数计算

1.住宅按层数

低多层住宅为1层至3层;多层住宅为4层至6层;中高层住宅为7层至9层;高层住宅为10层及以上。

2.特殊情况

(1)建筑总高度不超过54m的塔式、单元式住宅,当顶层有套内两层的复式套型时,若两层之间为满铺楼板时仍按两层计算,如为部分楼板和部分上空时,按一层计算。但对消防控制,仍按自然楼层数量计算。

(2)建筑总高度不超过54m的塔式、单元式住宅,当底层设有敞开空间时,可按实际层数减去一层;

(3)当住宅既在底层设有敞开空间、顶层又为两层一户的跃层时,只可按实际层数减去一层计算层数,不可减去两层。

3.建筑的内各层的层数排列

(1)室内设计标高为正负零的楼层,按排列称为一层(建筑设计文件中应按楼层顺序标注建筑层数,不得将一层标注为首层或底层),第一层楼板以上称为二层,按此规则类推至建筑最高层数。层高不大于米时不计层数。

(2)室内设计标高正负零下面的一层,按排列称为地下一层,地下一层的楼板以下称为地下二层,按此规则类推建筑物地下室最低层数。

(3)室内地面以上的各层之间如设有夹层(见),则该层不计入层数排列,但大型公共建筑内设 有中庭者,四周的楼层仍按条的规定排列称呼。

(4)当室内按楼梯休息平台的标高而设置不同标高的楼层时则为错层,其错层的建筑层数,以标高为正负零的楼层(一层)为标准,第二层楼面标高以下的各层建筑层数为一层(不同标高的楼层应分别注明标高), 层数的标注方法按此规则类推。

(四)建筑间距

建筑高度计算在计算建筑间距时,建筑高度按下列规定计算:

1.平屋面建筑:挑檐屋面自室外出入口地坪标高算至檐口顶,加上檐口挑出宽度;有女儿墙的屋面,自室外出入口地坪标高算至女儿墙顶。

2.坡屋面建筑:层面坡度小于45°(含45°)的,自室外出入口地坪标高算至檐口顶加上檐口挑出宽度。坡度大于45°,自室外出入口地坪标高算至屋脊顶。

3.水箱、楼梯间、电梯间、机械房等突出屋面的附属设施、其高度在6m以内,水平面积之和不超过屋面建筑面积1/8的,不计入建筑高度。

4.其它建筑高度计算

(1)当建筑位于文物、建筑保护区、建筑控制区时,局部突出屋顶的瞭望塔、冷却塔、水箱间、微波天线间或设施、电梯机房、排风和排烟机房以及楼梯出口小间等均应计入建筑高度。

(2)有净空要求的控制区:比如航空限高要计算至最高点。含避雷针等。

另外因国土系统要求国土土地出让时有空间概念,上限下限也要考虑受限建筑高度,将顶部设备间和顶部装饰物的高度记入。

六、建筑间距

(一)多、低层住宅间距

1.多、低层住宅建筑平行布置

(1)主朝向为南北向时,最小控制距离南侧为多层时应以满足日照要求来控制,同时不少于20米的要求。

(2)主朝向为东西向时,应按卫生间距20米的要求控制。

2.多、低层住宅建筑垂直布置

(1)最小控制间距:山墙开窗时,应按不少于13米的要求控制;山墙不开窗时,建筑物的间距应不少于10米,同时应保证消防、管线敷设等要求。

(2)垂直布置的多、低层建筑山墙宽度必须小于等于13米;大于13米的其间距按照平行布置的间距要求控制。

3.多、低层住宅建筑并列布置的间距

(1)山墙(不开设窗户)最小控制间距多层为6米,低层为米。

(2)山墙开有居室窗的,其山墙间距应适当加大。

4.多、低层点式住宅次要朝向开有居室窗时,其间距应按不小于13米控制。

5.多、低层住宅对角布置时,其对角最小控制间距按并列布置间距控制。

(二)高层住宅与高、多、低层住宅的间距

1.高层塔式住宅与高层塔式住宅平行布置时最小控制间距应按满足日照要求为基础,并不得小于下图所列要求:

