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心得体会 > 电视剧觉醒年代作文 > 导航 > 关于党员看电视剧《觉醒年代》有感,(3篇)

电视剧觉醒年代作文

关于党员看电视剧《觉醒年代》有感 (3篇)。

电视剧《觉醒年代》给人们重现了那段风雨飘摇的历史,那个时代人们都还生活在水深火热中,很是需要有人能拯救他们。有哪些关于觉醒年代观后感呢?下面是范文资讯网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关于党员看电视剧《觉醒年代》有感,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关于党员看电视剧《觉醒年代》有感(篇一)

最近观看《觉醒年代》,真的让人感慨万千,特别是一些文人,让人肃然起敬,如李大钊、鲁迅、陈独秀、蔡元培等等,如今央视终于出了一部《觉醒年代》,犹如高山流水,让人赏心悦目,实乃三生大幸!《觉醒年代》无疑是给观众带来一场极其盛大的“历史盛宴”,有电影的质感,年代感画面感极强,清晰勾勒出大时代的人们的现实生活与精神风貌,剧中所有大人物刻画得非常真实和生动。展现了那个时代文化人之风骨,为天下苍生之担当,不畏牺牲,追求真理,着实令人钦佩不已!反思当下我等众生,物富思空,望尘莫及,勿忘历史,永留初心!

该剧以李大钊、陈独秀、胡适从相识、相知到分手,走上不同人生道路的传奇故事为基本叙事线,以毛泽东、周恩来、陈延年、陈乔年、邓中夏、赵世炎等革命青年追求真理的坎坷经历为辅助线,艺术地再现了一百年前中国的先进分子和一群热血青年演绎出的一段追求真理、燃烧理想的澎湃岁月。

张桐扮演李大钊,于和伟扮演陈独秀,侯京健扮演青年时代的毛泽东……强大的演员整容,本身就有很多看点!

开头几集,于和伟扮演的陈独秀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有激情却不用力过猛,有气场却不虚张声势,既展现了先知先觉者的深邃的思想和澎湃的激情,又有普通人的无可奈何情感纠葛。使得人物有温度有情感,看起来可信而有感染力。

陈独秀的儿子陈延年、陈乔年,两个年轻人演的非常好:他们热情满怀,又嫉恶如仇;他们善良厚道,又坚持原则……在父亲面前,又是一个让老父亲常常下不了台的刺猬孩子。两个年轻演员的演技棒棒哒!

个人觉得,《觉醒年代》整部剧的灵魂人物,堪称一代国士的蔡元培,北大之校长非他莫属!北大之所以能成为今天的北大,就是有那些先哲大师们的存在,如:文学巨匠——鲁迅,扛“科学民主”大旗,一呼百应的《新青年》创始人——陈独秀,还有敢为人先,为人民发声,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伟大革命家,思想家——李大钊,后来北大还聚集了胡适、刘半农、辜鸿铭、刘师培、周作人,梁漱溟、徐悲鸿等这些学术权威性人才。

《觉醒年代》是好看的,这几集,断断续续出场了好一些学术大师,钱玄同、刘半农、刘师培、鲁迅、胡适……,还有一些现在在台词中可能之后会出场的,梁漱溟、吴虞、杨昌济、蒋梦麟、徐悲鸿……,那些学术名人们,一个一个出现在观众面前,他们或英姿焕发,或朝气蓬勃,或傲骨凛然,就算是顽固派辜鸿铭,也有着自己的学术风骨。

看《觉醒年代》就像在读历史,一个个人物活灵活现,剧中太多的人物一出场便让人肃然起敬,根本分不清到底谁是主角。有故事,有启蒙,有思想,有现实,有理想,有情怀,有教育。个人觉得,《觉醒年代》整部剧的灵魂人物,堪称一代国士的蔡元培,北大之校长非他莫属!北大之所以能成为今天的北大,就是有那些先哲大师们的存在,如:文学巨匠——鲁迅,扛“科学民主”大旗,一呼百应的《新青年》创始人——陈独秀,还有敢为人先,为人民发声,传播马克思主义的伟大革命家,思想家——李大钊,后来北大还聚集了胡适、刘半农、辜鸿铭、刘师培、周作人,梁漱溟、徐悲鸿等这些学术权威性人才。

我们只有看清历史,才能放眼未来,更加坚定自己脚下的路该怎么走,该怎么好地爱自己的国与家。

也有人说,剧中人物不尽然是光彩照人传播正能量的英雄人物,也有投鼠忌器的“小人”,争议最激烈的便是襄助张勋复辟,欲将中国历史走向倒退的辜鸿铭,剧中的辜鸿铭让人讨厌至极,在个人看来,也不尽然。

当时北大的文科可真是群星璀璨,大师云集啊,简直像是风云际会,精彩万分!像辜鸿铭、黄侃及刘师培这样,性格刁钻,脾气古怪的人,太正常了,现在的老头不也都是这样吗?还常常被人误以为是“迂腐”,“老顽固”。

不要看人物片面之行为,就草率给他盖棺定论,就否定了他为国家所做的贡献,否定了他整个人,这样做就大错特错了,身为后辈的我们最是没有资格说那些守旧顽固派迂腐,他们大多数人往往都是大学问家,大思想家,有大智慧的大师级人物,往往深藏不露,平时看他哪哪都不顺眼,行事风格往往让常人无法理解,但在关键时刻,可以一鸣惊人。

辜鸿铭这个人物不简单啊,生于南阳,学于西洋,成名东洋,服务北洋,“老古董”级大师,精通9国语言,学贯中西,历史上屈指可数的奇才,号称清末之怪杰。说实话,讲洋文,当时恐怕没几个比得过他辜鸿铭,论学术造诣,他的境界无人质疑。他的资质,的确够得上北大教授,国学大师的称呼。

但是他走错了一步,襄助张勋复辟,民愤四起,作为清朝培养出来的人才,辜鸿铭的做法可以理解,但是当时是民国,决不能逆天而行。有才无德,任何时候都无法受人尊敬,更不会让他委以重任。搞学问,做研究,教书育人,学术水平要看,立场与原则问题更是重中之重。

好在他是真才实学,让北大师生有幸看他对“中国人的精神”的演讲,他留着长辫子,也许在学生们看来,他封建,他保守,他迂腐,但辫子在他心里就是爱国,中国优秀文化的象征。而那个时候,很多从国外归来的思想家、文学家大力推崇国外的各种制度,免不了会出现部分人走极端,失去对中国甚至中国传统文化的信心。

而辜鸿铭论“中国人的精神”,犹如高山流水,石破天惊!警醒中国人中华文化之重要性,并立誓用其一生将中国人之精神和民族之文化发扬光大,辜老的狂傲,透着一种精神力量,有着旧知识分子应有的风骨,一番高论,无一人反驳,无愧于学贯中西的国学大师!当然,刘师培、黄侃等人皆是如此,中国处于探索阶段,每个人都在苦苦寻找强国之路,思想有分歧是必然的。

剧中,除了辜鸿铭,还有一个人物值得一说,那就是后来投海的易白沙,都说他是一个悲剧人物,其实不然。

剧中的易白沙抱着陈独秀大哭,声泪俱下,在今天看来,有些人多少会觉得肉麻,现实生活中,很少看到一个大男人这样哭,因为他们这一代人正是太热爱这个国家,爱得深沉,那个时代,爱国早已刻进他们的骨子里,真正心怀天下的人才会哭得如此绝望,像失去亲人般,哭得肝肠寸断。在屏幕前的我,好像被他的哭感染了,顿时感到鼻子好酸,看得人真是心痛啊。

或许感觉现实的无能为力,才如此悲观,前路渺茫,虽说他最后投海,但他的死有种力量,犹如屈原投泪罗,深感国之无望,于是他想要用自己是生命来唤醒国人。

忧国忧民的易白沙,视死如归的易白沙,你若问我: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片土地,这个国家爱得深沉!

看这些人物事迹,就像翻看一页页历史书,剧中每一个人都不是无名之辈,每一个人都了不起,忠于人民,热爱国家,追求真理,是我辈之楷模,有人说,《觉醒年代》是中国影视近十年来的一部精品之作,,这部片确实属于不可多得的经典良心之作,觉醒时代——充满黑暗的年代,同时也充满光明与智慧的时代。

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周恩来……中国革命的先知先觉者。没有他们,就没有中国共产党成立;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成立……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中国共产党的发起人、缔造者,他们是当之无愧的时代急先锋!

满屏正能量,一点一滴皆是历史,这部电视剧的题材很多都可以直接纳入学校教材给学生们看,好的作品就应该流芳百世,因为这部剧可以激励人心,洗涤灵魂,让后辈们知道,多少先贤先烈们前仆后继,用他们的鲜血与生命换来了一个崭新的中国。

关于党员看电视剧《觉醒年代》有感(篇二)

“有时候仍不免呐喊几声,聊以慰藉那在寂寞里奔驰的猛士,使他不惮于前驱。”——鲁迅

我们并不缺乏无法纪念的历史,可我们却总是用吃喝玩乐来填满生活。所有的懒惰与怯懦,都是从忘记历史开始的,我们忘却了来之不易,也忘却了物力艰辛。

文学和艺术创作最大的作用就是镌刻过去,启迪未来,《觉醒年代》,近些年难得的剧作了。一开篇,就一瞬间好像又回到了求学时故纸堆中描述的那些旧时旧事,那个距离我们最近的最远的历史,那个时代的一首悲怆史诗。总是感觉那个时代的人都充满了鲜亮明媚的人物性格,身处最为屈辱至暗的时刻,却能激情、沸腾、炽烈,好像地底的岩浆越是压迫越是要喷发,随着喷发流入闯入时代的冰流,激荡起满目热气,滚滚洪流,永远向前。

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只凭一腔孤勇,仍能勇往直前向东去,向西去,去尝试,以头颅,以青春,九死不悔,单单冠以猛士,尤不足述其慷慨。

中国诸朝之变革,从来都不应该是华洋之变,古今之革。皆是疾在骨髓,司命之所属,无奈何也。非洗经伐髓,不可治之。

读书人,太平医病,乱世医国,承天景命殷忧启圣。

什么是美好啊?是一切耀眼,是颜色?是线条?是旋律?是,缺不全面。

最好的美好是时代,是历史长河中,波涛汹涌里翻腾的所有英雄人物,是所有籍籍无名,是惊天动地,是润物无声,是喷涌的热血,是满怀的泪水,是老怀雄壮,是少年意气。

中华之国,千年不坠,荣之,辱之,沉之,浮之,不气不馁,不惊不怯。

乱世出英雄,因为他们的付出所以才换回了我们生活的安宁。

因为他们对国家的热爱,所以用最年轻的生命去谱写出最不平凡的一生,请记住这些人吧,这些我们称之为先烈的年轻人。

“她不是“苟活到现在的我”的学生,是为了中国而死的中国的青年。

关于党员看电视剧《觉醒年代》有感(篇三)

