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心得体会 > 《寻梦环游记》观后感 > 导航 > 观看《寻梦环游记》个人感悟

《寻梦环游记》观后感

观看《寻梦环游记》个人感悟。

一部电影一部人生,从电影的观看体验不同的生活,观看到不一样的景色,也得到一些特别的心得感悟,这便是电影的魅力。不知道这部音乐题材的电影《寻梦环游记》又给大家带来什么样的心得感悟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观看《寻梦环游记》个人感悟”,供您参考。

观看《寻梦环游记》个人感悟(一)

有梦想的人,是幸福的,即使需要跋涉千山万水才能修成正果,也能在这过程中找到原来丢掉的东西。

米格的梦想就像虚无缥缈的梦境,与显示现实的冲突可真不是一点,他一家的几代都是那么仇恨音乐,蔑视音乐。因为这一切都来自于米格的曾曾祖父——他为了音乐抛弃了家庭,当然,这是误会。曾经的被音乐贯彻的美满家庭到现在始终令人惋惜。米格勇于追梦。即使家人对他和音乐接触是那么坚决反对。这时米格从自己的偶像歌神身上获得了力量。背着家人参加才艺表演。却横冲直撞地发现原来歌神是自己的曾曾祖父。为了音乐,他豁出去了,他相信歌神一定会支持他玩音乐,生前歌神留下的琴在召唤他!

看到这儿时,我的心灵感到了震撼。梦想的力量啊,呼之欲出。

米格因为在亡灵节偷东西,受到了诅咒。来到了亡灵世界,炫彩夺目、富丽堂皇。我感觉过世的亲人,也许就在那儿,幸福地生活着吧!米格阴差阳错地和一个无法过桥的亡灵相遇,亡灵打算帮助他寻找歌神。可故事就是那么扑朔迷离,歌神并不是他曾曾祖父,歌神这个名誉是假的,他杀了生前的伙伴。并抢了他的歌。而那个伙伴就是米格的曾曾祖父,那个亡灵……

“我们是一家人”米格和亡灵大喊。那一刻,泪水终于忍不住,奔涌而出。

这如同宝石般在内心熠熠生辉的,叫亲情。当你努力追逐梦想的同时,总会有另一种感情陪伴着你。是那一份归家的情谊,可以让人奋不顾身,可以使我们更加微笑着展望次日的朝阳。

“我把祝福送给你”逐梦的米格,归家的亡灵。

我哭了,不是悲伤而是感动,能把亲情追梦这种老掉牙的概念挥发得那么振奋,暖心的也许只有《寻梦环游记》了吧。

观看《寻梦环游记》个人感悟(二)

今天,跟朋友一起去看了最近好评如潮的电影——《寻梦环游记》。电影温馨搞笑,最后还把电影院中所有的人都感动到稀里哗啦的。本来没怎么看好这部电影的,以为也是像以往的迪斯尼卡通片那样,一个人几经波折终于实现梦想的固定套路。一开始就纯粹为了打发时间进电影院的。没想到,《寻梦环游记》确实给了我不少的惊喜。 

     一开始的吸引人的是亡魂的世界。在一直的认知里面,我们都是觉得亡魂的世界是十分阴森,暗无天日,哀嚎声哭泣声连天的。但是电影《寻梦环游记》给我们呈现的亡魂世界实在是太美妙了,这里和谐,神奇,井然有序。这里五彩缤纷,一些人间设有的办公部门,在里面都一一具备。只过去区别在于,人都是骷颅头的卡通形象。但是却非常可爱,一点都不觉得恐怖。当我慢慢地被这些场景吸引之后,也逐渐地被整个故事情节给吸引了。故事讲述的是12岁的小男孩米格尔一直都有一个音乐梦想,但是却遭到家人的反对,阴差阳错之间不小心进入了亡魂的世界。在这里他遇见了他那些过世的亲人,并发生一连串有趣的事情,最后得到了家人的祝福,重新回到了人间。

      是啊,现实生活中有时候自己的梦想和家人发生矛盾的时候,我们应该怎么选择呢?当我们的梦想遭到家人的反对的时候,我们应该怎么去选择呢?故事中的米格尔最后选择了家人,如果是我的话,我会怎么做呢?有些人觉得梦想是自己的,一辈子那么短,怎么能够放弃自己的梦想呢?错过了就不会再有了。但是也有人觉得,家人是自己一生中最珍贵的人,没有什么比家人更重要的,可以放弃梦想也希望可以跟家里人在一起。 

     其实什么都有两面性的,当梦想和家人发生矛盾的时候,我们只能做的是怎么去平衡好两方面。当你在大城市中日夜打拼,陪伴父母的时间却越来越少,而父母在逐渐老去的时候,有没有想过常常打电话回去问候一下呢?有没有想过放假的时候回家看一趟呢?有没有想过或许把父母接过来住一段时间呢?办法是有的,重要的是看自己会不会做而已。

     当梦想和亲情矛盾的时候,你又会怎么去做呢?

      观看《寻梦环游记》个人感悟 (三)

在观看完《寻梦环游记》后,我的感受颇多,在这部电影中有几个画面,令我印象深刻。

最能引发我深思的片段是埃克托向猪皮哥借吉他,给米格在演唱会弹奏。米格为猪皮哥弹吉他、唱歌,最后,猪皮哥安详、满足地闭上了眼睛,“终极死亡”了。埃克托说,终极死亡是活在世间的最后一个记得自己的人,完全忘记了自己之后的死亡。

这不禁令我深思“死的意义”,有的人死了,但他还好好活在人们心中,有的人死了,在人们心中也彻底的死了,那就真的是死了,因此,我们就更应该珍惜我们活着的美好时光,让每一分、每一秒都变得珍贵,不要等“死”了再来遗憾!

让我印象最深刻的片段是米格的奶奶把米格的吉他当着米格的面摔坏。米格那愤怒、委屈、无奈的神情,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中,我想,梦想只靠自己一个人是很难完成的,梦想是需要家人的支持的。像米格的曾曾爷爷,没有家人的支持,最后竟然连死了,也没有人把它摆在灵台上,米格也曾经因为没有家人的支持而不能顺顺利利地追逐他的音乐梦。另外,我还感受到了米格奶奶的顽固与对米格深深的爱,奶奶砸坏米格的吉他,是因为她认为音乐是一家人的诅咒,同时也是奶奶对米格的深深的爱,才导致奶奶如此的狠心,做出这样伤害米格的事,奶奶是希望米格不被音乐诅咒。并且我明白了,梦想是要有牺牲的,米格追逐梦想,就要牺牲家人对他做鞋匠的期望。

让我感觉最奇妙的是万寿菊桥。万寿菊桥把“活人世界”与“死人世界”连接在了一起,并且只有家人供奉的“死人”才可以过桥。亡灵节的时候,埃克托想蒙混过关,走过万寿菊桥,去看他的女儿可可。可惜因为家人没有把他的照片供奉在灵台上而过不去万寿菊桥,这万寿菊桥不仅仅是让“死人世界”里的“死人”回到“活人世界”,看望亲人的美好桥梁,更是让“死人世界”里被遗忘的死人,永远的阻碍。这万寿菊桥既是美好的,也是可恨的。

《寻梦环游记》是一部很有价值的电影,它教会我们要勇敢地追逐梦想,它教会我们要珍惜时间,它教会我们要把家人放在心中,它教会我们要支持家人朋友,它教会了我们很多很多,并给我们了一个新的角度来看待生死。

观看《寻梦环游记》个人感悟(四)

星期五下午,我们五班和六班一起去电影院观看了一部电影《寻梦环游记》。这部电影讲述了一个12岁的小男孩米格尔自由有一个音乐梦,但他的家人都认为自己被音乐诅咒,这个家里禁止音乐,米格尔依旧不放弃,在秘密追寻音乐梦时,不小心进入亡灵世界,在这里,他遇见了死去家人的灵魂,并找到了他真正的曾曾祖父,得到了家人的祝福,最终返回人间的故事。