高层塔式住宅平行布置时最小控制间距

2.高层板式住宅与高层板式住宅平行布置时最小控制间距应按满足日照要求为基础,并不得小于下图所列要求:

高层板式住宅平行布置时最小控制间距

3.高层板式住宅与高层板式住宅垂直布置时最小控制间距不得小于下图所列要求:高层板式住宅垂直布置时最小控制间距

垂直布置的高层住宅山墙宽度应小于等于16米,大于16米时其间距按平行间距要求控制。

4.高层住宅与高层住宅并列布置时最小控制间距不得小于下图所列要求:

高层住宅与高层住宅并列布置时最小控制间距

5.高层住宅与高层住宅对角布置时,对角最小控制间距参照并列布置间距并适当加大。

6.高层住宅与多、低层平行布置

(1)主朝向为南北向时,新建高层住宅位于南侧时,除应满足相关退界要求及日照要求外,北侧相邻现状建筑退地界满足相关规定时,建筑物间距应满足表2规定,北侧相邻现状建筑退地界不满足相关规定时,新建建筑间距可适当减少。

(2)主朝向为南北向时,新建高层住宅位于北侧时,应以满足日照要求为基础控制建筑物的间距。

7.高层住宅与多、低层住宅垂直布置时最小控制间距不得小于下图所列要求,并应满足日照要求。

高层住宅与多、低层住宅垂直布置时最小控制间距

8.高层住宅与多、低层住宅并列布置时,山墙间距不少于13米并同时满足消防要求,山墙有卧(居)室窗户的应适当加大。

9.高层住宅与多、低层住宅对角布置时,对角最小控制间距参照并列布置间距并适当加大。

10.建筑高度大于100米的高层住宅与各种层数住宅的最小控制距离由市城乡规划行政主管部门具体核定。

(三)建筑既非平行也非垂直布置的间距

1.当两栋建筑夹角小于等于30度时,其最小间距按平行布置的间距控制。

2.当两栋建筑夹角大于30度小于等于60度时,其最小间距按平行布置间距的倍控制。

3.当两栋建筑夹角大于60度时,其最小间距按垂直布置的间距控制。

4.当相邻建筑所处场地有地形高差时,日照影响分析时应增加(或减去)地形相对高差。

5.住宅建筑底层为商业、车库等非住宅用房时,日照影响分析以住宅层的窗底标高为基准。

七、综合技术经济指标居住区综合技术经济指标的项目应包括必要指标和可选用指标两类,其项目及计量单位应符合下表规定。综合技术经济指标系列一览表

注:▲必要指标;△选用指标。

八、公共服务设施各项目的设置规定

(一)教育

1.托儿所

(1)设于阳光充足,接近公共绿地,便于家长接送的地段;

(2)托儿所每班按25座计;幼儿园每班按30座计;

(3)服务半径不宜大于300m;层数不宜高于3层;

(4)三班和三班以下的托、幼园所、可混合设置,也可附设于其它建筑,但应有独立院落和出入口,四班和四班以上的托,幼园所均应独立设置;

用地面积(㎡):4班:≥1200;6班:≥1400;8班:≥1600。

2.幼儿园

(5)八班和八班以上的托、幼园所,其用地应分别按每座不小于7㎡或9㎡计;

(6)托、幼建筑宜布置于可挡寒风的建筑物的背风面,但其主要房间应满足冬至日不小于2h的日照标准;

(7)活动场地应有不少于1/2的活动面积在标准的建筑日照阴影线之外。

3.小学

(1)学生上下学穿越城市道路时,应有相应的安全措施; (2)服务半径不宜大于500m;

(3)教学楼应满足冬至日不小于2h的日照标准。

用地面积:4班:≥1500㎡;6班:≥20xx㎡;8班:≥2400㎡

4.中学

(1)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中小学校建筑设计规范》的规定; (2)在拥有3所或3所以上中学的居住区或居住地区内,应有一所设置400m环形跑道的运动场; (3)服务半径不宜大于1000m;

