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范文大全 > 教育艺术读书笔记 > 导航 > 教育是慢的艺术读书笔记(合集9篇)

教育是慢的艺术读书笔记

教育是慢的艺术读书笔记(合集9篇)。

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教育是慢的艺术读书笔记",人的思维和想法不同,阅读作品时感悟到的内容也有所不同。 读书时的不解和疑问,可通过读后感记录下来,现在你是否对作品读后感一筹莫展呢?仅供参考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教育是慢的艺术读书笔记【篇1】

创造是人类实践中客观规律与目的的统一。艺术教学过程的趣味性、表达活动的自由性和评价标准的多样性为创作活动提供了最适宜的环境。儿童创造力的开发与培养是美术课程改革的重要课题。

本书综合艺术教育的理论与实践,形成了一套颇具影响力的艺术教育理念,为我们从事艺术教学实践提供了启示和参考。

一、布朗.科赞尼克的艺术教育观点以及给我们的启示认为:“在艺术教育里,艺术只是一种达到目标的方法,而不是一个目标;艺术教育的目标是使人在创造的过程中,变得更富于创造力,而不管这种创造力将施用于何处。

如果孩子长大了,从他的审美经验中获得更高的创造力,并将其应用到生活和事业中,那么艺术教育的一个重要目标就实现了。” 布朗.科赞尼克明确指出美术教育要为社会培养创造性的人才,这是对美术教育理论的重大贡献。

布朗·科赞尼克认为儿童的艺术创作是儿童心灵的反映(情感、智慧、生理、知觉、社会性、美感和创造力)。从儿童的艺术创作活动中,我们可以看到他们的心理成长。

布朗.科赞尼克强调创作过程,忽视创作结果,认为创作过程对儿童整体发展最为重要,明确指出“对儿童影响最大的是制作过程而非完成品”。教师不应从**的角度评价儿童作品,也不应干预儿童艺术创作教师,而应提供素材和刺激,让儿童以不同于他人的方式表达自己独特的思想感情,发展自己的艺术创作能力。

布朗·科赞尼克的艺术教育观使我们认识到艺术教育不是单纯的技能训练。

美术教育应特别重视对学生个性与创造精神的培养,使学生在美术学***作的过程中,认识美术的特征、美术表现的多样性;从而使学生思维的流畅性、灵活性和独特性得到全面的发展,最大限度地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艺术教育要立足于学生的发展,艺术评价也要促进学生的发展。

2、 brown kozannik教育观中的偏执理论brown kozannik艺术教育观有其独到之处,在教学中给了我们很多启示,但也有偏执的一面。

布朗.科赞尼克反对教师对学生在技巧方面的“解释或传授”。他认为:

“技巧的发展完全取决于个人的需要,它是极端个人化的,因此技术不能加以解释或传授,每一位儿童都得发展自己的技巧。”接着,他在如何选择和发展技巧方面,提出了五点重要原则: (1)教师的任务是在适当的时候介绍适当的材料;也就是说,儿童在其成长与自由艺术表现的关系上,已经有使用它们的准备了。

(2)每一种材料或技巧必须有它独特的功效,假如一件作品能用不同的技巧很容易的来表达,且产生较佳的效果,那么,我们所使用的技巧就不对了。 (3)教师要了解,儿童必须发展其个别的技巧;教师的“帮忙”,表演给儿童知道的“正确”技巧,只有限制儿童个人的表达方式。 (4)一种艺术材料和其操作仅是达到目标的方法而已:

技巧不能离开其内涵而独立的予以施教,使用得当的话,可以帮助儿童自我体验的欲望,或是表现的冲动。 (5)在一间教室里同时使用不同的材料,以适合儿童的需要;因为这样可以使儿童面对多种程序,而使他认识各种技巧的可能性。

三、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与技巧传授是协调发展的美术是“美”和“术”的有机组成。“术”指的是美术表现的方法,这其中也就包含了技能与技巧,可以说美术是通过“术”的手段来达到“美”的目的。因此,艺术活动中的创造性思维只能通过艺术技巧和艺术语言来表达。

我们在美术教学实践中发现,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实践立在借鉴和吸收的基础上的。在这一过程中,对技能的模仿是不可避免的,这在初中生的艺术创作活动中可以更清晰地体现出来。

如果学生的模仿不在老师的指导和教学下,难免会有一定的盲目性,最终的效果会大打折扣。由此可见,在美术教学实践中,如果只强调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而忽视技能和技能的传授,好的创造性就会局限于观念层面,无法得到完美的表达。可以说,没有技能技巧就没有美术,而一定的技巧需要通过模仿或传授才能形成,离开技能技巧传授谈创造性思维的培养是片面和不客观的,创造性思维的培养要与技巧传授协调发展。

罗恩菲德提出的在美术教育中培养创造性人才的观点是值得我们教育者重视的,可是如果将创造性的培养与技巧传授分割开来而独立地进行,将技能教学彻底否定,就必然会走向另一个极端。在美术教学实践中,教师应协调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与技能技巧传授之间的关系:一方面,教师要积极为学生创设有利于激发创造创新精神的学***和无拘无束的气氛,尊重学生的个性,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能动性,鼓励学生自主、自由地去发散思维、创造性想象,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另一方面,教师要通过各种生动有趣的教学手段,引导学生选择适当的表现方式与技巧,指导和传授学生掌握技巧表现的要领,使他们克服实践运用中的困难,更好地运用美术语言和技巧来实现美术创造。

总之,在美术教学中只有正确处理好创造性思维的培养与技能技巧传授之间的关系,才能使学生的创造力得到更有效地培养与发展。

教育是慢的艺术读书笔记【篇2】

暑假我读了郑立平、张乐华老师的《教师必须掌握的教育惩戒艺术》。在书中,根据国内外的经验,两位教师运用真实案例进行了精辟的分析。他们鲜明的观点和温暖的话语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启发。下面谈谈我读了这本书后的感受。

首先,教育惩戒是什么?

