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文 > 范文大全 > 职业生涯规划 > 导航 > 对职业生涯规划的认识

职业生涯规划

对职业生涯规划的认识。

在日常的生活当中,我们会看到各种各样的范文,范文可以运用到不同的场合,你是否在寻找高质量的范文呢?以下内容是小编特地整理的“对职业生涯规划的认识”,欢迎你阅读和收藏,并分享给身边的朋友!

即将走上社会,面对多彩而纷杂的行业和职位,无所适从的毕业生朋友,或者已经步入职场,但却感觉职业道路越走越窄的职场中人,是否需要暂时停下来,认真思考一下自己的职场人生,为今后的事业发展作全面、长远的打算?认真规划一下你的职业生涯?

什么是职业生涯规划?职业生涯规划是指一个人对其一生中所承担职务相继历程的预期和计划,包括一个人的学习,对一项职业或组织的生产性贡献和最终退休。从立场不同可以分为两类:个体职业生涯规划和员工职业生涯规划。个体职业生涯规划并不是一个单纯的概念,它和个体所处的家庭、组织以及社会存在密切的关系。对于企业而言,它是一项系统的、复杂的管理工程,因为它涉及到企业未来的发展、组织机构的设置、企业文化、培训机制、考核机制和晋升机制等;同时,随着个体价值观、家庭环境、工作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变化,每个人的职业期望都有或大或小的变化,因此它又是一个动态变化的过程。

对于个体来说,职业生涯规划的好坏必将影响整个生命历程。我们常常提到的成功与失败,不过是所设定目标的实现与否,目标是决定成败的关键。个体的人生目标是多样的:生活质量目标、职业发展目标、对外界影响力目标、人际环境等社会目标整个目标体系中的各因子之间相互交织影响,而职业发展目标在整个目标体系中居于中心位置,这个目标的实现与否,直接引起成就与挫折、愉快与不愉快的不同感受,影响着生命的质量。对于个人职业生涯规划,在方法上需要注意以下要素:

1、确定个体理想生存状态;

2、了解个体各方面素质特征和大的不可改变的社会现实环境,修订理想状态为可行的目标;

3、确定职业兴趣、理想职位和适宜工作氛围;

4、确定达到理想职业的可行性路线,制定短、中、长期职业进程;

5、确定目前状态和短期目标间的差距,寻找切入点,开始执行职业生涯规划;

6、阶段性小结、反思,并对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设计进行科学的修订;

在人才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企业的人力资源管理也在逐步的完善,开始关注员工职业生涯规划,有一些公司甚至开始尝试把员工职业生涯规划列为部门工作的战略组成部分,以协调员工个人的职业生涯目标与企业发展愿景,以此来组建更有凝聚力的职工队伍,更有效地调动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但是,员工职业生涯规划是一项精密的工程,要做好这个工程,所需要的不仅仅是经验、学历、热情、责任,更需要严谨的思考、科学的方法体系、大量时间和精力的投入等等。在方职业生涯设计法体系上,大致形成了如下认识:

1、对员工的个性特征、倾向性及发展潜能进行测定和评价;

2、在了解员工综合素质的基础上,为员工制定职业发展规划,进行目标设定(短期目标、中期目标、长期目标和人生目标)等;

3、经常性地与职业指导师、人力资源专家开展关于员工职业发展的谈话交流,评析案例,听取专家意见;

4、开展基于员工个性的有针对性的培训开发,这些培训开发不仅限于技能训练和知识培训,更重要的是在职业层面的岗位实践活动,岗位工作与员工的职业发展应是一致的;

5、关注职场信息,与人才市场等机构取得联系,了解各种职业信息及职业发展动态,如职业特征及职业要求,就业需求状况等。

无论是个人还是企业,在进行职业生涯设计时,借鉴和听取职业生涯规划专家意见、与当事人密切沟通、了解外部本职外职场和社会环境等都是非常必要的。

FWr816.cOm小编推荐

客观认识职业生涯规划


许多人谈论某位企业家、某位世界冠军、某位著名电影明星时,总是赞不绝口,可是联系到自己,便一声长叹:我不是成才的料!他们认为自己没有出息,不会有出人头地的机会,职业生涯规划无法发展。理由是:生来比别人笨,没有高级文凭,没有好的运气,缺乏可依赖的社会关系,没有资金等等。而要获得职业成功就必须要正确认识自己,合理地设计职业生涯规划,坚信天生我材必有用。