影片很感人,当米格尔的曾曾祖父埃克托用自己最后的一点点时间给米格尔送去了祝福时,我情不自禁的流下了眼泪。我明白了“死亡并不可怕,可怕的是被遗忘”。当活人世界上,没有一个人记得你时,你在亡灵世界将会终极死亡。米格尔为了不让埃克托终极死亡,回到活人世界,用吉他弹唱《请记住我》给曾祖母可可听,让她记起她的父亲埃克托。米格尔和埃克托在一个巨大的坑里时,埃克托拿着照片对米格尔说:“我只希望他知道,爸爸爱她。”也使我留下了眼泪。当中也有许多温暖搞笑的地方。一只名叫但丁的狗狗十分可爱,行为举动十分滑稽,最后活着的人与死去的亲人们一起欢度亡灵节时,让我感到了温暖。

看完影片后,我明白了一家人在一起才是最重要的,虽然有些亲人已经离你远去了,但他们在亡灵世界也会生活的很好,我们要一直记住他们。在亲情面前死亡似乎没有那么可怕,那些远去的人只不过走出了人间,他们始终看着你慢慢长大。在爱的记忆消失前,请记住我。

f132.cOm更多心得体会扩展阅读

2024观看飞屋环游记的观后感合集


动画片《飞屋环游记》故事情节离奇怪诞,但不失生活元素,内容丰富,寓意深刻,从故事性到艺术性来看都是一部不错的作品,有时代性。以下是范文资讯网小篇为大家整理的《飞屋环游记》心得体会,欢迎大家阅读。

《飞屋环游记》心得体会(一)

皮克斯的动画片,总是在幽默中带着厚重感。从我最早看的玩具总动员,到海底总动员,再到超人特工队,还有汽车总动员,机器人总动员WALL-E。她的电影总是能动员一大群东西,最终把我的眼泪也动员下来。

这部飞屋环游记,同样能带给我思索和感慨。在短短的96分钟里,饱满地刻画了4个人物形象。

1、查尔斯·蒙兹。

故事开始时伟大的探险家,偶像般的人物,充满了活力和爱心,还获得了无数至高的冗余。到此为止,一个人物理因十分圆满了。可是世事无常,蒙兹发现的新物种并不被权威所认同,让他名誉扫地。为了洗刷自我的耻辱,开始了南美探险之旅。在最终老卡尔发现蒙兹时,他已经是一个暮暮老人,但年轻时的耻辱仍然伴随着他。这时的他内心已经转变成一种病态。为了得到新物种,他简直不择手段,杀死不少慕名前来的探险者。更有胜者,他已不再相信人类,只与狗相伴。他与狗的关系,由最开始的友情变为之后的奴役。可见,这位探险家心理并不成熟。有时候,自我的成就往往就是一种负担。在获得成就的时候,他风光无限;在失去光环时,一个人就能很轻易的被打倒。

2、艾丽。

艾丽和卡尔一样,是个迷恋探险故事的女孩,和卡尔不期而遇。之后的一生,尽管经历了波折,可是仍然不离不弃。他们都为生活所奔波,一辈子都没有机会去仙境瀑布看一看,实现儿时的梦想。带着遗憾离开了人世。艾丽虽然有遗憾,可是她还是幸运的,有卡尔相伴一生。其实到不到仙境瀑布,真的不重要,内心愉悦才是心灵的仙境。就如她的记录册,她的感情带给了她一生的仙境,让她活得很欢乐很充实,尽管她们没有孩子。

3、卡尔。

艾丽的爱人,带着艾丽的遗愿,带着自我的房子飞到了仙境瀑布。这样的闯劲,让我想起来姜尚七十相周、百里奚六十相秦的精神,呵呵。似乎到达仙境瀑布是他的人生目标,可是真正到达了,却觉得空虚了起来。是他的目标不伟大么?电影用一种很夸张的手法显示了到达仙境瀑布的便利——一幢飞屋用了一晚,瀑布就已近在眼前。也警示我们,实现一个客观的人生目标其实很容易,比如赚一笔钱,得到某个地位又或者报仇雪恨。伍子胥在鞭打楚平王尸体三百以泄恨,可是泄恨之后,他也坦言人生从此便失去了目标。

4、小罗。

有时候,旦夕的老人反不如新生牛犊。小罗喜欢那个新物种大鸟凯文,遇到了第二个朋友狗道道。爱因斯坦曾说过,很多优秀的品质来源于幼稚园的教育。孩子的一些善良的天性,在以后成长中,不断被客观社会的价值观所腐蚀。而小罗热爱生命的情感,不仅仅感染了卡尔,也让他得到生命中新的活力。

结论

对这4个人的刻画,这部动画告诉我一些道理。

人由于受到客观社会的打扰,格外需要心灵的仙境,而走向仙境的道路,则是对生命的热爱,无论以哪一种方式。

其次,不必在乎别人的眼光,坚持自我的道路。我终究应当为自我而生活,而不是为了别人而生活。为了自我而生活的人,生命之火越来越旺;反之则越来越暗淡。

最终,生命不止,关爱不止。

《飞屋环游记》心得体会(二)

大象,感谢你破天荒地陪我和孩子们一起看了这场电影《飞屋环游记》。

为了兑现给孩子们的许诺,我们来到今典影院,选了这部为孩子们制作的3D电影。事先都不知道剧情,以为只是一部满足和启发孩子们冒险精神的影片。但是,看完之后,我们都唏嘘不已。

影片前段,童年的卡尔和假小子性格的女孩艾丽因为共同爱好冒险而结识,随后的十分钟不到的镜头里,在轻快、优美的旋律中,为我们展现了他们俩长大、结婚、在一起生活的蒙太奇片段,艾丽做了动物园管理员,卡尔则弄了个车专门卖充氦气的气球。两人一辈子都梦想着到冒险家穆茨提到的南美洲“天堂瀑布”(ParadiseFalls)去探险,但他们始终都疲于为生活而奔波,直到艾丽病逝,这个愿望也没能实现。

卡尔和艾丽相濡以沫,生活平淡而真实。镜头里依次展现他们简单朴素的婚礼;他们共同动手盖一座自己的房子;他们在邮箱上写下两人的名字并按下他们的手印;他们憧憬孩子的诞生却被医生告知艾丽不能生孩子,卡尔安慰艾丽;他们共同面对生活的拮据,共同面对房子在狂风暴雨被倾倒的大树摧毁;艾丽给卡尔系上不同款式的领带;他们攒了许久的钱终于买了新车;白发苍苍的他们在屋子里翩翩起舞;他们一同打扫小屋,擦玻璃的相视一笑;直到他们步履蹒跚、老弱多病......我居然流泪了,拂去滑过眼角的泪水,我发现原来褪去了浪漫的想象,我们渴望的依旧是相守一生的幸福。

对我这个中年的女子而言,这些片段最打动我。艾丽是幸福的,她拥有一份真爱,一幢房子,在自己的家里死去,而那个终生爱她的人就在身边,一生守护。人们从小就接受爱情可以天长地久的教育,使得我们成年以后终其一生向往着这样的爱情,哪怕是碰得头破血流,也不罢休。但事实上,大多数人不得不承认,爱情是难以永恒的,人心浮躁到没有耐力去认认真真的坚守一场关乎一生的感情。正因为爱情难以天长地久,所以人类,自古以来,从作家、诗人的笔下,从戏剧到电影,不厌其烦地向我们阐释这可遇不可求的真爱,诱惑我们相信真爱存于世间。

这是一部给依旧相信真爱的人看的电影。在我一生的冒险之中,大象,你或许就是我的终点。执子之手,与子偕老,在我看来,已经是相当完美了。茫茫人海中,唯独遇见你,被你追求,被你当成上天赐给你的礼物,并且我也爱上你,与你携手十六年了,就让这样的感情返璞归真,让时间的流逝悄悄印刻在我们的眉梢,让岁月的积淀绽放出始终如一的美丽爱情。我们的爱情,也许不是最完美的,但是,只要你永远陪伴在我身边,足矣。大象,我不知道,当我在家写这些心情的时候,你又在和谁交谈工作或人生,但是,我会等你回来,向你袒露我的心灵。大象,我要我们永远都幸福!