(4)教学楼应满足冬至日不小于2x的日照标准。

用地面积:18班:≥㎡;24班:≥㎡;30班:≥㎡。

(二)医疗卫生

5.医院

(1)宜设于交通方便,环境较安静地段; (2)10万人左右则应设一所300-400床医院; (3)病房楼应满足冬至日2h的日照标准。

建筑面积:~㎡;用地面积:~㎡。

6.门诊所

(1)一般3~5万人设一处,设医院的居住区不再设立门诊; (2)独立地段小区,酌情设门诊所,一般小区不设。

建筑面积:20xx~3000㎡ 用地面积:3000~5000㎡

7.卫生站

1万人设一处;建筑面积:300㎡;用地面积:500㎡。

8.护理院

(1)最佳规模为100~150床位;

(2)每床位建筑面积大于或等于30㎡;

(3)可与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合设。

建筑面积:3000~4500㎡

(三)文化体育

1.文化活动中心

宜结合或靠近同级中心绿地安排。建筑面积:4000~600;用地面积:8000~1200

2.文化活动站

(1)宜结合或靠近同级中心绿地安排;

(2)独立性组团也应设置本站。

建筑面积:400~600;用地面积:1000~1500

3.居民运动场、馆

宜设置60~100m直跑道和200m环形跑道及单的运动设施。用地面积~㎡。

4.居民健身设施

宜结合绿地按排。

(四)商业服务

1.服务半径:居住区不宜大于500m;居住小区不宜大于300m;基层网点(综合付食店、菜店、早点铺等)及自行车存车处,不宜大于300m 2.地处山坡地的居住区,其商业服务设施的布点,除满足服务半径的要求外,还应考虑上坡空手,下坡负重的原则。

建筑面积:

综合食品店:住区:1500~2500;小区:800~1500

综合百货店:居住区:20xx~3000;小区:400~600

中西药店:200~500㎡

书店:300~150㎡

市场:居住区:1000~1200㎡;小区:500~1000㎡。

(五)金融邮电

1.银行、储蓄所

宜与商业服务中心结合或邻近设置。

建筑面积:银行800~1000㎡;储蓄所100~150㎡

用地面积:400~500㎡

2.电信支局

建筑面积1000~2500㎡;用地面积600~1500㎡。

3.邮电所

宜与商业服务中心结合或邻近设置。建筑面积100~150㎡。

4.社区服务中心

每小区设置一处,居住区也可合并设置。建筑面积200~300㎡;用地面积300~500㎡。

5.养老院

一般规模为150~200床位;每床位建筑面积大于或等于40㎡。

6.托老所

一般规模为30~50床位;每床位建筑面积20㎡;宜靠近集中绿地安排,可与老年活动中心合并设置。

7.治安联防站

可与居(里)委会合设。建筑面积30~50㎡。

8.居(里)委会(社区用房)

建筑面积30~50㎡。

9.物业管理

建筑面积300~500㎡;用地面积300㎡。

(六)市政公用

1.供热站或热交换站

根据采暖方式确定。

2.变电室 每个变电室负荷半径不应大于250m;尽可能设于其他建筑内。建筑面积30~50㎡。

3.开闭所

~万户设一所;独立设置。建筑面积200~300㎡;用地面积大于或等于500㎡。

4.路灯配电室

可与变电室合设于其他建筑内。建筑面积20~40㎡。

5.燃气调压站

按每个中低调压站负荷半径500m设置;无管道燃气地区不设。建筑面积50㎡;用地面积100~120㎡。

6.高压水泵房

一般为低水压区住宅加压供水附属工程。建筑面积40~60㎡。 7.公共厕所

每1000~1500户设一处;宜设于人流集中处。建筑面积30~60㎡;用地面积60~100㎡。

8.垃圾转运站

应采用封闭式设施,力求垃圾存放和转运不外露,当用地规模为~1k㎡设一处,每处面积不应小于100㎡,与周围建筑物的间隔不应小于5m。

9.垃圾收集点

服务半径不应大于70m,宜采用分类收集。

10.居民存车处

宜设于组团内或靠近组团设置,可与居(里)委会合设于组团的入口处。建筑面积1~2辆/户;地上~㎡/辆地下~㎡/辆。

11.居民停车场、库

服务半径不宜大于150m。

12.公交始末站、消防站、燃料供应站

可根据具体情况设置。

(七)行政管理及其他

1.街道办事处

3~5人设一处。

2.市政管理机构(所)