教育惩戒的定义目前还不甚统一。“惩戒”中“惩”的含义就是处罚的意思,戒就是警戒,合起来的意思就是通过当前对个体的错误行为实施处罚而达到警戒其未来的目的。所以惩戒中惩是手段,戒才是目的。

其次,教育的困惑:

如今,赏识教育的理念深入人心。就连普通的父母也逐渐意识到了这一点:很多人认为自己找到了灵丹妙药。认为“赏识”能包治百病。

然而,现实却给他们泼了一盆冷水:在表扬中,为什么孩子的自私和傲慢越来越严重?……在困惑和思考中大家有想到了“惩戒”,可是面对惩戒大家只是无奈的叹息,愤懑的发牢骚,却没有人敢去触碰。

再次,教育惩戒应遵循的五大原则:

一。惩罚的艺术原则2。刑罚的科学原则3

惩戒的依法性原则 4.惩戒的教育性原则 5.惩戒的伦理性原则。

五项原则的具体内容我不会一一详述。一般来说,尊重学生个性,理解宽容和关爱学生,注重惩罚的合理性,避免滥用惩罚。这本书提到了很多人性化的惩罚艺术,没有体罚,没有虐待,但它的效果非常好。不仅能使学生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更能使学生逐步从他律变成自律,书中提到的“惩戒通知单”我觉得非常的好,跟布置作业一样,分成很多条目,比如某某同学:

今天晚上结束后,你和某某吵了起来,这不仅耽误了你的学习,而且严重影响了课堂秩序。你的行为违反了我们班的规定。为使您进一步了解自己的错误,开展良好的学习,请您选择一下处罚方式之一,在学生纪律检查委员会的监督下接受处罚。(1) 说明情况,向大家公开道歉,争取学生的原谅。

(2)写一份呼吁“认真读书学习”的倡议书,张贴宣传。(3) 完成违纪行为的心理分析,并在课堂上朗读。(4) 为学生们唱一首歌,活跃课堂气氛。

(5)到操场上跑步 5 圈,强化认识。 (6) 自我申请的其他惩戒方式后面还有惩戒执**况, 监督人, 值日班长, 班主任签字等。我认为这种惩罚方式远胜于把违规学生叫到办公室教育或责骂。

最后,教育惩戒是一种高难度的教育艺术,掌握了它,我们才能让学生更少的受到惩戒,也更少地被不适的惩戒伤害;教育的惩戒不是简单的惩戒,而是包含着爱的惩罚;教育的爱不是简单的爱,而是包含着惩戒的爱。学生个性是多样的,不能以一刀切的方式教育学生,也不能凡事都叫家长,我们作为任课教师首先要担负起在校教育好学生的职责,与家长配合好,在压学生、哄学生之后,以帮学生的目的去教育学生。我认为只有这样,才能逐步找到教育学生的契合点,引导学生一步步前进。

理解了这些教育原则,我们应该在日常教育教学工作中合理、科学、有效地运用教育惩罚,促进学生的和谐发展。

让学生从人治走向法治,最终实现最高层次的自治!教育之路,任重道远啊!

教育是慢的艺术读书笔记【篇3】

矿区第一小学

马 玉 2009、8

《魏书生教育教学艺术》读后感

《魏书生教育教学艺术》读后感

每周四下午一个小时的教育学习是我校教师一贯的作风,经过一个学期的学习,我认识了魏书生,而今天有幸又拿到了《魏书生教育教学艺术》这本书,这对于我这样的经验颇少的老师来说,就像一盏指路明灯,受益匪浅。

从教几年来,所教学生形形色色,五花八门,什么样的都遇到了,作为教师的酸甜苦辣也尽一一体会,总结过去,甚感工作越来越难做,学生越来越不好管,工作压力越来越大······有时真想不明白:为何有人对教育却还津津乐道,珍爱有加,师生关系如此融洽,每天工作得如此潇洒和轻松,自己的认真和负责为何就不能起到与别人相同的结果呢?

古人云:知已知彼,百战不殆。搞教育同样如此,只有了解学生才能教好书,育好人。孔夫子教育学生成效卓著,重要原因之一,在于他对颜回、子路、曾参等学生的性格特长、思想状况了如指掌,在知人的基础上因材施教、因势利导。综观古今中外凡有成就的教师,教育家,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有知人之明,能察觉学生思想深处的奥秘,能触摸到学生感情的脉搏,他们的心和被教育者相通相印,息息相关,只有这样的教学,教师的教学和学生的学习才是一种幸福和享受。