当我写到这时,儿子来催我带他和他的小朋友一块去游泳,为此,他亲吻了我的嘴唇六七次,正巧他的朋友杨子超、甘沛霖进房间来,把儿子取笑得要死。接着,他们全都凑过来看我的博客,儿子赶忙挥舞着手挡在电脑屏幕前,嘴里嚷嚷,不许看,不许看。我知道,他是怕他的小朋友们看到我写关于他的部分,这小家伙,早已经会害羞了。但是,和我单独相处时,他依旧像个小baby一样亲昵我,非常热烈地拥抱我或亲吻我。

《飞屋环游记》心得体会(三)

这部影片以爱情为线索,开始一段为完成最初的约定而不懈努力的旅程,讲述了途中遇到的种种......

幸福的开头让人向往,这是一对多么令人羡慕的小夫妻,执子之手,白头偕老。

然而离别是每个人都要经历的,终于有一天,妻子去世了,留下为完成的约定和形影孤独的丈夫。

丈夫于是开始一段惊险的飞屋之旅,在途中,他遇到了罗素、道格、凯文和他少年时崇拜的偶像——探险家查尔斯·蒙兹。他发现往往事与愿违,但他也体会到了大自然的亲切,体会到了童心之美,体会到了助人之乐。

这部影片让我心潮涌动的不止是卡尔和艾丽的爱情,还有罗素——一个爱好探险的小男孩的善良、勇敢和对大自然的热爱,还有影片里动物和人所表现出的互相帮助的品质。

初始,我是不喜欢罗素的,只觉得他不懂礼貌,老是增添麻烦。但是后来觉得他是个很优秀的孩子。文质彬彬、每句话都能贴人心眼的人未必是个不错的人。罗素他只是一个孩子,所以口无遮拦,不怕说出自己找卡尔的母的,所以不加思考地说出凯文的喜好、透露凯文的行踪,让卡尔的旅途充满艰辛。最后也是因为罗素要去救凯文使卡尔丢了他心爱的房子。在日常生活中,这样的人必定遭人唾弃,因为现在的人们太浮于外在的种种了,太在意利益了。真心朋友的言行往往会刺到你“伟大”的自尊心,是最让你受不了的人,于是你以为他(她)对你不够好,不了解你;于是~你又少了一个真心朋友。

也许因为罗素还小,不知道这个世界是危险的,他不会小心翼翼,他不害怕朋友会伤害他,所以他很快和凯文成了好朋友,跟凯文快乐的玩耍。而卡尔却是经历害怕凯文到厌恶到接受到救助到热爱的历程。这就是差别啊。从这方面,我收到了很大的启发,在生活中,应该多保持童心,敞开心扉,你会发现很多人和事会被你包容进心门里,融化在你的心下。

罗素说:“要爱护大自然,大自然是我们的朋友”没错,在资源环境被残酷破坏的现代,我们思考过大自然付出了多少吗?多少动物的皮毛被活生生地扒下,多少动物的器官被分割去制造一些东西......想到这些都让我毛骨悚然。其实我们都是动物,只不过多了些“小聪明”,聪明反被聪明误啊。。。。大自然使我们的好朋友,一切的动物是我们的亲人,好好善待他们呀!

《飞屋环游记》心得体会(四)

2008年一部《机器人总动员》让全世界的观众都痴迷于WALLE与EVA的感情,而写出让万千影迷感动的剧本的人就是《飞屋环游记》的导演彼特·道格特。对于这部新片,彼特·道格特坦言准备工作做了不少:“在影片筹备初期,我们有一个12人组成的团队,我们先去南美实地,拍摄了大量的照片,做了很多的手绘草图。丛林里有很多我们不熟悉的事,比如那些千奇百怪的植物,尽管我们对那种环境很陌生,但我想有一种信念,会让我们在工作室里也感觉到,自己身处在那个环境之中。你会意识到自然界里真实存在的东西原来会如此美妙,最后我们用电脑把这一切转化为三维纹理,这都得益于那些专业的制作软件,我们很努力的在做这件事。”

相对于彼特·道格特导演的前一部作品《怪兽电力公司》,本片的风格有什么不一样的地方呢?彼特·道格特说:“我认为掌握到本片的关键之处则是现实和幻想之间的那个平衡点,这部影片大部分时间都发生在南美的丛林中,所以你会看到很多奇特的植物,其中有一个非常特别,它有曲线条的叶子和顶头带刺球的枝干,这东西看起来就像是《怪物公司》里的玩意,但它却是真实存在的。所以关键在于,怎样呈现给观众一个他们从未游览过的地方,同时又不会让观众觉得实在太假了,一定要让观众觉得是现实里也会存在的。从这点来说,对我们的场景设计就提出了更大的挑战。” (中国作文网)

对于本片的故事内容,导演彼特·道格特说:“这是一部探险题材的喜剧,主角由两个人组成,一个上了年纪的老头子和一个精力无穷的小孩。他们经历了很多事情之后成为了朋友,由于性格上的差异,他们会时常斗嘴,他们会一边争吵一边冒险,而他们最有趣的地方是无论在什么状态下都会保持严格的作息时间,例如他们吃晚饭的时间一定是下午三点半。我们希望这个故事会带给观众欢笑,在轻松之余,观众依然可以感受到影片所传递给观众的一些信息,例如勇气,或者是美好的回忆是多么的珍贵。”

人物的造型与关系

皮克斯的电影向来善于注重在娱乐的背面,带给观众种种思考,经历了《机器人总动员》,《飞屋环游记》会带给观众什么思考呢?导演彼特·道格特说:“探究老年人为主的主题,是一件比较棘手的事。我和晚年时期的乔伊·格兰特关系很好,从某种层面来说,他折射了卡尔的妻子艾丽的形象,对于生活充满了活力,总是寻找新事物,并且有着强烈的好奇心。但他给予《飞屋环游记》最大的影响则是他的怪癖:他的体态,还有他对待自己的方式。所以《飞屋环游记》里的卡尔和艾丽,实际都来源于乔伊·格兰特一个人。我曾经把《飞屋环游记》的剧本给乔伊·格兰特看过,后来得到了他的赞同,所以我感到很高兴。”

在《飞屋环游记》中,主角老卡尔的脸被设计成了一个正方形,导演彼特·道格特对于这一点说:“这是故意安排的,跟他的个性有关,卡尔的性格跟乔伊有一些不一样,他很坚持,而且很古板,我们觉得这个造型很适合他的性格。他在过去的五十年里都吃一样的早餐,过一样的生活,他有一个一成不变的日程计划,直到后来他的生活被迫改变,一切都发生了变化。这主要来自罗素的加入,在罗素和卡尔之间,我们特意设计的年龄差距,其实代表了一种爷孙之间的连带关系。”

观看《血战台儿庄》个人感悟集锦四篇


台儿庄战役是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国在正面战场取得的首次重大审理,这次战役极大的鼓舞了中国军队坚持抗战的必胜信心,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巨大的贡献。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观看《血战台儿庄》个人感悟集锦四篇”,供您参考。

观看《血战台儿庄》个人感悟集锦四篇(一)

一九三七年七月七日,日本帝国主义蓄意制造了震惊中外的芦沟桥事变,从而大举侵犯中国领土,发动了一场骇人听闻的侵略战争。英勇不屈的中国人民长达八年的艰苦奋战,终于将侵略者赶出了国土,取得了这场战争的胜利。

今年,正值抗日战争取得胜利六十周年。为了我们了解这一悲壮的历史,今天,老师特意组织我们观看了二场描写抗战场面的影片——【血战台儿庄】。这部影片真实而生动地描绘了一九三八年冬季,侵华日军企图打通京浦路,攻占战略重镇徐州。**着名爱国将领李宗仁沉着冷静地指挥爱国官兵在山西台儿庄浴血奋战,歼灭日寇一万余人,取得了这场战争的胜利,他们用血肉之躯谱写了一首可歌可泣的爱国诗篇。

驹于每一个有一颗爱国之心的中华儿女看了这部电影后都会热血沸腾,义愤填膺。的确,当影片播放到日寇闯进村庄肆意烧杀抢掠的镜头时,我的心中便充满了怒火,我真恨不得冲进影片中将日寇一个个碎尸万段。看着那坐在尸堆中因受到惊吓而放声大哭的孩子,我多么想冲入片子里救出这个无辜的孩子啊。