自卑感扼杀一个人的聪明才智,另外,它会在生涯发展中形成恶性循环:由于自卑感严重,不敢干或者干起来缩、没有魄力,这样就显得无所作为或作为不大;旁人会因此说你无能,旁人的议论又会加重你的自卑感。因此必须一开始就丢掉自卑感,大胆干起来。

谦虚是一种美德,但是缺点往往是优点的过分延伸。过于谦虚,或者由于自卑而谦虚,都是不应该的。几乎每一个事业有成的人都是非常自信的人。自信,可以使你精神振奋,勇于进攻、战胜困难。所以,必须积极寻找自我解脱之路,走出自卑的心理误区。

古人说:把自己太看高了,便不能长进。把自己太看低了,但不能振兴。美国一位心理学家认为:多数情绪低落、不能适应环境者,皆因无自知之明。他们自恨福浅,又处处要和别人相比。总是梦想如果能有别人的机缘,便将如何如何。其实,只要能客观地认识自己,就能走出职业情绪的低谷。

有一位催眠师曾对一位身体强壮的男子施以催眠术,使他进入被催眠状态,然后对他说:你现在手上根本没有一点力气,连一枝铅笔都拿不起来!果然,这个壮男子真的连一枝铅笔也拿不起来了!他已经把催眠师的语言变成了一种信念,他的行为是这种信念支配的结果。自卑者的情况也类似,只不过发出暗示的人是自己罢了。

客观地认识你自己这当然是困难的,然而作为一个想正正经经做一番事业的人,对自己先要有个正确的认识,难道不应当是一个起码的要求吗?比如说,你可能解不出那样多的数学难题,或是记不住那样多的外文单词成语,但你在处理事务方面却有特殊的本领,能知人善任、排难解纷,有高超的组织能力;你在物理和化学方面也许差一些,但写小说、诗歌是能手;也许你分辨音律的能力不行,但有一双极其灵巧的手;也许你连一张桌子也画不像,但是有一副动人的歌喉;也许你不善于下棋,但是有过人的膂力。在认识到自己长处的这个前提下,如果你能扬长避短,认准目标,抓紧时间把一件工作或一门学问刻苦地认真地做下去,久而久之,自然会结出丰硕的成果。

即使是那些看起来很笨的人,也许在某些特定的方面有杰出的才能。中国古代有个叫阿留的人,各方面都很无能,但在绘画方面是个天才;陈景润当不好数学教师,却可能进攻世界难题;柯南道尔作为医生并不著名,写小说却名扬天下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长,都有自己特定的天赋和素质,如果你选对了符合自己特长的努力目标,就能够成功,如果你没有选对符合自己特长的努力目标,就多少会埋没自己。

人在职业生涯规划上有成功也有失败。然而,传统观念使人们注意从失败中吸取教训,而不注意对成功的研究,所以失败在人的心理上留下的印痕更深。倘若一个人失败的次数多了,就容易把自己看得一无是处。

对于职业生涯规划的再认识


为了正确地了解职业生涯规划,我们首先对职业生涯规划下一个定义。

职业生涯规划,是指组织或者个人把个人发展与组织发展相结合,对决定个人职业生涯的个人因素、组织因素和社会因素等进行分析,制定有关对个人一生中在事业发展上的战略设想与计划安排。

根据定义,职业生涯规划首先要对个人特点进行分析,再对所在组织环境和社会环境进行分析,然后根据分析结果制定一个人的事业奋斗目标,选择实现这一事业目标的职业,编制相应的工作、教育和培训的行动计划,并对每一步骤的时间、顺序和方向作出合理的安排。

职业锚的涵义

职业锚的概念是由美国埃德加施恩教授提出的,他认为职业规划实际上是一个持续不断的探索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每个人都在根据自己的天资、能力、动机、需要、态度和价值观等慢慢地形成较为明晰的与职业有关的自我概念。施恩还说,随着一个人对自己越来越了解,这个人就会越来越明显地形成一个占主要地位的职业锚。所谓职业锚就是指当一个人不得不做出选择的时候,他或她无论如何都不会放弃的职业中的那种至关重要的东西或价值观。正如职业锚这一名词中锚的含义一样,职业锚实际上就是人们选择和发展自己的职业时所围绕的中心。一个人对自己的天资和能力、动机和需要以及态度和价值观有了清楚的了解之后,就会意识到自己的职业锚到底是什么。施恩根据自己在麻省理工学院的研究指出,要想对职业锚提前进行预测是很困难的,这是因为一个人的职业锚是在不断发生着变化的,它实际上是一个不断探索过程所产生的动态结果。