反思过去,自认为责任心强的自己对自己的学生又了解多少呢,是否真和学生打成了一片,是否常与学生聊天、谈心,是否关心到了每一个学生,无论其成绩好坏,行为习惯好坏,是否走进了学生的心灵,学生是否真愿意同自己作心与心的交流,是否自己真成了良师益友。我想,以上这些除某些在每学期的教学计划和工作总结中偶有提及外,真正落到实处的还相差太远,每个教师都希望自己的学生听话、懂事,上课认真听讲,下课认真完成作业,期末考试考个好成绩,如此,教师、学生、家长皆大欢喜,所以“很有责任心”的自己会在班上制定出许许多多的“不准”和“禁止”,有时还用相互监督的方法来检查不准和禁止的落实情况,结果却与想象中的相差甚远。总体看,班级的纪律似乎被管好了,可同学们的学习兴趣却大大减退了,热情少了,积极性没有了,总体成绩也不见上涨,学生在课外活动时的好奇、好动、好玩、好积极思维的特点不见了,而作为教师的教学难度也就更大了,上课不活跃或太活跃,有问题也不问了,这种课上得实在难受,是谁让他们变成了这样子,是我们自己,无数事实告诉我们,要教育学生,首先必须了解学生,这就如同园丁养花,首先必须了解花的习性,医生治病首先必须了病人的病情一样。在了解学生方面,我们往往是从学生学习态度、行为习惯的表现上简单的了解和简单的评价学生,长期以来,辩证法已在对待学生身上不起作用了。教育学、心理学等教育科学理论,是在总结先进教师的工作经验和少年儿童的心理变化过程的基础上提示出来的教育规律和心理变化规律。教师凭借这些理论的显微镜,常常能发现许多经验认识不到的学生心灵上的闪光点。教师不仅要了解学生思想、行为变化的特殊规律,而且要了解学生思想、行为变化的普遍规律,不仅善于把精力花在偶然的个别事件的处理上,更善于把主要精力用在带有普遍性、规律性的问题上,从而提高教育工作的效率。而自己在过去几年的教学生活中,多为一点论,把后进学生看得一无是处,师生互相埋怨,甚至和自己对着干。魏书生的有关理论让我们渐渐认识到了学生的心灵都是矛盾的统一体,好学生和后进学生的区别只在于头脑中是非,好坏排列的顺序及比例不同而已。正是因为后进同学上进心的幼苗小而枯黄,有的常常被压在石头下,才更需要教师的同情、关注和扶植。

读魏书生的书是一种享受,读魏书生的思想是对自身思想、灵魂的提升和升华,读了魏书生的书才知道什么是教书育人,什么是为人师表。就单从魏书生“育人先知人”这一节的收获来看已是受益匪浅,经过在教学上的应用效果也是有目共睹。读完魏书生的书,我相信往后的教学生涯不再是枯燥无味,更不会是苦与累的集合,正如他所说,应该是一种幸福和享受,我会努力的。

教育是慢的艺术读书笔记【篇4】

最近拜读了万玮老师的《教师的五重境界》其中《教育的艺术表现力》让我记忆深刻,做教师时间久了,人会疲惫感,随着时间的流逝那种教育的激情在自己身上已经褪去。那么,一个合格甚至成熟的教师如何克服疲劳感,找到突破口呢?在我的美术课上,心理教育和儿童美术课是不可缺少的元素。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现在,广大教育工作者已经充分认识到对中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如果一个学生缺乏健康的心理,那么,素质教育便是一句空谈,也不能够有效地培养小学生健全的人格,这与新课程倡导的基本理念是不相符的。小学美术教育是对小学生进行艺术教育的重要途径之一,艺术教育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载体,因此,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把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其中,在各个教学环节进行渗透,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进行落实,要让心理健康教育在小学美术课堂绽放。

1、 深度挖掘——扩大教材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内容

在小学美术教材中,其实很多地方都含有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然而,许多教师往往只从艺术的角度解读教材。他们不重视教材中所包含的心理健康教育,也很少深入挖掘,使之成为一种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教材。新课程强调教师要善于开发课程资源。因此,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善于挖掘美术教材中的心理健康教育要素,并将其渗透到具体的课堂教学环节中。

(一)挖掘教材中蕴含的“爱”的元素

一个人充满爱的心是心理健康的重要表现。如果一个人对人和事怀有仇恨的心,那么他的心一定是不健康的。在小学美术教材中,很多地方蕴含着“爱”的元素,教师要善于对其进行充分挖掘。需要指出的是,对小学生进行“爱”的教育,最为重要的是要让小学生学会爱家长、爱老师、爱同学。

例如,在人教版小学美术六年级上册《亲亲密密一家子》这一课的教学中,教师就要善于让小学生通过自己的画笔画出自己一家人的幸福生活,这样,在这个过程中,就能够有效地让小学生学会爱家人,他们就能够在幸福家庭生活的感染下形成健康向上的心理品质。

(二)挖掘教材中蕴含的“理想”的元素

在一个人的成长过程中,理想的驱动力是非常重要的。理想正确的人也是心理健康的重要表现。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充分挖掘教材中蕴含的“理想”的元素,并在课堂教学中进行渗透。

例如,在人教版小学美术四年级上册《我们的现在和将来》一课,每个学生对未来都有一个美好梦;这一课的主题是指导孩子以想象中的未来为题材进行创作,教师要善于挖掘教材中蕴含的小学生今后理想的元素,要让小学生在课堂上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展开想象,说一说自己长大后的梦境。这样就能够有效地激发小学生的想象能力。其次,教师要善于让学生在创作梦画的过程中充分表达自己的心理。

这样,教师就能够通过学生的画作对小学生的心理进行剖析,如果小学生在画作中表现出了不健康的心理,那么,教师就要对小学生进行及时有效的引导,从而让心理健康教育在这个过程中进行无痕渗透。

可见,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针对小学生的实际学***,对教材中蕴含的关于心理健康教育的元素进行充分挖掘,这样,就能够有效地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2、 无痕渗透——推进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进程