一九三八年日寇侵占南京后制造的骇人听闻的南京惨案,在这场大屠杀中,三十多万手无寸铁的无辜百姓惨遭禽兽不如的侵略的杀婬。这切齿的仇恨会让中华儿女世代记住的。日本帝国主义发动这场侵略战争不仅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痛苦和灾难,还给我们国家的经济带来了无法弥补的损失。自日寇侵我华夏河山之日起,他们从我们国家掠走了无数的资源和财宝,他们犯下的滔天罪行不仅给中国人民带来了灾难,而且受到全世界人民的遣责。

抗日名将张治中在这部影片中斤我留下了极为深刻的印象。他不仅能征善战,更让我敬佩的是他的高风亮节。在这场战斗中,为了国家与民族的存亡,他摒弃前嫌,率领英勇顽强的第十九路军全体官兵与日寇展开了浴血奋战,最终打败日寇救出了他昔日的“敌人”——庞炳勋。当影片播放他俩紧紧拥抱在一起的镜头时,我的心里顿时百感交集。一位爱国将领为了国家与民族的存亡都能化敌为友,化干戈为玉帛,而我呢,为了一己私利竟……记得有一次我和我的同桌为了当一个数学组长而吵架。那件事发生在上个学期,那天数学老师说要重新选组长,听到这个消息后,我和我的同桌都异常兴奋,因为我们俩都很有可能当选。放学后,我的同桌找到了我,他对我说:“不如你放弃当数学组长让给我吧”。我听了很不乐意,板着脸说:“不,我已经盼了很久,现在有这样的机会我一定不会把这个官位让给你的”。说着说着,我们俩话不投机,竟争吵起来了,同桌丢下了一句话:“我不再和你做朋友了”。后来,我当上了数学组长,可是也因此失去了一个好伙伴。我与张治中将军对比起来,真是羞愧万分啊!

一部好影片总能让人受益匪浅,这部真实而感人的甘心巨片不仅让我了解了祖国辉煌的历史长卷中这璀灿的一页,还让我从中明白了许多道理。

观看《血战台儿庄》个人感悟集锦四篇(二)

今年,正值抗日战争取得胜利六十周年。老师组织我们观看了一场描写抗战场面的影片——《血战台儿庄》。这部影片描绘了一九三八年冬季,侵华日军企图打通京浦路,攻占战略重镇徐州。国民党著名爱国将领李宗仁沉着冷静地指挥爱国官兵在山西台儿庄浴血奋战,歼灭日寇一万余人,取得了这场战争的胜利。

一九三八年日寇侵占南京后制造的南京惨案,在这场大屠杀中,三十多万手无寸铁的无辜百姓惨遭禽兽不如的侵略的杀。这切齿的仇恨会让中华儿女世代记住的。日本帝国主义发动这场侵略战争不仅给中国带来了巨大的灾难,还给我们国家的经济带来了无法弥补的损失。

《血战台儿庄》是新中国拍摄的第一部反映抗战时期国民党军正面战场抗战的影片。这部集纪实性、文献性、史诗性风格于一身的作品,真实再现了抗日战争史中重要的一页,生动地记录了国民党军爱国官兵可歌可泣的英雄业绩,塑造了一批国民党军高级将领的形象。影片一经上映便受到了各方好评,并对打破海峡两岸坚冰起了重要作用。那么,电影《血战台儿庄》是如何诞生的,它的背后又有哪些鲜为人知的故事呢?

八一电影制片厂对拍摄《血战台儿庄》这样的题材顾虑重重,广西电影制片厂主动找上门来

1981年,文化部共青团组织负责人田军利看了《李宗仁回忆录》中有关台儿庄战役的描写后,被台儿庄战役中中国军民抗击日军那不屈不挠的英雄主义气概和可歌可泣的爱国主义精神深深地感动了。他想,如果能将这场战役搬上银幕,将对青少年的教育产生重大意义。于是,他找到好友费林军商量此事。费林军当时是电子工业部电视录像室编导,他也觉得这是个不错的想法。两人遂决定联手创作一部反映台儿庄战役的电影文学剧本。

一部好影片总能让人受益匪浅,这部真实而感人的巨片不仅让我了解了祖国辉煌的历史长卷中这光辉的一页,还让我从中明白了许多做人的道理。

观看《血战台儿庄》个人感悟集锦四篇(三)

它是抗日战争中最光辉璨烂的一页,它是中华不屈灵魂中不朽的篇章,它就是《血战台儿庄》这一不朽的历史。它再现了中国军队在李宗仁的指挥下,在台儿庄阻击妄想进攻徐州的日军。在这20天的意志与耐力的抗衡中,中国军队怀着杀敌报国的志愿,靠着惊人的拼搏精神,最终取得了抗战以来正面战场的最大胜利。

当日军对台儿庄的中国军队发起猛烈进攻时,飞机、坦克、大炮等武器一齐指向我军阵地,炮弹带着呼啸满地炸,子弹带尖叫满天飞,叫喊声响彻云霄。在敌强我弱、援军迟迟未到的情况下,驻守在台儿庄的中国军队已伤亡过半,可是战士们依然坚强的支撑着,那一张张血肉模糊的脸上依旧展现着坚强的意志,那一双双深遂的眼睛里依旧闪烁着爱国的光芒;那一颗颗火热的心燃烧着反抗的怒火。一批批战士倒下了,但他们的灵魂却没倒下,并且激励着活着的战士更加英勇的杀敌,最终我军取得了战斗的胜利。

有一句很经典的话是“因为回顾战争,所以我们珍惜和平”。今天的安定和谐、繁荣富强的中国,谁能说不是他们用鲜血换来的?我们不会忘记这一民族之魂。《血战台儿庄》就是他们的一枚勋章,它将永远伴随着革命先烈的英灵,伴随着永不逝去的历史,伴随着那面鲜艳的五星红旗。

每当我生活在这片晴空下,仰望天幕,就会感到无数革命先烈屹立在眼前, 他们是多么眷恋着自己的祖国,眷恋自己的亲人。而我们也不能辜负他们的期望,站在人生的起点的我们要在这黄金时期发奋学习,掌握更多的知识,准备着为祖国蓝图添上美丽的一笔!

观看《血战台儿庄》个人感悟集锦四篇(四)

台儿庄战役的结局,这是日军一次战役进攻中的败退。这在日军侵华战争以来尚属首次。在日军来说,这不仅是在兵力数量上的损失,更重要的是精神上的挫折。“大日本皇军不可战胜”的神话破灭了。日军《步兵第10联队战斗详报》载“不识他人,徒自安于自我陶醉,为国-军计,更应以此为慎戒”。

台儿庄战役的胜利,在政治上增强了全国-军民抗战必胜的信心,鼓舞了抗日军队的士气,用胜利的事实证明了“亡国论”是没有根据的。而李宗仁更是以偏师弱旅战胜骄狂不可一世之强敌,更说明了只要众志成城,精诚团结中国人民是不可战胜的。

台儿庄战役的胜利,改变了国际上对中日战争前途的看法。抗战爆发以来,国际上对中国抗战的前途大多抱悲观的看法。台儿庄战役胜利的消息传出,有的国家甚至不敢相信。1938年4月9日路透社电讯说;“英军事当局对于中国津浦线之战局极为注意,最初中国-军队获胜之消息传来,各方面尚不十分相信,但现在证明日军溃败之讯确为事实。”所以,英赞扬此战胜利的评论。显然,这次胜利提高了中国在国际上的地位,并为争取外援增强了有利条件。

台儿庄大捷是抗战爆发后中国在正面战场取得的首次重大胜利。在历时半个多月的激战中,中国-军队付出了巨大牺牲,参战部队40万人,伤亡失踪近3万人。但也取得了重大战果,歼灭日军11984人。沉重打击了日本侵略者的嚣张气焰,极大地鼓舞了全国-军民坚持抗战的必胜信心,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作为国民党政府在正面抗战中的第一次胜利,此战对于鼓舞军民抗战士气起到了重要作用。而此战也让台儿庄这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小城镇成为了堪与苏联斯大林格勒、波兰华沙并提的二战名城。

现在那边建有台儿庄大战纪念馆,现在是国内四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我看过了,还真的挺不错的,里面战斗场景很逼真,还有很多的史料,纪录片以及很多的战役留下的武器,有时间真的有必要去看看的!