有些人也许一直都不知道自己的职业锚是什么,直到他们不得不做出某种重大选择的时候,比如到底是接受公司将自己晋升到总部的决定,还是辞去现职,转而开办和经营自己的公司。正是在这一关口,一个人过去的所有工作经历、兴趣、资质、性向等等才会集合成一个富有意义的模式(或职业锚),这个模式或职业锚会告诉此人,对他或她个人来说,到底什么东西是最重要的。施恩根据自己多年的研究,提出了以下五种职业锚。

技术或功能型职业锚

具有较强的技术或功能型职业锚的人往往不愿意选择那些带有一般管理性质的职业。相反,他们总是倾向于选择那些能够保证自己在既定的技术或功能领域中不断发展的职业。

管理型职业锚

有些人则表现出成为管理人员的强烈动机,他们的职业经历使得他们相信自己具备被提升到那些一般管理性职位上去所需要的各种必要能力以及相关的价值倾向。必须承担较高责任的管理职位是这些人的最终目标。当追问他们为什么相信自己具备获得这些职位所必需的技能的时候,许多人回答说,他们之所以认为自己有资格获得管理职位,是由于他们认为自己具备以下三个方面的能力:(1)分析能力(在信息不完全以及不确定的情况下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人际沟通能力(在各种层次上影响、监督、领导、操纵以及控制他人的能力);(3)情感能力(在情感和人际危机面前只会受到激励而不会受其困扰和削弱的能力以及在较高的责任压力下不会变得无所作为的能力)。

创造型职业锚

麻省理工学院的有些学生在毕业之后逐渐成为成功的企业家。在施恩看来,这些人都有这样一种需要:建立或创设某种完全属于自己的东西--一件署着他们名字的产品或工艺、一家他们自己的公司或一批反映他们的成就的个人财富等等。比如,麻省理工学院的一位毕业生已经成为某大城市中的一个成功的城市住房购买商、修缮商和承租商;另外一位麻省理工学院的毕业生则创办了一家成功的咨询公司。

自主与独立型职业锚麻省理工学院的有些毕业生在选择职业时似乎被一种自己决定自己命运的需要所驱使着,他们希望摆脱那种因在大企业中工作而依赖别人的境况,因为,当一个人在某家大企业中工作的时候,他或她的提升、工作调动、薪金等诸多方面都难免要受别人的摆布。这些毕业生中有许多人还有着强烈的技术或功能导向。然而,他们却不是(像持有技术或功能型职业锚的人那样--译者注)到某一个企业中去追求这种职业导向,而是决定成为一位咨询专家,要么是自己独立工作,要么是作为一个相对较小的企业中的合伙人来工作。具有这种职业锚的其他一些人则成了工商管理方面的教授、自由撰稿人或小型零售公司的所有者等等。

安全型职业锚

麻省理工学院还有一少部分毕业生极为重视长期的职业稳定和工作的保障他们似乎比较愿意去从事这样一类职业:这些职业应当能够提供有保障的工作、体面的收入以及可靠的未来生活。这种可靠的未来生活通常是由良好的退休计划和较高的退休金来保证的。

对于那些对地理安全性更感兴趣的人来说,如果追求更为优越的职业,意味着将要在他们的生活中注入一种不稳定或保障较差的地域因素的话--迫使他们举家搬迁到其他城市,那么他们会觉得在一个熟悉的环境中维持一种稳定的、有保障的职业对他们来说是更为重要的。对于另外一些追求安全型职业锚的人来说,安全则是意味着所依托的组织的安全性。他们可能优先选择到政府机关工作,因为政府公务员看来还是一种终身性的职业。这些人显然更愿意让他们的雇主来决定他们去从事何种职业。

职业生涯规划与管理的内容

一般来说,职业生涯规划可以从个人角度和企业角度划分成两个方面的内容:

企业组织中的绝大多数职员,其中包括受过良好教育的职员,都有从自己现在和未来的工作中得到成长、发展和获得满意的强烈愿望和要求。为了实现这种愿望和要求,他们不断地追求理想的职业,根据个人的特点、企业发展的需要和社会发展的需要,制定自己的职业规划,我们把它称为:个人职业生涯规划。

个人职业生涯规划是个人对自己一生职业发展道路的设想和规划,它包括选择什么职业,以及在什么地区和什么单位从事这种职业,还包括在这个职业队伍中担负什么职务等内容。一般来说,个人希望从职业生涯的经历中不断得到成长和发展。个人通过职业生涯规划,可以使自己的一生职业有个方向,从而努力地围绕这个方向,充分地发挥自己的潜能,使自己走向成功。

在广大职员希望得到不断成长、发展的强烈要求推动下,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与开发部门为了了解职员个人的特点,了解他们成长和发展的方向及兴趣,不断地增强他们的满意感,并使他们能与企业组织的发展和需要统一协调起来,制定有关职员个人成长、发展的计划与组织需求和发展相结合的计划,我们把它称为职员职业生涯管理。

总之,职业生涯规划既要体现职员发展的需要,又要体现企业发展的需要。

职业生涯可分为内职业生涯与外职业生涯

内职业生涯是指在职业生涯发展中透过提升自身素质与职业技能而获取的个人综合能力、社会地位及荣誉的总和,它是别人无法替代和窃取的人生财富。

外职业生涯

是指在职业生涯过程中所经历的职业角色(职位)及获取的物质财富的总和,它是依赖于内职业生涯的发展而增长的。

兴趣对职业生涯规划的影响


兴趣对职业生涯规划的影响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 兴趣是职业生涯选择的重要依据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兴趣可以使人集中精力去获得你所喜欢的职业知识,启迪智慧并创造性地开展工作。当一个人对某种职业发生兴趣时,他就能发挥整个身心的积极性;就能积极的感知和关注该职业知识、动态,并且积极思考,大胆探索;就能情绪高涨、想象丰富;就能增强记忆效果,增强克服困难的意志。反之,强按牛头不喝水,是不会取得良好效果的,当然也就很难在该职业上发挥个人的优势、做出巨大贡献了。正像你在日常生活中喜欢从事自己感兴趣的活动一样,具有一定兴趣类型的你更倾向于寻找与此有关的职业,特别是在外界环境限制较小时,你更倾向于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职业。

2) 兴趣可以提高你的工作效率,充分发挥你才能一个人对某一方面的工作有兴趣时,枯燥的工作会变得丰富多彩、趣味无穷。兴趣使工作不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因为兴趣可以调动人的全部精力,以敏锐的观察力、高度的注意力、深刻的思维和丰富的想象力投入工作,促进你能力的发挥,兴趣和能力的合理结合会大大提高工作效率。曾有人进行过研究:如果你从事自己感兴趣的职业,则能发挥你的全部才能的8090%,而且长时间保持高效率而不感到疲劳;而对所从事工作没有兴趣,只能发挥你全部才能的2030%。

3) 兴趣是保证职业稳定、职场成功的重要因素对某一职业有浓厚的兴趣,是智力开发的孵化器。兴趣是工作动力的主要源泉之一。对于一个人来说,对工作感兴趣,就愿意钻研,就会出成就这正是兴趣的作用所在。一般来说,兴趣是你职业生涯适应的一个基本方面,可以为职业生涯选择提供有效的信息。兴趣主要用于预测你的工作满意感和工作稳定性,工作满意是职业生涯适应的一大标志。在其它条件相似的情况下,从事自己感兴趣的职业不但让你感到满意,而且能够让你的工作单位感到满意,并由此导致工作的长期性和稳定性。此外,多方面的兴趣可以使人善于应付多变的环境。如需变换工作,只要自己感兴趣,就能够很快地学会这门工作,求职成功,并能够在新的岗位很快地熟悉和适应新的工作。因此,兴趣是职场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它能将你的潜能最大限度地调动起来,使你长期专注于某一方向,做出艰苦的努力,取得令人注目的成绩。

一个人如果能根据自己的爱好去选择生涯,他的主动性将会得到充分发挥。即使十分疲倦和辛劳,也总是兴致勃勃,心情愉快;即使困难重重也绝不灰心丧气,而能想尽办法,百折不挠地去克服它,甚至废寝忘食,如醉如痴。爱迪生就是个很好的例子。他几乎每天都在实验室里辛苦工作十几小时,在那里吃饭、睡觉,但丝毫不以为苦,我一生中从未间断过一天工作。他宣称:我每天其乐无穷。难怪他会成功。