全剧以辛亥革命后整个中国发生的大的历史事件相连,向观众徐徐展开了近代中国思想文化碰撞变革的画卷。以新文化运动为主线,围绕新文化运动讲述了社会各阶层代表人物思想逐渐觉醒解放的故事。其中,主要讲述了陈独秀、李大钊、胡适三位文学巨擘的人生经历,同时也介绍了毛泽东、陈延年、陈乔年、邓中夏、赵世炎等热血青年,从懵懂到觉醒的革命之路。

在那个战火纷飞,各种主义思想满天飞的年代,北京大学成为当时各个流派文人的理想避难所,也使得北京大学成为了宣扬新文化新思想的天然阵地;再加上蔡元培主张北京大学应该成为思想自由,各种学术文化兼容并存相互碰撞发展的场所,不可避免的以陈独秀为首的新文化运动的倡导者与以辜鸿铭为首的旧文化的守护者发生了冲突。剧中并未用批判者的视角来描述这个有争议的历史人物,而是尽力刻画其思想和个性。以现代人的眼光看,辜鸿铭的思想无疑是先进的,是符合现今社会的主流思想的。在北大讲课时,他强调:“千万不要以为我们割掉了毛发,穿上了西装,满嘴的English,洋人就会高看我们。恰恰相反,当一个中国人西化成一个洋人的时候,恰恰会引起他们的鄙视。只有让他们看到,我们中国人,有着他们与众不同的文明和精神,他们才会在心里对我们有真正的尊重。”这与我们时下强调的弘扬民族文化不谋而合。诚然,在国家积贫积弱,被列强分割蚕食的背景下,国家和文化的革新是不可改变的历史潮流,但辜鸿铭坚持宣扬中国的传统文化,坚持中国的才是世界的,他不希望传承千年的文化有了断层,丢掉很容易,再捡起来就很难了,这无疑是超越时代的眼光。他宣讲的“中国人的精神”中关于“温良”的阐述,真是令人叫绝。

他学贯中西,会9国语言,有13种博士学位,妥妥的“学霸”式人物。虽然他坚持的旧文化中有不可取的地方,但他说:“我辜鸿铭生在南洋、学在西洋、娶在东洋、仕在北洋,但是我,是一个堂堂正正的中国人。”他多年海外生活的经历使他明白西方文明中缺乏仁义,只知竞争,生搬西式的文化并不适合中国,一个有独特灵魂的民族才能真正屹立于世界之林。

时代在发展,当时不适用的想法,并不代表现在不适用,我们应以发展的眼光看待历史。辜鸿铭虽然有着封建的外壳,但他无疑是一个有着超前眼光,热爱民族文化,致力于宣扬民族文化,让世界真正了解中国的爱国者。

另外,剧中人物的塑造非常成功,剧情凝练,是一部非常成功的献礼建党百年的历史剧,十分推荐大家观看。

F132.cOM更多心得体会小编推荐

电视剧觉醒年代个人观后感 (精选3篇)


《觉醒年代》这部电视剧是红色革命历史题材的,那个时代人们都还生活在水深火热中,很是需要有人能拯救他们。那么觉醒年代观后感你知道该怎么写了吗?下面是范文资讯网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电视剧觉醒年代个人观后感,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电视剧觉醒年代个人观后感【篇一】

中央1套隆重推出了《觉醒年代》,详细介绍了以陈独秀、李大钊为代表的第一批中国共产党员中华民族新派从反封建到求共产的转化,在影视题材里第一次正面大张旗鼓的树立了陈独秀先生独立思考、个性张扬、奋发有为的形象。

从流亡日本反思国可以爱也可以不爱被愚忠派当做汉奸,到回国创立新青年杂志,再到入京任教将新青年转移到北京,被北洋政府逼迫从北京返沪,陈独秀先生倡导的民主和科学,振聋发聩,一时风头无两,激励国人。

觉醒一词,用的恰如其分。清末以降,无数仁人志士探索救亡图存之路。有封建士绅的洋务运动,有勋亲贵胄的君主立宪,有封疆大吏的东南互保,有神鬼颠倒的太平天国,有农民起义的捻军,有不明真相的义和团,有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辛亥革命、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有张骞为代表的实业救国,甚至有袁世凯为代表的军政府复辟、张勋复辟……各派各流,粉墨登场,偌大中华,成了演练场,成了试验田。为国,时代精英和盲流们真是操碎了心。凡此种种,皆以失败告终。当那之时,知识分子的'苦闷,不可为不大,竟连周树人,也无奈的沉迷故纸堆,考据金石,以古封今,麻痹自己!

大变革的年代,自然是风雷激荡,大变革的年代,自然是新旧交替。胡适之先生留美返国,一方面作为新青年的导师,首倡白话文、白话师,誓与旧文化旧文坛决裂并一战高低,另一方面娶老家安排的小脚女人,相濡以沫;李大钊先生一方面深入工厂,与长辛店工人交朋友,另一方面对家中一字不识事实上的童养媳宠爱有加;辜鸿铭留着辫子养着奴才,却娶了日本女人,说着流利的几国外语,驰名欧美;周树人一方面抨击着吃人的礼教,呼喊着救救孩子,另一方面又不违母命,和发妻在一个院子里住着却不同床……凡此种种的纠结与扭捏,是时代的注脚!

新文化运动,白话诗文和小说,事实上降低了文化门槛和思想表达门槛,扩展了文化和文明的覆盖面,有效降低了学习成本,将文化逐步的推向大众甚至结合工农识字班推向工农。文化,再也不是皓首明经的有闲阶级专享。

当代人说,风起时,猪都能飞上天。潮流来的时候,本着求同存异,新思想新文化在襁褓中总要团结奋进,战旧战古战当局,但潮流滚滚中,对于将来,同袍亦会有分歧。在倡导新文化反封建上,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甚至吴稚晖都能同仇敌忾,法国派、俄国派、美国派、无政府主义等等,都有共同的敌人,封建主义。在反封建的下一步发展上,大家产生了分歧,巨大的分歧,从思想到行动上都是不可调和的矛盾。归根到底,是为了谁,依靠谁的问题。

五四运动中,李大钊最早发掘并激励了工人的力量,接触马克思主义后毛泽东认真思考了中国工人阶级弱小需要同盟的问题,陈独秀在武汉演讲中公然抛出了无产阶级暴力革命的道路选择。一代人的集体智慧,逐渐凝结,慢慢滴灌中华大地。

经过了理论传播与思考、学习与讨论、学生与工人运动结合,在共产国际的帮助下,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条件成熟了,南陈北李相约建党,在嘉兴的游船上,一个小规模的秘密社团建立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自此,经历28年风霜雪雨,中国共产党在天安门城楼上庄严的宣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觉醒年代》里,充分展现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初心和使命,是为劳工、为大众、为民族、为社会!观看此剧,作为一个中年人,我数次热泪盈眶!我为是这个伟大组织的一员感到光荣和自豪,我愿为人民的幸福、社会的进步肝脑涂地!

此致我亲爱的党!

电视剧觉醒年代个人观后感【篇二】

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优秀电视剧展播剧目《觉醒年代》正在央视综合频道热播。从1915年《青年杂志》创刊到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电视剧《觉醒年代》全景式展现百年前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该剧导演张永新近日接受采访时表示:“拍一部能真正反映时代精神、民族精神的作品,对我来说是挑战,也是突破。”

由于年代的特殊性,该剧对于背景细节的把控尤为重要,制片人刘国华透露,剧中大到当年的建筑,小到制服上的金属纽扣;大到院中的枣树,小到杂志社的纸张;大到外交部的陈设,小到剧中人物所用的牙刷牙粉,无论是尺寸,还是材质,都力求真实再现。为了拍出最佳效果,北大红楼建筑甚至按照1:1.2的比例复刻原版。“聚沙成塔,集腋成裘,点点滴滴的细节凝聚成庞大的真实感,而真实感正是我们与观众建立信任的首要因素。”在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做到丝丝精准,这是张永新对全剧组工作的基本要求。

该剧除了还原真实历史背景,同时也要求符合历史逻辑,比如蔡元培吃饭的铝饭盒,剧中出现的铅笔、暖水瓶、唱京戏的女旦等,尽管这些一扫而过的画面只有几秒甚至几十帧,张永新依然要求剧组精益求精,找到历史逻辑性。

在遵循大事不虚、小事不拘的原则基础上,张永新还总结了两个创作重点:一是堂堂正正宏大叙事;二是认认真真塑造“人”。“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中国共产党成立,这些史实实实在在写进了中国历史,我们要把它们讲得堂堂正正。”关于人的塑造,张永新觉得就像“文学是人学”一样,影视艺术的核心也是人的艺术,活生生的人、立体的人才能让观众接受。张永新表示演员的神似大于形似,但是剧中的几位主要演员都达到了形神兼备的效果,而在塑造人物时不仅要表现角色的高光时刻,更要展现历史人物的多面性,这也是真实还原历史人物的考量之一。

“两千五百年不变的车辙如何去面对船坚炮利,只有一条路──觉醒。”剧中还多处使用隐喻手法表达该剧主旨。《觉醒年代》表现的1915年到1921年,是东西方文明的碰撞与杂糅的年代,这些碰撞体现在文化、服饰等方方面面──留辫子的,穿长袍马褂的,穿西装的,带着鼻烟壶的……大街上的人林林总总,折射着那个时代的百态人生。不仅是人物,剧中在其他地方同样设置了能够传达时代精神的意象。“我们从北大红楼出发,跨过长城,走到中共一大会址,又走到了嘉兴红船,真实还原了准备建党的整个历程。”张永新用“战战兢兢、如履薄冰”形容整个创作过程中的心理状态,表示创作过程中压力很大,但作为导演,应当将压力转化成动力,各方支持给剧组打了强心剂,也激活了他们的创作欲望。“我们要想尽办法把它塑造得更精准一些、更生动一些、更丰满一些、更立体一些。”这是张永新对剧组的要求,也是他创作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剧的准则。