《血战台儿庄》我已看过多次,每次都热血澎湃。这部电影是国内抗战题材拍得最好的,最大的感人之处便在于通过人性的画面反映战争的残酷。

台儿庄战役是中国-军队最惨烈的一场战役,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第一次巨大胜利。

电影中,白发苍苍的老者和朝气蓬勃的青年在同一战壕中。当日本侵略者的飞机散下劝降的传单时,老者拿起一张传单,轻蔑地瞧了瞧,然后从口袋里拿出家乡的烟草,用传单卷起来,做成卷烟,递给旁边的年轻战士。几位战士抽着卷烟,似乎回味无穷。一位年轻的小战士用树枝拨弄着战壕上的蚂蚁洞,挑着蚂蚁玩。这一场面令人热泪盈眶。我们和他同样年龄的时候,能幸福地读书和游戏,而他却要上战常在战争激烈的时候,战士们并没有畏惧,而抽着自己用家乡的烟草做的卷烟,回忆着自己可爱的家乡和亲人。如果没有战争,他们是多么的幸福,可以在家里和妻子儿女一道享受着人间的欢乐,可以赡养父母以尽孝敬之道。但残酷的战争逼迫他们上了战常老者拉响自己身上所有的手榴弹,小战士哭着也拉响自己身上所有的手榴弹,炸毁了耀武扬威的侵略者的坦克,气壮山河的大无畏精神永存人间!

当上级命令组织敢死队时,大家踊跃参加,当敢死队津贴几十块银元发到大家手上时,大家把银元都扔了,说:“命都不要了,还要钱干什么?”一名身受重伤而不得不撤退的军官说撤退是为了“保留西北军的种子”,西北军的师长愤怒地说:“国家若不在了,还要西北军的种子有什么用!”说罢忍痛枪毙了这名军官。这名军官至死无怨,还说来世还要跟着这位师长作战。在国家危亡在即的艰难岁月,可歌可泣的爱国将士把个人生命和派系利益置之不顾,一切为了亲爱的祖国和人民!

望着电影中惨烈的战斗,不禁想起短暂而又激烈的南京保卫战中的那一幕。将士们接到上级要求撤退的命令,但并不愿撤退,大家说:“这里是我们祖国的首都,我们决不会轻易留给侵略者!”大家坚决抗击侵略者,子弹打完了,就拼刺刀,战士们的鲜血流进了旁边的沟壑,沟壑里的水都被染得鲜红,冒着热汽。这是伟大的汉民族精神,无数汉族优秀儿女为了捍卫自己民族之尊严而战斗到最后一刻,宁可战斗而死,也不苟且偷生!南京保卫战的惨烈场面使我想起了明朝末年中国人民抗击满清侵略者的扬州保卫战,嘉定保卫战,江阴保卫战,虽然城市沦陷了,但中国人民的伟大精神永远不会沦陷!

几千年来,一切为捍卫我国家和民族之尊严而战的英雄们,不朽!

学生观看阅兵感悟


学生观看阅兵感悟

1945---2015年,共经历七十周年。七十年前,中国人民取得了抗击日本军国主义侵略的伟大胜利,七十年后的今天,中华儿女齐聚在这里,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即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取得胜利而欢呼。

9时55分,70响礼炮共同齐放,响彻云霄。礼炮的鸣响,震撼我的心灵。声声般的巨响,敲响了我对和平生活来之不易的感想。

之后,中国人民解放军及合唱团共同演唱《保卫黄河》,《团结就是力量》等军歌。每一首合唱歌都极其震撼我的心灵。让我感受到战士们英勇无畏,顽强拼搏,团结一心的精神品质。

而后,又陆续出场的是中国护旗方队,三军仪仗方队,“狼牙山五壮士”英横布方队,“平型关大捷”英横部方队。他们喊着嘹亮的口号,迈着整齐的步伐,个个精神抖擞,气势如虎。在他们坚定的眼神中,我看到了军人们誓死保卫国家,视死如归的大无畏精神。

紧接着,又闪亮登场的是坦克方队,05A式两栖突击式方队,057—155自行枷榴炮方队,35毫米自行高炮方队等。此刻,我看到新型研制出的军用战斗品,内心汹涌澎湃,为我是一名中国人而感到自豪骄傲。

最后七万只和平鸽共同放飞,表现了我们对和平自由的追求;七万只彩气球齐放飞,表现我们对未来的向往与憧憬。

此番阅兵,不仅展现铁血抗战的精神,还展现了新时代的辉煌。

战争是炼狱,亦是火炉。

人民如大地,亦是钢铁。

英雄是脊梁,亦是国魂。

勋章铸传奇,亦为精神!

观看《长津湖》个人感悟和心得精选


《长津湖》讲述的是发生在抗美援朝时期的一场战役,这场战役是在抗美援朝战争中比较著名,中国志愿军在这场战役中作战环境处于劣势,但依旧奋勇杀敌。长津湖战役的惨烈值得我们铭记,那些烈士值得我们尊敬缅怀,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观看《长津湖》个人感悟和心得精选”,供您参考。

观看《长津湖》个人感悟和心得精选(一)

很多人都知道朝鲜战争,知道抗美援朝,也知道鸭绿江,但未必知道长津湖。

长津湖是平壤东北部山区的一个人工湖泊,其下游向北注入鸭绿江。1950年11月下旬,在长津湖地区发生的事情是:中国人民志愿军第九兵团,和美国海军陆战一师,展开了一场空前激烈而残酷的大战。被战争初期的顺利冲昏了头脑的美国远东军事当局,誓言要在数十天之内统一朝鲜,把共产主义势力从这个半岛上彻底清除,装备精良的陆战一师的任务是,从朝鲜东部的元山港登陆,西北向鸭绿江边推进,其时,中国人民志愿军的十几万人马也已经以最快的速度到达了长津湖畔的战役集结地,准备阻击和消灭这些不可一世的敌人。

此役前夕,恰逢北美人的感恩节到来。美军从日本、关岛甚至本土空运来厨房、火鸡,在前线过起了比在家中还要奢侈的感恩节。而刚从中国内陆火速开到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官兵,却面临的是严重的断粮和寒冷——部队在来不及换发冬装的情况下进入气温在零下三四十度的朝鲜北部山区,只能用炒面、水煮黄豆、结冰的土豆和雪来充饥。从军事装备来看,美军有坦克、大炮和飞机,中国志愿军却只有轻武器。有人称这是不同装备和信仰的军队之间发生的战争,当然不无道理。

一个有点奇怪的现象是,除了战史研究者外,长津湖之战在后来的历史叙述中很少被提及。而且。作为记忆和事实的这个寒冷冬天,在长时间地保持缄默。在该战役过去了整整六十年之后的今天,又似乎是不约而同,以这场战役为背景的长篇小说《长津湖》(湖南文艺出版社,2011年12月第一版,王筠著)在中国出版,同样是以长津湖战役为真实背景一部美国电影《严寒十七日》,也将在今年夏天上映。为何中美作家、电影工作者又同时想到了这场被遗忘的战争?关于战争及其可怕的代价,人们在事后的观察与界说,很容易被归结于各种高妙的理论而妄加评断,有时候,即便是一些看上去极其重要的理据,如侵略与反侵略,正义和非正义,反抗专制与暴政,结束民族压迫的解放等等,也往往由于被过于轻率地挪用而空洞化了。对于万千牺牲者,对于主动或被迫卷入的亲历者而言,暴虐的、灭绝人性的战争本身就是赤裸裸的杀戮,就是毋庸置疑的罪行,绝不会因这样那样的奢谈改变丝毫。

在对史上最重要的革命和次一级的、不同版本的革命的观察中,美籍德国犹太哲学家汉娜·阿伦特谈论最多的,是所谓自由立国与社会问题解决之别,或者说,她总是耿怀于“自由”相对于必然性而言的“逊位”。她所意图的似乎是,即便一种政治哲学,也要尽可能与实际的人类事务保持距离,从而确保理性的清明和真理的超然。这样的意见我们当然能够听懂,却未必总是能够同意。在中西价值之辩中,始终绕不开的一个词汇就是自由,在一些人看来,自由可以是超越的、抽象的存在,因而高于一切,在另一些人看来则未必如此。不过在更多的时候,自由一词往往是被滥用了,譬如以自由之名发动一场血流成河、死伤无数的战争。不过,阿伦特女士也在不经意间说出了一个真理:“历史如果要作为真理展现的中介,它就不得不是世界历史,自我展现的真理也不得不是一种‘世界精神’”(见汉娜·阿伦特:《论革命》第42页,中译本,凤凰出版传媒集团、译林出版社,2011年2月第一版)