宜合并设置。

3.派出所

3万~5万人设一处;应有独立院落。建筑面积㎡;用地面积600㎡。

700~.其他管理用房

3万~5万人设一处;可结合市场或街道办事处设置。建筑面积100㎡。

5.防空地下室

在国家确定

一、二类人防重点城市中,凡高层建筑下设满堂人防,另以地面建筑面积2%配建。出入口宜设于交通方便的地段,考虑平战结合。

设计人员个人工作总结范文(篇9)

转眼间,辉煌的20xx年已经离我而去,光阴似箭、岁月匆匆,时间伴随着我们的脚步疾驰而去,蓦然回首,才发现过去的一年并不能画上圆满的句号,内心不禁感慨万千,新的一年又开始了,在我们昂首期待未来的时候,有必要对过去一年的工作做一个回顾,总结以往的经验教训,以待在新的一年有所改进。下面我将从业务素质与内部合作两个大的方面来分析自己一年来的得失。

一、作为一名建筑专业设计人员,业务能力的提高是重中之重。

20xx年的一年内,特别是下半年,通过大量的施工图绘制,对制图速度的提高有了很大的提升,同时对一些新接触的项目,如大型地下室、大中型公建,有了更直观的认识,完善了很多以前忽略了的知识点,并学到很多新的知识,从而更加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具体我以项目单个项目的形式列举出每个项目出现的问题及收获。

(1)泰达城3层地块地下室

泰达城地下室,是我接触的第一个大型地下室,以前画的地下室都是防火分区为一、二个分区的小型地下室。通过对泰达城地下室的设计,我发现:

1、越是大型的地下室,出图越要仔细检查,特别是是一些开门与细部尺寸标注的问题,因为地下室的整个图面特别大,每栋主楼落下去,在图中所占的比例相对较小,造成主楼下面的细部尺寸容易重叠,门窗编号容易编错。

2、泰达城地下室,应该是第一个在图审时提出,要在图纸上考虑预留充电设施的项目,所以在画图是还是按以往的经验,充电设施在图上不表示,导致被图审单位提出,造成建筑图要重新增加防火单元,水、电、暖等设备专业基本要从新调整平面布置。所以在这个项目之后,公司出的所有地下室,在先期调整建筑平面时均考虑每个防火分区的防火单元的布置。如君悦府地下室、孔家岭农贸市场地下室。

(2)君悦府项目

君悦府,由于方案是我做的,但是由于是中途接手,没有对甲方已经认可的部分设计进行复核,造成在方案转施工图时,发现有很多走道净宽、侯梯厅净宽等不满足公建建筑疏散宽度的问题。有部分楼栋是公建改住宅项目,但是在方案设计的时候只考虑改住宅时的功能使用问题,没注意该项目实际是公建项目,还是按普通住宅设计的疏散宽度。

(3)聚福首府住宅项目

聚福首府,由于甲方急于施工,所以项目启动时,特别是我所画的几栋楼,是在方案条件不够完善的情况下进行的,并且与方案沟通不到位。造成该项目出现不少的设计事故。主要是表现在基础浪费与平面功能建筑、方案对不上两个问题。

1、聚福8楼售楼部,在画建筑图时只有一个天3格式的装修图平面与一张现状照片,方案只交代拿这个平面按现状的立面出图,在施工图只有一个建筑平面与结构基础的情况下,工地急着要基础施工,所以建筑就拿现有的图纸,套上方案的总图位置就发给工地打桩,在后期所有建筑图出来的时候,做建筑定位图时发现该楼,南北方向反了,而工地已经打完桩基,造成了工地极大的浪费及设计公司形象的折损。因为这个问题,后期在我手上出的建筑、桩基定位图均会发给方案确定,复核是否与方案出入,如盛业公馆A地块的桩基定位图。

2、聚福8楼,是先完成了成套的施工图设计,后期方案修改报批文本时,拿建筑图返方案,只口头给我交代了要增加本栋楼的面积(把二层镂空,补充一部分),后面方案提供全套最终文本给建筑时,我也没有再去对这栋楼与方案的图纸,造成在甲方拿建筑图去报批时,发现平面的功能与方案对不上,如方案在本栋楼内增加了养老用房及物业用房的面积重新分隔等。