值得一提的是,《觉醒年代》也集结了不少的“天津元素”。制片人刘国华介绍,《觉醒年代》题材重大,意义重大,从筹备到后期一直是多方力量在共同完成这一史诗级别作品。“该剧得到了鲁迅博物馆、国家文物局、外交系统等多个部门的鼎力支持,中央美术学院、天津美术学院的专家、教授和小热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上海京剧院艺术家等都为该剧的创作贡献了不小力量。”此外,天津籍演员张桐扮演的李大钊也成为剧中一大亮点。从人物的生平事迹到著作思想,在把握人物思想高度的同时,张桐也在用心揣摩人物的真实一面,力求表达一个鲜活的伟人形象

电视剧觉醒年代个人观后感【篇三】

“导演简直是‘细节控’”“主旋律剧也能这样吸引人”“被家人拉着看一集,结果就离不开电视了”“接地气的主旋律题材剧”……近日,重大革命历史题材剧《觉醒年代》在央视一套登场,一经开播便吸引了无数观众的目光,引发了收视热潮。作为一部主旋律剧,该剧注重年轻化表达,受到许多年轻观众的喜爱,并引发网友的广泛讨论,它让人们重新认识百年前那段可歌可泣的恢弘历史和壮美篇章。

作为献礼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优秀电视剧展播剧目,该剧全景式展现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宏大背景、历史卷轴,艺术再现了众多历史人物为中国寻找出路的种种探索和思想交锋,呈现真实历史,传递爱国情怀,获得不俗口碑。有网友表示该剧“真实、震撼,感觉每一句台词都像是历史考点,每一段都是一篇小论文”,更有观众评论这是“少有的具有思想深度、历史深度、艺术深度的优秀电视剧”。

“树青年榜样,展多样风采”

多线并进铸就华彩篇章

“多线叙事,条条清晰。”有网友对《觉醒年代》这样评价。该剧以《新青年》“三驾马车”李大钊、陈独秀、胡适从相识、相知到分手,走上不同人生道路的传奇故事为基本叙事线,以毛泽东、周恩来、陈延年、陈乔年、邓中夏、赵世炎等革命青年追求真理的坎坷经历为辅助线,通过“大事不虚,小事不拘”的创作原则,刻画早期革命先驱有理想有锋芒、有困境更有探索的革命品格,主旋律不乏味枯燥,多条叙事线让剧情更加顺畅,描绘出一幅气势庞大的爱国群像图。

在已播出的剧情中,李大钊、陈独秀在日本相遇,对唯物主义思想上的契合让二人共同探索救国之道——李大钊写下了《厌世心与自觉心》一文和诗歌《青春》,呼吁国人“改进立国之精神,求一可爱之国家而爱之”;陈独秀回国创办《青年杂志》,在海内外思想界和广大青年中引起强烈反响,二人为探索新道路的共同理想分别付诸实践。毛泽东、周恩来等也纷纷决定踏上革命道路,在后面的剧情中,他们将不断探索,推动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有网友感慨道:“一批革命志士用生命唤起了一个时代的觉醒,无论是陈独秀还是李大钊,在那个年代,他们都还只是年轻人,那种情怀和责任担当让我辈汗颜!”该剧艺术地再现了100年前中国思想觉醒的启蒙先驱形象以及他们探索真理的激情岁月,用细腻的笔触描绘出党的初心与梦想、早期革命先驱的伟岸情怀,多线并进的叙述方式,让这一段百家争鸣的历史画卷精彩纷呈。

“真理的力量,伟大的开端”

一条线索贯穿三大事件

历史和现实都表明,一个民族的觉醒,首先是思想文化上的觉醒。电视剧《觉醒年代》首次从思想启蒙角度切入,再现了从新文化运动到五四运动,再到中国共产党成立三大历史事件,展现了从先进知识分子、革命青年的觉醒,到人民大众的全面觉醒历程,故事丰满,情节真实。

二次革命后,内忧外患将中国抛入风雨飘摇之中。爱国青年李大钊与进步革命者陈独秀相见恨晚,约定共同探索救国之路。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李大钊、陈独秀等人积极传播马克思主义思想,倡导运用马克思主义改造中国社会,唤起民众觉悟、振作民族精神。新文化运动大大激发了广大青年追求新思想的热情,促使人们冲破封建思想的桎梏,探索救国救民的新出路,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创造了条件;五四运动,以彻底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性、追求救国强国真理的进步性、各族各界群众积极参与的广泛性,推动了中国社会进步,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中国共产党成立做了思想上组织上的准备,为新的革命力量、革命文化、革命斗争登上历史舞台创造了条件。三件大事作为一个整体来展现,层层推进、环环相扣,缺一不可。

“宏大的气势,高尚的情怀”

《觉醒年代》获赞史诗巨制

《觉醒年代》剧情上节奏紧凑,角色上人物丰满,开篇用了整整两集详细讲述了陈独秀、李大钊等老一辈革命家们的博大情怀和忧国忧民的境界思想,特别是对陈独秀作了更加客观、理性、公正的评价。同时该剧在画面制作上十分精良。有观众注意到,“在拍摄上,该剧引用了纪录片的元素,许多黑白相间的画面,给人以历史深沉感,将大时代的风云际会全景式地表现出来。”这样的设计不仅在视觉上让人眼前一亮,更为本剧增添了电影质感。

“历史深刻表明,爱国主义自古以来就流淌在中华民族血脉之中,去不掉,打不破,灭不了,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维护民族独立和民族尊严的强大精神动力。”作为一部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的献礼剧,《觉醒年代》全面客观全景式地反映中国共产党从酝酿到成立的过程,传递出极富感染力的爱国主义情怀,艺术再现了党的初心与梦想,既有思想深度,又有高尚情怀,引发了观众广泛讨论,诸如“《觉醒年代》是一部好剧,更是一部忆苦思甜、启迪思想、激发壮志、感恩奋进的教科书,是不可多得的一部好作品”等评价不绝于耳。

回望那段历史,重温100年前那段激情燃烧的岁月,人们无不为李大钊、陈独秀、毛泽东等人的情怀和精神所动容,而今天新时代的中国青年在他们的榜样力量下,更应当以执着的信念、优良的品德、丰富的知识、过硬的本领继承奋斗。当代青年是同新时代共同前进的一代,这代青年所面临的这个新时代,既是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发展的最好时代,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代。每个青年都应当珍惜这个伟大的时代,争做“永久奋斗”这一光荣革命传统的继承人。

随着《新青年》杂志在海内外思想界和各界青年中引起强烈反响,越来越多的先进分子加入思想革新的浪潮中。接下来的剧情中,蔡元培接任北京大学校长决心整治校风,邀请陈独秀担任文科学长,《新青年》杂志也将迎来新的契机。

《觉醒年代》剧情大纲

电视剧《觉醒年代》以1915年《青年杂志》问世到1921年《新青年》成为中国共产党机关刊物为贯穿,展现了从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到中国共产党成立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画卷,讲述了觉醒年代社会风情和百态人生。该剧以李大钊、陈独秀、胡适从相识、相知到分手,走上不同人生道路的传奇故事为基本叙事线,以毛泽东、周恩来、陈延年、陈乔年、邓中夏、赵世炎等革命青年追求真理的坎坷经历为辅助线,艺术地再现了100年前中国的先进分子和一群热血青年演绎出的一段追求真理、燃烧理想的澎湃岁月,深刻地揭示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和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必然性。

关于党员看电视剧《大决战》有感 【精】


为了庆祝建党100周年,电视频道推出了《大决战》这部电视剧,让我们看到了伟人的运筹帷幄,英雄胆略。或许你正在寻找关于大决战观后感的模板文章吧!下面是小编精心收集整理,为您带来的关于党员看电视剧《大决战》有感,希望对你有帮助。

关于党员看电视剧《大决战》有感(篇一)

“起来,饥寒交迫的奴隶!起来,全世界受苦的人……”

“起来,不愿做奴隶的人们,把我们的血肉筑成我们新的长城……”

从激昂雄壮的《国际歌》,到催人奋进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起来”、“起来”、“起来”,唱出了全世界无产者的共同心声,唱出了中华儿女自强不息的奋斗精神。100年来,从艰苦卓绝的革命岁月,到热火朝天的建设年代,到繁荣发展的改革时期,中国共产党一路走来,始终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始终把为人民谋幸福、为民族谋发展作为矢志不渝的“初心”,带领中华民族不断地起来、起来、起来,前进、前进、前进。

党带领人民“站起来”。在封建旧制下,人民群众地位卑微、生活困苦、尊严沦丧,即使100了封建帝制,中国人民仍承受着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的重压,遭受着“华人与狗不得入内”般的屈辱。中国共产党诞生以来,始终把人民利益放首位,打败了压在人民头上的各种反动势力,打土豪、分田地、当家做主人,改写了被压迫被奴役的命运,中国人民真正挺直腰杆站了起来。中国共产党带领广大人民完成了伟大的社会主义革命,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消灭一切剥削制度,彻底结束旧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历史,彻底结束了旧中国一盘散沙的局面,彻底废除了列强强加给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和帝国主义在中国的一切特权,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政治向人民民主专政的伟大飞跃。

党带领人民“富起来”。新中国是在一片废墟之上建立起来的,其时经济瘫痪、社会动荡,人民生活困苦艰难,同时还面临资本主义的封锁和围堵。在内外交困、一贫如洗、举步维艰的严峻形势下,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开展了伟大的社会主义建设,并审时度势、解放思想,大力推进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极大激发广大人民群众的创造性,极大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极大增强社会发展活力,实现了中国经济的快速腾飞。改革开放使人民生活改善,社会安定有序,民族团结进步,国家繁荣富强,人民群众过上了有里有面、有滋有味的生活,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新的发展理念,“一带一路”发展战略,群众路线教育、“三严三实”和“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党中央治国理政的宏伟蓝图正在一步步落到实处、取得实效。中国这个世界上的发展中国家在短短30多年里摆脱贫困并跃升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国际地位和国际影响力显著提高,中国人民的自豪感和自信心不断增强。

100年风雨兼程,100年漫漫求索,100年卓越辉煌。中国人民从站起来到富起来、强起来的伟大飞跃,本质上就是中国共产党以民为贵、一心为民、坚持初心、砥砺前行的时代壮美画卷。起来、起来、起来,前进、前进、前进,在未来的征程中,中国共产党将坚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用为民谋福的一腔热忱创造中华民族更加辉煌灿烂的明天。

关于党员看电视剧《大决战》有感(篇二)

最近,我观看了大型历史战争巨片《平津战役》。影片场面摄人心魄,它把我带回那个战马嘶鸣、炮声隆隆的年代。看完平津战役电影,进一步加深了我对平津战役的了解。

刚刚接受完革命精神荡涤和冲刷的我,心潮难平,有感而发∶平津战役是人民解放军在东起唐山西至张家口长达500公里战线上,对华北国民党军进行的一次战略性决战。全战役从1948年11月29日开始至1949年1月30日结束,历时64天,共歼灭或改编国民党军52万余人,基本解放了华北,为夺取全国的解放和胜利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在平津战略中人民解放军牺牲了7036人,还有许多支前的民工献出了宝贵生命。我们应该永远牢记过去的艰苦岁月,永远牢记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今天和平环境和幸福生活的人民英雄们!