我们早已经知道,朝鲜战争被一而再、再而三地讲述为一场“自由世界”的人们为捍卫自由而展开的战争。那些联合国名义下的西方军队,那些把火鸡和咖啡带到贫瘠的朝鲜半岛山区,一边过感恩节一边投掷燃烧弹的美国青年,他们也许真的心怀某些圣洁的理由,但他们永远都不会明白,对于刚刚结束了百年蹂躏和殖民统治的东方弱小民族来说,家园和土地是多么珍贵,和平与安宁的生活是多么重要。就像他们永远都不会明白,那些在战壕和阵地上被冻僵、被成群射杀,近乎赤手空拳面对现代化的立体战争机器的对手,为何那么勇敢,心中没有任何恐惧一样。如此的话,我们就有必要回到“世界历史”和“世界精神”的语境,借用阿伦特的话,看看那些作为真理展现“中介”的历史,究竟在什么样的条件下,才可能“不得不是世界历史”,以及,这样的“世界历史”又将展现何种真理。

一部主要是依据幸存者访谈、资料搜集写成的小说,在文学上也许无足轻重,在对事实、细节的呈现方面,却有可能是质朴翔实的。对于1950年11月下旬在长津湖地区发生的战事,对中国人民志愿军和美国海军陆战队之间的那场厮杀,如果我们不仅仅满足与接受好莱坞电影制作者必定会天马行空地奉献的“视觉奇观”,就有必要看看作为主要参战者的中国军人的具体身影——他们如何忍受可怕的寒冷、饥饿和伤病,以简陋武器对抗狂轰滥炸。更重要的:他们彼时的所思所想是什么,支撑他们获得战场奇迹的理想和信念是什么。

《长津湖》只是有关这场战役的初级作品,也许还远不能明确回答许多太过严正的命题,但它至少提供了重要的的方法和线索,这些方法和线索,正是我们进入所谓“世界历史”的重要途径。无论之前完全被意识形态化了的描述,还是今天更凸显其世界市场雄心(当然包括中国这个市场)而淡化政治性指涉的视听表达,当战争的主要参与方,也就是中国军人、北朝鲜军民,总是被作为他者来讲述的情况下,“历史”就仍不免一种被遮蔽的命运。《长津湖》的作者,从那些被闷罐车由中国内陆匆匆运到鸭绿江边,然后便开始徒步强行军进入朝鲜的营连及以下官兵写起,从他们的卑微身世、亲情爱情和参战心态写起,最终写到他们因单薄衣装而被冻伤冻残、被他们从未见过的强大火力杀伤毙命,写到了造成战役态势图上胶着的箭头标注背后,大量的牺牲者和幸存者。此书中的一些人物原型,今天仍住在中国各地的一些“干休所”里。

惟其如此,更多进入朝鲜战争、抗美援朝战争的渠道才能找到。当我们致力于呈现像长津湖之战这样具体而微历史“沙盘”时, 其“中介”作用才是有可能的,“真理”的展现也才有可能的,而任何单方面言说叙述,几乎都会造成遗忘甚至是刻意的遗忘。

观看《长津湖》个人感悟和心得精选(二)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卫祖国,就是保家乡……”每当雄壮的歌声响起,谢长平老人就会思绪万千。

抗美援朝纪念馆原馆员谢长平是一位抗美援朝志愿军老战士,如今已87岁高龄。多年来,老人总是习惯来到鸭绿江边,凝望对岸。

抗美援朝纪念馆位于辽宁省丹东市,始建于1958年,1990年10月移地扩建,1993年7月新馆落成。

1950年10月,作为文艺兵,谢长平随部队在鸭绿江边乘趸船进入朝鲜,开启出国作战的征程。谢长平回忆,5次战役以后,他们的演出任务逐渐增加,当时文工团30多名团员每人都身兼数职。由于部队条件简陋,再加上战场环境所限,只能进行山东快书一类的表演。此外,学习和表演朝鲜舞蹈,成为他们的必修课,当时文工团每人都能跳上几段朝鲜舞蹈,还能比较熟练地说出朝鲜常用语。

经历了那场艰苦卓绝的战争,谢长平日后成为抗美援朝纪念馆的馆员,这让他倍感光荣。

1984年11月,谢长平再次赴朝,为扩建纪念馆进行实地考察。在朝鲜期间,代表团每到一地都受到热烈欢迎。谢长平说:“15天时间里,我再次感受到了中朝友谊牢不可破。”

今年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伟大的抗美援朝战争,弘扬和光大了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的革命精神。抗美援朝战争不仅奏响了一曲曲可歌可泣的凯歌,而且锻造出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这种精神永远是中国人民的宝贵财富。

最可爱的人,祖国和人民永远不会忘记。

碧草青青,松柏苍翠,沈阳抗美援朝烈士陵园庄严肃穆。1951年初,为了纪念在抗美援朝战争中英勇牺牲的烈士,原东北人民政府决定在沈阳修建抗美援朝烈士陵园,并于同年8月正式落成。

抗美援朝烈士纪念碑后侧,绿草如茵、松柏成行,每个烈士墓碑前,都有群众敬献的一束束鲜花。青松翠柏之下,120多位志愿军烈士长眠于此。在他们当中,有抱着炸药包冲向敌群的特级战斗英雄杨根思,有用胸膛堵住敌人机枪口的特级战斗英雄黄继光,有烈火烧身也不暴露潜伏目标的一级战斗英雄邱少云等28位战斗英雄。

园区北侧,新建的下沉式烈士纪念广场上,高3米的烈士英名墙镌刻着烈士姓名,令人肃然起敬。广场四周的环形地下墓穴,安放着599名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棺椁。“2014年至2019年,陵园共举办了6批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安葬仪式。”烈士陵园负责人高丽告诉记者。

据介绍,每逢清明节、烈士纪念日等,辽宁省委和省政府、驻沈官兵及社会各界群众都会来到抗美援朝烈士陵园举行隆重的纪念活动。“在平时,自发前来瞻仰的各界群众络绎不绝。许多部队战士、青年学生、少年儿童在烈士墓前举行入党、入团、入队宣誓仪式。这里每年接待前来参观祭扫的群众达15多万人次。”高丽说。

炮火远去,家园如画。

“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有我可爱的家乡……”歌曲《在那桃花盛开的地方》,唱的就是丹东宽甸满族自治县河口村桃花朵朵、桃林片片的景象。近年来,河口村加强基层治理,发展特色产业,已成为远近闻名的“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点”。自合作社成立以来,村里的燕红桃销售额屡创历史新高,每户桃农年平均收入达10万元。长期联系该村的丹东边境管理支队大江口边境派出所政治教导员李庆峰说:“铭记历史,我们当不忘烈士英名;决胜小康,我们定不负群众期盼。”

观看《长津湖》个人感悟和心得精选(三)

缅怀革命先烈 感恩美好生活

1950年6月,朝鲜内战爆发,美国政府纠集“联合国军”进行武装干涉,并派遣海军第七舰队侵入中国台湾海峡。此后,侵朝美军越过三八线,直逼鸭绿江,并出动飞机轰炸中国东北边境,直接威胁到新中国的国家安全。虽然当时中国正面临着巩固政权、恢复经济的紧急任务,但应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的请求,中共中央多次召开会议,经过反复权衡,在10月上旬做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历史性决策。

1950年10月,中国人民志愿军奉命开赴朝鲜战场,与朝鲜人民并肩作战,到1951年6月,历时7个多月,先后同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进行五次大的战役,共歼敌23万余人,把战线稳定在三八线附近地区。在这场战争中,中国人民志愿军中涌现了无数英雄人物:罗盛教、黄继光、杨根思、邱少云……为了朝鲜人民,为了履行国际主义义务,许许多多的英雄包括毛岸英,长眠在了朝鲜的土地上。