3、聚福2楼的门卫室,由于方案在画门卫时,没有考虑与边上的住宅衔接,在画建筑时,为避免门卫与住宅之间的尺寸形成小数,同时考虑里面比例与效果图基本一致,所以经过方案的同意,对值班室的位置作出调整,可能沟通脱节,对业主的意愿没有表达,使得值班室的位置与业主理想的位置偏差较大,造成基础浪费。这个项目之后,如方案没有明确定位的值班室,在出图前,建筑定的门卫与住宅之间关系的图纸先发给方案确定在进行下一步细化,如盛业公馆A地块值班室。

(4)孔家岭农贸市场

孔家岭农贸市场是我接触的第一个大型公建项目,通过这个项目的设计,发现以往对建筑规范的了解不够全面、透彻,一些还是处于棱模两可的状态,同时也发现了很多的知识盲点。

1、如公建的疏散,以前只知道大空间商业的疏散距离、疏散宽度的计算,通过这个项目知道了疏散宽度受进入疏散空间的门的宽度的影响,不只是楼梯的总宽度达到要求,门的宽度同样要达到宽度要求。

2、公建的楼梯,地下室部分不能与主楼共用前室出地面。以前画住宅的地下室,只知道在首层部分,用防火隔墙与地下室隔断就行,地下室通过住宅的入户大堂疏散至室外,通过这个项目知道,在首层隔断之后,地下室楼梯的.疏散门要直接对外,不能通过主楼的前室二次疏散。

二、除业务素质的锻炼之外,与甲方的沟通,与同事的配合,与施工方的交流也是工作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从工作到现在,第七个年头了,沟通能力应该是我的一直以来的短项。

工作这么久,关于普通技术问题的沟通,与甲方,与施工方之间的你来我往对答,与同事之间,先期沟通协调,确定设备专业的条件,没什么问题。沟通出现的问题,主要的还是有些专业知识储备不够和应变能力不足,造成的一些不需要出现的事情,或者能避免的事情发生。

如与结构专业沟通,可能结构觉得梁按他的方案实施,会更便于施工或者更具有稳定性等其他原因,结构提出来之后,我觉得问题不大,当时就回复按结构的意思实施,但后面建筑跟着改的时候,建筑专业提出来,要按原建筑方案实施,我返回来跟结构说时,结构也同意可以按建筑做。所以在以后我会多多完善自己的知识面,同时也要在不是原则规范性的问题上坚持自己的意见,不再反复。

第二个就是与外部的沟通能力,就是在配合业主那边办事的时候,不是属于设计师应该工作范围内的事情,尽量去拒绝对方,实在拒绝不了的,也要让他知道这不是属于设计院该做的,属于帮他代办的事情,因为有些事情,有一次就有两次,被对方当成理所当然,如农贸市场的涂工会经常让我帮他打不是与本公司合作的项目图纸寄出去(到付),第一次帮他打完之后,又有第二次,而且第二次发过来是只说了两个字“再打”,我回复说已经好寄过去之后,他也只回复“又改了”。我发现对方并不领帮他打图的情之后,第三次他要我帮他打图的时候就委婉的拒绝了他的要求。

最后,我还想说,在与外部人员沟通的时候,尽量多少感谢用词,将心比心,每次通电话让你改图或者提供资料时,对方说的请、麻烦、谢谢等,至少会给你稍微烦躁的心情带来一股凉风,稍稍平复,也更愿意为他去修改、服务等。

设计人员个人工作总结范文(篇10)

说真的,在我面试的所有人员中,很少留下学生.我是技术部的,所以来应聘的都是设计方面的,其他的操作工我没有面试过.一般的中型机械企业,拿我们公司来说,先是人力资源对应聘人员进行初次面试,主要是了解你的基本情况,比如毕业学校,性格,学历,工作经验,谈吐,最主要是看你性格,适合不适合做设计,有些太过毛燥了,你可以注意点.如果你过了关,那么一般会在三天之内通知你到技术部面试.一般我不会提太多的问题: 1.先给你二分钟时间介绍自己.如果对于应届毕业生的话,我不会考虑他的证书,这太假了,我会问你在大学期间有何设计成果? 2.给你一张图,根据你的作图时间来推断你的绘图能力 3.优先考虑英语和非标设计特长