通过了解平津战役后,我觉得它给我带来了思考人,我们是新一代的少先队员,作为伟大的中华名族的希望和重要组成部分,平津战役精神,它是一代中华儿女演出的一部揭示民族之魂的壮丽史诗,它与井冈山精神、长征精神、延安精神一脉相传,是我们党和民族的“传家宝”,是我们必须长期坚持的优良传统和作风,也是广大青少年健康成长不可多得的常学常新的“必修课。”

此时,在我的眼前仿佛又展现出一幅崭新的画面:作为新一代的青少年我们应该团结进取、开拓创新、负重拼搏,要以骄人的成绩改写了历史,并朝社会主义发展的方向不断迈进。

关于党员看电视剧《大决战》有感(篇三)

小时候,我怀着兴奋的心情,去看那正邪的较量。

一切似乎很简单,把坏人打倒就行了。

但是,如今的我,却不再满足那正邪决战的瞬间。

我要深究我们胜利的原因,我要看到我们成功光芒透进的那扇窗

当我观看这部片子的时候,那雄伟的音乐,那壮阔的场面,使我仿佛回到了战争的时代,与革命领袖们同呼吸,共命运。

、、、陈毅……那一个个熟悉的名字,那一张张熟悉的脸,他们指挥着我们的部队,指挥着一场场战斗,他们是英雄,他们的名字为人们所熟悉。

与的愚昧、固执相比,他们是聪慧的,谈笑间论英雄,他们虽没有高床暖枕,但他们有体贴军民的心,这是他们所没有的。

那么,他们有什么呢

我想,他们有奸诈,有自私,有自负,有着一切解放军所没有的“优良”品质。

他们有钱,但是,他们的将士自私自利;他们有先进的武器,可他们却将枪口对准老百姓

淮海战役,老百姓用手推车为我们推来了胜利,这是我们的胜利,群众的胜利。

可是,蒋介石他们,竟用飞机轰炸我们的无辜的老百姓。

我们的士兵是自愿参加的,可他们的呢

他们的士兵是被抓来的。

电影中的一个小片段更加深刻地体现了这一点。

有一个士兵,本是(蒋介石军)的士兵,后来投靠到我们的营下。

这不正是我军胜利的体现吗

这正预示着蒋介石在这次战役中的又一次失败,更预示他们的全盘失利,他们将不再能与我们的军队抗衡。

我们的胜利,是靠多次出生入死的士兵们赢来的。

而士兵们之所以会为我们如此拼搏,与我们的得民心,爱民,正确的领导有着密切的关系。

我们有优秀的人才,有坚定的为人民服务的信念,有着勇敢,积极,刚强,一切人类的优秀品质。

胜利得来不易,更应该坚守革命先烈的信念,不断地努力学习,开拓进取,以坚定的信心守护我们的新中国。

我们要为国效力,如今的国家,正处于发展的高峰期,我们要以高度的责任感,以国兴为荣努力地扶助国家走上富强的道路,赶上发达国家的行列,为先辈的努力画上完美的句号。

浅谈电视剧《觉醒年代》个人感悟


作为革命历史题材电视剧,其中《觉醒年代》这部电视剧令大家赞叹不已,大家观看完之后是不是感慨万千,那么大家知道关于电视剧《觉醒年代》个人感悟该怎么写吗?下面是范文资讯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浅谈电视剧《觉醒年代》个人感悟,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大家阅读。

浅谈电视剧《觉醒年代》个人感悟【一】

最近,我观看了电视剧《觉醒年代》,让我感慨万千。

新生的中华民国在北洋军阀的统治下很快陷入政治混乱的局面之中。一部分先进知识分子不甘沉沦,一心想着救国,他们经过痛苦的反思认识到:仅有政治制度的革新不足以救中国,必须启发国民新的伦理道德意识,培养国民的独立人格,并彻底荡涤封建旧文化的毒害,进行一场思想文化领域的革新运动,才能使中国人民的思想得到空前解放,才能推动现代科学在中国的发展,彻底消灭旧中国,建设新中国。

“南陈北李,相约建党”是中国共产党史上一段广为传颂的佳话。那么“南陈”与“北李”是如何认识,并走到一起的呢?他们的第一次交手,谈论的是什么问题?剧中一开篇,就展现了陈独秀与李大钊相识的过程。

开头几集,于和伟扮演的陈独秀就给人留下深刻印象。有激情却不用力过猛,有气场却不虚张声势。既展现了先进知识分子的深邃思想和澎湃的`激情,又有普通人的无可奈何。人物的塑造有温度有情感,看起来极具感染力。

看《觉醒年代》就像在看历史,年代感、画面感极强。剧情清晰勾勒出当时人们的日常生活与精神风貌。剧中的人物刻画非常生动和形象,往往一出场,便令人肃然起敬,根本分不清谁才是主角。有故事,有思想,有现实,有理想,有情怀,有教育。展现了那个时代的文化人之风骨,为天下苍生的担当。他们不畏艰难险阻,勇敢地追求真理,以自己的一腔热血和理想抱负,积极投身于革新运动中,着实令人敬佩不已。

我们现在的美好生活,是无数的革命先烈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更应该珍惜当下,奋发有为,积极探索,刻苦学习,争做国家栋梁,为国家的建设和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浅谈电视剧《觉醒年代》个人感悟【二】

电视剧《觉醒年代》主要以中国共产党成立之前的一段历史展开的叙述。

这段时间是一个动荡不安,人民步伐不一的艰难时世,当时的辛亥革命并没有彻底改变中国混乱不堪的面貌。有人愚昧无知、有人迷茫不前、有人企图复辟帝制,同时也有一大批青年先进分子,开始探索救国救民的新出路……

剧情开篇,袁世凯复辟帝制的消息引起国民哄动,让在国外留学的一部分有志者青年李大钊等人愤愤不平,他们纷纷回国寻求一条救国之路。李大钊说:“我们必须要唤起民众觉悟,推翻封建思想,振作民主精神”。同时陈独秀也创办了《青年杂志》宣传新思想,倡导白话文,为寻找一条救国之路打开了新思想涌流的闸门。许许多多的有志青年们参与进来发表自己的革命观点。

在新文化运动的标志“北京大学”里,蔡元培出任北大校长。三顾茅庐请陈独秀担任北大文科学长,随后又在民巷建立起“新青年编辑部”。此时北京大学的一些顽固的保皇党也与新青年展开了激烈的争执。这些画面让我们看到了中国共产党诞生前的社会环境和思想文化。也让我们感受到了中国文化的不断进化。

在探索和发展真理时,十分艰难。在各种思想和主义的交锋之中,马克思主义开始在中国传播起来。李大钊的《我的马克思主义观》、《庶民的胜利》加上白话文的迅速传播,如鲁迅《狂人日记》的发表和胡适的《文学改良刍议》等巨作横空出世,大大推动了有志青年探索救国道路的步伐。

这部剧中也有很多风云人物,他们的服饰习惯也反映出当时那个时代的繁杂和混乱。比如留着长辫子端着烟袋讲国学的辜鸿铭教授。张勋的辫子军领兵复辟及海外留学回来,西装革履的胡适等人,这些极具色彩与魅力的人物形象全部映入观众眼帘。而且他们的人物特点也十分鲜明。在北大红楼的衬托下,一批批洋溢着爱国热血的青年学子也让我们过目不忘。他们让我们看到当时那个时代有一批爱国人士正在不惧艰难险阻,努力寻找成功之路使中国登上历史舞台。

《觉醒年代》为我们展演了中国共产党的创建过程,以深刻的历史意义揭示了这条救国救民的正确道路,同时赞扬了觉醒年代时期一批共产主义者的一颗颗爱国之心。

这部剧具有深刻的教育意义,让我们看到中国的艰辛,让我们看到中国人民的团结。所以正值青春年少的我们要珍惜当下,努力学习,报效祖国,不负众望。

浅谈电视剧《觉醒年代》个人感悟【三】

古今多豪杰,凭一己之力力挽狂澜,救国、救民之水深火热。——题记

回溯到100多年前,那是一个动荡不安,时局不稳的年代,却也是中国人民在黑暗中觉醒的年代。辛亥革命以来,整个民众的思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民主共和思想深入人心。中国许许多多的有识之士踏上了探索国家新出路的征途。

在这样一个时代,无数青年才俊毅然回到中国,力图“求一可爱国家而爱之”。为了启发民众的思想觉悟,也为了塑造新一代青年、再创一个崭新的国家,陈独秀先生首当其冲。他高举民主与科学两面大旗,创办《新青年》,掀起了现代中国思想启蒙的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像一滴晶莹的露珠,落在了中国这棵干枯的小树苗上,使其得以复苏,甚至开出灿烂的花。而作为新文化运动的“领头羊”,陈独秀不忘初心,不负重托,以惊人的才华和毅力,宣传新文化新思想,提倡白话文白话诗。

“如今我们回来了,请你们看分晓吧!”这是胡适之说过的一句话,令我记忆犹新。“我们”——中国有着拳拳之心的青年们回来了,他们将要献身于国家,为国家的尊严、人民的生存而奋斗!那些欺辱中国人、瞧不起中国的人们,请你们看看吧!中国这头沉睡的雄狮要醒过来了,它一定会成为世界强国,成为我们每一个中国人的骄傲!

“时代造就英雄,伟大来自平凡。”每一个顶天立地的英雄都是普通人,成为英雄是因为他们对国家的热爱。一百年前的中国,有正直的易白沙、忧国忧民的李大钊、弃医从文的鲁迅;如今,有我们!

我将无我,不负国家。我们身为青少年,应该好好学习,不负韶华。不辜负祖国对我们的期待,不辜负父母和老师对我们的谆谆教诲,报效祖国。我坚信,在我们的共同努力之下,中国一定会强大起来的!