课堂教学是一个完整的系统,每个环节都是心理健康教育的基础。心理健康教育通过说教的形式当然是无效的,但应在教学中无痕渗透。因此,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善于促进心理健康教育过程所包含的课堂教学环境、课堂教学方法、学生美术学习等方面。

(一)渗透于快乐的课堂环境之中

教育心理学的研究表明,一个人在自由快乐的学习中自然会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并能在这一过程中有效地形成健康的心理。然而,在传统的小学美术课堂上,由于教师过于强调对小学生的美术基本知识和技能的传授,小学生在美术学习过程中会遇到一些困难。其实,作为一种艺术教育,艺术最能培养学生的情操。

因此,教师要善于为小学生创设一个自由快乐的美术课堂学***,要在这个课堂环境之中让小学生具有积极向上的美术学***、健康活泼的心理品质,从而让小学生能够在这个过程中进行有效的美术学习,这样,就能够把心理健康教育无痕地渗透其中。

(二)渗透于主动的美术实践之中

小学生在美术学***程中,如果仅仅从美术技巧的角度进行学习,那么,这样与“画画”是没有本质区别的。小学生有效的美术学习应该是一个积极想象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小学生可以创造艺术。这样,小学生的艺术实践才有意义。因此,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善于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积极的美术实践中。

例如,在小学美术教材中,手工制作的教学内容很多。这些教学内容单靠小学生的努力是无法完成的。他们需要通过同龄人之间的合作来完成。因此,对于这一些教学内容,教师要善于引导小学生在这个过程中培养他们的合作意识,这样,他们在自己的美术实践活动中,就能够有效地培养他们与人交往与合作的能力,从而培养他们的心理健康,丰富他们的情感表达形式和创造力。

(三)渗透于丰富的情感体验之中

对于小学生来说,在美术学***程中,最为重要的是要进行丰富的情感体验,这样,才能有效地促进他们美术素养的提高,并且,在这个过程中能够有效地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渗透,从而获得良好的心理发展。因此,在小学美术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善于将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小学生丰富的情感体验中。

例如,在人教版小学美术六年级下册《我的成长记录》在学生成长的过程中,离不开教师的谆谆教导,在成长的道路上有欢笑与幸福,也有泪水和遗憾,在成长的道路上,有那么多激动人心难以忘怀的瞬间。教师要善于引导小学生通过自己的画笔表现出自己成长过程中的变化,并且,在这个变化的过程中获得成长的喜悦之情以及对未来的憧憬和美好前程的展望,这样,就能够有效地让小学生在这个过程中获得良好的心理体验。由于有了良好的心理体验,因此,小学生就能够在这个过程中获得心理的健康成长。

3、 注重激励——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效果的评价

对小学生来说,有效的评价是促进其心理健康的重要载体。在传统的美术教学评价中,教师往往过于重视对小学生美术素养的评价,这种评价往往是静态的,不能有效地评价小学生美术学习的过程。在小学美术教学评价中,教师要善于关注评价所包含的动机,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效果。

(1) 美术评价与学生自信心的培养

自信心是一个人心理健康的重要衡量标准,在小学美术教学评价中,教师要善于在对小学生美术学***评价的过程中突出激励性,这样,才能有效地培养小学生的自信心,从而在这个过程中促进他们的心理健康发展。

例如,在人教版小学美术一年级上册《美丽的天空》这类开放主题的课堂中,教师对小学生所画的画作评价不能仅仅从小学生画得像不像、好不好等方面进行评价,因为低年级小学生的绘画功底薄弱,想象力要大于现有的表现能力。对于他们的画作评价要善于找出其闪光点,要善于从学生的闪光之处进行评价,这样,才能在这个过程中使他们的自信心得到有效培养。

(2) 美术评价与学生成功意识的培养

在小学美术教学中,让每一位小学生体验美术学***功与快乐是十分重要的。因此,在对小学生进行艺术评价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培养学生的成功感,使小学生在这一过程中形成健康的心理素质。

在美术评价实践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为小学生的美术学***过程提供彰显成功的平台,要通过优秀画展、优秀创意画等活动让小学生在这个过程中体验美术学***功感,这样,小学生就能够在这个过程中获得良好的心理熏陶,从而让美术课堂更加有效化。

总之,在美术教学中对小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是非常重要和紧迫的。作为一名小学美术教师,要充分认识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在课堂教学中进行渗透和实践,切实促进小学生在美术学习中健康心理素质的形成。

做为一个‘教书匠’,匠人总是不断的重复自己,终究是要产生疲倦的,我们寻找突破,寻找方向。

教育是慢的艺术读书笔记【篇5】

看了《魏书生教育教学艺术》一书,思绪万千,感慨不已。既感叹其教育思想的时代性和切实性,又佩服其教育方式和方法的针对性、多样性。

作为教师,自己的责任心应该很强,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孩子,对他们严格要求,关爱有加;对待学生,就像和朋友那样与他们聊天、谈心,真正走进他们的心灵。

在了解学生方面,我们也往往是从学生学习态度、行为习惯的表现上简单的了解和简单的评价学生,对那些上课认真听讲,下课也不调皮捣蛋的孩子老师当然是越看越喜欢,也自然给他们的机会多一些;而那些所谓的“不讨人喜欢的孩子”有时就被我们在不知不觉中忽略了。长此以往,孩子的发展当然是越来越失衡。这些都是我们所不愿看到了。因此教师不仅要了解学生思想、行为变化的特殊规律,而且要了解学生思想、行为变化的普遍规律,不仅善于把精力花在偶然的个别事件的处理上,更善于把主要精力用在带有普遍性、规律性的问题上,从而提高教育工作的效率。学了魏书生的有关理论,现在渐渐认识到了学生的心灵都是矛盾的统一体,好学生和后进学生的区别只在于头脑中是非,好坏排列的顺序及比例不同而已。正是因为后进同学上进心的幼苗小而枯黄,有的常常被压在石头下,才更需要教师的同情、关注和扶植。懂得了这些理论知识,我在具体教育过程中加以运用,果然效果明显,某些平时不听话的同学,调皮的同学经过一阶段的努力,都有了较大的进步,与学生的情感交流也更和谐了。