因此,在选择长期、稳定的职业生涯时,不仅需要知道自己有能力从事什么样的工作,更重要的是需要知道自己对哪类工作感兴趣。只有将能力和兴趣结合起来考虑,才更有可能规划好职业生涯并取得职业生涯的成功。

我对职业生涯规划的认知


一、我的职业规划的认知

自08年下半年以来,职业规划成了校园内的热议的话题,明显的表现就是校园里关于职业规划方面的讲座的宣传海报以及传单大有铺天盖地之势。我却在这个规划大浪中迷失了自己的方向,不知道自己到底该何去何从?每当这个时候我就想起苏军说的那句话,心情低落的时候或者拿不定主意倒地该走哪条路时看看那些名人的励志故事。

记得初三以前我的梦想就是成为一名天文学家,研究神秘莫测的宇宙。那是我的学习成绩非常的棒,一直保持在年级前六名,有一次还是年纪第一名。所依我也相信我的梦想一定能够实现。初三那个夏天,我回到家乡;一次,看到两个亲兄弟因为一千多块钱而六亲不认,翻了对方的八辈祖宗。那件事对我的震撼非常之大。从那以后,我就想着做一个企业家,赚很多很多钱。

至少不会因为钱而跟自己亲兄弟闹翻,然后用自己的亲身实践向他们证明,我们穷人也是可以通过努力而成为富人的,关键是思想一定要开放,不能太保守。后来上了高中之后,因为各种原因我的成绩不是很理想;对未来的奢望也开始由大变小,加上学校的老师跟我们分享他的个人感受,说年亲的时候我们会以为自己什么都能干成,年纪越大,目标就越变得实际,其实就是越来越小了;但那并没有改变我想要做一个企业家的梦想,因为高考填志愿的时候我还是报了上海财经大学。

上大学后,生活变得很自由;因为课程少,也发现很多课程根本就是浪费时间接受别人的洗脑;总之就是学习时间少了,空闲时间多了;周围人不可避免的会对你造成影响,所以也开始玩游戏,上一些无聊的网站,或者看A片什么的,慢慢的。发现自己与周围的人越来越开始趋同,于是疯狂的想改变自己;可往往是坚持几天就没有继续的勇气了,或许是自制力还不太好的原因。前一段时间,有时玩QQ游戏,有时忽然对电脑很感兴趣,研究软件什么的;有时却极度自卑,什么人都不想见,什么事都不想做。有时却是认真的上课,复习,想做一个乖孩子;更为严重的是,前段时间一直精神萎靡,容易疲劳,做什么事情都打不起精神。后来我想这样的行为明显是一个目标不明确的人所做的事情。

今天,我独自一人在图书馆四楼的馆藏书阅览室思考了好几个小时,最后我想,既然成就事业并且赚钱是我的目标,那么自主创业是最适合我的路子;不管别人怎么评价,我都要走这条路!而且是一毕业马上就去做。应为现在我开始相信,大多数想的都是错的。毕竟整个社会80%的财富被20%的人所掌握。我现在相信,现在的中国不是缺乏发财的机遇,只是缺少发现发财机遇的脑袋。而我,就是要做这样一个发现发财机遇的脑袋,我已准备好介绍挑战了。

二、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之我见

人生是不是可以设计?职业生涯是不是可以像计算机编程一样预先规划?这是一个见仁见智的问题。有些人认为没有规划的人生终将一事无成,所以应该尽早做好全面而细致的职业规划;还有些人认为计划赶不上变化,人生往往会因为一些无法预料的偶然性因素而发生重大的转折,所以人生是没法设计的。当我在一些高校做讲座谈到职业生涯规划的时候,就陆续有过多名大学生向我提出了这样的质疑。

诚然,我们生命中的很多东西确实是无法设计的。无论汶川地震那样的天灾还是911那样的人祸,都彻底改变了无数人的人生,而这样的情形起初又有谁能预料呢?一个梦想成为诗人的才子可能因为忍受不了清贫的生活而做起了海鲜生意,一个死心塌地要在上海定居的人可能为了某个一见钟情的女子而义无反顾地去了新疆。鲁迅曾经想做个悬壶济世的医生,为此东渡日本学习西医,职业规划十分明确,可是,一部电影中的几个镜头却让他的精神受到了极大的刺激,从此弃医从文。我大学期间的奋斗目标一直是考上北大国际经济法专业的研究生,然后做一名国际贸易领域的律师,可是,这一理想在毕业后不久便放弃了。