浅谈电视剧《觉醒年代》个人感悟【四】

适逢建党百年,中央1套隆重推出了《觉醒年代》,详细介绍了以陈独秀、李大钊为代表的第一批中国共产党员中华民族新派从反封建到求共产的转化,在影视题材里第一次正面大张旗鼓的树立了陈独秀先生独立思考、个性张扬、奋发有为的形象。

从流亡日本反思国可以爱也可以不爱被愚忠派当做汉奸,到回国创立新青年杂志,再到入京任教将新青年转移到北京,被北洋政府逼迫从北京返沪,陈独秀先生倡导的民主和科学,振聋发聩,一时风头无两,激励国人。

觉醒一词,用的恰如其分。清末以降,无数仁人志士探索救亡图存之路。有封建士绅的洋务运动,有勋亲贵胄的君主立宪,有封疆大吏的东南互保,有神鬼颠倒的太平天国,有农民起义的捻军,有不明真相的义和团,有资产阶级革命派的辛亥革命、二次革命、护国运动、护法运动,有张骞为代表的实业救国,甚至有袁世凯为代表的军政府复辟、张勋复辟……各派各流,粉墨登场,偌大中华,成了演练场,成了试验田。为国,时代精英和盲流们真是操碎了心。凡此种种,皆以失败告终。当那之时,知识分子的苦闷,不可为不大,竟连周树人,也无奈的沉迷故纸堆,考据金石,以古封今,麻痹自己!

大变革的年代,自然是风雷激荡,大变革的年代,自然是新旧交替。胡适之先生留美返国,一方面作为新青年的导师,首倡白话文、白话师,誓与旧文化旧文坛决裂并一战高低,另一方面娶老家安排的小脚女人,相濡以沫;李大钊先生一方面深入工厂,与长辛店工人交朋友,另一方面对家中一字不识事实上的童养媳宠爱有加;辜鸿铭留着辫子养着奴才,却娶了日本女人,说着流利的几国外语,驰名欧美;周树人一方面抨击着吃人的礼教,呼喊着救救孩子,另一方面又不违母命,和发妻在一个院子里住着却不同床……凡此种种的纠结与扭捏,是时代的注脚!

新文化运动,白话诗文和小说,事实上降低了文化门槛和思想表达门槛,扩展了文化和文明的覆盖面,有效降低了学习成本,将文化逐步的推向大众甚至结合工农识字班推向工农。文化,再也不是皓首明经的有闲阶级专享。

当代人说,风起时,猪都能飞上天。潮流来的时候,本着求同存异,新思想新文化在襁褓中总要团结奋进,战旧战古战当局,但潮流滚滚中,对于将来,同袍亦会有分歧。在倡导新文化反封建上,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甚至吴稚晖都能同仇敌忾,法国派、俄国派、美国派、无政府主义等等,都有共同的敌人,封建主义。在反封建的下一步发展上,大家产生了分歧,巨大的分歧,从思想到行动上都是不可调和的矛盾。归根到底,是为了谁,依靠谁的问题。

五四运动中,李大钊最早发掘并激励了工人的力量,接触马克思主义后毛泽东认真思考了中国工人阶级弱小需要同盟的问题,陈独秀在武汉演讲中公然抛出了无产阶级暴力革命的道路选择。一代人的集体智慧,逐渐凝结,慢慢滴灌中华大地。

经过了理论传播与思考、学习与讨论、学生与工人运动结合,在共产国际的帮助下,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条件成熟了,南陈北李相约建党,在嘉兴的游船上,一个小规模的秘密社团建立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自此,经历28年风霜雪雨,中国共产党在天安门城楼上庄严的宣告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

《觉醒年代》里,充分展现了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初心和使命,是为劳工、为大众、为民族、为社会!观看此剧,作为一个中年人,我数次热泪盈眶!我为是这个伟大组织的一员感到光荣和自豪,我愿为人民的幸福、社会的进步肝脑涂地!

此致我亲爱的党!

观看电视剧陈云有感


观看电视剧陈云有感

最近,央视一套播出了重大革命历史器材电视剧《陈云》。起初,由于对此类的电视剧不感兴趣并没有关注,但有一天偶然看了一集后,我不禁被陈云同志伟大的人格魅力所吸引,于是以后每天晚上都会守在电视机旁静待《陈云》的播出。每次看完,感触颇多、受益匪浅,总感觉心里被一种无形的力量所充满。昨晚,这部革命剧作以一篇对陈云同志高度的总结评价结局。

看着那一句句高度的评价,我对陈云同志的敬仰和钦佩更增加了几分。于是,又趁着中午休息时间读了《陈云全传》,这位无产阶级革命家谦谦虚谨慎低调做人的处事原则和“不唯上、不唯书、只唯实”的务实工作态度,深深地触动着我的心灵,感觉自己像经历了一次圣洁的精神洗礼和思想的飞跃升华一般,这位伟大的革命家、政治家的光辉人生不断浮现在眼前……

陈云同志不畏艰难、勇挑重担。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他一直担任着党的许多重要职务,并出色的完成了各项革命任务。记得电视剧中有这样一段情景,在反围剿时期,陈云接到了掩护瞿秋白撤离的紧急任务,本来可以派部下去,可部下此时恰巧不在身边,陈云立刻决定自己亲自去执行任务。凭借着机警、周密的安排部署,陈云安全顺利地护送瞿秋白撤离到安全地带。而像这样的事情,对于陈云来说还有很多很多。

陈云同志是一个高尚、正直的人。电视剧中有这样一个片段印象特别深刻,陈云的女儿陈伟华的朋友想为陈云出书,却遭到了陈云的断然拒绝,他教育女儿说,在他们的身边,还有着无数默默无闻地为祖国的革命和建设事业的人,这些人更值得人们宣传、崇敬。陈云要求自己的子女无论做什么工作,都要做一个脚踏实地、对社会有用的人。在陈云同志八十多岁高龄的时候,他仍旧时刻关注着祖国的建设事业和教育事业,他说“孩子的国家的未来”,并从自己的工资中拿出五千元资助了贫困山区的二十五个孩子,而在捐款时他再三嘱咐秘书一定要匿名。当得知那些品学兼优的贫苦孩子们再次重返校园时,这位八旬老人欣慰的笑了。五千元,在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这是一个多大的数目,要知道,当陈云去世时他们家一共才有两万多元的存款。这是一种何等宽阔坦荡的胸怀的胸襟啊!当看到这些时,我的心情时刻被一种情愫充满着,这位伟人带给我们的是怎样的一种感动与激励!想想现在的我们,生活条件比那时候好了,可又有多少人能向陈云同志那样时刻想着为贫困的孩子们做点事情?谁能够敢于挑战困难、大胆创新,为祖国建设事业奉献终生?谁又能够对待工作兢兢业业、严格要求自己,而且是七十年如一日?……可以说,用“老骥伏枥志在千里”这个词语来形容陈云同志一点都不夸张,他失意的时候不消沉,得意的时候不忘形,用自己超高的智慧和卓著的工作走过了人生的低谷,战胜了坎坷困难,高瞻远瞩地迎接了无数次的挑战,他用对崇高理想执着追求的坚定信念为了人民利益和建设事业而奋斗终身。而陈云的夫人于若木对陈云的评价更加贴切,“陈云同志有着超人的智慧,更有着水晶一般透明的党性和人格。”

最后,我想用电视剧《陈云》结局的那段对陈云的评价作为结尾,也以此让我们这些新时代的青年人来缅怀、纪念这位时代的伟人——

“翻开中国20世纪的历史画卷,人们会永远记住陈云这个名字。陈云同志20岁参加革命,以毕生精力和卓越才智,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国家富强、人民幸福,为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建立和巩固,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的开创和发展,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奋斗和探求了整整70年,并创立了永垂青史的卓著功勋。

陈云作为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杰出的马克思主义者;作为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开拓者和奠基者之一,党和国家久经考验的卓越领导人;作为以毛泽东为核心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和以邓小平为核心党的第二代中央领导集体的成员;他的胆略、气魄、智慧、思想,以及高尚的人格魅力,值得全党学习和景仰。他将与毛泽东、周恩来、刘少奇、朱德、邓小平一同,永远镌刻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丰碑上,镌刻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历史丰碑上,镌刻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画卷中……

大学生党员看电视剧《大决战》有感 (3篇)


为了庆祝建党100周年,电视频道推出了《大决战》这部电视剧,中国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中华儿女怎能任人宰割?或许你正在寻找关于大决战观后感的模板文章吧!下面是范文资讯网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大学生党员看电视剧《大决战》有感,供大家参考,希望能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大学生党员看电视剧《大决战》有感【篇一】


6月18日我们参观了淮海战役纪念馆,重温了这段光辉的历史――淮海战役,我深感此次参观学习,对于发扬革命传统,摆正心态,对今后做好各项工作,很有启迪好处。

淮海战役在中国人民解放军战争史上,具有重要的地位。这一战役的胜利对于全国解放战争战局的发展,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但这一胜利的取得是极其不易的。国民党军麾下80万装备精良部队并且有先进的美式装备还占有后勤保障优势。中国人民解放军是各种杂牌武器都有并且刚经历一次大战来不及休整的人民子弟兵。条件相差悬殊。我中国人民解放军以气吞山河的气概、坚忍不拔的毅力,机动的战略战术,经过66个昼夜的浴血奋战,最后夺取了战役的伟大胜利。

回想起纪念馆中的一幅幅画面,一组组的文字介绍,至今让我的情绪久久难以平静!其中打黄伯韬兵团总攻冲锋时要过一条河,那时正是冬天,河水有一层薄薄的冰,战士们抬着木板义无反顾的跳进冰凉的河水为战友们搭桥铺路,扛木板的战士牺牲了,在木板上过桥的战士自动跳下来扛起木板。战士们顺利的透过了大河,取得了总攻的胜利。淮海战役中牺牲的团职干部有的年仅24岁。24岁正是花季的年龄,正是此刻的孩子坐在教室里无忧无虑上大学的时候,而他们却为了我们这天的幸福生活献出了自己宝贵的生命。想想当初革命先辈们,看看自己衣食无忧的幸福生活,我们此刻还有什么不满足的?在平时的生活、工作中时常想想那些倒下的先烈们,我们就应知足、惜福。摆正自己的心态,踏踏实实的工作,认认真真的生活才能对得起为我们这天而牺牲的先辈们!