4.会考虑你在面试过程中是否放松

5.给你一张图,让你说说设计理念

1牌号T9的碳素工具钢,数值9的含义是:A,% B % C9% D90%

下列选项中属于获得形状误差的是

A试切法 B 调整法 C 刀尖轨迹法 D 找正装佳

2.工艺基准是在工艺过程中所采取的基准 ,它不包括 A.工序基准 B定位基准 C.测量基准 D.平面基准

3.一对齿轮的材料加工都相同,则接触疲劳破坏先发生在 A大轮B小轮C同时D不一定

4..45号钢齿轮经过调治处理,起硬度为 A B C D

5..圆齿轮强地计算中,以()齿轮为计算依据 A大断当量圆柱齿轮 B平均分度当量圆柱齿轮 C大端分度圆住齿轮

D平均分度当量圆柱的当量直齿齿轮

下面哪个属于间隙配合AH7/f6 B H8/k7 CK6/h5D H9/h9

液压系统的工作压力取决于

A泵的 工作压力 B 溢流阀的调定压力C 负载

减小或消除应力的办法是什么?

液压系统的大多数故障是___引起的?

十六进制FFH的转化为十进制是多少?

机械设计人员笔试题

一、填空题:(=30分)

1、汽缸的工作方式分为:_____________ 。

2、60°普通螺纹锁紧连接的有效螺纹圈数为________ 。

3、45号钢的含炭量大约为 _____________。

4、现代机械加工中正逐渐被淘汰的机床是 _____。

5、现代机械加工的发展趋势是 _______。

6、EDM的中文含义是 _______。

7、CNC的中文含义是 ________。

8、夹具实现的功能是 ________。

9、轴承按照摩擦方式可以分为:___________ 。

10.常用的热处理方法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请至少回答4种)

11、电机的输出功率与______________ 成正比。

12、常用的焊接方式有___________________ 等。(至少回答3种)

13、法兰与管体焊接时,为减少焊接变形应该在_______________ 开应力槽。

14、45#钢与1Cr18Ni9Ti焊接时的焊接性能 ___________________。

15、常见的铸造缺陷为:_______________ 等。

16、常用的电镀方式按照镀层材料可分为:_____________ 等。

17、钣金折弯加工后,折弯处附近会产生____________ 影响后道加工工序。

18、金属切削加工过程中加切削液的作用为:_________ ;切削加工时不加切削液的金属材料是 ___________。

19、在笛卡尔直角坐标系中,右手拇指、食指和中指所指的方向分别代表_________ ,绕各轴正方向___________ 旋转的方向为旋转的正方向。

20、常用的三种机械传动机构分别为:_______________ 。

二、简答题:(20分)

齿轮减速机构无法被电子调速机构完全替代的原因。

答:

1,2,3,5,(),13

A 9 B 11 C 8 D7 选C。1+2=3,2+3=5,3+5=8,5+8=13 2,5,7,(),19,31,50

A 12 B 13 C 10 D11 选A 以下是部分题的答案,其他问题还要靠大家来帮忙啦:

3, % 5,自动化

6,电火花加工

7,computer numerical control

8,装夹,定位,保证精度,提高加工效率 9,滚动摩擦.滑动摩擦

10,淬火,回火,正火,调质,退火

11,频率

12,CO2,氩弧焊,激光焊接

下午做完实验后,本来陪同学去欧司朗笔试的,结果自己也跑进去笔试了..有三种职位,:财务管理,研发,机械工程师.公司没有宣讲,直接发试卷,我还是做机械题目.第一题是画图,给出正视图,左视图,请画出俯视图.第二题是,螺栓连接的改错题

第三题是,形位公差的理解.第四题是,螺纹的(左旋,右旋?),G1/A1是什么意思.第五题是,AUTOCAD的弧度,正负号..FAI,等怎么输入?(%%D , %%P ,%%C)

第六,AUTOCAD的画圆,直线,圆弧,移动,复制,,,命令的快捷键.最后问关于倒圆角与应力集中之间关系的问题.全是考专业知识.这一次没有英文题.其它职位的试卷就是要做英文题目的.机械专业的长安福特笔试

我参加的这场是所有第一志愿是Chang'an Ford Mazda Aembly的.不仅仅是这个专业,同时我也看到了东大机械的男性同胞.候考区身边的聊了一下,有南大会计的,有南师和南财的硕士..离的远的就没问了

到的很早,就在报刊亭买了本汽车杂志,因为里面正好有Ford Focus的相关文章.事实证明,这本杂志没起多大用处.这是Ford的在南京的最后一天笔试和面试.