在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的同时,国内掀起轰轰烈烈的抗美援朝运动。全国各阶层人民踊跃参军参战,捐献飞机大炮,慰问志愿军,订立爱国公约,开展增产节约运动,有力地支援了前方作战。

1951年7月,朝鲜战争进入“边打边谈”阶段。经过两年的相持,交战双方于1953年7月签署停战协定,抗美援朝战争取得伟大胜利。

中国人民志愿军出国作战,是保卫和平、反抗侵略的正义之举。这场战争的胜利,打破了美帝国主义不可战胜的神话,创造了以弱胜强的范例,极大提高了中国共产党在全国人民心目中的威信,提高了中国人民的民族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中国的国际地位空前提高,为我国的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赢得了一个相对稳定的和平环境。

观看《1950他们正年轻》个人心得感悟


《1950他们正年轻》,这是一部关于抗美援朝老兵的纪录片,相信很多人都是观看了这部纪录片,看完大家心里有很多感受感慨吧!不如写下来吧,这回对自己有很大的帮助哦!关于《1950他们正年轻》的观后感有哪些范文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观看《1950他们正年轻》个人心得感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观看《1950他们正年轻》个人心得感悟(一)

历史上的1950年10月19日,中国人民志愿军奉命开赴朝鲜战场,与朝鲜人民军并肩作战,在8个月内,先后连续进行5次大的战役,共歼敌23万余人,将战线稳定在三八线附近地区。而这一场场战争的背后,是无数志愿军战士们的流血与牺牲,才换来了这场保家卫国之战的伟大胜利。

时至今日,当年牺牲的志愿军战士们,也在陆续“回家”:2021年,首批437具中国志愿军烈士遗骸归国,离开祖国60多年的烈士英灵终于得以回归祖国大地。在今年的9月2日,第八批志愿军烈士遗骸将回国。

当年,他们是意气风发的年轻人,如今,距离这场战争过去了七十多年,曾经的战士也都成了耄耋老人,但只要一回忆起曾经的峥嵘岁月,依然能够记得清许多的细节,那里有战争的胜利之光,有战斗过程的艰苦与危险,也有为战友们前仆后继、流血牺牲的遗憾与哀痛。

我在观看时被影片深深感动,被他们这些共和国最可爱的人感动,更是被那场正义之战所感动。正是他们,用对祖国最深沉的爱,和对敌人最切齿的狠,维护了世界的正义与和平。

观看《1950他们正年轻》个人心得感悟(二)

庄严的时刻,敬慕的氛围,我们用崇尚的心迎接英雄回家。9月2日,我国迎回第八批在韩中国人民志愿军烈士遗骸,109名烈士的遗骸以及1226件遗物返回故乡。2014年至今,已有八批825位中国志愿军烈士遗骸归国,离开祖国多年的烈士英灵终于魂归故里。他们离别时满目战云密布,归来正是繁花似锦。在“去”与“回”的轮回之间,早已换了人间。礼兵护送、战机护航、“过水门”,祖国以最尊崇的方式迎接他们——这是对英烈的崇尚,这是对英灵的致敬,更是对那一场“立国之战”的不忘。

“为什么战旗美如画,英雄的鲜血染红了她!”抗美援朝这一战,拼来了山河无恙、家国安宁,充分展示了中国人民不畏强暴的钢铁意志。胜利不是轻轻松松得到的。71年前,许许多多花一样年轻的战士走上了抗美援朝战场,有些人回来了,而有些人永远地留在了那片土地上。9月3日,抗美援朝纪录电影《1950他们正年轻》在全国影院上映。影片用全新的视角聚焦71年前参加抗美援朝的普通年轻人,通过不同军种、不同时期参战的老兵的真人讲述,以一句句平实细微的话语呈现出他们曾经热血的青春与梦想,也还原了最真实的战场,给当代的年轻人带来触动内心的震撼与共鸣。

“虽然我长到19岁,但背个人还是太费劲了,我都不知道那个劲是哪里来的……”“今天连明天在不在都不知道,那我得干啊,我是战斗员。”没有人能真正还原战争,除了经历过战争的人。《1950他们正年轻》用镜头对准当年还都不到20岁的志愿军战士,他们披上战衣,蜕变成战士,在最好的年纪写下了民族永恒的记忆。从艺术角度来看,《1950他们正年轻》没有和传统纪录片一样,执着于用时间轴、章节划分来进行主线把握,而是更偏向于用内在情感的连结来为整个电影搭结构。毕竟,对于这些当时15至18岁的故事主人公来说,一场血与火的战争就此划分出人生的巨大转折——有人不幸倒下,有人继续前进。影片以大篇幅聚焦于一个个鲜活的人,呈现了战争背景下的个人命运。在时代的宏观叙事之下,每个真实的个体都不能被忘记,“因为那段历史,需要有人铭记、以史为鉴。”

电影,最终是以眼走心的艺术。在社交媒体上,很多观众反馈看到影片预告,感受到了热血和温情。有网友说,“被《1950他们正年轻》这部电影感动,我爷爷奶奶也曾是志愿军战士,当年他们跨过鸭绿江,为了民族未来去战斗,197653名志愿军战士的生命换来如今山河无恙盛世繁华。”相对于观众的观影热情,制作者们认为这个影片的关键词之一是“珍贵”。导演宋坤儒说,“纪录他们的故事,再不拍就来不及了”。1956年,四川荣军院中伤残抗美援朝老兵有两三千人,到去年,就剩下了9个老兵还健在。本来少年,此去一生。把健在的英雄搬上银幕,于每一个后来者而言,是荣幸,更是责任。

《1950他们正年轻》,纪录一首“青春”的战歌。虽然面对镜头,老人不承认自己是英雄,但他们确实曾用血染的青春换来安宁的盛世。电影终究是忠实的记录者,随着光与影的延伸,一个个令人敬仰的形象站立在眼前,一段段岁月可证的历史越发清晰起来。无数观众也得以看见,那场战争不仅仅是爱国精神的胜利,更是中国人乐观、不服输的民族精神的胜利,以“钢少气多”战胜敌人的“钢多气少”正是抗美援朝的胜利之道。有热血青春这么一股子精气神在,还有什么敌人不能打败!还有什么胜利不敢夺取!

观看《1950他们正年轻》个人心得感悟(三)

打仗和准备打仗是军人的生活状态,那么牺牲和准备牺牲也应该是军人的生命状态。有幸参加了电影《1950他们正年轻》的首映,数次泪流满面,感动之余,浅谈一下关于生死的5组词:你死我活、出生入死、舍生忘死、生不如死、向死而生。

“你死我活”,很残酷的词。在战场上,于敌,你死我活是胜利、是骄傲;于友,你死我活是遗憾,是背负一生的痛苦与怀念。为什么那么多从战场归来的老兵,把军功章深深藏起,再也不对外人讲起那段硝烟,在访谈时谈到最多的是对逝去战友的愧疚,他们感觉自己在偷生。活着是罪过,这是怎样一种刻骨铭心的心路沧桑。

“出生入死”,很宿命的词。从人的一生看,每个人脱胎于母体,被授予生命,开始生活于世间,最终衰老、死去、入土为安,“出生入死”概括了一生。对军人来说,上战场出发时是生的,但已抱定了必死决心,离开战场可能就“马革裹尸”了。军人的“出生入死”是一曲慷慨悲歌,是一种天定宿命,更是一份职业荣耀。

“舍生忘死”,很壮烈的词。人最宝贵的是生命,把生命都舍弃了,再也没有什么不可放下,“舍生”的军人不可能被战胜,因为他要么胜利、要么牺牲。人最恐怖的是死亡,把死亡都忘记了,这种极端的精神力足以冲破一切,多么强悍的战斗精神。军人对待死亡或许有三重境界:一是不怕死,可以正确看待;二是慷慨赴死,敢于直接面对;三是忘死,已经抛之脑后了。

“生不如死”,很纠结的词。中国人重视生命、重视现世,俗话说“好死不如赖活着”。居然有“生不如死”的观点了,只有一种可能,就是活着太痛苦。如此痛苦,死了算了,死了是解脱。军人在战场上,有时不得不面对极端饥饿、极度疲劳,或者战俘营、敌人监牢,难免遭遇“生不如死”境地,但此时能一死了之吗?必须顽强的活下去,活下去才能打败敌人。