大学生党员看电视剧《大决战》有感【篇二】


今天把《平津战役》看完了,至此《大决战》都看完了。

看完了有这么几个感觉:首先,觉得国民党军部署没太大问题。

无论在东北、华中还是华北,都是既有固守要点的兵力,也有机动兵团。

据个例子,东北有固守锦州、长春的几十万军队,也有廖耀湘麾下的精锐辽西军团;华中更不用提了,有9个兵团:包括邱清泉、黄维、黄百韬这样的精锐部队;华北也有35军这样的机动部队。

其次,觉得国民党军输在两个方面,首先缺乏进攻精神;其次内部战略情报都被对手知道了。

纵观三大战役,国民党军几乎没有任何像样的主动进攻,要么被对手牵这鼻子走,如锦州之战中辽西兵团不是围魏救赵,而是直接去救锦州,结果锦州没救下来,自己也让解放军拖住了;甚至干脆坐视对手行动,不采取任何积极行动解决问题,譬如天津战役中傅作义对陈长捷的求救坐视不管。

应该说国民党军守城还是很顽强的,无论在锦州、双堆集、碾庄、陈管庄还是在天津,都打到最后了,最惨烈的是黄百韬兵团,最后幸存者据说不到一千人,可是救兵不来也没办法。

而来,更要命的是国民党内泄漏情报的地方太多,纵贯三大战役都是如此:辽沈战役前国防部作战厅的厅长把情报交给了共产党,让共产党先发制人在东北发动进攻,还有郑洞国被部下逼着起义;淮海战役时黄百韬兵团西撤,负责掩护的何基沣部突然战场起义,让前者莫名其妙陷入重围,淮海战役一开局,国民党军的战役部署就被打乱,陷入被动,后面的黄维兵团也是如此,一个师长叛变导致整个兵团陷入重围;平津战役更别提了,傅作义的女儿干脆就是共产党,围着父亲做了大量工作,傅作义的朋友马占山也在跟共产党接触,最后说服傅作义起义。

当然国民党这边指挥不是没有亮点的。

辽沈战役中的锦州之战、淮海战役中双堆集、碾庄之战、平津战役中天津战役都很激烈,国民党军打得很顽强。

国民党军中辽西兵团、黄百韬兵团、黄维兵团、邱清泉兵团还有华北方面的35军都算得上精锐。

国军将领中不乏思路清晰的人,比较典型的如杜聿明。

淮海战役中杜提出过一个十分大胆的计划,集中九个兵团先吃掉中野,再对付华野。

要真的照办了,淮海战役恐怕更精彩

只是因为各种原因没有付诸实施。

此外感觉蒋介石这个人不是糊涂人,他明白三大战役的重要性,所以他投入了很大精力指挥。

如亲自飞到沈阳指挥战局,他的判断也并非全错,如他判断对了解放军会线进攻锦州,但是每次却事与愿违,其中原因太多了。

反观共产党方面,毛泽东指挥比较放手,下级能够自由发挥。

另外解放军虽然没有那么多机动装备,但是进攻意识、运动战水平明显在对手之上,每次占据主动权。

这里要提一个人——林彪。

可以说《大决战》中对解放军将领的描写中他是最多的,国民党方面杜聿明是最多的。

他这个人很沉静,心机很深,打仗方面很有一手,给我印象战役谋划、战术组织上很突出,战略眼光上稍差。

但是这个人很大的优点就是能沉住气,没想清楚之前决不动手,辽沈战役之前很大篇幅放在他和毛泽东争论,先打锦州还是先打长春。

其实从战役上说先打长春好,从解放全国角度说先打锦州好,这就是战役和战略层次不同的结论。

当然这个人也有缺点,心机太深,电影没有讳言他和罗荣桓之间的矛盾。

《大决战》观后感 “三大战役”以中国人民的伟大胜利和国民党的惨重失败为结局, 为新中国的成立奠定了 基础,是人民革命战争史上的光辉篇章。

’ 九十年代初由李俊担任总导演拍摄的三部 6 集 《大决战》 堪称是真正的鸿篇巨制。

1948 从 年到 1949 年初,在东北、华东、华北地区进行的辽沈、淮海、平津三大战役是中国人民解 放军打垮国民党反动派的战略大决战。

“三大战役”以中国人民的伟大胜利和国民党的惨重失败为结局, 为新中国的成立奠定了 基础,是人民革命战争史上的光辉篇章。

影片《大决战》三部 6 集(《辽沈战役》《淮海战 、 役》《平津战役》),既独立成篇,又可以联成一个整体,构成了对这一伟大史实的总体再 、 现。

《大决战》是一部气势宏伟、规模空前的作品。

自有中国电影以来,中国的银幕上还未 出现过这样结构复杂、人物众多、场面壮观、气势磅礴的作品。

创作者是站在一个伟大历史 的转折点上来写“大决战”的。

影片不仅表现了共产党与国民党之间的军事斗争,而且展示了 这两个政党在政治、经济、外交等多方面的较量,通过多侧面、多角度、立体式的描写,展 示了中国社会各个方面的风貌, 揭示出决定战争胜负和历史变革的最深层的动因, 成为一部 名副其实的全景式的战争巨片。

该片获第 12 届电影金鸡奖最佳故事片奖等多项国内奖。

影片上映后, 以它历史的真实、 人物性格的鲜明和场面的宏大而获得高度评价, 同时受到观众的热烈欢迎, 获得第十五届 《大 众电影》百花奖最佳故事片奖、第十二届金鸡奖最佳故事片奖、最佳导演奖、最佳美术奖、 最佳剪辑奖、最佳道具奖和最佳烟火奖。

《辽沈战役》影片从史实出发,深入挖掘了历史人物深刻的内心活动,表现出了毛泽东、 林彪等人的军事才能和解放军的历史功绩,并对国民党内部不团结、勾心斗角、尔虞我诈和 政治腐败也进行了描述。

电影相较于以往革命战争题材电影, 在场面设计和人物造型上都属 于经典之作, 在问世时便以其宏大的战争场面而引起强烈反响, 加之影片对于人物的细腻刻 画,使该片在观赏性和艺术性方面均取得一定成就。

辽沈战役共歼敌47万人,解放了东北 全境,连同其他战场的胜利,人民解放军上升为300万人,国民党军队则下降为290万人。

全国军事形势出现了一个新的转折点。

从此,人民解放军不仅在质上占了优势,而且在数量 上也占了优势。

辽沈战役的胜利, 使得人民解放军拥有了一个巩固的具有一定工业基础的战 略后方, 并拥有了东北野战军这支近百万的战略预备队, 为以后解放平津与华北创造了有利 的条件。

正如毛泽东同志所指出的“这是中国革命的成功和中国和平的实现已经迫近的标 志。

” 《淮海战役》“三大战役”中规模最大的“淮海战役”于1948年11月6日打响了,在辽沈战 役的打击下,国民党军队已心无斗志。

这天,华东野战军某部从国民党起义部队的防区悄悄 进军,及时断了黄百韬兵团退路,将其围住。

同时,中原野战军攻占了军事要地宿县。

国民 党危机时刻,蒋介石恳请已经病重的杜聿明回徐州担任总指挥。

这时,解放军几路兵团逼近 徐州,淮海大战一触即发。

1948年11月16日,中央军委决定由刘伯承、邓小平、粟裕等组成 淮海战役总前委,统一指挥中野和华野。

经过十几天激战,黄百韬兵团被全歼。

12月底,黄 维兵团又被围困于双堆集,蒋介石的高级顾问陈布雷见大势已去,自杀身亡。

蒋介石为保实 力命杜聿明弃徐州南下与黄维会合。

我军早有准备,将杜困在半路。

12月底,黄维兵团被全 歼。

为稳住傅作义集团,中央军委决定两星期内不对杜聿明部作最后歼灭,同时展开政治攻 势及心理战术,瓦解敌人。

1949年1月初,华野和东野对傅作义兵团展开分割包围,华东野 战军对杜聿明集团发起总攻。

1949年1月10日,杜聿明部被歼,杜被俘。

兵团司令邱清泉被 击毙。

影片较真实地再现了战争的残酷,也详细描绘了解放军的指挥高明和英勇善战。

许多 战争的场景都有可看可取之处,历史地艺术地把十分复杂的战争用电影的手法进行了诠释, 让人们感受到了战争影片的独特魅力。

淮海战役胜利结束。

这次战役共计歼敌55.5万人,解 放了长江中下游以北的广大的地区。

国民党统治的心脏地带京、 沪一带完全暴露于人民解放 军的攻击之下。

《平津战役》影片深入刻画了中共中央领导人的政治大智慧,也把傅作义既深明大义, 却又不甘心轻易退出历史舞台的心理。

同时, 电影也表现出了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解放军 英勇善战,不怕牺牲的精神。

历史地再现了解放天津的部分史实,让人们了解到了真实的战 争场面。

平津战役是具有决定意义的三大战役之一。

平津战役的胜利,使华北地区基本获得 解放。

尤其是和平解放北平,进一步打击了国民党的士气,对加速解放战争的进程具有重要 意义

三大战役的伟大胜利, 使人民群众胜利地完成了与敌主力的战略决战。

三大战役共进行 了142天,歼灭敌人173个师,共计154万多人。

连同在此期间其他地区的作战,人民解放军 共计歼敌182万人。

这意味着国民党赖以维持其反动统治的主要军事力量基本上已被消灭殆 尽。

三大战役的胜利,奠定了人民解放战争在全国胜利的巩固基础。

影片《大决战》真实地再现了三大战役最先打响的三大战役的全过程。

大地震撼,江河 奔腾,英雄人物风起云涌,豪情奔放。

节度千军万马,驰骋辽沈大地,猛挥百万雄师,横扫 山海关外。

运筹帷幄,如流云泼墨,气势磅礴;行军布阵,如黑白对峙,决胜千里。

一时之 间,豪杰并起,长纵声笑傲天下;中华大地,雄才纵横,持利斧开天辟地

历史上蒙古大帝 国、罗马帝国何阿拉伯帝国,他们鼎盛时期,席卷天下,宰割山河,大军兵锋所指,谁敢昂 头

但民心相背,帝国的强盛只不过是昙花一现,之后迅速四分五裂,隐形潜踪,成为历史 的匆匆过客。

去北京,过八达岭,一睹长城雄姿,青山飞苍龙,绵延数万里。

关外烈风到此 尚且停步,更何况血肉之躯

然而只要翻开历史粗略一览,就不难发现。

自秦始皇修长城, 边关并没有多少太平日子,仍然征尘滚滚、战火纷纷,万马齐嘶,刀枪并举。

白天刀光足以 蔽日,夜晚冷血足以盖寒。

多少次,长城顶峰,异国的旗帜猎猎飞扬,又有多少次,长城脚 下,外族的铁马兵戈飞逝往来。

历史告诉我们,纵然有铜墙铁壁,但如果民心相背,总是无 法阻挡侵略的铁蹄。

把思绪再次拉回影片,大地仍在震撼,江河仍在奔腾。

国民党的事战略 体系正在崩溃。

共产党野战军百万雄兵正挥师入关,炮口所向,威慑淮海平津,中国人民解 放军兵锋所指,已指向长江,逐鹿中原,战鼓已响,帏幕已开…… 中国人民解放军万岁

万岁

《大决战》,其中最令我震撼的就是这场战役中最惨烈的一场战斗——塔山阻击战。

塔山并不是山,只是锦州与锦西之间一个有着百多户人家的村庄,称塔山堡。

1948年辽沈战役锦州之战打响,塔山是锦西至锦州的必经之道,是国民党军西进兵团驰援锦州的必经之路,也是东北我军堵住国民党援军的必争之地。

敌我两军在这里进行了生与死的搏斗。

当时的东北野战军第4、第11纵队等为保障主力夺取锦州,在这里对增援锦州的国民党军进行的一次阻击防御作战。

这次战斗,从1948年10月10日开始,至10月15日结束,战斗打得异常惨烈,解放军战士们用血肉之躯成功地阻截了增援锦州的国民党救兵,为辽沈战役的关键——锦州赢得了时间和空间上的先机。