笔试的内容分两部分,第一部分是逻辑推理,主要是图形推理和图形归纳.第二部分是英文写作,是一篇开放型的表述观点的文章.题目不难,推理部分图形的推理比较容易,归纳难些,主要是所有的图形打乱,要从中找出两两之间有相同规律的,再把不符合规律的一个挑出来,而且大部分图形都非常复杂,看的出来有相当一部分图形当时是手动画的.逻辑推理部分一共30题,不到20分钟的时间.好在之前准备公务员,有一部分类似的题型,我是最早做完的,把握大概在23-26题正确.有很多人做完了2/3到3/4,后面是乱选的.

第二部分是在第一部分完毕后发的卷子,是写作,15分钟.我的题目是关于大学开设mandatory course and optional course的问题,问哪一个should be the majority.构思时间也在15分钟内,好在以前考试作文从来都不打草稿,虽然完成时觉得有的部分没有写足够的论据,但个人觉得思路比较清楚,结尾段结合了Ford,顺带暗示了下如果能进入到面试阶段,会怎样怎样..还行吧~至少跟东大的男生比,是绰绰有余的.

结束的时候小激动了一下,tracy,就是今天的主考,福特(中国)上海总公司人力资源部,专门负责每年新吸收的培训生的培训工作.她在收试卷的时候问我从九龙湖过来远不远,还说她记得当时在我们学校的宣讲会结束后我问了她一个问题,连问的问题是什么她都记得...顿时有种受宠若惊的感觉~面试的通知要等两到三周,以笔试通知的速度来看,应该也不会给你留什么准备时间,即今天通知后天面试,差不多~

打电话把情况汇报了一下,大家都觉得满好的,能给主考留下印象就好.我就奇怪了,是不是我特容易给人留下印象...不过很喜欢tracy的笑容,毕竟是跟人打交道的,特别大方随和,那叫什么~亲和力..恩..这点我好象也有..哈哈~要低调..总之,第一次笔试自己比较满意..不管结果如何,算是开了个好头吧:)

下午回学校.明天SRTP结题答辩,加油~

德尔福笔试(机械类)--ZZ

德尔福机械类试题:

1,Briefly describe what is blanking(cutting),forming,coining and emboing in stamping ,What is metal clading?

3,What is the purpose of adding gla fiber to thermoplastic material?

4,In contrast with metal and thermoplastic material,which has a higher coefficient of thermal expansion(CTE).5,The most suitable material for a integral hinge design((typical plastic thickne= to at hinge)

6,Can a bending load makes both compreive and tensile stre in a member?

7,What is the design criteria used in plastics catch/snap?

8,What is FEA?

9,Why is natural frequency important in vibration analysis?

10,What is the deflection equation of a cantilever beam fixed at one edge?

机械类笔试试题

describe what is blanking(cutting), forming, coining and embo ing in stamping proce.(冲压工艺)

is metal clading?(电镀)

is the purpose of adding gla fiber to thermoplastic material?

contrast with metal and thermoplastic material,(热塑性材料)which has a higher co efficient of thermal expansion(CTE). most suitable material for a integral hinge design(typical plastic thickne= to at hinge)

a bending load makes both compreive and tensile stre in a membe r?

is the design criteria used in plastics catch/snap? is FEA?

is natural frequency important in vibration analysis?

is the deflection equation of a cantilever beam fixed at one edge

感谢您阅读工作总结频道的《设计人员个人工作总结范文汇总》一文,希望帮助您解决写工作总结的需求和参考,如果本文还未解决您的需求,可以继续访问设计人员工作总结栏目。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