随着社会文明的不断发展,教师的角色地位也在不断地变化。以前教师说的,学生就得无条件的服从,无条件的执行老师的安排。现在我们更多的是关注人文性,也在不断提倡“人性化服务”。说到底其实我们的教育更应人性化,我们一直在说:要蹲下身子和孩子说话,就是要强调人与人之间的平等性。老师也是从学生时代走过来的,学生的今天就是老师的昨天,学生犯了错误时的心情,老师通过回忆自己当年犯的错误时的心情就能认识更真切一些。这就是魏书生说的“用回忆的方法去感知”

教育是慢的艺术读书笔记【篇6】

教育离不开惩戒,但惩戒必须有个度。这个度如何把握?这需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不是三言两语能够道明的,更不是若干个理念、原则亮出来就能够用之四海而皆准。

但是,作为一线教师,不管是从保护自己来说,还是从“引领”社会文明来说,教师都有必要树立一些自己信奉的正确理念。例如,遵守现有的法律,在教育惩戒过程中,绝不能出现体罚、变相体罚现象,更不能用语言侮辱学生(尽管体罚和变相体罚没有明确的定义,但是教师实施相关肢体教育过程应该得到学生的接受、理解,否则宁可无为);顺应历史进步的潮流,实施惩戒绝不能采用连坐方式,这一方式早已被历史所摒弃;遵循心理学、教育学规律,以及遵守基本的伦理准则,切实明白惩戒是一种手段,教育才是目的,等等。在正确的观念引导下,可以避免教育实施中的情绪化、浮躁,至少可以少犯错误,或者将错误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

其中,有一个极具争议性的惩戒方式很值得一提,这一惩戒方式不仅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而且“仁者见智智者见仁”,甚至是“仁者见仁也见智智者见智也见仁”。这一惩戒方式就是适当地“罚款”。在第三章第七节,郑老师对“罚款”的惩戒方式几乎持全面否定的态度,其中给出了6条鲜明的理由(如果加上不够鲜明的部分,那么可能多达十多条理由)。

然而,在第二章对“温馨班规”的点评中,又见这样的评论“如果有学生对违反班级规约,对班级规约认可的一定范围内的财产方面的惩罚、体能方面的惩罚可以由学生选出的惩戒委员会操作,由教师予以适当的监督。”可见,既是是同一个人,对同一惩戒方式都可能出现“矛盾”的现象。但我认为这也符合哲学中的矛盾理论——在促进事物发展的斗争中,双方辩证统一。

我在现在的班级管理中,也采用了“罚款”的惩戒方式,取得了一定的教育效果,甚至起到了立竿见影的效果。在实施过程中,充分体现了这一理念的主导作用。

首先,考虑到对学生的惩罚不能转嫁给家长,希望得到家长的有机配合。例如特别告知父母“为使惩罚取得教育意义,帮助孩子取得良好的学习、生活***养成,请家长与教师取得有效配合——孩子犯错误需孩子自己承担责任!因此,对孩子的罚款(或处罚)必须来自孩子的零花钱、压岁钱和买衣服的钱。

谨防对孩子的教育惩罚变成对家长的教育惩罚。”

其次,实施这一惩戒,根据班级实际事先制定了惩戒方案,而且得到父母签字认可。

再次,还寻找了辅助配套措施,例如要求学生事先签收如下保证书:“为了加强自我教育,我完全同意高一(23)班的班级条例和教育惩罚方案,接受班主任和家长的教育监督;为了培养责任意识,不把责任推向父母和其他人,由于违反高一(23)班班级条例而受到的罚物罚款,完全取自于自己的零用钱,压岁钱和购衣购物的钱;并按照惩罚方案备注5及时缴纳罚款罚物。特此保证!

(备注:此保证书一式三份,一份留有学生本人,一份留有班主任备案存底,一份留有家长备份存底。)”

最后,对所得罚款的用途也做了规定说明:“违规所得罚款,用来奖励综合素质测评总分前三名、学***前三名、进步最快前三名、优秀班干部(包括优秀组长、优秀课代表)等”。

应该说,在执行这一处罚办法时,已经认真考虑了上述几点,几乎把负面影响降到了零。曾经把这一具体做法写成了一篇教育随笔《教育惩戒的原理是什么?》,公布于博客后,得到众多教师的认可,甚至有些单位引用过去作为学***。

尽管如此,在下一届的班级管理中,我还是打算放弃这项纪律措施。这是为什么呢?