战斗共进行了六天六夜,塔山一片炮灰,山也被炸低了大约100米,共歼灭国民党军计6549人,从而保障了我军主力攻克锦州作战的胜利。

锦州攻克之后,长春的国民党守军起义,卫立煌逃走后,沈阳的守军投降,紧接着我们有攻克了营口。

辽沈战役自9月12日至11月2日,历时52天,东北野战军以伤亡6.9万人的代价,歼灭国民党军47.2万余人。

这一战后,国民党军总兵力下降到290万人,解放军总兵力上升至300万人,国共双方的正负位置,已经颠倒过来了。

毛泽东主席信心十足地说:“这样,我们原来预计的战争进程,大为缩短。

现在看来,只需从现在起,再有一年左右的时间,就可能将国民党反动政府从根本上打倒了。

”辽沈战役结束后,又经过了平津战役、淮海战役,解放军百万雄师过大江,中国人民解放军终于取得了最后的胜利

为了争取人民得解放,成千上万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英勇献身,才迎来了胜利的曙光。

作为一名大学生,只有发奋学习,才是感恩先烈的最好方式。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这是历史的真实写照,也是人民的肺腑心声。

因此,身为一名共青团员,我刚入大学,就庄严地向党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坚决拥护党的英明领导。

积极向党靠拢,争取在思想上先入党,在行动上与党保持一致。

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为党的事业奋斗终身。

辽沈地区这片曾被鲜血染红的土地,如今国泰民安、生活幸福,我们相信英雄们鲜血不会白流,历史不会忘记,人民不会忘记

大学生党员看电视剧《大决战》有感【篇三】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周年,同时也是解放战争(三大战役)胜利**周年。关于三大战役的记录,我认为最为经典的当属1991年拍摄的《大决战》系列,我用了一周的时间陆续重温了一遍。《辽沈战役》、《淮海战役》、《平津战役》,其中我认为最震撼的要属《淮海战役》。

60万对80万,延伸来说,为什么人民解放军能够战胜装备精良、人数众多的国民党军队?以前只在历史书中划过知识点——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但具体来说,决定解放战争胜利的有很多,我认为关键一点在于中国共产党领导并进行了彻底的土地革命,土地革命在主观上得到了广大农民的用户,得到了农民的认可和支持;客观上使得原本束缚在土地上的生产力得以释放出来。这样就是数以万计的农民在主、客观条件同时满足的情况下,能够奔赴前线,支援解放军在广阔的华中平原上“中原逐鹿”。

陈毅讲:淮海战役的胜利,是人民群众用小车子推出来的。一方面土地改革深入人心,得到了群众的支持和认可,进而在进行军事动员和队伍补充扩编时,每家每户愿意让自家的“壮小伙”应征入伍;另一方面,土地革命解放了生产力,原本干一年才能吃个半饱的农户(一半甚至更多的劳动所得可能要交给地主),现在在农忙时期积极耕作劳动所得便能超过以往的整年,这样在农闲时期,解放区就可以发动大量的劳动力形成一支宏大的支前力量。

土地革命,一是走群众路线,依靠群众,发动群众,一切为了群众;二是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正是如此,土地革命成功了,解放战争成功了。至于其他类似“战争艺术”种.种(蒋介石随时都能飞往前线,坐镇指挥,当然还是帮倒忙;毛泽东则审时度势,放手前线成立“总前委”,以便“便宜行事”),只不过是缩短(或延长)了战争的时间的“把戏”罢了(当然也不能完全否认,但过分强调军事指挥的重要性,特别是将国民党部队失败的原因全部归结于蒋介石的失败指挥上,这难道不就是一种历史虚无主义嘛。)。

贯彻群众路线、解放和发展生产力,而今依然熠熠生辉。

观电视剧武松有感


观电视剧武松有感

观电视剧武松有感
今年国庆长假,那都没去,在家从电脑上下载了电视连续剧武松,看完后,感想不少,对主人公武松有了新的认识,对宋朝也有了新的看法.
武松给人的印象,就是一个响当当的铮铮铁汉。从景阳岗打虎到斗杀西门庆,从醉打蒋门神到怒平都监府,从挺阻招安计到与方腊结义,都能说明武松是一个“勇猛过人,兄弟情深,拔刀相助,快意恩仇,不平则鸣,俞战俞勇,武艺高强”的大英雄。
在施耐庵的作品中,武松的性格是逐步发展的。青年的武松有些天真可爱,失手打人而流浪,在柴进家,不懂礼貌,不知道处理与柴家下人关系,只是莽撞。和宋江相处一段后,有所进步,对宋江的佩服里,既有对结交好汉(为人处事)的敬佩,也有对小吏押司职位的向往,这也是后来他接受知县举荐的主要理由。
 武松一生,最光彩的事不是打虎,而是做都头。武松不是李逵那样的混人,在阳谷知县抬举他时,脑袋转得快,武松那一瞬间想:当初宋江不也是在县里吗?都头也威风十足,个人事务有士兵服侍。官场最能锻炼人,武松和知县关系很好。为哥哥报仇一事的处理,看出他已经具有一定的分析运筹的才能,分寸把握拿捏得很好,也就是说他在很用心地做那个官。当时他很冷静,从证据的收集,到直接手刃两名主犯,武松既不连累证人,也不给邻居留下一个杀人狂的印象,也给自己留一条做好人的后路,这时候道德对其的约束力还很紧。机警而细致,就是武松与李逵相比的可塑之处。如果没有武大郎被害一事,武松在都头一职的前景会怎样呢?他也许会渐渐变得油滑、中庸,最后是个上下级人缘很好的守职官员,有点类似于上梁山之前的朱仝。
在血溅鸳鸯楼一场中,武松有点过激,成了一个滥杀无辜的人。当然这也有前因,武松对张都监全家人对他的欺骗与陷害,激起了他对那个宅院里所有人,甚至对宋代王朝的仇恨。
 在飞云浦桥头,“武松立于桥上,寻思了半晌,踌躇起来,。恨冲天”,后路在哪里?自己向何处去?那一瞬间,武松是可怜的、悲伤的,他没有依靠,只有一双拳头,一把刀。要知道,初出茅庐的武松并不是这样,没有打死人就把自己吓得流浪;第一次下杀手,打死的是景阳岗大虫。至于杀西门庆潘金莲(为什么不杀王婆,他连主犯从犯都给予区分),那是他们罪有应得,如果武松不先杀再报,西门庆就可能用金钱来平息,这也反映出武松对世事的洞察。到达孟州见到施恩之前,在孙二娘酒店,张青劝他“不若就这里把两个公人做翻”,去二龙山落草,省得“去牢营中受苦”,武松不应,一者并非视人如草芥,二者他还要做个好人,再次体现出道德的约束。
在醉打蒋门神时,武松也没有杀心,停留在惩罚上,将跋扈的蒋娘子和酒保丢在酒缸里,说明他还是个宽容之人。应该能看出,施耐庵在武松身上,也强调一个“逼”字,还是丑恶的社会在逼迫武松,让他好人做不得,他不得不杀人。当武松只有杀人这一条路可走时,杀人的标准也就不再象以前那么精确,而是模糊了,道德的约束也就随之瓦解了。
在那个奸贼当道,社会腐败的朝代,武松离开了官场,逼上了梁山。武松是个很有分寸的人,他不再会象李逵、鲁智深那样,浑身透着一股杀人的野蛮。他在梁山头领宋江的指挥下,循规蹈矩,服从安排。
武松留在六和寺,也为照看林冲。此举在最后让武松这个人物身上有了一抹人情味,从哪个方面说,武松都不是个会为别人端茶递水的人。这一行为的出现,表明后来的武松已经不再是当年的打虎英雄了。
武松是个大英雄,是个有情有义的英雄,是个有胆有识的英雄,是个忠奸分明的英雄,是个恩仇必报和英雄,是个感情丰富的英雄,是个让人尊重的英雄,是个世人敬仰有英雄,是个敢说敢干的英雄,是个不怕死的英雄。
今天我们要从武松身上学习他苦练本领的意志,学习他重情重义的精神,学习他不怕吃苦的志气,学习他敢说敢干的勇气,学习他处事原则的风格,学习他不怕权势的意志。
宋朝是个奸贼当道,帝王昏庸,社会腐败的朝代,同时,宋朝也是一个文才辈出,武将勇猛,英雄数多的朝代。梁山108名将领个个勇猛,人人有才。如果帝王清明,忠奸分明,这108将就是国家的栋梁,百姓的福分。如果没有奸贼当道,108名将领对国家来说,会做出多么大的贡献。宋江也有才华,也是个人才,有谋略,有组织协调能力,有号召力,能让107名将领都能服从他。可他没有头脑,没有认清形势的眼力,没有远见卓识的方略。没有识别是非的策略,想问题太的天真,看事物太的教条,观形势太的主观,葬送了梁山好汉的生命,害了英雄害了自己,是个彻底的投降主义,可以说是千古罪人,害人又害已,太让人叹息,让后代叹息。

不雅看电视剧人民的名义心得领会范文


《人民的名义》正是满足了公众的这种要求。尽管这不过是一部电视剧,不是纪录片,但由于有十八大以来,反腐败斗争的实践为底料。小编小编在此整理了观看电视剧《人民的名义》心得体会范文,供大家参阅,希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

观看电视剧《人民的名义》心得体会范文篇1

1、假如陆毅是坏人

被观众大呼痛快的一二两集,我看得是毛骨悚然。在陆毅还未找到确凿证据的情况下,他摆出一副我吃定你了的模样,一副绝对正确的面孔,还有一副天降审判的姿态,对那位处长大声质问,大加鞭挞。那个处长被塑造得虚伪、贪婪、丧心病狂,他的每一次伪善的狡辩,都在把陆毅的立场出发加以正义化你这种国/家的公敌,政/府的蛀虫,我代表人民来收拾你了!