职业规划其实就是从多个发展方向中选择一个走下去,而生命是不可以重来的,所以我们无法用实证的方法去论证究竟哪个方向更好。在人生的十字路口,我们不可能沿着一条路走完以后再回到起点去走另外一条路。米兰昆德拉在《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轻》一书中写道:人永远都无法知道自己该要什么,因为人只能活一次,既不能拿它跟前世相比,也不能在来生加以修正没有任何方法可以检验哪种抉择是好的,因为不存在任何比较。一切都是马上经历,仅此一次,不能准备。这似乎进一步论证了人生无法设计这一命题,因为我们就算沿着规划好的职业生涯发展下去,也没法用直观的、实证的方法论证这种规划究竟是不是最好的。

然而,因为生命充满偶然性而陷入不可知论的泥淖,因为生命不能重复而抹煞了选择的价值,实在是对人生极大的不负责任。未来确实有很多不可知的事情,但有很多是可以确定的。大学生要修满学分才能顺利毕业,毕业后必须走上某个特定的工作岗位,明年的司法考试还将如期接受报名,旅游业提供的就业岗位会越来越多所有这些事情都是可以预期的,就好比我们有足够的理由相信冬去春来、月落日出。既然有这么多可以预期、可以把握的事情,为什么不能够基于这样一种预期而设计自己的将来呢?人生固然无常,可如果我们把握好了那些可以把握的,不就足够了吗?

米兰昆德拉在感叹生命无法重复的时候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只能活一次,就和根本没有活过一样。这样的想法出现在小说中主人公的脑海里,那是一种哲学的思辨;可如果这种人生观从小说进入了现实,那将是多么可怕的事情!我们吃完一顿饭以后没法回到吃饭前饥肠辘辘的时候去选择继续挨饿,那是不是吃饭毫无必要?我们读完大学以后没法回到高中毕业的时候去选择不读大学,那是不是读大学没有意义?

假设有个人来到某个路口,有一条路通往公园,有一条路通往百货商场,他可以沿着第一条路去公园里散步,也可以沿着第二条路去商场里购物。他可以了解每条路究竟去什么地方,然后挑一个自己更想去的地方走过去;也可以不关心每条路到底通往什么地方,随便挑一条路走下去;当然,他还可以不做选择,一直站在路口,哪里都不去了。在第一种情形下,他的选择其实存在两个方面的风险:第一,在去目的地的路上遇到交通管制之类的客观原因而去不成了;第二,在去目的地的途中,或者是到了目的地以后,主观意志发生了改变,更想去另外一个地方了。不管选择走哪条路,第一个风险都是存在的,我们如果为了一个不想去的地方而冒险,何不为了自己想去的地方而冒险呢?至于第二个风险,其实是一种概率。继续喜欢原本喜欢的东西,其概率显然高于喜欢一个原本不那么喜欢的东西。两害相权取其轻,我们又何必因为一个较小的风险而选择一个较大的风险呢?

可惜的是,有很多大学生就因为这两个方面的风险而宁愿做后面两种选择,要么随波逐流,不去考虑毕业以后究竟想做什么,也不关心自己所走的路究竟能通往何处,大学四年忙忙碌碌,到头来却碌碌无为;要么不思进取,浑浑噩噩地过日子,在欢乐的觥筹交错和刺激的网络游戏中度过大学四年。

金末学者王若虚谈论文法的时候提出了这样一个原则:定体则无,大体须有。我觉得将这八个字作为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的原则是再贴切不过的了。一方面,职业生涯是一个漫长的过程,其间充满了无数的变数,职业规划自然也就是一个动态的、长期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一步到位,所以定体则无,大学生没必要将职业规划做得过于深入、细致。事实上,让一个大学生完全想好毕业以后去哪座城市、哪个行业、哪类企业从事哪个具体的职位,这也是不现实的。另一方面,大学生又应该大体须有,对职业生涯做一个大概的、轮廓性的规划,知道自己究竟喜欢从事哪方面的工作,找出一个大的方向来,大学期间的学习和社会实践都沿着这样一个方向而展开。