班级中有几位“惯犯”需要“照顾”。其中一人经常迟到甚至旷课,这是《中学生行为准则》所不允许的,也是学校纪律所不允许的。为了响应这一点,迟到和旷课自然也是班级纪律条例中重要内容。

根据班级教育处罚方案,每违反一次,罚款2元,学生罚款100元以上。与其父母取得联系后,一方面家长不能完全理解“教育惩戒的原理”,另一方面面对孩子十分无助,因此,罚款这一惩戒方式对于该生完全失效。考虑到我不能把对孩子的惩罚转嫁到对父母的惩罚上,我忍不住降低了对孩子出生的要求。

显然,降低对该生的要求,那么罚款措施对于其他同学有失公允,更重要的是这条惩戒措施的权威性大打折扣。总的来说,放弃这种惩戒措施应该是明智的选择。

过去一年的教育处罚措施存在很多问题,如教育处罚措施过于单一;教育处罚执行缺乏灵活性;教育处罚未能因人而异。这一特点也加剧了班级教育惩罚计划的破产。

但需要指出的是:如果能够引导家长按照教育惩戒的原理,在“家法”(在现在的小口之家早已没有了家法,但我想在教育孩子过程中,制定适当的家庭规约,不愧是当今家庭教育中一枝奇葩!)中采用“罚款”的惩戒方式,应该能够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

在网络中流传一个美国妈妈对孩子的教育方式,从两三岁开始就培养孩子的责任意识,其中大量地采用物质奖励和物质惩戒,例如帮着父母搞家庭卫生一次,奖励多少美元;帮着父母做了一件业务工作(例如打字),奖励多少美元。这些奖励由孩子们支配,比如买衣服。这个母亲的做法让她的孩子从小就体验到:

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自己的生活自己供。有专家可能会说,这样一来,就会缺乏亲情和家庭幸福感。这些专家未免僵化了,在孩子的生日、获得荣誉等重大节日时,送上父母的“最大”祝贺,这不是最大的亲情(如果父母过生日,孩子能用自己所得祝贺父母,这不更具骨肉亲情)吗?

难道只有父母的无味付出才能培养亲情?多有报道:父母无味付出引来了孩子弑亲之灾。

这难道还不让人们警醒吗?

综上所述,在教育处罚的实施中,不仅需要正确教育理念的指导,更需要班级的实际情况。离开实际班级的教育措施必须是短命措施(短命措施有时会取得良好的教育效果,因此适当地使用也不算太坏)。

教育是慢的艺术读书笔记【篇7】

**《教育的艺术》

辽宁师范大学附属中学营口分校

美术学科:李卓

《教育的艺术》选取了10位古今中外的著名学者和教育家对于教育问题的论述,力争从各个方面反映教育的本质,并让我们今天的教育工作者及家长们有所借鉴。杜威在中国的演讲中曾经说过,教育不是奢侈品,而是必需品。的确,一个人的知识、思想和品德都来自教育。

教育是一个民族最根本的事业。

投身教育事业刚刚过去半年,回顾以往,我的收获颇多,深刻体会到只有努力提高自身的素养,丰富自身的底蕴,全身心的投入到教育教学当中,积攒方法,摸索经验,在教育实践中历练,才能促进自身的专业成长,才能做个好老师。

提高自身素养,丰富自身底蕴靠什么?靠自己不断学习,不断充电。于是我利用寒假期间在《教育的艺术》一书中进行学习。

教育是一门系统科学,是科学与艺术的统一。教育艺术是教师根据自身的知识、经验、能力、其知、个性、个性等因素,熟练运用各种教育条件、原则、方法和手段而形成的一种基本技能。教育艺术作为一种教育技能,与教师的应用技能有着密切的关系。

它的灵活运用往往成为教师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的具体体现。教育是塑造人的复杂过程。因此,教育艺术的灵活运用与教师的个人知识、教学经验、能力、气质和个性密切相关。它不仅要以教师的知识和经验为基础,还要以教师的能力、气质、人格和魅力为基础。

很难想象,一个缺乏知识、修养、经验和技能、个性缺陷的教师,如何能够灵活地掌握和运用教育艺术。因此,没有教师的知识、经验、能力、个性、气质和个性,就谈不上教育艺术。

教育的艺术,要善于吸纳各种门类在艺术上的手段,在课堂教学中尤其要兼备各种门类的技巧,在教学活动中运用语言、动作、表情、色彩、**、图像等艺术手段,创设开放的、轻松的教育情境,创造性的组织教学,将知识与审美结合起来,使学生在愉快中高效率学习。教学艺术应是教师知识和智慧的结晶,应一格种色彩、各种风格展现艺术之美。

教师课堂教学技能要借助于诗歌艺术的真情流露,**艺术刻画形象的逼真,**艺术的韵律,绘画艺术的色彩,体育艺术的动感,给予学生各种艺术美的感受,使知识的传授融合于各种艺术美的手段之中。比如,师生对话中的真情实感震撼了学生的心灵;一个话题的成功示范启迪了学生的智慧;丰富的课外活动陶冶了学生的情操。这些都渗透着一个成熟教师在教育活动中的艺术修养。

教师对学生教育的启迪,犹如独具匠心地引导学生入园。导鱼入海,引鸟飞天. 书林之中有山、有水、有园中之园、景中之景,在收获知识的同时得到艺术的享受。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通过丰富的面部表情和体态,向学生传递喜怒哀乐的真挚情感,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德育的渗透点,展施教识的情态艺术。在表情中,眼神最为重要,所谓“眉目传神“。成熟的教师能够做到“目中有人”,即目中有全班级的人,总是不时的环顾全班,使全体同学通过眼神的神韵,把精力集中在教师举手投足的每一个动作和每一句话中,使学生感受不到谁在被冷落。