这样一旦认定嫌疑有罪,就能以事实有罪态度对待,任意加以拘留、审判、教训的制度,总是让我不禁有些害怕。

我害怕的地方在于:万一那个处长他其实不坏呢?

万一一脸包青天大老爷为民做主形象的陆毅,他其实不是个好人呢?

万一我们所以为的道德标准,好坏,善恶,廉洁清白或不清不白,并不是适用于这个场阈的一套话语呢?

贪污腐败这个事情在中国,怎么说呢,我不觉得它仅仅是一个道德的问题。

就像陆毅他自己指出的:在这个处长之前,已经有四个处长因为贪污被处置了。这是否说明,这个职务本身的、近乎不受监控的职权本身有问题?

另外贪污腐败在中国政场上,还有表忠心这样一个重要的作用。你的老师都在贪,你的同僚都在贪你敢不贪?

管仲执政齐国后故意奢侈铺张,是主动将把柄递到齐桓公手里主子,您看,您要办我随时办,我连我的罪状都给您准备好了。另一个例子就是汉朝开国功臣萧何,晚年自污名节,故意侵夺民众财产以自侮声名,刘邦当即为人民服务把萧何办了萧何貌似成了唯一一个善终的开国功臣。

所以腐败是势在必行。深究下去,每个关键岗位都会有一点问题的。它是主子捏着的你的把柄,也是你向主子表的忠心。你什么时候不听话了,或者你的主子被人端了,你就一锅给端了。

一场浩浩荡荡的反腐斗争,说到底,不过是政权交替以后对利益的重新瓜分罢了。一把火烧净,再培植出新的草来。两边都不清白。装什么呢。

2、圣人政治的由古而今

无论春秋战国的诸子百家们再怎么争鸣,孔子或孟子,荀子或老庄,他们的核心骨并无多变,就是呼唤一个悬壶济世的圣人。

韩非子终于没再呼唤圣人了,他呼唤法但韩非子的法,也就是中国法,它不是西方法律的法,它是中国办法的法。韩非子的一整个思路都是如何利用办法来加强君权。

两千五百年后的今天,在《人民的名义》这样一部探讨权力与人性的电视剧里,创作者仍然在声嘶力竭高呼圣人那位半夜三更骑着电瓶车赶到出事现场,力排众议爬上高处振臂一呼的圣人。仿佛中国无法摆脱的政治生态与腐败怪圈,就是因为一个圣人的不得志,以及一拨小人的为所欲为;仿佛帮助中国走出官官相护、全方位腐败的唯一解决办法,就是一个圣人站出来,把你们这些小人都办了。

于是陆毅这个伟光正的圣人继承者的形象,这个通过吹口哨、耍痞与颜值,来与我等人民群众站在一起的检察官形象,就这么轰轰烈烈地呼之欲出了。

我们比我们两千五百年前的祖宗,稍微进步那么一点点,都不可以吗?

费正清在1998年版的china:anewHistory中评论中国的皇帝制度:首先,皇帝的角色是一种随意的,非理性的,无法预测的行为来源,而官员行为则是惯例化的,可预测的;官员寻求秩序,皇帝打破秩序。其次,皇帝被认为拥有主宰生与死的随意的与无限制的权力。罪犯没有权利,因为中国的政治理论里就没有权利的概念。第三,也是最显著的一点,就是对于君主任意处置官员的普遍接受。

看似一出轰轰烈烈的正邪角逐,最后拼的不过是权力,背景,以及上面有人。侵吞股权如此明目张胆,拼的是上面有人。嫖娼嫖得如此势所必然,拼的是上面有人。反腐反得理直气壮气壮山河,拼的也不过是上面有人啊,陆毅可是高检空降的呢。

观看电视剧《人民的名义》心得体会范文篇2

这几天,电视剧《人民的名义》正在热播,好评不断,引发热议。

一部电视剧再次带动了全社会对腐败问题的关注,也提醒我们需要思考一个问题:反腐败斗争,究竟是在较量什么?

党的十八大以来,正风反腐始终在路上,成效显著,反腐败斗争压倒性态势已经形成。但这不意味着反腐败可以停一停、缓一缓,须知道腐败与反腐败永远处在权力天平的两端,一直进行着残酷的较量,也只有反腐败的力度和强度不断加大,才会真正实现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从这个意义上说,反腐败的成绩都是暂时的,反腐败的斗争需要持续进行下去,这也是锤炼党员干部队伍、增强党的凝聚力战斗力的必然要求。

既然反腐败斗争是一场持久战、拉锯战,那么这场必须打赢的战役究竟在争夺什么呢?不弄清楚这一点,就无法弄清楚反腐败斗争工作的重点和深远意义。当然,围绕着权力展开的腐败与反腐败的斗争,对不同主体而言,所较量的也不尽相同。

对官员来说,反腐败是在较量如何用好权。权力是人民赋予的,但是它往往由官员直接行使,腐败就是滥用权力的结果。最朴素的理解,反腐败斗争就是让官员们敬畏权力、善待权力、善用权力。否则,不管官大如苏荣,为自己和家人谋利,开设权钱交易所;还是官小如魏鹏远,用审批权巨额受贿,成为小官巨贪,无不是异化了权力、扭曲了自我。其实,电视剧中的部委处长和副市长,都是权力观、金钱观出现了大问题,如此,谈何人生观、价值观,更没有对党和人民的初心了。

对政党来说,反腐败是在较量如何更纯洁。一个政党犹如一棵树,从小树苗到大树干,每一次成长都伴随着阵痛,需要找找蛀虫、杀杀病菌。相反,如果任由贪腐分子吮吸营养,就算是长大了也免不了千疮百孔,看似有规模、够庞大,但终究难以参天。说到底,政党特别是执政党,尤其是带领13亿多人民追梦的执政大党,自身不健康,如何有力量来干事创业。对执政党来说,反腐败就是对自身疾病的一场勇敢反动,是剜毒疗伤,这少不了疼痛,就像我们党在十八大以来,中央纪委立案审查中管干部240人,全国纪检监察机关共立案116.2万件,给予纪律处分119.9万人,以来共追回外逃人员2566名。数字背后是思想建党、组织建党、制度治党紧密结合的成果,纯洁决不是形容词,而是反腐败斗争中的动词,是每一名党员都应达标的底线要求。

对人民来说,反腐败是在较量如何得民心。权力离老百姓很近也很远,就像人们在关注反腐剧、讨论反腐斗争一样。不过,官员廉不廉、政党纯不纯,老百姓都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人常说,得民心者得天下,我们党能够从弱变强、从建党到建国,成功经验就在于得民心。习近平总书记曾说:不得罪成百上千的腐败分子,就要得罪十三亿人民。,一语直击反腐败斗争的要害:这是一场不折不扣的人心战。民心是最大的政治,反腐败的实践证明,赢得民心需要打虎拍蝇、打虎拍蝇也赢得了民心。

腐败最严重的不是贪了多少钱,而是人的堕落,是世道人心的失落。《人民的名义》是艺术化了的现实,而我们更需要直面现实、直面问题。这也如同行进中的中国,不管速度有多快、成绩有多好,都不能忘了发展是在较量着什么,那就是以人民为中心,而这也恰是我们党和国家的人民名义。

观看电视剧《人民的名义》心得体会范文篇3

由最高人民检察院影视中心、中共江苏省委宣传部、中央军委后勤保障部金盾影视中心、湖南广播电视台、天津嘉会文化传媒有限公司等联合出品的反腐题材电视连续剧《人民的名义》3月28日起将登录湖南卫视金鹰独播剧场。作为暌违行业十年的反腐作品,该剧以经济飞速增长下的贪污腐败事件为创作背景和故事线索,通过影视艺术手段精准表现检察官查案办案过程。《人民的名义》演员阵容强大,陆毅、张丰毅、吴刚、许亚军、柯蓝、张志坚、胡静、张凯丽、高亚麟、冯雷、侯勇、王丽云、白志迪等实力演员云集,堪称中国电视剧的良心之作。

以检察官调查为主线抽丝剥茧呈现贪腐历程

《人民的名义》主要讲述了由工厂拆迁、企业经济纠纷而暴露的一桩特大贪污腐败案件,以检察官侯亮平(陆毅饰)的调查行动为主线,以错综复杂的官场关系和贯穿始终的一一六事件为辅线,抽丝剥茧、层层递进最终一网打尽一连串的利益集团。

陆毅饰演的最帅检察官侯亮平,不仅要驾驭超多专业繁琐的台词,还有大量情绪爆发戏码,十分考验演员演技。陆毅此次饰演高智商检察官侯亮平,不仅要深入各阶层展开抽丝剥茧的调查工作,还要以身涉险与位高权重的贪官老虎斗智斗勇,不遗余力消除一切危害党和人民利益的苍蝇老鼠。据悉,为了全面的塑造好检察官的形象,将角色人物立体化、生活化的展现出来,陆毅主动要求前往最高检体验生活,并结合剧情内容刻画出了严谨而不刻板、精明却略带调皮的检察官人物形象。

阔别十年题材大剧顶级团队为品质保驾护航

除了演员阵容强大,《人民的名义》制作团队也是业内一流。编剧周梅森被誉为中国政治小说第一人,他表示,这次他把积蓄十年的洪荒之力都用在了这部作品中,这是他创作生涯以来最好的作品,写得酣畅淋漓,全面超越了他过去的作品。《人民的名义》突破了原有的坏人只写到副省级反腐轻描淡写的创作模式,把反腐的斗争推向深处。除了反腐经历,它更多的是对于人性的反思,聚焦的是贪腐者和反贪者之间的情感纠结和人格较量。

李路作为该剧的导演、制片人、出品人,拥有三重身份的他制片、导演过《孤星》、《小萝卜头》、《29天半》、《好想回家》、《老大的幸福》、《山楂树之恋》、《坐88路车回家》等作品,这次他也从多个层面精细把控着《人民的名义》的力度与节奏,李路表示,需要一种情怀唤醒春雷,需要一出传奇荡激人心,需要一部作品代言人民。

值得一提的是,中央军委后勤保障部金盾影视中心作为出品方之一,在该剧启动前积极联系民营投资商为该剧投资,在后续的发行以及配合审查上都倾力相助,得到了团队及上级领导的认可。

据悉,该部将从3月28日起在湖南卫视金鹰独播剧场播出,实力演员云集搭配震撼剧情尺度的电视剧,或将在当前的影视行业环境中引发一场热议。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