“向死而生”,很坦然的词。既然生命的尽头都是死亡,既然不得不过着一生,那就面朝死亡、春暖花开,坦然面对一切。好的态度应是把握当下、过好当下,不因每一个逝去的当下而遗憾,也不因每一个未知的未来而畏惧。正如老兵所言:上了战场不要怕,就没打算活着回来。

综上,生不畏生、死不畏死,这或许是军人和每个人应有的生死态度。

 

观看《辛亥革命》结合历史浅谈个人感悟


2021年10月10是辛亥革命纪念日的110周年,不了解辛亥革命历史的同学们可以去看看《辛亥革命》这部电影,当然我们看完一部电影就要写下自己的心得和感想哦!那么关于辛亥革命的心得感悟有哪些范文呢?下面是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观看《辛亥革命》结合历史浅谈个人感悟”,仅供参考,欢迎大家阅读。

观看《辛亥革命》结合历史浅谈个人感悟(一)

在辛亥革命百年纪念之际,纪录片《辛亥革命》开始播放了。我感到十分有意义。

现在的中国已是世界上名副其实的大国。在这一刻,回顾百年前的先人为改变中国面貌而进行的奋斗与牺牲,仍是激励我们继续前进的宝贵资源。

近代以来,由于政治的腐朽,在西方列强的侵略与下。迫使中国签订《辛丑条约》,中国在殖民主义强加的不平等条约体系束缚下一步一步地“沉沦”到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中国人民不甘承受列强欺凌,几代人都在追求民族复兴。历史上,许多人为这一目标进行多次尝试,辛亥革命就是前人从事的努力。

我们重视辛亥革命,是因为尽管它未能改变旧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人民悲惨境遇,但是,辛亥革命扫除了两千年来的封建制度。使民主共和的观念深入人心,为中国的进步打开了闸门,这是相当重要的功绩。百年后的人们已经很难切身体会辛亥时期的社会状况,甚至不能理解当时的革命志士们的历史性的抉择。所以在今天,社会上有些模糊的认识:如认为“辛亥革命给社会造成的破坏大于建设,延缓了中国现代化建设的发展进程”。

其实,辛亥革命的亲历者们如何不想以温和的方式改变封建中国的面貌呢?但他们并非从一开始就醉心于以激进手段改变中国落后局面,可是在经历了一再的失败与挫折,意识到清王朝决不可能真心实意地退出权力的中心而实施“立宪”,这其实是当时条件下应当做出的正确选择。

看了纪录片,对革命者的选择就会有更清醒的认识。

观看《辛亥革命》结合历史浅谈个人感悟(二)

"革命"是什么?"革命"是要革谁的命?或者说,"革命"有什么意义?看了《辛亥革命》这部纪念辛亥革命100周年的电影后,我内心所有的疑问都得到了解答。

时间定格在一九零七年……秋瑾身带枷锁,步伐却铿锵有力,头发凌乱却目光坚定。为什么一个女人,母亲宁可牺牲生命要去革命?我听见她坚定地说:"为了给天下的孩子一个温暖的家。"

时间定格在一九一一年10月10日,一群才华横溢的青年放下笔杆,在炮林弹雨中抛头颅,洒热血,义无反顾。为什么二十多岁的小伙子们要牺牲生命去革命?《与妻书》的决绝告诉我:因为革命代表了中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

时间定格在孙文演讲会场,海外华侨为革命的失败痛哭流涕,为中国革命慷慨解囊。为什么海外华侨要捐款甚至卖掉祖宅赞助革命?孙文在演讲中回答得非常清楚:因为中国要摆脱被歧视的命运,只有革命这一条路。

秋瑾对革命的理解是为天下的孩子造一个宁静温和的`世界;林觉民说,革命是替天下人谋求永久的幸福;孙文说,革命就是让全国之人无一贫者,使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的东方……辛亥革命是什么?是无数仁人志士追求的国体的新生,是中华历史的真正进化。

辛亥革命这是一场空前绝后的革命,在中国历史舞台上画了浓墨重彩的一笔。时光流逝,历史远去,岁月可以改变,沧海桑田,但是永远无法抹去在此间留下的烙印。那天振聋发聩的枪声将永远定格在人类历史的长河。可以这样说,当硝烟散去的那一刻起,人们就一直在探究这段历史,以期从中吸取有益的经验。

一个世纪的光阴犹如弹指一挥间,历史不可假设,所以我很难想象,如果一百年前没有这样一部分人为了心中的信念,自己的理想用抛头颅洒热血的方式执着的追求新的希望,那么如今的中国又该是怎样的一种场面?不过,既然历史没有留给我们血雨腥风的生活,没有留给我们戎马疆场的机会,那么我们就该以新的方式开拓进取。以铜为鉴,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古人云: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我们这些生活在安逸世界的人,怎该忘记这段历史?

"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不仅仅在当时,更加深远的影响在现在和将来。什么时候,我们国家能共同富裕,中华民族能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那时革命才算成功。斯人已逝,其言犹在:"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们仍需努力。"

观看《辛亥革命》结合历史浅谈个人感悟(三)

“我此番赴死,是为革命。中国妇女还没有为革命流过血。当从我秋瑾始,纵使世人并不尽知革命为何,竟让我狠心抛家弃子;我此番赴死,正为回答革命所谓何事。革命是为给天下人造一个风雨不侵的家,给孩子一个宁静温和的世界。纵使这些被奴役久了的人们早已麻木,不知宁静温和为何物;我此番赴死,是为革命。死并非不足惧,亦并非不足惜,但牺牲之快,之烈,之价值,竟让我在这一刻自心底,喜极而泣。”这是《辛亥革命》秋瑾赴刑场时精彩开场白。

电影《辛亥革命》讲述晚清末年,内忧外患,中华民族到了危亡之际。改良派维新变法运动的失败,孙中山、黄兴为首的同盟会,以孙中山、黄兴为首的同盟会,为推翻腐朽的清王朝,拯救中国,于1911年发动武装起义的史实创作,是一部全景展现辛亥革命的电影。剧中孙逸仙、黄兴、秋瑾、徐宗汉、林觉民、等大无畏救国的英雄主义形象深刻的印在我的脑海中,余音绕梁,三月不知肉味的记忆犹存。

辛亥革命,中华民族付出了巨大的代价,结束了两千八百年的封建君主专制统治;开创了亚洲第一个共和体制;写下了人类社会民主主义的新篇章!正像孙中山说的“文将与诸位同志一道,致力于实现革命的目标。这个目标就是建立民族独立的国家、创立民国、平均地权。就是民族、民权、民生,就是需要我们毕生为之奋斗的三民主义。“辛亥革命是成功了,它却成功的不彻底,它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也没有从根本上解决民生、民权的革命问题,但是“共和国”的社会制度在共产党的带领下;在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的努力下;在一百年后的今天终于实现了。我们缅怀那些为了革命抛头颅、洒热血先世的烈士,追悼那些年轻的英烈们,他们有的才华横溢、有的家境优越、有的新婚燕尔,他们何以不惜身家性命,不计成败利害,甘死如饴?只因“信仰”二字。清末的封建王朝早已腐朽不堪、羸弱不谈、困苦不堪,中国人任人歧视、被人觊觎、由人宰割,革命正是为让民众获得幸福、让民众得到自由、为民族争得尊严。

一百多年前的今天也许有人会问革命所谓何事?一百多年后的今天,也许有人还会问。在绍兴被杀害的同盟会员秋瑾的回答是:“革命是为了给天下的孩子造一个安宁温和的世界。”黄花岗的烈士林觉民在《给妻书》中说:“革命史替天下人谋求永久的幸福。”孙中山说:“革命是让我们这个即将强盛起来的民族,不再受列强的侵略的掠夺……”

革命是什么?革命是一种英勇无私的献身主义精神;革命更是一种至高无上的爱国情操;革命是社会主义社会进步的理念深入人心;革命是让我们中国人有自己的工厂、银行、铁路、矿山,有了可以追寻的民生幸福;革命是实现共产主义;革命就我们在任何一个地方、任何一个时候、在任何人的心里,永远都不再惧怕列强,都不再有皇权,使中华民族屹立于世界的东方!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