微笑艺术:抛开冷漠无感的面孔,放下教师的尊严,在课堂教学中灵活运用微笑艺术。使课堂在微笑的情境中轻松活泼。

微笑是亲和的艺术,微笑是鼓励的艺术,微笑能产生最好的人际沟通方式,从而达到信仰宗教的艺术。

幽默艺术:幽默感也是一个成熟的教师应该具备的品质之一。幽默是一种简单而深刻的艺术。用幽默来表达深刻的真理比直截了当的叙述更容易理解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幽默往往借用讽刺和转喻的手法,运用幽默的语言,使学生在愉快轻松的语言环境中,不自觉地受到教育的启发。幽默像“磁铁”吸引着学生,展现着教师教育艺术的魅力。

启发的艺术:就是巧妙的设疑、设问、反问。它是最适用的教育艺术手段,最能体现备课效果。启发式的教学艺术的真谛在于“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板书艺术:书法是中华文明独特的艺术瑰宝。它具有深厚的艺术内涵,闪耀着中华文明的光芒。“字如其人”,“字体是人的第二面容”,板书正是一名成熟教师对汉字深邃内涵的解读。

通过字体的点画、抑扬运笔的娴熟技法去传递的信息,在传授知识的同时用以对于传统汉字书写的艺术的诠释,去昭示教师们的知识渊博。因此,作为民族文化和传统道德德传承者,教师必须掌握汉字书写的一般技能。只有这样,才能使自己的教学更美,才能在教学中增加教师的人格魅力。

黑板写作要从教材内容和教学目的出发,满足学生的实际水平和实际需要。精心设计的板书不仅能加深对所教内容的印象,有时还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服饰的艺术:教师的仪表穿着本身就是一种艺术,得体的衣着修饰是你高雅的举止、丰富知识的衬托。马卡连柯高度重视教师的仪表,他说:

“单单是教师的仪表,也有非常重要的意义。”仪表是教师传递信息的起始,所谓第一印象就是从教师的仪表、服饰的文化开始传递信息的。教师的服饰仪表艺术是指教师举止落落大方、衣着整洁、美观而不妖俗、简朴而不寒酸、和谐自然,与教师有知识、有道德、有追求的“人类灵魂的工程师”的社会角色相称。

使服饰美与人格美交相辉映,起到“山蕴玉而生辉,水怀珠而川媚”的艺术效果,增添教师的艺术魅力。一个文化底蕴深厚的教师,能够引起学生的无意注意,激活学生的学习思维,从而有效地提高教学效果。

教育艺术只有在教学过程中才能体现出来。教师的知识、经验、能力、个性、个性、气质等因素是灵活运用教育艺术的前提和基础,而不施教育艺术本身。教师为了完成教育任务、达到教育目的,就必然会运用一些相应的教育条件和教育方法,而教师在施教过程中艺术水平发挥的如何,则主要是看教师在运用这些教育条件和教育方法时是否巧妙得卓有成效、巧夺天工。

总之,教育艺术是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应掌握和运用的一种基本的教育技能,它是包罗万象的。但是,教育的艺术并非是教师个人的随心所欲,而应该是符合教育发展的一般规律的,遵循一定原则的活动过程。因此说,教育的艺术不仅是具有技巧运用的艺术性;而且还富有符合规律的科学性,它是教育活动中的艺术性与科学性的统一.

教师只有不断的深入学习,拓宽知识面,深入感受生活,加深对教育的理解,在教育中感受教育, 认识学生、理解学生,真正做到为学生的学习服务了,才能尽其教育的艺术,才能使课堂教学活动达到出神入化的境界,使受教育者在接受知识的同时得到艺术的享受!

教育是慢的艺术读书笔记【篇8】

近日,我有幸读了《魏书生教育教学艺术》,对于其中关于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有一些自己的感受和见解,以下为一些读书心得体会。

一直以来我们的课堂教学以教师讲授,学生接受为主。语文课常用的教学模式是:以教师为中心,教师利用讲解,板书和多媒体作为教学手段,以教材为依据向学生传授知识。学生要做的就是接受教师传递的知识。教师是知识传授者,学生是接受者,教材、参考资料以及教师的个人经验是知识来源,是学生学习的内容。在这种模式下,语文课堂教学便有“填鸭式”的满堂灌,教师充分“咀嚼”的内容,到了学生“口中”自然也就变味了。学生的思维习惯了顺从接受,渐渐对变化和发展产生抵制,不肯接受新事物、新知识;自己也忘记了是一个有着独立思想的活生生的人。因而,我们要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把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作为语文教学的首要任务。

一、教师适时引导,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发展

据专家统计,许多成功人士,在学校时大多不是第一流的学生,只不过是二、三流的,什么原因使得这些并不冒尖的学生在以后的日子里能成为拔尖的人才?靠的是后天的努力,是一种锲而不舍的意志和毅力,而这种精神来源自于学生时代培养自主学习的能力。据此,语文课堂教学中要着眼于引导,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以达到学生自主参与学习活动的教学效应。

语文课有其得天独厚的优势:拥有丰富多彩的文学作品,生动多样的教学方式,又与学生生活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教师要做的是:第一、要让学生热爱语文,将语文学习看作是他们生命成长的一部分。第二、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教师要充分利用好各种教学媒介和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增强教学的趣味性、思想性,打破课堂教学如死水般的寂静,激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第三、教师要注意每个学生原有语文水平的差异性,因材施教引导、鼓励学生以积极的态度;对语文水平相对较差的学生要降低评价标准,发掘树立学生认同的学习榜样以提高学生的语文学习积极性。第四、支持、鼓励学生采用创造性的自主学习方式,对他们在学习中有思想、有创造的问题不抹杀、不否定,而是更加积极地给与反馈、赞扬。但初中生的感情胜于理智,他们的行动不只受认识的支配,更多的还是受感情的支配。所以,在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认识基础上还要设法激发他们的兴趣,使学生乐于学习。这些都需要靠教师在课堂上适当的引导才能完成。