正确认识职业生涯规划


职业生涯规划(Career planning)是根据个人情况及所处的环境,确立职业目标,选择职业通道,并采取行动和措施,实现职业生涯目标的过程(张再生,20xx)。这一定义说明了四个问题:一、职业生涯规划具有明显的个人化特征;二、职业生涯规划包含了确定生涯目标、实施生涯措施、实现目标等一系列过程;三、职业目标与日常工作目标有很大的差别;四、组织应引导员工的职业生涯规划目标为组织目标服务。虽然职业生涯规划发展的时间不长,但现在已成为企业广泛关注的新型人力资源管理技术。

一个好的职业生涯规划,应该具有可行性,依据个人情况和组织环境制定切实可行的规划;应该具有适时性,规划分阶段实施,不同的未来职业目标与不同的未来时间段相对应;应该具有灵活性,作为未来的规划,应有充足的空间可根据未来不确定因素改变;应该具有持续性,职业生涯规划贯穿人生发展的每一个阶段。在制定职业生涯规划时,目标太高毫无意义,目标太低没有激励作用;方案太死不利于变动,方案太空又没有可操作性。因此,在做一个职业生涯规划时,除要充分考虑到个人和组织因素外,还要考虑到规划是否合适、合理。

对于个人而言,职业生涯规划有利于员工清楚发展方向,有意识地培训和开发相关能力,实现在职业方面的持续发展。对于组织而言,不但可以协调员工发展和组织发展,还可作为吸引、留住、激励员工的重要手段。

在制定职业生涯规划前,不可不理解职业的正确含义。日本学者尾高邦雄认为,职业是某种一定的社会分工或社会角色的持续的实现,因此职业包括工作、工作的场所和地位。美国学者泰勒将职业解释为一套成为模式的与特殊工作经验有关的人群关系。中国学者陈婴婴将职业定义为,个人进入社会的物质生产或非物质生产过程后获得的一种社会地位,个人通过这一社会位置加入社会资源的生产和分配体系,并建立相应的社会关系。美国学者阿瑟萨尔兹将职业界定为,人们为了获取经常性的收入而从事连续性的特殊活动。日本专家保谷六郎认为,职业是有劳动能力的人为了生活所得到发挥个人能力,向社会做贡献而连续从事的活动。从这些定义可看出,职业是一种社会地位,与一定的社会关系结合,与利益和权力相关,具有连续性、稳定性、社会性和经济性。

我国1987年5月1日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职业分类与代码》,将全国职业分为八大类:各类专业技术人员;国家机关、党群组织、企事业单位负责人;办事人员和有关人员;商业工作人员;服务性工作人员;农林牧渔劳动者;生产工人、运输工人和有关人员;不便分类的其他劳动者。又细分出63个中类,303个小类。明确职业类别,了解职业特点,是制定规划的第一步。

职业生涯规划是一个持续修正的长期规划,在设计时,要考虑三个层面的因素。第一,考虑环境因素,包括社会环境、政治环境、经济环境、科技环境、自然环境、法律环境等,从宏观层面认识到职业发展的局限和可能,个人只能适应而不可改变。第二,考虑组织因素,包括组织规模、组织结构、组织文化、组织发展状况、人力资源规划、人力资源管理系统类型、晋升政策、人际关系等等,一切与职业发展有关的组织因素。要改变组织因素非常困难,但个人可以选择,到最适合自己发展的组织中工作。第三,考虑个人因素,年龄、性别、学历、工作经历、家庭背景、人格等等。一方面员工要正确认识自己,另一方面要不断完善自己。组织和个人只能适应第一因素,正确认识和分析第二、第三因素,寻求个人发展和组织发展的最佳匹配。

环境因素和组织因素都难以控制,在制定职业生涯规划时,一般将注意力放在个人因素上,为员工的发展寻求一条恰当的职业发展途径。因而,要关心两个问题:了解员工和区分职业生涯发展阶段。

了解员工,即是要掌握员工各方面情况,这是设计职业生涯规划的基础。与个人相关的情况很多,本文认为最重要的是人格因素,后面将进一步解释。区分职业生涯发展阶段,一是要认清员工现在所处的阶段,二是分析各阶段的特点设计与员工相符的分阶段职业生涯规划。

  网站地图