教师要怎样来引导、调动、激发学生潜在的学习需要呢?我们可以通过各种各样的方法去引导学生。例如:讲名篇和名人故事,或把其他学科内容引进语文课堂等。在讲课中引导学生去想去学习,在思考中慢慢感受到成功的喜悦,发现学习的兴趣。学生的自主学习是不能完全脱离教师,只有通过教师的正确引导,采用有效的策略,才能更好地促进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的发展。教师在语文教学中应努力实施以下的策略:

(一)、语文教学中教师要把握学生自主学习的环节,加以积极引导。

1、引导学生自我确定学习目标。教师不必把课文分成大小不等的问题,然后让学生来解答问题。而是在教学中应从整体入手,让学生自我感知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确定学习目标,选取自己最需要的最感兴趣的学习内容。语文新课标中就明确有一个单元是由学生自选课文学习的。

合作中显示出高涨的学习热情,这课收到了很好的效果。

研读——归纳、总结”这样既见森林又见树木的学习模式是魏书生教给学生的“六步法”学习法就收到很好的实效,学生找到了方法,就有了主线,就能触类旁通,自主学习就如鱼得水。

(二)、要把握课堂互动、合作的学习环境,教师要加以积极引导。发动学生自主学习,通过互动、合作的方式,往往收到实效。学生在合作、互动中,互助中取长补短。让学生有更多的表达自己观点和倾听他人观点的机会。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如在互动、合作中创造竞争情境,就会收到很好的效果。大脑这部机器处于竞赛状态时效率要比无竞赛时的效率高得多,即使对毫无兴趣的.智力活动,学生因热望竞赛取胜而产生的间接兴趣也会使他们忘记事情本身的乏味,而兴致勃勃地投入到竞赛中去。所以,我在班上是经常开展自学比赛活动。如:记忆力竞赛、口头作文竞赛、速读竞赛、书写竞赛、查字典竞赛等。或在限定的时间内看谁完成的任务最多,或是在限定任务量的前提下看谁用的时间少。竞赛使学生大脑处于高效率状态,提高了学习的效率,对所学习知识充满了兴趣,以致在欢乐中忘记了困难和疲惫。人的能力是在动力下得到发展的,学生在这种竞赛中培养了一种学习语文的能力。又如,课堂上常常采用分组朗读或表演等方式。学生在表现自我,评价别人中,自己的学习能力从中也得到发展。教师布置学习任务给学习小组,小组成员自主分散和合作查阅信息,或在共同讨论中达到自己学习效果。在单元复习中,教师采用学生互相命题,互相测试的方法进行,这样学生充分发挥了自主性,积极性;很好地达到了提高学生学习能力的目的。

二、变换课堂教学方式,促成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

新课标的新理念,要求教学实践的改变,教师也将随着学生学习方式的改变来改变教学的方式。教师在语文教学中不断变换课堂教学方式,使课堂教学生动、形象,引起学生的兴趣,使学生能够自主选择自己喜欢的学习模式,学生在参与的过程中自主学习,在课堂中主动、大胆、尽情地动脑、动口、动手,自由发挥自身的学习个性,真正体现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地位。课堂采用多元化教学方式,通过学生的参与、互动、体验和实践活动,使学生的语言综合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得以不断提高,树立学习主人翁意识。

研究者、探索者。”因此,教师要善于捕捉来自学生思维的灵感,智慧的火花,不失时机地将其延伸为自主思维过程,拓展为一种自主学习的能力。

2、创设情境式课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的源泉。”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首先要使学生在广度和深度两方面学好基础知识。其次要根据教材潜在因素,创设想象情境,提供想象材料,诱发学生自由想象,让学生在创设的课堂情境中,充分展开想象翅膀,在想象的自由王国里遨游。

3、构建参与式课堂,培养学生探究参与式课堂教学是一种师生以平等的身份参与的教学活动,老师让学生直接参与课堂教学,包括学习计划的制定,课堂讨论题目的设计,发言提纲的编排等。在此基础上,教师要引导学生运用已知的基础知识,撰写小论文,编演课本剧,评价影视作品等,着力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教育是慢的艺术读书笔记【篇9】

近日,我有幸读了《魏书生教育教学艺术》,对于其中关于如何培养学生自主学习有一些自己的感受和见解,以下为一些读书心得体会。

一、教师适时引导,促进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发展

二、变换课堂教学方式,促成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

研究者、探索者。”因此,教师要善于捕捉来自学生思维的灵感,智慧的火花,不失时机地将其延伸为自主思维过程,拓展为一种自主学习的能力。

2、创设情境式课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爱因斯坦说过:“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的源泉。”在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的想象力,首先要使学生在广度和深度两方面学好基础知识。其次要根据教材潜在因素,创设想象情境,提供想象材料,诱发学生自由想象,让学生在创设的课堂情境中,充分展开想象翅膀,在想象的自由王国里遨游。

3、构建参与式课堂,培养学生探究参与式课堂教学是一种师生以平等的身份参与的教学活动,老师让学生直接参与课堂教学,包括学习计划的制定,课堂讨论题目的设计,发言提纲的编排等。在此基础上,教师要引导学生运用已知的基础知识,撰写小论文,编演课本剧,评价影视作品等,着力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一种教学模式。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自学教材,学全观察,学会发现。突出强调学生自学课本知识的能力和良好的观察问题的能力。观察力是人类智力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敏锐的观察力是创新能力的重要内容。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